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泛读课范文

时间:2023-02-24 05:11:33

专业泛读课

专业泛读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泛读课 阅读材料 选择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08-01

1 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教学目的与现状

泛读课,也称英语阅读课,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综合理解能力,扩大学生词汇量,增加文化背景知识,并使其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从而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采取适当的阅读方法,快速有效实现阅读目的的能力。它与精读课程相辅相成,也同时担当着提高学生其他语言能力(如语法、翻译、词汇、写作等)的任务。

但是,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教学一直以来也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该课程的教学和教材的选择上,魏双飞在“普通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该何去何从”一文中就这一点曾做过如下阐述:“目前教师在教学中是知识的单一传输

者……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阅读特点的整体把握,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过于仔细。”经过调查,笔者发现确实有很多泛读课的老师把阅读课当成了“小精读”来教,过分重视了语言点等细节的讲解。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很难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学效果自然会和该课程的教学目的相脱离。除此以外,泛读课对于教材和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 泛读课教材和阅读材料选择上的问题

通览目前各大出版社的英语泛读教材,从文章选材,长度,题材等各有长处。笔者所在高校选用的教材是高教版刘乃银主编的《英语泛读教程》。该教材选题广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所有文章均是英语本族语作者所写,包含名家之作,常见报刊专题报道等,注重趣味性,文体多样。但教材似乎也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在习题方面,缺乏针对各种基本阅读技巧的专门训练,如生词推理,长难句处理等。为了配合教材,使学生真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补充阅读材料对英语专业泛读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面临着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如果有一个相应的标准可以参考,至少可以为英语专业泛读课程教学带来一点点的启示。下面笔者就从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做出尝试性的论述,希望能抛砖引玉,从而促进英语阅读教学。

3 泛读课阅读材料的选择标准

作为英语专业泛读课的老师,应该做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材料。Nuttal (1996) 曾就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提出过三条标准:适用性(suitability),可读性(readability) 和可开发性(exploitability)。他认为这三条标准缺一不可。所谓的适用性(suitability),是说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适合大部分学生,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满足他们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并且对他们毕业后也能有启示作用。可读性(readability)是说阅读材料的选择既不能太过简单,也不能难度太大,能确保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但通过努力和阅读技巧的应用,能够解决这些困难。而最后一点可开发性(exploitability) 是说阅读材料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帮助其克服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良阅读习惯。除了以上标准,笔者认为,对于英语专业泛读课阅读材料的选择,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阅读材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印刷制品,这样可以为泛读课带来更多具有时效性,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英语专业阅读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高效的技术手段,多媒体网络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进行教学,可以整合大量的优秀的阅读材料,因此能够开阔学习者的眼界,大大节省知识获取的时间,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张美君,2008)

文体应该尽可能多样,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等。从而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能力。

不应忽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考纲中对一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以此选择相应难度的英美各大报刊报道,文学经典等。

阅读材料还应注意语言的美感,进而丰富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词汇及句型。

4 结语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材与阅读材料的选择并非易事,它需要任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鉴于阅读材料选择对于英语专业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确值得相关教职人员做出尝试和努力。本文就该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究,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为英语专业泛读课的教学带来一点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Nuttal, C. Teaching Reading Skill in Foreign Language[J]. (2nd Edition). Oxford: Heinmann. 1982.

[2]魏双飞.普通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该何去何从[J].科技资讯,2006(35).

专业泛读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泛读;英语专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49-02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泛读课属于技能训练课,“泛”和“读”是其主要特征。英语专业泛读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技巧,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知识,巩固语法,扩大词汇量,掌握用法,培养语感,从而有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但英语泛读课由于课时有限,实际教学情况并不乐观。为此,本文依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英语泛读课的特点,从课内、课外两方面分析了英语泛读课的特点,课内外英语阅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有效改善泛读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英语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泛读课的特点

1.英语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要求是“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各类材料和文章(包括新闻电讯及特写、短文、电报、史地、传记、游记、科普文章等)以及某些英美文学原著及报刊、杂志以及少年百科全书中的各类文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能读懂与《时代》周刊或《纽约时报》中的文章难度相当的评论文章,中等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言技巧、谋篇布局、文体修辞等。”[1]要达到上述要求,就需要学生广泛阅读大量语言材料,这是泛读课要广泛选材的主要原因。

2.英语泛读课的特点。“英语泛读课属于英语专业技能课,‘泛’和‘读’是其基本特征。就‘泛’而言,教材选用语言材料的内容呈百科知识性,同时语言材料的体裁呈多样性。就‘读’而言,泛读课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学生通过大量阅读,逐步扩大英语词汇。泛读课应帮助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2]鉴于此,泛读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泛读课强调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大量阅读。扩大阅读量,可以让学生接触富含文化背景知识的阅读材料,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英语泛读课现状分析

泛读课虽然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但其现状并不乐观。泛读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教学方法、学生课外阅读及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检查四个方面。首先,虽然教材内容选材很泛,但因篇幅限制,不能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要求。其次,课内教课时偏少,每周仅2学时;教学方法滞后,课内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再次,很多学生课外因为太忙没有时间阅读,导致课外阅读的时间远远不够,学生的阅读量得不得保证。最后,面对大班教学,任课教师没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这不符合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泛读课的教学目标也没落到实处。

三、建议

依据英语泛读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泛读课的特点,并结合对英语泛读课现状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善英语泛读课。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特别是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大纲》提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1]所以,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英语泛读课的特点也决定了学生课外要广泛选材,加大阅读量,进行自主阅读。Holec(1981:47)认为,自主学习即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并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3]英语自主阅读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英阅读目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监控阅读过程,评价阅读结果的主动建构过程。英语自主阅读取材广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分析、取舍信息的能力及想象、创新能力,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2.丰富阅读资源,加大课外阅读量。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全年阅读量应为3,000~4,000印刷页,因此泛读课强调大量阅读。课外阅读是泛读课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为确保阅读量,阅读课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包括英文名著、英语杂志报刊及英文电影等。英文名著可读性强,能够真正吸引学生兴趣。英文杂志报刊内容题材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贴近日常生活;体裁多样,有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这也符合专四、专八考试中的文章题材和体裁涉及面越来越广的特点。另外,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指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及阅读数量。

