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辅导范文

时间:2023-02-22 08:04:27

作文辅导

作文辅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作文 素材 技巧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分数的不断提高使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了压力,许多学生对作文复习感到茫然,不知从哪里入手,甚至产生畏惧。其实,中考作文命题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多角度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考作文其实是可以提前准备的,掌握好方法,就能拿到高分。

一、认真积累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选题面狭窄,材料单一,用词单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平时阅读量不足,知识面窄,导致写作时才无话可说。基于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积累写作素材,把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只有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初中生的作文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我们积累写作素材也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在复习时可以抽出一段时间,翻一翻家庭的老照片,回忆整理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生活故事,写成片段;也可以整理初中三年的日记、作文练笔等,回忆自己在学校生活中和老师、同学之间的精彩故事,写成片段文章;还可以浏览新闻类的报纸杂志,关注时事新闻,积累富有时代气息的写作素材。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多准备一点,写作时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二、熟练掌握写记叙文的技巧

中考作文一般要求写400个字左右的记叙文,老师在辅导过程中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记叙文的技巧。

首先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要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涉及人物;第四要素是事情的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第五要素是事情的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事情的结果:交代好结局。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文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与事件背景;反映的道理(主题);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中考辅导阶段,每位考生至少要写五篇以上的练习作文,在写作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

三、把握作文三要素

(一)凤头(文章开头漂亮,语言优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如在作文辅导过程中,有个考生的《心愿》一文是这样开头的:“这个心愿在我的心里已经埋藏的很久。”只一句话便进入正题,可谓开门见山,干净利索。又如有个考生的《谦虚与骄傲》一文是这样开头的:“我国著名政治家曾经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让别人尊重。”引用了名人名言,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二)猪肚(有丰富的主题)

中考考试说明要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这里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就是文章需要表达的主题。中学生的生活平平淡淡,学生作文就要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如有的考生通过记叙自己雨天为妈妈送伞的经过,“开掘”出“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突出了回报父母关爱之情的主题。又如在《用心情去倾听》一文中,记叙了通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与小男孩汤米感人的交往过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成长的感情,再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人间真情。

(三)豹尾(文章结尾用力)

“编筐编箩,重在收口”,文章也是这样,有了引人的开头,充实的主体,还要有精彩的结尾,才能给人完美的印象。

如有个考生在《节约粮食》一文中引用古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这篇文章添了画龙点睛之笔。

又如还有个考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是这样开头的:“有人说海洋是广阔的,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就是妈妈那伟大的爱!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份爱,听妈妈的话,好好报答我伟大的妈妈。”考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母爱的伟大。

作文辅导范文第2篇

探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现将本人教学过程中作文辅导的策略简述如下:

一、要“通阻”和“开源”,清除学生恐惧心理,培养勤习作的习惯

1.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即“通阻”。农村小学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考试时一见到作文题,便茫然失措,不知从何下笔,以致对作文失去兴趣。学生产生了这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达到“通阻”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向学生说明作文的含义和作用。什么叫做作文?使学生明白作文就是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它的作用,不单单是用来应付考试,而是从中学习、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文的内容,应当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身边的人和事。直观的生活感受很容易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如学生身边熟悉的人有《父亲》、《姐姐》、《老师》......熟悉的事物有《小狗》、《小猫》、《小猪》等。为了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我让学生把作文写在日记本上。只要写,不论长短优劣,都一一过目批阅。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指导。而成绩较差,害怕写作文的学生,只要他们写了,我都给予表扬和鼓励。甚至只要作文略有点通顺,我都诵读给学生听。这样一来,学生便晓得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听到的写出,让别人看。然后,我再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必要的点拨。学生就会觉得,其实作文并不是自己认为的那么难写,使人感到害怕,从而对作文逐步产生兴趣。作文的“通阻”自然迎刃而解。

2.贴近生活,勤以动笔,拓展“开源”。“通阻”之后,着手培养学生常动笔、勤习作的习惯。让学生从贴近生活的事物中去选材,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使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融会到作文中去,学生就会感到可写的内容非常广泛,从而起到“开源”的效果。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写“看”和“听”到写“想”。学生原先只是简单概括“看”和“听”的内容,并不涉及“想”,即受到什么启迪。我让学生把“想”到什么,得到什么启迪,都记录在作文本上。经过指导,学生融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写作范围逐渐扩大,有些学生还写出了含有针砭时弊的作文来。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联想力

优秀的作品往往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和积累。学生就必须从生活中去感悟、观察。观察是学生作文的直接材料来源,又是联想的基础。而联想能使作文思路畅通、主题得到深化。在指导写《美丽的椰子树》时,我设计了以下的步骤:

在写作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举目可见的椰子树。1、生长遍布。2、远、近观察外形。3、细看根、茎、冠。4、再看花、果。学生通过观察写出椰子树的外形。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横向联想:1、有什么用途?对比其他植物有哪些不同?2、椰子树的生长特点象征怎样的品质?得到怎样启发?接着进行纵向联想:1、椰子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有什么不同?2、你品尝过椰子后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从而调动了全身感官,视觉和味觉都充分发挥了起来,然后进行思维反馈。

在指导《乡村即景》之前,我要求学生在各个方位细细地观察,看看有些什么美丽的景色:1.乡村的地理坐落。2.村中美景。3.村外即景?4.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生活怎样?这样观察,写的内容很多。接着让学生进行深加工,写出静态和动态特点来,写出自己的联想来。如:“村外是一块块水稻田”,“野外有一片片圣女果地”。经过启发联想,学生懂得把稻田比喻成“金色的海洋”、“金色的浪花随风起伏”等。把圣女果地写得更妙,如“绿色的海洋”、“绿色的世界”。更有甚者,写圣女果大丰收,用了“挨挨挤挤”,“你挤我、我挤你”,“色鲜味甜,个个使人垂涎欲滴”。这样的加工,就把乡村人民面临大丰收的喜悦、作者的愉快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三、引导学生正确地立意和选材

解决了无话可写的问题后,把所观、所感的写出来,作文就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又有待于教师去解决,就是作文没有重点、面面俱到等。小学生易犯这些毛病,是因为下笔之前没有构思好,想到哪写到哪。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中心明确,围绕中心去选材呢?我是这样引导的:如《我最尊敬的一个人》。在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重点是“尊敬”以后,让学生写《关心集体的×××》、《辛勤的园丁×××老师》使学生懂得“关心集体”、“辛勤的园丁”就是值得尊敬的理由,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就是围绕这个中心来写的。

