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11:06:13

中医论文

中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医;医案;知识;技术;数据

中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医师实施辨证论治过程的文字记录,是保存、查核、考评乃至研究具体诊疗活动的档案资料[1]。在中医药学领域中,自古至今,从散在于各种史料中记录的医案雏形,到医案专著,医案一直伴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随着医案记录的不断涌现,医案分析研究也层出不穷,在中医理论的形成发展传承过程中一直充满活力,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随着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引入中医药研究领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中医医案进行研究已经提上日程。

1中医医案的特征与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

中医医案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它不仅是医疗活动的真实记述,而且还反映了医家的临床经验及思维活动。由于医家所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学识、爱好和修养等各异,因此历代医案的数量、形式、体裁、风格和内容等亦在不断变化中。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名医淳于意就首先注意医案(诊籍)的记载。但秦汉以降,医家崇尚方书,此后直至隋唐五代,医案才逐渐散见于医籍和文史书中,数量少且内容简;宋金元时期医案专著开始出现,医籍附案逐渐增多,医家立案蔚然成风,医案风格异彩纷呈。医案发展至明代,开始有名医医案的专著出版,如江灌的《名医类案》。此期在医案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内容完整、客观;格式多样、规范;说理透彻、详明;文笔秀美、流畅[2]。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在《寓意草》中撰“与门人定议病式”,在韩懋和吴昆等人的基础上,对撰写医案的内容与格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态度应严肃认真,内容应详尽,理法方药应齐备。而张山雷在撰写风格上,或继承明清两代的特点,或对传统医案加以变革,采用中西汇通的观点叙述医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医案的数量也呈“爆炸式”增长。如隋唐五代前千百年的医案,数量少且内容简;而仅在清代,医家撰写的医案专著就达200余种,而且门类齐全,风格多样,既有个人医案、医案类书、医案丛书,又有专科医案、专题医案、会诊医案、医案评注及宫廷医案等;近十年公开出版的名老中医医案有近百种之多,每种收录医案数百则到千余则不等。古今医案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3],向应用中医基本理论研究现代医学疾病的方向发展,注重记载现代医学已诊断明确的病名。常见的记载方式为中西医诊断并列,以利互参。医案记载实验室等客观检查的内容逐日增多,针对检查结果的辨治内容如“微观辨证”等随之出现。现代医案中处方用药的内容变化也较明显,医者不仅根据中医药理论选方用药,而且根据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和中药药理进展来选方用药,医案中合用西药的现象越来越多。即便现代医案也存在着记载缺杂混乱、现代医学成分过多、文词晦涩、夸张不实等诸多问题[4]。从以上分析可知,从信息科学角度来看,中医医案数据将是混乱又复杂的经验数据。这些导致了中医医案研究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领域分工日益细化,跨专业的沟通变得更加困难,而某个专业领域的信息,可能对相关专业领域是有价值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含的有价值的关联,而以常规方式通常检索不到这种关联性。中医医案不仅涉及到临床内、外、妇、儿各科,还包含了中医学中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以及中医食疗、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等方方面面,如何对其中隐含的知识进行解析与发现,必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而且中医药学科内仍然有大量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得不到合理的、科学的解释,研究的空白比比皆是,这些都可能通过中医医案研究得到解决或启示。但以个人之力实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有价值信息,而且以人工逐字研读名老中医医案,容易产生遗漏,来回翻页又很繁琐。要完成普通人不能完成的任务,这就需要有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知识发现技术方法可能就是这样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2知识发现方法及其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

知识发现是指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被理解的模式的非一般的过程[5,6]。知识发现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近年来,随着数据获取和数据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数据库、数据集和数据仓库中存储的数据量飞速增长。如何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知识呢?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KDD)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条解决这种“数据丰富而知识贫乏”困境的有效途径。当前国际上,知识发现的研究主要是以知识发现的任务描述、知识评价与知识表示为主线,以有效的知识发现算法为中心。知识发现过程一般由三个主要的阶段组成:数据准备、数据挖掘、结果表达和解释。知识的发现可以描述为这三个阶段的反复过程。中医医案中的知识发现也不例外。

2.1数据准备要有效地利用KDD进行中医医案知识发现,首先必须进行数据准备工作。目前,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以的形式实现了部分现代医案的数据准备工作。此外仅少数专题性质的数据库收录了一些古今医案。再加上散见于古今医籍和文史书中的医案,中医医案的数据准备工作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医医案的数据准备中具体要解决的是:设定并明确中医医案知识发现的目标;对中医医案数据加以充分理解;对相关的中医医案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使其符合KDD算法的要求;选用合适的KDD方法进行数据建模。其中中医医案中的知识发现的目标,可以从指导中医临床应用角度,对医案内容加以分析归纳研究,如对医者临证思维的阐释,对各医家、流派学术思想的探讨,各专科、专病、专症理法方药运用特点的归纳,以供临证学习参照,并可建立智能诊疗系统。也可以就其中蕴含的中医医理、药理进行研究,寻求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新突破、中药新药的勘探等。

2.2中医医案中的知识发现可能运用的主要技术

2.2.1统计方法从历史上看,统计工作主要集中在测试预先的假说以及使模型适合于数据等。研究上,统计方法通常依赖于一个明确的潜在概率模型。此外,人们假定这些方法是由统计学家来使用的;为了生成候选假说和模型,人的干预是必要的。目前已有中医医案论文中用了频数统计的这种最粗浅的医学统计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这种计量的研究使得结论更有说服力。如姜良铎[7]在董建华的指导下,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古今700多医家10009则温病医案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温病诊断指标及证治方药规律。

2.2.2聚类分析又称集群分析,是指利用物以类聚的原理,把大量无序的数据分成数类,有助于对大量数据中的规则予以认识,它是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可将一些观察对象依据某些特征加以归类,在生物学和医学分类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中医医案研究中,聚类分析能较好地避免分类过程中掺杂的主观因素,能客观地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并从中可能发现其内在的客观规律[8]。如周德生[9]统计了明清时期26部现存医案中的津液亏损病案573例,采用R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得出津液亏损中每个亚型的几个主要用药,并揭示了明清时期津液理论的某些特征。

2.2.3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是指模拟人脑工作机制的一种计算模型,它是由非处理单元组成的非线性大规模自适应系统,以类似于人脑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结构进行信息的高级处理。由于它具有自适应性、并行处理能力和非线性处理的优点,所以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10]。目前已有学者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实现对病案的分析,用病症分类神经网络来说明知识自动获取方法的实现。它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algorithm,BP),通过研究中医医案,形成专家知识,对BP网络进行训练,从而使网络获得一定的学习能力,将训练所“学习”而来的“知识”运用到新的病症判断中,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获取[11]。其虽然只是举了一个例子,但引进了医案分析的新方法。

2.2.4决策树该树的每个非终端点均表示被考察数据项目的一个测试或决策,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某个分支。为了分类一个特定数据项目,从报结点开始,一直向下判定,直到到达一个终端结点(或叶子)时为止。当到达一个终端结点时,一个决策便形成了。决策树也可解释成一种特殊形式的规则集,其特征是规则的层次组织关系。前已述及,中医医案数据是混乱又复杂的经验数据。而处理大量混乱而复杂的经验数据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决策树分类技术。利用知识发现中的决策树方法来对这些数据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极具价值的知识,从而对临床医疗方案进行优化。目前已有研究者从医院病案室保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病案中选取了一些数据作为挖掘的原始数据集,进行了基于决策树的医疗数据分析,得到了良好的效果[12]。同样,我们也可以进行基于决策树的中医医案数据分析,从而优化传统的中医医疗方案。

2.2.5模糊集与粗糙集模糊集是一种表达和处理不确定性的重要方法。不确定性以多种形式发生在今天的数据库模型中,如不精确、不完全、不典型、不一致、含糊,等等。模糊集利用不确定性使系统的复杂性变得可处理。当精确输入不可能或太昂贵时,模糊系统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模型方法。粗糙集合理论中的模糊性就是一种基于边界的概念,即一个不精确的概念具有模糊的不可被明确划分的边界。粗糙集用一个集合的上下界来定义,下界中的每个成员都是这个集合的成员,而上界的每个非成员也一定是这个集合的非成员。粗糙集中的上界是下界和边界区域的并集。边界区域的成员可能(但是不能肯定)是这个集合中的成员。因此,粗糙集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有三级成员函数(是,否,可能)的模糊集。象模糊集那样,粗糙集是处理数据不确定性的一种数学概念。与模糊集类似,粗糙集很少单独使用,而通常是与规则推导、分类、聚类等其他方法一起组合使用。已有学者基于奇异粗集及其元素迁移,研究其在中医药辨证诊治过程和中药方加减中的应用,设计一个基于双向S粗集的中医药辨证诊治知识支持系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诊治领域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13]。我们也可以采用类似方法研究中医医案中蕴含的各医家辨证诊治思维过程,从而把中医药研究引向深入。

2.3结果表述和解释是指根据最终用户的决策目的,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把最有价值的信息区分出来,并且通过决策支持工具交给决策者。在中医医案研究中,根据设定的中医医案知识发现的目标,例如关于疾病的诊断治法遣方用药的分析,对相关信息进行相应分析处理,由特定知识发现工具来实现。但结果仍需终端用户来判定是否符合中医药基本理论或者通过临床科研实践来进行验证。

3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及其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

3.1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细,学科间交流越来越困难,知识总量与人类吸收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个专业领域的信息可能对另一个专业领域是有价值的,跨学科间一定存在着潜在的未被发现的关联。这就是所谓“知识分裂理论”[14]。在大量分裂的知识或科学文献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既包括我们通过常规组配检索可得到的显性的联系(或知识),也包括那些常规检索得不到的隐性的联系(或知识)。1985年Swanson偶然发现,两篇医学文献放在一起会揭示出某一个问题的答案,而这个答案是从单独一篇文献得不到的。这预示着在医学文献中存在着大量的未被发现的隐含的关联。Swanson认为,将两类非直接相关的文献结合在一起分析,会形成一种新的知识,而这种新的知识是通过单独分析两类文献中的任何一类而得不到的。这就是他的非相关文献的知识发现思想[15,16]。在大量的文献中,一些文献可能相互引用,文献间存在着人们可利用数据库检索到的显性联系;有些文献互不引用或很少被共同引用,则称这两类文献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非相关的。一些非相关文献通过各自提出的观点联系在一起,形成逻辑关联。这种联系通过常规的数据库检索是检不到的,是未被发现的隐密的联系,是新知识的源泉,可能对科研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7]。常规的联机医学文献分析检索系统(MEDLINE)检索方式是通过给定的题目检索已发表的文献。为了扩展MEDLINE检索功能,克服其局限性,Swanson设计了一个人机交互的软件系统,并制定了相应的数据库检索策略,称为Arrowsmith,用于分析研究非相关的互补文献,更加易于在两组生物医学文献间发现互补性结构[18]。在Swanson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很多研究人员对基于非相关文献的知识发现方法进行了改进。Gordon和Lindsay改进了Swanson的基于单词的词频统计方法,利用基于短语的词频统计方法,引入了四个参数来获得短语的最终词频,验证了雷诺病(Raynaud),鱼油(fishoil)之间的关联[19,20]。Weeber等[21]利用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UnifiedMedicalLanguageSystem,UMLS)的语义类型实现了自然语言与UMLS概念的映射。这种语义筛选的机制能够产生概念的聚类,尤其是中间集合的概念的聚类。Srinivasan[22]将Weeber的语义分析方法和Gordon的词频统计方法结合起来提出基于概念的词频统计方法,将自然语言通过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与UMLS的语义类型联系起来,并利用Gordon的统计参数,计算概念之间的相关性。

