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贷款还款范文

时间:2023-03-08 18:26:53

助学贷款还款

助学贷款还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负担率;蚁族;还款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104-02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近年来一直饱受还款高违约率的困扰,相关的很多研究认为,高违约率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诚信意识不足,解决建议是要求完善银行诚信系统,加大违约的惩处力度。但笔者认为,大量大学生毕业即沦为蚁族才是高违约率问题的根本原因。换言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薪酬低才是造成违约率居高不下的症结所在。为此,本文从分析蚁族的还款负担入手,探讨如何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机制。

一、蚁族的基本特征

“蚁族”一词最早由学者廉思提出,指的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根据廉思在2010年的调查报告,蚁族群体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的生活状态。报告显示,蚁族的数量在日益扩大,在北上广每个城市大约有十五万左右,武汉、西安、重庆等一线城市也有十万以上,全国数量初步估计有300万以上。与2009年相比,2010年研究生蚁族的数量在增多,由2009年的1.6%上升到2010年的7.2%。毕业于211重点院校的蚁族比例,也由2009年的10.8%上升到2010年的28.9%[1]。

就业困难使部分大学生毕业即沦为蚁族。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高校毕业生遭遇“最难就业季”: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被调查的2013届应届生签约率,硕士毕业生仅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本科毕业生为35%,较2012届同期下降12%。赶集网的《就业市场失衡现实逼人务实――赶集网2013应届生就业报告》中显示,截至2013年5月31日,仍有83.2%的应届生未找到工作,在最难就业季,应届生的期望薪资和实际平均工资也逐渐下滑,应届生实际平均起薪仅有2119元/月,其中,男生2340元/月,女生1871元/月。就业难、起薪低,使得原本依靠助学贷款求学的大学生一毕业就沦为蚁族。

二、现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机制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自1999年9月开始实行,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2004年教育部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做出重大调整,一是延长了还款年限,二是改变了贴息方式。教育部规定:国家助学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十年,最长不超过贷款学生毕业后六年,贷款学生可在毕业后1至2年开始还款,6年内还清。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执行。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补贴,毕业后贷款利息全部自付。调整之后政策一直沿用至今。

国家助学贷款具体还款方式以“分期等额还款”为最常见。以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签约行中国银行的规定为例,毕业时若不能一次性还清所有贷款,则贫困大学生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还款:一种是在毕业后1年内每月只还等额利息,后5年则按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月还款额相等、即本金及利息之和相同)偿还贷款;另一种是毕业直接开始偿还本金和利息,6年内采用等额本金还款法(每月归还本金相同,利息逐月递减)偿还贷款。

一般来说,大学生工作初期的起薪相对比较低,而等额本息还款法提供了一年的缓冲期,所以大多数贫困生倾向于选择这种还款方式。

三、大学生蚁族还款负担率的测算

以下对大学毕业生所承担的还款负担作定量分析,在研究中通常用贷款偿还的负担率这一指标来表示。还款负担率的计算公式为:

PBR=■(1)

其中,P是单位时间内需要偿还的贷款数额,S是同期内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收入,RBR是在同一单位时间内,需要偿还的贷款数额占其同期收入的百分比。这是在分析学生还款负担时比较常用的一种量化方法[2]。

从公式可以看出,影响还款负担率高低的是P和S。而进一步分析可知,影响P的因素是大学毕业生的贷款利率、贷款数额和还款时间。影响S的因素是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水平和收入增长率。现在,笔者假设某高校的贫困大学生2011年毕业后成为蚁族,用以上公示估算一下他/她的最高还款负担率。在估算之前,笔者先对几个重要的参数做出如下假定:

贷款数额为每年6000元,四年共贷24000元;还款时间为六年,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法,毕业后第一年只还利息不还本金,此后五年等额还本息;贷款缓冲期利率以2011年7月毕业时我国中央银行执行的五年以上期限贷款基准利率即7.05%为标准;后5年贷款利率以2012年7月的五年以上期限贷款基准利率即6.55%为标准,五年保持不变;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的数据,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初始工资为2719元[3]。本文使用这一数据估算蚁族还款负担率,且假定工资年增长率为12%。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求P值。毕业第一年,年利息=24000×7.05%=1692元;

后五年,依据等额本息还款法,有公式如下,

每月还款额=■×借款本金

此处月利率为■,还款月数为60,故经计算每月还款额为470元,年等额本息和=每月还款额×12=5640元

第二步,求S值。

毕业后第一年收入=2719×12=32628元;

毕业后第二年收入=32628×(1+12%)=36543元;

毕业后第三年收入=36543×(1+12%)=40929元;

毕业后第四年收入=40929×(1+12%)=45840元;

毕业后第五年收入=45840×(1+12%)=51341元;

毕业后第六年收入=51341×(1+12%)=57502元。

第三步,根据公式(1),算出RBR值如表1。

由表1可知,除了第一年缓冲期的还款负担率较低之外,其余5年有4年还款负担率在10%以上,第二年甚至高达15.4%,最后一年的还款负担率也接近10%。

曾有学者对学生贷款的还款负担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统计了2004年美国、加拿大等国学生贷款还款负担率水平(见表2)[4]。

虽然各国和地区的国情不同、实施学生贷款的时间长短不一,甚至一个国家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贷款,各自的还款条件也截然不同,但大多数国家学生的还款负担率都低于10%。很明显,中国相比其他国家还款负担率明显偏高。

由于蚁族的还款负担率偏高,即使他们主观上愿意还贷,但当其收入不足以偿还贷款时,往往会被迫违约。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蚁族面对的情况更加严重,以最低生活水平计算,一个北京蚁族租房费用每月不少于800元、基本生活费用也不少于800元,再加上通讯、交通、社会交往等费用,每月工资所剩无几。而且,大学生毕业6年内往往要面临结婚、买房、生子等各种生活中的重大支出,要在6年内按时归还贷款本息难度较大。

对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讲,只要有还贷能力,还清贷款仍然是他们的首选。因此,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根本原因不是大学毕业生缺乏信用意识,大学毕业即沦为蚁族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薪酬低才是造成违约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四、从偏高的还款负担率看还款机制的缺陷以及相应的改进对策

由于没有较充分的考虑到蚁族的实际情况,现行还款机制存在若干缺陷,并由此导致还款负担率偏高。现行还款机制的缺陷主要存在于以下两方面:第一,还款方式单一。“分期等额还款”没有顾及借贷学生在还贷时的就业收入情况、是否具有还贷能力以及还贷后学生的生活是否受到影响等。因此这种还贷方式效果不是很好,违约率高。第二,还款期限过短。虽然政策给出了1到2年的缓冲期,使缓冲期内的贷款负担率没有超出10%,但却造成缓冲期结束后贷款负担率猛增的情况。6年的还款期限实在不足以将还款负担率降低至10%以下。

为了有效降低蚁族的还款负担率,可以对我国目前的助学贷款还款机制进行如下改进:第一,灵活还款方式。应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和收入高低等具体情况,采取“分期定额”、“定期定额”、“分期不定额”、“定期不定额”等多种还款方式,减轻学生就业后的经济压力,提高其还贷积极性。第二,延长还款期限。还款期限的确定应考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延长助学贷款还款期限。这样,可以摊低平均还款数额,减少借款学生每月的还款负担,为借款学生按时还款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谢雪琳.“蚁族”新报告:重点院校“蚁族”在增加[N].第一财经日报,2011-10-26.

