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凭什么大而不倒

时间:2022-01-21 12:33:52

速成而后速朽,这是人们在过去20 年所见到的普遍情形,从王安电脑公司到雅虎,到Facebook ……突兀间大红大紫,瞬时间步入衰落;而一些百年老店,面对急剧变动的“历史的坠落”,也纷纷由恒星化作流星,AT&T 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AT&T 是全球电信界真正的华丽家族。由“电话之父”亚历山大·贝尔创立于1877 年,拥有过贝尔实验室、加拿大北方电讯、朗讯科技等世界著名企业,诞生过信息论的发明者香农以及若干位诺贝尔奖、图灵奖、香农奖的获得者,上世纪的两次反垄断不但未能终结它的繁华,相反使其更具竞争力。然而,正是在本世纪初的新技术风暴与资本风暴中,AT&T 家族无一幸免地全部走向沉没。

似乎没有多少电信企业能摆脱这一宿命:创新就是在消灭自己,不创新就会被他人消灭。

任正非拒绝摩根士丹利:“不是客户我不见”

全球化时代的资本崇拜与技术崇拜毁掉了很多伟大企业,也葬送掉无数卓越的企业家,王安电脑公司、摩托罗拉、朗讯科技、加拿大北方电讯及Facebook ……在这个“死亡榜单”或者 “病危榜单”上,可以拉出一长串名字。

2012 年全球市值最高的苹果公司能逃脱资本势力的绞杀吗?答案是否定的。当苹果每股达到700 美元的高点时,苹果公司脖颈上的绞索将一步步地勒紧。有位证券分析师这样写道:“这是一家玩具公司。长期而言,一家玩具公司不可能是美国最有价值的公司”,“眼下的狂热对股价来说很不错,但却是脆弱的”,“一旦发生一次重大失败,这个梦就到头了”……这些评论预示着苹果的衰落,“不是今天,就是明天”,总之时间不会太久。

苹果以及众多的上市公司,不过是金融资本“金手指”上缠绕的“牵线木偶”而已,曾经的思科,市值高达3000多亿美元,如今跌去了将近4/5 ;曾经的微软,市值高达5000 多亿美元,如今正在遭遇资本市场的无情冷落……

华为在过往的25年,有过若干次与资本联姻的机会,但任正非选择了回避。几年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率领一个机构投资团队访问华为总部,任正非没出面会见,只派了负责研发的常务副总裁费敏接待。事后,罗奇有些失望地说:“他拒绝的可是一个3 万亿美元的团队。”

任正非对此事的回应是:“他罗奇又不是客户,我为什么要见他?如果是客户的话,最小的我都会见。他带来机构投资者跟我有什么关系呀?我是卖设备的,就要找到买设备的人……”

可以肯定地说,华为能够存活20 多年,没有堕入“流星”的行列,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远离资本力量的诱惑与控制。资本市场能够快速催肥一个企业和一批创业家,但也能够轻而易举地摧毁它和他们的“虚幻的成功”。正如佛典所云:于人,犹如逆风执炬,必有烧手之患。

换句话说,华为能够发展壮大,更是华为领导层所怀有的清醒而坚定的价值观:不是技术,亦不是资本,唯有客户才是华为走向持续成功的根本。华为要培育亲客户的文化,而非亲资本的文化。

华为一位高管举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一批EMBA学员去英国兰开斯特大学交流访问,在考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辉煌历史后,再看今天的英国,感受到很大震撼。学员们向英国教授提到华为,对方教授评价道:华为不过是走在世界上一些曾经辉煌过的公司走过的路上。这些公司在达到顶峰之前也是客户导向的,也是不停奋斗的,但达到顶峰后它们开始变得故步自封,听不进客户的意见了,于是就衰落了。

与狼共舞,但不结盟

谚云:成功看对手。思科华为事件,于思科和华为都是里程碑式的,思科从此变得越来越防守和封闭,华为却变得越来越开放和进取。

华为全面反思自身的战略态势:完全“走自己的路”显然行不通了,好在发展了10 多年之后的华为,也强大得多了,抵挡风雨的能力足够强大了。前10 年喧嚣、躁动、嘈杂,狼性十足,无所畏惧,发展就是硬道理;后10 年隐忍、沉默、克制,于无声中图变革,静水潜流中谋扩张,不知不觉间,华为成长为世界级大公司。船大浪高,但船大了,抗风浪的能力也强了,与对手平起平坐、对价谈判的格局大大不同了,所以,华为完全可以更开放一些,更勇敢一些,“与狼共舞”也许就能后来居上。华为一改过去单打独斗的做法,开始奉行“让利、共赢、妥协、合作,但不结盟”的理念。

任正非指出,当今世界,新技术层出不穷,市场更是变化无常,华为不可能什么都自己从头做起,华为也没有独吞天下的本领,即使排位世界前几名的西方巨头也没有一统天下的能耐。相反,只有强强联合,有竞争有合作,企业才能越做越强。

2005年,任正非进而把与竞争对手的合作提升到改变华为未来发展格局的高度:“几年前我们提出以土地换和平,加大与友商的合作步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经过了七八年,我们终于让相当多的人认识到了我们,很多友商开始视我们为朋友。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中展开竞争,在降低开发成本上进行合作,这些管理格局的变化,已经明显反映到我们的发展态势中来了,未来公司的发展将发生很大的历史性变化。”

这些年来,华为广泛开展世界范围的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合作,与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国际大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先后与得州仪器(TI)、摩托罗拉、IBM 、英特尔、朗讯科技等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在印度、瑞典、俄罗斯等国设立研究所;同时,也与客户建立了10 多个联合研究所,其目的主要是共同研究客户的需求;与西门子、3Com 、赛门铁克公司等成立了合资公司,以推进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优势互补。任正非总结道:“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跟国际同行在诸多领域携手合作,通过合作取得共赢,分享成功,实现‘和而不同’,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是东方古老的智慧。”

然而,合作不等于结盟,结盟就会把自己捆死,结盟是反开放的,是开放的对立性思维,会让华为进入另外的封闭体系,甚至被结盟的另一方吃掉。历史上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当今的中国外交奉行“不结盟”政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思科华为案结束的第二年,美国微软公司总裁鲍尔默到深圳华为总部拜访任正非,开门见山地提议:希望华为不要参与到针对微软的反垄断阵营中。任正非答:反垄断是政府的工作,有利于创新,也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消费者,但这不是华为的职责,华为也没有这个实力。任正非清楚,华为正是靠反垄断击退了思科的强势诉讼,这是为生存而战。但华为不会主动地反垄断。我们为什么不能同时在两把伞下待着呢,左手举着微软的伞,右手举着思科的伞,你卖高价,我低一点,也赚了大钱。我打倒了你,太阳晒得我满身大汗,汗水又浇肥了我脚下的小草,小草以低价侵占我的地盘……我才不吃力不讨好呢!

上一篇:浅谈UPS电源与发电机组的兼容性 下一篇:John Costello—关注营销新技术的CMO:贩卖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