此外,在习作课中,我坚持要求学生先编写好作文提纲。首先指导学生联系范文,共同编写提纲,然后引导学生自己编写提纲,接着拿编得较好的供大家参考或者编得不好的进行集体讲评和修改;最后,由学生根据习作要求独立编写,集体讨论,使学生养成了在下笔之前先审题,后立意,围绕中心选材到编写提纲,精心构思的良好习惯。

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揭示了读和写的关系。要广泛的阅读优秀的作品,吸其精华。阅读是由外而内的吸收,是理解词语、语言的重要途径。写作是由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之中,我始终坚持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多读课文,严格要求学生做到:重点部分要精读,关键之处要细读,特点所在要深读。同时,给学生推荐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词语积累,学习各种表达方式,提高思想认识,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使学生从广泛的阅读中得到充分的借鉴和启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五、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1.改变“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作文修改模式。一要把教师的批改与指导学生自己修改结合起来。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批改作文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上。二是批改作文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作文批改时要考虑不同学段、个体的实际,从实际出发,使每个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三要尊重学生的原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要细心体会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语言,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尽量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成年人的语言习惯去改学生的作文。四要多鼓励,少批评。学生在写作文中,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教师要耐心地指导,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表扬、鼓励中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作文辅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作文;后进生;固定结构;模仿;面批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如何提高后进生的写作水平,往往令老师们头痛不已。数年来的作文教学,笔者发现,尽管作文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后进生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却是相同的,那就是:讨厌作文、害怕作文,缺乏作文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强大力量,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某种能力的胜任感。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的必要心理因素,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那必将导致整个学习的彻底失败。

因此,笔者以为引导后进生走出“我不会写作文”的心理阴影,树立起写作自信心,是提高后进生作文水平的前提和保证。所以在辅导后进生作文时笔者就是以培养自信心为指导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落实到一些具体的做法中。

一、以固定结构来引导写作,实现作文成绩的较快进步,树立基本信心。

此方法是通过严格地规范后进生的作文结构来消除其文章存在的一些严重的缺点,以达到较快提升成绩,树立自信的目的。采取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后进生普遍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如:观点过多、中心涣散,结构混乱、不完整,内容空洞、缺少实例等。作文中如出现以上问题,成绩必然在35分(总分70分)以下,低下的成绩怎么能让学生们对作文提起兴趣,长此以往,只能让他们所有的信心、兴趣都消失殆尽。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成了树立信心的第一步。其次,《高考考试说明》中也对这一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基础等级中的第5点,要求“语言通顺,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学生能按照这一方法去做,也就达到了这一要求。后进生的指导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开始要让后进生容易上手,就安排得尽量简单,有“中心观点+事例+结论”就行,实现后再对各方面做出更高的要求。能做到这一步基本也能有45分左右,能初步确立信心。

二、鼓励模仿,打牢基础,迈好起步。

谈到模仿,很多人会嗤之以鼻。但是古往今来,许多高明的作家就是在学习、模仿前人的基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对优秀文章的模仿包括很多方面:结构,语言,拟题,构思,材料的选择、运用,扣题分析,开头、结尾的方法等等。下面我们结合教学实例来具体谈其中的两个方面。

1、模仿结构

模仿结构,可以学习怎样合理安排全篇结构安排,也可以学习局部(论据运用)的层次安排。在谈这一点的时候,结合第一个方法,我主要是找一些典型的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来说明。如2005年江西卷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

结构的模仿,可以让后进生们快速的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学生们都乐于接受,效果良好。

2、模仿语言

作文的语言,是最讲究慢工出细活的。模仿起来,难度颇大。不可能要求后进生整篇作文都做到语言优美。只能先从最关键的地方,容易学的地方做起。这无疑就是文章的开头了。

以名言警句开头是最容易学的一种,例如:

如果事业中掺杂了感情因素那事业注定要不成功的;我们的公司的管理人员决不能长着相似的脸。——福特(2003年高考作文《把心放正》)

马克·吐温说过,“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宽容,从这里开始》

此种开头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和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既能揭示主要内容,也能突出本文的主旨。

以寓哲理于自然事物的方法开头,稍难,却很美。例如:

偶然进入蚌中一粒沙,若无蚌之日日磨砺,也不会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偶然遗于石缝一树种,若无韧如磐石之志,亦不能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福建2010高考优秀作文《偶然?必然!》)

语言的模仿是一件比较艰辛的事情,学生往往能在辛苦努力后得到一种巨大的满足感。所以,在面批后进生的作文是一定要记得夸夸他写得好的句子。他会因此而爱上作文创作。

当然,在指导学生模仿的过程中,也要教会他们区别模仿与抄袭,对抄袭行为一定要严厉批评。模仿的根本目的是让他们尽快掌握写作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授之以渔”。等到掌握了方法,再鼓励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坚持面批,鼓励为主

关于这一点,我是基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首先,对后进生来说,评语往往过于抽象、简单,即使加上眉批、旁批,有时也难以说清道明。这些都不如老师在理论的基础上给他们讲一个具体例子来得通俗易懂。

其次,冷冰冰的书面语言怎么能比得上老师温暖的点拨和鼓励,我就是要抓住这次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哪怕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进步。

在一次以“水”为话题的作文练习时,一位后进生的作文局限于客观事物“水”,不懂得加以延伸、拓展,立意流于肤浅。我在他的作文上写下“审题时要学会‘化实为虚’”的评语。在面批时我给他举了一个例子:以“伞”为话题,可以从“伞”的为人遮阳挡雨赞扬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还可以从“伞”的变迁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你从“伞”想到伞的保护作用,进而想到“保护伞”,那你思维的空间会更大,你可以提醒年轻人应该自尊、自强、开拓、创新,而不应该在别人的“保护伞”下虚度光阴;你也可以以反腐为题材,揭露“保护伞”在纵容腐败上的罪恶。经过此番讲解,学生们再遇到难以审题立意的题目时,就会懂得通过模仿和思考相类似的题目来确定自己的中心。经过详尽的分析,该生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化实为虚”,并且也明白了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

