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虹:独董之痛

时间:2022-01-20 08:24:19

四川长虹(600839,SH)董事会没有独立董事,成了公司治理的一块硬伤,大大降低了其董事会的得分,入选了 “十差董事会”。

2001年8月,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第一条第三款对独立董事人员作出规定:境内上市公司应当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在2002年6月30日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

根据这一指导意见以及证监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实施指引》等规定,2002年5月,长虹了《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预案》,增加了有关设立独立董事的章节。

2002年6月29日,四川长虹召开2001年度股东大会,通过决议拟将董事会成员数从10人增加到15人,其中预设独立董事5人,并在公司章程第92条至99条中确立了独立董事制度。在2002年和2003年年报中长虹也两次提出要增设独立董事。

言不行,行不果。长虹的独立董事至今仍是空缺,长虹董事会公然置市场规则与自己的承诺于不顾,它所确立的独立董事制度仍然是个空架子。

2004年7月,刚满60岁的倪润峰不再担任长虹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领导职务,长虹的公司治理结构也随之发生了相应变化。依照“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长虹撤销原来的董事局,设立董事会,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党委的职责。但独立董事的空缺状况没有任何改变。

当研究人员向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追问长虹为何一直没有独立董事时,刘未作正面回答。他只是表示,设立独立董事的议案是由提案组提出,2004年底前长虹将召开股东大会讨论此议案,但股东大会能否通过,尚不得而知。

独董问题之外,长虹怎么改制,是举国关注的另一个焦点。事实上,改制将决定独董的最后局面。

倪润峰对主持长虹工作十几年的经验进行反思后提出,大企业病是制约企业发展的致命因素。长虹的大企业病就是国企的体制问题。其“临床”表现,一是“高烧”,企业的高速增长让管理者头脑有些发热,缺乏冷静;二是“肥胖”,企业组织结构膨胀,管理层次增多,决策执行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据报道,早在1999年,长虹为解决体制弊端,就开始制定民营化计划。但这一方案未能实施,长虹改制停滞不前,倪润峰也黯然出局,接棒者为赵勇。

当《董事会》杂志向长虹发言人刘海中求证该改制方案时,刘的回答令人吃惊:长虹从来就没有“民营化”这个提法,所谓的民营化方案其实是媒体根据长虹的有关动向主观臆断的结果。刘也不认为体制问题是长虹的最大难题。

刘明确表示,目前长虹的管理层还不会考虑实行产权多元化。他认为其他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或MBO,只是一种手段,并非让企业起死回生的必然良方。

倪润峰“转制未成身先退”,赵勇如何求解这个死结呢?

上一篇:招商银行:漠视小股东利益 下一篇:改善中国公司董事会治理的六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