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质量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6 06:38:22

自我质量总结

自我质量总结范文第1篇

一位教育家曾说“深爱自己职业的人,才能做好这份职业”,教师也一样,只有教师深爱着自己的职业,教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1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他们也在传授着他们的“理念”,这种“理念”是一种广义上的“理念”,它既包括对人生价值的见解、对道德法律的理解、对真善美的追求与赞扬和对知识的探索与求知等等。在职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本质是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就是上面所说的广义上的“理念”,而对于语文教师这一团体,“教学理念”则相对有一定的定向,如坚持“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执行“素质教学”的教学理念等等。

1.2提高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这个词,很早就被提出,但大部分的师范类高校则是近几年才加入《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这一门课程,这个也是导致在职语文教师的教学专业素质和职业认同感较弱的原因之一,而且在大部分教学质量较低的在职语文教师中大多数是老一辈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素质很多都与我们现代要求的专业素质脱节,所以则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培养教师树立符合现代教育事业要求的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2更新教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的内容是对知识的传授,只有充分掌握知识,才可能对知识进行传授,同时把握好教学的技巧、方法和策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下也提供两点来简单阐述。

2.1更新教学知识: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语文教师总是犯一些知识性上的错误,如字词写错了,拼音写错了,或者在分析文章时,分析的方法出现错误,这些都是因为教师对课本知识不熟悉而导致的,因此在职的语文教师必须不停地更新他们的教学知识,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正确记忆和理解,此外随着教材不停地改版,内容的删减和增变,还有对语文知识量的不断扩展,所以教师除了更新教学知识外,还必须增加关于语文教学上的其他专业知识,并要融会贯通地用于课堂教学上,这样才能深层次地提高教学知识。

2.2提高教学质量:评定教学质量的标准在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活跃度,而在职语文教师的教学素质较差的原因往往也是因为课堂效率较差和课堂气氛沉闷,造成这个原因的理由有很多,其中语文这门科目的教学特点则是最重要的理由。

3教学经验中的自我反省和教学实践中的自我总结

针对在职的语文教师教学质量降低的现象,教师不仅仅从外在客观的原因分析,更应从自身内在的原因好好分析一下问题与原因,而且必须是在现实的教学经验中分析,以下提供两个例子,进行简单剖析。

3.1在教学经验中自我反省:出现问题后,正确的做法是进行自我反省,而针对语文教师而言,就必须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而言,可以说,每个语文教师的缺点和有点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自身的教学经历中自我反省,才能准确地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应该先进行教学质量的自评,自我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接着好好地整理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错误与不足,这些错误和不足是如何造成的,自己是否正确地处理好,之后的教学中,是否还犯过这些错误,是否有完全改正,然后会想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出教学经验,并认真思考这些教学经验的作用与实践活动,最后则是进行实践活动。

3.2在教学实践中自我总结:上面已提及在教学经历中进行自我总结,而下面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总结,教学经历指的是从事一段教学活动时间,而教学实践指的是在从事教学活动,它针对性地指向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份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等,善于总结才能更好从事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在每一次地课堂教学上进心自我总结,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课的知识点讲解、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效率上进行总结,在不断自我反省和总结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和有效化的做法与措施。

4定期开展教师培训课堂、讲座和座谈会等

为了提高在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但除了让教师自我反省和自我总结外,还需要借助一些教学资源,对在职语文教师进行职业再培训。

4.1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传统来说,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往往是一个教师们交流的活动,一般都由两个大部分组成,分别是集中学习阶段和在职研修阶段。在第一部分中,不同学校的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每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仅要了解,更需要深度思考,其他学校的教学方式的优劣点,是否能将优点取出,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上。第二部分是在职研修阶段,这个阶段中,主要针对教师对于知识的把握与见解,通过定期举办这些教师培训活动,让教师糅合融会各种有效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4.2开展关于教师教学有效指导的座谈会、交流会和讲座等:除了定期的教师培训活动外,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并积极开展与优秀教师们的教学交流会,让在职语文教师能更好地从实际教学中学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教学本是一件痛苦与快乐并存的事业,但教师把热情与认真投入,它就会给你一份满足与幸福。

自我质量总结范文第2篇

长期坚持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其中,善做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熟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长善救失”,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长善救失”,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长善救失”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及考核的特点,决定了高三年级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能力考核要求高,时政性和思想性强;既要精讲精练,又不能猜题押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觉悟平时授课中落实很好,学生掌握得扎实;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学生掌握得也不够理想。通过对照分析,复习辅导时做到了心中有数、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有较多的课时抓重点、搞热点,有较多的精力从事“培优、提中、补差”,以达到提高成绩之目的。所以.借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既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

一个虚心好学的青年教师,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达,尽力追求教学的完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l)必须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毕竟属于主观的东西,要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有实用价值,必须如实地反映教学的客观性。这里所说的教学的客观性,是指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必须忠实地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方而和不足方面,切忌随心所欲,随意夸大成功经验,或只记成功之处,不足方面竭力遮盖;要克服露短揭丑心理。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符合教学实际,从而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具有实效和生命力。

