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索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16:43:04

自我探索总结

自我探索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探索能力

引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故事时刻提醒着我们,作为教师不是教会学生最终的答案,而是需要教会学生方法。然而让学生深刻了解学习方法的直接途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自我发掘,自我分析,自我探索,自我总结。综合来说,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能力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完成。

一、课程开始前预设问题引发探索

没有人会否认课前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是如何高效的、富有兴趣的课前预习才是老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能够直接让学生抱着课本呆板的研究上面的文字,毕竟数学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所以在课程开始前,尤其是一些与社会生活比较紧密的课程开始前,老师可以根据讲解的知识点结合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或者现象来预设题目,让学生在发掘题目答案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探索。比如在讲解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点时,给学生两天的预习时间:第一天,按照老师要求画出斜边AC为5cm,直角边BC为4cm的直角三角形;第二天,要求班级同学在10分钟内至少互换5位同学画出的直角三角形,观察这些不同人画出的“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之间的相同处。如下图所示,无论学生所画三角形形状如何,只要满足题设条件,学生通过比较就会轻易的发现,每一个三角形的AB边长均为3cm。如此学生通过课前的自己动手画图,同学之间相互比较,自己观察图形就会轻易的发现每一个三角形都是全等的,进而就会对HL论证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定理有最初步也最直观的了解了。

在一些与社会生活连接紧密的知识点讲解中,这种方法就更为适用了。比如在讲解不等式知识点时,可以根据商场折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为合适自己的折扣方式。如商场现行折扣为:

现学生手中有600元现金,需要购买一件原价320元,一件原价200元和一件原价80元的衣服,问怎样的折扣方式搭配最为划算?

这种课前预习的方式既与生活紧密关联,又能够直接点拨到知识点的本质,对于提升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都具有十分显著的帮助意义。

二、正式教学中启发学生归纳总结探索方法

正式课程教学中,在前期预习的基础上应当促使学生灵活的归纳总结,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自我努力,自己牢记并掌握知识点,让学生享受自我探索带来的乐趣。比如可以通过对一道题的方法讲解,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和这个题目中的知识点,自主的创设一个可解的题目,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换解题。在此过程中其实就是学生自我探索,自我研究,相互享有解题方法的一个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可以在题目讲解后,发散问题,逐步加深难度,让学生自我进行总结归纳,然后牢记知识点。比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知识点时,先通过最简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然后拓展到30°、60°所对应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先自行画图画出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由30°、60°、90°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进而总结推论出SinA,CosA,TanA,CotA的数值。

三、课堂教学后以鼓励促进探索,以实践激发探索

如果想让初中生完全摆脱分数的束缚显然是不可能的,激发学生探索心理的一个良好手段就是合理有效的利用考试,不让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而让考试成为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学阶段性测试,择机选择一到两题作为加分题,若学生方法新颖、采取多种方法答题可以给予适当程度的加分。如此,通过加分的过程,学生会自发自觉地去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模式来看到考试题目。从而对多角度、多思维的探索产生一定的肯定心理,因为这毕竟能够给自己带来分数上的优势。当然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极具探索能力的学生,老师应当在课堂上和课堂下多多鼓励其继续发挥这种精神,对于他新颖的理解角度、解题思路给予充分的肯定。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必然能够激发这些本就探索精神良好的学生继续发挥。

另外,在课下可以布置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点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比如让学生利用高为1m的竹竿,放置在与学校旗杆同样的位置,根据竹竿与竹竿影子的比例,再加上学生丈量出来的学校旗杆的影子长度,来推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如此将数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

四、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索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老师起到了绝对性的主导作用,在主导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的以实践、生活、团队合作、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等多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探索能力,对于探索素质卓越的学生还需着重培养以进一步的促进其创新发现的能力。这种探索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变相的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思维能力、推算能力的一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永琴.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69-72

[2]肖春莲.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2013.11:31

[3]胡洁慧.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5.29:32

自我探索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衔接层次教学知识网络创造能力专题教学

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上来,随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教材的变化、课时的变化以及学法的变化,可能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等有些不适应,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让他们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快速地投入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来,就显得尤其重要。