3.2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及其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由于中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医师实施辨证论治过程的文字记录,相互之间几乎互不引用,两篇中医医案相互独立,也就是非相关的,这符合非相关文献的定义。但是其中蕴含的医理可能是一致的,这为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Arrowsmith系统是实现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软件工具,其主要功能是:从两类非相关文献数据库记录的标题、主题词及文摘当中,提取自然语言并加以分析排列,找到能表达两类非相关文献间关联性的概念、词语等,供研究人员参考。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和参照Arrowsmith系统,结合相关技术研究最新进展,研制可处理中医医案的软件系统。有研究者[23]提出了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需要依赖的几项关键技术。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软件系统本身并不复杂,但是实现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同样需要依赖几项关键技术。

3.2.1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面对浩若烟海的中医医案文献,面对因时代变迁而造成众多歧义的中医药概念及词汇,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中医医案一般没有标题、主题词及摘要,甚至某些中医医案本身就带有摘要性质。同时中医医案形式、体裁、风格、内容的多样性也使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成为困难。我们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从较规范的现代医家医案入手,最终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

3.2.2中医药学中文文本自动分词和词性标注系统研制实施中医药古文献的自动切分与标注,需要一个高性能的切分标注软件。近年来,中文自动分词技术,无论是自动分词的算法方面,还是词表的研制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中医医案研究当中还需要做一些软件实现或集成的工作。但同时,中医疾病病名、药名、度量衡混乱,亟需稳定化、标准化[24],中医理论术语的模糊性等,也是软件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3.2.3停用词表研制因为中医语言的多义性与模糊性,有一些无意义的语词,或者是在特定研究领域内无意义的语词,应该列入停用词表,在抽词的过程加以删除,降低运算的复杂程度,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但停用词与停用范围的确定本身也是个要解决的问题。

4结语

章太炎先生指出:“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要挖掘中医宝库,就要总结前人经验,研究其学术思想;要提高临床疗效,要升华形成新的理论,以推动中医药学科的整体发展。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医医案。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知识发现技术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中医药学一定有着更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1ZhangXP.Study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caserecords.Beijing:ChinaPres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1995:1.Chinese.

张笑平.中医病案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

2LiuGS,XuQH,WangCM.Briefdiscussiononmedicalcaserecords,medicalsayingandmedicaldiscussing.ShandongZhongYiYaoDaXueXueBao.1997;21(5):381384.Chinese.

刘更生,徐庆会,王长美.医案、医话、医论说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5):381384.

3HuJB,HeL.Effectsofthechangesofmedicalcaserecords''''contentonthedevelop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annanYiXueYuanXueBao.1992;11(1):5961.Chinese.

胡剑北,何玲.医案内容变化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皖南医学院学报.1992;11(1):5961.

4HuJB.Exploringthestudyofsomeproblemsinmedicalcaserecords.WannanYiXueYuanXueBao.1991;10(4):264265.Chinese.

胡剑北.医案中若干问题的讨论.皖南医学院学报.1991;10(4):264265.

5GuoM,WangJ.Datamininganddatabaseknowledgediscovery.MoShiShiBieYuRenGongZhiNeng.1998;11(3):292299.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郭萌,王珏.数据挖掘与数据库知识发现.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8;11(3):292299.

6LosiewiczP,OardDW,KostoffRN.Textualdataminingtosupport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JIntelInfoSyst.2000;15(2):99119.

7JiangLD.Studyonindexofepidemicfebrilediseasediagnosisanddisciplineofthesyndrome,treatment,recipeanddrugs:statisticanalysison10009casesofancientandmodernmedicalcaserecordsaboutepidemicfebriledisease.ZhongYiZaZhi.1987;30(11):30.Chinese.

姜良铎.温病诊断指标及证治方药规律的研究—古今温病医案10009例次统计分析.中医杂志.1987;30(11):30.

8LiuJ.Theapplicationofclusteringanalysi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research.ZhongYiYaoXueKan.2004;22(5):927928.Chinese.

刘稼.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中医药学刊.2004;22(5):927928.

9ZhouDS.Statisticanalysisontreatmentaccordingtosyndromedifferentiation:573casesofmedicalrecordsaboutdeficiencyofbodyfluidintheMingandQingdynasties.ZhongYiYaoYanJiu.1998;14(4):1213.Chinese.

周德生.明清时期津液亏损病案573例辨证用药统计分析.中医药研究.1998;14(4):1213.

10CaoXQ,MouYG.Artificialneuralnetworkstechnologyapplicationsformedicineresearch.XianDaiLinChuangYiXueShengWuGongChengXueZaZhi.2003;9(1):5760.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曹显庆,牟永阁.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9(1):5760.

11YeJ,XingCD.ANNbasedillnessesdiagnoseprototypesystem.DongHuaDaXueXueBao(ZiRanKeXueBan).2003;29(4):4344.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叶进,邢传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病症诊断原型系统.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4):4344.

12LiuK,LiuYZ.Analysisofmedicaltreatmentdatabasedondecisiontree.JiSuanJiGongCheng.2002;28(2):4143,78.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刘昆,刘业政.基于决策树的医疗数据分析.计算机工程.2002;28(2):4143,78.

13HuYM,JiaL.Knowledgesupportsystemofdoctordiagnosisrecognitionbasedonsingularroughsets.JiSuanJiGongChengYuYingYong.2004;40(16):3132.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胡咏梅,贾磊.基于奇异粗集的中医辨证诊治知识支持系统.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16):3132.

14Onthefragmentationofknowledge,theconnectionexplosion,andassemblingotherpeople''''sideas./Bulletin/Mar01/swanson.html.

15SwansonDR.Fishoil,Raynaud''''ssyndromeandundiscoveredpublicknowledge.PerspectBiolMed.1986;30(1):718.

16SwansonDR.Migraineandmagnesium:elevenneglectedconnections.PerspectBioMed.1988;31(4):526557.

17SwansonDR.Medicalliteratureasapotentialsourceofnewknowledge.BullMedLibrAssoc.1990;78(1):2937.

18SmalheiserNR,SwansonDR.UsingARROWSMITH:acomputerputMethodsProgramsBiomed.1998;57(3):149153.

19GordonMD,LindsayRK.Towarddiscoverysupportsystems:areplication,reexamination,andextensionofSwanson''''sworkonliteraturebaseddiscoveryofaconnectionbetweenRaynaud''''sandfishoil.JASIST.1996;47(2):116128.

20LindsayRK,GordonMD.Literaturebaseddiscoverybylexicalstatistics.JASIST.1999;50(7):574587.

21WeeberM,KleinH,deJongvandenBergLT,etal.Usingconceptsinliteraturebaseddiscovery:SimulatingSwanson''''sRaynaudfishoilandmigrainemagnesiumdiscoveries.JASIST.2001;52(7):548557.

22SrinivasanP.Textmining:generatinghypothesesfromMEDLINE.JASIST.2004;55(5):396413.

23ShaoYF,WengJ.Theapplicationofnoninteractiveliteratureknowledgediscovery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research.JiangxiZhongYiXueYuanXueBao.2005;17(3):89.Chinese.

邵运峰,翁捷.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3):89.

中医论文范文第2篇

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外感类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又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用西医线性思维还原论方法物质检查和单靶点治疗手段进行防治,不仅临床防治乏术且费用高昂,当现代西医学认识达到细胞水平,基因水平的今天,仍不能解决内伤类自身损伤性医学难题,也在向系统医学、整体医学回归。中医学是用象思维构建的且诞生于生产力极其落后的远古农耕时代,从理论到临床均具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简便廉验的学科价值观,笔者根据二十多年对中西医诊疗体系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科研路径、价值取向、认知方法和防治手段的系统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民情、现时代复杂性内伤类疑难重症及慢性病老年病防治乏术和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特提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本文谨从1、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概念诠释2、提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概念诠释时代背景与内涵阐述3、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4、结论等层面展开阐述。

主题词: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方法学研究;

中医药学是用象思维科学构建的,其指导哲学是实象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哲学的意义再于指导实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象思维是东方思维的典型代表,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面对同一个研究对象,中西医学分别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在科学家看来,“方法掌握着研究的命运”[1] ,中医学是沿着唯象的、整体的、直观的、定性的、医哲交融的形象思维路径进行研究的医学理论[2],是唯物立象尽意求道思维模式的科研成果,是中国象数文化的智慧结晶,是整体观、运动观、属性观和辩证观的集中体现。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医学文化特质、思维特征、哲学特性、学术特色、诊疗特点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感知它博大与至简的学科魅力[3],在实象论哲学象思维科学指导下和笔者撰著的《阴阳证治学》中医药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1、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概念诠释 中医、哲学与思维都是独立的学科,都有各自的研究范围和相应的概念体系,现在把哲学与思维同中医一起组成一个集合概念是因为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指导,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己的文化特质、思维特征、哲学特性、学术特色、诊疗特点,可以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进行概括。

1、 1、 中医药学的概念与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医哲学思维智慧,首先要弄清楚中医的概念和内涵。中医即中国传统医学,是相对于西医而言的。是在实象论哲学思想指导下用象思维方法来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的一门学科,以形下之器为体,以形上之道为用,是东方以时间文化为逻辑开端所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象思维科学的典型代表,是在中国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诞生形成和发展起来学科;具有文化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多重属性,具有天人合一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运动观两大特点,具有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简便廉验的学科价值观,具有绿色天然、节能低碳、生态环保、承载文化等多维功能,具有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司外揣内的方法论、大道至简的四诊技术、就地取材的治疗手段、见微知著的治未病策略、平调阴阳的养生智慧和简便廉验的价值追求[3];中医对世界的认识也属于一种建构,但这种建构是用“象”完成的,中医的“象”是对世界本质特征的抽提,用“象”建构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构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综合本质特性,因此,在描述复杂系统的规律和指导对复杂事物的应用方面常常显示出更好的效果。对中医“象”的深入研究将是中医理论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4],更是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智慧源泉。

1、2、哲学概念及其中医哲学内涵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人类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的一种理论形态。适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切领域及其一切科学。哲学是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哲学的精髓、意义和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灯塔,哲学的成功无不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而自然科学的创新发展又必须用哲学引领方向,因为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发现各种自然规定和自然规律作为己任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揭示最一般的最本质的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动中迷失方向,医学家们才不会被医学的功利性所左右,使价值观直指医学的目的、意义和根本任务,从而研究出时代需要和人类需求的、大道至简、简便验廉的低成本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来服务人类贡献社会;中医学是用古代的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来解释和说明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属智慧医学是中国创造。构建实象论是中医哲学的本质特征,低成本医学智慧是实象论哲学的价值追求,象思维是产生实象论哲学的理论基础,是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科学路径,是创造出低成本最优化绿色节能环保高效普适符合卫生经济发展要求的全新医学范式的智慧源泉[3]。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可以突破狭隘的思维疆域进入无限的宇宙,直面永恒的生命本质,通过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的超验反思涌动和领悟实现了人的灵魂和肉体(形神)的统一,创造出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完美境界并充分展示了低成本医学智慧特色与魅力[5]。

1、3、思维概念及其中医思维内涵 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中医学是唯物立象尽意求道思维模式的科研成果,是中国象数文化的智慧结晶,是整体观、运动观、属性观和辩证观的集中体现。恩格斯曾经说

