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01 19:34:51

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范文第1篇

一、发现问题,了解主体

当我们走近一线小语教学,我们会发现在小学言语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学语文语言训练重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记忆,轻教材语言的揣摩,“思考?练习”内容题目偏多并和语言训练题目分开,教师的过多的、过碎的超出儿童接受能力的分析讲解,占用了大部分教学时间,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缺乏指导,学生大多知其情节,而对语言表达从不重视,习作训练操作机械或放任自流,缺乏针对性强、灵活多样、富于创造性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我们走近学生,会发现学生对很多语言的学习和体会都有具体形象直观的理解特点,缺少概括抽象的能力。学生对很多语言的学习往往都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形成非常清晰和透彻的认识。对语言的概念化、程式化的理解,使新旧语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被泛化,在学生头脑中仅仅留下一些概念化的、程式化的印象。

二、激发动机,满足需要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之《推荐一本书》教学设计片断:

师:猜谜语:“级级阶梯直顶点,此间知识待人开”猜一猜我说的是什么啊?

师: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有很多,有的是我们在教科书学过的,有的是大家积累的,你能说出来吗?

生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说的,我们语文书就有的。

生2:池莉说:“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说明读书话能让人愉悦。

生3: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说明读书能让人聪明。

生4: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说明书有吸引力。

生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说的,说明读书很重要。

师:你知道的好书有哪些?

生1: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好书,老师常推荐我们去读,可是《红楼梦》太难懂。

生2:《昆虫记》很有趣的,里面有好多好多的知识,语言很生动,写小动物就像写人似的。

生3:格林童话很好看,联想很丰富的。

生4:我们图书角上有几本名人传,有写的,有写曾国藩的,里面的好多故事都是讲做人的。

师:你准备推荐什么好书?怎样推荐才能使大家想读、爱读? .

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出介绍、推荐好书的基本方法。

师:现在各小组的代表到台前,来推荐你们的好书。(在学生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插入采访)然后让学生话写成稿件,张贴到到作文吧上,看谁推荐的书得到大家亲睐。

在学生的言语实践中,要让学生去发现各类新现象、新知识,设定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任务水平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强调完成任务时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如说唱,说画,说写,说演等;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给予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过程的机会,为主体真实的言语活动提供同样真实的言语环境,激发动机,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依纲帖本,还原拓展

在教学中须把“理解”作为语言内化的重要前提。对重点词语要引导深入理解,避免望文生义。对意思相近的词语要通过比较,弄清差别,以求准确理解,词语教学中,须在引导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引入记忆仓库,变成语言库存,教学中须架设语言转换的阶梯,以引导拾级而上、逐步内化。

如:《孔子游春》教学片断:

还原点:师:为什么说大自然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生1: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

生2: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生3:大自然有胸、有发、有眼、有语言,和母亲多像啊!

拓展点:师:这么美的春景,作者的一个省略号一定激起了同学们对春天的无限向往,这位伟大的母亲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赞美呢?

出示说话练习: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是她( ),( )是她( )……

在还原中可以由点到面,在联系中展开,要注意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展开学习和体会,从而比较准确、清楚地感受和理解语言。在拓展中,可以引导学生先展开充分的想象,再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说出来或者写下来。在这样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总之,语文,说出来的是语,写下来的是文。言语训练要从兴趣入手,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将文本和生本相圆融,才能提升语文学习的意义,让言语如花绽放。

主题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主题教学;关键;优点;意义

在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中职学校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办学机构,正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语文教学,比起初中来说,课程量已经减轻了,不仅仅是停留在基础上,还应透视到心灵和道德上来。我们对语文教学应该上升到欣赏和创作上来。让学生能识别、欣赏、创造文学。关键还是要把对语文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到思想内涵上去,心灵为一切美之源,中职语文教学的几个模块教学,分主题来教学,效果会更好。

一、在中职语文课程中如何贯穿主题教学法

学生是以教师引导的方向为目标。一堂课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对课堂设计安排的目标任务的实现,一节课中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是主题模糊不清楚,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因为确定主题是一个关键,只有主题确定了,我们才能围绕主题开展各方面的研究。在生活中因为学习的习惯能在处理问题时抓住主题,解决好问题,确定主题,解决主题,围绕主题发挥,想办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主题教学法的关键

