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身陷抄袭门

时间:2022-01-21 06:54:59

中国写作群体进入“抄”时代?

安意如,一位以“古典诗词现代读解”走红的女性畅销书作家。2006年11月,她的三本著作在畅销书榜上已经持续了3个月之久,此时,一篇署名“江湖夜雨”的文章把她带入了“抄袭”的困境。

安意如承认自己十分欣赏江湖夜雨的才华,称他为自己的偶像。她也道了歉。但是,显然,安意如的道歉与江湖夜雨的预想并不一致――安意如认为自己没有抄袭,只是参考了江湖夜雨的文字,她为自己没有在书中注明参考出处而道歉。作为一名长期处于旅行状态的写作者,安意如的考证除去书本之外,同时依赖于网络。她从网上看到了江湖夜雨的文字,参考到自己的作品里,江湖夜雨也同样在网上把安意如涉嫌抄袭的指责公之于众。

按照江湖夜雨的统计,涉嫌抄袭的部分多达50处,雷同与相似加在一起占安意如两本书的三分之一。

《新世纪》周刊邀请知识产权专家进行了鉴定,专家指出,在法律意义上。不能说安意如的书属于抄袭作品,但她的某些段落确实构成了抄袭行为,另外一些段落确实属于参考,没有注明出处说明了安意如知识产权意识的薄弱。

从充满瑕疵的花儿到拒不道歉的郭敬明,文化领域的抄袭已成蔓延趋势.G00gIe时代的技术进步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抄袭的进化提供了可能性。新一代年轻人对抄袭的淡漠令人堪忧,文学、出版已经成为电视与网络的附庸,在商业利益的趋势下,衍生出乱象丛生的“抄”时代。

编辑:姜弘jiangh@newcenturyweekly.com

风行总被“抄”打断

张 鹭

三本“古典诗词现代读解的畅销书出自一位80后女作家的手笔,其中两本却突然遭遇“抄袭”的质疑

“诗心如幔”是《新世纪》周刊书评人张晓黎在读罢安意如读解古典诗词的三部著作之后给这位才女的注解(见2006年11月11日《新世纪》周刊)。生于1984年的安意如成为2006年横空出世的畅销书作家之一,几本畅销书的主题却偏偏是这个年代最冷门的古典诗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描摹“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当时只道是寻常》执著于“纳兰词的情意写真”;《思无邪》则借《诗三百》“追绎前生的记忆”。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这三本书中第一个推出的,也是到目前为止最畅销的。在2006年8月刚刚上市时,它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出奇。但到了9月,出版方突然惊奇地发现,在没有进行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这本书开始在各类图书销量榜上攀升,一度创造了在卓越网上单目销售超过千册的佳绩,并创下了销售榜冠军长达一个月的纪录。根据图书策划方提供的数字,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这本书的销量已超过10万册。

安意如为什么可以凭借“古典诗词现代读解”的书籍成为畅销作家?在书评人张晓黎看来,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现代读解”这四个字。张晓黎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人生若只如初见》里有这样一段,翁美玲1984年自杀,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遗言。感慨美人清嘉的同时,安意如顺便说出那年自己还没出生。算下来,今年她也不过20出头。而她所背靠的成长年代,正和古

典文学渐行渐远。所以,她也算是个异数,和那些古灵魂有那么点通灵的意思。”

安意如也未能逃脱易中天另类读史的命运,书是畅销了,但质疑也随之而来。2006年12月14日,书

评人黄绍坚在博客上以《无知者无畏》为题撰文对安意如的《思无邪》进行了质疑。“一位典型的业余文学爱好者,信口开河地谈些她对古典诗词的感觉,却能狂销10万,并在卓越网创下连续一个月高居销售傍冠军的纪录,这件事儿本身,就让人莫名其妙。我指的,是安意如。”文章对安意如书中《因为爱,所以》等篇目对《诗三百》的误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1800年前,三国时期的古人,就明白一个道理:‘能丝,可读《诗》’。意思是说:能理乱丝的人,才有资格解读《诗经》。”文章在结语中这样写道:文学发展到今天,绝不是“超市”,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恕我直言:安意如之类的“业余文学爱好者”,最好学会闭嘴!

有读者立即提出相反的意见:诗歌是很美的,为什么大家讨厌正统的文学赏析(以中学语文课为代表)而喜欢安意如的作品?因为安把对诗歌的赏析也写的和诗歌一样的美,而不是正儿八经的教条式赏析,令人大倒胃活毁掉了无数好诗。单单看“文学超市”这句就替你们这些人悲哀,固步自封,自己划个圈子自娱自乐去吧。

尽管类似的争论不绝如缕,甚至日趋白热化,但至此,围绕安意如作品引发的争议尚属学术探讨范畴。但是,进入2006年11月,火了的安意如作品却被质疑“抄袭”。

11月25日,一篇题为《安意如多处文字照抄天涯煮酒江湖夜雨的文章》的文章出现在百度的“安意如吧”,作者是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的助理版主江湖夜雨。在这篇文章里,江湖夜雨列举了安意如书中有50处与自己的作品《印象盛唐》和《惊才绝艳录》的文字或观点雷同,江湖夜雨附上了自己的原文与安意如的文字逐一对比。此后,这篇文章开始在网上被小范围转载。

12月15日凌晨,安意如首次回应抄袭质疑,她在自己的博客中贴出了一篇题为《遇见》的博文,文章提到江湖夜雨质疑其抄袭时,这样写道:“因为他找到我,说你书里的好多观点和我一样,引用了我的,没做申明吧。我一想,哦,是。怯怯地向他道歉,面对偶像做检讨。结果他宽大处理了我。”

江湖夜雨在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强调,他发现此事时,尝试通过出版方与安意如取得联系,但苦等了数日,才等来了安意如的回复。在江湖夜雨看来,安意如的博文委婉地承认了抄袭的事实。

