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导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1-07 03:09:23

高中思想政治课,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知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注重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教育服从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课堂教学永远是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的主阵地,而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之所在。新课程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力求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效益,控制教学总量。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对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总结出"六环节"教学模式,现介绍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六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简介

"六步导学法"教学模式即把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总体设计为"研习导读-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反馈矫正-提炼整合-教学评价"六个环节:

1、 研习导读

研习导读环节,首先是教师根据课时教学内容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带着 "问题"预习教材,要求学生通读课文,读通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做铺垫。这一环节在引导的方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不具一格,如可以通过问题设问式、填空式、提纲式等加以引导,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的形式加以引导。在细节的处理上,研习导读可以放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亦可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一课中,设置了两个问题:①世界贸易组织知多少?②入世后,我国应该如何做,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一问可放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上网等活动,查阅

相关资料,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第二问可放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得出相关知识要点。

2、 情境导入

围绕学生关注的经济现象、社会问题,选取学生身边的比较典型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导入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环节是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注意的是,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具有典型性。问题设计要巧妙,具有启发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环节并非是可有可无,要知道精彩的设计能起画龙点睛之效。

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中,我设置了这样的一组画面:同学过生日成人化,诸如出礼、摆酒席;一些同学手机、电脑、MP4、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学费外支出不断增长,加重了父母的负担;穿衣服非名牌不要等等。这些现象在现代中学生中较为普遍,让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效果也比较好。

3、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浓墨重彩。这个环节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传承,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否定和发展。作为传承,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否定和发展的一环,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以全新的方式组织教学,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高中学生的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拓展相关知识,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教学,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情景探究活动为载体,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活动为平台呈现知识,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道理,自觉地、主动地获得知识。

4、反馈矫正

"反馈矫正"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性或共性疑难问题、错误认知呈现出来,当堂予以解答和矫正。即便是这样,也不应是教师唱独角戏,而应以学生互相解答为主,教者参与其中,予以适当的点评、归纳和总结。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形式上可以单独成为一个环节,亦可穿插于教学的其它环节之中。

5、提炼整合

"提炼整合"这一环节是师生共同合作,回顾、总结一堂课所学内容,提炼出要点,整合成知识体系,让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得以升华。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环节运用得好,有水到渠成之功效。因为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走进了一个误区,过分强调活动的开展,而忽视了学生知识的掌握,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头脑空空,即使有一些零乱的知识,也不成体系。笔者以为,在课堂教学中"提炼整合"仍以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为主。

6、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练习巩固的传承,其主旨在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但又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练习巩固,它的评价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练习,也可以是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等形式。

二、"六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特点

1、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由认知目标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目标转变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中目标的设置以知识为主,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时虽然在教学目标上也注重能力的培养,但注重的是掌握、理解、分析书本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能力。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生活化的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一维转向多维,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统一。

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由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转变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学生学的就是教材中的内容,仿佛学生就是为教材而学。尽管教材中也列举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是理想化的、成人化的东西,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有着较大的差距,学生很难产生共鸣。新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把学生真正地从书本中解放出来。

3、在教学环境的创设上 ,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要求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利用网络或图书报刊等获取有效信息,使学生跳出书本,融进社会。

4、在教学策略上,由"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式转变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如何改善这种"注入"的技巧,让学生在短期内如何更多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新模式强调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在自主探究、合作对话中,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主动与被动、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地位平等、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获得人生体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5、在教学氛围上,由"专制"向民主转变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以教材和老师为标准,对学生的回答简单地以"对"或"错"作出评价。新模式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民主,在合作、探究中寻求共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三、"六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注意点

"六步导学法"教学模式,是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为依据,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从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以活动为呈现平台来设计的。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与时俱进,突出时代性

与时俱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应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创新,无论是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还是活动的开展,都应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的发展合拍,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开展活动,体现基础性

基础性原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改不是忽视基础,而是要重新审视基础,不能把基础与知识简单地划等号,而应看到基础是全面的。重视基础不忘知识,更应把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课堂教学的范围,坚持基础的全面性、发展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师生互动,把握变通性

新模式中要求师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以实现知 识,更应把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课堂教学的范围,坚持基础的全面性、发展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4、情境创设,注重实效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并非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须创设情境,同时,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太"滥"了,情境激趣的功能就会丧失。只有注重实效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有益于新课标的实施,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都应遵循教学规律。新课标下,思想

政治课"六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明显胜于普通班,这充分证明这一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很强的生命力。

上一篇:如何实施课堂教学的反馈与矫正 下一篇:浅谈如何写数学作业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