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3 19:29:06

自我价值观总结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的自我价值观;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258-02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身边的事物,包含一切的人、事、物的意义、评价和看法,它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价值的准则和尺度,是人们判断某个人某件事情有没有价值的标准,另一个意思是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在当今复杂的多元化社会,帮助人类特别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亦能通过人的自我价值观体现出来,因此,弄清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自我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

一、人的自我价值观的含义

人的自我价值观是人们对自我行为或者价值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具有深层次的认识,是人们关于自身价值判断的标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价值信念、价值理想的一种观念系统。

二、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和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斯巴达教育到如今的精神教育,从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中庸”到民国时期的“三民主义”、“三政”教育,再到现在的“八荣八耻”,可以说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指的是一种社会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群体组织将某些道德观念、思想观念和政治观念作用在人的身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并促使人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品德的一种长期存在的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目前我国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帮助人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其中就包括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和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识。我国的世界观教育主要是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人们进行人和周围关系、人的存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刻的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类形成正确自我价值观的主导力量。前面提到“自我价值观”是自我对本身需要、本身的思想、本身的行为的认识。自我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内在因素可以归结为人的理想、追求、信念、性格,外在因素可以归结为家庭、社会,但总的来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有效。从外在因素层面来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种种约束进而培养人良好的道德行为,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帮助人类树立远大的理想,对生活产生积极的信念。从内在因素来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人类对自身的需求和对自身行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使人们具有对自身行为准确的判断能力,因此,从影响人类树立正确自我价值观的因素来看,不管是外在因素还是内在因素,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自我价值观的关系

1.两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行为。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阐述过人的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在社会现实的环境中对自我行为或者价值的比较深层次的认识,是人们关于自身价值判断的标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价值信念、价值理想的一种观念系统。自我价值观是立足于人的主体本身又和整个社会环境有所关联的一种意识行为。决定人的自我价值观好坏的因素既与社会环境有关也和人的本身有关。自我价值观不仅是某个个体对自我行为的了解过程,换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看作是某一种特定的人对自我行为认识的延续。而思想教育并不是一种单独的个体行为,而是整个社会进行的实践行为,是社会群体、组织或者是领导集体采取某些手段或者是某些方法对社会上的大众进行的教育、宣传、培训行为。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改变大众的自我认识,并且使受教育的人从内心上真正接受教育,以改变不正确的认识行为。例如拥有忧郁症的这种特定人群,他们的自我价值观都是消极的,对自我的认识都是采取否定的态度,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认为自己在社会上是没有用的,没有价值的,这就是忧郁症这种特定人群对自我认识的延续。而国家为了纠正他们错误的认识所进行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其实就是对他们进行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由此,说明人的自我价值观与思想教育是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主要是作用于整个群体上的人,而人的自我价值主要是作用于单独人的自身。

2.两者不是相互独立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自我价值观属于不同的社会行为,但是两者都是立足于主体—人的本身。两者之间不是相互独立或者相互代替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如何是通过人对自我价值观的认识的基础上。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证明作用于这个人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成功的,反之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自己的价值,一味地妄自菲薄、自我否定,产生消极的自我价值观,那么作用于这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不成功的。而人的自我价值观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起到决定性影响和制约作用的恰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产生自我价值观的同时,会给人提供正确的指引方向,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例如思想教育、理论培训、认知培训等,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分析,使人能够对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行动,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自我价值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人的自我价值观念的转变。人的自我价值观总是会受到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教育传统的影响,复杂的社会环境很容易造成人产生消极的自我价值观。光靠单纯的文化知识教育是不能够改变一个人消极的自我价值观的,一个具有高知识水平的人,但是他的心理素质不高,在遭受各种困难之后,可能对自己的自我价值观产生消极的看法。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起到一个推动人的自我价值观改变的作用,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主要原理,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帮助人们拥有打破传统观念的勇气,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增强抗压能力,帮助人们增加解决困难的决心、自信心和力量,破除一些落后的观念和思想,从人的内心以及从人的自身实现自我价值观念的转变。

四、总结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正在从计划经济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逐渐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时期。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社会的体制不断发生改革,社会思想不断地涌入,社会生活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这就对人类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我价值观的形成造成重大的影响。社会、家庭、学校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自我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自我价值观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采取一系列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自身的行为和思想,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璞.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J].新西部(下半月),2009,(07).

[2]王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体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吕欣欣.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工;新时期;价值观;特点

在新时期下,职工价值观的变化是和我国社会发展处于高速转型期的转型相一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都是职工价值观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职工在新时期的主流价值主要表现在对新知识的渴望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意识越来越强烈,从行为方式的自我实现到时代精神的不断深究,这个过程中满是当代职工自我辨别、自我判断、自我探索等等特点。这些特点促进了单位的建设,另外一方面也促进了职工价值观的慢慢进步。那么,在新时期的大环境下,职工的价值观到底体现了哪些特点,这个分析将会用先进的战略眼光和积极心态去探讨。

一、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的定义指的是在认识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人们对于事物价值的看法和观点的理解和总结。价值观的内容包括了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准则。个人价值观会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职工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在对待职业选择上的认知和态度,同时也表明了个人对职业的追求目标和向往。影响职业价值观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各有志,每个人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都不一样,每种职业也拥有各种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业选择,不同的职业也有不同的职业要求。于是,职业价值观渐渐成为了职工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二、新时期职工价值观体现的特点

(一)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服务集合。社会发展需要人的工作,而国家事业的统一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多元化发展的当代,职工追求自身的理想是一种历史潮流,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已经基本奠定,随着社会大家庭的不断扩张,更多人意识到,要想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要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紧密联合起来,违背社会发展的定律只能是一条死路,不符合实际的。

(二)能力本位彰显。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彰显了新时期下国家对于知识的尊重和突出能力人才的向往。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智力、创新三者缺一不可,能力强国是我国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传统的论资排辈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职工首要考虑的应当是自身的能力。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每一名职工都迫切需要新知识的补充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本领。能力本位论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能力本位指的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技术本领来获得相应的职位和地位。

(三)女性职工较之男性职工更注重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在生活态度上,女性职工更倾向于乐观向上,面对婚姻和家庭,女性职工也表现了更加努力的态度。著名哲学家马尔库塞曾经这么说过:“女性拥有一种能够拯救整个社会弊端的能力。”[1]在马尔库塞看来,女性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更容易保持内心的感性,被行为原则的束缚也更小一些,简而言之,女性职工的价值观比男性职工的价值观更加人性化。