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课程的衔接,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二、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三、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五、重视专题教学

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相信只要采取上述有效措施,一定会改变高一新生怕数学的局面,从而激发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我们的数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戴窑高级

自我探索总结范文第3篇

一、激发主动探索的动机

动机是行为的诱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活动课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语文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如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语言警察巡逻、语文游艺宫、相声表演会、绘画日记展、社会考察录、语文联谊会、信息擂台赛、新书介绍会、十分钟演讲、影视评析论坛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适时地开展。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活动课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作为活动的开始,学生不仅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这些活动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密切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例如:在修改作文的活动课上,如果大部分学生不会修改词句,那么,下次的活动课内容,老师就事先与学生商量,准备以如何修改词句为内容开展讨论或练习。学生就会在近期内,对这方面的内容主动探索。这样,活动课就成为连贯的、有一定次序的活动。前一次活动为后一次活动打下基础,后一次活动在前一次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新的内容,以积累的方式向前推进。学生就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学生的能力就会持续发展。

二、端正主动探索的态度

语文活动课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地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要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让学生查找资料、自我准备。学生在开展某项活动之前,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例如:低年级开展的"声母和韵母找朋友",中年级开展的"词语开花",高年级开展的"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等活动。在活动前,学生都要花较长时间自己查找资料,作好活动准备。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如高年级学生在开展"成语游戏"活动前,学生自我积累成语,进行成语分类,开展成语接龙等。在正式开展成语游戏时,又引进了竞争机制,效果十分理想。(2)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欲望。在活动课中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些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在开展成语游戏时,学生担任主持人,要求大家讲成语故事,谈成语的作用。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成语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同学们互相之间质疑问难,大家开展活动的兴趣高涨,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锻炼和提高。再如开展以"春"为主题的语文活动时,每个学生说出与春有关的词语,每个学生背诵与春有关的名句、古诗等。在说词、背句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还结成了对子赛,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争意识强,合作精神好,活动效果佳。(3)让学生勤于总结、自我评价。每次活动结束时,用三至五分钟时间,开展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比如,成语游戏活动结束时,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对本组活动的情况进行小结,并评出本组的"成语大王"。主持人也对全班的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并颁奖。同时,让同学们找出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活动的质量。

三、激励主动开拓的精神

自我探索总结范文第4篇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力量和探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什么是最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最可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什么?就是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既是对我们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总结,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历史要求。

改革是社会制度演进的基本方法

在人类改造自然、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在不断地改造和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各种制度的存在和价值,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只要存在发展,就需要改革。改革是制度的发展方式,是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式。

人类创造了很多制度,用制度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保障自己的权利。制度是人创造的社会体系,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发展的社会必需品,是为人自身的利益服务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创造、改革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等等,各种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本身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不是主观臆断、凭空想象的。现实存在的制度,只能与国家、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相适应,只能是特色的。

制度发展无非有两种基本方式。当制度不可能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革命的办法,以激烈、暴力、流血的方式,改朝换代,政权更迭,来满足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当制度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改革的办法,以和平、渐进、不流血的方式,变革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制度进步的过程,也是制度演进的方法。历史上这两种变革方式,始终在进行着。

一种制度是否有生命力,就要看它有没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假如社会主义制度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不能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那将和一切死去的制度一样,要被送进博物馆。邓小平同志说,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改革也是一种革命,是“第二次革命”,只不过这种革命的方法不同于暴力的、流血的革命,其目的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

一切存在的、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特色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道路,即由中国人民自己探索的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探索,既是实践的探索,又是理论的探索。实践探索是理论探索的源泉、动力、真理标准和价值体现。理论探索总坚固践探索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探索的发展。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脱离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相辅相成,共同演奏出中国改革的华彩乐章。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思考。正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一样,没有邓小平理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就不会成功。古今中外,改革失败的例子还少吗?