但安意如并不这么认为,1月4目,北京某报以一则短消息率先披露此事。当天下午,在北京东部一家咖啡店,安意如对《新世纪》周刊坦称,她确实引用、参考了江湖夜雨的观点,博文中的道歉是针对自己在书中没有注明引用及参考的出处,而不是针对抄袭,“我不认为我抄袭了他的作品”。安意如还透露,江湖夜雨是受了他自己的出版商的影响利用这件事在炒作,为的是他的作品的销量。“他在msn上曾经向我说过炒作这件事,还说力求双赢,这我都有msn记录可以查证的。”对于可能引发的官司,安意如说:“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会听从法律的判定。”

江湖夜雨:安意如抄了我

张 鹭

两本书一共50处涉嫌抄袭,文字雷同的有两三千字,算上意思一样的部分,占全书近三分之一的篇幅

江湖夜雨本名石继航,是山东临清的一名中学地理教师。他爱好古代诗词,经常会在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版贴出谈论诗词与诗人的随笔,这些随笔为他在这个版里赢得了几万名读者,并让他得以出版了第一本书《印象盛唐》。2006年11月中旬,在网上发现安意如涉嫌抄袭

自己的作品后,“江湖夜雨”这个名字与安意如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随之而来的,是种种流言和猜测。

新世纪:你是怎么发现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涉嫌抄袭你的作品的?

江湖夜雨:11月中旬,我身边的朋友向我推荐这本书,因为他们知道我出版了《印象盛唐》,而《人生若只如初见》在内容上跟我的书相似。我当时没有买书,而是在新浪网读书频道看的。第一篇看的是她写李季兰的文章,有几个地方看着都很眼熟,怎么看怎么像自己写的。后来又看了她写薛涛的文章,引用的几个故事跟我的一模一样,引用部分的叙述方式也是一样的。

新世纪:你如何界定是抄袭而不是借鉴参考呢?

江湖夜雨:在发现这个事情的一两天后,我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把《人生若只如初见》看完了。一边看一边把涉嫌抄袭的文字摘录下来,发现有38处抄袭了我的《印象盛唐》,有的是整句话一字没改,有的是直接引用我举的事例,甚至我因为疏忽而出错的地方,她也照搬过去了。然后我又看了她的《思无邪》,发现有12处抄袭了我的文稿《惊才绝艳录》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连《思无邪》其中一篇文章的名字《惊才绝艳,女中豪杰》都是抄袭了我的篇名。

新世纪涉嫌抄袭的具体字数大概多少?

江湖夜雨:有两三千字是雷同的,算上意思一样的部分,全书近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吧。

新世纪:发现这个事情后,你有没有试图联系她?

江湖夜雨:有。11月20日,我打电话到出版这本书的天津教育出版社,他们让我找制作该书的公司。我打过去时,他们让我留下电话,说之后会与我联系。直到11月底,安意如才打电话给我。但是从11月20日开始,我等了五天时间都没有接到任何答复。所以,在11月25日,我在百度的安意如吧上发了一个帖子,把她抄袭我的文字全部与我的原文作对比,加起来一共是50处,但这只是就新浪上登出的部分而言,后来我没有继续核对剩下的部分。

新世纪:安意如在电话里跟你谈了什么?

江湖夜雨:说得比较客气吧。大意是很早就看我的文章,也从我这里收获了很多。她承认在书里用了我的观点,说如果我需要稿费之类的经济补偿,她可以考虑。电话里只说了几分钟,然后我们是用MSN聊的,我让她以一个公开的方式声明一下这个事情。她后来在博客里发了一个文章说明此事。

新世纪:对她在博客里的声明满意吗?

江湖夜雨:她写得有点模棱两可,但我考虑到她一个女孩子脸皮比较薄,不愿意把话说得太露,也就没说什么。我身边的朋友们很替我不平,劝我诉诸法律,但她毕竟打电话来道歉了,也在博客里作了公开“道歉”和“检讨”。我考虑到她年纪还小,而且身体有残疾,就想还是宽容一点吧。

双重安意如

张 鹭

古典的、现代的,物质的、精神的,随性的、专注的,这就是双子座的安意如

安意如头上戴着一顶很像头巾的帽子,她说是从云南带来的。2006年10月,安意如的生活状态从暂居云南变成暂居北京,为的是宣传上的事。

“这一切来的太快了。”对于畅销作家这个头衔的忽然降临安意如这样说。从武侠小说到言情小说的涂鸦,安意如在网上写作,在网上被发现。偶然一篇信手拈来的古典诗词读解文章让出版商眼前一亮,于是读者就看到了一位“诗心如幔”的安意如。

对于走红之后的收入问题,安意如说.那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财富。“这几本书都是按照稿费结的,而不是版税。其实没多少钱。不过我已经很满意了。”安意如最开心的是她终于可以独立,再也不用花父母的钱了。

如果不是起身走路的姿势有些不同,你不会想到这个女孩身体上的残障。安意如说她并不在意媒体提到这一点,但她特别反感报道中那种预先设定的同情立场。她觉得这是对她文字的一种侮辱,因为她自信,凭借文字的力量,足够让自己在读者的视野中站立起来。

目前畅销的这三本“古典诗词现代读解”书,安意如写了一年。这一年,她一直在外旅行,查找资料不便时,她就会求助于网络。提及五四时期学者治学的严谨态度,安意如十分敬仰。对于“80后”人群的集体特征描述,安意如的看法是,“这个群体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同属于“80后”作家群体,安意如欣赏的是韩寒和张悦然。对于卷入抄袭事件而拒不道歉的郭敬明,安意如说:“如果法律裁定我的作品属于抄袭,我会道歉的。我的路还很长,绝不止于此。”

由于涉嫌“抄袭”事件的阴影,安意如说她最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让她难以接受的是有网友在她的博客上留言攻击她以自己的残障博取江湖夜雨的同情。这种压力甚至还传递给了母亲。安意如的母亲经常会看她的博客,每当看到这类留言时,母亲总忍不住打电话给她。“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可以把自己包裹起来不受伤害,但面对母亲时,就没法释怀了。”

