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神曲《忐忑》 让人欢喜让人忧等

时间:2022-01-14 10:33:31

“啊袄哎,啊塞梨啊塞刀,啊塞大个的个刀,啊塞梨,啊塞大个刀啊哦……”这不是一串乱码,而是被网友称为“神曲”的《忐忑》的音译歌词。演唱者是旅德歌唱家龚琳娜,此歌的唱法不属于哪一派,声音分不出南北调,风格没成定式,完全没有套路,却很快成了大众争相模仿的对象。

大众说法 褒贬各异

各路学习者“笑果不凡”

一群老人组成的“千岁合唱团”挑战神曲,在湖南卫视的元宵晚会“笑果不凡”,还受到了台湾艺术节的邀请。合唱团成员杜乃中说:“这首歌,已经成为我宣泄情绪的一种工具了。”连笑星赵本山带新弟子上春晚彩排时,也经常唱《忐忑》来减压解闷。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糖友之家”艺术团拉二胡的王先生,这些日子也在练唱《忐忑》。别看他已经70多岁了,但是很有激情。王先生先音译歌词,唱熟了就模仿龚琳娜的表情,从瞪眼到眯眼再到斗鸡眼,他越学越觉得有意思,一下子成了艺术团的开心果。王先生说:“唱《忐忑》不容易,不仅仅是唱歌,还是体力活儿,摇头晃脑地唱上一段下来,心情好了还活动了身体。我觉得自己真的变年轻了!”

歌红了 网友却纠结了

“晚上怎么也睡不着,感觉脑子里总是有‘啊啊奥’的声音,第二天才好。”王锋有一晚看了《忐忑》视频五遍,本来是想学这首歌,却没有想到摘下耳机后,发现自己歌没有学会,脑子倒是先糊涂了。音乐和视频画面始终在脑海里回放,让人很是兴奋,根本睡不着觉。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不只一两个网友有这样的情况。

在网上随便搜索,果然如此:一位网友这样写道,今天《忐忑》这首神曲在我脑海里响了一天;还有的网友则风趣地说,这首歌真的很让我忐忑……崩溃,明天考哲学,今晚脑海里一直是《忐忑》在单曲循环,纠结……

网友们就把这样的回响现象叫做“耳虫”,很形象的一个词。

医生说法 因人而异

身心两益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科主任吴大玮说:唱歌本身就是一种锻炼肺活量的好方法,可舒缓压力。《忐忑》独特的歌词,“啊”“哦”“咿呀”“哟”的发音,带动唇部频频运动,可促进嘴唇的血液循环,常练可让唇部变得有型;瞪眼、眯眼,眼肌松弛变换,仿佛在做眼保健操,可缓解眼部疲劳;甩头、扭腰,可让颈部、腰部的肌肉得到很好的放松。

另外,唱《忐忑》不仅演唱者易笑场,也会让听众发笑。发自内心的笑可通过身体肌肉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膈肌、肋间肌运动,增加大脑中的氧含量;同时,情绪也得到释放,真的是有利于身心健康。

耳虫现象,甭管它

江苏南京市脑科医院精神二科主任谢世平笑着说:是不是“耳虫”,我不知道,但确实有这样的现象。从心理学上说,它只是人对刺激的反应而已,专业上叫感觉后象,就是刺激停止一段时间后心理出现了或正或负的现象。

例如,让人较长时间看着荧光灯,如果将灯关掉,眼睛有时长时间会有白茫茫的感觉,这就是正影响;目不转睛盯着白色荧光灯后,突然转向白色墙壁,会感觉有黑色的影像,这就是负影响。这个例子是视觉上的,同样,心理上也有类似的表现,这恐怕就是网友们说的“总感觉脑子里有音乐或视频回放的现象”。

只有在较强烈的刺激下,才会发生这样的感觉后象现象,现在很多人喜欢戴耳机听歌曲,或是把音响声音开得很大,反复地刺激,当然就易引发这样的心理状态。那些越是觉得音乐重要的人,越易受其干扰,越难将其赶出脑子。你越是觉得它烦,你越会难受。甭指望通过转移注意力或听其他音乐的方式摆脱它,最好的办法是甭理它,半个小时左右它就会自动消失。

一切跟着感觉走

《忐忑》的歌词很像戏曲锣鼓经,其中融合了戏剧中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的急速变换,龚琳娜练唱此曲“绕来绕去,唱得人气喘吁吁,七上八下”。专家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减压方式,不建议盲目跟风。对于心脏不好的人、高血压患者,要视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最好少听、不唱《忐忑》类急速歌曲,避免情绪过于波动而乐极生悲。

判断这类歌曲是否适合自己的方法是:听后、唱后感觉很好者,可以继续练下去,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听后、唱后感觉不好甚至难受者,要立刻停止。

韩国有条公路“会唱歌”

在韩国有一条“会唱歌”的公路,汽车开在上面就会有音乐响起。韩国道路公社铺设的会唱童谣的高速公路,位于京畿道始兴市锦里洞附近的下坡处。此路段属于交通事故频发区间,修建“会唱歌”的路主要是为了减少驾驶员因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过失引起的交通事故。

据悉,韩国是继日本之后第二个修建会唱歌的高速公路的国家。韩国道路公社一位人士表示:“如果在此段公路上加速的话,歌的节奏也会加快,可提高司机的警觉心理,从而也起到防止疲劳驾驶的效果,大大降低事故发生。”

上一篇:腰突患者的站立锻炼等 下一篇:七旬老太当“保姆” 无偿帮“空巢老人”五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