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km竞走战术对比赛成绩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1-13 02:06:08

50km竞走战术对比赛成绩的影响研究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摘 要:对2007世锦赛男子50 km竞走优秀选手的战术特征和裁判判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子50 km竞走比赛的战术运用,应考虑比赛裁判的判罚特点。判罚情况说明1~3时段是裁判执裁的重点。世锦赛50 km竞走前八名运动员速度的整体特征变化,基本上以较慢的匀加速开始,逐渐提高速度,至30~40 km达到最高速度,最后10~15 km由于体力下降导致逐渐减低了速度。选手采用的战术对50 km竞走比赛成绩产生重要的影响。跟走和领走是耐力项目重要的战术特点,建议我国选手根据运动员的技术、体能特征及比赛规模、气候等制定有效和符合实际的战术计划。从训练方法、能量供应等方面做更多更细地研究。

关键词:50 km竞走;战术;比赛成绩;速度特征

中图分类号:G82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416-03

On the Tactical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50 km Walk

――An Analysis of 50km Walk Event in 2007 World Athletic Championships

WANG Lin1,ZHANG Chi2,REN Zhan-bing1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analyzes the tactics and judgment of the elite 50 km men walkers in World Athletics Championships in 2007.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actics in men's 50km walk should correspon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judgment. The judgments in the results remind of walkers that the first three sections in the 50km is the key part for penalty. The entire varieties of speed of top 8 walkers indicate that they started with slow uniformly acceleration from and reached their peak speed at 30~40km. During the last 10~15km their speed began to decline due to physical capacity descending. The walkers' tactics have great impact on their 50km walk performance. Both following and leading perform as essential tactics in long distance walk. Chinese walkers' tactic plans depend on their technique, physical condition, grade of competition and climate. More researches need to be done in training method, energy supply and so on.

Key words: 50 km walk; tactics;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of speed

竞走项目是我国田径的传统优势项目。在历届奥运会上均有不俗表现,也是奥运会争取奖牌的重点项目。经过多年的认真总结,竞走界提出了“体能是基础,技术是生命,战术是保障,心理是关键"的训练指导思想。近年来,我国男子50 km竞走项目进步很快,2005年虞朝鸿和赵成良相继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但在近年的世界大赛上无功而返。究其原因,表象上是技术问题,实质上是战术运用产生的必然结果。安排个人能力和水平设计的符合实际战术、合理分配体力是正常发挥水平和夺取优胜的基础和关键。本文通过2007年田径世锦赛50 km竞走比赛前八名速度特征,从而揭示运动员的战术意图与合理分配体力的关系,以期为我国备战08北京奥运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田径世锦赛50 km竞走前8名。对以上选手在世锦赛中的分段成绩和竞走裁判判罚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赛场表现,找出我国选手与国外优秀选手在战术和体能及其他方面的差距。

2 结 果

2.1 男子50 km前八名和我国选手基本情况 2007年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男子50 km竞走于2007年9月1日举行。来自24个国家的54位选手参加比赛,31位运动员完成全程,9名运动员因犯规被取消比赛资格,14名运动员中途退场。本届世锦赛上,澳大利亚的迪克斯获得冠军,我国年轻的小将孙超获得第七名的成绩,而我国的另外两名选手虞朝鸿和赵成良因犯规被取消比赛成绩(表1)。

2.2 男子50 km竞走比赛裁判判罚结果分析 2007年田径世锦赛50 km竞走由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土耳其、肯尼亚、西班牙、马来西亚和中国的8名竞走裁判现场执裁。裁判共出示红卡57张,其中23张腾空,34张屈腿。出示116次警告,60次腾空,56次屈腿。裁判出示红卡的时间和数量见表2。

表1 男子50 km前八名和我国选手基本情况

竞走是区别于其他田径运动的特殊性项目,即裁判有权对运动员的技术做出主观的判断和处罚。因此,研究裁判判罚情况,对竞走比赛规律的探索和战术的运用至关重要。从表2看出以下特点:1) 出红卡高峰时间的百分比依次为:第2时段(43.86%)第3时段(28.07%)第1时段(24.56%)第4时段(3.51%)。从前后时段(1~2时段和3~4时段)的对比:68.42%和31.58%。 说明1~2~3时段是裁判执裁的重点。2) 第2时段是裁判判罚的重点阶段,随着时间的延长,参赛者逐渐拉开距离和比赛速度加快及竞争的激烈,裁判更加清晰地观察和判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因此也是裁判执裁最严格和出红卡最多的阶段。3) 我国选手虞朝鸿分别在第1时段7:39、第2时段8:38和第3时段9:11得到腾空红卡被罚下;赵成良则在第2时段8:06和8:30及第3时段9:23得到三张红卡被罚下。4) 参加本次裁判均由国际田联竞走委员会专门选派。在执裁经验和公正性及准确度方面是值得信任和毋庸置疑的。

表2 50 km竞走裁判出示红卡张数与时间分析

2.3 男子50 km竞走前八名选手的整体速度特征分析从表3和图1可以清楚看出,世锦赛50 km竞走前八名运动员速度的整体特征变化,基本上是从开始到10~15 km以相对较慢的匀加速行进,逐渐提高速度,至30~40 km达到最高速度,最后10~15 km由于体能下降导致逐渐减低了速度,呈“U"趋势。

