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范文

时间:2023-03-07 11:49:14

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范文第1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CN:21-1187/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全国惟一以中医内科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本刊将以最高的标准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力争求新、求精,更具有实用价值。

中医内科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医内科;治疗;湿疹;临床

[中图分类号] R27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18-02

湿疹(Eczema)是人们皮肤上发生炎症的一种表现或反应,这种反应主要是由人体本身的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造成的[1]。因此,可以说湿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病情也非常容易出现反复。根据病人患有湿疹的程度的不同,在医学上可以将湿疹分为重度湿疹(也称急性湿疹)、中度湿疹、轻度湿疹(也称慢性湿疹)。因此,根据湿疹病情的不同,在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法时酌情分配药量即可。为探讨通过中医内科治疗湿疹的效果,以2010年2月―2013年2月该院门诊治疗湿疹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临床试实验的研究对象为在该院门诊治疗湿疹的37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为(23±2.7)岁,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为(22.4±2.7)岁。患有重度湿疹的病人有9例,中度患者有17例,而轻度的湿疹患者有11例。

1.2 研究方法

按照患者的病症不同程度进行分组治疗,治疗的方法都是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法,把握患者患病情况的不同,在治疗时依据不同的组别和情况在药量上酌情增减,重度患者的发病时表现为皮肤上有丘疹、心烦等病症,中医辨证为湿热型,在治疗时应注重清热和化湿,因此采用的药物有:龙胆草、柴胡、生地、当归、生石膏、车前子、苦参、黄芩、白鲜皮、甘草、黄连和山桅、。中度患者由于发病症状比重度患者症状较轻,表现为轻度糜烂、鳞屑等症状,中医辨证为脾虚型,在治疗时应以健脾为主,所以采用的药物有生地、苦参、甘草、生石膏、栀子花、白鲜皮、杏仁、花粉、丹皮。轻度患者的发病症状具有局部的特点,中医辨证为血虚型,治疗时要以养肤和祛风为主,因此采用的药物有当归、白芍、地肤子、甘草、蝉蜕、川穹、荆芥、牛蒡子、白蒺藜、生地、白鲜皮和苦参。以13 d为1个疗程,一共治疗3个疗程。认真观察患者在治疗时的反应,总结通过中医内科治疗病患的效果,最后的结果通过统计学的统计方式表现出来,而治疗效果的判定是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来判定康复、显效和无效3种治疗情况。

2 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分组治疗后,在9例重度患者中有5例在经过治疗后完全康复,3例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仅有1例无效;17例中度患者中,11例患者完全康复,6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没有无效患者;11例轻度患者中,8例完全康复,3例治疗效果显著,没有无效患者。统计后,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3组患者康复的一共有24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一共有12例患者,仅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果。见表1。

表1 3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后的效果[n(%)]

3 讨论

3.1 引发湿疹的原因及不同程度发病表现

通过对该次实验中患有湿疹的病人的观察,不难发现患有湿疹的原因既有病人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的一些原因。内在的患病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病人自身的体质为过敏性的,不论是在新陈代谢还是在消化方面都会出现紊乱的现象。二是由于病人在生活工作中长期的处于强压力、紧张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工作上经常过于疲劳。三是因为患者体质经常会出现多汗等病理,皮肤也较为干燥。这些都是导致病人患湿疹病内在原因。外在原因主要归纳为3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根据病人平时使用的化妆品,同时接触一些化学成分较多的清洁剂等。第二方面是由于病人在处理伤口时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等程序,导致伤口细菌感染。第三方面是是因为有的病人因为工作的原因长期处在一个寒冷潮湿的地方。这些外在因素也是引发病人患有湿疹的不可忽略的原因。

根据在临床实验中对3组患者进行临床实验观察,3组患者患有湿疹的病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3.1.1 重度湿疹的发病表现 在医学中重度湿疹也被叫做急性湿疹,在该次临床实验中,重度湿疹的患者在患有湿疹时其症状并不是一次性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患的阶段,这9例患者只是皮肤上有颜色的变化,并且逐渐开始发红。在发展阶段,他们皮肤的不同部位就已经开始出现丘疹、糜烂等病症,这些病症出现没有任何规律可寻,其中有的患者皮肤上呈现出片状或者扩散的特点。到最后严重的阶段时,这种水疱、糜烂等会感染到全身的部位。在该实验中,9例重度患者的病症都经过了一个短暂的过度时期,都是由开始皮肤发红到最后全身各个部位出现水疱和糜烂等症状,因此,在治疗时我们通过中医辨证治疗法针对重度湿疹的病症,选用了龙胆草、车前子等12味药物,同时督促患者在治疗时就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等方面内容,这样避免患者在痊愈后会出现病症复发的现象。

3.1.2 中度湿疹的发病表现 中度湿疹(也叫做亚急性湿疹),通过对该次临床实验的17例中度患者的观察,发现这些患者的病症没有重度患者那么严重,但是在发病期间,会出现少量的水疱和渗液等症状,其中有6例患者的皮肤上出现了鳞屑的病症,11例患者的皮肤上出现丘疹和少量的水疱等症状,然而这17例患者的皮肤并没有出现糜烂症状。从观察中可以得知,中度患者会患有湿疹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重度患者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法不当,从而引发中度患者病症的转化,但是这些患者的皮肤受损的程度并没有重度患者的严重。

3.1.3 轻度湿疹的发病表现 轻度湿疹也是医学中常说的慢性湿疹。慢性湿疹的病症表现并不是说发病的时间较为漫长,而是其病症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局部特点。在该次临床试验中,轻度湿疹的患者病症主要集中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在11例患者中湿疹出现在手背处的有2例,腿部的较多有4例、背部和胸部的有4例、肘窝处的有1例,其发病周期无规律性可寻,瘙痒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同时,这11例轻度湿疹患者的患病原因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由于在患有急性湿疹时对湿疹部位处理的不及时或者处理方法出现问题会引发轻度湿疹的发病,在该次临床实验的11例轻度患者中有3例患者的病症是这个原因引起的。第二种是由于患者在患重度或中度湿疹时,由于治疗时间过长而无法痊愈或者在治疗后没有妥善的控制病情而引起,而该次实验的轻度患者中有8例患者患病的原因在于此。然而这些轻度患者在发病时出现病症部位的皮肤较粗糙,同时会出现色素沉着等现象。