同时,批改时发现该生在写水的美时,很用心地找了两句关于水的诗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面批时我也不失时机的鼓励他:“引用恰当,且美化了文章的语言,一定要坚持。”经过如此这般“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学生的优点往往能保持下去。一点一滴地积累,最终一定会实现由量变到质变。

作文辅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 写作 教学

就目前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作文无疑已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如何打破“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已经成为重拾学生语文学习信心的当务之急。好的文思,是建立在有效的知识积累之上,我们可以认为是知识的“输入”,再则是进行有效的引导,我们可以是心灵的“输出”,在小学语文作文辅导中,只有把握了有效的“输入”与“输出”,才能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其终身写作的习惯。

一、输入

1.内容丰富化、特色化

写作素材与写作技巧是写作知识输入的主要构成。因此,在写作知识的输入上,教师要同时兼顾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其一,写作素材主要源于生活、现实经验,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其所获得的素材也各有特色。教师在这一方面主要指导学生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素材,如有的同学将“吃饭”作为写作素材,我们知道“吃饭”是我们一天当中必然且重复做的事,如果吃饭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具有意义的事件,其并没有写作的价值。而另一个同学观察到,每一顿饭,餐桌上的盘子摆放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即父母总是将自己所喜欢的食物放到自己面前。同样是“吃饭”的素材,而后者的主题更具张力,素材的选择也更具特色。其二,写作技巧分类颇多,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可以侧重于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两方面。针对小学生在书面语的运用和事件的叙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强化学生的长、短句训练以及逻辑思维训练。

2.形式多样化、趣味化

小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较为明显,相较于抽象、枯燥的讲解,学生更倾向于在自主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积累。因此,教师在知识的输入过程中,要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号召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知识输入形式多样化、趣味化。如在写作素材的搜集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为4-6个人,并要求每一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合作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素材可以以照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素材搜集后,教师可以设置最佳素材、最佳合作小组等若干个奖项,并评比出表现比较突出的小组或成员。

二、输出

1.着眼小处,注重细节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在辅导写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一些细节习惯,如字迹、标点符号、分段等等。书面的整洁程度直接影响阅读者的情绪,漂亮的字迹、整洁的卷面不仅使阅读者身心愉悦,而且对于文章具有美化作用。同样,规范的标点符号运用和分段也会为文章添色不少。因此,教师在写作的教学中,要反复地强调字迹整洁、标点符号规范运用的重要性,强化输出的美观性和规范性。如对于细节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的文章作为展览品进行展示,并要求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对于字迹潦草或者标点符号乱用的学生则要求他们重写或者进行专门的标点符号训练。这些细节是文章的门面,是对“外”的窗口,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素质能力和水平。

2.保持耐心,反复修改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确实,反复修改不仅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优化文章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落笔之前进行反复推敲,从个别词语的运用到句子的排列,从段落的划分到整篇文章的布局,都要寻求最优化。落笔之后,学生必须反复阅读自己的用词,追求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经过两次的自我修改之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换文章,相互进行修改,如可以用铅笔标明需要修改的地方。对于比较好的建议,学生可以直接听取并对文章进行修改,对于不能立马下结论的建议可以请示教师。他人修改之后,文章基本定稿,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文章进行再次批改,特别是叙述技巧、主旨思想等方面。经过自身、他人以及教师三方的修改,文章基本已经提升了一个层次。

三、结语

写作既是吸收新知的过程,也是重构旧知的过程,因此写作辅导必须紧紧抓住知识输出与输入两方面,一方面实现知识输入丰富化、多样化,为写作提供充足的“储备粮”,另一方面要注重由输出到输入的转换过程,优化写作构思、遣词造句以及布局谋篇,以确保最大程度地展现所储藏知识的精华,实现学以致用。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写作知识输出还是输入,教师一定要迎合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新、旧知识的转换。

参考文献

[1]赵鸣明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窥探[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1) 。

[2]李元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11)。

[3]于金林 让心灵飞翔――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11)。

作文辅导范文第5篇

其实,这个问题的源头恰恰在于家庭的辅导,因为每个孩子阅历和积累的不同造就了孩子书面表达水平的高低,而孩子的阅历和积累主要来自于家庭生活。因此,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抓住每一个生活的瞬间,内化为孩子的阅历和积累。

儿童心理曲线表明,孩子写作的兴趣应来自于一种表达的欲望,一种氛围。

一、了解学校的写作要求和孩子的写作现状,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为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首先,家长应经常向孩子介绍生活中的新鲜事,让孩子与家长有话可说,这是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无论是假日休闲、茶余饭后,还是周末逛街、走亲访友,家长都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机会向孩子介绍单位趣事、社会见闻、左邻右舍的纠纷等,尽可能生动地描述出细节,把故事讲得有头有尾。也可以介绍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的名人故事、热点新闻,让孩子对社会问题发表看法,这对孩子积累素材大有好处。在介绍这些素材的同时要加以分析,让孩子知道写哪一类的作文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材料。积累素材,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要顺其自然,不做作,不强求,让孩子对这样的做法感兴趣,这样才能产生良好效果。

其次,家长可以在平时带孩子出门或是在家聊天时进行一些发散性的激活,让孩子知道,我只要去思考去表达就会有说不完的话题。比如,树叶为什么会落下呢?在这个时候孩子会习惯于做科学性的回答:“因为秋天到了”。还有的孩子会说这是一种地球引力,这些都是一种自然科学现象。作为家长,可以借助孩子生活中的信息,借助我们的聊天,把孩子的思维打开,让他觉得文思泉涌,比如树叶就是我自己,是每个要表达的孩子……家长可以这样问孩子,你最近累不累啊,很累很辛苦,那树叶为什么落下来了,因为树叶它承载了太多的压力,它很辛苦。像这样通过家长有意识的启迪,引领孩子对生活中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有效关注,使孩子对表达更有兴趣。这种引领是培养孩子作文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

最后,在孩子表达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倾听、学会引领,不要随意打断。让孩子就生活中的某一些点点滴滴的事情去进行一些思想的组织,乐于去表达。因为口头表达的积累是文字表达的基础。文字表达则是通过感性的认识后的一种理性的思考,之后再又感性表达的一个过程。