改革是有目标和方向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判定的基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一切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话,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长期发展、长期稳定。

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各种制度都将长期处于不断变革中。环境、条件、形势的不断变化,促使制度要适应这些变化。中国的发展道路、模式、经验,只能产生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别国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就像是开不同的锁,只能用不同的钥匙。今天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大进步的时代,13亿中国人民正在迈向工业化、现代化,这是何等壮观的历史画面!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探索,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靠自己,走自己的路,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改革是中国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今天中国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三十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自我探索总结范文第5篇

1.三先三后;

2.三结。

一、三先三后

所谓“三先三后”即要培养学生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写作业,先思考后发问。

1.先预习后听课。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数学教学中可以使用导学案,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预习中完成导学案中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能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必须自己做,实际操作也尽可能地自己去理解完成。如有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地完成预习任务,再以小组活动讨论交流展示,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展示”,即是把自己想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小组内解决,这就是学生的提高。课前预习是自己的独立探索,无需教师以往的“满堂灌”,培养了学生探求知识,渴求知识的欲望,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

2.先复习后写作业。这是对学过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以往学生写作业是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没有什么积极性,作业是在给教师写,给家长写的,而现在让学生先复习在熟悉的基础上去写作业,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乐趣,完成作业,不是先交给教师而是学生小组内交流,给他们自主改正的机会,然后再由教师批阅,保护了他们的自尊,体现了学生自身的价值。学生的作业都非常认真,而且都想别出心裁,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

3.先思考后发问。以往的学生动不动就说“不会”“老师您看见这道题怎么做”等,现在经过自主探索的培养,学生的疑问先是自己思考,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先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探讨解决,组内解决不了实现组间交流探讨解决,如有疑问或解决不了再问教师,和以前相比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想法。

二、三结

“三结”:即是培养学生进行总结,“一节课一个总结,一天一个总结,一个单元阶段一个总结”。

1.“一课一结”即让学生写出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获得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哪些提高,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和同学教师交流提高,写在笔记中或导学案上,这就是学生的财富。

2.“一天一结”是自己对一天所学的知识及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的分析总结和反思,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哪些还需要巩固等。

3.“一个单元一个阶段一个总结”是学生对某个单元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找出自己的弱点、不足,把知识系统化、调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更加体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满足、自我赏识的过程,人人都有成就感。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有的学生把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追击问题、火车错车问题、过桥问题、环行问题整理得非常好,与同学交流后,对其他同学的影响非常大,都积极地去整理、归纳。这样学生在归纳、分析中提高,体现了自我能力,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通过以上“三先三后”“三结”的锻炼,使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哪些知识不足,还需补充,知道自己需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能使学生自主学习,探求知识,不必总由教师牵着走,一改以往教师不留作业,学生就不知干什么的状况。以上是我在新课改中的几点感受,总之,运用新理念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需要我们大胆放手,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进步,在实践中自主探索,让每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这样学生才能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自我探索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所以教师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下面我粗浅地谈谈在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行为注意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笔者对120名七年级学生在这方面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回答①“有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A.有(占28%);B.没有(占63%);C.不明白什么意思(占20%)。②在回答“觉得订一个学习计划重要吗?”A.重要(占90%);B.不重要(占3%);C.不知道(占8%)。由此可见,学生也知道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就是没有这样概念,这一点必须由老师提出一定的合乎学生实际情况的要求。在回答“如果一个人在书房里学习,你能集中精神不开小差吗?”A.能(占21%);B.不能(占22%);C.有时能有时不能(占56%)。说明七年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根本不够,这时候应该由父母帮助孩子做好自我监控。另外,老师也应该做好有关的引导工作,例如,预习前应该明确目标,可以提出一两个争论的问题,不然学生在预习中根本不知道要学什么东西。比如:“§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可以事先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找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到课堂上再全班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有一定的预习目标,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更深入地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现了数学的重要性。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学习。在回答“你觉得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后,你的学习兴趣”A.增加了(占74%);B.减少了(占1%);C.不增加也不减少(占25%)。在回答“你感觉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后,对你和同学或老师相处方面有帮助吗?”A.有很大帮助(占80%);B.有一点点帮助(占18%);C.跟原来一样(占2%)。由此可见,学生非常希望、欢迎合作学习,并且要求经常开展课内外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合作学习可以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美国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因此,数学课要重视开展、努力开展、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