(2)必须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般地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内容应以公开课的评价要求为对照标准,落实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要求。从知识角度看,应检查新授课的科学性,检查对教材重点、难点的落实情况,总结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的信息(情绪反映),核对数据、材料等;从政治课德育功能看,应检查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当堂课后的分析、运用情况。此外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应检查的。标准和要求的高低一般与教师成长过程相联系,新教师可以低一点,以后逐步提高。切忌标准和要求的过高或过低。总结的形式一般是在每一节课后进行,以书面文字进行笔录,并依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侧重,或注重知识体系、或注重能力方面、或注重觉悟方面,或三者综合。切忌流水帐式,缺乏理性分析,或每次记录都是老面孔,单调无味,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必须处理好“显效果”和“隐效果”的关系。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显效果”,是指教师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后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效果上所发生的或所体现的种种有形变化。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隐效果”,是指教师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后在教学认识、教学的处理和应变能力、教学艺术上的潜在的无形变化。“无形变化”是“有形变化”的必要前提,而“有形变化”则是“无形变化”的必然结果,两者完整地体现了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辩证效果,切忌急功近利,只追求“显效果”、而忽视“隐效果”的存在,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内驱力。

自我质量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我诊断;习题复习课;新范式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习题复习课往往很难上出新意,达到期望的效果,教师觉得很机械,学生觉得很枯燥,课堂气氛沉闷,是师生们普遍觉得头疼的问题。追及原因,习题复习课老师们或根本没有这样的课,或针对问题多的一些题采用细讲、反复讲、反复练的方式以求突破,或采用相关知识点结合练习的方式,这样的复习都欠缺对学生问题的真正诊断、没有针对性、缺乏课堂设计和教学创新,缺乏对学生自我诊断能力的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间缺少交流与合作,复习效率低。

为此,我结合平时实践经验、学校各种各样创新范式教学的研究与实施效果,进行了初中科学阶段性习题复习课“自我诊断”新范式教学的初步探究和实践。

二、概念界定

阶段性习题复习课:科学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一定阶段教学过程中学生习题中普遍出现的一些错误,做一个专题的复习。

自我诊断:复习时通过课前任务的巧妙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课后练习的恰当选择,引发学生自疑和生生讨论进行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认识。

三、研究的策略

(一)课前任务引发自我诊断

1.教先要积极诊断学生问题

在一边批改作业,一边上课,一边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习题中可谓错误百出,类似的题目老师讲过,学生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样的错误。因为我们老师也不知道学生问题的根源――不会看病,也就无法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治病,更谈不上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了。所以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首先教师要积极诊断学生问题。

例如,每每学习溶液这一块知识时,总会发现学生溶液部分的内容掌握不好,错误率高,畏难情绪重。今年我新接两个初二班级,第一章有几节与溶液相关的内容,我发现学生在这一块知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有关溶液的定量计算方面的,一类是溶液变化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变化的定性分析类型的。

再比如说浮力部分,也是物理内容的特点,物理量、原理、规律的得出很重要,老师们也都很重视得出的过程,而真正的知识内容反倒很简洁,几个公式,几个规律什么的,就看学生的应用能力了,但初中的学生毕竟还不够成熟,自学能力不够,每每碰到浮力题目头都大了,完全摸不着方向。其实很多的浮力题,只要先判断物体浮沉情况,再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及公式的应用条件选择公式,就能够迎刃而解,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这样的意识和方法渗透给学生。

2.课前任务引发学生自我诊断

(1)课前任务的取材

课前任务的取材原则应是源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众多同样的或类似的错误。在这个原则下,选择习题要注意选题时紧扣问题有的放矢,既不盲目降低要求,也不盲目拔高要求,除了巩固、深化、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外,还要刻意求错。可以从与问题内容相关的最基本的知识复习开始,再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引发争论、发现问题,激发求知欲,最后想要解决问题。

(2)课前任务的设计

①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

对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既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为后面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思维焦点,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自疑、质疑,从而更快、更准的切入问题。如《如何定性分析溶液变化引起的相关量的变化》复习课的课前任务中,基础知识复习的设计如下:

1.溶液的组成: ,溶液具有 、 、 特点。

2.溶液分类(按状态分): 。

饱和溶液是指 、 ,不能再溶解 的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3.溶质质量分数=

4.溶解度S: 。

5.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

6.结晶方法: 。

再比如浮力复习的一堂课,《如何进行公式的选择解决一类浮力问题》,课前任务中基础知识的复习设计如下: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

2.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 。

3.物体浮沉条件:

F浮 G物,物体 ;F浮 G物,物体 ;

F浮 G物,物体

②相应的基础巩固性习题

学生问题的出现,有的是因为基础掌握不牢,理解不够透彻,所以从简单的基础巩固性习题开始,让学生的思维从机械的知识向应用转变,这样的过渡符合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到难,从具体到抽象,逐渐递进的过程,有着热身的作用。如《如何定性分析溶液变化引起的相关量的变化》复习课的课前任务中,基础巩固性习题的设计如下:

1.指出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碘酒、30%的酒精溶液、70%的酒精溶液

2.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将会( )

A.浮在液面上 B.沉在底部 C.浮在中间 D.不会析出

3.欲增大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氢氧化钙质量 D.增加水的质量

4.饱和溶液在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发生改变的是 和 。(填溶质、溶剂或溶液)

①不饱和溶液在水分蒸发(恒温)变成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发生改变的是 和 。(同上)

②不饱和溶液在加入溶质变成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发生改变的是 和 。(同上)

再比如《如何进行公式的选择解决一类浮力问题》复习课时,课前任务中基础巩固性习题的设计如下:

1. F浮、G物、G排三者的关系:漂浮时,F浮 G排 G物(填>、

2. V物、V排二者的关系:漂浮时, V排 V物(填>、

③引发自疑的针对性习题

要通过课前任务使学生在课前就产生自疑、质疑,选择的习题在针对、直指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同时,要力求在答案上会出现不同或不确定的情况。教师要认真选题,还可根据需要合理、适当改编、变化题目达到目的。