3.2 治疗依据及方法

该次临床实验,对3组患者分别采用了不同药量的治疗方法,持续了3个疗程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的知识和现代中医学的观点。例如:在该次临床实验治疗中度湿疹患者时使用了花粉,花粉中主要是赤芍,根据传统中医学的记载,赤芍具有一定的活血功效,结合丹皮和生地一起使用,就有清热解湿的功效。根据该次实验的结果显示,在9例重度患者治疗时,根据中医辨证治疗法,选用了龙胆草、车前子等12味药物。在治疗后有5例患者恢复康健,占重度患者中的55.6%,治疗效果显著的有3例,占重度患者的33.3%。在17例中度湿疹患者治疗时,花粉、丹皮和生地的配量是与实验前拟定的药方相同,在治疗后,其中康复的有11例,占中度湿疹患者的64.7%,6例治疗效果显著,占中度湿疹患者的35.3%,没有无效患者。对于轻度湿疹的治疗,同样根据中医辩证治疗法,选用了当归、白芍、地肤子等12味药物,然而在治疗后,11例轻度患者中有8例(72.7%)康复,3例(27.3%)治疗效果显著,没有无效患者。可见,持续服用该次临床实验的药方对治疗患者有很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吕讳贤.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1(4):1636-1637.

[2] 黄吉芳.中医内科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5):311.

[3] 赖梅生,兰海梅.中医内外辨治小腿慢性湿疹1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2):15-17.

[4] “2011年全国中医内科专家高层论坛暨中医内科临床经验研修班”通知[J].中医杂志,2011(3):18-20.

[5] “2011年全国中医内科专家高层论坛暨中医内科临床经验研修班”通知[J].中医杂志,2011(5):22-24.

中医内科范文第3篇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腹痛的方法,为临床中医内科治疗腹痛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可参考。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76例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症状及其中医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腹痛病因不明时,可将其诊断为腹痛待查后,并结合腹痛的主要临床特征进行辩证论治。结论:穴位按摩、针灸治疗、饮食疗法、辩证组方、中成药等治疗方法对治疗腹痛均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腹痛;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分析

腹痛从中医角度来看,其发病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的脏腑气机不利,从而使患者经脉气血发生阻滞,进而使其脏腑内的经络失营养供给等[1]。而根据腹痛的部位,又可将腹痛分为脘腹痛、脐腹痛、少腹痛、小腹痛等多种类型。本研究选取76例患者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76例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18岁,其平均年龄为(48.2±10.9)岁;有60例患者因急性胃肠炎引起腹痛。

1.2腹痛病因及常见临床表现

中医认为,腹痛多是由于外邪入侵腹中,饮食损伤脾胃,情绪抑郁失调、跌扑损伤或络脉瘀阻于腹部或阳气虚弱等原因所致。具体如下:

(1)外邪入侵,寒气阻滞:外邪侵淫,寒气凝滞,使患者脾胃的经脉气机阻滞,寒邪外侵,引起腹痛。此时,患者腹痛剧烈,遇热后疼痛可减,但遇寒邪则疼痛更剧烈,患者手足冰冷,舌苔可见薄白,脉搏则细沉。

(2)湿热瘀滞,寒邪不解:暑热时患者外感湿热,内瘀滞寒邪,郁结于脾胃,致气机不通,引起患者腹部疼痛。此时,患者腹痛多表现为胀痛拒按,受热后患者腹部胀痛增加,小便短赤,苔黄脉滑数。

(3)饮食积滞,损伤胃脾:饮食不节,恣食肥甘辛辣或误食馊腐之物,又或饮食生冷等致寒邪瘀滞脾胃,腑气阻滞,进而引发腹痛。此时,患者腹部胀痛拒按,不思饮食,后腹痛可减,便臭,苔厚脉滑。

(4)情志失和,肝气阻滞:怒火伤肝,气机瘀滞,气血不畅;忧思伤脾,致脾气血失和;肝脾皆伤,又致脏腑经络气血不通,进而引发患者腹痛。此时,患者腹痛胀满,嗳气或情志温和则痛减,怒火旺盛或思虑甚时则腹痛加重,苔薄白而脉弦。

(5)跌扑损伤,气血瘀阻:跌扑损伤致气血于腹部瘀滞,血气通行不畅,则脏腑经络难愈,最终可致腹痛。此时,患者腹部刺痛剧烈难忍,气血瘀滞结块,咳嗽等腹痛加剧,患者舌紫,脉涩。

(6)阳气虚弱,中虚脏寒:患者体弱虚寒,阳气不足,或过食寒凉之物或体虚生寒致脾阳伤损,而肾阳、寒邪内外侵体引起腹痛。此时,患者腹痛绵绵,时痛时缓,喜温恶寒,食寒痛则加剧,体寒手足冰冷,面黄苔薄而脉细。

1.3方法

1.3.1穴位按摩承山穴按摩:嘱患者取侧卧位,若为男性患者则握其左侧小腿下部,而女性患者则握其右侧小腿下部,操作者拇指按其腓肠肌下的正中部位,患者在伸其小腿时其肌腹上出现的交角部位即承山穴的位置。操作者先轻后重用,先浅后深的用其拇指进行按摩,当患者按摩部位感到酸胀时,操作者拇指用力按压承山穴,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再缓慢将瘀滞于体内的寒邪之气呼出,操作者随患者呼气而缓慢放松按压力度后轻柔承山穴,患者痛时即可停止按摩。

1.3.2针刺治疗取患者双侧足三里、梁丘、天枢及中脘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操作者给予患者足三里穴位直刺,梁丘、天枢及中脘等穴位均给予强刺激,若患者疼痛未出现明显缓解者,在其后足三里穴位处将针退至患者皮下,改直刺为斜刺,将左侧针尖刺向外上方,而右侧针尖则刺向内上方,患者顿感疼痛减轻,强刺激留针30min,每日一次,共10次。