三、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生(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进行数学小课题研究,在内容上要突出应用性和探索性。可以由教师提出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去解决伺题;教师可以提供活动情境,让学生试着发现、提出问题并加以研究;还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素材,组织学生自己探索。选材要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创新是新世纪的主旋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的教师。

四、反思探究,深化认知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通过反思可以有效的控制思维操作,促进理解,提高自己认知水平,促进教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的进行建构活动。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并使其提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具有批评性的再思考,就能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教学起点。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

总之,只要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以问题、课题、项目为载体,以个性化需求为内容,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发现后再研究,而不是被教师设定好的框架所束缚,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体体验和探索,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自我探索总结范文第7篇

一、 制定方案、实施方案

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这一环节一定要落实到位,否则后面的其他环节就无办法进行。预习提纲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老师设定问题,让学生思考,另一种是让学生自己设问、自己思考。锻炼学生的能力。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97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到环保节能的(请列不少于两个不同方面的事例)?思考:1. 面的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情况怎么办呢?(合作探究)2. 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O生态文明?(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教师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设立4人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在各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整理本小组的观点,提交到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作业要求以及方法指导。作业要求与课前预习、上课知识相配套,有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作业类型要有基础性的题目,也有综合探究的题型主要让学生学会审题、解题;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应掌握好问问题的技巧,最好问一些解题思路、技巧。例如: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体现、反映)了什么?

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①设问中有“分别”的要“对号入座”

②设问中有“共同”的要找出几个材料的“共同点”或共同反映的观点

③设问中没有“分别”、 “共同”,则先分别概括材料,有共同点的也要归纳

建立错题集。建立错题集,把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课堂练习、作业中的典型错题、单元检测、期中和期末考试中的错题、考试中知识空白点的错题进行整理,并按知识类型进行归类。这不仅能够能查缺补漏,准确找到疏漏的知识点,便于及时弥补知识,在考试前学生可有目的复习这类知识,提高做题、考试的得分率。

学会利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来监控自主学习。做到扬长避短。自我总结与自我反思应长期化、规范化。写学习情况小结(总结)是进行自我反思的最佳途径,一般小结每次段考写一次,总结宜放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进行,以月考后的总结为例,总结的内容应包括:反思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分析本次考试的长处与不足;确定下一步目标;制定措施。

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 激发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内部动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法设法使学生进入情境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就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感知学习对象。因此,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意义建构。所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尽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教师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时事热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例如:你怎样看待“阿拉伯之春”。中国南海问题、问题等。

2. 对学生的自主探索进行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鲜活的教学案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自主探索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系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一般的探索方法。否则学生就会漫无目的,甚至思维分散、想入非非。要指导、改正学生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索学习习惯,日积月累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例如:我们开展有报天天读、时事在身边、每周点评等。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来进行探索。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此,可以成立多功能、开放性的学习小组,由上下桌的四人组成,小组长和书记员轮流担任,组内有它们自己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小组讨论的有序进行,及时对各小组以及个人进行表扬奖励。

自我探索总结范文第8篇

艺术美感的教学方式力图发掘学生最浓郁的自然兴趣,环境在于教育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景中生情,情中应景,如若在学生感知萌芽阶段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自我兴趣,情感思维开始发展,直至成熟完善,这将对人的思维判断,情感理解等多方面的感知领域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艺术美感教育方式对成长初期的学生来说意义深远,有着一定的人生启蒙作用。

2艺术美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艺术美感教育途径多种多样,最为根本的便是能够遵循“以人为本,自然为主,抓住审美”几大要素来组织教学或者安排活动。中学课程将教学划分为听、唱、形式演示、理论普及、探索现实等多种教学模块,实施教学时需要将各个模块联系组合,形成生动形象的知识链,情感主线等关键因素,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观察学生状况也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效果,做好及时的总结,以便于快速调整教学方式。

2.1音乐互动及交流

师生间的交流形式多半限于言语的交流,艺术美感教育可以注重利用声乐“无界限”的特点,在一些抽象问题做以形象音乐的表达,学生能够快速全面的理解问题现象,同时增强了互动性,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根据老师示范的节奏让学生模仿,接着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即兴发挥。

