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 第7期

时间:2022-01-15 07:11:32

我是一个脚手架。

就是那种再平常不过的,几根木材一捆就可以被人踩在脚下的脚手架。

生活是日复一日的乏善可陈。重复的奔向各个工地,重复的被人踩在脚下,重复的听着单调的敲砖叠瓦声,重复的整日独自寂寞……

不过这样也好,我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幻想。

我总会想,如果一开始是被挑选到一米之外的那一堆里会怎样,会不会是云泥之别?我是不是会做一幢新房的顶梁柱?或者还依在我亲爱的母亲怀里,汲取着她丰富的养分,不断长高、长粗、长壮,直耸入天,与白云嬉戏?

很清楚那只能是想想。现实里,每天的路程是一段又一段冷冰冰的反射着煞白的光的水泥地面。我觉得,这实在是一种痛苦。

背上传来猛烈的咳嗽声。哦,忘记了,我的背上正蹲着一个男人,听人叫他“李大哥”。现在是歇晌时间。这个破旧工作服上落满灰尘的,面庞被生活磨砺得瘦削、纵横着每一次苦难痕迹的,浑身散发着汗臭的男人,自从来到这个工地后,每天歇晌都会独自顶着烈日,蹲在我背上,默默地看着前方,一言不发。

这里是一所小有名气的中学,我们面前是一幢教学楼,一幢每天吞进又吐出一千多名学生的教学楼。我觉得好笑,心里暗道:这一定是个傻子。

“李大哥?”一个衣着打扮和背上这位差不多但看起来还要小一点的男人——小王跑过来。

李大哥没动,他还是望着前方,望着那座教学楼。

小王顺着他的眼神看去,微微愣怔。

“想孩子了吧。”小王低低地问,语气却更像是陈述。

“没有……咳……”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又是一阵猛咳。

“你看看你啊!生病了吧。唉——不管咋说,身体最重要啊。”

“没事儿,老毛病啦。能省点儿是点儿,孩子要上学啊。”

男人低下头。

我看见空气里散乱着小小尘埃,像一场铺天盖地汹涌而来的大洪荒,没来由地心头一颤。

我扭了下身子,地上显出轻晃的影子。

“两位叔叔,吃饭啦!”一个不成熟的女声。

接着跑过来一个女孩儿。她的眼睛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她的脸也是黝黑的,除了身上这件穿了一年的颇有学生味的衣服外,几乎辨认不出她还是个未成年人。

她好像是跟爸爸一块儿来的,家里实在是穷,没办法上学了。

李大哥答应了一声,拍了拍小王肩膀,“没事儿,兄弟,咱好好干活,使劲儿挣钱,给咱孩子个好的将来!”

小王抬起头,看着李大哥,牵强的扯了下嘴角。

怎么会这么容易呢,不是说说就可以的。可是就算再难,也得坚持下去!

李大哥慢慢直起身子。蹲的时间太长,腿脚已经不听使唤了,一个踉跄差点跌下去。小王忙和女孩儿扶住他。三个背影相互搀扶,向着一个简易的小棚子走去。

分明里,身体承接住一滴焦灼的泪。

或许不该想那么多,或许不该抱怨什么。我想。我只是希望自己可以过得好一点,他们却要用自己的血汗供养一家人,和他们相比,我算不上什么了啊。

他们离开前的对话又在耳边重响:

“快放学了,要不要看孩子一眼。”

“算了吧,不要给孩子丢脸啊。闺女啊,等叔叔有钱啦,也让你上学,行不?”

“真的?!太好啦!”

依稀望见,那个男人在烈日下回头望了一眼。

我是一个脚手架。

就是那种再平常不过的,几根木材一捆就可以被人踩在脚下的脚手架。

生活是日复一日的乏善可陈。重复的奔向各个工地,重复的被人踩在脚下,重复的听着单调的敲砖叠瓦声,重复的整日独自寂寞……

就像一场不断剪辑重放的老电影。

可是那个沧桑的男人说:努力!坚持!

佳作详评

主题点评

因为源于内心的爱,所以无怨无悔的付出。只为你渴望的目光,万千坚辛放在肩头。本文虽未直接讴歌父爱,但感动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想起高三的励志语:家长养育辛苦,报恩唯有苦读。结尾处的“努力,坚持!”即是李大哥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文章的主旨,一个虽久病但仍坚持不懈的农民工,用对子女的爱来抵挡一切。本文以工地上极平凡的脚手架的口吻叙述李大哥的艰辛、爱与期望,虽虚构但深入生活,不落户枢,笔笔真情实意,引人深思。传统的主题,全新的演绎,匠心独具,把坚持的内涵和父爱的伟大表达得淋漓尽致。

选材点评

选材之于文章犹如食材之于烹饪,直接决定文章的好坏。选材应坚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使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更富现实意义。农民工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作者以敏锐而独特的眼光发掘了农民工背后的精神与力量,一写脚手架的自白,充满怨气的脚手架与下文人物的精神形成对比。二对李大哥和小女孩的描写,笔调凝炼,饱含沧桑,让人酸楚。三写两个男人和小女孩的谈话,每日凝望教学楼的李大哥,同样贫苦的小王,因贫穷辍学但渴求上学的小女孩,理想与现实,爱与坚持,极朴素而真实且深入读者内心。

语言点评

以脚手架自诉,娓娓道来,贴近生活,于平实中见真情。真正做到了其境其景其人其情其事。“算了吧,不要给孩子丢脸啊”是老父的深情与无奈,“闺女啊,等叔叔有钱了,也让你上学,行不”是贫民的质朴期望,“没事儿,老毛病啦。能省点儿是点儿,孩子要上学啊。”这是世界上最心酸亦最动听的语言,人言“父爱如山”,于此更见情深。环境描写恰到好处“一段又一段冷冰冰的反射着煞白的光的水泥地面”“向着一个简易的小棚子 ”“空气里散乱着小小尘埃”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文章主旨的升华提供了平台。

布局点评

从幻想到现实,从脚手架到主人公,富有层次感,立体感。文章为我们展现了“楼前的凝望”“两个农民工的对话”“心酸的背影”“沉甸甸的承诺”等片段,起承转合十分自然,用电影镜头和特写的手法使文章结构完整且灵活。而脚手架感想的穿插更让文章在布局上完整而不单调,详尽而无赘余。首尾相应,看似重复但实必不可少。全文有条不紊,富有章法,以脚手架为视角,以工地为舞台,以农民工为主角,以所思所想所忧所劳为拓展,枝叶繁盛且主干挺拔,是极规范的一篇文章。

写作建议

语言集生活和艺术为一身,主题上时效性和现实意义并重,布局上结构完整而不缺乏灵活,选材上典型有力而不落俗套,构思上先声夺人或出奇制胜,抬笔时万千沟壑墨浓意深,立意上力求深刻而发人深省,都是我们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如果将“一滴焦灼的泪”的含义点明则更佳 ,“那是李大哥几十年的艰辛,那是一个贫苦的父亲深爱孩子的方式,那是千千万万农民工无怨无悔的誓言:纵使生活艰辛如此,为了孩子的未来,亦将坚持到底!”“泪打在身上,灵魂震撼”这样主旨更加明确,内容更加详实。

(点评教师:河北武邑中学 胡双凤)

上一篇:命题作文“播种春风”导写及例文 下一篇:让心飞翔 活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