1.3.3灸法选取患者天枢、中脘、神阙、脾俞及肾俞等穴位进行灸法治疗,选择穴位,并将鲜姜片放置于其上,后将艾炷置于鲜姜片之上,将艾炷点燃施灸。

1.3.4饮食疗法

(1)丁香、肉桂、草豆蔻及鸭子1只,选取适量的葱、鲜姜、盐、冰糖及卤汁,煎熬两次,并于水沸后再煎熬20分钟,待药汁熬至约3000ml时,将其滤出;然后将鲜姜、葱捣碎待用;再将药汁放入锅中,加鸭子及捣碎的鲜姜、葱用小火煎熬至六成熟后捞起后晾凉待用;再将卤汁置于锅中后,将鸭子也放入锅中,用文火煮熟后捞出,并将浮沫捞净;取出冰糖、食盐及味精搅拌均匀后再将鸭子放回锅中,文火蒸煮,不时滚动鸭子浇卤汁,当卤汁均匀沾满鸭子时将其捞出,再将香油均匀涂抹于鸭子上即可。此食疗方法可以和中暖胃,驱散寒邪,止呕去痛。

(2)选取适量的胡椒、白术、肉桂、葱白、食盐及猪肚1个。首先将猪肚洗净备用,将胡椒、白术、肉桂及葱白与盐搅拌均匀,填埋与猪肚中,再将其置于砂锅中,并添加适量的水用文火将其煮烂,并于空腹时食用。饮汤,每日2次,每次200ml。

1.3.5辩证组方

(1)理中汤:温中健脾,其组成为人参6克(现用党参)、干姜9克、炙甘草6克、白术12克。水煎服,也可炼蜜为丸,名理中丸。

(2)香砂六君子汤:益气补中,其组成为人参3克、白术6克、茯苓6克、甘草2克、陈皮2.5克、半夏3克、砂仁2.5克、木香2克。上加生姜6克,水煎服。

(3)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其组成为陈皮(醋炒)、柴胡6克,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1.3.6中成药

(1)元胡止痛片:理气剂,可理气,活血,止痛。可治疗因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等。口服,4-6片/次,3次/日。

(2)良附丸[2]:可温胃理气,主要治疗因寒凝气滞所致腹痛、腹胀等。口服,3-6克/次,2次/日。

(3)香连化滞丸:可清热利湿、舒血化滞。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凝滞所致腹痛下痢。口服,2丸/次,2次/日。

2.讨论

腹痛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引起,且各种病因间也可互为因果,共同导致患者外邪侵体、经脉阻滞、脏腑气机不利及经络失养,进而引起腹痛。腹痛的疼痛范围较为广泛,可局限于大腹、胁腹、少腹及小腹等,也可侵犯脾、肠、肝、胆、膀胱等多脏腑及多经脉。因此,在腹痛的治疗时应辩证施治,已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峰.痛证外治法临床研究近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0,(6):120.

[2]陈晓娟,杨永刚.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10):116.

中医内科范文第4篇

【摘要】中国传统中医内科护理技术源远流长,灸法、针刺法、拔罐法、敷药法等在内科临床护理上能发挥出特殊功效,面对患者的现实需求,应该大力发展中医内科护理技术。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中重要作用。笔者从中医护理的治疗效果和护理特点入手,阐述了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关键词】整体辩证特需心内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21世纪的护理核心理念是提供优质医疗护理服务。我国的中医护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中医药学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传统医学主张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倡导天人合一、形神一体,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弥补了现代中西医学及护理学的不足。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中医内科护理的一些看法。

一、 中医护理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如灸法临床适应症达186种,其中内科常见病症有:腹泻、类风湿关节炎、面瘫、输液反应、哮喘、不寐、糖尿病并发症、痛症、放化疗不良反应、肌肉注射后不良反应、中风后遗症等。灸法是结合灸火热力和药物作用,达温经通络,活血行气与散寒祛湿作用,对内科虚证和寒证改善效果很好。拔罐可用于外感风寒导致的系列内科病证,如头痛、关节疼痛、腹痛泄泻、腰背酸痛、咳嗽气喘、胸胁苦闷等多种疾患。耳穴压豆法、中药离子透入、梅花针及气功等方法可调整人体内外环境,可改善失眠症。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二、 中医护理的护理特点

1.整体观 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整体,构成人体的脏腑、器官、经络、皮肤等,在功能上是相互协同,互为作用的,在病理上亦是相互影响的。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肝主藏血,脾主运化,肾主藏精排泄,各自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但又相互为用,相互影响。人体与大自然也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变化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整体思想贯穿在生理、病理、辨治和护理的各个方面。如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和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的变化,人体随之也有相应变化。除四季外,朝暮晨昏变化对人体也有影响。

2.辨证施护 “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中医认为证和症有着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腹痛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的概括,如感冒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病包括了证“病之总者为病,而病总有数证”,如伤寒病拟有六经分证,温病以卫气营血分证,所以中医护理不仅要针对症状病名,同时还要正确辨析证的寒、热、虚、实,才能取得很好的护理效果。中医护理并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相同病机或证可采用相同护理方法,不同病机或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

三、 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1. 特需内科的护理 所谓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的病人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它是内科护理的一种方式,也是特需病人的需要。这些患者很多在各事业单位担任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在总体上,、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高的文化层次。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服务护理。目前特需病房建设尚处初创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对特需病房及其护理特色的研究,是加强特需病房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因为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 病房应有较好的适合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有利于管理和恢复;(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努力满足病人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 (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 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跌倒、猝死及出血等症状。对予以上三类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总结出以下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1)对上述三类患者进行患病程度的评估:具体的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状态、有无眩晕、检查有无明显的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是心内科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的技术类的能力;(2)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中医内科范文第5篇