要在一节课中把握好一个主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主题的确定,关系到选题、选知识点的问题,同一节课让几个老师去上,可能选的主题有所不同,那么选择的主题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同一个课题,立场不同,主题就不一样,如果是一节语文阅读鉴赏,同是一篇课文,就可以上出几个课题来,一节为文章的结构主题,这里文章结构,逻辑思维就成了课堂的主题,就围绕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一节又可以以欣赏为主题的教学,形象思维就成了课堂的主题。

用主题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抓住主题,不偏离主题,在学习中去围绕这个主题去摸索,给学生制造悬念,也就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抓住这些机会,取得成绩,获得成就感。感受成功的愉快。有了成就就越有向上追求的积极性,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和提高学习兴趣有很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确定,特别是主题教学法的确定是要花时间的,也就是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备课,收集素材,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学识,扎实的功底,在贯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教会才是我们的目的,在主题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节课,找到一个主题就行了。这里就有一个主题的确定问题,选择主题就是一个技巧了,有了一个好的主题,这个课就会上得得心应手。

三、主题教学法的优点

不受条件限制在教学中只要有讲课的地方就能进行教学。需要的是确定要主题。在教学中不仅语文课、公共课可用主题教学法上课,其他课也一样可以用主题教学法进行上课。甚至包括上自习课,你确定一个主题按照主题思想进行贯穿教育,围绕主题,理清思路,也能将课上得生动精彩。主题教学法在运用中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一切以开发、激励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中和情景中来。学生在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主导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方法的科学合理。在学生主导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必须是以学生为主,有开门见山,有循序渐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一般是先听教师阅读、描述、提示等,然后进行阅读分析,主题教学法在这里是教师先确定了主题,制定了相关的目标、任务、要求。我们教育学生其主动目的不是教他们学到多少的知识,而是学习一种学习知识的方法。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起到为自己获得各种本领的方法,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为社会所接受。

四、主题教学法的意义

透过观察、讨论、实践、分享构建成个人独立探索等方式,逐渐加强加广的学习活动。主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促进评价方式的改变,也对传统模式的语文教学方法有了新的发展改进。

主题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在课堂活动中师生共同探讨、相互激发,教师不是仅仅以理论、经验、技法等信息为教学内容,单向地对学生进行“传授”,而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设计也更加个性化。主题活动式的内容体系建构和教学,学科学习与实践生活的连接,与各学科的渗透,均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全方位、立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什么难题都能解决。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杨丹.浅析中职语文教学改革[J].职业,2011(4).

主题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主题教学;“三个超越”

何谓主题?中国自古讲究“纲举目张”,说的就是主题。周汝昌说,主题就是意境。主题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从文本主题出发,以一条牵引学生情感的明显教学主线(或是显性的,或是隐性的),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基本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生活,关注自我精神世界的构建,“在充分体现母语教育的文化性与哲学性的同时,为学生的生命与精神成长奠基”。(窦桂梅语)简单地说,主题教学就是摒弃体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模式,一味再现知识点,完完全全被教参所束缚,或者把自己的体验强加于学生,缺失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自主性和独特感受的张扬,不能着眼于学生的长远规划。语文课要让学生感到不是在学语文。(窦桂梅语)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点燃激情。要点燃学生内心世界的情,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煽情”,要有以一石激千层浪的教学技巧,层层推进,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完全置身于情境中,如痴如醉……

主题教学是教师解读文本的提升,是结合学生、结合时展,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感中体验,体验中升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唤醒心灵深处蕴藏的萌动之韵,让厚积薄发的感动自然流淌,荡涤课堂。它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统领全文,教师要创设一种意境,在“不能自拔”的情景中激情四射,与文中人、文中情产生共鸣,把一种种特殊的情根植于学生心田。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紧抓“毁灭”,设置了“‘走近圆明园”――看毁灭;“走进圆明园”――痛毁灭;“走出圆明园”――思毁灭’的教学流程,从新课程观的高度,从生命成长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目光,紧紧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形成一种深沉浸润在文化中开放的语文课堂。她没有在学生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而是定位于“毁灭”的反省――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能毁灭的是什么?她带给我们的是―语文教学怎样把孩子们引领上一条个性充分发展的金光大道。

