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范文

时间:2023-03-07 08:57:32

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医;针灸文化;传承精髓

社会正在进步,中医针灸伴随着现今的时代变更也增添了新内涵。在各个时段内,中医针灸都表征为不同特质,传承悠久的这类文化应能融汇全方位的中医内涵。中医针灸根植于仁爱,应能真心去关爱生命并且尊重病患。针灸也有着深层的潜力特质,应能顺应根本的病情以便于采纳最适宜的医治方式[1]。要从整体入手,妥善把控针灸关涉的各方面。依循天人和谐的根本思路,妥善调和了机体内的阴阳双重关系,解决长期累积的潜在机体病症。

1 精髓传承的必要性

作为传统医学,针灸根植于悠久性的中医文化,拥有本身的独特内涵。传统医学范围内的针灸应被看作珍贵遗产,现已归入非物质文化。从现状来看,针灸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明,不应予以忽视。国际化状态下,西医辐射过来的较大影响日渐渗透于中医,潜在偏离了本源的价值理念[2]。更多人日渐接纳了中医,然而中医趋向于迷失必备的方向,不得不予以反思。

现今针灸的较多医师没能吸纳传统性的精髓文化,缺失了医治病患必备的经典思路。有些医师觉得:针灸本质为物理性的某类疗法,它根植于神经节段必备的理论。从现有状态看,针灸仍单纯涵盖了神经痛、骨伤及运动性的障碍[3]。针灸覆盖的现存范畴仍偏窄,减低了本该有的覆盖面,更不能够处置多样的疾病。西医多样的新颖医治手段含有红外辐射及电针,与之相比的针灸面临于绝迹失传的潜在隐患。针灸绝技例如针刺及祖传性的疗法没能寻找到适宜的传承者,也将濒临灭绝。在这种态势下,亟待回归原先的针灸文化,深入掘进深层次内的文化属性。针对于更深层次,还应反观哲学性的针灸理论,解析本体的针灸内容[4]。

2 现今的传承缺陷

2.1针灸文化脱离于本体的技术特性,二者是分离的。相比于养生、方药等的中医,针灸更侧重于技能。早在我国古代,中医可并用药剂及针灸,但现今总体趋向应为侧重于针灸而忽视了调配药剂。现今开设的针灸培训课程也表征为短期的弊病,脱离了深邃的悠久文明。针灸文化很深邃,短期培训并没能把控深层的针灸本质。经过了培训后,学员只能接纳针灸常用性的技术,没能辨析深层的针灸特性[5]。在某些情形下,针灸治疗应能获取期待中的实效;然而从整体看,并非利于持久的学术传承。深入拓展并传承针灸,不可依托于短期的单一性培训。

2.2在应用层次内,针灸缺失了可用性。某些中医没能拥有高水准的针灸技术,缺失深化的针对于中医的领悟。这种状态下,也缺失了针灸被运用的必要价值。例如:受到内经启发,可借助针灸方式以此来诊疗超出50类的病症,这样即可获取最佳的针灸实效。再如:急救昏厥可选的方式包含按压穴位,急救性的针灸可获取相比于西医的持久效果。然而,若单纯从表观入手,即便掌控了技术步骤也并没能明晰中医的深邃内涵。现今针灸采纳的作用机制单纯侧重了表观的生理,缺失了充足理由[6]。

2.3针灸采纳的手段并没能契合古代中医特有的诊治方式。中医针灸依循了全息理论及生理神经理论,理论支撑下的现今针灸也快速在进步。借助于针灸技术,医治了多样的杂症及疑难病症,多元化趋向下的针灸科目配备了新颖的技术途径[7]。由此可见,医学指引下的现代针灸确实能医治病痛,解决患者的难题。与此同时,现今针灸也设定了明晰的技术及方式,更能便于世界范畴内的医师掌控。但从本质来看,仍没能注重于传承独有的针灸观念,缺失了优良针灸成果的延展继承。

2.4在较大程度上,现今针灸脱离了必备的要领,背离这种要领。例如:针灸学科依循的宗旨应为查看内在经脉,观察经脉的表征等。这种要旨应被用作针灸临床,发挥根本的指引价值。纵观现今多样的书籍,临床报道仍缺失了关乎这一根本机理的案例,很少依循经脉理论。再如:较多医师觉得,针刺补泻相比来看并没能发挥刺激量的同等价值,为此应能更侧重针刺带来的刺激量。只要吻合了刺激量的外在表观,即可有效予以医治[8]。在这种认识下,日渐淡化了补泻应有的位置。临床工作更少注重于密切关联着针灸的传统文化,忽视了这种根基。

3 解析精髓的内涵

不断发展的各中医学科都不可脱离传承,针灸文化也亟待创新,增添新颖的医治内容。若没能真正传承精髓,针灸疗法就缺失了根基。国际化特定的视角下,更多人接纳了针灸,认同了针灸医治得出的成效性。更广范围的这种认同推进着针灸发展,用作诊治现今多发性的多样疾病。针灸根源于厚重的自身土壤,应能复兴传统文化并且增添了源泉性的推动力[9]。由此可知,复兴中医针灸、传承精髓的针灸文化,要注重于如下层次的传承:

3.1真心关爱病患 传统文化提供了厚重的针灸文化根基,文化孕育了针灸独有的机理及途径。在儒家影响下,针灸也拥有了自身多样的内涵。从根本来看,针灸并不单纯涵盖了必备的医治技术,更融汇了文化,密切整合了人文及针灸科学。在这样的引导下,针灸应能尊重并关爱患者,真正以人为本。凸显人文的特质,针灸学把病患视作最为珍贵的,肯定并尊重唯一性的生命价值。例如:古代记载下来的针灸书籍都含有关爱的内容[10]。人命是最重要的,高于一切的财富。在针灸诊疗时,医师要轻声细语并心怀仁爱,诊疗可选的方式也应巧妙,注重减低病痛。古书之中记载:在筛选针灸医师时,若没能做到心地朴实、善良并且宽厚,是不可选作针灸医师的。患者把生命托付给了医师,针灸时要尤为谨慎,心怀厚重的职责感。

针灸时应能心怀宽厚,体现精湛医术。医治病痛者都应慈爱宽厚,致力提升总体的医术水准。唯有真心关爱万物、力求挽救病患的性命,才能拥有提升医术的根本动力。传承至今日,中医针灸仍不可脱离仁爱的关怀精神。若医师都能心怀仁爱,将会缓和原本僵化及冷漠的医患关系。在这种基础上,重设了医患彼此优良的关系,真心关怀并体谅彼此。经常怀有仁爱的心意、精诚提升针灸医术,就消解了医患潜在性的彼此隔阂[11]。现今的针灸推广中,倡导仁爱仍拥有必要的价值。

3.2符合常态的作息习性 针灸要依循天人和谐这一根本思路,符合平日的作息。这是由于,人们平常作息都含有内在性的规律,不可打破规律。与此同时,机体也有着深层次的运转规律,人体的心跳、肠胃蠕动都依循了规律。针灸理论认为:人体依循了本身的调节机制,医治时唯有顺应了规律才可治好疾病。针灸要顺应根本的机体运转规律,操作手段都应是辩证的,顺应了机体表现出来的规律。先要探析深层的某一病因,而后逐渐予以攻克[12]。

此外,针灸还不可忽视机体拥有的本身康复能力。致力于调节经脉,以此来激发机体自带的调节性。促进人体自我痊愈,协调整体性的内在机体。应当顺势采纳最必要的医治手段,例如针刺可调和阴阳双重的血气。针对于不同表征的患者,都要筛选最合适用作针灸的某一手段。调节机体平衡,求得最为和谐的机体状态。阴阳平衡应被看作总体性的,顺应各时段不断变更的病情,这样才更能便于调控。机体没能表现出病症之前,就要预先予以针灸[13]。这样做,激发了应变及抗病的机体自身能力,防控未来隐藏性的病症。从长久视角看,也减低了伤害性的疾病程度,这种针灸更适宜亚健康的现今各类群体。

3.3凸显个性及灵活性 中医拥有独特的自身特性,能够观察病患的外在形态,深入体察了深层的内在病理。中医针灸凸显了更高层次的个性,为此也应增添灵活性。医治的进程要被设定为辩证性的,并不含有既定的某种规范。由此即可得知:中医针灸就要表现出灵活性,针对于不同个性的病患来诊治。临床范围内的多样病症都含有某一外在的表征,各个阶段特有的病情也在不停变更。应当灵活应变,不可固守设定好的某一治疗方式[14]。

