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02 12:41:45

住宅规划

住宅规划范文第1篇

现状概况

村庄现状的最大特点是地处山区,有山坡有谷地,村内地势凹凸起伏,地势最高点到村庄道路落差达40m,村内建筑分布零散,占地多,基础设施差。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村内用地极为不合理,废弃的房屋和闲置地多处,院落用地偏大,长桥店有一户农宅占地高达1100m2,多数农宅占地面积达300m2之多,远超出河北省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233m2的规定[3]。土地浪费现象严重,村庄人均用地面积高达425m2/人。因此在本次设计中,在满足村民的正常生活劳作需要的前提下,住宅的占地面积都设计在200m2以下,建筑面积均在250m2以下[4]。山地绿化体系良好,紧靠山海关林场,村域内有大片的樱桃树园,且在村东西各有一处常年不枯的水塘,水面面积约3400m2。所选的村址虽然地形复杂,但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将使其成为一处山水新农村住宅社区。无论对于山海关区的贡献还是本村自身的价值,都具有极其优越的发展前景和提升空间(图1,2)。

设计理念

在经济适用、安全美观、贴近农民生活需要、符合农村实际的原则下[5],在充分考虑北五村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和新标准的基础上,吸取山海关传统民居的合理成分和特征,提出望峪村新民居设计方案。设计结合望峪村地域特点,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以保护原生态的风貌为主,力图以新时代的规划理念进行人性化设计,注重提供不同标高、不同层次的组团居住空间,创造具有一流水准与良好生态环境的居住氛围。并始终以创造现代化、生态化和园林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为目标,从长远利益出发,为将来的发展创造条件。建筑造型提取山海关传统居民典型的建筑符号,如硬山顶、板瓦、镂空窗、影壁等构成元素,经过抽象简化,恰当地运用于造型中,色彩采用灰色为主格调,适当以砖石点缀,符合传统的文脉意象。

总体布局

本规划用地主要分为住宅部分与公建景观部分,要求一次设计分开管理。两块用地要求有各自独立的交通体系和统一的造型风格。为便于以后各自独立管理,要求住宅区与公建景观区有清晰明确的分界线。公建景观区为本村的配套设施,既为本村服务,也对外开放,吸引游客。规划充分利用地形和已有景观,将公建景观区都布置在村东、西的水塘通廊的谷底内,住宅区按照户型的不同分布在通廊南北两侧的山坡上,这样设计一是保证了公建设施的合理服务范围,二是景观视觉通廊不会被地形和建筑阻挡,三是充分利用了地势为景观跌水创造了足够的落差,四是避免了村中主要交通道路穿过住宅区影响村民正常生活(图3)。

交通组织设计

由于山地住宅用地形态复杂,一般占地面积较大,自成体系,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区内道路的使用效率是构成小区优雅环境的前提条件。道路流线尽量结合地形、地势和等高线的变化,因势利导,做到流线简洁,减少道路坡度变化和施工土方量,还要结合各类管道的敷设进行设计。做到既适应用地地形因素,又保证空间在视觉上不断变化,简单明了。交通道路的布置要以方便小区内居民出入、迁居为目的,满足消防、救护等需要,并以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为原则。望峪村的规划要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因此有车行路和步行路两套交通系统。车行路系统分为主路、次路、支路和宅前小路四个等级,其中作为村庄主要交通干道的主路路面宽度6m,连接村庄各住宅间的次路、支路路面宽度4m,宅前小路路面宽度控制在2.5m。步行路系统路面宽度设计为1.5m,各个住宅团内的步行路又各成体系,村庄内部各个住宅团也由步行路联系在一起,并且步行路与村中的广场、绿地以及上山的游路连成一体,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步行路系统。

山地住宅的建筑单体设计

山地住宅的建筑设计要通过对场地内山形地貌的理解,寻找出最有效的构思方案。如建筑沿等高线随山体布局,形成收放自如、起伏跌宕的局面;再如根据不同坡向和地形高差及台基面积建造不同类型的建筑,使每幢建筑顺应山势,与坡地交错,这样一方面丰富了住宅的场所,同时也避免了对自然山体的破坏。“看与被看”是山地住宅设计的重要出发点。“看”,即住宅本身的视野,而坡地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看台,因此需要巧妙地安排各栋建筑的位置。“被看”则是建筑本身的形象,山地将建筑群的轮廓完全暴露出来,创造美仑美奂、鳞次栉比的体形与空间[6](图4)。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满足居住功能多元化。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需要有超前性和弹性,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隔灵活调整。

多层住宅:本规划设计有4栋多层住宅,层数为3层,一梯两户,户型进深为12.9m,面积为84.32m2。住宅底层设1层店铺。在户型设计中合理组织空间,争取最大日照,客厅及主卧朝南,厨房及卫生间均自然采光通风,每户设有南向阳台(图5)。

低层住宅:本工程设计287户低层住宅,面积250~300m2。依据不同的户型设计,采用联排、双拼、独栋三种方式布置,每户均设有私家院落及车库,客厅及主要卧室朝南设置,厨房及卫生间布局合理,且均有自然采光及通风(图6)。建筑造型以现代建筑设计手法,通过材质及色彩的构成,运用山海关当地传统建筑符号,形成轻松明快而又独具文化魅力的建筑风格;底部墙裙采用毛石饰面,增强建筑物的田园情调,又能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在屋顶、阳台、凸窗及雨蓬等细节处理上采用现代设计手法,使建筑显现出较浓的现代气息,达到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在设计时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户型,依山而建,最大幅度减少对山地的开挖改造,在保证立体层次丰富多彩、空间变化多样、意趣盎然的同时,保护了现有环境。

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

1)保温隔热墙体及楼地面、坡屋顶采用保温技术,增加屋顶的密封性,同时加设保温层、铝合金中空或双层玻璃门窗、太阳能热水系统,并应用沼气等科技措施,使望峪村在节能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2)通过雨水回收、中水处理再利用系统,将处理后的水用于景观水系及绿化灌溉用水。