主题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关注的是对生命理性的思考。语文教师在课前要思考的是:我留给学生什么。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紧紧抓住课文结尾时的两个“幸福”,引领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对池女孩的同情,而更多的是思考女孩与社会、社会制度与人情冷暖等的内在联系,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悟那个难忘的大年夜带给女孩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时代离现实太遥远,与其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伤痛和阴影,不如更多地带给他们美好的想象。在教学中,一名学生在读“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在美”时,她体会到“小女孩一直都在卖火柴,从没上过学,读过书……”这样的深层感受与认识,我认为是学生对文本的再度升华,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而是力透文字,思考中成长的结果。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先让孩子们走进那个冰冷的年夜,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再到家庭环境,感受到的不只是身冷,更多的是体会心冷。接着引导孩子们倾听小女孩的心声――对爱的渴望。孩子们在深情的读着,得到的也不再是她在大年夜中的冷、饿,而是超越文本的另外一种感受,那就是小女孩的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冒着风雪为家庭承担责任;很大的拖鞋被人抢去也没有任何抱怨)她能在艰苦的环境中苦苦挣扎,对追求幸福的热情不因为环境恶劣而有丝毫改变,让这一美丽形象永远在学生心中定格,因为这种执著的精神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带给学生的。针对童话教学的特点,引领孩子们一起为小女孩祝福,她摆脱了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她和奶奶一起去了幸福的天堂。这样的设计源于我不想让孩子们有痛有恨,认识层面要提升,他们太小,模糊的政治、社会话题不能激起他们心中感情的涟漪,我想让小女孩的美丽、可爱永远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

在教学五年级课文《桥》时,我以文中老支书的几句话为引领,用一定的支撑语,再现黎明大难的紧张氛围,让学生反复研读,让孩子们在危急的情景中对老支书的认识再度提高,当孩子们读到出乎意料的结尾时,情感的闸门犹如奔腾之江水,掀起狂澜。我想,这样的教学远比大讲特讲“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心系人民”等要生动得多,因为老支书的形象从头到尾呈螺旋式上升,已经深深地烙在孩子们的心灵了,太多的套话都是苍白无力,也是多余的。

主题教学范文第4篇

一、依托课本阅读,立足课堂,学会阅读

教学教材中的精读课文时,教师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课堂上探索不同主题、课型、体裁、结构文本的阅读策略,总结适合学生阅读实际的有效阅读方法,做到触类旁通,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教学略读课文时通过巧用导读,确定目标;留足时间,自读自悟;抓好学习关键点,简中求“精”;课外延伸,强化能力。

在主题教学过程中,研读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提炼出相应主题,梳理补充学生学习阅读的内容,提炼训练重点,在课文学习前后,适时、适当拓展一到两篇文章,每篇拓展阅读文本前后设计阅读提示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预习、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拓展思维,完成阅读任务,实现阅读目标,全面巩固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继精读课文学会阅读、略读课文的实践阅读、以及课前链读、课中阅读、课后延读等提升阅读能力之后,给学生推荐整本书,并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制作“读书记录卡”,最后集卡成书。如此一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书写,阅读,写作,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升华。

二、依托活动载体,超越课堂,快乐阅读

在每篇课外延读之后,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这既是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检查也为学生提供积累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课前有一种阅读展示期待;课中有一种阅读后的成就感、喜悦感;课后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和强大的欲望。

开设一节阅读课,学生进行展示阅读、交流、答疑解惑,教师也根据学生阅读情况进行指导点拨,营造师生共同读书的好氛围,打通课前、课中、课后的通道,师生一起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共学”,教师鼓励学生带着更深的问题、更新的探究走出课堂,遨游于书的天地里。

采用课内适时交流、展示和定期撰写读书笔记、召开读书交流会等平台,适时适当地进行师生、生自评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生命是一个过程。美好的教育应该尊重生命,享受生命,舒展生命。语文主题教学是全新的学习模式和方法,需要实践者用心做,全身心投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主题教学范文第5篇

