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6 21:57:14

住建局双拥工作总结

住建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为切实做好上海市双拥模范(先进)创建活动,根据市双拥办新一轮双拥模范(先进)创建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双拥模范(先进)创建活动暂行办法》为依据,以实现新一轮上海市双拥模范城、力争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以抓典型宣传营造气氛、抓制度完善规范工作、抓难点突破提升水平、抓共建深入夯实基础、抓社会参与形成合力为重点,不断拓展双拥工作新领域,积极总结和推广基层双拥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增强军政军民友谊,巩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成果,促进区三个文明建设全面提高。

二、创建活动的目标

确保上海市双拥模范城称号;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三、创建活动中的几项主要工作

1、强化双拥工作各部门职责。结合今年双拥工作评选特点,重点要对各双拥成员单位的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评。因此,请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和任务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好履行职责工作总结,并写好专项工作开展情况报告,书面报区双拥办备案。

2、镇(开发区)积极筹措拥军优属基金。要求各镇(开发区)拥军优属基金不少于50万元,力争镇级基金总额达1000万元目标。区双拥基金达到1200万元目标,并按《上海市拥军优属保障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增值。

3、在南桥镇主要街道设置、修复双拥广告牌。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城区规划布局及双拥创建要求,在解放路、江海路、人民路、奉浦大桥、a4高速等布置双拥宣传广告新版面;在文化广场等显示屏常年打出双拥广告。具体由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区工商分局、区文广局等部门共同落实。

4、拍摄制作反映本区三年双拥工作整体水平的电视专题片、多媒体。具体由区委宣传部把关,区文广局、区武装部、区民政局、区双拥办共同配合完成。

5、结合上海市新一轮双拥模范先进的评比表彰活动,今年上半年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双拥评比表彰活动。通过双拥先进的评比表彰活动,促进双拥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建设。并及时做好上海市双拥模范城申报和上海市双拥模范(先进)镇、单位、个人的组织推荐工作。

6、关于随军随调干部家属安置问题。拟请人事、劳动部门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有关规定,分类做好安置工作。对暂未及时安置的人员,由区双拥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一项拥军政策,每人每月补助500元。

7、有关活动的组织安排:邀请__籍将军回家乡座谈、组织慰问海训部队、外训部队;组织开展军民共建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岗位等系列拥军活动;组织走访常年有病的优抚对象(入住精神病院的优抚对象)。

8、关于建立双拥网站。请区信息委共同筹划落实。

四、创建活动时间、方法和步骤

为使创建活动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区委、区政府及区双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双拥模范(先进)评比表彰活动为抓手,开展系列活动。创建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发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双拥模范先进评比表彰活动。各镇(开发区)、各单位对照区双拥模范先进标准,拟定创建计划,全面检查三年来双拥工作的情况,发扬成绩,克服困难,纠正存在的问题。

2、4月中旬,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下发评比工作意见。4月中、下旬,请各镇(开发区)、各单位将双拥工作自查总结报区双拥办,并提出参加评比的申请。5月上、中旬,由区双拥领导小组依据考评标准,分组对各镇(开发区)、各单位的双拥工作进行考核,提出考核等第,并召开区双拥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区双拥模范先进的镇(开发区)、单位和个人,研究推荐市双拥模范(先进)的镇(开发区)、单位和个人。

3、5月下旬,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召开区双拥模范(先进)评比表彰大会。

住建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今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__市民政局的指导和倾情关爱下,全局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实施一主两翼六化驱动战略,夯实基础,按照“五三六”的指导思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民政队伍,团结一致、不畏艰辛、奋力拼搏,万州区民政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进一步明确全区民政发展目标

今年伊始,我局结合班子调整及时召开“三会”(局党组会议、局务会议、全区民政工作会),根据实际修订了《万州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部署了20__年度民政工作任务,制定了“引领渝东,示范__、全国知名”和“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四五年巩固提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如手,努力实现“六个率先”、切实抓好“七个统筹”的总体目标。出台了《关于20__年民政工作目标考评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学习等21项制度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为今后民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上半年全区民政取得的成绩

(一)“基层建设年”活动初见成效

1、建立工作网络,改善工作环境

全区52个镇、乡、街道在全面完成民政办公室调整和设施配置的基础上,加快现代化信息办公进程,做到了“七有”,有效地提升了民政工作基层的实力。我局筹资开办了《万州民政网》,为每个科室、直属事业单位、民政办免费分配了1个20-50MB电子邮箱,全区实现了网上信息化传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半年来,我局各科室、镇乡街道、局直属单位编发各类信息800余条,实现了法律法规、工作信息、网上交流、公开与解答,访问量达10万余人次,较好地宣传了民政工作。为有效发挥基层民政机构职能作用,加强了对镇乡民政办公室的指导;指导镇、乡、街道民政办公室规范建立了“3类15种”台卡,建立了规范的民政办工作职责、民政工作人员守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民政业务办事流程等工作制度,并实行制度上墙、座牌上桌、挂牌上岗,乡镇民政干部有了业务分工和职责划分,做到了定岗定职、按岗履职、照章办事,实现了制度健全、管理有序、运作规范。在社区、村逐步建立了民政工作站。

2、加强知识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1-6月,我局开展了各项业务培训7次,参训民政干部达1350人次;与此同时,我局还派出工作人员先后参加了民政部、市局及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举办的业务工作培训达260余人次,有效地提高了万州民政系统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3、强化内部管理,提升队伍形象

完成了局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为切实体现民政工作“亲民、爱民、为民”的服务宗旨,制订了开展学改活动的方案,梳理出了存在的问题;落实了整改措施,在全系统进行了整改,就整改情况在媒体上公开亮相。在万州电视台进行了“三风热线”的两次上线。完成了民政系统20__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草拟和签订。实施“五三六”工程,出台了《廉政建设制度》等21项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制度;制定了局班子成员民主测评方案,开展了对局属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该系列制度出台后,全系统没有发生过一例违规违纪的事件,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树立起了民政系统良好的公仆形象。

(二)基层民主政治和社区建设有了新突破

按照区农村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对年度下达的38个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单位进行了初验,并于春节前下拨了第一批100万元项目专款。对20__年度创建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进行了选点,确立了天城镇万河村等20个示范创建单位。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向区财政局编报了项目资金预算方案,同时完成了向市局争取年度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及市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的选点和申报部级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阵地建设工作,加大了老城社区土地及开发商无偿划拨社区办公用房工作力度;目前老城部分社区已从移民部门、国土部门划拨到办公用房土地。万州区把涉农的10个街道和41个镇乡进行分类实行量化考核。在村级阵地建设方面,要求大镇应新建1~2个面积不少于450平方米功能完善的村级办公服务用房;村务公开工作要达到“五规范,一满意”;制度建设方面要求规范上墙;在辖区内全面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创建活动,有12个村、社区达到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标准。三是健全组织制度,提高自治能力。四是把握“项目”契机,加强阵地建设。对15个20__年度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的选址进行了指导。组织部分镇乡街道民政干部赴奉节县进行了建设市民议政平台工作学习考察,并印发了《万州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

实施方案》。

(三)新型社会救助有了新的进展

20__年初,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领导小组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形成了集民政、救灾、劳动、就业、司法、教育、住房、医疗、移民等为一体的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1、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得到加强和创新

为确保农村困难群众安全度荒,我局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救灾资金482万元;二是及时开展春荒缺粮群众排查工作;三是我局会同乡镇、街道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春荒救济方案,制定了组织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搞好劳务输出以增加农民收入等切实可行的春荒救济方案。已于4月底下拨春荒救济款268万元,帮助农村困难群众57659人顺利度荒。“4.1”风雹灾后,我局及时下拨15万救灾资金,帮助灾民恢复重建工作;四是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

落实了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4.1”风雹灾、“5.23”暴雨洪灾、“5.31”洪灾和“6.17”暴雨洪涝灾情的收集、上报,迅速准确;同时顺利完成了国家民政部、__市民政局对我区“5.23”暴雨洪灾灾情的迎检任务。为确保救灾资金专款专用,从今年5月开始,所有民政救灾资金一律从区民政局救灾资金专户拨付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银行在开票据时必须写明“救灾款”字样,从机制上预防救灾资金的挤占和挪用行为,确保及时、准确和公开公平公正地落实到灾民手中。为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保障能力,目前,仓库有棉被库存19849床,帐篷库存203顶,可满足我区及周边各县救灾应急需要。我区制定了仓库安全应急预案,切实加强救灾物资仓库管理,仓库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每周定期检查仓库消防器材,保证救灾物资安全和及时调运。熊家镇庄子村、小周镇马道村和孙家镇田湾村三个灾民新建村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选址和建设任务,分别落实熊家镇庄子村30户、小州镇马道村10户、孙家镇田湾村15户的灾民新村建设规划,并签订了项目实施目标责任书。协助积极性高、条件成熟的沙河、天城、白羊等镇乡、街道实施“稻草援助基金”建立工作。目前,部分镇乡、街道做好了资金准备,软件资料待市局在巴南区现场办公会后按市局的统一规范要求和民间组织登记管理规定进行完善,然后履行审批手续。

2、稳步推进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医疗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⑴低保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全面实施农村低保,自今年1月起,在全区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辖区年人均收入低于700元的农村贫困家庭开展制度性救助。为确保农村低保对象能安全、足额领取到低保资金,我局加强了和金融部门的沟通、衔接,实现了农村低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半年来,对18402户40336人农村低保对象救助504.25万元。二是稳步推进城市低保,进一步加强了动态管理和分类施保工作。1-6月,取消了不符合政策的1102户2118人的城市低保资格,按程序落实了5379户12330人的低保政策,全区累计241442户次546165人次享受城市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5378.62万元,有效发挥了兜底作用。如何做到应保尽到,不该保的坚决不保,我区在牌楼街道试点,总结出“一本三评四核查”制度,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

⑵积极实施“霞光计划”。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按月对6812名农村五保户发放供养经费,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积极组织实施了“霞光计划”,拟改、扩建部分乡镇敬老院,在全区94个村建设五保家园。目前各项工程正按计划有序进行。

⑶扎实开展医疗救助。一方面按照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的政策,救助了992名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155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针对现有政策的弊端,积极开展调研。区政府通过了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将给予更有效、更方便、更人性的救助。

⑷扎实开展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进一步规范了救助管理程序,积极开展主动救助。增设了5个临时救助工作点,方便流浪乞讨人员求助。同时,区救助管理站又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上街开展联合救助10余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达278人(次);万州区流浪乞讨少年儿童救助中心,现已建成投入使用。

⑸探索进城务工农民管理的新路子。

进城务工农民的管理是摆在民政部门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我局积极探素,走出了一条“政企社联动”的新路子。目前我区百安坝街道、牌楼街道2栋农民工公寓已入住农民100余人次,并将其纳入社区居民进行管理,享有社区部分居民的权利。

⑹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随着大量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我区在白羊镇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白羊镇的做法,采取六条措施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成立了以政府为领导,以学校为主体,人口计生、妇联、团委、民政、司法及各村(居)多方联动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建立完善档案,做好留守儿童的动态跟踪管理。三是畅通通讯信息,建立家长联系热线,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方便家长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孩子的有关信息。四是建立帮扶制度。在学校全面启动“温馨工程”,建立了校内班级的互助互爱小组,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安排校内帮扶教师,履行部分家庭教育职责,为部分留守儿童选好“家长”。五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思想沟通,教育他们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爱,远离不良嗜好、远离不法场所、远离不轨人群,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六是实行寄宿制度,尽可能让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实行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监护。

(五)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卓有成效

1、双拥、优抚工作成绩显著。

调整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做好申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迎检工作。区委、区政府、区人武部召开全区双拥工作会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制发了《关于开展拥军优属模范镇乡街道创建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双拥成员单位分组循环联系驻万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的通知》,将全区52个镇乡、街道全部纳入创建规划,并对双拥成员单位定点联系的部队作了调整。4月4日,区双拥办组织部分镇乡、街道、学校、医院、驻万部队连队的负责人在周家坝街道召开了双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观摩会,并对双拥制度、档案管理、图片收集、宣传专栏和宣传标语、工作总结等迎检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建立和健全优抚工作台账,对照双拥考评标准,扎实做好双拥资料收集和档案整理。建立万州双拥工作网站,在城区14个主要交通、路口制作和更新大型永久性双拥宣传标语,重新制作完成双拥宣传专题片,通过板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编写《万州双拥工作简报》6期。5月25日,市双拥办到我区检查指导工作,对我区双拥工作和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认真落实双拥优抚政策,维护了广大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切实贯彻渝府发〔20__〕92号文件,完成4批520人企业老复员军人临时生活困难补助审查、兑现工作。按时按标准发放重点优抚对象定期抚恤和定期定量补助金,20__年农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600元,达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纳入区财政预算。开展优抚政策督查调研工作。完成优抚数据库更新录入工作,新增带病回乡退伍军人450名。开展了元旦、春节慰问部队官兵和重点优抚对象活动。为部队送慰问金26000元,慰问1-4级革命残疾军人43人、在乡老复员军人100余人,慰问金41500元。完成万州区优抚康复医院可行性研究论证,现已开始筹建。万州假肢康复中心完成经营收入50万元,为25名革命残疾军人装配假肢及辅助器具。万州革命烈士陵园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编制并实施了《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施纲要》和烈士陵园功能重新规划。建立复员退伍军人稳定工作机制,对复员退伍军人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建立完善复员退伍军人台帐。

2、20__年度接收安置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认真做好20__年冬季退役士兵和20__年春季转业士官的接收工作,严把档案审查,人员报道,安置资格审查“三关”。20__年全区共接收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648人(含江南新区15人),其中:农村392人,占接收总数的60,城镇256人,(中央及__市直属单位38人,万州区218人)占接收总数的40,转业士官16人,三级以上复员士官21人。二是认真抓好退役士兵的安置筹备工作。根据__市政府、__市警备区《关于认真做好20__年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__]14号)和__市20__年度安置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区政府出台了我区20__年度安置工作意见,召开了安置工作会议。三是继续抓了20__年度安置扫尾工作。截止目前,我区已安置就业的退役士兵102人,安置率为41,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147人,自谋职业率为59。四是逐一核对,上报了中央和__直属单位职工子女的安置计划,已与18个有安置任务的直管单位进行了工作衔接,已办部分安置手续。

认真抓好20__年冬季城乡退役士兵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工作。已填写申请的退役士兵233人。抓好第一、二军休所的服务管理工作,一是在春节、五一前夕,对两个军休所的老同志和退休工作人员进行了慰问;二是指导两个干休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指导军休干部参加__市民政局组织的《我的军休生活》征文比赛。军休干部矍忠明获优秀征文三等奖,我局获优秀征文组织奖。

