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英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00:44:59

中专英语论文

中专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慕课;自主学习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不具备竞争力关键是看其能力符不符合企业的需求,越符合企业的需求就越显示出此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上的独创性、前瞻性和市场性。因此,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应该首先迎合市场的导向准确定位,确定培养方向,全面地有目的地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具备商务、语言、经济、管理等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全能型的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近涌现出来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了若干个微课程,而学生们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地全天候的学习,有了慕课微课的帮助,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本研究尝试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慕课或微课的学习、电子课件及在线论坛交流和测试等多样化的形式对课堂知识进行学习掌握,课堂上通过讨论式学习(案例教学)和教师答疑方式达到知识交互巩固的学习目的或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通过慕课或者微课学习比较重要的但是放在课堂上会占用很多时间的知识要点,在学生们完成知识点理解和消化的前提再进行互动训练。这样学生和老师将能利用很多有效时间进行学习,而且会帮助学生们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走向“良性循环”。

2007年教育部批准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设立商务英语专业,标志着商务英语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此后,商务英语的研究进入了逐年增长的阶段,经过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检索后归纳国内目前所涉及的商务英语研究有商务英语语用学研究、词汇学研究、教学研究、商贸函电、商务写作研究、学科研究、研究方法的研究、商务英语测试研究等等。可以说近年来国内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商务英语研究范围不断扩展,但是,高质量的论文在数量上仍然比较少。从“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后发现,2010-2015年之间只有4篇博士论文是涉及到商务英语主题的,而且这4篇全部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分别为严明的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研究:构念界定与测试开发;周文萱的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研究;黄芳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一项基于商务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谷志忠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主题涉及商务英语测试与评估、课堂教学以及教材研究。由于商务英语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学科建设还不是那么成熟,因此系统的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根据王立菲(2013:7-8)对2002-2011年CSSCI来源期刊商务英语论文研究方法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商务英语论文中的实证研究只占32.8%,远远低于非实证研究。这说明商务英语研究的方法还是以非数据为主,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总的说来,对商务英语教学的研究在数量上是与日俱增,但是缺乏高质量的论文,商务英语研究呈现多样化,以非实证研究为主,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

国外的学者普遍认为商务英语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从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或者“特殊用途英语”。特殊用途英语是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财经英语等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Hutchinson & Waters(1987:19)、Strevens(1977:1,1988)、Dudley-Evans & St.John(1998)。Hutchinson & Waters(1987:19)认为,“特殊用途英语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或教学法,它也不只包含某一特定的教材。他们还根据学科门类把特殊用途英语分为科技英语、商务英语、社科英语三大分支,每个分支又再次分为职业和学术两个分支。Dudley-Evans & St.John(1998)认为特殊用途英语应该包括三个根本特点和五个可变特点。20世纪70年代,随着现代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特殊用途英语语言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地得到了发展,已经细分为各类不同的语言教学。80年代,又受到语篇分析的影响,在写作领域,出现了“社会解释者写作法”(Dudley-Evans,1998),以体裁教学法最突出。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特殊用途英语在语料库等教学研究中得到了发展。时至今日,特殊用途英语在世界各地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外的特殊用途英语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国内相比,已经非常地成熟了,涉及到了教学方法、教材设计与测试、需求分析、语料库研究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商务英语,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高校开设商务英语课程,有关商务英语的研究文章不断增长。

通过研究,通过翻转课堂的实施,我们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商务英语时的思辨能力

在课外“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知识得到了尽可能的多样化,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而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2)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能动性

通过学生课外对课堂上所需英语知识的认真学习,加之教师多样性的课堂活动设计,使学生有机会、也有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性,增加学生的能动性。

(3)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外贸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实务经验

中专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时少,学生重视不足

地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影响。该课程类型一般设定为专业选修课,周课时数为2节。这样的课程类型导致学生对本课程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将其作为完成学分任务的一个途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较少的周课时数使学生接触专业英语环境的机率小,也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综合英语能力较弱

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之前虽然已经接受了2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但表现出明显的“中式英语能力”特点,即读、写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相对较弱。许多单词发音不规范,段落朗读不能正确断句,流利性差。不能正确把握单词使用的语义环境。虽然同时具备对地理学科的汉语思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但在特定语言情境下,两种思维难以灵活转换,影响了译文质量。

3.课堂互动难,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选择需以学生的学情特点为依据,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纯英语课堂教学虽然可以营造充分的课堂环境,但学生大多难以准确领会教师语义,存在着接受上的困难;若进行中英双解课堂教学,又会受到中文语境的束缚,脱离了专业英语本身的教学方向。故而,在这样的两难境况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以中英双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内容主要包括:词汇讲解、课文翻译、课堂练习等。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由教师掌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主动性。

综上所述,地理专业英语在教学中存在课时数少,学生基础较差,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等问题,阻碍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据以往的教学效果显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与学习之前并未有明显的提高。这突出表现在毕业论文英文摘要撰写时仍会出现大量问题。因而,如何走出当前高校地理专业英语的教学困境,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提升英语能力,进而促进专业知识的深化,成为了地理专业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地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设计

针对当前高校地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达成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提出“四个+”的教学模式,即课上+课下、教材+资料、基础+实践、个人+小组。

1.课上+课下

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形成较高的教学效率。在课堂上要注重专业术语的讲解,强调同一个词汇在专业英语和普通英语两种语境之间的关联与不同;并最大程度地营造英文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如采用简练的英语语言表达课堂指令,循序渐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将学生充分吸纳到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课程作业或任务的形式,使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对课堂学习的延伸,弥补课程学习中课时数少的不足。例如,可布置一些与地理学有关的热门议题做为任务,如What are the influence of human on water resource?/What are the reasons of haze and how to solve it?/What is the spatial structure in your city and how did it form?/What a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ourism to your hometown…让学生课下进行资料搜集,准备发言稿,下次上课时利用5~8min 左右时间以英文演讲的形式呈现,师生共同点评。

2.教材+资料

积极拓展课程资源,实行教材、文本资料与音视频资料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如以教材的内容逻辑为中心,在教材学习的同时给学生呈现相关主题的地理纪录片视频,增强课堂趣味性。向学生介绍一些英文的地理网站,如http://;http://;http://等,作为学生阅读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课程任务来进行。此外,为应对大四学年毕业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需求,可增加专题讲授,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英语科技语体进行英文摘要的撰写,如长句、被动句的翻译,语态、人称的规范使用等。同时,给学生提供中文论文的摘要及其英文摘要,让学生研读并总结地理专业英语的表达及用法。

3.基础+实践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基础知识需要通过实践将其迁移和发展,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所有,获得能力的提高。因而,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基础+实践”模式强调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练习,完成语言知识与技能在地理专业活动中的运用。如可将课堂划分为基础学习与实践提高两个环节,在课堂前面部分进行专业词汇、语法表达的学习;课末预留10~15min的时间作为实践环节,给学生播放时长在5~8min左右的中英对照视频,让他们认真观看后,对其中专业词汇或特定的语法表达进行总结。或者,播放时长在5min左右的纯英语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后进行内容总结。此外,还可给学生布置中文论文摘要的汉译英练习,或全英语论文的英译汉。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对本专业动态的及时把握,从而促进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4.个人+小组

现代教学思想倡导改变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提倡合作学习。当选课人数较多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主题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些辩题,如Is human being the main reason on global warming?/ Do the advan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alleviation of resource crisis far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展开学习。或设置一些开放性课题,如What are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climate change?/ 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the population policy in China…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这样既有助于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个体学习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和英语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中专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40-03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相关的英语,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特定目的和需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其特点是将英语与某个特殊用途结合起来,以进一步满足学习者进行专业学习并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专业英语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迅猛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国际学术活动、科技交流日益频繁,这些都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英语的学习和熟练掌握,能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行业的前沿和外部信息,从而培养既能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能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的创新型性人才。相对基础英语而言,专业英语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以及学科专业知识前沿的特点。但专业英语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在较短的教学学时里解决英语语言问题以及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英语交流表达问题,在教学中应尽量以方法教学为主。