“这好像是给我泼了一盆冷水,给了我一个教训,写作时要注意规范性,你要面对的是大众读者,不仅仅是周围的朋友。现在及时发现这一点,比将来弄得无法收拾要好。”安意如说。

双子座的安意如是安徽人,做过会计工作,她十分感激小时候父亲给她买书时的毫无限制。她说她十几负时就已经读了《金瓶悔》。

安意如:是参考,不是抄袭

张 鹭

我引用他的地方,很多都是史实的东西,虽然用了,但表达的文风迥然有别,也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为涉嫌“抄袭”,安意如最近疲于应付质疑甚至是人身攻击,但她选择了保持沉默。按照她自己的说法,她之所以不愿意回应,并不意味着表示默认,而是因为自己不想被人利用。在她眼里,整件事情是一个被幕后操纵的阴谋,其目的就是想引发她的激烈回应,以便让事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新世纪:江湖夜雨认为你涉嫌抄袭了他的作品,事情的原委是怎样的?

安意如:很简单,就像我在博客上说的那样,我跟他道了一下歉,我说我引用了你的东西,但我忘记在书里指出来了。他说,没什么,你说明一下就行。我并没有含糊其词,因为事情就这么简单。我道歉是因为我引用了他的观点而没有注明。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严谨,有些东西直接从网上搬了就来,自己消化后,甚至在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就急着把它给吐出来了。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明明用了却说没用,该承认的我一定承认。

新世纪:现在看来,事情并没有平息。

安意如:我觉得他对待这个事的态度受到了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刚开始的时候,他宽大了我,还主动说让我把他发在百度安意如吧里的那个帖子删掉。但后来他跟我提到,他的书商发现事情很有利用价值,想借这个机会来炒作,这样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如果我没有名气的话,他们可能觉得这不是个多大的事,所以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我是被别人利用了。其实一个很简单的事情

发展到这个地步,都不是我和他两个人可以控制的,各种因素都在影响这个事情。

新世纪: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江湖夜雨觉得你抄袭了他的作品,但你自己却认为只是参考了他,你觉得抄袭与参考之间有什么差别?

安意如:我觉得如果是小说的情节雷同的话,就是抄袭,因为情节有独创性。但史料方面的事不同,有可能你断章取义地去对比的话会很像,但两个人的文笔是不同的。两个人想法刚好类似,说出的话也差不多,这跟抄袭是两回事。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李白好酒、孟浩然很淡然,这些东西不是某个人杜撰的,而是史实,典籍上有的,大家都可以用。判断是不是抄袭,只能看整篇到底是在创作自己的东西,还是全部挪用别人的。我引用他的地方,很多都是史实的东西,虽然用了,但表达的文风迥然有别,也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新世纪:但为什么有些句子都一样呢?

安意如:这就是我说的参考了他的想法,但你得看那个句子后面的东西,就很不一样了。

新世纪:有没有做好对簿公堂的心理准备?

安意如:我不会去为了为自己争一个清白而选择与他对簿公堂,我觉得应该从内心上尊重被你参考的人。但他们如果有底气,想把事情闹到法庭上,我也没办法。

新世纪:假如他们真的这么做了,而且他们胜了这场官司,你会怎么办?

安意如:如果法律真的判定我是抄袭了他的,我虽然不服气,但我还是会按法庭的判决行事。不过,即使《人生若只如初见》引用了他的东西,那也就这一本而已,我后面的作品与他无关,我不是依附他而存在,我有这个底气。同样是写诗词鉴赏的东西,我的书比他卖得好,也说明了这一点。

新世纪:提到抄袭,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是郭敬明和庄羽的官司,你现在陷入了类似的尴尬,看待这个事情可能会有新的视角?

安意如:庄羽一开始可能是想为自己讨个公道,作为一个写作者,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到后来,她的心思就很难判断了。这个事清拖的时间越长,对郭敬明肯定是不利的。媒体越追越紧,对庄羽肯定是有利的。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件事情庄羽去跟郭敬明争论,肯定是她占便宜。庄羽通过与郭敬明的官司,客观上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新世纪:那你怎么看郭敬明拒不道歉?

安意如:如果是我,既然法律已经裁定了,我会道歉的。

新世纪:三本书的出版,对你现在的生活有改观吗?

安意如:很多人认为我通过这三本书赚了很多钱,实际上,我写这三本书都是拿的都是稿费,不是版税,加起来也不过3万多块钱。但我觉得这也没什么,比起很多同年龄段的写作者,我已经很幸运了,起码我现在可以依靠自己的写作维持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旅行和写作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我如果不写作的话,做别的都不会陕乐。与其说是三本书的出版改变了我,不如说是写作本身改变了我,我妈说我自从写东西以后,没常性的毛病就给改掉了。我也可以独立生活了,再也不用花父母的钱了。

新世纪:作为一位80年代出生的写作者,你怎么评价其他的“80后”作家?

安意如:“80后”作家里,我喜欢看韩寒和张悦然,郭敬明的我看了《幻城》,知道他的大致风格,就没看其他的了。韩寒非常聪明,虽然比他长一辈的人不见得认同他,但还是无法忽略他的存在,这也说明他的才气。张悦然是我见到的同龄写作者中最有才气的一个,她的阅读面非常广,而且她不是那种浮华的女孩子。我跟她有些交往,她也会看我写的东西。

新世纪:你如何看待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这句话?

