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10:39:57

资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

资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改革 财务管理 问题

自2008年以来,各地政府针对社会医疗保障机构进行调整,并结合医疗保险做出了相关的调整。为了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政府从医保住院患者切身利益出发,对医院的医疗工作、药物销售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系列的变革调整,既是对医院的新标准,更是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一大考验。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财务管理作为医院医疗工作之外的重点运营内容,涉及到医院资金使用的很多方面。随着医疗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格外重要。对于协调财政、税务、银行等各方面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包含的内容有:

1、成本方面。成本是医院正常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涉及到的构成有资金、药物、设备等多个方面的成本,而资金投入与消耗则是最为主要的医疗成本,这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

2、经营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医院的经营方式出现了巨大的调整,集团化经营成为了当代医院管理运行的主要方式。而集团化经营需要引进大量先进的医疗技术来创造优质的服务,资金消耗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

3、投资方面。医院制定针对性的投资规划扩大运营规模是必不可少的发展策略。但从市场上或得行业数据信息常常缺乏可靠性、真实性,容易给医院的判断带来误导,对市场信息做出及时地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内容之一。

4、计划方面。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结合医院的具体运营信息对今后的发展做出规划,如:药物采购、设备引进、人力分配等方面做出科学地安排。财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主要负责医院发展计划的制定。

二、医疗改革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虽然医疗改革的实施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上起到了显著的改进作用,确实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彻底调整。新的运营模式使得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让我们看到了医疗改革中的财务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1、“零差价”政策难实施。自我国卫生部门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以来,医疗机构或药店在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以购入价卖给患者。这一政策给患者看病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但医院的财务管理方案却未根据这一措施进行调整,很容易造成医院账务不清。

2、医院专业水平落后。财务人员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主导者,但目前很多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缺少职业资格证书,这些直接导致了财务人员工作效率低下,降低了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内部资金预算失调。资金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常常忽略了资金预算的重要性。财务部门对于各类资金信息的处理也仅仅停留在数据分析,并未对医院今后的资金使用做出推算预测,直接导致医院资金预算难以控制而出现失衡。

4、固定资产管理不当。固定资产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数医院在固定资产的配置方面没有做好工作,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加上管理观念及管理方式的落后直接造成国有自身管理效率低下,资产流失问题更加严重,这对于医院的财务而言是很大的风险。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针对性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让医院的资金得到充分的运用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患者创造出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笔者结合了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1、固定资产管理。购买决策和日常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内容。医院应结合自己的内部情况合理安排管理科室,并聘请专业人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同时建立总账以及各类明细账,以对医院的财产物资做好有效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各类账务被准确记录,实现“有账可查,有账可依”。

2、树立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更为主要的是能够实现医院盈利水平与社会效益的互相协调,弄清医院价值最大化与社会效益最大化之间的联系。医院在制定财务管理工作时应该为财务部门制定目标,这样才能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

3、提升会计素质。会计人员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主要工作是进行信息处理财务核算,这就要求会计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医院除了制定管理计划外,还需要注重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让会计人员明白自己职业责任感,在新型的财务工作环境下提高办事效率。

4、合理购买设备。医院在医疗设备的采购问题上应严格控制,结合实际医疗需要引购,这是降低成本消耗的重要手段。而财务部门需针对采购过程中资金的审核、拨付、结算实施管理,控制资金的使用。这样能够防止搞私下交易,避免暗箱操作。

5、完善监督体制。医院积极开展监督工作能够对财务部门的工作给予及时监督,增强财务部门的工作责任心,促使会计人员执行自己应有的职责。内部审计监督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可以对专职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保证财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结论

医疗改革方针的提出为我国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医院一方面要结合医改的要求调整运营模式,另一方面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整,处理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明文.当前社会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与解决.经济研究导刊,2008

[2]张晓芳.分析做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途径.时代经贸,2007,

资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会计委托 经验总结 效能发挥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云南省关于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委托的相关要求,云南省全省大力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工作,并通过实践,不断健全这一制度,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本文通过分析学习我国实施农村会计地区的经验、实施效果、相关对策,分析探讨云南省在当前的环境状况下,如何加快推进会计制度,更广更深地发挥其效果,保障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

一、云南省目前的现状和环境

自2005-2007年,云南省农业厅安排专项经费,在全省确定132个示范推广单位,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截至2009年,全省129个县全面开展了村级会计委托工作,1329个乡镇实施了会计委托,占乡镇总数的96.72%;13091个村级实行了会计委托,占村级总数的96.4%。全省共代管村集体资金总额达113.3亿元。但是,在全省34万会计人员中,高级会计师仅有858人,只占0.26%;会计师有1.9万人,只占5.9%;注册会计师有1957人,只占0.59%。全省已实行电算化管理的乡镇级会计委托机构901个,而配备的电脑数量仅1741台,大约50个村民小组才拥有一台电脑。

二、我国其他地区目前的现状

1、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农村经济研究部经过对全国东、中、西部几个地区的2749个行政村的调查,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其一,农村集体经济总体上收入微薄。从调研可见,东部苏州等少数发达地区59%的村集体收入为100万元-500万元,西部、中部各有91.4%、75.9%村庄收入在10万元以下,绝大多数中西部及东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微薄。其二,村级组织债务负担沉重。调查村集体平均负债水平为176.25万元,东部村平均负债305.61万元,中部平均负债52.48万元,西部平均负债22.77万元。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村集体组织的收入来源总体上比较单一,主要靠土地等资源的出租或开发收入,特别是高度依赖土地出租收益。

(3)村级集体可用资金的来源。调查表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中,村农业承包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8.1%,即使在集体经济收人比较高的苏南、浙江、广东、北京等地,其收入来源也主要是靠集体土地的出租、开发,以及少量集体资产或物业的出租。

(4)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途径。东部地区村干部更多认为要靠招商引资、出租集体资产或集体土地的途径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中部和西部地区村干部则更倾向于争取上级下拨或补贴。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平衡,资产的组织形式与结构的差别,也会使得农村会级制度在实施中存在差异性。在环境变迁,制度改革中,应把握当地的经济特点及环境条件,因地置宜地实施农村会计制度,发挥其作用。

2、浙江省上虞市村级会计委托现状

浙江省上虞市是我国最先实行农村会计制的地区,市政府从1998年就在全市推行在村账乡镇代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计委托制。

(1)初始阶段效果明显。上虞市实行会计委托制起初三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提高了村级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调动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两个主要经验:实行会计委托制,一是当地经济比较发达,因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委托制的配套工作手段,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二是村级经济业务量要适中。

(2)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村级会计委托从2003年在浙江各地推广至2006年,三年多的实践表现出,预期效果并不佳:中心运转很不正常,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在有些村一开始就没能有效推行,实际的实行率最多在40%一60%之间,而且每年还以10%的降幅下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情况依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乡镇政府负担加重。

(3)问题存在的原因。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在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其机制也在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村级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有待统一;村级会计人员培训制度有待完善;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村级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实行村集体会计委托,对于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村级组织经济活动的外部监督,预防村干部经济腐败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3、农业大省――山东农村财务管理与现状

山东省既有地处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也有中西部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东中西部差异,而且是一个农业大省,以山东省为样本进行农村财务管理和的状况调查研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农村财务管理上有待规范和制度化,农村债务问题依然严重,新会计制度实施情况不乐观,内控制度不健全等。第二,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初步分析: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上有的误区,管理上缺乏规范性;财务管理队伍不稳定、素质低、法律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监督,审计力薄弱。第三,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本质分析:从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虽然村民自治一开始是村民自发形成的,然而它的普遍推行则要归功于上级政府的推动,是一种政府主导行为。

4、实施制后取得的成效

村级会计委托的实施,增加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维护了村民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参与权。主要表现在:规范了村级账务;实现了村务的及时公开,促使农村更加和谐;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持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5、过程中突现出的问题

几年来,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试行工作进展顺利,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村干部认识不到位;二是部分村民认识不到位;三是管理监督意识不强;四是一些有企业或业务发生频繁的村,不愿意委托;五是部分乡镇干部对农村审计认识不到位。第二,制度执行不够规范。一些村干部实行“家长式”管理,“以支抵收”;还存在挥霍浪费,“寅吃卯粮”,挪用村级经费转移支付资金现象,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第三,监管不力。一是部分村级财务核算所管的账大多只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按规定向村民收取的费用,村办企业的资金大多游离于监管之

外;二是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对财务的监督乏力;三是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四是部分村财务不够公开。第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比较低。许多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人员,持证上岗人员只占42.42%,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占6.23%。第五,大部分机构办公经费得不到保障。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存在着主管部门、单位性质不明确的问题,导致业务经费没有保障,办公经费短缺。

三、目前农村会计的研究成果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在农村“政务财务两公开”工作中产生的一个新事物。目前,村级会计委托制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上属于工作报道或者内部参阅资料,侧重于描述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产生背景、主要做法和成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刘知林与金华市农经站孔祥卫的文章(2008)《环境变迁,制度演进:村级会计制的若干政策建议――基于浙江金华的调查》和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的李怀文章(1999)《制度生命周期与制度效率递减》为本文研究的主题提供了目标:什么是村级制的效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如何更好地发挥目前制度的效能。

四、云南省在农村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云南省目前的现状的数据可以看出,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许多地区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内部控制环境较差;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财会人员培训的形式主义严重;会计电算化实行力度不够;风险意识薄弱。

下面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为例,说明这一现象。

麒麟区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工作主要经验:领导重视。区、乡两级把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制;打牢基础,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电算化管理;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成果和效率,该区向上级部门提出如下建议:建议上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农村集体财务委托工作的经费投入;建议上级部门增加本区经营管理部门人员编制;恳请上级部门尽早理顺农经机构体制建设,尽快将农经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理顺管理体制。

五、云南省目前如何发挥农村会计制的效能

对我比国实施农村会计地区的经验、对策,说明云南省在当前在农村会计方面依然存在与其他地区相同的问题。农村会计制度的效果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深入地加强。

1、从理论上认识村级会计制度

制度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制度是在一个特定群体内部得以建立并实施的行为规则;制度本身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以及不断面临被替代的过程。村级会计委托制是一项制度安排,其创新要受到我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大环境的制约。我国集体资产制度的特点是一个集体范围内的资产为该集体全体成员共同所有,但任何个人都不能单独占有或声称拥有某部分资产的所有权,权利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是这种制度安排的基本特点。

2、因地时置宜把握实行方式

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人口素质的差别,认识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人口的流动,国家新制度的影响等等,都从各方面对农村会计制度和效果产生着影响。

3、通过反馈不断完善

把不同地区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在执行时就给以完善,预防,不能让已经存在的现象重演。同时,及时总结制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查原因,找方法,及时贯彻落实,而且地区之间要经常讨论交流工作经验。

4、在变化中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的不变性

资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电;机电物资;管理效率

0.前言

近几年来,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不断重视,机电物资的管理作为各项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更是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中的机电物资管理作为水电站开发实现建设目标和工程利润的核心所在,其在工作中加强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对于整个工程建设而言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我国机电物资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主要是采用合理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及现代化管理技术与手段,并且对大型水电开发公司进行发电的全过程运用高效及合理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大型水电开发公司的机电物资管理方法的效益和质量水平等过程。

1.机电物资的管理方法

提高大型水电开发公司的管理理念是,应准确、严谨地落实到公司的管理要求,根据机电物资的实际情况,对机电物资管理进行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建设。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适合大型水电开发公司的机电物资管理制度、程序和执行标准。使机电物资管理迈向新台阶,取得明显的管理成效。从而,对于一般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的供应及管理,可以直接的保证物资材料的质量及品质,使机电物资管理能有序、高效、低耗的安全稳定运作,因此,为了公司能更好管理机电物资,实行以下几种方法管理:

1.1不动资产管理

一般不动资产的管理主要是设备,其包括设备的采集,维护、保养、运行、检测及管理。制定一定的管理目标和相关制度、规范及各种各样设备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在运行时的安全、完整及不断稳定增值,保证机电物质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事故的频繁发生,提高设备的安全和使用期限,从而更好的满足大型水电开发公司工程建设的需要。

1.2流动资产的管理

对于流动资产的管理其主要是材料的管理,对其包括材料的采集、维护和保养,统一分配及检查管理相关部分。建立相应机电物资的管理和相关制度、规范材料的采购和管理制度,确保各种材料在工程中的合理分配,从而满足大型水电开发公司工程建设的需要。

1.3现场的管理

对于这种大型的水电开发公司来说,现场管理尤为重要。工作人员巡视和检查机电设备材料时,应间隔1小时就巡视检查一遍,避免机电材料损坏不能及时发现;同时为保障国家、公司财产和人生安全兢兢业业工作;因此,公司应对现场管理人员提前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要搞好安全宣传,增强安全意识,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2.加强机电物资成本费用控制

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广,实施手段多,实践时间长,因此,机电物资的成本管理人员不仅要根据定额,更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对建设项目成本进行预测,安排计划,在实施中进行控制,并核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因为,大型水电开发公司的机电物资成本控制的好与坏,会直接到公司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与坏。对于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来说,除了节约一分钱,就会获得一分利以外,还需要每一位员工坚定信心、同心协力、积极配合,需要科学的控制费用,准确的管理及奖罚分明等方式,才能更好的、有效的控制成本。

2.1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控制成本报告制度

应制定正式的成本报告,并且向有关部门进行分送。制定报告的内容应以成本管理原则为主要信息,同时要区分机电物资的可控制费用和不可控制的费用,对其制定报告最好以表格形式来表示,能让有关部门依据报告,可以对自己管理的项目进行准确的了解及掌控,若出现问题,就可以深入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等。建立一个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能很好的控制机电物资成本,有效的提高成本的监控工作,能为机电物资成本提供准确的依据。

2.2进行相应成本的调查,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成本控制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对此就应该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一些问题的出现就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调查实际情况,分辨严重的程度,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研究和讨论,从而提出各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取优秀方案,合理的执行优秀方案,过程中进行检查监督。对方案的实现之后,检查机电物资成本的经济效益,是否能达到预期成本控制的管理要求。

2.3机电物资成本效益与奖罚制度紧密联系

对于一般的公司和企业来说,必须有健全的奖罚制度,才能更好的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公司及企业的员工应该采取奖罚工资制度来激励员工的作用;然而对于一些领导来说,可从业绩上来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资奖励,从而,完善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的成本费用的控制。

2.4加强机电物资现场管理和控制

对于大型水电开发公司的机电物资应实行相应的、统一的管理制度,机电物资计划应按照整体的计划:年度、季度、月份和周计划来进行合理的制定。机电物资材料需要总体规划由各项工程来进行规划汇总而形成,是机电物资依据的总体管理规划,以上均由公司及企业的有关部门来合理、规范制定。对于部分机电物资规划进行时间分段的管理,如汛期物资储备等等,对此每次机电物资的数量,根据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进行从前到后的准确、合理的制定,对物资规划要求严格与其机电工程进度来统一规划,当发现相关问题的出现,要及时的进行调整、防患。

2.5对重复使用的周转材料实行租赁管理

我们对各种各样能够重复使用的物资,应对内部和对外部实行租赁。机电物资租赁时,须严格的检验,避免一些设备的损坏和短少而进行的物资赔偿费用。因此,机电物资租赁产生的效益变得更加直观性。对机电物资材料实行统一、合理、科学的储存管理方式可以更好的促进大型水电开发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加强机电物资管理确保畅通

加强机电物资管理工作,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建立集中、规范、高效的机电物资供应保障体系,确保机电物资按质、按量、按时供应;合理节约采购成本;将机电物资实际耗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工程成本和工程造价。 对于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管理应按公司及企业的要求,一是,计划的编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原则,以计划管理为基础,以制度建设和落实为手段,发挥集团化采购优势,积极参与集团信息化建设,共享集团信息化平台成果。利用好集团电子化采购平台,全面打造“业务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的物资采购阳光工程。二是,以采购管理为重点,理顺采购流程关系,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体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基本形成适应大型水电开发的采购管理体系,高质高效,为大型水电开发全面实施物资供应保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逐步实现“归口管理、集中采购、联合储备、降本增效”的目标,形成适合公司的采购管理模式。四是,不断完善机电物资的供应过程管理,重点在物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核销管理的制度实施落实,做到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梳理各种制度及要求,不断总结经验,对各类计划进行表格化,做到一目了然,及时检查及上报,以维护制度及计划的严肃性。五是,加强采购人员学习培训和交流学习。采购人员在机电物资管理活动中要遵章守法,提高采购人员业务素质,以提升管理水平为目的,使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引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物资采购人员组建物资采购专业化团队,增强物资采购的科学化。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对我国如何提高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管理效率进行研究,对于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管理效率应该逐步升级,从而能够确保我国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管理能更好服务于国家及社会,保证国家和企业的工程建设全面发展。提高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管理效率是一项整体性管理工作,综合宏观经济形势、供应商产能、物资库存、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等因素,是发挥集团集约优势,保障公司机电物资供应,保证采购质量,控制采购成本,提高公司总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经,通过开展提高机电物资管理效率工作,加快推进企业管理方式,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转变,进一步消除管理短板,巩固提高机电物资管理效率成果。因此,提高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管理效率是保证企业实现最大利润的重要手段。 [科]

【参考文献】

[1]聂谊民.关于机电物资成本管理的探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78-78.