住宅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特点

前言: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一、住宅区用地规模的现状及其背景分析

住宅区的规模大小往往受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作为城市空间形态布局基本要素之一的城市路网是决定和制约住宅区用地规模的重要因素。我国的道路结构深受前苏联规划思想的影响,主要从城市交通的要求出发,规划出的现代城市道路的路网间距一般都在400米左右,由此形成了城市住宅区的用地规模一般均在十几公顷左右的规模模式。同时,现代邻里单位的规划思想和居住小区规划理论也对这一模式化的规模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和人均用地控制指标的规定,为这一模式化的规模提供了技术规范的支持。

所谓住宅区用地单元规模是指由城市主次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围合的,并一次性取得土地,一次性进行规划设计的住宅区用地规模。自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的住宅区用地规模经历了一个从几十公顷到几公顷的发展过程,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二次大战后大量的住房需求导致了政府行为的大规模住宅区建设,但随着基本居住问题的解决以及对大规模住宅区建设带来的问题的反思,发达国家的住宅区建设逐步小规模化,主要原因是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居住传统的怀念以及开发者对建设经济性的考虑,这种情况在我国也不例外。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已经从建国初期的几十公顷缩小到了今天通常采用的十几公顷。

二、以港宏世家住宅规划为例探讨

1、住宅的环境与要求

用地位于佛山市南庄镇魁奇路西延线以南、紫洞路以西的地块。一条东西走向的25米规划路把总规划用地划分为南北两地块,北地块为东西长、南北窄的不规则形状用地;南地块相对于北地块较小,为近似三角形地块。南面为河涌,东南为南庄村委和南庄幼儿园,用地地势平坦,外部交通条件优越,周边环境条件良好。总规划用地南北长约435米,东西向长约519米。规划的性质是主要用途是住宅也可兼容商业,办公,文娱等方面(如图1)

2、规划设计原则

根据对社会、经济、人文、城市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以及对社区的功能定位,综合国内外居住建筑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原则:

总体定位:打造一座最合适佛山人居住生活的社区,成为佛山人居的新样板;

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创造适于人工作、生活、休憩、交往的场所,使人心情愉悦,获得精神享受城市空间环境。

3、强化场所特征,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居住需求,提供多元的居住场所,注重不同场所的人性化。

4、强调“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原则,使三者的对话与交流达到真正的和谐与自然之美。建筑的意义只是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媒体,担负着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使命。

充分佛山人文气氛,提升佛山居住品质

三、总平面规划构思与布局特点

1、规划结构

住宅小区用地被25米规划路划分为两部分,北地块建筑规划顺应用地特征情况布置2~3排高层住宅,争取最大的花园景观朝向,沿东侧、南侧规划路以及西侧设置商铺裙楼。南地块因应用地情况布置4排低层住宅。整个规划简洁明快,每栋建筑都获得良好的景观与朝向。小区内围合出多个园林空间。局部首层住宅架空处理,使园林面积最大化。组团之间园林相互渗透。沿地块中间规划路设置了小区的主入口广场。沿规划路中段设置通向两个地块的入口开放空间,使两个小区在空间上富有连续感,相对独立而又整体效果明显,风格统一。

2、功能分区

住宅小区被中间规划路自然分成两半,北地块主要安排高层住宅、商业、办公以及超市、肉菜市场、公厕、垃圾站、物业管理、文化活动站、居委会等相应的配套设施。南地块布置低层住宅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组团。

建筑设计

A、建筑布局与建筑层数

北地块建筑以多个花园为中心进行布局,在保证景观朝向的同时兼顾南北朝向,对每户都考究景观的最有利布置。

南地块充分利用南面的河涌作为景观优势,尽量多的布置沿水低层住宅。并通过特殊设计的户型去适应用地的形状,节约用地。

B、建筑退线与建筑间距在满足《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规划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大园林的花园式设计,使小区达到优良的生活品质。(如图2)

城市鸟瞰效果图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有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

小结

总之,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

住宅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字:小区规划住宅建设宏观经济住宅产业

一、前言

住宅建设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住宅建设又与国家、社会关系密切,它影响着国家发展与社会安定。近年来,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并将住房制度由福利型分配转为货币型分配,住宅建设进入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开发建设阶段。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和达到21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

二、住宅区产业发展与现状

建国以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我国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成熟并走向健康发展的历程,基本可归纳为休眠期、复苏期、成长期、变革期和发展期。

1.住宅产业的休眠期(1949~1978年)。由于受到“先生产、后生活”的政策影响,城镇住宅建设总量只有近5亿户,人居居住面积仅为3.6m²,人民居住水平与建国初期相比未得到提高。这一时期,住宅产业处于“休眠”状态。

2.住宅产业的复苏期(1979~199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住宅产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进入了探索和改革发展时期。在规划理论上逐步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并有较完善的公建配套,如:百货商店、医院等。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住宅产业在恢复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完善,住宅建设步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成为国民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住宅产业的效应初见倪端。

3.住宅产业的成长期(1991~1995年)。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下,住宅与房地产业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得以全面发展。93年到95年,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经历了顶峰、受挫相持、理性回落和平稳发展的过程。这一时期,住宅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住宅建设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社会化大生产的方针,注重提高住宅的质量,提出住宅建设走规模效益的道路。同时,全国开展了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工作,使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从规划设计理念、施工质量、住宅成果的应用等方面,推动了住宅科技的发展,引导了住宅产业的健康发展。

4.住宅产业的变革期(1996~2000年)。9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围绕住房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个中心,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总体框架。在分配、流通领域,以城镇住房货币化分配为核心政策,构建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新体制,以物业管理为基本制度,提高住宅消费的市场化程度,较好地满足了群众日益提高的住房需求。这一系列变革,标志着我国住宅产业逐步走向持续健康发展阶段。

