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9 09:32:21

自动化实训总结

自动化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办公自动化;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6-6258-03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Office Automation Software Training in Normal University

SUN Dong-yan

(Jilin Project Technology Normal School, Changchun 13005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s of office automation software in all level schools it proposes higher demand for teach? ers’ skill of office automation level . The training of the office automation softwa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im? ing at the problem in how to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the training of office automation software for normal univer? sity students, the author brings up his own suggestion and opinion.

Key words: normal university; office automation; training course

办公自动化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随着办公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各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办公效率显著提升,进而对员工的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目前,办公自动化课程已在我国各类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开设,大部分院校把该课程定位为公共基础课,主要讲授Microsoft Office组件的常用操作以及网络办公操作等内容,少部分院校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和故障排除。在办公自动化的教学中,办公自动化软件实训是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进行融合的重要环节,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职业学校的教师,学生在学校教学和管理活动中的办公自动化水平,也是高校应该重视的培养目标之一。各师范院校即使不开设办公自动化课程,也应该设计一个办公自动化的实训环节,重点训练学生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能力。笔者所在学校就对部分院系的学生开设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的实训环节,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效果显著。下面从设计、实施和评价方面谈谈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开设办公自动化软件实训环节的经验。

1办公自动化软件实训的设计

1.1教学目标的设计

办公自动化是人们产生更高价值信息的一个辅助手段,其目标十分明确,是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获得更大效益,对信息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设计办公自动化软件实训教学目标的时候,主要侧重于能力目标的设定,对于知识目标,要求的不高,我们不是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基本应用,而是侧重高级应用和综合应用,使学生在面对一项具体任务的时候知道如何入手。

1.2实训内容的设计

在办公自动化软件实训内容的设计上,从教学对象和教学效果出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其特点:

1)起点较高

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开设办公自动化软件实训环节,教学对象为大学生,他们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已经很普遍,对计算机基本技能已有初步的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从软件的初级应用讲起,学生就不会感兴趣,另外实训的时间一般为2到3周,从时间上来讲,也不允许对软件面面俱到的讲解。所以,在设计实训内容的时候,比如Word、Excel和PPT的工作界面、基本操作、菜单功能、常用工具不需要一一介绍和逐项设计训练内容,而是侧重高级应用和综合应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也符合青年学生喜欢接受挑战的性格。

2)基于项目

在实训内容的设计上,不是基于知识点,没有针对每个的软件的个别功能设计训练项目,而是在任务驱动法的指导下,采用基于项目的设计方法,在完成一个个完整的项目的同时,训练相关技能的综合应用,这样,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结果便于检验,而且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有利于其学习兴趣的提高。

3)内容实用

在具体项目的设计中,均选择一些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和生活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求职简历、办公行文、成绩管理、论文排版、产品介绍等等。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学生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有意注意,全力以赴完成项目。比如论文排版,是学生毕业前马上就要面临的任务,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对于Word简单的应用比如文字的字体、字号设置,图片的插入等基本应用掌握得较好,而对于页眉页脚、目录设置等高级应用却知之甚少,所以设计实用的内容,是为了让学生经过训练之后能真正学以致用。

4)图文结合

在编写实训指导的时候,如果单纯的文字叙述,会过于抽象,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容易产生歧义也浪费时间,所以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采用文字叙述步骤和截图辅助说明的图文结合方式,既具体又直观,学生容易上手,另外效果图的运用也便于学生对自己训练成果的检验。

5)方法创新

针对实训环节的特点,在实训中融“教学、学习、创作”为一体。每次训练开始采用教师简单讲解关键步骤,并提供所需素材,然后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应用教师提供素材,依据实验指导将训练任务完成,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已经将本次训练的内容掌握,在此基础上,去独立完成在大部分实训项目后都设计的拓展项目,在拓展项目中学生可以将本次训练所学知识和其它项目中所学知识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综合运用,这样更能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办公自动化软件实训的实施

学生对每一个实训项目按实训要求进行操作,操作之前,指导教师不必对操作步骤做面面俱到的讲解,只需要对关键技术及步骤进行点拨即可。之后,指导教师按照之前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所需的素材,素材尽量多一些,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也避免大家用到的素材一样,做出来的作品也一样,不利于评价。

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随时答疑,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实践证明,当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而不得解的时候,老师的正确指导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当学生经过努力,完成了自己作品的时候,可以和指导书上的实例效果进行对照,以此检验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如果和指导书的效果基本一致,说明本例用到的相应技能已经掌握,若效果差别较大,说明之前的操作还是存在问题,需要重新回头查找原因,直至达到效果要求。

若经过检验,学生的作品达到要求,说明其获得了本项目预设的经验,此时,可以让学生接着做拓展项目,而拓展项目一般均为综合项目,需要以本项目获得经验为主,再加上学生原有的经验方可完成。

拓展项目完成后,学生完全掌握了本项目涉及的技能,那么这一项目告一段落,进行下一个项目的训练。

每个项目实施的过程如图1所示。

3办公自动化软件实训的评价

3.1评价形式

办公自动化软件实训的评价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实训作品、平时表现、实训手册和答辩,各项总计100分,具体分值分配如表1所示。

表1办公自动化软件实训评价分值分配

3.2评价细则

1)实训作品

实训作品是评价的主要内容,总计100分,最后核算总成绩的时候取其60%,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指导教师参照《实训项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表2实训项目评分标准

2)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考核的是学生的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内容是出勤和实训表现,平时成绩总分为20分,详细请见《平时成绩考核任务与分值表》。

表3平时成绩考核任务与分值表

3)实训手册的填写

实训手册是对整个实训的一个总结,内容涉及平时的答疑记录和实训总结,总分为10分,详细请见《实训手册填写内容与分值表》。

表4实训手册填写内容与分值表

答辩是在实训完成后,对学生训练内容掌握程度的一个检验,指导教师可随机提出两个关于实训的问题,由学生来回答和操作,总分为10分,详细请见《答辩分值表》。

表5答辩分值表

4总结

以上就是对办公自动化软件实训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经验介绍,经实践检验,教学效果非常好。因此,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办公自动化实训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使学生尽早熟悉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改香.高职院校《办公自动化实训》课程改革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5).