资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年度业绩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到2003年末我行共有表内不良资产七笔共计3950万元,其中次级类三笔(昊源、东北中机、新华能源)共计2370万元,可疑类四笔(东宇电气、高德、五色石、天缘试剂厂)共计1580万元(2003年末盛京高尔夫和天辰虽未划为不良,但为维护我行资产安全,该两笔贷款仍划归我部门直管,并按照不良贷款管理,该两笔贷款本金分别为940万元和1100万元)。2004年一季度清分将盛京高尔夫转为次级,将新华能源由次级转为可疑。

年初分行下达的清收指标为2000万元,今年我部门在行领导的指引和各部门的配合下,努力开展不良资产清收工作,截止到2004年底,我行清收处置不良资产本息共计3219.6万元,其中现金收回859.6(五色石520万元,东北中机36万元,埃默药业198万元,天辰105.38万元,天缘试剂0.22万元),以物抵债2420万元(昊源)。

目前我行共有六笔不良资产共计2410万元,其中次级类两笔(东北中机、盛京高尔夫)共计1220万元,可疑类四笔(新华能源、高德、天缘试剂厂、东宇电气)共计1190万元。另外东北中机已处置抵押物,该笔贷款有望于近日现金收回。

目前我部门已上交信用卡申请表69张,已完成上级下达的65张任务;完成吸收存款1200多万,完成了上级下达的350万吸存任务。至此,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均已完成。

二、工作过程简述

1、沈阳昊源房产开发公司不良贷款是我行此前数额最大的一笔不良贷款,且情况复杂,清收难度相当大。该笔贷款的抵押物为划拨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且该土地使用权归沈阳市民族开发公司所有,同时由于后期没有追加相应的房产抵押或其他保证措施,客观上造成了该笔贷款抵押物的法律有效性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我行债权悬空,风险巨大。

我部门接手该不良资产后,经我行风险资产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于2003年6月向沈阳市中法提讼,法院于2004年2月判决我行胜诉,进入执行阶段。但由于昊源公司和民族公司纠纷的解决遥遥无期,致使都市港湾项目房产无法销售,借款人已无经营活动,无任何还款来源,同时借款人现有房产和开发权均在民族公司名下,并且民族公司只是以土地使用权抵押,并未承担保证责任,因此执行的难度巨大。

后在我部门多方努力下,作通多方面工作,法院终于同意拟将民族公司与昊源公司两家共同开发的都市港湾房产(包括25套商品房、20套车库,总建筑面积共计5494.11平方米)抵偿我行债务(在民族和昊源两家纠纷未解决前,法院将民族公司名下房产裁定我行,也承担了较大压力)。在经我部门上报分行、总行,并得到批准后,同时根据沈阳市中院下达的裁定,我行办理了以物抵债手续,抵债金额2420万元。

至此该笔不良贷款终于得到解决,我行权益得到维护。

2、在2003年我部门恢复组建前,沈阳五色石文化传播发展广告有限公司已是人去楼空,无法与之联系。后经过我部多方努力,通过种种方式和渠道终于与该公司法人代表马川野取得联系,并追加了其个人财产无限责任担保。

2003年9月我行正式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讼,沈阳市中法于2003年末判决我行胜诉。今年2月19日该案件进入执行阶段,马川野曾提出以抵押物中的三栋别墅(抵押物共四栋别墅)抵偿欠款,被我行拒绝后,又通过种种关系企图阻挠该案的执行。后我部门采取了迂回策略,通过作评估机构的工作,使该四栋别墅的评估值低于其所欠我行债务。经过我部门的不懈努力和法院执行部门的大力配合,借款人迫于压力终于在今年6月主动变卖了抵押物,现金还款520万元,此笔不良贷款被成功收回。

3、沈阳天辰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于2003年与我行签署还款协议,并于2003年12月归还贷款本金500万元,2003年末贷款余额为1100万元。今年一月,在我们的督促下,天辰公司将另笔100万元的贷款本息全部结请,经过行领导批准,我行释放了相应的抵押物。该案进入执行阶段后,由于法院受到外界干扰,减缓了执行进度。2004年11月4日,我行与天辰公司达成新的还款协议,协议规定,天辰公司于明年6月底前将所欠我行的全部贷款本息及相关费用还清。

4、在我部门接手沈阳天缘试剂厂贷款项目之前,该笔贷款抵押物就已灭失,使我行债权面临巨大风险,后经过我部门与该公司的多次交涉,追加了天缘集团担保,使我行债权不至悬空。我行于2003年向沈阳市中院提讼,中院一审判决我行胜诉,被告方曾提出上诉,后又撤回上诉。目前该案已经进入执行阶段,同时分行也已批准对该案实行风险的方式进行清收。

5、沈阳高德装饰有限公司不良贷款,借款人长期以来已无任何经营活动,企业处于费业状态,并且该笔贷款抵押物也存在先天缺陷,该抵押物被沈阳市金融系统110网络报警中心租用,全市1000余家金融机构与此联网,收回抵押物难度很大,且该抵押物是本案唯一可执行资产,因此该笔贷款的清收难度很大。

根据高德装饰有限公司不良贷款的实际情况,经支行风险资产管理委员会反复研究讨论,我行于2004年6月1日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讼,法院于2004年10月6日下达判决,我行胜诉。现该案已进入执行阶段,同时我行已向总行申请对该案实行风险。

6、东北中机机械有限公司于今年1月29日逾期,在我部门的督促下,该公司目前仍正常还息,并在今年1月归还了20万元贷款本金。目前看来,借款企业已处置抵押物,我行有望近期收回该笔不良贷款。

7、沈阳盛京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不良贷款于今年5月正式划归我部门管理。接手该不良资产后,我部门坚持每周两次的电话催收,取得了一定成果,该公司还息12万元。由于该笔贷款同样存在抵押物的缺陷,清收存在较大难度,我部门在加大清收力度的同时会严密监视其发展动向,出现情况及时向行领导反应。

8、 新华能源的不良贷款,现已无收回的任何希望。借款人法人代表已死亡,经我部门多次实地考察,借款单位和担保单位均已停业瘫痪,也无任何可执行资产,故经我行风险资产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对该笔不良贷款作核销准备,同时决定该笔贷款原经办人下岗清收,并且由其个人承担开展核销工作所需费用。目前我部门已开始进行核销的前期准备工作。

9、完成不良贷款的交接工作

为加强对我行不良资产的管理,我部门对包括原黄河支行管理的沈阳高德装饰有限公司、沈阳东宇电气有限公司,原南湖支行管理的沈阳盛京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等三笔不良贷款,在信贷部配合下与经办行顺利完成了交接工作。至此,我行五级清分后三类的不良贷款,已全部划归我部门直管,这样既有利于对我行不良资产的统一管理和清收,也减轻了相关支行的负担。

10、抵债资产处置

今年5月在经总行批准后,我行将埃默药业有限公司抵债资产予以拍卖处置,共获得现金198万元(拍卖价格197万元,另1万元为首次拍卖买方支付的违约金)

11、中城项目的管理

(1)、目前中城项目贷款余额由年初的689,934,454.83元减少到目前的674,900,000.00元。该项目状况现已明显好转,正逐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从2003年9月起,开始正常还息。

(2)、根据分行的指示,2004年2月我行和中城公司共同委托辽宁十方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对抵押物重新进行了评估。根据最新的评估报告,抵押物单价13,674元/平方米,总价1,336,787,196元,物业有所升值。

(3)、我部门于2003年12月上报了关于兴隆集团项目新的授信申请,总行在2004年3月作出批复,批准兴隆集团1亿元可循环贷款额度,期限一年。接到总行批复后,我部门重新办理了抵押手续,并按照批复发放了贷款。兴隆集团现有贷款余额1亿元。

(4)、明确了我部门、营业部及中城项目小组的职责划分,同时根据上级的要求,对中城项目成立了大客户管理小组,以加强管理。由于该项目的特殊性,我部门在加强日常管理,细致作好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工作的同时,应作好监督工作,有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

12、原中银信不良资产的清收

今年我部门对中银信不良资产继续加大清收力度,曾多人次的前往哈尔滨、延吉等地开展清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今年11月成功收回现金10万元),同时也为该项目明年划归分行管理后,工作的继续开展稳固了基础。

13、吴忠仪表信贷资产的清收工作

今年7月吴忠仪表两笔共计3000万元人民币贷款到期,8月根据行领导的指示,我部门在未正式接管该项目的情况下,提前介入清收。我行于2004年8月3日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提讼,并提出诉讼保全申请。该项目的当务之急是要求“快”,既快立案、快裁定、快查封,通过我部门的积极努力和法院相关同志的配合,2004年8月4日法院既下达了查封裁定书,6日,沈阳市中院既依据法院裁定在深圳冻结了吴忠仪表集团持有的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3000万股,9月15日沈阳市中院对该案进行审理并当庭宣判,我行胜诉,我部门以最短的时间、尽最大可能的维护了我行债权。

目前该案件已经进入执行阶段,我部门力争尽快收回该两笔贷款。

三、思想观念、素质提高情况

我在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和本单位的规定,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行的金融政策;能够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项工作中做到廉洁自律,自觉的维护广发银行的利益和形象;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关心员工的疾苦,能够团结本部门的同志共同完成各项业务工作。

调资产部工作以后,自己首先从学习贯彻上级行关于资产保全工作的各项文件和规定入手,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规范管理的有关要求开展各项业务工作。自己以前在专业银行有三年的资产保全工作经验,但根据工作发展需要,自己还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法规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司法解释全书》、《担保法》、等等的专业书籍,通过学习,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另外,我通过开展业务工作,同法院、律师事物所、税务、评估机构、拍卖机构等相关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总结

1、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宜早不宜迟。我行的几笔不良资产基本上都是经过多次展期或者借新还旧处理,这样即违犯《贷款通则》有关规定,又丧失了最佳处置时机。

2、不良资产的管理必须要有责任心。借款单位法人代表失去联系,贷款抵押物灭失等问题暴露了我们以往不良资产的日常管理流于形式。又例如有笔不良贷款在授信缺口尚未结清的情况下,就释放了该借款人质押的10多万美元,给后来的工作造成了被动。

3、贷后管理必须要及时有效。例如原授信方案是以土地做抵押,在后来办理借新还旧时本应按规定及时改为在建工程抵押,而我们确没有这样处理,形成现在抵押流于形式的被动局面;又如我们在清理不良贷款档案过程中发现多笔展期超过原借款期限,这本来是银行授信的常识性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以前我们的工作存在一定问题。

4、处置不良资产应该和防范授信风险互相配合。如果我们在风险控制环节把握好,即使形成风险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只是一个处理时间问题。反之,如果我们贷前调查不细,风险控制手段不利,则有可能形成实质性的贷款风险,例如贷款抵押物涉及公共安全而且不足值,一旦形成不良,即使我们胜诉也没有把握顺利执行。

上诉均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改进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行的不良资产管理将会更加科学、规范。

虽然我部门今年已经超额完成了分行下达的的清收指标,但我部门仍清醒的认识到不良资产清收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今年清收指标的完成也并不能代表明年工作的一帆风顺,我部门已经作好了明年克服困难、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继续努力开展工作,在行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兄弟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力争完成明年上级行下达的任务指标,维护我行利益。

X银行XX支行资产管理部

资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年度业绩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到2006年末我行共有表内不良资产七笔共计3950万元,其中次级类三笔(昊源、东北中机、新华能源)共计2370万元,可疑类四笔(东宇电气、高德、五色石、天缘试剂厂)共计1580万元(2006年末盛京高尔夫和天辰虽未划为不良,但为维护我行资产安全,该两笔贷款仍划归我部门直管,并按照不良贷款管理,该两笔贷款本金分别为940万元和1100万元)。2006年一季度清分将盛京高尔夫转为次级,将新华能源由次级转为可疑。

年初分行下达的清收指标为2006万元,今年我部门在行领导的指引和各部门的配合下,努力开展不良资产清收工作,截止到2006年底,我行清收处置不良资产本息共计3219.6万元,其中现金收回859.6(五色石520万元,东北中机36万元,埃默药业198万元,天辰105.38万元,天缘试剂0.22万元),以物抵债2420万元(昊源)。

目前我行共有六笔不良资产共计2410万元,其中次级类两笔(东北中机、盛京高尔夫)共计1220万元,可疑类四笔(新华能源、高德、天缘试剂厂、东宇电气)共计1190万元。另外东北中机已处置抵押物,该笔贷款有望于近日现金收回。

目前我部门已上交信用卡申请表69张,已完成上级下达的65张任务;完成吸收存款1200多万,完成了上级下达的350万吸存任务。至此,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均已完成。

二、工作过程简述

1、沈阳昊源房产开发公司不良贷款是我行此前数额最大的一笔不良贷款,且情况复杂,清收难度相当大。该笔贷款的抵押物为划拨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且该土地使用权归沈阳市民族开发公司所有,同时由于后期没有追加相应的房产抵押或其他保证措施,客观上造成了该笔贷款抵押物的法律有效性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我行债权悬空,风险巨大。

我部门接手该不良资产后,经我行风险资产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于2006年6月向沈阳市中法提讼,法院于2006年2月判决我行胜诉,进入执行阶段。但由于昊源公司和民族公司纠纷的解决遥遥无期,致使都市港湾项目房产无法销售,借款人已无经营活动,无任何还款来源,同时借款人现有房产和开发权均在民族公司名下,并且民族公司只是以土地使用权抵押,并未承担保证责任,因此执行的难度巨大。

后在我部门多方努力下,作通多方面工作,法院终于同意拟将民族公司与昊源公司两家共同开发的都市港湾房产(包括25套商品房、20套车库,总建筑面积共计5494.11平方米)抵偿我行债务(在民族和昊源两家纠纷未解决前,法院将民族公司名下房产裁定我行,也承担了较大压力)。在经我部门上报分行、总行,并得到批准后,同时根据沈阳市中院下达的裁定,我行办理了以物抵债手续,抵债金额2420万元。

至此该笔不良贷款终于得到解决,我行权益得到维护。

2、在2006年我部门恢复组建前,沈阳五色石文化传播发展广告有限公司已是人去楼空,无法与之联系。后经过我部多方努力,通过种种方式和渠道终于与该公司法人代表马川野取得联系,并追加了其个人财产无限责任担保。

2006年9月我行正式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讼,沈阳市中法于2006年末判决我行胜诉。今年2月19日该案件进入执行阶段,马川野曾提出以抵押物中的三栋别墅(抵押物共四栋别墅)抵偿欠款,被我行拒绝后,又通过种种关系企图阻挠该案的执行。后我部门采取了迂回策略,通过作评估机构的工作,使该四栋别墅的评估值低于其所欠我行债务。经过我部门的不懈努力和法院执行部门的大力配合,借款人迫于压力终于在今年6月主动变卖了抵押物,现金还款520万元,此笔不良贷款被成功收回。

3、沈阳天辰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于2006年与我行签署还款协议,并于2006年12月归还贷款本金500万元,2006年末贷款余额为1100万元。今年一月,在我们的督促下,天辰公司将另笔100万元的贷款本息全部结请,经过行领导批准,我行释放了相应的抵押物。该案进入执行阶段后,由于法院受到外界干扰,减缓了执行进度。2006年11月4日,我行与天辰公司达成新的还款协议,协议规定,天辰公司于明年6月底前将所欠我行的全部贷款本息及相关费用还清。

4、在我部门接手沈阳天缘试剂厂贷款项目之前,该笔贷款抵押物就已灭失,使我行债权面临巨大风险,后经过我部门与该公司的多次交涉,追加了天缘集团担保,使我行债权不至悬空。我行于2006年向沈阳市中院提讼,中院一审判决我行胜诉,被告方曾提出上诉,后又撤回上诉。目前该案已经进入执行阶段,同时分行也已批准对该案实行风险的方式进行清收。

5、沈阳高德装饰有限公司不良贷款,借款人长期以来已无任何经营活动,企业处于费业状态,并且该笔贷款抵押物也存在先天缺陷,该抵押物被沈阳市金融系统110网络报警中心租用,全市1000余家金融机构与此联网,收回抵押物难度很大,且该抵押物是本案唯一可执行资产,因此该笔贷款的清收难度很大。

根据高德装饰有限公司不良贷款的实际情况,经支行风险资产管理委员会反复研究讨论,我行于2006年6月1日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讼,法院于2006年10月6日下达判决,我行胜诉。现该案已进入执行阶段,同时我行已向总行申请对该案实行风险。

6、东北中机机械有限公司于今年1月29日逾期,在我部门的督促下,该公司目前仍正常还息,并在今年1月归还了20万元贷款本金。目前看来,借款企业已处置抵押物,我行有望近期收回该笔不良贷款。

7、沈阳盛京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不良贷款于今年5月正式划归我部门管理。接手该不良资产后,我部门坚持每周两次的电话催收,取得了一定成果,该公司还息12万元。由于该笔贷款同样存在抵押物的缺陷,清收存在较大难度,我部门在加大清收力度的同时会严密监视其发展动向,出现情况及时向行领导反应。

8、新华能源的不良贷款,现已无收回的任何希望。借款人法人代表已死亡,经我部门多次实地考察,借款单位和担保单位均已停业瘫痪,也无任何可执行资产,故经我行风险资产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对该笔不良贷款作核销准备,同时决定该笔贷款原经办人下岗清收,并且由其个人承担开展核销工作所需费用。目前我部门已开始进行核销的前期准备工作。

9、完成不良贷款的交接工作

为加强对我行不良资产的管理,我部门对包括原黄河支行管理的沈阳高德装饰有限公司、沈阳东宇电气有限公司,原南湖支行管理的沈阳盛京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等三笔不良贷款,在信贷部配合下与经办行顺利完成了交接工作。至此,我行五级清分后三类的不良贷款,已全部划归我部门直管,这样既有利于对我行不良资产的统一管理和清收,也减轻了相关支行的负担。

10、抵债资产处置

今年5月在经总行批准后,我行将埃默药业有限公司抵债资产予以拍卖处置,共获得现金198万元(拍卖价格197万元,另1万元为首次拍卖买方支付的违约金)

11、中城项目的管理

(1)、目前中城项目贷款余额由年初的689,934,454.83元减少到目前的674,900,000.00元。该项目状况现已明显好转,正逐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从2006年9月起,开始正常还息。

(2)、根据分行的指示,2006年2月我行和中城公司共同委托辽宁十方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对抵押物重新进行了评估。根据最新的评估报告,抵押物单价13,674元/平方米,总价1,336,787,196元,物业有所升值。

(3)、我部门于2006年12月上报了关于兴隆集团项目新的授信申请,总行在2006年3月作出批复,批准兴隆集团1亿元可循环贷款额度,期限一年。接版权所有到总行批复后,我部门重新办理了抵押手续,并按照批复发放了贷款。兴隆集团现有贷款余额1亿元。

(4)、明确了我部门、营业部及中城项目小组的职责划分,同时根据上级的要求,对中城项目成立了大客户管理小组,以加强管理。由于该项目的特殊性,我部门在加强日常管理,细致作好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工作的同时,应作好监督工作,有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

12、原中银信不良资产的清收

今年我部门对中银信不良资产继续加大清收力度,曾多人次的前往哈尔滨、延吉等地开展清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今年11月成功收回现金10万元),同时也为该项目明年划归分行管理后,工作的继续开展稳固了基础。

13、吴忠仪表信贷资产的清收工作

今年7月吴忠仪表两笔共计3000万元人民币贷款到期,8月根据行领导的指示,我部门在未正式接管该项目的情况下,提前介入清收。我行于2006年8月3日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提讼,并提出诉讼保全申请。该项目的当务之急是要求“快”,既快立案、快裁定、快查封,通过我部门的积极努力和法院相关同志的配合,2006年8月4日法院既下达了查封裁定书,6日,沈阳市中院既依据法院裁定在深圳冻结了吴忠仪表集团持有的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3000万股,9月15日沈阳市中院对该案进行审理并当庭宣判,我行胜诉,我部门以最短的时间、尽最大可能的维护了我行债权。

目前该案件已经进入执行阶段,我部门力争尽快收回该两笔贷款。

三、思想观念、素质提高情况

我在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和本单位的规定,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行的金融政策;能够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项工作中做到廉洁自律,自觉的维护广发银行的利益和形象;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关心员工的疾苦,能够团结本部门的同志共同完成各项业务工作。

调资产部工作以后,自己首先从学习贯彻上级行关于资产保全工作的各项文件和规定入手,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规范管理的有关要求开展各项业务工作。自己以前在专业银行有三年的资产保全工作经验,但根据工作发展需要,自己还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法规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司法解释全书》、《担保法》、等等的专业书籍,通过学习,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另外,我通过开展业务工作,同法院、律师事物所、税务、评估机构、拍卖机构等相关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总结

1、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宜早不宜迟。我行的几笔不良资产基本上都是经过多次展期或者借新还旧处理,这样即违犯《贷款通则》有关规定,又丧失了最佳处置时机。

2、不良资产的管理必须要有责任心。借款单位法人代表失去联系,贷款抵押物灭失等问题暴露了我们以往不良资产的日常管理流于形式。又例如有笔不良贷款在授信缺口尚未结清的情况下,就释放了该借款人质押的10多万美元,给后来的工作造成了被动。

3、贷后管理必须要及时有效。例如原授信方案是以土地做抵押,在后来办理借新还旧时本应按规定及时改为在建工程抵押,而我们确没有这样处理,形成现在抵押流于形式的被动局面;又如我们在清理不良贷款档案过程中发现多笔展期超过原借款期限,这本来是银行授信的常识性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以前我们的工作存在一定问题。

4、处置不良资产应该和防范授信风险互相配合。如果我们在风险控制环节把握好,即使形成风险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只是一个处理时间问题。反之,如果我们贷前调查不细,风险控制手段不利,则有可能形成实质性的贷款风险,例如贷款抵押物涉及公共安全而且不足值,一旦形成不良,即使我们胜诉也没有把握顺利执行。

上诉均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改进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行的不良资产管理将会更加科学、规范。

资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Java Web;B/S;实验室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073-03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Public Basic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LIU Song, YAN Qio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laboratory teaching perform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 combined with the need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e designed a set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public basic laboratory, using B/S structure, and using MySQL as the backend database suppor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ach function module of the system in detail.