3.加大课外阅读检查力度,督促学生课外阅读。《大纲》指出“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视之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和组织。”[1]要提高泛读课的质量,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丰富阅读资源外,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检查力度。对课外阅读检查比较传统的方法是让学生阅读后写读书报告(Reading Report),然后交上来。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课外并未阅读而是网络上抄写读书报告。所以单纯靠这种方式不能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全面的督促作用,以保证学生课外广泛大量的阅读,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多元化的检查方法,如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小组讨论等。

结合《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对英语泛读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丰富阅读资源,加大课外阅读量;加大课外阅读检查力度三个方面引导督促学生课外阅读。这样英语泛读课的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及语言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

[2]王守仁.新编英语泛读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专业泛读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专业泛读;概念及特征;教学方法

摘要:英语泛读课是大学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重要的技能课之一。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本文从泛读的专业概念及特征出发,强调了泛读课教学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作者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探讨了英语泛读教学的方法和建议。旨在提高泛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专业泛读;概念及特征;教学方法

一﹑引言

在听、说、读、写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中,国外教学推行听在说前,说在读前,读在写前的规律,听、读作为英语输入的主要方式,是培养语感,产出语言,拓宽英语知识面的关键。相对而言,在我们的英语学习环境中,读比听占据了更大的空间,因此阅读作为联系说和写的纽带,成为英语知识输入的主要手段,提高其他技能的基本前提,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针对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的不同,阅读一般分为两种方式,即我们所开设的相关阅读课——精读和泛读。尽管我们的英语教育向来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但长期以来一直侧重于对阅读材料的详细讲解,如字词,语法,修辞等,而忽略了阅读需要接触大量的不同的英文资料,广泛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语言输入。那么,要详细了解精读和泛读的不同,促进泛读教学的发展,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泛读。

二﹑ 英语泛读的概念及特征

泛读指理解一般或整体意义的阅读,特点是读者更关注意义,而非个别词句。外语泛读更强调尊重学习者意愿,培养阅读兴趣。Krashen把外语泛读称为free voluntary reading,即由“读者自愿选择、以阅读本身为目的的阅读”。就本质而言,泛读是一种语言教学、学习过程,即根据特定教学法所采用的教学技巧、训练方法及练习活动。因此,根据Krashen的理论,泛读是:(1)大量材料或长篇文本的阅读;(2)以整体或一般理解为目的;(3)以快乐为宗旨;(4)个人行为,学生自主;(5)所读材料不作课堂讨论。也有人认为泛读是教学方法,与语法翻译法、问题理解法等并列,但持异见者认为泛读不能占据语言教学的中心位置。泛读有十大特征:(1)课内外尽可能大量阅读;(2)提供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鼓励不同原因、不同方式的阅读;(3)学生自主选择想读的材料并有权停止阅读;(4)阅读目的与快乐、信息和一般理解相关;(5)阅读就是回报,不设读后练习;(6)语法、词汇必须在学生语言能力范围之内;(7)个人默读;(8)阅读速度要快;(9)教师确定目标、示范方法、跟踪进度,使学生从中最大获益;(10)教师作示范——作为阅读积极分子向学生展示读者形象及阅读收获。

三﹑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泛读课要区分于精读课。精读课是大学英语的基础课程,它侧重词汇,语法,词组,句式等语言点,以及课文的篇章结构,主题大意的讲解和配套练习的训练,学生的参与性相对较少。泛读课则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泛读的基本技能,提高阅读速度并获取有效的信息从而增强理解能力,同时加深对英语语言特点的理解。对于如何上好泛读课,笔者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课前预习——泛读课教学的准备环节。

课前预习是增加阅读前的准备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方法之一。泛读教材每单元包括三部分阅读内容,而授课时间为两个学时,因此,学生在课堂只能完成两部分阅读材料。只有课前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并进行必要的笔头作业,老师上课对所预习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才会提高,并节省时间完成课堂的重头任务。但是预习并不完全是学生的事,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给予具体的指导。

2.课堂讲解——泛读课教学的关键环节。

泛读课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那么,怎样讲解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呢?笔者认为泛读课上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传授。

(1)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泛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专业知识丰富,常常涉及一定的历史、地理、文化、政治、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学生对这些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就势必形成阅读上的障碍,影响对材料的理解。因此,教师可在学生阅读之前,提供一些与本单元阅读材料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兴趣,并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在讲解文章过程中,教师也可传授某些语言知识所隐含和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通过讲解英语谚语、俗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通过对比中西文化差异来解释学生难懂的文化现象。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文章结构分析。

专业泛读课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作用安排

一、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的作用

大学英语专业泛读课的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假设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并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学生的认知词汇量,增长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由此可见,泛读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泛读课教学的作用大体有以下几点。

1.泛读课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调查,许多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习惯一字一句地读,还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频繁地查字典,把每个不认识单词的中文释义都标注出来,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不但会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会影响对篇章大意的理解。通过在泛读课上教师所给予的关于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可以尽早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良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2.泛读课有助于巩固语法知识,扩大英语词汇量。

掌握英语单词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重复记忆。在其他课程中学到的词汇,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来进行巩固和加深记忆。只有通过广泛阅读反复接触所学过的单词,学生才能加深记忆,达到最终掌握的目的。因此,泛读课是巩固并增加词汇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泛读课能够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一门外语,不但要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而且要了解讲这种语言的人所在国家和地域的文化。泛读课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科技、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泛读教材时,可以最快最直接地从中学习到英语国家的方方面面,扩展视野,增进对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二、泛读课教学安排