如《如何定性分析溶液变化引起的相关量的变化》复习课的课前任务中,我设计了两道针对性习题,内容直指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变化分析,第5题我还刻意把四个选项说法改成一样,目的是使学生产生错误,从而促使学生仔细辨析、引发讨论,选题如下:

5.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溶解度不变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溶剂质量不变

6. 2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100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能改变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

A.蒸发10克水 B.加10克硝酸钠晶体 C.加10克水 D.取出10克溶液

再比如《如何进行公式的选择解决一类浮力问题》拖翱问保我选择的两个针对性习题中对于物体的浮沉情况都是不明确的,需要学生先判断物体浮沉再选择合适的公式、方法解决,设计如下:

3.将一质量为900g,体积为1000g/cm3的实心铁块分别放入水中和水银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分别为多少?(g=10N/kg,ρ铁=7.8g/cm3,ρ水银=13.6g/cm3)

4.将质量50g,体积70cm3的物体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物体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是( )

A. 50克 B. 70克 C. 大于70克 D. 50克和70克之间

④引起生生间讨论的设计

如果说选题上下的功夫是为了引发学生的自疑、质疑,那么如何巧妙的设计引发生生间的争执、思维的交织与碰撞,在课前营造问题讨论的小高潮,引发自我诊断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很简单又凑效的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的方式就是――明确要求学生在独立完成课前任务的所有习题后进行答案的校对并讨论。如《如何定性分析溶液变化引起的相关量的变化》复习课的课前任务中,引起生生间讨论的设计如下:

1.请与周围8位同学校对答案,你们的答案都一样吗?你们在什么问题上出现的错误多、分歧多?

2.经同学交流讨论后,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或方法了吗?

再比如《如何进行公式的选择解决一类浮力问题》复习课时,课前任务中引起生生间讨论的设计如下:

与同学校对答案并讨论,你或他们哪些地方错了?分别是为什么错?对解决浮力这一类的题目你有何想法或收获?

同学互动校对答案后,由于不同答案的出现,必将引起他们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会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他们无法解决或似懂非懂的问题,并要他们把这些没解决、似懂非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个环节的安排,引发学生进行了自我诊断。

(二)教学过程帮助自我诊断

课前任务的设计将学习任务前置,学生在课前已经对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引发自疑,生生讨论,引发学生自我诊断。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诊断,要做好以下关键的几点:

1.教师要充当好课堂角色

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指导,要多启发少讲授,把问题的解决留给学生。所以要语言要力求精当,注意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提问要讲求实效,要有针对性;提出的问题要循序渐进;要掌握进行引导、指导的时机。

2.要注意分层次设计问题

课堂讨论的设计要注意从易到难,由点及面,层层递进。不可能把要讨论的所有问题一次全都提出,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依次、分别提出进行讨论。碰到难度大、深层次的讨论还要先预演,再让学生实弹演习,否则学生会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样进行讨论。

3.解决问题时对象要明确

一堂课45分钟,要真正的让学生讨论起来,内容不能太多,即使是相关的内容可能涉及的项目或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等,本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的想法,即使刻意也要减少相关的干扰,让讨论对象更明确,让学生讨论时思路更清晰,才能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太多的问题挤到一堆,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弄明白某些问题,反而会越弄越糊涂。如《如何定性分析溶液变化引起的相关量的变化》复习课的课堂设计:

师生一起讨论情况1:

引导1:我们先看看溶质、溶剂质量如何变化?(学生给的答案有不同)

引导2:请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一个同学直接答正确)?(或,说说你为什么和别的同学的答案不一样?(如果有人对前面同学答案提出异议))

引导:如果析出晶体,溶质质量会减小,那是否析出晶体与什么有关呢?

讨论:溶液饱和或不饱和具体析出晶体情况应是怎样?(有3种情况)

交流:学生逐个提问的方式直接说各项的情况并要求说明理由。(几乎未给思考时间,因为把后面的内容想简单了,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小组合作讨论情况2:

1.有几种情况?

2.各种情况下各量的具体变化结果填在表格中或旁边的空白处。

汇报讨论结果:汇报讨论后各量变化的结果,说明理由。

这是一堂内容有一定难度的复习课,为了降低难度,提高学生讨论的效率,讨论1是在我的连续问题启发下一起解决的,如上所示,讨论2是全放手让学生讨论,在平行班中的一个班级试讲下来,我感觉非常的不好,讨论2存在的几种情况的讨论倒是没有问题,反倒在表格中各个单项内容的分析上意料之外的出现了各种在我看来实在低级的错误,特别是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变化已经弄清楚的前提下,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出的错误让我非常的意外。原本想通过这个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上课下来的感觉却是学生被我越弄越糊涂。课后我冥思苦想,在第二天的一堂作业分析课上也有相关内容的习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采用了自认为粗略些的方式分析,不经意间抛出的问题是:要分析溶液变化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需要知道谁的变化?原来的问题是:如何定性分析溶液变化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的变化?看似没什么不一样的问题,效果却明显不一样!为什么?我反思后发现:1、好像这样分析条理更清晰;2、为什么条理更清晰?因为讨论对象更明确,只有一个对象――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变化下移一个层次,就变成了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两个相关量。我恍然大悟:分析的对象太多把学生给搅糊涂了!所以我把原来的设计进行了修改在另一个班正式用于公开课,修改后我去掉了溶液质量变化项目一栏,减少干扰项,再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改变层次,让讨论对象只有两个: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变化。由于分析的对象更明确,修改后复习的效果明显好很多。