Key words: JAVA WEB; B/S;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1 基础实验室管理现状

高校公共基础实验室是基础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基础课程教学和实验建设水平的高低。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校在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培养上加大力度的同时也对基础实验室加大改革的力度,将以往小而分散的基础实验室,组合到一起,建成统一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统一平台的建立,改变了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提升了教学效果。但此时,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

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入到各行各业,传统的人工实验室管理方式已与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基础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变,使得不同学科的基础实验室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致使规模大、结构综合、系统复杂的基础实验室日常管理不断产生大量的数据,由此带来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

大量信息数据的处理、教学科研任务的合理安排和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实验室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为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途径。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开发一套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合理,促进实验资源的共享,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实验人员的管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 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特点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14年初,对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公共基础实验中心。将原属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属于自动化学院的基础物理电子电工实验室,属于化学化工学院的应用化学基础实验室合并在一起隶属于公共基础实验中心。打破原有的功能单一、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实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新模式,从管理体制上对实验室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因此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实验室管理标准统一,避免管理软件重复开发。公共基础实验管理系统,改变了原来基础实验室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强调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将原有的只面向单个实验室的管理软件综合起来,一次开发,节约资金。

2)基础管理完善灵活。提供了实时准确的实验室资源使用情况,从而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3)功能齐全,实用性强。除了实验室的基础管理功能外,对日常产生的数据进行保存,并进一步的分析,为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

4)模块化开发,扩展性强。采用模块化、组件化的编程思想,可灵活地进行各功能模块的加(卸)载,使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

3 公共基础实验管理系统介绍

公共基础实验管理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网路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实现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与实验耗材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共享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领导和决策者提供评估、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数据信息。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开放管理、设备资产管理、实验耗材管理、数据与报表、信息等主要功能模块。从功能上,它既能够保证自身实验室数据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又能够满实验人员的日常管理需求。

4 系统的技术基础

系统采用B/S (Browser/Server)模式和JAVA WEB技术。B/S模式下,用户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就能打开工作界面,客户端不需要做额的外软件开发,程序员只需专注于Web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开发即可,可有效减轻维护工作量,降低成本。Java Web是用Java技术来解决相关Web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总和,在整个Web开发应用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当前大部分的网站设计将Java Web开发作为首选。

Java技术具有跨平台、成熟、健壮、易扩充的优势,并且在Java Web的应用上有较为成熟的框架如Struts、Spring、Hibernate等,这些框架的应用能使软件开发更加简单快捷,提高开发效率。本系统是基于MVC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采用了SSH(Struts+Spring+Hibernate)的集成框架,从职责上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采用SSH框架能使开发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搭建出结构清晰、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 Web 应用程序。在SSH的集成框架中Struts主要负责流程控制,也就是页面转向,同时对数据进行处理操作。Hibernate主要负责数据的持久化操作,包括数据的增删查改。它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Spring主要有IoC控制反转、AOP面向切面编程等构成,它让程序员针对接口编程,这样在修改功能模块实现代码的时候比较方便。SSH的架构如图2所示。

5 系统总体设计

本实验室管理系统是高校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与实践的一部分,是实验室管理的优化与创新。它结合我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实验室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采用计算机JAVA WEB技术来实现的一套软件管理系统。该系统下设用户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开放管理、设备资产管理、实验耗材管理、数据与报表、信息等主要功能模块。该实验管理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信息化的运作,减少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量,避免一些人为的失误,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

实验室管理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即实验的教学管理和实验室的工作管理。这两大部分是根据多年公共基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它们相辅相成,但又互相约束。同样,通过对公共基础实验室的管理业务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将实验室的管理系统的用户分为两大类,即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用户还可以细分为几种不同的权限,如: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课教师等等。因此,根据高校公共基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模式,将本论文所实现的系统按照用户角色划分如下:

1)系统管理员:它是系统管理的最高权限拥有者,具有所有操作的权限。主要负责系统的:数据初始化、安全性的设置、其他角色权限的分配、基本功能维护、数据库的维护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实时监测等等。

2)实验室管理人员:它是系统管理的次高级权限拥有者。主要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以下操作:实验项目的开设、实验课程安排和调整、实验工作量化统计以及实验室的监管、实验设备和耗材的使用计划、采购、领用等,查询实验室、教学人员、学生和设备的信息以及实时状况,还可以根据查询结果自动生成相应报表。

3)实验课教师:它是系统管理的真正使用者。主要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以下操作:仪器设备使用预定、申请实验环境准备、维修登记、耗材领用、报损等等,还可以完成课表查询、网上实验安排、日志填写、开放实验项目设置、信息交流等。

4)学生:它也是系统管理的广大使用者。主要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以下操作:实验设计、实验报告提交、网上实验项目预约、实验课表查看、实验课程预定、在线交流、信息浏览等。

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了源代码开放且免费的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维护性、安全性、操作的方便性以及故障的恢复等,因此必须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实验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系统设计的数据库中主要数据表如下:实验室信息表(LabInfo)、实验人员信息表(Teacher)、实验室课程表(LabCourse)、用户信息表(UserInfo)、实验项目表(LabProject)、仪器设备表(Equipment)、低值易耗品表(Receive)、信息表(Information)、留言信息(Message)表等。

6 系统的七大功能模块

本论文中的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由用户管理模块、实验室管理模块、设备资产管理模块、实验开放管理模块、实验耗材管理模块、数据与报表模块、信息模块等七大功能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针对不同等级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具有该权限的用户将不能使用部分功能选项。该系统针对设计的四种等级的用户,根据该角色权限的不同设置,将会呈现不一样的操作界面。

6.1 用户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用户信息的管理。用户信息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信息也不同,教师一般包括工号、姓名、用户名、用户密码、职务、电话、邮箱等;学生一般包括学号、姓名、用户名、用户密码、班级、电话、邮箱等。用户管理模块用来建立用户,并赋予其相应的角色,以及用户信息的增、删、改、查操作。系统将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实验教师、学生这四种主要的不同角色,他们各有各的权限,登录进入系统后的操作界面也各不相同。系统的管理员的权限最高,具有所有的操作权限,学生的权限最低,只有预约、查看和浏览的权限。

6.2 实验室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实验室信息的管理、实验室使用的管理、实验室日志的管理等,让复杂繁琐、并发又不可冲突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并发中有序,有条不紊。

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包括实验室人员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否是专兼职、个人基本信息、具体负责事宜等。

实验室信息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房间数、房间面积等信息,可以通过查看实验室的信息,也可以统计所有实验室的部分信息,同时也可以逐级打开查看个别实验室的详细信息。

实验室使用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使用状态信息,提供学生预约开放实验室,设置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与房间号等。

实验室日志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设备维护记录以及统计信息等。

6.3 设备资产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账目,对使用过程进行管理,达到优化数据的真实、有效性,降低仪器设备管理难度的目的。其中又包括了以下三个子模块:

仪器管理模块: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一些基本信息,例如设备编号、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存放地点、价格、现有状态、所属管理人等信息。

仪器变动管理模块:包括仪器设备变更的申请、审批和管理功能,以及仪器的批量验收、变更、报修、维修、报失及报废等信息的管理。

数据信息服务模块:包括仪器设备相关信息的多种查询方式,仪器设备数据的统计,数据报表的自动生成及其打印服务。

6.4 实验开放管理模块

该模块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的开放,一是实验项目的开放,二是实验室的开放。

1)实验项目的开放

实验项目开放是指为高校专业教师上实验课提供功能完备的实验项目开放管理功能和提供预约实验项目的功能。

开放实验项目申请管理可以从开放的实验项目中进行选择和修改操作。选择设置中,可对实验项目的开放时间、实验地点、实验人数进行设置;修改则是对原有项目进行修改然后再进行开放。

实验项目预约管理是系统提供给实验老师开放实验预约申请和学生登录系统后预约自己的实验项目两种方式,实验项目可以规定实验的时间、地点、人数等。

2)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在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后,可将实验室设置在某一时间段内进行开放,学生可以进行上网申请,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进展以及个人爱好自主选择相关的实验申请,让实验室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使实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中在实验室的预约操作中,实验教师和学生都可进行预约和取消预约操作,从而选择实验项目或自定义项目预约开放实验室。

6.5 实验耗材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耗材申请预算、接收、验货、存储、领用、统计等业务流程及实验室耗材采购登记与报账管理,对库存及经费进行统计查询,还可以实现账目查询与打印功能。

6.6 数据与报表模块

数据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是系统操作的对象,它包括学校信息数据、各院系信息数据、各专业信息数据、各个课程信息数据、全体教师、班级和学生等的信息数据等。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以上所有数据的批量导入以及增删、修改和查询功能,并且与教务系统获取的数据保持同步。系统对运行数据可进行统计与分析,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如实验室情况统计表、实验管理人员结构分析表、实验室资产统计表、实验耗材使用情况统计表等,相关统计报表可作为学校和部门科学决策的依据。

6.7 信息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验室管理部门用来管理实验室等的日常工作,如全校实验新闻、实验动态、公告以及实验室使用状况等。

7 结束语

在高校对基础实验室进行改革,建立起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情况下,开发出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利用现有实验教学资源,为提高基础实验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使教学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同时营造出一个开放共享、服务优良、高效便捷的实验教学环境,促进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使整个实验室所涉及的信息,从管理上实现规范化和一致性。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对高校实验室网络化管理有着促进意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成本,也为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本系统作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部分,已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项目编号为:GDJG20141159。

参考文献:

[1] 张敏, 菜树才, 耿艳霞, 等. 基于的预约型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7): 73-76.

[2] 杜博. 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设计工程, 2011, 19(15): 36-39.

[3] 刘川, 郑小玲. 基于Web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5(6): 43-45.

[4] 王向阳. 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 研究与设计, 2013, 29(12): 23-26.

[5] 曲蕴慧. 基于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软件导刊, 2013(11): 101-102.

[6] 曹课兴, 田栋. 基于WEB的榆林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电子设计工程, 2013, 21(19): 19-22.

[7] 杜林岳, 马瑞, 徐应涛, 等. 高校实验室智能开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10): 197-200.

[8] 牟志平, 沈小璞. 网路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 17(6): 127-130.

[9] 姜丽伟.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6): 193-195.

[10] 叶杭成, 王璐, 袁俭. 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实验室科学, 2012, 15(5): 105-107.

[11] 肖立中, 周小理, 王珍. 基于公共服务与信息化的跨学科实验平台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12): 233-237.

[12] 王钢钢, 张琦. 关于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的管理模式研究[J]. 管理科学与经济, 2013(1): 249-250.

资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 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地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一些较为成功经验做法,对中学教学管理的研究、关注较多。但由于我国中学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新课程教育改革设定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势在必行。

1.中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管理目标不健全。良好的教学目标管理可以激发教职工积极性,保障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管理体系应该是以学校为中心,制定学校总目标或总的阶段性目标,再根据工作性质层层分解给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等等若干分支。但当前大部分学校管理中教师个体目标没有给予足够关注,许多学校管理目标的制定主体多是管理者,教师个体的参与程度较低,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学倾向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重学科成绩、升学率、评比结果,轻学校长远规划、学生素质培育和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等。

1.2教学量化管理不科学。学校对教学实行量化管理虽然使得各项管理更具可操作性,考核教学质量也更直观,但部分学校的教学量化管理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例如评价教师教学成果单纯的从所教授的学生优秀率、及格率、达标率、升入名牌大学率。检查教师教学态度,简单的以教案写了多少页,引用了哪些新的教学方式。评先评优又以读了多少报、学习了哪些思想理论知识,记录了多少字笔记等等。这些把教学管理单纯量化,使一些不适合量化的予以量化,适合量化的又缺少科学量化举措,容易使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损害教师积极性。

1.3管理规划执行不彻底。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具有较为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明确的目标,并且有一个较强的执行力予以保障。首先表现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易变性,随着生源的逐年减少,学校撤并较为普遍,加上学校主要负责人的频繁调动,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朝令夕改现象比比皆是。还有就是学校各科课程缺乏整体性协调发展用力,语文、数学、外语等重点学科取得的管理资源明显比其他学科多,而与升学率联系较少的社会、体育等学科受重视程度较低。还有就是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缺少事先明确规划,或者虽有规划但不按预先设定的去执行,常出现“讲到哪算哪”。这种教学管理者对教学规划“重制定、轻执行、易改变”的局面对整个教学管理来说损害较大,亟待各方重视。

2.中学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当前教学存在上述诸多问题,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学校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滞后。现有衡量教育成果的模式较为单一、过分看重标准规范,没有充分考量教师的个性和知识背景,过分看重学校的“静态”管理,过分强调工作的程序性,标准设置过于精细,限制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学校自身办学自主性缺失,长期被动地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造成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对管理权下放后“不知如何自主开展工作”,对校本开发心中无数,不能很好的结合新课程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

3.中学教学管理问题解决之对策分析

3.1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观念是行为的向导,只有科学的理念才能良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管理中要不断创新办学理念,为现代教育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做到三个转变:从注重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理念转变,以课改为契机更加注重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打破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等过于分离的局面。从注重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管理转变。把培育名师、开设特色课程、提高学校社会形象等等无形资产作为重点,加大对其教学资源投入力度,注重对学校科研成果的保护力度。从注重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打破以往对教师限制过多、过严等等条条框框的束缚,讲求宽严有致,适度“无为而治”。

3.2明确教学管理职责。学校的校长、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等都应成为对教学管理负有不同责任的人,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其中,校长,尤其是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要承担起全面领导教学工作的职责,有责任和义务了解上级或其他有关部门最新的教学文件,熟稔现代教学理论,深入教研组,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导处负责人要承担起校长助手,及时向校长提供学校的一些教学信息,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组织各项教学检查,推动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各个教研组和年级组是中学最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其中,教研组侧重于教师“教”的管理,其负责人要承担起本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职责,帮助教师开展好各类教学研究活动;而年级组的工作职责则更多的倾向于对学生“学”的管理,年级组负责人承担起组织各班班主任落实具体教学工作计划中有关学习管理的职责,并及时开展工作经验总结和交流。

3.3引进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学校的教学管理应该紧跟时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做出相应的改变,最直接的就是要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充实和完善,建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如通过现代化计算机等网络设备进行监督、管理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任务的下达、学生的选课、成绩的等在网上查询,实现教学信息共享,资源综合利用,共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积极查找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哪些不完整、不适宜的陈旧制度,及时作出删减与调整,并将结果公布于网络接受教职员工监督;坚持教学管理常规化,大力推广教学管理中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技巧,鼓励广大教学管理者积极钻研创新,努力制定出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创新型教学管理制度,对成功经验和好的方法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大力宣传。

4.结束语

总之,教学管理是事关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能否顺利实施, 关键要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教学管理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和现代化,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教学管理的行为准则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参考文献:

[1]马晨升.中学教学研究管理中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1(2)

[2]翁爱国.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资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教育局、托幼办2015年工作内容与要求为指导,立足园情师情加强实效性园本培训,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尝试实践“自主性学习”研究,深化“减负增效”管理思想,推动一园二址课程建设与保教工作规范实施,力促园所稳步有序发展。

二、 工作目标:

1、保教研究,关注课程实施中的专题培训,以自主学习研究为聚集,促教师课程教育观觉醒。

2、保健管理,以常态为目标强抓蹲点指导,以微格研究为抓手,促幼儿点心环节规范操作。

3、队伍建设,以日常问题培训抓解决对策,以积分制管理为手段,促教师自主学习和研究。

4、园务管理,建立网格化管理的覆盖落实,以组室文化创建为重点,促团队和谐氛围营造。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保育和教育工作:

1、课程建设。

(1)调整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2)调整各类保教制度。

(3)案头资料减负增效。

(4)发挥资源库实效。

2、教研组建设。

(1)组长的指导培养。

(2)组室研究深入

(3)年级组长协作。

3、教学实践与研究。

(1)通过大组引领、小组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自主性集体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专题研究。

(2)以课程组为阵地,尝试开展“集体学习活动中幼儿自主发展评价”的研究。

4、幼儿发展。

(1)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评价。

(2)日常幼儿习惯养成关注。

5、课题开题工作。

(1)做好区级课题的开题工作。

(2)协助做好教师个人申报区级课题的开题工作。

5、其他:

(1)调整课程环境,促两部课程设置基本一致,促幼儿乐学。

(2)规范基地园辐射带教工作。

(二)卫生保健工作

1、三大员培训指导

(1)落实三大员网格化管理。

(2)重视日常操作指导评价。

(3)关注专题性的保研研究。

(4)继续开展常规评比活动。

2、健康安全教育

(1)加强肥胖儿的管理。

(2)健康教育活动。

3、消毒隔离防病

(1)传染病预防。

(2)宣传培训。

4、营养膳食管理

(1)建立食品验收台账制度。

(2)特色菜谱征集活动。

5、其他:

(1)规范保育操作室环境,细化各类物品的标识,跟进日常摆放、使用等的管理。

(2)定期进行营养摄入量分析,能合理安排幼儿食谱并体现营养均衡,烹饪色香味好。

(3)膳管会活动。

(三)队伍建设

1、人事管理工作

(1)年级组长聘用工作。

(2)绩效方案新实施。

(3)调整优化考核工作。

(4)新教师招聘工作。

2、强师兴教工作。

(1)尝试建立个性化梯队。

(2)建立三层梯队成长档案。

(3)建立骨干教师管理方法。

3、师资培训工作。

(1)园本培训。

(2)新教师培训。

(3)外培内培。

(4)开展青年教师比武活动。

4、完成新一轮基地培训任务,梳理管理、培训经验。

(1)落实导师工作研讨、师徒捆绑式考核、园领导蹲点督查等管理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导师责任意识与专业进取意识。

(2)继续开展“雏燕起飞——新教师汇报活动”,组织三个一活动,交流一次的成长体会,开展一次教学交流,组织一次专业测试。

(3)融合幼儿数学教育特色带教项目落实培训课程。

(四)园务管理

1、民主管理

(1)计划上通下达。

(2)重视园务公开。

(3)调整工会组织人员。

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1)加强文明组室的创建活动。

(2)每月月底召开教职工大会,弘扬“教育,爱”。

(3)围绕“爱团队”主题,开展师德教育拓展活动。

(4)围绕“爱自己”主题,开展教职工内涵修养活动。

(5)加强各班组教师对节能降耗制度的落实,体现主人翁的意识。

3、尝试家园合作特色研究。

(1)完善家委会工作制度。

(2)有主题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3)尝试开展“快乐学习”节活动。

4、安全管理

(1)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2)定期开展安全活动。

5、园舍管理

(1)经常维护。

(2)园所种植园地的开辟。

6、资产管理

(1)定期盘点财产。

(2)关注图书管理。

7、财务管理

(1)收费公示。

(2)规范用钱。

8、信息化管理

(1)日常管理。

(2)教学课件评选活动。

9、完善和规范档案室的管理

(1)邀请专家对我园的档案室的管理进行指导。

(2)尝试申报区合格档案室。

幼儿园第二学期园务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为了开好头、起好步,根据教育局2016年教育工作的要求,本学期幼儿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纲要》、《指南》为指针,以系列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依法办园办事,促进规范科学;坚持教师优先发展,促进内涵建设;以园本教研为抓手,提高保教质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优质教育。创建优质品牌,提升办园品质,营造特色园、精品园!