自动化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苏教财〔2012〕177号)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创业与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关键,因此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地方经济,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优势,进行广泛调研和详实分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中央财政支持的自动化综合控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创新思路、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本文就该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方案等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实践融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训练、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系统仿真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六位一体”,具备教、练、培、鉴、研、赛等功能,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区域资源共享、高校资源共享,充满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积极发挥引导、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分析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实践专业和学院第一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不仅沉淀了较好专业基础,多年来紧紧依托扬州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扬州市和周边地区的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机械装备及“三新一网一书”等产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且与中石化下属多个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扬州嘉华电气有限公司、可瑞尔科技(扬州)有限公司等长三角地区的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子电气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实训基地项目启动奠定了良好基础。项目启动前期,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产业发展的要求,产业发展对自动化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建设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近年来,扬州及周边地区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建筑工程三大主导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现有实践性教学任务开出率和教学效果也迫切需要得到提升。

(二)订单培养的要求,提升“订单式”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设示范引领的实训基地。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南京工程公司等国内著名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组建了“中石化班”、“大众班”、“扬农班”,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生产工艺、检验技术等纳入教学计划中,为确保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水平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成为拔尖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非常重要。

(三)师资建设的要求,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需要建设理念新的实训基地。随着学院创建省级示范院校工作的启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科技项目开发等工作正在全面开展,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与科研能力,对外服务能力是关键,需要完善的教学、研发、技术服务平台,需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理念新的实训基地。

因此建设一个理念新、针对性强、满足现代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职场化氛围浓厚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创新

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职场化、情境化、生产性”的理念,围绕“一个核心”,遵循“四个原则”,突出“五类技能”培养,打造“六位一体”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是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一个核心: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以“突出重点、满足需要、资源共享、提高效益”为核心,围绕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依据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突出供配电技术、PLC控制技术、DCS控制技术等实训设备建设重点,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二)四个原则:实施“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基地建设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一致、全面建设,面向岗位、改建结合,不断创新、形成特色的四个基本原则,以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及成效。

(三)五类技能:突出关键岗位职业技能培养,通过三种典型控制技术形成的综合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在工厂供配电、生产过程控制、工艺流程监测、工件加工装配、系统运行维护操作技能,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体系。

(四)六位一体:完善基地功能,按照“生产型、职场化”的理念建成集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训练、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系统仿真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

三、实训基地建设内容设计

实训基地以综合控制为目标,包含了自动化的核心控制技术,主要有供配电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PLC)、集散控制技术(DCS),因此整个实训基地主要由供配电控制、生产线控制、生产工艺控制三个控制室和综合中心组成。其框架结构图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框图

(一)供配电控制室:对变配电系统进行操作控制,主要包括变电站的送电与停电操作、断路器就地及远方自动分合闸、倒闸操作等,可完成变配室值班电工技能培训,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监控系统及模拟屏可实时监控操作过程。

(二)生产线控制室:以典型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为技能点,完成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分拣单元、输送单元等的安装,通过可编程控制技术进行系统控制功能设计、调试与维护,可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培训等,监控生产线全过程。

(三)生产工艺控制室:以典型的工艺流程为控制对象,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通过先进的DCS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组态,调试与运行维护,可进行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培训,职工技能培训与化工仪表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可实时监控生产工艺全过程。

(四)综合控制中心:将三个分控制室的监控系统,通过先进网络技术、通信手段等接入控制中心的总监控系统,通过供配电模拟屏、生产线监控屏、生产工艺流程监控屏实现对每个控制室工作的实时监控。

通过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对工业生产工艺(过程)即可实现单独的供配电设计与操作、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艺流程控制与运行调试,而且也可实现从电能配与变、过程控制、流程监控、工件(产品)装配、系统调试与运行维护等一体化功能,集中了电气控制、自动化控制的核心专业知识和技术,将有效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总结

(一)基地投运后,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不仅已成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基地,同时是学生进行“化工仪表自动化”、“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基地,是学生获取中、高级维修电工,仪表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基地,更是学生进行科技作品设计、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每年可承接电气自动化专业(群)300多人次的技能实训,且可承担本校其它电类、化工类专业近600多人次的技能培训;学生荣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主持建设多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成绩,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基地投运后,社会服务效果突出。由于系统装置的工业化、职场化氛围浓厚、生产线的真设备与真产品、过程控制的真系统与高仿真装置,完全符合化工、电气、电子等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已成为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投运使用以来,DCS系统先后完成了DCS应用技术工程师培训、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泰兴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培训等工作,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和申请专利多项等,提高了对外服务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基于师资队伍及先进设备,将为更多专业的学生、更广泛的制造业行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基地投运后,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本实训基地运行以来,学校电气类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向校企无缝化对接的步伐更加深入迈进,进一步满足了上海大众、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江苏曙光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工程公司等现代化大型企业生产一线自动化人才的需求,不仅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更是一个立足扬州,辐射全省的特色化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其社会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为全省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开创了有效路径,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利平.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6):19-21

[2]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07):48-52

[3]魏林.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2):61-62

[4]周兰菊,顾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14):40-42

[5]张述敬.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3(9):95-97

自动化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Profibus 实训系统 Wincc 项目教学法

一、课程设计

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提高生产效率则是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Profibus现场总线应用技术》是为适应市场需要,企业需求而产生的一门实用的课程。该课程是以自动线实训系统为载体的,以能力逐步提高为方向。该课程是基于典型工作岗位,对自动线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之后,确定了该课程需涉及的学习领域及学习情境,共有三个学习情境,14个教学项目。在课程设计方面较以往的重理论附加上机实训的课程不同,本课程是建立在以工厂现实的情景为缩影的自动线实训系统的基础上的,这样即可以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了解工厂的具体情景。教学内容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教学过程是以完成项目为目标,本课程时间短任务重利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条件

该课程是建立在自动线实训系统的基础上的。自动线实训系统。即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模型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训系统是机、气、电一体化系统。该系统由加工模块、检测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材料分拣模块、堆垛模块、立体仓库模块等6个模块组成。综合了机械、电子、自动化、PLC、机器人、典型控制系统及工业现场总线等最新工业控制技术。各模块可以单独自成系统,接收上位机的下载程序并运行系统。各模块也可通过现场总线与上位机一起构成一条现代加工、现代物流的全自动线。上位机能对自动线上的各模块运行状态进行全过程监控。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训系统是现代工厂实际生产场景的真实缩影。它为实现校企融合,培养企业高技能自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技能实训平台。

加工模块。一个工件加工顺序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尺寸测量模块。一个尺寸精确测量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光栅测量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恒温控制模块。一个恒值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它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质地颜色分检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交流伺服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堆垛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交流变频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立体化仓库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位置控制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三、教学情境设计

为了确定企业的需求和自动化专业方面人才所以掌握的技能,我们针对汽车行业进行了调研。我们走访了一汽大众的冲压、油漆、焊装及发传等主要车间,发现这些车间在电控方面都用了PLC作为主控单元,同时上位机监控和总线技术。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好所需技能后,确立了三个学习情境,分别是PLC的程序设计、Wincc组态软件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每个情境都有具体的项目,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结构和项目组成