二、制订科学的写作计划,有目的性带孩子参加劳动、旅游、观光以及社会公益活动

孩子的作文辅导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一定要长期不懈地抓好。在星期天、节假日和寒暑假中,要有目的地带孩子参加这些社会活动,以便拓展视野,熟悉社会,增长见识。在活动中要启发孩子热爱生活,体察民情,增进感情,学会待人接物,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作文素材,并勤于记录,以备后用。

三、孩子写作文时,家长要帮助他运用积累的素材

孩子虽然积累了一些素材,但到时候不一定能想得起来,想得起来也不一定能运用,运用了也不一定就恰当。孩子写作文时常常会对着台灯发呆,面对题目好似“老鼠搬鸭蛋无从下手”。这时家长最好用熟悉的素材,唤起他的回忆,触发他的联想,和他共同讨论如何运用素材,如何剪裁取舍,如何深化认识。这样不但能激起孩子写作的热情和信心,而且能提高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孩子打好了作文草稿后,家长要听他大声朗读

孩子写作时往往心里想得很明白,写出来却不能让人听明白。究竟哪里不明白,一读就能发现。对那些表达不准确的部分,让孩子先口头述说,然后再拿笔写,就会顺畅得多。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孩子写作文一般都没有修改的习惯,这就要家长监督引导,让孩子学会修改文章,并养成习惯。

五、让孩子重视老师的修改

一般中小学生接到老师发下来的作文本,只看得分和评语,不太关心老师批改的具体内容。这样,老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轻描淡写地翻过,会有什么样效果呢?因此家长要检查孩子的作文本,让孩子说说老师改笔的道理,使之明白存在的问题。如时间有余,还可让孩子把老师改笔较多的作文重誊一遍以强化理解。

六、建立孩子的写作阅读体系

首先,要为孩子购置各种各样健康有益的读物;其次,家长在家里要着力营造有利于提高孩子写作水平的氛围。让孩子接触名著,接触报刊和影视文化,这对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意义重大。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家长要持之以恒,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孩子扎实基础。作文训练过程中的每一步,家长都要和孩子一起去经历,去体验,只有亲身体会每个过程,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孩子实际的作文成功之路。相信,在孩子学习写作的路上,有了家长的帮助和辅导,孩子一定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王丽晓.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乐趣”的实践与思考[J].华章,2010,(2).

[2]邓学梅.试析新课改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目标教学[J].新课程学习,2009,(3).

作文辅导范文第6篇

关键词:“爱”;作文辅导;文章的选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159-01

我认为“我爱XX”这个作文的写作辅导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教学:

一、关于文章的选材问题

题目中的“XX”,就是取材的范围,这个“XX”可以是人、动植物,还可以是某个物件、某项活动。一句话,只要是我们的真爱,都是可写的对象。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教师除用语言表述清这个“XX”的含义外,还可以设置一个填空题――“我爱_____”。由全班学生来完成,在填空时,可以提出以下要求:1,每个学生可以在横线上填写四个不同的事物;2,填写前要求学生认真在往昔的生活中寻找最爱去填空,不允许随便填写;3,组织学生交流所填写的题目。(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拓展学生的取材范围,在较大的空间里寻找自己的真爱,避免所爱对象选取不准,学生无病)

二、对题眼“爱”的准确分析把握

“爱”是我们对人和其它事物有较深感情的心理体验,它极易引起我们外在行为的某些变化,这个变化往往体现为对所爱对象的给予、奉献和关注。而这种给予、奉献、关注应该是无私的,是不求结果与回报的行为,这种行为应该是对所爱对象的成长、发展等有益的,是一种讲原则的积极健康的行为。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谈他们在生活中的真爱,在相互交流谈话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爱”与“喜欢”的区别,知道“喜欢”仅仅是对事物的好感,是“爱”的萌芽,或者说是“爱”的初级阶段,不见得就能对所喜欢的对象做出毫不犹豫的、自觉自愿的追求奉献。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这里的“爱”不是“溺爱”,更有别于“宠爱”。“溺爱”和“宠爱”是自私的,不讲原则的、消极的爱。必要时教师可用生活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他们与“爱”的区别。

三、畅谈“爱”的理由

明白了选材的范围,把握了“爱”的含义,确立的“爱”的对象后,教师接着启发学生去思考总结“你为什么爱”,也即搞清楚“爱”的理由,这样才会使我们的爱能有个基础,有个强硬的支撑点。否则即使你爱的死去活来,别人也未必相信你的爱是真心的。教师组织学生畅谈“为什么爱”时,要随时点拨、启发、诱导他们说清所爱事物的特点,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寻找恰当合理的理由(这样设计的目的可以防止学生在行文中只用一两件无痛痒的小事作为爱的基础,引导学生选取那些最为有力的事例来作为爱的原因,当然能够引起我们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毕竟有个主次,重要的我们可以详写,次要的可以略写。)只有这样别人看了才觉得的确值得去爱,否则我们的爱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根草了。

四、详谈“我怎么去爱的”

在过去的许多时候,我们对这个作文题目的分析辅导,到此就作罢了。其实在我们的分析辅导过程中,我们只是重点强调了“爱的原因”的分析辅导,也就是文章的辅导写作到“为什么爱”就止了,而忽略了文章所要求体现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我怎么去爱的”,因而学生在行文中就重点去写所爱事物的特点、爱的原因,而很少写爱的具体行动,或是对爱的追求,不写出具体行动的爱那仅仅是一种心理取向,是一种愿望而已。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常见孩子们写“我爱妈妈”,他们不厌其烦地写妈妈为我做这,妈妈为别人做那……总之爱妈妈的理由可谓淋漓尽致,妈妈是值得去爱的,这样其实就将“我爱妈妈”的文章写成了“妈妈爱我”。这个误区是极易形成的。在具体的教学辅导中,一定要提醒学生不要误入此境。

爱的原因固然重要,怎样去爱,我认为更为重要。只有把爱的行动写清写透,把对爱的执着追求写彻,才会使“爱”显得有情有义、有血有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爱都需付出,都需追求,如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动物的本能,是人类的天性。父爱与母爱无须追求,只须珍惜。除此外,所有的爱,都不会轻易获得,需要付出代价,需要不断追求,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引领学生去说“我是怎样爱我所爱的”。关于这一步骤,做起来很难,我们的孩子大都是接受别人的爱的,很少用具体行动来表达对别人的爱意,有时有表达爱意的心理冲动,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如何行动。这就要求我们教给他们怎样用行动去表达爱意,教学中我编织了下面一组题,让你们去讨论、填空。

1、妈妈去四川已经15天了,我知道那里天气特别热,也不知道她最近怎样?不会中暑吧?饮食也与北方不太相同,不知她吃惯吃不惯?晚上休息得可好?(请你看后根据内容,用行动爱妈妈一回吧!)