(六)社会事务管理不断加强

1、社会事务管理不断加强

(1)殡葬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是调整了殡葬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对殡葬管理工作的领导;二是区政府与火化区镇乡(街道)签订了《20__年殡葬管理目标责任书》,强化火化区镇乡(街道)殡葬管理工作职责;三是为进一步巩固殡改成果,充分发挥国家机关、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我们协调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将殡改工作纳入国家机关、党员干部的年度考核,凡国家机关、党员干部中出现违规丧葬的,该机关精神文明考核、党员干部年度公务员考核为不合格,强有力的推进了殡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在“4.5”清明节至“4.27”全国殡葬日期间,开展了殡葬改革系列宣传活动。

(2)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加快。一是以区政府的名义,草拟了《万州创建全国全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实施方案》,待区政府下发实施;二是开展了20__年度社会福利机构年检工作;三是有序推进了东方包装厂和丰华电器厂的破 产清算工作。

2、强化地名管理与服务

我局与14个移民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完成了移民乡镇集镇道路路名设置任务;完成了沿江主干道的命(更)名工作及南北滨江大道、江南新区地名标志设置和百安坝街道路名牌的更换工作;完成了对20__年以来已命名的6条大道、24条路和支路、14条街和巷10处建筑物等予以地名公告;收集并统计上报了全区“插花地”、“飞地”情况,掌握了地名管理工作的底数;审核报批了太白街道辖区移民新建道路“吴家湾路”的命名工作,并已由区政府正式命名。

界线管理方面:一是正式启动了万州与开县的边界联检工作,双方签订了工作实施方案,提前到8月份完成联检任务。二是启动了万州与开县、渝川线万州与开江段的创建平安边界线活动,双边召开了联席会议,共同签署了创建平安边界线实施方案,通过了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睦邻友好公约。

3、民间组织管理卓有成效

一是召开了全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会议,对全区民间组织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二是对发展我区社区民间公益性组织工作进行了人员培训;三是完成了全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与社团政社分离的筹备工作;四是完成了96个民间组织年检工作;五是完成了33个民间组织的审核、登记、发证工作;六是协助完成万州区民间组织发展促进会一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七)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

20__年,对口支援作为本局今年的重要工作。年初制定了规划,完善了若干制度;同时派出对口支援工作汇报组,主要领导带队,赴民政部、福建省、上海市、天津市汇报对口支援工作,印制了精美的画册《情漫万州》、三峡都市报《新万州》报道民政系统10年对口支援成果的两版报纸和对口支援详细材料分送对口支援省市和民政部。详细汇报了项目前期建设情况,请求进一步支持的项目,联络了感情,增进了了解,都纷纷表示,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赴万州考察,确定具体支持项目。邀请民政部、福建省、上海市、天津市赴万州考察对口支援项目,区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我局举全局之力,精心策划,全力以赴,感动了对口支援省市民政厅局的领导。进一步抓住4月全国民政系统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会议的契机,截至6月底,对口支援省市已到帐对口支援资金370万元,用于民政事业发展。

(八)福彩发行工作成绩凸显

半年来,我局确立了“领跑库区、紧追主城区”的福彩工作目标,采取多项举措,提升了福彩发行管理水平。福彩发行工作成绩凸显,1-6月实现福彩销售163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涨49%,跃居全市第六位,彩民中奖金额更是高达20__万元,彩民中奖金额超过了发行总量。同时,实现代销费120万元,解决200人就业;提取社会公益金542万元,实现税收272万元。

(九)维稳工作有新突破

1-6月,共接待来信来访3670多人次,诉求主要涉及安置、优抚、低保、医疗救助等内容。为切实做好工作,局实行了“限时办结制”,加大挂牌案件的处置力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如领导公开接待、联席会议制度,按照“五个一”的工作要求,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按照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与有情操作的有机结合,我局根据案件的不同实际情况,依照法律、法规、政策,采取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掌握情况,逐一排查,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矛盾,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他们提出的主要诉求;对于他们提出不符合法规、政策的诉求,我局不予支持。1-6月成功化解1件挂牌案件,其余4件挂牌案件正在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解决,确保民政涉军群体的稳定。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民政干部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乡镇因编制或者换届等因素,乡镇民政干部不稳定,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二)农民工进城后政策不配套。

进城农民工户籍、就业、社保、子女就读等政策操作性不强,政策不一、不配套,同时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协调不够。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依照市委提出的把万州加快建设成为全市“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增长极,渝东北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和谐稳定新库区的示范区的战略要求和按照区委、区政府实施“1113”工程的部署,突出重点,实现民政工作整体推进,切实抓好下半年民政工作。

1、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强化社会救助措施。

要坚持以灾害紧急救援系统、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完善救助制度,强化救助措施,全面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困难群体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有新成效。

(1)加大自然灾害预防、核查、救灾、救济的工作力度

第一、认真贯彻《万州区自然灾害救济工作暂行规定》,确保灾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一是及时有效地做好新灾应急救助工作。一旦发生严重灾害,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迅速调运救灾物资,对灾民实施应急救助,妥善安排好他们生活。二是扎实开展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工作。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恢复重建资金问题,并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把管理工作落实到村、到户,确保倒房群众入冬前有房住。三是认真做好冬令救助工作。及时启动冬令灾民缺粮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为实施冬令救助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认真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灾情信息迅速上报。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切实加强汛期救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汛期值班制度。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要及时收集、掌握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信息。

第三、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享我区救灾工作资源。我区灾情资源数据库已经投入使用,对及时准确上报灾情作用明显。今年要与地灾办、防洪办、气象局等部门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定期更新充实资料,充分发挥灾情资源数据库在抢险救灾工作中的作用。

第四、完善灾害救助社会动员机制,提高我区灾害救助水平。在组织救灾捐赠的同时,通过开展“慈善双日捐”、设立募捐箱、上门募捐等活动,多渠道筹集善款。

第五、加强救灾款物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救灾款的使用。

建立乡镇街道民政救灾款专帐,完善救灾发放档案基础资料。同时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确保救灾款物使用发放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安全、及时、有效。

(2)健全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市民政工作会部署,抓好城乡低保工作机制建设,确保应保尽保,强化动态管理。同时,要完善相关政策,努力把好事做好、做细、做实,避免在城市、农村造成新的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低保和就业制度的联动机制,建立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限期享受制度、申请低保诚信承诺制度,增强低保政策的就业推动力。探索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研究确定低保标准占当地城市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促进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切实抓好五保供养工作。对五保户的供养,要提高集中供养率,逐步提升五保供养水平。

(3)继续抓好“五保家园”建设。各地要结合实际,抓紧组织实施,力争不少于30个。

(4)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日常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相衔接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使医疗救助更加简便、公平、人性化。下半年,我局要向上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多为万州解决实际困难。

(5)统筹推进专项社会救助。要推进各种专项社会救助工作,要指导乡镇、街道建立健全领导小组,便于对社会救助工作统筹协调。要加强对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情况、数据的收集统计工作,全面实行归口汇总,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2、围绕提升社会自治能力,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以城镇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自治和民间组织管理为重点,利用城乡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平台,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在城乡社区,坚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社区服务为主题,全面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的和谐社区。做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活动”。要认真抓好第七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要新建3个社区服务站。农村社区建设是以村民自治为载[文秘站:]体,以整合社区资源为手段,以推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为导向,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功能,努力建设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二是要建立民间组织发展体系。积极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在协调市场主体利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充分发挥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作用;积极培育发展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在增强社区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积极培育发展慈善类组织,充分发挥在增强调控手段、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各乡镇(街道)要按照这一思路,根据各乡镇、街道的情况,突出重点,有所侧重,推动重点民间组织的发展。乡镇、街道和区级机关与社团必须要分离。

3、围绕提升国防服务能力,大力强化国防服务保障

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各镇、乡、街道和单位要切实抓好此项工作,特别是农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的发放一定要按1600元/人到位,下半年要进行专项检查。一是要积极开展行业拥军、社区拥军,引导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拥军,扩大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二要切实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工作,加强退役士兵就业服务。推进退役士兵安置办法改革,鼓励和促进自谋职业,扩大货币化安置比例。完成军休人员接收任务,加强服务管理工作,推进军休所服务管理社会化。三是要进一步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积极完善以医疗减免、医疗补助、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医疗保障制度。采取置换、补助、帮工帮料、入住福利机构等形式,逐步改善特别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住房条件。抓好复退军人数据库建设,建立优抚安置对象稳定工作长效机制。

4、提升社会事务服务管理能力

以福利服务、区划地名管理、婚姻收养登记、殡葬管理为重点,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社会事务服务质量。一是要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步伐。积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社会福利领域,积极创建全国全市养老示范先进区,做好居家养老万州先行试点工作,力争全年全区完成社会办养老服务床位新增200张。妥善处理东方包装厂和丰华电器厂的破产清算遗留工作。建立“明天计划”长效机制,对万州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实施康复手术治疗。二是提高区划地名等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切实搞好乡镇和城区新建道路的地名设标工作。全面完成万州与开县、渝川线万州与开江段的创平安边界线活动。按要求力争8月底前完成万州与开县边界联检任务。三是随着国家《殡葬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适时出台《万州区殡葬管理实施细则》;适时拟召开殡葬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一步细化成员单位职责,继续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殡葬违规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选择有条件的乡镇,逐步推进农村葬礼与葬式改革;抓紧建设万州区殡仪服务中心,满足市民百姓治丧活动的需求。进一步规范婚姻收养登记管理。

5、扩展福利发行规模,促进慈善事业加快发展

(1)扩展福彩发行的规模。1-6月福彩发行的整体情况较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下半年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福利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营销措施,填补部分乡镇还没有福彩销售网点的空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2)以推动建立简便快捷、公开透明的社会捐助体系为动力,加快慈善事业发展。下半年要着力推进建立“稻草援助基金”,要建立健全援助基金的管理、使用等相关制度,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救助服务。目前已有2个镇完成了资金募集。同时,要切实抓好10月全区“慈善双日捐”活动。

6、进一步加大争取对口支援力度

要组织对口支援汇报工作组,赴上海、天津、福建、南京、宁波等省市汇报对口支援资金的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以及争取明后年进一步支持万州民政福利事业发展。

7、进一步加大维稳工作力度

住建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围绕上述要求,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救助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低保资金预算250万元,(城镇160万元,农村90万元),将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56元提高到170元。同时积极探索“分类施保”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

二是加强五保供养工作。目前,我县共有五保对象471户491人,敬老院13所,房屋418间,其中集中供养424人,集中供养率86.4%。五保供养经费为县级统筹,供养经费有县财政拨付到各镇后,再由各镇拨付到敬老院。年,五保供养标准为人均每年3000元,五保对象的衣、食、住、医、葬得到较好的保障。年,我局积极落实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把五保对象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积极探索农村费改税后五保供养经费新的筹措方式,实行五保供养经费由县级财政统筹,确保年农业税取消后,五保供养经费足额列入县财政预算。

加强硬件建设,我县13所敬老院大部分为震后所建,房屋大部分已经老化,加之撤乡并镇后对敬老院进行了会并,目前我县敬老院硬环境条件整体较差,主要表现在居住拥挤、房屋短缺,五保对象不能及时入院。为改善办院条件和环境,提高办院质量,我县决定在年实施敬老院改建、扩建工程。此项工程被县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中。年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共涉及7所敬老院,扩建3所,改建4所,改、扩建房屋176间,总投资287.08万元。具体为:镇甄庄敬老院建54间2000平米三层楼房;镇敬老院翻建北京平14间280平米;镇敬老院建44间1017平方二层楼房;镇敬老院翻建北京平12间240平米;敬老院翻建北京平24间480平米;镇扩建北京平12间240平米;镇扩建北京平16间320平米。为增加各镇工作积极性,县财政对改、扩建敬老院工程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楼房每平米300元,北京平每平米4000元,共计补贴61.71万元。补贴款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一次性补助到位。并投资200万元完成截瘫疗养院翻建。

根据我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综合地域、人口分布情况,结合五保敬老事业发展形势,在“”期间,利用3-5年时间,对敬老院进行整合,1、综合地域人口分布,对部分敬老院进行撤并,使全县敬老院达到12所;2、根据五保敬老事业发展形势要求,扩大敬老院个体建造规模,使每个敬老院居住床位达到100-120张,收住五保对象达到100-120人以上;3、结合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情况,积极探索公寓化敬老院经营管理模式和五保敬老社会化发展的新路子,到“”期末,使全县敬老院全部实现公寓化管理,社会老人有偿性入住率达到30%,达到公、私并举,以院养院之目的。

三是努力实现对城乡困难群众的综合救助,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方面的困难,并抓好扶贫救助一帮一活动,实现扶贫帮困工作的经常化,进一步探索推开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方法,在和出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城镇廉租房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困难群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救助政策,确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负担,并力争将医疗救助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解决城乡低保对象、特困职工和优抚对象的大病医疗救助问题。认真抓好扶贫救助“一帮一”活动,使全县624名副局级干部与624户城乡特困群众结成稳固的帮扶关系,确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

四是深化救灾工作改革。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积极开展应急救助工作,树立防大灾,救大灾意识,建立健全以紧急救援为核心的救灾工作、灾情信息快速收集、报告制度,完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和救灾物资储备系统、相关部门紧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应对灾害的社会捐助预案等一系列救灾工作制度,推动救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救助能力。

(二)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为创建部级双拥模范县夯实基础

一是全面提升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水平,推动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重新修订颁布的《双拥模范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为依据,加强对双拥模范县创建活动的领导和监督检查,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到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中来。着眼于部队建设与改革,积极支持部队建设,为部队的训练、演习、战备、执勤提供场地、人力和物质保障。讲求创建质量,狠抓各项政策、法规、条例的落实,在今年已圆满完成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任务的基础上,积极争创部级双拥模范县。

二是健全完善优抚保障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基层拥军优属服务组织,进一步丰富社区拥军优属服务组织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实现双拥工作在社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为驻军开办科技文化培训班,帮助驻滦部队解决好训练、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两节期间,筹措资金、慰问品,组织好对驻滦部队、优抚对象的慰问活动。

三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重新修订颁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加大《条例》宣传力度,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的通知》,确保重点优抚对象达到或高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做好抚恤、补助和义务兵家属优待工作,确实保障各项拥军优属政策的落实,重点是确保农村费改税年农业税取消后农村义务兵优待金足额列入县财政预算。按照“政府补助与个人负担相结合、普遍保障与重点保障相结合、优抚医疗保障与社会医疗保障相结合、政府照顾与大病救助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将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医疗救助体系的新方法、新路子。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为依托,以大病救助为重点,充分体现优待优惠的政府、社会、个人共同负担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落实优抚对象医疗减免政策,进一步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继续开展“爱心献功臣”捐助活动和党政干部与特困优抚对象结对帮扶活动。

四是加大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力度。狠抓安置计划的制定和接收环节,确保按时完成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深化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办法,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加大自谋职业工作力度,力争使自谋职业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五是落实好军休干部“政治、生活”两个待遇,积极探索“依托社会、家庭供养、自我服务”的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新路子,继续保持全国先进干休所荣誉称号。

