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于谋篇,匠心独运

时间:2022-01-22 11:32:19

画家作画,先要设计作品的布局;雕塑家进行创作,先要围着大石头转上几圈,设计好雕塑的蓝图。考生写作文,也要重视对文章结构的统筹,使主题有寄托之处,让材料有依附之所。

招式一:巧妙安排开头和结尾

优秀作文大都有一个凤头,让读者一见钟情,拍案称好――或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倒叙开头,扣人心弦……还有一个豹尾,令读者如嚼甘果,余味无穷――或呼应开头,浑然一体;或抒情议论,激发共鸣……

例如2016年高考山东某考生写的《备好行囊,随时出发》,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世界那么大,很多人想去看看。旅途之中,打点好自己的行囊,行囊里的东西会帮助我们顺利地走在人生路上。”结尾呼应开头,给人启发与警醒:“人生的旅途中,有时或许遍布花草,风平浪静;有时也会荆棘丛生,海浪滔天。只要你的心中有自信,只要你敢于顽强地面对挫折,用无畏对抗风浪,只要你的行囊已经备好,就可以随时出发。世界那么大,值得去看看。”

招式二:结构布局新颖和巧妙

考生在充实文章猪肚的内容时,要考虑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让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一般来说,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总分总式、并列组合式、逐层递进式、时序贯穿式、空间转移式、前后对照式……

例如2016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孙悟空与我的青春阅读》,考生围绕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谈其对自己青春阅读的影响,主体部分用“孙悟空使我的青春阅读聚焦于名著”“孙悟空使我的青春阅读聚焦于影视”“孙悟空使我的青春阅读聚焦于网络”领起三个段落,气势贯通,感情真挚。

招式三:讲究行文过度和照应

如果文章上下两段的意思转折,跳跃较大,或者时间发生变化,或者倒叙、插叙转换连接,或者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一般需要巧搭桥梁,或者用关联词、序数词、时间词等过渡;或者用一个承上启下的句段来过渡;或者用小标题来过渡……使前后意思连贯起来,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同时,也需要有必要的照应,就是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使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

例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发掘出“老腔”中蕴含的乡愁因素。主体部分分别以“盛唐之时”“20世纪70年代”“时间进入了21世纪后”这赘霰硎臼奔涞拇视锘蚓渥咏行衔接,层次十分清晰。

招式四:处理好叙述的详与略

详写,指对能够突出中心的主要材料进行具体的叙述和描写,甚至精雕细刻,用墨如泼;略写,指对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次要材料,进行概括式的叙述,甚至一笔带过,惜墨如金。一般来说,考生应该详写事情的发展过程,略写其起因与结果;详写记叙和描写的内容,略写抒情与议论的部分;详写顺叙的内容,略写倒叙、插叙的部分。

例如2016年高考重庆某考生写的《采得秋风满树摇》,从高效课堂、大量阅读、实践三个方面着手,重点强调大量阅读对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此文先详细论述阅读的作用,然后略写高效课堂与实践的重要意义,详略得当。

招式五:恰当设置记叙的线索

无论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需要有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把表现中心的材料连缀成一个严密的整体,使文章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可以做线索的有人物、物品、感情、时间、地点等。

例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读古书的老者》,考生以“我”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并以“我”的口吻来描述广场上读古书的老者充满个性的形象。行文既有形象的描绘,又用对话来交代人物经历、人物内心等内容,刻画了丰满的形象,彰显其个性特征,更赋予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坚守传统文化。文章显得真实亲切,自由灵活。

[佳作欣赏]

打点你的行囊

某考生

远行在人生路上,每个人都背负着各自的行囊。走得久了,行囊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更加需要仔细打点自己的行囊。

将梦想放入行囊。没有梦想,便没有远方。失去了梦想,便没有前行的动力,没有风雨兼程的信念。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是一个响当当的“梦想家”,他最出名的一句话是:“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他当年的理想是上北京大学,却最终上了杭州师范学院,而且考了三年。马云后来谈及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常说:“如果我马云能够成功,那么说明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能够成功。”他在梦想的指引下取得成功,当选为2013年度“中国梦想人物”。将梦想放入行囊,开启新的征程。

将行动放入行囊。寓言作家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流上的桥梁。”爱国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然而,历史上也不乏空谈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候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于是赵王命赵括迎战秦国,结果赵括被秦军万箭齐发,活活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军覆没了。将行动放入行囊,那将成为征程上的基石。

将坚持放入行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坚持是懂得铁杵磨成针的诗仙李白写下的诗篇,流传至今还朗朗上口;坚持是画了一千个蛋的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直到现在还为人们津津乐道;坚持是尝试了无数次的爱迪生发明的灯丝,为我们迎来了光明的世界。据说,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让弟子们做一件事。就是每天把手甩一百下。一个星期后,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坚持做了。一个月后,只有一半的人在坚持。一年后,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将坚持放入行囊,它会助你披荆斩棘。走向成功。

让我们将梦想、行动、坚持一一放入行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放梦想入行囊,拥有追梦的渴望:放行动入行囊。懂得开始的力量:放坚持入行囊。踏上多彩的远方。

点评

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我们更加需要仔细打点自己的行囊”,简明扼要,总起下文。然后用“将梦想放入行囊”“将行动放入行囊”“将坚持放入行囊”作为分论点,引领三个自然段。并列排比段的形式,给人一种层次清晰、爽心悦目的感觉。三个分论点既可使文章层次井然,又使得文章气脉相承。在选取马云、赵括及柏拉图的事例来论证分论点时,写得较为详细,而在论述“坚持”的重要意义时,作者使用了“坚持是……”的句式,概括列举了李白、达・芬奇和爱迪生的事例,笔墨十分简洁。这些事例再加上行文中引用的名言诗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结尾呼应开头,总结全篇,展望未来,结构较为严谨。

上一篇:发散思维,合理想象 下一篇:高中政治自主合作式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