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帧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09 19:33:42

装帧设计

装帧设计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装帧设计要坚持创作的主动性,改变单纯的设计模式,全程参与图书的策划出版过程,从被动的接受到自如的驾驭,改革创新,变被动为主动。探讨了装帧设计如何在大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确立其地位的问题。

不少在出版社工作多年的美术编辑,常会困惑于美术编辑在出版社的“边缘”地位:美术编辑煞费苦心拿出的设计,总编辑、文字编辑及发行人员众说纷纭,不能认同;美术编辑的工作既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又难以为出版社创造品牌,因此在出版社的编辑人员“排行榜”中,美术编辑的位置一定不会太靠前;在出版改革的大潮中,装帧设计室又因其尴尬的地位常常成为各家出版社先行改革的目标。困惑、牢骚、灰心,是出版社装帧设计人员常见的情绪。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在图书出版工作中,在图书市场的产品流通中,装帧设计的定位是客观存在的:它只能是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它的从属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无论其文化的根基是多么深厚,无论其艺术生命是多么顽强,它只能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过分强调它的独立作用和独立性有违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但是,美术编辑可以选择——是继续固有的模式,被动地接受;还是自如地驾驭,改革创新,从大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确立美术编辑工作在图书出版发行中的位置。

装帧设计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呢?

一、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

装帧设计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装帧设计即刻意地精致和完整一本图书的全部,是在完成图书的整体美。在直观的美感中,感动读者,感动他人。没有主题就没有创意,书装艺术离不开书的主题。

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也要始终以主题为本,以完善图书的整体形态为要旨,自觉把装帧作为从属性的客体来定位、来做文章;倘若在创作中能不时提醒自己:他人会怎么认识这个主题,认识这件作品,假如美术编辑换一个角度、退一步思考问题呢,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才能为创作主动性的坚持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在创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听一位做书的朋友说起,现在卖书,50%卖书皮。这话虽不十分贴切,但现在书商做书,对书装要求的苛刻是很难想象的。“虽说不是货卖一张皮,但是如果图书没有好品相,就一定不会畅销。”一些图书策划工作室,美术编辑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很多图书策划人不约而同地把美术编辑的作用放大到了几乎和文字作者“等量齐观”的重要程度,在接待图书作者、探讨稿件、策划出版时让美术编辑全程参与。装帧设计者要把手中的活做精做细,做得富有生命和个性,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唯有主动,想象的空间才能自由、活跃、不拘一格。设计艺术是主观、能动、积极、活跃的行为,是从无到有的一种艺术体验,装帧设计若失去了装帧艺术家的创作主动性,作品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及观赏的价值。吕敬人先生的装帧作品《朱熹榜书千字文》之所以脍炙人口,除了他对装帧艺术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外,与外界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因某些相左意见而对该作品进行“修正”,那这件作品能如此完美吗?

优秀的装帧设计就是一个路标,引导读者如何尽快找到图书的主题;就是一座桥梁,搭建了作者与读者的通途;它也是一种诱惑,引诱读者购买的欲望。有缜密思维的装帧设计的视觉引导,从一开始就能先声夺人,与读者展开一场读书定位的谈话。

2006年是国内市场大众健康类图书风行天下的一年,然则这些图书的命运却不尽相同。除了选题策划、营销策划、出版品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外,装帧设计,甚至是封面设计,就已经在健康类图书销售的阵地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坚持装帧设计的审美引导功能。现在不少出版社撤销了美术编辑室,请一些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来设计。其视觉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细品味,大部分作品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许是书文化的底蕴,也许是对书的感觉,似乎明确的告白多一些,给人于启迪、于联想、于精神情感尚欠缺了些。

二、从“设计”到“做书”

做书,是选题的后策划,是在作者的原稿确立以后,文字编辑的加工和美术编辑的包装、制作行为。

目前,普遍的加工模式是文字编辑先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后交美术编辑设计,如养路工的各分一段,责任分明。也因此,美术编辑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也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

美术编辑应改变被动的状态,甚至把自己的触角伸向文字编辑的领域。而不只是停留在书籍装帧的表皮打扮或简单的内文装饰这一层面。在选题策划时就应与文字编辑一起熟悉文稿的内容,探讨书的开本,策划书的形态和装帧方式,从抽象思维逐渐转变到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来,尽可能多地采取合适的编排手段(如增加图表、插图,变动字号等),尽量将书稿做新、做活、做通俗美术编辑要完整一本书的策划意念,不应是单一的封面或版式的片面行为,在遵循该书策划者的初衷时,逐渐逐级发散自己的创作思维,成熟创作思路,时刻反省自己的加工行为,弥补文字加工的单一和欠缺,深入浅出,亦可相得益彰。《朱熹榜书千字文》是吕敬人先生的力作,无论从书的开本、形态,还是装帧材料的使用和三维与二维空间的连贯处理,都不难看出做书者为强化做书意识所尽的心力。其木板、羊皮、纸等传统书装材料,其激光嵌刻的汉字和古朴、实用的锁扣,经现代设计观念的结构和组合,令人叹为观止,而内文的散页装订,可挂贴、可描摹、可复印、可制版,对喜书者言,从收藏、从观赏、从教学均为佳选。我国出版的各类书法艺术书籍颇多,类中不乏精品出众之作,但《朱熹手书千字文》的出版,无疑从气魄上、外观上都力压群芳,为精品中之精品。

同样内容的一本书,同样的发行渠道,仅仅因为换了一张皮儿,把“面子”(封面)乃至“里子”(版式)做了一下改换,就有可能变滞销为畅销——这就是图书装帧的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让装帧设计更好地“拉动”销售力呢?这就需要美术编辑一定要“多管闲事”,不断地向文字编辑追问:“读者群体如何定位?大约什么定价?销售渠道都有哪些?……”这其实也就是美术编辑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设计到有意识地做书。

笔者最近参与了社里一套孕产保健类图书的策划过程。孕产保健类图书在市场上可谓琳琅满目,同样选题的图书不计其数。很多的同题材畅销书也已深入人心。那我们的图书如何取胜?笔者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形式高于内容。

是“内容高于形式”,还是“形式高于内容”,永远是装帧设计人员苦苦寻求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形式高于内容”也是图书设计的突破之处。而且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在对很多图书的装帧设计上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孕产保健类图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将为人父母的年轻读者,为了孩子舍得投资,同时他们也需要丰富实用的信息指导育儿过程。在装帧设计上,首先选用轻松活泼的暖色调,增加和读者之间的亲和力。开本选用大24开本,这样内文可以穿插大量的图片,使阅读更加轻松。设计上更贴心地增加了照片粘贴处、“每周感言”等。阅读结束后,此书也可以成为一本孩子成长的纪念珍藏书。选用厚度较厚、手感舒适的轻型纸,100多页的内容可以达到普通纸张200多页的厚度,从直观上给人一种视觉丰富的信息。该书现正在开发和制作阶段,这也是笔者有意识地参与做书,有意识地以装帧设计来引导文字加工的一种尝试。

美术编辑在图书的大出版空间中,不是不可为,而是大有可为。美术编辑需要转变观念,变被动的等、靠为主动的参与。

装帧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装帧设计;被动;创作主动;策划

不少在出版社工作多年的美术编辑,常会困惑于美术编辑在出版社的“边缘”地位:美术编辑煞费苦心拿出的设计,总编辑、文字编辑及发行人员众说纷纭,不能认同;美术编辑的工作既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又难以为出版社创造品牌,因此在出版社的编辑人员“排行榜”中,美术编辑的位置一定不会太靠前;在出版改革的大潮中,装帧设计室又因其尴尬的地位常常成为各家出版社先行改革的目标。困惑、牢骚、灰心,是出版社装帧设计人员常见的情绪。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在图书出版工作中,在图书市场的产品流通中,装帧设计的定位是客观存在的:它只能是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它的从属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无论其文化的根基是多么深厚,无论其艺术生命是多么顽强,它只能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过分强调它的独立作用和独立性有违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但是,美术编辑可以选择——是继续固有的模式,被动地接受;还是自如地驾驭,改革创新,从大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确立美术编辑工作在图书出版发行中的位置。

装帧设计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呢?