中医在治疗时,既要把控根本性的针灸规律,又应贯穿医治流程的始终。病情是变化的,针灸方式也应随之而变动,个体化针灸拥有了灵活性。例如:书籍可查到的针灸方式并没能依循既定的路径,都提供了可参照的某一方法。出于灵活的考量,先要把控变动着的症状,而后才可对症予以针灸。这样做,灵活的针灸赢取了更多的诊疗时间,灵活性的针灸融汇了多样的机体器官,贯通了可选取的各类针灸方式。

3.4依循天人和谐的总体思路 针灸以和为贵,注重天人合一。在中医理论内,若患有某一病症则可归结于紊乱及失常性的人体性能。阴阳失衡的状态下,中医针灸力求于矫正原本的失衡。调控某一衰弱的要素,强化另一要素,针刺等途径就激发了机体本就拥有的调节潜能。借助于针灸手段,重设了原先的机体平衡,回复和谐的状态。健康的根本就在于调节,恢复机体的平衡[15]。

4 结语

2010年末,中医针灸被归入申遗范围,列入共有的遗产范畴。保护针灸文化,从长久来看更能认同并且尊重传承下来的针灸方式。应当明确的是:成功申遗也更能妥善保护针灸这一文化。面对于现今的态势,留存完整性的中医针灸精华是尤为必要的。随着医学演进,针灸内容也将变更并且增添新内涵。针对于各阶段表现出来的医学特性,有序融汇全面范围内的针灸文化,注重于精髓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欧阳颀,魏智钧.中医针灸文化之传承精髓[J].环球中医药,2013(01):53-54.

[2]王键,黄辉.中医药传承的战略思考(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01):1-5.

[3]贺新.传承中医文化 谱写针灸新篇--记我国著名针灸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赖新生教授[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02):62.

[4]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63-69.

[5]姚振江,王智琴,喻建兵,等.从针灸"申遗"成功看针灸的发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4):42-44.

[6]杨秋晔,李赛美.当代针灸学术流派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1(11):789-791.

[7]王莹莹,杨金生.对中医学术流派与传承方式的若干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01):44-46+49.

[8]Li Jiajian, Guo Jing,Wang Linpeng.Beijing modern acupuncture schools development and heritage overview [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 (14):1178-1181.

[9]何春辉,秦慧娟.西医院校少数民族医学生针灸学教学刍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7):115-116.

[10]王伟杰.中国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206-211.

[11]Yang Jinsheng ,Wang Yingying, Cheng Kai, et al. a famous expert's academic thought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of mistakes [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2012 (12) : 801-804 + 816.

[12]潘桂娟,于智敏,刘洋,等.关于中医理论现展的战略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06):1-11.

[13]杨金生,王莹莹,张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传承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05):388-390.

[14]Liu Bing, Zhao Jingsheng, Gao Shuzhong.Try to talk about the lost and return the culture of the contemporary acupuncture [J].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2012(8):677-679.

中医针灸范文第2篇

主攻:颈、肩、腰、腿、关节疼痛、扭挫伤等骨病,顽固性头痛、失眠、心慌、胸闷、腹胀、腹痛、便秘、泄泻、面色不华、痛经、月经不调、阳痿、等脏腑疾病,X型腿、O型腿、口眼歪斜、驼背、长短腿等骨骼结构疾患,太极揉腹、捏脊调理小儿消化不良、夜啼、久咳等儿科疾病。崇尚道法自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医患结合,健康养生,疗效显著,患者信赖。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本期专访武汉道一堂中医医院针灸专家张忠,他介绍,针灸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谈行医多年的经验

记者采访张忠时,他一直用很平和的语气回答记者的问题,他说他从事中医针灸二十多年,深深的热爱中医,也拜读了很多名家的医书,对中医治病也有一定的理解。他觉得在治疗病人时,首先要有仁和之心,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病人的问题,比如有的病人来,只是为了调节腰疼,经过综合调理后,常常不只解决了腰疼的问题,很多都有意外的惊喜,困扰多时的症状减轻了,或者没有了,大大提高了病人生活的质量。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和探索,他发现了人体很多疾病的产生,都是因人体结构失衡后发生的,因此在治疗时,他总是经过病人的整体结构,和具体的表相来治疗,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张忠说道,中医治病目前的状态是人们的认识有偏差,可能有些人会认为中医就是中国传统的医学,在我的理解里,中医是中是为本,医是为用,具体的意思就是让人保持一个中和、中正和中庸这样一个境界。而中医通过“望、闻、闻、切”来了解病人的w型,结构和体质的,通过病人的体型结构和体质来对症下药。

谈中医针灸与西医的区别

谈到中医针灸与西医的区别时,张忠表示,中医针灸的本质是针对人体的经络穴位这方面入手,是以中医的思维来决定中医的处方和治疗范围。中医有中医的好处,西医有西医的好处,西医最大的好处是见效非常快,治求目的非常明确,缺点是副作用比较多,西医领先的四个方面急救、免疫、仪器诊断、手术等这是西医的优势。

针灸作用中方的治疗一是运用针刺和灸诊来防治疾病的,应用针灸治病有很多优势,避免了内服和注射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所以在中医学上针灸被称为“绿色疗法”。针灸疗法适应症非常广泛,据资料统计,针灸可以治疗三百多种疾病,其中对一些,疾病的疗效,是其他中西医疗效所无可比拟的,即对某些病症,针灸应该是首选,像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等科的多种病症都可以通过针灸治疗和预防。再者,针灸治病的疗效也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在各种疼痛问题上是非常有优势的,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针灸易学而难精,正因为如此,针灸治疗,历经千年而不衰,并激发了全球性针灸研究热潮。

谈对每一位看中医病人的态度

“每一位选择看中医的病人,多半都是一些疑难杂症难以治愈容易复发的疾病。”张忠认为,很多人治病都是西医治不好后去看中医,每一位选择看中医的病人,要么是崇尚绿色治疗的,要么多半是一些比较复杂的难以治愈容易复发的疾病。病人疾病的发生一般是分三个阶段的:一是人体结构失衡期,就像是汽车的大架歪了,但汽车还能跑;二是,肾脏功能失调期,由于形体结构长期失衡,最终影响内脏引起肝脏功能失调,这时疾病的各种症状都表现出来了,是病人选择的治疗时期;三是思想情绪障碍期,因受疾病牵连,不断的折磨,导致患者心身疲惫。由此可见越早发现病人所受的痛苦越小,治疗起来也更容易,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程越长,治疗起来越费工夫。最后张忠提醒,每个人应该爱惜自己的身体,能遵循疾病发生的基本规律,早发现早治疗,少受些痛苦,让自己的生活更好,更有质量。

【延展阅读】

拔火罐有哪些误区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外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机械的或加热的方法,驱除罐内的空气,利用其负压,吸附,在局部造成微小的皮下淤血,这种小创伤能刺激人体自身功能(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从而达到的效果。但在日常使用中,有很多人还是对拔火罐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1:拔火罐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候的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状态,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着凉。

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误区2:拔得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火罐拔得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建议:正确的拔火罐时间应该是在10~15分钟。如果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时间要减半。

误区3:同一位置反复拔

一次不成就拔两次,同一个位置反复拔,认为这样才能拔出效果。其实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坏,比如红肿、破损……那就得不偿失了。

建议:拔火罐的时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

误区4:拔胸口、肚子

很多人认为我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我就拔肚子、拔胸口。其实这样也是错误的。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和肚子,因为这样拔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建议:我们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

误区5:老新产品差别不大

拔火罐又称“拔罐疗法”、“拔管子”或“吸筒”。传统火罐和现代拔罐器之间的功能并无太大差别,尤其是材料的差别,对于火罐的疗效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是针对寒症如、老寒腿等,则使用传统的需要点火的火罐效果更好些。

误区6:一定要弄清痛因再下手

中医针灸范文第3篇

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

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望、闻、问、切”,知道了如何“理、法、方、药”。尽管只是肤浅的认识,但毕竟是入门了。现在,一个不太复杂病情的病人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不再手足无措,懂得从哪里着手,诊断处方。

首先,中医被人们认为最神奇也最考验医生技术的就是把脉了。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跟随老师认识了几种常见的脉象,把抽象的理论现实化。并且我们还懂得了要把我们得出的脉象与病证相结合,分析各种脉象出现的原因,考虑药物的应用。当然,我们都只是粗劣的认识这些基本的几种。很多脉象根本就无法感受出来,比如濡脉,今后我们一定要加强这发面的体验。

药量的运用是一大学问,我们挨了不少批评,主要就在于不善于从病情分析,考虑整个药方的药量,病有多重,得用多大的量;寒热虚实,方该便温还是清,或补或消。还有我们甚至不知道很多药物的性状,把质轻的药开得很大量,把质重的药量开得很小量,惹了很多笑话。通过见习,我们掌握了不少药量的运用方法,也懂得了要深入了解药物还要进入药方,真正的认识到药物的性质。