过:“不管自然科学家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总是在哲学的支配之下。”“因为他们离开了思维便不能前进一步,要思维就必须有思维规定,”《自然辩证法》。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中医学是形象思维的结果,属象思维科学体系。一、用“象”建构的中医理论更能容纳、解释和说明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相关问题。二、实象论哲学思维造就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两大独特学科特点。三、用实象论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能反映复杂性疾病问题的本质与规律。四、用实象论哲学方法解决预防保健养生治未病方面的问题无可替代。五、实象论哲学指导下的象思维科学体系及其诊疗技术具有大道至简、简便廉验的学科价值观。中医学在实象论哲学思维指导下,把人放在自然社会这个整体大环境中进行研究,并站在哲学的高度,从物质能量信息,现象状态本质以及形态结构功能等高层级多维度入手,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运动变化规律从自然、社会、人文等宏观整体上进行把握,用哲学的抽象思维和理论概括的方法成功孕育了中医药科学体系,为护佑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突出贡献,经两千多年的时间历史与实践检验而历久弥新,在中医发展史上所取得的医学成就更令世界瞩目[3]。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认知模式充满着对生命科学的理性思考和研究智慧,中医哲学突出了对生命科学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大客观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中医思维即形象思维,属象思维科学范畴,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形神一体、以人为本、大道至简、简便廉验、节能环保、绿色天然的发展理念和学科价值观,走的是低成本医学研究路径,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为指导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历史的必然。

2、提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概念诠释时代背景与内涵阐述

2、1、提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概念诠释 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特撰著了《阴阳证治学》中医药创新理论,书中系统阐述了科学假说、理论框架、认知模式、概念体系、病因特点、病机特性、辨证模型和治疗方药。从20__年开始,求证《阴阳证治学》创新著作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性论文陆续发表并应邀参加每年一届的国际络病学大会,与国内外同行一起研讨疑难病对策,为建立低成本医学范式做了大量的理论准备。低成本医学范式即用最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获得更高的健康维护效率与效益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最大的健康问题用最少的钱解决,小病不花钱,大病少花钱,花同样的钱能显著提高疗效并解决一体多病,一次性投入多维获效,寓防于治,治调防养,少用治病,多用养生,在治病的同时更赢得健康长寿。

2、2、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时代背景 近百年来由于西学东渐,西医学的构成论和致病学医学范式成为了医学界的主流医学模式,他的单靶点对抗性的诊疗手段,在外感病盛行的时代可谓大显身手一枝独秀,然而在复杂性内伤类疾病成为了人类健康主要威胁的今天,则明显暴露出西医学诊疗思维的局限,加之利益博弈、过度市场化和过度追求医学功利,使得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逐渐淡化,天价医药费屡见报端,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重要民生问题,加之以药养医引发过度医疗,不仅造成医源性疾病更使医药资源浪费惊人,环境污染严重,性价比严重失衡,公民的健康维护成本过高,远远超出了收入增长水平和支付预期,世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科技进步本来应该使就医成本大幅度削减,然而实践证明:西医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属高成本医学,对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显现其局限性。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变化、社会老龄化、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等卫生主题转换,对那些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集中涌现,特别是面对那些病因不明、靶点不清、多因素致病、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和一体多病的复杂性内伤类患者更显力不从心,而中医用象思维构建的天人合一、医药合一、形神统一、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医学体系处理此类问题却得心应手优势凸显效验全面价格低廉,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努力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与发展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2、3、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内涵阐述 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纵观2千多年的中医学发展史,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现代医学的成熟与发展,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外感类伤寒与温病等传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变革和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使伤于七情、饮食居处和阴阳喜怒等内伤类疾病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面对老年病、生活方式病、富贵病、代谢综合征、骨骼退行性病变及心脑血管病等复杂性内伤类疾病的集中涌现,用西医的线性思维、还原论方法、物质检查和单靶点治疗手段进行防治,不仅临床乏术且防治费用高昂。当西医学认识达到细胞水平,基因水平的今天,仍不能解决内伤类复杂性医学难题,也在向整体医学、系统医学回归。笔者根据二十多年的中西医内伤病理论与临床研究,结合现时代内伤类疑难重症及慢性病、老年病防治乏术和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提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2、3、1、中医学的认识论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提供了可能 《现代医学概论》指出:“以还原论为基础的现代医学科学不能适应人体和疾病的复杂系统,生命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涌现,不仅生命体本身病理过程复杂,而且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病理过程,在保障全民健康中过于偏重单一病种的诊治和局部医疗技术的发展而忽略了生命整体,过分依赖仪器设备、药物和手术,而忽视了病人的主诉和医生的智慧,医疗技术发展失控,医疗费用大幅度提高并浪费惊人,且好多疾病由于理论滞后临床乏术而进行着无效医疗,超过了社会经济和个人收入的承受能力加重社会不公。治疗学的第一原则是自然痊愈力的利用”。人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精神本体。人体作为整体存在的复杂开放巨系统,面对复杂性内伤病防治,理应遵从整体性、动态性、交叉性、非线性、最优化原则,从中医的象思维科学入手,从《内经》的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切入,发挥中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中医学思维模型优势,彰显中医药学理论智慧。中医学以气一元论整体观和阴阳互化辩证观为认知途径,从宇宙生成学和疾病发生学角度切入,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用中药之偏性调整人体之偏颇大道至简,所用方法与药物医药合一就地取材节能环保自然天成,中医学的认识论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提供了可能。

2、3、2、中医学的方法论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提供了保障 方法是科学的灵魂。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选取的手段途径或活动方式。方法论则是对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哲学反思,关注的是从抽象层面来把握方法的性质发展规律及其价值。方法与方法论包括哲学观念、人文思想、科学理论、诊疗行为、人际交往技艺以及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具体操作等不同层面,是客观存在着的,活生生的,无处不在发挥其作用。中医学用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司外踹内的方法论和象思维科学研究路径,在深刻理解和把握生命健康与疾病内在运动规律、形态结构功能生理病理转化规律和物质能量信息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用哲学的反思和思维的抽象,将人放在自然社会环境等大背景下整体考虑,源于客观实在又高于客观实在,注重发挥医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对人体自然愈病力的利用,努力调动生命自身自适应、自组织、自调节、自修复、自稳态、自愈病的生物学机能,最终达到阴阳平衡而愈病疗疾治未病并赢得健康长寿,方法科学至简。

2、3、 3、中医学的价值观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指引了方向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中医学具有厚古薄今、重道轻器、重神轻形、以人为本、物以天成等价值追求和大医精诚、求真崇善尚美达圣的精神道德追求。无形的精神本体一直据于世界文明毋庸置疑的高度和中心地位,医学是人学,因有其精神本体而免遭失落,因有其形而上而达到应有的高度。中医学以其大道无形,以象会意、用象释道、道器合一的认识路径和思维高度,通过中医哲学的超验思维、经验反思、创新涌动、意象感悟和主客一体、体用合一特点及其探索性、多维性、中介性、开放性、批判性和可接受性思维特征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指引了方向。

2、3、4、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本质要求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国家做出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卫生行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要组成力量,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实现好行业功能,是体现卫生行业先进性解放和发展医学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卫生战线干部职工实现人生与社会价值必须思考和回答的课题;战略影响格局。从国家战略高度行业客观现实和卫生发展需要出发,笔者在系统研究中西医诊疗体系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科学路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民情提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与发展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2、3、5、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 笔者在《阴阳证治学》一书中系统阐述了阴阳证治的学科概念、内涵与外延,提出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衡、疾病丛生、阴阳可调、疾病可治、调平阴阳、长寿健康”的科学假说、“一元两极三维全息实象中医理论思维模型”理论框架和“一元两极三维四时五脏生命功能律动体”生命运动规律概括;系统阐述了人体生命阴阳“和合生命,失和生病”重要学术概念;发现了‘阴阳失衡——内伤病属性病机’和‘阴阳证治---调和治平’科学规律;概括出了复杂性内伤类难愈性疾病“久、慢、杂、难、缠”的发病特点;提出了“阴阳—体病因机脉证治药”创新辩证模型和“整合效应--阴阳承制调平”防治原则,总结出了“属性方药--治调防养”多维获效的用药规律,创制了‘全息实象诊疗法’和‘属性方药调治法’系统建立了阴阳证治体系并创立了河北博雅中医--阴阳证治学科远程诊疗网,通过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息实象诊疗技术系统实现复杂性疑难重症的网上异地诊疗并向全球开放,通过中医药创新技术与互联网整合实现了无障碍跨时空随时随地异地诊疗梦想,既节约并充分利用国家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又使患者省心省事省力省钱。其价值目标是:追求低成本高疗效愈病同时更赢得健康长寿;《阴阳证治学》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实象、全息、多维、内求、整体、系统、辩证、恒动的理论特点和“简便廉验”的学科特色,对探讨阴阳证治属性组方的效应规律和防治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及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用科学思维和正确思想为指导并大胆实践,才能更快的走向真理;只有思维创新才可能有学术创新,所谓创新就是超越原来的规则。《阴阳证治学》是在传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为适应时展而创立的诊疗与防治内伤病的低成本临床新范式,是适应疾病谱变化,医学模式转变,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社会老龄化,生活方式病大量涌现的现实需要的创新理论,是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后所出现的内伤类代谢性疾病、富贵病、难治性疑难重症及老年病创新的防治方法和诊疗技术。符合中医学自身运动特点和医学发展规律,符合生物医学特征与美学要求,符合国家倡导的自然、绿色、节能、环保政策要求,符合卫生经济发展要求与医学发展方式转变。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生物学机能和自然愈病力的利用,绿色低碳环保高效节能。

2、4、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

何为哲学思维智慧?哲学思维智慧其实就是理性思考的方式,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辩证性、批判性、超经验性和实践第一性等特征;哲学思维的意义在于教导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哲学和世界,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中医学是象思维科学的结晶,《黄帝内经》是象思维运用于医学理论研究的典型代表,从理论方法到技术手段都是以象思维方式建构的,用象思维方法创立适合时展与社会要求的低成本医学范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医学难题的有效途径,《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医学是什么?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科学体系,属自然科学范畴。医学首先是人学。医学行为就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及其人际关系与交往的过程。人是万物之灵,是有思想有文化的高级动物,所以医学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医学人文指关于医学的文化现象。患者需要医学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特鲁多语),所以医学应该为可为之事。唯科学技术至上有时往往让普通百姓病未治愈却因高昂的诊疗费用让家庭生存出现危机。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系统阐述的。库恩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 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 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 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象, 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特点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可以看出,在库恩的范式论里,范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的突破导致科学革命,从而使科学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如果非要简单概括的话,它的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共同体的共同承诺集合;二是科学共同体共有的范例。再进一步,一、可以简化为一种约定,二、就是范例。学术范式不是别的,就是看待研究对象的方式和视角,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对象、把对象看成什么、在对象中看到什么、忽视什么。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这些理论和原则对特定的科学家共同担起规范的作用,协调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百度文库)。

3、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与低产出、低效率的情况也显现出来。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府面临着服务社会的目标与资源供给有限两者之间的突出矛盾,自身存在着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 益的需求,市场经济的进—步完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我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要求,这必然引起医学体系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时空进入21世纪,面对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集中涌现和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一体多病的现实问题使西医诊疗陷入了窘境,医药费用的飞涨并未与解决医学问题同步,更多内伤病患者因不能达到消费预期而在遗憾和无奈中煎熬带病生存。而用象思维建构的中医药学可以充分的给与解释和说明。正如张维波教授所说:“中医的“象”是对世界本质特征的抽提,用“象”建构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构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综合本质特性,因此,在描述复杂系统的规律和指导对复杂事物的应用方面常常显示出更好的效果”[4]。笔者用《阴阳证治学》中医药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所建立的低成本医学范式,在积极应对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癌症与妇科杂症等疾病方面,可有效降低卫生经济运作成本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节约资源,节能环保,属中医象思维科学创新成果,是研究复杂性内伤病共性发病规律、病治异同规律、属性方药效应规律和保健养生规律等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学科。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4、结论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哲学成长的沃土,哲学是思维的摇篮,思维是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中医学是用象思维构建的,属象思维科学体系。象思维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对东方思维方式的概括,中医药学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我国远古农耕时代,中国古人在尊重客观事实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当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极其有限的条件下,集中文化思维哲学医学智慧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象思维科学为研究路径,以思维模型为研究方法,以人--自然—社会—环境—七情为医学模式,道器合一且精于气化而略于形质,通过观察演绎推理与综合而创立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以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四外踹内的方法论、四诊合参的诊疗技术、就地取材的防治手段、简便廉验的价值观、见微知著的治未病策略、平调阴阳的养生智慧和低成本健康维护理念,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时间与实践检验而历久弥新,在人类医学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渗透力、象思维科学影响力、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感召力、中医药学自身特色与魅力和解决复杂性医学难题的超凡能力,借鉴和利用天人合一、道器合一、主客合一、体用合一、形神合一、医药合一、以人为本、大道至简、简便廉验、节能环保、绿色天然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和其它自然科学发展成果,为推动节约型社会发展降低人类健康维护成本,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巴甫洛夫巴甫洛夫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39.