一、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

装帧设计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装帧设计即刻意地精致和完整一本图书的全部,是在完成图书的整体美。在直观的美感中,感动读者,感动他人。没有主题就没有创意,书装艺术离不开书的主题。

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也要始终以主题为本,以完善图书的整体形态为要旨,自觉把装帧作为从属性的客体来定位、来做文章;倘若在创作中能不时提醒自己:他人会怎么认识这个主题,认识这件作品,假如美术编辑换一个角度、退一步思考问题呢,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才能为创作主动性的坚持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在创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听一位做书的朋友说起,现在卖书,50%卖书皮。这话虽不十分贴切,但现在书商做书,对书装要求的苛刻是很难想象的。“虽说不是货卖一张皮,但是如果图书没有好品相,就一定不会畅销。”一些图书策划工作室,美术编辑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很多图书策划人不约而同地把美术编辑的作用放大到了几乎和文字作者“等量齐观”的重要程度,在接待图书作者、探讨稿件、策划出版时让美术编辑全程参与。装帧设计者要把手中的活做精做细,做得富有生命和个性,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唯有主动,想象的空间才能自由、活跃、不拘一格。设计艺术是主观、能动、积极、活跃的行为,是从无到有的一种艺术体验,装帧设计若失去了装帧艺术家的创作主动性,作品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及观赏的价值。吕敬人先生的装帧作品《朱熹榜书千字文》之所以脍炙人口,除了他对装帧艺术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外,与外界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因某些相左意见而对该作品进行“修正”,那这件作品能如此完美吗?

优秀的装帧设计就是一个路标,引导读者如何尽快找到图书的主题;就是一座桥梁,搭建了作者与读者的通途;它也是一种诱惑,引诱读者购买的欲望。有缜密思维的装帧设计的视觉引导,从一开始就能先声夺人,与读者展开一场读书定位的谈话。

2006年是国内市场大众健康类图书风行天下的一年,然则这些图书的命运却不尽相同。除了选题策划、营销策划、出版品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外,装帧设计,甚至是封面设计,就已经在健康类图书销售的阵地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坚持装帧设计的审美引导功能。现在不少出版社撤销了美术编辑室,请一些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来设计。其视觉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细品味,大部分作品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许是书文化的底蕴,也许是对书的感觉,似乎明确的告白多一些,给人于启迪、于联想、于精神情感尚欠缺了些。

二、从“设计”到“做书”

做书,是选题的后策划,是在作者的原稿确立以后,文字编辑的加工和美术编辑的包装、制作行为。

目前,普遍的加工模式是文字编辑先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后交美术编辑设计,如养路工的各分一段,责任分明。也因此,美术编辑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也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

美术编辑应改变被动的状态,甚至把自己的触角伸向文字编辑的领域。而不只是停留在书籍装帧的表皮打扮或简单的内文装饰这一层面。在选题策划时就应与文字编辑一起熟悉文稿的内容,探讨书的开本,策划书的形态和装帧方式,从抽象思维逐渐转变到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来,尽可能多地采取合适的编排手段(如增加图表、插图,变动字号等),尽量将书稿做新、做活、做通俗。

美术编辑要完整一本书的策划意念,不应是单一的封面或版式的片面行为,在遵循该书策划者的初衷时,逐渐逐级发散自己的创作思维,成熟创作思路,时刻反省自己的加工行为,弥补文字加工的单一和欠缺,深入浅出,亦可相得益彰。《朱熹榜书千字文》是吕敬人先生的力作,无论从书的开本、形态,还是装帧材料的使用和三维与二维空间的连贯处理,都不难看出做书者为强化做书意识所尽的心力。其木板、羊皮、纸等传统书装材料,其激光嵌刻的汉字和古朴、实用的锁扣,经现代设计观念的结构和组合,令人叹为观止,而内文的散页装订,可挂贴、可描摹、可复印、可制版,对喜书者言,从收藏、从观赏、从教学均为佳选。我国出版的各类书法艺术书籍颇多,类中不乏精品出众之作,但《朱熹手书千字文》的出版,无疑从气魄上、外观上都力压群芳,为精品中之精品。

同样内容的一本书,同样的发行渠道,仅仅因为换了一张皮儿,把“面子”(封面)乃至“里子”(版式)做了一下改换,就有可能变滞销为畅销——这就是图书装帧的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让装帧设计更好地“拉动”销售力呢?这就需要美术编辑一定要“多管闲事”,不断地向文字编辑追问:“读者群体如何定位?大约什么定价?销售渠道都有哪些?……”这其实也就是美术编辑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设计到有意识地做书。

笔者最近参与了社里一套孕产保健类图书的策划过程。孕产保健类图书在市场上可谓琳琅满目,同样选题的图书不计其数。很多的同题材畅销书也已深入人心。那我们的图书如何取胜?笔者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形式高于内容。

是“内容高于形式”,还是“形式高于内容”,永远是装帧设计人员苦苦寻求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形式高于内容”也是图书设计的突破之处。而且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在对很多图书的装帧设计上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孕产保健类图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将为人父母的年轻读者,为了孩子舍得投资,同时他们也需要丰富实用的信息指导育儿过程。在装帧设计上,首先选用轻松活泼的暖色调,增加和读者之间的亲和力。开本选用大24开本,这样内文可以穿插大量的图片,使阅读更加轻松。设计上更贴心地增加了照片粘贴处、“每周感言”等。阅读结束后,此书也可以成为一本孩子成长的纪念珍藏书。选用厚度较厚、手感舒适的轻型纸,100多页的内容可以达到普通纸张200多页的厚度,从直观上给人一种视觉丰富的信息。该书现正在开发和制作阶段,这也是笔者有意识地参与做书,有意识地以装帧设计来引导文字加工的一种尝试。

美术编辑在图书的大出版空间中,不是不可为,而是大有可为。美术编辑需要转变观念,变被动的等、靠为主动的参与。

装帧设计范文第3篇

论文摘 要 装帧设计要坚持创作的主动性,改变单纯的设计模式,全程参与图书的策划出版过程,从被动的接受到自如的驾驭,改革创新,变被动为主动。探讨了装帧设计如何在大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确立其地位的问题。

不少在出版社工作多年的美术编辑,常会困惑于美术编辑在出版社的“边缘”地位:美术编辑煞费苦心拿出的设计,总编辑、文字编辑及发行人员众说纷纭,不能认同;美术编辑的工作既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又难以为出版社创造品牌,因此在出版社的编辑人员“排行榜”中,美术编辑的位置一定不会太靠前;在出版改革的大潮中,装帧设计室又因其尴尬的地位常常成为各家出版社先行改革的目标。困惑、牢骚、灰心,是出版社装帧设计人员常见的情绪。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在图书出版工作中,在图书市场的产品流通中,装帧设计的定位是客观存在的:它只能是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它的从属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无论其文化的根基是多么深厚,无论其艺术生命是多么顽强,它只能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过分强调它的独立作用和独立性有违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但是,美术编辑可以选择——是继续固有的模式,被动地接受;还是自如地驾驭,改革创新,从大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确立美术编辑工作在图书出版发行中的位置。

装帧设计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呢?

一、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

装帧设计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装帧设计即刻意地精致和完整一本图书的全部,是在完成图书的整体美。在直观的美感中,感动读者,感动他人。没有主题就没有创意,书装艺术离不开书的主题。

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也要始终以主题为本,以完善图书的整体形态为要旨,自觉把装帧作为从属性的客体来定位、来做文章;倘若在创作中能不时提醒自己:他人会怎么认识这个主题,认识这件作品,假如美术编辑换一个角度、退一步思考问题呢,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才能为创作主动性的坚持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在创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听一位做书的朋友说起,现在卖书,50%卖书皮。这话虽不十分贴切,但现在书商做书,对书装要求的苛刻是很难想象的。“虽说不是货卖一张皮,但是如果图书没有好品相,就一定不会畅销。”一些图书策划工作室,美术编辑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很多图书策划人不约而同地把美术编辑的作用放大到了几乎和文字作者“等量齐观”的重要程度,在接待图书作者、探讨稿件、策划出版时让美术编辑全程参与。装帧设计者要把手中的活做精做细,做得富有生命和个性,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唯有主动,想象的空间才能自由、活跃、不拘一格。设计艺术是主观、能动、积极、活跃的行为,是从无到有的一种艺术体验,装帧设计若失去了装帧艺术家的创作主动性,作品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及观赏的价值。吕敬人先生的装帧作品《朱熹榜书千字文》之所以脍炙人口,除了他对装帧艺术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外,与外界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因某些相左意见而对该作品进行“修正”,那这件作品能如此完美吗?

