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悟总结语范文

时间:2023-02-23 22:26:34

自我感悟总结语

自我感悟总结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生命价值;语文教育

一、认知生命:文本解读

中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作品都再现了“人”生命的积淀。古今中外人类知识体系、理念体系、行为体系是生命教育的资源库,是生命价值的丰富素材。人类的生命随处可见,但是人类生命又是自然界独一无二的存在。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命价值教育文本,凸显生命价值教育,汲取教材文本中生命价值教育的“营养”,正确认识生命价值,增强中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引导他们珍惜生命,树立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观以及正确的生命观,以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如,王家新《在山的那边》、曹文轩《孤独之旅》、黄蓓佳《心声》、鲁迅《故乡》、勃兰兑斯《人生》等,给予了人生深刻的启示;鲁迅《风筝》、莫怀戚《散步》、泰戈尔《金色花》、张之路《羚羊木雕》、朱自清《背影》、冰心《荷叶母亲》等,表现出亲情、友情;冰心《谈生命》直接阐述生命的价值;席慕容《贝壳》、小思《蝉》等,引人思考生命价值;何其芳《秋天》、宗璞《紫藤萝瀑布》、王鼎钧《那树》、朱自清《春》、梁衡《夏感》、老舍《济南的冬天》、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展示多彩生命,呼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杨降《老王》、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余秋雨《信客》、李森祥《台阶》等,以普通的人和事,呼唤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二、感悟生命:情感迁移

中学语文教材中,涵括很多生命意象,引领学生感受生命,欣赏生命形态,认识生命旺盛顽强的活力和价值,让学生通过欣赏生命,实现情感迁移,达成对生命的感悟,最终热爱生命。一个人只有学会热爱生命,从自我欣赏出发,在面对人生挫折时,保持自信,不失热情,才能在跌倒后,再次爬起。当然,生命欣赏还在于发现他人的美,学会欣赏他人。中学生通过感悟生命,实现情感迁移,继而丰富自我生命的内涵、真谛。如,在《第一次真好》一课教学中,作者写到“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这样的三句话,让学生细细品味人生诸多第一次的体会,感受“我”的第一次体验和经历。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说一说自己第一次的感觉,和课文的第一次进行对比,并总结和升华自己对第一次的感悟。通过课堂教学感悟生命,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认识自我,认识生命,实现情感转移,全新感悟生命。

三、体验生命:实践活动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通过文本解读和情感迁移,让中学生认知生命,感悟生命,学习文本作品中蕴含的人性,认识真情的可贵和生命的重要性,继而关注生命,重视生命。然而,中学语文的生命价值教育,不仅仅是认知生命、感悟生命,更在于体验生命、提升生命,从而帮助中学生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生命价值的教育是对语文实践活动的体验。中学生要将挫折、困难看作是生命价值提升的“人生老师”,当作是自我锻炼成长的机会,积极面对,勇敢克服,不断战胜自我,提升自我。如,在《散步》一文中,写了一家四口散步在春天的田野里,沉浸在“和美”的亲情世界里,感悟作者及家人美丽的心灵。笔者创设生命教育情境,让中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经历,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导学生关爱亲人,理解生活,体会责任与爱的关系。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分享活动,让学生在分享、感受、传递爱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爱,使学生的精神世界获得发展。

四、结语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生命价值教育中的生命认知、感悟、体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命认知是基础,生命感悟是延伸,生命体验是完善。教师要将生命教育作为语文教育最高的价值追求,贯穿于素质教育之中。笔者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以生命认知为出发点,指导学生感悟和体验生命,绽放中学语文课堂生命之花。

作者:崔旭春 单位:沂水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余燕.认识生命的价值,焕发生命的光彩: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0):160-161.

自我感悟总结语范文第2篇

首先,教师在进行寓言教学时,事先准备一些问题,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提出来,让学生在听的同时迅速运转大脑,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其次,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活动,比如扮演寓言中的人物,这也是情景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学生自己当了主人公,这样他的体会与感悟就会更多一些;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多运用一些简笔画,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认识到该事物,简笔画与板书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顺寓言的脉络,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析寓言所阐释的道理。

二、引导情感的释放,深刻感悟寓言中的意义

要想真正了解寓言的含义,我们就要把寓言总的角色放到现实生活中去,好比说寓言中狡猾的狐狸我们要把它人格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跟它性格类似的人,把这件事嫁接到现实生活中去。我们要想感悟寓意,可以从故事情节、中心句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现实等四方面去深入分析继而感悟寓言中的讽刺、夸张的寓意。寓言的感悟可以说是寓言故事教学的重点,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时一定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情感的释放,让学生通过教师的阅读,逐渐对寓言中所讲的故事产生共鸣。寓言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带有鲜明的对比特征的艺术形象,他们都含有作家的主观情感。被人格化的动物会更加容易的引导学生学习,儿童的兴趣也比面对一般文学样式要强得多。对此,小学寓言教学的难度就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释放其情感,在释放情感的过程中能不能与寓言中的角色达到共鸣。

