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流程范文

时间:2023-03-19 10:45:49

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范文第1篇

这一类纸质图书劣化修复技术是一门结合传统与科学的综合性应用科学(Applied science) 和技术科学(Technolgical sciences),它所涉及的基础科学和专科知识广泛,同时必需兼备古籍文物艺术、历史背景、装帧形式等知识的专业素养。

但长期以来,传统工艺领域的专业技术与知识,大多累积在较资深工作者的脑海中,随着离职或退休而无法有系统的被记录下来,所以大部分的知识往往随着单位资深人员的“秘而不宣”或者“宁可传子亦不传贤”世袭观念趋使下,而形成技术断层及流失现象,下一个承接者,往往因无所依循,大多在错误摸索中找寻适当的方法,也正因为如此,造成诸多古籍载体损坏。

面对这一类古籍载体的严重劣化,若仅是靠着硬设备作现状保存的消极性维护管理方式并非长远之计。若在完善古籍修复作业管理前提下,借着学术研究与实务操作正确观念整合,一方面积极推展优质古籍劣化修复装帧形式与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尽速培植古籍病变之医事专业人员,让这项古籍劣化修复装帧的专业工艺永续传承,后代子子孙孙永宝用,不致产生断层现象。故而,如何才能将储存在个人脑海中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是为关键。本文便将古籍修复方法的程序概要梳理如下,以便发挥藉由管理知识架构的建立,促进交流。

待修方案

原始古籍劣化的第一手修复方法工程,决定日后古籍载体的寿命,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若一开始采用方法程序不当,将铸成难以弥补后果。

古籍修复方案的选择依据,是指单位(或个人)送修原始古籍劣化状况、装帧形式、纸张成分……,或极具典藏价值古籍孤本,皆可列入修复方案选项。古籍修复企划案内容应包括事项如下:文史资料搜集和修复沿革考据;典藏环境及硬设备调查;载体状况调查及劣化程度鉴定。

基本数据输入

建立古籍劣化病历及修复记录,有助于日后再次维修时,得以参考前者所使用的材料及操作工法,减少后者在修复时研究摸索之执行风险。

分析工作

主要以古籍修复的施工操作分析基本要点与时间研究为原则,做出决策且产生最佳之古籍修复方法。这些基本要点包括操作目的,零组件设计、公差与规格、原料、作业程序、裱背装祯工具、工作情况、物料运输、工作台布置,以及动作经济原则等。

绘制程序图表

搜集记录并研究分析所需的重要资料后,建立古籍修复作业流程图(图1),施工操作程序表(表1),表示相关程序图有助于劣化文件恢复方法工程。

修复作业之操作程序,从接收裱件至完成修复作业,需经过多道工序。主要分为修复劣化基底材和裱背装装制定款式两大部分。将修复项目排程中许多的工作或作业中,找出并了解各作业间的相互相关性,而后进行规划裱件修复基本操作要径排程作为控制作业进度依据(表1)。

在表1中有一行标题先行操作,是表示必须先完成之后,下一个动作才能开始的操作工序。例如作业A、B不需先完成什么操作工序就可开始了。但是操作工序D,除非是C操作工序先做完,否则不能开始。操作工序H必须F与G操作工序先做完,否则不能开始。

研发工作方法

考虑各种可行方法,在设限条件范围内,针对每项古籍修复施工操作,检验以及运送等,选择最适当的操作程序。

传达工作方法

确实传达工作指令(图2),并且向负责该项作业操作及维护人员,做详细解释所建议的工作方法。

确实执行方法

深思熟虑修复案所有作业细节,以确认所建议的方法达到预期工作效益。

若是严格的修复作业管理,后续还有工料成本分析、建立标准工时、追踪绩效等环节来确定工料成本、薪资报酬是否合理,或需要做更进一步改善,以便达到预期目标。

作业流程范文第2篇

问:为什么标准作业流程是企业效率提升的重要依靠?

陈恺新:在知识经济时代,除了产品之外,企业更关键的竞争优势在于成本最低或差异化。由于不同的成长经历、性格、学识和经验,员工做事情的方式和步骤可能各不相同,很难做到企业对所有规章、标准和流程的正确贯彻。此外,由于一些职位的变动,新员工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熟悉公司的流程以及业务内容。

标准作业流程(SOP)文件是业务运作与公司治理的重要依据。SOP文件管理制度的落实,不仅能够增进企业运作的效率,亦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营运风险。

问:如何实现标准作业流程?

陈恺新: Interwoven协助企业建立高效率的SOP文件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包括创建阶段的文件分类、审核与批审流程、查询与分享机制、严谨的安全控管机制等重要功能。通常可将企业的SOP文件管理环境分为两个工作区:(1)SOP制作区,由各业务部门产出内容,并在上载文件时进行文件类型分类、浏览权限、关键词的设定;接下来,经各部门跑审批流程后,最后由负责的单位,如风控或企划部门冻结这份文件;(2)SOP最终分享区,所有SOP文件将依据各自之属性归类,配合登入者的权限,检视及查找被授权的文件,方便做知识的传承。

问:Interwoven SOP文件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陈恺新:Interwoven SOP文件管理平台的核心是WorkSite MP。

Interwoven SOP文件管理平台为项目团队提供了一个共享环境。业务内容和项目协作能在相同背景下同步进行,团队成员因此能够迅速追踪各种内容的更新、建立里程碑及交流互动。共享内容和自动通知功能简化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协调。

问:Interwoven SOP文件管理平台的主要效益是什么?

