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01-18 10:29:00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要给学生独立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彰显学生个性,使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才能在强烈的求知欲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在导入环节因势利导,从学习开始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愿意从书中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愿意与书本进行交流、体验情感。我发现小学生对讲故事、猜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只要能用故事、谜语开头的,我一定不放过。这种导入既可以使学生愉悦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又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蜜蜂》这课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语:“春天一到嗡嗡嗡,整天飞在花丛中,它很勤劳又勇敢,酿造甘甜立大功。”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这样的教学,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自主学习,自学为先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语文课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种终生学习的能力是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可的。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经过几年摸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中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学会。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只要学生能懂的就不要去讲,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养成习惯。比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导入新课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让学生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1)拼音关,给生字注音。

(2)词语关,认读本课新词,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把课文中朝鲜人民和志愿军发生的故事填一下并整理成通顺的话。

在这个自学练习设计中,第一个练习我注重训练让学生用工具书自学字词的方法,第二个练习我教给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通过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逐渐得到提高。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大家都知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合作探究的方式则让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成为了知识的探求者和发现者。在语文课上,我坚持以班级内各小组为依托,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各成员之间淋漓尽致的展示,互相补充、整合、升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共同探讨的习惯。比如我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1.合作研读,领悟句子

(1)体验黑暗。

(2)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她做到了一个明眼人所做到的一切。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安静所创造的就是 。

2.品味奇迹。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发生了哪些奇迹? (3分钟自己思考画在书上,3分钟小组交流,然后选代表讲解并且要解释原因。)

3.精彩展示:小组展示搜集到的热爱生活、乐观生存的残疾人的事例。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小组内合作交流、各小组在全班的展示交流,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学生在轻松理解课文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听说读写,训练到位

叶圣陶说过:“此学科:听、说、读、写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因为读书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所以说,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整体学习能力的培养,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平时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从听说入手,重在多说、多读,并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听说读写训练。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让学生模仿自读;读完后同桌之间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故事梗概后,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最后,安排续写故事的练习。经过以上扎实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五、科学检测,注重实效

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听说读写训练是否到位,而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地设计检测题,来检验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所以说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利于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比如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本文重点了武松( )和( )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 )和( )的性格特点。

通过以上紧扣教学目标的练习检测,教师就能知道学生本节课的目标完成情况,也能更好地改进以后的教学工作。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搞好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夯实语文基本功,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下,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浅谈语言在幼儿园音乐自主活动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初中政治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