[2]、张宗明:中医方法论的一个研究框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_年第3期

[3]左占国实象论哲学思维智慧的结晶---经络学说//吴以领《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10)》【m】中华中药学会络病分会出版社、2014:2:158--163。

[4]、于丽珊如何将西方科学正确应用于中医 —— 张维波教授谈在奥地利的合作研究[j]《中国 中医药报》科技教育版20__年9月19日第2997期

中医论文范文第3篇

一、题目论文

首先要有简明而涵意丰富的题目。即题目应概括全文,简短明了,引人注目。

(一)内容1、能概括全篇论文主要内容棗全文缩影。2、包含有关键词(实词)。3、应能反映文章的科学假说。4、准确、易懂的学术语言棗避免文艺性、夸张性、广告性语言。

(二)要求1、简短:一般不超过25个字,简洁明了,实事求是。例如: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2、具体:包括具体研究内容,不能抽象、笼统、含蓄和过大。例如:高血压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3、引人注目,富有创意,使人看到题目,愿意读下去,了解具体内容。例如:温运阳气药在急性黄疸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不稳定、变异、心梗后)。

(三)注意事项1、动笔前想标题,写完后定标题。2、反复推敲,删除无用虚词如,“关于”、“研究”、“观察”、“系统”等。3、题目中不使用缩写词、专用词、化学分子式等不易看懂的词。4、题目中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二、作者和单位

(一)作者资格1、对课题设想、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及论文学术性解释有贡献者;2、起草论文或作重要、严格修改者;3、对论文内容负责,拍板定稿,可以解释问题者。

(二)要求1、真名、全名。2、按贡献排序。3、行政领导、科研管理、投资者、仅做一般辅助工作者不应署名。4、单位署名在论文第一面下边,写明联系单位的具体名称和邮编。

三、摘要

(一)内容1、背景、研究目的、重要性。2、完成了哪些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途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3、主要发现具体结果:主要数据、统计结果及结论性意见。4、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学术价值和贡献。

(二)要求1、内容精湛为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核心、创造性内容。虽然字数少但内容完整、系统、准确、便于收录文摘及检索系统。2、写作上要概括性强,文字精炼,字数150个字左右。四、关键词和主题词(一)定义关键词:作者采作的能够表达文献内容的未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主题词:将提出的关键词根据相应的主题词表进行规范化的自然语言。

(二)提取方法1、主题分析:剖析、浓缩、提炼能够反映文章主题的关键性词和词组。2、分解复合概念:将多个词组构成的复合概念分解成简单概念的词或词组。3、提出关键词或词组阿期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老年食管癌性狭窄内镜下五种治疗效果评价

(三)注意事项1、关键词应尽可能表达简单概念,词组应是习惯使用的复合概念。对主题的表达应准确,防止过粗或过细。例如: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白细胞介素1.6.13/白介素类

五、前言(引言、序言)

(一)目的论文正文前面一段短文,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本文的背景知识,主题、目的和总纲,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

(二)内容1、简述研究课题来源及理论依据,包括密切相关的少量文献资料。2、该项研究重要价值。3、研究目的、范围、方法及特点。

(三)写作1、提纲挈领,开门见山,直接切题。2、观点鲜明,问题突出,反应本文研究问题,需求迫切,意义重大以引起共鸣。3、字数一般150-300字。

(四)注意事项1、文章的帽子棗引出文章棗恰到好处。2、回顾研究历史应避免繁琐,一言以敝之才好。3、不要论文中的数据和结论。4、评价水平的用词要科学有依据,慎用国内外未见报道,首次报道创造性等词语。

六、材料与方法

(一)受试对象1、实验的受试对象如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疾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情判断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性别年龄以及有关情况加经简介,还应说明观察条件。正常对照应说明来源、健康含义、性别、年龄及有关情况。2、受试对象若是动物,则应说明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情况、麻醉与手术方法等等。3、中医临床研究还要注意病证结合,对动物要扼要描叙模型复制的方法。4、应说明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

(二)被试因素1、被试因素是药物时,应说明药物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中草药还应注明学名,说明产地与制剂方法。2、倘若以疗法作为被试因素,那么该疗法的出处、施加等级与方法、疗程等等都应加扼要介绍。3、被试因素与受试对象如何组合安排,均可以设计方案形式明确地予以表达。

(三)反应指标至于反应指标的测定方法,如系通用的常规方法,仅提名称即可;如系较新方法,则应注明出处;如果为了适应本实验的需要,对某方法作了一些小的改良,则应说明修改的根据与内容;倘若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作者自己建立的新方法,那么新的方法事先应另行成文,不要将新方法介绍与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文章中;若论文属于报道新的方法,则应详尽具体,特别是试剂配制与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应当清楚,便于读者学习与推广应用。试剂如系常规试剂,说明名称、来源、规格、批号即可;若系新的试剂,还需写出分子式与(或)结构式;如需要配制,则应将配方与制备方法一并交代清楚。所用重要仪器也应注明生产厂家与型号。如果在一篇论文中涉及几个不同方法与材料的实验,而且方法与结果关系甚为密切,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必要时可将方法与结果合在一起,标题为“方法与结果”。

(四)实施或实验路线及步骤1、实验方法的原理及设计。2、技术路线、实施过程程序。

中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床医师;基础理论;诊疗技能

Abstract:Accordingtocurrentissuesclinicianshavetofacewith,thisarticlepresentsseveralmeasuresonhowtoenhancethediagnosticalcapabilityofclinicians.FurtherstudyonclassicalliteraturesofChineseMedicineenablesclinicianstoimprovetheirmindandprovidesthemaconditionofrelearning.Theabilityontreatmentsofallkindsofdifficultiesandvariousillnesseswillbeenhancedthroughreacquiringknowledgeandtheenthusiasmofclinicianswillbestimulatedbythebeneficialfromscientificresearchpolicies.Thisarticleemphasisonthecommunicationbetweentheoreticalresearchersandclinicianswhichisreciprocalandwillleadstoadoublewinsfinally.

Keywords:Clinicians;Basictheory;Diagnosticalcapability

中医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现仍被有效地运用于临床,主要是由疗效决定的,而疗效取决于中医理论的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样的实践就不会发展也不会长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价值取向的改变,临床医生能潜心学习理论,并将自己治疗的医案用理论进行认真分析的人越来越少。目前中医面临很多问题,除有些人的错误认识外,我们不能不从自身找原因,其中临床医师中医理论素养不高导致诊疗技术下降,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临床医师中医理论素养,进而提高诊疗能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笔者根据临床医师目前所面临的有关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略抒管见:

1注重经典著作的学习,深挖中医精华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经典著作对学中医的人来讲非常重要,它是古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它是我们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一般而言精通理论又注重实践的医师,临床效果良好,反之,只有理论没有临床,或只有临床不注重理论学习的,在医疗方面都不会有很高的造诣。我国历代名医如张仲景、刘完素、朱丹溪以及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等无不在学习《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基础上有所发挥,有所建树。就现代名老中医而言,他们之所以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究其根源,无不精通《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对其中许多有指导性的内容能熟练背诵,理解深刻,在临床对病因病机的分析时往往用经文一语中的,治疗用方,灵活自如,让人心服口服。

作为中医临床医生,必须熟读经典著作,否则对疾病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经典著作有一些偏见,认为经典著作历时久远,文字晦涩难懂,对临床作用不大等等,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近年来,名老中医呼吁:中医精华的部分在经典著作中,中医临床、科研均应在经典著作中找闪光点。事实也正是如此,比如近年来对传染病的研究,中医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而温病学为其无论从理论还是临床,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素材;近年来心理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已经称为21世纪的第二杀手,而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有关郁证的论述,还有专论心身疾病的篇章,为这些疾病的诊治预防指明了方向;再比如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并创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深入学习经典著作一定能寻找出应对各种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中医现已延续了几千年,但它的理论并没有过时,只要深入挖掘,就一定能找出治疗疑难杂证的突破点。因此,作为中医的临床医师应该在百忙中抽一定时间阅读经典著作,对其中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做好读书笔记,将平时收集的病例,用经典著作中的理论进行剖析,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实践技能,更能为临床论文的撰写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使医生的论文有理有据,让人心悦诚服。现有的医师临床疗效很好,积累的典型病例不少,但其分析讨论比较浮浅,不能从理论上将自己的经验进行升华,究其根源,经典著作读得太少,记得太少。因此,医院领导应为中医临床医师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创造条件,如业务学习内容每月最少有一次是聘请水平较高的、对经典著作理解深刻、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座;或者是各科室学术论文的交流,找出欠缺的理论根据,提高中医临床医师对经典著作学习的兴趣和自觉学习积极性,提高中医理论水平,而理论水平的提高是诊疗技术提高的基础和前提。

2为医师提供再学习的机会,提高业务水平

业务学习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在行动上,医院应制定相应的学习制度,临床医师可分期分批到中医院校进修学习。从事临床工作后很多医师因为工作太忙忽视了业务的学习,导致医疗水平下降。有的甚至只知治病,不懂为什么要这样治病,从机理上很难分析清楚。住院病历、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有的所记录的临床表现,治疗大法,与用药情况不符;有的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能自圆其说等等,理论知识的匮乏导致了这些弊端。实践证明,在进行1~2年临床工作后再到中医院校有选择性的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不但可以加深理解中医理论,更能够活学活用,提高分析、解决临床病证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各地中医院校经常举办短期中医临床大夫培训班,请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讲述中医理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这种“回炉”现象值得借鉴。实践-理论-再实践,会使临床医生的医疗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应对临床各种病证的能力大大增强。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很快就会将原来学到的理论知识忘记,而没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医师,医疗技术平平,见到疑难杂证,束手无策,往往草率行事,将病人打发了事,这样做的结果是降低中医威信,失去患者信任,对中医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现在有一种现象,基层医院派人外出学习,基本都是去医院学习,而不主张,也没有人愿意去学校进修学习,因为人们更注重的是实用,即快速见成效,什么药治什么病,只要记住这些,就算有收获,回去就能当好医生。这就导致有些人去医院学习,学会了用某方治某病,但为什么能治这种病?不能用理论进行深入剖析,不了解中医个体化的诊疗特点,所以回去后不能把别人的经验针对不同的人灵活运用,仍然于事无补。所以将有1~2年临床经验的医生派到中医院校再有选择地学习非常必要。

