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1:30:03

专科教育论文

专科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CN:37-13O5/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坚持以服务高职教育为宗旨,以推进教学科研、促进教师成长为目标,以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为生命线,为教学科研工作者和高等专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交流与发表成果的平台。该杂志聚焦于高等专科教育领域,面向全球发行,涵盖教育教学、学科建设、教师发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坚持“促进科学文化成果交流、推动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宗旨,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和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为高等专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

该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高职教育论坛、教育教学研究、职业能力培养、教师成长、实践创新与改革、专题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学、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研究进展与文摘等。杂志每一期都会刊登大量优秀的高等专科教育领域的学术成果,是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杂志一直秉承着高质量、严谨、科学的学术理念,以客观真实、独特新颖的视角,传播学术思想,探讨学术前沿,为教学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平台,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专科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教育;

【中国分类法】:G71

1 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全国共招收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学生447.34万人,比上年增加65.17万人,增长17.05%,其中本科招生209.92万人,高职(专科)招生237.43万人。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1333.50万人,比上年增加224.93万人,增长20.29%,其中本科在校生737.84万人,高职(专科)在校生595.65万人。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高职教育自身的需要,更是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需要。

1.2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课堂教学也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目的转变为具体教学实践的中介,因此要彻底改变课堂教学只是传授知识或主要进行专业教育的旧理念,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师都应该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要把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一致起来。教师在讲授一门课时,绝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的传授,而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的高度,把传授知识和文化熏陶、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结合起来,努力追求人文精神向科技领域的渗透,综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 高职教育现状及弊端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过分强调狭窄对口的专业教育,过分提倡干什么,学什么,而忽视人文教育;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注重人才培养的批量生产而忽视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从而导致培养的人才知识面偏窄、技能单一、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人文底蕴薄弱、功能性过重,造成高职学生素质的不完善或综合素质的欠缺。社会上流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论点,在学生中形成了高职学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自己是学科教育的失败者,知识基础薄弱,普遍自卑心理较重,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高职学生做为高等教育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人文关怀,更需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3 探索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1要加强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和英语能力的培养。要开设以人文、社科、经贸、管理、环境等课程为主的公共选修课。

3.2 “以综合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

3.2.1 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课要以应用为目的,以专业学习“必需、够用”为度。要拓宽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是根据专业需要精选提炼了的基础理论,是专业所需的共同知识和共同技能,是学习和发展多种同类专业的基础,另外,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因此宽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满足当前上岗职业能力的需要,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学习的基础,具有对职业岗位变动良好的适应性和就业弹性。专业课是专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专业的特点,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和先进性,坚持为能力培养服务的原则。要在充分利用专科教育的基础上,做好知识结构的衔接,课程设置的整合。

3.2.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采取得力措施,切实保证必要的实践教学的学时,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课的教学大纲要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与培养目标、规格层次、能力结构相适应。要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项目,增强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课程设计要强调规范化训练,要积极安排计算机辅助设计训练。实践课要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技能为考核标准,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主,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考核,要注重平时考核。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毕业设计(论文)要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要尽可能结合学校或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工程及社会生产实际任务进行,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3.3 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现场教学等先进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要逐步提高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要积极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上网自学课件,为学生网上自学、网上讨论和答疑创造条件。

3.4 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

减少记忆性内容,增加理解性、分析性、综合应用性内容,要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方法,每门课程根据其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水平要求和教学对象不同,可分别采取闭卷、开卷、口试、笔试、论文、读书报告、实验、设计、现场测试、操作、上机等考试方法,要注重平时考核,重要考评基础、考评能力。要坚持教考分离原则,公共基础课、主要课程要建立试卷库或试题库,着重检查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3.5 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和学分制

学分制的优点在于其人才培养规格和类型的多样化,重视学生个体素质上的差异,突破过去学年制“一刀切”式的教学计划。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设计合理、富有弹性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弹性学制的学科体系、过程管理等内容都是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满足不同类型学制的教学和学习需要,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专业技能熟练精通”作为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按照“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学制机动灵活”以及“宽基础,活模块”等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公共基础文化课程类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程模块4种课程类型的模块体系。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知识、能力特点,确定不同专业课程模块学分所占比例以及毕业所需总学分,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和课程体系要求进行选课。这种课程体系是一种水平标准化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在基础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上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从而保证毕业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杏波:社会转型期背景下高职体育教育发展走向思考[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张丽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05期

专科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重要思想为指针,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坚持依法治教,尊重知识,促进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科技,教育与改革的密切结合,实现科教兴镇。

二、基本情况

莼湖是市第二大中心镇,全镇一所高中,一所初中,二所中心小学,三所完小,一所成人学校,三所中心级幼儿园。拥有学生:中学1058人,小学2771人,幼儿园1017人。全镇教职工252人,党员102人,小中高8人,中学高级14人,一级教师120人,大学本科毕业122人,专科毕业119人。

近几年来,镇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莼湖成人学校,投入近5000万元新建莼湖镇尔仪小学,投入600多万元改善各校软件设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彻底消灭了无证幼儿园,使我镇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有待于改进。

三、奋斗目标

(一)办学规划

1、学前教育

重视学前教育,为义务段教育打好基础,以三所中心幼儿园为辅导点,加强对各幼儿园的业务培训,新建新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彻底消灭无证幼儿园。

(1)中心幼儿园创建四星级幼儿园。

(2)吉奇幼儿园创建四星级幼儿园。

(3)楼隘幼儿园创建二星级幼儿园。

(4)新建上规模的中心级公办幼儿园。

(5)加强园本研修,通过引进、培训,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80%。

2、成人教育

以成人学校为培训基地,加强对企业职工的职业培训,农渔民素质培训,为农渔民就业转产提供保障。

(1)创建市高标准示范成校。

(2)创建省示范性成校。

3、义务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现代化教学体系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投入近5000万元新建尔仪小学。

(2)不断加强三所完小的基本建设。

(二)师资规划

建设一支素质好,结构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骨干和有较大影响力的名教师,树立典型,起到推动、示范作用。