自拟乳痈汤治疗急性乳腺炎186例 李艳君

理气逍遥丸治疗女性黄褐斑450例 徐侠,张培影,陈思侠,安云琴

妊娠便秘与肛裂的防治方法 李恩荣

糖尿病足的辨证施护体会 高雪霞,陈润,张晓辉

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36例 廖世杰,陈春林

剌血针罐并用治疗风疹45例 周莹,亓秀英,周丽

双黄连注射液致过敏3例 王永波

温阳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4例 吴忠和

中医药治疗HBsAg阳性乙型肝炎100例 胡文福,唐亚丽

升降散加味治疗副鼻窦炎 苏衍卿,黄承煜

愈肠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8例 谢春红,刘春燕

清热化解汤治疗不液化68例 邢军,林雁,周淑英

膈肌痉挛治验谈 职立树

补骨脂治疗汗斑 李明

中医三法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97例 秦发义,秦月芳,秦跃辉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15例 王健,赵文

乌沙桃花汤治疗高脂血症 林盛毅

柴胡疏肝散临床应用举隅 杨晓华

慢性乙肝中医药研究和治疗近况 谢蓉

参附注射液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丁松云

丹参注射液的内科应用近况 范京国

浅谈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的作用 周增友

补益法在慢性肝炎中的应用 刘正宽,周春梅

王顺贤主任医师治疗疑难杂病验案举隅 杜新,赵英霖

平胃散加减治疗寒湿困脾型口腻症60例 梁色兰

邱祖萍应用附子经验探析 严索宇,黄建琴

费伯雄治疗内伤咳嗽经验 陶亦鸣

清利湿邪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陆安康

三黄合剂治疗霉菌性阴道炎35例 赵亚娟

肾病常见症的治疗体会 黄文喜

石苇二金银龙汤治疗尿路结石120例 徐建新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89例 王庆春,翟世敏,李新文

解毒消瘀汤内服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56例 吴英男,邢丽红

五行学说临证应用 尹明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21例近期效果观察 粟世勇

鱼腥草治疗病毒性肺炎48例 吴莺

特发性水肿的辨治体会 祖秀琴

炙甘草汤治疗心肌炎结代脉33例 林绿冬

旋覆代赭汤在治疗肺病中的应用 吴少东

中药路路通煎液治疗老年性腰腿痛50例 廖有业,廖晓丽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咳嗽35例 童延清,童世清,陈旭

化瘀润肺法治疗老年人肺炎 朱红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30例 连林芳,韩景荣

益肾通淋煎治疗尿路感染130例 邓宝华

排石祛瘀汤治疗尿路结石72例 周志红

肢体麻木的中医治疗 李邦贵

中药灌肠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66例 李卉,焦建洪,高建玲,刘振明

健脾益肾法治疗老年性虚秘临床观察 王崇华

洁利斯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60例 燕颖

芎参五白汤治疗偏头痛50例 何光向,郑伟林

三物黄芩汤治疗烦热症34例 吕奎

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36例 辛大永

自拟颈椎增生汤治疗颈椎病74例 陈潼

鱼腥草注射液合四环素治疗癌性胸水20例 季卫军,陆跃美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52例 寇绍杰,王文洁

辨证取穴治疗哮喘探要 王伟,孙占玲,刘海静

感冒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分型 乐鸣

吞咽性房性心动过速例析 任春岭,柴学云

"传方不传量"之说探析 李书印

痰的证治考略 房经富,房京莹

《内经》治病必求本简析 秦兴华

小柴胡汤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王莉珍

滋阴活血散瘀汤对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王嘉欣,王瑛

肠易激惹综合征的证治例析 刘明

学龄期儿童消化性溃疡86例临床特征及诱因分析 秦修成,李民,王英丽,张亮,姚瑞华

辨证治疗疑难杂证五则举隅 邵全满

自拟排石汤治疗石淋150例观察 田兰英

自拟消疹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35例 刘国文

温胆汤异病同治四则举隅 李霞,盖德美

神仙百解散临证新用三则 谭艳君

补气养阴法治疗糖尿病二例分析 谭开琼,李华清

辨证治疗舌麻二例举隅 顾自悦

长期服用番泻叶致月经失调例析 毛新春,谢学艳

痛风性关节炎辨证分型治疗浅识 赵相洪,杨光宏

尿路结石的辨证施治 魏艿

温补法在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的应用 陆安康

健脾温肾化湿固涩止泻法治疗糖尿病性腹泻26例 芮以融

清宣金脏法治疗小儿咳嗽60例 向宏

通淋利尿活血化瘀法治疗泌尿道结石67例 朱国强

肠激惹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治疗 钱菊芬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脑出血的机理探析 李兰,刘松

清肺健脾养阴补肾法治疗慢性咽炎40例 姚敏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41例 曾凡芝,杨韬滔,张晶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 钟健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研究述略 陈践实,刘延玲,王丽霞

止血散瘀汤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33例 刘亨秀,刘裕民

敛阴升阳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体会 刘永强

健脾降糖止泻方治疗糖尿病腹泻36例 王淑贞

藿香正气散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夏季腹泻例析 顾琰东

川黄解毒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17例 刘丽明

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泄泻 万恒仙

华佗再造丸治疗脑梗塞伴高粘滞血症40例 莫伟南

附子理中汤治疗虚寒感染性疾患例析 苏喜

紫根汤治疗癌症发热60例分析 倪广林

三参止崩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不规则子宫出血148例 朱月洋

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返流性食管炎42例 颜宜坚,刘殿青

四物汤二仙汤加味治疗硬皮病例析 徐凤亮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颈椎病50例 邓少贤

葛根素致高热皮疹5例过敏反应简析 张君梅,牙克甫·阿不都热衣木

皮炎汤治疗颜面过敏性皮炎743例 于兆男

醒脑静纳络酮并用抢救急性海洛因中毒56例 游世伦,何小平

中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7例 李超

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67例 蒋薇,辛大永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例 刁春霞

肝硬化腹水临证治疗一得 叶圣荣

苓桂术甘汤临证新用例析 张景祖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管病五则举隅 蒲正荣,黄晓玲