5.住宅产业的发展期。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住宅建设顺利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型方式向市场导向型方式的转变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住宅产业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需求决定着发展,发展适应需求,需求刺激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保护需求、培育需求和刺激需求的核心是住宅的质量和成本。提高住宅质量,降低住宅生产成本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是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不断提高住宅的综合质量,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住宅成本是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住宅产业的宏观调控、市场体系在不断完善。分析和研究我国住宅产业发展,应从基础抓起,重点集中于建立完善的住宅现代化体系。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体系受体制和国情影响,起步较晚,还处在探索阶段,与国外发展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科技发展领域看,主要表现在:1.住宅建设还未摆脱粗放型生产方式。2.住宅技术的发展仍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技术上缺乏有效的集成和整合,尚未形成完整系列的建筑体系。3.住宅产品的工业化水平还较低,尚未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生产体系。

从体制方面看,主要表现在:1.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统筹全局、统一协调的领导决策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2.缺乏有效的经济、技术政策作保障。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和调控手段,难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自我发展、创新、完善的市场激励机制。

三、

通过观察分析对题目提出的独特见解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都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还没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而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强调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部位。这样可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有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

整体式住宅组团的建筑造型并不是要求五花八门,其中一个组团可以采用一种单体形式也可采用几种形式,关键在于根据地形在整体布局和环境布置中着意营造,可以前后错迭、高低错落、因地借势、就其自然,其布置灵活多样。这种居住小区空间环境丰富,通风、视野、朝向均较好,而且还有一个可用来着意刻化的大空间,有利于对其配景予以创造。

总之,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

四、展望

从事住宅建设的人员应精心耕耘,积极创建未来世纪的美好家园,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未来住宅建设应以人为本。住宅使用主体是人,住宅建设应创造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并能培育个性,展示才华,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2、未来住宅建设应能可持续发展。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要着重强调经济与资源节能型消费。住宅建设要提倡节能、节地、节材,并建立起使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

3、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注意环境保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是我们未来的唯一选择。

4、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反映科技进步。21世纪将是高科技的社会,智能化系统的设施将成为未来住宅不可缺少的装备;智能化住宅通讯与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住宅综合管理系统等等,使新世纪住宅与高科技和信息化社会相协调和适应。

5、未来住宅建设应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是:建立符合住宅产业化的住宅建筑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住宅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等,在住宅建设过程中,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从而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

五、详尽工作时间安排

1、第1-3周写开题报告,然后调查地形和收集相关资料。

2、第4-5周进行居住小区规划总平面图规划构思,上交总平面构思草图1。

3、第6-7周进行平面规划构思,上交总平面构思草图2。

4、第8-9周对用地分析图、功能结构分析图、道路交通分析图、绿地景观

图进行绘制并尽可能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

5、第10-11周进行各类住宅户型平面设计及小区中心环境设计图,并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其可行性。

6、第12-13周户型组合设计和小区总体透视图或中心区环境设计透视图。

7、第14周居住区住宅的立面设计和1000~1500字左右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小区规划;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小区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小区规划的好坏不仅直接体现着城市发展建设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居民居住生活环境的好坏 ,因此 ,在小区的发展建设中 ,小区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 ,在小区规划的建设中怎样才能计出高环境、高标准的人居环境 ,显得较为重要。

1.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1.1 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①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

②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

③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 ,增大交往空间。 合理的组团围合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

1.2 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特色的主题。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克隆”。

1.3 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 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 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

1.4 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 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的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

1.5 交通道路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住区的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 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要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2.住宅小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商业环境混乱

在住宅小区内,由于商业用房太多,经营的商业内容很多,例如牙科诊所、课后辅导班、家庭按摩院、旅馆等商业内容在住宅小内到处都可见到 ,社区物业、城建、环保等很多部门都在管理 ,但是 ,针对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却没有办法治理。

2.2 生态环境单调

住宅小区生态环境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区居住环境的品质的高低。所以 ,小区周围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 ,小区的空间环境比较单调 ,位置好的住宅小区建筑密度比较大。有些小区的绿地面积虽然很多 ,但是公共的设施却很少 ,在景观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忽视了人文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对于小区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遭到了破坏 ,大多数已经全都被铲除种类单调 ,这样很容易发生态环境的不平衡。

2.3 街路改造引发的噪声污染严重

在住宅小区内 ,将很多的人行小道拓宽变成了随时可以通过机动车的小区道路 ,这样虽然对有车族很方便 ,但是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例如 ,一些噪声和汽车的尾气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使他们的睡眠质量和空气质量也都受到了影响。小区的道路不是很宽 ,而且旁边也没有绿化隔离带 ,只有很窄的人行路。根据住宅小区的设计规划要求 ,内部道路是不同的 ,街路改造引发的噪声污染严重以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3.住宅小区规划措施

3.1人性化

人性化的原则是要为以人为主体的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这就要求配套和完善各种各类设施、方便利民,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各种个人与社会的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行多方面的人性化规划成为了设计小区住宅规划的基本要求。小区的规划与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由此而伴生的艺术审美需求。唯其如此,我们更应该时刻铭记以人为根本、为人而设计、为人去规划的设计理念。

3.2生态平衡

小区规划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在小区设计中因地制宜加强对不同地理条件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把自然状态的地形地貌表现出来。尽可能地少动土方,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而且能让小区环境显得朴实与自然。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应提倡以现有的植物为基础,适当引进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改善居住小区内的植物种植结构,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在节能方面还应注意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包括雨水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在节能方面更应提倡使用绿色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对常规能源实行优化配置。在节地方面则要求进行合理规划,采用先进的建筑体系,改善使用功能,尽最大可能节约土地资源。

3.2住宅小区的绿化系统

3.2.1合理布局

根据国家建设部有关规定,住宅小区绿化率要达到35%以上,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达到70%。另外,绿地位置最好设在建筑物的南面,充足的阳光对阳光性植物、开花植物十分有利。背景绿地可设计一些耐荫草坪、低矮灌木和球类植物,而大片集中绿地不宜设计在建筑物的北阴面。小区出人口是小区的窗口,最好采用园林景观和绿地景观。绿化地块尽量连片成大块状,尽量避免细而狭长的条状绿地。应在块状边缘留出较宽的绿地,营造高大、浓密、厚实的防护景观林,起到防噪、防尘的作用。