[2]魏新.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相关制度运行及设计的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09.

[3]王俊秀.69%大学毕业生起薪低于农民工月均收入说明什么[N].中国青年报,2012-07-26.

助学贷款还款范文第2篇

一、就业困难,降低了贷款学生的还款能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逐渐增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或者在短期内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2007年约145万人待业。就贫困生而言,在经济、学业等方面相对处于劣势,就业上就显得非常困难,占待业人数的相当部分。而且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毕业后的5~6年刚好是他们经济实力的薄弱时期。就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工资水平而言,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600―1200元不等。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房租、培训、学习、交通费、生活费用等开支,每月收入所剩无几,同时还面临结婚、买房、补贴家用等问题,即使他们想还款,但是经济实力达不到。虽然有些人收入高一点,也不一定能如期还贷。这就是很多大学生陷入了生存状态与诚信之间的矛盾。

二、未能如期毕业,无法偿还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后,给有些学生带来了很重的思想负担,进而影响了学业。表现在所修课程考试不及格的门次过多,导致学生留级或者退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考试期间作弊等违纪行为受到学校处分后,不能取得毕业证、学位证。还存在特殊情况,如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因病、以外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出现以上情况,都会是贷款不能按期偿还,他们的贷款往往就成为助学贷款的“坏账”。

三、家庭经济困难,没有能力帮助还款

对于在校获得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因受贷款额度的限制,贷款金额基本上能满足学费和住宿费的需要,对于高校艺术类专业和民办公助本科院校每年仅学费一项就高达万元以上,这样生活费用和其他开支要有家庭支付。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有四种,一是贫困程度较深,如处于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的贫困家庭;二是因病致贫,特别是一些重病、绝症、久治不愈之症导致家庭贫困;三是因灾致贫,如车祸、矿难、地震、泥石流、旱灾、涝灾等;四是因教致贫,因其家庭经济困难,为了供应一个学生,家庭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出现能卖则卖,能借则借,有的连家里的更牛都卖了,家里已经债台高筑,不但欠了国家的,还欠了亲朋好友的钱。根本没有能力来帮助偿还助学贷款。

四、缺乏诚信,还款意识差,恶意拖欠

虽然政策规定了贫困生申请贷款应承担的义务,但是助学贷款属于信用贷款,无需担保,并且国家还未建立起个人信用制度。有些人毕业后,工作单位稳定,收入可观,有了钱却不把偿还助学贷款放在首位;有的贷款毕业生,还款意识差,不按约定的时间还本付息;还有的毕业生丢失合同和贷款银行卡,本人不知如何该还本付息,又不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有些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政策性贷款,这是国家对他们的福利,因而缺乏应有的还款意识。例如某校毕业的同学,毕业后在天津工作,每月薪水近2000元,但其在校期间仅1000元的助学贷款到现在还没有还。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多次与其联系,如今对方连电话号码都换了。③

五、银行承担风险大,热情不高,利益缺乏制度保障

银行是企业,其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然而银行又是国家助学贷款的承担者。银行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利息收入,尽管政府和高校给予了贴息,但是贷款对象是在校贫困生,无疑银行要承担巨大的还贷风险。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贷款坏账1‰的比例。”④从银行角度来说,助学贷款笔数多、业务量大、金额小、周期长、成本高,经济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所以银行缺乏热情。在贷款回收上,缺乏相应的法规、措施和保障机制,呆账、坏账的核销还没有明确的细则,使银行的利润无法保证。银行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尽快收回成本和取得利息收益,往往还款期限较短。银行可以适当放宽还款期限,例如美国和德国助学贷款的还款期一般为15~20年。印度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为8~10年,借贷者参加工作一年或毕业三年后,开始逐月还贷款,同时鼓励提前还款。⑤

六、学校认识不到位、承担补偿风险,资格审查难度大

有些学校认为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助学贷款虽有很强的政策性但最终是学生和银行的经济行为,或者担心出了问题学校承担连带责任,按照某省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管理办法规定,风险补偿金的计提比例为贷款发放额的10.9%,省财政和高校各承担50%。如果提取的风险补偿金不足以补偿助学贷款违约本息,不足部分由高校和贷款银行按60%和40%的比例进行分担。但是高校没有认识到学校是国家助学贷款的直接受益者,因而没有起到认真组织和积极引导的作用。由于每年贷款发放的额度和人数有限,成功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是刚入学的新生占大多数。基本上是每年9月份开始审查,由于新生入学时间短,学校难以准确了解新生家庭经济情况和生活情况,只能凭当地民政部门开具的家庭经济情况来判断,这容易使一部分别有用心的学生有机可乘,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国家贷款额度,还容易出现坏账。

七、政府补偿机制不完善

目前银行的利益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和高校各出一半的风险补偿金来保证,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的财政能力普遍较差,对于支付助学贷款贴息十分困难,而中央政府作为助学贷款政策发起者和调控者却没有能力为助学贷款提供风险担保,无疑会影响银行提供助学贷款的积极性。

八、管理措施滞后

国家助学贷款属于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有些学生开具假证明,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后大肆挥霍,造成了恶劣影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不到助学贷款。刚进入校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在合理使用贷款方面存在一些误区。贷款额度小,不足以完成学业;贷款额度达,会造成大手大脚,增加毕业后还款的压力。助学贷款对家庭的约束不力,尽管在班里助学贷款手续时,需要提供父母的身份证明和地方证明,但是当出现子女违约时,有的家长竟然说:“字不是我签的,贷款又不是我借的,钱不是我化的,所以你该找谁还是找谁去吧。”⑥银行跟踪、追缴贷款的力度不足,毕业后的大学生流动性很强,跳槽、出国、失业都可能导致违约,银行异地追缴贷款成本比较到大。再有国家没有建立全国性的个人信息系统和诚信系统,对违约者缺乏法律约束力。

参考文献

[1]谢洋.国家助学贷款10年累计337.1亿惠及436万大学生[N].中国青年报,2009-05-02.

[2]耿传辉.如何解决大学生助学贷款中存在的还贷两难问题[J].吉林商业学院学报,2006(3).

[3]潘光才.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0(1).

[4]龙显均.从国家助学贷款看大学生诚信危机[J].中国高教研究,2004(04).

[5]孙涛,沈红.印度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和改革与启示[J].教育研究,2009(7).

[6]王燕芳.从学生欠贷不还看国家助学贷款完善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11).