作业流程范文第3篇

标准作业流程(SOP,Standard of Process)文件管理平台是业务运作与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依循,因此SOP文件管理制度的落实,不仅能够增进企业运作的效率,亦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营运风险。

通过Interwoven在以往项目实施的经验,通常可将企业的SOP文件管理环境分为两个工作区:

1.SOP制作区 由各业务部门产出内容,并在上载文件时进行文件类型分类、浏览权限、关键词的设定;接下来,经各部门跑审批流程后,最后由负责的单位,如风控或企划部门冻结这份文件。

2.SOP最终分享区 所有SOP文件将依据各自的属性归类,被系统地分类、编号、归档与保存。

面对多数企业所遭遇到SOP管理的议题与改善期许,Interwoven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协助企业建立高效率的SOP文件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包括创建阶段的文件分类、审核流程与批审、查询与分享机制、严谨的安全控管机制等重要功能。

进行SOP文件上载与审核时,可以单笔输入,也可以多笔数据批次上载。上传档案后,首先完成属性、权限、文件主附从属关系的设定;然后再通过图形界面轻松设定该文件的审核流程;设定完成后,系统便会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审批;当批示通过后,文件便会依据原先制定好的规则被与归档。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传文件时,原创者还可以选择当这份文件通过审核之后是否要转成只读、不可更动的PDF格式档案,以顾及文件的机密性与安全性。另外,由于Interwoven SOP文件管理平台的安全控管机制可直接和AD与LDAP整合,更可直接降低信息部门在设定权限时的负担与增进上线的效率。

通过建立SOP文件管理平台,企业能够加强经验与知识的传承。企业建立SOP文件知识库,让“有价值“的SOP文件得以保存。通过将SOP文件系统地保管,藉由树状浏览的文件逻辑、SOP文件属性及关联性查询,有权限的同事能够容易搜索、浏览、下载、共享或打印其所需要的文件,同时,各部门制作文件与审核的流程自动化,节省人工制作与整理文件的成本,加速文件收集的效率,而风控或企划部门则只须汇整、统计与管理,避免收集后人工处理作业的繁重负荷与效率低下,最后还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藉由“流程“以及“SOP文件格式“的标准化,员工在面对工作任务时有可靠的参考模板与一致性的依循标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生产力。

作业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配送中心;订单处理;流程;WITNESS;仿真

中图分类号:F252.14 文献标识码:A

配送中心订单处理系统是配送中心所有物流作业组织的开端和核心[1]。高效的订单处理作业能有效提高顾客的满意度,降低配送中心的运作成本。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订单处理,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得到广泛关注。文献表明,对订单处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订单处理系统的设计、订单处理流程建模以及订单处理系统的分析与优化三个方面。

订单处理系统的设计研究方面,廖开文[2]分析了订单处理的一般作业流程,分析并提出了软件构想;雷擎等人[3]根据移动商务的具体需求,基于J2ME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移动订单处理系统。订单处理流程建模的研究中,高琳等人[4]对供应链环境下的订单处理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供应链环境下的订单处理模型;史伟[5]将客户订单内容转化为对企业特定时间内配送能力的占用需求,提出了一个整数规划模型并给出了相关解法;陈东等人[6]用P/T网构建了网上商城订单前台处理和后台处理的基本流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对订单处理系统的分析与优化研究方面,倪志伟等人[7]建立了基于排队论的订单处理系统概念模型,并在Anylogic仿真平台下主要针对三种排队规则和单、双服务台进行了仿真研究。之后,基于同一思想,张守业等人[8]建立了基于排队论的订单处理系统M/M/n排队模型,利用Matlab对订单处理系统排队的M/M/n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了系统的性能参数随订单处理人员个数的变化。

从现有文献来看,订单处理系统的分析与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从排队论的视角研究订单处理系统相关问题的文献仅有两篇。文献[7]考虑了订单处理和储存、拣货的两个子系统的关系,从零售商、供应商和仓库对订单到达的响应着手,进行了仿真研究。文献[8]则将整个订单处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输入订单到达信息,输出订单完成信息。这两篇文献的研究思路各具特色,形成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结论,但均缺乏对订单处理流程本身的关注。由于订单的到达和订单处理的过程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离散性,采用计算机仿真订单处理的过程具备极大优越性。本文认为,将订单处理过程抽象为排队过程,采用离散事件建模仿真的研究方法,将订单处理从配送中心的其他子系统中剥离出来,在研究中关注订单处理的作业流程,可弥补以上文献的不足。

1 配送中心订单处理的作业流程

不同配送中心的订单处理流程是不同的,但一般来说,包括订单准备、订单传输、订单录用、订单履行和订单报告五项作业[9],每项作业还可以进一步的细分,如图1所示。

订单准备是顾客在收集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后,提出的购买请求,顾客的购买行为是离散到达且不可预知的。订单传输是传递订单信息的过程,该过程给到达配送中心的订单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需要一定的时间。订单录用包括核对订货信息、检查库存、检查顾客信用、开具账单等具体作业,是对订单信息处理的过程,各项作业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若订货信息有误,需要作出丢弃或反馈处理;若顾客信用出现问题,订单也需要退回或重新调查;检查库存的工作中,需要进行存货检查和分配存货,并对缺货做相应的处理,显然存货是否满足客户需求,对检查库存的处理时间是有影响的。订单履行是对订单的具体执行,是和配送中心其他子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和交互作用的阶段。订单报告包括订单跟踪和与顾客交换订单信息。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到:

(1)从总体流程来说,配送中心订单处理系统可以抽象为一个排队系统。

(2)订单处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配送中心其他子系统存在交互作用。

因此,在分析具体问题时,需要针对研究目的进行适当的简化处理。

2 订单处理问题案例与分析

某网上商城订单处理的主要流程如下:网上支付成功后的顾客订单到达的时间间隔服从均值为1.11分钟的负指数分布,每单数量为1件,工作人员首先进行库存检查,库存检查时间为0.5分钟。缺货率为5%,如遇缺货,打印缺货单,并做相应的信息处理。缺货情况下工作人员每人每单的处理时间平均为3分钟。单个工作人员进行订单录用的时间服从均值为1.52分钟的负指数分布,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打印订单、发票以及绑定第三方物流的快递单号。商城采用单一订单分配存货,计算拣货时间、安排发货及拣选程度等采用公司软件辅助处理,每人处理每均1分钟。最后由工作人员打印拣货单据和送货单,处理时间为每人每单0.5分钟。拣选中心根据实时传送的拣货单进行拣货,拣货和打包的时间平均每单大约4.5分钟。打包完成后送交第三方物流,进入配送环节。商城共有工作人员5位,如何安排能使商城处理订单的效率最高?该商城一天最多可处理多少订单?订单的响应周期最短为多少?