3.2.2地面绿化

住宅小区地面绿化不仅具有降低地面热辐射、降低噪声、吸附尘粒、净化空气等作用,而且有实验证明,地面绿地系统具有吸滞放射性物质的功能。可明显减少和防止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在绿化布局上,应统筹考虑住宅小区的规模、造型特点、性质以及在建筑群中所处的地位等诸多因素。

3.2.3空中绿化

住宅小区空中绿化,实质上是建筑立体绿化。例如,墙面和阳台的垂直绿化不但可缓解住宅小区建筑形体占地与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美化环境,减轻空气污染,而且可起到降温和节能的作用。比较理想的做法是采用外墙面培植攀缘植物,如栽种常春藤、葡萄藤等,既可遮住夏季的灼日,又不影响吸收阳光。同时墙面因绿化层作为保护层,可以起到阻风挡雨,减轻墙面因冷热剧变产生变形的可能。

3.3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要引入智能化建设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随着我们国家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及发展,智能化建筑已经引入到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智能化的内容主要是:将小区的管理中心为总指挥部,然后再由总指挥部派专们的工作人员对个户居民的水表和电表以及煤气表进行集抄,另外还包括小区网络的建立,三防的建立 ,信息的综合服务,小区的大屏幕电子广告等内容。

结语:

住宅小区是一个城市和社会人生百态的缩影,其规划设计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社会的秩序和安定,它映衬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艺术追求。在对城市小区建设之前,合理、科学的规划变得必不可少,已有的规划方式与设计方法将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原动力。同时,高标准的小区规划设计还需要设计师与工程师共同的努力。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居住空间。要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本土文化,设计出符合当地居民生活习性的人性化小区。设计师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居民社会调查,掌握大众的心理需求,设计出具有功能性、经济节约性、节能又环保的小区。

参考文献:

[1]边颖.城市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郑毅.城市规划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住宅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住宅类型;规划要点;公共场所与室内细部设计

1、引言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45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1.2%,而且这个数字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时,即为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观念的改变,不仅是老年人本身,包括子女在内的整个社会对适合老年人的住宅越来越关注。受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大部分适合老年人居住或生活的住宅设施不完善,而且在数量上也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改变这种现状,适时满足老年群体对居住及外部环境的需求,必须尽快建设能适应老年人居住和生活的老年住宅。

2、我国主要的老年住宅类型

2.1 两代居住宅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居家养老仍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家的观念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是无法取代的,同时相对于老年公寓成本也较低。两代居主要是在住宅中设计老人室,并遵循以下原则:1.老人室面积应稍大,除了做卧室外,还兼有一定的起居功能,要保证老人有一定的私密性和独立性;2.老人室应朝阳、安静并宜靠近外门;3.家具选配应圆滑,牢固能倚靠;4.老年人有临近卧室单独使用的卫生间;5.居室内有朝阳的阳台。总之就是要营造一个老年人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这种共居型住宅有利于两代人之间情感的沟通和联系,同时方便照顾老年人,使老年人生活有安全感,适合于偏爱家庭气氛的老年人及年轻人居住。

邻居型两代居住宅,老年人和年轻人有各自独立使用的卧室、起居室、餐厅和厨卫,两个子单元可使用共同的入户门和门厅,也可以分别入户,通过楼梯平台进行联系。这样使老年人和子女既可互相照顾,又可避免住在一起容易产生矛盾。

2.2 独居住宅

此类住宅可是普通住宅,也可在普通住宅区单独规划出一部分,专供老年人居住。此类住宅有可能是老年人中年时就居住于此,或是年老后还想单独居住在普通住宅区里,在年老后购置。

2.3 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是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同时须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学习购物等配套设施和全方位服务体系。这种老年公寓,其内部设有独立的居住单元,可以有老年夫妇或几个老年人共同居住,单元内部设有卧室,起居室及厨、卫等空间。为增加各单元老人们的交往,还可设相通的阳台或外廊,这部分空间成为老人们的半私有空间。这种具有从公共,半私有到私有空间的住宅优越性显而易见,首先老人们能独立生活,保持一定的自由度和私密性,也方便子女来探望;其次老人们能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与邻居交往,以减轻孤独感;还有洗衣做饭、清洁卫生等繁重家务劳动,可以交给社区服务来解决,老人则可以自己从事日常较轻的家务活动。老年公寓适合于自理老人,即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这种群居的生活非常有利于老人之间的联系,交往及身心健康。

老年公寓最好能与子女住所靠近,公寓居住空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平米,应朝阳通风。室内流程应简化,因老年人行动不便,特别强调起居室与卧室的紧密联系。公寓造型方面最好以简洁、清新为基本格调,可以采用角窗、凸窗、落地窗等形式增大开窗面积。

以上三种老年住宅在设计中应具备适应性、多样性与可变性。老龄化社会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的社区规划和住宅设计都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考虑老年人在不同年龄段的活动特点不同,会导致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考虑现有中年群体在迈入老年阶段时,对社区环境和室内环境的要求也会有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住宅是“可持续发展”的,以提高住宅空间的可变性与适应性。在最初设计中要为今后留有可改造的必要条件和余地,根据老年人不同时期的具体需求,及时适当做出调整,方便居住和使用。

3、老年住宅规划要点

老年住宅应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又能方便日常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因此基地位置宜洁净、开阔、安静且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临近城市公园或城市绿地,有利于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是较理想的选择。基地应尽量避免选择在交通拥挤,噪音大的城市干道旁,同时基地还要方便老年人平时出行。基地规划中应考虑设置商店、银行、邮局等便民福利设施,以便于老年人更多的投入参与社会。适量的体育设施也是非常必要的,最好设置专门的体育设施场地,配备适当的健身器械,方便老年人进行必要的体能锻炼。也可将绿化设计与室外活动场地巧妙结合,创造出丰富宜人的室外环境。

配备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是老年住宅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服务,为老年人提供餐饮、保洁、代购生活用品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医疗保健服务,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原因,难免对医疗和保健服务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之提供一定的保健或简单的治疗上门服务显得非常必要;三是文体娱乐服务,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流提供条件。这样不仅能使老年人舒适地住在家里,更能安享晚年。