1.课前预习必不可少。

在泛读教学中,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泛读教材每单元包括3部分阅读内容,而授课时间为2学时,因此,学生在课堂只能完成两部分阅读材料。只有课前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并进行必要的笔头作业,老师上课对所预习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才会提高,并节省时间完成课堂的重头任务。但是预习并不完全是学生的事,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给予具体的指导。根据教材编者对预习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提出如下几条具体措施。

(1)要求学生对所读文章课前写一个100―200字的文章概要,或以图解方式解释文章线索、结构,使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所读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情节或论点。

(2)教师上课讲解文章之前,可以抽查两、三个学生口头复述故事概要,或提一些小问题,以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理出故事线索,抓住主要情节,把握中心思想。

(3)布置少量理解题、选择题或问答题作为书面作业。

2.课堂讲解――泛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泛读课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那么,怎样讲解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呢?笔者认为泛读课上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传授。

(1)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新编英语泛读教程》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专业知识丰富,常常涉及一定的历史、地理、文化、政治、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如果学生对这些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就势必形成阅读上的障碍,影响对材料的理解。因此,教师可在学生阅读之前,提供一些与本单元阅读材料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兴趣,并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在讲解文章过程中,教师也可传授某些语言知识所隐含和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是否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并不全是词汇生僻和句子的难度,还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文章结构分析。泛读课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因此,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对文章篇章结构分析是很重要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内容的排列和组织方式,即作者是如何表达他的观点的,文章是怎样展开的。一篇文章的难度不仅取决于人们普遍承认并重视的词的难度和句子的复杂程度,以及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还取决于文章的结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语言上的讲解,而忽略了文章结构分析,就势必造成见木不见林的结果,学生就无从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更谈不上真正理解整篇文章。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学会利用文章结构来全面地理解课文。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理出文章线索,了解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大意。其次,根据标题或小标题预测文章或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很多文章的标题都具有点题的作用,是对整篇文章或章节内容的概括。再次,训练学生利用关键词、关键句来识别文章结构。

(3)语言点讲解。在基础阶段的泛读教学中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泛读课中,语言点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首先,泛读中语言点的讲解应区别于精读课。教师没有必要对词汇或短语的意思和语法功能进行反复讲解,而是训练学生利用上下文,运用所学知识,诸如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背景知识等,运用逻辑推理去猜测词的意思。其次,对文章中的习语、典故和修辞等进行讲解能帮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的理解。这也是学生阅读中的难点。

3.课后阅读不放松。

泛读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就是课余时间广泛的阅读。老师应找出一些适合学生实际水平、有感召力的读物推荐给学生。学生读到适合自己水平又喜欢的书,就会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也会发现英语语言的魅力。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任务、指导他们阅读外,还要定期对学生的阅读作一定的检查,帮助学生克服惰性。检查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读书报告、心得交流等。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而且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阅读水平,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为他们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三、结语

总之,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的过程,泛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教学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倾注很多心血。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泛读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在基础阶泛读教学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扩大词汇量,为其高年级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应不断探索研究泛读教学方法来提高基础阶段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2]袁永芳.大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研究[J].外语教学,2003,(3).

[3]张伊娜.对当前外语阅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研究,2001,(1).

[4]赵栓科.从教学实际看多媒体英语教学[A].清华外语教育论丛(第二辑)[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专业泛读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日语泛读教学 地位提升 内容改革 模式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也在不断增多。而日语泛读,作为各个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日本社会、文化、经济、言语、科技、文学等方面文章的理解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社会文化知识。但在目前的日语教学中,有一种重精读课轻泛读课的倾向,把泛读课作为精读课的辅助课。因此,对泛读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法都缺乏较完整的认识。基于这一状况,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日语泛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日语泛读课教学地位提升的必要性

泛读是相对于精读而言的,精读在于精讲细练,而泛读在于广泛阅读。长期以来,精读在日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泛读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精读与泛读的学时比例基本上是4:1。由于传统的重精读轻泛读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对泛读课并不重视。可现实情况是,不论是日语能力测试还是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乃至作为日常教学检测手段的期中、期末考试对阅读理解的要求都很高。所以,以大量阅读为目的的日语泛读课不论是对提高日语的整体水平还是为了应试都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有必要提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为主要目的的日语泛读课在日语教学中的地位,以引起学生对泛读课的足够重视。

二、日语泛读课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1.泛读教材要适合学生的水平

前面提到过日语泛读课在于广泛的阅读。其目的在于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所选定的泛读教材应适合学生的水平,即难度要适中。

我翻阅了一下我国现行的日语泛读教材,认为普遍存在生词量过多、难度较大、篇幅过长的问题。现阶段,因为我国各个高校基本上是在第二学期开设日语泛读课程,此时学生的日语水平只是入门,词汇量较少,所学的语法也是最基础的。如果教材难度太大、生词量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必须经常翻阅词典或者参考书,才能读懂,会使学生阅读兴趣下降,甚至失去阅读下去的信心。久而久之,不但达不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慢慢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同时,文章的篇幅太长,需要分几次课来读,学生容易读后忘前,失去兴趣。

2.泛读教材要符合学生的兴趣

一篇语言再美、知识性再强的文章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读下去,加深理解与提高读速也就成了空话。泛读教材最好能满足以下几点要求:趣味性、可读性、时代感、实用性、灵活性,在题材上实现多样化。我认为《天生人语》是比较理想的泛读教学材料,内容包罗万象、短小精悍,引人入胜,贴近现实,语言鲜活。无所不包的内容和变化万千的题材不但加强了对语言的把握,而且传达了语言背后的思想、知识和文化。

