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药还须好生活

时间:2022-01-12 05:46:14

好药还须好生活

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特点,有的患者坚持服药效果却不理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心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运动少等。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心脑血管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黏血症尤其是血小板聚集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同时,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血管自身病变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都能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是血管内皮损伤。可见,心血管的发病除了血液的病变以外,血管自身的病变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病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在微观世界里可以从多个层面去对抗心血管发病的多种因素,包括降脂、抗凝,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等。但这些药物只能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去解决一个细节问题。有的患者只是长期服用一种药物,不能解决引起冠心病、脑血栓发病的所有原因,所以疗效差。

心脑血管病治疗要全面

作为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医药,它的理论体系是世界医疗体系中最为完善的,它的宏观治疗体系吻合了世界医学发展的潮流即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心血管病的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70年代中医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创立了活血化瘀治法;80年代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芳香开窍、宽胸化痰的治法;90年代出现了益气养阴活血的治法。90年代末期,通心络胶囊首创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冠心病的病机,创造性地将五种虫类入络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它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滞度,还能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在临床上,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纠正缺血性心电图,防治冠心病、脑血栓。中药具有如此广泛的作用,充分说明了中药整体治疗的优势,这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非常了不起之处。

“好生活”不容忽视

得了心脑血管病,使用药物治疗是一个方面,而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容忽视。因为绝大多数心脑血管病患者起初发病往往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1992年国际心脏会议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其核心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坚持,可以使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寿命明显延长。

可见,要想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不但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应该选用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

上一篇:精神暴力:难以忍受的折磨 下一篇:漏服药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