四、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项目准备阶段:确定项目实施方案;(2)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计划实施,师生共同解决项目运作中的难题;(3)项目评价阶段.项目功能演示,答辩与测评。项目评价阶段,聘请厂内专家及技术人员一起对项目结果、对学生、对教学进行总体评价。老师和专家们一起开发设计课程教学模块。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的工作任务由传统的课堂教授转变为,设计项目、准备材料、引入课题、布置任务、引导帮助和总结评价六个阶段。学生的任务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收集材料、制定计划、决定方案、实施计划、综合调试、项目答辩六个任务。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主要以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尤其是方法能力与社会人性化能力的“项目教学法”来完成课程教学,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他们是主体,老师给与辅导。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的社会能力。学生们在实际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五、考核方式

1.评价方式

组成项目验收小组,该小组由每个项目组的组长和老师共同组成,对该项目进行测试、答辩和验收。

2.评价过程

(1)学生答辩、自评、互评;

(2)验收作品,并对作品指标进行测试;

(3)提交项目报告书,包括电子版Word文件以及汇报验收的PPT文件;

(4)提交学生自评表,项目评价小组给出的评语评分表

3.项目评价评分标准

表1 项目评价评分标准(50分)

六、结束语

目前,其它院校还未开设《Profibus现场总线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我们本着新颖、实用的原则来建设这门课程。现有的实训系统和合理的课程项目模块,是该课程存在的特色,也是学生学习新技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建.西门子S7-300PLC应用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2]苏昆哲.深入浅出西门子Wincc V6[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6).

自动化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practice of the work achievement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person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olytechnics,professional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part.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Siping Professional College electricity auto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ized analysi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troduced the specialized analysis obtains result and Shortcomings.

[Keywords] electricity automation;Specialized analysis ;Vocatial And Technical Collage;evaluation practice of the work achievement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persons

引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剖析是评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以评促建的基础性工作。

2009年12月23日至25日,吉林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作了评价总结。我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得到专家高度肯定,特别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工作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赞扬。我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负责人,将本次专业剖析的组织及工作方法、本次专业剖析对我专业的建设的促进作用情况进行总结。

一、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概况

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并在2008年12月被遴选为吉林省第三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的“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有设备先进、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训室7个,校内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基地16个。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7%以上。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的组织及工作方法

2009年3月成立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领导小组。为了赢得评建时间,2009年暑假,我专业全体教师放弃了假期休息时间进行重点整改。由于暑假没有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干扰,精力集中,效果显著。对照“专业剖析的内容和要求”各条目的内涵要求,分析专业现状,肯定专业的优势,找出专业差距;确定了“促建、促改、促管”的重点,制订了整改方案;撰写专业剖析报告并组织讨论修改,收集整理佐证信息资料;校内专家组对专业剖析报告进行多次的评议,检查佐证材料,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使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工作经过了严格的把关。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效

通过专业剖析,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专业办学思路、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特色等都得到提高。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依据行业需求,探索形成了合理的专业建设目标。我们深入四平地区重点企业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跟踪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岗情况,不断调整和充实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群确定了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按知识能力结构,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打造了贴近企业实际的特色专业课和核心课。编写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系列教材和讲义。开辟了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三阶段“工学交替”的符合高职高专学生技能培养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专业“立足地方,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办出特色”的建设目标。

(二)根据专业建设目标,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构建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一个专业平台,两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由“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模块一起构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平台,由“智能控制技术”模块和“换热器机组”模块构建了两个动态的专业方向。

(三)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基本素质教育体系组成。

1.理论教学体系由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方向课四个模块构成。

2.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三横二纵”模式。

(1)“三横”是指“三阶段工学交替”。第一阶段,入校后第1学期,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1周的专业认识实习。第二阶段,在第2至第4学期及暑假期间,集中安排学生在校内和校外企业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至少9周的技能训练。第三阶段,在第5至6学期安排学生进行26周的专业顶岗实习和就业顶岗实习。

(2)“二纵”是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二条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校内“教学做”一体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体系。校内学习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电气技术应用能力、控制技术应用能力和供配电系统安装维护能力。学生进入校内可编程控制等实训室,完成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了解和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校外“教学训”一体的岗位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实训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主要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及综合职业素质。

3.基本素质教育体系由课堂教学和校内外活动组成。

从入学的专业教育到“一个专业平台”的搭建,从参加认知实习到毕业顶岗实习,我们始终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1)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计划有落实,取证率高。我专业已经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融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双证融通保证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实施与落实。

(2)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我专业已把电子技能大赛作为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坚持每年举办一次。通过技能大赛,不仅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电子工艺技能,而且在培养良好职业素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3)聘请业内资深专家、毕业校友等举办学术讲座,召开座谈会。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和要求,树立学生职业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对职业概念有一个正确认识。

(四)依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改善了教学基本条件

1.打造了一支具有职业特征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形成一批探索性的教育教学成果。一方面坚持“走出去”的原则,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有6位教师参加过国家教育部人事司举办的全国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已有12人考取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考评员。另一方面坚持“请进来”的原则,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来专业担当授课任务及指导实践。专业教师完成省级课题8项;编写《数字电子技术》等16部高职高专教材;建成4门省级优秀课和1门省级精品课程。

2.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学校投资了400多万元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电气实训中心。包括自动化综合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室。建立了机加实训中心和数控技术中心两处校内实训基地。我校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成功入选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本项目建有西门子PLC网络实验室、组态软件实验室等11个实验或实训室。

(五)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我们对部分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体现了“精学湛练”的校训思想内涵。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该课程在原有一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增加了校外企业实训和校企合作制作电气控制柜的培训项目,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PLC可编程控制》教学中,我们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将典型的PLC可编程控制项目引入课堂,合理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同时将课堂延伸到校外实习基地,延伸到工程现场,让学生在真实的编程控制岗位顶岗实习,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六)突出从业能力培养,建立了产学紧密结合的职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1.学用结合,实现“两个对接”,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即开设课程与预期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对接、开设课程与相应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做到学用结合,学到的有用,需要的能学到。为此,我们对所有课程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并在课程标准中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了重点审核。

2.校企共建,互惠双赢,构建了产学紧密结合的职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本专业已经和四平高斯达纳米、四平巨元换热器等十余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并把《检测与转换技术》实训和《组态控制》实训分别安排在慧宇仪表厂和红嘴钢铁自动控制室进行,把实训室建在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

(七)我专业始终坚持以特色求生存、创新谋发展。我们通过调研得知,四平市现在每年为换热器行业配套制作的电气控制柜数量达近万台,而从事此类工作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尽管这个行业只是换热器行业的一个“副业”,可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把电气控制柜的岗位培训做“主业”来抓,提出把“副业”做“主业”的创举。将与之相关的《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等课程做了相应的整合;并且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平台,将电气控制柜制作引到学校来进行,学生由全程参与发展到目前完全以学生为主进行制作。目前四平市从事电气控制柜及相关产品的制作、调试工作的人员中,我专业毕业生占50%以上。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主要体现在教学设施方面,虽有一批专业实践设备,但专业设施的现代化程度还不够高。完成典型任务所需要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场所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要继续争取学校和企业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扩充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本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质量;在专业建设上,要将传统的控制技术向工控网络技术方向转变。适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中普及机电一体化的观念,特别是针对换热器行业的机电一体化内容建设。

五、结语

通过专业剖析,对照专业剖析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我们不仅看到本专业的不足,同时也发现了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使本专业的办学特色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使我专业的教学质量显著增强,毕业生职业能力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大幅提升,校企合作,互惠共赢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我专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世平.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1):2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G].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23-135.