(四)不同单位的职业价值观也不同。在当下,私营企业的职工更加注重的是人际关系,在机关单位中工作的职工注重的是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态度,国有企业的职工则是完善自身修养,升华自己的节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张的是自主经营和工资浮动,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不管是机关单位还是国有企业都在慢慢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变化。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的相关领导人曾经提出:“集体企业改革要深化,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要重点发展。”[2]这就表明,职工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是和企业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五)不同文化程度的职工职业价值观不同。文化程度越高的职工,对待自身职业的态度是端正和严谨,但是在家庭的意识观念上却相对薄弱。文化程度低的职工往往看重的是物质生活的保障,希望自己的能力活动能为自己换来一定的社会地位。新时期下,文化程度的高低可以直接对职工的价值观进行影响。文化程度高的职工在社会竞争中较于文化程度低的职工要有优势,后者更希望获得整个社会的认可地位,在他们的价值观中,更多的希望是期盼获得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三、启示

人的价值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实现,思想多样化和趋于统一的价值观念是当今时代的特点。每一名职工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他们在社会中也有独属于自己的一份价值观。这些各有特色的价值观共同组成了一个社会价值体系,无论其中代表的是好还是坏,他们的初衷却是好,那就是希望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那么,在这种社会价值体系下,职工应该做到以下方面:第一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二是正确的辨别能力,第三是吃苦耐劳的爱岗敬业精神,第四是对自身人格的升华和个人良好形象的塑造。(作者单位: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淑梅,王勇.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观走向[J].齐鲁学刊.1997(04)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生 自我价值感 自我实现

[作者简介]张继玉(1975- ),女,江苏响水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江苏 苏州 2151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艺术类大学生自我价值感调查与研究”(课题编号:sgmky2010007)、2013年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建研究会、思政研究会立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艺术设计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课题编号:SZ2013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104-02

自我价值感对个体的知、情、意、行产生迷漫性影响,关系到个体的身心健康以及价值的实现。大学时代是个体自我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自我价值感的体现和拓展期,也是对他们进行自我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期。艺术设计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未来社会文化建设和进步的主力,对艺术设计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正在成为热点。与其他学科大学生相比,艺术设计生的自我价值感最为独特:他们的身体自我、人际自我比较突出,道德自我具有一定的矛盾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分析不同等维度、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性别艺术设计生自我价值感特点,探讨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引导、培养、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一、研究方法

1.时间。2012年9月~2013年5月。

2.研究对象。以苏州大学、苏州工艺美院、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设计生(主要为大一新生)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以其他学科大学生为参照对象,男生225名,女生239名。

3.量表。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西南师范大学黄希庭教授等编制的《自我价值感量表》(青少年版),该量表分总体、一般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部分,共有56道题。

4.样本。本次调研共发出问卷700份,艺术类发出500份,回收问卷488份,有效问卷464份,有效回收率为92.8%;非艺术类发出200份,回收问卷175份,有效问卷155份,有效回收率为77.5%。

二、结果与分析

1.艺术设计生的自我价值感总体是肯定的、积极的。总体自我价值感均值为3.4946,与非艺术设计生差异性不大,而且男女生差异也不显著。通过对量表总体自我价值感各题答案的统计可知:84.3%的人选“总地来说,我对自己感到满意”;83.6%的人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69.6%的人觉得“我是一个有出息的人”;91.2%的人认为“我是一个有用的人”。由此可见,艺术设计生自我认可程度较高。但在不同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p

2.艺术设计生的社会一般自我价值感总体良好,但高职生一般自我价值感较为低落。自我价值感一般分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个人取向指个人对自我价值进行主观评价时从自身角度出发,主要侧重自己的内心活动和个人感受;社会取向指个体对自我价值进行主观评价时,从社会、他人的角度出发,侧重个体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艺术设计生个体取向和社会取向均分分别为3.5694、3.6280,表明艺术设计生一般自我价值感表现突出,例如对“在班上我是个无足轻重的人”这一问题,78.7%的艺术设计生选择了否定回答。在随后的访谈中,艺术设计生表示,一般来说,他们在小学时就在艺术方面比较擅长,担任一些班级职务或者参加艺术方面的活动和比赛,为班级争得荣誉。而且艺术设计生虽然比较有个性,但他们比较直率、单纯,与一般同学的竞争相对少一些,所以他们在“别人都不太喜欢我”这一项目中,83.6%都做了否定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在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方面,高职艺术设计生要低于本科艺术设计生且差异显著(p

3.艺术设计生社会特殊自我价值方面突出,表现出强烈的发展愿望。生理自我价值感,指人们对自己的体质、体型是否满意;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艺术设计生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显著突出(p

值得关注的是在社会取向道德价值感方面,艺术设计本科生远远高于高职生且差异显著(p

4.艺术设计生在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家庭和心理价值感突出。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也包括生理自我价值感、心理自我价值感、家庭自我价值感、人际自我价值感、道德自我价值感。1999年我们的研究表明,艺术设计生在人际自我价值感方面充满了矛盾和犹豫。如“喜欢主动与他人交往”的不到半数,但又否认“我不喜欢与周围的人交往”;37%的人选择“经常愿意独处,因为这样我感到自由”。这表明他们既希望扩大人际交往,又不太乐意或不太善于采取主动;既希望了解别人,又喜欢闭门独思,或者由于紧闭心扉而不得不体验孤独。但是时至今日,我们的研究发现,现在的艺术设计生在人际自我价值感方面高于普通大学生,他们乐于交往、善于交往。

在家庭自我价值感方面,有81.5%的艺术设计生认为“有的方面能让我顺其自然地发展”,而分别有78.9%、76.5%的艺术设计生对“父母总是让我去做一些我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有的方面不能容忍我与他们有不同的见解”做了否定回答。作为艺术设计生,他们的投入往往比普通学生更高,而且就业方向不明确、生活不规律,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接受和支持的。很多学生在访谈中也谈到,要不是父母的支持自己很难走到今天。

艺术设计生的心理自我价值感也比较突出,分别有86.7%、71.8%、76.5%、64.7%的学生对“我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作为今后个人成功的动力”“我的性格使自己的长处等到了更好的发展”“我勇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有能力支配自己的生活”做了肯定回答。可以看出,艺术设计生心理弹性往往比普通大学生高。在访谈中,艺术设计生也往往表现出很淡定地面对成绩和失败,他们觉得自己会努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别人的观点和建议他们会去听但保留自己的追求和想法。

三、讨论与建议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艺术设计生的自我价值感总体来说是积极的、肯定的,但也表现出一些矛盾、冲突和不一致。他们积极的方面需要我们加以肯定、巩固和提升;而存在的矛盾和困惑、迷茫和挣扎,也需要我们加以教育、引导和纠正。鉴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艺术设计生、家长以及学校管理者参考:

1.对艺术大学新生自我价值感教育尤为重要。对于艺术设计生来说可以通过专业认同、专业技能的提升或者通过高年级学生或者毕业生来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进行规划指导,辅助他们认同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生活并进行学习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名当代艺术设计生,需要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要过高也不可过低,同时积极、肯定地悦纳自我。

