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1 20:09:47

装配式建筑考察报告

装配式建筑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结构;结构体系;设计方法

1 前言

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预计未来30年,我国需要建设的房屋总面积达600-700亿平方米。因此,通过建筑工业化方式来度过大规模建设阶段,保证建筑质量和耐久性,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绿色多功能和舒适性是我国建筑也发展的必由之路[1]。

建筑工业化就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

2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史

建筑工业化在国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建筑工业化,注重数量和效率。表现为二战结束以后,在巨大的社会需求下建造了大量的建筑。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要求的不再是建筑的面积或规模,而是多样性。“标准化”开始向“多样化”转变,这就是第二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重点转向节能、降低物耗、降低对环境的压力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我国建设部于1979年颁布实施了行业标准JGJ 1-79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暂行规定,后又于1991年10月1日修订为《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步伐曾一度停滞[3,4]。目前,中国仍处在第一阶段,但是,建筑工业化,尤其是住宅工业化已经引起了国内各方面的重视。

3 建筑工业化的优势

建筑工业化相对现有的现浇混凝土湿作业有着极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施工效率的提高

几乎建筑的各部件均在工厂预制完成,甚至装修也在工厂完成,现场只是完成吊装和拼接。国外的经验表明,采用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与现场手工方式可节约30%的工期[2]。

3.2 施工质量的提高

工厂预制则是在稳定的工厂环境中,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得各部件都有相似且可靠的质量,从而有利于结构整体的可靠性保证。

3.3 设计的简化

当建筑工业化实现时,建筑的构件也会标准化,结构设计不再需要对每一种荷载都设计一种截面,也不再需要画出很多的图纸,而只要选择合适型号的构件就可以了。

3.4 方便施工现场的管理

建筑工业化要求的机械化程度很高,需要的人工就相对减少了。更少的人员和更多的机械化使得现场更接近于工厂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现场的管理。

3.5 环境的影响减小

大部分建筑部件都在工厂内预制完成,现场作业大大减少,其带来的噪音、粉尘等污染也得到很好的控制。工厂的加工速度快,整个工期也较短。

3.6 成本节约

据万科工业化实验楼建设过程的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现场施工方式相比,工业化方式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对资源节约的贡献非常显著[3]。

综上所述,建筑工业化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高,大量的需求要求快速高质的建筑方法。另一方面,在西北等内陆经济不发达区域,基础建设任重而道远,也提出了对建筑工业化的要求。

4 建筑工业化对现有结构体系和设计方法的影响

现有的结构体系按照材料可以分为砖混结构、木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

砖混结构的实现方法是由配筋砌体构成。通常在混凝土空心砌块局部空心处浇筑配筋混凝土芯柱和水平灰缝中配置一定数量钢筋。砖混结构的工业化程度不高,严格来说不属于工业化的住宅体系。

木结构适用于矮层的结构,多是装配式的是施工方法,工业化的程度相对其他体系较高,但是在国内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我国住宅等多向着空中发展,而木结构用于矮层;另一方面,我国森林资源有限。

钢结构目前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结构体系。钢结构以强度高、自重小等优点在国内和国外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但国内外资源保障程度低,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一直以来都受到相当的重视,技术等各方面也比较成熟。目前这种体系较为实用,而且工程经验和技术也更成熟,在我国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由此可见,现有的结构体系都可以进行工业化改造,使其适应大规模高效高质量的建设生产。在我国,最合适的体系仍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我们应当利用我们在这种体系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推进建筑工业化在我国混凝土结构体系中的应用。

5 结语

建筑工业化的优势和可行性在国外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同时也为我国的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借鉴的作用。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提出了对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在传统作业方式缺陷的推力和社会需求、新技术的优势的拉力下,中国也正走上建筑工业化的道路。现在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还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我们应当针对这些问题,把握科研和其他工作的方向,切实地推动建筑工业化在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发,等. 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节选一). 21世纪建筑材料,2011.01.

[2]刘长发,等. 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节选三). 21世纪建筑材料,2011.02.

[3]李宗明,王三智,曹保平.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山西建筑,2011.04.

[4]范悦.中国住宅生产工业化的动向.中国住宅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2007.06.

