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派.创刊.逃匿

时间:2022-01-19 06:16:49

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光明日报》、《经济日报》2004年的发行工作。通知指出,《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均为中央党报,做好这两张报纸的发行工作,对于更好地团结知识分子、加强经济宣传具有重要意义,决不能因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而影响《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发行工作。

治理报刊乱摊派当中还有人“顶风做案”。据《华商报》报道,咸阳一些商户日前反映,他们去咸阳市秦都区国税局管理三科缴税时,税务人员要求他们先要订阅《中国税务报》、《中国税务》和《税务与社会》等行业报刊,然后才能缴税。而国税局工作人员解释说,他们不是强行摊派,“税务人员只是在纳税人缴税时,向其推荐订阅,可能在推荐过程中给了纳税人思想上一定的压力”。这样的解释,能让人信服?

最近,又有一批新报陆续创刊或正积极酝酿创刊。有报道称:《南方都市报》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作,改造原隶属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的子报《生活时报》,办成北京的一份都市报,新报名拟叫《北京时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将保持控股地位,而人员安排上除了社长将由“光明”出人担任外,其余的包括总编辑等在内的中高层管理职位,全部来自《南方都市报》。这一信息说明,在报刊整顿政策的压力下,一些长期靠公费摊派订阅的报纸不甘没落,准备发力奋起。另外,如果两报合作成功,也将为报业跨地区运营开创新的模式。9月17日《西部时报》正式创刊,报道说,这是一份部级综合性大报,由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主管主办,以西部开发为主旋律、以财富宣传为主战场,以文化风情为张力,集时政新闻、财经报道、民族文化为一体的大型周报。根据报道判断,《西部时报》的创意的确独出心裁,但是进入市场的困难也很明显。毕竟西部地区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跨地区的综合性大报又鲜有成功的先例。“部级”报纸的地位如果不能尽快转化为信息资源优势的话,反而可能成为《西部时报》切入市场的累赘。9月19日,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M e tro时代报》在上海各地铁站免费赠阅,虽然没有大肆宣传,但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份免费地铁报,其命运走势值得关注。

9月10日,老报人丁望去世。丁老致力于新闻工作五十余年,六十多岁时创办《中华工商时报》,他当时的办报方针被归结为几句话:不做机关报,要办综合性经济大报;坚持鼓吹改革、市场经济和维护民营经济;尽可能说真话,而且绝不说假话;商味、民味、海味。72岁高龄时,丁老创办《中国合作新报》,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这是中国民间资本参与报业运营的最早尝试之一。丁老一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鞠躬尽瘁,在他的培养和影响下,胡舒立、杨大明、彭波等一批报业人才脱颖而出,这也是他对中国报业的一大贡献。

9月15日,新华社播发国务院批准处理山西6・22矿难责任人的电讯,最后一段提到:“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宝,存在严重的经济违纪行为。”这些新闻界中的败类想必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处,但是,在这里想说的是:为什么消息里没有公布这些记者的姓名及工作单位?类似的事情并非一次两次。前不久宣判的孙振以媒体曝光相威胁,向采访对象索要18万元的案件,有关报道也只说是“京城某报记者”。再早之前,参与制造“中国第一月嫂”神话的记者周兴旺被曝光,报道中也只点出他是“北京某媒体记者”。新闻工作者的不良恶行,往往是借助他们手中掌握的报道权,用句法律术语,这属于“职务行为”,因此,他们的姓名及工作单位是新闻要素,应该在报道中加以披露。然而,许多媒体对此刻意回避,可能是出于为同行“留面子”的考虑,但这一方面侵害了受众的知情权,同时也会让其他营私舞弊的传媒人更加有恃无恐。

最近,许多媒体报道了一手创办“诚成文化”的湖南商人刘波逃匿事件。成功进军传媒业曾使上市公司“诚成文化”(现更名为“奥园发展”)大出风头,在刘波的操作下,“诚成文化”获得了《希望》杂志为期10年的经营权,拥有《华夏Watch》《华声视点》等十多家杂志,媒体帝国初步成形。据报道,除了《希望》杂志外,“诚成文化”各项投资实际上均回报不力,甚至亏损,刘波逃匿纯属因为欠债太多。看来,虽然传媒业屡屡被鼓吹为“最后一块暴利蛋糕”,但在实际操作中,失败甚至导致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高利润也意味着高风险,资本进入应慎之又慎。另外,传媒概念股一再受到市场追捧,也有不少上市公司热衷于玩概念、套资金,然而纸里包不住火,泡沫终有被拂去的一天。

上一篇:发行量,老总们心中永远的痛 下一篇:从《城市画报》看我国媒体分层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