再比如,讨论如何进行公式的选择解决一类浮力问题时,浮力题目中的干扰因素也很多:溢水杯是否盛满、物体是否浸没、物体浮沉情况是否知道、物体是否实心等,如果每个因素都有,学生肯定会被弄糊涂,进行自我诊断型习题复习课时应该一类问题一类问题的解决,等问题各个击破再进行综合。

4.及时总结问题解决成果

讨论有了结果后,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分析本次讨论,对提出的问题、讨论的过程、讨论的结果、得到的收获等做出实事求是的及时的评价或总结。通过总结或评价才能让所学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才能更清楚的明确错误的根本,更清楚认识自身的问题。

如《如何定性分析溶液变化引起的相关量的变化》复习课时,讨论结束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定性分析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及其变化时需要考虑什么?分析溶解度的变化呢?一个班级试讲后,我对课堂设计进行了修改,相应的讨论总结也进行了修改:(1)溶液变化时如何定性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2)如何定性分析溶解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及时总结问题解决成果的做法就是在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尤其是通过总结或评价让所学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确错误的根本,更清楚认识自身的问题,更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对自身问题进行了自我诊断。

(三)课堂练习强化自我诊断

引发、帮助学生自我诊断后,教师要筛选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还原学生真实思维过程、真正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课堂习题,可以起到强化自我诊断的作用。

1.要与问题内容完全贴合

重新操练时选择的习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与问题内容完全贴合,尽量不再整合或少整合其它内容,趁热打铁集中火力将新学、新知、新悟进行运用。

2.还原学生真实思维过程

通过课前任务、课堂教学的自我诊断,让学生清楚的发现自己在科学规律、定理、概念等知识方面存在记忆、理解上的不清晰、不透彻,甚至错误等问题;在解题时思维上存在的不全面、不严谨和缺乏逻辑推理性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很难在一次的自我反思上得到完全的解Q,因为这属于思维能力、思想意识、解题方法、知识强化层面上的反思,还需要很关键的一步――再练习。通过选择好题有效再练,让他们对之前真实出现过的众多问题重新思考,自查、自省,慢镜头的回放还原学生之前真实的思维过程,能警醒他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强化之前的自我诊断。

3.真正促使教学目标达成

精心选择的习题不仅要达成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上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达成学生解题能力方面的提高,方法上的掌握,尤其是再练习时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思想上的转变。围绕上述几点我在《如何进行公式的选择解决一类浮力问题》复习课时,我选择的课堂练习如下:

1.将同一实心铁块分别放在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F 水 F酒精。

2.将两个相同体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F铁 F铝。

3.将两个相同体积实心铁球和木块放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F铁 F木。

4.上述第3题中体积相同改为质量相同,F铁 F木。

5.将一质量为40克,体积为60立方厘米的的实心物体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克。(填大雨、等于或小于)

6.将一小球轻轻的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100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变大

B.小球受到的浮力一定是1N

C.小球的体积一定是100立方厘米

D.小球的质量一定是100克

7.把1000立方厘米的实心铁块和木块分别放入水中,静止时所受浮力分别为多少牛?排开水的体积分别为多少?(g=10牛/千克,ρ铁=7.8克/立方厘米,ρ木=0.6克/立方厘米)

8.将一个体积为40立方厘米的实心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为32立方厘米,这个物体密度为多少?

再比如《如何定性分析溶液变化引起的相关量的变化》复习课时,课堂练习我是这样选择的:

1. t℃时,向10克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则此过程中该溶液中满足下图a、b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B. a―溶质质量分数, b―溶质质量

C.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D. a―溶解度, b―溶质质量

2.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放置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萝卜块质量一定减少

C.杯中的食盐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3.室温下,一杯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露置后的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会减少

B.为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少

D.食盐的溶解度不变

4.如图甲是A、B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t1℃时,A、B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得到A和B溶液,然后分别放入盛有同样冰块的小烧杯。一段时间后,有晶体析出的是 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溶液。

5.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把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也不变。( )

(2)把500C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0C一定有晶体析出。( )

(3)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

(4)食盐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

(5)在溶剂、溶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始终是饱和溶液。( )

四、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1.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诊断的作用,学生的参与度高了,掌握情况好了、学习兴趣浓了。

2.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注重团队合作,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有助于建立和发展学生良好人际关系。

3.学生学会了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思想意识上的转变。

(二)反思

1.要想通过学生自我诊断提高阶段性习题复习课的效率,除了精心设计课前任务、教学过程、选择课堂练习外,教师的应变能力和智慧也很重要,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教师也要是活的。

2.习题复习课,学生审题、解题能力的高低对预期的设想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参考文献:

[1]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加涅著,皮连生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卡尔・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自我质量总结范文第4篇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完《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这部分知识后,有学生提出:在太空中能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顿时,课堂沸腾了,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正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所以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反方: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一旦上到太空都是漂浮状态,所以,天平不能测物体质量。由于此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特别想知道答案,探索的欲望特别高。所以,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目标的达成上,应集中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引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起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由需要而积极思考,进而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思维表露,内化知识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表露,让他们以有声的语言来表达内部无声的活动,并且反馈给自己或别人的听觉,在口述中自我调控,思维也由混沌趋于清晰。实践中,我们围绕自我反思调控的基本要求,提出学生思维过程表露力求清楚、规范、简洁。在指导方法上主要采取:(1)榜样示范———运用规范的句式表达思维,如“×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所以……”“从这一点可以推出……“”先……再……最后……”等等。教师先作示范,学生模仿,对学生表述的冗长、不规范情况及时引导纠正,逐渐形成自觉、自发用规范的句式进行表达。(2)实践体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口述表达,做到对疑点进行分析叙述,引出规律时作推理性叙述,总结归纳时作反思性叙述。针对不同问题,我们还给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如说出操作过程,说出推理过程,说出学会过程。特别是学会过程,是培养学生反思的重要方面。如在一个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再次回忆和总结自己思考问题的整个过程:自己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出错了?教师和其他同学又是怎么想的?哪一种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今后应该如何思考此类问题等等。学生在表达思维过程中注意采取延缓性评价,把调节修正的机会尽可能留给他们。为了达到实效,要循序渐进,逐步达标,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直至直接提问“:你是怎样学会的?”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简单反思、比较、归类,让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剖析自己和别人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不断批判自我、优化自我的意识。注重学生思维表露的指导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有利于自我反思,形成对知识的内化掌握,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三、课堂总结,反思自问

改变以往教师总结的传统方法,只有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后小结将成为学生反思一节课学习状况的最佳时机。在一个学习内容结束后,引导学生反思,进行简要小结,如“今天学了什么规律(性质)?“”今天这一规律(性质)是怎么总结出来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了这一规律(性质)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不懂?”……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问时,也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如板书、教师的语言暗示等)来进行简单的回顾总结,这种总结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很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总结时让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结合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内容中包含科学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内容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科学思想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的反思,进而养成反思—检查—计划—补救—再反思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补救、自我调整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四、实践运用,促成反思

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学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科学学习的成功与否,最终落脚点就看学生能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将知识与具体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教学《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了广泛应用。“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增设,扩充了科学教学资源,及时把新信息、新成果整合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这对于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学习态度,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有积极的意义,进而提升学生未来的生存质量与生命质量。“学会,受用一时;会学,享用一世。”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提高其反思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学会学习。一位哲人说过:开始是我们创造习惯,后来是习惯制造我们。可见习惯对于成长的重要性,让我们共同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让我们的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好科学。

自我质量总结范文第5篇

一、制定计划

完整的德育计划是前提。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方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 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我校设置红领巾监督岗。让学生自我管理,并纳入班级流动红旗考评。充分发挥板报、橱窗、校园网站、宣传标语等媒介,大力宣传各类先进人物和事迹,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学校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享受快乐,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健康成长。如我校每年把三月定为文明礼貌月,一周一个重点对学生进行说文明话、走文明路、做文明事、做文明学生的强化训,活动结束后,评出文明学生和文明班级进行表彰。通过此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学生人人懂文明,个个有礼貌,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组织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步骤。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

2 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我校特别重视家长学校工作,每期按时给家长上课、召开家长座谈会、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在家及校外的表现情况,针对实际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更不可忽视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由此,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时刻都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由懂得小道理到懂得大道理,由不知道怎么做、不应怎么做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小学德育需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单靠强压硬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教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

三、质量检控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优秀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白玉县盖玉乡小学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 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四、总结创新

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自我质量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质量监控质量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57

手术室一般情况

建设布局:手术室依据国家建设部2002年颁布的洁净手术室的建设标准,我院设立一级手术间2间、二级手术间2间、三级手术间8间、四级手术间1间,共13间手术间。手术室设护士长1名、行政组长4名、专科组长4名、专科护士21名。

具体方法

自我管理控制法:自我管理控制是指护士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行为及工作质量进行控制。通过制定工作承诺、学习笔记、撰写配合体会、工作记录等方法来实现自我管理控制。①首先根据护理部的要求,制定出个人的工作承诺,能够达到的工作目标。每周2次的业务学习,认真记录笔记,完善自我,每月底上交行政组长查阅。②每月根据不同层次的手术配合,书写配合体会若干篇,从中找出不足,提高护理质量和业务能力,每月由专科组长查阅、评定,每季度护士长抽查,找出优秀者,供护士会上学习,共同提高。③对护士个人分管的工作认真好记录。④每月护士本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评定,质控小组根据查阅的实际情况和护士的自我评价总结后打分。

内部控制法:①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质量标准,如:手术室的管理标准、急诊物品管理标准等,每个标准内设检查项目,每月由行政组长逐项检查。②手术间责任制管理,每位护士负责一个手术间或辅助房间。从手术间的设施到环境卫生系统的管理,每日手术后由在本手术间工作的护士负责整理全均要签字,以示负责。③手术配合专科化,提高护理质量,根据专科特点将手术室护士分组管理,使其系统化的掌握配合技术及仪器的使用,达到与医生默契配合的目的。④分层进行护理质量监控,确保各项质量检查标准的落实。我们采用三级查房制度,即:护士长、行政、业务组长、专科护士。每月护理查房4次,每月召开1次查房总结护士会。会议内容包括:当月护理数量、质量完成情况以及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进行讨论,查找问题原因,提高预防的措施,不断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改进工作方法。同时,按量化标准与奖金挂勾。

外部控制法:依靠手术科室的工作人员、病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监控。①发放调查表,由手术科室的医生对护士进行评价,每月一次,内容为:护士的个人素质、配合能力、业务水平、仪器操作能力、工作态度、无菌操作、带教能力等七方面。②对从医生调查表收集的内容,利用护士会进行反馈、质量分析、个别谈心、力求改正。③利用术后回访病人,争求病人意见,对手术室护士的服务态度、告知解释、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议价。回收问卷计算病人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率。