[3]贺绍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展与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自动化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自动化专业;工程化;综合实训装置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05-03

自动化工程领域需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也对实验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对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控制装置与系统”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对工程应用性较强的综合实训装置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工程化综合实训装置的内涵和背景

工程技术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工程化改革方向成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共同选择。“工程化”意味着在审视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时,用工程实践活动的本质和特点来对其进行衡量、要求和评价;课程目标的转向是工程的而不是学科的,课程内容的转向是集成的而不是割裂的,课程次序的转向是多维的而不是单向的。我院自动化工程系对自动化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解析职业岗位(群)的能力结构,基于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开发实训装置,构建任务型学习情境,目的是培养适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如图1所示)。

目前,我院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是重庆高职院校唯一设置且具有石油化工行业背景的宽口径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单元耦合、工程实训、系统构建”为特色。实训基地于2008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确定为全国示范实训基地,并获得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2年高职院校市级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学院精品专业。

“单元耦合”指横向概括了三门专业核心课程“传感检测与系统”、“控制装置与系统”、“执行驱动与系统”之间“开环”、“闭环”结构的关联,纵向概括了国家化工仪表维修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层次的关系;“工程实训”是依据工程实践进行教学设计,将知识和技能重新整合序化,构建真实情景的教学环境;“系统构建”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真实职业活动从应用设计、系统配置、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改造到工程管理等完整的项目内容,解析职业岗位能力要素并全部融入工程训练,按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递进关系展开实训教学,以实训装置为载体促进人才培养。

工程化综合实训装置设计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匮乏严重阻碍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究其原因,国内自动化相关专业教学基本停留在传统的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缺少针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同时缺乏所需的教学环境。工程化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唯一途径,实训装置的合理架构和科学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应用型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结合化工仪表维修工职业标准的要求,“控制装置与系统”课程应该达到高级工标准的工程训练目标,能对串级、比值、均匀、分程、选择、前馈等复杂控制系统进行维护,对智能仪表进行参数设置和维护,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各类卡件进行维护。配套实训装置主要涉及智能调节器和DCS控制装置的控制规律、控制原理、调试方法,以及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工程整定、系统投运等专业知识;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设计、系统组态、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基本技能,从简单控制到复杂控制的构建,注重工程意识、工程观念等职业素质的培养,达到高级工以上技术水平,满足职业岗位、工程实训、工程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需求。

基于职业岗位的需要,设置层次分明、架构合理的实训内容 实训装置基于职业能力的需要,以单体仪表操作为基础,以控制系统构建为目标,以信号耦合为纽带,实施真实职业活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围绕石油化工行业典型的流体传送、传热设备、精馏塔、反应器等设备的控制方案确定合适的对象,按功能划分为“(常规)仪表控制系统的构建、DCS控制系统的构建、(综合)过程控制系统的构建”等三个板块,如图2所示。具体要求如下:(1)(常规)仪表控制系统的构建,定位于技术服务型公司仪表施工技术岗位。功能描述:实现仪表选型、仪表安装、管线连接、参数配置、运行调试等职业岗位能力的技能训练,并完成控制系统的构建。(2)DCS控制系统的构建,定位于国内外的生产型企业DCS控制技术岗位。功能描述:实现常规控制组态、自定义组态控制方案组态(含功能块图/梯形图/顺控图/ST语言)等多种方法的组态,还包括管线敷设、调试运行等内容,完成控制系统的构建。(3)(综合)过程控制系统的构建,定位于企事业单位化工仪表维修技师、高级技师、安装调试工程师、仪表控制工程师、DCS控制工程师等自动化应用技术岗位。功能描述:能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仪表或装置,构建控制系统,实现控制方案;能完成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应用设计(包括控制方案设计、仪表选型、图纸绘制、系统组态等)、仪表工程施工(包括仪表、仪表柜、操作台、配电箱的安装,线槽桥架、信号对点、试车、交工和验收等),实现工程观念、综合技能、应用创新、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基于工程实训的需要,解决自动化装置在教学和工程应用的差异性 工程实训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由积木式系统集成、安装调试等内容实现课程目标。通过多方调研,研究自动化装置在实训教学和工程应用的差异。企业自动化技术人员要完成安装、布线、调试、运行、维护等完整的仪表工程施工技术,学校很多是由单体仪表的校验和拆装直接过渡到系统的组态和调试;因为实训装置无法承载反复拆装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需求,缺乏仪表安装训练;因为没有单体仪表组建系统的综合布线经历,挂件式综合实训装置的接线让很多学生到企业就束手无策,缺乏完整能力的训练;因为不同的企业单位采用着不同国家、不同厂商、不同系列、不同型号的自动化仪表及装置,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学生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学校缺乏共性能力的培养。对策之一,自主设计连接模块,既可满足拆装训练,完善仪表保护措施,又能使仪表承载高频率线路拆装的需求。对策之二,仪表控制系统的构建,将变送器、显示器、报警器、记录仪、调节器、执行器、安全栅、电源等智能仪表及附属装置,按照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规律排列任务顺序,有针对性地依次融入实训任务,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线槽桥架的管线敷设,侧重于硬件组态,强化参数整定的技巧。对策之三,学习的唯一方法就是寻找共性,研究仪表的输入输出特性,为了快速掌握新仪表的应用技巧,总结归纳了“四步法”:第1步,获取铭牌信息,分析名称、作用、型号;第2步,完成管线连接,分析电源、输入、输出;第3步,进行参数设置,分析类型、范围、零点等主要参数;第4步,根据信号关系排查故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工程差异性问题。综合实训装置以控制系统构建为目标,根据工艺要求积木式系统集成,敢于实现仪表施工技术的训练,填补仪表拆装、综合布线等教学真空环节,实施从应用设计到工程验收完整工程项目的综合训练,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基于工程创新的需要,建立真实情景化实训环境,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训装置集工程教学训练和工程创新应用为一体,构建真实情景的职业环境,开展实践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液位控制系统的构建”实训项目为例,源自重庆某化工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中分别控制进水阀和出水阀的两个液位控制系统,以企业图片还原真实场景,以工艺要求提出控制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完成系统的构建。实训内容以任务驱动的生动性、兴趣性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的,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融合,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地方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相同的工艺要求采用不同的控制设备,可激活工程意识、升华工程观念、强化团队合作、提高应用创新能力。