一、课程特点和现状

硕士研究生已接受过系统的本科教育,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研究生培养是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以及在导师指导下的科研活动,使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负担某一工作的能力。因此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应避免“本科化”,不再是单纯地的讲授专业词汇以及逐字逐句翻译并讲解句子结构、语法等,更多的应该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独立查找阅读本专业英文原版教材、著作、文献,以及提高科技英文交流和论文写作的能力。根据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专业英语为40学时,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较好的专业英语翻译、流畅地写作英文科技文章以及与同行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其具体要求是:掌握本学科常用专业词汇与词组;能熟练阅读和理解本专业的英文资料,理解正确;能借助工具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汉英互译,译文通顺,能正确表达原意;了解科技论文的结构与各部分的特点,能用英文书写科技论文。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听懂和理解对方,同时还要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使对方听懂;其次此外,能看懂英文专业文献并能用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书写研究成果并发表相关的专业学术论文。作者在加拿大游学多年回国后即承担担任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有关工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的文章已有很多,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应用以及教学经验和在教学与教学改革中所做的一些研究,着重对工科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提出一些建议和探索。

二、能力培养

1.阅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工科研究生专业英语课一般开设在一年级下期,这时研究生大多已进入课题选题的阶段,少数同学已确定课题并开始实验。这时,学生已接触了大量的英文文献。面对大量的科技文献,同学们需要改变常规的将英文文章逐句翻译成中文的做法。我们在课堂上讲解分析英文科教文章的基本结构,让同学通过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促进学生迅速地理解和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成果。专业英语语法和专业词汇是阅读和翻译的核心。我们通过介绍专业英语的特殊语法现象,剖析专业英语的词法、句法特征,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专业英语比较典型的特点是长句和从句多,句子结构复杂,词意变化较大,难以理解和准确翻译。有从句的句子一般比较长,从句有时存在多重嵌套,增加了阅读和理解分析的难度。硕士研究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分析复杂句子,灵活取舍词意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在教学中选用英文原版科技论著为教材,在文章讲解的过程中介绍一些长句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并进行必要的训练,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外,专业英语词汇的显著特点是词义多,词义灵活。因此,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单词的含义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和引申。要达到熟练阅读专业文献的要求,词汇量非常重要。对于研究生来说,英语的语法知识相对比较牢固和扎实,只要具备了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掌握了足够的专业词汇,熟练阅读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经过了十几年基础英语学习,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相对都还不错,但很多同学到了研究生阶段仍然不敢开口说英语。产生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是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侧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而忽视听、说、读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因此会造成学生的发音不准确,甚至认识的单词不会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朗读能力与准确翻译原文能力的训练,从矫正专业词汇的发音、纠正翻译中的错误着手,帮助学生扩大专业词汇量,巩固语法,熟悉专业术语,提高听、说、读、译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自信心,消除对晦涩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抵触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2.写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学习阶段,要注重培养同学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和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高学历科技人才的外语能力要求也更高。此外,很多学校要求研究生毕业前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英语专业论文写作已成为研究生学习阶段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是由于中文与英文在语法、句子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加上学生对英文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常不顾英文的行文方式,造成很多数据结果很好的文章因为英文表达问题被拒稿。因此如何提高专业英语写作水平、加强对外国际交流的文字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篇高质量英文学术论文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包括选题、查找和阅读文献、寻找切入点、深入研究、实现、得出结论并分析总结,到最后的论文完成,每个环节都需要作者严谨对待。用英语写作专业学术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会议上宣讲或以墙报的形式促进学术交流;二是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使国际同行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同的学科或领域、不同的刊物对论文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但各个领域的研究论文在文体和语言特点上都有许多共性。了解了这些语言共性,便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对工科研究生来说,写作英语论文难,是因为不太了解学术英语的语言特点和技巧,以及学术论文的结构。一篇英文科技论文,一般来说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以及附录等。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点和写作方法。一篇好的论文有三大要素:内容、结构和表达。因此,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总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着重对英文论文每一部分的特点、内容与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英文写作惯例、格式、语言运用技巧等都详细地进行分析并举例。因此,为了使文章赢得相关领域里众多读者的关注,论文的标题必须用最精练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体现全文的主题和核心。学术文章一般不用陈述句或动词词组作标题,标题主要有三种结构:名词性词组(包括动名词),介词词组,名词词组+介词词组。此外,描述实验方法与过程部分时最典型的句子结构特点是采用被动语态的过去式,在描述方法时,常将实验材料、方法或过程等作为主语,表达的含义是“做了什么”以及“怎么做的”,而不是“谁做了什么”。因此,谓语动词自然要用被动语态。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常会用到的“We have done”、“We did”等。通常,在阅读和写作英文论文时,都会遇到参考文献英文刊名缩写的问题,虽然不同的期刊对刊名缩写的要求不同,但参考文献英文刊名的缩写规则有其规律。掌握英文刊名的缩写规则对同学在查阅文献和写作时都很有帮助。我们在课堂先介绍英文刊名的缩写规则,然后列出本专业重要的英文国际期刊刊名让学生练习,发现虽然规则很简单,但部分同学仍然不能举一反三。此外,写作中还会遇到一些中文中有而英文中没有的符分号,如英文没有顿号“、”,英文不用双引号《》或单引号〈 〉表示书名,通常用斜体字或大写表示书名等。用英语写科技文章,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对于工科研究生来讲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文章除了有丰富翔实的内容和严谨的结构外,在写作过程中要求使用严格的科学术语,对于文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和缩写要给出明确的定义,此外语言要准确,同时要求直接写出英文。只有能用英语思维写作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英文论文。英文论文完成后,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发表。因此我们还给同学介绍了本专业主流的学术期刊和特点,并根据老师自身的经验讲解了投稿的程序和注意事项等。

3.听说能力的培养。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交流,专业英语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本专业领域的语言交流能力。因此培养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在教学中专门安排了课时让同学做“presentation”(专题讲解),将课堂变成学生畅所欲言的“seminar”。老师先作引导和介绍,然后让学生自己收集与专业相关的资料,内容不做限定,留给同学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可以是自己的课题、相关的文献阅读总结、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甚至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介绍等。学生将收集的资料按照presentation的方式做出英文的PowerPoint,并利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作3~-5分钟的英文演讲,其他同学可根据其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了解并掌握了国外经常使用的专题讲解方法,增强了英语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问和回答也尽量要用英文,但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这方面我们没有作硬性要求。老师根据各位同学的英文表达、,幻灯片的制作、,问题的回答,以及其他同学讲解时的提问给出分数,这无疑极大地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又避免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专题讲解环节重在参与,所以对于一些认真准备却由于自身英文水平欠佳或表达能力较差而做得不甚理想的同学,老师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可以克服开口说英文的心理障碍。虽然,准备presentation要占用同学们很多时间,但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受益匪浅。一学期下来,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这项教学活动中来,presentation不是被迫应付,而是一种愉快的交流体验。同学们提问也很踊跃,常常由于课程的安排,老师不得不让他们课后再交流。同时,这种方法也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理解和应变能力,将知识获取、语言技能训练和思辨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在教学和学习方式方面与本科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学目的和要求也不一样。为提高工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需要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主动互动,根据专业英语特点、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和研究方向,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其各方面专业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嘉航.工科院校专业英语(ESP)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9).

[2]姜玉松.探讨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方法[J].科技文汇,2007,(9).

中专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由于我出生并成长于农村小镇,父母均不识英语,自幼缺乏学习英语的土壤。邻居小伙伴的父亲为英语教师,那个小伙伴在幼儿园之前即可熟背英语字母歌,我当时颇为羡慕,惊为天人。当时小学并未开设英语课,我在中学之前连英语字母都认不全,很是惭愧。1984年我进入镇上的一所普通中学,才开始接触英语。启蒙老师是我当时的班主任张文彦先生。先生毕业于一所中专院校的中文专业,并未学过英语。分配到镇上时,镇上不缺语文教师,缺英语教师。先生遂开始一边自学英语,一边教授学生。印象中先生教学比较活泼,所以大家并不讨厌英语课。当时流行一部台湾电影《搭错车》,其中由苏芮演唱的主题歌《酒干倘卖无》红遍大江南北。一次课上,忘记何故先生竟然唱起此歌,引得全班瞠目,至今历历在目。自此以后,嗓音大气飞扬、高亢入云的苏芮一直是我最爱的女歌手,无人能出其右。

初二结束的暑假,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的二哥带我去看了一部美国电影《罗马假日》,电影里那世外桃源般的纯真爱情故事让我艳羡不已。于是,这部电影成为我至今最爱的电影,影片里英俊潇洒的格列高里・派克与人间天使奥黛丽・赫本成为我最爱的男女演员,无人可以取代。这部电影也开启了我最大的一个业余爱好――看英语电影,并使我间接对英语开始有了一些好感。我始终坚信:一切方法皆是可有可无的天际浮云,发自肺腑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也不例外。