助学贷款还款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还款机制 创新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从根本上保障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落到实处,而还款率的保证是此项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机制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偿还方式单一、偿还期限不合理、贷款利率过高、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等,这些不足对贷款按期按量的收回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影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能力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其还款机制的改革方向。

1.影响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能力的环境变化分析

1.1高等教育成本逐年增加。

我国自1989年秋季开始普遍实施新生入学收费制度,收费标准从100至300元不等,此后逐步上升,1993年至1997年之间高等教育学费增长率为27.65%。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生均学费2769元,比1998年增长40.3%,至2000年秋季,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大学生平均学费达到了5000元[1]。目前,我国公立高等院校的收费标准一般为4600元或5000元每年,一些艺术类院校相对较高,一般在6000元~8000元每年,而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的二级学院和一些私立院校的学费则达到8000~10000元每年。越来越高的高等教育收费水平,加大了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贷款学生的还款压力。

1.2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1999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开始正式实施。至2007年,我国大学新生为565.9万人,与实施扩招政策前1998年的108.4万人相比,平均每年增长率为50.8%。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加大了毕业生数量,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加大。下表显示了我国自1980年~2010年30年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05年的毕业生人数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223.01%,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

表 1980年至2010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示意表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网

1.3生活成本增加,还款能力下降。

我国目前处在经济结构的转型阶段,知识密集型岗位的需求量处于增长阶段,但增长幅度和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相比还是出现需求小于供给的情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大学生就业体制由原来的“统一分配”逐渐转变为毕业生“自主择业”,在完全竞争的就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逐渐加大。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还有其较低的工资水平,由于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经验能力、求职的区域分布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致使大学生就业困难、起薪较低的现象发生,这也是造成其还款困难的主要原因。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毕业生的生活成本不断加重,其收入主要用于支付昂贵的房租和较高的生活费用,进一步降低了贷款学生的还款压力。

2.创新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机制的改革方向与思考

在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本文对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机制的改革方向进行了如下探讨。

2.1降低贷款学生还款负担。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是学生承担教育成本的重要理论基础,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中“谁受益谁付款”的原则,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之一也需要缴纳一定的学费。在我国,学生应承担的教育成本主要由其家长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方式承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延迟支付学费,用未来的收入承担现在接受的高等教育的成本,待工作后偿还。理论上讲,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回报率要高,即其经济回报要高于其机会成本,学生才会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自2004年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每学年的最大贷款数额是6000元,借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财政补贴,其毕业后需偿还本金和毕业后的全部利息,学生承担比例较高。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前提是其能够在高等教育中获益,但是,如果学生从高等教育中所获的经济回报并不能弥补其付出的机会成本,他就没有从高等教育中获得太多利益。从谁受益谁付款的原则出发,那么,他就不应该承担高等教育中高比例的成本。因此,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角度降低学生负担比例,则需要适当降低学生贷款利率、设立宽限期利息和采用低于市场利率的固定利率等,给予借款学生更多的隐性补助,切实减轻学生的还款负担,以体现教育成本合理分担的原则。

2.2完善信用风险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以学生信用为基础的信用担保,没有有效的物质担保和抵押,具有较高的风险性。[2]为了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个人信用风险问题,我国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如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构建我国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过滤机制,使具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借款者无法进入借贷环节,从源头上控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3]。此外,实行生源地助学贷款与高校集中办理相结合的模式,采用风险分担的办法,也是防止信用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于2007年8月13日下发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财教[2007]135号),决定首先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4]。与高校集中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模式相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关手续不够简便,但由于相关手续在生源地开展,借款学生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等内容的真实性更容易得到核实,并且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当借款学生不按期还款时,经办银行可向学生家长追偿,增强对借款学生还款的约束力。因此,实行生源地贷款和高校集中办理相结合的模式,有利于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多渠道的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保证发放贷款的有效回收。

2.3设立多元化还款模式。

现阶段,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一直采用“分期还款”的方式,在借款学生毕业1~2年后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的做法。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率低、变动率高、薪酬低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对借款学生而言,6~8年内还清贷款的压力仍比较大。设立多元化的还款方案也是减轻借款学生还款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在保留现有还款方式的基础上,设立“按收入比例还款”方式,借款学生毕业后的收入超过某一标准后才开始还款,并且按照其收入来确定每次的还款比例;设立“递增还款”方式,毕业生工资收入会随其工作年限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该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的借款学生的还款压力。设立不同的还款方案,供不同需求的借款学生自由选择,这种既有原则性又体现其灵活性的还贷设计,可以切实降低借款学生的还贷违约率,增强银行放贷意愿。

2.4设立特殊条款保障特殊人群利益。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优秀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根据公共政策的保障理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需要具备一些特殊条款,以保障特殊人群的特别需要。美国斯坦福贷学金中规定,借款学生由于死亡、疾病等原因无法还贷时,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将向银行赔付95%的拖欠贷款;帕金斯贷款中也规定,借款学生毕业后若在指定的学校当全职教师、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服务、担任全职特殊教师、在特定的教师短缺的地方当全职数学、科学、外语、双语教师等情况下可以免还贷款;毕业后服务于美国军队可免还50%,服务于和平队或美国国际援助志愿队可免还70%的贷款[5]。目前,我国对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的、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均有类似的特殊保障。但是,我国贷款期间发生疾病、伤残和死亡的学生还没有得到特殊保障,此方面仍有待加强,以体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特殊群体的保障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善迈.论高等教育的学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24-28.

[2]穆林,罗锡文.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J].华南金融研究,2003(4):20-22.

[3]孙红霞,周宁玉.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学术论坛,2010,10:129-132.

[4]郑子莹,向咏.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变迁与路径选择[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1):1-7.

[5]晓虹.美国是怎样防范助学贷款拖欠的[J].中国社会导刊,2006,(10):50-51.

助学贷款还款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助学贷款;违约原因;应对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25.135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高校收费制度的实行,为了更好地解决机会公平问题,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助学贷款应运而生。高校助学贷款政策从1999年部分城市试点到2000年全面推行,截至目前已接近有17个年头,高校助学贷款一方面帮助数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随着还本付息的到来,违约问题日益凸显,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性开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深入分析违约原因,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迫在眉睫,对健康有序地推进助学贷款工作,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助学贷款现状

为了兑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诺言,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已建立起多种形式并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困奖学金、勤工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以及特殊困难补助等,形成了“奖、助、贷、勤、补”5大贫困大学生帮扶体系。然而,在实际中奖助学金指标有限,勤工助学占用时间长且收入较低,难以满足贫苦学生学习生活所需。与之相比,助学贷款成了覆盖面最广、资助力度最大、最有利于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一项重要举措。

高校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意在帮助贫困学子支付完成学业所需费用的信用助学贷款,是一种纯粹的信用助学贷款,其本身无担保、无抵押和质押,同时也是贫困学子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助学贷款惠及数万贫困家庭,帮助数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作为贷款受益者的大学生,理应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按时还贷,回馈社会,然而,相较于银行一般个人贷款,高校助学贷款的“违约率”却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助学贷款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分析违约原因以及提出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2 高校助学贷款还款违约原因分析