作者简介:

装配式建筑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保障房;新型工业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41

1.保障性住房的新型工业化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经济以每年GDP递增10%的高速增长,再加上婴儿潮、 投资投机需求剧增等因素,使得中国的房价暴涨,导致大部分工薪阶层买不起房。为了抑制过热的房地产需求和增加住房供给,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涉及收缩信贷、改变税收状况、公共住房体系等多项内容。特别是2 0 0 7年末,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多层次住房市场化体系,尤其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在“十二五”期间,建成1000套保障性住房。但是,由于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如果以传统的建造方式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目标很难达到。通过保障性住房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政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经济,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提高住房质量,改善住居环境。一方面保障性住房由政府主持,建设标准比较固定,建造规模很大,它正好是实施工业化保障房的绝好对象。另一方面,保障性住房作为政府主导型产业,在推行其建造体系时要考虑环保因素,工业化保障房可以节约社会资源、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当前工业化建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分析。

2.1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紧迫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约0.95%,随着新一届城镇化大幕已经开启,预计未来10~1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仍将达到1个百分点左右,每年会有1000多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低收入者、棚户区居住者、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自农村的城市务工人员都梦想在城市里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然而,鉴于目前中国大部分人收入低下,城市房价高企,许多人即使不吃不喝几十年也买不起房。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大规模地建造保障性住房已经迫在眉睫。

2.2 当前工业化建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行性

2.2.1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空间

保障房建设需求巨大。保障房建设规模越大,标准化程度就越高,用户个性化需求较低,为其工业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保障房建设以政府为主导,易于形成标准化的特点恰好符合工业化的要求。从今后发展保障房情况看,发展节约土地、节约能源的保障房是政府的战略目标,保障房建设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要实现保障房建设目标,离不开工业化的发展。

2.2.2.个别地方已经出台了推进保障房工业化的政策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河北、江苏、宁夏等个别省市通过了推进保障房工业化的一些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例如,北京在2012年8月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五个部门联合《关于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进保障房产业化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以保障性住房为重点,全面推进保障房工业化和产业化,到2015年产业化建造方式的保障房达到当年开工建筑面积的30%以上,累计示范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

2.2.3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已经积累了良好的经验,为进一步全面推广保障房工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经过多年来试点示范工程的实践探索,各个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工业化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积累了良好的经验。比如.深圳万科龙华保障房项目,建筑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项目设计总户数4002套,分为35平方米、50平方米、70平方米三种户型。该项目采用了工业化建造技术,为今后全面开展保障房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4 保障房工业化目前已经具备较好的技术支撑

我国目前通过“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保障房性能认定制度”的实施,建设了很多“节能节材节地型”保障房,这使得房地产开发商以提高保障房品质为出发点,有力的促进了保障房质量和性能的的提升。通过已经批准的27个“国家保障房工业化和产业化基地”,逐步形成了支撑保障房工业化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规模化实施能力。这些现有的技术体系包括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结构房屋工业化结构体系、木结构房屋工业化结构体系、CSI保障房建筑体系。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保障房工业化集成技术和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它们都为保障性住房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奠定了实践基础。

2.2.5 建材等相关产业的保障,为保障房工业化推进提供了动力

在保障房工业化建造中,选择性价比合适的预制构件材料非常关键。2011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关于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的通知》。通过信息平台,房地产开发商可以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便宜的建材产品。

3.当前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行工业化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保障房建设中,推进工业化的建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对保障房工业现代化发展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不够、标准制定落后于实际施工等。

3.1 对保障房产业工业化发展重视程度不够

从各地方进行保障房建设实际情况看,很多保障房建设管理部门对保障房产业工业化发展重视不够,缺乏推动其发展的良好机制。因为保障房建设是否节能环保、是否技术先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不是保障房建设管理部门的考核重点,绝大多数保障房相关机构总是忙于为应付各种检查准备报告,忙于在短时间内以较短工期完成建设任务量,忙于保障房建设资金筹措,很少有地方政府意识到保障房建设工业化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缺乏推动保障房产业工业化发展的激励政策

由于我国目前保障房产业工业化发展还没有做到规模化,保障房建设工业化建造方式的造价高于传统建造方式,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利润很低,大部分大资金不愿意承担采用工业化建造所增加的成本。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等)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但是全国范围缺乏全局性激励政策。这些激励政策包括财政3.3 保障房工业化标准、规范滞后于标准、规范的制定严重滞后于3.4缺乏与保障房工业化匹配的技术人员