(1)学历达标:中学、小学学历达到97%,幼教达到80%。

(2)培训:五年内全体教职工3%以上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进修。100%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岗位培训。45周岁以下教师要取得信息技术合格证书,40周岁以下教师95%以上要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3)教研教改:积极学习研究、参与实践新课程改革,构建完整的全镇教研体系、课题到人。五年内10%以上教师必须完成一个教研课题,鼓励教师撰写教育论文。

四、办学条件

1、新建莼湖镇尔仪小学。

2、新建莼湖镇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3、加强三所完小的软件设施投入。

4、初中、中心小学塑胶跑道改造。

5、加强幼儿园管理,在全面消灭无证幼儿园的基础上,定期检查,防止死灰复燃。

五、学校管理

1、建立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励制。

2、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提高安全意识,继续加强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保证平安校车的顺利运行。

3、认真实施教职工代表大会制,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推进民主管理,提高教师素质。

4、镇政府每年一次进行优秀教师表彰。

专科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检索方法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维普资讯(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两大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数据年代范围为1994―2007年,以“题名*关键词*摘要”为检索项,以“档案学*教育”为检索词,精确查找。经过去重,共得到456条相关记录。

2.数据处理分析

对检索到的456篇有关“档案学教育”文献,运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年代分布、地区分布、合著率、机构分析、期刊分布、关键词分布等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年代分析

论文的产出量与年代分布状况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而达到揭示该领域研究进展总体趋势的目的。

论文年代分布自1994年以来累计共发表档案学教育论文456篇。论文数按照年代分布如图1所示。

为了更加形象地反映本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利用近年的论文数据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其研究走势,如图2。

(1)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有关档案学的文章在20世纪90年代起伏还是比较大的,在高峰与低潮时年相差近20篇。的高峰期集中在1996、1997年间。1996年在我国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对世纪末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和展望,推动了学科发展,促进了学科教育。由此掀起我国档案学教育改革的高潮,因此该时期有关档案学教育的论文比较多。此后的几年里论文的发表数量基本上呈平缓走势,2001―2003年间论文数量有所下降,这是由于该阶段档案学教育由理论转向实践。而后的几年里论文的数量又有所提高。

(2)由图2的回归曲线可以看出,档案学教育研究论文开始有由热趋冷的趋势。这也符合我国档案学教育的实际情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形式与办学层次多样化,形成了由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组成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为档案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也极大地促进了档案学的学科建设。然而,近年来档案学教育却面临着困境。与迅速发展的档案事业相比,档案学教育明显地低落,甚至滑坡。主要表现在本科生生源越来越困难以至难以为继,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滞后于信息化时代档案事业的发展,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下降,教师队伍流失严重,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档案工作,社会对档案学教育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弱化。进入21世纪以来,各个档案学办学点纷纷将档案学名称改为信息资源管理等名称,档案学系(院)的名称在全国几近消失。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了对于档案学教育调整和改革的大讨论,档案学教育才开始加大力度引入现代科技,调整教学课程,改革实践活动,朝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目标改革。如今改革浪潮尘埃落定,各教学单位纷纷由理论的大讨论转向教学的大实践,导致国内教育的研究论文产量有所下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档案学教育本身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但不是档案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2. 发文地区分析

对发文地区的分析可以揭示我国各地档案教育研究分布,间接反映各地区的档案学教育现状,进一步揭示我国档案学教育地区分布是否合理。

对作者单位地区分布进行统计,可使我们了解各个地区档案学教育发展的情况,以及档案学教育研究力量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一般来说,发文集中的地区,表明该地区对档案学教育研究集中、重视度高,进一步表明该地区档案学发展水平高,也从侧面揭示了该地区的档案学应用程度。在统计分析的456篇论文中,标明著者单位的有301篇。我们对文章第一作者单位进行了统计,其地区分布如下:

为了更清楚地分析发文机构地区分布不平衡的原因,我们统计了我国档案学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包括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得到其分布,如图3。

研究区域分布不合理。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发文量偏少,研究力量薄弱,截至2007年,还有不少省份没有相关。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上述地区的档案学教育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异。

三、建议

1.继续加强多学科融合

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电子学学科等向档案学领域广泛渗透,为档案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新、更广的舞台,促使档案学呈现出多学科融合的发展态势。对以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为基础、借助计算机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档案学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2.继续推进教育模式创新

继续加强对教育模式的创新,对于档案学教育的良性、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另外还需加强对函授教育、电大教育、自学考试教育、课程研修班等多种教育方式的探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合理推动教育模式改革。档案人才的培养应该寻求新思路,不应该仅仅局限在高校、学院,一些档案馆、图情系统也应该是推广档案学教育的有利阵地。

3.继续加强实践

档案学从建立之初就一直面临着“有档案无档案学,有档案学无档案”的困扰。档案学的教育与实践一直都是脱节的。而档案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档案和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社会活动。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所阐明的理论、制度、原则与方法,直接应用于档案事业管理实践和档案业务工作实践,具体原则和方法在学科知识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加强档案学实践是重中之重。我们可以在高校档案馆之下设立档案学人才培养系统等方式来加强实践。

4.继续加大学科点建设

目前我国档案学专业办学点虽然比改革开放初期有了明显增加,办学层次更趋向合理,但整体上看招生规模与招生层次还不能满足高校、社会以及相关科研单位的人才需求。在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发展硕士生、博士生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可以继续加大学科点建设力度,扩大高层次人才的招生规模。

5.继续加强对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跟踪与学习

国内档案学理论研究,大都是建立在从国外引进基础上的,然后再进行吸收、应用和发展。与档案学理论一样,国外的档案学教育开展早,实践经验丰富,加强对其分析、介绍,将使我国的档案学教育少走弯路,并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档案学教育道路。

专科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 对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 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舞台实践课的作用 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和实践思考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自动化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的开发与实践 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建筑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思考 综合性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状况及思考等 综合性艺术院校专业建设刍议 职业院校音乐专业办学特色的思考与探索 浅析综合性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研究 关于综合性院校钢琴集体课的几点思考 湘江新区深度对接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合作办学的思考与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实践