三、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形成自我教育的局面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发掘寓言的教育功能。寓言主要是根据虚拟的人、事、物的艺术形象来进行精炼的语言描写,继而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某种道理。我们教师就是要深入发掘这一道理,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这样的道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来学会这一道理,并培养起自身的审美观、道德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诙谐幽默地把这一道理浅显易懂地传达给学生们,我们的教学模式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所以,我们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后也要展开联想,最终可以自己进行寓言的仿写、改写、创造等等。这样我们就能够真正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美———童话世界,小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在无意识的海洋中畅游,编制更加多彩的情节,孩子们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寓言故事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构成部分之一,而寓言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关注教材的变化,同时结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认真地总结出一套适合寓言故事教学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时代正在飞快发展,我们不可能老生常谈,一直用昨天的知识来浇灌我们新时代的“小花们”。不同时代的学生对于寓言故事的解读方式也是不同的,学生的很多回答也会让我们的教师获益良多,为此,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自身的独到见解,切实做到教学相长。

自我感悟总结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新生;入学教育

一、新生概况

从中学跨入大学,大一新生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他们在感觉到紧张和兴奋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担心和迷茫。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新生对新环境心理不适应

新生进入了完全陌生环境,面对的是生疏的面孔。虽然彼此都有新鲜感,也渴望沟通交流,但由于青春期“闭锁性”的心理特点,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谨慎,在班里不愿意暴露太多。

(二)传统入学教育形式相对单一

传统入学教育包含开学典礼、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学习《学生手册》、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等内容在内的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内容丰富,为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其形式相对较为单一,学生在整个入学教育过程只是被动、机械地参与,不易调动新生主动参c的积极性。

二、解决方法

在充分分析新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入学教育模式,将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到新生入学教育中。

(一)理论依据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的形式,模拟社会生活情境,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健全成长。

(二)过程方法

1.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准备工作

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目标,制定辅导方案;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地点;心理教师对各班班主任和骨干学生提前进行培训。

2.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

班级成员围圈而坐,领导者站在圈中央,首先宣布团体纪律规则和鼓励方式。

接下来正式进入辅导过程,开始阶段为“大风吹,小风吹”等热身游戏,目标是营造一种轻松、温暖的氛围,打消新生的防卫心理,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中间阶段陆续开展“无家可归”、“滚雪球”、“万里长城”“设计队名、队歌和队徽”以及“我的大学”等活动。这几项活动逐个开展,层层深入。首先“无家可归”要求成员按领导者指令的规定人数进行分组,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新生也体会到归属感的重要性。“滚雪球”中八人一组“叠罗汉”的自我介绍,让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认识、相互熟悉。“万里长城”和“设计队名、队歌和队徽”让新生感悟团结和合作的力量;“我的大学”小组讨论则是通过交流,帮助新生正确看待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习适应环境的方法。

最后阶段是总结回顾。“一句话感悟”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歌曲合唱帮助新生交流各自的体会,相互激励、巩固友谊,将团体辅导活动推向高潮。

三、结果评价

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共用时约3个小时。活动过程中,新生们情绪高涨,活动现场气氛融洽和谐,效果显著。

(一)满足新生心理和情感需求,加快适应新环境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新生在短时间内相互熟悉,相互了解,消除了刚入校的陌生感;同时该团体辅导所针对的问题来自新生自身的需求和困惑,学习的知识可以直接运用于当前的生活中,比如在“我的大学”活动中了解到有的新生不满意校园环境,有的新生担心期末考试挂科;有的则为想家而烦恼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班主任的积极引导和总结,每个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

(二)帮助班主任更快的了解新生信息,有效建立师生信任关系

在团体心理辅导自由、安全的氛围中,通过互动和坦诚交流,班主任不但快速的认识了解了更多学生,也缩短了师生距离,更加轻松的建立了信任关系,为以后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创新入学教育形式,提高入学教育效果

与传统的入学教育形式相比,团体心理辅导形式新颖,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团体心理辅导更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这充分表明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它使参与成员由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学院的认同和归属。

四、结语

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时间定在迎新生入校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此时所有新生已经入学完毕,陪伴新生报到的亲人已经返程。此时新生的孤独感体验最为强烈,此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效果事半功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游戏不是娱乐,而是实现辅导目标的途径,在游戏结束后成员坦诚地交流和分享感受,领导者积极地加以引导和总结,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作者简介:

自我感悟总结语范文第4篇

设计:少一些教师背诵台词的时间,多一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

听过不少公开课,教师都有精彩的导语、串连语和总结语。如果说这些导语、串连语和总结语是言简意赅且与整个课堂教学紧密相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倒也行。问题是这词藻华丽的台词很大程度上是为老师表现自我设计的。比如教学动物类的课文时,不管学生对文中的对象是不是熟悉,都少不了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教学风景类的课文,不管是学生对课文中的景物是否熟悉,都用上一段概括文章中心的话语再加上一句“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你们愿不愿意?”又如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不管学生当下的学习完成与否,教师都用那早就设计好的串联语将教学活动拉到下一步。又如当一堂课结束时间快到时,尽管学生的理解还没有到位,教师还是和盘托出那几乎是倒背如流的总结;有时学生的理解已经超出教师预定的目标,教师却按部就班地照教案原定方案背出总结。