2.1 贷款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意识薄弱

国家助学贷款属于纯粹的信用贷款,其本身无担保、无抵押和质押,导致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为高素质群体之一的大学生,理应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和信用观念,然而,当今多数大学生往往缺乏诚信意识,未意识到诚信观念已然成为个人不可或缺的财富。诚信作为人类文明赖以生存的基石,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是现代无论经济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应该遵循的准则。当前由于尚未健全助学贷款偿还制度,少数贷款学生自贷款之初就抱有侥幸心理,钻政策的空子,蓄意拖欠贷款,导致了严重的违约现象。

2.2 就业难,收入水平低,还贷经济能力有限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不景气的就业形势造成了许多大学生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对于刚迈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经验欠缺的求职压力使得他们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导致贷款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即使找到工作,收入也比较低,而助学贷款原则上要求学生毕业后几年内还清,压力较大。贷款学生大多来自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或者偏远地区,毕业后还面临着分担家庭经济负担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还款、就业难、工资水平不高等现实,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是造成还款违约的原因之一。

2.3 贷后管理不力,追缴难度大

从申请到还款,助学贷款涉及时间跨度相对较长,即学生在校期间和就业两个时期。学生贷款后将来是否违约,除在校期间辅以诚信、感恩教育外,更多的是贷后跟踪管理。目前,助学贷款相关工作由高校和省助学工作管理中心负责,但实际贷后的跟踪和教育工作只有高校在做,由于高校生源的复杂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地和居住地相当分散,不定期更换联络方式,这种情况下高校也没有足够能力对贷后还款行为进行跟踪、教育和监督。缺乏相应监管机制,难免不少贷款学生忘了自己的还贷责任,造成还款违约。

2.4 征信、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助学贷款是一种纯粹的信用贷款,从理论上来讲,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信用贷款实施的前提。在信用社会里,对个人信用有不良记录者的事后惩罚有较大的约束力。然而,我国的征信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个人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只是要求学生按要求填写助学贷款合同,承诺毕业离校后向贷款人提供工作单位和通信方式,并没有明确规定银行贷款如何收回。这些权宜之策的措施,单纯把贷款人的道德准则作为还款的保证,并无机制上的约束力,一旦借款学生不重视信用必然会造成违约。此外,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约束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只是依靠合同,威慑力不大,当违约者的违约失信行为得不到惩治时,必然出现违约率升高的恶性循环。

3 高校助学贷款违约应对策路

3.1 提高学生信用意识,大力开展诚信、感恩教育

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加强诚信观念是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的根本。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多渠道宣传助学贷款知识,作为贷款受益者的大学生,面对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怀揣感恩之心,按时还贷,回馈社会,从入学之初心理上就认同毕业后必须按时还贷的思想。助学贷款作为人生的第一笔贷款有必要使其明白诚信还贷的必要性以及违约对本人今后生活的影响,大多数毕业生是不愿意留“诚信污点”的,帮助借贷学生培养现代信用观念,增强诚信感恩意识,有助于提高还贷率。

3.2 提高借贷学生就业质量,增强其还贷能力

助学贷款帮助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毕业后的就业质量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能按时还贷,为此,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提供多方位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是对借贷学生按时还贷最直接的支持和帮助。高校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市场需求对贷款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其专业技能和就业技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提高就业竞争力,使其早日具备还款能力。

3.3 强化贷后管理,加大追贷力度

助学贷款其点多面广的特殊性,对贷后管理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在校期间除加强学生还贷教育工作,还可帮其制订还款计划,以便毕业后按时还款,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加强信息沟通,利用助学贷款管理系统采集借款学生最新的联系方式以及就业去向等基本信息,还可建立校友信息库,使其成为贷后管理的重要联系资源。

3.4 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有效地奖惩机制

应在全国统一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档案”,随着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对于拖欠助学贷款的学生,其个人贷款违约记录可供全国各金融机构依法查询。 “信用污点”一旦留下,不良信用记录将更多影响到借贷人以后的日常生活,如申请信用卡、贷款买房、买车等都可能被银行拒之门外,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其社会惩戒性不容忽视,一处违约,处处受阻。对于按时还款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优惠及奖励,在个人征信系统上可单独对其标注,在今后的贷款中给予优先考虑,建立有效地奖惩机制,珍惜信用记录,按时还款,降低违约行为。

助学贷款还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还款负担率 公共财政

一、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负担率的估算

根据国际经验,对还款负担率的计算采用以下公式:还款负担率K=单位期限内的还款数额/同期借款者的预期收入。本文以2008年入学的全国本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取平均学制为四年,则该批学生于2012年7月毕业。

1.偿还贷款总额

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新增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合同金额65.92亿元,新增审批贷款人数67.39万人。以新增贷款金额除以新增贷款人数,得平均每人年贷款额为2556元。假设每人每年的贷款数额相同,四年后总贷款额为10224元,因大学四年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部支付,学生毕业时应偿还贷款额则为10224元。

2.2012年毕业生平均工资

根据《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全国2010届本专科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479元。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14.1%,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3.5%。以此为据,估计本专科毕业生六年平均工资增长率约为14%。

因此,以2479元为基数,14%为增长率,则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平均工资为 3222元/月。2013至2018年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3222元,3673元,4187元,4773元,5441元,6203元,7071元,8060元。

3.等额本息还款额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年限为毕业后六年,提供了两年宽限期,则最长还款年限为8年,学生在毕业后第24个月必须开始偿还贷款本金,并在此之前结清两年宽限期的所有利息。若采取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则每月应还金额的计算公式如下:a*[i*(1+i)^n]/[(1+I)^n-1],其中a为贷款本金,i为贷款月利率,n为贷款月数。

(年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7月7日公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4.还款负担率

结合以上数据,根据还款负担率的计算公式:还款负担率K=单位期限内的还款数额/同期借款者的预期收入,最终得出,还款年限从1年至8年对应的还款负担率分别为36.76%,21.25%,15.80%,13.22%,11.20%,9.85%,8.57%,7.49%,平均还款负担率为15.52%。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负担率的国际标准为10%,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负担率最高为36.76%,平均为15.52%,均高于国际标准。由于毕业学生工作能力的差异,实际工作收入会有所不同,因此还款负担率有所浮动,而且考虑到通货膨胀与住房价格高涨的因素,刚就业学生各项生活开支较大,实际平均还款负担率将会高于15.52%,毕业学生的还贷压力较重。

二、提高公共财政参与度,降低还款利率

公共财政在参与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提供了财政贴息与风险补偿金,但财政贴息仅限于在读四年的贷款利息,毕业之后的利息则由学生自己承担。

通过还款负担率的估算,不难发现,利率是还贷负担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世界上较多国家采用优惠还贷利率,减轻学生的还款压力。美国的学生家长贷款计划利率低于普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属市场最优惠利率。日本作为世界上助学贷款运行最为成功的几个国家之一,有息助学贷款利率仅为3%。泰国的助学贷款利率也仅为1%。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还款利率采用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还款期限1至8年的平均月利率为5,71%,如果参照日本的标准,采用优惠利率3%,平均还款负担率将降低至11.4%,略高于国际标准10%,还款负担率降低幅度达26.5%。因此,降低利率是减轻还贷压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优惠利率的实施会让商业银行所收利息减少,会降低其提供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因此,考虑提高公共财政的参与度,将财政贴息延长至整个还贷期,弥补优惠利率与同期贷款利率之差带来的商业银行利息损失,能够在保证商业银行积极性的同时,有效降低学生的还款负担率。