2、爸爸在建筑工地打工很苦很累,每天干12个小时的重体力活,今天回来的更晚,看一下表都晚上九点了。(请同学们看后讨论,用什么行动来表达对爸爸的爱。)

3、爸爸在田里锄草,大雨眼看就到了,可他没带雨具,你爱一回爸爸吧!

4、半夜了,妈妈突然发病了,你爱一回妈妈吧!

5、天热了,小狗吐着长长的红舌头在喘气,你爱它一回吧!天冷了,小狗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你爱它一回吧!

6、教室的地面上,同学们抛下了许多废纸,食品袋,你爱一回自己的教室吧!

作文辅导范文第7篇

一、《作文辅导专号》导航:它在确定写作范围,拓宽命题思路,调动参赛师生的知识储备,引发人文意蕴,开启行文思路等方面起了导向作用。

首届大赛选定“感悟”为关键词,准确而明智,符合竞赛作文对写作者特质与潜质的要求。因为“悟性是最珍贵的财富”(贝纳姻:《谚语集》),它自身具有获取真知灼见的力量,并能将其谬误区别开来。不仅能使人善于发现,而且能使人善于思考,从生活中获得真谛。写作只要有了悟性,就能从现实细微的观察中,生发出新颖、独特的想象,产生顿悟和灵感。有了悟性,表达也能顺畅,而且言简意明。

《作文辅导专号》启迪教师思维,着眼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它共设九个训练专题:以“岁月如歌,我们一起走过――感悟成长”为开篇,并以此为基调,贯穿于感悟“自然”“阅读”“真情”“交流”“艺术”“时尚”“科技”“社会”为内容的各个章节,创意独特,聚焦准确,思路清晰,视野开阔。每章的“写作导引”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讲述方法,授予技巧,帮学生打开文学之门,让他们能登堂入室。本次大赛写作内容的要求只要符合上述范围之一即可,题目自定,这就为师生同台作文大赛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正如选用为《作文辅导专号・卷首语》的短文中所说“一切在现实中难以获得的美妙,在文学中都可以创造。一切在现实中遭遇的问题,在文学中都可以探讨。”同时,参赛作文不限定体裁和字数,作者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选择文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这就给众多渴望以文学形式表达自己心声的师生架构起一个展示才情和天赋的平台。《作文辅导专号》中的“佳作展示台”和“题例演练场”引入作文的导向机制与激励机制,其佳作可为写作仿效的范例,其例文可为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的参照,这与许多以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为宗旨的同类作文大赛相比较,毋庸置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从大量的参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多彩、多味、真实而鲜活的人生经历;陶醉于作者描写的山水之间,我们感受到笔下流淌着自然赋予他们的诗意和哲理;人的一生就是阅读的一生,作者潜心阅读,从名著中受到启迪,闪现出思想的结晶;因为爱,生命更加精彩,有了真情,也就有了至情至爱的诗篇;零距离的天空,才有了心灵的碰撞、理解和宽容;艺术的真实与美感,给了作者形象的思维和对未来的梦想;打破束缚,追求时尚,自由呼吸,作者的心声在文中跳动;走进科学,获得精神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诗文中闪耀着理性的思考;紧跟时代的步伐,作者以文字组成图景,展现出社会的千姿百态。凡此种种,我们从十万余件作品中去芜存真,不乏美文与佳作。

二、“师生同台作文”扬帆:其获奖作品内容丰厚,形式多样,个性鲜明,风格各异;师生同台作文大赛是一大创举,充分展示了全国语文教师的写作实力,令人振奋;师生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比拼,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值得提倡。

在高中组学生的获奖作品中,华的《走过的日子》,深深吸引住评委,评价道:文章以作者成长的经历为经,以读书、谈诗、欣赏音乐的感受、畅谈梦想为纬,交织绘成一篇意蕴深厚的美文。作者丰富而善感的心灵,深厚的文化积淀,驾驭文字的功力,特别是对生活的热爱,使文章充盈着诗情画意。我们掩卷沉思,留给人的是深深的感触和良久的回味。钟锴的《秋风吟,不停》同样受到评委的青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文章立意独特,既无传统的悲秋之意,也不故作赞秋之态,而是抓住秋风特征写自己的感悟,有色、有声、有思想内涵。这里的秋风,在沉重的叹息中显示出别样的妩媚和舒展;这里的秋风,苍茫而又缠绵,绮丽而又幽深,温柔而又风流;这里的秋风,是无奈的忧郁,美丽的痛苦,深邃的感叹。反衬手法的妙用,有力地渲染出秋色秋意;富有文彩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趣味。”在以“感悟真情”为话题的获奖作品中,李孟琦的《用心削的苹果》、张欢的《爱未央》、范越的《大海・天平・爱》都是难得的佳作。在这三篇中又以《用心削的苹果》为最上乘之作。作者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人性的亮点,自始至终以“削苹果”这一细节描写为线索,以舒缓的叙事语言,恰如其分的议论和抒情,写出了妈妈的爱心并让人从中体悟到亲情的温暖。其精心独到的选材,朴实自然的风格,得到评委的充分肯定。陶颖的《我教老爸读时尚》,其细节的灵动,幽默的情趣;贺周扬的《忘忧草和本性药》,作者眼光的敏锐、描写的细腻,无不受到评委的赞赏。在十万余件参赛作品中诗歌的数量很少,写得像师晓勇的《心语》那样,有形象的说理,有辩证的思考,有真实的心灵独白,有天真的明丽单纯,有纯情的内心表达的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即使在当今诗坛也不多见。细致的哲理表达是《心语》的基调,在这种基调的延伸下,18节独立成段的小诗大致可以分为几个诗意相近的空间,比如,第1、3、6节就是明显可以归为一类的诗歌群落。《心语》的第9节是整个作品中最能展示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表达厚重内涵和品格的“流云小诗”,读后让人久久难忘。其整体上的对比与象征、形式上的短小精悍与隽永灵动;其诗意的凝练、跳跃及抒情的特点,其诗的结构空间,都可以说达到了各自的完满至极。读来如和煦的阵阵微风,让人感到清新与愉悦。

