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4 13:25:28

中医科医生工作计划

中医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巩固农村三级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通过开展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改变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未设立或面积狭小、中医特色诊疗设备缺乏或老化、中医药人才严重匮乏、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中医药服务领域趋于萎缩、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和方法失传的现状,完善中医药发展的基础条件,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广大农民提供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效果良好的中医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主要任务

㈠中医医疗质量管理规范

建立全院性的中医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中医科中药房实行全程动态质量控制,严格遵守有关中医诊断治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成册可用,医疗文书书写登记规范,中医药服务行为规范。

㈡中医科中药房硬件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中医科中药房硬件建设,中医科中药房面积要达标,空间布局合理,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专用设备,中医药诊疗环境明显优化。

㈢中医药优势特色显著增强

加强中医药优势特色建设,开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中医全科服务,强化专科、专病建设,形成1-2个中医专业的专科(专病),设立中医康复治疗室,配备中医药人员,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

㈣对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业务管理和指导明显强化

开展对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技术指导、业务管理和对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到每个行政村。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制定印发《市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实施方案》和《市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部署建设任务。

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开展首批市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各有关区、市卫生局上报首批建设单位,经市卫生局确认后制定工作计划,督导建设进度,市卫生局与市财政局组织进行督导检查和评审验收,验收通过者拨给奖励经费。

第三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开展第二批市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各有关区、市卫生局将首批建设单位未列入者和验收未通过者上报为建设单位,制定工作计划,督导建设进度,市卫生局与市财政局组织进行督导检查和评审验收,验收通过者拨给奖励经费。

第四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对建设前后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交流建设经验。

四、保障措施

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相关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作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抓好,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抓实,作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事抓出成效,用实际行动促进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打好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为广大农民创造享受基本中医药服务的良好条件。

㈡制定标准,搞好培训

市卫生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市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实施方案》和《市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相关区(市)要根据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的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做到标准清楚,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㈢严格评审,以奖代补

中医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根本服务宗旨,按照《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标准》,认真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中医药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用中医药技术有效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对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和《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标准》,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推进中医药服务全面进入医疗、保健、康复、防病领域,使中医药服务更加贴近社区、贴近农村、贴近群众,为全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社区中医卫生服务。

三、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

1.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区政府建立由分管区长罗建群为组长的区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领导小组。区卫生局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传统医学研究所所长孙迎庆同志兼任。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明确专(兼)职人员职责,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健全中医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中医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2.制定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召开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动员会,进行全面动员,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4.举办不同层次社区中医药知识培训班,学习掌握创建标准。

5.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培训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1.制定年度实施计划,严格按工作目标实行年度工作考核。

2.按照区域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搞好社区中医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健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网络,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3.制定社区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搞好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科室建设和业务指导,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医疗技术质量和服务能力。

4.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备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设备,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科设施条件。

5.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时,把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建设。

(三)自查、自纠、评估、初步验收阶段(2014年8月-9月)

1.各领导小组对照评估、验收标准,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2.做好迎接省考核组评审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迎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验收(2014年10月-12月)

四、保障措施

(一)财政支持,落实经费

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财政提供必需的工作经费,帮助其配置基本设备。为全科医师中医规范化培训提供经费保障。

(二)加强培训,提高质量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及乡村医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同时组织非中医专业的社区人员参加中医培训班,在社区内广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满足百姓的中医需求。

(三)加强监督,检查到位

中医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创建目标

到**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医药事业发展运行机制,实现中医药资源配置的优化、服务模式的转变、服务领域的拓宽;基本建立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功能健全、人才结构优化、运行机制灵活、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强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中医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新兴产业初步形成,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力争通过部级评审验收,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

二、主要工作

(一)中医药基地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市中医医院医疗用房、设备条件。**市中医医院新建6000平方米后勤综合楼;德清县中医医院分院改、扩建3000平方米的医疗用房;长兴县中医医院新建6000平方米门诊大楼、14000平方米住院大楼及2000平方米的后勤综合楼;安吉县中医医院新建10000平方米的住院大楼;南浔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扩建7000平方米的住院综合楼;吴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建3000平方米的医疗用房。