如果将订单接受服务的流程看做一个整体,该订单处理过程可以抽象为一个多服务台的排队系统,用实体流程图法建立的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订单接受工作人员的服务过程的流程如图3所示。

案例中订单到达系统之前,已经进行了网上支付,并确认成功,完成了订单准备作业;订单到达后寻求最短队列以及排队等待的过程则对应订单传输作业;由于正常履行订单和缺货订单的处理时间和流程不同,将订单录用环节的库存检查提到录用流程的第一步,并以“订单录用”表示正常履行订单的订单录用,以“缺货信息处理”表示缺货订单的订单录用。缺货发生时,销售商和零售商存在多种选择策略,笔者曾针对不同的策略进行仿真研究[10]。案例系统中,如遇缺货,工作人员只进行信息登记和退款服务。计算标准拣货时间、安排发货和打印单据由于有相关软件辅助,耗时较短,动作连贯,因此以“订单资料输出”统一表示。

3 模型的假设

假设拟到达订单总体无限,订单以FIFO(先进先出)的规则进入队列等待服务,队列的容量无限。订单工作人员的个数未知,可能是单服务台或多服务台。由于订单到达的时间间隔服从负指数分数,订单处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时间视缺货或正常履行,分别服从负指数分布或常数。因此该系统的排队标记可能为:M/M/1/∞/∞,M/D/1/∞/∞,M/M/c/∞/∞或M/D/c/∞/∞。在服务台数量确定且是否缺货也确定的情形下,可以用排队论的相关理论和公式求得所需性能指标。案例中两个条件均不符合,有必要将系统模型转换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研究。

4 仿真模型的建立

根据图2和图3的流程图,以及以上关于订单处理的数据,采用仿真软件WITNESS建立仿真模型。仿真模型中用到的元素及说明如表1所示。

仿真模型实现的关键问题有:

(1)区分缺货订单和能正常履行的订单。根据系统描述,缺货订单占总订单数量的5%,虽然订单在工作人员进行库存检查之前缺货与否并不可知,但其随机概率已知。因此,可以订单到达时赋予每个订单一个隐性属性标签。

IF UNIFORM (0,100)

缺货=1

ENDIF

(2)为订单选择较短队列。该问题在WITNESS中使用least作为输出函数可实现。

(3)描述缺货订单和正常履行订单的流程和处理时间。

把订单处理时间定义为函数,采用函数体描述处理时间的不同。处理时间的函数体如下:

DIM midCycleTime AS REAL

IF 缺货=1

midCycleTime=0.5+3

ELSE

midCycleTime=0.5+NEGEXP(1.52,2)+1.5

ENDIF

RETURN midCycleTime

对于缺货订单,工作人员做缺货信息处理后,直接离开系统;正常履行订单则由拣货区工作人员根据订单处理区工作人员传输的拣货单进行拣货。拣货完成后离开本系统,进入配送区。

5 仿真实验以及结果分析

根据订单处理人员数量取值1~4,拣货区工作人员数量取值4~1,安排四组实验。每组实验修改伪随机数流,独立运行5次,实验结果取平均值。每次实验运行480分钟。在仿真结果中,提取完成订单数量和平均订单相应周期两个目标值。整理后的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作业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RTK测量;技术特点;作业流程;具体应用;注意事项

Abstract: RTK technology is combined with carrier phase measurement and dat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 real-time difference based on carrier phase measurements of GP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TK measurement system and the RTK technology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detailed discussed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and project operation process,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RTK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RTK measurements of RTK,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aff.

Key words: RTK;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process; application; note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前言

RTK技术的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片J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1、RTK测量系统的组成

RTK系统主要由基准站接收机、数据链及移动接收机三部分组成。它是利用2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其中一台安置在已知坐标点上作为基准站,另一台用来测定未知点的坐标(移动站)。基准站根据该点的准确坐标求出其他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将这一改正数发给移动站,移动站根据这一改正数来改正其位结果,从而大大提高定位精度。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2、工程测量RTK技术的特点

2.1 工作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一次即可测量完10km半径的测区,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设站次数。移动站一人操作即可,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定位精度高: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cm级。

2.3 全天候作业:RTK测量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测量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小,在传统测量看来难以开展作业的地区,只要能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也能进行快速高精度定位,使测量工作变得更容易更轻松。RTK测量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RTK可进行多种测量内、外业工作。移动站利用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减少了辅助测量工作和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3、工程测量RTK的作业流程

3.1 内业准备

在实施RTK外业测量前,应事先收集测区的小比例尺地形图,必要时进行野外勘察,根据城市测量的特点完成内业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根据工程项目,设定工程名称;②若已知坐标转换参数,则输入手簿(一般此参数未知);③若无坐标转换参数,应整理测区的已知控制点资料,控制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测区周围,使得所测点均在已知点的包围之内,尽可能避免从一端向另一端无限制的外推。控制点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条件应符合GPS作业的要求;④实施工程放样时,内业输入每个放样点的设计坐标,以便野外实时、准确放样。

3.2 求定测区转换参数(一般采用此种方法)

城市测繁是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上进行的,这就存在WGS一84坐标和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转换问题。由于RTK作业要求实时给出当地坐标,这使得坐标转换工作非常重要。根据总体规划和工程需要,求定测厌转换参数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在测区以GPS静态方式布设均匀分布的高等级GPS控制点,获得各点的WGS一84坐标和地方坐标系下的坐标,利用同一点的两种坐标求出转换参数。注意,为提高转换参数的可靠性,最好选用4个以上的点进行观测和求解,这样可通过多种点的匹配方案,检验转换参数的正确性及精度。

3.3 基准站的选定原则

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发射电台和流动站接收电台组成,它们是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稳定可靠的数据链是动态初始化的前提。保持高质的数据传输,可以减少整周模糊度的解算时间,大大提高书作效率。所以基准站的安置是顺利实施RTK作业的关键之一。