4、公共场所与室内细部设计

结合老年住宅设计规范,在老年人居住的小区公共场所或住宅室内设计上应考虑如下细节:不仅是楼栋入口设坡道,老年人往往因不注意或因路面不平,绊倒而发生骨折,在所有出入口,例如厕所、浴室、阳台等出入口处要避免留有门槛、台阶之类的不平地面,同时,也要注意消除不必要的突出部分,室外活动场所最好也用坡道代替台阶;地面、楼梯,倾斜路面要使用防滑的建筑材料;另外考虑老年人的体能特点住宅应设置电梯,且宜选用速度小于1m/s的低速电梯;厕所内应设有带扶手的座式便器,门应选择外开式或侧面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进入,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打开门;由于老年人视力减退,辨色力差,为了安全使于识别,室内最好能有效地、明显地做出色彩标志,主要出入口设计应醒目宜识别,标识显眼并选用大字体;为了防止夜间发生事故,要避免电灯开关设置在暗处或不方便的地方,厕所与寝室最好能安上夜间照明灯;老年人对噪音是很敏感的,所以住宅内最好安装隔音设备;因老年人行动能力普遍下降,老年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宜参照医院和疗养院的标准进行设置,并且疏散楼梯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2米。

5、结束语

在住宅设计中,如果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或老年人的需求,那么,同时势必也能满足一般群体的需求。因此,应树立以老年人为重要设计对象的设计思想,在社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统一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既要留心细节,在悄无声息中表达我们对老年人的关爱,注意不大肆张扬,以免引起老年人“我是没用的”、“总需要别人照顾”等消极思想。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老年住宅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远没有满足社会需求,老年住宅的设计还需要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老年人在社会中属于较特殊群体,其生活与居住环境都有相对特别的要求,在对老年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满足老年人各种生活需求,并体现人文关怀,在满足老年人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全社会都应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创造出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老年住宅。

参考文献:

[1]胡仁禄 周燕珉.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刘东卫等译. 老年住宅设计手册. 建设科技. 2012(09)

[3] 北京.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中国建工出版社 1999

作者简介:

李松,出生年月,1978年4月,毕业院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历:本科, 现有职称:中级,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

住宅规划范文第6篇

为建设现代住区,在规划设计上应逐步做到:

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区做好了个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如深圳一个名为"四季花城"的小区,就按不同季节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

3、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洋为中用,设计出现代、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山水园林景观和各类小区,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区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在无山无水的市中心地段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弯曲流动的溪涧水景,住宅建在种满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边,使居民在闹市"推窗见景"地享受到自然气息和生态美景。

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小型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二、现代住区的住宅建筑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代风尚的影响,住宅的设计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当前,住宅正在从安置型向实用型、舒适型发展。从实际调查看到,各个时期建成的住宅都有品位高低之分。

1、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

一是居住功能多元化,二是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三是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四是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五是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六是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住宅设计要以市场为导向。

居住潮流、住宅市场常有变化。在改革开放前很多住宅单元不设计起居厅(尤其在北方城市),后来又流行"三大一小"设计(大厅、大厨、大卫、小卧室),目前又在不少地方出现大卧室和特大起居厅(超过30平方米)的设计,出现大卧室和大卫生间的设计。增大客厅面积有方便亲属聚会、朋友交往的需要,还可表现住宅主人的身份。增大卧室和卫生间的面积,是人们已感到这两处是最让人能舒适享受的居住空间。

这一切都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的住宅设计趋向。而在各个时段、各个城市、城市内的不同区域,人们对住宅及其功能的挑选也是有变化的,这就是市场变化,设计师必须及时地、敏锐地掌握(最好能预测)它的变化,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住宅。

3、住宅设计要讲究文化性、艺术性

文化性、艺术性最能反映住宅和住区的品位。住宅的外观和内部设计都应力求美观、高雅、和谐、明快、简洁,营造高尚的视觉环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反映深刻的文化内涵、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外地的、外国的住宅设计可借鉴,但不宜照搬。成功的做法是,通过汲取其精华,发扬本身的长处,创出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高雅作品。

4、住宅建筑应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当、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

建筑立面不强求一致,有的显现浪漫情调,给人新潮之感。有的以清雅色彩、质朴形象,表现另一种风格。有的突出典雅端庄形象,使造型表现高贵。

5、建筑设计应显现人的中心地位,现代性和实用性。

住宅内部平面布局要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不让人屈就于建筑,成为建筑的附属。而是符合人的生活活动规律,具有较好的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住宅的动静功能分区已得到较多的体现,把工人房、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集中布置,与静区卧室、书房、化妆间,以及半静区客厅形成三个互相干扰相对较小的分区布局,显得比较合理、适用。

主卧室的设计变化已从过去主要考虑用于睡眠,延伸到休息、核妆、看书......。主卧面积加大到12平方米以上,豪华型住宅超过20平方米;配舒适、多功能卫生间、化妆间和主卧阳台;与书房相连,便于工作、学习、电脑操作。

起居厅是家属聚会、娱乐和会客之处,不宜采用狭长形、异形,以方正、宽敞、明亮较佳。尤其要处理好厅内交通,防止出现交通面积过大、房门过多,影响使用功能的弊端。要使客厅具有足够的少受干扰、相对稳定的空间。

住宅次空间的功能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厨房与餐厅相邻,构成餐饮空间。有的设计开放式厨房,使餐饮空间更觉宽敞。

卫生间的功能不单是洗脸和大小便,沐浴功能(卫生间内设沐浴小空间)、化汝功能应得到重视。但淋浴区与便溺区应隔开。主卫生间更宜适当增大面积,有的还设按摩浴缸,有的与衣帽间相连,力求舒适。储物空间也在不少住宅单元中有了位置。