自拟泻肺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87例分析 仝占伟

自拟胸痹饮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8例临床观察 张再辉,陈山泉,孙秀芬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分析 李祥年

更年期综合征的辨证分型例析 陈保红,康强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心身并治的体会 傅文录,李雪梅

苦参百部洗汤治疗足癣68例 闫慧军,孔志凤

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论治 陈文柯

辨证分型治疗胃脘痛268例分析 壮梦今

皮安诺肤痒冲剂治疗皮肤瘙痒症62例 于腾阳,孙文兰,张明明

辨证治疗肾结石临证应用例析 朱凤霞

急性重型肝炎证治浅析 于红,魏红

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浅析 叶圣荣

胃镜征象与辨证分型相结合治疗浅表性胃炎40例 林刚

辨证治疗扁平疣60例分析 刘颖,陈维梅,金镐

高血压病的证型与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关系 朱国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38例分析 顾本宇,王业建,杨玉贵,关崎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30例分析 王金英,陈建梅,赵万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口感染不愈合28例 王景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42例 吴雪华

养阴和胃法治疗胃脘痛120例分析 王宗瑛

少阳病择时用药意义与作用例析 高远超,高峻泰

山楂的临证应用浅析 陈扬,戴传贵

黄土汤妙用治疗下消化道大出血浅识 陈家骅,田梅

龙胆泻肝汤妙用治疗风湿病例析 惠乃玲,段俊红

解郁降脂汤治疗高脂血证48例 张智勇

通阳活血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46例 武子华

益气养阴祛瘀化浊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50例 姜淑兰,赫春来,李平

调心整律汤治疗顽固性早搏60例 彭立夫

桂枝汤加味治疗胃脘痛36例 黄增强

活络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浅释 王福礼

冠心通脉汤治疗冠心病26例分析 高玉飞,蒋淑媛

当归百合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47例 刘建华

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右胸胁痛 宫宏伟,姜淑兰,赫春来

平肝活络饮治疗偏头痛120例分析 任素芳,郭双娥

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久咳80例 余琴

蕊石百合汤治疗难治性咯血31例 吴圣明,咸建春

升清降浊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 周辉

人参保心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7例 李刚,朱以翠,保廷玉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中的效应 孔德山

金宏声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咽炎140例 孙桂芳,马俊强

蕲蛇酶治疗结核性胸膜肥厚临证浅识 梁丽丽,刘新

活力苏口服液梅花针并用治疗斑秃40例 胡东流,范瑞强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危急重症浅析 王宗坚

中医内科范文第6篇

第一次是在内科门诊与中医老教授抄方学习,让我受益非浅。我经常与肾病的中医专家王荣欣老师谈论中医的各种学术问题。我们畅所欲言,我的很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最后我们既是师生,又是好友。她常借我买的一些书看,我也经常到她的门诊去听她看完书后的体会,我就能比较和我看完书后的体会有何不同。那三周和后来的几次拜访是我学到东西最多的时间。

后来就是连续的病房实习,那时我深刻体会到这些医生对中医知识的缺乏。我有时问自己:“这是中医院吗?”因为他们看病治疗几乎都是以西药为主。中药只是补一补正气,提高一下免疫力之类的,根本不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他们还含笑而说:“周四是开大方的日子。”而开一些很大的方,很多味药,价格也很高。不仅如此,他们还让学生开这些方,“看着差不多就行”就下医嘱了。偶尔有时候会改方,但原因竟然是学生开的某几味药太便宜,换几个差不多功效的而价格高一些的药。难道这就是我将来要工作的我们中国的中医院的情况吗?

在神经二病房的时候,我的同学因没在带教老师陪同下去与患者交流而被主任痛骂。他只是想去补充收集一下老师没有收集完整的中医四诊资料而已。

学校要求我们要写16篇临床病历。我虽然觉得抄这些病历几乎提高不了自身的什么修为,但还是决定硬着头皮抄两篇交差。还没等下笔就被主任痛骂,说些什么这是患者的隐私,不能让你抄之类的。看来她对我印象不怎么样。骂得好!我本就觉得这是浪费我时间,不抄了。

当我要转到普外实习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我断然拒绝了医院的安排,自己去找了内科门诊的主任---大连治脾胃病最有名的中医—李吉彦教授。他平时是不带学生的。但看到我的诚意,又经我跟科教那边多方协谈,他终于同意了。我终于感觉到我开始学中医了。他先看一个患者,写方,递给我,我抄,我再重新看一遍那个患者(这时他看另一个患者),望,闻,问,切,自己来一遍,再自己开个方,跟老师的比一下。幸亏老师看得很慢,我有足够时间做这些。当抄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方,我渐渐明白了这位老师的思路和用方习惯,我也向他提出了一些见解,有些也被他采纳了。我感觉我突然进步了很多,心里有股说不出的喜悦。

中医内科范文第7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07)10-0038-02

【摘要】在中医临床上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类炎症性皮肤病,在其临床上来讲,湿疹皮肤病症特点是一种为多形性皮疹,它在发作时溺水向四周分布倾渗而出,使人体感到剧烈搔痒难受难忍。湿疹这类皮肤病很容易反反复复的发作,使用一般的治疗方法难于治愈,皮肤体内的病毒久经多年也不易死去,而愈染愈多,延续扩散,难于根除治疗的炎症性皮肤病。本篇深入分析湿疹的病因,其发病的症状和所诊断方法;从病例中进行辨证分析,鉴别诊断这几方面来论述湿疹的发病机理。通过本篇论述为我们对湿疹进一步了解,更深一层的去分析论证在中医上如何根治湿疹。