基准站安置应满足下列条件:①基准站可设立在有精确坐标的已知点上。在未知点上(最好设在已知点上);②基准站安置应选择地势较高、视空无遮挡、电台有良好覆盖域的地方,城市测量首选测区高大建筑物上;③为防止数据链的丢失和多路径效应,基准站周围应无GPS信号反射物(大型停车场、大型建筑物、车辆拥挤的街区等).200m范围内无高压电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台等干扰源;④考虑到南北极附近是卫醪的空洞医,电台的天线应架设在GPS接收机的北方。

3.4 RTK施测步骤

野外作业时,基准站安置在选定的控制点上,打开接收机输入点号、天线高、WGS一84的已知坐标;设置完毕检查接收的GPSI卫星数≥5颗。检查电台发射指示灯是否正常,基准站设置完成。流动站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匹配的电台频率,检查电台接收指示灯是否正常,检查接收卫星颗数4颗,流动站可开始测量任务。先联测1~2个已知控制点,评定测嚣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测量任务。实时动态RTK数据处理相对简单,外业测量采集的实测坐标通过手簿的数据传输系统,直接下载到计算机内,经整理、分类、判断形成文件后直接打印出来。

4、工程测量RTK工作的具体应用

4.1 RTK用于地形测量

由于RTK测量随时都能显示当前位置的三维坐标。因此可利用RTK来测量地形地物点。并记录该点的序号和特征值,内业采用数字化成图软件,实际作业中对独立地物的测量序号应尽量连续,如测量房屋,应围绕房角至少测2个(对角线)或3个点,测量池塘要连续测完,并注明从xx~xx详细代为何地物,和现场勾画草图。外业结束后,再根据草图绘制地形图。由于采取勾绘草图与清绘为同一个人,对自己所测过的点都十分清楚,很容易把一天所测绘地形地物进行成图。

4.2 RTK用于控制测量

由于RTK测量在20km内点位平面标称精度为士3cm,根据控制测量规范要求I级导线点的点位误差为土3cm,从理论上讲RTK测量完全可以满足I级以下导线点的技术规范要求。尽管GPS测量的标称精度及实测精度完全满足I级导线点5点以下的规范精度要求, 但目前的规范对利用GPS测量进行I级导线甚至更高的精度的控制测量,其采集数据的方法,数量等等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还需要用大量的实践来证实.实际测量中还必须采取足够的检核手段,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5、工程测量RTK工作的注意事项

5.1 GPS作业由于每个测点都是独立的观测点,缺乏相关联的检核手段。因此,在作业前后,在测区内找均匀分布的已知控制点进行检核,是目前较好的检核手段。

5.2 坐标转换方法,如控制联测法,单点法等所测量的点位精度不同,作业时应依据任务要求,测区大小使用不同的方法。

5.3 RTK采用VHF超高频无线电波做数据链,容易受到电信发射塔、无线电台、高压电以及地形起伏条件的影响。因此,基准站应尽可能远离干扰源,并位于地势高处,对天条件要好。

6、结束语

作业流程范文第6篇

一、研究解读——再造目的需明确

新课标指出艺术学习具有应用价值,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艺术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使学生毕生受益,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情趣,使他们的学习变的更有效率,更具有创造性。新课程标准下的许多教材都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美术作业的完成表象表示一个单元或一节课接近尾声。从本质上看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方式和教学互动的具体内容的结合。其中的价值为:(1)验证学习效果。(2)共同参与,取长补短,共同表现,体会感受。(3)陶冶情操,快乐学习。

美术作业的完成隐性则表示这个单元这节课可以继续升华,从而蕴含着再创造的可能。它不但改变了作业呈现的效果,甚至改变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流程。

二、量体裁衣——再造方法需切准

并不是所有的美术课作业都能够进行创意性再造呈现,美术课作业呈现的再造性要素,是作业之间必须存在互相关联的内在秩序或者是等同性条件,这些秩序或条件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1.再造主题相同

课堂作业一般都会按照课程的要求布置相对一致的作业内容,一些自由度高的作业形式展现出来往往会弱化主题的同一性,作业完成之后的视觉效果差就很难再合成呈现。这并不是说去限制学生的表现风格,而是要求作业内容上的相对一致性。例如《表情丰富的脸》一课借助一个载体,利用一张表情面具,让学生将表情丰富的脸展示出来! 《东南西北》一课让学生将制作好的东南西北拼成一个立体造型。《有趣的脸谱》一课利用脸谱墙的形式进行展示!

2.再造模数固定

所谓模数就是指作业的外观尺寸的相同性或等比性,无论是平面性作业还是立体制作的作业都需要外轮廓尺寸具有完全相同的比例、大小、这样才具有组织重构,整体再造的可能性。例如《美丽的盘子》这节课,教师用同尺寸相当的盘子指导学生去绘画、制作,再将学生的的作业进行有组织的重构,从而提高孩子的创作欲望。《彩旗飘飘》《装饰纹样》这两节课利用不同色彩相同尺寸的色卡让学生进行绘画,再重构展示。

3.再造材料统一

作业制作材料的统一性或同类性也是再造、合成的条件之一。所谓统一性,就是指作业主要制作材料的相同性或类似要求,只要这样才能够将一定数量的单个作业有机地组合一起。如第11册《有趣的脸谱》一课,以石头、葫芦瓢、酒瓶等多种不同材质进行表现,并将这三种材质分别进行组合。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4.再造开放和兼容

美术课堂作业在呈现过程中的再造性发展,需要每一幅单独作业的状态都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与兼容性。要使全班同学自由完成的作业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有必要加入适度的限制性条件,因为限制性条件是一种共有关系,这种共有关系是兼容的基础,例如限制一定的形态或色彩、使用的工作、加工的工艺,等等。限制性条件的目的是使全班每一位同学完成的作业具有某些共同性或相似性。例如《图形拼摆》一课限制了学生的色彩选择和大小选择。《手拉手的好朋友》一课利用背景大图限制学生的作业制作大小和展示形态。

三、优选活用——再造的形式需恰当

(一)美术作业再造的类型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般只是布置同一个作业题目,从难度上讲,有的学生感到难度适中,有的学生感到较为困难,有的学生感到太容易,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抑;而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作业练习要求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来说可能过高,日积月累使信心受挫,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这足以说明我们应从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出发,分层次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这样有助于全方位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美术作业再造的构成性