阳台在住宅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直接接触室外空气、阳光之处,应尽量发挥它的绿化、休息、观景、乘凉、健身等多个功能(相邻厨房的工作阳台还有助厨工作功能),面积不要过小。有条件者,还可设计大面积阳台、多个阳台,以至面积比阳台大得多的无顶盖的露台,使之成为空中私人小花园,让人住得更惬意。

户型设计、室内布局要尽可能满足住户的景观需要,将室内景观向室外延伸,让住户更多地亲近自然。因此,窗户要加大(有的住宅把窗的横向尺寸加到八九十厘米宽),窗台要降低,还可设计弧形窗、落地窗、转角窗、宽角度窗,让住户对室外景观一览无遗。但窗户加大后,夏天室内温度高,能源消耗也高。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居住功能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信息网络发展后,在住宅内办公也会多起来。健身的需要也比过去大得多。因此,在住宅单元内除了最基本的厅、房、厨、卫等空间外,适当设置书房、工作间(电脑室)、健身房或健身阳台、露台、化妆间、衣帽间、贮藏室、门厅......,已成为住宅新的功能空间。当然,这需要足够的单元面积作基础,一般实用型、中小型住宅单元难以办得到。

6、住宅的层数构成应结合城市实际合理确定。

住宅层数的构成应从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建筑空间,保证环境良好的原则出发,合理地科学地规划。一般来说,小城市和镇的住区应以多层、低层住宅占绝大多数,适当建一些中高层;大、中城内住区应是多层、低层、中高层住宅相结合,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郊区住宅小区应以多层、中高层住宅为主,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中心区还可以适当建一些超高层。别墅小区应适当控制。七层及七层以上的楼房均应设置电梯。各类住宅区都应将住宅空积率、建筑密度控制在符合规定,并保证能有良好居住环境、能有足够的绿化面积、能相应兴建配套设施的原则上。绝不应为了经济收益,牺牲环境,影响环境,盲目增加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三、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与新科技应用

现代住宅小区应积极应用新科技,逐步实施智能化建设。住区智能化主要向三个系统发展,一是家庭智能控制系统。除上述一些小区已实施的项目之外,还有电话线被切断与防破坏报警、系统报警自动强制占线、遥控护理与紧急呼救、家庭安全状态与报警准确性确认、程序自动化功能、远程遥控功能、红外线遥控调节功能、电源远程控制及调光功能、电子声音邮件信箱、住户信息管理、报修管理等等;二是住区综合信息服务。主要有休闲娱乐信息、购物信息、日常资讯、生活时尚推介、用户意见反馈、医疗卫生常识、远程医疗诊断、居民求助信息......;三是物业管理系统。主要有供电、公共区照明、给排水、电梯运行、电视、停车库等的监控、管理,出入口及巡更控制,报修、收费管理,社区服务等等。

住区的生活用水宜采用分流制,除直饮水外,一般生活用水与绿化、冲厕等用水分流供应。小区的生活污水和其他污水经净化后用于绿化和厕所冲洗,以节约水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住宅规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态;住宅;规划设计

Abstract: urban residential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unit of urban structure, also is the main carrier of urban comprehensive function, its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isibl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of a c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Residential area layout planning is one of the key links in urba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istrict construction, it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quality of residential area, is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system i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largely determine the residential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determine its environmental function and landscape quality of the pros and cons. Therefore, research, improve the urba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layout planning and design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cological; Housing;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l 生态小区内涵及特征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不同,主要体现在其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有序性和循环性等方面。生态小区的建设符合3R原则(重复使用、节约、再循环使用),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小区的和谐性反映在任何自然的关系上,生态小区能够营造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及周边环境,让人们回归自然,让人群和谐共处。生态小区的高效性需要各种能量在系统内部的高效率的流通转换,最后达到资源投入少,但产出多、污染少的结果。生态小区的持续性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小区的有序性体现在对资源利用、经济生产、社会服务、环境整治等高水平的管理方面,能够保证生态小区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统一发展。生态小区的循环性体现在生态小区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的紧密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多方面的交换与循环和其内部各要素之问的相互循环。

2 生态小区的建设要求

2.1 整体绿化要求

首先,小区的建设需要体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生态小区建设时就需要计划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在生态小区体现整体生态文明的同时需要加强绿化的建设,绿化植物的空气净化功能和湿度调节功能能够给小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生态小区建设时需要优化选择绿化植物同时注意加强水景的再造和自然水网的利用,促成其构成一个小范围的生态圈。

2.2 防止污染的要求

防止污染需要生态小区的建筑用材应全部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并且这些材料可以尽可能的回收利用,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各种技术措施防止和消除居住区中存在的诸如噪声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放射线污染和粉尘污染等多种污染。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双层或多层玻璃隔绝噪声;减少粉尘的排放;对污水进行分级过滤和生化处理等等,以使居住环境质量得以有效地改善。

2.3 节约资源的要求

生态小区的建设需要重视对污水的回收,对雨水的收集利用以及对节水设备的研究和开发,确保小区用水的质量和正常供给。除了节约用水外,生态小区的建设还需要重视节能,不断提高住宅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大量采用节能电器产品。同时要提倡居民使用新能源,例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地热采暖等。

2.4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态小区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的社会体系的有机结合。生态小区建设的时候需要达到资源、能源在小区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同时,生态小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的需求与作用,因此,应将小区建设紧密地与环境及人类的生活本身融为一体,营造和谐的居住环境与人文环境。

3 生态小区的建设要点

根据2001年5月建设部颁布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我们知道生态小区的建设需要在能源和水、气、光、声、热环境以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等9个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1能源系统

生态小区的能源系统建设,重点应放在建筑节能与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建筑节能重视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达到50%。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能源节约技术和措施,如自然光照明、节能电器、节水设备等,其他节能措施节能达到5%。生态小区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使用应至少要达到小区总能耗的一定比例以上。

3.2 水环境系统

水环境系统的建设重点应放在节水、水的重复利用与水环境系统集成3个方面。在节水方面,重点加强节水器具的使用。在水的重复利用方面,重点宜放在中水使用和雨水收集上。在水环境系统集成方面,重点可放在水环境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方面。根据有关标准,生态小区建设水的回收利用率达到居住区总用水量的30%,供水设施采用节水、节能型,节水型器具达到100%。直接饮用水,覆盖率达到80%。