中医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在整个科技文化转型的时代中,中医理论必然在历史变革中创造新的价值体系,发挥其学术生命的原动力。在这些问题有效解决的同时将获得新的理论产出,对中医学术的整体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指导作用,体现实用性。现各学院都在进行教学改革,从学校毕业几年后再回到学校就会发现,教科书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与临床更加密切,尤其经典著作,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会讲明它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了改观,多媒体的运用,实验课的增加,讨论课的设立,师生零距离的接触,将临床医生从繁忙的医疗工作中又带入一个较以前学习不一样的全新环境,实践证明许多临床大夫非常珍惜再学习的机会,往往都会满载而归。

3正确对待临床科研,不能顾此失彼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中医要站稳脚跟,走向世界必须进行科学研究,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矫枉过正。当然有些问题并不在临床医生而是政策的制定者,现无论教学、医疗单位,科研是首务,课题成为聘岗的首要条件,而且必须是课题主持人。在晋升职称中,医生的医疗水平,患者就诊率等理论上说作为考评的条件,但实质还是拿科研说事。众所周知,职称是患者衡量一个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职称问题在任何单位均是让人头痛的问题,医疗单位更是如此。科研上不去,单位就不能上档次,领导着急,群众更着急,很多临床医生为解决职称,不得不去想尽千方百计去搞课题,不管是不是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只要上级能批就好,上上下下大家都在搞课题。申报课题的大夫上班忧心忡忡担心课题不能被批准,批准了课题的大夫上班还在想着动物实验效果如何?不理想应该如何去弥补?回家大量的时间花在写标书,写论文上,谁还有时间去看书去学习。医生们被课题搞的筋疲力尽,被论文搞得晕头转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今天这个病人疗效不好,为什么?医生很少从自己找原因,下班后针对白天看病的结果去看书,去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的人寥寥无几。

那么,如何解决呢?中医的实验难做,因为跟现代医学的模式不同,而“因人制宜”是中医一大治疗原则,医师应该把科研的重点放在自己如何运用辨证论治规律,通过实施个体化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上,运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回访病人,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及时完善治疗措施,及时总结经验,临床医师应该在自己专长和喜欢的工作中找课题,而不能为课题而工作。作为医院应该为临床医师做这些工作提供一定的时间,上级组织在审批课题时也应该给予考虑。此外,中医评定职称也应有相应的倾斜政策,医疗水平高,技术全面,深受患者欢迎的临床医生在评定职称时在同等水平中应该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或者发挥集体智慧,让理论水平髙者协助他们总结经验,申报课题,批准立项,从根本上调动临床经验丰富医生的积极性,这对弘扬中医有一定促进作用。

4治疗任何疾病必须突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和西医都以人为研究对象,但二者形成的时代不同,采取的思维方法研究手段各异,形成两种差异很大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仍被有效地运用于临床,与它的理论的科学性不无关系。中医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通过古代解剖,通过长期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通过反复的医疗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正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临床才能产生卓著的疗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临床医生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中医治病如果失去这两大法宝,将一事无成。比如现临床出现的“三高”症等,患者最大的心愿是降压、降糖、降脂。作为中医大夫,降糖、降压等中药可以运用,但不能刻舟求剑。目前中医杂志上有很多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三高”症收效良好的报道,值得临床医生的重视和借鉴,有机会应该多看中医报刊、杂志,了解中医药的进展和研究动态,不断用中医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自己,在临床上实现自我的价值。

5注重理论研究者和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

团队精神值得提倡,中医理论工作者与临床工作者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关系,现全国各中医院校均有相应的教学医院,这对双方的互相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很好的利用这种条件,开展对疑难杂证进行会诊的方式。教学医院与教学单位挂钩,每周进行一次病案讨论,理论研究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对病证进行分析,提供思路,临床大夫谈他们的经验,理论与实践的优势互补,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6小结

中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论文撰写 中医临床

健康网讯: 七、结果 是论文关键内容,创新点和结论的依据,也是评价论文水平的根据。 (一)内容 1、临床和实验结果 2、经统计处理过的数据,导出的公式,效果比较的图表 3、影象资料、病理照片、模式图。 (二)数据和单位 1、用阿拉伯数字。 2、小数点后面保留位数:标准差÷3=X ,保留X的最高位数。例如:5.786±0.636g , 0.636÷3=0.212,写作:5.7±0.6g 。 3、计量单位应参照法定计量单位。 4、第一次出现时应写明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后面加括号注明正常参考值。血糖9.6mmol/L(正常参考值3.9-5.8mmol/l)。 5、列表时在表头标题后面可注明表中数据的法定计量单位。 6、时间符号:s、min、h、d等,在文中用中文,在表、图中使用符号。 (三)表和图 1、简明、清晰、易懂,一般一个表(图)只设计一个(或一类)内容。 2、内容为:药物、途径、对象、指标与单位、结果。 3、图、表内容不要重迭,两者各有所长,根据需要采用。表可显示确切数据,而图可反映变化趋势,对比强烈、直观。 4、表为三线表,两侧开口,尽量不同纵线,必要时可加用横线。 标题 ------------------------------------ 顶线 栏头 观察指标 ------------------------------------ 栏目线 表身 数据 ------------------------------------ 底线 脚注 5、图有柱图、线图、直方图、散点图等。图的标题在图的下边,注释放在图的附近,应有纵横坐标单位和标志数据。 (四)全面、真实报告结果 1、与研究预想结果有矛盾的现象、结果及数据应客观反映,如无效、恶化、毒副效应、不良反应。 2、失访情况真实反应。 3、真实报告阴性或相反结果。可能就是真实结果或包涵着真理,或提示设计缺陷,都是以珍惜和利用。 (五)注意事项 1、按研究程序或相关内容,分段报告。 2、结果部分文字叙述和图表要合理配合,不要重复,以清楚表述为原则。 3、突出主要内容,创新性结果,不要堆积数据,为内容丰富所累。 4、只论述本项研究结果,除用于比较以外,不能引用其它研究资料掺挟到结果中来。 5、一般不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论述。八、讨论 (一)讨论的内容 讨论是实验结果的升华部分,也是衡量作者学术水平高低的内容。也就是说,在讨论中通过综合分析与逻辑推理,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丰富和提高对实验结果的认识。 1、概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2、着重阐明本文与前人和别人工作相比的创新点何在,以及本项实验结果从哪些方面强烈支持这一创新点与结论。 3、实验结果可能的其它解释,以及排除这些可能性的理由和根据。 4、创新点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应特别强调对医学发展与临床实践的意义。5、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途径和展望。(二)注意事项 1、讨论部分不等于自由论坛园地,不能泛泛而谈。讨论内容必须从本文的实验结果出发,紧紧围绕创新点与结论展开。 2、结论与结果要分开 结果是客观事实,结论是人们对客观事实的理性概括,这种理性概括与客观事实符合程度如何,不应说得过于绝对化。每篇论文的实验结果都是在著者限定条件下得到的事实,所做的结论可能只适用于一定的范围与条件,所以夸大自己的结论是不恰当的,应当留有余地。 3、切忌推理过分外延 由于生物科学与医学许多问题并未阐明,所以推理应当持严谨的态度,通常冠以“可能”为要。一般就来,从实验结果出发的一级推理,大体是可靠的,但二级以上的推断大多数不完全正确甚至是错误的。 4、必须大量查阅有关文献 讨论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业务能力。因为讨论的广度与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文献的多少。5、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任何研究在时间、空间与条件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总有不完备之处。诸如体外试验结论有待体内试验证明;体内效应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实验的发现有待别的实验室验证;本试验尚存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等等。别人报道不同之处,应当客观地分析可能原因。九、小结 将研究结果和讨论分析后的认识,以简明的结论形式表达出来、并归纳成几条,指明理论和实际意义,它是整个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十、致谢 实验性科研离不开他人帮助,在正文结尾后,应当对曾为文稿作了帮助的人,如指导、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同事、部分操作者、标本提供者以及其它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发挥过助手作用的同仁,以简词表示谢意。十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科研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论文起点的高低,而且说明作者跟踪国内外该领域前沿的程度。读者通过参考文献,除进一步了解该文的来龙去脉外,同时还为自己评估该文的水平与意义提供了文献依据。 关于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应列出作者姓名、文题、杂志名称、年份、卷(期)、起(止)页。著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地址、出版社名称、版次、页数。例如: 吕秀凤,谢蜀生,朱洪荫,等. 桂枝汤免疫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9;9(5):283-285. 邓铁涛,郭振球. 中医诊断学.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5-56.

中医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研究论文 中医临床

健康网讯: 一、题目论文首先要有简明而涵意丰富的题目。即题目应概括全文,简短明了,引人注目。 (一)内容 1、能概括全篇论文主要内容棗全文缩影。 2、包含有关键词(实词)。 3、应能反映文章的科学假说。 4、准确、易懂的学术语言棗避免文艺性、夸张性、广告性语言。(二)要求 1、简短:一般不超过25个字,简洁明了,实事求是。例如: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2、具体:包括具体研究内容,不能抽象、笼统、含蓄和过大。例如:高血压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3、引人注目,富有创意,使人看到题目,愿意读下去,了解具体内容。例如:温运阳气药在急性黄疸肝炎治疗中的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不稳定、变异、心梗后)。 (三)注意事项 1、动笔前想标题,写完后定标题。 2、反复推敲,删除无用虚词如,“关于”、“研究”、“观察”、“系统”等。 3、题目中不使用缩写词、专用词、化学分子式等不易看懂的词。4、题目中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二、作者和单位 (一)作者资格 1、对课题设想、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及论文学术性解释有贡献者; 2、起草论文或作重要、严格修改者; 3、对论文内容负责,拍板定稿,可以解释问题者。 (二)要求 1、真名、全名。 2、按贡献排序。 3、行政领导、科研管理、投资者、仅做一般辅助工作者不应署名。 4、单位署名在论文第一面下边,写明联系单位的具体名称和邮编。三、摘要 (一)内容 1、背景、研究目的、重要性。 2、完成了哪些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途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 3、主要发现具体结果:主要数据、统计结果及结论性意见。 4、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学术价值和贡献。 (二)要求 1、内容精湛为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核心、创造性内容。虽然字数少但内容完整、系统、准确、便于收录文摘及检索系统。 2、写作上要概括性强,文字精炼,字数150个字左右。四、关键词和主题词(一)定义 关键词:作者采作的能够表达文献内容的未规范化的自然语言。 主题词:将提出的关键词根据相应的主题词表进行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二)提取方法 1、主题分析:剖析、浓缩、提炼能够反映文章主题的关键性词和词组。 2、分解复合概念:将多个词组构成的复合概念分解成简单概念的词或词组。 3、提出关键词或词组 阿期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老年食管癌性狭窄 内镜下五种治疗效果评价(三)注意事项 1、关键词应尽可能表达简单概念,词组应是习惯使用的复合概念。对主题的表达应准确,防止过粗或过细。例如: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 白细胞介素 1/白细胞介素 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 白细胞介素1.6.13/白介素类五、前言(引言、序言) (一)目的 论文正文前面一段短文,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本文的背景知识,主题、目的和总纲,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 (二)内容 1、简述研究课题来源及理论依据,包括密切相关的少量文献资料。 2、该项研究重要价值。 3、研究目的、范围、方法及特点。(三)写作 1、提纲挈领,开门见山,直接切题。 2、观点鲜明,问题突出,反应本文研究问题,需求迫切,意义重大以引起共鸣。 3、字数一般150-300字。(四)注意事项 1、文章的帽子棗引出文章棗恰到好处。 2、回顾研究历史应避免繁琐,一言以敝之才好。 3、不要论文中的数据和结论。 4、评价水平的用词要科学有依据,慎用国内外未见报道,首次报道创造性等词语。六、材料与方法(一)受试对象 1、实验的受试对象如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疾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情判断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性别年龄以及有关情况加经简介,还应说明观察条件。正常对照应说明来源、健康含义、性别、年龄及有关情况。 2、受试对象若是动物,则应说明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情况、麻醉与手术方法等等。 3、中医临床研究还要注意病证结合,对动物要扼要描叙模型复制的方法。 4、应说明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二)被试因素 1、被试因素是药物时,应说明药物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中草药还应注明学名,说明产地与制剂方法。 2、倘若以疗法作为被试因素,那么该疗法的出处、施加等级与方法、疗程等等都应加扼要介绍。 3、被试因素与受试对象如何组合安排,均可以设计方案形式明确地予以表达。(三)反应指标 至于反应指标的测定方法,如系通用的常规方法,仅提名称即可;如系较新方法,则应注明出处;如果为了适应本实验的需要,对某方法作了一些小的改良,则应说明修改的根据与内容;倘若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作者自己建立的新方法,那么新的方法事先应另行成文,不要将新方法介绍与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文章中;若论文属于报道新的方法,则应详尽具体,特别是试剂配制与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应当清楚,便于读者学习与推广应用。 试剂如系常规试剂,说明名称、来源、规格、批号即可;若系新的试剂,还需写出分子式与(或)结构式;如需要配制,则应将配方与制备方法一并交代清楚。所用重要仪器也应注明生产厂家与型号。 如果在一篇论文中涉及几个不同方法与材料的实验,而且方法与结果关系甚为密切,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必要时可将方法与结果合在一起,标题为“方法与结果”。(四)实施或实验路线及步骤 1、实验方法的原理及设计。 2、技术路线、实施过程程序。(五)统计方法 在材料与方法项中,还应简要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何种统计处理方法与显著性标准,必要时还应说明计算手段与软件名称。