三、增加公共财政参与形式

尽管学生的还款负担率较高,但平均每人每年2556元的贷款数额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全国各高校每年的学费标准均在3000元以上,较多学校平均为5000至6000元,部分专业的学费甚至高达万元。与此相比,国家助学贷款每年平均贷款金额只能作为学生每年学费的一部分,对学生生活费用的补助基本没有实现。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形式单一,只有两种选择,即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而这两种方式的提供主体均为银行,公共财政的参与形式仅为提供财政贴息与风险补偿金,公式财政参与形式单一。

相比于中国,美国的助学贷款形式多样,公共财政参与形式多样。美国的帕金斯贷学金直接来自于政府,而不是银行;斯坦福贷学金有一种形式也是由政府直接提供资金,由政府承担风险。

因此,考虑增加公共财政的参与形式,合理确定贷款数额由公共财政负担的部分,既能够保证学生完成学业所需的学习生活费用,同时降低毕业后的还款负担。

参考文献:

[1]沈华,沈红,黄维.学生贷款偿还负担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实证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10).

助学贷款还款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受资助学生;诚信;对策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是运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然而,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本身存在的不足和大学生信用意识的匮乏和缺失等一些原因,违贷逃贷现象时有发生,并由其引发的一系列后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对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还款中的诚信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过程中存在的诚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种对策。

一、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表现

(一)机制不健全及信用知识匮乏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作为一种补偿性贷款政策和辅贷款政策运行良好,扶贫助学作用更日益彰显。据报道,自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业务1999年推出后,当年年末贷款余额只有400多万元,而到2004年12月末已达到65亿元。如果再加上商业性助学贷款,我国各项助学贷款余额达到86.7亿元,近200万学生从中受益。但是,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过程中,由于政策本身存在的不足、还贷机制的不完善及部分家长和学生信用意识的缺乏,也没有对大学生违反还款诚信原则的行为采取有效的惩戒措施,加之目前我国信用机制尚处在完善中,个人信用诚信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政策运行中诚信问题还相当突出。例如,“某高校曾对申请贷款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27.9的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个人资信制度,近两成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贷问题,7%的学生表示是否还贷很难说”。并且随着高校自主择业制度的推行,使得毕业学生工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银行与毕业生失去了联系,还贷就可能很难追回,从而也给了学生不还贷的借口,导致学生不守诚信恶意逃贷,银行无法追回贷款。

(二)还贷时间短

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期为毕业后6年内还清,而国外的国家助学贷款多为5至20年的中长期贷款,大多数还贷期为8至12年,相比之下,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比较短,由此必然带来一部分未找到工作或工作不理想或因为延期毕业、读研等其他原因的学生难以按时偿还贷款,进而造成贷款违约率上升。有机构为此进行调查,例如挑选从2003年3月20日第一个还款日到9月20日第三个还款日期间违约学生中的45人进行电话访谈。访谈的结果是:部分直接读研和个别延期毕业的学生缺乏还款能力。再比如,2004年6月,四川大学生助学贷款办公室通过邮件等方式对本校264明违约学生进行过调查。其中99位学生回了邮件,原因统计如下:38人没有存够款,26人正在读研或者读博,没有收入来源和还款能力,5人失业等等。可以看出,助学贷款学生违约的原因是没有时间还款或还款时间较短,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无法还款。

(三)还款压力大

我国助学贷款还存在还款压力大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守信用却难以做到。比如,我国1999年的助学贷款政策规定期限不超过毕业后四年,还要先借款先还,按季度分期还款。例如,一名学生每年贷款1万元,则该生毕业后每季度将还贷2500元左右,即每月要还贷800多元。而以中部地区某城市为例,加假如一名大学生毕业后走上中小学教师的岗位,则刚开始月工资1200元,加上奖金、津贴,月收入总共不过1400元左右。这意味着除了要还贷,连吃喝问题也解决不了,更不用说成家创业、敬老养幼了。何况大学毕业能否马上就业还是个疑问。即使在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出台后,还贷期限有所延长和改善,实行视贷款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在一两年后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的做法。虽然这样,学生每月仍需要还款800多元,还款压力还是很大。可见这种做法对于大多数欠款学生来说,还是有比较大的困难。

二、相应对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可终身而守约,不可斯须而失信”由此可见,诚实守信尤为重要,并且诚实守信如今已然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精英,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尤其要注重自己的诚信意识和信用观念。并且助学贷款是大学生走入社会的第一笔信用贷款,每个学生都应诚实守信,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地培养诚信意识,遵守信用规范,维护信用并积累信用,做到诚信贷款并积极还款。

(一)学校方面

1.学校要加强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信用意识,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安全性。

学校要结合学生信息咨询和就业指导中心建立的贷款学生的个人信息库,本着教育育人的目标,经常向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增强学生信用意识。比如:北京科技大学组织贷款学生签订“守信用,不违约,按时还贷款”承诺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宣传。

2.学校应该认识到助学贷款的重要性,积极配合银行进行贷款学生审查工作。

学校应认识到助学贷款是一项金融业务,应积极加强学校与银行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学校有关的管理制度和运行制度,配备相应的人员与设施,切实加强学生和银行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二)国家方面

1.建立健全大学生信用制度,加强信用规范

随着目前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立健全的大学生信用制度尤为重要。建立大学生诚信制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建构:第一,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在档案中记录学生的诚信情况。第二,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估和监督机制。在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定期对大学生进行诚信评估。对严重缺乏诚信行为的学生实施预警制度,教育和督促学生形成健康的诚信意识,并将评估结果放进学生档案。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还款的言论及行为监督,有效地防止学生违贷行为的发生。

2.健全大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

我国从2002年起,利用高等教育学籍学历查询系统,有效地改善了贷款学生因毕业就业地点的变化,考研、读博等原因未能准确及时地将新的联络方式交给学校和银行的问题,有效地确保了学生还贷的信誉和效率。对此我国应继续加强对大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的完善,以便有效缓解贷款学生的诚信问题,更好更快捷地加强银行与学生的联系,有效率地追回学生的贷款。

3.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法规、政策及方法

例如,目前的政策规定还款期限一般为不超过8年,国家可以适当延长贷款期限以缓解毕业后不能马上就业或收入不高,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学生还款压力。这方面美国制定的供还款学生选择的还贷方案有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些方案包括:第一,标准还款计划,每月固定还款不少于50元,还款期限最长为10年;第二,延期还款计划,每月至少还50美元,但可以根据情况提出延期,最长可达30年,延期还款的利率也相应提高;第三,按收入的比例还款计划,按贷款人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每月的还贷额,直到还清为止等等。[6]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的。还有的就是对于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原因不能按期归还贷款,国家可以采取一种代偿途径来取代学生贷款,比如学生自愿去国家艰苦地区工作,支教等等。国家可以在这部分学生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之后,免除这部分学生的贷款。另外,国家还要积极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加强对大学生还款诚信意识的宣讲。目前,教育部已经要求各高校将信用教育纳入德育课的内容,各高校通过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对学生的信用教育,促使大学生牢固树立信用意识,珍惜个人信用,自觉履行还贷义务。