优秀的装帧设计就是一个路标,引导读者如何尽快找到图书的主题;就是一座桥梁,搭建了作者与读者的通途;它也是一种诱惑,引诱读者购买的欲望。有缜密思维的装帧设计的视觉引导,从一开始就能先声夺人,与读者展开一场读书定位的谈话。

2006年是国内市场大众健康类图书风行天下的一年,然则这些图书的命运却不尽相同。除了选题策划、营销策划、出版品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外,装帧设计,甚至是封面设计,就已经在健康类图书销售的阵地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坚持装帧设计的审美引导功能。现在不少出版社撤销了美术编辑室,请一些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来设计。其视觉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细品味,大部分作品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许是书文化的底蕴,也许是对书的感觉,似乎明确的告白多一些,给人于启迪、于联想、于精神情感尚欠缺了些。

二、从“设计”到“做书”

做书,是选题的后策划,是在作者的原稿确立以后,文字编辑的加工和美术编辑的包装、制作行为。

目前,普遍的加工模式是文字编辑先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后交美术编辑设计,如养路工的各分一段,责任分明。也因此,美术编辑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也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

美术编辑应改变被动的状态,甚至把自己的触角伸向文字编辑的领域。而不只是停留在书籍装帧的表皮打扮或简单的内文装饰这一层面。在选题策划时就应与文字编辑一起熟悉文稿的内容,探讨书的开本,策划书的形态和装帧方式,从抽象思维逐渐转变到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来,尽可能多地采取合适的编排手段(如增加图表、插图,变动字号等),尽量将书稿做新、做活、做通俗。

美术编辑要完整一本书的策划意念,不应是单一的封面或版式的片面行为,在遵循该书策划者的初衷时,逐渐逐级发散自己的创作思维,成熟创作思路,时刻反省自己的加工行为,弥补文字加工的单一和欠缺,深入浅出,亦可相得益彰。《朱熹榜书千字文》是吕敬人先生的力作,无论从书的开本、形态,还是装帧材料的使用和三维与二维空间的连贯处理,都不难看出做书者为强化做书意识所尽的心力。其木板、羊皮、纸等传统书装材料,其激光嵌刻的汉字和古朴、实用的锁扣,经现代设计观念的结构和组合,令人叹为观止,而内文的散页装订,可挂贴、可描摹、可复印、可制版,对喜书者言,从收藏、从观赏、从教学均为佳选。我国出版的各类书法艺术书籍颇多,类中不乏精品出众之作,但《朱熹手书千字文》的出版,无疑从气魄上、外观上都力压群芳,为精品中之精品。

同样内容的一本书,同样的发行渠道,仅仅因为换了一张皮儿,把“面子”(封面)乃至“里子”(版式)做了一下改换,就有可能变滞销为畅销——这就是图书装帧的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让装帧设计更好地“拉动”销售力呢?这就需要美术编辑一定要“多管闲事”,不断地向文字编辑追问:“读者群体如何定位?大约什么定价?销售渠道都有哪些?……”这其实也就是美术编辑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设计到有意识地做书。

笔者最近参与了社里一套孕产保健类图书的策划过程。孕产保健类图书在市场上可谓琳琅满目,同样选题的图书不计其数。很多的同题材畅销书也已深入人心。那我们的图书如何取胜?笔者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形式高于内容。

是“内容高于形式”,还是“形式高于内容”,永远是装帧设计人员苦苦寻求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形式高于内容”也是图书设计的突破之处。而且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在对很多图书的装帧设计上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孕产保健类图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将为人父母的年轻读者,为了孩子舍得投资,同时他们也需要丰富实用的信息指导育儿过程。在装帧设计上,首先选用轻松活泼的暖色调,增加和读者之间的亲和力。开本选用大24开本,这样内文可以穿插大量的图片,使阅读更加轻松。设计上更贴心地增加了照片粘贴处、“每周感言”等。阅读结束后,此书也可以成为一本孩子成长的纪念珍藏书。选用厚度较厚、手感舒适的轻型纸,100多页的内容可以达到普通纸张200多页的厚度,从直观上给人一种视觉丰富的信息。该书现正在开发和制作阶段,这也是笔者有意识地参与做书,有意识地以装帧设计来引导文字加工的一种尝试。

美术编辑在图书的大出版空间中,不是不可为,而是大有可为。美术编辑需要转变观念,变被动的等、靠为主动的参与。

装帧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书籍封面;装帧艺术;设计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102-03

书籍不是普通的商业产品,它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智慧的结晶。书籍装帧设计作为现代包装设计的一种,不仅要求它瞬间能够吸引读者,更在于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书籍作者的思想理念有效地传递给读者。黑格尔在其《美学》中指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内在的显现于外在的,就借这外在的,人才可以认识到内在的,因为外在的从它本身指引到内在的。”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展现出的设计创意理念是书籍作者思想的延伸,也是设计者艺术素养和设计水准的体现。所以书籍装帧设计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封面设计是装帧艺术的主要构成之一。封面犹如一个人的衣着、样貌,是了解其内在的窗口。当读者阅览书籍时,对书籍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封面,如同影视作品的精彩片头,是把观众的思绪带入情景的最佳向导。封面设计同时也是一种推销手段,是书籍的门面包装,是对读者的诱导,是抓人眼球的手段。优秀的封面设计,不仅能招揽更多的读者,更能使读者快速地融入书中并爱不释手。书籍封面设计作品虽然不能算作纯粹的艺术作品,但优秀的设计师都会将其视如艺术品般精心打造。杰出的书籍封面设计作品,其本身就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

封面设计虽然有其艺术性的独立性,但在现实设计过程中往往受到客户的需求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封面设计作品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客户的商业需求,有时甚至取决于个人的审美趣味或兴趣偏好。封面设计的定位和客户的需求,最终都会影响到封面设计者的创作构思和设计效果。所以,设计者和客户在初期积极有效的沟通是封面设计作品成功的前提。

当封面设计的前提条件满足后,设计师就可以在此框架下构建自己的艺术作品了。图形、色彩、文字和构图是封面设计的四大要素。

图像是封面设计的重要元素。因为面积大、色彩丰富、位置突出等因素,图像的设计在封面装帧中尤显重要。设计图像可分为抽象与写实两大类。如果要根据书的内容进行设计,纪实性内容的题材就比较适合写实性风格的图像;而浪漫风格的题材,则用抽象的图形就更为传神。例如,休闲类书刊是大众化的审美标准,通常会选择明星的艺术照作为封面,体育类杂志则通常会选用体育明星和竞技场面的照片,文学类书刊常用抽象、写意类的图像设计。

封面的文字设计常用的有书法体、美术体、印刷体等。书法体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个性,且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并广为大众所接受。美术体大致可分为规则和不规则两种。规则美术体强调外型的传统规律,整齐划一,有易于识别和学习的特点,但相对保守,变化较少;不规则美术体则强调多变的外形,比划设计和整体外形追求艺术化夸张变形的效果,具有个性鲜明、设计感强、相对活泼的特点。就印刷体而言,早期的印刷体比较程式化,变化少,较规整,现代的印刷体因受到不规则美术体的影响而变化丰富,从而加强了字体的艺术性。

装帧设计时,封面文字除了体现书籍内容外,更多地要考虑其在封面设计中的位置、字号、色彩、聚散等。另外,设计者需要慎用特殊字体,因为很多印刷单位也许没有这些罕见字体,很可能会给排版、印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建议最好少用特殊字体,或将这些特殊字体和源文件一起配送至印刷单位。

封面的色彩是最容易打动读者的视觉元素。准确的色彩运用首先要考虑书刊的风格、内容。如幼儿书刊的色彩设计,因强调对比、追求色彩的视觉冲击力而使用大量高纯度的色彩;学术类书刊的色彩设计则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有一定深度,从而产生端庄、严肃、高雅、权威的视觉效果。另外,设计者还要熟练掌握一定的色彩心理学,用以表现情感并影响读者,使之产生共鸣。例如,红色给人热情、欢乐之感,用它来表现火热、生命、活力与危险等信息;蓝色调给人冷静、宽广之感,用它来表现未来、高科技、思维等信息;黄色调给人温暖、轻快之感,用来表现光明、希望、轻快、注意等信息;绿色调给人清新、平和之感,用来表现生长、生命、安全等信息;橙色调给人兴奋、成熟之感,是很受人们欢迎的颜色;紫色调给人幽雅、高贵之感,用来表现悠久、深奥、理智、高贵、冷漠等信息;黑色调给人高贵、时尚之感,用来表示重量、坚硬、男性、工业等信息。

封面设计的构图是设计成败的关键元素,其基本的方式有对称、均衡、对比等。

其一,对称是指在设计样图中根据中轴线和中心点为参照来平衡构图,对称分布。其具有平稳、严肃、庄重、和谐的感觉,但这种构图方式会让人感觉整体缺少变化、单调呆板,缺乏活力。所以,比较适用于内容严谨的学术型书刊。

其二,均衡。均衡的特点是同量而不同形。均衡不单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对称和平均,更主要的是艺术上的均衡,是变化中的均衡及心理上的均衡,这种均衡不等同于简单分配。将主体置于中间,或者对称排列,这样虽然均衡了,具有了稳定感,但十分呆板,缺乏艺术的多变性。构图的均衡,不是对称,而是对立统一关系。