中医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首先要有简明而涵意丰富的题目。即题目应概括全文,简短明了,引人注目。

(一)内容

1、能概括全篇论文主要内容棗全文缩影。

2、包含有关键词(实词)。

3、应能反映文章的科学假说。

4、准确、易懂的学术语言棗避免文艺性、夸张性、广告性语言。

(二)要求

1、简短:一般不超过25个字,简洁明了,实事求是。例如: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2、具体:包括具体研究内容,不能抽象、笼统、含蓄和过大。例如:高血压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3、引人注目,富有创意,使人看到题目,愿意读下去,了解具体内容。例如:温运阳气药在急性黄疸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不稳定、变异、心梗后)。

(三)注意事项

1、动笔前想标题,写完后定标题。

2、反复推敲,删除无用虚词如,“关于”、“研究”、“观察”、“系统”等。

3、题目中不使用缩写词、专用词、化学分子式等不易看懂的词。

4、题目中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二、作者和单位

(一)作者资格

1、对课题设想、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及论文学术性解释有贡献者;

2、起草论文或作重要、严格修改者;

3、对论文内容负责,拍板定稿,可以解释问题者。

(二)要求

1、真名、全名。

2、按贡献排序。

3、行政领导、科研管理、投资者、仅做一般辅助工作者不应署名。

4、单位署名在论文第一面下边,写明联系单位的具体名称和邮编。

三、摘要

(一)内容

1、背景、研究目的、重要性。

2、完成了哪些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途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

3、主要发现具体结果:主要数据、统计结果及结论性意见。

4、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学术价值和贡献。

(二)要求

1、内容精湛为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核心、创造性内容。虽然字数少但内容完整、系统、准确、便于收录文摘及检索系统。

2、写作上要概括性强,文字精炼,字数150个字左右。

四、关键词和主题词

(一)定义

关键词:作者采作的能够表达文献内容的未规范化的自然语言。

主题词:将提出的关键词根据相应的主题词表进行规范化的自然语言。

(二)提取方法

1、主题分析:剖析、浓缩、提炼能够反映文章主题的关键性词和词组。

2、分解复合概念:将多个词组构成的复合概念分解成简单概念的词或词组。

3、提出关键词或词组

阿期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老年食管癌性狭窄内镜下五种治疗效果评价

(三)注意事项

1、关键词应尽可能表达简单概念,词组应是习惯使用的复合概念。对主题的表达应准确,防止过粗或过细。例如: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白细胞介素1.6.13/白介素类

五、前言(引言、序言)

(一)目的

论文正文前面一段短文,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本文的背景知识,主题、目的和总纲,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

(二)内容

1、简述研究课题来源及理论依据,包括密切相关的少量文献资料。

2、该项研究重要价值。

3、研究目的、范围、方法及特点。

(三)写作

1、提纲挈领,开门见山,直接切题。

2、观点鲜明,问题突出,反应本文研究问题,需求迫切,意义重大以引起共鸣。

3、字数一般150-300字。

(四)注意事项

1、文章的帽子棗引出文章棗恰到好处。

2、回顾研究历史应避免繁琐,一言以敝之才好。

3、不要论文中的数据和结论。

4、评价水平的用词要科学有依据,慎用国内外未见报道,首次报道创造性等词语。

六、材料与方法

(一)受试对象

1、实验的受试对象如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疾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情判断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性别年龄以及有关情况加经简介,还应说明观察条件。正常对照应说明来源、健康含义、性别、年龄及有关情况。

2、受试对象若是动物,则应说明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情况、麻醉与手术方法等等。

3、中医临床研究还要注意病证结合,对动物要扼要描叙模型复制的方法。

4、应说明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

(二)被试因素

1、被试因素是药物时,应说明药物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中草药还应注明学名,说明产地与制剂方法。

2、倘若以疗法作为被试因素,那么该疗法的出处、施加等级与方法、疗程等等都应加扼要介绍。

3、被试因素与受试对象如何组合安排,均可以设计方案形式明确地予以表达。

(三)反应指标

至于反应指标的测定方法,如系通用的常规方法,仅提名称即可;如系较新方法,则应注明出处;如果为了适应本实验的需要,对某方法作了一些小的改良,则应说明修改的根据与内容;倘若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作者自己建立的新方法,那么新的方法事先应另行成文,不要将新方法介绍与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文章中;若论文属于报道新的方法,则应详尽具体,特别是试剂配制与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应当清楚,便于读者学习与推广应用。

试剂如系常规试剂,说明名称、来源、规格、批号即可;若系新的试剂,还需写出分子式与(或)结构式;如需要配制,则应将配方与制备方法一并交代清楚。所用重要仪器也应注明生产厂家与型号。

如果在一篇论文中涉及几个不同方法与材料的实验,而且方法与结果关系甚为密切,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必要时可将方法与结果合在一起,标题为“方法与结果”。

(四)实施或实验路线及步骤

1、实验方法的原理及设计。

2、技术路线、实施过程程序。

(五)统计方法

中医论文范文第8篇

中医药论文在交流中医药学术、推进中医药事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中医药队伍的日趋壮大、知识层次的逐渐完善、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医药期刊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改善,中医药论文正呈现出逐年增多和提高的趋势,这是十分可喜的事。但当前中医药论文在撰写和编辑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笔者结合近年来审读中医药科技期刊的情况,就以上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从近几年多种中医药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看,以下几个问题是带有共性的,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1、论文类型单调,缺乏学科特色

中医药理论虽然有学术上凝固性的一面,表述上也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程式,但同时又存在着学术上不断发展的一面,其表述形式也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老话所表现的,正是中医药论文在不断延续、出新过程中“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这里,关键就在这个“变”字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际上这种变化举步维艰,打开中医药期刊一看,大部分论文所表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几乎是几十年一贯制:一些理论性论文缺乏新意,甚至是一些论点的反复克隆和重复。应用性论文更加突出,充斥版面的个案、群案报道,使人有“百刊面孔雷同,千篇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有期刊开辟出医话、医论、研讨、解答等形式,但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个性,充其量是同类问题的汇集,缺乏有机交流的深层次内涵。一些专科性质的期刊,本身具备个性特色,却习惯于跟着综合性期刊的路子走,结果失去了个性。如以“民间医学”为宗旨的杂志,却找不到民间医学的内容;以“急救医学”为宗旨的杂志,反映的大都是寻常的治法。一些期刊还出于单纯的经济利益,把缺乏科技根据、夸大实际效果、明显带有广告性质的内容直接或变相强塞给读者,最终导致对读者基本利益的伤害。

2、论文设计粗糙,缺乏科学依据

一篇好的论文,首先来自一个好的设计。以应用性论文为例,无论是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重复测量设计,都必须能真实反映出研究目的和过程。不少作者不懂得这些基本方法,而是以简单的分组代替设计,绝大部分论文都是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具有前瞻性设计的可谓凤毛麟角。其中虽有一些论文在名义上是冠以“前瞻性”的,事实上遮不住从回顾性内容中人为制造的痕迹。以上情况基本是当前中医药学术论文存在的通病。更有甚者,个别作者随意编造、删改实验数据,更改病例发生的时段,使论文失去真实性和可信性。不少论文没有对照组,即便是一些设有对照组的文章,不少却形同虚设:实验组与对照组不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要素上不均衡,缺乏可比性,且不是采取随机抽取或分层的方法,而是按照人为划分的手段获得的。这种所谓的“对照”,失去了对照的实质性意义。如一个乡镇医院的医生,在他的论文中提供了一年内使用中医药抢救有机磷中毒100多例的报道,还有30名的对照组。且不说这个乡中毒人数之众难以令人置信,就是其所谓的“前瞻性”设计也不能不令人生疑。试想,在中毒者情况各异、迅速抢救垂危生命前提下,要套入作者设计的方案进行对照可能做得到吗?给人的感觉,只会是虚假的、不现实的和不负责任的。

3、统计学处理问题多,假阳性结果随处可见

对于大多数论文作者、特别是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来说,论文的统计学处理既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一些作者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迫于期刊的要求,要么请人帮助计算,要么干脆拿别人使用过的结果比葫芦画瓢,照着搬过来。更有甚者,随便做起数字游戏,改变实际数字,制造出能够为设计“效果”服务的假阳性来。由此造成的一些论文“水分”大、所用方法不能重复的弊病,就在所难免了。有专家对近20年来我国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审查,发现统计学误用率平均高达80%。就是一些重大项目的论文,也有50%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错误。究其原因,虽然与论文作者的科研水平和道德缺陷有关,也与期刊普遍追求的所谓阳性率的做法不无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实践中,两种实验方法或药物在临床上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却取得了基本相同效果的例子是十分常见的。它证明了不同方法或药物,在临床中具有的可靠性和可替代性,其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意义。优效性结论(新方法优于传统的方法)虽然是我们每个科研者的愿望,但实际上是不容易取得的,能取得等效性(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效果基本相当或相差无几)、甚至非劣效性(新方法虽然很难超过传统方法,但具有验便简廉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结论,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意义的结果,各种期刊不能不面对这一基本事实。