1987年初中毕业,我由于成绩较好,考入当年全市排名第一的重点中学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1990年我参加高考时该校排名全省第二。进入全市重点,我才见识到人外有人!高一时我在全校成绩最差的四班,高一结业时我在全班60人中排名第26位,数学仅55分,物理才57分,感觉自己前途渺茫。当时我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逆反心理异常严重,沉迷唐诗宋词中无法自拔,厌学情绪高涨。高二的12月,有一晚实在忍无可忍,我找到父亲,明确要求退学。“退学之后做什么?”“读唐诗!”“唐诗不能当饭吃啊!”之后父亲说了一段至今令我刻骨铭心的话:“孩子,咱们家一没有钱,二没有关系。如果考不上大学,你只能去当个工人!”面对冷冰冰的现实,我跑到外面的街上痛哭,没有人能帮我。

第二天,我选择奋起直追!英语是我认为最简单的一门课,花的时间也最少。每天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几乎从来不学英语,只是每天早自习七点半到八点时坚持晨读,背熟了高中三年全部六本英语教材。我坚持每天复习昨天背过的文章,每周一复习上周背过的文章,期末复习半年背过的所有文章。英语考试也成为最轻松的游戏,完全按照语感做题,不需思考,正确率极高。我的总成绩也从全班第26名跃升至全年级前5名。

高中时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李白一样的诗人,“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高考前,班主任建议我报考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被我断然拒绝,我给出了一个年少轻狂的理由:“如果那样,20世纪的中国就没有诗人了!”当时我决意要报考自小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不过最终被我的偶像二哥劝止。二哥认为我高中已经读完《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参考资料》等几乎全部中文系本科教材,重学无益。应该读英语专业,博览英美文学原著,“双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读宇宙文章”。年轻气盛的我颇为心动,转而改考英语专业。

1990年高考题目很难,满分为640分,一本线为444分,重点线为461分。我一举估分515分,估分为全校第一。本想报考北大英语专业,但全省只招四人,本校就有四人报考,风险颇大。一时冲动,我决定改报当年总分要求更高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分数下来,自己多估了30分,实际考了489分,英语得了89分(满分为100分),被北外录取。当年河北省文科类及外语类总分状元也在我们学校,总分535分,但英语考了77分,最后该同学上了北京大学英语专业。

高中学习英语的经历使我至今坚信:背诵是提高英语实力和考试分数最好的方法。

北外的学习生涯是我人生中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北外英语系1990级共120人,46位男生,74位女生,我才真正见识了“天外有天”。我的同学中有当时外交部翻译室主任的弟弟,有莎士比亚作品的最牛中译者朱生豪先生的唯一嫡孙,有北外教授子弟以及各地高考状元。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同学中有几十位杭州、南京、长春、武汉等外国语学校以及北京四中等全国名校的保送高才生,从小精研英语听说读写,进入大学时的英语水平就相当于英语系大二学生水平,令我们这些来自普通中学的学生望洋兴叹。

当时的北外,大师云集,灿若星河。北外的三大英语泰斗――语言学泰斗许国璋、英国文学泰斗王佐良、美国文学泰斗周珏良如三足鼎立,遗憾的是三位泰斗当时已经不给本科生上课了。数十年来,《许国璋英语》风行全国,妇孺皆知。学校曾经组织全校学生在大礼堂聆听许先生的讲座,讲座内容我已经几乎全部淡忘,只记得先生登台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提了一下裤子,感觉煞是亲民。我还曾在窗外偷窥过王佐良先生给研究生上课。我在校园中也常偶遇陈琳、张道真、薄冰等语言、语法界泰斗。当时的北外不愧为英语爱好者的天堂!

给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也是群星璀璨。文坛泰斗冰心先生的两位女儿吴冰与吴青教授美国社会课程,英文写作权威熊德倪先生教授写作课程,当时北外英语系主任、《新概念英语》中文合著者、美国博士何其莘先生教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名宿钱青先生教授美国文学,主持人杨澜女士的父亲杨鑫楠等先生教授英语精读。而当时的青年教师现在已经成为北外的资深教授,如侯毅凌老师、申雨平老师、李又文老师、王一虹老师。20年之后,对于这些老师我仍然记忆深刻。

当时的北外名闻遐迩。1990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次主持人大赛,1986级北外大四学生杨澜一举拿下一等奖,1988级北外大二学生、后来的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荣获三等奖,在全国引起一阵轰动。我入学时,杨澜已经毕业,校园中倒是常常可以见到许戈辉的身影。1992年,现在蜚声国内的湖南卫视当家主持何炅进入北外阿语系,住在我的楼下。每天傍晚吃饭的路上总是能听到校广播站主持人何炅独特的声音。上学期间,央视举办了一次全国小品大赛,何炅拿了大奖,闻名全国。

的全国考研英语命题组组长。由于自己在上大学前没有专门学习过语音,天赋也欠佳,我的语音不是很好。吴教授从全班20位同学中选出四位语音欠佳的同学下课单独辅导,我“荣”列其一。每天下课后我反复跟读模仿张冠林先生的《语音入门》,屡屡模仿却不能过关,自己心里颇为焦急。经过半年的训练,考试才得以合格。只是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语音阴影,此后我一直认为自己语音有问题。

听力也是印象最深的课程之一。有一门听力课程每周两次课,每次课的时间为两小时,要求学生全文听写正常语速的BBC、VOA新闻。由于没有经过专门训练,这门课对我是个极大的挑战。于是,我课下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语音教室,那里有浩如烟海的英语磁带,我与大家争相借阅聆听,设法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那时,一位叫做梁艳的年轻听力老师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梁老师教学风格异常活泼,大家都非常喜欢。很多时候当我们愁眉苦脸地进入听力教室时,梁老师会兴奋地告诉我们:“孩子们,今天咱们不听写新闻了,看美国电影!”这是我们最喜欢听到的消息。有一节课,梁老师让我们用英语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班上两位女生谈论的是当时穷困潦倒、其貌不扬、一无所长、无比叛逆的王江涛,而我用英语介绍的是古往今来我最爱的朋友――庄子。虽然小时候,我的一只耳朵被顽皮的小朋友掏坏过,但由于对梁老师的喜爱,听力课程成了我大学期间成绩最好的一门课,5分制中,我常常可以获得5或5-的成绩。

大学时,口语是我学得最差的一门课之一。当时学校规定,从大一到大四,每位学生每天必须和同班的一位异性练习一小时口语,全班所有男生和女生每天轮换,地点不限。现在想来,这倒是谈恋爱的好机会。可惜当时女生们似乎都瞧不上我们这些土得掉渣的男生,而男生也看不上那些趾高气扬的女生,恋爱的人并不是很多。多年之后,当我们重新聚首,却感觉男生人人英俊潇洒,女生个个性感漂亮,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比较而言,英语精读是大家普遍不太喜欢的课程,每周五都要进行一次小测验,计入期末总成绩,每次测验前我都如临大敌。当时我上这门课时经常趴在桌上睡觉或默写唐诗宋词,现在回想起来很是后悔。如果当时知道自己以后会以英语教学为生,我应该会学得异常刻苦。当时北外每班只有20人,小班教学,班上有人睡觉,老师应该是一目了然。但现在想来惭愧的是,没有一位老师因为学生课上睡觉批评过任何一位学生。这一点我望尘莫及,如今在新东方教学十年有余的我,即使看到500人的班上有人睡觉或玩手机,仍然心中不爽。

相反,英语泛读课是很多同学喜爱的课程。大学前两年我们不分专业,重在夯实英语基础,大三分为英美文学、翻译、国际文化交流、国际关系等几个专业方向。我自然选择了英美文学专业,每周泛读的书目就是英美文学名著,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呼啸山庄》《双城记》等。我们课下泛读,课上讨论,最后还有期末考试。由于老师多是女教师,泛读书目多为爱情文学,令我们这些“清高”的男生很是痛苦。

大学四年转瞬即逝,毕业论文要求全英文,5000词以上,题目不限。我拟定的题目是自己当时的最爱――《道教对李白及其诗歌的影响》。系里的传统是论文题目贴在系办墙外,有兴趣辅导的老师将自己的名字写在题目旁边。不幸的是,我的题目在墙上贴了一个月也无人问津。最后,当时国内的英文写作泰斗丁往道教授将我纳入麾下。记得我们当时中小学英语教材全国通用,审订者即丁教授。丁教授主编的《英语写作手册》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各大院校英文专业的写作指定教材。当年丁教授包办了三篇无人问津的英语论文,主题分别涉及李白、杜牧和陶渊明。我辛苦创作了两个月,交给丁老师初稿,一周之后丁老师返回初稿,里面全是红笔批改的写作错误,至今仍然感动于丁老师的认真务实精神。

中专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材;教材改革;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73-02

Abstract: Rec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is incomplete. Textbooks of Medical English are not scientific and out of date. This paper deals with some problem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extbook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comes up with the relevant solutions.