基于资源共享的需要,实现实训功能多样化,满足教、学、研、训、赛需求 工程化实训装置离不开企业专业的参与,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融入课程,还要将全国技能大赛的内容和评分标准融入实训。既能满足“仪表维修工”、“化工自动化”等全国技能大赛的项目训练,又能满足“自动化仪表应用”等校级竞赛的需求,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为学生服务,满足教学需求;为教师服务,满足科研需求;在保证人才培养任务情况下,还应该为社会服务,满足企业员工培训需求,依托高校的人才、知识、实训设备等方面优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训功能需要梯次配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量满足不同企业、不同专业、不同深度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达到融教、学、研、训、赛为一体的综合功能要求。

在综合实训装置的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在遵循实训基地架构统一设计思路的前提下,结合专业自身特色,联合企业共同设计,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以实现课程体系的目标。近三年的改革实践,工程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初具规模,改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而进一步完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完成配套教材等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吴玖玖.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9):120-122.

[2]叶树玲,毛锡峰.高校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0(14):193-194.

[3]王令其,左建民,汪木兰.大工程观与应用型工科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9(2):130-132.

[4]刘吉臻.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思维转向:工程化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42-45.

[5]袁琦,黄建清.工程化综合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26-127.

[6]徐克维,朱小萍.探索高职高专学生工程实训的新模式[J].科技信息,2011(3):17-24.

[7]薄翠梅,张广明,李俊.基于兴趣驱动与问题探索的自动化工程实践教学方法[J].中国冶金教育,2010(4):14-16.

[8]吴迎年,李邓化,苏中,曹荣敏.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9-10.

[9]程丽平,李保银.以培养技能型自动化人才为导向的实训室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139-140.

[10]张文涛.我和西门子SMATIC实验室——构建自动化技术一体化教学实训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8(27):266-270.

自动化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09-01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人才需求大户,世界的制造中心在中国,中国的制造中心在广东。但劳工成本及其压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大多数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挑战。新生代打工者群体逐渐显露出来的新特征,使得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招聘难度加大。受此影响的企业也已从工作环境较差的低端制造企业,向工作环境较好的高端制造企业转型。近年来很多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生产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因此,随着先进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事实上,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实习占据了重要的一环,而且对于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电气自动化实训课程现状分析

实训室综合训练设备大都是教学仪器研发公司基于单一课题或某一课程设置训练内容,教学设备或多或少存在的功利性缘故,很大程度上是围绕技能考核或技能鉴定的开展研发,而不是依据职业标准或接近工业真实环境开发。何况教学设备也不允许那么设计开发,学校学习训练不可能完全将各行各业的操作需求完全模拟满足。因此,从建立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性来考虑,实训室现有条件尚不完全便于综合实训的教学开展和实施。扩展一些知识技能、训练项目、软件性仿真自然成为我们考虑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 实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积极进行了生产性实训的探索和实践。但总体看来,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生产性实训的认识还停留在摸索的层面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对生产性实训做出深层次的界定。比如在如何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合作等方面都还没有开展深入的研究。

2.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一个系统的运行管理体系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能使学生通过在该基地的实践,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尚没有形成成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体系,缺乏保障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训效果的相关机制,缺乏校内生产性实训任务的相关标准和考核标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流于形式,没能充分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正作用。

2.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起点低,投入少,没能起主导作用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建设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但是基本都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还是采取以模拟实训为主的实训方式。学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少,同时合作的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也看不到相应的效益,因此合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层次低,与高职院校所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相差甚远。

2.3实训指导师资力量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多少实践经验,本身无较强的动手能力。加上学校专业教师相对缺少,专业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平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一来,专业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就不够。某些实习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很好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致使实践教学深度不够,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三、加强电气自动化课程实训措施分析

3.1加强实践培训,提高指导老师技能

实践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实践的效果,教师只有对指导的方法、实践的内容了如指掌,才能保证指导到位。为此,我们应需要组织实践教师进行培训,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提高指导教师的技能。除此之外,新、老教师之间还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积极虚心学习。通过培训和内部强化,逐步建设一支专业技能强,作风过硬的实践教师队伍。

3.2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工作量的比例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观念,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从事教学多年的老师都懂得,一个老师既要指导学生实践,还要保障学生安全,可谓是责任重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导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要保证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稳定,让老师安心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质制度措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大力推动校内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模拟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应在日常教学与实验实训场所中营造与行业企业生产环境、工作情景相近、具有浓郁企业文化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观念,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我校提供校内场地建设了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工控网络实训室、供配电技术实训室、组态工控局域网等。依据企业的布局和现有资源构建模拟车间和工厂,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接触真实的工作项目,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工作的内容来设计实训的流程,根据企业文化和操作规范,将学生操作职业素养融入到实训过程中,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3.4校企合作,实训教学项目化探索

以校企合作自编的项目化教材为基础,做到一书两用。学生校内实训期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相关实训项目,并进而由教师总结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期间,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各实习小组针对上述实训项目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虽然是相同的项目,但是在真实环境中的学习更具有适应性和指导性。这样强化中有提高的实训教学,实习效果可以明显得到提升,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

四、结语

在综合实训装置的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在遵循实训基地架构统一设计思路的前提下,结合专业自身特色,联合企业共同设计,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以实现课程体系的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完成配套教材等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丰,李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2] 李胜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及管理的探讨[J].职教通讯,2011(20)

自动化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亚龙YL-335B型自动生产线教学设备 教学实训系统 项目训练

1.前言

自动化生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先进制造技术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型技术学科,技术上涵盖了自动化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与伺服控制技术、气动与液压传动技术、制造工艺技术、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与技术领域。近几年来,国内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自动化装备与生产线,但国内在这一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实际市场需求方面一直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内高校普遍缺乏该领域的先进教学手段与培训教材,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知识技能与动手能力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我们在吸收国外同类平台长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自动化工程项目开发过程,设计开发了YL-335B型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训平台,尽可能将实际的自动化工程结构、设计方法、装配与调试技术等内容带进课堂,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在上述设备上开展实践教学,大大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达到了技能教学的目的。

2.YL-335B型实训装置的组成及原理

本实训装置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机械结构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通过PLC联网组成一个整体。同时,每个单元又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可以单独进行编程和调试。

在器件选用上,选用日本SMC公司的普通单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短行程气缸、旋转气缸等,并配套对应的磁感应开关,使用了日本Panasonic公司的Minas A4系列AC伺服驱动器,还使用了日本MITSUBISHI公司的FR-E700通用型变频器,上位机组态界面采用北京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TPC7062K系列触摸屏,机架及其连接件全部采用自动化行业通用的铝型材及辅助连接。