2.对艺术设计生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提高心理韧性。自我价值感方面艺术生非常积极、肯定,但也隐藏着一定的危机,即艺术设计生对挫折的想象不够或者认识不足。很多大学生在学业上一路走来顺风顺水,而且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很少遭受挫折,这样的成长经历以及建立在一帆风顺基础上的自信很有可能导致他们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对挫折、困难没有心理准备和应对能力不强。对艺术设计生进行一些挫折教育,有利于训练他们挫折应对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

3.鼓励艺术设计生进行人际交往,不断提升人际自我价值感。艺术设计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表现为交往意愿强,但行为滞后。在网络盛行、虚拟世界发达、资讯传播路径膨胀的情况下,要扩大大学生的交往圈,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还是有一定挑战的。在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课程是有效途径之一。如苏州工艺美院在每年的心理健康活动节期间举办各类人际主题实践活动,围绕积极认知、情绪管理、有效沟通、解决问题、阳光心态等主题,采用引导、游戏、活动、分享、总结的形式快速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人际自我价值感。

4.营造尊重和谐的家庭氛围,提供持续稳定的社会支持。家庭是个体生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社会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微环境之一,影响着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以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艺术设计生,他们的成长与成才往往需要特殊的路径,需要更多的家庭支持和付出。所幸我们的研究和访谈发现,目前大多艺术设计生的家长热爱、关怀、尊重孩子,支持、鼓励、关爱艺术设计生的成长与成才,对艺术设计生自我价值感的发展十分有利。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家长支持孩子的心理成长,让孩子感到自己在家庭以及社会中是被接受、被支持、被肯定、被关爱、有价值的。

5.学校社会积极提供平台,促成艺术设计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的调查发现艺术设计生尤其是高职群体,他们对专业就业不是太有信心。作为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职业生涯大赛、专业介绍会、与用人单位联合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体系。如苏州工艺美院推进以“工作室制”为指导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素质育化、双证融通等渠道向第二课堂拓展,向课外延伸,构建了生态的学生素质育化体系。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的专业素质、就业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希庭,杨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4).

[2]丛晓波,田录梅,张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3]张继玉.浅议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点[J].甘肃科技纵横,2007(5).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内容和方法上入手,探求如何突破传统,促成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如何开展职业价值观培养,近年来高职院校在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改革探索。笔者在关注我院建设和教学实践中思索如何对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探新,力求走出一条贴近高职学生实际、切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道路。

一、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内容更新

1.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更新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念。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过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提出要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他说:“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①由此可见,职业理想层次较高的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职业理想层次比较低的人则把个人需要作为选择职业的主要依据,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职业理想教育.系统、全面地介绍不同职业类别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目前人才分布不均衡的趋向。

2.加强职业价值取向教育,纠正高职学生的价值定位。

职业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在职业选择中以自我为主体还是以社会为主体的间题。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价值取向教育中,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倡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特别应注意的是,职业价值取向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倡导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同时也应肯定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要让学生认识到把劳动和个人利益联系起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来看,劳动的价值应该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指向集体的、长远的共同利益;还要认识到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别,却有成功与失败之分,只有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的事业才是成功的事业,才可能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我们要通过职业价值取向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我们要t-j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职业价值观,使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使集体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起到统摄作用,帮助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通过荣辱观教育,高职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要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把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4、树立职业平等意识和劳动光荣的理念。

学生要认识到社会各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存在分工的不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政治上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只要做出了成绩,都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肯定。高职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生产第一线的员工,我们需要引导他们端正劳动态度,把立志与立业结合起来。

纵上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内容选择坚持:精英标准与底线标准的结合、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自身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结合、职业平等意识和劳动光荣理念的结合。总之,职业价值观培养在于发展一个人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生产能力、质量和效率,耐心和坚韧,忠诚和投人,自由和责任,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通过工作真诚为人服务的精神。

二、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内容本土化要求

事实上,在课程、教学领域实践领域中所定制的教学计划还必须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各专业的需要来选择,可以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和各专业学生增减,这是一个本土化、职业化和具有创造性、灵活性的过程。

下表是2008年4月我院邀请新加坡专家召开的“信息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会议中,专家对“新加坡高职院校学生和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价值观调查表”的对比分析_

分析结果显示新加坡学生大多选择并排序“兴趣和爱好”、“单位能否提供晋升的机会”、“工作有无挑战性”作为影响自己找工作的三个因素;而我院学生选择并排序的三个影响自己找工作的三个因素是:“工资待遇”、“兴趣爱好”、“单位能否提供晋升的机会”。这个结果反映了两个不同国度的高职学生在不同国情下的选择。从我院学生的情况看,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期望有比较客观的定位,但在择业过程中过分突出个人利益,过分看重物质利益,过分注重个人利益,注重个人待遇、享受,而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个体放在集体、社会中来衡量自己的报酬,严重背离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要求。因此,我们学院在制定职业价值观培养内容框架时,应该强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待遇观、客观的职业定位观和先进的职业苦乐观,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观念的影响,在择业上正确处理个人地位、待遇与奉献的关系。因此,在价值观教育的各个途径实施过程中更有实际针对性,可以适度进行本土化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内容的调整。但无论哪种教学途径的实施,都需要一个完整的内容框架结构,才能保证后期的实施。

三、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方法探新

培养方法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人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1传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方法。

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程序单一、方法陈旧,结果是重视程度高,教学效果欠佳;教学方法多,却得不到整合;教学内容明了,教学目标无法内化;教学以说教为主,缺乏深人。这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然而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结:传统价值观培养方法。

2.职业价值观培养方法的创新。

无论我们将来采取哪些培养途径来实现我们培养内容的到位,都必须找准方法,而对于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方法,我们的原则是:从认知到理解,内化为情感,促成其行为,这一原则在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开发中都应坚持。

我们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亚太网络和联合国职业教育中心专家组编写的《学会做事》的“四步循环法”:知晓一理解一评价一行动。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进人价值观体验场,促进反思性表达,实现价值观体验范式的转型。

笔者以两课教学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节为例:

四步循环教学法单元模块: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步:认知层面—知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第二步:情感层面—评价(讨论中的体会和感受)

第三步:概念层面—理解(谈“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

第四步:行动层面—行动(结合自己专业和实际展望)

认知层面—知晓:认知基础讲“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以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为材料,引入数据引入,使学生了解身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现状,揭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j清感层面—价值化:结合迈克尔·杰克逊的工艺歌曲《earth song》的mtv,交流环境和社会及人类的关系,谈自身体会和感受。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及对象定位在学生自己。教师请学生回忆自己曾目睹的真实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事例,讲述曾留下的记忆感受。

