瞧,这一群“转非”干部

时间:2022-01-25 04:29:54

瞧,这一群“转非”干部

他们虽然从党政主干线上退了下来,但并没有过上品茶聊天、颐养天年的悠闲生活,而是怀着一腔激情,在乡村田野、扶贫一线和基层文化工作中大显身手。今年1月上旬,记者走进合江县,与当地“转非”干部面对面交流……

农民得到实惠 自己收获健康

“八年‘村官’经历,我和村民们一道把全乡最落后的穷村建成了产业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富裕村。而个人也收获了‘身体健康’――以前每到下午就犯头晕的颈椎骨质增生也不知不觉好了。”63岁的密溪乡瓦房村支书曾玉才开门见山。

2004年2月,时年53岁的曾玉才从密溪乡教办主任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恰逢县上推行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乡党委给了他一副重担:瓦房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瓦房村是全乡出了名的后进村:村四职干部一年的考核奖仅6元钱;7个组长5个提出辞职;村民收入排全乡末位,唯独聚众上访是全乡第一名。

“不干则罢,要干就要干出点名堂!”曾玉才上任后一个月内走访全村7个组的100多户农户,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村组干部会上与大家约法四章:一不准公款吃喝,二不准酗酒误事,三不准拉亲攀故,四不准和群众红脸。

扶贫济困、捐资修路、争取项目……曾玉才以一个个实际行动赢得了大伙儿的信任。“不错,这个曾支书实在,我们要给他扎起!”干群关系融洽后,他又开始全力以赴抓产业发展。“村支书不能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苦死累死也没功劳,充其量是个守摊子的‘维持会长’。”曾玉才说。

瓦房村是国家农产品金奖“真龙柚”的原产地,果子供不应求但种植一直未形成规模,农民“端着金饭碗要饭吃”。曾玉才挨家挨户鼓动村民扩大种植面积,于2005年和2009年分两批发展真龙柚2700亩。2011年,他又抓住瓦房村成为三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核心村的机遇,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起早贪黑,砍伐和改造残次林5000多亩,并全部栽上了“摇钱树”――真龙柚。

如今的瓦房村几乎见不到瓦房了,一条条道路交错纵横,一幢幢小洋楼整洁宽敞,一株株真龙柚茁壮成长。“我种了400多株真龙柚,今后再也不背井离乡打工了。”在深圳打工8年的穆昭全像300余名返乡村民一样,选择了种果为生。

曾玉才心声:8年打拼,瓦房村由穷变富,我再一次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晚年生活也更充实了。再干3年,使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5万元大关,我就可以放心交班了。

扶贫济困,夕阳红人生美

“下周二到虎头乡探望贫困老党员,务必核准人数!”“年前要再慰问陈光辉老人一次,她儿子才过世不久,心里很难受。”

救助困难党员、资助贫寒学子、参与新农村建设……58岁的合江县党内帮扶协会会长张惠玲成天忙得不亦乐乎。就在接受采访的个把小时内,她一连接打了十几个电话,压根儿不像是退居二线的领导。

5年前,从县政协副主席任上退下来的张惠玲被多家企业高薪邀请,但她还是选择了每个月只拿200元电话费的党内帮扶协会会长一职,“要想挣大钱年轻时早就下海经商了,现在儿女成人了就更用不着那么多钱了!”

5年弹指一挥间,风风火火的张会长都干了些什么呢?“想方设法筹措了400多万元社会扶贫资金,做了三件自己开心组织满意的事,救助1200多名困难党员,阳光助学120多个品学兼优的贫寒学子,对15个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

张惠玲惜语如金,记者却了解到一个个故事。大桥镇黄包山村村民陈光辉老人是建国初期入党的老党员,曾当过妇女主任、村支书、人大代表,老伴逝世得早,儿子又是破产企业职工,晚景很是凄凉。张惠玲在政协工作时就结对帮扶过陈大妈,如今年年都要拎米送油看望好几次,老人感激得老泪纵横。新年前夕,她上门看望时得知老人的儿子不幸病故,儿媳无力供养,当即就拿出500元钱送给老人,又同民政局协商将老人转为城市低保并确定为救济对象,使老人低保金每月增加为280元。

这样的事做了多少,张惠玲自己也记不清了。发动企业家开展阳光助学以来,一个个贫困学生得到帮助而考上大学,人生的命运得以改变,“有38个孩子考上大学,有的已经毕业工作了,还有88个孩子正在上高中!”张惠玲满面春风。除党内帮扶工作外,张惠玲还担任县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县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等职,常年都在为公益事业做贡献。

张惠玲心声:这几年退居二线我并没有闲着,干了不少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实事,没有虚度时光。

晚年圆了儿时文学梦

“我从小就酷爱文学,当初也算得上是个文学青年,偏偏阴差阳错从了政,平时工作忙没精力专心创作,临近退休组织上安排我负责文联工作,反而圆了多年的文学梦。”曾任合江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多年的县文联主席宋晓红一脸怡然。

从2011年担任县专职文联主席,迄今不过两年时间,宋晓红却在这个被很多人视为闲职的部门干得风声水起,作协、音协、美协获奖作品迭出,仅2012年全县就有一大批作品获得各种大奖,其中,全国性的奖项就有19个,创造了近10年来的最好纪录。

“这两年文联有地位了,《少岷》文艺期刊改版扩容后稿酬提高了,而且组织开展了不少活动,让很多文艺爱好者有了家的感觉,这和宋主席倾心投入分不开呀。”在合江县,这是众多文艺爱好者的共同看法。

在激活全县文艺队伍的同时,宋晓红个人创作也收获颇丰:不仅发表了《幸福》等一系列短篇小说,还出版了小说散文集《晚香》,以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失去童心的岁月》已经杀青,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儿时的作家梦正一步步迈近。

两年来,宋晓红植根合江这片沃土,先后创作出《远程教育到山乡》《村里出了个好支书》等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歌舞小品,深受农民群众欢迎。2012年8月,县委拟将先市镇庙高村女支书张华珍的事迹搬上银幕,指定宋晓红创作电影剧本。接受这一任务后,宋晓红白天不辞辛苦走家串户了解情况,晚上熬更守夜勤奋笔耕,仅用半个月就完成了近两万字的剧本初稿《庙高村的春天》。

宋晓红心声:我退居二线又没有家庭上的事操心,能够得到组织上的信任,发挥自己的特长,那是累并快乐着!

目前,合江县因年龄、文化、职数等原因退出领导实职岗位且未到退休年龄的“转非”干部有160名,约占全县公务员总数的8.1%。“县委将‘转非’干部视为宝贵的人才资源,通过能人治村、二线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扶贫开发协会、园区建设等平台,努力实现党政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目前共有104名‘转非’干部重回‘一线’干事创业。”合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孝义坦言:“过早地‘转非’,让经验丰富的干部提前休息赋闲,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人才资源浪费,对个人和国家都是损失。”

上一篇:论项目化教学法在《家具与陈设设计》课程中的... 下一篇:贪婪与侥幸,这个官员很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