2.2抛砖引玉形式

一些具有特点或者典故的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描绘一个故事场景,引入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最终围扣主题,引出音乐。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故事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留给学生自主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模仿教师演示的音乐来加深印象。

2.3资源组合分享形式

教师可以运用闲余时间寻找课程相关的资源,在论坛、博客、报刊等互动式平台上分享探讨,这样不仅增强了师生沟通,而且丰富了课余生活。3.4活动组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多元化,例如包括听、看、猜、想、比、演等实际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真实体会,能够探索发现不曾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在一定的音乐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创作。

3艺术美感培养方式应用与现状分析

初中生经历了小学时代的心理成长初期,对于事物的主观判断有所提高,但是还是不能够准确地做出判断,他们往往能够懂一些事理,有时却又会犯错误,面对生活和挫折,有时会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是放弃的态度。因此,艺术美感式教育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力图营造一个公平公开自主的学生成长环境,并且允许学生犯错误,提倡学生自我错误自我发现,以及及时纠正。在学生的创作能力上需要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产生动力,鼓励他继续探索发现并且能够做出自我总结。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天性并且更多地接触实际,让他切身体会世事真理。中学年龄段的学生富有创造的天性,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探索心,同时还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发展规律,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给予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间,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稳定的发展与提高。初中声乐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感知事物音乐的思维判断能力。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教案式”教学,学生经常面对教科书上死板的内容以及老师生硬不变的讲课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平淡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也会被打磨殆尽。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去欣赏音乐的完美,能够多听、多想、多探索,同时教师也应该允许学生对不同的音乐拥有自我的理解与感知。教师不能对学生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心理轻易否定,需要多加疏导沟通,摆正学生的成长心理。每段音乐都是人或事物情感的化身,它们从心理和社会的角度来看都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很多时候,学习主要靠的是自我的努力以及动力,老师的帮助相对而言往往是比较有限的,然而在学生成长初期,孩子的感知启蒙,事理积累都将由老师担起大任,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过程,适当的时候加以疏导排解,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反省的品格,冷静客观的批评心态,以及用扎实的基础和努力的练习来提高自己。

4结束语

初中音乐教学延续了小学时代的启蒙教育,同时也为将来的高等教育作下了基础铺垫,重要性可谓举足轻重,不可怠懈。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艺术美感教育方式将会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艺术美感创造的成长环境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实践体验现实,在探索中发现自我,总结自我,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因此,将艺术美感教育引入学生教育方式中很有必要。

自我探索总结范文第9篇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力量和探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什么是最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最可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什么?就是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既是对我们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总结,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历史要求。

改革是社会制度演进的基本方法

在人类改造自然、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在不断地改造和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各种制度的存在和价值,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只要存在发展,就需要改革。改革是制度的发展方式,是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式。

人类创造了很多制度,用制度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保障自己的权利。制度是人创造的社会体系,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发展的社会必需品,是为人自身的利益服务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创造、改革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等等,各种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本身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不是主观臆断、凭空想象的。现实存在的制度,只能与国家、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相适应,只能是特色的。

制度发展无非有两种基本方式。当制度不可能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革命的办法,以激烈、暴力、流血的方式,改朝换代,政权更迭,来满足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当制度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改革的办法,以和平、渐进、不流血的方式,变革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制度进步的过程,也是制度演进的方法。历史上这两种变革方式,始终在进行着。

一种制度是否有生命力,就要看它有没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假如社会主义制度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不能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那将和一切死去的制度一样,要被送进博物馆。邓小平同志说,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改革也是一种革命,是“第二次革命”,只不过这种革命的方法不同于暴力的、流血的革命,其目的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

一切存在的、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特色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道路,即由中国人民自己探索的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探索,既是实践的探索,又是理论的探索。实践探索是理论探索的源泉、动力、真理标准和价值体现。理论探索总坚固践探索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探索的发展。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脱离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相辅相成,共同演奏出中国改革的华彩乐章。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思考。正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一样,没有邓小平理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就不会成功。古今中外,改革失败的例子还少吗?