">中药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综合性大学新办临床医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材料物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案的构建和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办学目标及实践的思考 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办学目标及实践的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单林 叶志明 袁勤 常沁怡 初海伦")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何深化、优化这些成果?即既利用综合性院校的优势,又遵循音乐人才培养的规律,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高校办学者和音乐专业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则陈述及探讨这些命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学;综合性院校;学科建设;课程设置 引言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至今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大致经历了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为代表的专业性音乐教育、以培养国民音乐能力和素质为目的的师范类的音乐教育;二十一世纪以后,部分普通高校也开设了音乐类学科或专业方向(其中包括综合性大学和专科性院校),高校音乐教育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局面。

传统的高等音乐专业培养模式主要是音乐创作、音乐研究、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师范生)专业。随着国家教育方针与文化发展的逐渐调整,加之计算机学科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高等教育模式、经济结构形式等层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音乐人才的培养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也产生了新领域。高校音乐专业也因此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综合性大学及专业院校(下文简称综合院校)音乐专业的办学已历经十几年,并培养出许多人才。但客观地看,综合院校的学科功能和文化优势并未充分发挥,还存在许多发展的空间。如何利用并挖掘综合院校的潜能,既科学又有特点的办好音乐专业,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这是高校办学者和音乐教师的责任。 一、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的基本情况

1. 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目前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建制有几种情况,一是将原有的艺术教研室或艺术中心规模扩大,功能也提升;二是将校内原有相关部门整合,同时调整、开展相应的学科建设;三是全新建立教学编制,并进行学科定位。在具体的音乐专业培养方向上,综合性大学有较多的选择,但一般会有明确的目标。随着国家对师范院校教学方针的调整,师范类音乐教育不再是师范院校的专利,从人才培养的周期性考虑,综合院校往往选择了音乐教育专业作为起点,或者在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再增加其他专业或方向,如音乐表演、作曲、音乐学等。综合院校音乐专业的创办一般是在学校上升阶段完成的,因此在人才引进、硬件投入等方面具有政策和经济等方面的优势,而其学科的建设也常常与学科带头人有关;从整体调查看,多数学校专业方向基本上还是以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为主,其中乐器表演方向也有增加,个别学校甚至选择了以器乐表演为学科突破口,希望能够突出自身的办学特点。从学历教育上看,多数学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的教育正逐渐开展,并且研究生教育的类型主要是专业硕士、教育硕士等,但也有学校甚至还没有研究生教育。

2. 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综合院校音乐专业经过十几年间的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相应问题也基本显现。首先是办学缺少特点,因为办学师资多引进于师范院校,学术资源较局限,学术点不平衡,且难以整合,虽然其生源可能好于地方性师范类和专科性院校,但师范性质的特征较为突出,优秀人才的培养有瓶颈;音乐教育是一种基础式的教育,其成果的显现不同于表演专业那样光鲜、突出。其次,多数学校本科教学的特征还未显现,学术性的理念还未介入教学过程;其原因可能是师资配备不完整,或生源质量不理想,影响学术理念的贯彻和实施。最后,这些音乐专业在综合院校里接近于孤立地存在,它与其他学科之间几乎是呈断裂式;综合院校的文化特性未能提高音乐专业的教育水准,同样音乐专业的开设也没有提升,甚至影响综合院校的文化气质和氛围。因此音乐专业的办学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状态。另外因为研究生教育开展较滞后,客观上对本科教育产生了断层。一定程度上,部分综合院校的音乐专业基本上是师范院校的初级复制。 二、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考虑

1. 学科建设问题考虑

综上所述,综合院校音乐专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还是学科的定位、建设和目标问题,这关系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参照欧美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的办学经验,综合性大学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社会学等人文知识应该成为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发展的基础。因此音乐学科的定位和发展应重视理论与实用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考生生源特点以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人才培养,要强化生源的强项空间,弱化生源的弱项空间。同时应结合该综合院校自身的人文学科,甚至自然科学学科的基础和条件,而合理地设置音乐专业的定位。若定位失误,以后的转型将会比较困难,转型周期也会较长,甚至会长期影响音乐学科的发展。

因此学科的定位应考虑以下因素:高校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高校自身的学科分布、人文背景,以及社会需求等,要发掘自身的相对优势,形成独特的科学研究和课程体系。要合理地选择、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目前综合院校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举足轻重,优者事半功倍,劣者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由于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开设的时间都不久,加之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因此目前的音乐专业教学以本科为主,部分并不具有“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事实上硕士点的功能并不仅体现在开展研究生教育,更是对本科教学的高瞻远瞩式的引领,它关系到本科教学的专业性和高标准,也使本科的人才培养形成可持续性。本科相关理论课程的开设应与研究生阶段形成有机的衔接,充分利用综合院校的学科背景和理论优势。所以建立在研究生教育背景上的本科生教育应逐渐成为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2. 课程设置问题考虑

学科定位后,相应的课程安排则会逐步清晰。高等音乐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殊性,作为音乐专门人才的基本素养,其基本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与专业音乐艺术院校还比较接近,只是在课时与深度方面有所变化。在具体的专业方向上,目前大多数综合院校的音乐专业还是集中在表演类和音乐教育类,随着理论课程的增多及社会需求,可以增设类似艺术管理、艺术与科技等方向,综合院校的多学科及课程优势在此均可得以充分体现。对于现存的教学内容,可以在课程上进行调整或拓展,类似于音乐史、戏剧史、文化学、民族音乐、社会学、科技史、管理学基础、现代科技概论等均可或以课程的方式,或以讲座的形式介入。另外应该增加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社会调查与采风机会,即强化实践经验、活动能力,以塑造主动、灵活,既有理论武装,又有实践经验的学生。针对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科定位及教学模式的相对特殊性,招生中可在某些方面略作调整,应重视基本素质、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结构等内容的考核。目前许多综合院校有些还加强了与国外院校培养模式方面的对接,这些也都在一些音乐专业领域得以实现。因此在入学时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要求,入学后也可以对这些生源的课程设置进行扩充或调整,以适应后阶段学生各项发展或者留学阶段学习的需要。 三、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办学思考

1. 音乐专业生源的培养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历史并不悠久,但从一开始,上海大学就十分明确了音乐专业办学的方针和模式,并始终对此进行思考、调整、探索与实践。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力求通过本科教育,培养能够胜任多领域工作的音乐专门人才。为此学院开设了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音乐类课程,并借助于上海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提供给学生专业之外的跨学科专业的学习;学院聘请了多个学科的教师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其目的是加强文化教育,培养未来社会发展中需要的复合型音乐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多种需求。