(二)人才队伍建设。到**年,每千人口中医数达到0.3人。争取有2名新一代省级名中医,20名市级名中医,40名名中医、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继承人,选拔培养20名农村中医骨干。乡村医生参加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人数达100名,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达到100%。中医药卫技人员继续教育参加率95%以上,中医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率达到100%。中医医疗机构中,西医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达90%。今后新充实到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临床医师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三)中医临床医疗重点学科建设。完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群建设。新创建2个市级中医临床医疗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争取4-5个中医临床医疗重点学科(或专科专病)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建成辐射全市的重点专科专病不少于4个,每县(区)辐射当地的重点专科专病不少于8个。重视发挥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作用,在综合医院中创建省级示范中医科2个,鼓励创建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

(四)中医科技创新。在中医治疗不孕症、肝病、肾病、肿瘤、骨伤、针灸、腰腿痛以及医院特色中药制剂的深度开发利用上取得较大进展;开展各类中医药科技项目15项,争取省级4项、市级6项、县级4项;向基层推广6-10项中医适宜技术;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继承工作。

(五)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各县区均达到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按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完成中医科、中药房建设任务,建成5个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乡镇卫生院中医药覆盖率达到100%。将中医医疗机构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加强中医医院中医急诊协作网络和中医医院急诊科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中的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领导,贯彻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省发展中医条例》以及《**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省发展中医条例的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0〕222号)等精神,主动承担起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的责任和任务,将中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本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市政府已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领导小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切实解决一些能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二)部门配合,履行职责。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作,严格执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建设标准,共同推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工作。卫生部门作为创建工作的主要实施部门,要对中医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经常性开展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指导、检查和考核。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中医工作的投入,中医事业费的增长比例应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中医事业经费应达到或高于卫生事业费的10%。人事部门要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使用、晋升等,特别在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和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为中医药人才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科技部门要积极实施扶持政策,对中医科研实行“优先立项、优先资助、优先奖励”的三优先政策,形成重视、支持中医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中医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重视中医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大推广适宜中医技术的支持力度。发展改革委、劳动保障、食品药品监督、文广新闻、规划与建设等部门均要根据各自职责,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认真落实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三)完善网络,全面监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管理职能,实行中医工作全行业管理。要设立中医工作管理机构,制定中医事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建立和完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从业人员的行业准入制度,依法加强对各级各类中医服务机构和中医医疗行为的管理和监督,不断完善中医行业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要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中医指导科,承担本地区中医工作的业务指导与检查。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要把改革作为推动中医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使中医行政管理模式及中医行业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中医学术进步与现代科技水平相适应。要根据中医各个领域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制订不同的发展政策,实施分类管理、分类指导。中医医院要积极推进以人事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坚持“病人选医生”制度,转变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加强成本核算。积极稳妥地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建立民营中医医疗机构。

(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宣传力度,认真宣传国家、省中医药方针政策,要围绕我市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这一主题,及时宣传我市出台的一系列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政策。要在社区、医院等建立中医工作的宣传阵地,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理念、知识和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进行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四、进度安排

按照**年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验收的时间,整个创建活动计划分成四个阶段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为项目准备及启动阶段。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创建申报,组建各级创建机构,宣传动员,营造创建氛围和研究制订创建方案。

第二阶段(2006年6月至**年4月):为建设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2006年度的各项阶段性考核目标,并进行自查评估,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材料报省卫生厅审核。

第三阶段(**年5月至**年12月):为中期评估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前一阶段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年度阶段性考核目标,迎接省卫生厅中期评估。