二、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以人为本,构筑高品位校园文化

1.坚持依法治园,建构以教工为本的制度文化。聘请法律顾问,完善幼儿园章程,根据章程修订和完善条例和各项制度,依法科学管理。

2.创设以幼儿为本的物质文化环境,构建以生活为本的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园本课程文化。

3.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争做四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以自身品格影响、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4.开展有益身心健康、有利专业发展的党、工、团活动;发挥好教代会的作用,增强工作透明度

5.思考和制订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争先创优,提升园所整体形象

1.积极投入上级及相关条线创建活动,争创“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优秀网站”;争取“综合考评优秀排名进位”;争取在各类评优、竞赛中获得好名次,取得好成绩;推进苏州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建设,主动发挥示范作用。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及节日庆祝活动,并及时在各级网络、电视台、报刊上宣传教育教学动态、重大的特色的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办园声誉及影响;办好园报;开展相关评比活动。

3.切实做好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特色化,使之成为常态化。

(三)强基固本,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内涵。组织教师再学指南,做到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熟记于心,提高自己把目标分解到各阶段目标、各领域、一日活动各环节中能力与经验,能用目标对孩子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

2.加强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与园本培训相结合,个性化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拓展视野,提升素养。

3.争取“请进来”的高端培训,通过申报“市校联合培训”,把专家、名师请进来,请专家解惑引领,聆听专家讲座、点评,让全员教师与专家名师面对面交流,提升理念与水平。

4.健全骨干教师评价体系,继续开展师徒结对、骨干教师示范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学习传经活动。

5.依托基地、片加强对新教师、青年教师培训,开展课程游戏化专题培训、研讨,参加新教师亮相课和特色联萌活动。

6.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岗位竞赛

7.开展互学互评活动,坚持常态化听课活动,按要求完成听课、教育笔记、工作日志等任务

8.继续开展图书借阅、读书交流论坛活动

9.青年教师自觉参加学历进修提升

(四)有效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的方式、内容上求创新,提高集中教研、分组教研、中心组活动的实效性

2.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重视幼儿的游戏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课程游戏化。进一步更新理念: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游戏的价值真正落实于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标志。教师要鼓励幼儿的游戏,要服务幼儿游戏,提高教师观察游戏和指导游戏水平。

3.一日活动常态化。优化“一日活动”,加强研究与督查,一日活动检查定内容和环节,根据检查开展相应调研活动,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

4.加强教技培训:坚持两周一次教技培训,灵活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能力与水平;构建和完善资源库,真正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

(五)德育为先,推进特色教育品牌

1.加强教科研活动:着力教科研理论学习与培训,借“请进来”机会邀请专家进行教科研专题讲座培训,加强实践指导;抓住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和关键性的问题开展园本研修;在十二五课题结题的基础上思考提出新的课题内容,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论证、制订课题方案,开展研究

2.做好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基地引领和辐射作用;重视幼儿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

3.开展好特色主题活动。

4.开展丰多彩、形式多样的幼儿素质活动

5.继续开展小荧星评比活动

6.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从“德”“知”“行”“性”等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操和品行

(六)规范管理,发挥后勤服务功能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只有时时、处处、人人讲安全,才能保证时时、处处、人人有安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并通过每月安全工作会议组织学习,使教职工人人心中有数;坚持每日巡查和每周例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杜绝事故隐患。

2.切实做好财务规范管理、经费预算和财务公开工作,科学管理有限资金,确保幼儿园的良性运转。

3.做好教玩具、图书、资料、设施等财产管理和维修工作。

4.加强环境卫生、生活护理和消毒管理,确保全园有干净、整洁、卫生的环境;继续坚持每月一次卫生大扫除活动。

5.做好幼儿体检和疾病防控工作,加强晨检和日查,及时处理特、异现象。

6.科学制订每周食谱,确保营养均衡;严把食品安全关,规范食堂操作流程,确保卫生安全。

7.加强安全教育,开展好“安全周”活动和安全第一课、最后一课;教师认真、按时完成安全教育平台相关教育内容,并指导、督促家长完成相关资料信息。将安全教育纳入月考核工作。

(七)家园共育,保障幼儿快乐成长

1.主动配合上级做好新昆山子女积分入园(学)工作

2.利用“六一”庆祝活动、家长开放日、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加强家园联系与沟通,促进家园共建

3.办好每学期一期的园报

4.加强大班 “幼小衔接”,与朝阳小学合作,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做好大班幼儿入小学的准备。

三、月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份:

开展安全第一课活动

制订本学期各类计划

辅导区开学工作督查

三月份:

承办基地新教师培训——课程游戏化专题培训

开展“安全周”主题活动

新教师“过五关”活动——第四关

开展德育特色主题活动(一)

家长工作——家委会会议、家长学校活动

四月份:

参加课程游戏化专题研讨活动

中心组研讨活动

新教师五关课——第五关

骨干示范课、青年教师评优课

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迎接幼儿园综合考评

五月份:

中心组实践研讨活动

家长学校活动

文明礼仪基地学校示范活动

昆山市新教师亮相课活动

区域联合展示活动

德育特色主题活动(二)

家委会会议

指导娄园创建省优质园

六月份:

“六一”庆祝活动

学期工作总结

完成年度述职、评优等工作

家长学校活动——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大班毕业典礼

常规工作:

每周:条线会议,业务活动、集体备课、常态课听评课,读书活动,安全工作检查

隔周:中心组研讨活动,后勤业务培训、活动,教师六认真工作检查,教科、教技培训活动

每月:教职工会议、安全工作分析会议,国旗下讲话:小荧星评比活动、

教师“六认真”工作考核、职工工作质量考核、团支部活动、党支

部活动、卫生日活动、青年教师岗位练兵

学期:出一期园报

幼儿园第二学期园务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习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围绕市、区学前教育发展要求及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立足幼儿园目前的实际,以课程建设和实施为载体,以培养优质教师团队为抓手,以“高效工作、常态质量”为工作追求,提升幼儿生活学习质量,促进幼儿和教师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主要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园务管理:重服务求精细

目标:完善各类常态管理机制,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全员工作的自觉性、自主性,提高家长对办园质量的满意度,以实际行动诠释我园的“发展孩子,服务家长,成就教师”的办园思想。

1、根据教育部和市、区幼教发展的精神与要求,深入学习领会,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导向作用。

(1)继续贯彻落实市、区二个文件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及学习了解国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教育发展指南》的精神与要求,规范学前教育的质量意识;

(2)有序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发展规划》,采用项目负责制落实各项任务,让发展看得见;

(3)组织开展教代会,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2、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做好新一轮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追求常态、弘扬和谐的校园文化。

(1)加强师德建设,围绕“为人为师为学”主题教育,以“听”、“学”、“辩”、“思”、“评”为抓手,开展好实践活动。听——听专题报告,邀请区师德演讲团老师来园演讲。学——学先进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先进人物的过程中,关注其核心思想“学什么、如何学”。辩——辩是非观念,开展“德、才孰为重”的专题辩论活动,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教的基本素养,是确保实施最优化教育的保障机制,更是推进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思——思自身行为,以“教育随笔”和“阅读随想”两个栏目为载体,开展“做可爱的豫幼人”交流活动。评——评身边先进,开展评选师德之星、保育之星、园优秀教师活动,使身边的典型和模范得到及时的弘扬,使不同层面的教工都有被肯定的机会。

(2)做好新一轮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确保资料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3)举办第二届书香校园阅读节活动。

3、坚持分层分责管理,优化内部管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策略,提升工作的实效。

(1)明确各成员的工作职责与重点,继续培养和锻炼条线管理岗位中的新成员,加快其适应期,加强管理成员间的沟通,强化工作的策划、落实与反思总结;

(2)保障行政每周例会、教研组长例会、园务委员会每月例会制度,加强沟通与协调;

(3)形成思考在先的工作习惯,历练“思路清晰、表述简明、归纳到位”的工作能力。

4、高度关注并切实保障校园的整体安全。

(1)财务管理:早思考、早规划,继续加强财、物的计划管理和资源运用的合理调配,合理规划部署园资源环境优化工程(如:优化教玩具的配备及组织好使用指导、大班部分校具的更新等),用足用好经费,创设更优的学习与工作条件。

(2)校园及周边安全:加强幼儿园内部和周边环境的整治,排除安全隐患,继续保障管理人员的来园、离园值岗与巡检制度,确保安全有序;

(3)物品管理:继续加强校园各类课程资源的管理,提高资源的保管和爱惜意识,深入一线、了解实情、互动沟通、及时维护,更好地为课程实施提供服务、支持和保障。

5、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的品质,保障过程性资料及特色经验的积淀,发挥好档案工作的服务支持、决策保障及业绩展示等作用。

(1)加强定期审阅、督查,保障文本业务档案的完整及电子成长档案的积累;

(2)保障过程性活动的资料积累与简讯上传,加强分管领导的检查与审阅,确保及时;

(3)逐步养成资料准时上交、及时整理归档的良好工作习惯;

(4)及时维护更新好青浦教育网、党务公开网、上海学前教育网。

6、积极支持党、工、团、妇、退管、语言文字等工作的开展,有效发挥各级组织作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民主管理和园务公开制度的落实。

(1)完善园务公开工作管理长效机制,各部门及时做好园务公开工作,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教工知情权。

(2)深刻领会、落实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做好绩效工资改革的相关准备工作,根据要求,建立学校绩效工作体系。

(3)语言文字工作:把推普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规范用语和书写,并结合书香校园阅读节活动开展各项活动。

7、搭建好民办园园际带教的平台,发挥好引领与指导作用。

(1)有序开展民办园带教工作,加强计划与准备,保障每次活动的效果,并落实好活动后的反馈与资料整理;

(2)做好每学期末的带教评估与总结工作,继续积淀带教经验。

(二)队伍建设:重后备建梯队

目标:继续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指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开展有效的师训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能力。

1、继续关注、支持各层面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园本培训夯实青年教师的发展基础,以履职展示历练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

(1)了解个体需求,为各层面教师提供适切的机会与历练的平台;

(2)组织开展园第一届“教学之星”的评选活动(可结合教学周);

(3)落实行政人员的介入,定期参与指导各类教研活动,发现经验;

(4)继续关注青年教师专业技能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培训,重点强化音乐与美术的专业素养;

(5)继续贯彻落实《新教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安排好2位新教师的培训工作;

(6)继续开展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达标课、名优、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

2、继续开展分层培养、梯队培养,建设优秀师资队伍。

(1)干部队伍素质历练:

继续执行中层干部六个一制度,形成“反馈重跟进、指导重分层、互动重现场”的各条线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丰富管理知识、务实领导作风、提高领导艺术、增强管理效益,建成“精教育、善管理、能创新”的管理团队。

(2)教师专业素养磨练:

继续开展以青年教师工作室为载体的青年教师“六个一”培养工程,即:读一本好书、展一项才艺、写一篇教养案例、做一个多媒体课件、评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上一堂公开课,提高青年教师专业能力。

开展全体教师专题培训:结合园所运动特色,开展每周一次的“相约星期五——健康俱乐部”项目组活动,自主选择特色项目,如:艺术体操、棋艺活动等,在宽松的氛围中,锻炼身体,并集中智慧,分享、制作活动中需要的教玩具。

(3)三大员专业水平锤炼:

继续开展保育中心组活动,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提高保育工作管理研究的力度。

以《三大员操作手册》为依据实施日常管理,强化以“实践操作能力”为基本点、“学习反思能力”为着力点、“专题研究能力”为突破点的三大员专业化培养。

(三)课程和保教管理:重均衡抓特色

目标:继续深入研读教参、用好教参,进一步优化课程方案,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坚持教科研合一,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1、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性指导,规范各环节的保教行为,不断提升每日常态保教质量,保障全园课程实施的质量。

(1)在实践中完善园课程实施方案,依托各教研组及分管人员,调整、优化活动方案;

(2)继续保障业务管理人员的文本审阅与听课指导,确保课程实施的常态质量;

(3)开展各年龄段各班级的常规调研,每月围绕“生活、游戏、运动与学习”四个板块或者某一个重点开展专题调研,了解课程落实情况;

(4)根据幼儿发展实情,微调评价指标,通过全日观察、每学期一次的各班幼儿发展综合评估、幼儿测试等评价方法,了解幼儿发展情况;

(5)探索有效的资源库建设,实现循环再利用。

2、注重教研组的建设,以文件为指南,以研读教参、用好教参为研究重点,定期开展有质量的研究活动。

(1)各教研组继续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浦区各级各类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常规实施要求》,宣传和落实《各年龄段幼儿一日活动常规教师操作要点》和课程方案,并加以实践与研究。

(2)各教研组继续采用一课三研、案例分析、同课异构等形式开展专题研究,期末有专题经验总结。

3、加强“快乐运动”特色项目活动的开发,提升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

(1)立足遵循孩子发展规律的原则,开展“班班有特色、人人有项目”项目组特色研究活动,开发和积累特色活动方案。

(2)积极创设物质条件和学习机会,为特色活动的开发实践提供支持保障。

(四)卫生和保育管理:重规范攻薄弱

目标:继续优化以保健部门为主体的三大员管理模式,在工作中历练能力,注重保教结合,提升科学保育的水平。

1、提升保健教师全局意识与全面管理的能力;

2、精心组织保研活动、业务比武等,分享工作经验、大胆表现表达,提升三大员专业化水平;

3、做好防病防疫和食堂卫生安全工作,强化传染病防范机制,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安全;

4、加强营养室日常监督检查,实行“6T”管理,规范操作,保证膳食均衡,提高膳食营养质量,确保幼儿各类营养的摄入;

5、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中的特殊情况,有效地开展好特殊幼儿管理;

6、继续开展好快乐自助餐活动和《小班幼儿用餐习惯培养》的专题实践研究,完成结题。

(五)家庭社区:重互动增合力

目标:继续探索、分享更为适宜、有效的家园互动方式,以“细致、专业”来赢得更多家长的认同与满意,不断提升在周边社区中的美誉度。

1、强化幼儿园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努力实践“可亲、尽心、全心全意”的优质服务理念,通过交流、分享经验,培养、指导职初教师开展家长指导工作的能力。

2、有质量地开展家长学校、联系栏、随访、园报等常规指导,并努力发挥网络平台特有的宣传、沟通优势,加强交流与宣传;

3、保障家委会、膳委会等活动,执行“家长巡查制”,并协同周边社区共同为优化管理、提升质量出谋划策;

4、继续开展协作组家教课题《在家园合作互动中教师的典型困境与对策》研究,做好阶段性展示活动准备;

5、开展对社区0—3岁婴幼儿家教指导活动,积累0-3岁婴幼儿优质指导活动方案,强化教师主动服务社区和服务家长的意识,提升家教指导能力。

三、重要工作(活动)行事录

2月:正常新学期常规;完成各类计划;教代会;期初各班家长会;幼小衔接启动。

3月:家委会、膳委会会议;举办三八“爱妈妈”主题活动;幼儿园环境建设创意设计征集活动;第二届书香校园阅读节启动;协作组项目阶段展示准备。

4月:家长学校活动;幼儿春游;启动第一届“教学之星”的评选活动;师德之星、保育之星评选活动,幼儿小青蛙故事比赛。

5月: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保育员、营养员业务比武;好家长等评选活动;迎六一活动。

6月:幼儿发展评价;毕业典礼;特色项目实践活动汇报;师德之星、保育之星评选活动;班级财产清查及资料归档。

资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本文对村民自治中出现的“贿选”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作者在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学者对“贿选”所作界定的基础上,指出了这些界定存在的缺陷及其局限性,进而从违法行为构成要素的角度提出了“贿选”行为的三个构成要件:即贿选所侵犯的客体必须是村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村委会选举活动;贿选的方式是以物质利益或非物质利益收买选民、候选人和选举工作人员,使之违反自己的真实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工作中进行舞弊活动;贿选的后果必须是足以造成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破坏了村委会的选举。为了防止对“贿选”作出扩大解释,避免界定过死影响选举,作者将“贿选”与选举中常见的“拉票”行为、“承诺”行为作了区分,指出对待这些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区分的标准。最后为了便于实践中具体应用“贿选”的法律界定,作者提出了三个步骤认定“贿选”行为的标准和方法。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作者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贿选”存在的现实土壤,即权力真空、利益驱动、宗族势力和程序缺陷;通过对“贿选”成因的分析,为第三部分分析“贿选”的危害性、第四部分提出对“贿选”的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在本文的第三部分,作者重点分析了“贿选”的危害性,即破坏民主规则、侵犯民利、恶化治理结构,提出如不根治“贿选”,势必危害整个农村选举,威胁整个村民自治,阻碍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指明了治理“贿选”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前文界定“贿选”的法律性质、探讨“贿选”成因、分析“贿选”危害性的基础上,作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治理“贿选”,法律规制是综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为综合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可以规范村委会选举,引导村民自治走上法治轨道;但是,要根治“贿选”不能单纯依靠法律规制,因为法律规制治标不治本;只有从“贿选”现象背后充分发掘其产生的现实土壤,多角度多层次综合治理,才能标本兼治。作者认为,法律规制应当包括选举程序规制、实体法律规制和建立司法救济三个方面,初步构建遏制“贿选”的法律框架;综合治理包括五项措施: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村集体资产和财务帐户的监管、村民的民主启蒙和教育、适当弱化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强化村委会公共服务职能、“四个民主”的整体建设和协调发展,希望这些建议能对在法制框架内根治“贿选”起到参考作用。