三、日语泛读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阅读教学受传统的描写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一直把语言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教授。常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包括:生词、语法、教师通过句子分析来解释课文、问答和练习。这种传统的课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为纲,以句子的分析讲解为主,强调语法和翻译教学法的重要性,常常把阅读与翻译等同起来,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把日语的每一个词或句子都替换成汉语的词或句子。这种教学法只注重语言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句子,忽视篇章;只注重质量――精读分析,忽视数量,结果使学生的注意力大多放在语法、词汇与单句的分析、理解和翻译上,缺乏对整篇文章的综合理解。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把精读课和泛读课混为一谈,阅读输入量受到极大限制,丧失了开设泛读课程的目的。目前这样严重的问题并没有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为了避免长期的恶性循环,改进泛读教学方法刻不容缓。

2.从开设泛读课的目的谈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开设日语泛读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从这一目的出发,我认为有必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重点集中在辨认词义、分析语法结构、意释难句等语言的表层结构方面的泛读课教学方法。为了改进阅读教学,把语篇分析法引入日语泛读教学切实可行。这种教学法强调阅读要跨出句子平面,走向篇章。语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注意力主要在“篇”而不在“句”,在文章的“意”而不在文章的语法点。即首先从文章的总体开始,然后研究段落,从而改变传统的先从单词开始,然后学习句子段落的教学顺序。语篇教学的方法就是以语篇分析为主,先从表达完整而确切的意义和思想内容的语段篇章的结构形式入手,再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相关意义及逻辑思维的连贯,使学生把握全文的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

运用语篇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推断和联想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拓宽思路,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上开动脑筋,努力从“无关”中悟出“有关”,从“无意义”中读出意义,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题材文章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

四、结语

我通过对日语泛读课程的教授,切身感受到目前日语泛读教学中尚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和反思的地方。本文谈及了日语泛读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即日语泛读课地位提升的必要性、日语泛读课教材改革的必要性和日语泛读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忽视泛读课在日语教学中的地位就等同于忽视了一种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泛读教材题材单一、枯燥无味,学生便无兴趣进行阅读;教材生词过多、语法生涩,学生便无法进行阅读。传统教学模式不改变,泛读课变成精读课,也就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大亮.用语言学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J].外语界,1994,(1).

[2]王晓.论日语泛读课的作用和教学方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3]钱兆明.训练阅读速度的几种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0,(4).

专业泛读课范文第6篇

关键词:“泛读”课教学;地位与作用;现状与改革

一、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泛读”课的作用不可低估

教育部在2000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泛读”课的地位、课程设置以及应达到的阅读水平,都作了详细的说明。“泛读”课的主要目的,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的英语读物和原著,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增进对英语国家的了解,扩大知识面。英语专业“泛读”课的教学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原因有三:其一,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虽具有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也有相应的阅读能力,但阅读技巧相对欠缺,而英语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着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这些都是在“泛读”课上需要加以训练和指导的。其二,阅读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而理解是阅读的目的。但事实上,学生个体在课外进行的阅读,由于自身知识面窄,理解力也相对较弱,很难理解书中的真正含义,大多数是属于无效阅读。因此,只有在“泛读”课中,经过教师的精心讲解,才能透彻地理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三,“泛读”课的特征体现在“泛”与“读”两个方面。就“泛”而言,英语阅读的范围很广,可以说,任何有英语文字的文章都在可读之列。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细读每篇文章、每本书籍,特别是低年纪的学生,对于众多的阅读材料更是无从下手。就“读”而言,学生要掌握细读、略读、寻读等方法,学会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并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需要在泛读教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或培养。

二、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的现状

笔者从事高校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近二十年,在工作中了解到一些教学部门和教师对这门课在英语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基础阶段的“精读”(或“综合英语”)课是“正课”,而“泛读”课则为“副课”或“辅导课”,因而只要选一套教材,给一定的教学课时随便上上就可以了。而另外一些教师则将“泛读”课当作第二“精读”对待,干脆把“泛读”课上成了“精读”课,凡是见到阅读材料中有复杂句式或特殊用法,就逐条讲解分析、举例说明,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置之不顾。笔者认为,这些观念和做法均没有真正反映“泛读”课在专业课中的实际地位和特殊作用,使学生在校期间无法得到应有的阅读训练,失去了宝贵的训练机会。

当前,“泛读”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教材方面

许多阅读专家认为,以语义和信息为中心的阅读活动应该在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其他认知能力的范围内进行,要读的文章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或值得一读的材料。目前,我国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没有统一的泛读教材,现有的教材中的一些文章在语言难度、语篇结构、文体风格、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等许多方面又不太适应广大的学生,这样,就给他们的阅读理解带来了许多困难。另外,“泛读”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文章难易不一,又无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或参考资料,这就给“泛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时,教师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因为有时文中出现一些成语或典故,如果不查明出处就会影响对全文的理解。

2、理解能力方面

什么是阅读理解能力?所谓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所载信息(即“语义”)的一种综合的、系统的把握。理解,即一种迅速、直接的从语言文字中获得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脑要将文字所载有的客观信息经过重新组织,加工处理,变为阅读者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我们可称之为主观信息、或“思想”。但事实上,阅读者所获信息,也不一定是客观信息的全部,这种情况通常被我们称为“理解不全面”。可见每个不同的阅读者对客观信息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谁对文字所载的信息处理的越迅速、把握的越准确、越全面,谁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

笔者认为,目前我们的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迅速、准确、全面地从语言材料中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缺乏语篇方面的知识和综合性的知识,或者说是一种在实际语境中综合运用所有知识来提取各种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决不是靠“学知识”可以获得的,它是靠阅读者在对语言大量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自然习得的。