【关键词】中医;内科;皮肤病;湿疹

By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eczema

Zhao Yan

【Abstract】at on the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eczema is one kind of common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class inflammation skin disease,in its clinical says,the eczema skin illness characteristic is one kind is the polymorphic skin rash,it when manifesting suddenly is drowned to all around distributes leans infiltrates,makes the human body to feel fiercely scratches with the finger itches uncomfortably is hard to endure. Eczema this kind of skin disease very easy repeatedly manifesting suddenly,to use the general method of treatment difficulty with to cure,the skin in vivo virus experiences for a long time many years not to be easy to die,but dyes many,continues the proliferation,difficulty with eradicates the treatment the inflammation skin disease. This thorough analysis eczema cause of disease,it arises the symptom and diagnoses the method; Carries on the dialectical analysis from case of illness,the distinction diagnoses these aspects to elaborate the eczema pathogenesis. Further understood through this elaboration for us to the eczema that,how deeper does analyze the proof to permanently cure the eczema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Skin disease; Eczema

1 湿疹的病因

湿疹的病因分外界和体内因素影响。而外界或体内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关系也较复杂。化学制剂、化妆品、香料、染料、清洁剂、动物毒素、蛋类、鱼虾及牛奶等异性蛋白、花粉、尘埃、细菌感染、日晒、寒冷、搔抓等都外界因素都会导致湿疹的发病。过敏性体质,代谢、内分泌或消化道功能紊乱,神经精神功能障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病灶感染,肠寄生虫病,静脉曲张,多汗,皮肤干燥等内在的体内因素都是导致湿疹原因。

2 湿疹的发病机理

在中医上的角度研究认为,湿疹的发病机理出自于日常的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身体虚弱,脾为湿因,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都会引发湿疹病例。从湿疹的症状和诊断上来分析分急性的湿疹症状、亚急性的湿疹症状、慢性湿疹三种。

2.1 急性的湿疹症状。在刚开始受感染发作的时皮肤为弥漫性潮红,接着会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病症的变化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境界。严重发作即感染全身各个部位。如头,身,四肢等处。病发时急剧,炎症明显,倾向湿润糜烂。虽然可以治愈,但容易反复发作。

2.2 亚急性的湿疹症状。为介于急性与慢性湿疹间的阶段,常由于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致病程迁徙所致。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

2.3 慢性湿疹。常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由于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可略有差异,慢性湿疹与急性,亚急性有所不同。慢性湿疹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背、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境界明显,炎症不著。发作的部位皮肤肥厚粗糙,嵴沟明显,呈苔藓样变。颜色为褐红或褐色,表面常附有糠皮状鳞屑、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部分皮损上仍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浆液渗出。其病症发作无规律性,轻重性无常,瘙痒的程度也不异。

3 湿疹症状的辨证分析

湿疹的症状可分为湿热并盛型、脾虚湿盛型、血虚风燥型。不同的类型都有不同的症状。湿热并盛型发病急、病程短。心烦、口渴。大便秘、小便赤少。皮损潮红欣热,肿胀,渗出显著。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辨证属湿热兼盛,浸淫肌肤。脾虚湿盛型:病程日久,口渴不思饮,大便不干或有溏泻,皮损粗糙肥厚或兼有少量渗液,或可见抓痕鳞屑。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或腻,脉沉缓或滑,辨证属脾虚湿盛以致肌肤失养。血虚风燥型:慢性经过,皮损肥厚,角化皲裂,或有抓痕血痂。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沉缓。辨证属久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以致肌肤甲错。

4 湿疹症状的鉴别诊断

在湿疹的病症疹断上,和接触性的皮炎类有所不同。湿疹病症反得发作,容易倾向慢性化。在临床的诊断上我们要注意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疹鉴别;神经性皮炎与慢性湿疹的鉴别。而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黄红色或鲜红色斑,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有着湿疹样变。发病主要是由身体上至下的部位蔓延。比如头部、胸前、背部中央、腋窝、等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

5 结论

在内科皮肤病症中湿疹为最为顽固,最易于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炎症性皮肤病。湿疹病发出因有外界和内在的因素影响。湿疹的病例种类之多,不同类型所病发的症状都各异。在临床上对湿疹的诊断和鉴别要深入着手于其病症:病症在开始受感染发作的时皮肤为弥漫性潮红,接着会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病症的变化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境界。严重发作即感染全身各个部位。如头,身,四肢等处。病发时急剧,炎症明显,倾向湿润糜烂。从湿疹的症状和诊断上来分析分急性的湿疹症状、亚急性的湿疹症状、慢性湿疹三种。经本篇论述使我们更了解和防治炎症性的湿疹皮肤病。

参考文献

[1] 胡宝春.湿疹的中药治疗及护理. 浙江省缙云县中医医院

[2] 赵丽平.中医辨证论治湿疹86例.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年07期

[3] 李文忠、孙秀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48例. 山东中医杂志 2006年08期

[4] 欧柏生,刘卫兵,王建民,荆鲁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42例. 人民军医 2006年08期

中医内科范文第8篇

有人称小儿科为“哑科”。这是因为,除较大儿童外,大部分儿童不能自诉症状,有的虽可自诉,但往往不能准确说出腹痛的部位和疼痛的性质。一般而言,若婴幼儿出现突然或阵发性反复哭闹,曲腰啼叫,或双手捧腹,起卧颠倒,烦躁不安,或摒气出汗,面色苍白,或精神萎靡,屈膝踌卧等症状,多是腹痛的表现。小儿脾胃薄弱,经脉未盛,易为内,外因素干扰,所以,诊察小儿腹痛,必须注意其发病经过,注意腹痛性质(锐痛,钝痛,持续痛或阵发痛)和伴随症状(呕吐,腹泻,便秘,便脓血,消化不良以及发热,咳嗽等),特别要注意排除急腹症,还要注意排除腰背,尿道、等处疼痛所引起的干扰。

一般而言,没有腹部压痛、肌紧张和肿物,腹部柔软,没有明显腹胀而肠鸣音正常者大多可排除器质性病变。功能性腹痛多由单纯的胃肠痉挛引起,但有少数器质性病变如肠黏膜病变、肠寄生虫病也可成为肠痉挛的诱因,应注意区别。