Key words: textbook of medical English; textbook reform;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1. 引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1999年9月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应用提高阶段的专业英语(Subject-based English,简称SBE)。专业英语为必修课。目前,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医疗需求的标准的不断提高,医学和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之变化有目共睹。而使用中的高校医学英语教材普遍陈旧,有的已经重复使用了近10年。教材改革和新教材建设一直是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专业外语也迎来的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建设对于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建设还不够完善,存在着教材的选用主观随意性大、教材建设欠规范性与科学性、教材的研究滞后等问题。因此,研发一套科学,系统、完善并且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一代医学英语教材教材势在必行。

2. 医学英语教材发展过程

现阶段,各医学院校主要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的《医学英语》和2007年5月出版的《涉外护理英语》;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大学公共医学英语》和2007年2月出版的《实用护理英语》;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的《临床医学英语》等。

目前,学界对医学英语教材没有完整的梳理,因其不像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广泛的普遍性,所以教材改革和出版有一定局限性。综合各大医学院校教材使用情况,医学英语教材的使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模式的校内内部材料,以专业医学英语词汇为主,结合英语师资编写的内部教材[1]。

第二阶段:通过精读和泛读,熟练掌握语法知识和专业词汇,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基本保持传统教材模式,但在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配有录音带,但没有具体应用。

第三阶段:开始有语篇分析,并引入了分级教学。

可见,医学英语教材推新不及时,教材种类匮乏,且创新不足。另外,学界对医学英语教材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改革步伐刚刚起步。教材一般都由重点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教材编写缺少专业院校的参与,或参与度不足。医学英语教材与大学英语教材没有区分,专业性不强。传统的模式教学只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忽略教材分工,没有形成听说读写的系列化教材,缺乏新的编写理念,与之配套的音视频光盘和网络版教材略显不足[2]。

3. 存在问题分析

内容上,医学英语教材缺乏时代性和现实性。医学英语课文以医学科普和医学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为主。文章多采用国外原著,略加删节或改写。问题是教材缺乏时代性,所谓时代性体现在理念、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诸方面。理念也就是修订的主导思想和落脚点。教材读写部分词汇量不够大,单词简单词组少;教材的听力与口语部分的实用性较差,学生听说能力提高得较慢。教材插图太多导致内容缩水。

教材缺乏特色和多样性。我国正规的外语教学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迄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的外语教材应该充分体现中国的特色。文秋芳认为,英语教材可借鉴汉语教学的经验,采用以反问为主的选材体系。范文作为英语教学的范例,既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的主要凭借,范文必须文质兼美,题材多样。医学英语应该包含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医学英语的教材应该包罗万象,而不是片面地认为医学英语就是医护英语[3]。近年发展起来的口腔和康复学科在教材中的或缺暴露了现在的医学英语教材的片面。

教材目的性不明确。教材目的是由最初的单向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发展到双向的用英语交流信息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和说的能力,由单纯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发展到既重视外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关注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而现存教材多以专业词汇学习为主,当代的医学英语教材应以适应全球背景下的对外医学交流为目的。

现阶段医学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外语的教学略有脱节,使本应联系紧密的两门课割裂开来,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外语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发展,互相吸取各自教材建设过程中的合理成分和宝贵经验。专业外语教材闭门造车是无法顺应时代要求的,医学英语学习应该为专业课学习服务,有的医学院校也在尝试直接引入海外英文原版医学教材,而将医学英语课忽略或缩减课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这无疑证明了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而一套与时俱进合理科学的教材是改革的根本立足点[4]。

4. 解决方案

比较全面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a system of symbols),是交际工具(a tool for communication),是思维工具(the dress of thought),是文化载体(the carrier of culture)。在编写教材时借鉴、吸收、融合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国内外多种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研究成果,努力做到把国外先进实用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如,Communicative methedology, H.G. Widdowson theory, Chomskyan linguistics, Behaviourist learning, Cognitive code methods, Situational approach, Natural approach, Task based teaching, Problem-solving approach等)和外国长期以来所累积的行之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和经验,我国医学英语教学对象的英语现状和要求(needs analysis),与《大纲(修订本)》的具体规定和指标四者相结合。用一种比较全面的语言观研究医学英语教学,设计教材编写框架,编写教材。

教材选文应更贴近现实性,及时反映医学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选文应既有科普问题,也应包括国内外正式医学专业杂志上的典型综述、研究报告等体裁,从而便于学生尽早熟悉医学类英语论文体例、语言结构特点。每个单元可以围绕一个专业知识主题(theme),编选课文和设计听说写译综合技能训练项目。这种“以专业知识主题”为内容线索,编选“主题式”课文和设计“主题交织式”练习的方式,使语汇复现频率增加,便于记忆和联想,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渠道接触和吸收同一个主题的丰富语言现象和语料,操练和实践同一个主题的词语、句式、语言技能和功能意念。这有利于学生积累专业英语知识和提高专业英语应用能力[5]。

医学英语教材应以积累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提高专业英语基本语言运用技能为目的,让学生从语言、词汇、句式、功能意念、语段、篇章、思维方式等七个层面上学习和积累专业英语知识,全面训练并提高听说读写译五种专业英语综合技能和交际能力。新教材的研发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未来发展为依据,编写人员应该以第二语言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中国英语教学特色。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日益增高的要求,使学生尽快掌握在其专业领域内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又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双赢效果。

5. 困难预测

医学英语教材毕竟使用范围局限在医学院校,这就造成了医学英语教材改革的受重视度不足,从而得不到政策和资金支持。另外,可供医学英语教材改革的资源也有限,完全独自研发的自主教材不多,这也和师资能力有密切关系,各医学院校都没有足够重视医学英语,一般都是把医学英语作为公共英语教学的附属,更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相关教学。而每一次新旧教材的更替,对教师的要求都相应相高[6],从而造成一部分一线教师主观上消极对待新教材的改革。而教材的研发周期往往也是相对漫长的,需要多方论证,英语新教材的出现,正如其它新事物一样,众人对它褒贬不一,也给从事教材改革的同行带来的压力。

6. 结语

医学英语教材从数量上并不少,但在实际教学使用中,很多教材都大同小异,医学教材改革和新教材建设不能是为改革而改,而是踏实地研发出一套真正以人为本,以医学院校学生长远发展为前提的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一代医学英语教材。

参考文献

[1] 邵循道.医学英语园地第132期[J].中国医刊,1994, (5).

[2] 陈晓明.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J].医学教育,2002, (1).

[3] 黄玲玲,于振健.英护班病理学教学方式探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

[4] 梁秋慧,祁永金.如何兼顾医学英语和公共英语[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4, (3).

[5] 黄旬.从“匹克威克综合征”谈到文学英语与医学英语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 (3).

中专英语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院校 研究生 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 课堂演讲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86-04

近年来,我国各行业日益与国际接轨,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良好运用外语的高素质人才。研究生的外语运用能力是衡量我国研究生培养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标准之一。英语早已是全球语言,我国高校部分研究生专业课程实施汉英双语教学(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eaching)正是高校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前沿学科之一,其理论和技术几乎已渗透到农业的所有领域。因此,在我国农业院校,分子生物学被设计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和“作物遗传育种”等众多学科点的基础课或学位课之一。然而,分子生物学内容多、抽象性强、进展飞速,加上国内高校尤其是农业院校的分子生物学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均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存在较大差距,这决定了国内师生只有借助英语才能迅捷、精确地掌握该学科知识,追踪其最新进展。因此,我国部分农业院校将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设计为汉英双语教学,以帮助学生借助英语更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但是,与国内综合性大学相比,农业院校研究生的生源质量较差,一方面,学生的分子生物学知识薄弱,部分学生以前没学过分子生物学或生化知识,个别跨专业的学生甚至缺乏生物学常识;另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基础偏弱,“哑巴英语”是普遍现象。这样一来,农业院校实施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汉英双语教学面临巨大困难,学生对该课充满期待却又焦虑不堪。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接纳该课程是教师亟须解决的难题。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初步证实,“课堂演讲(class presentation)”是实现分子生物学汉英双语课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