师生同台作文大赛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两个不同的起点上进行。虽然是教师与教师比,但也很难避免与相关的学生作文作比较,因而教师参赛需要有深厚的写作功底和竞争的勇气。这次大赛师生同台是一次尝试,充分展示了全国语文教师的实力,令人振奋。

高中教师组获奖作品汤剑平的《一棵静默的树》写得朴实无华、自然流畅。既没有过分的文辞渲染,也没有刻意的思想提升。作者动笔写校园一角的一棵普通的银杏树,一方面是因为天长日久,他对这棵静默生长的树产生了感情;另一方面是从这棵树身上产生了一些关于自身角色和命运的思考与联想。这是一种倾诉,也是一种寄托。作者写这棵树,也是写自己。人与树亲密交融,感情真挚动人。曲风亮的《铭记母亲》,叙事简洁平缓,字句朴实平易。运笔间起承转合张弛有度,篇末点睛之笔气象万千而又自然节制,正如一弯流水般晶莹剔透,虽曲曲弯弯却百折不回,在汇入大海的一瞬间顿悟爱与人生。作者在不到两千字的短文中,以自己最深挚、最浓烈的情感谱写了一首母爱的赞歌。

三、参赛地区分布北有黑龙江、内蒙古;南有广东、海南;东有上海、浙江;西有新疆、甘肃。从中原腹地到边远山区,都有广大师生踊跃参赛,地域之广几乎遍及全国大多数城乡。特别是山东省武城二中一所学校就有近二千人参赛,组织奖的最高奖理所当然应该授予他们。

作文辅导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辅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77

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训练。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谋篇布局、润饰成文、发展语言、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一提作文,便愁眉不展,愁写什么,愁怎样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头脑中没有材料,觉得无话可说,至于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处理详略等问题,更无从谈起。面对这种问题,我们要引导他们从阅读中汲取有关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训练中。

一、依据课文,指导选材及安排材料

如教《养花》一课,就要让学生弄清作者是怎样选材和安排材料的。文章一开始就写:“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安排的材料都是围绕“爱花”来写的。通过阅读,学生知道了生活中不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是大有文章可做。课文的材料安排是作者因爱花而养花、养什么样的花、怎样养花。读了这些,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字词句篇的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渗透一些写作知识,如材料的编排要围绕文章的主题。关于选材的问题,我告诉学生,平时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得细致,写出来的文章就真实、生动、感人。我有针对性地出了一道《有意义的劳动》的作文题给学生练习。他们都能运用《养花》一文的选材办法,写出了为什么要劳动、怎样劳动、劳动的成绩、劳动带来的喜悦心情等内容,最后点明这次劳动怎样有意义。大多数学生写出的文章条理清楚,首尾呼应,思想性强,有感染力。

二、读好的范文,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认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往往会带着积极的情感色彩去认真思考,使整个身心活跃起来,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起来便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到有兴趣的内容上面,丝毫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古人云:“之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好的文章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文学的爱好,对文学作品内在美的追求。引导学生对课文、对学生优秀作文等大量范文进行阅读欣赏,领略这些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能熏陶、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使学生从中掌握写作技能,产生写作欲望。因此,读好的文章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从读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突出重点,多读多写。”

如教朱自清的《燕子》一课时,当学生沉醉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中时,我便问:“春是什么?”学生对此很有兴趣,积极回答:“春是绿色的。”“春是生命的开始。”“春是花开一片。”“春是一片生机。”……我趁着大家兴致正高,接着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大家兴致更高了,各抒己见,有的说:“秋是黄色的天地,如教室旁铜铃树的叶子,便体现了黄的层次感:绿中见黄、嫩黄、枯黄。”有的说:“秋是多彩的季节,是果实的季节。”……我接着说:“我们刚刚学习了《燕子》一课,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给我们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大家讨论一下:秋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多种感官(眼看、鼻闻、嘴尝)有条理地说一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刚才想的、说的写下来。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知识、增进技能的同时,增强了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以文为例,仿照写作

平时我对学生说:“画画可以照模,学书法也可以临摹。学生作文入门也可以仿写。”实际上,教材就是最好的仿写范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材料的安排、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是匠心独运的,能给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如《小木船》这篇文章的中心是同学之间偶尔遇到不愉快的事应该怎么办。作者选择了由小木船引起的一件事作为文章的材料,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摔木船、送木船、珍藏木船来安排材料。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之后,我就借题发挥,因为这样的素材,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于是我就出了一个题目《我心爱的橡皮》,让大家仿写,结果学生的习作效果很好。

仿写是多方面的,我的做法如下。

(一)仿开头

有些课文开头很有特色,巧妙地利用它来仿写也是一种好办法。如《颐和园》的开头段:“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开门见山,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适用于写景状物、记事、写人的文章,应用范围很广。我让学生学着写这种开头,设计了仿写练习:给《校园一角》这篇文章写一个“总领式”的开头段。

(二)仿结尾

有些课文的结尾恰到好处。像《鸬鹚》一文的结尾:“天色逐渐暗下去,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这就值得仿写。我又设计了给《校园的早晨》这篇文章写一个结尾的练习。学生们通过细心品味,仿写得都很自然。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上课铃响了,校园里恢复了平静,只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这样的写法言简意赅,回味无穷。

(三)仿结构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记叙顺序是沿着作者游览的顺序来观赏双龙洞。它的顺序是:出金华―路上―游外洞―外洞进内洞(孔隙)―内洞―出洞。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然后让学生仿写《游石桥龙岩》,文章的结构大致与课文相似,使学生有样可跟,有章可循,学生把游龙岩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

(四)仿写片段

如《翠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翠鸟的顺序是:爪子―头―背―腹―全身―眼睛―嘴。根据这个顺序我让学生仿写动物的外形。如《公鸡》,学生仿照这个顺序,把公鸡写得活灵活现。

(五)同步作文的命题参考同类课文命题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尽可能找一些跟课文有相似点的题目来让学生进行仿写。如根据《记金华的双龙洞》仿写《游石桥龙岩》;根据《小木船》仿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样,学生就有路可循、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

