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盯上年轻女性

时间:2022-01-19 10:54:43

宫颈癌盯上年轻女性

2003年,影视明星李嫒嫒和梅艳芳先后因晚期宫颈癌逝世。最近,武汉总医院确诊了一位宫颈癌患者,年仅18岁。

宫颈癌是指发生于子宫颈部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仅次于乳腺癌,位列妇科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则高居妇科肿瘤发病率的榜首。近年来,我国的宫颈癌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并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以前好发于农村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如今已悄悄成为都市女性的“红颜杀手”;二,宫颈癌发病年龄越来越低,已经盯上年轻女性。

HPV感染和混乱是主要原因

宫颈癌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过去认为与早婚、早产、多产、宫颈外伤、包皮垢及不良卫生习惯等有关。近来研究认为人瘤病毒(HPV)感染和混乱是其主要病因。大量研究表明,生殖道HPV感染在宫颈癌病因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约有85%的宫颈癌患者伴有各种亚型的HPV感染。其中,又~HPV-16与宫颈癌关系最为密切。目前,已有针对HPV的疫苗用于预防宫颈癌。

既往研究发现,农村妇女和社会低阶层妇女容易罹患宫颈癌。提示生殖系统卫生不良、早婚、早育、多产、密产、丈夫包皮过长、营养缺乏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这一部分妇女的生存状况不断改善和受教育程度不断增加,农村妇女的宫颈癌发病率正在逐步降低。但都市年轻女性的宫颈癌发病率却逐年增加。主要原因包括:①过早有。临床研究表明,16岁以前即有性生活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是20岁以后才有性生活妇女的2倍。因为初次年龄可能代表了HPV感染的时间,也是宫颈癌潜伏期的开始。青春期少女宫颈上皮发育尚未成熟,抵抗疾病的能力差,易受致癌因素的刺激而致病。②较多。超过3-5个的妇女罹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大大超过仅有1个的女性。而且,这些妇女的男性多有各种性病病史。 此外,雌激素分泌紊乱或代谢异常、患有慢性宫颈炎及宫颈糜烂、免疫功能低下、吸烟和有不良的精神因素刺激等,都被认为可能是宫颈癌的病因。

早期发现宫颈癌的“蛛丝马迹”

宫颈癌可发生于20-80岁的各年龄妇女,高峰期在50岁左右。不过,近年来30岁左右妇女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宫颈癌主要为鳞癌,腺癌次之。少数为腺鳞癌。不过,近年来,腺癌比例有所上升,其原因尚不清楚。

宫颈癌起初一般局限在宫颈表面的上皮层内,称为原位癌。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可以为几个月到十几年,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原位癌一旦进入浸润期,病人才会出现自觉症状。此时肿瘤发展迅速,常在数年内夺去患者生命。

并不是所有的宫颈癌早期都有可以觉察的征兆。但如果有下列表现,应特别注意:

①接触性出血:指在、妇检及便秘患者用力排便后有少量阴道流血。它可能是唯一的早期征兆,但由于这种症状也可见于宫颈糜烂及宫颈息肉患者,因而易被忽略。

②阴道不规则流血:多见于已绝经的中老年妇女,流血时不伴有任何痛苦感,因而不易引起病人注意。

③阴道分泌物增多:俗称白带增多,可发生于接触性出血征兆之前或之后。以往常强调宫颈癌患者的白带色黄腥臭,但实际上那种白带已是晚期宫颈癌的表现;早期宫颈癌一般不伴有这些特点。

宫颈癌到了晚期,除了上述表现外,还可能出现疼痛,以及侵犯周边器官和远处转移导致的相关症状。如侵犯至膀胱,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下坠和血尿等,经常被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而延误诊断;侵犯至直肠,患者可出现下坠、排便困难、里急后重、便血等,进一步可能出现阴道一直肠瘘。

宫颈癌也需综合治疗

手术和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应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手术原则上用于早期宫颈癌,亦是少部分中晚期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放疗可用于各期患者,主要用于中晚期宫颈癌。有手术禁忌的早期癌和转移、复发者也可选用。笔者日前收治了一位84岁的宫颈癌患者,52年前因宫颈癌行第一次放疗,效果满意;15年前出现复发,仍然选用的是放疗;今年第二次复发,我们仍对其进行放疗。

多年来,大家都认为宫颈癌对化疗药物不够敏感。但随着新药的出现和新方案的使用,化疗已逐渐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癌的拯救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和新辅助化疗。目前认为,放疗合并化疗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标准治疗。

定期妇检可防患于未然

妇科普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国内外首选的宫颈癌筛查方法,简便易行,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也可联用碘实验及阴道镜检等方法。

多数早期宫颈癌患者在体检时仅发现宫颈糜烂,此时应积极治疗,并应在宫颈表面刮下一些细胞进行病理化验。对于细胞学检查有可疑癌细胞者,应取宫颈活组织做病理检查。25岁以上的已婚妇女每3―5年应检查一次,高危人群应每年检查1次。宫颈癌若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治愈率是比较高的。

宫颈癌的5个认识误区

误区1:宫颈癌无法预防:在某种意义上,宫颈癌是一种行为方式疾病。避免感染HPV,远离性混乱、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大大降低罹患宫颈癌的风险。2006年上市的宫颈癌疫苗,更是为阻断宫颈癌的发病立下汗马功劳。

误区2:接种HPV疫苗后,便不会得宫颈癌了:目前宫颈癌疫苗只对4种类型的HPV有预防作用,但对其他引起宫颈癌的诱因,新疫苗依然束手无策。

误区3:年轻人不用担心得上宫颈癌,根本不用检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因此女性21岁或有3年后,就应该接受第一次巴氏涂片检查。而且即使接种了疫苗,仍需定期做巴氏涂片检查。

误区4:宫颈癌发病时没有症状,确诊后只能等死:后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等都是宫颈癌的早期信号。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存活几率都比较大。此外,宫颈癌复发大多是在治疗后2年内;一旦熬过5年,复发危险就很低了。

误区5:得了宫颈癌,必须切除子宫;不仅无法生育,还会让更年期提前:子宫切除术是早期宫颈癌的常规治疗,但并非唯一选择。子宫锥形切除术、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等,都能避免切除子宫,而且可以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女性患者做妈妈的权利。当然,切除子宫后,由于没有切除决定女人生理特征的卵巢,因此,不会导致更年期提前。

上一篇:重视宫颈癌的预防和筛查 下一篇:防辐射孕妇装真的能防辐射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