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打群架的山魈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妖怪

时间:2022-01-13 08:51:01

爱打群架的山魈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妖怪

在中国古籍记载和无数的民间传说中,山魈一直被视作妖怪。

在非洲,即使是号称“兽中之王”的狮子,也对山魈畏惧三分。

山魈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在一天中,一只雄性山魈与不同的雌性进行的情况很常见。

在中国古籍记载和无数的民间传说中,山魈是一种可怕的动物:体型巨大,长着和人相似的脸,手臂很长,会发出人一样的笑声。不仅长相可怖,山魈还力大无穷,在传说中,它不仅比豹子跑得快,还能够徒手撕裂虎豹,在《山海经》、《神异经》、《聊斋志异》等记载神仙鬼怪的故事里,山魈一直被视作妖怪。

实际上,真实的山魈生活在非洲中西部,是世界上最大最聪明的猴类,它们不爱攀爬,大多在地面活动。山魈十分强壮,同时凶猛好斗,不但会捕猎小型的猴类为食,更敢与狮子、豹子等猛兽搏斗。

中国传说中的妖怪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猴

中国关于山魈的记载,最早能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古籍《山海经》。那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山魈的记载:长着人一样的脸,手臂很长,全身覆盖黑色的毛,听见人笑也跟着笑,嘴唇能遮住脸……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山魈的面貌复杂多变。有时候就像“大山精灵”之类的生物,终日生活在深山里,守护着山林,不和人类来往;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凶残的怪物,潜伏在深山密林,一有机会就攻击人类……

在《聊斋志异》中,山魈就变身成藏身在寺庙里主动攻击人类的恶鬼:身材高大,脸面像熟了的南瓜皮,两眼闪着光芒在房间里四下察看,张开的嘴有盆子那么大,牙齿稀疏,每颗有三寸之长……”

事实上,中国本土并没有山魈这种动物,它们全部生活在远离中国的非洲中西部,如刚果、加蓬、尼日利亚、喀麦隆等国家的热带雨林。

从体型上看,山魈更接近于大猩猩,身材魁梧,体长61~81厘米,体重达55公斤。尽管在猴类中是最聪明的,但山魈的大脑远不如猩猩发达。

众多的猴类中,山魈极易辨认:鼻骨两侧各有一块骨质突起,呈鲜红色。对于雄性山魈,这块突起的红色是否鲜艳非常重要——直接决定它能否得到雌性的关注。在一个山魈种群里,面部颜色越鲜艳的个体,往往在种群里的地位就越高,而颜色最鲜艳的山魈,通常拥有最高的统治权,是整个种群的领导者和保护者。

山魈几乎全身都被毛发覆盖:脑袋上是蓬松的褐色头发,腹部是淡黄褐色的毛,身体其他部位是绿褐色的毛。除了脸部,山魈只有臀部没有被毛发覆盖——山魈的臀部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皮肤呈现微红色或淡紫色。当它们兴奋的时候,加剧的血液循环会使这种颜色更加明显。科学家认为:在野外,山魈的体表颜色格外醒目,方便种群的其他成员在穿越密林时跟随。

脾气暴躁、性格凶猛

敢和狮子、豹子等猛兽搏斗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山魈是怪物,让人惧怕。在原产地非洲,当地居民同样给这种体型巨大的怪猴贴上“害兽”的标签。比如在刚果地区,山魈经常闯入农田,对庄稼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当地人眼中,山魈是害兽,更是十分另类的动物。除了在觅食和躲避危险时会爬上树,山魈大多数时间都在树林的开阔地带活动,它们的奔跑能力极强,最快时能达到每小时50公里,远远超过以灵活敏捷著称的猕猴。

当地人惧怕山魈的重要原因是:它们性格暴躁,性情多变,而且力气大,勇猛好斗,喜欢喧闹吠叫。山魈的上肢比下肢长,而且粗壮有力,臂力是普通成年男子的5倍。不仅如此,山魈还有锋利的爪子和尖锐的牙齿,对各种动物都具有极大的威慑力。

野外的山魈以家族为单位集体生活,内部等级严格,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雄性山魈通过打斗来决定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对入侵者或挑衅者,它们更是毫不留情地打击。在野外,科学家们没能观察到山魈打斗的场景。但据说在非洲,即使是号称“兽中之王”的狮子,也对山魈畏惧三分。

如果单打独斗,山魈当然不是狮子或豹子的对手,曾经有摄影师拍摄过这样一组照片:一只猎豹战胜了一只落单的山魈,然后将战利品拖上树藏好。不过,这样的情况应该不多见,因为山魈是一种群居的动物,种群数量经常保持在30只以上。单独觅食的猎豹是不敢招惹身手敏捷、悍不畏死的山魈群的。即使是成群生活的狮子,面对一大群凶猛好斗、身手敏捷的山魈,通常也不会冒然攻击,以免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