4、论文文采不足,语法错误较多

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本质上都是以书面语为表达手段的。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中医药著述自古就是非常讲究文字功夫的。翻开祖国医学的历代典籍,先贤们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部部优秀的学术经典,更是一部部优美的文字学佳品,这是值得我们继承和效法的。只有准确的文字表述、优美的文学手法,才能把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才能引人入胜,才能达到扩大宣传和影响的效果。任何形式的论文,都必须符合起码的文字学规则,文章要写出点文采并不算苛刻的要求。不少中医药期刊的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文采不足情况,滥用字、生造词、语句不通、乱用标点等错误并不罕见。笔者在对报纸、书籍、杂志的审读比较中发现,期刊的差错率相对较高。它除了作者的责任心和水平外,也反映出部分编辑人员责任心不够、文化素质不高的缺陷。在被人们视为文人荟萃的中医界,写不出高水平的文章、作品缺乏文采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

中医论文范文第9篇

1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问题

本科生论文中常见问题之一是体裁单一,论文类型大多是文献综述,研究型的论文较少。达不到鼓励创新、鼓励思考的目的。同时,作为最为常见的论文类型,文献综述的撰写本身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基金项目: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No:ZYSNXD-CC-MZY03~*通讯作者的是“复制粘贴”和“综而不述”。我们常看到论文冗长,基本都是复制粘贴了参考文献的摘要或者是结果数据,甚至很多是整段文字的复制。这样的论文除了锻炼查文献,没有其他的作用。其实综述并不好写,国际知名杂志的综述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级人物才能写的。对于本科生写综述,当然要求全面查找文献,但更重要的是分析文献的特点,总结规律,提取精华。

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要求能反应出作者的想法。这就要求撰写者除了“综”,还要“述”。这一点是目前本科生文献综述最为缺乏的。当然这和本科生阶段的培养水平有关,不能指望学生能写出多么前瞻的观点。但作为导师,更应该做的是指导学生去仔细分析每篇参考文献,不只关心文献的数据结果,还要关心论文中的研究方法,一是学习其方法,二是分析其方法有何特点,或者是否存在问题。同时也要学习论文的研究思路,分析论文逻辑是否合理,结果是否能说明问题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汇总整理的目的,并且能够启发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

2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思考

上述的这些问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我们反思。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对于本科生毕业是有着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的。但这一点其实也一直面临着争论。因为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正值临床实习期间,而且有很多学生在紧张地复习考研,因此有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额外的负担。同时,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医学本科生尤其是中医学本科生,3~4年的理论学习加1年多的临床实践,尚不足以对本领域的专业知识有多少理解,更勿论探索,因此本科毕业论文也属可有可无。最终学生上交的论文大多质量平平,甚至是凑合一篇了事,流于形式。网上也有传言四川大学等高校拟逐步取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制度。反观其他国家的本科教育,国外的很多大学在本科阶段的确没有我们意义上的毕业论文D]。资料称美国本科生大多是不需要写毕业论文的,但平时课后会经常写一些类似论文的东西(essay)。澳大利亚本科生是不需要写论文的;韩国本科生是不需要写论文的,但你也可以选择写论文,如果最终通过答辩,你还可以获得荣誉毕业生的称号;意大利、德国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规定,有的专业要写,有的专业不写;荷兰、芬兰、爱尔兰和西班牙的本科生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笔者认为,毕业论文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关键在于认识的角度。

首先,我国的本科教育,甚至是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灌输为主的问题,课堂讲,课后背,和我国的中小学其实是没有多少本质区别的。尤其是在医学教育上,基本是死记硬背。但其实无论哪一门学问,包括现代医学、中医学,都有着大量的盲区、误区、热点、疑点,每一门学问都有着发生发展、自我完善的曲折历程,而这些内容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本科生能够把对专业中某一点的兴趣加以挖掘、总结、表达,为数不多的机会之一就是毕业论文。其次,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对某一领域的认识得到加深,这一方面可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助力。人才难得,真正的人才都醒悟得早。让本科生写论文,对于有头脑有远见的学生来说,可以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探索方向。另外,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对于学生也是极好的锻炼机会。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学生基本是不爱说话不爱表达的。在培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到了硕士甚至是博士,还有部分的学生文章写作思路不清,上台答辩心慌口拙。从这个角度来说,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3关于中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建议

由于上述应试教育、灌输教育的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调动,因此经常遇到的现象是,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引领学生找到兴趣点。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以及临床科研人员,笔者觉得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引导。第一方面是留心临床工作的疑点。不论是哪一科哪个疾病,都有临床疑惑的地方,都有下级医生需要向上级医生请示的地方,都有着上级医生需要讨论并且拍板的地方。这些地方很可能就是研究题目所在。例如一个肝癌患者反复发热,无感染表现,并出现乏力、纳差,请示上级医师后用小柴胡汤治疗效果很好,可以引发诸多疑问:“肝癌患者是否均属中医肝病?”、“经方在癌症患者治疗中应用情况如何?”、“小柴胡汤与柴胡针剂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在西医科室轮转时也会遇到诸多临床问题,这时也应多与中医联系、联想、对比。第二方面是关注当前研究的热点或争论。大多数的研究论文都是围绕着各自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的,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热点会有较丰富的材料可以利用,同时也是对学生专业化教育的机会。近年来有关中医价值的讨论较多,很多学生也有着自己的观点,应鼓励学生围绕自己的困惑在某一点上查找论据、汇总进展,形成论文。有观点认为本科学生尚处在打基础的阶段,更适宜于进行宽泛话题的讨论,而针对一点的论文不适于此阶段来撰写。这一观点的确无可厚非,但是本科生毕业向研究生转化这个时期值得就培养方式进行变化。一方面热点问题对于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有助于学生未来的研究生涯;另一方面现在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是本科生啥也不会,到了研究生让他啥都会干,得自己找题目、做综述、写开题,这样的培养往往是有脱节之嫌。在本科生毕业这一阶段,从专业研究角度对其进行培养有利而无弊。第三方面是鼓励临床研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主要以掌握临床技能为主,很少有从事系统的基础研究的可能。因此很多老师学生都感觉无法写出较好的研究型论文。其实研究型论文不必都是基础实验,临床研究也大有可为。本科学生可以开展调查类研究、访谈类研究以及观察性研究等。这些方法技术条件要求低,实施简单,而且能够锻炼科研思维,对学生日后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毕业论文是一个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科研思维逻辑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上述问题体现了教育培养设计的欠缺、定位不够清晰,因此质量不高。笔者认为,应当把毕业论文作为本科生学习能力的扩展机会,科研思路的锻炼机会。抛开为了毕业编一篇综述了事的想法,给学生一些机会,开展一些适合本科学生的科研活动,为后续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中医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医;宣传

中医历史悠久,经历长时间和无数次疫病的检验,是我国历代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保证,深受广大民众的信任。但近百年来,中医的命运却非常坎坷,逐步走向衰落。在20世纪早期,刚兴起的科学主义是以现代科学为最高的评价标准,用这样的标准来理解、评价和发展中医,其结果必然将中医视为“伪科学”,而一切不科学的东西在科学主义的眼里是要被废除或改造的,于是就在20世纪初出现了“废止中医”的口号和主张,但这些错误的主张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然而中医还是遭到了重大打击。解放以后,曾任卫生部副部长的王斌提出了改造中医,中医要学习西医的主张,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医的发展,持续到现在。现在中医的状况是“中西医结合”处于“结而未合”的状态,而中医现代化的道路也是困难重重。

提起中医,很多人都会想起鲁迅先生写的一段记述“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因此所用的药引也很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多是不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病故了。”后来鲁迅到国外学医,记起以前医生的言论和方药,“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或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中医沦落到这个地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从直接原因看,因为中医里的良医少,庸医多。一剂中药几十味,像霰弹枪打麻雀,瞄得不准,总有一味对症的。一些病人也相信中医,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由于中医医疗费用低,受大城市的西医至上论的污染少,找中医看病,但是常常找的是庸医。虽然一时治不死病,但也治不好病。一来二去,病人失去了对中医的信心,还是找西医开刀动手术,搞“暴力革命”[1]。

当今的现实是,在科学(现代医学)的耀眼光环下,中医的公众信任度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越来越少的人得病时求助于中医。这使中医的发展环境更加艰难,道路更加坎坷。我们认为这些现象与我们对中医的宣传有很大关系。现在,我们中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重新树立民众对中医的信心。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中医的宣传,让人们正确认识中医、信任中医、选择中医,这将为中医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关于宣传

1.1宣传的目的宣传的目的是左右和影响公众的思想行为和社会舆论。宣传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信息交流过程[2]。通过宣传可以使人们对所宣传内容有一定了解,并对所宣传内容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通过对外宣传中医,就可以使更多的人进一步正确认识中医、接受中医。

1.2宣传效益在宣传中或宣传后,宣传对象理解宣传者的观点并自愿地按照宣传者的指导采取行动,就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宣传效益[2]。决定宣传效益的社会因素有宣传者,宣传内容、场合、时机、动机、方法等。因此,中医的宣传只有处理好这些因素,才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益,为中医的普及打下坚实基础。

2中医界对外宣传存在的问题

2.1中医院宣传不足中医院作为大众认识中医、了解中医中药的第一个窗口,也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窗口,其形象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医的形象与发展。同时中医院也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最重要基地,因此,发展好中医院对中医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1.1形象和品牌不突出目前对中医院的形象和品牌打造不够,在全国有大至省级小至县级以至社区的中医院、国医馆等大大小小众多的中医医疗机构,而有形象、有品牌的则是凤毛麟角,与之相比,有声誉、有形象的西医院则比比皆是。

2.1.2中医特色彰显不足首先目前中医院在建设过程中,缺乏中医特色,导致各级中医院建成了无论是科室分布,还是仪器设备都与西医院基本上如出一辙的局面,不中不西,甚至使中医院变成了二流的西医院。在大多数中医院,对中医辨证所需要的四诊资料,特别是中医需要的各种体征所录甚少,比如,我们的很多中医院,医生已经很少进行脉诊之类的诊疗手段,而主要依靠西医的检查诊断方法。其次,中药的利用率也很低。据《健康报》一项涵盖2004年全国近百所不同等级中医院的监测资料显示,中医院的中医药治疗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西医治疗率反呈上升。在2000,2001,2002,2003年的住院病人中,中医药治疗病案数分别占28%,25%,20%,18%。在住院收费比例中,西药费占总费用的37.4%,而中药饮片和成药费仅占总费用的8.07%[3]。中医的精华被摒弃,从而导致了中医院无中医特色,中医西医化等种种弊端。中医院里以西药为主,中药仅为辅助作用,这无形中给人们一个印象:中医不如西医。

另外还缺少宣传一些中医特色保健与防治疾病方法,如中医养生,推拿以及经络美容等,没有充分展现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以及中医“简、验、便、廉”的优势。这些既不利于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也不利于广大民众对中医的认可。

2.1.3对病人的宣传不足在宣传过程中,对病人的宣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有过这样的调查,在某一门诊对就诊的患者进行查询,询问他们是通过何种方式找到需要的医生就诊,他们的回答主要是通过该门诊就诊过的病人。这就说明了病人口碑的重要性,而中医生在对病人诊治时,向病人解释与宣传中医学知识是存在很大不足的,很多中医生往往用西医术语对病人的病因病机进行解释,而很少用中医理论解释其病因病机,甚至在病人问及中医学的病名病因时,也常常以中医术语难以理解为托词含混过去[4]。这样,大大影响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宣传和普及。

2.2在基础教育中宣传不足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是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教育,但我们在从小学到中学的教材中却很少有关于中医学的理论和方药的基本知识的介绍,偶尔见到的仅是关于华佗和李时珍等几个中医人物的简介。与之相比,与西医有很大关系的《自然与社会》和用西医观点阐述的《生理健康》等医学知识则在中小学教材中应用广泛[4]。