当前,参与保障房建设利益主体,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保障房工业化不了解和不熟悉,导致在实际工程上出现一些问题。同时,保障房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基层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技术人员在保障房工业化相关技术储备上不足也严重不利于建设保障房,代建企业及其建设人员不熟悉预制结构体系,设计及建造过程中难以应对新出现的问题。

3.3 保障房工业化科技攻关工作资金支持不足

保障房工业化建造方式目前还是个新生事物,在发展的初期缺乏政府科技攻关投入,缺乏专项资金支持,会导致前期阶段的工作举步维艰,比如无法请专家制定标准、规范,很难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参与保障房工业化建设。

3.4 推进保障房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与我们现有的评价体系是矛盾的。

目前在保障房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是最低价招标,建筑施工模式已经实现了对成本的最优控制,而保障房工业化则需要大量前期的建设投入,在竞价中并不存在优势。

4.新型工业化建造保障性住房的建议和措施

4.1 积极引进、推广适合我国保障房工业化建造的国外先进技术。特别是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技术、构建产品工厂化生产技术、构建安装和管理技术。在对这些技术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按照中国不同地域的特点,开发适合各个地区的工业化建筑体系和成套技术。

4.2建立与模数相协调的标准化体系,不断推进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的设计标准和相关规范的建设,特别是预制装配式结构节点设计规范及其相配套的设计标准图集和计算软件,不断完善工业化建造保障房建筑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

4.3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以优秀的工业化建造保障房工程项目作为示范基地建设。根据目前中国工业化建造保障房的现状,优先选择一批量大面广的保障房建设项目作为推动其工业化的示范工程,特别是

成片建设的廉租房项目和经济适用房项目,引导工业化建造保障房按计划有序的发展。鼓励构建产品生产企业、预制装配式结构设计单位、构建安装企业在建设示范基地过程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广自己的成果,引领行业发展。

4.4大力发展钢结构的保障房工业化建筑。

钢结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安全、低碳环保符合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建筑用钢量只占全国钢产量的3.5 %~4%,其中钢结构用钢量只占总用钢量的10%,而西方发达国家的钢结构用钢量占建筑用钢量的30 %~40%,占钢产量的 1 5 %~ 2 5 %。当前我国的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可以利用工业化建造保障房的发展契机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

4.5 推行结构装修一体化的节能保障房。新建保障房必须达到建筑节能标准,并积极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节能、节材、节水的新型材料和部品,鼓励利用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杜绝建筑毛坯房的销售,推动精装修保障房建设,在形成保障房工业化的同时提高我国建筑工业化水平。

4.6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建立部级、省级、市级保障房工业化研究中心,组织科研院校、高等院校、企业单位进行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加强保障房工业化技术标准、管理模式、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另外,将保障房工业化建造的内容纳入到注册建造师、注册建筑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考试、考核、教育培训中,建立保障房工业化建造的一线技术人员和工人认证和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纪颍波.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7.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保障性住房产业化成套技术集成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54~56.

[3]刘长发.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节选一)[J].二十一世纪建筑材料,2011(3).

作者简介:邓志勇,1979.8,男,汉族,湖北孝感,现工作单位为浙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一级建造师、注册工程咨询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装配式建筑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轻钢;结构;住宅;应用;发展;体系;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esidential system of light steel keel structure, light steel keel structure housing system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the light steel keel structure housing system.

Key words; light steel structure; residential;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钢产量的提高, 轻型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发展经济、实用、美观的轻型钢结构住宅, 对带动建材、冶金、化工和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提高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和人民的居住功能水准, 实现住宅的产业化、标准化, 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轻钢龙骨结构体系的做法及主要特点

轻钢龙骨结构体系是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新型结构体系, 发展这种结构体系符合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

轻钢龙骨结构体系是加拿大Intel land Bank In􀀁ternat ional Cor p. 开发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 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不少应用, 仅局限于4 层及其以下的住宅、别墅等。轻钢龙骨结构体系是一种密梁密柱轻钢结构体系, 梁柱截面为由薄壁冷弯镀锌方管用V 型连接件组成的桁架结构( 如图1 所示) .