讨论

体会:①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以往管理者只注重检查,忽视了护士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不能有效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目标管理,有利于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使护士目的明确、工作主动、减少差错,有利于自我成长和发掘人才,实现护士自我管理。②专科化管理提高护士的技能,达到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护理目标。随着分科越来越细,专科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手术室护士具有精湛的专科技能,采用专科化的管理,做到优质高效的服务。④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管理者应重视质量管理,不断总结经验,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管理型管理转变,并逐步走向全面的质量管理。

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公布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达到59.4%

本刊讯长期以来,相对于大医院的人山人海,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而这一现象在医改开局之年已有显著改善。在日前卫生部公布的《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中显示,我国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入院人数分别较前年增长10.2%、17.4%,且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高,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达到59.4%。

截至2009年11月底,中央医改资金安排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资金200亿元,支持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986个县级医院(含中医院)、3549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15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另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补助资金17.3亿元。

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介绍,2009年,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较大发展。2009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预计达8.1亿人次,入院人数比2008年增长10.2%,达3650万人。2009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预计达2.0亿人次,入院人数121.3万人,与2008年比较,诊疗人次增长14.5%,入院人数增长17.4%。

自我质量总结范文第7篇

今年,是我国政府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5周年,也国开展质量月活动第15个年头。在这四分之一里,中国广大质量工作者和企业家把全面质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了不懈的实践和有益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天,在纪念我国推面质量管理25周年之际,国家质检总局隆重发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南》国家标准,这是25年来我国推行全面质量实践的总结和经验的积累,也是广大质量管理昔及专家学者的心愿,标志着新时期质量管理新的开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司题。

一、为什么要制定这套标准

直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国内外茳一步融合,竞争日益加剧,为了应对新的形年多国家设立质量奖,引导和帮助企业提高竞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根据中华人阳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长规定和国务院赋予国家质检总局的职能,我局正会同有关方面酝酿推动国家质量奖制度。设立政府行为的国家质量奖既是国际惯例,也是政府主管质量工作部门自觉行政、依法行政的表现。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设立了质量奖。日本在1951年就设立了著名的戴明奖。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87年就按照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提高法》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同时制定了卓越绩效模式标准作为美国国家质量奖的评价依据。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在提高组织业绩,改进组织整体效率,促进美国所有组织相互交流并分享最佳经营管理实践,并为组织带来市场成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紧随美国之后,欧洲、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先后设立质量奖。质量奖的设立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提高质量水平,增强竞争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整体质量水平、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艰巨。我们也应该以此推动我国的质量振兴。所以,在我们研究建立质量奖励制度的同时,提出了制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标准是评价的依据,是国家质量奖励制度的技术文件。在国家质量奖励制度没有正式出台以前,先评价标准,用于企业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并为贯彻实施国家质量奖励制度做准备。近几年,中国质量协会在推进卓越绩效模式过程中,也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开展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但这不是真正意义的国家质量奖。如何“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质量管理发展客观规律的国家质量奖励制度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考虑到国家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企业奖,应代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还应该是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总结,因此,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定位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的最新总结上。在制定过程中参照了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MBNQA)、欧洲质量奖(EQA)和日本戴明奖的评价准则,重点参考了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MBNQA)评价条款和内容,结合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

质量奖评奖标准是卓越模式标准,最终获奖企业只是很少数。但参照质量奖标准开展自我评价活动,却得到很多企业的认可与重视,因为国家质量奖标准是企业自我评价最重要的参照系。在美国,每年获得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企业只有几家,申报该奖的企业有几十家,但却有几十万家企业正采用波多里奇质量奖标准根据自身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因此,设立我国国家质量奖的目的不在评奖,目的在于鼓励更多的企业提高质量,追求卓越。通过表彰那些质量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的企业,树立卓越绩效典范,引导广大企业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通过自我评价,不断改进质量,提高竞争能力;目的在于使广大企业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学习和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因此,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既可以作为国家质量奖的评奖依据,更重要的是提供卓越经营的模式,供广大企业自我学习、自我评价使用,也为企业相互借鉴成功经验,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二、如何理解这套标准

追求卓越绩效是二十一世纪质量管理的重要特征。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一个信息化浪潮冲击的时代,一个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一个人们不断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时代,自然是一个不断改进、追求卓越、优胜劣汰的时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正是体现了TQM从指导思想到技术方法的变革与发展趋势,融合了世界最有影响的三大质量奖的基本要求。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从产生、发展到不断变革已历经了将近1个世纪。在TOM形成的半个世纪里,经历了从”TQC”到”TOM”的重大变革。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源自TOM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对TOM的创新和发展。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体现如下特征:

1.更加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标准命名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表明TQM近年来发生了这样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即质量和绩效、质量管理和质量经营的系统整合,旨在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这个重要变化来自于”质量“概念最新的变化:”质量”不再只是表示狭义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也不再仅仅包含工作质量,”质量”已经成为”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的代名词。”质量”将以追求”组织的效率最大化和顾客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作为组织一种系统运营的”全面质量”。

2.更加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把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作为组织质量管理的第一项原则,”组织卓越绩效”把顾客满意和忠诚即顾客感知价值作为关注焦点,反映了当今全球化市场的必然要求。

3.更加强调系统思考和系统整合。组织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创造顾客价值的过程,为达到更高的顾客价值,就需要系统、协调一致的经营过程。