其三,对比。封面设计中的对比有反差对比、虚实对比、面积对比等。反差对比在画面中就是色调的反差。画面的明暗反差度大,称之为高反差,反之亦然。一般在封面设计时,要兼顾画面明暗两部分的变化,使之产生丰富多变的黑白明暗色调。有时为了追求作品的艺术效果,使得色调显得更深沉、概括、醒目,可以通过加强对比,突出色调的层次,由此来产生诱人的艺术效果。虚实处理的基本原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间”。封面设计构图中的虚实处理,是指封面图像的清晰程度,是指整个画面结构的虚实藏露。虚,一般指画面中的陪体部分,模糊或空白的部分;实,是指画面中的主体部分。在画面处理中,虚实相辅相成,使实的主体部分更加突出,虚的部分适当隐藏,让读者看了回味无穷。面积对比,在封面设计创作中,往往需要面积大小对比的手法来加以表现。我们平时在观察事物时,也存在一些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偏差,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距离所带来的透视变化,也会影响对象原先的面积大小。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大小变化来努力打破构图的均匀和呆板,使设计主体成为画面的中心,让读者的兴趣点集中于主体,从而突出设计主题。

将书籍封面设计以上四个基本要素有序地组合在一个画面里方能构成书籍的封面。然而,只是掌握封面设计的这些基本方法,也很难设计出优秀的书籍封面作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科学、文化的价值日愈突出,人们对书籍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书籍装帧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注重文化内涵、讲究艺术品位、追求个性特征已被越来越多的装帧设计者所重视。用装帧封面设计方法发掘思想内涵,丰富文化意蕴,提升书籍价值,已成为现代设计的追求。

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电脑时代的来临对美术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装帧设计因电脑技术而逐渐改变了传统美术设计的工具、材料和方式方法,并一再突破了以往表现手段的局限而大放异彩,使现代装帧设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但设计师们要创作出有价值、有生命力的装帧艺术作品,还是有赖于自身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如今,设计师们在显示器前就能观摩并探讨设计方案,观察任意角度的设计效果,随心所欲地将设计样图放大、缩小或变换角度等,这些曾经繁杂的工作只需轻触鼠标、键盘即可瞬间实现。设计师们因电脑技术的应用,从而轻松实现了传统设计手段无法给予的梦幻效果和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

美国著名学者房龙在其著作《人类的艺术》中,为我们揭示了艺术之普遍性规律,并称其 “不受国界及时间的限制”。 装帧封面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设计艺术,艺术性永远是其最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们既是伟大的艺术家,又是杰出的设计师。达芬奇除绘画外还有着不计其数的设计作品流传于世,比如他设计的建筑、滑翔机、降落伞、机械动物等作品,都被世人公认为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电影巨著《阿凡达》以最新科技和艺术语言的完美融合宣告了电脑美术新纪元的到来,更是引发了艺术家们热烈的讨论与反思。我国著名导演陆川说:“我们应该羞愧。这是我们集体目睹的、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我们差的不是技术,技术是可以拿来的。”当代国内的设计师们如果不重视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而只是一味地醉心于钻研某些电脑技术及绘图软件的应用,并以技师的思维方式来设计作品,就算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也很难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和鲜明个性的艺术作品。

曾经的装帧设计业并没有成为现在专门的专业学科。画家往往也是装帧设计师,无论封面设计还是插图绘制,都由手绘完成。由于画家的职业特点使之更为注重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而不拘泥于技巧和细节的表现。其手绘的设计作品和现在电脑设计的作品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更加耐人寻味。但是,国内新兴设计专业所培养的设计师们在其设计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于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忽略了赋予作品永恒生命力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国内设计师们普遍重技术、轻内涵的设计理念是现行国内设计专业一味强调科技和软件的应用,而忽略了设计者艺术素养和文化内涵的培养所造成的。例如,现今国内的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却并不完善,在课程设置上将纯美术和培养文化素质的课程逐步压缩删减,使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技术化,导致设计学专业学生只重技术、不重艺术。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接触到美术理论类的课程,甚至不知什么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因此,学习者就算是模仿他人也只能制作出一些缺乏艺术性、文化内涵、没有灵魂的“工业化产品”。

由此可见,美术设计作品的永恒生命力就在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将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并以特有的艺术语言加以表现。作为艺术设计之一的装帧封面设计亦是如此,设计师应在当今浮躁逐利的大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加强自身的艺术和文化修养,努力丰富个人的生活阅历、讲究艺术品位、追求个性风格、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内涵,用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亨德里克•房龙.人类的艺术[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5]王若鸿.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化内涵的体现[J].美术大观,2007,(9).

[6]陆丹.论书籍装帧的文化意蕴设计[J].美术界,2008,(7).

[7]钟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分析[J].大众文艺,2009,(5).

[8]李慧媛,朱春玲,樊海燕.书籍装帧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装帧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希腊;巴洛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书籍的装帧是根据书的内容以及用途和读者对象进行一种独特的装订形式,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外包装。需要设计师有对书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准确的把握它的内涵,配合设计师本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才能比较准确的表现出书的装帧设计理念和风格。

一?了解书籍的构成和书籍的内容

要完成书籍的装帧设计,首先要了解书籍是怎样构成的。书籍的每个构成部分都可以影响到书籍的装帧设计,于是书籍的构成便显得至关重要。书籍主要由封面、封底、书脊、扉页、环衬、书首、书根、切口、订口、版心等部分构成。

书籍的从数学也是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之前必须要搞清楚的。科技类的书籍,要突出它的严谨和现代感,在排版的图文、字体上要井然有序,体现出科技类应有的逻辑性和秩序性;少儿类的书籍应该突出儿童们的天真好奇的特质;文艺类当然要体现出浪漫、活泼、随意等等。但是书籍装帧设计也并不是简单的把书的内容进行图解,而是把书的主题旋律找出来,提炼出它的精髓核心,展示它的设计思想。要让书籍的装帧这几富含独特的视觉感受,能让观者在瞬间感受到手中书籍内容的属性,这才是书籍装帧的根本出发点。

二?书籍装帧的设计形式

不同的书籍装帧设计形式给人的视觉感受不同,设计者应当对书进行彻底的理解与把握后,再依据书籍的内容对书籍的设计形式进行定位。书籍装帧的设计形式一般从排版处理、画面处理、视觉美感和装订方式来体现。

书籍的装帧设计是由图形和文字组合构成的,在组合排列上应该表现出明确的视觉传达效果。常用的组合排列方式像水平、倾斜、对称式构图、位差式构图等,这些组合排列方式可以单独的存在,也可以相互配合穿插使用。要做到的是不管用哪一种排列方式,都应该要对应书籍的内容和风格。要选择最能准确传达出书籍内容的形式才是最适合的形式。

图文并茂是书籍的一大特色,如果只有文字就会使阅读者读书时感觉单调乏味,因此要考虑书籍装帧设计的画面处理。图形中设计中起到了提示、说明和装饰的作用;色彩的运用也为书籍增添了不少的丰富作用,应当将这些元素进行规则的分割排序,形成有韵律有节奏的构成关系,形成完美的视觉传达效果。画面的处理要从点、线、面的构成和色彩的搭配上组织成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当然不能忽视书籍要表达的信息内容。

视觉美感是书籍装帧设计形式的重要内容。平面设计中的节奏、韵律和视觉层次感都是抽象的审美元素,但这些元素却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变化起伏有符合一定的规律才是节奏,没有变化也就没有节奏。节奏是韵律的指点,是它的基本因素,有节奏的变化才能构成韵律。节奏和韵律的美感运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使文字、图形、色彩等因素有规律的变化,达到统一、整体、和谐,在视觉上也富有层次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三?书籍装帧的装订方式

很多人以为装订技术和印刷技术是同时出现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中国古代,竹简木方的装订方式先于印刷发明而出现。

书籍的装订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式装订,一种是西式装订。

中式装订的方式的由来要从古代开始看起,自古以来,中国就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图书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的载体,称为传播和发展文明最主要的工具。因此历代前辈都非常重视图书的创作和生产。于是在图书的装帧方面也便顺应历史的潮流,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书籍和人类创造的各种工具一样,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这段历史是长久而复杂的。

我国的图书至少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发展历史。从竹制、木质的简策到用韦、麻或者丝编成的书卷,再到后来用帛、丝、卷轴再到纸的普遍使用,纸之后又出现了用叶子型制、经摺装、旋风装的摺装行装订。时代不断的发展,又出现了册装型装订的蝴蝶装、纸捻装、包背装、线装等等。到了晚清之后,线装书才慢慢的被欧美传来的新型装订方式而取代。

西式装订的方式按照形式又可以分为平装和精装两大类。

平装一般可以为平钉、骑马钉、缝线骑马钉、穿线胶装、胶装、线圈装、机械装、活页装等种类。

精装书籍的书身和穿线平装相同,但因为外壳不相同,因而分为硬面的书籍精装和软面的书籍精装两类。硬面的书籍精装非常坚固耐用,方便长久保存,一般用于百科全书或者图书馆典藏的经典书等都多用于这种装订的方式。硬面精装的书籍因为书背结构存在不同而分为了圆背精装(又称为腔背)、方背精装(又称为硬背)和软背景装这三种。软面精装往往采用封面、封底和书背连成一个整体的软质的封皮装订而成,这样的好处在于方便阅读,一般字典等经常需要翻阅的书籍往往要采用这种装订的方式。