表3 2007年世锦赛男子50 km前八名和我国选手的分段速度、前后半程速度及最高速度

图1 男子50 km前8名的速度曲线图

2.4 虞朝鸿与冠军迪克斯前25 km战术特征 图2是2007年田径世锦赛50 km竞走冠军迪克斯与我国50 km竞走选手虞朝鸿在前25 km速度变化特征。很明显,前15 km虞朝鸿速度很快,这必然对技术造成一定的影响,裁判的判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虞朝鸿的心理,使虞朝鸿难于继续保持高速前行,结果在15 km出现降速,而迪克斯继续保持高速前行。在15 km处非但没有减速,而且继续加速行进。

2.5 孙超与冠军迪克斯全程战术特征 2007年田径世锦赛50 km竞走比赛中,我国选手孙超取得第7名的成绩,也是我国选手中坚持走完比赛的运动员。从孙超与冠军迪克斯的战术变化图3可以看到,二人的速度轨迹基本上处于平行趋势。但是,迪克斯的绝对速度能力与孙超相比,略胜一筹。

图2 前25 km迪克斯与虞朝鸿速度特征分析

图3 孙超与冠军迪克斯全程战术特征

2.6 男子50 km前3名迪克斯等战术成功案例 从图4可以看到,迪克斯、丹尼斯和施瓦泽三人50 km速度变化基本一致,在前15 km采取跟随走战术,速度一直处于逐渐加速状态。20到50 km之间,速度保持基本稳定状态,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图4 迪克斯战术成功案例

2.7 迪克斯与虞朝鸿战术特征的个案对比分析 本次比赛迪克斯采取了前程跟走的战术,而虞朝鸿采取了领走的战术。跟走和领走是耐力项目重要的战术特点,需要根据运动员的技术和体能特征而定。50 km竞走比赛中 “领走"的比赛战术,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非常高,因为,开始阶段高强度,造成糖元大量消耗,后程体内糖元接近耗竭,只能依赖输出功率较低的供能系统――脂肪代谢系统提供能量输出。这种生理学特征必然导致运动员在后程出现速度下降。

战术的合理运用对能量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影响,完成50 km比赛时,首先动用的是体内的糖储备。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能量供应系统逐渐向脂肪供能倾斜,即糖随着消耗比例不断减小,而脂肪供能的比例不断增大。脂肪的供能特点是维持时间长,但输出功率低。表现在运动方式上,即为运动速度降低。再优秀的选手,再高的糖元储备,也不可能维持50 km全程。虞朝鸿在15 km处速度下降的另外一个原因正是能量供应系统出现转化,与迪克斯相比,由于虞朝鸿前程速度过快,糖元消耗相对增加,而迪克斯由于采取跟走战术,一方面由于没有受到裁判判罚的心理影响,另一方面跟走战术节省了能量消耗,因此,迪克斯15 km后,提高走速前行。

从虞朝鸿的失败可以看出,这种“领走"的比赛战术要求选手以很高的专项能力为基础,才能保证后程虽不加速但至少不降速,必须高度注意其技术的合理性,不能存在半点侥幸心理。虞朝鸿在世锦赛中的表现对我国50 km竞走战术的运用敲响了警钟。虽然这种“领走"的比赛战术也是国外优秀选手常用的取胜手段。但是,该战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前程领走造成能量过早消耗,后程能量供应不足造成速度波动过大。采取“领走"的比赛战术,首先要练好体能,并保证技术不变形。另外,赛前用“糖元填充法"提高体内糖元储备;比赛上场前、比赛过程中重视运动饮料和营养的补充,保证后程虽不加速但至少不降速是50 km竞走项目科研值得关注的焦点。

采取跟走战术也必须具备相当高的体能水平,从迪克斯的成功之处可以发现,运动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绝对速度能力,才能保证体力,而训练中适当增加强度训练是绝对速度提高的有效训练手段。

3 结论与建议

1) 男子50 km竞走比赛的战术运用,应考虑比赛裁判的判罚特点,本次比赛的判罚情况说明1~3时段是裁判执裁的重点。而该段也正好是运动员逐渐加速且达到最高速度的区间,因此技战术的运用应充分理解裁判判罚的特点。

2) 世锦赛50 km竞走前八名运动员速度的整体特征变化,基本上以较慢的匀加速开始,逐渐提高速度,至30~40 km达到最高速度,最后10~15 km由于体力下降导致逐渐减低了速度的特征。

3) 选手采用的战术对50 km竞走比赛成绩产生重要的影响。跟走和领走是耐力项目重要的战术特点,应根据运动员的技术、体能特征和裁判判罚尺度及比赛规模、气候等制定。

4) 建议我国选手在参加2008北京奥运50 km竞走比赛中,制定有效战术计划。从训练方法、能量供应等方面做更多更细致研究。赛场上战术的选择与运动员实际水平、训练模式息息相关,要想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还需要在训练思路的转换、训练方法的改进、比赛中战术的选择以及合理分配体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林,李建辉.竞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418-1420.

[2] 王晏.试析全国男子20 km竞走冠亚军的速度特征[J].田径,2003(9):31-321.

[3] 王倩.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比赛中速度变化与战术运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5(5):371.

[4] 王晏.第28届奥运会20 km竞走比赛中、外优秀运动员表现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96-1298.

[5] 王林,沈信生.我国竞走备战2008备战奥运会实力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701-1703.

上一篇:扭秧歌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肺功能影响的探讨 下一篇:大学体育对心理健康功效研究文献的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