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时间:2022-01-24 04:01:06

水痘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4-0263-02

【关键词】水痘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传染性很强,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其特点为皮疹先见于躯干,然后蔓延至面部,最后达四肢,呈多形性疹:斑疹、丘疹、水疱疹、痂疹。为了了解水痘在宝清县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宝清县2006年水痘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宝清县疾病预防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时间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水痘疫情资料。

1.2 水痘暴发定义:在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即为一起水痘暴发。

1.3 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水痘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等特点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006年宝清县共报告水痘病例4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9.52/10万。全年均有病例发生,1、3~6和11~12月发病较多,7个月的总病例数占全年的75.00%。不同人群发病时间分布特征中,学生及托幼儿童明显在1、3~6和11~12月发病高峰出现,占55.00%,病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67∶1。调查发现多数患者无水痘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

3 讨论

水痘病毒属疱诊病毒科,呈球形,直径150~200nm。中心为双股DNA,其外为20面体核衣壳,衣壳表面有一层脂蛋白包膜,内含补体结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黏膜上生长繁殖后入血及淋巴液,在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变,主要损害部位在皮肤,皮疹分批出现与间歇性病毒血症有关。随后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病毒血症消失,症状缓解。当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严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变可累及内脏。部分病毒沿感觉神经末梢传入。长期潜伏于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等处,形成慢性潜伏性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恶性肿瘤、受刺激)病毒被激活,导致神经节炎,并沿神经下行至相应的皮肤节段,造成簇状疱疹及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

水痘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d个至出疹后1w都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诊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传染。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一次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再次得病者极少。

儿童此病的潜伏期2~3w。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h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d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瘢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等处。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w。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需与天花相鉴别:天花全身反应重,始即39~40℃的高热,热度下降后发疹,皮损中央有明显的脐凹,颜面增多,愈后遗留凹陷性瘢痕。有时应注意与脓疱疮及丘疹性荨麻疹区别。

本病的预防重点在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症疹为止。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d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状疱疹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7d。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w,也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疱诊免疫球蛋白5ml,可明显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减轻症状。最近几年研制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于正常易感儿童预防有效。

宝清县水痘疫情较严重,应进一步加强有关方面的宣教工作,切实落实学校卫生相关措施,根据条件开展水痘疫苗常规接种的推广和应急接种,确保水痘疫情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潘淑玲.87例水痘的临床特征与护理[J].临床医学,2006,4:93.

[2]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1:299~300.

[收稿 2009-01-08]

上一篇: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28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髋关节手术中骨水泥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