书籍装帧设计的过程是从书籍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设计过程,也是完成从书籍形式的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系列过程,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以及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书籍的开本、装帧形式、封面、腰封、字体、版面、色彩、插图、以及纸张材料、印刷、装订及工艺等各个环节的艺术设计都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起着莫大的作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仅仅完成封面或版式等部分的设计,只能称作封面设计或版式设计,只有顾全整体的设计才能称为书籍装帧设计或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1] 于瀛,韩冬.书籍装帧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

[2] 邱承德,邱世红. 书籍装帧设计.印刷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5

装帧设计范文第6篇

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的实习过程。我在**年时曾上过吴勇老师的课,那时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品位以及他的思想都是我所敬佩的。所以我很高兴也很荣幸的去了那里实习。吴勇工作室主要涉及的是书籍装帧设计领域;我自己从心里很想接触一下书籍装帧工作的环境,以至于很高兴学习和实践这个专业性的工作内容。于是,在**年**月**日至**月**日,我开始了实习工作。

在那里,工作室的成员除了吴老师,还有4个工作者,他们的任务都不太一样,都有各自的工作内容。有个我上届的师姐在那里工作,她带我先熟悉了工作室的环境,还给我讲了一些关于应该注意的地方,我很感谢她。然后有个小**做我的辅导工作,他是那里的图文设计者,有很丰富的经验,很值得我学习;我在他的带领下,开始了图文设计工作。那里还有阅览室,我有很多时候都在阅览室里看书学习,以增强我的审美能力,阅览室书架上的书很丰富,都是关于书籍装帧专业的各类图书,真的很多,让我眼花缭乱,爱不释手,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想把这些书都要翻阅一下。

在这个实习期间,让我对关书籍装帧有了相关的了解。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

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者就是根据书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当然有的封面设计则侧重于某一点。如以文字为主体的封面设计,此时,设计者就不能随意地丢一些字体堆砌于画面上,否则只仅仅按部就班地传达了信息,却不能给人一种艺术享受。岂不说这是失败的设计,至少对读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殊不知,没有读者就没有书籍,因而设计者必须精心地考究一番才行。设计者在字体的形式、大小、疏密和编排设计等方面都比较讲究,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人一种韵律美的享受。另外封面标题字体的设计形式必须与内容以及读者对象相统一。成功的设计应具有感情,如政治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肃的;科技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谨的;少儿性读物设计应该是活泼的等等。

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就是要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例如在色彩上、印刷上、图形的有机装饰设计上多做些文章,使人看后有一种气氛、意境或者格调。: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因而在封面设计中,哪怕是一根线、一行字、一个抽象符号,一二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美感,达到雅俗共赏。

装帧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鲁迅 装帧设计书刊出版

在装帧设计领域,鲁迅不仅有丰富的艺术实践,设计出不少经典之作,而且还有见解独到的理论探索,堪称该领域筚路蓝缕之先驱,对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现代性风格具有承前启后的开拓性地位。

将文字作为重要的创意元素

汉字是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方块形符号,具有独特的魅力。鲁迅在进行装帧设计时,很注重汉字引发的联想,充分挖掘汉字独特的美感和丰富的创意源泉,配合色彩、图形等元素,构思出与众不同的封面架构。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出版后屡次再版,坊间有多种封面不同的版本,但最让人过目难忘的当推鲁迅亲自设计的那幅封面:暗红是整个封面的主色调,大块暗红底色的上方是一矩形黑色块,黑与红的色彩搭配洋溢着神秘、紧张、压抑、冲突等情绪;黑色块中是鲁迅亲笔书写的隶体书名“呐喊”,这两个字是整幅封面的点睛之笔和视觉中心――红色的字体似利刃镌刻的碑文,峥嵘、刚劲、有力,加印在黑色底色上,彰显的是沉重之中的力量、力量之中的沉重,万千意蕴任人遐想;加上作者姓名等小号字体的穿插,画面有对比有统一,有激烈有调和。从视觉传达效果看,这幅封面凝重而深沉,朴素而典雅,简洁而丰厚,强烈的对比效果、丰富的思想含量和象征意义使之具有了不同凡响的视觉张力。

研究鲁迅的装帧作品,就能发现他很擅长用文字作为封面创意的重要设计元素,佳作可谓俯拾皆是。关于他本人的著作或译作,比较出彩的还有《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这些书名和设计的字体排列组合方式典雅、大气,加上拼音字母、印章、纹饰等元素的点缀,以及富有匠心的留白等因素的烘托,无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在为《华盖集续编》设计封面时,他为书名“华盖集”三字选用了典雅、庄重的宋体,“续编”两字则是一方手绘的图章,两者对比统一,既相映成趣又浑然一体。

鲁迅不仅常常帮助朋友或青年作者出版著作,同时也倾心为他们做装帧设计,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尽善尽美。如曹靖华翻译的《铁流》在三闲书屋出版时,鲁迅用隶书题写了书名,整个封面用白色和黑色为基调,朴素、庄重之中充满了力量感;鲁迅为好友瞿秋白编辑出版遗作《海上述林》时,精心题写了书名,并将其竖排在封面的左上方,左下方安放的是瞿秋白的笔名“史铁儿”的拉丁文缩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文字在此处和谐搭配,有很强的视觉美感;出版木刻连环画《一个人的受难》时,鲁迅设计的封面采用大片的白底色,书名选用手写美术字,用黑色居中排放,加上插画,整个封面非常凝练、简洁,黑白对比响亮,同时还突出了木刻版画最主要的艺术语言。

同时,鲁迅还为多种期刊做过装帧设计,比如,在主编上海书局旗下的《萌芽月刊》时,鲁迅用美术字书写了刊名,“萌芽”和“月刊”分成有机联系、大小有别的两组,部分笔画被精心变形、串联,字体被重构成很特别的装饰元素,这幅刊名字体设计曾被许多专业人士和专业刊物赞誉。1928年鲁迅在上海创办《奔流》杂志时,刊名“奔流”二字也出自他的手笔,“奔流”两字采用横排,依据字形结构作了恰当的变形和概括归纳,使两字左右贯穿,相关笔画连贯、流畅,既是封面上简练、突出的装饰元素,同时也使刊名有了“商标”的统一性、区别性、个体性等特点。概括地说,鲁迅的期刊出版事业是时断时续的,不少期刊均因政治、经费、人事等原因创刊不久即停刊,但将鲁迅各个时期设计的多种期刊封面放在一起观察,我们很容易发现他的装帧理念和风格是一脉相承的,这其中始终贯穿着鲁迅的符号、鲁迅的形式,基本上都会在刊名字体设计上下足工夫、另辟蹊径,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孜孜追求的风格吧。

和同时代的文化名家相比,鲁迅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并不突出,但是他的书法有个性,加上他能博采众长,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故而在用文字为要素做书籍、期刊的装帧设计时,他能够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隶书、行书、楷书,宋体、黑体,手绘印章以及外文字母,加上夸张、变形、归纳等装饰手法,可谓将汉字的形式美开掘出了新的高度。对比我们现在的不少美术编辑,在做任何图书、期刊的装帧设计时,均是一成不变地套用电脑字库提供的现成字体,反思于此,我们不仅是缺乏敬业意识,恐怕也和文化底蕴薄弱有关。

开掘图形的象征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装帧设计发端于前后。在此之前的中国虽然也有绵延数千年的出版实践,但在书籍封面上是几乎不出现图形的,或者图形只起到点缀、美化、装饰的作用,也就是说体现不出“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鲁迅不仅最早系统化地主张封面设计要图文并茂,长期实践探索,而且一贯坚持所选图形要具有象征性,能较好地概括和体现书籍内容实质。

鲁迅有着厚实的中华传统文化功底,有着赴日留学的经历,精通外语,阅读和收藏有多种外文原版书籍,而且他酷爱中国传统艺术,对石刻、造像、金石、书法、木刻版画等艺术形式涉猎广而深,深得其中精髓。因而,在鲁迅创意的许多装帧设计中,不仅洋溢着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光辉与底蕴,还善于借鉴外来形式。他在装帧实践中,经常或借鉴和化用中国传统图案,或直接选用中外美术作品作为封面图形,加上文字编排、色彩等设计要素的相辅相成,赋予了这些既有图形丰富的象征意义,从而较好地展现了书刊内容的思想实质和精神品位。

《桃色的云》是俄罗斯诗人、童话家爱罗先珂(B・R・Epomehk)的一部童话集,鲁迅译出中文版并亲自设计封面。该封面颇能体现鲁迅在装帧设计中对中国传统图案的推陈出新的化用:《桃色的云》(1923年版)封面图案从汉画中撷取人物、动物和云纹等为设计元素,经过巧妙穿插、组合之后构成新的视觉符号,采用红色印刷,色彩和图形给读者营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似流云、似朝霞,又似帷幕和飘带,似幻似真,既紧扣书名,亦画龙点睛地概括出该书的艺术风格;整个封面以白色为底色,红色图案下是黑色的书名、作者名、译者名,选用宋体;黑、红色彩印在白色底色上,既对比强烈,又变化统一,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很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心理定势。