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我们能不能珍视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在设计时,少一些教师背诵台词的时间,多一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比如在设计导语时来个快捷方式,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做到:能用一句话导入就不用两句,需要两句最好不用三句。串联语最好是随境而生、言简意赅的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总结课文这个环节,能不能最好是让学生自行操办,因为总结是整个阅读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本应该由学生自己负责的事情。我们只能在当他们总结有困难时再点拨提升,最后还须让学生再总结。

朗读:少一些空泛的表扬,多一些中肯的指正

朗读是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许多课上,不管字音是否读错,词序是否读倒,断句是否合理,语气是否适度,语调是否合情,教师都一律以“读得真不错!”“读得很好!”加以评价。我认为,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和判断作延迟反馈,并不等于不作具体中肯的指正。按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庆麟的话来说,新课程体系中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包括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发展的平衡,最终实现“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事实上,当学生不知道怎样读才对时对他们进行指导,正是“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果一味地称之为“不错”、“很好”,岂不是误人子弟?因此,表扬宜具体,到底是“哪里读得不错!”还是哪里出了错,应该怎样读才对,为什么这样读,都必须一一提出建议,有时还必须加以示范,之后让学生想想,再让学生多练读几遍。唯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读。

探究:少一些全班共舞,多一些个别独舞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文中的人、事、物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独特的收获与探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不少教师也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可到了讲读中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束之高阁,全班就围绕那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教师有所准备的问题)在推来推去。特别是学生的问题比较分散时,教师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围绕课文中心展开讨论,对其它问题不予理睬。这种全班共舞式的探究绝对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机会为代价的。或许有人认为,全班共舞的过程正好让全班学生互相学习。但是,真正的探究必须是自我生疑、自主寻究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上说,不经过主动探究的知识是“死”的,“死”的知识不会融会贯通,不具迁移力,属于惰性知识。所以,我们能不能先采用“巡回式”,指导每一位学生都产生真正属于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教材,继而走向同伴;再采用“座钟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不必担心时间不够,因为学生的能力有差异,有可能出现梯形时间,这正好为每个层次的学生留下了探究的机会。对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哪怕他们能向教师请教一个词一句话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啊!对那些速度快、阻力小的学生来说,他们不该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而应该驰骋于天南海北,古今中外……

课件:少一些视觉欣赏,多一些图文相融

吮吸语言文字,品味修辞章法,感悟人文情怀,应该是阅读教学独有的任务。在没有多媒体的年代,有经验的教师总是通过以文叙图、以图解文为学生吮吸语言文字、品味修辞章法、感悟人文情怀铺设桥梁。现在有了媒体,应该说为阅读教学开拓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但是,在许多用多媒体为手段的教学中,教师倾心的仅仅是画面的丰富和动感,很少将文中言语与画面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一位教师上《印度洋上生死夜》时,让学生找出最感动他的地方。当学生刚读出某段的前一个字,教师就打出相关画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画面上。接下来教师又没有采取图文相融的双向回归环节供学生咀嚼。又如《只有一个地球》的课件,画面上的地球与课文中叙述不相符,教师打出画面后,让学生深情地呼唤:“地球!”可就是没有让学生将课文叙述与画面有机结合起来。

在此,我们能不能反思一下: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让学生饱一下眼福?试想,学生的原有言语基础与规范的课文言语之间没有必要的桥梁,他们如何通向我们期待的理想彼岸?因此,为了每一位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我们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少一些视觉欣赏,多一些图文相融,让学生通过图文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多地吮吸语言文字,品味修辞章法,感悟人文情怀。

人文:少一些虚情假意,多一些真心实意

阅读教学因所教的内容决定着对学生必须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课堂中人文精神的资源首先来自教师有效的组织教学。其次来自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再创造。这就是说,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人文精神,教师就必须具备什么样的人文精神;教师具备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上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文行为。正所谓“播种思想收获行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江苏的特级教师孙建锋“拥抱学生”成为“用心”育人的经典之举。解读孙老师的“用心”之处,就是“真心实意”!教育先贤夏丐尊曾说过:“教育若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水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脱不了一个空虚。”在许多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虚情假意还真不少。如:第一对学生分角色朗读很顺利,教师高兴地说:“来,一人一朵小红花。”第二对接着上去读,也很顺利,座位上有个男生瞅着老师讲台上的一摞小红花,自信地说:“一人一朵小红花。”可教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连忙把小红花藏在了教案下面。自信的男生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其它学生有的茫然互视,有的做鬼脸,有的窃笑。试想,教师的这一行为,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人文品行印象呢!