而且见习期间,同学们大都捧着方剂和中药书在开方,实际上这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我们巩固了方药知识,加深了对其的理解,这是很一大收获。所以我觉得以后的见习中,更应该及时复习运用到的知识,真正的吃透这些知识。

二、认识了几套不同的中医思维体系

我们早就知道了同一病人不同的医生可以开出不同却同样有效的方,但通过见习,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精湛。

就拿**老师和**老师来说,同是我们中医系德高望重的老师,医术和疗效是肯定的。面对同样的舌苔厚腻,脾虚湿困,**老师可能认为不用生熟地党参健脾,湿就会源源不断的化生;而**老师则可能认为滋补会助长湿邪,而且湿太重根本无法补。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认真揣摩,形成一套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老师大多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吴国营老师对脾胃系疾病很有一套办法,周叔平老师在妇科疾病是专家,**老师对肿瘤的治疗有较多认识,朱红梅老师擅长运用经方。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老师,有侧重的学习,了解各领域的用药偏重,掌握不同病症的用药方法。

三、练习了针灸推拿的动手能力

在针灸科的见习,我们最大的收获可能在于每个人都学会了进针,拔火罐的技术更是熟练。在这期间,我们从惊叹老师的手法到自己学会针灸,满意的看着病人身上一个个拔火罐后的痕迹,这是个巨大的进步。现在我们都敢于给自己同学甚至病人进行一些比较安全穴位的针灸,基本上掌握了常用穴的寻找方法和进针方法。学会了对不少疾病的针灸治疗的取穴方法。这里有很多知识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应该是我们知道了严谨的重要性。针灸是有创性的治疗方法,我们要严谨,以防止漏针和或按压不充分而流血,这后果是难于想象的。

并且我们学会了要与病人交朋友。很多病人对针灸带有一种恐惧感,甚至可能导致晕针,在针灸时适当的与病人交谈可以放松他们的情绪,有利提高疗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病人的情况,告诉他们恢复健康应该做到或避免的东西。:

现在想来,实际上我们没有把握很多学习的时刻,比如起针,我们都做到厌烦了,就像拔草似的把针给一根根的拔起来,没想到这是认识穴位的很好时机,我们可以认真辨认穴位的取法,进针的方向。

还有一点我觉得我们见习管理不够完善,比如很多同学没去,老师也不会发现或者发现了也不会管,自由度很大。这样会导致一些同学懒散起来。还有我们轮到跟随比较年轻的老师时,他们病人往往比较少,同学们就无所事事地在那闲聊一下午。因为人多,也没办法在那里自习。这样的话,我觉得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他们以前的病例,也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不至于虚度光阴。

中医针灸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医针灸 翻译技巧 直译 意译 音意融合

中医学作为颇具中国文化底蕴的宝贵学科,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繁荣,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与临床经验。针灸学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独秀,目前世界上开展针灸医疗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42个,全世界大概有20多万针灸医师,针灸热在国外持续升温。实现中医针灸术语的翻译标准化是将传统特色中医疗法推向世界的重要手段,是针灸走向世界至关重要的一环。针灸术语内涵丰富,精准的翻译不仅能够让外国医疗学者更深入地理解针灸临床诊疗涵义,又能积极传播其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针灸术语的翻译应根据命名方式和内涵不同,采取灵活的翻译方法,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准则,确保中医的本质、特色和习惯,绝对不能变味,切忌盲目迎合。

一、直译法

直译法指按照词语的意思或句子的结构形式进行翻译的方法,又可称为汉化法,译文与原句在结构上的相互对应,优点是可保留原作的风格、比喻形象、民族色彩,但应注意行文必须规范。在针灸翻译中普遍使用,但使用得当则有利国际交流,不当则导致译文艰涩难懂。直译可用在大部分简单的术语及稍微复杂点的词汇,若带有文化色彩的术语可在直译的基础上加注释,注释其内在文化含义避免出现文化缺省。虽然WHO在《针灸经穴名称国际标准化方案》中对经络一词的标准译法为meridian子午线、地图经线,但子午线是一条人们假想的线,据中医理论,经络是实际存在的,这样翻译会引起歧义,让人觉得经络并不存在。其实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隧道,翻译成channel(通道)较为妥当。再以“经络感传”为例:针灸中的经络感传是指针刺人体穴位时具有的酸麻胀重的感觉沿着经络循行路线进行传导的现象。此词可以拆分成经络与感传,可采用直译法译为Sensation transmission of body channels;“耳针疗法”译为Ear acupuncture,既忠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的形式。

二、意译法

意译法指不受原文词语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不同于原文表达方法将原文意思表达出来的翻译方法。意译的优点是能发挥译语的优势,译文体现译者的创造能力,往往通顺流畅但容易丧失原文的比喻形象、原作的风格和民族色彩。中医是中国特有的医学体系,从理论到实践都与现代医学不同,尤其在针灸方面,很多术语使用直译法很难达意或易生歧义,采用音译法又无法被外国学者理解和接受,但采用实际含义进行意译,则可使原文意思得到较好表达。例如针灸疗法中的“补母泻子法”,此法是根据《难经》“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理论而定的取穴方法。它是将五输穴的主治性能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配合,并结合脏腑的五行属性取穴。如肺在五行属金,实证,可取肺经五输穴中属水的合穴尺泽,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取尺泽即所谓实者泻其子。虚症,可取肺经五输穴中属土的输穴太渊,因土生金,土为金之母,取太渊即所谓虚者补其母。补母泻子法,译为Selection of Points by Reinforcing the Mother and Reducing the Son。再比如在针灸中有得气、候气、催气、守气之说。这里针灸治疗的“气”含义特殊。比如得气又称气至、针感,指的是针刺后针刺部位获得的经气感应,患者会出现轻微酸麻胀痛等感觉。英译时,“气”不能简单地翻译成qi,而应进行必要的解释性翻译,采用意译法可译为needle sensation,一目了然,让广大外国医疗人士便于明确中医针灸的深刻含义。

意译还主要体现在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将中医中的某些疾病术语名称译为西医中对应的疾病,有利于外国人士理解,但这类意译要建立在对中医和西医有足够了解并有一定医学英语的基础才能准确翻译出来。中医在人体解剖、病症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用语与西医用语在很大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效,因此很多中医名词术语可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说法。如放血blood-letting等。中医对外交流翻译实践证明,套用某些现代医学用语翻译中医术语是可行的,但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限度。为方便针灸学者对针灸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针灸术语英译中,有些术语可借用西医用语来表达。以“烧山火”一词,概念和操作复杂,属于针灸的复式补泻手法,可用于治疗多种寒性病症。西医用语译为pyrogenic needling(可产生热量的针刺手法)。若单纯使用音译法,不理解中医的人很难明白其中的内涵,在一些场合需要额外加以解释,但有时合理使用西医用语更为合适,既能使国外人士明白含义,也能使对方快速理解此针灸手法的功效。

三、音意融合译法

音意融合译法,是指灵活采用音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以构成新词新意。音意融合译法引人联想,往往形神兼备令人耳目一新。因在中医学说,有些术语若仅采用音译会引起歧义,若采用意译却又表达太冗余,而音译融合译法的适用范围不局限于中医,在其它领域也有实用价值。在针灸中使用音译融合译法翻译特定穴,除可传播中医文化、体现中医特色外,还能区分特定穴与普通穴。以“艾灸”为例。Moxibustion是最为熟悉的译法,是组合词,moxi根据日本语“艾”的读音拼写出的拉丁语是音译,而bustion是燃烧的意思为意译。再以络穴为例,应在音译法后而加上意译,则可译为Luo-connection acpoint,以体现其功用。

中医领域针灸术语的翻译标准化研究任重道远,其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水平亟需完善,尤其目前针灸针刺手法的英译方面争议颇多。随着针灸在国外在海外蓬勃发展,在欧美流行,甚至某些体育巨星都会选择用中医推拿、针灸做体能和伤病的恢复性治疗。WHO应对针灸英译的标准进行补充调整,使中医针灸术语的翻译管理更为准确、规范,保持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特色,以促进中国特色的针灸疗法走向世界,更好地被国外医学权威领域所认可。

参考文献

中医针灸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针灸研究;临床研究;量表;辨病论治;辨证论治

近几十年,造福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中医针灸以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绿色环保等优势,越发受到当今西方世界的关注与认可,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学习及研究针灸的全球热潮。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增多,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等研究方法的引入,中医针灸的临床研究质量较以往已明显提高。笔者在临床研究“第一线”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目前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繁荣景象的背后,尚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在此,仅就其中的二则问题提出个人浅薄的认识,希与同道共同探讨。