四、教会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在习作中出现泛泛几笔就了事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头脑中没有材料。对此,教师要很好地利用阅读课文,注意材料的概括,挖掘课文中深层次的意义,处理好对同类文章的归类,处处为学生的写作服务。

为了丰富学生的头脑,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写读书笔记。记新词语,以扩大词汇量;记成语典故,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记名言警句,以丰富表达的内容;记语言形式,如排比句、比喻句等,以充实自己的语言形式;记典型事例,以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大量积累,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写作时学生才能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

作文辅导范文第9篇

我们的作文辅导宜在学生最渴望得到帮助之时。辅导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我认为“辅”,即帮辅、帮助,指传授写作方法、技能,指点写作迷津。“导”,即引导、指导,指引导学生将做人与作“文”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学生去开展自评互评,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写作形式和内容;指导学生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丰富写作素材,拓宽写作思路,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根据这半年来对作文教学与评价的课题研究,我认为初中作文的辅导,应当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一、七年级宜以“扶”为主

依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以及其认知规律,我们必须给予适当的写作知识与技能的辅导。其“辅导”则表现为:

1.做好作文前的“理论”辅导,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写作概念。小学时期,学生已有了些写作实践,但对如何写作或许仅处于朦胧状态。此时我们便有必要为其建立一个体系,帮其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风格,故而讲解理论就显得有必要了。如:进入初中开始写话题作文,于是作文之前就告诉学生,“话题”仅是一个写作范围,表明了写作范畴,我们需要围绕他来写。对于初写者来说给话题作文拟题就是一个难点,故而我在写作之前还告诉学生话题作文拟题的常见方法:扩展法(在话题前加修饰语或在后面加补充语)、修辞法(活用修辞来拟题)、引申法(在所给话题原意的基础上,分析他的引申义)、想象法等。这样学生对话题作文有了初步认识,便敢放开手脚去大胆创作了。还如:七(上)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写作为主,话题是“感受自然”(人教版)。依据课题计划,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细致观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那么在单元起始课上,我就告诉了学生“观察”应明了的内容:观察的对象,即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不仅指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自然界的风、霜、雨、雪、花、鸟、鱼、虫等,对身边的小事也同样需留心。观察的方式:“走马观花”法、“细致入微”法。观察的目的:观察要有目的性、抓重点,突出事、物特征。这堂课上还告诉了学生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属于联想和想象,联想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等理论与例子。

“思想武装头脑”。理论的积累,课堂上的初步感知,为学生后期的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如:第三单元的“感受自然”的活动中,学生便充满信心进行了观察与调查,目的明确地开展了自己的活动,最后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了篇篇动人的文章。

2.进行同步“下水作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通过写“下水文”,能亲身体验写作过程,亲身体验该写什么,该怎么样写,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自己亲身体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利用“下水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想与老师的文章比美。启发学生作文该写什么,该怎样写和怎样修改。让学生明白我的创作动机(表达的主题)、文章的构思、语言使用的原因等。学生从教师以作文为乐中找到了作文的兴趣,每到作文课,他们都会跃跃欲试,想尽快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所想的东西都表达出来,这就为学生写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久而久之便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正确立意,巧妙构思,典型选材,准确表达等良好的写作习惯。

3.开辟丰富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让学生多参加生活、生产实践活动,多亲身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为进行习作准备厚实的基础。文学评论家刘勰也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实践和博观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基础。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形式多变的课外活动。如: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结合七上第一单元“这就是我”);举行各项文体活动竞赛(如:拔河比赛,口头作文竞赛);开展有关书画等艺术方面的活动(如:庆“十一”祖国在我心中的楷书,绘画展);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七上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等。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注意用心观察,用心体验。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各个过程,并用心体验。同时,也乐于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和所体验到的真情实感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激发,作文素材也得到了充实,所以作文教学的效果自然提高。如:在学生活动之后写的《我们终于赢了》、《生活处处有语文》、《感谢你,老师》等习作,大多写得具体生动,言之有物,而且饱含真情实感。

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拓宽作文教学空间。通过家、校互访和家长会等渠道,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外出参观旅游(如:尤其是在外打工的家长,可利用寒假、暑假、“十一”等接孩子到打工的城市),引导学生依据自身条件多参加家务劳动、田间劳动等实践性活动。为学生扩大视野,亲身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求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学生看一些有益的影视节目,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或通过网络获取一些对作文有益的信息资料。如:写读(观)后感,由于学生平时在家长的配合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也有了大量的亲身感受,所以学生的作文可读性强,并且很有质量。

作文教学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合作、配合,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能为学生写作文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是能够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进行作文。

最后,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作文教学空间。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只有全社会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时,教育的效果才能获得全面的提高。学校与社区作为教育的两个主体,必须紧密联系,相互沟通,把社会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与学校共享,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区的教育作用,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作文教学,自然也离不开社区的配合。因为作文教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配合下,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只有社区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练习写作,才能使作文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浅,对社会上的人、事、物、景都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校外生活,应尽量争取社区多方面的配合。如:获取更多的、更确切的数据等资料,得到更多的感性材料,受到更多的亲身感受,为进行习作积累更丰富的素材。

二、从八年级开始逐步转向以“放”为主

经过一年多的“扶着走”,学生会基本掌握写作整套思路,会基本养成写作的兴趣,会熟练的搜集与处理写作素材,会让文章体现自己的心声,体现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会较熟练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等。那么,在第二时期我认为在形式上可采取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所谓的集体辅导,即针对每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写作状况,分析整体状况,找出具有共性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在课堂上面对全体学生给予评讲。如:一次我以“位置”为话题,让学生作文,结果不尽人意,绝大多数学生都写自己在教室的座位。见到如此情形,作文评讲课我便辅导他们见到话题如何打开思路:

1.可以从学校的角度拟题。

(1)《一缕阳光》写老师的一番开导让我悬崖勒马,不再迷恋上网(不再终日昏睡、早恋、自卑等)找回我的位置――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从而奋发图强。

(2)《不变的位置》(心灵的呼唤)写从小学到中学都因成绩差而坐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不禁内心呼唤:老师,你能看到我吗?这个又远又脏的“荒漠”果真是我不变的位置吗?