4.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处罚措施

随着高校受资助学生诚信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应该加强和完善学生逃避还贷诚信问题的措施,当借款学生未按借款合同约定偿还本息或恶意逃避还款时,贷款银行将向借款学生发出催款通知书,依法追究责任,并记录相关信息,一旦银行与贷款学生失去联系,想追回就容易了,再加上我国对贷款学生违贷相应的处罚措施还不完善,贷款学生还是会钻其中的孔子。就像学校明令禁止考试作弊,并且一旦发现就会开除学籍,但还是有许多学生冒着风险作弊。对此我们国家应该借鉴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做法,在这些国家,学生必须为自己的贷款行为负责,一旦拖欠贷款后果会很严重,会受到严重的处罚。比如:第一,失去申请延期贷款及债务免除的资格;第二,会被认为是违背信用并会报告给信用管理部门,信用评级会受到影响,以后要贷款购车、购房等大宗商品会很困难;第三,拖欠账户的资料会转给专门的追款机构进行追讨,拖欠者需要交纳滞纳金、额外的利息、追讨过程所需的费用等等。这些做法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我们国家也适当地借鉴了一些,比如河南省“教贷中心”、学校“学贷中心”及贷款银行等部门将按照合同的约定,在不通知违约学生的情况下对借款违约学生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将学生的有关信息和违约情况提供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相关单位;第二,在全国大学生就业网、学历文凭查询网站及国家助学贷款网站公布违约学生名单及相关信息;第三,在校园网、校友网上公布违约学生相关信息,并向用人单位通报情况。这些措施的实行有效地缓解了学生还款中的诚信问题,也给贷款学生以提醒。不仅如此,我国应该日益关注和加强对学生恶意违贷行为的处罚措施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向林,周光礼.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国的难题与对策[J].未来与发展,2006(04).

[2]杜秀娟.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促进国家助学贷款[J].教育研究,2003(01).

[3]田东林,李永前.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

[4]李桃红.美国降低国家担保学生贷款拖欠率的经验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01).

[5]张弧.履信[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

[6]张青兰.国家助学贷款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6(06).

基金项目:本文系遵义医学院2013年研究生创新计划课题《高校受资助学生诚信问题研究——以“还贷失信”为角度》(课题编号:CX201301)成果。

作者简介:

王升斌(1986—),男,甘肃武威人,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助学贷款还款范文第7篇

关键词:助学贷款;诚信缺失;诚信还贷;和谐环境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一项措施,旨在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助学贷款主要有三种形式:国家助学贷款;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借款;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其中,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力度和规模最大,是助学贷款的主要内容。然而随着助学贷款的陆续到期,助学贷款从贷款高峰转化为还款违约高峰,使得助学贷款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

一、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据有关方面批露,自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全国申请并获准贷款学生总人数高达数百万人,贷款累计总计金额高达数百亿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靠此顺利完成了学业。然而随着助学贷款的陆续到期,贷款还款违约率逐年攀高。究其违约的原因,首先,诚信的缺失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而诚信的缺失又分两大类:善意失信与恶意失信。(1)善意失信: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有的学生可能至今还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经济能力偿还;有些学生工作了,但收入低,除了维持基本的生存,暂无余钱还贷:还有少数学生是一时忘了还贷。(2)恶意失信:少数大学生在申请助学贷款的过程中就弄虚作假,如虚开贫困证明,这些学生一开始就没打算还钱。

二、多方营造大学生诚信还贷的和谐环境

1.政府在营造大学生诚信还贷和谐环境中应起的作用

中央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宏观调控。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如果全社会有统一、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欠款不还的毕业生无法贷款买房、买车,他们在使用信用卡时都会有比其他人更多的限制。即使不通过法院,他们的其他经济和社会生活也会因他们失信而受到很大影响,这样的话,他们时刻能感受缺失诚信的代价,也就不会去恶意逃贷。(2)改革助学贷款还贷机制。现有还贷机制的设计存在瑕疵:第一,还贷期限较短,按照我国现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无息学生贷款还款期最长为毕业后6年,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最长为毕业后4年,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期限为1—8年,而偿还期限是从开始借款的时间算起,除去学生从借款到走上工作岗位的间隔,实际偿还期很有可能被缩短两到三年。第二,每年还贷数额设计固定,缺乏弹性。这既忽视学生未来收入的多变性和还贷能力的差异,也不符合人们一生的收入曲线规则。第三,没有考虑学生就业与否。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可以科学合理地延长还贷期限,设计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甚至可以采取人性化的减免措施。世界历史上很多国家都经历过高校毕业生助学贷款违约率较高的阶段。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主要是由商业性银行承担的,而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所以银行方面应完善助学贷款风险机制。(1)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而加快建立学生信贷档案登记制度、学生信贷评估制度、学生信用风险转嫁制度应成为学生助学贷款信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将有助于帮助借款学生积累个人信用财富,方便就业和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用意识,促使其养成及时还款的守信行为。(2)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失信惩罚机制,明确在信贷关系中失信的法律边界。通过这种制约机制的设立,加大违约者的失信成本,促使其行为趋向守信,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化解助学贷款风险。(3)与高校紧密配合,做好助学贷款的有关工作。首先,要严把资格审查关,获得助学贷款的对象必须是品学兼优、家庭贫困、不断追求进步的学生;其次,严格程序关,规范审批程序。银行助学贷款风险机制的完善不仅有效地保全了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的诚信还贷。

2.高校在营造诚信还贷和谐环境中应起的作用

表面上看来,还贷工作只是针对学生的琐碎工作,实际上它是考验学校全面工作的一道大题目,破解这道大题,就能解决诚信还贷的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的还贷能力反映着高校的培养能力。高校在为学生营造诚信还贷环境中主要要把好四关:(1)质量关。高校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在银行方看来,“人才”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有偿还能力的学生。所以学校要千方百计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2)就业关。人才必须走向市场才能体现其价值,才可能具备银行认同的还贷能力。所以学校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尽最大可能把人才推向市场。(3)诚信关。还贷工作最为关键的环节莫过于学生毕业后兑现承诺。学校在这项工作中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人文化的关怀,客观上促进大学生怀着感恩的心去饮水思源,诚信还贷。(4)制度关。诚信是个人品格,同时又需要制度的约束。学校可以建立由“学校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工作处—院系学生工作组”的管理模式,银校双方定期沟通的工作机制,以及家长承诺与联系制度、与毕业生就业单位联系制度、毕业生联系档案和停贷制度等等。

3.学生在营造诚信还贷和谐环境中应起的作用

国家助学贷款是伴随着高校扩招后为解决贫困生读书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实际上属于商业性贷款,不是无期贷款,也不是无偿赠送,到了时间就要还贷,这是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的,逾期不还就会影响这一专项资金的周转,直接影响到下面学弟学妹的贷款,同时也会动摇银行对助学贷款的信心。大学生是助学贷款的主要受益者,也是诚信还贷的主体。再说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更不用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了。为了能够让更多贫困学生有学上,能够享受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诚信还贷更是我们每一个贷款学生的责任。因此,大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为营造我国的诚信环境作出贡献。

缓解助学贷款诚信困境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学校、学生等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和谐的诚信还贷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助学贷款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良性循环下去。

参考文献:

[1]杨宝东.当前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缺陷及出路[J].理论与观察.