1关于生活质量量表引用的思考

中医是一门经验传承性很强的学科,其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是依靠先辈口传心授的方式,直接将“秘法验方”传授给后人。这些“秘方”可能已在古代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无数次的验证,但与讲求科学依据的现代医学相比,缺乏一定的评价标准或体系[1],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前,较多的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借鉴了现代医学广泛使用的量表测评方法,引用了大量从国外直接翻译过来的各式量表对评价资料进行量化。笔者仅对众量表中生活质量(QOL)量表的引用进行初步探讨。

1.1QOL量表的应用现状

量表是由若干问题或自我评分指标组成的标准化测定表格,用于测量研究对象的某种状态、行为或态度。量表又常被称为测量工具[2]。最初仅用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获得成功后逐渐被引入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无法直接测量的指标、抽象的概念、复杂的行为以及精神心理状态等方面,并涌现出了一系列国际通用量表,比如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等,用于对一种疾病和其他疾病或正常人群作比较,或是对一种疾病自身的不同程度作比较,便形成了等级,这就是医用量表最基本的概念[3]。WHO对健康新定义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开始发生转变,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包括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逐渐形成,人们开始认识到既往有关疾病防治及干预措施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生活质量才是全面衡量人类健康水平高低的一个综合指标,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功能状况和社会适应的完善程度。目前普遍采用的测量生活质量的方法就是量表形式。与健康相关的QOL量表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适量表,可以用于任何疾病的患者;另一类是疾病特异性量表,如欧洲癌症研究试验组织为评价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设计的核心量表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5]等。

1.2QOL量表引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确切的临床疗效是中医针灸的生命力,也是中医学延续千年不衰的源泉。但在现代循证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何种评价模式能够客观反映中医针灸临床的疗效是众学者们一直不懈探索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学者为了得到国际对中医针灸有效性和科学性的认可,大多引用西医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中医针灸的疗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中医针灸临床研究把大量汉化后的国外有影响力的普适量表和疾病特异性量表列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但问题是中西方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引进量表中所涉及的日常社交活动及提问方式等未必都普遍适用[6],而且生活质量测评的内容与中医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的内容是有一定区别的,某些量表的维度、条目或偏离或不能完全涵盖中医针灸的相关内容,更没有包含中医证候等某些重要内容。比如目前临床研究中用来评价疼痛的VAS量表,只能了解疼痛的程度,而没有体现出疼痛的性质,而疼痛的性质恰恰是体现中医诊断特色之处,刺痛多属血瘀,胀痛多属气滞,隐痛多属虚,绞痛多属实等,如果能在量表中列入这些条目,就能体现出中医的特色了。另外,某些量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不符合日常交流的习惯,严重影响了量表在评价中医针灸疗效时的内容效度,难以客观地反映中医针灸的临床疗效及优势[2]。对于某些以主观不适为主的病症如疼痛、失眠等而言,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主症是息息相关的,因此现代学者已把研究的方向从单纯的注重生活质量,逐渐转向将患者自我描述的症状指标与生活质量相融合[7-9],从而对临床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价[10]。有学者[11]也提出针对疾病对患者影响不同,应通过评价患者因疾病引起的主观感受的变化、生存质量的变化,同时辅以对疾病的评价如检测指标的变化,作为近期疗效评价的指标。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12-13]及基于患者报告的症状(MYMOP)量表[14]就是直接来自于患者,以患者对其自身健康状况的感受来测量与评价疾病及其后果的结局指标,其在系统理论方面及“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中医学的发展及自身特点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对中医药临床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沟通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一座桥梁[15]。但是目前国内使用的此类量表大多还是引自于国外,需经过翻译/跨文化调适以及效度、信度、反应度的检验后方能应用。因此,笔者认为中医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应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PRO量表和MYMOP量表研制的方法学,包含中医的主观和客观指标两方面的内容,将生活质量与中医药的疗效结合起来,按照中医思维逻辑去研制适用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疗效测评量表。

2对针灸处方中辨病与辨证问题的思考

在查阅大量以针灸为主要干预措施的临床研究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研究的治疗组,其针灸处方多以辨病取穴为主,似乎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不甚一致,但临床疗效仍非常显著。经认真研究部分处方的选穴后发现,这些针灸处方的拟定,虽亦以“病”为核心,但其中包含了辨经、辨证的过程,是在深入分析了某病症的特点以及最普遍的病因、病机基础上,汇总整合出的一套针对该病症的专穴、专方,用之于临床当然会取得较好的疗效。透过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对中医辨病论治的内涵与意义做一新的审视。

2.1中医辨病论治溯源

从整个中医学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医学既讲“辨证”,也讲“辨病”。马王堆出土的迄今发现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52类103种疾病,医方283个,基本上是病名之后列出处方的辨病论治[16]。早在《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就有对“痹”“瘅”这两类疾病基本病机的分析,并记载了相应的“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等;《内经》许多篇章从病的角度论述了病因病机、治疗和预后等[17];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典范,他所著的《金匮要略》就是以各种疾病为单元的论著;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可谓是中医学第一部病理学专著,以“诸病”为其书名,并以各种疾病为单元来讨论疾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使人们对疾病的本质有更直观的了解;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到,“凡诊病者,必须先探病本,然后用药”;清代徐灵胎在《医书全集》中也认为,“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药”。可见,自汉至清,历代前贤非常重视辨病论治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2.2中医针灸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关系及其内涵

近代,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引入,有些中医学者依据现代医学的诊断与检查结果来指导临床处方选穴,并主张将这种诊疗方法与“辨证”相结合应用于中医临床。近几十年来,更多的中医学者开始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部分学者认为“辨病”就是辨西医之病,“辨证”论治才是中医学的特色。实际上,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既着眼于证,又着眼于病。纵观历史,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并不局限于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及方剂辨证的时间早于辨证论治,它们是辨证论治的前身[18]。但需要阐明,这里讨论的“辨病”是“中医辨病”,“病”有中西之别,但中医辨病一定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医思维去分析、认识疾病。中医学的辨病论治和中西医结合的“辨病论治”是有很大区别的。目前中医针灸临床主流观点认为“辨病”和“辨证”是两个相对独立、界限区分明显的概念。笔者认为,中医学的“辨病”与“辨证”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二者在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某种疾病的治疗日臻完善。每一个具体疾病都具有特定的病因病机和主症表现,具有规律性的演变趋势及转归预后等,中医学辨病正是从整体、宏观水平去认识疾病,对临床诊疗有整体性的指导意义。但是这种宏观整体的辨病是一个复杂而有层次的、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对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的基础上,对所获取的临床资料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整合,归纳出疾病可能存在的病理特点、基本病机,从而根据这些病理特点和基本病机确定基本治则及处方用药,且所用方药不是微观辨证用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在中医学思维指导下的有机结合,这即是辨病治疗的内涵。所以,“辨证”是为了从纷繁复杂的证候中归纳总结出疾病的病机,更清楚地认识疾病,更准确地“辨病”,“辨证”和“辨病”是统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疾病认识不断加深,影响疾病的因素也愈加复杂。以过敏性鼻炎为例,人们愈发开始意识到精神心理因素对以过敏性鼻炎为代表的变应性疾病的影响。除却外在环境恶化的因素,现代人所经受的精神压力以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都为本病的辨识增加了新的研究点。笔者的导师赵吉平教授在本病的常规取穴思路基础之上融入了“治神”的理念:在局部选穴的基础上,加用百会、印堂调治脑神;以五脏背俞穴调治脏神;以太冲、合谷调气机,畅情志。整方选穴配伍精当,思虑周全,形神兼调,身心同治,临床中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可见,“病”和“证”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断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对疾病分型的辨析建立在已有的辨病基础之上,同时又是对辨病的深化。正如有学者[19]言“辨证论治”就是“通过对一系列证候群的分析、归纳,认识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主要的或基本症状,然后制定出治疗原则,拟定出治疗方案。在这一点上,‘辨证’和‘辨病’实际上是一个同义词。”基于以上对中医辨病论治的理解,笔者认为中医针灸临床中辨病与辨证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可将疾病分为若干个证型,每一证型都是对该病某一类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但每个证型在临床上出现的比例不是平均分布的,总会有几个病因病机出现的比例较高。如果我们把这几个占主要地位的病机进行概括归纳,作为该病基本的主要病机,再由此制订相应的治疗原则与相对固定的有效处方,成为治疗该病的主方,也必然适合该病的大多数患者。少数其他证型的患者,或可依据主方进行辨证加减,或可辨证另选其他腧穴或方药,也可同时进行对症加减治疗。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临床的诊疗效率及疗效。