(三)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依法做好社会行政事务管理

一是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完善以登记管理机制、业务主管单位为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促进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落实《省行业协会发展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推选首批示范性协会。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民间组织,督促未取得合法身份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登记。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创建“省星级标准化婚姻登记处”,营造规范的工作环境和规范的服务窗口,婚姻登记合格率、合法率达到100%,收养登记合格率、合法率达到100%。确实加强救助管理站建设,认真贯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协助公安、卫生等部门规范救助程序,完善救助体系,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式,坚决杜绝救助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和简单粗暴作风。

三是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力度。重点是针对土葬滑坡严重,土葬屡禁不止现象进行专项清理整顿,对今年以前发生的土葬全部进行治理,对今年以后出现的土葬全部起尸火化,坚决杜绝“以罚代葬”、“以罚代化”管理混乱的现象,遏制土葬歪风蔓延;积极抓好殡葬改革的宣传、引导工作,提高认识。要主动向当地领导作好宣传,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使领导从发展经济,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抓出成效。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宣传车等舆论宣传工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规;宣传破除旧的丧葬习俗文明节俭办丧事的好处;宣传在实施殡葬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好坏典型;宣传火葬是当今最好的遗体处理方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对于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节省资源、建设美好家园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广泛地宣传,使殡葬改革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形成人人都关心支持殡葬改革的大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殡改意识;加强对殡葬用品市场、运尸车辆的规范管理,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作用,从源头上杜绝大操大办和“二次发丧”,树立文明办丧事的新风,减轻农民负担做好区划调整规划工作。加强地通过广泛地宣传,使殡葬改革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形成人人都关心支持殡葬改革的大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殡改意识;加强对殡葬用品市场、运尸车辆的规范管理,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作用,从源头上杜绝大操大办和“二次发丧”,树立文明办丧事的新风,减轻农民负担做好区划调整规划工作。名管理,通过广泛地宣传,使殡葬改革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形成人人都关心支持殡葬改革的大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殡改意识;加强对殡葬用品市场、运尸车辆的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作用,从源头上杜绝大操大办和“二次发丧”,树立文明办丧事的新风,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作到“阳光殡葬”,“绿色殡葬”,“便民殡葬”,“文明殡葬”,要提高殡仪服务的文化含量,增加服务项目和服务网点,拓宽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办丧事的各种需求;要宣传和公开殡仪服务项目,收费价格和服务承诺,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活动,不断创新安葬方式,如树葬,海葬,空葬等,吸引广大丧户在殡仪馆集中办丧事,从而形成广大群众文明节俭办丧事的良好氛围。

四是做好区划调整规划工作。完成县城区地名、堪界和道路设标工作,做好撤县建市资料收集与补充,提高地名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区划、界线、地名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

(四)深入开展村民自治活动,进一步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在村民自治工作中,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着力点,认真贯彻落实《村委会组织法》和《省村委会选举办法》,不断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四个民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尤其是做好群众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村委会成员罢免工作,确保程序合法、组织规范、权利落实。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管理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村务公开、居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的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做好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准备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总结以往选举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注意发现新情况,研究新动向,解决新问题,搞好工作人员培训,做好试点宣传等前期工作,为年换届选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民政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民政事业的发展,要求民政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必须与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相适应。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是实现这一要求,使民政工作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民政工作在构件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民政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民政工作者自身数值和能力,确保民政事业稳步、协调、全面、健康发展。

1、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思想。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民政工作的任务和责任就是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因此,民政工作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一是要把“为民”作为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权为民所用”。“为民”,就是一切为人民群众着想。今年的民政工作无论是构思工作思路,谋划工作格局,作出各项决策,制定各项措施,都要突出“为民”思想。要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问题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力求使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二是要把“爱民”作为民政工作职业道德。“情为民所系”。“爱民”,就是要对人民群众有感情,要对困难群众更多体恤,更多关心,而且要把这种体恤和关心贯彻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善待、厚待群众,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三是要把“利民”作为民政工作的职责和义务。“利为民所谋”。“利民”,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民政部门要成为困难群众感情上的倾诉者,要求上的代言者,权益上的保护者。要随时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和要求,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和利益,多为困难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要牢固树立务实创新意识。务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创新是求得事物发展的基础。民政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是小中见大,摸的着、看的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老病死、柴米油盐。因此民政工作一定要切实做到求真务实。要大兴调研之风,倡导“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把情况摸透,事情做实,重在效果,真正为困难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要真正做到务实,就必须创新、创新、再创新。民政各项工作都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问题、新矛盾,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城乡低保如何规范、退伍安置渠道如何拓宽、老龄工作如何展开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方法和新的工作措施。要在观念上创新,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突破旧框框、旧习惯的束缚;要在思路上创新,转换思考角度,用新思维研究新问题;要在工作手段和方式上创新,旧的办法不行了,就要研究新办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重点工作得到推进,难点问题得到突破,热点问题得到化解,从而提高民政工作的档次和水平。

3、要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精神支柱,必须将其发扬光大。民政工作群众性极强,并且复杂、艰苦,有时甚至困难重重、矛盾丛生,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做保证,就不可能有开拓创新的魄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作好工作的信心。在思想上要艰苦。民政干部职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发扬“孺子牛”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耐的住艰苦,抗的住诱惑,努力造就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廉洁奉公、甘于奉献”的民政干部队伍和“政治坚强、工作扎实、团结协作、廉洁高效”的领导集体。在工作上要艰苦。要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困难最大、矛盾最多的地方去,了解实情、真情,把工作做细、做深、做透。要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特别是在困难和矛盾面前,要敢想、敢说、敢为。在生活上要艰苦。民政部门几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状况很紧张,工作条件很艰苦。但是,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民政干部职工越要谨心行事,廉洁从政,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处处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以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受益于群众。

住建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5年,是我区民政事业大发展、大跨越的5年。5年里,我区民政事业驶入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社会事务管理工作转入依法行政的轨道,民政救助水平逐渐提高,救助形式多样、救助体系日趋完善,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双拥优抚再上台阶。创新实施的民政资金备查账制度、民间组织备案管理制度、低保联席评议制度、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认定制度、低保信息共享制度、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等20余项工作方法在全市推广。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社会救助筑牢和谐基石。一是城乡低保扩面提标。5年里,“民生保障网”从零起步,全区城乡低保累计保障108.4万人(次),支出保障资金12082.4万元,城市低保提标5次,人均补差达到186.5元,农村低保提标3次,人均补助达到75.1元,与5年前相比,城乡低保保障人数增长1.3倍,保障资金增长了36倍。二是医疗救助为民解困。从单一的住院救助发展到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相结合,从医后救助发展到医前、医中、医后救助和特批救助并举的救助方式,全区城乡医疗救助累计救助30779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575.8万元,资助困难群众参加“新农合”76910人次,累计支出601.4万元。三是救灾救济成效明显。5年里,我区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成功应对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2013年的特大旱灾和每年的暴雨洪灾等,累计救助灾民900余万人次,发放灾款4500余万元,在第一时间确保了受灾群众“五有”(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救治)。四是慈善事业由无到有。区慈善会和慈善会办公室于2008年成立以来,先后建立了捐赠接收网络,完善了慈善服务网络,组织开展了全区“慈善帮困助学”、“慈善一日捐”、“向受灾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捐助”、“向地震灾区献爱心”、“向旱灾地区捐助”等慈善捐赠、救助活动10余次,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500余万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100余人、贫困中小学生40余人,赈灾200余人次。2008年,我局被省民政厅记“集体二等功”。

——以民为本,维护民利,社会管理彰显服务本色。一是银发事业,惠及全区城乡老年人。全区老龄服务网络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完善,老年文化设施完备,老年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成功创建为省级敬老创模区先进单位,建立了高龄老人生活补助机制,连续5次成功举办全区老年人运动会,举办了2次“云溪夕阳红”文艺演出。区老龄办被省老龄委表彰为“先进集体”。积极开展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工作。改(扩)建了农村敬老院12所,新增床位1167张,投入经费800余万元;集中供养标准达到3300元/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7.1%,分散供养标准达到1800元/年•人。二是维护民权,催开稳定和谐向阳花。顺利完成了全区第七届、第八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村级“四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按照“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要求,创新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全市领先,新建了21个。社区更加和谐,居民幸福指数得到了提高。三是婚丧管理,促进社会民风新时尚。创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全省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一举成功,累计办理婚姻登记28744对,全部准确无误。出台了惠民殡葬政策,城乡低保、五保、重点优抚对象死亡后火化的,每具尸体补助1000元,并免费提供骨灰停放服务;在殡葬管理上,实行鲜花取代火纸祭祀等举措,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四是民间组织,引领农村经济新发展。创新了民间组织备案管理制度等。积极培育各类经济协会组织,起到“成立一个协会、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繁荣一方经济”的作用。

——拥军优属,双拥共建,纳溪发展旗帜锦上添花。5年里,我区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时代凯歌,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建设。连续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区”称号,蝉联了“六连冠”。近年来,我区又创造性地开展了“关爱功臣”、“双拥一助一”、“双拥连心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等活动,使重点优抚对象的“三难”(生活难、看病难、住房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二)未来五年工作打算。

——完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建造数字民政。用数据来反映民生问题和弱势群体的幸福指数。做到城乡低保运行更加规范、顺畅,保障面占应保障数的100%;全面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乡医疗救助;全面落实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和救灾监控制度,建立市、区、镇三级减灾、防灾、救灾信息网,普及减灾、防灾、救灾知识。

——健全基层政权建设体系,打造强势民政。健全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新发展城市社区6个(,新建城市社区服务中心2个,每个面积达到400㎡,城镇社区建服务站达100%,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和活动场地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社区。

——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铸造现代民政。稳步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全面落实抚恤、补助、优待等政策规定,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区“七连冠”的目标,优抚对象的生活达到城乡中等以上生活水平,重点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全面解决;积极贯彻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每年都将自谋职业补助经费和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列入预算,城镇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构造和谐民政。兴建1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力争兴办5所30张床位以上的民办福利机构;新建、改建、扩建农村敬老院4所,每所设置床位均达到80张以上,全区80%农村敬老院达到省一级标准,床位增加到1500张以上,区老年大学教学场地扩大到2500㎡,规划建设综合性老年人活动场地;将全区城市、农村高龄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城镇“三无”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农村特困老年人救助标准达到800元/年。

——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树造服务民政。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建立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打击非法、违法民间组织的综合治理机制,民间组织诚信自律合格率达到99%以上,稳妥开展行政区划地名管理,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收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新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个。

——抓好基础项目建设体系,筑造项目民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跑项目、建项目,全面落实项目责任,奋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启动区老年公寓建设项目、光荣院建设项目、区儿童福利院建设项目、区老年人多功能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区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及农村敬老院建设项目、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等。

二、2013年工作总结、亮点及2014年工作安排

(一)2013年工作总结、亮点。

1.以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救助体系。主要体现在“五个好”,即:

——保基本生活,规范好城乡低保。狠抓了低保规范管理和资金安全,开展了城乡低保资金的运行情况跟踪督查4次,创新了城市低保审批联席评议制度。截至目前,城乡低保累计救助22.6万人次、发放低保金2544.4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助分别为186.5元、75.1元,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19.1%、112.4%。

——解燃眉之急,开展好医疗救助。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提高了救助水平。城乡医疗救助7023人次,发放救助金435.8万元,人均医疗救助水平分别达到192.2元、178.7元,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37.3%、127.6%。

——解后顾之忧,落实好五保政策。改扩建敬老院工作进展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0%;新增床位60张,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0%,新增集中五保对象36人(户),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0%,集中供养床位率达到67.1%,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10.0%。

——强应对能力,组织好救灾工作。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综合防灾减灾指挥体系项目进展顺利。新建“慈善爱心超市”2个,完成任务数的100%。下拨救灾资金87万元。组织了抢险救灾应急演练。开展了村(社区)灾害信息员培训。认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印发了防灾减灾宣传手册70000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挂图3000份,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讲座22场次。

——传党政温暖,实施好专项救助。认真落实孤儿保障工作的相关政策,准确认定孤儿身份,及时足额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长效实施孤残儿童“明天计划”、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重生行动”(微笑列车)、“疝气行动”等手术康复工作,继续实施“晚情行动”。创建省级Ⅰ类养老服务示范社区顺利通过了省检。加强福利企业管理和服务。配合销售电脑福利任务完成。开展了临时救助106人,发放临时救助金4.2万元。开展了慈善捐赠2次,募集善款79万元,其中,定向捐赠43万元。

2.以落实重点优抚对象待遇为着力点,切实提高了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

——做优特色,双拥工作显亮点。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区绩效目标重点督办事项管理;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健全,成员单位职责明确;区双拥办编制、人员、经费等落实。二是双拥国防宣传教育广泛深入。书写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123条(幅),上报工作信息23条,编发《双拥工作简报》9期,并在城区新建宣传牌1块。三是拥军优属扎实有效。退伍军人安置有序推进。区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部队官兵。“一助一”帮扶义务兵家属481户、困难优抚对象175户效果明显。“双拥心连心”活动反响良好。四是拥政爱民成果显著。驻纳部队先后出动兵员124人次参加急难险、城乡环境整治、植树造林等工作,结对帮扶贫困学生2名。五是军民共建富有成效。区级部门结对共建达80%以上,镇(街道)结对共建达70%以上,3个非公组织、5个新社会组织分别与部队结对共建。六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扎实开展。顺利通过了“全国双拥模范城”检查。

——做牢基础,优抚政策重落实。一是7月1日前兑现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强优抚经费的管理。二是扎实做好涉军维稳工作。开展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服务。三是加强光荣院、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完成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工作。对一至四级残疾军人住房情况进行普查,建立了信息档案。四是全面清理上报1881名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生活补助。五是扶助20名(新建住房18户,维修2户)困难优抚对象改建住房进展顺利。六是农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提高到1500元/户/年,较上年增长500元,城镇义务兵家属提高到500元/户/年,较上年增长200元,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提高到600元/户/年,较上年增长100元,其他优抚对象提高到200元/户/年,较上年增长40元。

——做活政策,士兵安置出实招。一是自谋职业安置取得了新突破,采取“岗位安置与自谋职业安置相结合”的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办法,是全市唯一无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安置遗留问题的区县。二是多种渠道安置取得了新突破,全区公开招考30名社区社事协理员时,在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中招考25名。三是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新突破,组织城镇退役士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成功创办小企业》知识培训,参训率达100%。

3.以加强村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工作为着力点,扎实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村民自治民主化。全面完成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做好了相关后续工作,处理率达100%。完成了7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加强城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指导城市街道、社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开展村民自治模范单位、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社区管理规范化。开展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搞好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全区共投入资金1230.7万元,进行基础设施改造580处,新聘请环卫工人160个。同时,加强对各镇(街道)社区的暗访、督查。

——稳步推进社工工作,志愿服务专业化。组织16名社会工作者参加2013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1人获得社会工作师资格。举办了1期社会工作培训班,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力度,积极报送社会工作信息。结合纳溪区党员志愿者专业化服务,到敬老院、乐道古镇等开展了就业、爱心助学、扶老助残、科普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4.以构建“民生民政”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了民政部门公共事务管理服务平台的作用。