从《适合的纹样》《图形拼摆》等的课文中发现,这些课程实际运用了一些技术性的方法,就是把学生单个完成的作业作为构成性单元要素,并选择一定的方法和结构形式,使这些独立作业形成一定数量的“单元”,再组合成一幅大尺度的形式。这种单元数量重复组合的方式可以很快的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质上将呈现转化为深度加工过程,将课堂作业的展示转化为教学内容升华与再造性发展。

(三)美术作业再造的空间性

作业呈现再造性发展,能将其变化成更为丰富的空间形式。在《茶壶制作》《美丽的盘子》《家乡的桥》等课中,全班同学的单个作业被积累构造成不同的空间形式,它极大的强化了同学们对构成设计空间变化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了同一物体,运用空间再造性呈现的多种可能。明白数量与重复对空间形态的意义。

(四)美术作业再造的集成性

所有的作业展示都具有集成性的空间作业效果,但过去的常规展示方法既缺乏创意,也缺少视觉冲击力。如果将他们富有创意的集成组织,宏大呈现,就会大大的增加作业展示的冲击力和趣味性。集成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尽可能的将作业的尺度或材料上的某些特征削弱,以便让每张作业快速地融入集成的群体中。在《表情丰富的脸》等课程中,单一作业一但加入到群体之后就很难再找到,它完全变成了全班的集体创作活动,形成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和氛围,成为整堂课的高潮。这种方法其最具有教育价值的部分,实际已经超越了作业本身,它既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集体的力量,也能够完全消解美术课中因为个体差异而给个别学生造成的心理不适。

作业流程范文第7篇

一、商业银行审计项目的基本作业流程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的基本作业流程如下:

首先,由总行审计部门组织制定审计项目总体方案,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事项和审计期间等。

然后,各下辖审计机构分别成立审计组,审计组按照总体方案要求,编制具体方案,界定具体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样本和审计资源配置等;各审计组成员按照具体方案确定的审计测试点和审计样本进行查证,对在查证样本时获取的审计发现出具审计工作底稿。

最后,各审计组归纳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上报总行审计部门,由总行审计部门出具汇总审计报告。

二、现行项目作业流程存在的弊端

上述作业流程对规范审计项目运作模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对于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定位和内部审计履行监督、评价、建设职能的要求来说,存在着以下弊端:

一是各审计组无从精准把握审计项目的立项背景,审计组成员对项目涉及领域的全行业务发展状况、经营管理状况、风险管理重点缺乏必要了解。

二是各审计组仅是根据总体方案和审计对象情况编制具体方案,对审计事项涉及的制度、流程、系统、控制机制等梳理、研究不够,导致其不能完全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样本,更多的是把总体方案的“刚性”要求具体化。

三是审计人员根据对审计样本的查证所出具的工作底稿,注重对问题状况及其表现形式的描述和揭示,但缺乏“样本推断总体”、“问题透析缺陷”的必要程序。因此,这种工作底稿对相关制度、流程、系统和内控缺陷剖析得不够深入和系统。

四是各审计组撰写审计报告时,更多的是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纳,缺乏系统的分析与提炼,由此生成的审计报告缺乏应有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三、优化审计项目作业流程的设想

1.在编制审计项目总体方案时,增加对项目立项背景的解读。商业银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是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和年度工作目标,对一个年度拟开展的审计项目进行的事先部署和安排。编制总体方案时,对审计项目立项背景进行全面、精准的诠释,可为各审计组及其成员明确项目审计目标、界定审计范围、把握审计重点提供支持。

在诠释审计项目立项背景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解读审计项目涉及业务的发展战略,明确管理层及业务部门对开展这一审计项目的需要,诠释该审计事项存在的重大风险因素;二是描述外部监管部门对该业务的监管要求,解析近期被披露(暴露)出的同业重大风险事项;三是传导总行审计部门对开展这一审计项目的心理预期。

2.在编制具体方案前期,从制度、流程、系统和内控层面对审计对象进行风险预评估。各审计组在编制具体审计方案时,对审计对象进行风险评估是审计组及其成员把握审计重点、明确审计样本,编制测试方法和统筹内部审计资源的前提和基础。

在进行审计事项风险预评估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梳理审计事项相关业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从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上评判审计事项的风险;二是分析审计事项相关业务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从业务流程的严谨性和效率性上评判审计事项的风险;三是掌握审计事项相关的业务支持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从系统的应用控制设计和技术支撑度上评判审计事项的风险;四是总体了解审计对象对审计事项相关业务的内部控制状况,从授权与批准、职责分离、会计记录控制、实物控制和独立检查五个方面评判审计事项的风险。

3.在审计测试后期,进行样本推断总体,注重对管理缺陷进行分析提炼。科学地进行“样本推断总体”和“问题透析缺陷”,能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加工审计发现时,可分别制作两类审计工作底稿:

一类为“问题记录”,用于就测试样本时发现的样本本身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描述,该类底稿重在对某个或某些样本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形式进行描述和记录,它可以样本属性(笔、户、个等)或测试点等为基本单位,针对取证对象分别出具。

二类为“缺陷记录”,用于就审计发现问题所暴露出的制度、流程、系统和内控缺陷进行提炼和归纳,该类底稿是在“样本推断总体”、“问题透析缺陷”基础上的深层次剖析,它可以缺陷类型和主要涉及部门为基本单元针对审计对象整合出具。

4.在审计报告阶段,着重依托缺陷分析结果,归纳形成审计报告。各审计组在撰写审计报告时,不能仅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汇总,应注重对重大风险事项的披露和管理缺陷的归纳。

一是在提炼审计发现时,应以审计项目相关的经营活动为背景,依托“缺陷记录”形成审计发现中的各个具体“缺陷”,并从制度、流程、系统及内控缺陷方面进行系统性的阐释,然后从相应的“问题记录”中提炼出具有重要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论据,支撑对各个具体“缺陷”的表述。