2.1系统的基本功能。

2.1.1供料单元。该单元是系统的起始单元,采用了一个垂直的料仓,按照工艺流程,放在料仓中的工件将被自动地推到物料台上,以便输送单元的机械手抓取。

2.1.2加工单元。该单元主要把物料台上的工件送到冲压机构下,完成一次冲压工作,然后送回物料台。

2.1.3装配单元。该单元主要把料仓内的小圆柱工件通过落料机构自动落入旋转工作台,然后机械手把小圆柱物料装配进入已加工的工件中。

2.1.4分拣单元。该单元主要负责对装配好的工件进行分拣,通过传感器来判别不同的工件,从而把不同的工件通过料槽进行分流。

2.1.5输送单元。单元通过一套带传动直线运动机构及机械手装置,将工件精准输送到工作单元的物料台上,实现工件的传送功能。

2.2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机械结构系统主要由5个单元组成,分别为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分拣单元和输送单元。每个单元的机械结构选用了不同尺寸、相同材质与结构的工件,进行加工与安装。

2.3系统电气结构设计。

系统的供电为三相五线制交流电。每个单元都采用一台三菱FX系列PLC作为控制核心,并且采用RS485串行通信的N:N通信方式。主站的上位机为MCGS公司的TPC7062KS触摸屏。系统如图2所示。

3.该教学实训系统的目的与意义

3.1光机电结合,覆盖全面。

本系统属于一套综合性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也是一条微型的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在该系统上可以进行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电机传动、物料输送、自动化装配、PLC控制、人机界面等多种课程的教学与实训,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毕业设计。通过对整个系统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动手装配、调试并模仿设计,学生可以在传感器的设计选型、气动元件的选型、气动回路的设计、结构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PLC编程、系统装配、电气连接、系统调试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实践,达到理论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全面掌握该系统的基础上,学生将具有设计装配一般实际工程系统的能力,达到技能教学的目的与效果。

3.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该实训系统采用PLC为控制核心,通过真实再现企业现场控制一线的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出发点,通过5个单元的项目训练,达到从“开关量控制”,到“模拟量控制”,再到“网络通讯”进行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同时,在第四站加入了“编码测速、变频控制”,在第五站加入了“伺服定位控制”、“MCGS组态软件控制”,等等。新的知识点也在一步步增加,形成了很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3.3以赛促练,进行强化。

亚龙YL-335B型实训平台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指定产品,项目的测试和考核可以参照大赛的要求进行。通过大赛式的练习、测试与评比,学生会对自己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能够发现自己针对于大赛要求的缺点与不足,可以进一步对知识和技能点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学生通过大赛可以磨练品质,锻炼毅力,明白自己在相关领域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3.4以练促教,教改结合。

学生通过实训平台的训练,会对各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这些提问也反作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项目难度的提高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要上好这门课,必须做好详细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和总结。

通过该实训平台的训练,学生找到了一条容易适应从学校到工厂环境转换、从理论到实际转换、从课堂教学到工程现场真刀真枪技能转换的新途径,缩短了从学校课堂到工业生产现场的距离,从而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4.结语

亚龙YL-335B型自动生产线教学设备现已投入实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设备不但能完成PLC开关量控制、气动控制、光电检测等简单的基本实验,而且能进行PLC与伺服驱动、MCGS组态软件调试、通讯控制等多种复杂综合实验。在项目训练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需要由学生自己进行安装、调试和编程,也可引导学生通过改变程序来改变生产过程,实现不同的模拟生产,实现基础实验及单门课程实验、实训所无法达到的综合性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自主探究和深度研发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景泉主编.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12.

[2]王威.工业生产自动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

自动化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孙爱武(1972-),男,安徽怀宁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与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编号:B-b/2013/03/048),主持人:孙爱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3-0069-03

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率先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高职本科试点和探索。该校前身是黄炎培先生1918年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我国近代第一所职业学校。学校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学院已有自动化等六个高职本科专业,在校生约1000人,占全校在校生的7%。现就三年来学院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情况阐述如下:

一、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可行性论证

高职本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十二五”规划第一年,学院多次组织同行专家和企业界专家对高职本科发展趋势、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设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论证。论证成果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H型”平行发展模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但职业教育所有专业升为本科不符合江苏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规格要求,这也正是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初衷。二是根据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和江苏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十二五”期间,江苏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对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部分专业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符合江苏省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自动化专业是江苏省支柱产业,世界500强企业有一半以上在江苏设立自动化制造基地,制造业水平的提高集中体现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其中电气自动化占制造业60%,对此,我们选择自动化以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作为高职本科的试点和探索专业。三是对高职本科的内涵予以认识。我们认为高职本科,职业性是其根本属性;同时,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与普通本科一样,需要体现其“学术性、专业性和基础性”,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不同之处:普通本科以知识为本位,以学科为体系,侧重于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基础学和理论研究;而高职本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工作为体系,侧重于技术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强调的是行业和岗位需求,以动态把握产业和行业发展最新技术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1]。

二、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规定,这既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归宿,更是有效实施人才培养的前提[2]。根据对市场和行业调研,我们认为基于某一岗位(群)自动化操作型技能人才是高职专科的培养目标,在生产、服务一线,能够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变成物质实物的自动化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是高职本科的培养目标。自动化专业主要就业方向及工作岗位见表1:

我们将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为:①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和自动化应用岗位;②培养具有工业自动化领域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③掌握自动化技术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④敬业爱岗,具有规范的工程素质,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⑤善于协同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强;⑥能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方案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控制、维护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型和工程技术人才。

三、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自动化专业对应的工作任务进行了能力分析,确定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明确职业技术领域共性专业能力、专业方向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含知识、素质)要求。

(二)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上,以能力为本位,我们基于工作任务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3]。整个课程体系结构分五大块:一是文化基础课程,二是公共技术平台核心课程,三是公共技术平台实训课程,四是在前三项基础之上,面向岗位和工作任务的一系列综合实训课程,五是企业实践。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与三棱、信捷电气公司等典型规模企业合作,利用企业优势调查和分析,总结出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长期发展的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总学分为18分计3480学时,其中必修课程170学分3184学时占91.3%,选修课程1分304学时占8.7%。公共基础课程53学分872学时占25%,技术平台课程82学分1480学时占42.5%,专业方向课程54学分1128学时占32.4%。理论课程与理实一体化课程133学分2128学时占61.3%;集中实践教学56学分1344学时占38.7%。

(三)课程设置变化

与高职专科相比,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能力提升要求与课程设置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四、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教学组织