3、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方面

课堂教学方面,一些教师上“泛读”课时像上传统的“精读”课那样,逐字逐句解释课文,有的教师甚至逐句翻译。这种课堂的教学模式,实际上主要是在解决语言方面的问题(语法、词汇等)。他们认为只要将课文中的语言问题解决了,课文就理解了,或者只要能完成课文后所设计的练习,课文也就掌握了。事实上,一些教材里所设计的总结段落或全文大意以及推理性的练习,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即文章的意思是确定的(fixed meaning)。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实际只是在充当被动的猜测者(guesser),而非创造者(creator),阅读过程变成了对文字的解码(decoding)过程,学生主要是在练习语言而非施展他们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另外,这种呆板沉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同时也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量。现时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泛读”课每周一般为2个学时,一学期完成一册书。一些教师不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即使布置,也只是让学生看一些简易读物,而且缺乏有效的检查措施,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等于没有布置。由于阅读是我国学生吸取英语语言乃至英语文化知识、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的主要手段,缺少有效的阅读训练而阅读量又如此之少,这怎能使他们达到应有的水平呢?

据笔者所知,英语专业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词汇量远未达到大纲要求,阅读能力低下,阅读原版报刊或著作感到很吃力,且阅读速度慢得惊人,更谈不上对原著进行推理、欣赏并加以评论了。他们离开词典就无法阅读,并深深地被语言理解所困扰。这正是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4、技能方面

美国密苏里大学阅读教育系John Sherk教授曾经指出:“现在的问题不是你会不会读,而是如何读的问题。”确实,英语阅读因人而异,但离不开技巧和方法的使用,只有学习一套相对复杂的技能,并使之完善,才能做到运用自如。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已证明,学生们只要掌握了相应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往往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现实的情况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生由于缺乏阅读技巧,文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他们很难能把“泛读”教材中的文章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三、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应进行必要的改革

1. 转变观念,正确定位

长期以来,“泛读”课教学的任务被认为是为了配合“精读”,加深并巩固“精读”课所学知识。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为“泛读”课定位应该基于以下两点认识:

首先,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通过书面语言媒介进行的交际,它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的“读”。语言学家魏多逊(Widdowson 1978)用“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两个概念,把作为语言技能的阅读称为“comprehending”,用“reading”来表示作为交际能力的阅读,以表示两者之间的区别。显然,前者的要求是弄清句子的语法结构,读懂句子的字面意思;而后者的要求则是既懂句子的字面意思,又理解其交际意义。我们的“泛读”应属于后者。我们要把培养阅读能力看作是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即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

其次,阅读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而不是一种单纯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格雷利特(Grellet,1981)曾指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断在对所读材料的内容、功能进行假设,并不断地证实或修正自己的假设,做出进一步的预测,发现和注意有关细节,对新摄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评价。要达到这一目的,读者与作者必须是在进行相互交流,读者不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通过运用其过去的经验以及学过的词汇、语法、语音等语言知识,再经过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思考和反应来创造意义。因此,阅读在真正的意义上是一种创造,是一种高级的积极思维活动。

2、改变模式,加强互动

为了使“泛读”课堂充满乐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泛读”课教师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

(1)加强技能训练

英国语言学家Brumfit认为,只有掌握了三种阅读技能,才能实现理想的阅读。这三种技能是:机械技能(the mechanical skills),如根据阅读目的和需要变换速度的能力等;智力技能(the intellectual skills),如梗概阅读,隐含信息阅读等;非技能学习(non-skills study),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技能,是指对一般陈述以外的语言的反应能力,例如幽默、反语、作者的目的和倾向等。

(2)运用多种阅读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抓住阅读数量与质量这一对主要矛盾,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培养理解能力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和扩大阅读量。这就是说,“泛读”课应该打破单一的做法,把课内正常速度的阅读、快速阅读和课外的自由阅读都纳入“泛读”课的范围,使三者成为这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常速度阅读主要是用于学生尚缺乏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的时候,它可以使学生避免“阅”而不“读”的偏向,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有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利用上下文和背景知识进行思考判断,从而培养从全文出发来解决局部问题的能力。快速阅读的着眼点在于速度和要点,它对训练集中精力、提高阅读效率是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把外语作为使用工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设课时机、课时比例、速度要求、教材配置等问题。自由阅读是因材施教、发掘学生潜力、提高阅读兴趣以及大量吸收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对阅读材料、阅读数量、阅读检查与指导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3)课前阅读,课上讨论

要彻底改变类似传统“精读”课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的猜测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性的阅读者。可采用或借鉴国外十分流行的一种阅读教学法――“阅读反应法”(reader response approach)。课前学生先自己阅读,完成规定的章节,记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及有感而发的议论,对自己的观点准备好足够的证据。课堂上,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评述参加讨论。讨论时分成对子或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老师负责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他们不理解的问题,并有意识地使他们提高创造性阅读的自觉性。“阅读反应法”(reader response approach)可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他们不断积累文化背景知识,不断增强语感,从而提高语言的整体水平。

(4)培养学生带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因生活或工作的需要经常阅读各种书报。如为了学习,阅读各种课本书籍等;为了了解国内外形势,阅读各种报纸;为了消遣,阅读小说、剧本等。阅读的目的不同,读者需要采用的阅读技巧也不相同。所以,在“泛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带有目的的进行阅读的活动对于提高“泛读”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W.E. Blanton等人在《有的放矢在阅读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明确判定的阅读目的在提高阅读理解,增强记忆以及促进学生阅读规定的学习资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阅读应该是带着目的而进行的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帮着学生确定阅读目的能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联想,激发他们的先存知识和以往的经验,以利于提高阅读效果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选好教材,紧扣《大纲》

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随后就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泛读”教材,这是一件大好事。既然阅读的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泛读”课就应该强调使用真实材料。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感到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具有交际价值。只有当材料真实,即真正来自日常生活并且是被按照其原有的交际目的去使用的时候,这种材料才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反,不是来自于真实生活的材料,例如作为语法载体的教科书文章,或语言十分浅显,仅凭字面意思就能读懂全文意思的简写读物,用来进行阅读技能训练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 结束语

自《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年颁发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但大家对教学改革的要求仍很迫切,这正是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与国外交往日趋频繁的迫切需要。同时,阅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泛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教学法的研究,了解“泛读”课教学的最新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博采众长,因材施教。当然,以上这些尝试将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还必须熟谙外语教学原理和原则,并能自如地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使“泛读”这门重要的英语专业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真正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Francoise Greller.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CUP 1981.