二是在撰写审计评价时,应依托对审计事项的风险评估和提炼的“缺陷”型审计发现,对审计事项进行总体性的判断和评价。

三是在撰写审计建议时,应着重针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风险事项和管理缺陷提出补充或完善规章制度、重构或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相关系统及内控机制的具体建议。

作者简介:

作业流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RTK技术;作业流程;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383-01

前言

RTK定位技术是GPS技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大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并开拓GPS新应用领域。GPS―RTK从根本上改变了测量工作的传统作业方式,RTK定位技术以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形测量、城市规划测量、土地勘测定界测量等等当中。

1、工程测量RTK技术的主要优势

1.1 作业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测量覆盖率4--5km半径的区域,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要求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站”次数。仅需一人操作,在一般的电磁波环境下几秒钟即得一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业速度快,减轻了作业者劳动强度,节省了外业费用,提高了劳动效率。

1.2 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4km),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

1.3 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RTK技术不要求两点间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技术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在传统测量看来由于地形复杂、地物障碍而造成的难通视地区,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也能轻松地进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作业。

1.4 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RTK可胜任很多种外业测绘。流动站利用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使辅助测量工作极大减少,减少了常规测量仪器人为操作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1.5 操作简便,容易使用,数据处理能力强:只要在设站时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以边走边获得测量结果数据或进行坐标放样。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能力强,能方便快捷地导入计算机,手簿的使用简单易学。

2、工程测量RTK技术的作业流程

2.1 内业准备

在实施RTK 外业测量前,应事先收集测区的小比例尺地形图,必要时进行野外踏勘, 根据城市测量的特点完成内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根据工程项目,设定工程名称;②若已知坐标转换参数,则输人手簿;③若无坐标转换参数,应整理测区的已知控制点资料,控制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测区周围,使得所测点均在已知点的包围之内,尽可能避免从一端向另一端无限制的外推。控制点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条件应符合GPS作业的要求;④实施工程放样时,内业输人每个放样点的设计坐标,以便野外实时、准确放样。

2.2 求定测区转换参数

城市测量是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上进行的,这就存在WGS -84 坐标和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转换问题。由于RTK 作业要求实时给出当地坐标,这使得坐标转换工作非常重要。根据总体规划和工程需要,求定测区转换参数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在测区以GPS静态方式布设均匀分布的高等级GPS控制点,获得各点的WGS -84 坐标和地方坐标系下的坐标,利用同一点的两种坐标求出转换参数。

2.3 基准站的选定原则

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发射电台和流动站接收电台组成,它们是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稳定可靠的数据链是动态初始化的前提。保持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可以减少整周模糊度的解算时间,大大提高主作效率,所以基准站的安置是顺利实施RTK 作业的关键之一,基准站安置应满足下列条件:①基准站可设立在有精确坐标的已知点上,也可设在未知点上;②基准站安置应选择地势较高、视空无遮挡、电台有良好覆盖域的地方,城市测量首选测区高大建筑物上;③为防止数据链的丢失和多路径效应,基准站周围应无GPS信号反射物,200m 范围内无高压电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台等干扰源;④考虑到南北极附近是卫星的空洞区,电台的天线应架设在GPS接收机的北方。

2.4 RTK施测步骤

野外作业时,基准站安置在选定的控制点上,打开接收机输人点号、天线高、WGS-84 的已知坐标;设置完毕检查接收的GPS卫星数5颗。检查电台发射指示灯是否正常,基准站设置完成。流动站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匹配的电台频率,检查电台接收指示灯是否正常,检查接收卫星颗数4颗,流动站可开始测量任务。先联测1 个~2 个已知控制点,评定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测量任务。实时动态RTK 数据处理相对简单,外业测量采集的实测坐标通过手簿的数据传输系统,直接下载到计算机内。经整理、分类、判断形成文件后直接打印出来。

3、工程测量中RTK技术的注意事项

RTK 技术在城市测量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城市特殊的环境,存在诸多的不利于RTK 作业的因素,诸如强大的无线电网络、高大的建筑物、繁忙的交通等。

3.1 由于实时动态RTK 的测量与卫星分布以及数据链的性能有关,而且各观测值都是独立观测的,所以应在开始观测前联测其他已知点进行对比,以确定基准站和流动站各参数设置是否正确,以及数据链通讯是否正常。在观测一段时间或仪器失锁以及观测结束前都进行这一检测,这样可以有效地判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从而确保观测成果的可靠性;

3.2 为提高观测成果的精度,流动站宜采用带支架的对中杆,这样流动站天线稳定性好、对中整平误差小,同时在采集数据时应等待数据跳动变化在设计要求实时采集;

3.3 RTK 作业时,有时会出现数据链不稳定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流动站附近存在与电台频率相同的外界无线电,干扰了数据的传输。这时应通知基准站测量人员重新选择电台发射频率, 流动站也重新选择接收频率;也可能是电台的电量不足,应及时充电;

3.4 在RTK 测量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在某个区域或一个时间段里,解算时间较长甚至无法获取固定双差解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周围存在如反射性强的建筑物、水面、临时停车等反射物引起多路径现象,可选择复位后重新观测记录;也可能没有足够的卫星可用或卫星分布不利,可选择适当提高截止高度角或删星;

3.5 在房屋密集区域,或在林木茂盛的地方,由于天空通视条件的限制,RTK 无法确定其坐标位置,应采用常规测量方法。

4、RTK工程测量成果的质量控制

研究表明,RTK确定整周模糊度的可靠性最高为95%,RTK比静态GPS还多出一些误差因素如数据链传输误差等。因此,和GPS静态测量相比,RTK测量更容易出错,必须进行质量控制。

4.1 已知点检核比较法。即在布测控制网时用静态GPS或全站仪多测出一些控制点,然后用RTK测出这些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比较检核,发现问题即采取措施改正。

4.2 重测比较法。每次初始化成功后,先重测1―2个已测过的RTK点或高精度控制点,确认无误后才进行RTK测量。

4.3 电台变频实时检测法。在测区内建立两个以上基准站,每个基准站采用不同的频率发送改正数据,流动站用变频开关选择性地分别接收每个基准站的改正数据从而得到两个以上解算结果,比较这些结果就可判断其质量高低。

5、结束语

作业流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输液;漏签名;标准化作业流程

Application of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to Reduce Signature Leakage

ZENG Li,YAO Hui,LUO Chun-ho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Mianya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Mianyang 621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evelop th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of the signature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infusion card, reduce the risks of security and ensure the safety when the Patients are injecting. Methods The QCC was launched to reduce the leakage of infusion card signature and th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Then the signature leakage before and after SOP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cases of signature leakag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at happened before the SOP executing and after executing.Conclusion Th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of the signature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infusion card can notonlyreduce the leakage signature rate and medical disputes, but also ensure the safety.