——社团服务,促进两新组织创先争优。对78个社团、48个民办非组织进行了年检,年检率达100%,对违法社会组织查处率达100%、无非法社会组织。做好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深入开展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党组织覆盖率达90%。

——地名服务,展现城市建设整洁风貌。抓好地名规划工作,推进地名数据和地名网络建设。配合完成了“纳江”段县级边界联检任务。建立了地名信息3501条,新制作了70块灯箱路牌。

——婚丧管理,促进社会民风根本好转。一是在全市率先实施殡葬惠民新政,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死亡后,办理“身后事”,可获1000元的补贴,规范了殡仪服务站点,设置了公益性骨灰存放点1个。二是加强殡改宣传,设立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台站16个,印发殡改宣传单6万多份,书写标语1346条,印制宣传纸杯10万个,出动宣传车24台次,群众受教育面达90%以上。特别是上马镇交通死亡儿童事件,白节镇、镇儿童溺水死亡事件,死者亲属均采取停尸闹事方式,企图多获赔偿,我们积极向群众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求得死者亲属理解,实现了及时火化或按规定迁墓的目标。三是婚姻登记零差错,今年,已办理结婚登记2762对,离婚登记881例,补领结婚登记2238对,登记合格率100%。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183份,装订婚姻档案80卷。四是社会救助人性化。今年,累计救助55人(其中,上街主动救助流浪人员36人次,接待上门求助19人次),发放救助金24800元。

——为老服务,提升老年群体幸福指数。健全老龄服务网络,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老年文化设施完备,老年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敬老创模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纳溪区第十五届老年人运动会。

——自身建设,展示纳溪民政良好形象。按规定报送和收取公文,按时限、要求办理公文,上报市民政局公文规范。市民政局刊发信息61条,完成任务的169%,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上宣传报道126条;报送理论调研文章3篇;办好了民政公众网站,搞好政务公开,落实安全、、维稳责任制,对纳溪区社会福利救助中心民政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民政事业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

5.以提升纳溪民政形象为着力点,在工作创新上做文章。

——创新社会管理,社区管理实行网格化。结合纳溪实际,推行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将城区行政区域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让网格成为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同时,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在全区22个社区中,增加社会事务协理员30名作为网格管理员,天天下院落,掌握民情、传递民意、解答民询、办理民事,实现了“小事处置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社区、街道”的目标。

——维护合法权益,带病回乡认定规范化。为保障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我局进一步规范了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身份认定制度。统一由民政局到人武部查阅退伍军人档案,指定区中医院为申请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病情诊断定点医疗机构,并成立专家小组。由定点医疗机构2名以上专家检查诊断申请人原病情是否还存在,分别在《省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认定表》上签署意见,并实行准入公示制度。自实施这个认定办法以来,全区诉求享受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待遇229人,其中仅有19人被批准纳入,准入率为8.3%,且连续实现了退伍军人到省进京“零上访”的目标。

——严格动态管理,低保信息资源共享化。为真正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即退,我们在实行低保审批联席评议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了低保对象信息共享制度,在区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民政部门可定期到工商、房监、就业、社保、地税、国税、财政等13个部门筛查低保对象的信息。今年,我局已派出工作人员86人次,先后赴工商、房监等部门核对相关信息7233人次,共取消低保对象362户628人,既为国家节约了社会救助资金我,又积极提高了低保对象保障水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抓好城乡社会救助,实现保障水平的新提高。一是进一步加强汛期各项救灾应急准备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随时应对突发性灾害的一切准备。二是巩固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细化城乡低保操作规程,完善收入核定办法,出台城乡低保动态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力争做到公平、公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纪检部门工作人员为低保工作监督员,促进低保工作进一步透明公开。三是改进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办法,适时修改我区的《城乡医疗救助办法(试行》等,全面推行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

——抓好社会福利工作,探索体系建设的新突破。一是进一步加强敬老院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弃婴、孤儿的收养工作,依法开展家庭收养。二是进一步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探索和培育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模式,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提升慈善事业管理水平。

——抓好公共社会服务,迈出社会管理的新步伐。一是不断加强社区基层政权建设。突出便民利民的理念,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二是抓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集中开展以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认真开展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婚姻法律法规宣传,配合计生、卫生部门做好免费婚检的宣传工作,依法办理收养登记。四是抓好各项殡葬服务工作,大力宣传各项惠民殡葬政策。五是加大对城市街巷路牌的管理和维护,不断规范全区道路门牌设置。六是切实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七是加大对福利企业的管理和扶持力度。

——抓好双拥优抚工作,打造纳溪民政的新亮点。一是在元旦、春节、“八·一”期间,对驻区部队官兵和重点优抚对象开展一次慰问活动,召开好拥军座谈会。二是加强军民共建,不断丰富双拥活动新内涵。三是加强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共同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与教育、人社等部门协调,妥善解决驻区部队军人家属就业问题,采取岗位安置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做好退伍军人安置工作。五是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涉军维稳工作。

——抓好部门自身建设,提升纳溪民政的新形象。一是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民政工作专业化水平,为民政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强队伍的廉政建设,着力培养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三是进一步加强民政资金管理,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四是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民政系统创先争优意识,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全区民政工作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抓好民政项目建设,夯实纳溪民政的新基础。全面落实项目责任,奋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启动区老年公寓建设项目、光荣院建设项目、区儿童福利院建设项目、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等。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配套。养老服务设施方面,我区无国办福利院,农村敬老院的供水、供电、道路等设施差,与农村敬老院建设标准化相差较远;社区、优抚单位基础设施薄弱。

(二)力量配置不配套。区、镇(街道)的民政工作人员处于超负荷状态。乡镇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后,民政办公室并入乡镇社会事务办,镇(街道)上的民政工作“机构无帽子、门口无牌子、办公无章子,办事无票子”,如:在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需要由“民政”证明,全区都须集中到区民政局来办理,既增加了当事人的车费往返负担,又增加了区民政局的工作量;镇(街道)上的民政工作人员更换频繁、整体素质待提高。我区民政局事业单位共有9个,人员是公务员的2倍多,至今未被认定有“参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为,对应的上级部门都没有“参公”),如:婚姻登记是政府对公民婚姻行为的行政确认,上级明确必须是公务员才能签发结婚证、离婚证,而目前,区婚姻登记处仅事业编制2人;城乡低保工作是政府对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而区低保办也未被列入“参公”单位。仅凭区级民政部门要求“参公”,力度显然不够。

(三)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我区地处河下游两岸,平坝、丘陵、低山兼有,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区、镇和群众抵御自然能力均较弱,因灾返贫、因病返现象严重,需要上级转移支付量大。

(四)对象需求不断增长。我区救助体系虽然日益完善,济弱扶困力度不断增加,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部分群众未能共享改革的成果,要求救助的呼声越来越高,部分不符合救助条件,看到优抚、低保等“含金量”不断提高,看他人受益而眼红,“坐小车也想吃低保”,“凡是参过军的都想捞一把”,并坚持自己有权享受,致使救助额度相对于“需求”额度差距越来越大,涉军维稳压力也在逐年增加。

四、对市民政局和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加大基层民政基础设施投入。如在社区阵地建设等方面,加大补助力度等。

(二)加强力量配置。协调市级(或省级)编制人事部门,在乡镇社会事务办增挂民政办的牌子;在新一轮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将区民政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婚姻登记处、低保办、双拥办、烈士陵园管理所等列入“参公”管理。

住建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民政工作稳步推进,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长足发展,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调,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从明年开始,全市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也由现在的156元提高到180元,救助水平逐步提高。今年1—10月份,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7.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53万元;救助特困群众5500人次,发放救助金90多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加大了劝募力度,共接受各类捐款269.1万元。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对100名特困高考新生每人发放1500元助学金,通过北美华侨联合会对20名一年级特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助学金,较好地保障了贫困学生受的权利。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一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全市1022个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达到91%和83%,分别高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10个百分点以上,换届后减少村干部816名,减轻农民负担250多万元。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指导基层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在全市基本建立起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有序的村民自治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三是城市社区建设稳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在社区组织建设上对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一体化进行了试点探索,依法选举社区委员会,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干部工资和办公服务用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完善功能、扩大服务上,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筹措资金,援建了38个社区图书室,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大力维护了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以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全面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充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积极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在全市区、街、委三个层次,工农商学四条路线形成了牢固的拥军体系,推动了群众性双拥工作想纵深发展;注重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市委、市政府“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慰问团,积极走访慰问参演官兵,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协调有关部门为部分驻莱部队解决了通水、通电、通路及相关问题,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及时足额兑现提高后及补发的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万元。并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建立起医疗补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实行“安置政策、安置计划、考试考核成绩、安置结果”四公开,大大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充分体现了安置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今年全市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394人,按考试考核成绩,公开自选工作岗位,其中196人选择了工作岗位,198人选择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

四、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发挥了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发挥协会的龙头带头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齐头并进闯市场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优先发展优势行业、降低准入门槛、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模式,较好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莱芜汶源姜蒜协会组织农产品加工出口,实现利税800万元,带动了周边近万亩姜蒜基地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五、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有序,进一步增强了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联合教育、财政、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大检查,共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30余起;进一步强化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边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通了“莱芜地名网”和地名服务热线,区划地名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局、公安局和卫生局共同制定出台《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规范收养登记程序,明确弃婴的合法监护人和送养人,保障弃婴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办理收养登记121例,登记合格率达到100%;认真贯彻《婚姻登记条例》,着力提高登记水平,截止目前共办理婚姻登记5555对,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殡葬执法宣传周活动,有效地遏止了乱建、乱埋、乱葬等问题的发生,火化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六、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福利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民政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的水平。针对民政基础设施投入少、基础差、档次低的实际,在先后投资1800万元建设建设市老年公寓和军休干部活动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市社会福利院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00万元的市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中心已经开工建设。通过不断加大改造和建设力度,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民政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提升社会福利事业的档次和水平,为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福利发行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福利发行宗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发行原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升级销售系统,提高了福利的社会公信力,到目前福利销售额已达6720万元,超额3000万元完成了销售任务目标,福彩销量增幅排在了全省前三位;强化对全市福利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强年检认证工作,维护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市安置“四残”职工1460人,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减免各项税金1.05亿元,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达5000元以上。

关于2006年的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民政事业发展为第一要务,抓牢“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努力开创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一个体系,完善两个机制,推进四项工作,实现三个目标。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管理机制。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四民主一公开”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开展示范带动活动,培养一批典型示范单位,促进全市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加强调度检查,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改制先行、改造提升、整合规范、调整完善”的工作思路,将社区基础设施纳入“城中村”开发规划,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四统一”,争取三年内全部落实“城中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认真落实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居民自治和费随事转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推进四项工作,即大力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农村经济协会、社会福利社会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制度化。以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全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拥军和企业拥军活动,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重点解决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指导各区做到重点优抚对象“四位一体”医疗保障制度的常态运行,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加强安置工作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使城镇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保持50%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协会特色化。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模式,帮助已经成立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协会管理的规范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化。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妥善搞好孤残儿童安置;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力争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1800张。四是大力推进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法制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要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积极推进乡镇驻地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弃婴管理办法》,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查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福利企业管理,认真搞好福利企业年检,对不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坚决予以撤消,全面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实现三个目标,即实现完成招商引资、争创“双拥模范城”、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三个目标。一是全力争创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军地统筹协调发展,服务于军地建设,针对部队科技练兵的需要,动员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部队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题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双拥共建活动,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双拥共建活动,突出抓好基层的双拥优抚等基础工作和社区双拥等群众性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营造双拥社会环境,带动社会双拥工作的开展。加强督导和工作体制建设,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各个职能部门,形成抓落实的合力,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二是全面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能创新的干部队伍。努力强化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能力,着眼于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创建“学习型”民政,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紧紧抓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着力培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现场执法等重点人才,全面提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提高效率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和谐民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以实现民政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从关心事到关心人、从满足人的低层次需要向满足人的高层次合理需求转变,在开掘潜能、增强活力、激发创造力中尊重人、提高人,切实打造一支政治坚强、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民政干部队伍。三是努力实现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的思路和手段谋求发展。要突出福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全面提升福利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提高管理水平,使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力争全年发行量有新的增长,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局属各单位要用市场化的思路办法改革管理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墓建设,加快殡葬改革进程;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服务机构,按照投资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的思路,大力兴办“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养老福利服务机构,使国办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互相补充,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通过以上方式,实现民政事业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县民政工作总结

2004年,全县民政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牢固树立和实践“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意在民政,服务在基层”为载体,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年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2004年全县民政工作基本情况

围绕进一步深化“满意在民政”活动,不断强化为民服务宗旨。年初修订完善了《平阴县关于深化“满意在民政”活动的实施意见》,将这一活动延伸到乡镇、村;从10月起,在全县民政系统开展了“学习周国知,争做为民模范”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全市“满意在民政”活动经验交流会上,孝直镇民政办公室等3个“满意在民政”活动先进单位,2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婚姻登记处等5个单位被命名为第二批“满意在民政”示范窗口,民政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跃上新台阶

1、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由于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依法指导,操作规范,按程序办事,应依法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的337个村中,有326个村已完成换届选举任务,选举成功率达到96.7%,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提出的换届目标,为全县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2、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推行了政务“一站式”办公和“十公开、五规范、一满意”制度,完善了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内容、时间和程序,提升了公开栏的档次,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省、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上分别介绍了我县和刁山坡镇西豆山村的经验做法。

(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再上新水平

1、拥军优抚工作。对双拥工作,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每年,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双拥工作。春节、“八一”等节日期间,专门组织对驻军和广大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军地双方广泛开展了以“热爱平阴,宣传平阴,建设平阴;热爱驻军,宣传驻军,服务驻军”为主题的双向服务活动和争创“双四好”活动,形成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军队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组织力量对优抚对象自然减员及优抚专项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建立了各级工作组织和各类人员档案,及时足额发放了优抚金。投资10万元完善了县优抚医院服务设施,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了下乡医疗巡诊;组织了对原8023部队216名退役人员的核辐射查体,并通过说服教育,使这部分人思想稳定,未出现大的集体上访案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2、退役士兵和军休安置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平阴县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暂行办法》,探索了以计划安置为主,自谋职业、扶持就业、有偿转移为补充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通过考试考核,真正落实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安置政策,打造了“阳光民政、责任民政、诚信民政”的良好形象,受到普遍好评。进一步发挥军休所“满意在民政”活动示范窗口作用,认真落实了军休干部的“两项待遇”,加强了军休所的各项建设,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保障了军休干部美满幸福的晚年生活。

(三)为民排忧解难工作实现新突破

1、救灾工作。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查灾报灾网络,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2004年争取并发放各类救济救灾款148万元,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活。

2、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三月份,对全县所有低保对象进行了拉网式普查,低保对象实现了不错、不重、不漏,使低保工作基本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2004年共发放低保金117万元。