在办学的摸索过程中,学院已经逐渐找寻到自身发展的特色,并已取得鲜明的成果,同时形成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研究的有机衔接。在课程设置方面,学院将大量的课程互通,通过设置更多的课程选修等手段,使得任何方向入学的学生都可以在完成必修课的基础上再选修其他类型课程,并且同一理论课程都有不同的程度设计,以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除了音乐专业课程外,学院还安排了大量的文化类课程,包括不定期的举办讲座,使学生广泛吸收养分。另外学院面对学生还安排了众多的乐团训练实践课程,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乐团的活动,包括以课程的方式,要求学生聆听、参与非音乐类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以获得最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相关知识。

作为具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硕士点的单位部门,学院在学科方面始终在寻找自身的定位发展,如在中国民族音乐领域实现了教学与研究的并行。首先在本科教学中间给予其充分的重视和强化,并且是理论与表演同步开展,课堂与采风平行,同时在研究生阶段给以理论性深化,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为题材作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的选题。经过数年的努力,音乐学院关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课程建设成果获得2013年上海市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为此,音乐学院在未来的工作中还会深化、拓展原有的课程,同时继续寻找各学科交叉的新的突破点和方向。

2. 非音乐专业生源的培养

综合院校开展音乐专业教育主要存在两大宗旨,一是音乐专业本身的人才培养,二是作为整个综合院校音乐艺术普及与教育的重要组成,更是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管理者会多关注于前者,事实上音乐专业的开设对于高校音乐普及工作和普通生源的音乐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作用。

专科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一线科研型教师;本科基础课程;问卷调查分析;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3(b)-0176-04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to front-lin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ers in the undergraduate basic course teaching,to analys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ront-lin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ers in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an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32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rom March to December in 2016.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major problems were raised by the students: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the classroom was difficult to master (46%);there wer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llabus (26%);the coherence of classroom knowledge was not enough (31%);the bibliography and materials involved in the class were problematic (16%);the examination method should be improved (63%).Conclusion Front-lin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ers have their uniqu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but its objective nature of the work also led to the occurrence of some problems.Front-lin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ers should b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point of view to understand the difficulties of students,to make appropriate improvement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Front-lin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er;Undergraduate basic course;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sis;Teaching characteristic

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大力引进海外高水平科研人才。海外科研“大牛”的到来有力地增强了高校科研力量,提高了相应领域的学术水平,但随之而来在教学领域也出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如何让这些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学生眼中“好老师”[1-3]。大量一线科研教师参与本科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研领域,了解全球领先水平的最新技术,但是在得到广泛认可的同时也伴随着部分问题的出现,例如部分学生提出“上课听不懂”“讲课内容课本上找不到”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是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高水平科研人才,另一方面是“不太受欢迎的教书先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4-7]?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8-11],了解一线科研教师参与本科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近五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引进海外优秀科研人才44名,其中32%成为各个学科的科研骨干,担任课题组长职务(课题组PI)。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学院要求每一位课题组PI都要承担一定课时的本科生教学任务,这使得包括基础课程在内的大量本科生教学任务将由海外归国人员承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6年3~12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及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300余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课程为本科基础课程,课程分为8个部分,分别由8位主讲教师授课,其中高级职称7名(6名为课题组PI),中级职称1名;全部教师具备1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4名为近3年内海外引进科研人才。

1.2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与学生座谈及网络征集的方式了解学生最关心的一些领域,并以此为根据设计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1份,问卷有效率为96.7%。应用概率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概率为该选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2结果

总体上看,学生认为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5个方面:46%的学生认为课堂中所涉及的科学前沿知识难以掌握;26%的学生认为教学大纲的执行存在问题;31%的学生认为课堂知识的连贯性不够;16%的学生认为对课堂所涉及的参考书目及材料存在问题;6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改进考试方式,具体见表1。

3讨论

3.1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加入科学前沿知识

在课堂中融入大量科学前沿知识是一线科研教师在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让本科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先进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从本次调查问卷结果也可以看出,学生对科学前沿知识的总体态度是欢迎的,有91%的学生表示对科学前沿知识感兴趣(十分感兴趣62%,感兴趣29%),只有9%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不太感兴趣7%,完全不感兴趣2%)。问题主要在于如何更好地把科学前沿知识融入到课堂内容中,而不是类似科学报告式的灌输。本研究结果显示,主要问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①41%的学生表示对课堂中涉及的科学前沿知识的背景了解不够;②22%的学生表示前沿知识与上课内容的相关性不够。应该说,一线科研教师是讲解前沿知识最适合的人选,作为每天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一线科研教师对前沿知识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但是,在课堂中部分教师更愿意讲解自己熟悉的科研领域,而这些知识有一部分与课堂内容联系不强,使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的相关背景;或者有些内容太过专业,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在难度上高出太多,这使得学生难以掌握,造成学生的不适应。作为一名基础课教师应该让这些前沿内容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堂知识,而不是让其变为课堂上的“难点”,因此,基础课任课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所涉及的前沿知识加以筛选,挑选与课堂知识点更为契合的内容,适当降低难度,介绍必要的背景知识,在授课方法上使用学生更易理解表达方式。

3.2在保证教学大纲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课堂知识

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对学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要求。一线科研教师的加入确实为课堂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内容,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但是在丰富内容的同时,部分教师忽略了对重点内容的强调。本次调查显示,有42%的学生认为对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不够突出。针对这一情况,任课教应当更加重视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特别是对于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要更多总结与强调,加深学生的理解。

3.3保证课堂知识的连贯性

目前由于课程制度的安排,基础课程往往是由多位老师分为不同部分来授课,虽然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知识的多样性,但是在每一部分的衔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连贯现象。本次调查显示,学生主要提出的问题是:内容重复(36%)、部分知识点缺失(21%)。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位任课教师相互间的交流不够,部分不是重点的内容在不同部分都有涉及,于是同一知识点被重复讲解;而有些重要的知识点则被认为已经讲过或者由别的老师来讲解而被多位老师一同忽略。在当前多位教师共同授课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应当加强课前的备课准备工作,让每一位老师都了解到哪些内容别人已经讲解过,哪些内容需要加入到自己的课程当中,注意不同部分间的衔接工作,保证课程整体的连贯性。如果不同教学部分都涉及到同一知识点,任课教师应当从不同的角度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尽量避免课堂内容机械地重复。