Key words:Infusion;Leakage signatur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输液卡是医嘱执行单之一,是护士执行静脉输液的客观依据,而且输液的整个流程涉及多个环节,配制及加取液体可能是不同护士进行,输液完成与否,常以输液卡签名来确认。如果因为流程等原因,液体配制或者加取后,执行护士未签名,可能无法判断输液计划是否执行,导致不良后果,甚至可能引发医患纠纷。SOP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优化的操作程序设计。我科于2013年10月~2014年2月以“降低输液卡签名漏签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制定输液卡签名及保存标准化作业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实施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施SOP前后的查检资料进行对比统计。两组的查检地点均为本科室,时间均为15d,科室护士在人员上无变动,品管圈成员查检方法一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开展品管圈活动 主题是降低输液卡签名漏签率,严格按照QCC的步骤进行。通过活动,在人员责任心培养、多频次输液签名方法改进、流程改善等方面提出对策。

1.2.2制作SOP 通过对策实施及检讨,对科室输液流程进行了彻底重新评估,对相关联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制定输液卡签名及保存标准化作业流程(见图1)。

图1 输液卡签名登记表

2 结果

执行SOP前后的输液卡执行者漏签名事件发生情况见表1。

实施输液卡签名及保存标准化作业程序前后输液卡签名差异情况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神经外科危重病员多,多频次输液的药物多。我科日在科患者65例左右,日输液组数在300~400组,需要护士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对一式两份的输液卡完整签名,确实有一定难度。而输液卡是记录患者输液治疗的重要原始资料,由于其面向患者,公开接受患者的监督,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可以作为重要的举证材料[1]。因此制定和实施标准的护理流程势在必行[2],是保证医疗安全,防范隐患纠纷的举措之一。

3.2科室开展以“降低输液卡签名漏签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实施的对策之一是对科室输液流程进行重新设计,针对科室的责任组输液卡漏签名无法考核等原因,对部分岗位职责也进行了修订,逐步完善制定了输液卡签名及保存标准化作业流程,并对护士进行了情景模拟培训,进行效果确认,输液卡执行者漏签率由实施SOP前的2.87%下降至实施后的0.3%,改善效果较明显。

3.3 SOP内容清晰、有关键点的说明,便于实施,也使护士工作方式稳定性强,避免随意性,保证了工作质量与安全。

3.4 SOP是实际工作的情景描述,在带教方面标准统一,使新进护士能够快速、准确熟悉工作,极大的缩短熟悉工作时间,使其工能够很快进入角色,节约人力成本投入[3]。同时,也是护理工作考核的标准。

3.5在制定SOP过程中,科室员工可以畅所欲言,在她们亲自实施过程中,有不断的建议被采纳,增强了科室团队凝聚力及战斗力。

4 小结

一个问题可能会引发一场流程的重组,但重组不能仅限于某个流程[4]。而且我们在制定SOP过程中,会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无法胜任,或者因为变革较大,员工无法适应,而阻碍进程。因此,在制定SOP时,我们需要超越我们正在解决的问题,整合整体流程,通过改变人力资源的安排、某些岗位职责、规章制度等,来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发挥SOP的诸多功能,提高我们医疗服务效率,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金学兰.输液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18):20-21.

[2]张银英.探讨SOP管理模式在外科ICU的建立与实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3):273-274.

[3]余洪钊.标准作业程序在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杂志,2011,15(12):45-47.

作业流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土地变更;作业流程;变更知识;数据更新

Abstract: the land survey database updating the standard land survey database updating content, element classification code, data layer, data file naming rules, update the data structure, data exchange format and yuan data, etc. In order to strictly carry out this standard, I in practice a set inside industry personnel how to carry on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preparation, learning, and formulated by good work flow right, quick to complete annual land change method.

Keywords: land change; Work flow; Change knowledge; Data update

中图分类号: DF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工作对更新上报的数据要求极为严格,必须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为了达到上诉要求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工作流程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下面就对内业人员在年度土地变更中需掌握的知识及作业流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1.内业人员应理解分清几个要操作修改的数据库

① 原始数据库:即上一年度(如2010年)进行完土地变更,国家检查已合格的MDB数据库。说明一下,原始数据库应由国家或省相关部门提供给作业单位。

② 变更后数据库:即本年度经我们进行一系列变更操作最终形成的数据库。

③ 更新数据包(严格来讲也是一个数据库):包含增量数据库、统计报表、数据检查结果信息等内容,用于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上报的数据包。此数据包由国家提供的更新数据上报软件生成。

2.针对土地变更工程,内业要完成的工作及流程

土地变更中县级主要涉及的工作如下:完成县及市一级土地变更工作,提交县一级变更增量数据库、变更后数据库(暂未要求提供)、更新数据包、变更数据表格及市一级变更增量数据库、更新数据包、变更数据表格。市级土地变更汇总工作如下:使用更新数据上报软件接收并检查县级上报更新数据包,检查通过后,用其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本级数据库进行更新,并输出本级统计报表。同时,利用更新数据上报软件对各县的更新数据包及本级更新数据进行打包输出,生成市级更新数据包,上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2-1 内业人员应了解外业的作业流程和土地变更的知识

① 了解外业变更调查内容

A 境界调查 B 权属调查 C 地类调查 D 基本农田调查 E 建设用地类型调查 F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统计 G 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调查