概念层面—理解:对教师给出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形成见解。列举我国近年来为实现“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的努力。教师联系学生本身专业,与学习者进行对话,探可持续发展社会对我们的意义。

行动层面—行动:努力践行有意义的行为。教师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参与政策制定,敦促参与者投身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行列中,学生提问:我如何进行资源节约,如何保护环境,我行为的意义在何处。教师在总结这一课时,请每位参与者都提交一段他们在课堂中领悟到的关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段话,并布置了思考问题。

当然,采用四步循环教学法,它的四个步骤“知晓一理解一评价一行动”,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模块的具体内容而确定的;还要注意与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在此,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践行是目标,三者是一个缺一不可的、完整的学习过程。要引导学习者进人价值观体验场,促进反思性表达,引导学习者认识生活、生成价值、构建意义,实现价值观教授范式向价值观体验范式的转型。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 自我价值观 大学生 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66-01

一、前言

生命教育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生命教育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生命教育的关注点也日益广泛。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人文生命视角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文生命视角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突显,对人文生命视角的研究、推广和弘扬成为热潮,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潮、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不断涌现,良莠不齐的文化冲击着高校学生的生活,人文生命视角作为在中国革命建设中形成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探讨人文生命视角与高校精神文化相融合的问题,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而且可以通过挖掘人文生命视角的现实价值发扬其先天的育人功能,为高校的生命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生命教育的理论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1.生命教育的理论内涵

生命教育,英文名为Life education,其核心就是一个“全人教育” (Holistic education)的概念,它是以“人”为中心,做横的延伸,纵的连贯,包括身、心、灵的健全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学生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整于人格内,透过“知、情、意、行”的整合,达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目标 。生命教育主要是指针对生命本身及其相关因素的教育,在生命教育的定义中,包含着不同层次的理解。狭义的生命教育主要是指对生命自身的关注,主要针对个人生命、他人生命、自然生命等相关内容的教育;而广义的生命教育则针对生命及其相关的因素,不仅仅包括生命本身的内容,而且进一步拓展到对于生命意义、生活方式、生存价值等相关抽象因素的教育,关注个人及社会生命价值的提升,从多个角度强调对生命及生命个体的关注。在生命教育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就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引导个人了解生命的神圣和不可侵犯,也就是对学生生命化的教育理论。生命教育基本理论建构的基础在于确立“生命化”的理念,包括对“认知体”如何经由“具体个人”而回归“生命体”的综合研究。可以说在生命教育中,“生命化”理念是教育思想发展历史生成的逻辑选择;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重要性和内在价值,引导学生以更加宏观的角度了解生命的基本构成要素,了解个体生命的活动轨迹,形成对生命的全新认识。

2.生命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生命教育这一理念由来已久,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状态,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加强对生命价值的重视,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行为和发展模式进行指导,包括哲学基础、生命伦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以及教育学基础。生命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和个人情况会进行相应的调整,生命教育的理论体系也非常丰富,具体包括生命化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情感教育理论等。纵观当前世界各国生命教育的现状,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如下: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三个层次,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生命教育主要包括六类基本教学任务:第一,关于学生的人生教育,主要包括出生教育、养生教育和生死教育;第二,社会道德和人伦教育,涉及到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爱情教育、人际教育;第三,社会性格和人性教育,包括信仰教育、善恶教育、真伪教育、美丑教育、利害教育;第四,学生个人人格教育,主要结合心理教育、个性教育、品格教育,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个性特点;第五,人文历史教育,具体包括历史传统教育、哲学反思教育、社会关怀教育等内容;第六,伦理人道教育,主要包括尊重生命的教育、爱护环境的教育、敬畏宇宙的教育等。

综合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实践,我们可以非常明确的认识到,生命教育视角是大学教育实践领域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在国外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中,主要是从生命理念、生命引导和生命教育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从文化意识、社会价值等角度进一步探索生命教育的产生机制和思想特点。美国被称之为世界上最早实施生命教育的国家,在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出现了虐待儿童,自杀,他杀,暴力,吸毒等严重的问题,美国针对这些问题开始研究并实施生命教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命教育教育的角度以及工作的艺术和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受助者的帮扶效果。在当前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生命教育视角的效果进行了总结,明确提出在心理引导、精神指引以及人文关怀等过程中,科学的生命教育及其应用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生命教育介入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τ谏命教育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生命教育视角下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1.积极传播生命教育理念

在大学生命教育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将对生命教育的感悟作为学生语言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方式,提升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兴趣,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对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视,避免应试教育的功利思想。对于大学生命教育课程而言,价值观的培养和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对生命教育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视。因此,在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应当建立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帮助中学生经历过入门理论理解之后,加强对学生价值观、责任感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引导,督促大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价值理念,引导孩子体会课外实践的乐趣,了解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形成学习文化、丰富自我的意识,改变单纯的应试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帮助学生进行内涵积累,可以采取互动交流、实践体会的方式,让学生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社会生活,加强对自身的了解,利用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理论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考能力,通过日常的教育积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价值道德水平。

2.建立积极向上的信念理想

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健康向上的理念,建立生活与生命的平衡。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追求快乐和幸福是生存的本质和个人的基本目标。在生活和生命的权衡中,很多人会面对个体幸福感和社会责任等要素的取舍。通过生命教育,会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到生活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快乐和幸福不仅仅是物质表象的体现,更深深凝结在个人的精神和内在体验上,通过生命教育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追求精神幸福的方法,抛却单纯的物质和肉体享受,领悟更加深层次的精神快乐。

3.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生命教育理论中,主要的理论目标就是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将价值观、思想道德、心理调节、自然保护等相关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相连,强调个人对于其他生命个体的关注和尊重,将社会群体描述成互相联系、却又相互独立的一个个统一体,在相互的作用和影响中共同生存,形成一种生命交叉模式,进而建立一种生命的互动机制,体现了各个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应当明确自己的社会存在,了解到自己应当承担的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不嘤肷缁崞渌个体进行沟通了解,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观和责任履行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积极的理想,推动学生身心发展。

四、总结

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设置顺应了时展的趋势,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和青少年人生教育规划相结合,引入富有时代性和实践意义的教育内容,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会活动中,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利用生命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思想可以进一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力,让广大高校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压力,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郑晓江、张名源.生命教育公民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7.

[2]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早期文稿[M].湖南出版社,2014.

[3][德]黑格尔(G・W・F・Hegel)著,贺麟译.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2015.

[4]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北京:三联书店,2012:554.