改革是有目标和方向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判定的基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一切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话,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长期发展、长期稳定。

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各种制度都将长期处于不断变革中。环境、条件、形势的不断变化,促使制度要适应这些变化。中国的发展道路、模式、经验,只能产生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别国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就像是开不同的锁,只能用不同的钥匙。今天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大进步的时代,13亿中国人民正在迈向工业化、现代化,这是何等壮观的历史画面!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探索,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靠自己,走自己的路,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改革是中国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今天中国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三十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这种精神就是敢于挑战一切困难。中国需要的是长期稳定、长期发展。只有长期发展,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只要长期稳定,必然有长期发展。长期动乱就必然长期落后。要实现长期稳定、长期发展,还是要靠改革开放。改革是有一定风险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稳定造成一种波动,但改革本身就是积极稳定的方法。要长期稳定就必须改革,不改革也不可能长期稳定。中国未来的历史任务就是长期发展、长期稳定。不发展的东西,是保持不了的!改革有方向,有目的,有原则。脱离了国情、历史、发展阶段,就必然要“翻船”。中国的改革是在国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

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具有自我改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的制度。

三十年前,中心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一个深层次的背景,就是对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和熟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实现中国人民的富裕和幸福的制度、道路和模式。难道还有一种不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制度、道路、模式?!

改革开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艰难的挑战还在后头。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历史阶段。

历史有多长,改革开放就有多长;发展要多久,改革开放就要搞多久;历史没有终结,发展没有终结,改革开放就没有终结。发展和改革是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的历史过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是前无古人的,有多少未知的东西待我们研究、探索。不懂、没有经验,是我们今天碰到的大课题!

历史和未来不是主观臆想。我们的历史使命就是进行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在这种探索中前进。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来不得半点虚幻、浪漫。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舍此别无他途!

改革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尤其是长期发展;改革一定要有利于稳定,尤其是长期稳定。改革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只能一步一步走!没有既定的目标模式,只有不断随着发展而不断改变。

过程、度数、一步一步,是改革的历史,渐进性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而不是改革自己决定自己的历史过程。这里要非凡强调,改革是方法,是社会历史进步、发展的方法。假如说改革有目的,那就是由改革对象自身的规律、目的所决定的。如上层建筑是服务于经济基础、以服从经济基础为前提的,它的性质就是如此。而改革的目的,就是使二者相适应。假如对象自身没有这个目的,改革又如何实现?!改革脱离了实际、国情,就是灾难性的,就是把改革本身当做目的了!

改革和开放都不是目的。我们绝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为开放而开放。

改革的成败,不是以快慢、大小、深浅来检验的,而是以社会的进步、发展作为实践标准的。改革不能自身检验自己,而是由改革的对象,即上层建筑能否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能否不断得到发展为检验标准的。今天的中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更复杂、更非凡。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与不断发展的社会情况相适应。

自我探索总结范文第10篇

一、个人现状分析

了解自我是教师专业规划的首要步骤。认识自己很难,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是追求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

(一)优势方面

1、敬业爱生: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2、善于读书,包括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3、比较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勇于探索、能吃苦、有上进心。

(二)不利因素

1、平时忙于班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学生和教材深入研究的时间不够宽裕。

2、工作中单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借鉴他人和外地的先进经验不够。

3、对于科研还是停留于表面,没有能够深入的实施。

二、专业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立足岗位,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学以致用,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利用1—2年的时间,成为研究型教师。

(二)具体目标:

一是教育观念:学习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先进的事迹,真诚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教育教学真正作为事业,踏踏实实奉献教育,诚心诚意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塔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我课堂动起来,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求索。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追求,让我的课堂成为没有一个不学习的孩子,没有一个无收获的孩子。

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发扬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科学探索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学习科学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和处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中不断学习,学习专家的经验,读经典之作,充实自己的水平。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积累知识,自我发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想,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还要与学生一块成长,教学相长,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充实与更新。

上一篇:自我销售总结范文 下一篇:考核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