② 数据库变更类型

数据库变更类型共四类:单图斑内单起变更、单图斑内多起变更、多图斑内单起变更、多图斑内多起变更。

③ 内业人员在土地变更中要做的就是对各变更图层的更新工作,实现对要素的新增、合并、分割、灭失及属性变更。

④ 了解内业在变更中需要利用外业提供的调查成果,如变更后要素属性,包括:变更后的地类编码、权属性质、耕地类型、耕地坡度级、权属单位名称、新增建设用地类型等等。了解新增建设用地类型,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度建设(即本年度以前批准未建设,本年度建设)―PJ;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B;本年度批准本年度未建设―P;本年度未批先建―W;其中B、P、W只有在新增建设情况下填写。

⑤ 图斑变更后为新增耕地时,根据外业调查结果,填写“新增耕地来源类型”。ZL―土地整理,FK―土地复垦,KF―土地开发,QT―其他原因。

⑥ 数据库的标识码(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号,不可重复):变更部分的标识码,要求与变更前、变更后的数据库所有要素的标识码不得重复,属性变更或无变化的除外。再次强调用于变更的原始数据库一定要正确,否则变更后数据库要素的标识码无法保证最新和不重复。

⑦ 变更行为:灭失表示为“0”;属性变更表示为“1”; 图形变更表示为“2”;新增表示为“3”,无变化表示为“4”。

⑧ 当变更前或变更后图斑为可调整地类(可调整地类指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后,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由耕地改为园地、林地、草地和坑塘水面,且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时,在相应地类编码后加“K”表示,可调整地类包括:可调整果园、可调整茶园、可调整其他园地、可调整有林地、可调整其他林地(耕地改为未成林地、苗圃)、可调整人工牧草地和可调整坑塘水面等7个可调整地类。如可调整果园,编码为021K;当图斑为可视为补充耕地园地时,在相应地类编码后加“KB”表示,如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果园,编码为021KB。

2-2详细说明内业人员进行农村土地变更作业时的操作流程

① 首先做好进入国图变更软件前的准备工作

㈠ 首先必须正确安装土地变更工作所需的软件(ARCGIS 9.3、ArcGIS engine 9.3、ARCGIS 9.3SP1补丁、国图变更调查软件、国家数据更新上报软件)。

㈡根据外业人员及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CAD和其他图件成果建立临时面和临时线层。这里注意三点:一是对土地部门要求变更的要素不要遗漏;二是临时面(LSM)和临时线(LSX)图层中涉及变更的字段不要填写错误;三是临时面和临时线的图形要在外业及土地局确认的前提下绘制(原则上应以提供的勘测定界图为依据),但变更边界与原始数据库发生矛盾时,应与土地部门协商后确定,这里需要作业人员注意的是,此时要做好文字记录备案。以临时面为例说明该图层中那些变更字段是必须填写的:

A房屋编号:宗地发生变更填写1,否则不填。填此字段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在国图变更软件中进行变更操作时遵循一定顺序变更:应先变更宗地,再变更图斑。

B备注:填写

C地类编码:填写变更后的地类编码。

D权属性质:填写变更后的权属性质。说明一点:土地由国有变成集体(20变30)是不允许的。

E批准文号:当有新增建设用地时,批准文号必须填写。

F JSYDLX: 填写新增建设用地类型:PJ(本年度以前批准未建设,本年度建设)、P(本年度批准本年度未建设)、 B(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 、W(本年度未批先建).

G耕地类型:产生新增耕地时根据情况填写:null(耕地坡度级为1) 、TT(耕地为梯田)、PD(耕地为坡地)。

H 耕地坡度级:填写新增耕地的坡度级。

I 新增耕地来源:根据实际情况填写:ZL―土地整理,FK―土地复垦,KF―土地开发,QT―其他原因。

J 权属单位名称(QSDWMC):根据土地局提供填写。

K BH(国家或省的检查编号):填写国家或省对遥感位片监测的疑问图斑编号,以备后续查改。国家或省均未查出,但国土局要求变更的要素编号依大家约定按国家疑问图斑的最大编号顺延续编。国家疑问图斑的编号:1、2、3…,省的疑问图斑编号:xxx村1、xxx村2…

㈢ 仔细浏览临时面的图形,查看临时面的边界,处理好与周围图元的拓扑关系。常见几种情况如下:① 变更范围线与周围的国有图斑重叠矛盾情况。例如:变更范围线与周围的国有图斑重叠矛盾情况,占了国有公路,此时应与外业人员沟通,调整变更范围线。② 变更范围线与邻近的图斑间距非常小(0.001米甚至更小),此时应调整变更范围线,使靠近邻近图斑的变更范围线与图斑边线重合。③ 变更范围线与周围的图斑关系错综复杂,此时应与外业及土地局相关人员协商后进行变更,并做好记录。

② 国图变更软件下的操作流程

⑴ 首先对原始库(2010年土地变更成果库)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操作,使之符合最新变更要求(数据库自动升级、修复数据库表结构、设置运行参数、创建变更必须的图层、正确填写耕地类型、清空多余的字段记录和多余的变更属性表记录、删除关联注记、备份并叠加刷新本年度变更前基础数据表)。

⑵ 利用国图变更软件中的变更工具条进行变更操作

A首先对进行完预处理的原始库进行备份,把临时面(变更字段和变更范围已确定)引入到要进行变更的原始库中。

B使用“地籍变更”菜单下“地类变更”,调出变更工具箱,对数据进行变更操作。

在此说明:i 变更的顺序一定要正确。由行政区到宗地,由宗地再到图斑,由图斑到线状地物、零星地物。ii应尽量选中多的地块进行一次宗地变更或地类图斑变更。iii 不要对同一地块进行多次变更。

C 所有地块变更完成后,导出增量数据。

D 进行数据汇交,生成国家要求的更新上报文件夹。

③ 利用数据更新上报软件检查修改无误后生成各级更新包上报国家。

在此说明:对于一些简单的拓扑错误可以快捷修改更新增量数据;对于一些复杂的属性错误、图形错误则必须重新进行国图下的正确变更方可改正错误。

上一篇:作文大全范文 下一篇:开学第一课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