[5]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2.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第6篇

摘 要:大学的作用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关键内容在于促进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而帮助大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也是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从目前的现状上来看,很多大学生在自我价值的认知上出现了迷失,所以本文旨在从自由观的理论入手,探讨当代大学生如何处理好自由观和自我价值体现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自由观;自我价值体现

自由,是比爱情和生命更有意义的崇高理想,也是人类进步过程中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自由观”是以“存在先于本质”为前提和出发点的。实现自由的途径是自由选择,自由是绝对的,具有无限性、独立性和选择性。自由是责任的必要前提,责任是自由的必然结果。享有一份自由需承担一份责任。这也使得现代大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需要从正确认识自身入手,这也是现阶段存在着的主要问题。

1自由发现和自我价值

同志在清华大学100周年庆典上,对我国的青少年寄予了很高期望,提出青少年需要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处理好个人和社会间的关系,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通过这一观点可以看到,保持个性需要对自身负责,也需要对社会负责,如果缺少了这一理念,那么自我价值也无法体现出来。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标志,也需要清楚地认知到这一点。作为大学,其职责就在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2自由观理念出现的问题

目前很多大学生都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以最常见的旷课情况来说,很多学生都会出现迟到早退的情况,甚至出现旷课。而与之相对应的一些集体活动也不参加,这些学生通常都以“自由”为行为的借口,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进行有效约束,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课程学习不过关的情况。另外这种懒惰的情绪导致学生的自控能力非常差,这对于自己的人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往往会导致各种不良结果。

3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3.1自觉

自觉可以在自由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虽然大学生的心智在这一年龄段已经趋于成熟,但是他们毕竟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对于社会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可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心理过渡”时期,对于自身还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和认识。其实,最好的自我认知方式就是自觉,在自觉中进行不断反省,从而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思考中不断完善,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以学习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决于其自觉性。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来增值自己,还应该针对于某一学科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以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

3.2自强

自立自强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他们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是被社会认可的重要条件。其实在大学阶段,学生已经基本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他们也应该有足够的自由来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相比于小学和中学阶段,他们对于社会、学校、父母的依赖程度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无论是在生活节奏还是生活方式上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而自强的核心内容在于自我价值的体现,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项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活动来培养自身的自立自强能力,除了文化学习以外还要注重人际交往,学会如何去为社会服务,投入社会的浪潮中,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这对于自身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3自律

自律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约束,是在自由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导向。有些人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约束学生行为是政府和社会的责,理应由国家法律法规来调节,高校校规校纪不属于法律,学校没有权力和必要来约束学生学习以外的行为。但是实际上,作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约束其实是自身的一种自律行为。对于大学生来说,自律不仅是对他们意志力的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思想上的考验。没有约束的自由本身也是不存在的,自由和自律本身也是两个不冲突的态度。就好比我们放风筝,风筝飞得再远再高,终究还是需要我们抓紧手中的线。换而言之,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也需要一根线来进行约束和管理,而自律就是这一根线。自律的人在行为上不需要他人过多地进行约束,能够有效地对自我行为进行判断,究竟是应该还是不应该。所以真正的自律并不是一种捆绑式的束缚,而是在一种约束下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的做法,它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自由”。

3.4自尊

自尊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促进。而自由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就是学生需要了解自己身上需要承担什么责任,需要正视自己的尊严。自尊是一个人优秀品质的体现,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点。现代大学生需要清醒认识到自尊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自尊才能在社会的浪潮中不被卷走。

4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促进和支撑。当代大学生应当正确理解自由的含义,树立科学的自由观,在遵守合理的校规校纪的前提下活出自我,追求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大学生更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态度,以正确的自由观和自觉意识为基础,提升自强能力,具备自律精神,体现自尊态度,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贾云飞.论正确自由观与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关系[J].时代教育,2014,03(08):20.

[2]高裕民.关于人生观教育的思考――人的价值和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J].金融科学,2011,02(01):89-93.

[3]汪宏,窦刚,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12,29(03):597-600.

[4]王磊,郑雪.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7(04):434-440.

作者简介: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价值观,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语文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教育的全部价值都体现着人的价值,脱离了这一主体需要,教育价值不复存在。“真正的教育应该以人为出发点,把发展人的素质,提高和扩展人的价值要作教育活动的轴心和归宿。

语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不仅具备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与生存价值的意义,而且具有创造人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意义,所以语文教育不仅是让人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将“自然人”改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它的更重要的功能是促进人的生命的发展,既要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并予以培养、教育,又要注意保护学生其他一切生命能量,使其能和谐发展,让人的整个生命系统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的个体生命富有意义,人生会更有价值,在语文传承中,有价值的人生才能获得永生。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价值是一个极为重要和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对于什么是价值,人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实现人的价值等问题的看法,是因人而异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个人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多少,一个人对社会所作贡献越多,他的社会价值也就越高,他的人生也就越有意义。自我价值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又一方面,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人作为人的存在就要有人的尊严,要自尊、自信、自爱、自主、自强等。第二,社会应提供保证个人尊严,满足个人需要的物质和精神的条件和手段。“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自我价值要自觉服从社会价值。一个人的价值由潜在变为现实,唯一的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

二、价值观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B透模式构建

1.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

2.模式构建

3.实施条件

该模式要顺利实施,应具备的内在条件是:学生应具自主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外在条件是:教师积极的引导,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更好的思维空间。

(二)实施过程

1.教学目标的渗透

作为教师应该先明了教学目标,且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展开。语文的三维目标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两个目标的灵魂,知识与能力是价值观的载体,单单地进行价值观教育,离开语文的基本内容,那价值观教育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同样,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也即是价值观形成的过程。积极的价值观形成,就要借助于另外两个目标的完成才能实现,它是渗透于前两个教学目标之中,是在教学过程之中方能完成的。

要让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重要的文本信息,并能够概括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品味本文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从而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这样才会对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起着促进作用。

2.教学过程的渗透

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这一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果课文篇幅较长,课前要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熟悉故事情节,然后采用五个环节的教学,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第二个环节让学生用一个词(比如:震撼、钦佩、崇敬)来形容读完文本后的感受或心情;第三个环节要求学生在中找出能打动自己的情节,学生通过再读课文,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强化了他们的情感体验;第四个环节,学习小组选择最打动你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对一些情节中的语句或关键词要反复品读,以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第五个环节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几句话来总结: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人可以失败,但绝不可以被打倒。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什么,从本文中你可以体验得到。

3.教师语言的渗透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优美的语言将价值观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当中去,使学生在领略其语言美的同时,激活人的思想,产生至深的意境,获得人生的快乐,从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语言是心灵的外在表现,教师的语言美,对学生的积极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强烈的渗透作用,而这些作用又是双向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和每位学生都应当进行深度的挖掘,从而使语文教育达到较高的境界。

4.师生行为的渗透

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是价值观在语文教育渗透中的最终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才智,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着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付诸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交际的行为养成中去。积极的价值观形成是宗旨,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目的,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也是双向的。