3.4提供更适合的参考书目及相关材料

与传统的参考书相比,科研教师更偏爱推荐近期发表在国际科研期刊上的科研论文作为学生的课外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当前国际上先进的科研成果与技术,但是由于本科学生大部分未受过专业信息检索的培训,所以如何查找这些期刊论文成为学生阅读参考资料的主要困难。本次问卷调查中,有32%的学生认为教师所提供的参考材料查询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培养学生查阅科学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把有些不易查找的资料发放给学生[12],例如,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课程都会有该课程的相应网站,可以将参考资料放在教学网站上,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更多地浏览网页提高教学网站的使用效率,也可以方便学生下载相关参考资料。

3.5增加考试方式的多样化

改革考核形式,取消期末的笔试考试一直是学生们的主要诉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期末笔试考试已经不再是考核学生的唯一手段,目前期末笔试成绩所占的比重已经下降到60%左右。但是在本次调查中,依然有约83%的学生建议减少期末笔试考试所占整体课程成绩的比重或是以论文、报告的方式代替期末笔试考试。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下,作为一门针对本科生的基础课程,期末的笔试考试还是必不可少的;但面对学生所反映的情况,应当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13-16],例如使用案例教学、学生讨论课程等新的教学方法,更多地采用论文、口头报告等考核方式,注重平时成绩,进一步降低期末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压力,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让高水平的一线科研教师参加到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另一方面,科研教师毕竟缺乏教学经验,这也导致了各种问题的产生。重视这些不足,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了解学生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对目前的教学方法做出改进是日后工作的方向。相信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经验的累计,有更多的“科研大牛”会成为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Hativa N,Barak R,Simhi E.Exemplary university teachers:knowledge and briefs regarding effective teaching dimensions and strategies[J].J Higher Edu,2001,72(6):699-729.

[2]钱海燕,肖志国,陈侃,等.师生对“教学优点”的不同定义[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4):31-35.

[3]丁妍,陆畴,王颖.课堂教学受欢迎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J].复旦教育论坛,2012,l0(4):19-25.

[4]Trigwell K.Changing approaches to teaching:a relational perspoctive[J].Studies Higher Edu,1996,21(3):275-284.

[5]Zhang LF.Thinking styles:university students′preferred teaching styles and their con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J].J Psychol,2004,138(3):233-252.

[6]程介明.教育问:后工业时代的学习和社会[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4):5-14.

[7]周保松.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重建中国大学的价值教育[N].南方周末,2010-08-26.

[8]李苑悖高晓虹,马莉,等.七年制医学生双语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0):965-968.

[9]苏琳,张庆文,李卫.全科医生及专科住院医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及其能力的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6):13-14.

[10]刘纯伦,古赛.基于问卷调查的诊断学双语教学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4):2004-2005.

[11]魏屹晗,穆得超,丁宁,等.医学院校教师评学制度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9-10.

[12]吴云鹏.高校多媒体教学现状及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290-291.

[13]李巍,李云春.研究型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15-18.

[14]杨晓龙,戴甜,王家仲,等.案例教学法在肌肉骨骼康复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99-100.

[15]吴春玲,超,徐迪雄.角色理论视角下的慕课教育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3-5.

[16]曾常茜,张庆镐,梁文波,等.学科整合课程PBL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80-81.

专科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专升本院校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积极建议

1.专升本院校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方面

1.1.1对毕业论文认识不足。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四年课程都学完了,毕业论文只是形式,不过是一次大的作业,随便敷衍一下,反正马上就要毕业了,相信老师不会为难。他们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是大学学习内容的一部分,毕业论文不仅仅是完成一篇论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大学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考查学生是否学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毕业论文的完成,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2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较弱。首先,部分学生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但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较弱,只把那些数据罗列在论文上,没有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例如通过不同的温度、溶剂、浓度和时间考察大豆中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做了很多次实验,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得到一个最优的工艺条件,部分学生不会正交设计实验和均匀设计。其次,很多理科学生,大学四年没有学语文,因此在写作的时候,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较弱,出现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的现象。最后,有些学生对论文的格式要求没有很好的领会,出现格式不规范、书写不正确的现象。

1.2教师方面

1.2.1师资力量不够。很多专升本院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师生比未达要求,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达7-8个甚至更多,老师还有教学任务、管理学生任务及科研任务,所以用在指导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就显得不够。

1.2.2指导老师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经验参差不齐。由于专升本院校师资大部分是原来专科学校的师资,以前没有指导过本科论文,经验不足;又加上引进很多刚毕业的老师,工作经验不足,实践经验也不足,专业能力也不强,所有这些都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

1.3管理方面

1.3.1经费投入不足。做毕业论文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尤其是做实验的毕业论文,没有经费购买药品和分析检测实验结果就不能完成实验论文,这样就只好写综述,然而学生写综述很容易出现抄袭现象。另外,老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量核定过低,影响到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要求和把关就会出现降低要求的现象。

1.3.2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太短。很多专升本院校老师基本不能带研究生,没有很多科研项目,所以大多院校的毕业论文在大四第一学期期末才启动,这样学生从论文选题到完成论文最多也不过五个月,其中还包括寒假、上课、找工作等所花去的大量时间。此外,较大的就业压力、找工作的四处奔波和单位实习耗去很多精力,导致大部分学生没心思思考如何写论文,到时只能在网上“copy+paste”弄出点东西,错别字、标点错误都很多。

1.3.3毕业论文答辩要求不严。有些学校、院系没有一套完整的毕业答辩制度,在答辩时评定成绩偏高,打人情分。为学生考虑得太多,不论论文质量多差,答辩结果都是全部合格,一个二次答辩的都没有。

2.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科研兴趣[3]