3结语

中医针灸的临床研究不排斥现代先进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有利于中医针灸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20],但也绝不意味着全盘西化。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新形势、新方法、新内容,中西医结合不应是理论上的杂糅,涉及到中医针灸的研究还是应该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去重新分析、解决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医针灸自身特点的道路。中医针灸辨病论治具有时代意义,加强对中医针灸辨病论治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产业化的需要。在融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建立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中医针灸诊疗体系,是中医针灸治疗学面临的一项长期、系统、艰巨的任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建成一个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既反映中医特色又建立在科学规范基础上新的“中医辨病论治”诊疗体系,造福全人类。

中医针灸范文第6篇

王渔生女士,原国际中医中药总会会长,国际东方药膳食疗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专家分会理事,现任香港註册中医学会永远会董兼稽核部长,中国医药学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针灸医师学会副理事长,重庆中医学院全科毕业,曾任重庆市医院针灸医师(专科)。

在香港九龙牛观塘康宁道自设医馆,虽不在繁华的闹市,但求医的人依然络绎不绝。没有广告,只看疗效,就是这样的口碑相传,求医者众,而医术被大家称讚的,就是医馆的创办人——王渔生女士。她面貌祥和,十分健谈,对中医见解独特,医术高超,讲到自身的经历之餘,全是关於中医的大局观。品德言行,精湛医术,不愧是中医国粹的传承人。

行医之道 济世为怀

王渔生女士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土木工程师,一腔爱国热血,当年抗战爆发,考取黄埔军校,投身抗日,屡立战功,1942年受伤退役,成为一个工程师。时家庭受到批斗,父母移往香港定居。

1980年代,为照顾年迈的父母,王渔生女士申请来到香港。其实在来香港之前,她的医术在当地已远近闻名,特别是她的针灸疗法。儘管那时她还很年轻,但经过考核,成为了针灸医师。在重庆机床厂职工医院担任主治医生。对中医的爱好,源於家庭的影响。她爷爷也是广州有名的一位中医,从小耳濡目染,自身天赋加上勤奋苦学,年轻的她,在针灸技术上已超常人许多。

在重庆工作7、8年後,由於父亲身体原因,她来到香港,开始新的中医旅程。“来香港时我28岁,为了照顾父母,我开始在香港生活。”初来香港,人生地不熟,加上当时香港整体文化环境,西医盛行,中医不受重视,想在中医上有所成就,开办医馆,传承中医,实属不易。所幸得到家人的鼓励支持,王渔生女士开办了自己的中医针灸诊所。

她回忆起初到香港时的艰难,初开医馆,就得到上门求医的认可,十分庆幸。“当时我印了一些卡片,一位病人看到了,问我是不是有效。那位病人得了糖尿病三十多年,每天打针吃药,吃饭很少,备受煎熬,他抱着试试的态度找我求医。”这算是她在香港医治的第一位病情严重的病人,她从中医的理念出发,运用针灸疗法,加以中药调理,不出数日,患者精神好了许多,病情逐渐好转,居然可以提着物品一口气登上五楼。患者的街坊听说後,也上门求医,後来口碑逐渐传开。那个患者针灸後,理气和中,调节新陈代谢的功能,使原本机体失去的功能逐渐恢复,不吃药就可以平衡。“这也是我的运气,那个糖尿病患者有胆量给我医治。”王渔生女士说道。其实不然,如果没有自身的高超医术,有运气也不济,正是她的自信和对针灸的熟练,才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讚叹不已。

针灸疗法 弘扬中医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於哪一经脈,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於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疏通筋络、调和阴阳、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这些都是针灸独特的功能。但是要想学好针灸,没有勤奋的学习摸索和临床经验,都很难有所成就。针灸就是如此,博大精深,易学难精。

针灸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由十四经脈、奇经八脈、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繫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要想成为一位针灸中医,必须对这些穴位筋络了如指掌。“人的气血筋络就跟隧道一样,没有清通的话,吃药是没用的。针灸就有这个效果,清通筋络,调节血气”,要做到此,一定要对身体架构了解详细,对解剖学精通。王渔生女士在重庆中医学院全科毕业,系统学习解剖学,刻苦专研,对人体筋络和穴位了解娴熟。她从医多年,无数次的临床经验,对其针灸造诣的提升,帮助重大。她不断总结经验,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记载整理,以便遇到同样的患者,可以快速得以治疗。

学艺不精的中医,是不敢拿针的。有些针灸医师没有学过解剖,有些医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对针灸透彻的了解。解剖和临床,恰恰是王渔生女士最擅长的。还没到香港之前,有一次她坐火车的时候,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突然晕倒,她听到後,出於医生的使命感,意欲出手相助。跑过去一看,车厢里站满了很多医生,都不知道怎麽处理,她看到他们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法,就主动上前观察病情,发现老人体温很热,她叫车长马上冲一杯糖开水定心,提供体能,妙手施针,病人慢慢清醒过来。有一次上街,看到有人晕了,她上前询问,了解後在他的几个穴位上做了针灸,他就苏醒了。

还有一次在球场,一人球员突然晕倒,她被其太太请下去给予针灸令其苏醒。广州中山医学院一个教授的喉咙沙哑,讲课出声都费劲,在他的弟弟的推荐下,特地来到香港找到王渔生女士医治二次,也速好转。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她总是以病人的健康为主,她说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病人为大,无论自己有什麽重要的事,只要有需要她的地方,定会义无反顾,治病救人。为中医的发展,她投身其中,从整个中医大局出发,促进行业前进。

香港回归後,特区政府希望扶持中医的发展。於是,成立一个有关中医的协会,同行聚在一起,凝聚力量,共谋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十几个有关中医组织的代表创办了香港註册中医学会。为了中医的长远发展,王渔生女士提出个人意见,要想长远发展,就要购置会址,没会址就是一个空壳。当时的中医境遇,还是很不容易实现的。但为了长远发展,购买会址是当务之急。她坚持这点,跟众同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立一个有代表性的中医团体,一个人付出一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个会址不是买给谁的,而是为了行业的发展。很多中医界人士听到以後很支持,花了一年时间筹集了190多万捐款,购置会所,註册中医学会就这样扎根组建起来。

为了促成购置会所这件大事,她力排众異,放下医馆工作,四处奔波,看楼洽谈,只为大众利益着想。甚至连会所装修的方案都是她一手绘制出来的。

中医针灸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医针灸;头痛;西医;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24-02

头痛在临床及生活中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部疼痛、头晕等,主要由于内伤或外感引起。对于头痛患者,临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有研究发现,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头痛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方法简便,预后效果良好。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0例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0例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并与其他30例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作对比,分析中医针灸应用于头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抽样选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头痛患者,其中,男27例,女33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1岁,平均年龄(34.2±5.4)岁。临床症状包括抽搐、头部胀痛及头部刺痛等,少数患者可伴随不同程度的眩晕、呕吐以及失眠等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无显著差距,不具统计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于外感头痛患者,主要以足厥阴、通络止痛治疗为主:针刺太阴经穴及足少阳经穴,采用毫针泻法进行针灸,针刺风池、百合、列缺及太阳等穴位,采用艾灸或风门拔罐,点刺大椎直至出血为止;对于内伤头痛患者,主要以痛经止痛、疏泄肝胆治疗为主:针刺少阳经穴及以足厥阴穴,采用毫针泻法,针刺风池、角孙、百会、头维、外关等穴位。采用虚证治法对患者进行滋养脑髓、疏通经络治疗,针刺经穴、足阳明穴以及督脉穴,针刺足三里、风池、百会等穴位,采用风池平补平泻法进行针刺,找出穴位位置,并进行皮肤消毒处理,刺针选择1.5毫针,采用直刺针灸法,针刺深度约为0.5-1.0寸,进行平补及平泻,针头留置5min候气,然后进行捻转,直至局部皮肤出现针刺感,行气结束后,间隔5min再进行针气。头部针灸采用平刺法针灸,天柱及太阳穴可采用直刺法针灸,其余头部穴位均采用补法针灸。针刺风池穴时,应注意控制针刺的深浅及方向,对于急性头痛患者,每天针灸1-2次,留针时间为30min-1h,对于慢性头痛患者,每天针灸1次,或2天1次。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给予罗通定口服治疗,每天3次,每次30mg,益脑宁口服治疗,每天3次,每次4片。两组患者均治疗20天。

1.3 评价指标 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头痛感,则可判定为痊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感明显减少,则可判定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相比治疗前有改善,且头痛次数较少,疼痛程度及疼痛时间减少,则可判定为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则可判定为无效。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60例头痛患者经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对照组为%,两组对比有明显差距(P

2.2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 治疗后,经1年随访发现,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3.3%(4/30),对照组为23.3%(7/30),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

3 讨 论

头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外伤性头痛可累及项背,发病急,疼痛感明显。内伤性头痛主要表现为头部疼痛,发病缓慢,多伴随头晕症状,可出现间歇性疼痛,情绪激动及身体劳累时疼痛感可加重,反复发作。从中医角度分析,头痛的发病因素为肝阳上亢、肾水不足、情志失和、肝失条达等,这些因素均是导致头痛的主要因素。采用针灸方法治疗,可有效疏散少阳风热,疏风止痛,痛经活络,平泻肝阳之火,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且中医针灸治疗时间较短,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应注意的是,在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头痛时,应避免使用绣针、带钩针以及折针等,针刺头部时,应采用斜刺或浅刺方法,避开血管,若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加重或治疗无效,应尽快查明头痛原因,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治疗期间禁烟禁酒,并进行适当锻炼,尽量避免精神刺激及身体劳累,确保睡眠充分。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经中医针灸治疗,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86.7%,两组1年随访复发率分别为13.3%、23.3%,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但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头痛,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易光强,韦林,方洁淼.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1(04).