3、乡镇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实施“星光计划”,投资200多万元,将5处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改造和扩建;10月份召开了全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会议,修订完善了《平阴县敬老院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五保供养水平和敬老院管理服务质量。

4、慈善救助工作。先后成立了平阴县慈善总会、爱心慈善超市和各乡镇慈善分会,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慈善机构网络,搭建起了城乡救助平台。全县上下广泛开展了募捐活动,募集资金230多万元,实施了“千人救助工程”,发放善款5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救助效果。2004年,全市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推广了我县的经验做法。11月份,县政府出台了《平阴县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为全方位、多层次搞好社会救助,建立城乡救助体系打下了基础。

5、社会福利工作。对8家社会福利企业进行了年检认证,对社会福利企业加强了管理;组织开展了即开型福利大奖组销售活动,加强了电脑福利的管理服务,2004年共售福利729万元。依托平阴县老干部活动中心,投资30万元建立了平阴县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民政执法和社会事务工作创出新成绩

1、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在对全县3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和22个社会团体搞好年检的基础上,以做好农村经济协会登记为重点,加大了培育和发展行业性社团工作的步伐。2004年6月份,在李沟乡召开了全县农村经济协会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部分农村经济协会的好经验、好做法。10月份,在全市召开的农村经济协会现场交流会上,我县李沟乡和洪范池镇进行了经验介绍,建立农村经济协会的经验做法得到推广。

2、婚姻登记管理服务工作。本着“为民、便民、利民”的思想,将婚姻登记处迁到县城中心地带,并广泛宣传和实施了新的《婚姻登记条例》,规范了登记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促进了婚姻登记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2004年,共办理结婚登记2568对,离婚登记143对,收养登记15人,登记合格率均为100%。

3、殡葬管理服务工作。殡仪馆以争创“全市先进殡仪馆”为目标,全方位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投资近70万元改建了陵园路,扩大了安息园公墓的范围,实施了规范化管理;通过开展殡葬宣传月活动,对31家殡仪用品销售业户和24家运尸车主进行年审验证,加大了殡葬改革执法力度,依法治理整顿了丧葬用品市场,提高了殡葬服务水平。

4、区划地名工作。完成了平阴—东阿线县级边界线联检勘定任务;进一步完善了地名档案,达到了省级规范化标准,被省民政厅确定为优秀等次;校正勘验后的新版《平阴县地图》即将出版发行。

(五)移民安置和稳定工作取得新成效

自接收移民安置任务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移民安置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移民安置工作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确保了移民考察对接一次成功;在移民建房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了建房进度和工程质量;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移民的接运入住过程中,实现了“不丢一人、不伤一人、不亡一人、不损一物”的工作目标;移民入住后,制定了严格的稳定帮扶工作责任制,帮扶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加大对移民的感情投入力度,为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使移民尽快适应当地的环境,实现了移民“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达到了各级领导、移民迁出地和移民本人都满意的预期效果。

(六)包村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果

1、包村工作。积极为西豆山村出主意、想办法,投资1万多元硬化了村中的道路,并在六一及教师节期间向西豆山小学送去价值2000多元的书包文具和3000元现金,支援学校搞好建设,春节前夕,走访了十余户困难群众,并出资协助该村办好物资交流会,得到了县下派办及镇村的一致好评。

2、招商引资工作。通过与刁山坡镇联合引进机织项目,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

(七)加强干部职工素质建设,树立和保持了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一是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原则,狠抓了本部门、本系统的政治业务学习。一方面,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定期举办党性教育辅导讲座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通过竞争上岗、制定信息考核办法、建立平阴县民政局网站、参加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培训等,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工作能力和信息写作水平。2004年,信息宣传工作成绩显著,在全市名列前茅。二是完善了岗位职责制度,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重新修订完善了《机关管理规章制度》,严肃了工作纪律,提高了办事效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认真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三是推行政务公开,深入开展了行风评议活动。清理取消了不合时宜的审批事项及收费,简化了办事程序,规范了审批行为,缩短了审批时限;在继续办好政务公开栏的基础上,推出为民服务承诺,开设了民政信息、政策咨询等栏目,开辟了一个社会各界了解民政工作、参与民政工作、监督民政工作的平台;深入开展了行风评议活动,对县殡仪馆和乡镇民政办等基层“窗口单位”的行风进行了民主评议,促进了民政窗口单位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工作作风的改进和提高。

2004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对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及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民政工作的期望,明显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民政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工作上缺乏新亮点,“满意在民政”活动开展的还不够深入;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改革创新需要进一步深化等等。必须高度重视,要通过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深化“满意在民政”活动的认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5年工作要点

2005年全县民政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满意在民政”活动为总揽,以“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旨,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强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扎实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平阴民政的社会开放度,增强社会透明度,扩大社会参与度,提高社会满意度,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扎实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推动“满意在民政”活动不断深入

全县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全年的首要任务,扎实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切实推动“满意在民政”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要重点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学习内容,深入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涉及有关民政工作的相关内容。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能力建设年”活动,强化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学习地自觉性,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真正在广大民政干部中入脑、入耳、入心,促进系统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系统广大党员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协调配合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到深入开展“满意在民政”活动、健全完善民政工作各项机制上来,为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和强大动力。继续创建“五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效能型)机关、争当“五型”干部,规范“四教育”(理想信念、党的宗旨、职业道德、反腐倡廉)、“三学习”(理论、业务、文化知识)工作机制。进一步开展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加大信息宣传工作力度,继续开展“调查研究月”活动,力争推出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和有示范性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政服务对象对“满意在民政”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活动开展的动态和情况,切实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满意在民政”活动向基层延伸。要努力加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开放度、社会透明度、社会参与度,深化政务公开,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民政工作的社会满意度。

(二)用“满意在民政”活动统领各项业务工作,推动全县民政整体工作再上新水平

1、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和社区建设进程。以村务公开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创新基层政权建设体制,全面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收尾工作,协调好村委会与村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严格民主监督制度,全面落实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启动县城社区建设,加速社区建设社会化进程。

2、努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要探索建立重大灾情预警制度,落实政府救灾应急预案,加强救灾装备建设,提高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能力。健全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要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逐步推进“分类施保”,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面完成乡镇敬老院改造,加大集中供养力度,扩大敬老院光荣间数量,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制定的敬老院“管理服务年”工作措施,对照县局制定的任务目标,拿出具体的整改方案,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改革,确保农村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大病得到及时治疗。创新慈善救助形式,发挥各级慈善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有声势、有实效的慈善活动,发挥县、乡(镇)、村三级慈善网络和爱心慈善超市的作用,确保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及时救助。

3、切实加强拥军优抚安置工作。2005年,要以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五连冠”和济南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为根本目标,营造浓厚氛围,创新工作机制,搞好协调配合,力争推出一批新的双拥典型。要抓好新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落实,创新优抚工作体制,提高优抚工作水平,要按照自然增长机制的要求,及时提高优抚对象抚恤救助标准,完善新的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办法;进一步加强县、乡(镇)优抚医院建设,力争将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或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认真做好革命伤残军人换证试点工作,为全省革命伤残军人换证工作铺平道路。进一步探索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的新路子,拓宽安置渠道,继续推行文化考试和档案考核相结合的“双考”安置办法,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和鼓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认真抓好军休所的管理与服务,大力调动军休干部参与支持军休所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工作互助、团结稳定、良性发展的局面。

4、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要继续实施“星光计划”,实现“星光计划”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作用,优化社区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环境。要精心组织实施孤残儿童康复“明天计划”。创新社会福利工作体制,落实福利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做好福利企业中残疾人的生产生活和稳定工作。加强福利的管理服务,扩大的宣传力度,提高的销售数额。

住建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民政工作稳步推进,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长足发展,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调,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从明年开始,全市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也由现在的156元提高到180元,救助水平逐步提高。今年1—10月份,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7.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53万元;救助特困群众5500人次,发放救助金90多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加大了劝募力度,共接受各类捐款269.1万元。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对100名特困高考新生每人发放1500元助学金,通过北美华侨联合会对20名一年级特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助学金,较好地保障了贫困学生受的权利。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一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全市1022个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达到91%和83%,分别高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10个百分点以上,换届后减少村干部816名,减轻农民负担250多万元。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指导基层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在全市基本建立起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有序的村民自治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三是城市社区建设稳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在社区组织建设上对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一体化进行了试点探索,依法选举社区委员会,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干部工资和办公服务用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完善功能、扩大服务上,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筹措资金,援建了38个社区图书室,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大力维护了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以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全面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充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积极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在全市区、街、委三个层次,工农商学四条路线形成了牢固的拥军体系,推动了群众性双拥工作想纵深发展;注重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市委、市政府“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慰问团,积极走访慰问参演官兵,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协调有关部门为部分驻莱部队解决了通水、通电、通路及相关问题,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及时足额兑现提高后及补发的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万元。并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建立起医疗补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实行“安置政策、安置计划、考试考核成绩、安置结果”四公开,大大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充分体现了安置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今年全市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394人,按考试考核成绩,公开自选工作岗位,其中196人选择了工作岗位,198人选择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

四、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发挥了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发挥协会的龙头带头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齐头并进闯市场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优先发展优势行业、降低准入门槛、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模式,较好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莱芜汶源姜蒜协会组织农产品加工出口,实现利税800万元,带动了周边近万亩姜蒜基地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五、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有序,进一步增强了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联合教育、财政、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大检查,共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30余起;进一步强化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边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通了“莱芜地名网”和地名服务热线,区划地名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局、公安局和卫生局共同制定出台《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规范收养登记程序,明确弃婴的合法监护人和送养人,保障弃婴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办理收养登记121例,登记合格率达到100%;认真贯彻《婚姻登记条例》,着力提高登记水平,截止目前共办理婚姻登记5555对,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殡葬执法宣传周活动,有效地遏止了乱建、乱埋、乱葬等问题的发生,火化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六、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福利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民政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的水平。针对民政基础设施投入少、基础差、档次低的实际,在先后投资1800万元建设建设市老年公寓和军休干部活动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市社会福利院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00万元的市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中心已经开工建设。通过不断加大改造和建设力度,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民政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提升社会福利事业的档次和水平,为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福利发行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福利发行宗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发行原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升级销售系统,提高了福利的社会公信力,到目前福利销售额已达6720万元,超额3000万元完成了销售任务目标,福彩销量增幅排在了全省前三位;强化对全市福利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强年检认证工作,维护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市安置“四残”职工1460人,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减免各项税金1.05亿元,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达5000元以上。

关于2006年的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民政事业发展为第一要务,抓牢“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努力开创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一个体系,完善两个机制,推进四项工作,实现三个目标。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管理机制。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四民主一公开”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开展示范带动活动,培养一批典型示范单位,促进全市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加强调度检查,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改制先行、改造提升、整合规范、调整完善”的工作思路,将社区基础设施纳入“城中村”开发规划,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四统一”,争取三年内全部落实“城中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认真落实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居民自治和费随事转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推进四项工作,即大力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农村经济协会、社会福利社会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制度化。以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全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拥军和企业拥军活动,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重点解决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指导各区做到重点优抚对象“四位一体”医疗保障制度的常态运行,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加强安置工作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使城镇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保持50%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协会特色化。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模式,帮助已经成立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协会管理的规范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化。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妥善搞好孤残儿童安置;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力争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1800张。四是大力推进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法制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要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积极推进乡镇驻地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弃婴管理办法》,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查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福利企业管理,认真搞好福利企业年检,对不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坚决予以撤消,全面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实现三个目标,即实现完成招商引资、争创“双拥模范城”、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三个目标。一是全力争创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军地统筹协调发展,服务于军地建设,针对部队科技练兵的需要,动员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部队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题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双拥共建活动,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双拥共建活动,突出抓好基层的双拥优抚等基础工作和社区双拥等群众性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营造双拥社会环境,带动社会双拥工作的开展。加强督导和工作体制建设,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各个职能部门,形成抓落实的合力,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二是全面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能创新的干部队伍。努力强化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能力,着眼于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创建“学习型”民政,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紧紧抓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着力培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现场执法等重点人才,全面提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提高效率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和谐民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以实现民政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从关心事到关心人、从满足人的低层次需要向满足人的高层次合理需求转变,在开掘潜能、增强活力、激发创造力中尊重人、提高人,切实打造一支政治坚强、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民政干部队伍。三是努力实现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的思路和手段谋求发展。要突出福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全面提升福利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提高管理水平,使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力争全年发行量有新的增长,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局属各单位要用市场化的思路办法改革管理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墓建设,加快殡葬改革进程;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服务机构,按照投资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的思路,大力兴办“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养老福利服务机构,使国办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互相补充,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通过以上方式,实现民政事业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县民政工作总结

2004年,全县民政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牢固树立和实践“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意在民政,服务在基层”为载体,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年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2004年全县民政工作基本情况

围绕进一步深化“满意在民政”活动,不断强化为民服务宗旨。年初修订完善了《平阴县关于深化“满意在民政”活动的实施意见》,将这一活动延伸到乡镇、村;从10月起,在全县民政系统开展了“学习周国知,争做为民模范”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全市“满意在民政”活动经验交流会上,孝直镇民政办公室等3个“满意在民政”活动先进单位,2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婚姻登记处等5个单位被命名为第二批“满意在民政”示范窗口,民政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跃上新台阶

1、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由于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依法指导,操作规范,按程序办事,应依法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的337个村中,有326个村已完成换届选举任务,选举成功率达到96.7%,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提出的换届目标,为全县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2、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推行了政务“一站式”办公和“十公开、五规范、一满意”制度,完善了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内容、时间和程序,提升了公开栏的档次,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省、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上分别介绍了我县和刁山坡镇西豆山村的经验做法。

(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再上新水平

1、拥军优抚工作。对双拥工作,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每年,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双拥工作。春节、“八一”等节日期间,专门组织对驻军和广大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军地双方广泛开展了以“热爱平阴,宣传平阴,建设平阴;热爱驻军,宣传驻军,服务驻军”为主题的双向服务活动和争创“双四好”活动,形成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军队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组织力量对优抚对象自然减员及优抚专项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建立了各级工作组织和各类人员档案,及时足额发放了优抚金。投资10万元完善了县优抚医院服务设施,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了下乡医疗巡诊;组织了对原8023部队216名退役人员的核辐射查体,并通过说服教育,使这部分人思想稳定,未出现大的集体上访案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2、退役士兵和军休安置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平阴县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暂行办法》,探索了以计划安置为主,自谋职业、扶持就业、有偿转移为补充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通过考试考核,真正落实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安置政策,打造了“阳光民政、责任民政、诚信民政”的良好形象,受到普遍好评。进一步发挥军休所“满意在民政”活动示范窗口作用,认真落实了军休干部的“两项待遇”,加强了军休所的各项建设,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保障了军休干部美满幸福的晚年生活。

(三)为民排忧解难工作实现新突破

1、救灾工作。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查灾报灾网络,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2004年争取并发放各类救济救灾款148万元,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活。