安意如:我觉得那些少年早慧的人一飞冲天,比大器晚成要洒脱。当一个常年落魄江湖的人出名时,我们通常说他是扬眉吐气。但我觉得这种“扬眉吐气”的心态很不好,说明你被压抑了。如果确实有才华又出名太晚,你会错失很多。因为很多东西,年轻时不去做,等到老了的时候可以享受的机会就很少了。现在媒体对“80后”的评价不太高,但我觉得总体上讲,他们没做太多出格的事。他们写的东西不一定能成为经典,但起码吸引了现在的小孩子去读书,这比让他们去抽烟、喝酒、泡吧好。

新世纪:你觉得身体的不便对你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安意如:我觉得身体的障碍是上天加在我身上的一种禁制。上天给每个人的安排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个被选择的过程。身体的不便让我不能做很多其他人做的事,这就迫使我沉下心来关注一些内在的东西,从另一个方面给予弥补。其实我长得也不算难看吧?我在想,如果不是因为身体上的原因,我可能会像一些同龄人一样,成为一个很浮华的女孩子。

“鉴定”报告

王宝勇

江湖夜雨指责安意如的作品多处文字照抄自己的文章,称“安意如《人一生若只如初见》一书很多地方和我的《唐才子评传》一文雷同,《思无邪》更是大段搬用我的《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

江湖夜雨列举了他认为是抄袭的对比文字,共计50处,涉及到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中的“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薛涛笺上十离诗”、“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三生杜牧,十里扬州,前事休说”共7篇文章而《思无邪》中只涉及到“八卦的开始,一生的结束”、“惊才绝艳,女中豪杰”两篇文章。

下面根据江湖夜雨的对比分析,逐一分析判断安意如是否构成了《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抄袭,当然,此处只是笔者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不具任何法律效力。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这里判断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抄袭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由美国法院创造的,已经被我国司法实践采用的“三段论”侵权认定法。由于根据著作权保护制度,著作权保护的是作品的独创性表达而不是思想以及公有领域内的不受保护的内容,故“三段论”的前两步“抽象法”、“过滤法”将比对作品中的思想、公有领域内容删除了,然后在“对比法”中根据“接触+实质相似”原则比较安意如的文字与江湖夜雨的文章是否类似。

《人生若只如初见》

1.对于“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文章,江湖夜雨共列举了7处,分别和自己《唐才子评传》中的《人淡如菊孟浩然》、《少陵其诗句例子的对比,和其“人淡如菊孟浩然”一文完全相同,此处,如果安意如不能很好地证明其是完全独立创作,或是参考引用了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则应该初步表明安意如的这一段文字是抄袭了江湖夜雨的文章,侵犯了其著作权。因为这里论点一样、论据、论证方法也类似,又没有注明出处,也不是不受保护的思想,因此可以认定为抄袭,但抄袭的范围应仅限于此段落。事实上,安意如只要在此处注明出处,则如此小的篇幅,应属合理使用,但作者偏偏忽略了,说明尊重他人著作权意识不强。

而对于其他6处,某些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如《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杜甫腹胀而死”的典故,“四十六岁游京师赋诗”的故事,由于叙述的是当时的历史事实,应属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思想”,很难说其抄袭江湖夜雨的文章;另外如对“文字狱”的联想、“吴越山水真是我的家”,由于篇幅太短,且文字狱主要在明清两代,故除非安意如自认是抄袭,很难认定为抄袭,况且这么细微的类似之处也要被指责为抄袭,略显牵强。

至于“李白带自动取款机”,比喻雷同,难属巧合;“宝琴说误做宝钗语”,明显是不加改动的照搬,基本能证明安意如确实、在写作时参考了江湖夜雨的文章,并在很小的段落进行了引用,却没有注明出处,因此构成小部分文字的抄袭。

但综观“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文章整体来说,共4000多字,抄袭之处不过寥寥数百字而已,而整个文章的立意、结构、顺序明显和江湖夜雨的文章没有雷同之处,故整个文章还是有独创性的,只要在相应位置注明引用之处,或者删节部分文字,或者改换表达论证方式,整篇文章则无任何抄袭之嫌。由此显然表明作者对著作权的保护意识淡薄。

2.对于“看花满泪眼,不共楚王言”一文,江湖夜雨列举了2处,认为是抄袭了自己《唐才子评传》中的“诗情画意王摩诘”篇; 其中一处是涉及王维弹奏“郁轮袍”的典故,这亦是历史事实,只是不知道安意如是不是从江湖夜雨那里引用过来的,而且这种公知领域内的知识应该是不受保护的,因此很难认定此处为抄袭;

另外一处江湖夜雨说将息夫人诗与王维的政治命运相联系,是出于自己的首创,而此种观点的表达,个人认为是属于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思想范畴,因此指摘此处观点相同即为抄袭,难以得到法律上的支持。 单凭这两处细微的雷同之处,显然不能说安意如“看花满泪眼,不共楚王言”一文抄袭了“诗情画意王摩诘”篇。

3.对于“薛涛笺上十离诗”篇,江湖夜雨共列举了6处认为抄袭自己《唐才子评传》中的“浣花溪畔说薛涛”文章的地方;

其中有5处是对薛涛生平一些事情的记载,这是客观历史事实,且受表达的限制,雷同难免,是很难证明为抄袭的;其中对其与李季兰相较而做出的评价,有抄袭的嫌疑。

另外有一处说安意如由江湖夜雨的“十道金牌”才想出了岳飞的“十二道金牌”,虽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如此推断,但在法律显然是证明力是不足的;

由上看出,其雷同点除与李季兰相比的“放浪无忌,不是,犹过”这样的评价有抄袭之嫌,整个文章并不能构成抄袭,即使上述6处全部认定为抄袭,也只是部分文字的抄袭。但其实文章中还有雷同的地方,不知道江湖夜雨为什么未予以指出。

4.对于“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喜”篇,江湖夜雨认为有13处抄袭了自己《唐才子评传》中的“吴兴宝贝李季兰”一文;

这里点出的雷同之处比较多,通过对通篇文章的比较,应该说,可以认定为抄袭。因为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对李冶(即李季兰)的评价,虽然李季兰的一生所为之事皆是历史客观事实,可是在题材编排、典故运用、人物评价上,在实质上基本与江湖夜雨的“昊兴宝贝李季兰”相同,且有些地方,如“都翻看了《唐诗鉴赏辞典》,引用了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的话”,很准说是巧合。