鲁迅收藏有古今中外的许多画作的印刷品和拓片,和同时代的一些优秀艺术家均有过从,这为他从事装帧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意源泉和得心应手的表达手段。比如,鲁迅一生中翻译出版了大量外国名著,如何跨越语言、跨越文化障碍为外国作品设计出能被中国受众心领神会、喜闻乐见的封面呢?他最常用的手段是从原版书籍中找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插图作为封面图形,结合其他设计要素营造出符合原著氛围的封面效果。有时,他也请美术家按照他的构思绘制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比如,他设计的《毁灭》、《铁流》、《勇敢的约翰》等书的封面,所选图形均是书中插画,宋体的书名、作者名横排在图形上方,和图形左右取齐,从内容上分析很有味道,从形式上观察则韵律感比较强。又如《解放了的董吉诃德》的封面,选用苏联画家毕斯凯莱夫的作品为封面主题,加上红色的宋体书名,显得很有现代气息,且不流俗。再比如,《死魂灵一百图》的封面整体选用蓝灰色为基调,用两根粗细不等的横线做装饰,书名等其他元素均用深蓝色,画面虽然简约到了极致,但冰冷、无助、死闷的感觉却呼之欲出。《壁下译丛》的封面图形撷取自日本印刷品,变形的墙壁、窗户、家具,加上鲁迅手写的书名、译者名、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等字体,黑色的图与绿色的底,现在看来依然能感受出浓郁的东方神韵与现代气息。

论及装帧设计,鲁迅曾对好友、装帧艺术家陶元庆说:“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来设计。”他主张“宁愿用旧瓶盛新酒,勿以旧酒盛新瓶”,在这方面鲁迅也有用“旧瓶装新酒”的尝试,他也曾从中国传统书籍装帧中寻求灵感。线装书是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形式,这种装帧手段优点很多,但也有呆板、雷同、千书一面等局限性,鲁迅在装帧设计实践中巧妙吸收线装书的东方神韵和独特的形式美感,古为今用,引入现代设计元素。比如,在为《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一书做装帧时,鲁迅就为这本西洋画册移植了诸多中国传统装帧理念:封面选用深蓝底色,右端口加印竖长条形状的白色块和线框,用宋体字做书名,全书采用线装,但把翻页方式变为了现代翻页方式,可谓一次大胆的中西合璧式的尝试。

装帧设计受制于印刷技术,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善于“戴着镣铐跳舞”。鲁迅时代的印刷技术很不发达,因而书籍的封面设计不可能过于复杂,图形的选择也不能过于繁琐和具象,所以鲁迅的一些装帧设计也选用点线面、几何形体结构等抽象构成,从这种风格中我们则可看出他经营空间、经营构图的能力。

鲁迅从中国传统图案、从现成画作中寻求创意灵感和设计元素的作品还有不少,有些作品的艺术效果即使与当今出版的优秀图书相比也不落俗套。由此可见,运用传统的、民族的图形构成是平面设计师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引用和化用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当是平面设计师最基本的一种文化自觉、职业意识。如何使传统底蕴与现代气息相辅相成,如何给简约的图形赋予丰富的、雅俗共赏的气质,如何使古典图案化入现代设计的丰富性、象征性,如何在书刊封面中恰如其分地体现中国气派,这些都是当代装帧从业人员必须经常思索的命题,而鲁迅先生的艺术实践也给我们指出了深入这些问题之核心的路径。

强调整体设计和印刷工艺

封面设计虽然是整个装帧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但并不是唯一环节,优秀的装帧设计必须是封面创意、内文编排、插图等整体设计的完美统一,必须是纸张选用、印刷、装订等技术手段的细心考究。只有统筹安排、精益求精于所有环节,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装帧作品。在这方面,鲁迅也为我们留下了不菲的宝贵遗产。

首先,重视书籍、期刊的插图创作。鲁迅认为书籍插图是中国出版的优秀传统,好的插图可以“增加读者的兴趣”,“我以为插图不但有趣,且亦有益”,尤其便于大众化阅读,“书籍的插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南腔北调集》)

其次,注意对版式、目录页、版权页等“细枝末节”的编排设计。比如主编《莽原》杂志时,《莽原》的封面起初是上部印刊名,下部印目录,鲁迅经过思考,调整了这种设计编排,他对许广平说:“目录既在边上,容易检查,又无隔断本文之弊。”此外,他也很注意对版式留白的安排,强调疏密有致、一切方便阅读者,他说:“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而近来中国的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华盖集》)

再次,关注印刷工艺。从鲁迅日记、书信以及相关文章中,均可发现他关于书籍开本、纸张选择、印刷工艺的见解。为了保证印刷质量,鲁迅常常亲临印厂,尊重专业人士的意见,并根据图书特点有的放矢地选择印刷厂家和印刷工艺。在出版瞿秋白的遗著《海上述林》时,他甚至不惜把在上海排成的纸型邮寄到日本印刷,这固然是鲁迅对亡友著作的重视,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对印刷工艺的重视。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报刊社)

装帧设计范文第8篇

动漫出版物装帧设计的要点

通过调研分析,笔者发现我国动漫出版物发展较慢,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动漫出版物与国外同类作品相比,在装帧设计和内容情节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数字技术的兴起,大众的阅读方式逐渐从传统纸介质开始向新兴媒体转移。网络交流平台、移动视频、电子书等新兴传播方式的普及,使传统的动漫出版物市场受到挤压。面对挑战,除优化动漫产业链结构、建立新型动漫营销模式等外部改革,通过运用新材料和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我国动漫出版物的装帧设计水平,使之适应时展,并满足动漫读者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从设计思路、新材料的应用、印刷制作技术等多个方面,针对动漫出版物装帧设计中表现出的新特点,展开说明。

1.设计思路出版物装帧设计通常是指各种书籍的装帧设计,传统意义上它包括选择纸张,封面设计,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等。但近些年,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设计师们提出了“全案策划”观念,认为装帧设计应涵盖项目推广、触发购买意愿、提升阅读效果等读者与书籍接触的各阶段。他们强调装帧设计不只是美化视觉效果的设计,且是对出版物的整体设计。在动漫出版物的具体装帧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应关注动漫艺术形式多样、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特点。在视觉效果上尽力表现丰富多样的版式设计手段,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如同在听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变化:通过连页、跨页、折叠页、异型页等的使用,在保证读者阅读连贯的前提下实现艺术化的视觉形式。在色彩方面,应注意跨平台设计的问题。当作品在网络、影视等媒体上播出时,使用的色彩模式是RGB色彩模式,RGB色彩可表现出约1678万种色彩,其色彩数量就远远超过油墨印刷的CMYK模式。[3]因此设计师应避免使用浅灰、深褐等在不同色彩模式下容易出现色差的色调。在出版物的外观设计中,可适当运用造型夸张的设计手法,如:一些面向低年龄阶段的动漫图书,在外观上突破了以往16开、32开等方方正正的模式,将外观设计成大象、菠萝、包子等夸张有趣的造型。

2.印刷工艺印刷工艺是装帧设计中的重点,精美的印刷是构成出版物美感的重要环节。现今对于广大的动漫读者而言,印刷清晰、颜色准确、装订规整等,只是基本要求,而巧妙的构思和新奇的效果才会成为触发读者喜爱和购买的主要原因。如现在市场上热销的一些儿童动漫图书,在印刷中使用了带有微小反光片的立体油墨。使用这种油墨印刷的文字和图案会凸出于纸面之上且极富手感,并随着光源照射角度的变化和观看角度的不同,读者可以看到群星闪耀的效果。它给儿童们带来的梦幻感受是普通的印刷工艺所无法比拟的。再如日本小学馆新近出版的《名侦探柯南》彩绘版,设计师在图书中的特定页数中设计了用隐形墨水印制的秘密内容。平时这些内容看起来只是不起眼的灰块,但当读者透过图书配发的透明塑料卡片观看,一些文字和图案便在色块中神奇出现了。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偏光原理,使得读者的阅读过程充满了新奇感受。