薄壁冷弯镀锌方管和V 型连接件的厚度在( 1.0~ 2. 0) mm 之间. 密柱布置在房屋四周, 形成墙体骨架. 柱子的高度与层高相同, 宽度根据U 型连接件的形式有240 和370 两种, 符合我国现行建筑模数. 桁架梁两端支撑于柱子上, 形成楼层骨架. 桁架梁于桁架柱通过U 型导轨连接, 桁架梁的上弦置于柱顶, 下弦与柱侧面固定, 所有构件均通过可调离合器螺丝枪用自攻螺钉连接, 操作方便.轻钢龙骨结构体系, 在建筑上可以自由布置, 平面上可以自由组合, 形成理想的开间和进深. 桁架柱的中到中间距在600 mm 左右, 柱与基础地龙骨的连接可采用螺栓连接方式. 其余的柱均用自攻螺钉与地龙骨和天龙骨连接在一起, 通常认为柱的上下为铰接. 在窗、门洞两边布置组合柱, 其截面形式为4 根薄壁冷弯镀锌方管用V 型连接件组合成的矩形截面( 如图2 所示) . 窗、门过梁的截面形式有几种,具体形式要根据跨度和荷载大小而定.

轻钢龙骨结构体系在水平荷载下象一个悬臂梁, 墙内的密柱, 其作用相当于悬臂梁的翼缘, 柱间跨越房间宽度的桁架梁相当于悬臂梁的腹板, 因而其横向刚度大, 侧向位移小. 在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风荷载) 作用下, 柱子产生的弯矩小, 主要承受轴力. 因此, 可以使较宽桁架系列( 370 型) 横向布置,这样, 提高了房屋的横向刚度.这种结构体系能依靠整个建筑物的重量来抵抗倾覆力矩, 故所承受的垂直荷载常常是以平衡水平荷载( 风荷载) 引起的拉拔力, 整个结构大部分杆件承受轴力, 仅桁架弦杆存在明显的二阶弯矩, 故用钢量很省, 使结构自重减轻, 基础的处理也相对简单些.

轻钢龙骨结构体系是一种环保型绿色建筑, 可工厂制作, 现场安装, 现场湿作业少, 施工现场干净,基本无粉尘污染, 降低施工噪音; 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普通钢结构相比, 施工速度快, 工期短, 综合经济效益好.

2、轻钢龙骨结构住宅体系在国外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由于环保意识的加强和木材短缺等因素,许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澳洲等,正积极地推动预制装配化钢结构中低层住宅的应用与发展[4] .

2 .1 轻钢龙骨结构住宅体系技术的发展

在美国,1939 年康乃尔大学在乔治.温特教授领导下,开始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进行研究.1946 年,基于温特教授的研究成果,AISI (美国钢铁协会)发行了允许应力设计(ASD)规范《冷成型钢结构构件设计规范》,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和准则.AISI 于 1956 年,1960 年,1962 年,1968 年,1980 年和 1986 年对该规范进行了修订,以反映该技术的发展及不断研究所获得的成果.AISI 还于1991 年发行了第一版荷载抗力系数设计(LRFD)规范,并在 1996 年将 ASD 和 LRFD 规范合并成一本规范.1999 年,

AISI 又了 1996 年版的补充.2005 年 AISI 又修订版.美国将 AISI 相关冷成型钢设计标准上升为国标,其中包括:《冷成型钢结构总则》,《低层轻钢住宅指定性建造方法标准》,《冷成型钢桁架设计标准》,《冷成型钢过梁设计标准》,《冷成型钢抗侧力体系设计标准》 .加拿大标准协会 CSA 于 1967 年也了《冷成型钢结构设计规程》、在轻钢龙骨结构低层住宅方面,加拿大有比美国更为细致的技术规范与手册,如加拿大薄壁钢建筑结构协会 CSSBI 的《轻钢住宅结构施工细则》,《轻钢住宅构件选样标准表》,《轻钢住宅结构设计指南》,《低层轻钢结构施工细则》等 .更为重要的是加、美两国成立了北美钢构联盟(NASFA) ,最终实现了北美冷成型钢结构设计标准的统一.

20 世纪 70 年代起,欧洲许多机构和私人公司对冷成型钢构件、连接及结构体系进行了积极研究和开发.在奥地利、捷克、法国、瑞典、英国、德国等都是最早形成冷成型钢设计规范的国家.同时,欧洲钢结构协会 (ECCS)完成了一些用于建筑冷成型钢结构测试及设计的文件.20 世纪末,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发行了用于冷成型钢构件和钢板的欧洲规范 3 中的 1~3 部分(Eurocode3 :Part1-3)[7] .这标志着欧洲在冷成型钢结构方面也有了统一标准.