2、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三月份,对全县所有低保对象进行了拉网式普查,低保对象实现了不错、不重、不漏,使低保工作基本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2004年共发放低保金117万元。

3、乡镇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实施“星光计划”,投资200多万元,将5处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改造和扩建;10月份召开了全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会议,修订完善了《平阴县敬老院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五保供养水平和敬老院管理服务质量。

4、慈善救助工作。先后成立了平阴县慈善总会、爱心慈善超市和各乡镇慈善分会,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慈善机构网络,搭建起了城乡救助平台。全县上下广泛开展了募捐活动,募集资金230多万元,实施了“千人救助工程”,发放善款5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救助效果。2004年,全市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推广了我县的经验做法。11月份,县政府出台了《平阴县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为全方位、多层次搞好社会救助,建立城乡救助体系打下了基础。

5、社会福利工作。对8家社会福利企业进行了年检认证,对社会福利企业加强了管理;组织开展了即开型福利大奖组销售活动,加强了电脑福利的管理服务,2004年共售福利729万元。依托平阴县老干部活动中心,投资30万元建立了平阴县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民政执法和社会事务工作创出新成绩

1、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在对全县3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和22个社会团体搞好年检的基础上,以做好农村经济协会登记为重点,加大了培育和发展行业性社团工作的步伐。2004年6月份,在李沟乡召开了全县农村经济协会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部分农村经济协会的好经验、好做法。10月份,在全市召开的农村经济协会现场交流会上,我县李沟乡和洪范池镇进行了经验介绍,建立农村经济协会的经验做法得到推广。

2、婚姻登记管理服务工作。本着“为民、便民、利民”的思想,将婚姻登记处迁到县城中心地带,并广泛宣传和实施了新的《婚姻登记条例》,规范了登记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促进了婚姻登记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2004年,共办理结婚登记2568对,离婚登记143对,收养登记15人,登记合格率均为100%。

3、殡葬管理服务工作。殡仪馆以争创“全市先进殡仪馆”为目标,全方位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投资近70万元改建了陵园路,扩大了安息园公墓的范围,实施了规范化管理;通过开展殡葬宣传月活动,对31家殡仪用品销售业户和24家运尸车主进行年审验证,加大了殡葬改革执法力度,依法治理整顿了丧葬用品市场,提高了殡葬服务水平。

4、区划地名工作。完成了平阴—东阿线县级边界线联检勘定任务;进一步完善了地名档案,达到了省级规范化标准,被省民政厅确定为优秀等次;校正勘验后的新版《平阴县地图》即将出版发行。

(五)移民安置和稳定工作取得新成效

自接收移民安置任务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移民安置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移民安置工作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确保了移民考察对接一次成功;在移民建房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了建房进度和工程质量;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移民的接运入住过程中,实现了“不丢一人、不伤一人、不亡一人、不损一物”的工作目标;移民入住后,制定了严格的稳定帮扶工作责任制,帮扶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加大对移民的感情投入力度,为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使移民尽快适应当地的环境,实现了移民“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达到了各级领导、移民迁出地和移民本人都满意的预期效果。

(六)包村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果

1、包村工作。积极为西豆山村出主意、想办法,投资1万多元硬化了村中的道路,并在六一及教师节期间向西豆山小学送去价值2000多元的书包文具和3000元现金,支援学校搞好建设,春节前夕,走访了十余户困难群众,并出资协助该村办好物资交流会,得到了县下派办及镇村的一致好评。

2、招商引资工作。通过与刁山坡镇联合引进机织项目,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

(七)加强干部职工素质建设,树立和保持了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一是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原则,狠抓了本部门、本系统的政治业务学习。一方面,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定期举办党性教育辅导讲座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通过竞争上岗、制定信息考核办法、建立平阴县民政局网站、参加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培训等,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工作能力和信息写作水平。2004年,信息宣传工作成绩显著,在全市名列前茅。二是完善了岗位职责制度,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重新修订完善了《机关管理规章制度》,严肃了工作纪律,提高了办事效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认真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三是推行政务公开,深入开展了行风评议活动。清理取消了不合时宜的审批事项及收费,简化了办事程序,规范了审批行为,缩短了审批时限;在继续办好政务公开栏的基础上,推出为民服务承诺,开设了民政信息、政策咨询等栏目,开辟了一个社会各界了解民政工作、参与民政工作、监督民政工作的平台;深入开展了行风评议活动,对县殡仪馆和乡镇民政办等基层“窗口单位”的行风进行了民主评议,促进了民政窗口单位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工作作风的改进和提高。

2004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对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及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民政工作的期望,明显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民政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工作上缺乏新亮点,“满意在民政”活动开展的还不够深入;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改革创新需要进一步深化等等。必须高度重视,要通过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深化“满意在民政”活动的认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5年工作要点

2005年全县民政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满意在民政”活动为总揽,以“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旨,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强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扎实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平阴民政的社会开放度,增强社会透明度,扩大社会参与度,提高社会满意度,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扎实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推动“满意在民政”活动不断深入

全县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全年的首要任务,扎实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切实推动“满意在民政”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要重点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学习内容,深入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涉及有关民政工作的相关内容。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能力建设年”活动,强化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学习地自觉性,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真正在广大民政干部中入脑、入耳、入心,促进系统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系统广大党员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协调配合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到深入开展“满意在民政”活动、健全完善民政工作各项机制上来,为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和强大动力。继续创建“五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效能型)机关、争当“五型”干部,规范“四教育”(理想信念、党的宗旨、职业道德、反腐倡廉)、“三学习”(理论、业务、文化知识)工作机制。进一步开展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加大信息宣传工作力度,继续开展“调查研究月”活动,力争推出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和有示范性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政服务对象对“满意在民政”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活动开展的动态和情况,切实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满意在民政”活动向基层延伸。要努力加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开放度、社会透明度、社会参与度,深化政务公开,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民政工作的社会满意度。

(二)用“满意在民政”活动统领各项业务工作,推动全县民政整体工作再上新水平

1、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和社区建设进程。以村务公开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创新基层政权建设体制,全面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收尾工作,协调好村委会与村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严格民主监督制度,全面落实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启动县城社区建设,加速社区建设社会化进程。

2、努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要探索建立重大灾情预警制度,落实政府救灾应急预案,加强救灾装备建设,提高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能力。健全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要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逐步推进“分类施保”,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面完成乡镇敬老院改造,加大集中供养力度,扩大敬老院光荣间数量,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制定的敬老院“管理服务年”工作措施,对照县局制定的任务目标,拿出具体的整改方案,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改革,确保农村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大病得到及时治疗。创新慈善救助形式,发挥各级慈善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有声势、有实效的慈善活动,发挥县、乡(镇)、村三级慈善网络和爱心慈善超市的作用,确保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及时救助。

3、切实加强拥军优抚安置工作。2005年,要以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五连冠”和济南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为根本目标,营造浓厚氛围,创新工作机制,搞好协调配合,力争推出一批新的双拥典型。要抓好新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落实,创新优抚工作体制,提高优抚工作水平,要按照自然增长机制的要求,及时提高优抚对象抚恤救助标准,完善新的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办法;进一步加强县、乡(镇)优抚医院建设,力争将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或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认真做好革命伤残军人换证试点工作,为全省革命伤残军人换证工作铺平道路。进一步探索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的新路子,拓宽安置渠道,继续推行文化考试和档案考核相结合的“双考”安置办法,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和鼓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认真抓好军休所的管理与服务,大力调动军休干部参与支持军休所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工作互助、团结稳定、良性发展的局面。

4、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要继续实施“星光计划”,实现“星光计划”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作用,优化社区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环境。要精心组织实施孤残儿童康复“明天计划”。创新社会福利工作体制,落实福利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做好福利企业中残疾人的生产生活和稳定工作。加强福利的管理服务,扩大的宣传力度,提高的销售数额。

住建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第7篇

今年以来,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解放思想、创新办法、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坚持深入学习、认真评议整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市委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会后,局党委高度重视,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委文件和领导讲话,统一思想认识,研究贯彻意见,迅速成立局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办公室,强化组织领导,认真制定方案,精心安排实施,圆满完成了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思想发动学习培训阶段,广大党员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创新学习方式,做到了学习内容、时间、人员和效果“四落实”,党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深入走访等形式,征求到各种意见和建议条,根据这些意见,全体党员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扎实开好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增进团结、改正错误、促进工作的目的;整改提高阶段,局党委坚持把群众意见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整改重点,经过反复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整改方案;围绕“党员永葆先进性,群众长期得利益”,狠抓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印发了《关于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方案》等文件。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队伍素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了民政事业全面发展。

(二)坚持重点突破,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月份共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万元,占全年任务的。其中,争取无偿资金万元;建成投产营业项目个,投资额万元;在建项目个,形成固定资产万元。基层政权科、纪念馆、办公室、福彩中心、优抚医院、救灾救济科、社会事务科等个科室单位已经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二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城市低保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工作动态管理的意见》,推进了城市低保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月份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万人次,发放保障金万元,城市困难居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加大了检查核实力度,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救助特困群众人次,发放救助金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通过认真调查核实和对乡镇敬老院的详细调研,进一步摸清了五保供养工作的现状,以市政府名义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对探索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五保供养经费筹集机制奠定了基础;慈善捐助工作,通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到企业、个体私营业户劝募等措施,共接受各类捐款万元,其中募集慈善基金万元,为慈善总会的成立提供了较充分的创始基金。

三是双拥优抚工作扎实深入。以迎接全省双拥检查为重点,召开了“全市双拥工作座谈会”、“驻莱部队座谈会”,下发了《关于做好迎接省双拥检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大力实施“社区拥军”,拓展了双拥共建内涵;以服务为宗旨,积极为部队办好事、解难题,协调水利、电业、公路等部门,为驻军解决了通水、通电、通路等问题,为巩固科技拥军成果,赠送部队电脑台套,价值万余元。优抚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出台了《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增补重点优抚对象抚恤金多万元;“四位一体”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积极做好退役士兵的接收工作,共接收退役士兵名;完成伤残军人换证和原部队退役军人的查体工作。

四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一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全市个村已完成换届选举个,占;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分别达到和,是全省兼职率较高的市之一;换届后减少村干部名,减少工资支出多万元。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对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视察,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重点总结推广了钢城区的“会计专业化、操作电算化、公开经常化、管理规范化、监督多元化”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城市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围绕整合城市资源、促进新型社区建设,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组织外出考察,理清了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为市委、市政府加快城中村开发改造提供了决策依据。加强了社区组织建设,以社区服务为主题的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一体化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五是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步伐加快。按照“搞好试点、推广典型、跟踪服务”的思路,积极推行“支部协会”试点,通过对村“两委”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措施,提高了基层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的能力;采取走出去上门服务的方式,积极搞好农村经济协会登记工作,登记、备案农村经济协会个,同比增加个;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共查处非法民间组织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余起,促进了民间组织的规范化建设。

(三)坚持面向市场,强化管理和创新,局属单位事业快速发展

纪念馆抓住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机遇,加大媒体宣传和旅游推介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面,积极争取资金、改陈布展,增加旅游景点,被国家和省旅游局评为“全国级旅游景点”和“细微化服务达标单位”,实现经营收入万元,占全年任务的;军休所努力大力实施“品牌服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军休干部的生活,得到市委李玉妹书记和省厅杨金镜厅长的充分肯定,在全省个军休所评比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星级军休所”,并挖掘内部潜力,加快发展步伐,完成经营收入万元,占全年任务的;军供站围绕迎接全省第三季度军供大检查,提前行动、精心准备,改善了硬件设施、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军供工作有条不紊,并完成经营创收万元,占全年任务的;福彩中心紧紧抓住“”新游戏上市时机,加强宣传、搞好培训、优化服务,销售福利万元,占全年任务的,提前半年完成了全年任务;优抚医院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门诊率、住院率不断提高,实现经营收入万元,占全年任务的;殡仪馆加大殡葬稽查和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完成经营收入万元,占全年任务的;公墓管理处强化硬件建设,加大推介力度,完善各项服务,实现经营收入万元,占全年任务的;救助站强化服务意识,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人维护了社会稳定,积极争取支持,完成了救助管理站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建设规划;光荣院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推介等措施,提高了社会老人入住率。

另外,民政计财工作成效显著,民政财政预算指标同比增长,并被评为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先进单位;民政重点做好了部分涉军人员的稳定工作;其他各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共办理结婚登记对,离婚登记对,收养登记名,登记合格率均达到,火化率也始终保持在以上;区划地名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汶河大道设置路标块,建设“莱芜地名网”、开通莱芜市地名热线,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住建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第8篇

(一)着眼长效发展,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一是城乡社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141个城市社区中有110个城市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达到省定标准,达标率为78%。全市53个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达标率为37.6%,其中9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和谐示范社区,*县被评为省级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先进县。会同市农办下发了《20*年*市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方案》,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7个。安吉县的建设力度更大,去年,县财政拿出150万元,用于14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全面完成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全市998个应换届村委会,完成率为100%。村务公开实现了“内容、形式、程序”三到位,全市规范化建设达标村970个,达标率为96.7%。推广了南浔区旧馆镇村务监督委员会“6+1监督法”试点经验。二是社会救助体系有新推进。完成了城乡贫困居民低保提标工作,市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由原来的268元/月/人调整到300元/月/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161元/月/人元调整到180元/月/人,*、*、安吉三县也分别作了调整。到去年12月底,全市城乡低保24155户45754人,共发放低保金5691.32万元。其中城镇低保5687户10349人,共发放低保金1965.183万元;农村低保18468户35405人,共发放低保金3726.14万元。完成了低保人均补差工作,按照人均补差不得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50%和人均补助额度不得低于50元/月/人的标准落实了补差工作。适时启动困难群众物价补贴机制,先后三次发放物价补贴,惠及132962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补贴资金1290.9万元。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力度,全市共筹集医疗救助资金1905.64万元,救助23558人次,资金支出16*.43万元。继续开展双千万结对帮扶工程,全市有883个基层党组织与1413名困难党员结对,13332名党员与17173户困难群众结对。通过双千万结对帮扶活动,有300户困难群众脱贫。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在两次重大自然灾害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在第一时间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全力投入到抗灾救灾中,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加大了社会救助力度,紧急下拨救灾资金200万元,争取各级各部门救灾资金2307.7万元。在援助“512”四川灾区抗震救灾中,全市累计接收捐款12780万元、物资价值2679.85万元,其中民政部门牵头接收捐款4043万元、物资价值1002.64万元。全面落实中央部署的救灾物资采购和抢运工作,组织完成了价值250万元的救灾物资采购运输和两批救灾捐赠物资的接收装运工作。认真贯彻总书记在*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救灾帐篷生产作为抗震救灾的一项紧迫任务,全力支援灾区。全市13.4万顶救灾帐篷全部发送到灾区,提前2天完成了民政部下达的救灾帐篷生产任务。注重加强灾害应急救助机制建设,全市1003个行政村,建设避灾场所542个。所有行政村落实了灾害信息员,初步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行政村四级灾害救助队伍网络。推广了吴兴区救助平台、救助网络、救助内容、救助标准、救助帐户“五统一”做法。“彩虹行动”提前完成,全市筹集资金达401.9万元,为4416户低保家庭赠送了电视机。三是社会福利事业有新发展。一批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市社会福利中心于10日7日正式开业,市福利院“蓝天计划”二期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县老年活动中心建成使用,*县弃婴孤儿救助及残疾人康复中心、安吉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全面启动。集中供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应集中供养对象2884人,已集中供养2811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7.5%,超过了省定80%的要求。全市民办养老机构16所,床位数2276张,比去年增加12.5%,入住老人1300人,比去年增加22%。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在16个社区推开,*县通过发放助老服务券的形式,在全县设立了20多个助老服务点,向孤寡、困难、残疾、独居老人发放每月20至50元不等的受助服务券,为受助老年人提供各项生活照料服务。四是社会组织建设有新拓展。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行业商会(协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会同市发改委、监察局开展了社会团体会费专项检查工作。制定了《关于全市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意见》,全市有85家行业协会参与评估。开展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中,全市有356人获得考试资格,有17人通过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有40人通过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五是双拥工作有新步伐。深化了“百连结对百村,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对全市20家共建示范村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指导。开展了*军民“绿化家园”大会战及“强班子、提素质、组织强农固基础”等活动。特别是在“百连援百村,并肩战雪灾”活动中,协调部队参与抗雪救灾25000人次,车辆450多台次,清理道路积雪300多公里,处理倒塌事故10余起,转移受灾群众1300多人,慰问受灾困难群众200余户。“5.12”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驻湖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先后出动官兵3500多人次,支援企业完成了救灾帐篷生产任务。积极参与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农村困难群众改造危房200多户。制定了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规划。完成了杨白线至法华寺道路和游泳池至杨黄线战备道路建设,并对通信团营区外两条道路进行了改扩建。在全市双拥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表彰了105个双拥模范单位和99名双拥模范个人。