[2] 范惠玲.手针治疗紧缩型头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中医针灸范文第8篇

摘要: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尚无特殊疗法,而中医针灸治疗哮喘历史悠久,疗效非常显著,且其具有治疗方法多样、价格低廉、复发率低、简便安全、无不良作用等优势,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值得在临床大量的推广及应用。现将收集到的文献整理、总结并分析近年来运用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也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针灸疗法;哮喘;综述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患,其典型特征为可逆性气道阻塞,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气流障碍引起的呼吸困难、胸闷、喉中带有哮鸣音以及咳嗽等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学的“哮证”“喘证”范畴。中医认为哮喘乃多由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机体虚弱、腠理疏松,卫气不固,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环境变化引发,易为外邪侵袭,外邪侵袭首先伤肺,若反复发作,气阴俱伤、可波及脾肾,因此“正虚”是本病的主要矛盾,也是辨证的主要依据。目前对于哮喘治疗尚未有明确的诊疗方案,多以控制症状为主,中医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中医针灸治疗哮喘疗效肯定,且无不良作用,值得临床大量推广和应用,现将近年来中医疗法对哮喘的治疗综述如下。

1单纯针刺疗法

刘红娥取膻中、肺俞、定喘、肾俞为主穴,定喘、膻中施捻转提插(泻法)手法;肺俞、肾俞斜刺补法;每周2~3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临床痊愈32例,占36.8%;显效5例,占5.7%;好转27例,占31%;无效23例,占26.5%。邵素菊等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总有效率85.9%。王海荣等以针刺攒竹为主穴治疗哮喘,结合中医辨证取穴为原则,结果总有效率达到96.10%。孙六合等[4]运用双侧孔穴,再配合头针穴区额旁1线,治疗发作期哮喘39例,总有效率94.7%。徐永刚等以泻法针刺膻中穴治疗哮喘20例,总有效率为90%。蒋向东以针刺翳风穴治疗哮喘急性发作60例,进针后施以提插手法为主,出针时强刺激,针刺1min后有效5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

2艾灸疗法

吴捷等取肺俞、心俞、膈俞穴三伏天运用隔姜灸治疗哮喘120例,每穴灸3壮,隔天1次,共3次,结果治愈19例,显效44例,有效46例,总有效率90.8%。洪建云取穴:①大椎、脾俞、肺俞;②膻中、定喘、肾俞。在初伏行化脓灸,每年1次,连续2年,交替用穴,总有效率96%。赵吉平等取大椎、肺俞、足三里、列缺穴,施以温和灸治疗36例,总有效率86.1%。吴洪皓等运用天灸疗法治疗哮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穴位贴敷疗法

李丽萍等将冬病夏治贴膏贴敷于肺俞、膈俞、心俞穴治疗哮喘130例,结果有效率达到80%。吴爱莉初伏取肺俞、大杼、心俞,中伏取大椎、定喘、天突、膻中,末伏取厥阴俞、风门,用复方斑鳌膏贴敷治疗200例,有效率为91%。张舒雁等均选取背腧穴穴位贴敷法治疗喘88例,总有效率85.23%。李建丽取膈俞、肺俞、肾俞穴,用治喘膏于三伏天敷贴治疗117例患者,有效率为93%。任伟等将126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单纯予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81%。

4穴位注射疗法

王伟等运用鱼腥草注射液,在定喘穴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260例,近期治愈率为79.2%。刘乃积取迎香、肺俞穴分别以曲安奈德、654-2等注射治疗53例,有效率为94.3%。高洪英等以痰热清注射液注射定喘、天突穴治疗哮喘患者52例,总有效率100%。王旗将62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仅予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丰隆(双)穴位注射喘可治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曹美珠等运用穴位注射防治哮喘临床研究,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1.4%,治疗组总有效率81.4%。

5穴位埋线疗法

郑春良等近部选穴用膻中、璇玑、气海穴,埋植羊肠线治疗56例哮喘患者,并以30例为对照,有效率达89.3%。杨培智以上下配穴法选风门、肺俞、定喘、丰隆、肾俞等穴,用埋植药线治疗384例哮喘患者,有效率为99.3%。段丽娟运用穴位埋线治疗哮喘22例,取脾俞、肺俞、足三里为主穴,结果治愈12例、好转9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5.5%。老昌辉等[24]观察穴位埋线对哮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8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

6电针疗法

李俊等运用电针治疗哮喘,取肺腧、定喘为主穴,结合辨证论治取穴,针刺得气后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选取疏密波,频率20Hz,强度以针柄轻微颤动,能耐受为度,留针30min,总有效率为90%。管遵惠采用GZH型热针仪治疗哮喘,取列缺、合谷、丰隆等穴,治疗6次后,哮鸣音几乎消失;治疗10次后,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观察半年无哮喘发作。隆长泉等[27]亦运用电针刺激风门、肺俞、大椎、身柱等穴治疗哮喘,总有效率达93%。

7火针疗法

吴名运用火针治疗哮喘,取肺俞为主穴,配穴定喘、风门,结果有效率97.1%,证明火针疗法对哮喘的疗效确切。房恭运用火针治疗哮喘患者75例,将患者分为火针组和西药对照组,火针组取肺俞、风门、大椎、脾俞、肾俞穴,西药对照组用必可酮气雾剂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有效率64.87%,火针组有效率94.74%。

8其他疗法

陈月琴采用梅花针治疗哮喘,沿脊柱两侧膀胱经,自大椎依次向下轻叩至第10胸椎旁往返3次,以皮肤潮红为度,然后嘱患者仰卧,同样方法沿任脉从天突轻叩至膻中,施予温和灸灸大椎、肺俞、天突、膻中,每次约15min,有效率达89.3%。郭荣胜等运用温针灸法,取定喘、肺俞、脾俞、肾俞等穴治疗哮喘,有效率达90%,证实温针灸对哮喘疗效确切。唐双胜采用眼针疗法治疗哮喘78例,有效率为100%,证实了眼针疗法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佳。冷钰玲等运用磁圆针治疗哮喘患者64例,采用磁圆针雀啄法叩击穴位,结果有效率为96.9%。张苏娅在膻中穴敏感点割脂治疗200例哮喘患者,3次为一个疗程,治愈100例,显效9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7.5%。

9讨论

综上所述,从近年来看中医针灸治疗哮喘已在临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其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且治疗方法多样、复发率低、安全简单、不良作用小。目前针灸治疗哮喘的方法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运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辨证标准和明确统一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这给判定各种疗法的疗效带来一定困扰;实验设计缺乏科学的严谨性,临床中多数采用自身的对照,缺乏对年龄、病程、遗传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评定;针灸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纵然有确切疗效,但仍缺乏科学数据支持,往往难以推广及应用。因此,针对这些不足更加明确今后要完善和提高的方向: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指标,加强试验设计的科学严谨性;并结合现代医学对哮喘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进一步加深中医针灸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以便针灸在治疗哮喘的临床应用方面广泛推广;同时,由于哮喘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获得最佳疗效,而多种疗法联合治疗,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疗效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刘红娥.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87例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3):36.

[2]邵素菊,秦小永,高希言,等.邵氏“五针法”治疗肺脾亏虚型哮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11):793-796.

[3]王海荣,颜阿圆.针刺攒竹为主治疗哮喘76例[J].中国针灸,2008,28(11):788.

[4]孙六合,尤艳利.孔最穴配合额旁1线治疗哮喘急性发作3例[J].中国针灸,2004,24(6):398.

[5]徐永刚,雷澎,宣丽华,等.粗针膻中穴埋针在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4(2):67-69.