4.更加强调重视组织文化的作用。无论是追求组织卓越绩效、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宗旨,还是系统思考和整合,都涉及企业经营的价值观。所以必须首先建设符合组织愿景和经营理念的组织文化。

5.更加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制定战略时要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相关因素作为关键因素加以考虑,必须在长短期目标和方向中加以实施,通过长短期目标绩效的评审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的结果加以确认,并为此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6.更加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是我国25年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经验的总结,是多年来实施IS09000标准的自然进程和必然结果。((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与IS09000标准虽然都是质量管理领域的标准,都能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但两个标准的目的不同,性质也不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ISO9ooo~系列标准的背景主要是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壁垒,通过质量体系认证,证实企业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并通过认证结果的国际互认,促进国际贸易往来。因此,IS09000质量体系标准主要目的是规范企业管理,建立以产品或服务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符合性的标准,是国际认证认可中的合格评定标准。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一个成熟度标准,反映了现代质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方法,是许多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后者对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它为组织提供了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特别是它用量化打分(1000分)平衡地评价企业卓越经营的业绩,为企业全方位地自我评价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三、学习、宣贯这套标准的初步设想

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之后,国家质检总局将首先在500多个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200多个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中组织学习、宣贯。希望通过两年的时间,使企业能够做到自我评价质量改进业绩和企业经营绩效。

2.今后适当时候,在中国名牌产品评价中,要求按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企业自身质量管理状况评价报告。

3.在宣贯过程中,注意发现行业的标兵,确立行业质量管理的典范,作为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评价的重要参考。

4.引导省级名牌企业和省级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学习、贯彻这套标准。为了帮助企业正确理解标准,国家质检总局将委托标准起草小组编写标准宣贯教材,希望能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帮助。

自我质量总结范文第8篇

宏观上,应该使课堂评价“从作为一种强迫学生学习的工具,变成鼓励学生学习和推理的工具、检验教学样板质量的工具、长期观察学生行为的工具、支持学生发展对自己学习质量判断能力的工具”[1]。从教学实际来看,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全面细致的落实。而评价与标准的一致性源于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学生成就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是保证基础教育政策与方案执行效果的重要工具。因此,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课堂评价必须要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应该是一个通过倾听、观察和提问促进智力发展的持续过程”。

从教学流程的角度,评价的类型有教学之前进行的诊断性评价、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和教学以后进行的终结性评价三种。而“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课堂评价本身的核心关键,应包括逐层递进的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义并分解到合适的教学阶段及教学活动中;二是根据“目标”设计出与之相应的、具体可度量和可评价的“技术指标”,及相应的“数据采集”方法;三是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时、客观、公正的测量,以得到反映这些目标实现程度的、真实的检测结果,并进行评价[2]。

就语文课来看,课堂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自我研习评价,合作学习评价,学结评价三种方式。以文言文教学为例:自我研习评价应该包括对文本预习后能否读准字音、能否通过查字典、资料等方法解决课本中的相关词汇、能否圈点出文本中自我研习后难以搞懂句子等等;合作学习评价,应该包括除了通过合作学习(这里的合作学习应该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了解知识的形成性评价外,还应该包括在合作学习中参与度评价(这一评价的施行者主体应该是学生)等;学结评价,应该分为两个部分:教师的总结性评价和学生的总结性评价。教师的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个体学习的成果进行必要的公正的评判,这一形成性评价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必须,“因为这种评价是以可以测度得出来的东西把教师们应该教些什么、学生们应该学些什么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3]。学生的总结性评价主要是指,在某一学习阶段学生自我总结、同辈评价(peer–assessment)、自我反思、自我再总结。就文言文教学来讲,教师的总结性评价应该包括对文本文言知识点(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的掌握情况、在阅读过程中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文言语感的形成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情况等。当然,在学生总结性评价时,教师应该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其应该在学生总结性评价时给予一定的必要的技术指导。

实践看来,这三类的评价并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某一特定课堂。三者之间应该根据课堂实际进行必要的交叉。比如,在学生对一篇课文进行一定的预习时,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必要的自我总结与反思,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有一个诊断性评价,以为下一步教学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以《滕王阁序并诗》为例,这篇文章是王勃的代表作品,也是骈文的经典之作。文章可以解读的点很多,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文科班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困难不大,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反应的情况看,教学的重点定位在文章的第三段,对王勃“怀才不遇”等思想情感的理解;理科班学生则更注重在文章的第二段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技巧上。合理地运用课堂评价手段,科学地将评价方式进行必要的交叉,是高效课堂的体现。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基本理念。自主、合作学习成为新时期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评价标准。在自主、合作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扩散,学生个体的差异表现地也最为突出。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的确定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的角度,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的多样化手段,“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从根本上达到“育人”的目的。

自我质量总结范文第9篇

这里说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就是指教师在上完一节课之后,依据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要求,实事求是的,对自己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它是传统教学过程“五环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认为坚持进行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益处。

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而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教学业务水平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

善做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长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不仅能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课堂应变能力会逐步提高,教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也会日益增长。

其次,有利于教学的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一艘远航的轮船,不仅要有一个先进的罗盘,更要有一位不断更正航向的舵手。一位敬业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有一双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的慧眼,“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同样有益于自身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即使拥有过硬的本领,也难免在上课时有些纰漏,甚至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实事求是的分析,找到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不仅可以发扬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寻求补救措施。“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就是这个道理。久而久之,业务水平自然得到了提高。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生物课程设置和考核的特点,决定了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所以要求教师要精讲精练。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授后教学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那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平时授课中落实得很好,那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复习辅导时心中有数,就能做到查缺补漏、有的放矢。抓重点、克难点,迅速提高学生成绩。