况且两篇文章的实质部分都是对李季兰的评价,多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基本相同,个人认为安意如的此文其绝大部分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抄袭的嫌疑很大。

但如果安意如能证明这样的评价并非江湖夜雨的首创,则就无法证明安意如一定是抄袭了江湖夜雨的文字。

5.对于“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篇,江湖夜雨认为有9处抄袭了自己《唐才子评传》中的“可叹李益薄情郎”文章;

这9处中,除对李益的诗进行评价时引用了的三首诗的地:=了有很大抄袭嫌疑外,其他地方都有些牵强,如果李益“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众人皆知是写其跟霍小玉的感情,则安意如本篇文章难以说构成抄袭,最多是小部分文字有抄袭之嫌。

6.对于“三生杜牧,十里扬州,前事休说”篇,江湖夜雨认为有1处抄袭了自己《唐才子评传》中的“兼济独善白居易”文章;

一处简短的文字雷同,虽说蕴含着白、苏两位诗人对杭州的评价,但如说抄袭,也很难有法律意义上的说服力。

《思无邪》

1.对于“八卦的开始,一生的结束”篇,江湖夜雨认为有1处抄袭了自己的《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

该处文字,在评价宣姜不愿意时,引用了《左传》、《东周列国志》的文字作为佐证,和江湖夜雨的论据、论证过程雷同,有抄袭的嫌疑。

2.对于“惊才绝艳,女中豪杰”篇,江湖夜雨认为有10处抄袭了自己的《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

江湖夜雨认为“安意如的新书《思无邪》更是大段搬用我的网文《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这里所指摘的范围明显不妥,就其比对的文字来说,应该是安意如《思无邪》中的“凉才绝艳,女中豪杰”篇有大段搬用《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许穆夫人始留名”一文内容的嫌疑,是两篇文章的对比,而不应是两本书抄袭的对比。

从比对的文字来看,确实雷同,但由于这些文字是对历史人物、事实的评价,表达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认定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抄袭还是具有相当难度的。两篇文章都是对许穆夫人的评价,思想内容是相同的,但这不能构成抄袭,在表达上,有部分段落是雷同的,应该说抄袭的嫌疑很大,但就文章整体而言,若要认定为抄袭,尚有疑问。

同时,就《思无邪》与《惊才绝艳录一咏絮女儿评传》两本书比较来说,由于比对的部分都是该书中某一文章的一部分,因此两书显然不具备可比性,不能笼统而武断的认为安意如的新书是抄袭作品。

总体结论

安如意自己并不否认参考了江湖夜雨的文字,应该说,书中确实有一部分文字涉嫌抄袭江湖夜雨的文章,但就总体来说,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两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和江湖夜雨的书是没有关系的(仅从江湖夜雨提供的对比分析来看),因此,如果说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思无邪》是抄袭作品,显然是不恰当的。当然,如果安意如在写作中能够注意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适当在引用出表明出处,在参考书目中列出江湖夜雨的文章或书籍,则该书应该无任何法律上的侵权嫌疑。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法律意义上作为一种侵权行为的抄袭,和文学意义上的抄袭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在自己的文章中大段抄袭《三国演义》中的文字,由于《三国演义》的表达已经进入公有领域,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因此不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抄袭,但在文学创作上,如丝毫没有自己独创的表达,则是抄袭应无疑问。故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

抄袭,并不代表一定不构成文学意义上的抄袭,文学上的抄袭,是文风道德问题,也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新世纪的文坛抄袭

2000年,重庆作家张育仁指控余杰的《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抄袭了他的《灵魂拷问链条的一个重要缺环》。

2001年,代凯军《武则天谋政强国的九九方略》把常万生的小说《武则天》与一位老师的《武则天传》两本书掺和到一起。总计20万字的一本书,竟有13万多字是抄这丽本书的。

2001年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大系》中,抄袭了7000多字季羡林翻译的作品,季羡林将中国物价出版社告上法庭。

2003年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

2004年,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的新作《商贾将军》被人指出抄袭段平的《急公好义》,经法院审理,认定叶辛抄袭成立,并赔偿段平损失9万余元。

2004年,河南作协主席张宇的小说《蚂蚁》出版,结果被一位业余作者夏泊指出,此书是抄袭自己的作品《离散的音符》,相同之处多达63处,甚至有的整页一字不差。随后夏泊将张宇告上法庭。

2004年,女作家虹影推出小说新作《绿袖子》被指是法国著名女作家杜拉斯《广岛之恋》的翻版。

2004年,作家、厦大教授易中天状告职业出版策划人海默,称其新书《中国城市批判》中抄袭他的《读城记》4600余字。

2005年,著名作家哈金以《战争垃圾》赢得第25届国际笔会福克纳奖,被指与2000年时事出版社出版的张泽石作品《我的朝鲜战争:一个志愿军战俘的自述》有约1万字雷同。一

读者:水火不容

王巧玲

涉嫌抄袭事件被揭发后,读者泾渭鲜明地分成了两派――力挺派和批判派。而且这两派人显然已经打起了“口水仗”

在百度的“安意如吧”,关于她涉嫌抄袭的话题,已经引发了读者的关注和讨论。而在天涯论坛的“闲闲书话”中,一则“安意如抄袭被抓住手之后”的帖子也引来不少跟帖。

去年末,安意如三部评鉴古典诗词的作品,在推出之后迅速蹿至卓越、当当等图书网站销售排行榜的前十名。安意如立刻被冠以“B0后才女作家”的头衔,迅速走红,很快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团“鹌鹑”。在安意如的博客上,可以看到粉丝们写下的表达对安意如的喜欢之情和溢美之词的留言。

涉嫌抄袭事件被某网友揭发后,粉丝泾渭鲜明地分成了两派――力挺派和批判派。而且这两派人显然已经打起了“口水仗”。

“批判派”无法容忍抄袭行为,有被欺骗之感,谴责了抄袭的不道德性。在安意如吧中,一个标题为“安意如的狡猾”的贴子说:“我简直完全地无话可说兼目瞪口杲,虽然也确实犯不着多费口舌。但是人间居然有如此厚颜的女子,我我我,果然大开眼界。”