[2]Nuttall,C: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Foreign Language, London 1982.

[3]Widdowson,H.G. Teaching English as Communic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4]王守仁 高虹. 泛读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专业泛读课范文第7篇

一、阅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由于没有像母语一样的真实语言环境,所以语言输入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阅读用目的语写的文章。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一种,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因个性差异(如认知风格、性格类型的不同等)会选择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然而不论其选择如何,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始终遵守着一条规律——它必须接受一定量的且适合于它的学习能力的语言输入。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阅读的作用不同。在初级阶段,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语言知识本身的学习——辨认学习过的词,复习刚学过的新词及语法知识,练习语音、语调。到了中级阶段,阅读的作用不再仅局限于此,阅读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了解目的语国家的事情,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社会生活以及欣赏他们的文学作品。在大学外语教学中一般都会有目的语报刊选读和文学作品选读课。

二、高校英语泛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泛读弱化。大部分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甚至从来没有进行过泛读活动,学校也没有给他们开泛读课。这些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好像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但是又有多少已经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学生能够看懂有关他们专业的英语文献呢?造成的后果是,这些很少进行泛读学习的学生无法直接获得英语国家的先进技术信息。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应该是把英语当做一门工具为他们的专业服务。针对目前我们一些高校非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结合不同专业给他们开设泛读课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对师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大部分是英语专业出身,对其它专业领域涉猎不深,难以胜任这样的教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每个院系有一位既懂专业又熟谙英语的教师,其实,做到这一点并非十分困难。因为每一位大学教师学习英语时间都比较长,使这部分教师再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要比让英语教师再进修计算机、数学、化学等专业知识容易得多。

2.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泛读弱化。一些英语院系虽然开设了泛读课,但也鲜给足够的重视。从课时和师资安排就略见一斑。有一种不公开的认识——教学水平不好的教师去搞泛读,泛读教学很简单,无需什么技巧。事实上,要真正上好泛读课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知道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确定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其次,要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到底怎样,他们的词汇量有多大。再者,还要知晓如何选择补充阅读材料。所有这一切,不花费一番心血是做不好的。由于泛读弱化现象的存在,致使英语专业泛读教学出现一些问题。①泛读教学受传统的阅读模式束缚。传统的阅读课程教学模式是在语法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以语法为主、利用母语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译读教学法认为,学生能否理解和翻译外语课文的前提是能否正确理解课文中的语法现象。译读法同时还坚持,母语是学生学习外语的基础,只有当学生把外语课文确切地译成母语时,才算真正理解了课文。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削弱,而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积极交流的双向活动。也正是因为这种传统的阅读模式的引导,使得学生孤立地理解词句,缺乏背景知识,阅读速度减慢,理解受到影响。较为理想的泛读方式是在语篇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模式,进行语篇的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外部分析是把文章作为一个整体,要求学生从文章层次结构人手,掌握文章传递的信息。内部分析是对现实语篇的语言手段进行分析,不仅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还分析语法及词汇运用等。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要求学生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参与分析、推理、归纳等认知过程,最终使其语言交际能力也有所提高。②泛读选材缺乏针对性。泛读教学中,多倾向于取材故事性、传记性之类的文章。若在课堂上只让学生阅读这样一些文章,就难以调动他们阅读的动机、兴趣,他们会觉得乏味。在学生看来只是认识了一些新词而已。所以教师应该注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应该遵循材料的可读性、合适性、新颖性的原则,三者不可分割。句子结构、生词难度不应过分超出学生的现有水平,否则他们会同样失去对阅读的兴趣。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学习者面对的是他早已熟知的内容,他对语言输入内在化要求就会降低,学习效率也不会高。③泛读实践不足。泛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想稳定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目前大多泛读教学都仅仅在课堂进行,而课时的不充裕就必然导致学生的阅读量不足。有时,教师会鼓励学生做课外阅读并给他们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但这种方式很难有效组织和监督检查。大多学生都有提高阅读能力的愿望,但实践中却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再加之没有教师的建议和指导,他们则(下转71页)很难坚持下去。④泛读策略单一。学生在缺乏阅读技能的情况下,无论读什么样的文章,目的是什么,他们都会以同样单一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方式阅读,逐字逐句地默读或心读,不分主次信息等。这种阅读方式枯燥无效率,会影响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三、结束语

高校英语泛读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在选材、模式、师资等方面都需改革和完善。需要师生共同转变传统难破、习惯难改的定型观念,树立标新立异的创新观念,使泛读课真正成为大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改善实际交际水平的一门大课。

专业泛读课范文第8篇

关键词:日语泛读 教材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048-01

日语泛读是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顾名思义,泛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门课程,它与精读课有着很大的不同。精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系统地讲授日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章结构等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而泛读课,则重点在阅读上,即快速、广泛地阅读,通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与准度,扩大知识面,以及掌握全面把握文章的能力。

1 日语泛读教学的现状

虽然泛读课是日语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泛读课存在着教材选择不合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泛读的教学效果。

1.1教材的选择较为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泛读教材,大多数内容都相对滞后。文章的难度没有合适的梯度,有的文章太过简单,起不到学习与训练的作用,而有的文章新单词和新语法太多,难度太大,会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材的选材比较单一,大多倾向于日本文化与日本文学,而对日本政治经济以及社科类知识涉及较少。