的确,“真实、朴实、扎实”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广大语文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而清水芙蓉、铅华去尽的语文课堂更是学生实实在在发展的肥沃土壤。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

自我感悟总结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 情境

前言

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通过这种形式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指导学生把握语言内涵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脚踏实地地指导学生炼字、识词、锤句、析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探索语言的规律。在这一点上,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能够达到上述的目标。

1.语文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1.1新课程下人文性的教学必要。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一直重视对人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与高尚的情操。教材文本则是为学生的学习塑造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不过这个平台需要学生不仅仅是照学,更重要的是“学而有用,有所感悟升华”。这样,学生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来感受文本中的人物思想灵魂,这定是必不可少的。

1.2语文学习中理解感悟的必要。学习语文的最关键之处在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种理解应该是深刻的、有智慧的,而往往有的语句理解只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么就都要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背景与思想内涵中,而情境教学正是帮助学生能透过文字素材理解作者所要流露的思想内涵,同时我们又可较为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灵魂的价值意义。

1.3培养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必要。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客观则需要学生凭借一定的学习实践活动来更好地练习完成。语文课堂上的情境教学,正是学生完成上述目标的一个锻炼舞台,学生通过这种的实际练习,更好地品味文中的人和事,更直观地凸显文章主题思想,情境教学正是达到上述要求的最好教学方法。

1.4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的必要。作为一种蕴含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其基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格操守。语文情境教学正是通过这一形式为他们人格的形成创造了环境氛围,学生在这种背景下能够进一步地锻炼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学生学习的潜能也进一步地得到了激发。

2.语文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

2.1依据文本内容,再造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

再造直观、生动、形象的语文情境,使学生由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如《孔乙己》一文中,“……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此句中的“踱”字用得很传神。学生在阅读时只能较浅显地认识到“踱”是“慢慢地走”。具体是怎样的形态呢?先让学生努力地去思考当时的情境,然后教师提示“长衫客”的地位、身份、步幅、神情、手足的动作等。学生们跃跃欲试。但仍只言片语,未能中的。适时打开预先绘制的“长衫客风度图”漫画投影,学生们豁然开朗。画面上的“长衫客”右手抓扇,左手背后,昂后挺胸……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还提议让画面上的人物戴上瓜皮小帽,叼上烟斗,甚至让“长衫客”讲话……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体味了语言的魅力所在。做后学生们总结出“长衫客”趾高气扬,大模大样,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特征。教师进一步总结,动词的提炼,最富有表现力,好词真正的意义在字外。

再造情境,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背景下,能进一步地锻炼自己的语文学习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对原著的理解鉴赏能力,对文本中内容的丰富与拓展延伸起到了一个无可替代的地步。这种情境的再造,也能让学生体味到文本中的特有意境,学生在此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其相融合,从而进一步地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2.2调动多种感官,渲染情境,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神话感悟能力。

理解语义是第一步,通其义还要品其味,这是第二步。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相连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例如在《母亲架设的桥》一文中“……单看到乡村画师所绘的山水画,上面画的是圆木缺口杂草丛生的桥便不由得潸然泪下……”“潸然泪下”一词,学生查字典即“流泪的样子”,品味这一词需通读全文,此时教师播放录音(课文朗读,配乐《二泉映月》),打投影片(其中设计了一位身着白色袈裟的僧人,一盏灯,一杯茶,一本经,一炷香,一幅画着类似母亲架设的桥画轴,窗外松柏无言)。然后提示学生抓住“这是有关一家生计的桥”,“母亲一生中不知修了多少回”等句,感悟到这土桥是作者劳苦一生的母亲的象征;远离母亲,思念母亲,感激母亲,赞美母亲,作者自己凄苦孤寂之情无以言表,唯有“潸然泪下”,学生进一步品味到这是无声的流泪,是孤苦无奈的孝子之语,是作者内心的呼唤。

这种情境式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图像、声音、光线交叉渲染了情境,强化了感悟,让学生品出了语言的情味。这种情境式教学又让学生真正做到了“眼观、心思、脚动、手舞”,体会到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这种感觉正是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对美的愉悦不可缺少的。用现代的手段展现文本的内容,定然别有一番风味。学生在此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2.3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入情入境,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电化教学提供直观的艺术形象作为想象的凭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可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天净沙・秋思》一课的难点是想象马致远此时的所见所感所悟。运用录音播放古筝选曲中秋日情思的曲目,投影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瘦马、夕阳”。教师适时插读改写的《马致远小传》,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马致远,设身处地地去体会词的内蕴。

在这种情况下,悲秋情调的乐曲,色彩凝重的投影片,使学生们思绪万千,较为成功地描述一个深秋的黄昏,一片幽静之处,清澈的溪水之畔,残阳如血,白发苍苍的马致远壮志难酬,感慨一声,一股人生命运的苍凉之感涌上心头。多么丰富的想象空间,学生们眼含热泪全身投入,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为之升华。