(一)招生情况

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2012-2014年每年招生60人,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30人。招生放在本二批次,均一次性录满。随着考生及家长对“4+0”这种本科培养方式越来越了解,报考日趋“火爆”。

(二)教师配备情况

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配备专任教师6名,其中教授2人,博士2人。同时,通过深度校企合作,高职本科师资团队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以及境外学习;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混编”师资团队,工程师进行在校生的实训指导。

(三)教材选用情况

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教材选用目前较为困难。在基础部分,我们目前主要还是选择普通本科类的教材为主。在专业核心课方面主要采用行业企业的培训讲义等,并根据教学建设安排,编写校本教材,现已与高教出版社和三棱公司三方联合,立项高职本科自动化类系列教材。

(四)课程实施情况

1.立体化多层次教学。在多年高职专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首届四年制高职学生特点及专业要求,建立立体化多形式的课程教学体系。例如在应用数学教学中,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见图1)。

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通过开展研讨、讲座、综合训练、课外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构建实验模型熟悉职业环境,加强数学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通过第二课堂进行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选修,将信息化方法和数学建模思想融会贯通于学生的学习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通过举办数学竞赛、校内数学建模竞赛、选派选手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来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深度校企合作。与三棱、信捷、施耐德等典型规模企业合作,利用企业资源和优势,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提升育人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指导核心课程的建设,建设以校内教授和企业技术大师为主的双学术带头人及梯队合理的“双师型”自动化教学团队,并利用对最新技术的掌控同步更新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淡化与现行技术滞后的问题。

3.强化工学结合。强化工学结合,在大三的上学期学习专业课程之前设置5周的企业实习,结合暑期企业实践,学生有三个月的企业锻炼时间,对学生提升岗位认知培养职业观念有很大帮助;学生在四年级必须在合作企业参加半年以上企业实践,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课题的实用价值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突出做学合一。结合江苏省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特点,依托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国家实训基地、新能源应用技术与装备制造国家实训基地、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江苏省维修电工示范实训基地等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教学中同时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突出做学合一,增强其运用所掌握的技术解决现场工程问题的能力。

5.与国家职业资格相衔接。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进行系统性的培养,使其具备专业发展的能力,同时专业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对接,采用双证书制度,学生毕业时既要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又要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要求获得维修电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五)学生管理情况

我们实行了类似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导师制度,将专(兼)任教师和辅导员转变为学生的职业导师,学生先在学校教师的帮助下,完素质课程、自动控制技术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然后在企业职业导师导向下,学习先进的工业自动化核心技术,再借助业界一流的设备实验室,进行大量的实训操作和反复的技能训练,从而达到能基本掌握相关设备的检测、调试、组装、维护能力。

五、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教学评价

尽管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目前还没有毕业生,但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在南工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一是班风、学风好,受到广大任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二态度认真、主动积极,职业素养高,各项实训任务完成效果好,不仅受到企业导师和兼职教师的好评,而且受到了企业的认可。目前,2012级、2013级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所有学生已经全部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小结

高职本科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在“职业”类型上要传承高职院校强调的技术技能和工程技术等应用的能力培养[4],在“层次”结构上要体现本科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扎实宽厚的基础。高职本科不是简单的“3+1”,也不是应用本科的“转型”,而是“全职业化”过程的本科层次的培养模式,我们对于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仅三年,还存在不足和欠缺,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同行专家及企业界专家共同探索[5]。

参考文献:

[1]王琼.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38-139.

[2]张宝臣,祝成林.高职本科发展的关键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14(6):50-53.

[3]肖海涛,向春.发展职业技术本科教育刍议――基于学制改革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18-120.

[4]杨金土.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1):5-9.

自动化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应从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等方面进行具体实践。

一、机械自动化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已经不断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同时在不断的提高,现代企业中大量机器设备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产品的数量、质量、成本、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为设备所左右,机械设备日益向大型化、精密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然而,机械自动化专业价值观念结构比例失调,造成人才匮乏,已经不适应目前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管理等项工作。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的转移,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务之急。

二、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就教学培养目标而言,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就教学模式而言,是以提高能力为中心,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为导向的素质教育。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工业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操作、调试与维修机械电子自动化设备技能的生产第一线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机械电子自动化设备及数控设备的操作、保养、调试、维修、工艺编制、运行管理,一般复杂程度机械、电子设计工作。周济部长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是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学生,岗位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强,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和学科建设,使办学贴近市场,其优是能最大程度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订单式”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订单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能够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高职教育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则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很大的灵活性,其专业内涵应体现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按照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要求,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为依托,以高职教育改革为契•59•机,适应天津市工业重心东移的战略要求,以为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支持为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艺型、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任务,培养适应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以能否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衡量的。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做好加强专业建设、调整培养方向、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等工作,从而使教学改革以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源头,增加改革的力度,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3.加强学校的师资建设。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去锻炼,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和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不仅具有理论性,更应具有实践性。

4.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训。企业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训提供便利条件,使学生有条件接触企业正在运转的设备,走向“第一线”实习岗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我院机电工程系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看,招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至2004年分别为14人、37人、55人、94人。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机电系机械自动化专业同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建立了“订单式”培养关系。我校于2004年年初正式同该厂签定了实习协议书。该企业将作为我校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实训实习基地。机电工程系机械自动化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支持本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所进行的专业改革,在此将我们所做的点滴体会进行总结,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三、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的实践

1.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

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天津市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塘汉公路0-10号,成立于1992年11月,资本金额两千零五十万美金,是滨海地区的一家具有生产开发能力的台资现代化铸造厂。面向全世界各企业生产汽车用铸铁制品、电动机铸铁制品、机械用铸铁制品、手工具铸铁制品及建筑工程用铸铁制品等多种产品。该公司具有世界一流的软件环境,具有国际先进的硬件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等。实现与企业的“订单式”合作关系,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起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的课程教学体系,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建设为

模块式,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专业方向,灵活适应企业“订单式”培养的需要。

(2)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制订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细则及考核标准,渗透职业素质培养。

(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训练性和实用性。

(4)强化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能力培养,并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多种能力训练方法。我校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前两年在本校及其它实训基地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的基本学习与训练,第三学年在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实习;目前2005年毕业生已有三十多名学生在该厂进行实习锻炼。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们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我们对原教学计划中的一些课程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公差与配合、互换与测量技术、模具设计基础、数控机床及编程、液压传动原理与实践、铸造工艺及实践、CAD/CAM实训等课程,删除了原教学计划中理论性较强、不符合企业需要的一些课程。本专业总课时为2510学时,理论课为964学时,占总学时的39.0%,实践课为1546学时,占总学时的61.0%,理论课与实践课之比为1:1.6,加大了实训实习课时比例。

