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窑址发掘资料研读谈汝窑的管理体制

时间:2022-01-09 08:34:13

清凉寺窑址发掘资料研读谈汝窑的管理体制

汝窑是宋瓷中最受珍视的一种瓷器,历代文献对其予以高度评价。宋代叶(zhi)《垣斋笔衡》中汜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汝窑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77年,时在故宫的叶疵裣壬对清凉寺窑址进行了调查,1985年,他在郑州举行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上首次提出宝丰清凉寺“未必不是一条寻觅汝窑窑址的有力线索”。

1986年10月,宝丰县清凉寺村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两个完整的笔洗,上海博物馆随即派遣两名陶瓷专业人员到清凉寺窑址调查,采集到46件瓷片和3件窑具。随后,他们宣布发现了汝窑址。

198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宝丰清凉寺窑址进行试掘,发现了与传世汝瓷相同的天青、天蓝釉汝瓷10余件,于是将该窑址确定为汝窑遗址。在随后的10年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300米的遗址范围内又先后组织了4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尽管每次都有一定的收获和新的进展,但总体面貌与文献记载的汝窑情况不符。汝官窑的烧造区仍未找到。

1999年,根据清凉寺村民提供的线索及多年积累的发掘经验,考古工作者把寻找汝官窑址的目标锁定在清凉寺村内的村民居住区。他们随即在村内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获得了重要的线索。

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6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产清理了天青色汝瓷烧造区,清理出两纵集中分布的窑炉共15座、作坊两处、灰坑22个,以及大型澄泥池、釉料坑,水井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瓷片、匣钵、垫饼、支钉、试烧片等窑具和大型建筑构件。

通过考古发掘,使我们对汝窑本身的情况有了相当清晰的了解,同时对宋代官窑性质的窑场的组织和管理情况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关于汝官窑瓷器的具体特征,我们终于可以摆脱大约70件传世品的束缚,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发掘出土的器物中,除了瓶、尊、洗、炉、壶等陈设用瓷外,还发现大量碗、盘、盆、碟、盏托、套盒等生活用具,改变了传统上认为汝窑只烧制玩赏品和陈设品的看法。有的器物如熏炉等形态很大,“汝瓷无大器”的传统说法遇到了挑战。

与传世品不同的是,在一些出土器物的表面还刻有纹饰,尤以莲纹常见,这在以釉色取胜的汝窑传世品中实属罕见,大大拓宽了人们对汝窑的认识。

发掘中在汝官瓷的地层中(T36第四层和Y3工作面上)出土了“元丰通宝”,表明汝官瓷的烧造时间不会早于元丰通宝铸造的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这枚钱币为汝官瓷器的烧制上限提供了重要依据。汝官瓷的停烧时间不会晚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北宋王朝灭亡,宫廷不再需要这些高档消费品,汝官瓷也就停烧了。但是,清凉寺窑址的其他窑区仍然继续生产,而且产量很大,以印花青瓷为主,后来又大量生产钧瓷和白地黑花瓷。产品面貌与汝州及其周围地区的上百个其他窑场一致,完全成为一个民窑性质的窑场。清凉寺窑的生产一直延续到元代末年。

汝官窑烧造的短短几十年间,发掘者将其分为两期:初期和成熟期。简报中原本指出:从考古地层上看又可分成三个小的阶段。

初期以生产青釉瓷为主,还有少量的白釉和黑釉瓷,天青釉汝瓷极少,但基本的工艺技术已成熟。使用马蹄形窑炉。

成熟期天青釉汝瓷占产量的99%,白釉、豆青釉、黑釉瓷和三彩瓷等仅占1%。使用椭圆形窑炉。在成熟期较晚时,即原来所说的第三期,则出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即地层中发现了大量未施釉但经过烧制的素烧坯,这是生产厚釉青瓷的方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

第二,汝官窑烧造区的发现,使我们对宋代所谓“官窑”的生产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宋代的官窑最初是由监官来进行管理的,吕本中《官箴》记载:“仁庙朝有为京西转运使者,一日见监窑官问,日所烧柴凡几灶?曰,十八九灶。曰,吾所见者十一灶何也,窑官愕然。”这里记载的是一个监窑官和一个转运使的对话,监窑官由于不尽责,被窑工们瞒哄。这不但说明了监窑官的存在,并且也说明了监窑官的职责,即负责瓷器用料的多少、成本多高。

从宋神宗时开始,经过王安石变法,朝廷对由官府控制的手工业来供给用品的方法有所改易,变成了一种官府出钱,向某一类产品生产技艺高超地区或特定作坊定制产品的政府采购制度。现在从文献中尚不知这些得到政府订单的作坊的管理形式,但其产品由官府派人挑选出好的、合格的以供官用或宫廷用,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宫廷所用瓷器是由管理皇帝日常生活的“六尚局”(尚食局、尚衣局、尚药局等)的属官典御去挑选。关于汝窑的一条最重要的文献Lz载见于南宋人周焊的《清波杂志》中,这条记载经过校订后应为:“又汝窑(为)宫禁中烧(者),内有玛瑙末为油(釉),惟供(典)御检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说,训汝窑与南宋官窑不同,还是一种官府定烧的方式,典御捡选合格、优质的器物后,剩余的产品还可以出售。因此,南宋初年,在宫中所用的汝瓷经宋金战争而损А⒁攀Т尽时,权臣张俊还可以向高宗皇帝进献十余件精美的汝瓷。

第三,通过对汝窑的发掘,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贡御的窑场的一些恃点:

1 贡御的窑场并非凭空建造,而是自身已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在工艺技术上已具备了相当实力。清凉寺窑从北宋初年就开始烧造瓷器,北宋前期就生产了珍珠地划花瓷(详后述)、低温黄绿彩釉瓷(这类瓷多陈设品和供器)、精美的黑i加彩瓷等当时的高档精品的瓷器,青瓷生产的水平也很高,因此,才被官府选作贡窑。

2 在被选作贡窑以后,烧造贡瓷的区域从面积达几十万平方米的主窑场中分出,在旁边另建一处面积不入,但备料、制坯、烧制等各生产工序相对集中的窑区,专门精工生产贡御瓷。这个窑的生产目的已完全不同于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其他窑户。

3 尽管我们现在还不清楚这些贡御窑的组织管理方式,但可知其对高档瓷器的研制和生产不遗余力,对成本和产出效益并不计较,因此才会将昂贵的玛瑙末掺入釉中。

清凉寺汝官瓷烧造区初期阶段生产的豆青釉和豆绿釉产品还明显带有脱胎干民汝窑大宗产品的特点,而且还烧白瓷。根据前述文献记述,因为定窑的器物系覆烧而㈠部有一圈无釉露胎(即宋人所称“有芒”),所以汝窑进入宫廷本是为了替代定窑的,曾尽力生产与定窑相似的白瓷。可能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更欣赏汝州生产的青瓷器,转而精研适合宫廷口味的素面青瓷。

可以看出,汝官窑青瓷在质量上比清凉寺其他区域的青瓷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到后期还生产了厚釉青瓷。妆官瓷生产过程中,窑场的其他区域并未见生产类似的青瓷器,说明其在技术上采取了保密措施。

汝窑的发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宋代官窑的例证,使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官窑的生产、组织情况。

责编 耕生

上一篇:“春拍”水暖“迎春”知 下一篇:当代为王:2006荣宝春季拍卖油画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