3.新材料的应用为出版物挑选适用的材料、纸张是一项看似简单的工作,但它却对出版物给读者的直观感受影响很大,是出版物整体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今天,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造纸技术也不断进步,新的纸张品种层出不穷。而各种纸张显现出不同的肌理和手感,它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沉重、有的柔软、有的坚挺。在动漫出版物的装帧设计中,有经验的设计师往往会利用不同纸张的肌理和触感,为读者营造出各种奇妙感受,赋予出版物更加丰富的艺术、精神内涵。在实际案例中,现在新型的有部分动漫读物采用一种俗称“撕不烂”的特种纸印制。这种纸由传统纸张附加复合材质薄膜压着而成,它完全可以承受儿童的撕、拽、咬、踩甚至水泡等“考验”,比起普通纸张它表现出更耐用更安全的特点。此外,在武侠类和魔幻类的动漫出版物中也可以见到新型材料、纸张的大量应用。如使用树脂等复合材料制作的有浮雕效果的立体封面、用木板材质加激光雕刻制作而成的“藏宝地图”、用皮革和特种织物印制的“秘笈手卷”等等。在设计中只要准确把握新材料和纸张的物理特性和视觉、触觉感受,它的应用对于动漫出版物品质提升的效果明显。

适应时展增强出版物的互动性

在21世纪的今天,许多人以前需要读书看报才可了解的知识和信息,现在可通过观看电视和网络浏览等效率高且互动性强的途径获得,因此出版物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4]而在动漫出版物领域的情况却相对好很多,首先动漫出版物的读者以青少年居多,长时间的上网、看电视对其身心成长不利,家长们也大多希望孩子多看书而少看电视、上网。其次,动漫出版物最大的优势是它的趣味性,而信息量的概念对于孩子并不重要。但互动性对于读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这就是电子游戏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增加动漫出版物的互动性,将会大大提升它的受欢迎程度。动漫出版物的互动性通常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特殊设计使读者与书籍间实现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享受到互动阅读的愉悦。实际案例中动漫读物设计师会根据内容为图书增加气味识别系统和多样化的材质。如图书中的花朵或水果是由含有香料的特殊油墨印制而成,只要触摸便会闻到相应的香味。同样,在一些动漫图书中可以看到,角色的服装不是印刷的图案,而是由多种织物做成、绵羊的身体由羊毛做成、老虎则由带斑纹的皮毛质感织物做成,这种立体化感官体验正是体现了互动交流的魅力。

此外,动漫出版物的互动性设计还可以体现在它与其他媒介复合式的发行中。如:美国著名的超级英雄系列漫画就拥有独特的互动系统。出版商在漫画书中随机地加入了一些相关的动漫角色模型、道具和信息提示卡片,读者可用这些道具独自或与其他读者一起完成相关网站上的游戏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出版物和网络交流平台被有机组合到了一起,动漫作品的传播效果成倍提升,同时读者的忠诚度随之加强。

结语

装帧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鲁迅;图书装帧;设计思想

中图分类号:I210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6-0056-03

[JP3]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从书籍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设计过程,也是完成从书籍形式的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除了为自己的作品设计封面之外,他还利用闲暇时间来关注自身时代的各种美术活动。从他的图书装帧设计中可以看出传统装帧形式向现代书籍设计的转变过程,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探寻鲁迅装帧艺术风格及其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的图书装帧艺术风格及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中国和西方文化理念的选择息息相关。封面设计是鲁迅图书装帧艺术领域的成就的一方面,他的图书装帧的封面设计,在风格方面可谓是形式多样、独具匠心;他利用灵活多变、兼收并蓄的表现方法,使得自己的装帧设计文字新颖多变、个性鲜明,色彩以少胜多。从鲁迅的图书装帧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批判继承性和鲜明的时代精神。鲁迅图书装帧的内涵在于对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中西方设计元素的有机结合,他在图书装帧艺术领域的贡献是无法估量和不可磨灭的。[JP]

[BT(1+1]一、 鲁迅图书装帧艺术思想和理念形成发展的因素

[BT)]

[HTH](一)鲁迅图书装帧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HT]

[HTK] 1.西方先进印刷术的引进[HT]

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为欧洲资产阶级把自身的生产方式及其文明带给亚洲等经济落后的地区提供了条件,这也给欧洲资产阶级向亚洲等落后地区的扩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中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才刚刚开始,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进入,欧洲印刷术也随之进入中国。印刷术从实质上讲就是西方国家在中国雕版印刷术以及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其中,以机器操作代替人工操作为特征的印刷技术。随着西方印刷术的引进,国内的印刷机构被外国人控制的越来越多。一直到了清朝晚期清政府才开始正式主办了京师同文馆、浙江书局等印刷机构,一些民办的印刷机构也由此开始兴建,同文书局、中华书局等就是近代历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办印刷机构。印刷术的引进及快速发展繁荣为图书装帧设计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早在光绪年间石印和铅印就已经得到普遍的推广使用,这时图书的装帧设计也已经开始打破传统的装帧形式向现代的图书装帧设计过渡。

[HTK] 2.民族图案和民族色彩的运用[HT]

民族图案的运用在图书的装帧设计中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对已经存在的民族图案不加修改而是直接拿过来使用,取其全部或者是部分元素,通过剪切、拼贴等方式用到自己的作品设计中。虽然这种方式也可以给人美的视觉感受,满足我们封面设计的需求,但长此以往只会让民族图案在封面的装帧设计中越来越苍白无力,因为没有创造力的设计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这种封面的装帧设计方式只算是技术的转嫁,却不能算是真正的设计。二是对已经存在的图案进行简化和提炼,进行取舍和分解,最后保留具有代表意义的一部分,通过巧妙的联系,运用到自己的装帧设计中。这也是现代设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式。三是对传统的民族图案进行再创造,也就是通过对已经存在的图案进行提炼简化和取舍之后,在这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标准和创作手法做新的想象创造。这种方式虽然相对前两种难度更大,但这也是民族图案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民族的传统用色方式大多数都是以鲜亮的色彩为主,而且喜欢把强烈的对比色运用到封面的装帧设计中,也就是现在被人们视为大俗的色彩。但是,大俗也是大雅,把这些颜色运用到书籍的封面装帧设计中,能够给人一种新鲜的视觉感受,令人身心愉悦。形成了一种红的艳丽、黑的深沉、金的辉煌的色调感觉,以强烈的颜色反差来体现中国封建社会充满温暖希望和时代弥漫黑暗并存的沉甸甸的国家。

[HTK]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HT]

鲁迅到日本留学时看到了很多新东西、接受了很多新思想;他亲身经历辛亥革命,这也给正在求索中的鲁迅带来了很大的鼓舞;在中,鲁迅写了很多猛烈抨击旧文化制度的小说和杂文,成为了新文化的英勇旗手。站在文化的角度上来讲,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第一步。1919年的兴起把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推向了高潮。自此之后短短的几年中,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文学思潮、流派以及相关的哲学思想等都纷纷进入中国。

[HTH](二)鲁迅图书装帧设计思想形成发展的理性因素[HT]

[HTK] 1.现代思想的影响[HT]

[JP2]现代性在伴随着“民主与科学”口号的倡导下,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一种“全球化意识”的重要角色,它一方面标志着民族文化的再生互动性,另一方面也是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想潮流冲击下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文学的现代性在图书的装帧设计中投射出了现代的影子,毫无例外,图书的装帧设计也从近代走向了现代。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的文学作品中都得到了作者量身定做的图书装帧设计,这些作者中很多人都是亲自参与图书的装帧设计,或者是亲自设计,或者是相互设计。因此,我们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文学的现代性和图书装帧的现代风格联系到一起。[JP]

[HTK] 2.西方哲学的影响[HT]

毫无疑问,鲁迅的思想是超前的,他凭借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把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浓缩和升华。从思想的意义上讲,他用思想意识以及道德人格的变革为基础共同创建了他的思想启蒙和道德救赎的完整的人学理论。虽然鲁迅“任个人而排众数”的思想为他的现代思想意识指明了价值取向,但是不可避免的革命派以及维新派的政治学说却也透漏出传统文化的影子。他吸收了20世纪西方最新和最激烈的哲学思想,把西方的个人主义与进化论结合在一起。对于尼采的哲学观点,鲁迅并没有全盘采用,而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采纳了他生命的观点,鲁迅也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反对世俗道德的激情,从尼采超人的思想观点中看出了个人的自大。鲁迅把从尼采这里学到的观点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学、美术以及图书的装帧设计中。

[BT1]二、 鲁迅图书装帧的设计思想

[HTH](一)鲁迅图书装帧的民族性[HT]

鲁迅提倡大众文学和大众美术,他十分憎恶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桎梏。他的骨子里透着反叛和革命的精神,受到当时斗争形式以及鲁迅自身深刻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高水平的文学修养和美术修养,他在图书装帧领域的设计方式必然也会进行改革和创新。鲁迅不仅是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英勇斗士、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者,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鲁迅注意到了“民族性”这个根本问题,他所认为的民族性,其实是指艺术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可以说,从鲁迅开始,图书装帧设计的工作者在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方式上做了无数次的尝试。中国的图书装帧设计要想冲出国内走向世界,始终都要把中国民族的共同文化作为基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图书装帧设计当中去,才能让中国的图书装帧艺术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HTH](二)鲁迅图书装帧的西方性[HT]