“批判派”的网友严守是非原则,发出了强烈的谴责批评之声:“还是把书烧毁还读者一个干净,用自己的辛劳和自己的手去写自己的文字吧!!!”;“BS(鄙视)一万遍安小姐这样的抄袭行为”;“此举属实的话,那真是恶劣”;“说实话,最鄙视的就是文抄公,同情是一回事,但写人的原则又是另一回事”;“把抄袭之作供于书房,岂不羞死我辈读书人”。

但也有一部分人,对于是否抄袭并不在意,也表现出“颇有心胸的宽容”。在“安意如吧”一个标题为“请大家宽容一些”的帖子.则表明了这部分读看的立场和态度。

在这个帖子里,楼主称:“即使发现《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一些段落在《唐才子评传》中似曾相识,我还是喜欢安MM的文章。她的才华是勿庸置疑的。我想,真正喜欢安MM的读者会体谅包容她,给她一个好的环境让她成长、成熟.让她的才华得到更好的发挥。毕竟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这样的才华很难得。”这位网友不仅呼吁大家要宽容安意如,而且最后还严厉批评了那些“不宽容”的人:“抓住‘抄袭’这个问题不放,还自许为维护正义的人,在我看来,不过是在借此满足他们内心的某些阴暗情结。”

这样的观点并不是孤立的,他们集合在一起形成了针对安意如涉嫌抄袭事件中的粉丝“力挺派”。如有位粉丝说:“安姐姐书固然有不足,但作为读者,我们不要过多地去挖掘它的某些和别人相同的部分。那些无聊人绝对是小心眼,如果真有些相同之处,那也是因为你得书写的确实值得别人借鉴。”

还有粉丝这样归纳道:“安意如比较擅长归纳总结、加工包装。包装后的文字比江湖夜雨的更广为人知了。”

也有人提倡社会的“包容”性:“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能给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一个好的成长土壤,给他们阳光水分,并包容他们偶尔的错误。一定要用是是非非干扰他们,甚至毁了他们不可吗?”

围绕安意如涉嫌抄袭事件,“力挺派”和“批判派”的口水仗仍在继续。而这场口水仗和许多类似的口水仗一样,实则反映的是在多元化时代,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的动摇和分裂。

什么人能出书,出的都是什么书?

王巧玲

拜金、媚俗、抄袭、伪书、跟风,附庸电视和网络……出版业的混乱局面已相当严重

学术超男易中天的《品三国》拍得百万版费,首印55万册,出现数千人排队抢购的局面;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后来居上,首印60万册;“80后才女作家”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闯入众多书店排行前十位,迅速走红;网络“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在网络流行之后也杀入畅销书行列。

这些事件勾勒出了近年来出版界的“热闹”景象,出版业又赚了个盆满钵满。“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老话现在已被演绎成了“出版业拥有巨大的金钱利润”。在2∞6年初媒体所公布的“中国十大爆利行业”中,出版业更是位列其中。一度冷清的出版业在2l世纪初,变得火暴起来,曾经惨淡经营的出版社也过起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但是出版界并没有因一路飙升的利润而前景光明,实际上争议之声、批判之声早已流传于坊间。为什么出版越来越火,而图书的质量却每况愈下?

市场化的媚俗

著名社会学家、复旦大学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胡守钧教授在一次出版的研讨会上曾直指当前的出版界两大弊病:拜金和媚俗。而在这两种风气的夹击下,图书的质量只能是每况愈下。

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市场化了的出版业也把经济效益当成了最大的追求。著名书评人、新星出版社副总编辑止庵对目前的出版界流露出悲观的情绪,他说:“现在,依附于市场的出版业实际上是在饮鸩止渴,只讲短期效应,不讲长期效应。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出版业在市场化的逼迫下只能出好卖的书迎合大众的口味,否则生存就成问题,出版难做。”

当出版社把出好卖的书当成一个首要目标之后,图书的质量倒成了其次的问题。媚俗成了招揽生意的一种手段。“出版和拍电影

是一样的,张艺谋炮制出来的庸俗大片,就是很卖座,大众的口味就是这样。不媚俗,就会失去大部分的读者。只能说,出版社出好卖的书,无可非议,而读者看好卖的书,愚不可及。”止庵说。

在市场化的同时,出版业在包装、宣传和炒作上猛下力气。看看近几年的排行榜,80后青春文学无疑是最具卖相的。由出版社包装出来的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等都是制造畅销书的主力军。而“美女作家”、影视名人、网络名人也构成了畅销书的生力军。

图书的操作周期被大大地缩减,止庵指出,“一部书,从策划、组稿、印刷成型,严格意义上说,至少要一年。但是现在,很多书的周期其实只有短短一两个月”。

市场化后,拜金和媚俗趋势在出版业中成为主流。“在每年出版的将近20万种图书中,也就只有1%~5%左右的好书,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去淘书。”止庵再次表示出对出版业前景的悲观。

抄袭,伪书,跟风

在2006,出版界的热闹不仅有易中天、于丹们的热销,而且还有郭敬明的抄袭事件。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被法院终审判定抄袭庄羽《圈里圈外》成立。郭敬明和春风文艺出版社除了要赔偿庄羽20万元外,还要公开道歉。但在被判定抄袭后,郭敬明却屡次拒不认错,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同时,郭敬明的另外两部作品《幻城》、《夏至未至》也被人指出抄袭日本动画作品的嫌疑。

也在2006年,成君忆那部著名的企管著作《水煮三国》也被法院终审判决抄袭成立。如今,被称为“8。后才女作家”的安意如又被指涉嫌抄袭。这些接连发生的多起事件,使出板业的道德和良心遭到了大众的强烈怀疑。

