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兴趣

时间:2022-01-12 07:58:16

浅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兴趣

【摘要】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文质量,而作文质量又取决于“字词句积累”的多少。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字词句积累”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语文教师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字词句积累;做法措施;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16.2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75-01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然而,中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上存在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一些中下学生坐在课室里面无所事事,课堂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索然无味,我们的教师也认为他们的大脑像一潭死水,平淡无奇、不可开窍,这些学生整天就生活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这种教育现象,身为教育者的我们痛心疾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拯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僵化的数学思维呢?我个人认为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兴趣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变“无事可做”为“有事可做”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力也就越细致,反映也就越清晰,思维,记忆等智力活动也就越有成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者的我们必须要让每个学生都要“有事可做”,而不要让学生“无事可做”,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无事可做”,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把精力用于学习的一种状态,影响教学效率,其原因是部分学生的必备的数学基础未打好,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或很少有适合自己的内容,还有部分学生想学习,但遇到困难后无法克服而畏惧不前,当然不排除某些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不当,造成部分学生“无事可做”,不听讲,不思考,怕作业,为应付教师的检查而抄袭作业,学无所得,逐渐失去兴趣,长久下去,成绩就越来越差,这部分学生也就“无事可做”,因而学习对其来说也就毫无兴趣可言了。

二、让学生化“厌学”为“乐学”

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的开始,小学算术重在运算能力的培养,计算量大,但较具体,初中代数用字母表示数,由特殊到一般,提高了抽象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但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平面几何证明逻辑性强,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学者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不同情景,在教案中引入一些直观性强的案例,如讲矩形定义时可将平行四边形的平行转成垂直状态,从而引入“一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同时尽可能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求,尽可能的创设表面上显浅,但赋予思考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听懂,有自己的观察。从而化“厌学”为“乐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教师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学”要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教育不是用“好胜心”去诱导学生的竞争心理,而是要用“好奇心”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考试 ,拿到名次,乃是“功利性”的刺激。追求真理,探索奥秘,才是更高境界。李政道先生也指出:“ 中国历来是讲究做‘学问’,现在学生只是作‘学答’。”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有太多的“好胜心”,太少的“好奇心”,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作“学答”,而不是做“学问”。让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对数学好奇,由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将是一件大工程。一些原本对数学望而生畏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发生了根本变化,对数学从畏难到亲切,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极大调动了全体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数学教育质量,使“数学为大众”真正落到实处。

所以,如何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何设计出符合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优秀的课件将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要研讨的问题。

总之,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明、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使枯燥乏味的课变得生动活泼,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上一篇:作文课上重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下一篇: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