在结语部分,作者再次强调要辩证地看待“贿选”现象,即不能因为“贿选”的存在就轻易否定村民的民主素质和村民自治的价值,更不能对“贿选”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作者坚信,通过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贿选”这一基层民主建设初期的阶段性现象,将逐渐减少直至最终消失,退出历史舞台。

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如果从1982年《宪法》确立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算起,到今天已经走过23个年头。如果从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算起,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如果从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正式颁布算起,到今天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在波澜壮阔的农村民主实践中,农民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谱写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辉煌篇章。“村民自治的伟大实践,构筑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框架,开辟了一条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途径,加快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注释1) 作为村民自治一项重要内容的村民委员会会直接选举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仅1998年至2000年间全国就有27个省、市、直辖市进行了村委会换届选举,约有6亿农民参加了直接选举,参选率高达百分之八十(注释2)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巨大进展,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村委会选举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正常民主选举,破坏选举规则的现象,贿选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一、“贿选”是什么?——法律视角中“贿选”的界定

何谓贿选,顾名思义,选举中的贿赂行为,即竞选者在选举中通过一定的物质利益或其他方式对参加选举的代表和选民进行贿买,以使自己在竞选中胜出。贿选的主体是将要或正在参与竞选的人,贿选的对象是享有投票表决权的选举代表或选民。贿选的方式主要是给予代表或者选民一定的利益,如金钱、财产、可期待的利益回报或精神、感情上的享受等。

从宪法学意义上讲,我国有两类选举,一类是人大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一类是自治组织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我国目前存在的贿选也主要表现为公职选举中的贿选和自治组织选举中的贿选两种。本文所论述的“贿选”专指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贿选”。

关于“贿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规定:“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主观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民政部印发的《条文释义》将“贿赂”解释为:“所谓‘贿赂’,是指用金钱或其他物质利益收买选民、候选人、选举工作人员,使之违反自己的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工作中进行舞弊活动。”“‘贿选’必须有实际的收买行为发生,而且确实对正常的选举活动产生影响,不能将‘贿选’问题无限扩大。”(注释3) 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司长詹成付认为:“贿选,主要是指用钱、物买通选举人来选举自己或跟自己同派系的人,破坏了选举的公正性,对村民自治危害甚大。”(注释4)

这些解释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施行村民自治的初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规范和引导竞选行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入,新的竞选手段不断出现,这些解释逐渐落后于实践,难以涵盖所有的竞选行为;由于缺乏对“贿选”的权威定性,一度使得大量的竞选行为游离与合法与非法的边缘,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2003年4月17日上午,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老窑头村召开村委会选举大会,候选人王玉峰载选举现场允诺如果当选将给全体村民发放现金,结果获选票数超过半数,顺利当选;17日下午,村民们拿着户口本到村委会领取了“选举兑现款”,全村1300多人,每人领取1800元,王玉峰共支付230多万元(注释5) .王玉峰的行为引起了极大争议,有人认为,王玉峰构成贿选,但也有人认为王玉峰并没有拿钱买选票,自己发钱是兑现竞选承诺,而且是公开地发给村民,不能算是贿选。王玉峰的行为与花钱买选票是有所区别的,他的参选当选使全体村民“受益”,究竟算不算贿选?引起争议的不仅有公开场合的竞选行为,还有私下的“拉票”行为,如投票前挨家挨户拜访套近乎甚至带着子女磕头、承诺当选后“三年不纳粮”和“不搞计划生育”、给本村所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赠送一条羊毛毯、允诺为本村学龄儿童解决入学问题等,这些不同于直接的“花钱买选票”的行为是否可以被界定为“贿选”?

2005年1月25日,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05年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要认真研究和区分一般人情往来、候选人捐助公益事业以及承诺经济担保等法律未明确禁止的行为,与直接买卖选票行为的不同。”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司长詹成付就此解释道:“选举人公布执政方案时,一些并不针对个人的承诺,如承诺实施自来水工程、翻修学校等,不属于贿选;候选人选举前已做或选举中承诺当选后要做慈善事业、公共事业,不属于贿选;候选人以自己的私产作为抵押,以表示施政决心,也不属于贿选。另外农村红白喜事,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也应该区别对待。”(注释6) 民政部在换届选举前通知,主要起草人解释相关精神,其宗旨是为了规范和引导村民自治中的竞选行为,但是仍然没有解决长久以来的一个问题,民政部的《通知》和起草人的“解释”尽管更加详尽,但是前者作为工作通知,后者作为学理解释,并没有法律效力;《通知》也试图通过“法不禁止即自由”的法理涵盖所有的竞选行为,但却可能使得竞选行为陷入混乱无序的泥潭。因此,尽管有了这样的解释,如何界定贿选依然是现实中的难题。

从法律视角对“贿选”进行界定,进而上升到立法层面,是遏制“贿选”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可以解决有关解释缺乏法律效力和权威性的弊端,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法不禁止即自由”导致竞选行为无序失范的缺陷。笔者认为,从违法行为构成要素界定“贿选”,相对比较科学;构成贿选必须具备三个要件:一是贿选所侵犯的客体必须是村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村委会选举活动。村民的选举权,是指村民依法享有的对村委会候选人的提名权、对正式候选人的选举权以及其他有关权利。村民的被选举权,是指村民依法享有的村委会候选人的被提名权、当选权以及其他有关权利。村委会选举活动是指依法选举村委会的活动,包括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补选、罢免等选举活动。贿选就是侵犯村民的民利,破坏了村委会选举活动的行为。二是贿选的方式,即以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收买选民、候选人和选举工作人员,使之违反自己的真实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工作中进行舞弊活动;三是贿选的后果必须是足以造成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破坏了村委会的选举。所谓“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非法阻止选民参加登记、投票,或者胁迫、诱使选民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投票,以及迫使选民放弃自己的被选举权等;所谓“破坏村委会选举”,是指破坏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以上三个条件,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贿选。

“对待贿选,应该一面坚决制止一面小心区分;既要严格要求,使贿选无由发生,又要注意因为规定太死而妨碍选举。”(注释7)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防止对贿选作出扩大的解释,对“贿选”与“拉票”这两种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的行为加以区分。

村委会选举中的“拉票”行为有其合理的空间,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拉票行为都是正确的。村委会选举中的“拉票”行为也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哪些是合理应该的,哪些是不合理甚至是违法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释8) .有的候选人在竞选演讲时施政方针来拉票,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减少村里不合理开支,减轻村民负担;发展村集体经济;任职期间不要村里误工补贴;违反民主决策程序,造成损失甘愿受罚等,这些“拉票”行为都是正当的。但有些“拉票”行为就是不合理、不正常的了,如请客送礼,用金钱贿赂村民等。合理的拉票行为应当允许,经过实践检验可以作为典型的选举经验予以总结推广;而不合理的“拉票”实质上就是一种贿选,必须制止。

根据调查,一些地方村委会选举过程中,部分候选人在竞选中采用了承诺、允诺、许诺、许愿等方式。所谓承诺,简而言之就是事先答应对方将来达到了预期目的而给予某种好处(注释9) .如个别人在选举过程中作出了诸如当选后给本村修路、建桥、建学校、建养老院、幼儿园,全村的土地税、应交的公粮、村里的“三提五统”全部由自己承担,扩建企业吸收本村成年劳动力就业等承诺。也有竞选者作出了诸如当选后不搞计划生育、村民可以多分宅基地、分发集体财产等承诺。对于诸多承诺也须加以鉴别,既不能一棍子打死就认定为贿选,也不能毫无原则地放任自流。对于符合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的承诺,可以谨慎地予以支持,前提是所作出的承诺在其经济实力范围内,同时加强对承诺事项的事后监督和兑现,并且严格防止其当选后通过其他途径变相获取有偿“对价”;对于诸如严重违反国策的“不搞计划生育”、违法的“多分宅基地”、“分发集体财产”等承诺,要坚决反对,对提出这些承诺的候选人予以提醒和教育,坚持不改情节严重的可以列为取消候选人资格的情形之一,同时应向选民作出有关的说明,防止通过违法手段影响选举结果。

对“贿选”行为作一个比较宽泛的法律界定以及与其他竞选行为进行区分可能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制定一个科学、详尽、实用的认定标准;正因为这一认定标准的缺位,使得村委会选举中许多竞选行为存在极大的争议,直接影响了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村民自治的成效。对“贿选”行为认定标准的拿捏更是实践中的难题,标准定的严一些紧一些,势必动摇广大村民刚刚激发出来的参政热情,打击村民参加竞选的积极性,同时限制了基层民主创新的动力,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标准定的宽一些松一些,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对竞选行为缺乏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对一些明显的违法选举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使得村委会选举逐渐流于形式,村民自治成为

停留在纸面上的、不切实际的空想,达不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预期目的。为了在保护村民参选热情和规范选举行为之间寻求平衡,既不能因为贿选的存在而否认村民自治的合理性,也不能对违法选举行为放任自由,笔者建议“贿选”认定的标准要“严宽结合,松紧适当”,用复合的认定标准取代单一的认定标准,同时将其他国家和地区规范选举行为的合理经验与中国的本土资源相结合:首先,要看该竞选行为是否在形式上存在利益(包括非物质利益)与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交换。如果不存在利益与权利的交换,那么可以直接认定为合法的竞选行为。其次,如果该竞选行为形式上存在的利益与权利的交换,那么要看该行为指向的对象是特定的还是不特定的。如果该竞选行为指向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如向五保户发放抚慰金、资助村里学生上学、个人出资修路建桥,那么一般不宜认定为贿选行为;如果该竞选行为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的,如直接上门送钱送物、现场向投自己票的村民发钱发物,那么一般应当认定为贿选行为。最后,即使是指向对象不特定的竞选行为,也要看这种行为发生的时间。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一般禁止投票日前一段时间的竞选行为,如设宴款待、电视辩论等,防止这些竞选行为对选民意愿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候选人部分涉及利益的竞选行为与村民正式投票之间设定期限限制,如不允许在投票日前一个月内进行涉及利益的竞选行为,防止针对不特定对象的竞选行为产生“收买”选民的效果。

二、“贿选”为什么会存在?——“贿选”的现实土壤

1、 权力断层

村民自治广泛推广之后,乡村之间的关系由“领导”变为了“指导”,这种

微妙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村委会要从“对上负责”逐步转变为“对下负责”。在转型期,村委会出现了政治的断层和权力的空缺,乡镇想继续控制,村民积极要求自治,而村主任夹在两者之间,既要向上争取支持,扩大自身权威和权力;又要向下争取选票,获得村民的信任。政治断层中出现的“贿选”,既可能因为与乡镇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而得不到有效的制止,也可能由于村民自治程度尚且不高,缺乏决策力和影响力,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况。因此,权力断层是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政治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贿选”并不是和民主选举永远相伴而生的,而是我国基层民主实践的阶段性产物,是政治权力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随着村民自治程度的提高和乡村利益关系的厘清,会逐步减少、消失,退出历史的舞台。

2、 利益驱动

选举的过程是政治资源的配置过程,选举的结果意味着公共权力的获得,而公共权力获得者即取得了经济资源的控制权。因此,为了维护现有的经济利益或对现有的经济利益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再分配,催生了属于权力寻租的“贿选”。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贿选基本绝迹,但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贿选又死灰复燃。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利益群体的分化,人们必然会对经济上的要求上升为政治上的诉求(注释10) .村委会选举中出现“贿选”的重要土壤就是利益的驱动。在目前的体制下,村委会中的职务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能为当选者带来一定的好处,从贿选者的动机来看,有的是为了通过当选获得工作补贴,有的是为了借此为跳板“招干”成为国家干部(注释11) .而据《中国商报》记者在宁夏同心县一个贫困乡的实地调查,一个普通村主任的实惠显而易见:“上级发放的救济款由他安排,左邻右舍的救济物资由他操心,连希望小学的捐款给谁都得由他点头”(注释12) .在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乡村,这种利益的驱动更为明显:据《商务周刊》2002年11月15日报道,温州下辖的两区两市两县,不同程度受到“贿选风”的袭击,以沙城镇为例,其下辖的七三、七四两个村处于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地带,村土就是村金,村委会主任在土地征用、工程发包、集体财产借贷层面有很大空间。2001年年底,瑞安纪委在塘下、新城等地排查了10多个村子,一查一个准,一下处理了10多个村支书和村主任,暴露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程发包、土地转让、挪用集体财产方面。转型期社会利益的分化、村集体利益的监管不严和个人利益的驱动,是村民自治中滋生“贿选”的经济土壤。

3、宗族势力

从贿选者的角度看,权力不仅能给个人带来利益,更能给家族带来荣耀感。贿选者对权力有极强的诉求,“权力需要”在其个人需要结构中占据主导位置,尤其是在宗族意识较浓的村庄,村委会主任往往成为各宗族争夺角逐的焦点,是否担任村委会主任往往成为判断一个宗族势力的标志(注释13)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各宗族为竞选村委会主任往往兴师动众,不遗余力,一旦达到目的,本宗族就会成为本村最具有势力的家族,满足了宗族成员的虚荣心理,也为通过公共权力牟取宗族利益铺平了道路。宗族势力与贿选是双向的,在家族观念浓厚、宗族势力庞大的村庄中,光靠“贿选”开道而没有宗族势力支撑的候选人,是很难顺利当选的;而一旦通过贿选手段达到当选目的,宗族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就有了保障。家族观念的盛行,宗族势力的存在,是贿选现象存在的重要土壤。

4、程序缺陷

村民对选举的结果是否具有影响力或者影响力的大小,是决定其对待选票态度的重要因素,而决定村民投票影响力的则是选举过程的民主程度。当前选举过程中不高的民主程度、存在缺陷的选举程序,对村民选举造成了负面影响。如果选举制度完善,选举程序合理,整个选举过程透明程度高,选举主持机构不施加影响,结果完全取决于选票,而且每一张选票具有同等效力,那么选民就会珍惜手中神圣的一票,放弃选票或接受贿选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目前发生贿选的地方,选举制度大多存在很多缺陷:选举过程的公开性不够,存在形形的暗箱操作,如村民的提名受到严格限制,乡政府为了控制各村委会在选举之前就“定好调子,划好圈子”,搞“陪选”,不当场唱票、计票,最终导致选举成为“作秀”。这样的选举实质仍然是上级指定、选拔、委任的“翻版”(注释14) .当选举过程公开性不强,透明度不高,村民选民投票对选举结果不能产生作用时,村民肯定对选举失去信心和应有的重视,而放弃选票甚至接受贿选,出让选票则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村民同样也是经济人,在选举过程中也有成本和收益的核算,与其浪费一张不会产生实质作用的选票,不如遵循“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出卖这张选票。选举程序的缺陷给“贿选”现象蔓延开了绿灯。

三、民主的毒瘤:“贿选”的危害性

贿选用非强迫的利益方式影响选民的意愿,是民主政治的副产品,是公共行为的私人化,政治行为的经济化,以非公平和违背现行法律法规的方式攫取利益——政治参与和获得公共权力,其危害很明显;贿选是“民主肌体上的毒瘤”(注释15) ,如果不能很好地治理贿选,势必危害整个农村选举,威胁整个村民自治,阻碍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

1、破坏民主规则

“贿选”通过利益交换选票进而影响选举结果,这是通过利益干涉民主政治的法则,以制造候选人之间不平等的形式侵蚀获取权力的途径。从表面上看,这类“贿选”充当着一种财富再分配的机制,普通选民甚至是其中的受益者;但事实上,受损的不仅是几个候选人的利益,还有公共权力的公正性。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用财产购买选票,从逻辑上讲,一个人只要拥有了足够多的财产,就可以获取无限的权力,政治成为金钱游戏,权力必然缺乏公信力,代表公共利益的政治权力也不复存在(注释16) .从现实出发,一个人具有很强的经济能力并不等同于他具有很强的政治能力,正如比尔盖茨和克林顿各有千秋,从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角度看,这两类人应该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如果经济力量严重侵蚀政治运作规则,那么很可能埋没克林顿这种出身穷苦的政治人才,显然不利于社会发展。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的王玉

峰向选民发现金的行为看起来对大部分村民都是有利的,但是依然要依法予以限制。法律之所以要规制贿选,是为了尽可能确保政治规则不会因经济力量的侵蚀而丧失运作能力;法治有必要在市场规则和政治规则之间划定界限,反映一种更为长远的理性。

2、侵犯民利

“贿选”侵犯了选民的选举权,使得同样一张选票在不同选民之间变得不等值。选举权是平等的,平等的具体表现就是每一个选民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选择,这种判断是基于对候选人的能力、表现等的信任和偏好,而不是基于暂时的财产诱惑。“贿选”同样侵犯了候选人的被选举权:如果可以用金钱收买选民,用利益交换选票,这样的后果将是政治运作的规则被破坏,政治变成“金钱游戏”,导致社会严重不平等最终破坏社会存在的必要秩序。以利益侵蚀本应代表公正的权力及其获得的途径,以效率为目标的市场法则侵蚀了以人人平等为目标的政治法则(注释17) .对候选人而言,金钱拥有量决定了不同候选人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谁花的钱多谁就当选已然成为很多村庄选举中的潜规则,严重侵犯了候选人的被选举权。这种潜规则侵犯了村民的民利,不仅是对法治尊严的亵渎,更是对村民自治的伤害。

3、恶化治理结构

“贿选”会使得全体或部分选民受益,但这只是表层的利益,真正伤害的是村庄的治理结构。一个通过贿赂当选的村委会主任,从法律的角度缺乏合法性,从道德的角度缺乏正当性,直接导致其政治上没有公信力,在注重传统伦理道德的中国农村必然缺乏威信,也无法治理好整个村庄;对于接受了贿选的村民而言,“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既然接受了村委会主任的馈赠,那么很难再真正参与村民自治,只能将自治的权力拱手相让给贿选者,村民自治沦为村官自治;尽管贿选上台的村官缺乏公信力,但即使拥有的是有效的权力,也要将贿选的成本通过不同的形式悉数收回甚至超额收回,最终的结果将是村庄治理结构的恶化,“富村变穷,穷村越穷”。

四、遏制“贿选”:“贿选”的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

贿选的成因是复杂的,贿选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但并非是不可避免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当前发生的贿选现象并不能说明我们国家不能搞民主政治或者现阶段不宜搞民主政治,只能说明我们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的贿选现象并非民主政治的灾难,恰恰是贿选的出现为我们反思具体制度的设计,为进一步解决如何保障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贿选”是“民主肌体上的毒瘤”,反映出来的是村民自治的历史进程中许多共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遏制“贿选”是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也正因“贿选”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贿选”的危害是致命的,遏制进而治理“贿选”就不能简单地依靠说服教育、加大打击力度等单一的方式,而应该将法律规制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法律规制是综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为综合治理提供法律的依据,可以规范村委会选举,引导村民自治走上法治的轨道;但是,要根治“贿选”不能单纯依靠法律规制,因为法律规制治标不治本;只有从“贿选”现象背后充分发掘其产生的现实土壤,多角度多层次综合治理,才能标本兼治。