止庵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在抄袭事件中,作者、编辑、出版社在操作层面上都负有责任,而背后的社会因素才是促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主观上,现时代的人们急于成名的心态非常严重,而且缺乏道德意识。加上编辑在工作中的失察,使抄袭有机可乘。另外在客观上,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给人们提供了抄袭的便利。”

除了抄袭,大量出现的伪书也给出版业蒙上了阴影。2005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一批含有虚假信息的图书名单中,12家出版社的49种图书被确定为伪书。而这个数字其实只是现实存在的伪书数量中的一小部分。曾在书市风光一时的《没有任何借口》、《态度决定一切》等都是伪书。去年,《品三国》的伪书《易中天品三国》也非常醒目地出现在市场上。出版市场呈现出鱼目混珠的杂乱局面。而很多伪书甚至还抢去了正版书籍的风头,往往成了畅销书,这成为出版业的一个陉现状。

这些年,在出版业还出现了“中译中”的图书。所谓“中译中”,就是把已有的翻译作品,改换字词,改换句式,改头换面,重新出版。这种图书居然也堂而皇之地摆放在书架上。

出版界跟风的习气同样严重。当年一部《谁动了我的奶酪》火了之后,就有一堆“奶酪系列”紧跟其后.如《我动了谁的奶酪》,《我的奶酪,谁动了》、《不要动我的奶酪》等等。《穷爸爸,富爸爸》畅销之后,市场也出现了一堆“爸爸系列”。《狼图腾》火了之后,又出现了《狼道》、《藏獒》等同类图书。易中天火了之后,一堆讲历史的书马上就充斥于市场。出版界急功近利的行为严重诋毁了自己的名声。

当书11成为电视和网络的附庸

2005年刘心武的《红楼揭秘》、2006年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以及《大国崛起》都是在电视节目做火之后推出来的书籍。

还有一些图书,则是随着收视率高的电视剧的播映而一起推出的,比如《雍正王朝》、《康熙大帝》、《黑洞》、《中国式离婚》等等。这些畅销书实际上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电视的一种附庸品。

一批电视名人也纷纷出书,如崔永元的《不过如此》,黄健翔的《像男人一样去战斗》等。在娱乐时代,文字日渐没落,电视成为最强大的媒介,出版业依附于电视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这些年,网络在大众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的影响力。它的零门槛和便捷迅速广泛的传播性,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网络。在大量的网络作品中,那些点击率高、已流行开来的作品,往往会被出版界相中,包装出书。比如几年前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天亮以后说分手》,2006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从2005年开始,名人博客大热,因此就有一堆的博客图书推向了市场,如《老徐的博客》、《勃客郑渊洁》、《潘石屹的博客》等。一时之间出现了博客出书热。而这些博客书,只是把网络博客印成了铅字,照搬到了书上,往往是质量低下,粗制滥造。

在强大的电视和网络媒介的冲击下,出版业像是傍了大款的二奶,俨然失去了独立性。而出版界似乎也非常满足于攀附电视和网络。

抄袭的社会背景

王巧玲

不绝如缕的抄袭或涉嫌抄袭事件在中国文化界、学术界迅速蔓延,几成社会灾患

北大教授王铭铭学术抄袭事件、郭敬明抄袭事件、花儿乐队抄袭事件、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抄袭事件……这几年,文坛抄袭事件屡屡发生,学术抄袭屡见不鲜,歌坛和影视领域的抄袭更比比皆是。文化批评家张闳曾撰文称,这是个“文贼四起”的时代。

“文抄公”和窃贼一样,既违背了法律也违背了道德,但在今天,抄袭却蔚然成风。为什么那些扮演着社会道德楷模的精英们却不顾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一个个都成了与窃贼同行的抄袭者?

张闳这样说:“除了抄袭者个人的道德品质有问题外,还涉及到学术制度、写作制度的问题。一些教授因学术指标而抄袭,一般因急于成名而抄袭。而现在,文化名流的道德示范也比较恶劣,上到叶辛这样的名流,下到郭敬明这种青春偶像,已走向化,给公众带来很恶劣的影响。”

张爱玲的那旬“出名要趁早”,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有着致命的影响力。尤其在现时代,网络为成名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也为抄袭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而这种急于成名、急功近利的心理,却和教育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

“现在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讲的都是‘利’的教育,道德教育微乎其微。整个社会遵循的也是恶劣的‘丛林法则’,见利忘义的现象非常普遍,结果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在下降。在学校里,论文抄袭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但很多学生并不以为耻。而这些习惯了抄袭的人走向社会后,仍然会继续抄袭”。张闳说。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访问中国时曾介绍说,在美国,学生抄袭要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要停学或退学;而且即便是在初等教育阶段,学校就要求,只要你引用别人的内容就要注明。但是在我们的教育中却罕见如此明确的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无疑对年轻一代的道德缺失负有重要责任。

在今天,当抄袭者被抓住后,往往都是

拒不承认,试图用“借鉴”或“参考”这样的辩解来浑水摸鱼,糊弄公众。以郭敬明为例,即使法律上判定抄袭罪名成立了,仍然拒不认错。甚至出现了不以抄袭为耻,直至摆出一幅“我就是抄了,还不道歉”的嘴脸。

另一方面,社会对于抄袭者所表现出来的纵容,也是抄袭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当郭敬明被指责抄袭时,很多粉丝却认为他“抄得很有才华”,甚至喊出了“有本事你也抄”的口号。在这种纵容之下,郭敬明们对法律和道德表现出毫不畏惧的大胆,拒不认错。成为“抄级男生”之后,他也依然可以是青春文学的代表人物,依然拥有大批的粉丝,依然可以继续做畅销书作家。

“像郭敬明等人的抄袭事件背后其实有两个很重要的力量,一个是粉丝,一个是商家。粉丝代表的是庸众,扮演了很恶劣的角色,既蔑视法律又藐视道德。而商家代表的是商业利益,只会追求裸的金钱利益,根本不在乎社会道义,而且甚至会为了商业利益和抄袭者达成合谋。”张闳说,“这已经不仅仅是郭敬明他们的个人问题,其实是整个社会风气的问题,他们只是社会大毒瘤的一个小小症状,他们烂不烂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支持他们的那些人和纵容他们的社会应该有所反思。”