中医将儿童内科腹痛分为寒实型,食积型和虚寒型,并提出相应的治法。

寒实型

护理失当,脐腹部为风冷寒气所伤,或饮食当风,或过食生冷瓜果,致寒邪搏结肠间,中阳受阻,失于通调,不通则痛。其症状表现为腹痛暴急,多呈绞痛,阵阵发作,弯腰啼叫,面色苍白,手足发凉,甚至唇色青暗。痛处喜暖,得温则舒。或伴有呕吐、腹泻,但次数不多。舌苔薄白,指纹红或隐伏不显。

中医便方

1、苏梗10克,藿香10克,干姜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2 藿香正气液半支~1支,每日5次口服。

3、丁香1.5克,茴香4.5克,藿香6克,水煎服,每日1剂。

食积型

由于乳食不节,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食积中焦,气机受阻,郁而不通,升降失和,传化失职,引发疼痛。其症状表现为腹部胀满疼痛,按之痛甚,口气秽臭,食欲不振,大便酸臭,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伴呕吐,吐物酸秽,夜卧不安,时时啼哭,舌苔黄厚,指纹紫滞。

中医便方

1、焦三仙(神曲、麦芽、山楂)各6克~10克,炒二丑3克,共研细,1日分5次服。或水煎服,每日1剂。

2、炒鸡内金10克(或用炒莱菔子),炒枳壳6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研为细末,1日分5次口服。

3、炒山楂10克,炒二芽(谷芽、麦芽)各10克与红糖适量,放入搪瓷杯中,加水煎煮10分钟,去渣取汁。

虚寒型

素体阳虚,或病后体弱的小儿,由于脾胃虚寒,中阳不足,运化无权,脾阳不能温运水谷,致寒湿内停,气机不畅,引发腹痛。其症状表现为腹部隐隐作痛。绵绵不休,时作时止,时发,痛处喜按,得温则舒,得食暂缓,每于晨间或饭前发作。患儿常见面白无华,形体消瘦,精神倦怠,或食后腹胀,消化力弱,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指纹色淡。

中医便方

1、党参10克,白术6克,炒白芍6克,生姜3克,水煎服,每日1剂。

2、生姜6克切碎,与粳米50克、苡薏仁15克共煮粥,粥将熟软时加入茯苓粉10克,拌匀,再稍煮,食粥(也可加适量盐或白糖)。

3、淡豆豉、食盐适量,加数片生姜和1段葱白,共捣烂,同炒至热,用细布包襄,温熨脐腹部(要防止烫伤),同时轻轻揉按,冷后炒热再敷,直至痛止。

(文中方药适合4至10岁之内儿童,大于10岁或小于4岁者应酌情加减。)

中医内科范文第9篇

关键词:普通内科 中医内科 作用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7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举现代化旗帜的当今社会,许多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总是困阻重重,中医学在发展中亦是如此。但是并不代表中医在医学中的作用也随之越来越弱。普通内科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在专科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对医疗模式进行反思后的重新认识。目前医疗中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服务的终极目的并不只是治疗某种疾病,而是提高人体的健康程度,普通内科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应运而生。而这与中医内科的许多观念,机理是相一致的,达到人体精、气、血、津液的真正协调,阴阳的平衡。

1 中医学的整体观、辩证观对内科疾病的准确诊断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1.1 不可否认,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使得疾病的诊断更加直观,更加精准,但是设备再精良也只能针对某一特定局部病变进行特定的诊断,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而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自身的各个脏器,腑器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如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通过泻下通腑法,使肺热下行,多选用桑菊饮,银翘散加减,两方共具辛凉解表,轻清宣肺功能,对肺系症状咳嗽,流涕,咳痰黄稠等进行治疗,同时治疗其所致的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是整体机能得到恢复。而西医主要通过对病变部位病毒,病菌的抑制而达到治疗目的,在病毒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常用利巴韦林。原发或合并感染时,根据感染程度选用抑菌药物口服或注射治疗,如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等,青霉素类如阿司匹林,都是针对病变部位细菌,局限性治疗,且易形成耐药性。

1.2 普通内科是内科疾病的大集合,在这里我们能看见几乎所有内科疾病,对于它们的治疗,应用针对性专科治疗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忽视中医所提倡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有利于对疾病的正确诊断,也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例如,虽然同为咳嗽,内伤咳嗽与外感咳嗽虽都为咳嗽,但是在治法上是不同的,外感新病多属实邪,治当祛邪利肺:内伤多属邪实正虚,治法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分别主次处理。物只需炮制,而西医则如上所述,多为抗病毒治疗,且易形成耐药性,所以在治疗是急性期采用西药进行病情控制,进入缓解期是则用中药辨证治疗,疗效更佳。

2 对中医内科的重视是普通内科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及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病人免疫力低下,往往集各种病于一身,为此普通内科重视中医内科的发展是必要的。中医内科强调从整体把握疾病,尤其是对老年疾病,同时中药的使用更适用于老年病人,其药性更温和,副作用相对较少,对于老年保健中医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太极拳、六段锦、易筋经等功法的练习对疾病后期的恢复及疾病的防护,老年体质的增强作用很明显,而且是无需什么医疗费用。

20世纪90年代后,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生每次门诊都是看专科,专科医疗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长期接触不到其他疾病其知识面越来越窄,对于其他专业问题常常需要求助于其他专科医师,患者看一次病要历经几个专科医师之手。而作为中医内科学对疾病的诊治,都是在四诊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辩证,通过对气、血、精、津液盛衰的分析,运用脏腑辩证、八纲辩证等对疾病进行分析,中医内科并不像西医有很精细的专业分类,一个内科医生一般能看所有内科疾患,而且中医诊断也并非只循旧法,对于诊断仪器的运用,各种化验检查的结合使用,与西医诊断相结合能够提高效率与准确度。

3 中医内科对于某些慢性病的治疗具有比较好的疗效

针对慢性疾病病程长、多脏器损害的特点,中医药包括中药、针灸、按摩等丰富的疗法,具有简、便、验、廉、安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发挥整体调节、综合干预的优势,更适合脏腑功能减退,代谢功能较差,罹患慢病的广大的人群。