5.教学评价的渗透

积极的价值观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到议事日程,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利用教学时机,认真地把这一要求贯彻下去,同时,评价的方法也应有所改变,切忌把考试作为唯一的方式。我们可以采用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观察法、活动法,学生的自我评价法,学生间相互评价法,测验法等多种评价方法,教师要将积极的价值观渗透到评价体系之中,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三叶草;年青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04

一、青年教师职业生涯波动的现状

可以说,每一位步入高校的教师, 最初都必须经历从选择在高校任教,到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采取相关的态度、价值观等连续性变化的过程,从而开始自己的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然而,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他们必须通过调整转型使自己从优秀的学生转变成优秀的教师。这是一个不断磨砺、不断从各方面完善提高自我,从而获得稳固职业生涯成长的过程。“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正是如此。

当青年教师怀着对大学的憧憬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方面要备课,上课,完成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量,从中学习教育理念并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适应学校的科研节奏, 在新的科研平台上钻研。由此一些青年教师觉得不堪重负,于是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不积极参与教学以外的活动,处于消极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满意度低等问题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起始阶段的职业定位,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三叶草模型对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推动作用

古典老师提出的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理念,在调整入职初期职业定位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较好的成效,揭示了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兴趣、能力与价值观(也称三叶草)这三者的作用和推动关系。即从自己的兴趣入手,培养支持兴趣发展的能力,能力提升形成价值观,然后用价值观强化兴趣……以此循环提升,打造完美的职业。

本研究认为,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在兴趣、能力、价值观方面的循环转动将有助于推进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形成与稳固。下文就此展开讨论。

1.培养兴趣是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原动力

(1)培育爱校敬业情感,激发职业兴趣。职业憧憬与职业现实的矛盾也常常影响青年教师职业兴趣的形成。许多青年教师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就业困境压力下,当初并不是抱着崇高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来从事教师职业的,他们选择教师职业是因为当老师工作稳定、安全,又有寒暑假等,仅仅把教师当成谋生的一种职业来看待。所以,职业培训很重要。有人说这是老一套、旧办法,但本文认为,良好的传统做法应该继承、发扬。在培训中,可以请校领导讲校史,参观校园校貌、教育教学成果展等,启发青年教师热爱学校,热爱教育工作;请老教师通过亲身经历谈教师职业定位和职业道德确立的收获体会,促进青年教师思想尽快到位,迅速确立个人职业目标,进一步增强青年教师从教的兴趣和热情。

当然,职前培训除了教育教学课程外,其中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培养职业兴趣的重要课程。教师职业道德也称师德,往往支配着每位教师的从教行为,因此,应通过培训,尽快使青年教师把职业当事业来做,这样,他们才会以更大的热情乃至忘我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如细水般孜孜不倦地浇灌他们热爱的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2)培养教书育人的兴趣,形成初步职场定位。高校还可以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延长青年教师的培训期,一方面注重入职初期的心理辅导,使他们遇到问题时可以求助,产生分歧时可以讨论,心情烦闷时可以咨询,寂寞孤独时可以倾诉。教师发展中心让青年教师打开心扉,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教师的职业中去,把当老师看作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当作很感兴趣的事情。另一方面,注重多渠道多方位的培养。人们总会更快地接受轻松愉快的事物,远离繁复枯燥的工作。我们通过“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国内培训和国外深造相结合”方式,开拓青年教师的职业视野,用切身体会进行自我教育,来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兴趣,从而使他们形成职业信念,并能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而职业兴趣的养成将激发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朝正确方向发展。而“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体系精髓,会促使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展示新时代教师的风采。

2.打造能力是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助推器

“三尺讲台,侃侃而谈”是青年教师要掌握的基本功。许多老师上完课,学生给予肯定的掌声,这种来自学生的认可度和自我满足感,是激发职业兴趣进而磨练教能的源泉,培养教学能力能促进职业兴趣的稳固。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在职业兴趣向职业能力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力量的促成。

(1)学校为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转变提供良机。入职初期,学校加强培训,从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掌握教师基本教学规律入手;以课堂讲授训练为基础,通过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及岗位教学技能比赛,如PPT课件的制作比赛、讲课比赛,等等,让老师们熟练课堂节奏,有效准备一次90分钟的课时内容,学会用有节奏的语速、抑扬顿挫的语气和感情投入来驾驭课堂。学会上一堂教学逻辑清晰、课堂组织有序、学生按照教学进展听讲的有效课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上课成功对于初入职场的青年教师能产生职业满足感,进而坚定职业信念,教师职业的归属感不断增强,并自觉地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外在提供的种种良机为职业三叶草模型在职业兴趣基础上打造职业能力,为促进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青年教师应加强内修以夯实职业能力。当青年教师通过一定的职业训练,掌握了基本教学技能并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时,他们已基本掌握教学方法,职业兴趣促使自我对职业能力产生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需求将推动他们自觉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我优势,不断总结教学技能的优缺、学生课堂表现的反馈,从而专心研究课堂教学的能力,把课越上越好,教学技能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这样的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能提升青年教师自我价值,对教师职业生涯的信念增强,深刻体会到钻研教能对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作用。他们就会更加认真备课,力求提高课堂信息量和前瞻性,同时,更多更新更生动的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从而再次激发青年教师自觉意识层面教学能力的提升。老师想学生所想,自觉调整状态,用知识灌溉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导师;在深入的师生互动中钻研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在良性的师生互动中,教学能力内化为自觉意识,转化成为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转动到产生价值阶段。这时,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路径越来越顺畅,有明确的目标、行动计划和方向。

3.实现自我价值是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完美归属

青年教师入职以来,经过多方面的学习培训,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仅从心理上、理念上、思维上认同教师这一角色,进而爱岗敬业,立德树人,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练就从教必需的过硬本领,在教书育人中发挥自身内在的能力和热情,从而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1)在培养受社会青睐的人才中实现自我价值。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青年教师的努力付出会得到良好的回报。如每当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屡屡获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指导能力得到实践锻炼和检验,师生在大赛中并肩前行,共同成长……青年教师就会在付出辛劳汗水中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作用。每当全国各大高校专场招聘面试中,经过青年教师的精心指导,学校的高就业率、高质量的就业职位及学生成为职场骨干的大量事实,再次让青年教师感受到社会对他们教育付出的高度认可,从中再次体会到自身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

(2)在优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实现自我价值。为了适应教育新形势和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学校和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联系互动,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为青年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生产、科研、新工艺推进、新技术研发等各个实践环节提供了平台,也为青年教师成长、实现自我价值提供良好的平台”。在校企合作中,青年教师通过企业第一线锻炼提升自身实用技术能力,结合企业实际有目的地开展技术攻关、科学研发等科研活动,研究方向贴近行业发展需要。所积累的校企合作实践经验不但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对推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和运用技术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有较大启发。为他们成为有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创新本领和有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人才创造环境。