我们那个时代,抄是可耻的

张 鹭

在20世纪80年代,抄袭是一个道德底线,绝对不会发生抄袭者在读者的支持下拒不道歉的事情

“由于‘’期间的书籍缺乏,20世纪80年代的作家身上普遍有一种紧迫感,他们的阅读心态是那种补课式的,恨不得将失去的时光在短期内如数补回来。”时隔多年,作家陈村仍对80年代作家对于知识的焦灼记忆犹新。

这样高频率的阅读和吸收,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尴尬,就是作家们可能没法分清哪些是自己的原创,那些是别人的东西。陈村回忆说,作家刘心武曾在小说里写过一句诗“江湖夜雨十年灯”,没有注明出处,他是在梦里想到这句诗的,后来才知道是黄庭坚的诗。作为那个时代的过来者,《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肖复兴认为这样的现象可以理解,因为在文学语言被中断了这么长时间的情况下,作家们需要靠借鉴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来找到创作的感觉。80年代先锋文学的发展,与作家们对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罗伯・格里耶、贝克特的借鉴有直接的关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抄袭是被容忍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说,“在80年代,如果发生抄袭事件,刊物会刊登读者的揭发信,同时发《编者附语》谴责,并声明将追索稿酬;若是书籍抄袭,大概那书就得下架了吧。不过我印象中那时候还没有书籍抄袭的事情发生。”

陈村说,“在80年代,抄袭是一个道德底线,如果出现了抄袭现象,不光社会舆论会指责,作者自己也会很自觉地在刊物上作检讨,绝对不会发生抄袭者在读者的支持下拒不道歉的事情。”

这种传统即使在90年代也被很好地遵守。肖复兴在90年代曾担任《小说选刊》的编辑,1997年,他编发了作家叶蔚林的小说《秋夜难忘》,随后这篇小说被指出是抄袭自作家尹世林的作品《遍地萤火》。事情被媒体报道后,叶蔚林很自觉地向尹世林公开道歉,承认自己的《秋夜难忘》套用了尹世林的《遍地萤火》的内容、细节、人物。叶蔚林还退还了《秋夜难忘》的2000元稿酬,补偿给尹世林。

肖复兴也认为,那时候人们更多是以伦理的层面处理抄袭问题,“也可能法制意识淡薄吧,很少有人选择对簿公堂,都觉得作者的声誉扫地就已经是很大的惩罚了”。

在相关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当时对抄袭的认定异乎寻常地一致。陈村记得当时作协的内部刊物里刊登过一些条例,内容涉及到抄袭的认定,但他自己不怎么关注。陈建功也回忆说,“我曾做过一次专家组成员,参与过一部作品的鉴定。记得有过一个条文,一部作品有百分之多少是一样的,就可认定是抄袭”。

但在没有专家组介入的情况下,更多被使用的认定标准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一个作品如果被指出是抄袭之作,作家们都会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来做出判断,这种判断的结果会逐渐形成一种公共舆论。一旦被这种公共舆论认定确实属于抄袭后,大家都会比较服气,抄袭者自己也会很痛快地承认。

肖复兴认为,在作家们法律意识浓厚的今天,却使原本很明了的抄袭事实还要通过打官司才能认定,这种现象与80年代的情况几乎是个障论。“当然,运用法律的权威来裁定当然是法制意识强的表现,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文学伦理在底线上的退守。”

Google时代的“抄袭”进化论

平 客

技术至上的Google时代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悄悄改变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创造方式。创造力悄然引退,江湖尽是拼贴艺术般的游戏

涉嫌抄袭的安意如到底只是借鉴、参考别人的作品,还是真的抄袭了?

按照专家的说法,得分法律意义和文学意义双重角度看待。所谓法律意义当然是以法律条款来界定,现在看来,安意如的两本书中部分篇章中的段落与别人的那么相似,又不完全一样,毋庸置疑的是,安意如书中许多令人激赏的现代读解不是她原创的,而是她“参考”来的。从文学意义来看,一位作家当然可以参考这个或那个,但正如安意如所言,那必须是消化后吐出来的。而不是消化不良忙不迭吐出来的。

安意如是“在路上”写作的作家,读解的又是需要大量考证的古典诗词,没办法,她只好依赖网络。

事实上,依赖网络写作的作家何止安意如一人。Google诞生后,为人类提供了无穷的便利。输入关键词,回车一按,黄金万两。一批又一批Google作家前仆后继成长起来,其中不乏高明者,将别人的精华改头换面纳入自己囊中,乔装打扮之后.正大光明地躲避了法律的制裁。这恐怕是Google创办者打死也想不到的一种结局――可怜的Google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的创造力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我们无意为安意如涉嫌抄袭做出定论,到目前为止,这件事的注解还必须有“涉嫌”二字。只是,技术至上的Google时代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悄悄改变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创造方式。创造力悄然引退,江湖尽是拼贴艺术般的游戏。

李泽厚在几年前的一次对话中对一些国学大师颇有微词,他的看法是,某些大师缺乏学术建树,靠着非凡的记忆力和耐力,把古籍牢记心中。但在这个网络时代,那些事情完全可以由Google来解决。当然,李泽厚所指乃学术建树大于机械记忆。不过,几年后的今天,当大家大赞Google的热潮冷却之后,我们却发现了它的B面――技术让人类的大脑退化,不用记忆,反正有Google。当然,它也让“抄袭”行为进化,一切别人原创出的巧妙思维都可以在Google的指引下为我所用,还让你难以辨识。

不过,大师们的言行告诉我们,做人、做学问,殊途同归,来不得半点虚假。还是那句话,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上一篇:热闹 第1期 下一篇:人物志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