在学生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知道大学四年的课程设置、应注重哪些方面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学习并锻炼自己,从而达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和要求。首先,大学一二年级,上基础课时,老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将来做毕业论文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提供准备。其次,在大学三年级应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在课题的研究中,逐渐了解和学会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这样在与教师的探讨中,学生便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严谨的研究态度;让学生明确学习和研究的方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专业讨论,多听取学术报告,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素材。最后,鼓励学生多听学术报告,根据自己的兴趣多看科研文章,了解科研文章的一些基本格式。

2.2健全、完善指导毕业论文的规章制度

学院及系对毕业论文的指导管理必须有具体详尽的程序与管理措施。首先,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的毕业论文工作领导管理系统[4]。其次,对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研究过程中的监督与检查、论文的格式与书写要求等关键环节进行具体的规定。最后,建立客观、公平和公正的答辩及成绩评定体系[5]。当前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主观随意性较大,尚存在人情分、印象分等主观因素。所以,建议对毕业论文的评分采取量化评分,如:学习与工作态度、选题的价值与意义、文献资料检索与运用能力、研究水平与设计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论文规范、成果的价值与创新性、答辩语言表达、回答问题的圆满程度等几个方面,这样所评定的成绩更公平、公正。

2.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具体指导者,是关系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术精湛、治学严谨和主动指导的导师和应付了事的导师,指导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外,更要注意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挖掘潜力。其次,要加大科研奖励力度,营造科研学术氛围,鼓励教师投身科研。只有教师本身的科研水平过硬,指导起毕业论文来才能得心应手。最后,要落实指导教师责任制,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要定期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总结,鼓励好的经验继续保持,纠正工作中的偏差。

3.结语

总之,为了提高专升本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我们只有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加强指导教师的培养,才能切实解决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论文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良吉,许亮文,李宇阳,许玲.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56-57.

[2]彭巧燕,朱迪光.新增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4,(10):107-108.

[3]曹瑞青.再谈如何写好毕业论文[J].教育与职业,603,(35):179-180

[4]张燕.完善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和质量监控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5):217-219.

[5]郭素华,杨素芳,林珠灿.加强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中医药管理杂志,2cH06,14,(5):26-28.

专科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综述 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研究 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思考 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风分析下的导学实践与思考 发展性评价视域下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模式的变革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预科教育模式的创新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论现代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互联网+”时代下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探析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浅论少数民族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衔接策略 少数民族预科语文课程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共融性研究 少数民族预科思想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究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管窥 翻转课堂在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中的研究 《基础物理》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双语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少数民族预科各学科教学德育的渗透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少数民族预科教学中的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蒙智")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根据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民族特性,因为这种民族特性下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不同,通过他们在预科教育下的生活与学习表现,分析其思想和学习的薄弱环节,研究出一些可行的办法来帮助他们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本科的过度,使他们在学业上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性;思想;学习;过度;发展 【分类号】G759.2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为了提高这些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使其能更好的进入大学本科或者专科的教育。我们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预科班学生的文化背景、宗教习俗和成长环境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变的,也无需改变,不可能改变,我们只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预科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各方面都符合现代化中国的大学生素质。但这个过程由于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实施工作起来还有些难点,我们通过对他们的整体思想和学习的分析,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研究,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更好的衔接过去的高中教育,为他们下一步进入大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生源特点

由于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国家教育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接受内地的大学教育,而开设的过渡教育班。其中的生源也是来自少数民族,并且他们一般都来自祖国的边疆贫困民族地区,经济困难的同时,家庭负担也颇为繁重,这种负担必然会导致他们在功课学习所花的时间很少;同时,他们都拥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性,最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的不同,这对他们接受汉字教育具有很大的挑战;还有就是强烈的民族性,因为他们彼此受教育的程度千差万别,而这种不一样的教育和民族性会彼此之间产生一定的摩擦,这对预科班的教育管理也会带来很多的麻烦。 2.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习特点

这些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各种因素限制,使他们的学习时间和受教育方式都相对落后于内地的汉族学生,同时,再加上国家率取分数线的降低对待,整体来说,他们的知识层面和知识结构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是存在缺陷的。由于文字语言的关系,他们的汉字语文成绩普遍表示很不理想,这对于开展其它科目的教学非常不利,首先预科班重点实行教学的就是汉字语文能力。而对于学习方法来说,由于他们以前受到的教育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辅导,使他们的学习思维缺乏发散性,书本教材就是他们的全部,大大了影响了他们对其它知识的接触,也不利于教材上学习内容的掌握,更多的是考记忆来学习。 3.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特点

我们常说,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思想的高度决定一个人生活的质量。而对于少数民族这些预科生来说,从小在家劳作或者受到某些宗教活动的影响,并没有收到过什么其它思想的教育,如此,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显得不是那么有逻辑与科学,遇事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显得简单粗暴,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这对于他们的学习认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不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思想水平达到一定的认知高度,在学习教育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发挥思维的作用。 4. 强化预科生学习能力的措施 我们通过对少数民族预科生基本生活情况和学习、思想情况的分析后,要想他们在预科班的教育后能接上大学本科的学习进度,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本课题认为需要注意一下几点的强化教育。 4.1 加强汉字汉语能力的培养

不管怎么说,这些少数民族的预科生到底还是有些汉字功底的,虽然参差不齐、或者马马虎虎,既然能进大学教育的预科班学习,说明还是可以教育的。首先我们应该从方法上来使他们的汉字、汉语水平得以提高,一本小型的新华字典是必备的资料,并且每一个人都得对其认真学习,哪怕是一天学习一个字母的开头的拼音,一个月的时间也能掌握大部分汉字的读音和拼音打字,这只需要每天睡觉前学习一点点时间就足以,毕竟其它的生活和学习就是加强复习的过程;其二就是播放影片,歌曲,举办普通话比赛,汉语歌唱比赛……等多元形式的汉字交流活动,使他们印象更加深刻一些。 4.2 加强个人素养方面的培养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的生活背景,家庭条件、、民族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学习必须引导他们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尊重各自的民族文化,尊重各自的,多给他们灌输尊重彼此带来的友谊的故事;学会宽容也是必须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个性差异难免会有些小小的摩擦,这时候宽容就显得很有必要,老师要及时在这种摩擦发生之时施以教育指导,让同学们在事件中学会成长;再就是思考问题方式的能力培养,学会用科学的手段看待事件的发展,教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路;多给他们讲述一下汉文化中的经典趣事,让他们产生兴趣,当这种兴趣产生的时候,汉文化影响的学生对他们的将来的大学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预科班的少数民族种类很多,我们要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意识,大家在一起学习成长是彼此的荣幸,要让他们更多的去感受这段最青春的时光,彼此关爱互助,多给他们一起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加强民族团结知识的宣传和开设有关民族团结的活动,如办墙报,演讲、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并加以内化,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5. 结论