在动物园,科学家曾意外地看到了一场山魈与黑猩猩之间的战争——隔着铁栅栏的“邻居”黑猩猩率先进行挑衅,对着山魈大声吼叫。随即,山魈毫不示弱地用尖叫予以回敬。你来我往之后,黑猩猩朝山魈吐了口水,虽未能命中,但却气得山魈脸色发紫,对黑猩猩做出凶恶的表情,以示警告。最终,矛盾激化,山魈展示出超越黑猩猩的灵敏度,用粗壮有力的上肢穿过栅栏,打了黑猩猩一掌,锋利的爪子使黑猩猩脸上流出了鲜血……由于栅栏的存在,战争没有再次升级。最终,动物园不得不在黑猩猩和山魈的笼舍中装上一层厚厚的钢化玻璃,以防止“战争”再次爆发。

山魈的种群生活

强者为王和一夫多妻

山魈是群居动物,一个种群通常由30~50只个体组成。包括一位首领,也就是成年的雄性山魈,以及2~10只成年雌性山魈,数十只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山魈和少数幼崽。山魈的雌雄很好分辨,雄性山魈个头大,体表颜色更加鲜艳,嘴里的獠牙也更锋利。

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相同,山魈也是昼行夜伏,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觅食上。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山魈会相互梳理毛发、剔牙或者打闹嬉戏。山魈的食谱很复杂,主要食物包括水果、坚果、热带植物的细嫩枝叶,也常吃昆虫、蜗牛、蠕虫、蛙类、蜥蜴、鼠类甚至其他较小的猴类。食物采集好后,首领对食物的分配拥有绝对权威。

因为生活在热带,一年四季气温变化不大,食物来源充足,所以山魈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雌性山魈时,雄性山魈像接到命令一样开始亢奋,活动量增大,在雌性山魈身后开始追逐。此时,雌性山魈不会拒绝雄性的追求,甚至会主动对雄性示好,表达的愿望。山魈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在一天中,一只雄性山魈与不同的雌性进行的情况很常见。获得了的雌性山魈,常常会在其他雌性面前大喊大叫,炫耀自己的“得宠”。

山魈的怀孕期约为210~240天,每胎仅一只。怀孕之后,雌性山魈就不再,开始疏远躲避雄性。孕期中后期,雌性山魈不再上窜下跳,行动变得缓慢而小心翼翼。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必然,科学家观测到的山魈分娩时间几乎都在半夜或凌晨。分娩时,雌性山魈用前肢撑在地上,以半蹲的姿势用力外排胎儿,在胎儿头部娩出之后,雌性山魈会用前掌轻轻抓住,再缓缓用力直至产出幼崽。刚出生的小山魈体重仅有500克左右,胎毛稀疏,呈浅灰色,脸部、手掌和脚掌淡红。尽管刚出生的小山魈看起很虚弱,但却能发出响亮的叫声。分娩结束后,山魈妈妈会将小山魈抱在怀中,舔干幼崽面部和体毛上的羊水,并将胎盘和大部分脐带都吃掉。

在哺乳期,雌性山魈的哺乳频率非常高,每小时至少有20多次。小山魈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吃奶,因此成长非常迅速,满月之前就能够学会在地上爬动和啃食果实等食物。

青少年时期是山魈一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里,它们的主要任务是运动、觅食、休息和嬉戏。旺盛的精力使它们成为山魈种群中最早起来活动、最晚休息的个体。未成年的时候,腹部和眼皮是白色的,据研究,这是因为白色在森林中更为醒目,便于它们在遇到危险时被同伴发现,从而得到帮助。山魈约在4~6岁时成年,开始离开母亲,加入其他的种群生活。一般情况下,野外生活的山魈寿命约为20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曾出现过25岁的高寿山魈。

后记:

山魈的危机与保护

日渐稀少的珍稀动物

野生的山魈分布区狭小,仅见于非洲西北部的几个国家。尽管勇猛好斗,但山魈并非没有天敌。即使能在作战中击退狮群,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必须付出一些同伴的生命。如果落单的山魈不幸遇到猎豹,生还的几率几乎为零。此外,蟒蛇也常常将山魈当做捕猎的对象,常常潜伏在山魈必经的小河流中,用伏击的手段攻击山魈,一旦张嘴咬到山魈,就快速缠绕住猎物,然后将它囫囵吞下。科学家就曾多次在蟒蛇的粪便中发现过原本佩带在山魈身上的无线电项圈。

除了各种天敌的捕杀,山魈还面临着更大的威胁——人类。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大,山魈的栖息地不断缩小,过度捕猎更使山魈的生存现状雪上加霜。在重重威胁之下,野外山魈的生存数目正在不断减少,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易危”物种,并加以保护。

山魈最为著名的栖息地在位于加蓬中部的洛佩国家公园。公园内大部分地区是热带雨林,北部地区是冰河时代后期形成的热带草原,山魈种群就生活在这片热带草原上。每年,都有科学家被它们所吸引,来到这里开展研究。在世界各地,喜爱山魈的人们也开始了对山魈的人工饲养。现在,山魈的足迹几乎已经遍布全球,在许多大城市的动物园都能发现它们色彩绚丽的脸庞。

上一篇:没有对错的极限运动在挑战生命和死亡游戏之间 下一篇:埃特勒塔法国第一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