(二)着眼解决“三最”,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一是加大了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力度。出台了《关于建立*市市区困难群众医前、医中、医后全程医疗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试行)》。二是加大了农村老年活动室建设力度。完成了126个农村老年活动室和100个省级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建设任务。三是加大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力度。计划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5个,实际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7个,超额完成32个。四是加大了农村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力度。积极探索集五保供养、社会养老、社会救助、应急避灾、老年人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农村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路子,按照《*市农村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基本规范》,完成了10家农村社会福利中心建设任务。五是加大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力度。提前完成了年初确定的1105户困难群众危房和新增的403户雪灾倒房的重建工作。

(三)着眼整体推进,各项民政事业不断发展。一是民间组织登记管理规范。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3家,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1家、备案9家。在民办非企业单位中继续开展了“激发活力、服务崛起”、“自律与诚信服务”、“为社会献爱心”等活动,为推进社会建设,提供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完成社会组织年检868家,注销8家,整改71家。目前全市社会组织己发展到1066家,其中社会团体73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27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到农村开展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组织开展了“百家社团进社区,结对共建促和谐”活动,开展了“5.12”*大地震灾区捐赠活动等。二是优抚安置政策落实。根据《省民政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落实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指导县区做好“两参”人员的认定工作,全市己认定“两参”人员2039名。根据国家《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浙江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出台了《*市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全市4177名抚恤优待对象共享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完成了退伍义务兵、复员士官的接收安置工作,全市接收10年以下退役士兵1318名,其中:城镇447名,农村871名。全市447名城镇退伍义务兵和复员士官,除2名复工复职和立功安排工作外,其他人员均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自谋职业率达100%。接收转业士官63名(*8名,*14名,安吉19名,市区22名),安排工作25名,自谋职业38名。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农村籍退役士兵实行安置补助的通知》,全市发放自谋职业补助金和待分配期间的生活费1340.17万元。提高了转业士官安置补助金标准,由原来的40000元/人提高到50000元/人。三是殡葬管理力度加大。加大了清明节群众祭祀活动的管理力度,确保了节日期间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启动了新一轮生态葬法,全市治理坟墓达9800多穴,“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率达78.3%,生态葬法行政村覆盖率达95%以上。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墓地绿化率达80%以上,生态墓地平均入葬率达30%。加快了示范生态墓地建设,召开了全市生态墓地建设现场会,推广了*县骨灰跟踪管理做法,完成了20个示范生态墓地建设任务。四是区划地名管理得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等界线管理制度,完成了2条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毗邻县区双方平安边界共建协议的签订工作和8条平安边界建设。指导吴兴区完成了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完善建立了市、县两级地名数据库和地名信息服务网络。完成了《*市地名规划》评审及审批。全市累计设置各类地名标志牌12801块。出版发行了《*市行政区划图》,编纂了《*古旧地图集》。五是福利企业、福利管理不断加强。全市福利企业170家,安置残疾职工6566人,占职工总数的39.07%,福利企业月平均工资1060.58元,同比增长3.37%,残疾职工月平均投保额475.89元,同比增长12.29%。完成工业总产值107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7%,产品销售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7%,利润总额达2亿元。福利发行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全年销售各类福利1.9亿元,其中电脑票1.53亿元、“中福在线”即开票0.37亿元。全省市场占有率达4.7%,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342万元。六是移民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完成了老虎潭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统计工作,搬迁安置的移民人数2719人。完善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直补对象59984人,发放移民直补资金2609.92万元。项目扶持378个,扶持资金1770.48万元。开展了“六年规划”项目实施及监管,对*县、吴兴区、南浔区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中央直属水库库区建设基金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并通过了国家水利部移民局对资金的审计和项目的验收。七是救助管理内容不断拓展。20*年,接受求助人员1321人次,经甄别后救助1299人次,其中未成年人91人次,救助率达100%。以开设热线电话、建立“阳光之家”和结对学校教育基地为形式,倾心关爱流浪儿童、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流浪精神病人救助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协调相关部门建立了共管机制,落实了专项经费。市救助管理站被民政部评为“奥运会、残奥会举办期间救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八是婚姻收养登记管理规范。持续深入开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活动,依法办理婚姻登记,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礼仪,实现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全省联网,*县、*县被民政部命名为规范化婚姻登记合格单位。精心组织奥运会期间婚姻登记工作,有1个婚姻登记机关、3位个人受到民政部通报表彰。依法办理收养登记工作,合格率达100%。

(四)着眼争创一流,多项亮点工作有新影响。一是有一项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作为全省唯一的地级市代表,在全省农村社区工作会议上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作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经验介绍。二是有两项工作被国家民政部推广。《*市殡葬执法工作规范(试行)》和《*市农村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分别被民政部以《参阅文件》形式转发全国民政系统学习,并加编者按语给予充分肯定,民政部《参阅文件》一年内两次转发地级市工作经验尚属首次。三是有三项工作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低保管理动态机制建设、农村综合福利中心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得到了陈加元副省长批示肯定,其中低保管理动态机制建设和农村综合福利中心建设的做法还被省政府办公厅以《工作交流》形式转发全省学习。四是*军民“百连结对百村,军民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影响继续扩大。去年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政》和《浙江日报》专题报道,并得到全国双拥领导小组副组长、总政治部副主任贾廷安中将充分肯定。五是民政宣传工作全省排名第一。去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20*年度全省民政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市,在全省民政宣传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住建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第9篇

一、工作情况

(一)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了“特色亮点”工作

1、进一步深化了城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自年我县在全省率先出台《新津县城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试行办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计救助城乡低保边缘群众180余人,救助金额214543元(今年月救助11名,救助金额1.82万元)。其中医疗救助55人,救助金额63143元,特殊困难救助35人,救助金额15800元,大学教育救助56人,救助金额135600元,实施司法援助4人,推荐就业30余人。

2、加强规范化建设,在成都市率先实行了农村低保对象全面普查。加大了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我县文井乡玉龙村、兴义镇先寺村被国家民政部评为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基层单位。按照成都市民政局的要求,今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城乡低保全面普查。由于年我县就已在成都市率先开展了对全县农村低保对象进行普查,做到了早安排,早部署,我县此项工作已走在全市前列。

3、积极推进分类施保,在成都市率先出台了《新津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类施保办法》。今年,我县按照解决困难、补助合理、体现差别、动态管理原则,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新津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类施保办法》。月全县享受城镇分类施保的低保对象有401人,月支出8103.5元;农村低保1002人,月支出11022元,累计月发放城乡低保分类施保金19125.5元。

4、加大了培训力度,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信息平台运行良好。今年加大了对救助信息平台的管理和培训力度。月,我县邀请市民政局对12个镇乡和部分社区信息平台操作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全县各镇乡民政助理员和社区人员对信息平台的数据做到了及时更新和维护,确保了救助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5、竭力拓宽了退役士兵就业渠道。今年月,我县对全县80余名退役士兵每人发放了500元的培训劵。培训劵的发放让退役士兵更为合理地利用时间和结合想学的专业进行培训,为创业和就业打下基础。

6、积极开展了“四川省双拥模范县”的创建工作。为做好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的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先进)城(县、区)暨双拥先进单位(个人)的创建工作,我县积极开展了双拥创建活动。今年我县此项工作在检查验收过程中受到了省考评组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王七章的充分肯定,认为新津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做到了机制完善,资料完整,工作成效显著,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和谐。

7、加强协作配合,在全市率先推行了“三务”公开工作。按照公开范围、内容、方式、程序、时间、载体“六统一”的要求,今年我局配合县纪委着力抓好了乡镇和村(社区)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栏标准化建设,全县12个镇乡106个村(社区)全部完成了“三务公开”标准化公开栏建设。月,我局配合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政务中心、县农发局组成联合检查工作组通过听汇报、现场查看、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等形式,对全县12个乡镇、36个村(社区)的“三务”公开工作进行了抽查,保证了村民的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近期,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将到我县就“三务”公开工作进行调研并制作宣传专题片。

8、进一步深化了网上村务公开工作。今年,我县在年全市率先创新“村务上网”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网上村务公开工作。全县106个村(居)委会的村务、财务、事务、服务、党务等,都坚持在每季度20日前通过“新津县公众信息网”进行公开。

9、结合实际开展了“三项普查、两项调查”工作。即:对全县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普查(继年我局开展普查工作后的第二次全面普查)、对年新增五保对象进行全面入户普查、对全县重点优抚对象进行普查、对已享受“阳光助学”救助的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对年享受城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的家庭进行调查。我局从月份以来为期两个月,对全县12个镇乡申报的新增五保对象进行了逐户入户调查、邻里访问、村(组)民主评议和公示,准确掌握了有94人符合纳入五保供养范畴;在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纪委共同配合下,全县12个镇乡城乡低保对象全面普查工作已基本完成,由乡镇自查出不符合低保条件取消的城镇低保有138户、174人,农村低保有82户,192人;完成了年享受“阳光助学”的学生家庭调查和享受城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的家庭调查工作;5月份已在全县铺开了重点优抚对象和无军籍职工全面普查工作。

(二)突出重点,狠抓了民生工程工作的落实

1、扶贫解困工程。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按照《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今年县财政出资0.288万元为24名城市低保对象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出资73.62万元为6135名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农村优抚对象中贫特困户购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出资2.14万元资助536名农村低保学生儿童参保。月出资10.8万元,累计救助1234人(其中农村五保155人,农村低保1079人)。积极做好建立慈善超市的相关准备工作。通过摸底调查,计划在5个社区的商业超市联办“慈善爱心柜台”,采取购物资金补助。切实做好60年代精减退老职工和统战对象定期定量生活费补助核发工作。

2、教育助学工程。深入推进三大“阳光系列品牌工程”。继续组织实施“阳光育苗工程”,上半年已发放资助金3.3万元,服装200套,确保了200名受助中小学生吃饭、穿衣、课外读物等困难救助;认真做好“阳光宏志工程”,目前正准备在全县普通高中的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新招收45名宏志班学生;上半年已对原90名宏志班学生发放了年下半年和年上半年的生活费和住宿费315000元。

3、社会保障工程。城乡低保工作。我县城镇低保保障标准为190元/月,现有城镇低保家庭1062户、1586人,月发放城镇低保金153.9937万元,月人均补差128元;农村低保标准为1300元/年,现有农村低保家庭2054户,3929人,月发放农村低保金148.8565万元,月人均补差48元;一次性发放城乡低保对象生活补贴64.355万元;城乡低保工作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和中心敬老院管理工作。按市政府相关要求,今年我县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1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80元,新标准已从月日起执行。根据各镇(乡)上报新增五保供养人数,我局经过为期两个月的逐户逐人核实,经报县政府常务会议议定,新增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94人,从月日起执行。加强中心敬老院的规范化管理,中心敬老院严格按照《新津县中心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试行)》等12项规章制度执行,使中心敬老院的管理日益规范。

4、百姓安居工程。通过各镇(乡)、村摸底调查,从调查统计上报情况看,现已基本确定今年我县改造农村低保户危旧房100户,其中:集中建房47户,散居改建53户。目前,低保户危房改造方案正拟上报县政府审议后实施。切实加强了与县财政局、县统筹办的衔接,认真核实数据、掌握灾后重建进度,按时报送成都市灾后农房重建及维修加固工作进展情况周报表,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三)立足本职,全面推进了职能工作

1、救灾救济工作。坚持报灾制度,明确报灾程序。今年月份我县降雨量少,造成部分浅丘区发生干旱。我局及时组织人员深入镇(乡)、村、组实地调查,确切掌握旱灾情况并及时做好统计上报,并下拨了年冬令救济款29万元。切实做好60年代精减退老职工和统战对象定期定量生活费补助核发工作。

2、优抚工作。完善了全县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将2367名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共投入资金473400元。实施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月,对五津镇、兴义镇、花桥镇等3个镇乡的4名重点优抚对象实施了医疗补助金额共计1887.48元。接收退役残疾军人4人,伤残评审材料报送合格率达100%。完成了全县重点优抚对象数据录入上报工作。兑现了2367名重点优抚对象调标工作,对象金额共计560176元。做好了全县重点优抚对象定补定抚和自然增长机制的发放工作。组织了全县18名参核退役人员在市指定医院进行了体检。

3、安置工作。今年月全市安置工作在新津召开。我县共接收退役士兵217人,其中:应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49人,共需接收安置经费1010580元(县属统筹安置城镇退役士兵有36人,其中:自谋职业的城镇退伍义务兵22人、一期士官10人、二期士官2人、转业士官1人;安排工作岗位的转业士官1人,此人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荣立个人一等功。属市属单位归口安置13人,其中:退伍义务兵13人),安置方案已经县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各项安置工作正在进行中。解决了军区汽修厂第三批58名无军籍退休职工特殊津贴共计783380元。