中医治疗慢病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系统地认识人体,针对不同机体疾病状态,建立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使机体逐步恢复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减少慢病发病率;完善慢病防治早期干预措施,提高慢病患者生存质量。

中医治疗慢病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优势,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费用相对低廉,特别是注重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有利于对病因复杂的慢病综合治疗与康复。大力推广应用中医防治慢性病适宜技术和方法,对控制慢病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外埋内疏”法:外埋内疏是运用经络穴位理论、天人合一、阴阳学说、人体生命科学,人体工程学,免疫学、经络学、针炙学、阴阳全息理论为一体的综合疗法。“外埋内疏”技术是卫生部门十年百项计划和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得到了“2010世界哮喘日”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外埋内疏疗法”就是做到了内因外因兼顾的治疗,在消除表面症状的同时,注重对引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内因,即人体自身机体脾、肾、肺功能的调理和恢复的治疗,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功效,这也是目前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最新和最有效的方法,摆脱了用激素和扩张支气管药物治疗的弊病,而且在阻止和逆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呈现出独特的优点。

中医内科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医 护理 功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65-01

中医护理有数千年历史,中医护理有一套异于现代护理的独特技术与方法,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人体损伤小,在减轻患者病痛、促进康复起到非常独特的功效。

1 中医护理技术及其内科调护理论

中医护理技术是医学技术下属分支,具有医学技术和技术的要素及属性,在护理工作中,为患者健康采取的系列中医护理手段、技能和方法总和。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列出15项临床常规中医护理技术,主要有:灸法,针刺法,拔罐法,刮瘤法,穴位按摩法,熏洗法,湿敷法,全身药浴法,涂药法,换药法,敷药法,药熨法,贴药法,坐药法与中药煎煮法。[1]近年来,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将传统中医护理技术与部分西医技术进行融合创新,创造了中药离子导入术、中药保留灌肠术等护理技术,使中医护理技术在内科临床上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中医内科调护是运用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在中华医学古籍原文中有很多内科所属病证的调理和护理内容。内科病证范围包括外感病和内伤病,外感病包括《伤寒论》及《瘟病学》,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等书所载脏腑经络诸病。外感和内伤疾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内伤易遭外邪,而外感又可促内伤。对于内科病证调护必须结合调护总体,科学进行服药调护、伤寒调护、温热病调护等。古籍中有关内科病证的中医调护内容颇多,对病因病机、病名,每种病证饮食起居调摄、情志调理、外治法、食疗、观察等都有详尽记载。

2 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对病证的特殊功效

中医护理技术对某些内科病症改善效果显示出其异于现代护理技术特色性。如灸法临床适应症达186种,其中内科常见病症有:腹泻、类风湿关节炎、面瘫、输液反应、哮喘、不寐、糖尿病并发症、痛症、放化疗不良反应、肌肉注射后不良反应、中风后遗症等。灸法是结合灸火热力和药物作用,达温经通络,活血行气与散寒祛湿作用,对内科虚证和寒证改善效果很好。拔罐可用于外感风寒导致的系列内科病证,如头痛、关节疼痛、腹痛泄泻、腰背酸痛、咳嗽气喘、胸胁苦闷等多种疾患。耳穴压豆法、中药离子透入、梅花针及气功等方法可调整人体内外环境,可改善失眠症。中医技术对特定内科适用程度高。冷敷法一中暑、注射后局部出血即刻止血、静脉输液外渗、高热晕厥,湿敷法一外周静脉滴注致静脉炎,敷药法一静脉滴注致静脉炎,拔罐一外感风寒致腰背酸痛,贴药法一风寒久咳,中药离子导入法一慢性颈肩痛、肩周炎疼痛等具有明显功效。冷敷可使注射部位皮肤血管收缩血流缓慢,毛细管内血细胞疲积,利于凝血。较长时间冷敷,可使人体基础体温下降,降低机体应激性,减缓抗原抗体结合反应速度,抑制血小板在体内破坏,从而减少出血发生,减轻局部水肿及药物扩散,减少渗漏,减轻局部组织损害。临床常用金黄散敷于患处可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血管通透性,恢复血管弹性,激活巨噬细胞而灭菌。贴药法如三伏贴疗法针对“冬病”,配止咳方药,可达疏通经络、调整脏腑阴阳、祛散寒痰,使人体阴平阳秘,脏腑经络通畅,达喘平咳止目的。中药离子导入的直流电通过人体局部组织,产生大量离子堆,加上蒸热蒸透中药袋,具温中散寒、舒筋活血与消炎镇痛功效,促进炎症吸收及松解粘连,使痉挛受压神经肌肉得以缓解,使肌肉韧带受压系列症状及体征得缓解及消除。凝血功能低的患者在注射前预防使用冷敷法,防注射后引起出血,效果较显著[2]。

3 中医内科护理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当前中医传统内科护理技术临床运用有限,仅传统中医科如针灸科、按摩科等应用较多[3]。内科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认知度低但需求高,如穴位按摩与推拿等。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是未来趋势。有必要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临床应用性评估,明确专业范畴并明确哪些操作护士能力能胜任,最终选出属护理范畴的、护士能力可胜任的、安全性较好且对病症适用度高的中医内科护理技术,适应临床需求。另外还要大力研究内科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伴随内科护理医学模式转变,系统化整体化护理已成发展趋势,强调以人为本,以解决病人健康问题为护理目的。

中医药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医学体系,具有理论独特,自成体系,且文献丰富,经验宝贵和疗效确切。几千年来,中医药学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发挥重要作用,也为世界健康和世界医药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及包含中医内科护理等在内的技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如针灸等技术就先后在一些国家(地区)被纳入法制化管理。在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国际化进程中,建立国际标准体系是十分重要,而人才标准是标准体系主要内容,中医内科护理统一考试将是检测人才知识结构与理论水平,技术技能与实践能力主要方式,是推行中医内科护理人才标准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中医司.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版社,1985:155-200

[2] 刘敏.用冷敷法减轻注射后局部出血[J].哈尔滨医药,2006,26(2):47

上一篇:古典诗歌范文 下一篇:农村土地整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