(3)在合理的物质激励中实现自我价值。在青年教师职业生涯中,高校建立了许多合理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创新薪酬机制,根据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实际工作量,构建年薪制、项目制等工资体系,为青年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提升创造空间,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公平的绩效考核机制”将考核、奖惩机制相配套,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还建立合理的岗位晋升聘任机制,以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为基础科学设岗,推行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晋升到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发挥岗位晋升聘任在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导向作用,实现青年教师人生价值和高校发展目标的融合。

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每一次激励举措,都是对他们教育教学工作成就的肯定,他们的人生价值又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他们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到新一轮的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涯中。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的良性转动,不断推动青年教师“修炼自己的兴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打磨自己的价值观,找到自我实现的平台,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收获快乐、成就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马玉会.产学研结合高职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4):194-195.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高等教育价值观

一、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几个误导及其原因

高等教育价值观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高等教育价值观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是进入上层社会的手段,是划分职业等级的依据,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尤其在我国农村,上大学是跳出农门获得城市户口的通行证。在他们看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在政府部门、国家企事业单位和垄断行业。只有那些成绩差的上不了大学的人才会从事农活、做小买卖、当工人。人们对研究生卖猪肉更是不可思议。而现实中的大学毕业生不愿下基层,不愿进私企,自主创业意识淡薄。当然这里面的原因之一是封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封建教育的价值取向使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仕”上,“学而优而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而忽视工商业的发展,贬低以物质利益为主的社会需求,歧视儒商,导致我们民族整体上缺乏冒险探索创新的精神,从而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取向在于求“稳”。

其二,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的概念本身不明确,导致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观取向片面化。《中国大百科全书》把教育目的定义成: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这个“一定社会”是什么样子呢?是上层社会,还是下层社会?是哪个社会的目的呢?我国新时期的高等教育目的一般表述为“建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给人们的错觉似乎只有科学家、工程师才是“栋梁”。有学者把其外延定为“人”,似乎更合理。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活动。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国家需要的“才”,也要关照作为“人”的学生的发展。

二、从大学生村官现象浅析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新取向

1.从知识出发――学以致用。“经世致用”的价值观是随洋务运动的兴起而成为潮流。开设自然科学和工、农技术课程,充分反映出现代学制在追求教育应提供具有文化知识的劳动力和技术人才的价值观。

高等教育产出的结果之一是让学生能用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由于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质量下降,学校培养的与社会需要的人才相脱节,学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此外学生所学专业用处不大显示不出优势。同样的问题: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结构复杂,与农村所需错位。调查问卷中关于“大学生村官具备哪种能力最重要?”的调查数据显示:41.84%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实用技术最重要。而对大学生村官专业知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4%的大学生村官是农学专业,经管类的也只占22%。人才的所供与农村人才的所需发生了偏离。农村需要专业对口、实用型人才。大学生村官们也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不同途径在默默奉献着,此外,部分人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知识。“学以致用”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能指导村官们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干中又学的良性循环。

2.从社会出发――担当责任和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的价值观要与当前国家形势和时代使命联系起来,因而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

其一,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缓解就业压力的有郊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东西部、传统农业与新兴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毕业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需要大学毕业生作出理智的选择,与其“坐等要”,不如自己找机会。大学生村官一职则提供了机会。其二,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学毕业生奉献一份力量,是时代的召唤。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价值观赋予我们青年不同的历史史命。在内缺民主外缺独立的旧中国,其指导思想是“教育救国”和“教育强国”;改革开放后,仍然强调教育的经济社会服务职能。新时期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社会功能同样需要当代大学生的奉献。他们把“科技兴农”的口号变成行动,让农村经济现代化、让法制民主观念开始深入民心、还把新风尚和新事物带进农民的生活。他们的职责和未来不是被农村同化,而是让农村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村民接触到先进的知识、科学的理念,需要越来越多有文化的大批新型“村官”,来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从个人出发――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在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价值取向。不可否认,大学生村官由现象变为潮流,除了就业压力或迫于生计外,诸如国家政策如考研考公务员加分,工资待遇不差,发展前途好等也是吸引人的地方。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来看,我们只有解决了低一层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才有高一层的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像第一个硕士村官杨本伦那样主动放弃国家人事部主任科员的职位回到山东老家当起村支书的勇气,但还是有不少大学生村官是抱着施展才华的机会,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意味着要轰轰烈烈地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更多的是一种发展过程而非一种终结状态:它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程度上实现,也可以由许多次微小进展逐步的积累起来或是偶发事件对人成长的促进。平凡的工作,平凡的岗位,只要能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促进个人成长,真正成为自己,都可以看作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高等教育价值观转向关注人的自身价值的培植和弘扬,关注人的精神层面的建构则是当代中国教育首先要作出的抉择。无论是知识本位、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都离不开人的主体地位。从这个层面上看,高等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

三、采取措施促进村官发展,协调和实现三个方面的价值观取向

1.大学生村官本身。找准定位、摆正心态是大学生“落户”农村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摸索的过程。大学生在自己决定加入大学生“村官”的时候也要问问自己是否准备好了。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村官意味着日常大量琐碎的管理,工作中会有阻挠有挫折有不顺意,这就需要我们有耐性要坚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必要时向长辈师长求教。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的同时,挖掘新点子,不断更新知识,创新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为村民着想。

2.政府层面。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运行机制,为其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继续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村官,选拔那些农村紧缺的实用型人才,同时有意愿长期留在基层的大学生。其二,强化大学生村官的组织管理。落实“结对传帮带”,让行政官员真心爱护大学生村官,为他们办事创业提供平台。加强反馈机制,建立专门的指导中心,每月汇报,每季度召开座谈交流会,每年综合总结。完善考评制度,评比优秀工作者,给予奖励。三是积极采取财政借款、银行贷款、社会筹款等办法设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村干部创办、领办致富项目提供资金扶持。三是加强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重要意义,让全社会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尤其是要改变传统观念。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戴、尊重大学生村官的良好氛围。

3.高校。高等教育发展自身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有不同占主体地位的教育价值观。违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显然不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但是,大学不能成为“象牙塔”,不能游离于社会经济发展之外。专业设置要紧跟当前经济发展的走向,要随社会所需人才的供求变化而适当调整。放开专业选择的自由度,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兼修其它有兴趣的学科。在传授实用型知识时更要与实践、生产相结合,走出课堂,走进培训或实训基地。这就要求高校和外界的组织合作,注重社会对人才的反馈,不断完善高教本身。对大学生村官,有学者指出,可以定向培养。即高校设置此相关专业,专门培养服务于农村的专门型人才。高校也要关照学生的发展,尊重其选择。引导学生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实施创业教育,让创业理念深入人心,鼓励支持学生创业。

总之,三个方面的价值观的实现需要个人、国家和高校作出各自的努力以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在重视个人发展取向的同时,国家,高校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重视社会功能的实现时,个人要以大局为重承担历史史命,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胡建华,周川,陈列等.高等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74.