[2]罗道全.美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

助学贷款还款范文第8篇

【关键词】助学贷款 学生特征 违约风险 贵州

自1997年全国高校并轨实行收费教育以来,高等教育成本不断增加,导致高校学生因学费和生活费负担额度逐步增大,进而使得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突出。为避免或减少学生学费问题而丧失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的社会公平,国家于1999年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通过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目前已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高校为学生办理的无息借款及商业助学贷款等四种主要形式[1]。国家助学贷款自实施以来,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存在学生还贷能力不足和还款信用较低等方面的问题。部分高校助学还贷违约率超过了20%,少数甚至高达50%以上[2],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助学贷款缺乏兴趣。

为了解贵州高校助学贷款学生的特征,分析可能存在的还款违约因素,于2015年3月至4月对贵州省5所高校(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遵义医学院、遵义师范学院)不同年级和专业贷款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所院校发放问卷120~140份,共发放650份,回收有效问卷594份。

一、贵州高校助学贷款学生基本特征

贵州5所高校贷款学生均以女生为主(374人),占63.0%;其中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遵义医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分别占57.8%、57.3%、76.7%、62.3%和60.7%(图1)。生源地类型以农村生源为主(509人),占85.7%;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遵义医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分别占79.3%、81.8%、84.5%、87.7%和94.3%(图2)。家庭主要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51.0%)和农产品销售(27.8%)为主;在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遵义医学院、遵义师范学院贷款学生中,以外出务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收入的分别占42.2%、61.8%、44.0%、57.7%和49.2%;以农产品销售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收入的分别占24.1%、20.9%、33.6%、26.2%和33.6%.

二、贷款信息获知途径

学生获知贷款信息的途径包括高校宣传、亲友告知、新闻媒体报道和金融机构宣传等多种形式。贵州5所高校贷款学生获知贷款信息的主要途径为高校宣传和亲友告知,分别为占34.5%和34.2%;其中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遵义医学院、遵义师范学院贷款学生中通过高校宣传获知信息的分别为29.3%、38.2%、41.4%、30.0%和34.4%;以亲友告知获知信息的分别为36.2%、26.4%、33.6%、38.5%和35.2%;而通过金融机构宣传获知信息的差异较大,贵州大学为22.4%,而贵州民族大学为5.2%之间

三、贷款合同条款了解程度

签订贷款合同时,25.9%的贷款学生会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内容,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后签订贷款合同;其中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遵义医学院、遵义师范学院贷款学生中完全了解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比例分别为28.4%、25.5%、22.4%、32.3%和20.5%;而多数学生(53.4%~69.8%)对合同条款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并未充分了解和理解的情况下签订贷款合同;有7.8%-18.1%的学生甚至完全不了解合同条款的情况下签订贷款合同(图5)。

四、还款违约风险分析

贵州5所高校贷款学生以女生为主,而女生受传统道德观念的约束较强,其还贷意愿会高于男生[3],从主观意愿而言,贵州高校贷款违约分析相对较小;然而,女生在就业和薪酬竞争力方面显著弱于男生[4],则可能是导致还款违约存在较高风险的客观原因。为此,高校需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客观违约风险的产生。

多数贷款学生家庭经济主要以外出务工和销售农产品收入为主。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常受工作流动性大、工期长短不一、务工收入常被拖欠等影响,而产品销售又常受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性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致使这类收入具有较强的非稳定性,增加了贷款学生依靠家庭经济收入偿还贷款的不确定性和还款违约风险。

非省会城市高校(遵义医学院和遵义师范学院)贷款学生中农村生源地比例高于省会城市(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可能基于家庭经济条件的考虑,多数学生选择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非省会城市就读所致;相应的,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也可能相对较低,导致其偿还贷款能力也相对较低,还款违约风险相对较高。

金融机构对高校助学贷款缺乏兴趣,对助学贷款的宣传不足使得贷款学生获知贷款信息缺乏权威性,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认识缺乏准确性,对合同条款的法律效应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等,则有可能导致学生因缺乏契约意识而造成主动违约风险增加。例如,贵州大学有18.1%的贷款学生几乎在不了解贷款合同条款权利和义务的情况下签订贷款合同,存在较高的主动违约风险。

综上所述,贵州5所高校贷款学生在还款违约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主观的上表现为契约意识不强,客观上表现为就业与发展机会较低、家庭代为还款的不确定性较强等特点。为此,金融机构应加强贷款信息和知识的宣传;高校应不仅需要加强学生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自由意识、平等观念及诚信品质等方面的契约意识教育,还应加强贷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而降低和减小贷款学生还款违约风险。

参考文献

[1]贤成毅,陈霄.广西高校助学贷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4):20-24.

[2]赵江.我国高校助学贷款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20):20-67.

[3]赵键.影响助学贷款还款意愿的因素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3):17-20.

[4]殷姿.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违约特征实证研究――以华南地区两所重点大学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9-24.

基金项目: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贵州大学生助学贷款还款情况分析大学生诚信度”(201510661037);遵义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4]5845)。

助学贷款还款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助学贷款 风险控制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力度所制订的一项重要措施。此项工作从1999年开始启动,资助了一大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随着首批贷款学生还款期限的到来,由于贷后管理机制缺位,学生诚信意识薄弱、贷款期限过短等原因导致学生违约现象日趋严重。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风险,成为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1.1 贷后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今我国助学贷款采用的是一次申请、一次授信、分期发放的方式。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学生毕业后可根据自己的就业情况和经济现状,在一到两年内确定所借贷款的还本时间。但由于学生就业以后工作不稳定,工作更换频繁,信息变更过快,再加上助学贷款金额不是很大,高校和银行并没有花费太多精力进行信息跟踪,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因联系不上而拖欠贷款。再者我国高校助学贷款贷后管理违约处理办法制约性不强。经常使用的有三种方式,首先是收取滞纳金;其次是启用征信系统,银行将学生的违约信息录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全国各金融机构提供依法查询的信息源;再次对于恶意拖欠贷款的借款学生,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银行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介公布其个人关键信息及具体违约行为。这几种违约处理方式看上去惩处力度很强,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管束力度明显不足,比如对于违约学生信息的公开,由于信息对接不同步,对社会各界的影响比较大,但对违约学生的实际影响并不如预期那么大,从而并没有到达理想的效果。