一.研读文本,确定主题

每一首古诗都是诗人心路历程的写照,与诗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赠汪伦》一诗展示出一幅离别的画面:诗人乘船正要离开桃花潭的时候,好朋友汪伦深情地唱着歌来送行,他踏地为节奏,边走边唱边挥手。这幕送别的情景出乎诗人的意料,使诗人感动不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勾勒的是另一幅送别的画面:柳絮如烟,繁花似锦,黄鹤楼下,长江之畔,诗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愿离去。孤帆渐渐消失于天边,长江之水依然浩浩荡荡滚滚东去。

细细咀嚼,便能深深体悟到朋友间的难分难舍之情。继而从主题出发,上下延展,左右逢源,开发出一个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丰满立体的主题――“依依惜别情”。

二.构建意境,拨动情感心弦

在教学《赠汪伦》时,利用故事引入意境。“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又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学生随着老师的描述(或配以音乐,或配以多媒体画面),他们不自觉地跟自己的生活经验取得联系,发挥想象,建构起诗的意境。

从教学实践中可以明显感到,孩子们之所以想学古诗,在开始阶段大部分是被古诗中的故事、意趣吸引了。在“故事引入法”教学古诗文的过程中折射出的是与新课标精神暗合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借助意象,解读内心世界

以诗为媒,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在体会离别之情的基础上,接着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对学生来说自然驾轻就熟。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着,在那天水相接处,只有江水在不断地东流。诗人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也载着他的深情,伴随着友人而去,充分表现出诗人的惜别之情。作者把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一江春水。“自古多情伤离别”、“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作者正是把自己这种真挚感情融入那“悠悠江水”中,那“孤帆碧空尽”里。

四.主题构建,延伸拓展

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感受。相似主题的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在比较朗读中,再次引领学生在情绪场中共同受到一次精神洗礼,从而把握诗人内心的情感历程。此时,同一主题――依依惜别情已经紧紧地建构在一起。

欣赏一首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李叔同先生作词的千古绝唱。(大屏幕广播乐曲《送别》,创设一种送别的情景。)我随着乐曲有感情地朗诵: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出示送别诗《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继续体会离别之情。

主题教学范文第6篇

模式流程:搜集素材—自学质疑—小组研讨—组际交流—全班沟通—过程评价。

搜集素材

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指读书本上的知识,也就是文本内容,一篇文章无论长短,也就是那些固定的知识,学生读上几遍掌握基本内容后,就不再有读的兴趣,知识拓展的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网络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使阅读的对象从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交织的境界,这种全新的跨时空的阅读方式,将学生的阅读与感受、体验与想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效率。所以,在学习一篇课文前,我们一般不让学生去读多少遍课文,而是布置网上作业,让学生上网查寻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并将所查到的知识下载到自己的素材库中。

例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前,我们让学生上网搜索并查找与“双龙洞”有关的信息,学生通过搜索引擎直接查找到双龙洞的网址,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下载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为以后同学之间进一步的交流做好了准备。

自学质疑

目前学生大多是带着“老师的问题”去“思考”。“老师的问题”对学生思维虽有导引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却限制了学生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发展,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和富于创造性的思考,影响了学生自主意识与个性的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若能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问难,就能一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从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如:在上例教学中,教师不必急于提出问题,而是先组织学生上机浏览查寻结果,让他们仔细交流并阅读每个同学查寻到的与双龙洞有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如:景区新闻、自然风景、历史文化、旅游服务、在线观景、金华旅游和风景论坛等,让他们在阅读与欣赏中独立思考,主动发现并自觉质疑。如:文中描写与网上资料的不同:孔隙比原来大得多;内洞不再是一团漆黑,而是灯火通明;文中描写内洞的两条龙蜿蜒盘旋,而网上介绍龙头在外洞,龙身在内洞等。