1.2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依然搬照精读的教学模式,首先讲解单词与语法,然后翻译文章,最后完成课后练习。这样不但没有体现泛读的特点,反而把泛读变成了精读的简化版,造成了泛读课既不“泛”也不“精”的尴尬局面。

2 日语泛读教学的探索

2.1教材的选择

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极其重要的。首先,难度要适中,过难和过易都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其次,文章的选材方面,涉及面要广,包含各种题材,尤其是日本历史文化、日本政治经济、以及一些当下热点话题。再次,题材要多样化,如说明文、议论文以及杂文等等。教材选择得当,将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牢固的基础。

2.2教学方法

有了合适的教材,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2.2.1文化、背景的导入

要学好一门语言,深入地了解其文化背景是非常必要的。在阅读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碰到这样的情况,每个单词和语法点都查清楚了,可是依然不明白句子的意义,或者读不懂作者的意图,这就是文化学习缺失所导致的。在泛读课上,导入文化及背景,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进入文章之前,导入该文章的作者生平事迹,当时的时代背景等等。在讲解词汇以及短语的时候,结合日本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以及,适时地向学生导入相关文化知识。

2.2.2阅读技巧

泛读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泛读课一周只有2课时,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依靠完成大量的阅读来提高阅读能力是不现实的,所以课堂上可以重点教授阅读技巧,鼓励学生课后利用阅读技巧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首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许多学生在阅读时有很多不良习惯,如一碰到生词立刻查阅字典,习惯把句子翻译成汉语后理解。这样不仅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不能很好地适应日语的语言习惯。如果生词不影响对全文大意的把握,应该跳过该词继续阅读,如果有必要知道该词意思,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其次,实现从句子向文章的把握。很多学生阅读泛读文章时,仍然像精读课那样逐句深挖,从而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性。泛读课更注重把握文章的整体性,实现“泛泛”而读。

2.2.3思辨能力

除了阅读能力,思辨能力也是泛读课培养的目标之一。阅读前,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限时阅读文章,既能训练阅读速度,又能有针对性地迅速抓住文章重点。笔者认为,一篇文章阅读三遍比较合适。第一遍,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第二遍,不是很明白的地方再认真细读一遍,完成课后问答。碰到长难句,迅速找出长难句的主干,并正确划出相应的修饰成分,培养分析句子的能力。第三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文章的结构,按文章内容分段,并总结大意。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思辨能力。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赏析作者优美的修辞手法等等。

2.2.4课堂模式

传统的泛读课,大多继承了精读课的课堂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泛读课上要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不是枯燥地跟着老师翻译一遍文章。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如图片,实物等等。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泛读课的课时很少,那么留一些课外作业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提交读后感等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泛读课是日语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笔者通过自己的实际经验,从中感受到现在日语泛读教学中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选择适当的教材,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都为提高泛读课的教学效果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当然,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还有很多没有发现和解决的问题。泛读课还在处在漫长的探索道路上,笔者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依然会不遗余力地探索日语泛读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晓.论日语泛读课的作用和教学方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2]吴卫平.日文报刊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与研究,2005(1).

专业泛读课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英语泛读教学;实效性

英语专业通常设置听力、口语、精读、泛读等等专业课程,然而师生普遍都比较重视精读,认为把精读做好就等于把英语学好了,泛读课的开设似乎成了无奈的选择。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似乎不方便应用于泛读课。

一、目前泛读教学的困境

1.教材难选的尴尬。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跨岗位、跨职业能力的、适合岗位职业能力客观要求的、新型的复合型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课程应该以能力教学为核心、以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为框架、以满足共性与个性发展为主体。以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Active积极英语阅读教程》(一、二、三、四级)为例。大部分泛读材料与目前的社会发展紧密相关,“选材新颖、贴近社会经济发展”。但是,这样的教材,对于五年一贯制初中毕业生来说,他们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兴趣不大。我们试用过多个出版社的教材,效果仍旧不明显。

2.学生厌学的原因。第一是学习的功利性。学生学习习惯为考试。而高职院校一学期一般只考一次,而且泛读课学习的内容或材料不会直接用于考试中,这让中学来的学生无所适从。第二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惯性太强。中学传统的泛读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学习词汇和进行语法分析来学习英语。而高职英语专业老师一般不会继续以此方法为主来授课,而且多半没有整黑板的笔记可抄,没有每天的作业可做。教师不再三遍式的讲授所谓的重难点,学生课上也不知学到了什么,搞不清重难点,自习课和课外不知道该干什么。第三是老师教学进度比中学快太多,高职学生的基础又是那么的差,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不好,没有什么自学能力。久而久之,多半学生破罐子破摔,混日子过,泛读教学最终只为极少数学生服务。

3.现代教育技术与泛读结合的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无非是把黑板粉笔变成了PPT多媒体投影屏幕。而PPT每页的版面有限,英语泛读文章又是那么的长。光打几个关键词在PPT页面上,似乎还不如写黑板来得快,所以很多泛读课老师不愿意用PPT来授课。另外,制作PPT耗时太多,英语老师计算机水平有限,网上可直接拿来用的课件成品又少,泛读教材多半没有附带光盘;加上很多学校仍然只承认纸质的教案,导致老师不愿意采用多媒体授课。

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摆脱困境的尝试

由此可见,如果高职英语专业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现代教育方法用的太肤浅,都是无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广泛阅读和终生阅读的能力。为达到此目的,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传统方法,达到真正提高英语泛读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经过多年尝试,逐渐摸索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语泛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主要做法有:

1.课前。通过网络或下课前当堂布置课外任务,鼓励学生用手机或电脑上网搜集所需资料。刚开始的任务建议限定主题和按照学号次序让学生参与,否则新生会无所适从。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可以不再限定主题,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