3.3 气循环系统

气循环系统主要指生态小区居民所处的大气环境。虽然我国还没有对住宅小区的环境提出具体要求,但其至少应符合以下标准:第一,生态小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第二,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设施,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住宅自然通风面积达80%,以保证主要居住空间空气新鲜。

3.4 声循环系统

生态小区建设考虑声循环,主要是为了让小区居民远离噪音的污染。生态小区建设之初需要精心选址,并应对周边噪声源进行测试分析。室外声环境系统设计应满足:日间,噪声小于50dB,夜间小于40dB。建成之后,也需重视采用人工降噪措施,如减震、隔声措施等。达到使室内日问噪音小于35dB,夜间小于30dB。

3.5 光环境系统

指小区内的自然采光系统与人工照明系统。生态小区的光环境系统的建设首先应该避免炫光、阴影等光污染,不得采用霓虹灯等强烈灯光做广告,不得采用玻璃幕墙等等。其次,要注重室外景观的视觉可达性,在室外公共场地采用节能灯具达到100%,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3.6 热环境系统

热环境系统,旨在采用符合节能、环保卫生、安全原则的住宅供暖、空调技术,给居民营造一个满足居民的热舒适度要求、建筑节能要求、环保要求的环境。建设重点在于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的使用上,具体还要结合小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同时利用各种绿色能源,为小区提供热环境。

3.7 绿化系统

生态小区绿化建设与我国目前的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相比更强调其生态功能。它的建设重点除了满足绿化率(达35%),种植保存率(95%)、植物种类(多于50种)等指标要求外,更要注重绿化系统的防晒、防尘、降噪、通风、水土涵养、空气保湿等生态功能的建设。应加强垂直绿化,垂直绿化面积达到绿化总面积的20%。

3.8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主要指对居民区生活垃圾的管理与处置。生态小区的废弃物管理与处置应遵循3R原则(资源化原则、减量化原则、无害化原则)。小区生活垃圾包括收集与处置的部分,收集、处置率应达100%;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分类率应达到70%。

3.9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生态小区的绿色建筑材料系统指小区建设所采用的各种材料,应该符合国家绿色建筑材料的相关标准。在生态小区建设中,应加强对3R材料的使用,使用率应达到30%。同时要采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建筑材料和产品,并要求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4 结语

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维护,这才是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凯著,《城市生态住宅建设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

住宅规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管理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强,各式各样的住宅小区层出不穷。目前城市化水平发展日益加大,住宅小区的地位随之变得更加重要。城镇住宅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小区规划则直接影响小区的建设水平。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建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适合城镇居民生活的住宅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城镇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安全、服务等方面。

1 住宅小区概述

住宅小区是指按照城市统一规划,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相对封闭、独立的住宅群体或住宅区域。住宅小区是现代城镇人们居住的一种模式,是符合现有生产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一种居住模式,但不是唯一的、理想的居住模式,将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许会被新出现的居住场所代替。居住小区,一般称为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10000~15000人),建有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物质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1 住宅小区的特点

1.1.1 居住功能单一,相对封闭独立

住宅小区最大的特点是居住功能单一,小区相对封闭独立,居民集中居住。小区内一切设施都是为小区居民居住便利而设计、构建的,小区内不包括社会物质生产等城市其他功能,这样便于管理与服务,便于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水平。

1.1.2 人口密度高,人口结构复杂

住宅小区内建筑密度大,形成了住宅小区内人口密度高、人口结构复杂的特点。小区居民以家庭形式为单位居住在小区内,人口结构以年龄划分,可以涵盖人口各个年龄阶段。从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职业范围等方面来看住宅小区的人口结构,则包括社会各个领域。如此复杂、众多的人口相对封闭、集中、长期居住在一起,久而久之。相互影响而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形成独特的人文环境。

1.1.3 房屋产权多元化,共用设施社会化

住房制度改革后,住宅小区的房屋基本上由住宅小区居民个人购买,产权是居民个人所有。居民个人对自己拥有产权的住房享有占有权、享用权、管理权、处置权等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权利。一个住宅小区由众多具有居民个人产权的房屋组成,形成了住宅小区房屋产权多元化的局面。与住宅小区房屋所有权多元化相对立存在的是住宅小区共用设施的社会化。

1.2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

1.2.1 住宅小区的自然环境

住宅小区的自然环境是小区的生态环境,包括由小区所处地理位置决定的气候、水文、地貌等基础自然环境和由小区绿化、美化工作形成的次生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丰富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它不仅能调节小区内部生态平衡、美化居住环境,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消除疲劳,有益居民身心健康的作用。因此,创造优美、舒适、方便的住宅小区生态环境是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城镇住宅小区环境图:

1.2.2 住宅小区的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主要是指住宅小区居民的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环境。住宅小区是一个小社会,居民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健康的体魄及文明的行为是构成住宅小区精神文明环境的重要因素。物业服务企业应该通过培养、教育和引导等方式创造小区的良好人际关系和高尚的社会公德,形成良好的小区人文环境,使得小区居民从身心各方面得到陶冶、享受和提高。住宅小区的文化环境将反映出物业管理者素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也能体现出住宅小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是衡量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2 城镇住宅小区的规划

2.1 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镇住宅小区规划不仅要避免对用地空间布局的考虑,还要解决与城市的关系,因此住宅小区规划应该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内容。首先是调查分析,是规划的基础工作和影响要素。接着是规划设计阶段,要提出合理的目标定位和其他设想,要为居民的各种需求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最后进行成果表达阶段,该阶段应该体现规范性,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结构、配套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绿地与景观、等多个方面。

2.2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要素

(1)采取封闭式规划,保证居民生活的优越感。封闭式小区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安全因素。采用封闭式的另一原因是为了尽量避免小区内提供的绿化及园林环境、居民会所等基础设施被外来人员占用或破坏。