3.结语

自我感悟总结语范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 博客 优秀教师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和多媒体应用老师,最初只是利用博客记录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细节,通过简洁的文字体现自身的教学目标和准则,也就是笔记、思考、交流和形成优良的学习方法。但是最初开博的动机仅仅是受到朋友们精彩的博文的熏陶,在欣赏优秀的博文的同时参与其中。“熏陶”的概念是受到博友们精彩博文的刺激,大多数人愿意提供自己的知识精华,和博友们交流学习的点点滴滴;而“激发”的定义是受到博友的博文内容的激发,也就是将其他人的知识总结并完善成为自己的知识,学习他人的知识,激发自己对学习的热情。这便是博主开博的原始动机。

一、走出去――浏览博客,点燃激情

在博文和访谈中,本人说得最多的一件事便是,现今有许多能写出很出色的博文的博友,博主自己也一直在边看边学其中好的部分,有越来越多的好博文让博主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了。在与众多精彩的学习博客比较之下,假如仅仅把课堂的学习记录展示出来,博客学习便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博客上的众多专家学者对本人影响很深,本人教学的积极性一直都在被传统的教育观念理想影响着,对博主教学的积极性影响力最大的是焦健利对微博学习方面的研究、王助理的创新写作诗歌和钟志贤人生教导这三部分,让博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认真学习其中的益处。在《星火》一文中,博主写出了他对博友的感谢之情:“所谓星星之火,便是不管我们之间有多少距离,你写下了三言两语把我点燃。”在博客学习中相比博友来说,博主产生了一种“自卑感”,这使得博主开始试着重新领悟博客学习的含义。在现今博客学习这个网络社会里,他产生了许多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有一部分原因是博友对学习资料方面的共享和交流。这把群体动力理论展现出来,个体学习积极性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群体开始积极学习,环境与群体密切相关。自此,博主在学习上,看问题的角度和重点发生了变化,不再只写一些关于地理教育技术和多媒体专业学习这方面的博文,开始对自己读书后得到的感悟、各类好书、学习材料等有用的资源进行共享。本人体会到,微博就是想起什么写什么,每次写之前都预测不到最后结尾,如果刚开始就知道了结尾,就没什么可写的了。特别是对于自己的“奇思妙想”写得越来越多,就因为有了这种想法,致使博主开设了《联想与技术》这一专栏。在这一专栏他提出过“声音微博”这一话题 ,一年之后新浪微博便多出了一项声音微博。众所周知,博客写作会让人们考虑问题更全面。博主也会渐渐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多看书,写下感悟笔记,与他人共享。

二、请进来――勤奋写博,不断分享与互动

本人写博一方面因为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博友进行交流,这种感觉“不错”,这便是为什么博主对写博一直热情不减。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在博客学习中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博主在博客学习中交到了许多有共同话题的博友,人们不仅把日常生活学习记了下来,还把自己学习得到的感悟和资料进行共享。有越来越多的博友开始关注他,与此同时,博友的努力促使博主加快写博的速度,把自己的所学感悟和想法与人分享,然后与同伴探讨,使得自己对这方面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久了,自己的世界里总会有新的内容出现,这便使得自己有更多的灵感写博文,有更多的想法去构思。实际上,通过简单的语言就能知道,博友间互相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能够促使博主了解以往不知道的事情,让博主对问题能够进一步探究深思。

因为心理变化,博主在博客中更加努力,与众人探讨的时间越来越多。也有许多博文主不只用文字进行表达,还会用图片附带几个字把博文的核心内容表现出来,也可以用PPT 图片上传这种方式,或者使用把PPT转化为视频这种方式。这使得博友更易阅读,简洁美观。博主的博文也会有更多的人阅读。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可以把成人在线学习心理与行为过程分为“行为、意志、认识和情感”这四部分。

三、结语

博主从涉足博客到现在已经有了三年时光,总结出了博主坚持畅游于博客的动机: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强化资源共享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文化和学习方法的沟通、形成优异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强化对自我的意识、重视学习中沟通过程、构建优质的学习网络以及强化学习中自我督导的作用。

(课题名称――利用博客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编号:13076)

参考文献:

[1] 印桂生,张亚楠,董宇欣.基于提升系数的微博异常排名检测方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3,34(4)

[2] 张赛,徐恪,李海涛.微博类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测量与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47(2)

自我感悟总结语范文第7篇

教师要在研读教材和分析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精准把握知识的生长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所熟知的内容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讲“普查与抽样调查”时,教者出示红、黄、绿、黑、白、蓝等6种颜色的积木,“同学们,这6种颜色的积木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学生意见不一,有说“红”的,有说“黄”的……教师开展调查,将喜欢各种颜色的数据记录下来,“这一章我们要做许多这一类的调查,通过收集数据、观察图表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结论.教者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授内容.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之于疑惑之中,让学生产生欲解决而不能解决的境地,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教者创设情境如下:“大家都折过纸吧,将一张0.1mm厚的纸对折,纸的厚度会达到0.2mm,再次对折会达到0.4mm……如何对折多少次,才会达到三层楼的高度(10m),对折多少次,就会达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m?”学生议论纷纷,有学生认为应该至少有上万次吧?“只有20几次就可以!”学生心里顿时心生疑惑,“不可能吧”,产生急于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心理,从而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探索新知,主动建构