2.3针对广大民众的宣传不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西医病名、术语充斥耳旁,而中医病名、术语则很少听见。当病人或民众被问及某种疾病时,常能用西医的观点略述一二,而被问及是否知其中医病名或发病机理时,则大都摇头或说的与事实大有出入。现今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宣传推销随处可见。在很多一流西医医院,如协和医院,都倡导“大专家与小文章”,十分重视西医的科普工作。相比之下,中医学面向大众的宣传则显得很不足,特别是对青年一代和信息传播较封闭的广大农村民众宣传的针对性不强,他们之中很多对中医缺乏认识,认识不足甚至为数较多的人对中医有很大的误解。正因为这样,有许多所谓的“江湖术士”和游医骗子打着中医的旗号,什么“老中医,包治百病”、“中药一包灵”等,到处招摇撞骗,使许多民众上当受骗,蒙受财产甚至生命健康的损害,这也严重损害了中医的形象。

2.4科普书籍宣传不足现代科学技术的宣传常常是国家有关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专家撰写出版科普读物,将复杂深奥的科学理论或现代技术,通过深入浅出的描述,生动有趣的讲解,呈现给广大读者,既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素养,又传播了科学知识。而中医学在这方面的工作却还很欠缺:一方面介绍中医学知识的科普书籍数量不多。另一方面,这些仅有的介绍中医知识的书籍中又多数只限于方药的介绍、家庭护理、成方选用和简单地对症下药等死板的知识,混淆了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症,而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辨证论治等重要知识的介绍,则显得很欠缺。

2.5中医院校对外的宣传不足中医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基地,担负着培养中医药接班人、复兴和发扬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的重任。然而,由于其特色往往不够鲜明及宣传不够,导致其在高校之中甚至只在医学院校之中知名度和地位都明显地不尽人意,提到医学院校,人们大都会联想到学习人体解剖,动物、化学实验,现代医疗仪器检查等等的西医学校,而很少会想到有学习阴阳、五行、精、气、神等等的中医学校。一些学生选择了中医学专业,却对中医有何特色,所学是否有用,是否科学等等一知半解或心存疑虑,甚至有些人是不得已而选择中医院校。

还有就是中医院校对高考考生的宣传显得相对不足,很多考生对中医院校了解不多,对中医院校的特色、优势更是知之甚少,很多选择学习医学的高考考生一般只把中医院校作为第二、第三志愿,甚至最后的志愿。由此导致的生源不足和学生质量不高也严重制约了中医的继承与发展。

3大力宣传,促进中医的发展

3.1中医院要重视宣传,加强宣传

3.1.1树立中医院形象

打造中医院品牌在树立形象、打造品牌、促进医院发展的战略上,需要有长远眼光、一定现代的营销策略,更要紧紧抓住中医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中医具有的疗效灵验、价格廉惠、使用方便、用法简单等优势进行大力宣传。另外注意搞好医疗环境和服务,不要说装饰得多么漂亮、豪华,至少也让病人感到简洁、舒适。换句话说,就是尽量提升医院的“硬件”和“软件”质量。在具体做法上,中医院有必要大力开展立体化宣传,对一些专科专病进行正面的报道,带动一些品牌专科的发展;注意提高中医生素质、招揽各类中医高级人才;对院内知名专家或名老中医进行特别宣传,提高医院知名度。在院内通过宣传栏、医院简讯进行宣传的同时,在院外则通过电视台、报纸、电台等各大媒体报道,以及进行社区义诊服务等活动形式宣传中医,提高中医和医院的认知度和知名度,吸引病人到医院就诊,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3.1.2坚持中医特色,加强特色宣传在认真继承的基础上,沿着中医的思路与方法发展。中医临床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兼顾西医药的同时,突出中医中药,提高中药及其他治法的应用率,重视临床治疗与中医药发展的关系及对中医中药治病的规律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在大的中医院进行品牌与形象打造的同时,处在社区或农村城镇内小的中医医疗点或国医馆等则着力于民众利益,积极开展针灸、推拿、按摩、足疗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活动,贴近民众生活,方便民众,为广大民众服务。让民众切身体会到中医“简、验、便、廉”所带来的实惠,这也是最直接的宣传。据报道,在广州的荔港国医馆已经“晋升”为广州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中医特色的宣传还需要我们中医药人继续为之努力奋斗。

3.1.3加强对病人的宣传病人的口碑是最有力的宣传,医生在为病人治病时,应当尽量以中医学的名词术语耐心向病人解释病因病机,诊断依据,治疗方案等,以提高病人对中医的重视度和信任度。中医历来重视“治未病”,要向病人宣传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养生保健方法,提高病人对疾病的防治意识。同时,中医院开给病人中药的包装上也可简要注上一些介绍中医的小知识,一方面作为病人的心理来说,他们很渴望知道这些关于医学方面的常识特别是与他们的疾病息息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这样让病人看病看得明明白白,减少不必要的神秘感,客观上也宣传了中医院本身,以此不断提高中医学的普及率和提高中医的知名度。

另外,在西医院的中医科,也需要政府、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给予资金支持,搞出中医特色,创出高疗效,就诊病人自然就会增多,科室也会发展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3.2应加强基础教育的中医宣传针对基础教育中宣传不足这种不利情况,我们建议在中小学基础教材中有计划地适当增设有关中医学的专题介绍,使人们从小就对中医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同时学校还应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去中医药大学实验室,文献馆,药圃等参观,尽早地让中小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培养对中医的兴趣,树立对中医的信心。

3.3加强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应当效法现代科技知识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声像、图文、报刊、广播、电视、戏剧、医院简报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载体对中医学基本理论及诊治方法进行广泛的宣传,或定期通过医院、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向民众进行宣传。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最近广州日报专题连篇报道广东省中医院里的名老中医,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通过宣传、介绍名老中医的事迹与特长,不仅使读者们以及广大市民们了解更多的名老中医,还增强了他们对中医治疗疾病的信心,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需要特别重视网络的宣传,有必要制定一系列宣传政策和措施,针对广大网民(青年大多是“上网”一族)进行宣传。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应该对宣传的内容有所侧重。比如:对一般病人,除了详细讲解病情外,还要侧重中医治疗效果的宣传;对青年一代和文化水平较高者,应侧重中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宣传,使其相信中医并认可中医。针对收入水平较低者,则侧重于宣传中医廉、验等优势。对于信息较落后,相对封闭的广大农村可以采取下乡义诊和咨询等活动形式,需要更多地宣传中医“简、验、便、廉”的特色,这些更符合广大农村民众的利益。也可考虑在各地组建“中医进修班”,招收农村中的“赤脚”医生,对他们进行再教育,然后通过他们使用中医为民众治病服务来扩大中医的影响。这样多方面、有侧重地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中医,了解中医并选择中医。

3.4加强中医科普教材的建设,提高“质”与“量”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中医药学专家撰写出版中医药方面的科普读物。适应现代人的愿望和习惯,将复杂深奥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学术特点、中医学对人体、对疾病的认识,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深入浅出的描述,生动有趣的语言,呈现给广大读者,这样既传播了中医学的知识,又提高了民众的中国传统文化水平。

3.5加强中医院校对外的宣传中医院校作为传承和发扬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的主要阵地,应当突出其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加大对外界尤其是对高考报考医学的学生群体的宣传,以吸引更多的更高素质的人才投身中医药事业。而身为中医药接班人的中医院校学生,也应该有宣传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感,在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宣传。如参加一些义诊活动和咨询活动,用所学到的中医药知识为群众治病和为不了解中医的人们解答疑惑等等。

4中医现代化对中医宣传的促进

中医现代化目标是适应人们的要求(即现代市场的需求),能够更好、更快、更方便地防治疾病,为人类健康服务。当今社会,人们在疗效、携带和安全问题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而中医的现代化符合大众的需求,必然会使更多的人接受中医。因此、中医的现代化对中医的宣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要大力进行中医的现代化,加快中医现代化的步伐。而要进行中医现代化应避免进入认识误区,如果走入误区,对中医的宣传是很不利的。有人认为量化客观化就是中医现代化,用西药的理论为依据来研究中药,或认为把对中医证候进行量化客观化就是中医现代化,还有人认为统计处理或动物实验就是现代化。其实这些都是对中医认识的误区,这些认识都违背了中医最基本的特点——辨证论治。他们把西医的体系完全移植到中医,而两者是不同的体系,绝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评判中医。因此,通过逐步吸收现代成果,主动与现代科技接轨,提高中医现代化的水平和中医医疗的科技含量,可以让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古老中医与时俱进,大步迈向现代化。

5宣传中应注意的问题[5~9]

5.1宣传者自身的问题现今中医界也普遍存在对中医缺乏信任的信任危机,这对中医的宣传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应该让中医界人士明白中医发展面临的挑战性和形势的严峻性,假设连中医界的人士都没有足够信心的话,怎么能让大众相信你所宣传的中医并接受中医?因此,作为一名中医界人士,对中医的发展应抱有绝对的信心,要坚信中医可以并且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

5.2宣传的后动力问题在现阶段下,中医的发展并不乐观,中医处于被动地位,对中医的宣传必定需要长期持续地进行下去,这就必然涉及到宣传的后动力上,即中医的教育问题。许多名老中医、中医界人士都对中医现行的教育体制感到担忧,这是关系到中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中医泰斗邓铁涛就曾说过:我们这一代人将成为中医的掘墓人。因此,势必要解决好中医的传承问题,中医宣传的后动力才能得到保证。

5.3中医的宣传应进行“上、下、内、外”,多方位相结合的有针对性的宣传“上”可理解为非中医界的医学人士,“下”可说是普通广大民众,通过上下结合有针对性地宣传,让社会都能够正确认识中医并支持中医,则中医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内、外”则是指国内和国外宣传相结合。在现阶段,据报道可知,国外对中医药的宣传要优于国内,国外对中医的宣传更注重其自身特色和基本特点。据国内、国外宣传的经验以及各自优缺点的对比,二者可互相借鉴,以让中医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所接受。

5.4应该让社会各界广泛支持中医,特别是媒体,新闻界,广泛、积极宣传中医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匮乏,不管从基本国情还是国民经济来看,大力发展中医药都是利国利民的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就一直都很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0031001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合国中医药条例》从法律上确定了国家对中医药的扶持。但是尽管如此,中医药在社会上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是未尽如人意,探其究竟,这与我们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未到位有很大关系。如对中医的宣传工作“束之高阁”,老百姓只能“敬而远之”了。有着广大读者、听众、观众的非医类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很少有专门介绍中医的栏目或节目。因此除了继续加大各级政府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外,还必须配合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和载体,对中医药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持续性立体宣传,使中医药深入人心。这就让社会各界更广泛地关注和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从而为国家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德强.中医是怎样被淘汰的[J].健康大视野,2006,4:20.

[2]邵培仁.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宣传学和舆论学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5.

[3]刘燕玲.中医院里中医难称绝对主角[J].家庭中医药,2005,12(3):12.

[4]张庆祥.中医科普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10:39.

[5]张玉泉.中西医结合何以“结而不合”[J].河南中医,2004,24(1):12.

[6]邓铁涛.中医药必须深化改革[J].中国中医药报,2003,35(6):18.

[7]程彩云.做好宣传工作促进中医院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6,6(6):27.

[8]方宁,张伟程,麦东行.加强立体化宣传,树立中医院品牌[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12(2):22.

上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 下一篇:人口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