鲁迅在做图书装帧设计工作的过程中, 开创性地吸取了西方有益的文化,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不少成功的图书装帧设计作品。鲁迅生活在一个西方外来文化刺激、外来审美理念影响的时代,经过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洗礼,西方文化和审美价值猛烈地冲击着中国社会,接受西方文化的思潮正如泉涌般向中国涌来。人们的观念也由此发生着改变,西方文艺的进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对抗与并存的形势。由于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因素等形成了中华民族特定的心理素质和审美心理,与欧洲、美国、日本都有差异。

[HTH](三)鲁迅图书装帧的艺术性[HT]

艺术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是指把文字、图像以及色彩进行巧妙的组合,使得设计内涵丰富。鲁迅先生的每一件作品都可以说是一件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品,鲁迅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灵魂的同时,借鉴西方文化的精华,使自己的每件装帧设计作品都有着浓厚的艺术气息。鲁迅先生凭借自己多年来审美心理和审美品味的积累,通过亲身认真的实践,把图书的装帧设计工作看作是一项艺术,最终成就了自己在图书装帧设计中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HTH](四) 鲁迅图书装帧的整体性[HT]

鲁迅的图书装帧设计与他的封面装帧风格总是一脉相承的,这与他在设计时总是从整体入手、细致入微、仔细推敲的设计习惯有关。他对于一本书的关心,并不是只在于这本书的封面。为了能让自己所设计的装帧封面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鲁迅不仅会对图书内容进行精心的校勘,同时也非常注意让这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在图书的装帧设计的过程中,无论是插图、封面、题字、装饰板式还是纸张、装订、书边切还是不切、标点位置的大小,鲁迅都会进行非常仔细的研究。

[BT1]三、 鲁迅对图书装帧的贡献

[HTH](一)鲁迅对现代图书装帧的影响[HT]

虽然中国现代图书装帧的发展并没有欧洲的新艺术运动那样浩大的声势,但是它也见证了中国人在图书装帧领域走过的每一段路程,鲁迅先生无疑为这段路程做了非常重要的铺垫。他的文学思想、图书装帧设计风格,包括他的艺术理念深深的影响了很多的图书装帧设计者,他的图书装帧设计风格及现代特征遍及图书的装帧设计领域。例如传统风格、装饰风格、文学的象征性等都是在鲁迅先生的涉猎和感召下形成的。如果说在当时的装帧设计文人中的设计风格具有无意识性,那么鲁迅的图书装帧设计的确是有理性意识的。

[HTH](二)鲁迅图书装帧艺术的现代启示[HT]

图书装帧的设计转型处在一个中国文化向社会转型的时空环境中,这也使得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心理同时出现了混乱和无奈的形势。当今社会图书装帧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时代下人们对传统文化和道德的沦陷,人们追逐利益的热情越来越高,然而与道德的距离却是渐行渐远。阻止道德进一步下滑,就要用理性的原则对功利与善恶、市场与道德进行划分和定位,以建立起一种共同的道德准绳。现代的图书市场都是各司其职,片面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视图书装帧本身的性质,导致图书市场文化价值和道德约束严重缺失。鲁迅先生提倡的重视道德、重视人的价值等观念及他对图书装帧追求的执着精神,在文化多样化、道德沦陷的今天,理应成为我们在艺术追求和文化探索领域的价值尺度。

装帧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创意;色彩;文字;传统文化

书籍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书籍也是文明的阶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媒介。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从书籍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设计过程,也是完成从书籍形式的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在我国古代没有装帧一词,那时称为装订;在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书籍装帧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学术性,书籍装帧设计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价值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和认可,书籍装帧设计开始了广泛的发展。书籍装帧设计包含的元素很多,比如说:书籍的开本、装帧形式、封面、腰封、字体、版面、色彩、插图、以及纸张材料、印刷、装订及工艺等各个环节的艺术设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只有从事整体设计的才能称之为装帧设计或整体设计,只完成封面或版式等部分设计的,只能称作封面设计或版式设计等。

1书籍装帧设计的要素

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书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书籍的包装,也可以说是狭义上的书籍装帧设计,那么什么样的书籍装帧设计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呢?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要依据哪些原则呢?

(1)书籍定位。书籍装帧设计要求书籍整体内容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考虑到书籍的定位,诸如书籍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阅读的,书籍的情感表达等等。将书籍定位之后才能选择书籍装帧设计的版式、开本、纸张大小等。如:给老人阅读的书在字体的设计上应该更大一些;给小孩看的书就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图像和色彩来吸引眼球。

(2)书籍材料的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籍材料的选择也是越来越多,不一定精贵的材料就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书籍,材料的选择也是与书籍的内容挂钩的。打个比方,在摄影图书材料的选择上应选择纸张偏厚的材料,因为摄影书籍一般大部分是图片,图文并茂形式类的书籍采用纸张偏厚的材料可以印刷出更好的艺术效果。书籍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了书籍的质量。

(3)书籍内部版式和色彩。好的书籍版式可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优质的书籍内部版式的设计可以促进读者的理解,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书籍的魅力。在书籍内部版式的设计上如:文字与图像如何编排,图形多大、放在什么地方等等。色彩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有着不同风格的色彩表现。比如说:在青春类书籍中,色彩的设计应该采用青春洋溢活泼的色彩,与书籍内容保持一致。

(4)文字与图像。书籍的所有符号都是由文字和图像组成的,在封面上的文字图像的设计,在扉页上的文字图像的设计,在正文中文字图像的设计等。如何给读者创造出清晰条理的阅读空间,如何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书籍的内容,这些都是文字与图像编排的任务。

2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创意要素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为书籍开阔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书籍装帧设计逐渐成为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伴随着人们需求的多元化,书籍装帧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各种创意要素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体现。

(1)传统元素的运用。在书籍装帧设计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我国大量的运用西方国家的书籍装帧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特性荡然无存。随着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传统元素的运用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图形的运用。中国传统的壁画、剪纸、脸谱、石刻、陶瓷等图形在书籍的运用中很多,也被广泛的运用于其他行业中。比如说:在《寓言十家》一书中采用中国剪纸的原形,给书籍营造出浓重的民间文化色彩,让人一见难忘。第二,传统文字书法的运用。中国的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字宝库,从最早的象形文字中就可以展现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也开始运用一些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吸引读者的眼球,给予读者广泛的想象空间。第三,中国画的运用。中国画的气韵美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中国画注重托物言志,注重笔不到而意到的境界,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在封面、扉页等位置开始出现了一些简单的中国画,这些中国画给阅读者一定的精神享受和广阔的思考空间。第四,中国传统线装书的运用。传统的线装书给人古朴、大方的感觉,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也有体现。如:《怀珠雅集》一书采用宣纸和瓦楞纸麻绳组合套装,沿袭传统但不照搬,营造书籍艺术的古雅文化氛围。

(2)人文关怀理念的体现。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主要是从读者的年龄层次来考虑。比如说:老人读的书一般字号要相对大一些,色彩的选择也要偏向宁静、柔和,这是充分考虑到老人的心理特征。如果老人读的书色彩过于亮丽不仅会带来老人的心理反感,还会带来对老人视力的冲击。在小孩子读的书中就要更多的运用图形,运用丰富多彩的色彩来吸引小孩子的阅读兴趣。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人文关怀理念随处可见,这也是装帧设计中基本的原则要求。

(3)图形的创意。一本书籍中不可能全部都是文字,文中插图是必须的,那么插图是手绘还是摄影图片呢,插图配在文中的什么位置呢。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设计者要如何通过插图来提高书籍的艺术性呢?在书籍插图上根据书籍的内容来选择不同类型的插图,比如:摄影图、技术图解性插图等。插图很多时候可以以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来告知读者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它能促进读者更好的理解书籍内容。

(4)设计者情感体现。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设计者的情感体现很重要,书籍装帧设计不仅仅是书籍内容的丰富和再创造,更是设计者的情感体现,是设计者设计理念的体现。不同的设计者会给读者展现出不一样的书籍设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设计者情感体现也是创意的一个重要要素,它扩展了书籍的内涵。

(5)先进的设计工具和印刷工艺的采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除了设计者独特的设计外,还要有先进的设计工具和印刷工艺来做支撑,这是设计者的设计得以体现的基础和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籍的设计工具和印刷工艺也在不断发展,逐渐为设计者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和灵感,促进了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

3结束语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书籍装帧设计从构思、设计到成型整个过程都包含着设计者独一无二的艺术创造,将书籍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展现出来。书籍装帧设计在未来将会继续发展创新,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给读者丰满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 李海峰.中国传统元素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美术之友,2009(1).

[2] 史亚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思考[J].中国包装,2009,29(3).

[3] 张岩.浅谈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艺术元素[J].科学与财富,2011(8).

上一篇:中学美术范文 下一篇:车间管理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