教师不能生硬地将结论直接“交”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发现、创造,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综合等方式发现新的问题,掌握新的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师生对话、生生交流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使问题的研究得以深入.例如,在讲“菱形的判定定理”时,教者设计如下:(1)将两张等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合在一起,得到四边形ABCD,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请动手叠一叠,检验你的猜想(说出结果即可)(2)我们知道,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反过来,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吗?教者以操作让学生感知判定,以问题揭示判定,逐层推进,让学生拾级而上,主动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三、交流反馈,明确结论

学生在尝试、探索后,能总结规律、形成结论,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这些结论,了解这些结论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回答,了解哪些是错误的?有没有不同的解法?通过提问、追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交流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强化变式,拓展应用

教师要重联系、重转化、重概括,由例及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精心选择几道典型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分析,从中感悟出思想方法的应用,通过对概念、背景、条件、结论、形式进行多角度的变化,编制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五、多元评价,逐步提高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就能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总结规律、提炼思想、形成观点.教师要摒弃单一的评价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让学生互相补充、相互完善,从而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六、结语

总之,开放式的课堂建立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自我感悟总结语范文第8篇

一、评价应当实实在在

课堂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应该是以激励性语言为主,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去表扬孩子,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评价要努力发挥其激励作用,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这样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语文教师的心坎里,并将它在课堂话语中体现出来。然而,我们也发现,激励性话语过多过滥,多了几分虚夸,少了几分平实。

例如一位教师在课上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这位学生读得很有感染力,教师竖起拇指说:“你的朗读水平简直超过了赵忠祥。”当时所有学生都用惊讶的目光望着教师,部分学生交头接耳并发出“赞叹声”。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了。如果教师换一种中肯贴切的激励性评价,如:“读得真棒,继续努力,我相信你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第二个‘赵忠祥’的。”效果可能会好些,因此,实实在在的评价话语,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

二、提问不妨换个角度

课堂上少不了提问,课堂提问方法很多,而依笔者体会,不管采用何种办法,都应不求多而在于精:要么提在学生的疑点上,要么提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要么提在语言训练的重点上,要么提在情感价值的认识上。提问要尽可能符合教材、学生、教师的实际,做到有明确的指向性,便于学生有针对地进行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我们要注意每一环节中的每个小问题的提出方式,先说什么,再以什么样的话语表情接问下一个问题,怎样使用最简短最明确的语言等。当然更重要的是,你要以一个学生的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捉摸用这样的提问话语是否合适。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这样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这段话,你感悟到什么?其实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有时候,我们教师站在自己理解的角度来设计问题,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师对于课堂提问宜细不宜粗,抓好一个切入点,换个角度提问,有针对性地引导,给学生明确的思路,我们的课堂才充满智慧,充满灵动。

一位老师执教《小鹿的玫瑰花》这篇课文,在教学“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这个句子时,先让学生讨论:鹿弟弟为什么觉得惋惜?然后进一步追问:“只是因为没有看到而惋惜吗?这一朵朵玫瑰花上,还有什么啊?”学生回答:“有露珠,有叶子,有蝴蝶,有蜜蜂……”教师再提示:“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什么呢?”学生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这一朵朵玫瑰花上,还留着小鹿的什么啊?”仅仅加了“小鹿的”三个字,指向性就非常明确了,学生的思维角度就会不同,他们会想到小鹿留在玫瑰花上的汗水和希望,也会因此体会到鹿弟弟的惋惜之情。由此可见,同一个问题,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效果却完全不同。换个角度,换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

三、结语尽量简洁精练

课堂上的结语是对某一个教学环节或一节课的总结,是对文本意蕴的深化,具有过渡、拓展等作用。语文教师在小结、总结教学内容时,也应细细推敲话语。首先,课堂结语要简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罗哩罗嗦,颠来倒去,只会使学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脑子的茫然。所以,教师的语言不在多,而在精;不在繁,而在简,能一语破的、一词解惑,何乐而不为呢?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听到作课教师大段大段的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的结语,远离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听了,除了仰慕教师的才华,自己的语言能力又得到了多少提高呢?要知道,课堂的主人是W生,而不是教师卖弄文采的场所。

其次,课堂结语更应精炼,即在简洁的基础上要精心锤炼,追求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力争一语启智、一语激情。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用语进行精心的挑选与提炼,剔除一切冗词赘语。俗语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教师就是要抓住“巧”去炼字、词、句,话要讲到点子上,讲在问题的节骨眼处,言简意赅,针针带血,丝丝入扣,言必有中。这样才能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去思索,进而完成形象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过渡。

自我感悟总结语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拓展训练 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大学生校园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新闻媒体、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10%~30%之间,大学生自杀的极端事例时常在各所高校中出现,仅2011年上半年,全国就有40名高校学生自杀身亡”。①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1 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1.1 拓展训练涵义、特点与课程内容