4、双拥工作。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双拥活动为载体,以军地相互支持互办实事,共谋发展为立足点,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政军民大团结的良好的社会风尚,巩固和发展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一是积极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和举行迎春茶话会。春节前夕,由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孙建军,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巫敏,县政协主席杨世章等四大班子领导走访慰问了驻军95538部队、95786部队、县人武部等驻军部队和优抚对象,春节前走访慰问共计赠送慰问品及慰问金17.93万元。二是95538部队继续关爱帮助新平敬老院五保老人,赠送慰问品、开展身体检查、疾病诊治、送药等一系列的医疗服务。三是清明节期间,县四大班子领导及县驻津部队、学校和企事业、机关单位、社会各界人士7000余人共同祭扫烈士陵墓。

5、涉军维稳工作。坚持一手抓稳定工作的落实,一手抓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毫不放松地抓好集体访、重复访、重点人物的稳定工作,确保了社会稳定。

6、军干所工作。认真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军干所老干部参观了普兴镇袁山社区及中心敬老院,使老干部感受坚持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变化。

7、社区建设工作。开展了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我县五津镇复兴社区、南江社区申报部级和谐社区的申报材料已上报市民政局。开展了社区自愿服务工作,配合县文明办、团县委印发了活动方案。深化了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工作,我局与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密切配合,继续开展“十个一”活动,形成了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做好了社区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已上报市民政局。抓好了社区“邻居节”活动试点准备工作,我县将于近期在五津镇南江社区和普兴镇袁山社区举行“邻居节”活动。

8、基层政权建设工作。配合县委组织部、县统筹办分别制定和出台了我县《村民议事会制度办法》、《村级自治事务决策制度》、《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型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办法》。按照我县《村民议事会制度办法》的规定,我县81个村、25个社区均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村(社区)“议事会”,商议村(社区)重大事务,并将结果在村(社区)公开栏上进行公布,村(社区)群众对村(社区)事务的知晓率达85%以上(提前完成市级目标)。进一步规范了我县村务公开工作,并完成村务公开工作目录编制工作,积极配合县纪委、县政务中心做好乡镇政务公开目录的编制工作,力争10月底完成此项工作。

9、社会事务工作。一是加强了殡葬管理。加强两个《条例》的宣传;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规范殡葬市场,分别开展了1次法规宣传和5次执法工作;确保了清明节期间的安全文明祭祀;全力做好安全营运工作,月份运送遗体807具,与同期相比增加30具。二是加强了福利企业的指导和管理。上半年对22家福利企业进行了年检。抓好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了上半年各企业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从浙江宁波引进资金2000万元。到位资金1000万元,现场地正在落实中。三是加强了民间组织管理。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工作,继续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诚信建设活动。积极做好了民间组织登记工作,上半年全县共有98家民间组织,其中:社团70家(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9家),民办非企业28家。民间组织年检工作计划于7月30日完成。四是加强了婚姻、收养、流浪乞讨人员规范管理。上半年共办理结婚登记1401对,离婚登记421对,补办结婚登记491对,收养登记6件,在办理登记手续过程中,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杜绝了达车收费和违规收费现象。按照国务院、省、市规定,认真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上半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2人,救助率达100%。五是加强了区划地名及边界管理。全面完成了市州间新(津)彭(山)边界联检工作;清理规范了地名档案。共计清理镇村地名调查和成果档案224卷,市州市境间及各镇乡行政区域界线协议附图40份,清理零星散图66幅,将图名、代码、编号进行了认真登记,清理市州市境勘界成果资料43卷,整理1984年到年档案材料共计57册。创新开展了镇乡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拟在花源镇、普兴镇、兴义镇、邓双镇、新平镇增设街道办事处;完成了《中国乡镇街道信息全书》的资料收集和上报;完成了五津镇、永商镇、花桥镇、金华镇5条道路命名。

(四)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其它工作

认真抓好机关党建、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综治稳定、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阳光热线办理回复以及民政信息调研(上半年报送信息50余条,中办国办民政部及同级刊物采用1条,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及同级刊物(网站)采用3条,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及同级刊物(网站)采用9条,县两办及同级刊物(网站)采用12条)、宣传、目标管理等工作,全面完成人大代表批评建议意见(1件)和政协提案(5件)办复工作,确保了工作整体推进。

(五)高度重视,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做到“规定动作无遗漏,自选动作有新招”,带头深入学习、深系点、深化调研、撰写体会文章和个人发言材料,经过为期4个月的学习,班子成员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上取得了新进展。特别是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后,按照“四对照、四检查”的要求,局领导班子广开言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努力提升民政服务水平”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局班子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共识,实事求是地总结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二、下年工作计划

上半年我县民政工作实现了整体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难度较大、“安身工程”建设、慈善爱心超市的建立等相对缓慢、烈士陵园年久失修对城乡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充分调动力量,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抓好“民生工程”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中心敬老院工作,完成花桥中心敬老院的五保对象入住工作,确保有入住意愿的五保供养率达100%。

二是继续探讨摸索“慈善超市”的建设,积极学习先进区(市)县的经验,结合我县的实际提出方案,完成5个社区的“慈善超市”建设工作。

三是继续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进一步深化城乡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工作;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力度;继续完善信息平台的数据录入,确保信息平台的正常运转。

四是继续抓好城乡医疗救助。资助城镇低保对象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缓解城市贫困群众的医疗困难,不断提高我县社会救助工作水平;资助农村五保、农村低保、农村优抚对象中的困难户缴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实现全覆盖。对他们因大病住院并申请救助的实施医疗救助。

五是继续拓展“阳光”系列慈善救助项目,纵深推进“阳光育苗工程”、“帮困助学工程”、“阳光圆梦工程”。

六是抓好100户农村低保户危房改造工程和完成灾后重建714户的住房安置工作。

(二)推进重点工作

一是巩固和发展双拥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全县双拥创建水平;做好“八一”建军节期间、国庆、元旦、春节的走访慰问工作等。

二是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继续规范和创新村务公开形式,配合县纪委、县政务中心深化“政务、党务、村务”三公开工作。

三是按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完成1-2个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加大对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化管理的建设力度,完成1-2个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社区化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完成1-2个社区的创建工作;继续抓好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的“十个一”工作。

(三)突破难点工作

一是积极做好涉军重大突发事件及“七一”、“八一”和国庆、元旦、春节等期间的涉军维稳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切实加大烈士陵园管理力度,确保安全、环境舒适。

三是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力度。

(四)全面推进其它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重点优抚对象的定期定量抚恤补助发放工作和参战、参核人员的核查审定工作、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兑现、优抚医疗保障及安置工作和军退及干休所管理工作。

二是继续落实《组织法》,加强指导全县村(居)委会组织各项制度建设,提高村民自治的规范化进程,促进村级民主决策、管理、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加强对村(居)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素质。

住建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第10篇

(一)以依法行政为依据,四大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加强

1、民间组织管理不断规范。截止目前,共有民间组织200多家,依法成立社团组织86家,今年新成立9家社团组织、6家民非企业单位,社团年检率达到100%,对民间组织和民非企业加强管理,完成了年检工作,对不规范的组织限期整改,不合格给予取缔。

2、殡葬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积极推进青山白化治理工作,全年治理率达83%。全年遗体火化率达100%,建立32家生态墓区,入墓率60%,建制村覆盖率已达86%。杜绝乱埋乱葬的现象,先后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平毁活动,基本刹住了私建、扩建坟墓的不正之风。

3、区域地名管理不断创新。加强了地名规范管理,拟制地名规划,落实农村标识,建立地名网站和实施勘界管理。本年度共上报命名住宅小区4个,新拟住宅小区名称4个,设幢牌300多块,门户牌4000多张,变更地名标识140块,增设行人指示牌29块。目前地名网和电子地图已经建成,开始运行。

4、婚姻登记管理工作不断深化。按省厅规范化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婚姻登记工作,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实行政务公开。共办理结婚登记近4000对,办理离婚登记532对,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1881例。*年办理收养登记共72例。

(二)以重点工作为抓手,五大服务保障成效显著

1、社会救助工作扎实推进

——“避灾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作为全省“避灾工程”建设试点之一,我区建成不同规模级次的三类“避灾工程”。区级“避灾”中心总投资1000万,总面积1300平方米,集仓储、避灾、救助、慈善超市、接收捐赠和服务于一体。其次是海门、三甲、前所三个街道和大陈镇本级避灾中心和8个村(社区)级避灾所,在抗击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时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转移安置工作的有序进行。

——外来民工医疗救助走在全市前列。我区率先实施了外来民工医疗救助制度,明确救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救助对象、救助基本标准、救助程序、资金筹集和管理、部门协作等方面的问题,填补了我区医疗救助制度之空白,在省内有着良好的影响。作为20*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全年投入30万元。自实施以来,初见成效。有4位民工获得了相应的救助,累计支付救助金225*元,为特困外来民工排忧解难。

——设立社会捐助接收站和慈善爱心超市服务中心。负责捐赠物资和志愿者服务的接收和管理,为捐赠者提供一个人性化的、方便快捷的救助平台。

——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稳步试行。切实搞好宣传发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参与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力争使参保面达到80%以上。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区今年确定低保对象共34*人,发放375万多元保障金。继续推进低保工作动态管理制度,普及社会化发放和定期检查制度。

——集中供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共11所敬老院,总床位数达589张。“三无五保”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0.73%和100%,完成省市标准和要求。

——灾害救助工作扎实开展。全区累计下拨救济款90万元,其中春荒救济款25万元,冬令救济款20万元,台风救灾款45万元,妥善安排灾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此外,我局代表市局参加省“社区减灾平安行”应急减灾知识竞赛荣获第三名。

——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全面展开。目前共有59人符合救助条件,累计支付金额约48万元,救助比例达到了人均自负诊疗费用总额的62.3%。建立了惠民医院,全年筹资额为180万元,确保600元/人·年的医疗服务标准。

——*区社会救助站全年共实施救助1586人次,其中儿童为116人次,发放了1万张救助指引卡,对扶弱济困,促进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成效明显

——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本年度共接收231位义务兵,其中属区安置对象的共52人。落实了区政府出台的20*年退伍安置政策,实行货币安置。已发放退伍军人自谋职业一次性安置补偿金929000千元,待安置生活费35000千元。

——落实645位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补助。已为63位在乡重点优抚对象解决医疗费20万元。

——做好义务兵优待金的发放工作。20*年度享受优待金的义务兵共487人,区财政拨款364.5万元,确保元旦前发到每个义务兵家属手中。

——做好“八一”和春节慰问活动。慰问了驻椒部队、特等、一等残疾军人、在乡复退军人,共发放慰问金31万元。

——拓展双拥工作社会基础,形成政府、社会、群众三位一体的拥军优属服务网络。把四项拥军作为重点来抓,发动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向部队赠送电脑、科技图书、家电等,为部队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持。发动民企拥军活动,向部队捐赠100万元资金,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初飞跃集团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景区的教育服务功能。今年解放*岛烈士纪念地共接待参观人数计约13万人,门票收入约16万元。有2名讲解员在全国英烈机构演讲大赛中荣获“优秀讲解员”称号。

3、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上了新台阶

——全力以赴做好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遗留难点村工作。及时总结选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重点分析暂缓、重选、补选的原因,攻克难关。

——推进村务公开示范活动试点工作,完善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到20*年底,我区共有121个村达到省规范化建设标准,超额完成市标准的30%,其中三甲街道荣获省级示范称号,下陈街道下陈村、葭芷街道井马村、三甲街道海明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

——高度重视新社区建设,加大调查摸底和理论研究力度,理清新社区建设内涵,起草了《关于白云街道山南社区建设的建议(征求意见稿)》,力争通过科学规划,优化新社区空间布局,通过加大公共财政对新社区的投入,加快新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目前白云街道的开元等7个新社区已授牌,开始正常运作。景园社区已批文,正在筹建中。

4、社会福利和老龄事业深化发展

——社会福利院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利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支持福利事业。目前福利院两处共有床位209张,休养老人217人,弃婴16人,入住率104%。各乡镇敬老院迅速发展,环境改善良好。

——着力畅通广泛多元的慈善募捐渠道。通过不断拓展思路,广纳善举,使慈善事业不断深入开展。鼓励企业设立冠名救助金,并将当年捐赠的冠名救助金全部用于救助。区慈善总会今年以来募集了182万元的冠名慈善基金,已发放救助金约100万元,共约有1800人得到不同形式的救助,有效缓解了政府医疗、教育等救助压力。我区目前签约每年上交冠名慈善救助金5万元的企业有11家,每年上交1万至5万元的企业有10家,冠名额居全市之首。方远集团、项道铨、罗雪华获得了“浙江慈善奖”。我区慈善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福利企业生产保持良好势头。20*年度全区福利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59.43%,创利税8200万元。全区37家福利企业安置了857名残疾职工,累计支付残疾职工工资900万元,缴纳残疾职工养老保险金26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残疾人的就业环境和待遇。

——社会福利销售取得明显成绩。电脑福利总销售量达到2366万元,筹集福利金47万多元。

——提升老龄工作水平。狠抓“夕阳红”工程建设和助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老龄宣传工作、老年教育工作和老年维权工作。组织了第十九个老年节系列庆祝活动,掀起全区敬老活动的热潮。

5、移民安置稳步进展

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我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部署开展了移民扶持人口核定登记、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的确定及后期人口核定登记工作初出成效。截止目前,移民初步核定为14135人,超省核定数目3670人。涉及到省内外19座大中型水库,现主要分布在区内10个街道、275个村,未出现上市上访现象,深受群众的好评。*区人民政府荣获省20*年度滩坑移民工作先进单位,区移办工作人员获省级先进工作者称号。

(三)以质量效益为标准,三大硬件建设全面推进

一是新福利院大楼的迁建工作。作为“区重点工程”之一,目前新院迁建工程正在有序进行中。新院规划占地30亩,建筑面积达13980平方米,床位500张,总投资25000万元。现已通过方案设计,土建工程已与有关企业达成初步意向,征地工程完成并已着手施工设计和地质钻探工作。

二救助站新大楼的建设工作。新救助站占地面积10亩,计划投资500万元,床位150张。已完成土地选址、项目建设方案的设计和申报、项目地块的地质勘察。目前开始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进入实质性的工作阶段。

三是解放*岛烈士陵园的完善开发工作。按照民政部对陵园发展方向的要求,今年着重加强景区的形象塑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指示牌的设置工作,加强园林建筑的整体规划,走园林化的道路,努力打造部级红色旅游景区的品牌。

(四)以确保工作落实为目标,两大机制不断完善

1、完善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深化效能建设,健全机制,以建设“人民满意机关”为契机,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监督制度,不断推进行风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果。目前,让利于民、方便于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等业绩随处可见,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民政的行业形象进一步树立,群众的信任度进一步提高。

2、完善以优化素质为核心的组织保障机制

制定局机关各科室年度目标考核方案,加强管理。通过开展树形象、创特色活动,注重民主评议和先进性教育,抓好班子自身建设;通过培训上岗、目标管理、争先创优等举措,抓好中层骨干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等途径,抓好基层一线民政队伍建设。

上一篇:文旅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水利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