我们在对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进行书本教育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使他们在认识与觉悟上从过去的单民族性上上升到多民族融合的高度,教育,在尊重他们过去高中所学的基础上,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更好的衔接其他们曾经的高中教育,让他们又以全新的姿态以中国大学生的身份真正进入大学教育,并将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罗婵.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辅导员工作应注意的 几个问题[J]. 南昌工学院 民族教育学院.

[2] 马丽娟.如何做好民族预科班学生的管理工作[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4

[3] 严玉明. 21世纪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2期

[4] 康晓卓玛.当前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困惑及其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专科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新升本院校 建设 发展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目前我国一批优秀专科学校陆续升格为本科院校,为这些院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大众化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新升本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升本为这些高校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如何尽快解决新升本院校当前存在的问题,尽快实现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实质性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升本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以“升本院校”为题名进行检索,截止到目前,共检索出1002篇关于升本院校建设与发展的论文。通过仔细比较、分析、总结、分类,笔者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综述、评价,以期为我国新升本院校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2.新升本院校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

2.1新升本院校的整体建设与发展研究

升本意味着这些院校具备了从事本科教育的基本条件,不仅提升了办学层次,而且优化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和结构。但是新升本院校在教学水平、教育理念、师资队伍等方面还不成熟,没有真正实现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实质性提升。

吴俊清[1]指出目前我国专升本院校存在编制短缺,人才匮乏;投入不足,经费短缺;管理不畅,体制僵化;结构失衡,梯队缺乏等问题,提出争取政策支持、拓宽渠道、增加投入;科学定位、更新理念;强化管理、创新机制等发展思路。牛薇薇[2]提出专升本院校的发展规划:树立本科意识;建立骨干教师队伍,提升管理水平等。沈世培[3]分析了师范专科学校升本后的办学特色问题,提出了树立特色办学理念、创建特色专业等途径。李玉侠、李洪良[4]指出新建本科院校要在管理体制上寻找突破点,构建全新的领导体制是新建专升本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所在。为升本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条全新的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史历、程森成[5]指出新建本科院校要进行科学定位,即服务面向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办学特色定位等。魏成富[6]提出升本院校的发展策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狠抓师资,抓教强研;扩大交流,加强合作。从这几方面进行整合,达到互动与互补,才能实现新升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

2.2新升本院校的教学与课程建设研究

教学建设是新升本院校各项工作的龙头,如何抓好教学与课程工作是新升本院校首先面临的问题。

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7]针对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教学监控体系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新升本院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与评价。朱秋颖、吴建英[8]提出新升本院校要逐步实行学分制的改革建议。苏世乙[9]指明了新升本院校加强考风建设的方法与对策。傅雁梅[10]提出逐步转变工作重心,增强工作实效的途径。刘英[11]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学科基础薄弱、管理缺乏经验和有效措施等问题,提出制订学科建设规划、有步骤地推进学科建设等解决办法。马少虎、景丽[12]指出新升本院校应结合信息化网络手段,开展网络课程的建设。王国强[13]分析了新升本院校公共选修课中存在的认识不足、资源缺乏、监管不力等问题,提出需要在加强宣传,探索最大限度利用有限资源的政策,加强总体规划与监管等三个方面下工夫。覃宝山、覃勇[14]探索出了民族地区新升本院校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王彦才[15]概括了专升本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的现状,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与策略。

2.3新升本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升本院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科研水平、具有优良的师德师风及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新升本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袁曦、刘福江[16]分析了专升本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秦小霞[17]提出了升本院校转型后建设学习型高校教师队伍的途径。林晓枝[18]提出加强新升本院校师资队伍质量建设的建议: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灵活而又科学的教师考核和聘任机制;建立教学评价评估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等。龙和武[19]提出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具体表现为:强化科研意识,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多渠道、多途径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等。孙静华[20]提出做好新升本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途径与方法,比如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提高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苏飞[21]提出新升格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工作管理模式。

2.4新升本院校学生管理研究

升本后,学校规模扩大了,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多,但学生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彭榕[22]针对升本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改变及特点,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牛耀堂[23]提出树立分层教育思想、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等解决对策。祁建梅[24]将危机干预的概念应用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解决途径中,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汪晓花[25]分析了问题学生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提出要切实重视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积极引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问题学生等。戚哲民[26]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三个角度分析了专升本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德育保障机制、提高道德素质等对策。

2.5新升本院校科研管理研究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主要职能。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如何从实际出发,切实有效地提高全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带动学校整体层次的提升,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王德才[27]指出升本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现状,提出从学校的长远与整体利益出发,重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邓家耀[28]提出将激励机制运用到科研管理中,通过构建最恰当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发挥潜能。比如营造科研管理的激励氛围、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个人与奖励集体相结合等。林思明、林仁铨[29]提出谋划升本院校学报精品战略的思想。要树立精品意识,走特色办刊之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从而进一步提高升本院校学报的办刊水平。

2.6新升本院校图书馆建设研究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升本对图书馆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何道利[30]分析了升本后地方院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如文献资源基础薄弱、人力资源普遍匮乏等,提出了图书馆应搞好馆藏文献建设、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等建设思路。王文娜、陈丽君[31]分析了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服务于教学科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信息资源建设重数量,轻质量等。提出了发展策略:制定合理的馆藏发展政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重点专业的学科导航服务等。李伟东[32]探讨了学科馆员在知识管理中的主要职责和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等问题。陈建敏[33]论述了专升本院校图书馆必须从领导观念、人才观念、管理观念等方面进行更新及更新观念的方法与途径。梁爱香、陈婧[34]针对目前文献检索课程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抓好教材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成立教研室;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等建设途径。

2.7新升本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精神激励、人格塑造等功能。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办学品位。

李晶、刘玉宝[35]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升本院校校园文化应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建设的具体思路。刘燕燕[36]提出升本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几条建议。周全[37]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原则与实现途径,指出要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与引领作用。

3.结语

升本为高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新升本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升本高校的研究成果从整体建设与发展、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工作、科研管理、图书馆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等七个方面进行综述、评析,总结了其主要观点,着重分析了其解决思路与对策。希望为我国目前新升本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思路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促进新升本高校向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本科教育的实质性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俊清.专升本院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的出路[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80-82.