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兴的体验式学习形式,源自二战时期英国海战求生,后盛行于人才资源管理培训系统。1995年进入中国,2002年北京大学将拓展训练引入到学校教育系统中,之后拓展训练如雨后春笋一样在高等院校安家落户。学校拓展训练的开创者钱永健教授认为:拓展训练是与传统的认知教育不同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它是体验式教育在中国特定环境中的产物。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情景,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活动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②

拓展训练课程的特点是以游戏活动开始,刺激、好玩、新奇和惊险并存,体能刺激适中,心理刺激最大。课程以综合体能活动为载体,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挖掘个人潜能、提升自我、熔炼团队为目标。

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多样。依据主要课程内容,可分为破冰类课程、沟通类课程、团队协作类和个人挑战类课程。依据练习的场地,可分为室内拓展课程、户外拓展课程和专业场地拓展课程;依据拓展的目的与任务,可以将拓展训练分为激发潜能类课程和熔炼团队类课程;依据拓展的功能可以将拓展运动分为健身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等。

1.2 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与拓展训练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1.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可以理解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命具有活力,潜能得到开发,价值得以体现。③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态需要有比较客观的标准。依据广东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编的《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阐述可归纳为:心智潜能得到充份发挥,形成了优良的心理品质,情绪稳定、适应良好、有幸福感和成就感三大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善、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特征。

1.2.2 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成为研究新领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手段让学生心智潜能得到充份发挥,情绪、意志、人格、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性以及心理行为等得到健康发展。这与拓展训练挖掘个人潜能、完善健全人格、完美团队合作意识的目标有高度的一致性。

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在从传统的课堂理论宣讲、专题讲座走向多种活动参与的体验式学习模式。而拓展训练教育模式的引入更是打开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扇大门,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自信、理解、信任、沟通、团队等抽象性概念一下子直观起来。在拓展训练专门设计的游戏体验活动环节,学生将会毫无保留地展露出自己做事的行为方式;在分享讨论环节,学生在兴高采烈地诉说和倾听过程中将显露其行为活动的心理路程;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在分析活动成功或失败、完美或缺憾的过程中将重新审视自己、定位自己。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正在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2 五邑大学拓展训练课程及培训开展情况

2.1 正式引入拓展训练课程

2009年,拓展训练以公共选修课形式引入五邑大学。每期培训时间为9周18个学时,课程规模为30人。目前已开设7个学期,培训学生达200多人。拓展训练课程以体能刺激与心理刺激为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完善团队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课程操作流程为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活动体验—分享讨论—总结反思—感悟提升—改变行为。

2.2 单元拓展课程的培训目标明确

以我校拓展训练的核心经典课程为例:破冰团建课程旨在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坚冰与隔阂,选出队长创立队旗、队歌、队训、队名,完成团队建设;信任背摔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失重的恐惧以及团队协作的意义,认识到信任别人是一种快乐与幸福,被别人信任是一种成就和满足;突破雷阵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时的兴奋,学会打破定型思维,勇于开拓,勇于创新;高台演讲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到高压下演讲的困惑,认识到说话是思想的表达,听话是信息的收集,而思想是一部复杂的交换机;穿越电网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细小失误造成的满盘皆输,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2.3 多种形式的校园拓展培训活动

为扩展课程的辐射面,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等部门定期聘请该课程教练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培训活动。如:2010年,校党委宣传部开展了“责任、激情、言为心宣、语为心传”为主题的校报记者团潜能挖掘拓展培训;2011年,校团委开展了以“我行、我能、我尝试”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岗前模拟拓展培训。活动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该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显著。

2.4 受训学生回馈课程感悟

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每期课程都和学生建立了很深的情谊。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建立了无障碍信息沟通。在学生反馈信件中,内容包罗广泛,课堂建议、训练感受、课程回顾、生活感言,最多的还是拓展课程感悟,从这些感悟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提升与进步。部分学生感悟列举:(1)在明确了目标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只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了,不管结果如何,都是成功的;(2)如果将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别人,你会信任对方吗?信任,是精诚合作的基石;(3)这是一次值得的培训,因为我们在培训中受益匪浅,而这些收获已经在不经意间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人生态度,使我们更加积极向上;(4)大声唱,大声叫,用力跑,用力跳,紧紧拥抱,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很难体味到的。教练对于信赖、自信、团队协作的点评对于我们也变成了一种快乐而必要的回味。结束训练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兴致勃勃地将这些快乐的过程讲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然后回收每一份羡慕、期盼的目光。

3 五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训练培训方案设计

党的十报告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论述: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成为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词。因此,高校引入拓展训练,在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训练方案时,将企业团队培训中流行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从教室内延伸到室外,让学生在体验式的游戏活动项目中,开发个人潜能、强化团队合作,深化人际沟通,培养理解力、信任力、塑造完美人格,让学生在游戏玩乐过程中顿悟自知、自信、自强。