(3)《如果我真的成了你》(写自己是老师该如何教书、教育学生等)。

2.可以从家庭的角度拟题:《体验“当家作主”》、《和谐大家庭》(写家庭成员各自办好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使得家庭变得其乐融融。)

3.还可以从社会的角度写:《酒香不怕巷子深》(叙说身边诚信经商生意兴隆者等、手艺精湛但地势偏僻仍能美名远扬的医生、木匠、漆匠等);构思小说,表达职位不分贵贱,只要敬业便可获取人生最大的生存价值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或许就是因为作文后的这点辅导,让不少学生面对难以下笔的作文题茅塞顿开。当然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只懂的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我正朝一个“完全的老师”在努力罢了。

个别辅导是教师同个别学生(特别是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合作互动的一种常用方法。我通常采用作文本上精批细改,给予中肯的多鼓励的批语和当面交流修改两种方式。通过这种个别辅导的形式,可以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三、作文辅导的内容

这个阶段的作文辅导,内容上主要表现为:

1.学生作文材料陈旧,缺乏新意,需要辅导。清人赵翼曾说:“意未经人说过,则亲;书,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能新,正以此耳。”而我们学生的作文如何呢?写《童年》都会有“记得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后面不看都知道是偷西瓜、堆雪人、捉迷藏等。《我的同桌》同桌沉默寡言是父母离异的结果;中途退学是家庭贫困造成的。使人读后没有一丝亲切感,只有满脑子的空虚和反感情绪。此时,我们就应静下心来,找出症结,予以辅导。如:面对一次考试失败,一位同学这样写与他母亲见面:妈妈见我满脸的伤心与难过,便没有问我成绩如何,只是温声细语的对我说:“你不要灰心,不要失望,一次考试并不代表什么,我相信我的儿子是最棒的!下次一定能考好。”听了妈妈的活,我很感动。……一看文章,语言陈旧,构思平淡,毫无活力,不能感人。而真实的生活会怎样?交流后同学们修改为:妈妈见我无神的眼睛,闷不做声、耷拉着脑袋的样子,便没有问我的成绩如何,只是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顺手用毛巾擦了擦手,向我走过来,微笑着抚摸着我的头,温声细语的对我说“儿子,你不要灰心,不要失望,一次考试并不代表什么,我相信我的儿子是最棒的!下次一定能考好。”说着,她还学着电视上的人一样,向我竖起了她那粗糙的大拇指。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情顿时阴霾全消,心灵为之一颤……很明显,修改后,一个栩栩如生的母亲(农村妇女)的形象映入眼帘,写出了新时期的妇女形象,而不再是千面一孔的“说教者”。

当然,材料的新不仅是让学生细致的观察生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还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2.思想肤浅,不够深刻,需要辅导。欢快与喜悦,忧愁与痛苦都需要表达一个崇高的思想和积极向上的主题。由于学生平时听家长的发泄、同学们的牢骚、部分老师对社会的模糊议论、部分影视作品的负面宣传,使学生过多地感受到生活的不平。因此,学生作文有时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反映生活,用不信任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如:作文中会出现“在校念书,不如回家养猪”、“不读书外出打工,照样挣钱,比读书人过得更潇洒”“让生命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得过且过”……此时,教师在辅导时,要引导他们从热爱生活做起,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要详细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理解他们生活中所遭受的困苦;了解祖国过去的沉重历史,增加生活的忧患意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无论是鸦片战争的烽火,还是圆明园的硝烟;不管是南京大屠杀的血泪,还是东北三省的沦陷。这一页页的历史都记载着中华民族的不幸,都诉说着我们后代子孙的责任。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犹感枪声在耳,血光在目,耻辱在心,激发一种向上的思想,培养一种不屈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看到社会的蓬勃发展,党的政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思想,在作文中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

中学生的思想一旦变得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作文中那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欢快的节奏就会展示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作文也就从对同学的几分刻薄,对自己的莫名惆怅,对社会的几分冷漠,变得学会理解自己,善待社会了。因此,作文辅导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意识,让作文思想深刻起来。

3.学生评价方向不明确,需要辅导。作文的评价不能再搞“霸权主义”了,我们需要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叶圣陶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他还说:“假如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一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进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建议“重视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我尝试着进行学生自该与互改,并为此征求学生意见,初步拟定了一套评分细则,使之便于学生操作,为学生批改提供了标准: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是否有错别字;是否有语病;标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鲜明;主题是否深刻;选材是否真实、典型、有新意;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准确、丰富、简洁。共11项。

在批改后,要求学生写鼓励性、期望性的评语,运用“好喜欢你的____”“同学”“朋友”等语言和商量式、鼓舞式、祝福式的语调。学生互改,并不是给教师“减负”,而是“增负”。指导学生互评、自评后,教师还需要收回作文复改,主要复改原作文及批改的失误、评语书写,并评出“优秀批改小先生”若干名,同时对情真意切、妙语连珠的评语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最后发送给学生本人在改。这样一番教导,学生作文水平、能力必能提高许多。

当然,此阶段也可能出现审题不准、思路狭窄等现象出现,我认为同样宜放在学生写作之后,针对学生作文作出评价与指导。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与文风,又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辅导出现在学生最迫切需要之时。

总之,在学生“未学会走路之前”,我们必须给予他一份自信,给予他一个能够“走路的空间”;当学生能够“蹒跚走路”之时,我们便要放手,看着他“走”。把学生的写作当做我们手中的“风筝”,让他“逆风高高飞翔”吧!

作文辅导范文第10篇

不久以前,我上了一个辅导班。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上这个辅导班吗?告诉你们吧,我的作文写得不好,所以才来这里辅导作文。

到这个辅导班才二十多天,我就成了这个辅导班里作文写得最好的一个。我常听到杨老师和申老师表扬我,说我很有前途。我听了,心里甜滋滋的。

十二月四号,我们这个辅导班又增加了很多学生,差不多也算是一个班级了。那一天,我们选了三个班干部,分别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是大家投票选举的。班长由李政来当,学习委员由聂浩当,劳动委员嘛,当然由我这个聪明的王钰珉来负责咯。

我非常喜欢这个班级。这是一个让人喜欢学习的地方。我本来不喜欢写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就心烦。可现在,我最喜欢的就是写作文。这是一个学习的天堂!我爱这个学习的天堂!我好想在这个学习的天堂里永远学习!我好想进入我的学习梦想!

我非常感谢杨老师,因为他让我知道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知识永远也学不完!学习会教给你更多的知识!

上一篇:英语辅导范文 下一篇:课外辅导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