2.“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订单式”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它的建立和实施主要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来完成。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由单结构的理论型转变为多结构的复合型。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1)有计划地选派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到现场进行实践锻炼,培养职业技能,使之尽快具有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能力;2004年暑假学校安排青年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机械自动化教研室共有三名教师深入到天津港务局四公司、一航局一公司机械队等企业进行调研和社会实践,使专业教师在生产实际岗位上学到实用操作技术。

(2)从生产一线聘任有实践经验和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2004年4月我们聘请了天津一航局两位精通液压技术的总工程师结合我们实验室的液压实验台进行现场维修和指导,使我们的专业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

(3)积极鼓励见习教师以实验室、实训室为主要见习岗位,让他们参与本专业的实训实习环节,熟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操作技能,逐步培养双师素质。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定这样的信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强调要加强•60•职业技能培训,采用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结合,加强职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结构要求,建立以结合所学课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水平的训练基地。另外,还可以强化职业技能,使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使学生在学期间就取得一定的上岗能力。为此我们在校内建立专业化的实训室的基础上,基于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校除了与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签定了订单式合作意向之外,天津盛港集装箱技术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天津石化机械制造安装工程公司与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2003级学生的订单培养合作协议于2005年9月实施。另外,我校还与诸如天津造船公司新港造船厂机械分厂、天津港务局第六公司等多家公司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这些合作单位均有先进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并可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除了与企业合作之外,机械自动化专业还充分利用校内的实验实训条件,机床电控及PLC实训室、电工实训室、液压实训室、电拖与电气控制实训室、绘图室等实训基地,另外还有金工实习车间和钳工实习车间。为配合职业技能训练课,今后我们还应该逐步筹建数控设备调试维修技能训练室、CAD/CAM模具设计实训室、材料实验室等。

4.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规格是学生在学期间应获得“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电工安全上岗证”和“计算机力应用技术证”等证书,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普通高校英语等级3级的考试,使学员毕业时能同时具有岗位需要的多种专业证书。大力实施“双证书”制度,使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在学校课程学习和实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以能力为核心,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为学生获得职业培训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提供方便。机械自动化专业教研室在新调整的2004级教学计划中将职业技能取证培训列入了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使取证培训纳入正常教学环节。在机电系与产学研中心的共同努力下,机电系于2003年10月、2004年5月分别对机械自动化专业2001级、2002级共51名同学进行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和电工安全上岗证取证培训,两次考试通过率为100%。通过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自动化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PLC 一体化教室 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31-02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作为现代技工院校的一种教学方法已经被大家所认识,他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师生在同一个场所中围绕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边教、边学、边做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避免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重复教学的问题,使学生学完相关理论知识后,能很快通过实践进行巩固和提高,增强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加强了对理论的理解,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物质基础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教学场所设施布置是否合理,对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技工院校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为师生创设一个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一体化”的场所。“PLC”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如何建设一个“PLC一体化教室”,是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老师共同研究的课题,本人结合多年的PLC实训教学经验,提出一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 PLC一体化教室功能的要求

1.学习环境的仿真性

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应该是中高级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就应该很快能够适应岗位需求,所以学生在校的实践环境应该尽可能地仿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职业环境,感知企业文化,熟悉未来岗位的情况,这样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其能迅速适应岗位。

2.设备的先进性

我们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要适应未来的需要,要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PLC技术被公认为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PLC、机器人、CAD/CAM)之一,为了保证PLC一体化教室的实训装备和实训内容能够符合自动化行业发展的需求,紧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PLC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必须和现代工业自动化行业的企业紧密合作,学院领导要有足够的眼光,紧跟时展前沿,具有抢占技术高地的意识,使设备的投入具有适度的前瞻性、持久性。

3.功能的多用性

技师学院的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还有不同学制的学生、进行维修电工技能培训的社会上的在职人员都会用到PLC一体化教室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所以,在建设教室时要考虑各种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因此PLC一体化教室这个平台的建设,要能满足单项基本功能技能训练、专业模块技能训练、综合功能技能训练等多功能的要求。通过这个平台,教师能够开展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以及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技术支援,与企业合作形成双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 PLC一体化教室的建设方案

针对上述功能的要求,本人设置的PLC一体化教室的布局图(见下图),左侧是学习区,配置黑板、投影仪、讲台和一体化桌椅;学习区的上面是学生工具柜,下面是材料准备区;教室的右侧是实践操作区。

1.教室场地的建设

PLC一体化教室是一个多功能教室,在教室中既要设置全班的理论教学区,又要为每个学生设置实践操作区,所以需要更大的空间,以20人的班级进行建设,需要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场地空间为宜。教室要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等功能。教室内实践操作区四周墙体上要配备三相四线的动力电源,供每个工位通电试车所用;理论教学区每个桌椅下需要配备220V单相电源地插,供桌上的电脑和仪器、仪表等使用。

2.可移动桌椅的配置

每台桌椅上配置一台笔记本电脑,桌椅必须是可移动的,方便学生根据需要将桌椅在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进行位置调整,这样,集中桌椅就可作为多媒体计算机房,进行各种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学习,桌椅分散到每个实训台就可以用于编写程序和绘制电路图用。每张桌提供220V电源插座,供电脑和各种仪表使用。

3.实训台的配置

每台实训工位制作成立式网孔板且可以移动,提供三相四线电源和单相电源。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PLC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必须考虑自动化技术的动态发展,最好建设为本着平台+设备的模式进行,重点建设一个平台,而设备应该能够动态更新,并且能够任意组合。可移动的立式网孔板就是一个平台,上面安装哪些器件根据需要而定,这样既保护了投资,又为教学实训提供了可操作的柔性。实训台呈U形摆放,这样教师有更好的视觉照顾到每个实训的学生。

4.材料的准备区

讲台的下方设有材料准备区,包括材料仓库、台虎钳和台钻。

5.学生工具柜

学生的工具柜放置在教室的进门处,为学生设置为一人一门的工具柜。

三 PLC一体化教室的设备配置

现在各职业院校的PLC实训设备主要以西门子、三菱和松下等型号为载体进行PLC知识的学习。PLC一体化教室的构建,要充分调研目前国内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并对国内自动化行业企业的需求做出深入的研究,紧紧围绕自动化技术相关行业,满足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配备设备时,要做到适度的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在此,以西门子产品为主线进行实训设备的配置,建议每个实训台主要基本设备配置为:西门子S7-300PLC、S7-200PLC、变频器、触摸屏、PROFIBUS、ETHERNET通信模块等。

四 总结

经过多年的实训教学经验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分析,本文提出的PLC一体化教室的建设方案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或学员进行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模块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的需要,也可以满足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平台要求,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体现了职业学校独特的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支持PLC课程的项目化的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磊、卢望.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的研究[J].时代青年,2012(1)

[3]金晓东.机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23)

上一篇:数据库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实训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