3.1 塑造完美人格锤炼学生干部领袖团队方案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使和桥梁。对学生干部进行沟通力、理解力、领导力以及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为主题的拓展训练,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培养团队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展现自己、分享讨论中审视自己、总结回顾中提升自己。最终掌握一定的训练技巧,扩大训练的成果,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起到信使和桥梁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3.2 挖掘潜能打造多种风采精英团队方案

依据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统筹安排各类拓展训练主题培训,满足不同学生群体需求。开创性地为不同学生群体举办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如为大一新生举办“新起点、铸梦想、我的人生我作主”规划类主题活动;为大二大三学生举办“塑造你我、合作发展” 团队意识类主题活动;为毕业生举办“自强、自信、自立、放飞梦想、融入社会” 自我提升类主题活动;为学生党校和团校成员举办“挑战自我、熔炼团队” 主题活动;为经济困难生举办“自强、自信、重塑自我、重树自信” 主题活动;为暑期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举办“敢担当、我行、我能、我参加” 主题活动。开展这些培训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开放分享、快乐学习的魅力,增进彼此了解,建立人际信任,塑造健全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下转第219页)(上接第205页)

3.3 积极学习完善辅导员指导团队方案

举办辅导员心理素质拓展技能专题培训活动。高校辅导员队伍需要对学生充满热情和责任。为了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学校可在寒暑假组织辅导员参加拓展训练专题培训,促进受培训的辅导员将拓展训练的精神、技能运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生活当中,激发工作热情,传递正面能量,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4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拓展训练的相应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拓展训练课程要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常态化教育培训关系,多维度积极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训练方案设计,让学生在体验式培训活动中开挖个人潜能、深化人际沟通,熔炼团队精神,在游戏玩乐中顿悟自知、自信、自强。

注释

① 袁凤梅.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心理抗压力作用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

② 钱永键.拓展训练[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7.

自我感悟总结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高中英语教学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7-01

前言:在任务型教学法当中,教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参与任务当中来,用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分组研究,情景模拟表演为具体的任务内容,将学生们凝聚在一起交流探讨自己的感悟与体验。并且能够使学生们从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或者获得的理解的感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找到一种自我舒适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修正以往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布置任务前期准备

英语入门的四门功课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课程或者说是英语学习的基本部分。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这四项是学生学习英语必须要知道、必须要经历的四个学习模块[1]。但通常来讲,教师不应该将这四个部分完全分开。因此英语教学包含任务前期准备,任务实现的过程和评估三个步骤。在打开教材,没有接触文本之前,教师应该适当要求学生进行一下有任务性的预习。主要是保证学生能够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能对教材文本有一个简单的认识。比如要了解一下文本的大致内容和主要思想,或者是了解文本背景之类的问题。除此之外,要求学生对于文本本身有一个细致的检查,温故知新,利用手里的工具媒介进行一系列的筛选,扫清一些不必要的状态。前期准备是任务布置的最早一步,可以理解为任务布置的又一个任务。学生们只有充分理解了教材,才能在教师正式布置任务的时候对于任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二、任务进行时期

英语教学从浅显得英语书面知识为基础,通过教师的教授和学生自我的消化和理解最终要达到提升学生自我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事实上,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可以逐渐培养,并且会不断臻于完美的一种可塑性能力。基于个人对于语言知识的练习,对于实践活动的参与。所以说,英语教学活动的要求就是:英语语言知识灵活运用到语言表达上来,也就是说将文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可以流利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语言。那么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够牢牢把握住英语教材,能够在文本中找到关键切入点,普通的英语课文改编成具有故事性的情境。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群体式或者实践性强的任务进行分类。比如:分组探究、场景重现等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2]。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了更浓厚的兴趣。而且,在这个任务的执行阶段,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对于上个阶段对于本阶段的预期有一定的比较和认识。

三、任务结束后期

在任务完成之后,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阶段那就是最后的反思和总结。任何教学活动都要有结束的时刻,如果说这样短短的一节课或者几节课不能使得学生们充分理解老师的教育意图,或者是学生的反应没有达到教师前两个任务阶段的预期效果。那么如何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接受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内容。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各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局限在教材文本之中,往往思维方式就受到限制,对于学生来说,课上的时间用来进行英语语言表达,但是除了课堂,有返回到了汉语语言环境之中了,这样的落差是存在的。

如果学生要保证自己英语表达能力的进步,势必要做出更多地努力。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教材,加上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手段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执行教师下达的任务时要进行完整的英语交流。不但如此,在任务执行之后,学生们的相互评价以及老师对于学生任务完成好坏的评价,以及最后的总结反思都要求进行流利完整的全英交谈。这就间接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增加了课堂上英语交流的时间,减少了汉语交流的时间。

四、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对于英语教学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它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得英语学习的落脚点边的清晰而简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在作为客体出现在课堂上,而是可以自发的进行有意识的主动接受和探究英语知识。教师也作为课堂的参与者而非主导者来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3]。这种模式使现代英语教学从注重英语知识本身不断转化为通过对于基础学习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趋势的迈进。

参考文献:

[1]王战雪.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6:244-245.

[2]杨晨悦.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117-118.

上一篇:生化室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德智体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