(一)“贿选”的法律规制

1、选举程序规制:完善村委会选举程序,让贿选者的投机预期降低为零

没有科学、合理的程序,选举只能停留在纸面,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从法律制度上完善村委会选举程序,不给贿选者以机会,让贿选者的投机预期降低为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缺乏详尽的程序性的规定,给贿选留下了许多法律的空白和漏洞,因此要在程序上完善村委会选举,有两条路径,一是适时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细化选举程序;二是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法》,以专门程序法的形式规范村委会选举程序。无论选择怎样的路径,都要建立在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中国村民自治的现实国情和本土资源,突出遏制贿选的核心内容。

(1)在选举的准备阶段,通过制度规范候选人的竞选行为。

鉴于贿选行为基本上都发生在选举的进行过程中和投票选举的现场,因此有必要在选举的准备阶段就通过一定的方式规范候选人的竞选行为,既不能限制候选人的民利,又要把竞选行为纳入规范化的轨道。笔者认为,候选人在得到提名后就应向选举委员会提交书面的“竞选纲领”,内容包括个人简历、竞选优势、本村发展规划、竞选支出、助选人员和竞选方式;这些内容经选举委员会审核之后,如没有违法违纪的内容,就可以向选民张榜公布,接受选举委员会和选民的共同监督。候选人如果顺利当选,那么竞选纲领中提出的“施政方针”作为一种承诺抑或是契约在其任期内具有约束力,作为其政绩考核的依据;更为关键的是,在事前就约定竞选支出、助选人员和竞选方式,对候选人在其后的选举过程中具有约束力,不得超出 “竞选纲领”中确定的范围。如果候选人在选举中违反“竞选纲领”中的约定,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情节较重、出现违法选举行为的,选举委员会可以取消其参选资格。

(2)在选举的进行过程中,确立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监督主体。

贿选现象的发生,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选举程序中监督主体的缺位。目前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充当“监督”角色的是乡镇政府,由于当前村委会在某些方面具有“半行政”性质,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同时也容易导致乡镇政府借“监督”为名变相地“干涉”村委会选举。笔者认为,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换届选举前成立村委会选举监督小组,同时吸纳各乡镇人大代表、媒体工作者、民政等部门工作人员作为观察员参加,专门负责监督村委会选举工作,在选举之日,由监督小组对整个选举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注释18) ,有效地防止贿选的发生。

(3)在投票选举的现场,秘密画票,公开唱票,当场宣布选举结果。

完善整个投票流程同样十分重要,选举时村民领票、写票、投票、唱票等环节都要设计严密,不给贿选人可乘之机,也不给选民造成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投票,使贿选人无从知道自己是否被选。这样,贿选人不能得到贿选带来的好处,必然打击其积极性,伴随贿选成本的提高,贿选现象也能逐步得到遏制。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很多贿选者的“竞选班底”的重要职责,就是在投票现场参加“监票”,分头盯梢选民,监督投票,查看投票结果;甚至在选民将选票送入投票箱之前,悄悄查看选票上的名字,而后再目睹选票入箱。这种方式保证了“贿选”的成效,防止成本的浪费,但同时更干扰了选举的流程,使得选民无法充分表达意愿。因此,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候选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选举工作人员,从而保证选举程序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堵上“贿选”的后路。

(4)委托投票和流动票箱进一步规范化。(注释19)

根据各地反馈,委托投票和流动票箱是选举过程中最容易引发争议和出现不规范甚至违法的选举行为的环节。但是考虑到大多数省份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如果取消委托投票,部分村可能出现参选人数不过半数的情况,因此建议各省制定或修订《村委会选举办法》,可以保留委托投票,但应当采用更为严格的限制,如明确将“外出”界定为“省外”,即只有投票期间在省外的选民,才可以书面委托投票;同时适当限制同一个人接受委托的人数,将

贿选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对于流动票箱的适用,应当明确限定于老弱病残确实不能到现场投票的人。这些措施通过实践的检验,也可以为制定统一的《村委会选举法》积累经验,同时也可以压缩“贿选”利用选举环节漏洞的空间。

(5)在公布选举结果之后,进行离任审计和上任审计。

村委会选举之后,村民最大的诉求就是公布前任村委会的账本,清查帐目,但是往往受到干涉和阻挠,新任村委会为了便于交接工作也往往息事宁人,造成帐目越来越乱,漏洞越来越多,亏空越来越大。因此,可以通过立法将“离任审计”和“上任审计”列为村委会选举必经程序,有了“离任审计”,就不会累积财务问题,也便于追究前任村委会的财务责任;有了“上任审计”,对新任的村委会就有了考核和监督的依据,确保 “当选时清清白白,离任时清清楚楚”,即使“贿选者”当选,也无法牟取私利,侵犯集体资产。

2、 实体法律规制:将“贿选”纳入刑法打击范围,增加贿选成本

关于村委会选举违法行为的处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做出了规定:“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碍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主观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以此规定来处理选举中的贿选行为,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村民可以向五个机关举报贿选行为,即乡人大、乡政府、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民政局,结果造成五个机关职责不明,处理效力不清,要么互相推诿,要们不同机关做出不同的处理结果,无法决定哪一个机关的处理决定效力优先(注释20) ;第二,对贿选行为处理过轻,除了宣布当选资格无效外,没有追究贿选者的其他法律责任,易于造成贿选者有恃无恐的心理:不贿赂不当选,贿赂了最多也只是当选无效,反正没什么损失,结果可能助长贿选行为的蔓延。同时,对接受贿选的选民没有相应的处理机制,出于“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不能从源头上杜绝贿选现象。第三,对贿选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针对上述缺陷,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加以完善,首先,修订《村民委员会选举法》,明确规定一个具体的机关来处理选举中的违法行为,一般而言,由县级的人大常委会对基层民主选举履行法定的监督职能比较恰当和合适,可以排除乡镇中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同时在人大代表选举中积累的选举工作经验提供了专业知识支持,确保做出的决定具有科学性,其权力机关的定位也使得做出的决定具有权威性。其次,加大对贿选违法行为的制裁,建议在刑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利罪”一章中增设“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罪”,即在村民选举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侮辱、诽谤、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故意损坏选举设施、扰乱选举秩序等手段破坏选举或妨碍村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剥夺政治权利;情节较轻的,可以单处剥夺政治权利。“将贿选行为纳入刑法的打击范围,对打击破坏村委会选举的行为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也为将村委会选举纳入诉讼渠道铺平道路。最后,对贿选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通过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的形式取代没有法律效力的民政部的通知,对贿选的行为构成进行详尽的规定,既要合理规制贿选行为,保障村委会的选举秩序;又不能过分扩大贿选的范围,影响村民参加民主竞选的积极性和竞选机制的创新。

3、建立司法救济:将“贿选”纳入诉讼的渠道

有权利就必须有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是不完整的权利;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更是如此。目前,村委会选举还没有纳入我国选举诉讼的范围,司法监督的力度明显不足。这种缺乏权利救济的现状使得大量的违规甚至违法的选举行为以及属于法律空白的选举行为,长期以来游离于司法救济之外,不仅使得选民的民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更使得“贿选”等行为得不到有效的规制。如果说选举程序的完善和实体法律的修订可以在事先遏止“贿选”行为的发生,那么司法救济的途径则是事后保护选民民利、打击违法选举行为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应建立选举纠纷的救济机构,尽快解决司法救济缺位的现状,将“贿选”、选举程序瑕疵等行为纳入诉讼的渠道。在选举纠纷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法院在换届选举年设立专门的选举纠纷临时审判庭,建立选举诉讼简易程序及时解决选举纠纷,避免长期以来民政部门处理选举纠纷时大量适用“通知”、“决定”等没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效力较低的文件,缺乏权威性的弊端(注释21) ,加强对选举行为的法律规制,逐步树立处理选举纠纷的司法公信力。

(二)“贿选”的综合治理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注释22)

尽管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我国的城市中,也存在贿选,但它在中国广大农村更为严重,更为普遍,对选举结果的影响更为重大,也更具危害性。为什么贿选在农村的作用如此之大呢?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前一层次需求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人的第一层次的需求是生存的需求,这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其后才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包括民利得到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在中国许多尚未脱贫的农村,农民正处于为生存奋斗的第一层次需求阶段,当有人以金钱、物质利益诱使他们放弃民利时,他们往往屈从于现实的物质利益,出卖需求层次靠后的民利,将神圣的选票作价出卖。只有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才能提高他们的需求层次,当富裕了的农民需求层次相应上升之后,会更珍惜自己的民利,即使不能根除贿选,至少也能提高贿选的成本,也就不会再出现部分选民为一条香烟、一袋洗衣粉出卖自己选票的可悲情形(注释23) .

2、加强对村集体资产和财务帐户的监管。

正如前文所分析,利益驱动是“贿选”存在的经济土壤,正是村集体资产和财务帐户长期处于没有监管或监管不力的状况,给“贿选者”上任后收回成本打开了方便之门。在集体产权下,村委会首先是一个财产权主体而不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甚至是唯一的公共产权主体,可以对外签订合同,出让土地开发房产,管理本村集体经济企业,自收自支,游离于村民大会的监督。因此,如果光在选举上禁止贿选,而未在村集体资产管理上下更大的功夫,村集体资产还在村委会的控制之下失去相应的监督,村民对集体资产所拥有的权益还是没有保障,村集体资产及其收益还是有可能流失、被侵吞(注释24) ;在巨大的集体产权利益寻租的诱惑面前,不仅不能遏止贿选,而且可能使贿选愈演愈烈。

贿选是集体资产失管状态下的极容易出现的非常态的选举方式,显示了有关部门对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薄弱。要根治贿选,应该同时从严管集体资产着手,堵住集体资产流失、被侵吞的漏洞;对村集体资产的控制权不能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上,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严加监管和约束,只有村集体经济被严格监督和有效管理,变得无利可图时,村民的权益才会有保障,也可以从根本上约束部分候选人参选

的不良动机,从而在经济利益的层面根除贿选现象,使得村委会换届选举走上规范化、有序化、法治化的正轨。

对于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以及连带而来的村官腐败问题,有的地方则通过“村账乡代管”的监管方式来解决。据《人民法院报》2003年5月14日《“村账乡代管”——管住了贪吃的嘴》一文报道,湖南省岳阳县在不改变现有体制、资产权属、资产性质和以村设账核算主体的情况下,由乡镇经管站代村做账,并实施监管。基本做法是,以乡镇经管站为依托,成立“农村合作经济财务会计中心”。中心设几名记账员,每个记账员负责10个左右行政村的记账工作。村级取消会计,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收支结算和报账手续。村民主理财小组对每项财务收支逐月审核,形成乡村两级双重监督与管理的新型财务监管格局。取得的效果是:乱收费办不到了;乱花钱没门了;干群关系变好了。

3、 村民的民主启蒙和教育。

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选谁不选谁,村民说了算;所以教育村民正确行使权利成为医治贿选的良方。许多贿选的实例表明,贿选者根本没有把赢得选举建立在为村民服务的参选目的上,更不愿意把赢得的公共权力用于为村民服务。贿选者一旦当选,就会把自己在选举期间的投入变本加厉地捞回来。把贿选的害处向村民说清楚,谁都会算帐,也就没有人或很少会有人拿自己的根本利益去满足贿选者了。

因此,解决贿选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就是让广大村民切实认识到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对于全村经济发展和自身利益的危害,认识到选举是村民神圣的权利,投好这一票,既是对全村村民负责,也是对自身利益负责,从而做到不受眼前利益的干扰,不误选、不乱选,保证选举的公平、公正。例如,山东胶州市铺集镇部分村庄“贿选”之风甚浓,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前,党委书记杨波亲自起草了《告全体村民数》,每个村民人手一份。全文通报了该镇本届政府任期内的发展规划、具体措施和三年内确保实现的村民基本生活指标等情况,用数字的形式,给村民分析了一个好的村委会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维护村民自身利益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一个差的村委会对于村民集体和自身利益可能造成的损失,最后他提醒村民要慎重对待手中神圣的一票,选出对自己负责的“当家人”。此外,该镇还注重发挥党员的作用,由部分老党员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围绕村委会选举自编自演了小品、戏曲,歌颂民主,鞭挞不正当的竞选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措施有效地遏止了该镇的“贿选”之风,村委会换届成功率一举达到97%(注释25) .

培养和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重点进行民主理论和知识的普及教育,使村民逐步摆脱“依附”、“等级”、“权力”、“人治”、“大民主”等把民主简单化和庸俗户等反民主和非民主的观念,培养适应民主政治发展所需要的平等、权利、参与、竞争等民主主体意识,形成独立的政治人格(注释26) ,将有助于促进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杜绝“贿选”存在的“选民基础”,充分保障村民自治。

4、适当弱化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强化村委会公共服务职能。

公共权力过大必然加剧人们对权力的角逐。基层公共管理机构不仅拥有大量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还拥有土地(农用土地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本来属于私人物品)的控制权。公共权力还渗透到一些私人事务中。但由于过大的公共权力与狭窄的税收来源不对称,使得农民与公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成为供养与被供养的关系,而不是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基层政府的主要职能蜕化为向农民收取税费。这种背景下,公务人员的荣誉性微乎其微,使村民自治事业一开始就与巨大的利益关系纠缠在一起,旧力量不愿意放权,新力量下决心夺权,增大了政治发展转轨的难度。因此,农民对当选村长的第一要求常常是“查账”,而旧力量最害怕的是翻旧账。如果公共权力过大的问题不解决,村民自治的舞台永远是利益争夺的拉锯战场,民主政治的发展将困难重重(注释27) .

在以往的立法中,我们意识到了建立村委会这一自治机构的重要性,但没有看到村委会组织运行所耗费的巨大成本,更没有预见到村委会组织产生过程中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减少村委会的权力,并不意味着剥夺村民的权利。因为村委会的权力和村民的权利不是同一概念。正是由于村委会的权力过大,村民自己能够掌握的权利太少,才导致村委会选举的变形。村委会作为自治机构,不应该过多地担负公共事务,更不能随意处分村民的集体财产。村委会的社会职能应当被强化,但其经济职能应当被削弱。村委会不应该成为“二政府”,也不应该成为经营性组织。国家在涉及到村民权利的问题上,应该直接听取村民的意见,而不应该通过村委会上传下达。村委会的职能越单纯,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事件就越少。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弱化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从制度层面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平稳地推进乡村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

5、“四个民主”的整体建设和协调发展。

民主选举之后,积极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保障全体村民依法自治,可以防止“选时有民主,选完了没民主”现象发生,而这一现象正是治理结构上的漏洞。对于村民选举中出现的贿选行为,我们只有找出其社会性成因,才能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杜绝。贿选者的贿选投入都是基于一定的利益考量,但是,如果将贿选的责任简单地归咎于贿选者,显然是不够的,除了要弄清楚贿选者的动机外,还要进一步研究为什么村民会选择贿选(注释28) .贿选者为什么对于其投入有很高的收益预期?实际上这涉及到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的整体建设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换而言之,即使“民主选举”很完善,如果“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机制没有相应建立、健全起来,很难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也无法根除贿选。

结语

民主选举已经成为解决现代社会乃至乡土社会公共

权力合法来源的重要路径,我们不能因为贿选现象的存在而怀疑甚至否认选举制度的伟大意义。当然,贿选现象暴露了现行选举制度的某些亟待完善的缺陷,通过制度创新完善现行选举制度也是根治贿选现象的应有之义。

治理贿选使村委会选举中的当务之急,处理得好,可以使村民自治制度顺利实施;处理不好,很可能使农村民主政治、村民自治走上歧途,甚至影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治理贿选刻不容缓,同时也要看到,治理贿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法律规制,也需要综合治理,更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们坚信,通过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贿选”这一基层民主建设初期的阶段性现象,将逐渐减少直至最终消失,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多吉才让:《依法全面推进村民自治》,载《人民日报》1999年7月20日第9版。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0年事业的进展》,载《人民日报》2001年4月10日第1版。

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学习读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页。

4詹成付:《村委会选举如何防止贿选》,载《共产党员》2002年第2期第17页。

5刘建华:《260万巨款买村官》,载《人民日报》2003年8月21日。

6刘维涛:《法律未明确禁止的行为不属贿选》,载《法制日报》2005年1月26日。

7刘维涛:《法律未明确禁止的行为不属贿选》,载《法制日报》2005年1月26日。

8黄荣英:《村委会选举中几个争议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载《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28页。

9董清民:《正确认识和处理村民选举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载《科学社会主义》2003年第4期第38页。

10王世涛:《贿选的成因与治理贿选的成因与治理》,载《人大研究》2004年第12期。

11胡荣:《理性选择和制度实施——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个案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页。

12胡安东:《村官贿选腐蚀“草根民主”》,载《中国商报》2002年1月15日第6版。

13宋春红等:《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成因及其遏制措施》,载《黄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第9页。

14宋春红等:《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成因及其遏制措施》,载《黄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第9页。

15盛明富:《贿选:民主进程的毒瘤》,载《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第3版。

16许志永:《贿选的危害性及其法律规制》,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58页。

17许志永:《贿选的危害性及其法律规制》,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58页。

18参见:彭建军:《试论选举权实现的保障机制》,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28页。

19参见:《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修订)》

20宋春红等:《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成因及其遏制措施》,载《黄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第9页。

21参见烈东:《民政厅发文指导选举成被告》,载《乡镇论坛》2003年第12期第10页。

22方晓悟:《村民自治中若干问题与解决路径》,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页。

23 陈冬生:《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及其对策》,载《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93页。

24 武志兰:《如何制止乡村选举中的贿选》,载《新京报》2004年3月31日。

25 赵作成:《从累死狗到遏制贿选》,载《中国民政》2003年第1期第51页。

26王晓敏:《基层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载《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第55页。

