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与“伟大”的诗艺――评重庆抗战话剧《雾重庆》

时间:2022-01-21 03:48:07

“平淡”与“伟大”的诗艺――评重庆抗战话剧《雾重庆》

【摘 要】宋之的《雾重庆》(1940)是重庆抗战话剧的代表作之一,从生活的平淡事件入手,展现了抗战后方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人性,克服了抗战初期话剧“简单、直白”的风格,体现出自然、平淡而伟大的风格。

【关键词】雾重庆;抗战话剧;平淡;伟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27-01

重庆抗战话剧在中国话剧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初期的抗战话剧创作者受激烈的爱国情绪感染,往往用简单、直白的创作方式,塑造高、大、全的人物,话剧作品体现出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1940年12月,宋之的《雾重庆》在重庆大剧院上演,这个作品以逃难到重庆的几个大学生的生活细节为素材,体现了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人性,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第一幕,陪都重庆,从上海逃难到重庆的大学生林卷妤、老艾、沙大千等等都生活困窘,同去重庆的徐曼当了交际花有了钱,支援林卷妤五十元让他们开个餐馆,因为是徐曼给的钱,沙大千知道了非常生气,但迫于生计,还是一起做起了饭馆的生意。

在这一幕里,抗战的主题不是直接的,对于普通的市民来说,抗战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让自己活下去。于是,这幕剧里的女主人公林卷妤来到抗战大后方,必须思考生活下去的方法。人物上场时,都是背负着苦难的,林卷妤与沙大千已经是夫妻,孩子生病死了;老艾与徐曼曾经是恋人,因为徐曼受不了苦难的生活离开了他,他又得了病。在抗战的大主题下,人物命运同样是不幸的,是压抑的,但是在苦难中,还是有坚持下去的力量。

作品中部分人物的喜剧特点,使作品更有生活的真实感。如赵肃这个逃难中的老学究,爱面子,说话时老是使用口头禅:“第一,……第二,……第三,……”增强了喜剧的特色。同去重庆的大学生万世修为了挣钱,在报纸上登广告当起了算命的“神仙”,根据他的预测刊出“今日敌机不来”的新闻,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行为让人感叹局势的混乱与人心的乱象。

第二幕,饭馆的经营很好,林卷妤挣了钱,但她感到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抱怨道:“原来本打算借此维持生活,不错,生活是维持住了,可是一点时间也没有,连书都没工夫读了。”于是她决心关掉饭馆。

在这一幕中,林卷妤复杂的内心世界被呈现出来,她是一个爱国者,但她首先要活下去,而开餐馆解决了糊口的目的后,又何去何从?做生意是不是有价值的生活?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必须考虑的问题。林卷妤对于未来表现出迷茫,然而这也是真实、可信的,因为她才经历过生活的苦难,担心再次落入其中。但是林卷妤内心又是坚定的,她不愿意沉沦,要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在这一幕中,顾客嫌菜上得慢和跑堂的赵肃发生争吵,赵肃又是“第一,……第二,……第三,……”地讲道理;沙大千因为林卷妤打算关掉挣钱的饭馆生意感到生气,又和赵肃发生争吵,赵肃又是“第一,……第二,……第三,……”地理论。这两个争吵的场面,使戏剧内在的冲突气氛紧张起来,戏剧的效果增强。同时,老赵的语言增加了生活的喜剧色彩,使作品不沉重。

第三幕,六个月后,沙大千多次来往香港与内地,挣了好些钱,但是林卷妤却更不愿意过现在的生活了。在这一幕中,发生了一些极具戏剧性的场面,人物的关系一下子落入一个复杂的链条中,徐曼想和官僚袁慕容私奔离开重庆,但是袁慕容却对林卷妤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同时把自己的存折与去香港的机票都给了她。林卷妤离开了沙大千,因为沙大千在香港生活混乱并把梅毒传染给了她。老艾病逝,徐曼因为袁慕容的谎言而失落,沙大千情绪失控又转而追求徐曼。人物的关系变得复杂,使话剧这个时候的发展节奏加快,戏剧场面更加丰富起来。而林卷妤最后放弃了与袁慕容同去香港,不知去向,使这一激烈的场面归于平淡。林卷妤去哪儿了?并没有下文,然而我们相信,她应该是去寻找她想追求的有价值的生活了。

该剧没有直接宣讲抗战主题,却真实地刻画了人物在战争来临后苦于生活下去的无奈与追求,在平淡的经历中引起更多的思考。人应该找到生活的价值,虽然没有直接宣扬抗战,却是一种伟大的“抗战”精神表达。

参考文献:

[1]阳翰生.重庆抗战剧坛纪事・序[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

[2]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石曼.重庆抗战剧坛纪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

[4]宋时.宋之的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阳 雯,李 蕾,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向曙曦,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重庆抗战话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PYZW03。

上一篇:论舞台表演艺术 下一篇:对幼儿师范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