[2]张家.谁的教育目的[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第10篇

如果你对目前的教育教学感觉无奈,甚至情绪愈积愈厚,怎么办呢?如果你的教育生涯遇到了瓶颈,怎么办呢?这两句看似是广告语,要推销一种产品或者思想,其实然亦不然。然,是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力量,爆发或潜伏,但并没消亡。教育蓝调就不是要给谁一桶水,而是要启发每个人燃烧起一把火,从内心去点亮课堂,用心去照亮教育,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天空的湛蓝、大海的深蓝,只需启动美丽的心灵,激情就会在实践行动中蹦蹦地跃动。不然,是因为外在的东西可能会对你我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最有力量的思想来源于自身。心理、信念、思想受文化基础、情绪波动和个人价值观所决定,不必求同,因为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的兴趣认识、价值观念趋向多样化。任何硬体的产品和软体的思想对个人的影响可能非常有限,至少在一定时期感觉借用它力不从心,所以教育蓝调在教育模式、方法、思想上不是一种可以推销的产品。

教育蓝调的由来与行动

2012年秋,我与山东一些老师谈到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这个课程的地位以及教育资源不均、公平失衡、教师成长受阻、学科教育面临更复杂的困境。突破教育瓶颈的道路在哪里呢?需要寻找一种内在能量的驱动力和教育思路的拓展。

我们意识到提高教师能力这是本源之一。教师需要有一把火去点燃自己,助燃学生。教师培训从公办到私营有很多,但我们面对潮水般的培训为什么仍然感到困惑呢?作为山东省培训专家团队成员,通过一些培训实践、教师访谈,我深深体会到被动的教与学都是低效的。教师需要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出口,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向,继而产生成就教育精彩的力量。

在自发的教育研讨会议中,我们组织阅读和交流《艺术世界》这本杂志,被很多行为艺术家所感染。不论是教育研究、民间艺术、城市声音采集等,都是从自身去热爱这种探索研究,把自我行为转化成艺术追求。这与蓝调音乐起源、精神相通,即把自我的行为变成自由、原创、艺术的行动,由此可以找到自我价值感。因此,我们把这样的行为界定为教育蓝调的行动。

教育蓝调的核心精神

蓝调寓意宽泛,这里取其自我意识、自由精神、创意无限等精神要素,提倡教育者形成创新、自主和快乐的品质,用行动铸就自己的美丽心灵。这就要求教师自我觉醒、自我反思、自我进步,最终形成自我价值感。所以,教育蓝调的核心精神是“自我”。当然,这里的自我并非与开放相悖,不是自我封闭;这里自我并非与集体相反,不是自我主义。而是教师要坚持自我,不因为信息的泛滥、物质的引诱、环境的污染而日渐庸俗化、无为化,成为冰冷的课堂机器、教学木偶。因此,这其中就有很强的教育艺术特征。

可以说,教育蓝调是一种优雅的姿态,不是一种刻意的观念;是一种美丽的视线,不是一种价值的模式;是一种自由的精神,不是一种无为的思潮。特别是对教育蓝调“自我”价值的追寻,这是成就自己专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即把教育蓝调当做一种个人的教育艺术去追求,把教育蓝调当做一种美来追求、享受与创造,让自己的思想、心灵、行为从微至大地实现越来越多、越来越美的价值。

教育蓝调的行动途径

教育蓝调把“自我”放在首位,追求自我,可以有很多行为方式,方向是把教育当艺术来追求,用行动在实践中探索与发现更多的教育之美。

1.要有视野,尤其是国际视野

不论是网络还是读书,或者交流,教育者必须有视野。视野首先是业界的新技术、新发展、新思想。例如,新的操作系统、新的应用软件、新的教育平台,或者国际新教育思想等。不是要追逐潮流,而是让内心更丰富,面对现实更有眼光,从而在心理、技术、观念上有超越的可能。例如,课堂教学,一位高中教师讲HTML语言,根据主题任务练习规范地插入图文,这是非常严谨的教学,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如果教师有更宽的视野会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当下网站采用的动态网页、源代码、在线数据处理等,由此探讨空间、博客、网站的动态网页特点。虽然写代码不太可能,但是简单的增改视频调用语句或配置模板并不困难。有了视野,更不会误导学生说:给HTML增加GIF动画让网页动起来,这就是动态网页。

2.要追求自我,形成价值感

精神疲惫的主要病因是没理想,没理想的表现就是失去自我,失去自我的根源是没价值感。因此,作为教师要寻找教育价值感。既然教育是一个茫茫的大海,教师就需要有一叶冲浪的扁舟,去实现自我价值。教育蓝调的价值定位就是不用急于求成,把眼光放远,低调地去一步一步探索。这个看似很笼统的说法可以结合自己的岗位或专业,从如下几个角度点滴尝试、分头突破。

(1)读读好书,寻找共鸣。例如,《第56号教室》、《美国最优秀的老师》。

(2)研究技术,寻找自信。例如,多媒体、网站、课件、智能手机编程。

(3)打造爱好,寻找特色。例如,摄影、绘画、诗歌、太极、体操。

(4)写篇文章,反思自我。例如,论文、教案、随笔。

(5)建立空间,积累交流。例如,系统记录课堂,定时反思总结。

(6)关爱学生,发现友谊。例如,尝试表扬、指导学生,体验友谊。

(7)按时作息,提高效率。例如,刻意休息大脑,会发现工作很美。

(8)热情服务,增加魅力。例如,针对岗位,让精力脱离评先选优、相互敌对的困局,用低调、宽容的心态对待,自我魅力即可提升。对别人热情就是对自己热情,会感觉到世界很美好。

(9)定位自我,减少盲从。例如,对先进教育经验、优秀课堂模式、流行概念要有质疑精神,学习精要,内化精神,不要做思想的奴隶。

(10)积累创造,留有纪念。例如,把随笔进行整理成书,把微博分类配图做成活页,搞个家庭或学校摄影展。形式承载精神,培养自我价值感。

方法因个人的性格、环境、爱好、知识结构不同而异,追求的方向和道路也不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克隆经验。我在早自习写这篇文章,当写到这里之前,学校一位体育教师过来聊,说起来非常感激我在两年前指导他及时参与了各级的教育信息化比赛,获得了省电教优质课一等奖等诸多成果,在评职中成为我校最年轻的中级教师。我的观点是:储备总是好的,用低调而纯正的路线会让成功更有价值感。

上一篇:普外科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三自课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