27党国英:《村民自治的现实与未来》,载《南方周末》2002年9月20日。

28鄢一忠、吴理财:《村民自治在解决问题中前行》,载《开放潮》2004年第1期第22页。

资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本文对村民自治中出现的“贿选”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作者在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学者对“贿选”所作界定的基础上,指出了这些界定存在的缺陷及其局限性,进而从违法行为构成要素的角度提出了“贿选”行为的三个构成要件:即贿选所侵犯的客体必须是村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村委会选举活动;贿选的方式是以物质利益或非物质利益收买选民、候选人和选举工作人员,使之违反自己的真实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工作中进行舞弊活动;贿选的后果必须是足以造成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破坏了村委会的选举。为了防止对“贿选”作出扩大解释,避免界定过死影响选举,作者将“贿选”与选举中常见的“拉票”行为、“承诺”行为作了区分,指出对待这些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区分的标准。最后为了便于实践中具体应用“贿选”的法律界定,作者提出了三个步骤认定“贿选”行为的标准和方法。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作者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贿选”存在的现实土壤,即权力真空、利益驱动、宗族势力和程序缺陷;通过对“贿选”成因的分析,为第三部分分析“贿选”的危害性、第四部分提出对“贿选”的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在本文的第三部分,作者重点分析了“贿选”的危害性,即破坏民主规则、侵犯民利、恶化治理结构,提出如不根治“贿选”,势必危害整个农村选举,威胁整个村民自治,阻碍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指明了治理“贿选”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前文界定“贿选”的法律性质、探讨“贿选”成因、分析“贿选”危害性的基础上,作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治理“贿选”,法律规制是综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为综合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可以规范村委会选举,引导村民自治走上法治轨道;但是,要根治“贿选”不能单纯依靠法律规制,因为法律规制治标不治本;只有从“贿选”现象背后充分发掘其产生的现实土壤,多角度多层次综合治理,才能标本兼治。作者认为,法律规制应当包括选举程序规制、实体法律规制和建立司法救济三个方面,初步构建遏制“贿选”的法律框架;综合治理包括五项措施: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村集体资产和财务帐户的监管、村民的民主启蒙和教育、适当弱化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强化村委会公共服务职能、“四个民主”的整体建设和协调发展,希望这些建议能对在法制框架内根治“贿选”起到参考作用。

在结语部分,作者再次强调要辩证地看待“贿选”现象,即不能因为“贿选”的存在就轻易否定村民的民主素质和村民自治的价值,更不能对“贿选”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作者坚信,通过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贿选”这一基层民主建设初期的阶段性现象,将逐渐减少直至最终消失,退出历史舞台。

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如果从1982年《宪法》确立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算起,到今天已经走过23个年头。如果从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算起,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如果从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正式颁布算起,到今天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在波澜壮阔的农村民主实践中,农民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谱写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辉煌篇章。“村民自治的伟大实践,构筑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框架,开辟了一条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途径,加快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注释1) 作为村民自治一项重要内容的村民委员会会直接选举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仅1998年至2000年间全国就有27个省、市、直辖市进行了村委会换届选举,约有6亿农民参加了直接选举,参选率高达百分之八十(注释2)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巨大进展,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村委会选举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正常民主选举,破坏选举规则的现象,贿选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一、“贿选”是什么?——法律视角中“贿选”的界定

何谓贿选,顾名思义,选举中的贿赂行为,即竞选者在选举中通过一定的物质利益或其他方式对参加选举的代表和选民进行贿买,以使自己在竞选中胜出。贿选的主体是将要或正在参与竞选的人,贿选的对象是享有投票表决权的选举代表或选民。贿选的方式主要是给予代表或者选民一定的利益,如金钱、财产、可期待的利益回报或精神、感情上的享受等。

从宪法学意义上讲,我国有两类选举,一类是人大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一类是自治组织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我国目前存在的贿选也主要表现为公职选举中的贿选和自治组织选举中的贿选两种。本文所论述的“贿选”专指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贿选”。

关于“贿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规定:“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主观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民政部印发的《条文释义》将“贿赂”解释为:“所谓‘贿赂’,是指用金钱或其他物质利益收买选民、候选人、选举工作人员,使之违反自己的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工作中进行舞弊活动。”“‘贿选’必须有实际的收买行为发生,而且确实对正常的选举活动产生影响,不能将‘贿选’问题无限扩大。”(注释3) 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司长詹成付认为:“贿选,主要是指用钱、物买通选举人来选举自己或跟自己同派系的人,破坏了选举的公正性,对村民自治危害甚大。”(注释4) 这些解释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施行村民自治的初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规范和引导竞选行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入,新的竞选手段不断出现,这些解释逐渐落后于实践,难以涵盖所有的竞选行为;由于缺乏对“贿选”的权威定性,一度使得大量的竞选行为游离与合法与非法的边缘,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2003年4月17日上午,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老窑头村召开村委会选举大会,候选人王玉峰载选举现场允诺如果当选将给全体村民发放现金,结果获选票数超过半数,顺利当选;17日下午,村民们拿着户口本到村委会领取了“选举兑现款”,全村1300多人,每人领取1800元,王玉峰共支付230多万元(注释5) .王玉峰的行为引起了极大争议,有人认为,王玉峰构成贿选,但也有人认为王玉峰并没有拿钱买选票,自己发钱是兑现竞选承诺,而且是公开地发给村民,不能算是贿选。王玉峰的行为与花钱买选票是有所区别的,他的参选当选使全体村民“受益”,究竟算不算贿选?引起争议的不仅有公开场合的竞选行为,还有私下的“拉票”行为,如投票前挨家挨户拜访套近乎甚至带着子女磕头、承诺当选后“三年不纳粮”和“不搞计划生育”、给本村所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赠送一条羊毛毯、允诺为本村学龄儿童解决入学问题等,这些不同于直接的“花钱买选票”的行为是否可以被界定为“贿选”?

2005年1月25日,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05年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要认真研究和区分一般人情往来、候选人捐助公益事业以及承诺经济担保等法律未明确禁止的行为,与直接买卖选票行为的不同。”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司长詹成付就此解释道:“选举人公布执政方案时,一些并不针对个人的承诺,如承诺实施自来水工程、翻修学校等,不属于贿选;候选人选举前已做或选举中承诺当选后要做慈善事业、公共事业,不属于贿选;候选人以自己的私产作为抵押,以表示施政决心,也不属于贿选。另外农村红白喜事,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也应该区别对待。”(注释6) 民政部在换届选举前通知,主要起草人解释相关精神,其宗旨是为了规范和引导村民自治中的竞选行为,但是仍然没有解决长久以来的一个问题,民政部的《通知》和起草人的“解释”尽管更加详尽,但是前者作为工作通知,后者作为学理解释,并没有法律效力;《通知》也试图通过“法不禁止即自由”的法理涵盖所有的竞选行为,但却可能使得竞选行为陷入混乱无序的泥潭。因此,尽管有了这样的解释,如何界定贿选依然是现实中的难题。

从法律视角对“贿选”进行界定,进而上升到立法层面,是遏制“贿选”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可以解决有关解释缺乏法律效力和权威性的弊端,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法不禁止即自由”导致竞选行为无序失范的缺陷。笔者认为,从违法行为构成要素界定“贿选”,相对比较科学;构成贿选必须具备三个要件:一是贿选所侵犯的客体必须是村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村委会选举活动。村民的选举权,是指村民依法享有的对村委会候选人的提名权、对正式候选人的选举权以及其他有关权利。村民的被选举权,是指村民依法享有的村委会候选人的被提名权、当选权以及其他有关权利。村委会选举活动是指依法选举村委会的活动,包括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补选、罢免等选举活动。贿选就是侵犯村民的民利,破坏了村委会选举活动的行为。二是贿选的方式,即以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收买选民、候选人和选举工作人员,使之违反自己的真实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工作中进行舞弊活动;三是贿选的后果必须是足以造成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破坏了村委会的选举。所谓“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非法阻止选民参加登记、投票,或者胁迫、诱使选民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投票,以及迫使选民放弃自己的被选举权等;所谓“破坏村委会选举”,是指破坏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以上三个条件,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贿选。

“对待贿选,应该一面坚决制止一面小心区分;既要严格要求,使贿选无由发生,又要注意因为规定太死而妨碍选举。”(注释7)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防止对贿选作出扩大的解释,对“贿选”与“拉票”这两种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的行为加以区分。

村委会选举中的“拉票”行为有其合理的空间,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拉票行为都是正确的。村委会选举中的“拉票”行为也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哪些是合理应该的,哪些是不合理甚至是违法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释8) .有的候选人在竞选演讲时施政方针来拉票,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减少村里不合理开支,减轻村民负担;发展村集体经济;任职期间不要村里误工补贴;违反民主决策程序,造成损失甘愿受罚等,这些“拉票”行为都是正当的。但有些“拉票”行为就是不合理、不正常的了,如请客送礼,用金钱贿赂村民等。合理的拉票行为应当允许,经过实践检验可以作为典型的选举经验予以总结推广;而不合理的“拉票”实质上就是一种贿选,必须制止。

根据调查,一些地方村委会选举过程中,部分候选人在竞选中采用了承诺、允诺、许诺、许愿等方式。所谓承诺,简而言之就是事先答应对方将来达到了预期目的而给予某种好处(注释9) .如个别人在选举过程中作出了诸如当选后给本村修路、建桥、建学校、建养老院、幼儿园,全村的土地税、应交的公粮、村里的“三提五统”全部由自己承担,扩建企业吸收本村成年劳动力就业等承诺。也有竞选者作出了诸如当选后不搞计划生育、村民可以多分宅基地、分发集体财产等承诺。对于诸多承诺也须加以鉴别,既不能一棍子打死就认定为贿选,也不能毫无原则地放任自流。对于符合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的承诺,可以谨慎地予以支持,前提是所作出的承诺在其经济实力范围内,同时加强对承诺事项的事后监督和兑现,并且严格防止其当选后通过其他途径变相获取有偿“对价”;对于诸如严重违反国策的“不搞计划生育”、违法的“多分宅基地”、“分发集体财产”等承诺,要坚决反对,对提出这些承诺的候选人予以提醒和教育,坚持不改情节严重的可以列为取消候选人资格的情形之一,同时应向选民作出有关的说明,防止通过违法手段影响选举结果。

对“贿选”行为作一个比较宽泛的法律界定以及与其他竞选行为进行区分可能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制定一个科学、详尽、实用的认定标准;正因为这一认定标准的缺位,使得村委会选举中许多竞选行为存在极大的争议,直接影响了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村民自治的成效。对“贿选”行为认定标准的拿捏更是实践中的难题,标准定的严一些紧一些,势必动摇广大村民刚刚激发出来的参政热情,打击村民参加竞选的积极性,同时限制了基层民主创新的动力,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标准定的宽一些松一些,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对竞选行为缺乏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对一些明显的违法选举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使得村委会选举逐渐流于形式,村民自治成为停留在纸面上的、不切实际的空想,达不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预期目的。为了在保护村民参选热情和规范选举行为之间寻求平衡,既不能因为贿选的存在而否认村民自治的合理性,也不能对违法选举行为放任自由,笔者建议“贿选”认定的标准要“严宽结合,松紧适当”,用复合的认定标准取代单一的认定标准,同时将其他国家和地区规范选举行为的合理经验与中国的本土资源相结合:首先,要看该竞选行为是否在形式上存在利益(包括非物质利益)与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交换。如果不存在利益与权利的交换,那么可以直接认定为合法的竞选行为。其次,如果该竞选行为形式上存在的利益与权利的交换,那么要看该行为指向的对象是特定的还是不特定的。如果该竞选行为指向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如向五保户发放抚慰金、资助村里学生上学、个人出资修路建桥,那么一般不宜认定为贿选行为;如果该竞选行为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的,如直接上门送钱送物、现场向投自己票的村民发钱发物,那么一般应当认定为贿选行为。最后,即使是指向对象不特定的竞选行为,也要看这种行为发生的时间。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一般禁止投票日前一段时间的竞选行为,如设宴款待、电视辩论等,防止这些竞选行为对选民意愿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候选人部分涉及利益的竞选行为与村民正式投票之间设定期限限制,如不允许在投票日前一个月内进行涉及利益的竞选行为,防止针对不特定对象的竞选行为产生“收买”选民的效果。

二、“贿选”为什么会存在?——“贿选”的现实土壤

1、 权力断层

村民自治广泛推广之后,乡村之间的关系由“领导”变为了“指导”,这种

微妙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村委会要从“对上负责”逐步转变为“对下负责”。在转型期,村委会出现了政治的断层和权力的空缺,乡镇想继续控制,村民积极要求自治,而村主任夹在两者之间,既要向上争取支持,扩大自身权威和权力;又要向下争取选票,获得村民的信任。政治断层中出现的“贿选”,既可能因为与乡镇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而得不到有效的制止,也可能由于村民自治程度尚且不高,缺乏决策力和影响力,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况。因此,权力断层是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政治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贿选”并不是和民主选举永远相伴而生的,而是我国基层民主实践的阶段性产物,是政治权力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随着村民自治程度的提高和乡村利益关系的厘清,会逐步减少、消失,退出历史的舞台。

2、 利益驱动

选举的过程是政治资源的配置过程,选举的结果意味着公共权力的获得,而公共权力获得者即取得了经济资源的控制权。因此,为了维护现有的经济利益或对现有的经济利益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再分配,催生了属于权力寻租的“贿选”。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贿选基本绝迹,但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贿选又死灰复燃。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利益群体的分化,人们必然会对经济上的要求上升为政治上的诉求(注释10) .村委会选举中出现“贿选”的重要土壤就是利益的驱动。在目前的体制下,村委会中的职务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能为当选者带来一定的好处,从贿选者的动机来看,有的是为了通过当选获得工作补贴,有的是为了借此为跳板“招干”成为国家干部(注释11) .而据《中国商报》记者在宁夏同心县一个贫困乡的实地调查,一个普通村主任的实惠显而易见:“上级发放的救济款由他安排,左邻右舍的救济物资由他操心,连希望小学的捐款给谁都得由他点头”(注释12) .在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乡村,这种利益的驱动更为明显:据《商务周刊》2002年11月15日报道,温州下辖的两区两市两县,不同程度受到“贿选风”的袭击,以沙城镇为例,其下辖的七三、七四两个村处于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地带,村土就是村金,村委会主任在土地征用、工程发包、集体财产借贷层面有很大空间。2001年年底,瑞安纪委在塘下、新城等地排查了10多个村子,一查一个准,一下处理了10多个村支书和村主任,暴露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程发包、土地转让、挪用集体财产方面。转型期社会利益的分化、村集体利益的监管不严和个人利益的驱动,是村民自治中滋生“贿选”的经济土壤。

3、宗族势力

从贿选者的角度看,权力不仅能给个人带来利益,更能给家族带来荣耀感。贿选者对权力有极强的诉求,“权力需要”在其个人需要结构中占据主导位置,尤其是在宗族意识较浓的村庄,村委会主任往往成为各宗族争夺角逐的焦点,是否担任村委会主任往往成为判断一个宗族势力的标志(注释13)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各宗族为竞选村委会主任往往兴师动众,不遗余力,一旦达到目的,本宗族就会成为本村最具有势力的家族,满足了宗族成员的虚荣心理,也为通过公共权力牟取宗族利益铺平了道路。宗族势力与贿选是双向的,在家族观念浓厚、宗族势力庞大的村庄中,光靠“贿选”开道而没有宗族势力支撑的候选人,是很难顺利当选的;而一旦通过贿选手段达到当选目的,宗族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就有了保障。家族观念的盛行,宗族势力的存在,是贿选现象存在的重要土壤。

4、程序缺陷

村民对选举的结果是否具有影响力或者影响力的大小,是决定其对待选票态度的重要因素,而决定村民投票影响力的则是选举过程的民主程度。当前选举过程中不高的民主程度、存在缺陷的选举程序,对村民选举造成了负面影响。如果选举制度完善,选举程序合理,整个选举过程透明程度高,选举主持机构不施加影响,结果完全取决于选票,而且每一张选票具有同等效力,那么选民就会珍惜手中神圣的一票,放弃选票或接受贿选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目前发生贿选的地方,选举制度大多存在很多缺陷:选举过程的公开性不够,存在形形的暗箱操作,如村民的提名受到严格限制,乡政府为了控制各村委会在选举之前就“定好调子,划好圈子”,搞“陪选”,不当场唱票、计票,最终导致选举成为“作秀”。这样的选举实质仍然是上级指定、选拔、委任的“翻版”(注释14) .当选举过程公开性不强,透明度不高,村民选民投票对选举结果不能产生作用时,村民肯定对选举失去信心和应有的重视,而放弃选票甚至接受贿选,出让选票则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村民同样也是经济人,在选举过程中也有成本和收益的核算,与其浪费一张不会产生实质作用的选票,不如遵循“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出卖这张选票。选举程序的缺陷给“贿选”现象蔓延开了绿灯。

三、民主的毒瘤:“贿选”的危害性

贿选用非强迫的利益方式影响选民的意愿,是民主政治的副产品,是公共行为的私人化,政治行为的经济化,以非公平和违背现行法律法规的方式攫取利益——政治参与和获得公共权力,其危害很明显;贿选是“民主肌体上的毒瘤”(注释15) ,如果不能很好地治理贿选,势必危害整个农村选举,威胁整个村民自治,阻碍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

1、破坏民主规则

“贿选”通过利益交换选票进而影响选举结果,这是通过利益干涉民主政治的法则,以制造候选人之间不平等的形式侵蚀获取权力的途径。从表面上看,这类“贿选”充当着一种财富再分配的机制,普通选民甚至是其中的受益者;但事实上,受损的不仅是几个候选人的利益,还有公共权力的公正性。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用财产购买选票,从逻辑上讲,一个人只要拥有了足够多的财产,就可以获取无限的权力,政治成为金钱游戏,权力必然缺乏公信力,代表公共利益的政治权力也不复存在(注释16) .从现实出发,一个人具有很强的经济能力并不等同于他具有很强的政治能力,正如比尔盖茨和克林顿各有千秋,从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角度看,这两类人应该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如果经济力量严重侵蚀政治运作规则,那么很可能埋没克林顿这种出身穷苦的政治人才,显然不利于社会发展。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的王玉峰向选民发现金的行为看起来对大部分村民都是有利的,但是依然要依法予以限制。法律之所以要规制贿选,是为了尽可能确保政治规则不会因经济力量的侵蚀而丧失运作能力;法治有必要在市场规则和政治规则之间划定界限,反映一种更为长远的理性。

2、侵犯民利

“贿选”侵犯了选民的选举权,使得同样一张选票在不同选民之间变得不等值。选举权是平等的,平等的具体表现就是每一个选民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选择,这种判断是基于对候选人的能力、表现等的信任和偏好,而不是基于暂时的财产诱惑。“贿选”同样侵犯了候选人的被选举权:如果可以用金钱收买选民,用利益交换选票,这样的后果将是政治运作的规则被破坏,政治变成“金钱游戏”,导致社会严重不平等最终破坏社会存在的必要秩序。以利益侵蚀本应代表公正的权力及其获得的途径,以效率为目标的市场法则侵蚀了以人人平等为目标的政治法则(注释17) .对候选人而言,金钱拥有量决定了不同候选人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谁花的钱多谁就当选已然成为很多村庄选举中的潜规则,严重侵犯了候选人的被选举权。这种潜规则侵犯了村民的民利,不仅是对法治尊严的亵渎,更是对村民自治的伤害。

3、恶化治理结构

“贿选”会使得全体或部分选民受益,但这只是表层的利益,真正伤害的是村庄的治理结构。一个通过贿赂当选的村委会主任,从法律的角度缺乏合法性,从道德的角度缺乏正当性,直接导致其政治上没有公信力,在注重传统伦理道德的中国农村必然缺乏威信,也无法治理好整个村庄;对于接受了贿选的村民而言,“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既然接受了村委会主任的馈赠,那么很难再真正参与村民自治,只能将自治的权力拱手相让给贿选者,村民自治沦为村官自治;尽管贿选上台的村官缺乏公信力,但即使拥有的是有效的权力,也要将贿选的成本通过不同的形式悉数收回甚至超额收回,最终的结果将是村庄治理结构的恶化,“富村变穷,穷村越穷”。