轻钢龙骨结构技术在澳洲的发展主要是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为代表.在当今冷成型钢结构技术领域澳大利亚的 Hancock 教授是继美国的温特教授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大师级人物.在他的主持领导下,澳洲于 1996 年统一了冷成型钢结构技术标准(“Australian Standards /New Zeal Standards on Cold-Formed Steel Structure ”,AS/NZS 4600 ,1996) .亚洲轻钢龙骨结构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进入 90 年代,日本加大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1995 年,日本钢材俱乐部成员以新日铁为首的 6 大钢铁企业联合开始研发冷成型钢结构技术(后称为KC技术体系) ,并于 2002 年《薄板轻量型钢造建筑物设计手册》,此后上升为国家标准.

2.2 轻钢龙骨结构住宅体系的应用

美国在 1992 年初期,仅有 500 栋,1993 年建造了 15 000 幢冷成型钢住宅,1996 年 75 000 幢,而 1998年达到 12 万栋,2000 年达到 20 万栋的规模,约占住宅建筑总数的 20 % .2002 年后将占住宅市场份额的 25% .在北美,这种结构还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多层建筑领域,据建设部住宅中心考察报告称,北美轻钢龙骨多层住宅已实施将近 300 万 m2 .在日本,每年用于建筑的钢材 2 500 万 t 左右,占钢材总量的 25 % ,其中用于钢结构住宅的钢材也有700 万 t~800 万 t .轻钢龙骨结构住宅(日本成为薄板钢骨住宅)份额也随之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在年建造数量都在 10000 栋以上,并被国家大力推广使用.在产品形态方面,这种结构不仅被用在独立式住宅、别墅中,而且在学生公寓、汽车旅馆、超市、儿童活动室、老人福利院、医务所等不同类型建筑中均有广泛使用.除了整体房屋产品,以冷成型钢构件组装成的墙体、楼板、屋面、屋架、桁架、网架、平台、楼梯、门窗等局部产品也被大量使用在公共建筑之中.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 ,由于钢结构的随意拼接能力可以设计出丰富多变的住宅建筑外形,因此,在别墅住宅设计中已越来越多地用钢结构体系替代传统的砖结构.

3、轻钢龙骨结构住宅体系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成型钢结构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北美先进的冷弯型钢结构技术被引入我国.1987 年我国了第一部冷成型钢结构设计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 ,1998 年开始全面修订,并于 2002 年 9 月 27 日修订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GB50018—2002 .但这一规程并不适用于厚度在 0 .8 mm~1 .8 mm 的冷弯薄壁型钢.一些企业如北新房屋有限公司从自身经营的考虑编写了自己的企业标准《薄板钢骨建筑体系技术规程》;上海绿筑公司编制了企业标准《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程》;2004 年建设部开始组织编写《低层轻型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技术要求》并于 2005 年;2011年我国了《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在我国,虽然低层轻钢龙骨结构住宅体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市场呈迅猛发展趋势.一些国外的大型钢构公司如巴特勒、博思格已经进入中国建筑市场[8] ,国内的一些大型钢构公司和专业生产轻钢产品的企业已经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在国内建成了一些成功的工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这种低层轻钢龙骨结构住宅数量为 2000 多栋,与发达国家相比,所占住宅总数的比例太小。

结束语

轻钢龙骨结构住宅是以冷弯型钢为承重骨架,以轻型墙体材料为围护结构所构成,与传统住宅结构相比具有明显的综合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不但可以解决我国住宅建设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住宅建设的产业化.对比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可知进一步加深对轻钢龙骨结构住宅体系的研究,并编制出一套适合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另外,轻钢龙骨结构住宅主要以低层为主,多层仅在北美有建成项目,北美以外地区还没轻钢龙骨结构多层住宅项目出现.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将轻钢龙骨结构住宅从低层发展到多层,也是一片新的更广阔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徐 磊.加拿大轻钢结构住宅体系[J] .上海建材,2001 ,(6)增刊:38-39.

[2] 宋 江.轻钢住宅技术体系研究[J] .山西建筑,2008 ,34(7) :114-116.

[3] 张庆凤,张小玲.钢结构住宅设计与施工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

[4] 李正春.冷弯薄壁型钢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应用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硕士论文,2007 .

[5] 何保康,周天华.美国冷弯型钢结构的应用与研究情况[J] .建筑结构,2001 ,31(8) :58-59.

上一篇:物业公司学习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加油站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