[2]牛薇薇.“专升本”院校现状及发展规划研究[J].科技信息,2008(22):10-11.

[3]沈世培.师范专科学校升本后特色办学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5):607-610.

[4]李玉侠,李洪良.采用全新体制,促进专升本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6(3):72-75.

[5]史历,程森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J].湖南社会科学,2009(5):171-173.

[6]魏成富.新升本科院校发展策略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10):6-9.

[7]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新升本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3):64-66.

[8]朱秋颖,吴建英.专升本院校实行学分制的几点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6,18(1):59-60.

[9]苏世乙.新升本科院校考风问题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0,26(3):113-116.

[10]傅雁梅.改进新升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2010,28(2):120-123.

[11]刘英.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02(6):43-44.

[12]马少虎,景丽.新升本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实践及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4):131-132.

[13]王国强.新升本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0(7):61.

[14]覃宝山,覃勇.民族地区新升本院校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2):25-28.

[15]王彦才.“专升本”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的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40-41.

[16]袁曦,刘福江.专升本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185-186.

[17]秦小霞.关于专升本院校转型后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思考[J].天中学刊,2004,19(6):114-116转107.

[18]林晓枝.“新升本”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4):113-115.

[19]龙和武.谈院校“升本”后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与职业,2006(27):62-63.

[20]孙静华.浅谈新升本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途径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10(7):16-17.

[21]苏飞.升本院校辅导员工作探讨[J].池州学院学报,2008,22(4):143-145.

[22]彭榕.论新升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变与应对[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6):39-41.

[23]牛耀堂.新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中州学刊,2009(4):131-133.

[24]祁建梅.升本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初探[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27(3):75-77.

[25]汪晓花.升本院校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8(7):67-68.

[26]戚哲民.“专升本”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科技信息,2007(5):53-54.

[27]王德才.专升本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透视[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104-105.

[28]邓家耀.专升本院校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武夷学院学报,2009,29(6):90-92.

[29]林思明,林仁铨.“专升本”院校学报精品战略的若干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1(2):118-122.

[30]何道利.对新升本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9):89-90转100.

[31]王文娜,陈丽君.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服务于教学科研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9(1):89-91.

[32]李伟东.论“专升本”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学科馆员[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2):219-221.

[33]陈建敏.观念更新―专升本院校图书馆的关键所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22(5):34-36.

[34]梁爱香,陈婧.关于新升本院校文献检索课程建设的思考[J].钦州学院学报,2010,25(3):93-96.

[35]李晶,刘玉宝.新升本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科教导刊,2011(11):185-186.

[36]刘燕燕.升本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08,10(2):91-93.

专科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至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重要性和影响力毋庸置疑。《教育规划纲要》提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要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提到的上述目标,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提到要采用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各地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加大面向农村的幼儿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部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

应该说,上述两个文件的出台,给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指明了专业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做一个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教师,也给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为了给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技能训练,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能训练体系。

2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需要幼儿教师掌握较强的教育技能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学前儿童,他们年龄小、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环境的适应性、行动的独立性、思维的理解力等方面都较弱,因而要求幼儿教师能充分理解和适当应对。幼儿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有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较强的教育技能。

过去的幼儿师范的专业课主要是“三学六法”,学生学到的主要的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的理论,以及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科的教学方法。现在这些教学法的内容已进行改革,不限于上课,扩大到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很多带着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的技能,如怎样观察幼儿,怎样和幼儿交往,怎样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怎样和家长交往,怎样管理班级工作等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技能只能到幼儿园边做边学。教育论文现在我们必须在学校就对学生进行这些教育技能的训练,使我们的学生在进入到幼儿园工作后能够快速上手,实现学校学生和幼儿园教师的无缝对接。

3构建相对完整的幼儿教师教育技能体系

幼儿教师教育技能可说是幼儿教师指导幼儿过程中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与智力活动方式的总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基本技能。它包括:口语表达技能,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在授课或与幼儿游戏活动当中,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知识与情感,如普通话表达的技能、演讲技能、教师口语等;书面语言表达技能,是指幼儿教师的书写能力,如幼儿园常用文体写作、教案书写、听课记录、教学笔记等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利用计算机查找资料或制作课件的技能;艺术技能,是指幼儿教师艺术才能,如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这些都是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必须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足够的训练。

二是专业技能。它包括:教育组织管理技能,如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交流的技能、班级组织管理技能、协调家长、社区关系的技能等;教学技能,如教学活动设计的技能、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的技能、教育环境创设的技能、幼儿发展评价的技能等;教研技能,如发现教研课题的技能、开展教研活动的技能、撰写教研论文的技能等。

三是实践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在现场实践中的综合教育技能,如随机应变处理突发教育问题的技能、改革创新技能等。这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而形成的一种更高级的技能。4幼儿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教育技能的培养,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一是开设教育技能训练专门课程,使用或编写专门教材,作为基础理论通向教育实践的桥梁性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必修课开设。二是提出全学程教育技能训练任务与要求,研究拟订出考核标准,制订实施计划,将其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和学生教育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三是充分重视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活动,将它作为检验学生教育技能训练的一把标尺。四是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训练,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教学或训练,必须在学生一入学时就给学生制定训练计划,使学生的训练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放相关实训场所,组织学生开展弹、唱、跳、画、讲、写等常规训练活动。

(2)要定期开展各种专业竞赛活动,如课堂教学模拟、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活动。

(3)有组织地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如手工制作社、幼教协会、环境设计协会。

(4)利用各种主题性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老师节、六一儿童节开展活动。

上一篇:专项审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职校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