四、遏制“贿选”:“贿选”的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

贿选的成因是复杂的,贿选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但并非是不可避免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当前发生的贿选现象并不能说明我们国家不能搞民主政治或者现阶段不宜搞民主政治,只能说明我们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的贿选现象并非民主政治的灾难,恰恰是贿选的出现为我们反思具体制度的设计,为进一步解决如何保障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贿选”是“民主肌体上的毒瘤”,反映出来的是村民自治的历史进程中许多共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遏制“贿选”是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也正因“贿选”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贿选”的危害是致命的,遏制进而治理“贿选”就不能简单地依靠说服教育、加大打击力度等单一的方式,而应该将法律规制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法律规制是综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为综合治理提供法律的依据,可以规范村委会选举,引导村民自治走上法治的轨道;但是,要根治“贿选”不能单纯依靠法律规制,因为法律规制治标不治本;只有从“贿选”现象背后充分发掘其产生的现实土壤,多角度多层次综合治理,才能标本兼治。

(一)“贿选”的法律规制

1、选举程序规制:完善村委会选举程序,让贿选者的投机预期降低为零

没有科学、合理的程序,选举只能停留在纸面,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从法律制度上完善村委会选举程序,不给贿选者以机会,让贿选者的投机预期降低为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缺乏详尽的程序性的规定,给贿选留下了许多法律的空白和漏洞,因此要在程序上完善村委会选举,有两条路径,一是适时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细化选举程序;二是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法》,以专门程序法的形式规范村委会选举程序。无论选择怎样的路径,都要建立在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中国村民自治的现实国情和本土资源,突出遏制贿选的核心内容。

(1)在选举的准备阶段,通过制度规范候选人的竞选行为。

鉴于贿选行为基本上都发生在选举的进行过程中和投票选举的现场,因此有必要在选举的准备阶段就通过一定的方式规范候选人的竞选行为,既不能限制候选人的民利,又要把竞选行为纳入规范化的轨道。笔者认为,候选人在得到提名后就应向选举委员会提交书面的“竞选纲领”,内容包括个人简历、竞选优势、本村发展规划、竞选支出、助选人员和竞选方式;这些内容经选举委员会审核之后,如没有违法违纪的内容,就可以向选民张榜公布,接受选举委员会和选民的共同监督。候选人如果顺利当选,那么竞选纲领中提出的“施政方针”作为一种承诺抑或是契约在其任期内具有约束力,作为其政绩考核的依据;更为关键的是,在事前就约定竞选支出、助选人员和竞选方式,对候选人在其后的选举过程中具有约束力,不得超出 “竞选纲领”中确定的范围。如果候选人在选举中违反“竞选纲领”中的约定,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情节较重、出现违法选举行为的,选举委员会可以取消其参选资格。

(2)在选举的进行过程中,确立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监督主体。

贿选现象的发生,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选举程序中监督主体的缺位。目前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充当“监督”角色的是乡镇政府,由于当前村委会在某些方面具有“半行政”性质,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同时也容易导致乡镇政府借“监督”为名变相地“干涉”村委会选举。笔者认为,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换届选举前成立村委会选举监督小组,同时吸纳各乡镇人大代表、媒体工作者、民政等部门工作人员作为观察员参加,专门负责监督村委会选举工作,在选举之日,由监督小组对整个选举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注释18) ,有效地防止贿选的发生。

(3)在投票选举的现场,秘密画票,公开唱票,当场宣布选举结果。

完善整个投票流程同样十分重要,选举时村民领票、写票、投票、唱票等环节都要设计严密,不给贿选人可乘之机,也不给选民造成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投票,使贿选人无从知道自己是否被选。这样,贿选人不能得到贿选带来的好处,必然打击其积极性,伴随贿选成本的提高,贿选现象也能逐步得到遏制。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很多贿选者的“竞选班底”的重要职责,就是在投票现场参加“监票”,分头盯梢选民,监督投票,查看投票结果;甚至在选民将选票送入投票箱之前,悄悄查看选票上的名字,而后再目睹选票入箱。这种方式保证了“贿选”的成效,防止成本的浪费,但同时更干扰了选举的流程,使得选民无法充分表达意愿。因此,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候选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选举工作人员,从而保证选举程序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堵上“贿选”的后路。

(4)委托投票和流动票箱进一步规范化。(注释19)

根据各地反馈,委托投票和流动票箱是选举过程中最容易引发争议和出现不规范甚至违法的选举行为的环节。但是考虑到大多数省份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如果取消委托投票,部分村可能出现参选人数不过半数的情况,因此建议各省制定或修订《村委会选举办法》,可以保留委托投票,但应当采用更为严格的限制,如明确将“外出”界定为“省外”,即只有投票期间在省外的选民,才可以书面委托投票;同时适当限制同一个人接受委托的人数,将贿选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对于流动票箱的适用,应当明确限定于老弱病残确实不能到现场投票的人。这些措施通过实践的检验,也可以为制定统一的《村委会选举法》积累经验,同时也可以压缩“贿选”利用选举环节漏洞的空间。

(5)在公布选举结果之后,进行离任审计和上任审计。

村委会选举之后,村民最大的诉求就是公布前任村委会的账本,清查帐目,但是往往受到干涉和阻挠,新任村委会为了便于交接工作也往往息事宁人,造成帐目越来越乱,漏洞越来越多,亏空越来越大。因此,可以通过立法将“离任审计”和“上任审计”列为村委会选举必经程序,有了“离任审计”,就不会累积财务问题,也便于追究前任村委会的财务责任;有了“上任审计”,对新任的村委会就有了考核和监督的依据,确保 “当选时清清白白,离任时清清楚楚”,即使“贿选者”当选,也无法牟取私利,侵犯集体资产。

2、 实体法律规制:将“贿选”纳入刑法打击范围,增加贿选成本

关于村委会选举违法行为的处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做出了规定:“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碍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主观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以此规定来处理选举中的贿选行为,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村民可以向五个机关举报贿选行为,即乡人大、乡政府、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民政局,结果造成五个机关职责不明,处理效力不清,要么互相推诿,要们不同机关做出不同的处理结果,无法决定哪一个机关的处理决定效力优先(注释20) ;第二,对贿选行为处理过轻,除了宣布当选资格无效外,没有追究贿选者的其他法律责任,易于造成贿选者有恃无恐的心理:不贿赂不当选,贿赂了最多也只是当选无效,反正没什么损失,结果可能助长贿选行为的蔓延。同时,对接受贿选的选民没有相应的处理机制,出于“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不能从源头上杜绝贿选现象。第三,对贿选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针对上述缺陷,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加以完善,首先,修订《村民委员会选举法》,明确规定一个具体的机关来处理选举中的违法行为,一般而言,由县级的人大常委会对基层民主选举履行法定的监督职能比较恰当和合适,可以排除乡镇中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同时在人大代表选举中积累的选举工作经验提供了专业知识支持,确保做出的决定具有科学性,其权力机关的定位也使得做出的决定具有权威性。其次,加大对贿选违法行为的制裁,建议在刑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利罪”一章中增设“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罪”,即在村民选举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侮辱、诽谤、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故意损坏选举设施、扰乱选举秩序等手段破坏选举或妨碍村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剥夺政治权利;情节较轻的,可以单处剥夺政治权利。“将贿选行为纳入刑法的打击范围,对打击破坏村委会选举的行为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也为将村委会选举纳入诉讼渠道铺平道路。最后,对贿选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通过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的形式取代没有法律效力的民政部的通知,对贿选的行为构成进行详尽的规定,既要合理规制贿选行为,保障村委会的选举秩序;又不能过分扩大贿选的范围,影响村民参加民主竞选的积极性和竞选机制的创新。

3、建立司法救济:将“贿选”纳入诉讼的渠道

有权利就必须有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是不完整的权利;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更是如此。目前,村委会选举还没有纳入我国选举诉讼的范围,司法监督的力度明显不足。这种缺乏权利救济的现状使得大量的违规甚至违法的选举行为以及属于法律空白的选举行为,长期以来游离于司法救济之外,不仅使得选民的民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更使得“贿选”等行为得不到有效的规制。如果说选举程序的完善和实体法律的修订可以在事先遏止“贿选”行为的发生,那么司法救济的途径则是事后保护选民民利、打击违法选举行为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应建立选举纠纷的救济机构,尽快解决司法救济缺位的现状,将“贿选”、选举程序瑕疵等行为纳入诉讼的渠道。在选举纠纷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法院在换届选举年设立专门的选举纠纷临时审判庭,建立选举诉讼简易程序及时解决选举纠纷,避免长期以来民政部门处理选举纠纷时大量适用“通知”、“决定”等没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效力较低的文件,缺乏权威性的弊端(注释21) ,加强对选举行为的法律规制,逐步树立处理选举纠纷的司法公信力。

(二)“贿选”的综合治理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注释22)

尽管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我国的城市中,也存在贿选,但它在中国广大农村更为严重,更为普遍,对选举结果的影响更为重大,也更具危害性。为什么贿选在农村的作用如此之大呢?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前一层次需求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人的第一层次的需求是生存的需求,这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其后才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包括民利得到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在中国许多尚未脱贫的农村,农民正处于为生存奋斗的第一层次需求阶段,当有人以金钱、物质利益诱使他们放弃民利时,他们往往屈从于现实的物质利益,出卖需求层次靠后的民利,将神圣的选票作价出卖。只有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才能提高他们的需求层次,当富裕了的农民需求层次相应上升之后,会更珍惜自己的民利,即使不能根除贿选,至少也能提高贿选的成本,也就不会再出现部分选民为一条香烟、一袋洗衣粉出卖自己选票的可悲情形(注释23)

2、加强对村集体资产和财务帐户的监管。

正如前文所分析,利益驱动是“贿选”存在的经济土壤,正是村集体资产和财务帐户长期处于没有监管或监管不力的状况,给“贿选者”上任后收回成本打开了方便之门。在集体产权下,村委会首先是一个财产权主体而不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甚至是唯一的公共产权主体,可以对外签订合同,出让土地开发房产,管理本村集体经济企业,自收自支,游离于村民大会的监督。因此,如果光在选举上禁止贿选,而未在村集体资产管理上下更大的功夫,村集体资产还在村委会的控制之下失去相应的监督,村民对集体资产所拥有的权益还是没有保障,村集体资产及其收益还是有可能流失、被侵吞(注释24) ;在巨大的集体产权利益寻租的诱惑面前,不仅不能遏止贿选,而且可能使贿选愈演愈烈。

贿选是集体资产失管状态下的极容易出现的非常态的选举方式,显示了有关部门对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薄弱。要根治贿选,应该同时从严管集体资产着手,堵住集体资产流失、被侵吞的漏洞;对村集体资产的控制权不能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上,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严加监管和约束,只有村集体经济被严格监督和有效管理,变得无利可图时,村民的权益才会有保障,也可以从根本上约束部分候选人参选的不良动机,从而在经济利益的层面根除贿选现象,使得村委会换届选举走上规范化、有序化、法治化的正轨。

对于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以及连带而来的村官腐败问题,有的地方则通过“村账乡代管”的监管方式来解决。据《人民法院报》2003年5月14日《“村账乡代管”——管住了贪吃的嘴》一文报道,湖南省岳阳县在不改变现有体制、资产权属、资产性质和以村设账核算主体的情况下,由乡镇经管站代村做账,并实施监管。基本做法是,以乡镇经管站为依托,成立“农村合作经济财务会计中心”。中心设几名记账员,每个记账员负责10个左右行政村的记账工作。村级取消会计,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收支结算和报账手续。村民主理财小组对每项财务收支逐月审核,形成乡村两级双重监督与管理的新型财务监管格局。取得的效果是:乱收费办不到了;乱花钱没门了;干群关系变好了。

3、 村民的民主启蒙和教育。

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选谁不选谁,村民说了算;所以教育村民正确行使权利成为医治贿选的良方。许多贿选的实例表明,贿选者根本没有把赢得选举建立在为村民服务的参选目的上,更不愿意把赢得的公共权力用于为村民服务。贿选者一旦当选,就会把自己在选举期间的投入变本加厉地捞回来。把贿选的害处向村民说清楚,谁都会算帐,也就没有人或很少会有人拿自己的根本利益去满足贿选者了。

因此,解决贿选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就是让广大村民切实认识到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对于全村经济发展和自身利益的危害,认识到选举是村民神圣的权利,投好这一票,既是对全村村民负责,也是对自身利益负责,从而做到不受眼前利益的干扰,不误选、不乱选,保证选举的公平、公正。例如,山东胶州市铺集镇部分村庄“贿选”之风甚浓,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前,党委书记杨波亲自起草了《告全体村民数》,每个村民人手一份。全文通报了该镇本届政府任期内的发展规划、具体措施和三年内确保实现的村民基本生活指标等情况,用数字的形式,给村民分析了一个好的村委会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维护村民自身利益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一个差的村委会对于村民集体和自身利益可能造成的损失,最后他提醒村民要慎重对待手中神圣的一票,选出对自己负责的“当家人”。此外,该镇还注重发挥党员的作用,由部分老党员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围绕村委会选举自编自演了小品、戏曲,歌颂民主,鞭挞不正当的竞选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措施有效地遏止了该镇的“贿选”之风,村委会换届成功率一举达到97%(注释25) .

培养和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重点进行民主理论和知识的普及教育,使村民逐步摆脱“依附”、“等级”、“权力”、“人治”、“大民主”等把民主简单化和庸俗户等反民主和非民主的观念,培养适应民主政治发展所需要的平等、权利、参与、竞争等民主主体意识,形成独立的政治人格(注释26) ,将有助于促进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杜绝“贿选”存在的“选民基础”,充分保障村民自治。

4、适当弱化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强化村委会公共服务职能。

公共权力过大必然加剧人们对权力的角逐。基层公共管理机构不仅拥有大量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还拥有土地(农用土地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本来属于私人物品)的控制权。公共权力还渗透到一些私人事务中。但由于过大的公共权力与狭窄的税收来源不对称,使得农民与公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成为供养与被供养的关系,而不是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基层政府的主要职能蜕化为向农民收取税费。这种背景下,公务人员的荣誉性微乎其微,使村民自治事业一开始就与巨大的利益关系纠缠在一起,旧力量不愿意放权,新力量下决心夺权,增大了政治发展转轨的难度。因此,农民对当选村长的第一要求常常是“查账”,而旧力量最害怕的是翻旧账。如果公共权力过大的问题不解决,村民自治的舞台永远是利益争夺的拉锯战场,民主政治的发展将困难重重(注释27) .

在以往的立法中,我们意识到了建立村委会这一自治机构的重要性,但没有看到村委会组织运行所耗费的巨大成本,更没有预见到村委会组织产生过程中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减少村委会的权力,并不意味着剥夺村民的权利。因为村委会的权力和村民的权利不是同一概念。正是由于村委会的权力过大,村民自己能够掌握的权利太少,才导致村委会选举的变形。村委会作为自治机构,不应该过多地担负公共事务,更不能随意处分村民的集体财产。村委会的社会职能应当被强化,但其经济职能应当被削弱。村委会不应该成为“二政府”,也不应该成为经营性组织。国家在涉及到村民权利的问题上,应该直接听取村民的意见,而不应该通过村委会上传下达。村委会的职能越单纯,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事件就越少。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弱化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从制度层面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平稳地推进乡村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

5、“四个民主”的整体建设和协调发展。

民主选举之后,积极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保障全体村民依法自治,可以防止“选时有民主,选完了没民主”现象发生,而这一现象正是治理结构上的漏洞。对于村民选举中出现的贿选行为,我们只有找出其社会性成因,才能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杜绝。贿选者的贿选投入都是基于一定的利益考量,但是,如果将贿选的责任简单地归咎于贿选者,显然是不够的,除了要弄清楚贿选者的动机外,还要进一步研究为什么村民会选择贿选(注释28) .贿选者为什么对于其投入有很高的收益预期?实际上这涉及到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的整体建设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换而言之,即使“民主选举”很完善,如果“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机制没有相应建立、健全起来,很难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也无法根除贿选。

结语

民主选举已经成为解决现代社会乃至乡土社会公共权力合法来源的重要路径,我们不能因为贿选现象的存在而怀疑甚至否认选举制度的伟大意义。当然,贿选现象暴露了现行选举制度的某些亟待完善的缺陷,通过制度创新完善现行选举制度也是根治贿选现象的应有之义。

治理贿选使村委会选举中的当务之急,处理得好,可以使村民自治制度顺利实施;处理不好,很可能使农村民主政治、村民自治走上歧途,甚至影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治理贿选刻不容缓,同时也要看到,治理贿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法律规制,也需要综合治理,更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们坚信,通过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贿选”这一基层民主建设初期的阶段性现象,将逐渐减少直至最终消失,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多吉才让:《依法全面推进村民自治》,载《人民日报》1999年7月20日第9版。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0年事业的进展》,载《人民日报》2001年4月10日第1版。

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学习读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页。

4詹成付:《村委会选举如何防止贿选》,载《共产党员》2002年第2期第17页。

5刘建华:《260万巨款买村官》,载《人民日报》2003年8月21日。

6刘维涛:《法律未明确禁止的行为不属贿选》,载《法制日报》2005年1月26日。

7刘维涛:《法律未明确禁止的行为不属贿选》,载《法制日报》2005年1月26日。

8黄荣英:《村委会选举中几个争议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载《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28页。

9董清民:《正确认识和处理村民选举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载《科学社会主义》2003年第4期第38页。

10王世涛:《贿选的成因与治理贿选的成因与治理》,载《人大研究》2004年第12期。

11胡荣:《理性选择和制度实施——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个案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页。

12胡安东:《村官贿选腐蚀“草根民主”》,载《中国商报》2002年1月15日第6版。

13宋春红等:《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成因及其遏制措施》,载《黄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第9页。

14宋春红等:《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成因及其遏制措施》,载《黄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第9页。

15盛明富:《贿选:民主进程的毒瘤》,载《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第3版。

16许志永:《贿选的危害性及其法律规制》,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58页。

17许志永:《贿选的危害性及其法律规制》,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58页。

18参见:彭建军:《试论选举权实现的保障机制》,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28页。

19参见:《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修订)》

20宋春红等:《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成因及其遏制措施》,载《黄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第9页。

21参见烈东:《民政厅发文指导选举成被告》,载《乡镇论坛》2003年第12期第10页。

22方晓悟:《村民自治中若干问题与解决路径》,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页。

23 陈冬生:《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及其对策》,载《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93页。

24 武志兰:《如何制止乡村选举中的贿选》,载《新京报》2004年3月31日。

25 赵作成:《从累死狗到遏制贿选》,载《中国民政》2003年第1期第51页。

26王晓敏:《基层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载《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第55页。

27党国英:《村民自治的现实与未来》,载《南方周末》2002年9月20日。

上一篇:审计转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减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