小组研讨

这一阶段的学习,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用小组网上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广泛交流,甚至相互争辩。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竞争,使课堂交流呈现多维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既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环境,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群体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步得以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学生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加深理解的深度、提高推理的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在上例中,老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在小组讨论中的视导,包括观察、检查、启示、指导、示范和搜集信息等。

组际交流

小组研讨,合作探索的结果仅仅代表了一个组的观点,思维的角度与对问题的认识难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组际间群体交流,就可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积极性,形成网络式的立体交流。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归纳,找出规律,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得以增强,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从而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古井》一文的学习中,通过小组积极汇报、争辩及老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对课文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个比喻句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个类似于“电子公告板”的“课堂讨论区”界面,学生在自学一段时间后,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学、预习的内容进入讨论区,并解答学生的疑难,这时,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刻出现了,电脑画面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旬是12岁还是10岁?“年过六旬”到底是多大?“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乡亲们怎么走?为什么各家各户不安装自来水而一定要到古井去取水呢?老党员的女儿明知父母身体不好,为什么不留下来照顾他们呢?……更为精彩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求索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都会踊跃谈出自己的收获:

一位同学在网上谈到:“我们最喜欢‘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们的身体,还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一样。”

另一位同学通过“电子举手”问:“老师,既然作者把‘井水’比作‘乳汁’,就不应该把‘古井’比作‘母亲’,我们认为将‘古井’比作‘’会更合理一些,因为乳汁是从里流出来的。”

看到这个问题后,我顿时惊住了,想不到孩子的思维却是如此的神奇!我将这个问题到了“电子公告板”上。这个问题极具轰动效应,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在班级“电子公告板”上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要把‘古井’比作‘’的话,得首先把‘大地’比作‘母亲’,这样才合理。”

“比作‘’不如比作‘母亲’亲切。”

……

全班沟通

新授内容之后,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巩固练习,可使知识在学生思维中进一步内化,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练习时,教师既可以巡视课堂,加强对各类学生的网上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小组配合,借助优等生帮助其他同学,使优等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他学生则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文中双龙洞的知识后,教师引导拓展,出示练习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谈出自己所了解的双龙洞,让学生再次上网,进行知识的巩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双龙洞拇指泉的景色、双龙洞的传说、洞内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等。

过程评价

过去我们对学生做的评价多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但是,从对学生选择、运用学习方法,形成技能技巧,

提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评价较少。事实表明,注意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结果是否得当,显得特别重要。

经过多次的实验操作,我们初步确定的评价内容为:学生网上查阅资料的积极性及注意程度、教师提出自主学习的任务时学生的响应行为情况、学生在课堂上依据教师(个人、同学)提出问题独立处理的情况;任课教师对每位实验学生的总体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个人鉴定、评价、介绍;学生随时撰写、发表、获奖的作品、证件;以及学习过程的随笔感受等等。每一项内容都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实验教师人手一份,以便填写表格中的数据,表格中的数据采集有的是随机性的,有的是阶段性的,还有的是长期性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评价活动主要完成的信息、步骤、内容等记入评价活动档案,供从事类似评价工作的人员参考、改进,并采用“文件夹”的形式为每一个参加评价的对象、评价工作人员建立数据库,记录他们参与评价活动的种种状态、信息和数据。

主题教学范文第7篇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含义

小学语文主体教学研究在全国小学语文界有很重要的影响。主题教学是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全面认识并重新构建课堂教学。简单说,主题教学是围绕相应的主体,通过多个文本的融合,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理解主题,从而实现语文主题建构的开放性教学。另外,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从专业角度出发,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自我精神世界及现代生活,亩体现出语文教育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与哲学,为学生的生命和素养形成做奠基。基于此,小学语文在课堂主题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自身学习情况以及教材出发,围绕着学生在教材中的哲学主题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主题教学与主题思想不同,主题教学是几篇文章的切合点和共振点,是文章的中心,牵引着语文教材知识体系的全部,将散乱的知识点串在一起,统整成一个学习模块,将理性和个性以及共性有效的整合在一起,站在哲学的角度,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效果,对生命层次以及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是着力于人与语文、精神的共同建构,以及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的体系。