课堂演讲在国内外高校中均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演讲是讲话人处于中心地位在听众面前就某问题发表意见或阐述某事理的交际活动;狭义的课堂演讲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就某话题陈述看法、观点。在当今社会,口才是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演讲课是国外许多大学必开的一门课。早在1642年,哈佛大学就将演讲作为必修内容训练学生;在当代美国高校,演讲课被作为通识教育的必修科目,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在我国,最早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演讲辩论课的是北京大学。但是,课堂演讲在我国农业院校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汉英双语教学中的系统实践却迄今未见报道。

笔者针对我国农业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举步维艰、效果欠佳的现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探讨了将学生课堂演讲引入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操作环节和实践效果,旨在为我国农业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效果优化提供参考。

一、我国农业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实施课堂演讲的主要理论基础

(一)实施课堂演讲依托的是“输出式”知识获取理论

目前,我国高校的大部分课程均是单纯的“输入式”教学,而彻底缺失了“输出式”教学。教育家Swain的“输出理论(output hypothesis)”认为:“输出”可大大提高学习者特别是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意识,对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成功的专业知识和二语习得既需要大量“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鄄put)”,又需要有效“可理解输出(comprehensible out?鄄put)”。对学生而言,在农业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实施课堂演讲正是一种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双重“强迫性输出(pushed output)”,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将学生置于真实“输出”环境的“任务型教学”。在完成演讲任务中,学生须经过重构在分子生物学和英语两方面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并以富于情感的演讲来实现分子和英语知识的同时强化。

(二)实施课堂演讲体现的是“研究型学习”理念

“研究型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研的方法获得知识。农业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研究能力,课堂演讲正是磨炼学生研究能力的有效方式。这是因为,课堂演讲过程包括选题、准备、演讲和评价等环节,学生应对每个环节时都可模拟研究来开展。在认定题目时,学生须客观评价自身的知识基础和未来研究需要,这类似于科研中的“选题”;在准备演讲稿时,学生须大量收集、快速甄别资料,这等同于科研中的“文献检索”与“立论”,该过程锤炼的总结与写作技巧还能有效运用到学生的论文写作中;在制作PPT和上台演讲时,学生须理清逻辑、谋篇布局、旁征博引,该过程等同于科研中的“结题汇报”或“论文答辩”。可见,课堂演讲的实施正是契合了研究生课程的“面向研究”的属性,体现的是“研究型学习”理念。

二、我国农业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实施课堂演讲的主要操作环节

(一)学生动员

在首次课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说明课程的设计理念,强调课堂演讲的实施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敦促学生感悟教师的良苦用心,积极应对;另一方面,要说明课堂演讲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方式(见表1),规定每位学生都要演讲一次,成绩将被纳入其“形成性评价体系”,并占课程总成绩的40%,促使学生高度重视、严肃对待。实践发现,少数分子基础知识扎实、英语口语功底好的学生对课堂演讲的兴趣较高,但大部分学生因分子基础知识薄弱、英语口语能力低下而对演讲产生焦虑感,故动员环节的核心是消除这些学生的畏难情绪,鼓励其勇敢面对。

表1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课堂演讲的评分体系

(二)演讲题目确定

演讲题目按“一人一题”的原则并根据分子生物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确定。就学科内容而言,题目须立足学生的研究需要,以分子技术的基本操作、新进展为重点,同时兼顾基本概念,做到深与浅、经典与现代的和谐统一。就学生实际而言,首先须照顾学生的知识背景,如学生的分子基础知识极其薄弱,则为其设计基础性的题目,并推荐中文材料;如学生已拥有较扎实的分子基础知识,则鼓励其选择较尖端的新命题。其次,须考虑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甚至在就业后的研究方向,如学生在研究中将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分子问题,则让其选择“入门”型的题目;如学生研究涉及大量分子手段,则让其与导师沟通,使所选题目能贴近其研究细节或就是其研究的关键环节,即让演讲成为该学生准备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长期教学中,笔者已建成了课堂演讲的“题目库”,供每轮教学更新、使用。

(三)演讲PPT制作与审定

学生须提前准备好演讲PPT。演讲内容应紧扣题目,支撑材料可来自指定的原版教材、国际分子生物学相关网站或英语期刊。内容的组织应重点突出、结构严谨、逻辑清晰。PPT须用全英语完成,并讲究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和专业词汇翻译的准确度。PPT应长短适宜,背景美观,字体、字号恰当,图、表和视频等精美、合适。学生演讲前,教师及时审阅其PPT,指导其在分子内容和英语运用方面进行反复推敲,特别是要杜绝抄袭与剽窃现象。

(四)正式演讲前的演习

在正式演讲前,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宿舍、实验室或自习室等场合反复演习,以熟悉PPT、控制时限、推敲演讲中构思与布局的科学性,并设计必要的肢体语言。教师可提供经典英语演讲稿供学生欣赏,让其领略英语演讲中的换气、连续、重音和停顿等用声特征。

(五)“上台”演讲

在规定时间,学生上讲台在10-15min内完成演讲,并预留提问时间1-2min,演讲顺序可按学生学号也可由学生自主决定。学生演讲时须先说或读英语,再汉译关键词或句。教师负责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而庄严的环境,要求学生郑重进入演讲状态,并敦促其他学生尊重演讲者;学生演讲结束后,教师随机请学生对演讲者进行点评或提问。在学生演讲过程中,教师要宽容对待其失误或错误,及时给予总结或鼓励。条件允许时,教师可对演讲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再在课堂上回放点评,这样可大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效果。

(六)成绩评定与期末试题设计

演讲结束后,教师参考学生对演讲者的点评对演讲者进行评分(表1)。同时,教师在演讲结束后的提问时段,从演讲内容中快速精选部分知识点设计为期末考试题,并当场对全体学生说明,即本课程的期末考题全部来自学生的演讲内容,每个学生的演讲内容都有可能出现在期末试卷中,这样一来每轮课的期末试题均不同,可杜绝“师弟”、“师妹”向“师兄”、“师姐”打探期末考题、弄虚作假应对考试的弊端,从而促使全体学生专心听每一个演讲者的演讲,积极应对期末考试。

三、我国农业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实施课堂演讲的主要意义

(一)有助于强化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知识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农业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实施课堂演讲可从“源头”强化学生的分子知识。在学生为演讲做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熟悉国际上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网站、著名期刊和经典名著,学生从中积累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专业词汇。随着阅读量的扩大,学生将逐步掌握分子基础知识、技术方法的英语表达方式,以实现对分子理论和技术的准确认知。同时,学生可熟悉部分分子生物学英语期刊的办刊宗旨和收录范围,从而为今后的英语打下初步基础。

另一方面,实施课堂演讲可大大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演讲实施中,英语文献检索与阅读、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和英语口语演练等环节可系统地促使学生自主强化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则引导学生感悟英语的遣词造句、基本语法和科技论文惯用语等诸多细节,使学生运用英语时在词、句、段和篇各层次均力求地道,从而提高英语思维、锤炼英语思辨能力。其中,“上台演讲”环节可在近似正式交流的层次为学生创造说、讲、读和听英语的宝贵平台,可有效帮助学生在英语运用中认识到地道、优美语音语调的魅力和连贯、流畅表达的重要性。

(二)有助于强化研究生的心理素质

农业院校的研究生因英语较差而对演讲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但仍被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的课堂演讲“逼”上讲台。教师应正视学生的焦虑情绪,依托完善的演讲内容准备和基本演讲技能指导来帮助学生消除理解恐惧,调整期望值,临场时冷静、自制。实践证明,学生按平等机会轮流上台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怯场心理,后上台者越发镇定自若,台下的提问者也逐渐活跃,在这种充满善意、激情的氛围中,学生运用英语的兴趣被激发,在公众场合展示自我的勇气得以增强,害羞、怯场等不良心理逐渐被克服。

(三)有助于强化研究生以信息收集与甄别为核心的思辨能力

我国长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思辨能力低下,面对海量信息时,学生们往往无所适从。研究生参与课堂演讲时尝试以语言综合认知和运用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在应对演讲的各环节时都须调动、运用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思辨能力。其中,学生浏览网站和阅读国内外参考文献时,须做到广泛涉猎、海量收集和快速甄别。面对庞大的信息群时,学生须以评判性思维、紧扣自身目标来辨析信息与目标的“关联度”,在有限的时空内快速决定材料的取舍和“取”的程度,该过程与科研项目申报中的立论依据梳理和研究假说凝练过程极其相似。可见,课堂演讲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以信息收集与甄别为核心的思辨能力,这对学生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我国农业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实施课堂演讲并非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演说家,而是将课堂演讲作为手段实现学生分子知识水平提升和英语运用能力强化双重目标。[3] [28]实施课堂演讲运用的是“输出式”知识获取理论,体现的是“研究型学习”理念,具体包括学生动员、演讲题目确定、演讲PPT制作与审定、正式演讲前的演习、“上台”演讲和成绩评定与期末试题设计六个环节。实践证明,课堂演讲有助于强化研究生的分子知识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心理素质和以信息收集与甄别为核心的思辨能力。

同时,实施课堂演讲对教师在分子知识、英语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须时时紧跟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对该学科的即时了解。教师组织课堂演讲既要立足于对普通英语演讲的充分了解,又要从英语学术报告的角度强调课堂演讲的科学性。此外,教师在演讲的各环节都要密切关注、精心组织学生,还需统筹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故必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 注 释 ]

[1] 李春茂,巫跃凤,刘玉.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进展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5).