我们常常把刚从事某一学科教学的教师称为“新手”。作为“新手”,有的是热情,缺的是经验。我们更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坚持经常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的反省、总结,自我鞭策,永不自满。

我教过三个学科,常常作为“新手”教师,把这方面的感受反复体会、揣摩之后,我感觉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得”和“失”的关系。经验、心得要记下来,失误、不足也要找出来;“得”越多,进步越大,“失”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具有双倍的作用;“得”勿夸大,“失”勿怕丑。

二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总结的内容,应该以公开课的评价要求为对照标准,落实知识、能力、觉悟三个方面的要求。标准和要求的高低要与教师成长过程相符,新教师可以要求低一点,以后逐步提高。总结的形式,要在每节课后,进行文字记录,或注重知识、或注重能力、觉悟、或三者综合。

三是“有形进步”和“无形进步”的关系。前者是教师做总结后,在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上所体现的变化。后者是教师在业务水平、教学能力上的潜在变化。切忌急功近利,只追求“有形进步”,而忽视“无形进步”的存在。否者会因为一时半会出不了成绩,而怀疑进行总结的必要性,失去做总结的驱动力。

自我质量总结范文第10篇

一 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

新课程评价对新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功能、目标体系和评价方式方法等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功能的转向与落实。总体而言,新课程评价体现以下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新课程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创造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是要认识到儿童的能力结构是多维的,智力不是儿童能力的全部,要尊重个体的发展差异。因此,新课程评价要注意综合评价,在关注学生诸多能力的同时,要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法。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新课程评价要从传统的过分强调定量逐步转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有意义的描述,最大限度地呈现学生学习的过程。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新课程评价要改变以往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弊端,强调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社区工作者以及专业人士等共同参与,对学生的学业开展评价。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的体现,从而使新课程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对话中,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5.关注过程,总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新课程评价注意由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总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评价,是质的评价,重在发展。新课程评价重心逐步转向更多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以及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质性评价的实施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实施的可能,也能实现学生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

二 新课程评价的功能

新课程评价的功能是促进学生发展。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如为了改进的形成,为了选拔、鉴定和教学核实的总结,为了激励和增强意识的心理或社会政治功能,执行权威的行政管理功能,等等,以及控制手段、政策工具、组织职能、组织学习的工具等。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选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充分认识和发挥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之一。为充分发挥新课程评价功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正确看待评价的总结,保证教育质量

教育评价来源于教育测量,早期的教育评价关注教育评价的总结。教育评价的总结是对教育活动的成效优劣进行甄别,并根据鉴定的结果进行分等、选拔。由于应试教育过分强化教育评价的总结,因此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阻碍。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淡化教育评价的总结。新课程教学需要高质量,不能忽视总结性评价的“特殊”。因此,我们面临的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过分强调总结,强调甄别;另一方面要保证总结性评价在评价中的作用,正确看待评价的总结,保证教育质量。

2.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形成,促进学生发展

形成性评价是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的评价,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评价要充分发挥形成的改进和自我学习的作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顾巴和林肯提出“第四代教育评价”思想。他们认为,前面的教育评价是“预定式评价”,即预先陈述目标,再依目标来搜集资料,并对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差距或吻合程度作出报告。现代教育评价就建立在建构性探求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强调探求本身是一个不断协商的过程,一个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验证新问题的过程。他们认为,“评价结果是评价者在与评价对象不断交互作用中形成一种看法,评价过程也只能是评价双方一种不可分离的共构过程。”

这种评价思想强调将完整的有血有肉有情感有个性的人当做自己的对象,并努力通过评价促使受教育者个性的充分发展。这种评价注重质的分析,不是片面追求量化而排除了除知识外的难以量化的其他一切人类成果。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把学生看做评价主体,坚持评价的民主性,注重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评价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养成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传统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没有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评价的功能重在强调发展,即从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到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新课程评价应该为所有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而创造平等、公正的机会与条件。可见,从选拔走向发展,意味着教育评价要立足差异性,从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意味着不再将评价视为筛选淘汰的工具,而是一种积极及时的诊断问题,总结成绩,改进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教育评价从选拔走向发展,也就意味着由证明走向改进,即由原来的了解现状,探明价值,转变为不仅要进行事后评价,评价教育结果是否达到目标,更注重于发挥教育评价在教育活动之前、之中的导向功能,促使教育活动改进,使教育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达成,使受教育者获得发展。

三 新课程评价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

1.重视评价的发现功能,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所谓评价的发现功能,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一双慧眼,在平常而普通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教学现象中,在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行动中,去发现学生的一些闪光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重视评价的发现功能,才有可能将激励性评价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一些纷繁的教学现象中,在一个个鲜活而又有个性的学生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积极引导,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并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重视评价的注意功能,引导学生努力完善自我

重视评价的注意功能,不仅可以让学生注意自己的不足,还可以让学生注意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有的学生对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就加以引导,让他们查找资料,在班级讲物理学家的故事。这样,这些学生就从自己的兴趣发展出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如,有的学生喜欢进行调查活动,教师就鼓励学生开展调查,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调查数据,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样,这些学生不仅物理能力得到提高,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增加了社会责任感。

3.重视评价的超越功能,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发展

自我评价的超越功能,是建立在个体能够充满自信和经常性地给自己以激励这样一个基础上的。没有这个基础,自我评价的超越功能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地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上一篇:妇科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超越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