“主题教学”的具体策略

“三个一”作为教学目标 将语文素养和其核心价值观作为主题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白,主题教学明确的指向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及其核心价值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三个一”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三个一”包括写的一手好字:文本整洁、字体规范;练得一副好口才:学会倾听、表达及应用;读、写一篇好文章:通过理解、鉴赏,能读懂一篇好文章;通过知识的积累、日常的观察以及写作手法的应用,能写一篇好文章。另外,“三个一”是适应时展要求的,不仅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学识、文风以及情趣等人格修养。

重新构建语文课程内容 根据主题教学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及丰富程度,将语文课本的所有文章分成精读文和略读文两部分,精读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主题贯穿文章的文学内涵,让学生能够与文章形成对话,与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交锋,在破和立的过程中贯彻文章主题。略读文是指学生大概知晓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即可,重点在于运用精读文获取文章的方法,广泛积累语文知识。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补充经典诵读内容来统领主题。从广义上讲,经典阅读的人文教育是为了使学生适应时展、竞争需要及学习需要,以及促进学生发展和思维的一种内在教育。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思想,主题教学大力倡导知识积累,通过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古今经典的诗词歌赋,多阅读一些涵盖人文社科、科普的经典文学作品,设置并落实专业课时,并将学生的学习效果纳入学习评测中。

教学评价体系多元体现 主题教学课堂评价主要通过兴趣、方法、容量以及意义四个维度进行教学。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主要是通过形成性和综合测评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形成性主要包括主题护照和分项测评,主题护照是指学生言行得体、自律自强、诚实守信以及敢于担当为主题,在护照中主要记录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分项测评是融入课堂教学,根据年级的高低,选择考查学生演讲、朗读、背诵和写字的技能,从多个侧面落实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从而使学生积累有用的语文知识;综合测评主要用于不定时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各方面的运用能力。

通过阅读教学实现语文课堂主题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章中,融入角色,才能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才能与文章主人公产生心理共鸣。因此,语文教师只有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阅读文章,深入挖掘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面对文章认真读、充分读、用心读,用心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鸟的天堂》教学中,“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啊!”同样是鸟的天堂,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号,第二个不加?这两个“鸟的天堂”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联系文章,让学生充分阅读文章,从而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说的话,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因此需要加引号表示;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是鸟儿的生活乐园,是作者亲眼所见的,因此不需要加引号。

结束语

主题教学是围绕相关的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在主题教学课堂上,教师对文章中的字、词、句不进行单向教学,而是通过师生讨论、生生讨论等平等的方式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突破重点和难点。

主题教学范文第8篇

我们学科组开始了科学拓展主题活动的研讨开发。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动力,动力的来源多种多样,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动力源在哪里?最先进入我们视线的就是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试题的内容,它们需要的材料简单,可操作性强,竞赛风格浓厚,又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偶然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于是如何将它们加以利用和改造形成真正能贯彻于科学拓展主题活动教学一线的课程成了我们学科组研究的课题。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在小学科学课程《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中单列一课讲授。经过对纸张形状的改变,又涉及科学课程《形状与结构》《物体的运动》《排序与分类》《神奇的能源》等单元内容,因而纸的研究自然而然地成了我校科学拓展课的起点与抓手。

经过研究与探索,科学组三位教师在经历科技节拓展活动试水,省金钥匙选手集中培训,执教科学拓展主题活动课展示并得到了王占魁博士和校教学科研部领导指导的基础上,对科学拓展主题活动有了浅显大致的认识。在此以《纸的研究――撕纸》一课谈谈科学拓展主题活动是如何促进科学教与学的。

一、活动能使课堂更生动

只有将科学教学更情境化、生活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常见材料》单元中《纸》这一课,今天我们就利用纸来进行一项有趣的竞赛。任务:两人合作,徒手撕一张a4纸,使形成的一条纸条尽可能地长。

本活动采用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创设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感受、接纳、操作的游戏教学情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情感认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产生教与学的共鸣,感受科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2.师:该怎样让撕你手中的a4纸才能让它变得更长呢?

生:撕成一条!

生:撕得非常窄,就能长!

师:多窄?理论上老师希望是一毫米窄,那我的纸条肯定能最长!