[2] 彭月兰.关于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4).

[3] 赵昶灵,萧凤回.农业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 毕丽娟.英语课堂嵌入演讲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英语课堂演讲点击学生的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09(32).

[5] 宋平锋.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演讲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探讨[J].新余学院学报,2013(4).

[6] 顾曰国.西方古典修辞学和西方新修辞学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2):13-25.

[7] 孙立恒.美国演讲教育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教育研究,2013(12):136-143.

[8] 许国璋.《中国英语教学史》――一部考订详实的教育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2):52-56.

[9] 赵昶灵,萧凤回.农业院校硕士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学生评价体系的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93-99.

[10]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Gass S,Madden C(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ewbury House,1985.

[11] 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In:Cook C,Seidlhofer B(ed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Oxford:Oxford Univer?鄄sity Press,1995.

[12] Henson KT, Eller B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r Effectiv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鄄search Press,2005:61.

[13] 李振国.演讲嵌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可行性――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5):71-73.

[14] 张民和.英语演讲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5] 肖娜,洪克强.解读研究性学习的本质[J].教育探索,2005(5):20-21.

[16] 刘毓容.试论英语演讲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2009(2月中旬刊):84-85.

[17] 嵇志梅.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英语演讲教学 [J].科教文汇,2009(3,上旬刊):157-159.

[18] 胡旭东,王晓玲,叶杰,等.中医药博士分子生物学进展课程中专题讨论法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2):117-119.

[19] 赵昶灵,李孙文.农业院校硕士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原版教材的使用[J].高教论坛,2009(10):71-75.

[20] 郭明雅.演讲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设计[J].文学界(理论版),2012(2):95-96.

[21] 方凌云.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融入英语演讲教学的实训模式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8):104.

[22] 任惠平.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感知环境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13(7):233-234.

[23] 吕清娴,何木英.课堂演讲与提高大学生口语能力的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8(2):174-175.

[24] 常燕,赵琳琳,胡继岳.硕士生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与调研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2):272-275.

[25] 宋玉军,左江南.汉英互依――阶段互动模式在生物无机化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3(8):83-85.

[26] 郑江,关瑞章,李丹,等.《生物化学专题》双语教学的设计与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07(3):603-605.

[27] 金莹.运用“课堂演讲”教学模式,丰富英语课堂文化内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8):102-103.

中专英语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教学质量 留学生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09

西南大学是国家“985、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招收留学生,迄今已有60余年留学生教育历史。每年有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经过近年来不断摸索和创新,留学生教育工作逐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有本院特色的教学管理方法,对留学生教学管理及提高教学质量初见成效。

1 全方位融合校园和城市人文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1 协同校园及其周边城市环境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直辖市,是世界上最具竞争潜质的国际大都市之一。重庆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美食蜚声中外,是著名的山城。西南大学位于重庆部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嘉陵江畔,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为我校的国际化提供良好的留学生学习生活外部环境。校园基础设施文化实施建设不断加强,让留学生更快地融入到生活、学习中。组织留学生进社区活动,让留学生走进当地社区、学校,让民众了解留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与民众近距离地接触,举办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校企协同共创我校留学生教育新模式。让留学生自愿深入学校和社区进行社区服务,积极开展汉语与英语教学活动,促进留学生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和社区。同时在市民中普及一些基本文化知识,以增进对各国文化的了解。留学生会将他们对中国、重庆、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的印象带到世界各地,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对外形象。

1.2 重视生活和教学环境改善

由于留学生均来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形态、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均不尽相同。我校特别重视加强教学环境和生活实施建设,重视留学生的适应性,更快地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对留学生教学管理主要侧重于为留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尊重留学生的宗教和生活习惯。同时也尽可能地为留学生创造接触东道国的机会,根据具体情况逐步贴近与中国学生相似的管理模式。学生宿舍是留学生的生活学习地方,也是培养留学生自我管控能力的实践课堂。把留学生宿舍建成社会化服务公寓,让留学生们生活在舒适育人环境中。①②对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的国际友人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后勤社会化服务系统。拥有现代化留学生综合大楼和留学生公寓,配备数字化语音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微格教室、同声传译室、阅览室、公共计算机室、中华文化体验室、中华才艺学习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留学生公寓有公共厨房、洗衣房、健身房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为了更近距离学习体验中国文化,留学生既可入住留学生公寓,还可以申请选择与中国同学同吃住,或去校内教职工家庭、校园附近居民家庭寄宿等。

2 规范化教学管理

2.1 严把招生质量关

留学生工作的起始环节就是招生,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水平和能力也不同。把握好招收留学生的各个环节,全面综合考察留学生的基本素质,挑选有扎实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学生,来华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浓厚的留学生。招生对象为:热爱汉语语言文化和中国风土人情,自愿从事中外友好交往和国际汉语教学工作,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汉语语言交流及表达能力达到相应水平,身体健康的外籍人士。设置专业有: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外国研究生;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中国学生;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2.2 加强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工作是留学生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因留学生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集体,个体之间存在有差异。在学校教学管理与留学生教学管理的要求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要正确把握好管理的原则和尺度。建立留学生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督促留学生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等。②③在考试方面采用多样化的考查方式,如平时作业、课堂讨论、撰写论文等方式。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及课程设置来督促学生学习及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强化培养目标及要求,如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研究生。培养目标及要求为了解中华文化,掌握汉语言文化教学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汉语教学技能。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校内外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学习年限为两年。课程设置:以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突出实际应用为导向,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与中外文化融通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另外还完善留学生毕业后追踪调查,调查毕业去向及从事行业情况等。

2.3 严肃教学纪律

留学生来华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对于初来的留学生,对语言文化、学习环境等方面。还有一个适应过程。我们及时掌握留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开展入学时教育时重点放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纪律教育。对留学生进行学分制教育,明确学籍管理规定。使留学生遵守教学管理纪律,帮助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规范留学生的学习行为,学到更多文化专业知识,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④⑤使留学生正确认识教学纪律,尊重教学纪律。让留学生明白遵守教学纪律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对经常上课迟到、旷课、缺考的学生,以教育引导为主。对屡教不改的留学生,要严肃批评,耐心教育;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大胆管理,维护教学纪律的严肃性。要授予学位是留学生,在审核学位授予条件时,坚持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规定。

3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要有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力量,搞好留学生的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素质提出高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就是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⑤⑥我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0余人,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占70%~80%,拥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50%~60%。同时学院还聘用国内外资深语言教学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承担教学及相关指导工作。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的教师要求要有较好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及较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技巧,才能与留学生很好地进行交流,才能克服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制定并实行一系列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的措施。如必须要有出国经历的教师,并且可撰写英语论文才有资格给留学生上课。邀请外籍教师为本院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培训,定期派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学习英语,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我院严格执行首次任课教师试讲及集体备课制度,坚持集体备课及试讲制度。只有在试讲合格后才能给留学生讲课。明确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对授课教师进行定期考评。同时定期指派教师出国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新的理念,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

3.2 精选课程设置

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以国际汉语语言文化教育的教师职业需求,紧紧围绕汉语语言文化教育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形成以学位核心课程为主导,实践训练课程为重点,拓展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⑥⑦以母语是非汉语的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含高中毕业)学历的外国人或海外华人华侨为培养对象,以培养应用型汉语人才为基本原则,以汉语语言文化课程为主干课程,以中国文学、历史、艺术等为辅助课程,务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现代汉语知识、中国社会与文化常识,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备熟练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实际工作的能力。近年来,学院依托西南大学雄厚的办学实力,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丰富的国际合作资源,积极探索在课程建设、专业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特色。除为汉语专业留学生开设有关课程,还为全校其他各专业来华留学生开设了中国概况、历史、文化等必修课程,以及中国商务、书法、绘画、剪纸、舞蹈、民乐欣赏与实践、烹饪、中国武术等十余门选修课程。