[6]蒋向东.针刺翳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60例[J].中国针灸,2002,22(9):611.

[7]吴捷,胡龙才.穴位灸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12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6,12(5,6):67-68.

[8]洪建云.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8):35-36.

[9]赵吉平,崔红生.温和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6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4):21.

[10]吴洪皓,龚享文,罗小林,等.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10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8):566-567.

[11]李丽萍,包烨华,楚佳梅,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130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4):307-310.

[12]吴爱莉.复方斑鳌膏贴敷穴位防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200例[J].中国针灸,1999,19(3):140-142.

[13]张舒雁,马泽云.穴位贴敷法防治哮喘88例[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3):547.

[14]李建丽.穴位贴敷治疗哮喘117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8,17(5):19.

[15]任伟,张建玲.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496-497.

[16]王伟,章卓琳.定喘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260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9,19(11):667-668.

[17]刘乃积.肺俞迎香穴位注射治疗哮喘53例[J].中国针灸,2002,22(l):11.

[18]高洪英,徐建勇.痰热清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52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574-1755.

[19]王旗.穴位注射喘可治治疗支气管哮喘31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5):102-103.

[20]曹美珠,邓丽莎,曾莺,等.穴位注射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4,34(9):956-958.

[21]郑春良.璇玑、膻中、气海穴埋线治疗肺肾两虚型哮喘[J].华夏医学,2000,13(1):94.

[22]杨培智.穴位植入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9):44-45.

[23]段丽娟.穴位埋线治疗哮喘2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5):38.

[24]老昌辉,载勇,梁可云,等.穴位埋线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1,39(11):77-79.

[25]李俊,赵吉平.电针肺俞穴为主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5):15.

[26]管遵惠.热针疗法临床应用举隅[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34-35.

[27]隆长泉,陈娴.电针背部穴位为主治疗哮喘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9):33.

[28]吴名.火针治疗哮喘34例报告[J].职业与健康,2005,21(9):1366.

[29]房恭.火针对哮喘患者IL-4、IFN-γ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4):304-305.

[30]陈月琴.梅花针加艾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2):94.

[31]郭荣胜,李鑫元,李元鑫,等.温针灸法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6):58.

[32]唐双胜.眼针治疗支气管哮喘78例[J].中国针灸,2004,24(11):778.

[33]冷钰玲,潘清蓉,李义.磁圆针叩击法治疗哮喘64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2):32-33.

[34]张苏娅.割脂治疗哮喘20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1):26.

中医针灸范文第9篇

徐主任:针灸最早出现在《针灸甲乙经》(259年)中。刚开始,针是用砭石磨成的粗针,古人发现用它点按某些部位,有些疼的地方就不疼了,然后再慢慢发展成金属制成的针。

最早的时候,针灸是用来治疗疼痛、肿胀疾病的。在那时,古人野外生活较多,体内的风寒较多,所以大部分疾病多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砭石针发展为金属针以后,针灸的应用范围就比较广了,不仅可以治疗疼痛性疾病,如颈肩腰腿疼,而且可以治疗内科疾病,如胃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脑血管的中风、中风后遗症等疾病和神经方面的焦虑、失眠、抑郁等疾病。

传统的针灸采用的针比较粗,相对刺激量比较大,得气感非常强,针扎下去,“酸麻胀痛”的感觉非常强。随着时代的发展,针越来越细。如今针灸采用由不锈钢制成、细如发丝的一次性针灸针,在某些部位,用这么细的针扎下去,感觉就比较弱了。所以,不论是在针灸的使用工具、患者的感觉上,传统针灸和现在的针灸都有一定的差别。但对于疗效而言,两者的差别并不大。

《科学生活》:常听中医们说“针灸,其实是指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是这样吗?针是什么,灸又是什么,有哪些不同呢?

徐主任:其实,“针灸”的最大区别是使用的治疗工具不一样。“针”其实是用我们所熟知的针灸针为治疗工具,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穴位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灸”其实是艾绒做成的一种艾柱、灸条,点燃后通过热的力量、灸的药性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灸有多种治疗方法,有艾柱灸、艾条灸。艾柱灸又有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一般将艾绒搓成一个小艾柱,点燃后直接放在皮肤上进行灸,这种疗法会留下疤痕,甚至通过引起化脓来治疗疾病。现在的患者很少接受这种治疗方案,但其实直接灸对有些疾病的确有很好的效果。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就是在艾柱下面隔一个姜片、蒜片或是附子饼等,联合姜、蒜或是附子饼的药性、药效共同起作用。还有就是用艾条悬灸,用市面上常见的长艾条,点燃之后悬靠在皮肤上,利用其热感作用于穴位上来治疗。

《科学生活》:西医对于中医针灸非常好奇,一般人也对针灸的治病机理并不理解,针灸是如何起到治病的作用的呢?仅仅是治病吗?

徐主任:针灸其实是利用针或灸的方法,作用到穴位上来达到治病强身作用的疗法。针灸的核心理论还是经络,通过穴位来疏通我们的经络气血、改善人体的内环境,扶正祛邪,调节阴阳,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的。除了治病外,针灸还有明显的保健作用。我们体内有很多保健穴位,如足三里穴、大椎穴,我们经常艾灸、针刺之后,可以明显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抵抗力,起到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

《科学生活》:有的时候,哪里痛针灸就扎哪里;有的时候,明明脖子疼却扎手。这是为什么呢?

徐主任:哪里疼针灸就扎哪里是最初级的针灸疗法,因为我们古人本身也讲究以痛为疏,痛点就可以当作一个阿是穴来扎,可以起到促进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疼痛的作用。但是针灸更多的治疗依据是中医的经络理论,之所以脖子疼扎手是根据经络的传导来的,从脖子到手是我们手三阳经的分布,根据经脉的巡行,“经脉所通,主治所及”,也就是针灸经脉所能到达的地方,就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比如,手少阳三焦经,这条经脉在手上循行:起于无名指之端,出无名指和小指之间,沿手背部、手腕部,行于前臂,到达肘部,沿着上臂到达肩部,之后达颈部、头部的地方,那么就可以针灸手上的穴位如中渚、前臂的穴位如支沟来治疗头颈部的病变。

《科学生活》:来针灸科就诊,是怎样的流程,需要望闻问切吗?针灸前后还有哪些步骤?针灸时,患者到底疼不疼?

徐主任:还是需要“望、闻、问、切”的。因为针灸的理论基础还是中医基础理论,所以患者来就诊时也要通过舌苔、脉象来诊断。但是针灸治疗时,一是要辨证论治,如湿热证、阴虚、寒证等;二是通过经络辨证,这是最核心的内容,看病变所在位置和经络的分布情况来选择治疗。

常会有患者询问,为什么疾病不一样却扎同样的穴位?我们身上的穴位都有双向良性的调节的作用,在针灸治疗时,患不同疾病的患者,可能会扎同一个穴位,起到治疗的作用。比如,腹泻的患者与便秘的患者都可以扎上巨虚,它是我们大肠的下合穴,对于便秘的患者来说,可以调节肠蠕动、改善便秘症状、促进排便;对于腹泻的患者来说,可以减缓肠蠕动、改善腹泻症状。有时,我们可以增加手法,用泻法治疗便秘,用补法治疗腹泻,同时还能起到增效的作用。

针灸的时候,患者疼的感觉很少,多有酸、麻、胀的感觉。针灸针是从皮外到皮下,再到肌肉层的过程,到皮下时有些患者会感觉到像被蚊子叮了一下,到了肌肉层以后就会有酸胀感,甚至发麻的触电感,这个都是针灸的正常反应。

《科学生活》:有些患者将针灸神化了,认为针灸什么都能治。是这样吗?针灸对哪些疾病比较有帮助呢?

徐主任:并不能说针灸任何疾病都能治,但针灸的确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宣布针灸对64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疾病通过中医针灸治疗有帮助但是不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还有一部分疾病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案,那么针灸也可以治疗但治疗机理并不确切,可见针灸的治疗范围的确比较广。针灸的治疗效果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失眠、抑郁、焦虑、面瘫、三叉神经痛、外伤引起的神经损伤等。面瘫发生后在第一时间接受针灸治疗,能及时延缓病情的发展。对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果也很不错,如浅表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对于个别疾病的疗效甚至好过服用中药,因为消化系统不好的患者,不管服用中药还是西药都会腹胀,而针灸却可以起到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气血不畅的作用。妇科类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等,都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一些不孕的患者可以通过针灸提高受孕率。儿科疾病,如幼儿的咳嗽、腹泻都可以用针灸治疗,效果也非常好。

《科学生活》:现在我们常常听说“埋线”“小针刀”,这些都属于针灸大类吗?

