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空、静、雅

时间:2022-01-23 02:01:23

刘天华是我国20世纪二胡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为我国二胡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天华的二胡作品是音乐会上常演的曲目,也是二胡教学中学生必需掌握的曲目。因此,从教学的角度研究刘天华二胡作品的演奏要领,对于刘天华二胡作品的演奏和教习,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述均来自笔者在二胡教学和演奏中的经验,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再思考、归纳和提炼出的心得,这些观点乃一孔之见,在这里与同行交流,以示共勉。

笔者认为,刘天华的二胡音乐作品是有较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因此,演奏刘天华的二胡作品与演奏近现代以来其他的二胡作品,在演奏方法和风格的把握上应有所不同,除了必须要突出作品的时代感,还要符合刘天华的个性与性格特征。总的来看,刘天华的大多数作品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心理以及内心理想不能得以实现的苦闷、矛盾、纠结、彷徨之情。这样一种既具时代特征,又具个性特征的音乐情感,如何在二胡演奏以及教学中给予把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主观情感投入的问题,而是要从具体的技术上、方法上体现出来,并且在对其美感特征的把握上形成某种认识的问题。对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二胡演奏和教学中的体会,从演奏技艺与审美相结合的角度,将刘天华不同二胡作品教学演奏中的要领,用“松、空、静、雅”这四个字来概括。应当说,刘天华的二胡作品,也呈现有不同个性特征。因此,本文提出的“松、空、静、雅”这四个有关二胡演奏的审美范畴,是针对刘天华不同二胡作品的演奏,也是为了启发学生的学习而提炼出来的概念。

一、松

所谓“松”,从音乐演奏方面讲,指的是演奏有松驰的声音。在演奏的技法上,即两手用力要松。首先右手运弓用力要松。右手要给弓子适当的、松弛的力量,带着弓子走,控制着弓速和声音,而不是施加很多的力量,更不要压或着挤出力量。在松弛用力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力度的变化,根据音乐情感的需要做出强弱、虚实之变。与近现代二胡作品的演奏相比较,运弓的力度可能相对较小,速度较稳。笔者认为,在演奏刘天华二胡作品时,二胡弓毛的松紧程度也可作适当调整。相对而言,刘天华的大部分二胡作品,在演奏时,二胡的弓毛不需要拧的特别紧,较松弛的弓毛便于演奏出较松弛的声音。

再者,左手按弦和揉弦时,手掌要放松、用力要松驰。例如在演奏《病中吟》、《闲居吟》、《独弦操》等作品时,左手有很多压揉弦的处理方法。要注意,压揉时手指与手掌协同用力,不要将手指挤在一起去抠弦,更不要僵硬虎口和手腕,而是要使用手掌带动手指所产生的合力,同时手腕和虎口要放松。特别要注意的是,压揉之后,左手要瞬间放松,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压揉之后,手上依然用力不能够放松,从而导致了音准偏高、左手僵持等问题。虽然这也是其他二胡演奏中也会遇到的问题,但却是在演奏刘天华二胡作品中更需注意的问题。在这点上,是与演奏其他一些传统二胡曲目不太相同的。另外,本文将“松”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只有在两手用力松驰的前提下,才会容易达到下面所谈的“空”、“静”、“雅”。

二、空

所谓“空”,指的是声音要空、意境要空。这里讲的“空”,在审美意境上,是有回响的“空”,是意境的旷远。在演奏技法上,要做到声音的“空”,右手运弓发力之后必须及时放松,使声音富有弹性并产生余音,有这样的余音感就会比较接近回音的“空”的效果。例如在《空山鸟语》的教学和演奏时,笔者的体会是,应当着重强调“空”字。“空”,就是乐曲的意境以及表现的情景要空旷。意境要空,声音也要有空谷回声之感。“鸟语”要在“空山”之中,而非闹市或其它什么地点之中,“空山”之中就必有回音。所以,演奏中追求回音的效果,创造空旷的意境,就非常重要。年轻的学生在演奏这首作品时,由于对五四时期文化人心理的不了解甚至隔阂,体验不到那一代文化人情感的深度和生活境界,容易因追求华丽的技巧和飞快的速度而忽略了意境的创造。因此,面对刘天华《空山鸟语》等作品的演奏,在教学中应当强调:在完成快速技巧训练的同时,作品演奏中声音的松弛、弹性和意境的表现尤为重要。