3.3 制定培养方案

根据自己的优势和条件,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专业结构,结合文化特点和教育优势,逐步改革和设置一些适合留学生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进一步探索留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只要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与国际接轨,培养的留学生才具有国际竞争力。⑦⑧如留学生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熟练运用汉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能具备较高水平的汉语能力和跨文化汉语交际能力;熟悉中国社会与文化常识;了解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具备进一步深造的潜能。标准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管理,采用弹性修业年限,留学生可在3~6年内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达到相关要求,准予毕业,毕业时均为4年制本科。总学分145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127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讲座及毕业设计8学分。

3.4 教学活动灵活多样

我校及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文化交流,尽快让初来华留学生适应新环境。针对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根据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活跃的课堂氛围等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创办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个性发展学院每年都举办国际文化节、中华才艺大赛、万圣节、圣诞节、泰国泼水节、汉语之星比赛、中秋晚会、新年晚会等活动,让各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道,在其乐融融的多元文化交流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同时也彰显了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根据留学生专业特长和个人爱好推荐参加本校大学生的各种社团组织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丰富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了解中国文化。另外,学院积极拓展与国外/境外大学、教育机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已经在亚洲、欧洲设立了多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实习基地,联合开展了“1+2+1”“1+1+2”商务汉语本科联合培养项目、“2+2+1”“1+3”汉语教育本科联合培养项目、教育硕士联合培养项目等;同时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中小学教育局及有关教育中介机构长期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短期访学项目和量身定制的特色冬、夏令营游学项目。

*通讯作者:靳玉乐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HBA090024)

注释

① 王勇辉,管一凡.湖北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调查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31(3):100-104.

② 黄雪宁,张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留学生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159(2):69-70.

③ 王永秀.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13.191(3):73-77.

④ 姜苏华,马艳妮,胡乃麟.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与管理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2013(2):131-133.

⑤ 詹静.留学生对大学教师的教学促进[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4):78-80.

⑥ 曾秋梅,柳艳.如何提高本科专业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以红河学院商学院越南留学生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3.11(2):104-106.

⑦ 温世浩,任为民,张玉霞等.提高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9):889-891.

中专英语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理念;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LLOHASS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044-6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11

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主阵地,担负着为军队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及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硕士研究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军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学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着眼军队建设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并对当前军队新型军事人才建设起推动作用。CDIO模式强大的理论背景和实践阵容多次证明了它在工科教育上秉持的“教学、产、研一体化”理念的前瞻性和可行性,也因此在国内外理工类院校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并有向综合类甚至人文类院校普及的势头。

1 . CDIO工程教育理念及“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CDIO即指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和Operate(运作)四个方面组成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的灵感源于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这个过程也正好涵盖了现代工程师需要具备的各项专业技能。也就是说一个现代工程师需要涉足产品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的全过程。该工程教育理念强调要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并提出了CDIO培养大纲。该大纲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将工程学基本原理与未来从事工作的需求结合起来,从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方面对工程类毕业生提出了具体要求(顾佩华等,2008)。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10年6月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它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卓越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林健,2012)。

军队着眼于未来国际形势和军事变化的特点,也制订了《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围绕人才发展战略目标,按照工程化建设思路,运用路线图的方法,确立实施信息化素质全员提升工程、人才结构优化改造工程、军事斗争人才准备拓展深化工程、重大专项建设人才超前培养工程、非战争军事行动专门人才开发工程、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锻造工程、海外智力资源延揽引进工程、高素质军事教育人才复合培育工程等。该纲要进一步深化了2004年军委9号文件关于“军队研究生教育要实现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的宗旨,并为军队人才培养全面规划了蓝图。

2 . 外语教学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人类的工程活动历来就与人文社会因素密不可分。现代社会已进入一个工程时代,21世纪的工程师面临的许多巨大挑战都源于非工程因素。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文素质教育都应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工程教育中专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工程教育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工程教育中的专业教育所培养的应当是具有人文精神、能综合运用专业技术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技术人才,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生共存,才是完整的工程教育。如何在工科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值得深入研究。

语言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获得对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形式、文化遗产的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理解”(Ellis, 1994)。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熟悉中外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否则,就无法达到CDIO大纲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要求。作为人文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外语教学肩负不可推卸的重任。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应包含“外语+专业”两个因素,其特色就是英语语言能力强,又对所学专业的知识有相当的把握。能够在掌握基本英语语言能力的前提下,阅读英文资料了解国际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检索英语文献,获取有用的科研信息,习得如何撰写科技英语论文,参加国际会议,听懂英文学术报告,并能够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国际专业人士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等。“提供给学生一种手段,以满足他们使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的要求”,为学生今后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做好语言、内容和学习技能上的准备,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双语和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张秀琴、张馨月,2009)。

3 . 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核心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任,也关系到学生学术视野的开阔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研究生公共英语应“能够以英语为工具,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研究并能进行本专业的学术交流”。在研究生就业方面,用人单位对英语的要求已不再完全以考试成绩或英语四、六级的成绩为标准,而是对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明确要求。以阅读理解和翻译写作为重点的传统研究生公共英语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开始注重研究生应用能力尤其是社会交际等方面的能力。

3 . 1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确立所基于的理论基础

理论上,外语教学模式和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文化研究密不可分;实践上,外语教学模式又和课程目标、教学对象、教学目的等相关联。基于CDIO理念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促使研究生在公共英语学习方面能在修正已有的学习理念的同时认清外语语言的实质和规律,从而摆脱先前的学习误区,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它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一个个有着不同内容的单元就像一个个工程项目,在C-DI-O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同时也锻炼了项目管理的能力。

3.1.1 Rod Ellis的二语习得框架五要素理论

Rod Ellis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没有单一的途径,是学生和学习环境许多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经过多年研究,Rod Ellis归纳出了构成第二语言习得框架的五个基本要素,即年龄、能力、认知风格、动机和个性(Ellis, 1994)。这五要素基本决定了一个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效果,同时也提醒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并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学。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对象为这样一个群体:年龄在21-25岁之间、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认知风格带有明显的理科特点――重理性和逻辑、学习动机有待激发、个性基本形成并沉稳。当然,任何一个按一定标准划分的群体中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更适合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应该得到充分的认可。如何安排并鼓励学员尽量多地通过个人学习和研究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以期将学员能力培养效果最大化,是所有研究生课程教员包括英语教员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3.1.2 Rod Ellis的建构主义语言学习理论

Rod Ellis(1999)指出,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语言学习理念是目前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基础,它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每一个学习者都有一个用来建构知识的“工具箱”,以便解决现实环境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Ellis, 1994)。所谓任务型课程教学模式,就是指以任务为牵引,并将各类任务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实现课内外师生间及学生间全方位互动的课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中,由学生和教师围绕某一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这个意义建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提供学习的环境和支持以及不断地给学生提出挑战,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也充分强调了学习活动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以及情境性。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的这些观点与CDIO的理念相契合,两者都疾呼“把学习还给学生”、“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这两种思想都强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让学生以极大的学习热情投身学习,高效、合作地完成学习任务。

3 . 2 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核心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实践

从2006年我院研究生教改伊始,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重中之重,因为它决定了其他教学因素的选择和界定。经过几轮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把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归纳为LLOHASS模式。该模式以Rod Ellis的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秉承“快乐、主动、人性、享受过程”原则,推崇CDIO理念倡导的“项目式”方法。它包括七个要素(LLOHASS是这七个要素英语名称的缩写):(1)Learning-by-doing(做中学);(2)Learners’ Autonomy(学习者自主);(3)Output-weighed choices(侧重输出);(4)Humane atmosphere(人文氛围);(5)Active participation in class activities(主动的课堂参与);(6)Self-regulated learning after class(自我调控的课外学习);(7)Scaffolding role(教师的支架角色)。

LLOHASS模式的七个方面兼顾了全方位语言能力训练,尤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重心和终极目标。此外,个性差异、素质培养及认知能力发展也使该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面分项阐述:

3.2.1 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基于CDIO教育理念,学生不是教会的,是学会的,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所以这个要素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研究生以前的英语教学主要以语言输入训练为主,即使有输出练习,也不过是机械的替换练习和模式化的重复,真正意义上的情景性语言产出很少(谢宇等,2007)。有了之前的语言基础,研究生的英语课实际上是以doing开始的。