徐主任:“埋线”“小针刀”都是属于针灸范围内的。传统的针法就是用毫针去针刺治疗的,而“埋线”“小针刀”根据现代医学解剖位置将毫针改良发展而来的。

“小针刀”治疗时所用的针跟我们平时所用的毫针不同,它巧妙地整合了针灸针和手术刀两种器械的优势,并兼具二者的治疗方法,能进入病损组织进行松解、疏通、剥离及经络调整,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埋线”其实是一种治疗方法,并不是专门用来减肥的,可以治疗妇科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埋线”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开始人们将不能吸收的线埋在穴位里,让局部组织产生无菌性化脓反应,最后再把线拿出来。现在,我们进行了进一步改良,使用可以被人体吸收的线,就不用拆线了。在埋线治疗时,使用特殊的埋线针,其内部是中空的,将线穿在针心中,治疗时扎在穴位上,一推针心,线就打到穴位里了,再把针拿出来即可。进行普通的针灸治疗,每周至少要来治疗2~3次,而埋线的方法,一般线埋到体内2~3周才能吸收掉,很多没有时间经常来医院的患者多选择埋线。对于减肥而言,因为要调节脾胃、调节内分泌等,埋线的穴位比较多;对于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疗而言,并不需要在很多穴位埋线。

埋线对无菌操作的要求更严格,一定要在规范、正规的医院进行,美容院不重视无菌操作,有感染的现象,更有甚者因为找不到穴位,使局部感染、化脓甚至不吸收,机体产生排异反应,最后只能进行手术把线取出来。

《科学生活》:针灸单独治疗还是辅助治疗较多呢?

徐主任:对于很多疾病来说,针灸已经成为主要治疗手段,而不是辅助治疗了,如中风后遗症。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在一个月以内被称为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建议在急性期就可以采取针灸治疗,而且针灸治疗的干预越早,对其预后越好;出血性中风早期使用西药治疗,控制病情,之后出现的中风后遗症,如失语、中枢性面瘫、上下肢活动力差等,这还是要采用针灸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西医也没很好的治疗手段。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针灸可以促进脑内神经细胞再生,改善病灶周围供血的情况,帮助肢体功能恢复。

对于失眠、抑郁、焦虑等疾病,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很大,也可以用中医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科学生活》:大多数人认为针灸的优势在于没有不良反应,除此以外,针灸还有哪些优势?

徐主任:除了没有不良反应以外,针灸对很多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治疗的价格比较实惠。总结而言,针灸的优势是“验、便、廉”:“验”就是指针灸有非常好的效果,“便”就是指针灸只有一根针,治疗方式简便,“廉”就是指治疗的费用经济。

《科学生活》:对于慢性疾病,什么时候进行针灸治疗效果更好呢?有哪些禁忌证和注意事项呢?

徐主任:对于有些慢性疾病的确有季节的差别,如呼吸系统的疾病、关节疼痛、风湿病,这些疾病在冬天发作的几率更高一些,夏天症状减缓,患者觉得症状改善了。对于这样的疾病,我们建议夏天治疗,如在三伏天治疗。此时,人体阳气在表,大自然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针刺或艾灸治疗更容易起效果,并能够预防疾病的发作。

针灸对于患者的禁忌并不多,对年龄、体质没有过多的要求,在治疗时可以区分对待,医生会在治疗方案、治疗手法上有所区别。对于体质虚弱、年龄比较大的患者,针法的使用就比较少,多以灸法为主,同时可以起到补气补血的作用。对于年轻体壮的患者,在某些疾病上,针法要使用的多一点、手法重一点。

但是前来针灸要注意,不要在过饥、过饱、醉酒时前来针灸。有的患者比较紧张,加之来的时候没有吃饭,在血糖比较低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晕针”的情况,这时需要将针全部取掉,让患者平躺,保暖、补充能量,有些需要吸氧。

对于女性患者,无需避开生理期。有一些特殊的疾病,如痛经,立即治疗可以止住疼痛。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孕妇,患上一些没有其他治疗方法的疾病也可以进行针灸治疗,如抑郁、面瘫,治疗时我们会避开腰骶部、腹部的部位以及活血的穴位。

《科学生活》:现在,针灸市场非常不规范,就连美容院都打着“针灸瘦脸”的项目,使用针灸需要怎样的资质呢?没有资质的人胡乱针灸会引起什么恶果呢?

徐主任:针灸作为中医的一部分,针灸科的医生都需要在规范的中医院校毕业,学习针灸专业以后,还要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并进行三年规范化培训才能行医,可见针灸不是容易学、容易上手的。

中医针灸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中医针灸;骨伤;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1(2009)02(b)-064-02

骨伤患者由于筋伤骨断,瘀血阻滞,或肠胃积热,津伤液耗,或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或久伤气虚,传送无力[1]。中医针灸通过肌肤、孔窍施治,其效用却可深入腠理、脏腑,可以通经贯络,有效调整阴阳气血功能[2]。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针灸治疗骨伤科患者300例,治疗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0例患者其中男205例,女95例。平均年龄30岁。其中急性软组织损伤88例,慢性软组织劳损100例,颈椎病50例,关节炎40例,坐骨神经痛10例,肩周炎6例,腱鞘炎6例。

1.2 治疗方法

选用严格消毒灭菌的针灸专业医疗专用针具,施针前首先在患者病变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部位寻找疼痛范围。痛位常伴有条索样、圆形或片状弥漫性肿胀,然后在肿痛范围进行常规无菌消毒,无菌操作。其次在肿胀范围之内,刺入2~5针,肿痛面积较大可多刺10余针,选用26号或28号较粗针效果更佳。病变在肌腱、腱鞘者应刺中肌腱、腱鞘;病变在关节部位可根据疼痛范围刺至关节间隙、滑囊、关节附近肌腱附着点; 病变在神经者应刺中神经干;病变在肌肉、韧带应刺中肌肉韧带。针刺一般用大幅度提插捻转、中度强刺激,均为泻法;病久气虚、年老体弱者选用提插捻转,轻度弱刺激或局部加施温灸,均为平补平泻或补法,留针20~30 min,儿童患者针刺可不留针或以指代针。

2 结果

2.1 效果标准[3]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运动自如,恢复正常功能,体征消失(X 线影像检查不一定恢复正常,如骨质疏松、增生等)。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运动功能显著进步,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 临床症状与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进步。无效: 治疗前后无好转的变化。

2.2 治疗结果

平均治愈率为68%,总有效率为96%。见表1。

3 讨论

3.1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中医认为,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属于“伤筋”的范畴,致病机制为经脉受损,气机不畅,血运受阻,气滞血瘀则疼痛,离经之血溢于皮下则肿胀。主要是足太阳经脉的损伤,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取后顶、天柱及腰部夹脊、腰眼、秩边,以通经止痛。在最痛的部位、最痛的时间、最痛的做最痛的针法可达到缓解痉挛、止痛的目的。

3.2颈椎病

颈部劳损,肝肾亏虚,筋脉失养是颈椎病的病理基础,若加风寒湿邪外侵,痰湿内生等闭塞经脉或损及气血,筋脉失养,导致疼痛、麻木诸症发生。针刺大椎能振奋人体阳气,增强机体抗御风寒湿邪的能力。针刺颈夹脊穴、肩髑、风池、肩井、外关、合谷及刺络拔罐法,能补益精髓、疏通清窍、通筋活络、化瘀止痛。经过推拿可以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

3.3 关节炎

关节疼痛是采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穴道治疗。因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起于目内,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所以治膝关节疼痛用足太阳膀胱经穴道可达到疗效,是因其经络循行经过“中”(膝关节后面)。

3.4 痹症与伤筋

局部针刺疗法是在中医古籍《灵枢・官针》篇记载的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输刺、傍针刺、合谷刺等针刺法基础上结合古代医家、医案、病例及笔者临床经验总结,同时体会局部针刺多针疗法适用于骨伤科的痹症与伤筋的治疗,此针刺方法可以促进局部的气血运行, 并有明显的止痛消肿作用,此法体现了中医理论“以痛为输”局部取穴的原则,但对病变范围较大或有全身症状及合并症,还应配合远经取穴或辨证取穴的方法,尤其是对病久气阴两亏老年患者同进加施温灸疗法,效果更佳[4]。

[参考文献]

[1]丁荣富.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9):811-812.

[2]吴耀持,叶静芳.骨伤后便秘的针灸辨证治疗[J].上海针灸杂志,1998,17(6):15.

[3]刘一林.针灸治疗骨伤科痹症、伤筋365例临床疗效观察报告[J].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2(1):65-66.

[4]李增华,张仕玉.针灸对风湿类疾病局部疼痛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89

上一篇:细胞因子范文 下一篇:中医理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