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陪护分娩与正常分娩对比分析

时间:2022-01-13 09:26:34

全程陪护分娩与正常分娩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 对全程陪护分娩与正常分娩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于本院的80例全程陪护分娩产妇,将其定为护理组,选取同期收治于本院的80例正常分娩产妇,将其定为常规组。护理组在分娩过程中,由专人对产妇进行全程陪护,采取多种护理形式,以消除产妇心理压力,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常规组则采取常规护理。结果护理组产妇疼痛分级中,I级为52例,II级为24例,III级为4例。常规组产妇疼痛分级中,I级为26例,II级为7例,III级为47例。两组差异以P

关键词:全程陪护分娩;正常分娩;对比分析

分娩为自然生理过程,大部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均可顺利渡过分娩过程[1]。因产妇受到心理压力影响,导致自身产生负性情绪,进而造成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对产妇子宫收缩,也造成一定影响,使难产现象的发生率也被提高。因此,本文对全程陪护分娩与正常分娩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本院收治全程陪护分娩产妇80例,定为护理组,同时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正常分娩产妇80例,定为常规组。两组产妇均为初产、单胎、胎位正常,无一例产妇具有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年龄为24~33岁,平均年龄为26.2岁。两组产妇的年龄、营养状况、孕周等均无明显差异,以P

1.2方法 常规组80例产妇均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80例产妇均进行全程陪护。由患者选择专业人员,即助产护士1名,对产妇进行全程陪护分娩,采取一对一的护理模式,对其产妇产程进行严密观察,并密切观察其心理、精神的状态,安慰、关心产妇,对其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宣教,了解和掌握有关分娩及新生儿照顾的知识。以减轻恐惧及紧张心理。并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对常规组和护理组的产妇心理状况,精神状况及分娩方式等,进行评价和对比。

1.3评价标准 本组研究中,对于产妇疼痛的等级,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价。I级疼痛的标准为,产妇表现有微汗、睡眠受到较低程度影响,疼痛感轻微。II级疼痛的标准为,产妇有明显腰腹疼痛现象,并且呼吸急促、出汗,睡眠受到一定影响。III级疼痛的标准为,产妇疼痛度较重,且表现出难以忍受,有不良状况发生,较难与医生进行配合。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组间数据对比,我院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从产妇疼痛分级情况上看,护理组52例疼痛分级I级,占65%,24例疼痛分级II级,占30%,4例疼痛分级III级,占5%。常规组26例疼痛分级I级,占32.5%,7例疼痛分级II级,占8.75%,47例疼痛分级III级,占58.75%。护理组产妇疼痛分级明显优于常规组,以P

从产妇分娩方式选择情况上看,护理组有60例选择正常产,占75%,20例选择剖宫产,占25%。常规组有39例选择正常产,占48.75%,41例选择剖宫产,占51.25%。护理组正常产选择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以P

3讨论

对于全程陪护分娩而言,其是指产妇有规律性宫缩起,至产妇分娩后120min,由专职助产士,对产妇进行陪同护理[2]。分娩虽然为自然生理现象,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其生产的疼痛,通常较为剧烈,且难以忍受的。因此,对于产妇而言,分娩为持久应激源,且为强烈的应激源,其可出现生理应激,及心理上的应激。若未能及时进行观察处理,可造成产妇出现多种并发症。对产妇心理加以重视,在分娩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应的陪护,可使产妇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以顺利分娩,使母婴的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本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护理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与常规组产妇相对比,其分娩疼痛等级明显较低,由此可见,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助产人员具有较高重要性,可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助产人员而言,其可根据产妇心理、精神的状况,及时有效的实施相应应对措施,通过多种方式,给予产妇多个方面的护理。进而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和减轻,并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支持及安慰[3]。

综上所述,全程陪护分娩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期的疼痛,减少剖宫产率,并有效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全程陪护分娩可使护患关系更为密切,使产妇在心理、生理、精神上,得到全方位支持,可有效改善其精神紧张状况,并有效缩短产程,降低难产发生率等,使子宫收缩不良情况、产后出血情况等,均得到有效的改善。通过开展全程陪护分娩,可使产妇得到良好关怀,减少剖腹产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艳丽,黄金敬.全程陪护分娩与正常分娩护理探讨[J].中医药导报,2009,15(12):59-60.

[2]黄丽蓉.全程陪护分娩与正常分娩护理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248.

[3]童依琴.全程陪护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2072-2073.

上一篇:肺内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价值及临床分析 下一篇: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