在刘天华二胡作品演奏中,意境上的空,主要是指通过悉心体会作品的情感以及作者的心理状态之后,在演奏中所要追求的情调和境界。例如《闲居吟》一曲,要有对现实的超越,和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感,甚至是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这是和刘天华那一代文化人,作为具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心态联系在一起的。再如,《月夜》要追求皓月当空、心如明镜的境界;《病中吟》要追求思索、追寻人生何去何从,却不得其果的空寂等。因此,刘天华二胡作品演奏中的“空”,是与刘天华本人的人生体验、心态和思想境界均有关联的一个审美范畴。

三、静

所谓“静”,一是指内心求静,二是指于静中求动、静中有动。也就是说,这里讲的静,不是单纯的静,而是指内心生活中静,是与动相对的静。不论是内心情感生活中的静,还是演奏动态中的静,其实都是与“动”相关的静。

刘天华的大多数二胡作品,外在的起伏都不是很大,例如《病中吟》、《独弦操》《月夜》、《闲居吟》等,此类乐曲慢板比较安静,快板也不是很激烈。例如《病中吟》、《独弦操》两首乐曲中的快板乐段,都是集中表现迷茫、复杂、纠结、苦闷心情的段落。学生在演奏时容易将这些快板乐段拉得很快、很强、很激烈。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做到,乐曲中的快板部分不仅仅是展现技巧的,而是要以技巧来表达一种情感,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表现。在此类乐段的演奏中,应当着重体会乐曲的情感变化。所谓静中求动、静中有动,主要指的是心动。心里的“动”,就是思想的波动,以心动带动手动,心唱带动乐器唱,思想动带动音乐动。刘天华的作品有着很强的思想性,总是带有一种辩证的哲学思考,演奏时应当追求乐曲的思想性,带着思考来演奏。而人只有在安静中,才容易思考和思想,所以内心求静,是于内心动态思维中求静,这点与音乐演奏是在乐音的运动中求静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求“静”,可以说是演奏刘天华二胡作品应当追求的精神境界。

四、雅

所谓“雅”,即高雅、儒雅、文雅。这是对五四知识分子一种内在的文化品性的认识。温文儒雅本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质,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都是秉承有这样一种精神气质的。在我看来,高雅、儒雅、文雅,都是演奏刘天华二胡作品应当追求的情韵、格调。刘天华所处的历史时代、他的较为内向的性格以及他的学养,都决定了他的音乐中高雅、儒雅、文雅的情韵和格调。但是,就像本文提出的“静”并不意味着没有“动”,而是如“动中取静,静中有动”那样,对于刘天华那一代知识分子而言,在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雅”这一精神气质中,往往还夹带着当时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的清高和倔强。这种清高和倔强,其实来自于内心之中的矛盾、纠结、挣扎、悲伤。所以,在本文中提出的“雅”,是特别针对刘天华的作品演奏而提出的雅,有其特指的内容,而不是在一般的雅、俗范畴中谈问题。

刘天华二胡作品的“雅”,是演奏他的作品时应当把握的一个方面,这主要是要体现一种既温文儒雅却又带有清高倔强气质的“雅”。这种精神气质在刘天华二胡作品中的体现,应当是本质的,是精神性的,但却很难从演奏技术的层面去说明,对于年轻的学生而言,这可能需要提升其人文修养,有所感悟,才会从演奏中的精神领悟层面体现出来。

“雅”在刘天华作品中的体现,还表现在他的音乐都表现的很有分寸和很有涵养。不同于《江河水》、《兰花花》这类乐曲中所表现的悲,《兰花花》可以嚎啕大哭,《江河水》中的女主人可以在江边尽情的哭诉和控诉,而刘天华的文化修养、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等决定了他音乐表现的分寸感。从演奏中讲,刘天华的清高、倔强的性格,在揉弦当中也会有所体现。这体现在演奏中,一是揉弦的速度舒缓,频率清晰,韵味比较清淡,在揉弦之中体现出“雅”的精神气质;二是压揉弦以及后压两下等揉弦方法的使用,体现出清高、倔强的性格特点。

本文从二胡的演奏技艺与审美相结合的角度,用“松、空、静、雅”这四个字作为审美范畴,来概括刘天华二胡作品的教学与演奏要领,反映的是笔者的初步研究。其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还有待更加深入的探讨,也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上一篇:如何加强音乐师范专业的教学实习 下一篇:浅析二胡演奏家王少林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