生笑:不可能做到,还特别容易断!

师:那怎么做才能让纸条又窄又不容易断呢?

生:我要争第一,就要撕得窄!

生:别断了,一断,再窄也不如不断的纸条长!

生:真是矛盾啊……

以疑激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在教学中,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适时创设问题情境,适加点拨,完善学生的思维角度,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你来我往,营造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交流中争辩,在争辩中明理。

3.师:让我们先用一小片纸实验一下吧!

学生实验。

生:不光要考虑撕纸宽窄的问题,说说容易,怎么撕都是一个大问题。

生:对啊,我们都撕不平整。

生:还有还有,不知道怎么撕转弯!

理论到实践有一个很大的跨度,达・芬奇设计飞机坦克到制造出飞机坦克还有很漫长的路程。通过预先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类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展开概括、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

4.师:两人一组,配合撕纸,十五分钟后比哪一组撕得长!

用游戏、竞赛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或挖掘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的一种教学情境,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趣化教材,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特别是对中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二、活动能使学生做主人

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在这个撕纸的课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甚至是主宰者的地位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教师的技能不一定能超过学生,怎么当好一名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教师该考虑的。教师在科学课堂不必成为万事通,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全可以示弱,做孩子们的垫脚石也可以乐在其中。

师:这一组同学提出撕180度转弯的地方十分困难,尤其在最后比赛测量的时候很容易扯断,这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啊!

生:我是将转弯的地方撕成圆弧形,我觉得比撕成直的好。

生:我们是撕成直线,但是撕好后我们折了一下纸条,形成一道直线,这样比较稳固。

……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与学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与实践,通过意义建构知识的方式而获得的。

三、活动能使学生更探究

师:撕纸的时候如何保持断面平直?

生:我可以用尺子。

师:别忘了,除了a4纸和你们的双手,不提供任何其他工具。

生:我可以先折出痕迹再撕。

生:我可以把纸放在书桌边上撕。

生:我用我的两个大拇指,并拢它们,一点一点撕,也能保持平直!

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操作时间,他们一定能积极探究,找到最好或者最适合自己能力的那种操作方式。

四、活动能使学生更成功

“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师:你们组真棒,都撕成这么长了!怎么做还能更长点?

生:恩,下次不能失误撕断了。

生:我们可以撕更窄一点!

生:我们胆子不够大,不敢撕了,其实可以更勇敢点!

……

竞赛虽然是教学的一种教学环境创设的需要,但是教师不能以竞赛成绩为评价第一标准,我们的科学课堂要达到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拾级而上,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特别是一些容易受挫折的孩子,一旦看到自己比不上同学,就会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他们走向成功。当然,竞赛必定会有结果,奖励是必需的,但不能唯撕纸长度为唯一标准,可以更多地设立最佳方法奖、最具进步奖等激励形式。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拓展主题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科学教与学,之后看到学生享受活动的乐趣,那样的教师是最快乐的。

主题教学范文第9篇

>> 自由、开放、科学――落实科学探究教学培养科学精神 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科学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挖掘生活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挖掘教学素材 探索智慧教学 科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挖掘教学素材 渗透情感教育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试论基于光速测量培养科学精神的教学探索 巧借语文教学之力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科学精神的途径 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思考 《CAD/CAM》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例议数学教学中强化科学精神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初中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9-14/2016-09-27.

[2]张德生.化学史简明教程[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9.

[3]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主题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特殊儿童;主题教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76-02

我有从事特殊教育工作20多年的经验,其中教育对象是伴有各种残障的儿童,如:自闭症、多动症、唐氏综合征、肢体残疾和智力低下等儿童。他们在学习、接受能力、行动方面都远落后于普通的孩子,作为特殊教育的老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对他们进行各方面引导和帮助。生活教育是他们发展不可缺少的目标,也是特殊儿童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所以,要想更好地促进这些特殊儿童群体身心的全面发展,就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发展特点、成长环境等,围绕他们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而主题教学模式是在多年教学经验积累与总结中较容易被特殊儿童接受的教学模式,儿童可以在主题教学的学习中更多地了解生活,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促进其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主题教学实践教学模式解读