我们先假设在这么多年的语言输入基础上,他们都有一定的输出能力。开学伊始,简单介绍了《研究生英语》这门课的要求和设想,就对新生进行了说、写、译三方面语用能力的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语篇写作和话语展开能力普遍较弱,平均150词以后就开始语无伦次或机械重复,输出的语言既不准确也不连贯,更谈不上得体和优美。不论什么话题,核心词语平均只有1500左右,即使已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语用意识依然模糊、无序。这时教师并不急于采取“灌输式”教学传授相关知识,而是启发学生把可理解性输入材料通过可接受方式(如interpretation和paraphrase)转化成吸收(intake),并纳入自己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体系,辅之以必要的句法和语篇加工技巧后再次产出。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地位。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纠错(error correction)行为,而是采取迂回(circumlocution)战术,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目标语内在思维和逻辑模式等普遍规律,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发展语言输出能力的同时又重新认识了语言输入及语言本身。

3.2.2 自主学习(Learners’ Autonomy)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依赖其个人独立的学习风格、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设定其学习目标,通过个人活动和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实施、完成、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LLOHASS模式采取的是“课堂教学为主、自主学习为辅的模式,分层次分步骤地提高自主学习的程度,最终实现完全的自主学习”。此外,发达的媒体也给自主学习提供了无限便利,将近三分之一的任务型自主学习是通过网络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自主学习实现了异地师生的同步或异步的交流。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给予及时指导,以帮助他们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习者的无意识变成有意识,将外化要求内化为内在需求。

3.2.3 侧重输出(Output-Weighed Choices)

语言的输出与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同等重要。但对于非英语专业的高级习得者研究生来说,输出显得尤为重要。邹为诚这样总结输出的意义:输出对教师来讲,可以提供观察学生语言发展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讲,可以刺激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对教学管理来讲,是释放学生情感压力的工具。

语言输出的场合分课上和课下。课上教师的引导示范及占用课堂时间均呈递减趋势,杜绝课堂话语霸权做法。形式上主要以演讲(prepared speech),陈述(PPT-assisted presentation),小组合作(pair-or-team work)和同伴互评(peer review and revision)为主,简称4P方案。表演者(performer)和观众(a u d i e n c e)甚至有时包括主持人(anchor)都由学生担任。大多时候,教师只是监控者和促进者,主要任务就是观察学生语言发展的机会并帮助促成这样的机会向有利于学生语言输出方向发展。

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的语言输出,教师应该经常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连贯性、准确性和得体性。

侧重输出的理论假设是他们已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实际意义是不仅为输入找到了应用机会,也为输入的巩固提供了可能。以前只知道“其然”,现在更知道了“所以然”,从而为“学习―应用―学习”实现了良性循环。

课下的语言输出主要以笔头的写和译为主,口头输出主要是为课堂的展示进行演习、改进和完善。经过不间断的输出练习,目标语的笔头和口头输出能力也可以互相促进,同步提高。

其实,“做中学”和“侧重输出选择”是一致的,并互为补充。

3.2.4 人文氛围(Humane Atmosphere)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营造宽松、人文的学习氛围,因为老师的话语霸权和学生的被动角色,也因为考试和分数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竞争意识。为了改变以学业知识的考查、分数、筛选和评优为主的“外部评价”模式,彻底摆脱师生对立情绪,LLOHASS模式实行的是协商打分(negotiated grading)。鉴于大部分学生都已通过了相应的级别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并具有一定的应试技巧与能力,我们采用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既包括外部的评价也包括学习者自身的评价,使评价手段既体现多样化又注重个别化。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出勤、表现、作业和测验决定,前三项占总分的70%,有教师评价、生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综合得分会全班公示,任何人有异议都可以跟教师“协商”。事实证明,这样得出的分数基本上很公平,很少有人真正来找教师“协商”的。至于测验,是由多次的大小测试组成的,一、两次的失误一般不会影响最终成绩。

3.2.5 主动的课堂参与(Active participation

in class activities)

课堂教学是二语习得者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领地。LLOHASS模式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不管是哪一种的课堂活动(陈述、演讲、小组讨论或班级辩论),教师都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二语习得研究证实在交际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注”十分有利于语言发展。但是在交际中关注语言细节很不容易,主要困难是人类在语言操作时有一个特点,在吸取语言意义以后,就将语言形式抛弃了。因而,语言教学的难处之一是既要学生关注意义,又要学生获得语言形式。意义是学习的动力,而语言形式是教学追求的目标。教师不能牺牲意义去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所以如何帮助学生将意义和语言形式组合在一起,是“课堂”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下列方法:精心安排有条不紊的课堂秩序,可以闹但不可以乱,教师的主持人身份在这一点上起作用;尽量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转变为语言学习的“机会”,学生不会时教师才“现身说教”;活动前的准备要充分;经常使用Worksheets;提高课堂管理技巧;经常创造“惊喜”,实施奖励。

3.2.6 自我调控的课外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 after class)

自我调控学习理论假设学生具有以下三种能力:(1)主动运用与调控动机策略的能力;(2)主动选择、构建甚至创造优越学习环境的能力;(3)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的能力。亦即假设学生在动机维度、环境维度和方法维度上均有自我约束和调控的能力。

不同于依赖感较强的本科生,研究生普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身心发育已经成熟,理解能力强。二是认知能力普遍较高,荣誉感较强。三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强,有创新意识。有别于本科阶段的学习,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能独立处理专业难题,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在特定领域有独到见解的人。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大班教学,研究生教学形式主要以小班讲授和单独辅导为主,课外自主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

鉴于以上因素,我们在分配学时时就采取了3:1:3的比例。每学期课表课时是80,按3:1的比例划分为60课时课堂教学(老师在课堂上主持教学),20课时互助学习(来自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室集体自修,完成教师规定的小组合作)。这两部分是要考勤的,算在学生的出勤率里。此外,每学期学生至少有60课时的课外自学时间,用来查缺补漏或根据个人兴趣提高某些语言技能。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学校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每个单元都会设计10个左右的思考和扩展题,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辟为free talk时间,预先由课代表统计安排发言的人,围绕这10个思考题给学生阐述自己观点和理解的机会。时间投入是决定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没有课外时间的准备、打磨、完善,课堂上的表现不会令自己满意,也不会给自己太多的成就感。

3.2.7 教师的支架角色(Scaffolding role)

教师的“支架”作用能在学生的语言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中起到桥梁作用。尤其在三个环节的两个衔接处起到承接作用,使语言学习过程顺利完成。比如,语言输入碰到难度较大的材料时,教师的讲解和转述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加工输入材料。在语言输出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支架作用”,提供“语言负面信息”,使用“迂回”策略帮助他们纠正语用。

LLOHASS模式中的教师不会霸占课堂话语权,而是作为中介者在需要时介入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而有效的“干预”。教师的中介作用有三:赋予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协助学生获取并有效处理语言材料;促成学生对教师中介意图的理解与反馈。

教师的中介者角色是一个集建议者、促进者、合作者和合伙人于一身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英语教师的“主导-主体”角色定位既避免了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又避免了自主学习中的学生“自由得没了方向”。

4 . 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核心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4 . 1 准确定位课程目标

CDIO理念下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定位应该是服务,其功能是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院系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要主动与学校及各学科的需求结合起来,在学校的发展中获得自己的发展,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实施者,英语教师要在各个专业学科都高度发展的当下加强自身的学识和修养,认真备“学生”而不仅仅只是备课,把学生最需要的信息提供给他们,再把语言知识和技巧渗透进去。

4 . 2 突出培养项目管理能力

研究生学员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应该得到充分的认可。如何安排并鼓励学员尽量多地通过个人学习和研究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以期将学员能力培养效果最大化。基于CDIO教育理念,学生不是教会的,是学会的,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把专业所需的知识、应达到的能力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采取“项目研究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涵盖学术英语的共同特性,围绕某一项目而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让学生在遵循真实性原则上自我设计、自作、自我评价。

4 . 3 成就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军队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贯彻与执行必须依赖院校与军队用人单位、院校与社会、院校内部各个部门、教员与学员间的互动、协调及协作,其内容既是指贯通古今中外、融合科技与人文,而且包含了知识与实践统一、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具体到教学实践,CDIO理念下项目式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必然会让英语学习凸显出一定的交际性、通识性和人道性,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开拓国际视野,欣赏西方文明。另外我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体现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增加学生相关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顾佩华等.CDIO大纲与标准[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6-9.

张秀琴、张馨月.CDIO理念下大学外语教学模式刍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17-19.

上一篇:中职语文课论文范文 下一篇:当代文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