(2)规划和设计模式要承接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建筑的住宅是围合状,但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大家庭形式逐渐变成小家庭形式,传统规划设计方案在现代住宅小区中已经不太适用,目前大多是以园林绿化为主题的大片室外空间。

2.3 住宅小区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是住宅小区规划审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住宅小区建设中各项建设工程如建筑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工程等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的建筑工程规划管理。住宅小区内各项建设工程项目向城市规划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许可证手续,并按照建设工程许可证的要求进行建设。住宅小区建筑工程规划管理内容包括:①确定住宅小区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发放规划设计要求通知书,这些要求主要根据已审批的住宅小区规划图而提出的,以此作为各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依据。②审定各建设工程(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等)初步设计方案,发放初步设计方案规划审定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③审查施工设计图,发放建设工程许可证,作为批准开工的依据。经过这些程序后,建设部门方可开始办理税费手续,获得施工许可证,进而开始施工。

3 城镇住宅小区规划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统筹内外环境

交通是小区首要考虑的环境因素,然而小区的交通日益拥挤。人、车分流是解决交通问题的一种方法,但依然值得探讨。住宅小区的交通网络,被称为住宅小区的血脉,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所以在空间上要做好合理的分区,避免产生拥挤。

3.2 提高安全意识

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是小区的居住环境是否安全,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依赖小区规划的安全性。在进行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的入口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管理系数。

3.3 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

住宅小区规划中,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服务环境,注重服务设施的建设。车辆的存放与垃圾处理是小区服务问题之一,应采取多种途径进行管理。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应该与目前的处理方法相比较,避免因垃圾处理问题而产生的居住问题。

4 结束语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现代城镇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熟练掌握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理论,又要把握现代住宅发展的趋势,更要注重城镇住宅小区的规划管理,建造出既经济实用,又艺术美观的适合人居的住宅环境。

参考文献

[1]耿争卫.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思路探索[J].科技传播,2010.

[2]张照民.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M].中国城市管理出版社,2010.

住宅规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住宅;功能;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up to the local residents and the feature of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 high quality residential district is contented people to the various requirement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district planning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discusses the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basic requirements.

[keywords] modern residential; Fun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住宅小区应具备超前性、先导性、示范性,规划设计应具有创新意识,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为建设具有二十一世纪生活水准的文明住宅小区创造基础条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城市各有其不同的状况和自然条件。现代化的住宅小区规划应能反映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气象条件、经济条件、符合当地生活方式,保持其应有的地方特色,充分考虑这些地方特性进行规划创意。如在气象条件方面南北方有较大的差异,华南是受亚热带气候的影响,在住宅小区设计中,日照便成为主要问题,如在规划中争取南向住宅,清风送爽,形成小区的内部气候。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特色的创造,创造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引导居民的生活,充分解决邻里之间、老年、儿童等对于居民环境的要求。根据自然条件通过规划设计使日照、通风等条件得到充分防护和利用,有效控制垃圾、噪音等不利因素。形成良好的小区内环境和小气候,做到节能、节地。

小区规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1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居民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种,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公共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或城市公园、河流水溪等结合在一起考虑使用,营造出一种舒服、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空间具有一定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意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所,在设计上应注意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在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1.2 加强设置小区安全防卫系统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

1.3健全小区服务体系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活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辅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该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2.1从整体角度综合考虑进行小区的规划

从小区所处的城市规模,城市建筑风格,城市的道路、绿化、风景等环境,小区周围环境及其小区的相互作用等整体角度来进行小区的规划。在城市整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指导下,必须从整个城市环境的要求入手,从空间、绿化、交通、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将居住小区有机的纳入城市环境中,规划中要尊重自然生态,注重与环境、地形、方位、地势、自然条件等密切联系,尊重历史文化、地区文化和生活方式。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周边地区对居住小区的影响,在小区创意上与之协调。

2.2以人为本的角度了解小区居民的新要求。

充分考虑未来居住小区的综合功能需要,考虑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对于居住小区的影响,如随着老龄化社会发展,及双休日居民居住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小区规划要为他们留出室外活动的空间场地以及室内活动场所,相应的要考虑到幼儿、小学校等的变化。考虑到小汽车要进入家庭,要为小汽车规划出车库或停车泊位,解决车辆的交通分流和人车分流等问题。

2.3兼顾功能要求和开发建设的经济效益。

根据城市用地情况,适度考虑建筑密度,在规划中掌握小区指标适度,是规划中一个重要内容,要彻底屏弃住宅小区开发中,片面追求开发量,而忽视环境设计的做法。从商业角度讲,影响小区用地与住宅价格的因素很多。用地位置、外部环境、住宅层数、住宅与服务设施的有机安排都能够使其相对增值。

2.4努力建设住宅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住宅规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并将住房制度由福利型分配转为货币型分配,住宅建设进入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开发建设阶段。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最终是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住宅区规划的设计的基本要求。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搞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2居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问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3居住区的安全性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人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①在小区和组团的人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②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人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③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杨”,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所有新建的城市居民住宅必须将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纳入住宅建设规划中,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城市居民住宅建设设计文件应当包括住宅安全防范设施部分。设计单位应当依据《住宅建筑安全防范设计要求(试行)》(DB32/T024―93)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B50180―93)等有关的规范、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市建设局施工图审查办公室和市公安局技防办(设在治安大队)共同负责对住宅安全防范设施设计的审查工作,与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同步进行。对不符合安全防范设施规范、标准的设计文件,一律责成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防范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动。必须修改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设计通知书及相应的图纸并报设计审批部门重新审批后方可进行。

4居住区的配套服务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白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5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在满足于居住环境对于生活的基本需求.而要求居住环境更加人性化.更富有人情味,更能体现居住者多方面的需求。这就对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住宅小区的人性化设计、构建有序的空间、组织便捷的交通及创建文明环境等方面就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措施.从而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易于交往的生活场所。

参考文献:

[1]杨小东 胡大伟 对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素的再认识[J]《规划师》2003年第19卷第2期

[2]斯建培 城市规划基本要素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 第8期

上一篇:公路规划设计范文 下一篇:设计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