“主题教学”顾名思义,是以一个主题为主要内容开展的教学。一个优质的主题应当和不同时期儿童的身心成长特点相吻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将主题深入到其中,促进儿童身心成长的发展。

主题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主题教学模式在主题选择中要注意主题的突出性与可操作性,主题教学也可以以一些特殊的教学法作为主题进行教学,例如:奥尔夫音乐教育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等。主题教学所设定的教学活动目标要明确、全面、具有针对性。主题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大方面――认知、情感、技能。特殊儿童在主题教学的学习中要做到使其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另外,主题教学实践教学模式要注意在教学环节的连贯性,每个环节间都要注意其中的环环相扣和连接自然性。否则,会造成主题讲授不明确,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活动目标,不能促进特殊儿童身心综合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二、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学内容

1.杜威教育在特殊儿童主题教学中的应用。杜威认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中开始了。它不断发展个人的能力,熏陶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财富,他就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所以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上,采用杜威教育法,让特殊儿童参与到体验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既是保姆、良师,又是心理辅导师。多重的身份与对知识的传承,让特殊教育的老师们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杜威坚持“儿童中心主义”理论思想,在以杜威教育为主的特殊儿童主题教学中,强调生活中的一切素材都可以成为儿童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容。这样的主题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活动兴趣,并能在以生活为主体的主题教学活动中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这种形式的主题教学活动很适合特殊儿童群体进行活动,这样他们会在快乐的主题游戏中忘掉自己的不足,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同时,也体现出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培养特殊儿童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2.绘画主题教学在特殊儿童教学中的应用。因为特殊儿童往往存在反应能力较弱,智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语言发展迟缓等,会造成儿童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但是,在绘画主题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想象力,儿童在描绘自己心里所想,眼睛所看,耳朵所听的景象时,能更好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就算自己存在某一方面的缺陷也可以烟消云散,让自己充分投入到绘画的世界中,在绘画主题教学中体会生活的乐趣。例如:在人脸的描绘中,儿童在画出自己的笑脸时会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这种乐趣是在他付出自己努力后得到的,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还可以让儿童明白,自己的努力付出可以得到美丽的回报。所以,绘画主题教学可以促进特殊儿童群里多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与提升。

绘画教育是特殊儿童接触世界的一个触角。

自闭症障碍儿童是社会关注度日渐提高的特殊群体。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自闭症障碍儿童的教育康复已成为目前特殊教育界面临的一大挑战。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都从不同领域入手对自闭症的康复治疗进行研究。本文旨在探讨通过对自闭症障碍儿童的美术教育,促进自闭症患儿心理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通过美术绘画课堂教学,对自闭症障碍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的思路。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科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美术教育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做到思想性、实践性的统一。并且真诚地希望在今后的特殊儿童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将美术知识传授给学生,让美术教育对自闭症障碍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增强、情感的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增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蒙台梭利主题教学在特殊儿童的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蒙台梭利认为,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去了解这个尚未被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必须去掉自己内心的傲慢和发怒等坏脾性,使自己沉静、谦虚和慈爱。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与儿童建立一种新关系,成为他们的朋友,而不是他们的领导者。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接受专门的训练和指导,从精神上做好准备,理解新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和解放儿童,并掌握教育的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教师。但是,蒙台梭利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完全避免评价儿童,或者我们必须赞成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或者我们可以忽视他心理和情感的发展。相反,教师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教师以及自己的使命就是教育。”

蒙台梭利主题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等方面,例如:一些针对培养特殊儿童交通安全、性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内容,可以促进特殊儿童生活常识的增强和自身保护能力的提升。

总之,主题教学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主题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中得到证明,同时也是很适合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的。主题教学可以活跃枯燥的教学氛围,挖掘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素材,拓宽特殊儿童的视野,使其掌握更多且更全面、丰富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同时,主题教学还有助于缩短儿童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主题活动的场地也是儿童接触社会的初步演练场地,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全面地促进特殊儿童群体的身心发展,所以这是一个值得全面推广的特殊儿童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张志华.儿童音乐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上一篇:电视教育范文 下一篇:创新意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