1.2 学生诚信意识薄弱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集商业于一体的金融产品,要求贷款人具备良好的诚信意识。目前高校贷后管理主要内容是贷款续签、毕业还款确认书签订和还款催缴等。很多学生毕业离校后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细则了解不够详细,对自己应负的义务不够清楚,诚信度低。特别是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学生诚信意识严重欠缺。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自己的信用抛之脑后,就业后即便已有能力还款,也不及时还款甚至不还款。另外还出现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为了享受无息贷款,通过各种方法向高校和银行提供虚假的困难证明申请助学贷款,这部分学生中甚至有些毕业后还逃避还贷责任,影响非常坏。

1.3 贷款期限过短

虽然政府已经系统的建立了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学生资助体系,但目前的学生贷款还款期太短,而且助学贷款的还款方式单一。我国在政策调整之前没有宽限期,2004 年新政策才加了宽限期,新政策调整后,还款期限延长毕业后第六年,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较短。学生一般都采取等额本息还款和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在毕业后六年内分期还清。在目前就业形势不佳的情况下,需要在六年内还清贷款,压力过大,很多学生无力承担,从而造成了违约率持续攀升。

2 贷款风险控制的对策研究

2.1 设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构,有效进行贷后管理

学校必须成立专门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管理,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学校助学贷款机构应为每位贷款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记录贷款情况、离校后的联系方式和诚信记录等。学校还应定期与用人单位联系,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请求用人单位协助督促学生按时还款。同时,政府可借鉴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大学生毕业后,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超出部分按比例还款,还款比例随收入增加而逐渐拔高。对毕业后收入低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毕业生,将还款时间进行延后。对毕业后收入始终达不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毕业生,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给予补偿。

2.2 加强、优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信即诚实而有信用,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校要做好诚信教育,首先要把贷后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定期通过学校网络、报纸等信息平台进行贷后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珍惜自己的信用和名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公民。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的教育活动,把诚信教育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到诚信缺失的危险性,从而自觉地履行合同的约定按期还款。再次,加强诚信制度建设,为每个借款学生建立诚信档案,登记学生的基本信息、在校的诚信状况,并作为学生在校评优和获得资助的依据;严肃校纪校规,对失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最后,社会应该广泛关注诚信意识培养,形成“诚信受尊重,不诚信被鄙视”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的同时,加大处罚违反合约学生的力度,提高他们的失信成本。如果有必要,采取法律措施,由法院强制执行,使不守信用的学生在外在压力下按时还贷,从而降低恶意欠贷的比例。

2.3 延长还款期限,积极推动生源地贷款

由于就业压力大,就业初期工资偏低,以及就业难等问题,致使一些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清贷款,虽然他们可能想及时还款,但面对微薄的收入显得无能为力,最终走上了违约的道路。对于这些学生,学生本人可以向学校或银行提供有效的失业或收入证明,证明他们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被迫违约。银行、学校、学生经过三方协商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推迟还款时间。还款期限的延长以及弹性化会大大降低贷款违约率。同时大力开展生源地贷款,由于生源地贷款还款期较长而且容易掌握贷款学生的家庭收入和毕业去向,在个人贷款信用系统建立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让高校、银行和家长一起督促学生还款,有利于贷后管理,降低违约风险。

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实施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期待通过设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构有效进行贷后管理;加强、优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延长还款期限,积极推动生源地贷款。可以合理控制好贷后风险,使得高校的贷后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为高校的长久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珍.谈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问题[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2).

助学贷款还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助学贷款;还款;诚信教育

一、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助学贷款的还款渠道单一。比如在实际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毕业后工作地点在外地,不清楚该如何偿还贷款,还有不少学生忘记了贷款的还款日期或者将贷款的利息计算错了。二是部分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从本质上讲,国家助学贷款不仅是一种商业贷款,更是一种信用贷款。在对部分接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进行调查时发现,不少同学不知道“个人信用体系”。(2)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助学贷款存在高风险性。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种无担保信用贷款,不需要任何经济担保,受资助大学生一旦缺乏诚信或者或者偿还贷款能力不足,放贷银行就要承担很高的贷款风险。二是助学贷款的成本高、收益低。由于申请助学贷款的的学生人数多,但是额度却比较小,因此银行需要要动用较多的人力和财力对申请对象进行筛选和审核。而且,到贷款还款期时,如果受资助的大学生违约或者无法取得联系,放贷银行必须组织安排有关人员通过打电话等手段催还贷款,这无疑又增加了银行的贷款成本。因此银行对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的积极性都不高。(3)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高等院校对助学贷款不够重视。不少高等院校认为自己的职责在于人才的培养,因此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理解有一定的误区。二是部分高校宣传力度不大。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方法一般是通过招生咨询时对报考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宣传。但是,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范围过于狭窄,宣传形式太单一,宣传内容仅仅局限于助学贷款的申请条件和贷款额度,而对于接受助学贷款所要承担的道德和法律责任则明显宣传力度不足。(4)助学贷款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第6项规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产生的呆坏账,由贷款银行的总行核实后,按实际发生额在所得税前核销。按照这个规定,助学贷款的风险全部由贷款银行承担,这不仅不合理,还会重重打击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规定》中第21条规定大学生必须在毕业后四年内还清助学贷款的本息。刚毕业的大学生因此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很难在规定期限内偿还所有贷款。

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1)学生方面。一是大力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学校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创设良好的诚信氛围,构建学校校风、学风和师德,提升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避免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教条化趋势,保证大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教育,在校学习期间就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二是将学习成绩、学费和还贷率相挂钩。将贷款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助学贷款还贷率及学费进行挂钩,通过这样的激励措施,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贷款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贷款大学生日后的还贷压力。(2)银行方面。当前贷款银行最大的担忧是大量的助学贷款占用了银行本金,回收贷款业也很困难。而假设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提供贷款本金并处理不良助学贷款,那么贷款银行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除此以外,也可以引导各种行业组织向大学生发放贷款。(3)高校方面。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工作。高校在录取新生过程中,可以将国家、银行和学校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程序、相关政策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寄给新生,使家庭贫困的新生熟悉国家贷款政策。二是做好助学贷款前的调查工作。学校必须重点了解申请贷款大学生的真实家庭状况,把好助学贷款初审环节,依据不同的分类指标对申请贷款大学生的信息进行分类,同时依据信用评级标准对申请贷款大学生的信用等级进行初评,建立申请贷款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档案,帮助这些贫困大学生尽快获得助学贷款。(4)助学贷款政策方面。第一,可以将贷款起始还款时间延长到大学生毕业后2~4年或者更久,用10年左右的时间来偿还所有贷款。此外,也可依年递增还款额度,如还款第一年的额度最低,以后逐年增多。第二,可以实行多样化的贷款利率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的利率可以浮动,毕业后在发达地区和高收入单位就业的大学生的还款利率进行上调,而对毕业之后在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行业就业的学生的还款利率进行下调。

参 考 文 献

[1]孙惠,李德元.浅析高校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

[2]陈敏灵.落后地区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9(9)

上一篇:信用社贷款范文 下一篇:厨房装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