2.课中。上课后让部分学生登台展示课前学习成果,共同学习进步。让上台的同学锻炼了教师职业能力,这也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展示完毕,教师利用多媒体补充文化背景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进入课文正文讲授时,笔者也曾尝试只是把课文重难点打在PPT屏幕上,结果很难引起学生兴趣。这样授课,很容易把泛读课上成了精读课。经过多年尝试,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泛读课上活。鼓励学生随时把学习所得与师生分享,可充分利用实物展台、弹幕软件、手机互动等软件、设备进行展示分享互动。这种新型的课堂互动方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如果条件允许,可在微格教室进行教学,把学生的表现全程录像,课后交给学生反复观看,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学生往往对此乐此不疲。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各类英语考试,泛读课应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一定阅读量和题目量的能力。在讲解题目时,可采用屏幕展示多种解题思路,供学生参考,特别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路。对于很多师生一味的将泛读速度快慢归咎于词汇量的大小的问题。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我国教学大纲泛读目标以及美国全国统一的泛读速度标准,鼓励学生在泛读能力方面向英语国家对学生的泛读标准靠近。我们还应要求学生根据这两种标准,参与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个人泛读目标,使其明确近期和远期的泛读目标。单词的学习可以用游戏软件或手机软件进行,比如安卓手机的解锁记单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处于重中之重,而泛读教学能极大的提高阅读能力。上述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期待现代教育技术与泛读教学的融合,能提高英语泛读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李慧.泛读与泛读现状分析[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6).

[2]DavidGardner,LindsayMiller.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J].外语教学,2002,(3):47-49.

专业泛读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英语泛读教学 实效性

英语专业通常设置听力、口语、精读、泛读等等专业课程,然而师生普遍都比较重视精读,认为把精读做好就等于把英语学好了,泛读课的开设似乎成了无奈的选择。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似乎不方便应用于泛读课。

一、目前泛读教学的困境

1.教材难选的尴尬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跨岗位、跨职业能力的、适合岗位职业能力客观要求的、新型的复合型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课程应该以能力教学为核心、以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为框架、以满足共性与个性发展为主体。以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Active积极英语阅读教程》(一、二、三、四级)为例。大部分泛读材料与目前的社会发展紧密相关,“选材新颖、贴近社会经济发展”。但是,这样的教材,对于五年一贯制初中毕业生来说,他们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兴趣不大。我们试用过多个出版社的教材,效果仍旧不明显。

2.学生厌学的原因。第一是学习的功利性。学生学习习惯为考试。而高职院校一学期一般只考一次,而且泛读课学习的内容或材料不会直接用于考试中,这让中学来的学生无所适从。第二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惯性太强。中学传统的泛读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学习词汇和进行语法分析来学习英语。而高职英语专业老师一般不会继续以此方法为主来授课,而且多半没有整黑板的笔记可抄,没有每天的作业可做。教师不再三遍式的讲授所谓的重难点,学生课上也不知学到了什么,搞不清重难点,自习课和课外不知道该干什么。第三是老师教学进度比中学快太多,高职学生的基础又是那么的差,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不好,没有什么自学能力。久而久之,多半学生破罐子破摔,混日子过,泛读教学最终只为极少数学生服务。

3.现代教育技术与泛读结合的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无非是把黑板粉笔变成了PPT多媒体投影屏幕。而PPT每页的版面有限,英语泛读文章又是那么的长。光打几个关键词在PPT页面上,似乎还不如写黑板来得快,所以很多泛读课老师不愿意用PPT来授课。

另外,制作PPT耗时太多,英语老师计算机水平有限,网上可直接拿来用的课件成品又少,泛读教材多半没有附带光盘;加上很多学校仍然只承认纸质的教案,导致老师不愿意采用多媒体授课。

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摆脱困境的尝试

由此可见,如果高职英语专业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现代教育方法用的太肤浅,都是无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广泛阅读和终生阅读的能力。为达到此目的, 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传统方法, 达到真正提高英语泛读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经过多年尝试,逐渐摸索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语泛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主要做法有:

1.课前。通过网络或下课前当堂布置课外任务,鼓励学生用手机或电脑上网搜集所需资料。刚开始的任务建议限定主题和按照学号次序让学生参与,否则新生会无所适从。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可以不再限定主题,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

2.课中。上课后让部分学生登台展示课前学习成果,共同学习进步。让上台的同学锻炼了教师职业能力,这也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展示完毕,教师利用多媒体补充文化背景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

进入课文正文讲授时,笔者也曾尝试只是把课文重难点打在PPT屏幕上,结果很难引起学生兴趣。这样授课,很容易把泛读课上成了精读课。经过多年尝试,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泛读课上活。

鼓励学生随时把学习所得与师生分享,可充分利用实物展台、弹幕软件、手机互动等软件、设备进行展示分享互动。这种新型的课堂互动方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如果条件允许,可在微格教室进行教学,把学生的表现全程录像,课后交给学生反复观看,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学生往往对此乐此不疲。

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各类英语考试,泛读课应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一定阅读量和题目量的能力。在讲解题目时,可采用屏幕展示多种解题思路,供学生参考,特别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路。

对于很多师生一味的将泛读速度快慢归咎于词汇量的大小的问题。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我国教学大纲泛读目标以及美国全国统一的泛读速度标准, 鼓励学生在泛读能力方面向英语国家对学生的泛读标准靠近。我们还应要求学生根据这两种标准, 参与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个人泛读目标, 使其明确近期和远期的泛读目标。单词的学习可以用游戏软件或手机软件进行,比如安卓手机的解锁记单词。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处于重中之重,而泛读教学能极大的提高阅读能力。上述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期待现代教育技术与泛读教学的融合,能提高英语泛读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李慧.泛读与泛读现状分析[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 (6).

上一篇:环境专业范文 下一篇:农民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