中医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开展这次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医疗进社区到桂林市活动是协会今年工作计划的主要部分,具体由分管科普工作的副会长、**科普演讲团副团长兼办公室主任杨道华组织领导工作。4月初就与**老科协医科大分会、**中医学院分会和区妇幼保健院分会商议筹备这项工作,请三个分会以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比较需要的专科选派专家。加强与区科技厅联系,争取把这次活动列入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着手以区科技厅和**老科协的名义联合编印了《吃出健康来》彩色宣传手册。同时请桂林市老科协做好开展活动的选点工作,使整个活动的筹备工作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二、成果显著、社区欢迎

开展这次医疗进社区活动,所到之处的社区群众反映普遍强烈,他们拉出欢迎横幅和水牌,提前来到活动场所等候专家义诊。群众说:这次来桂林开展健康咨询、医疗义诊活动的是**三个大医院的老教授、老专家,其中还有全国名中医,规格高、专科多,十分方便群众。他们有高深的医疗理论和积累了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医德好、有奉献精神,咨询中群众可以与医生相互交流,医生耐心为我们讲述病况,为我们作治疗示范动作,这是到医院看病所不相同的,我们希望他们多来开展这样的活动。在6个社区活动中,专家为882人次群众进行了健康咨询、医疗义诊,发放《吃出健康来》科普宣传资料1533份,并送给3个社区《健康养生操》光盘。张挂的健康生活挂图也深受群众喜爱。

三、专家热情、群众满意

专家们接到通知后,立即着手安排好时间,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专家大都有返聘工作),以极大的热情参加这次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专家年龄最低的59岁,最高的82岁。在健康咨询中,他们很耐心的解答群众的提出问题,为群众指导健康生活;在医疗义诊中,为群众分析X光片,检查耳鼻喉,进行辅助治疗的按摩示范动作,开出治疗的处方。尽管活动时间是每天上午9:00~12:00,有时来的群众较多,超过时间,他们也坚持服务。有的群众原来只是咨询,后来感觉专家医术高,忙回家拿病历、或带小孩子来看医生,他们也耐心等候。有位**医科大学的专家连住院处方也带来了,有一位群众经他诊断后,他建议这位群众住院治疗,并开出住院处方,群众感到相当满意。

中医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非常欢迎各位上级领导与专家莅临我中心检查指导,在此,我代表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与专家致以衷心地感谢与崇高的敬意!

我中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有8个年头,今年又被列为我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单位和卫生为民办实事项目单位,我们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根据《我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制订了具体实施计划,在我市卫生局和街道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加强软硬件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认真发挥“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有序开展,现就我中心的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心的基本情况

我街道是我的商业中心,文化底蕴、历史沉淀深厚,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社区、?个行政村,总户数?户,户籍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人,7岁以下儿童?人,育龄妇女数?人。我中心创建于?年,现有职工?人,退休人员?人。其中副主任医师?名,主治医师?名(中医类别主治医师3名),医师?人,执业助理医师?人,公卫医师1人,主管护师1名,执业护士?名(护师?名、护士?名),已经取得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人,在培训?人,全科规范/:请记住我站域名/化培训1人(在读),药学人员?人,其它卫技人员?人,卫技人员占?%。

二、创建工作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狠抓落实

为使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我中心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亲任组长,各职能科室长为成员,在组织上给创建工作提供了保证;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集中开会商讨创建大计,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分工负责,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健全各项制度、奖惩、考核机制,部署、督查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同时,多次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具体事宜,从提高思想认识着手,使人人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之中,形成了浓厚的的创建氛围。

(二)措施到位,全面开展创建工作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设备。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要求,依照《我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审细则》,本中心投入?余万元用于装修房间、添置设施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根据规范要求,进行了功能分区,调整或设置了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办公室、健康教育室、全科诊疗室、中医诊疗室、康复治疗室、预检分诊室等;同时各社区新设置一个专用健康宣传栏,进行至少每年四期的健康教育宣传。

2、有序推进组织管理工作

(1)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办公室,由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接受上级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督导社区责任医生及驻村医生落实。

(2)建立健全责任医生团队会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重点疾病管理制度等。结合考核方案逐一落实。

(3)各科室分布示意图、服务项目及价格、各项惠民措施等上墙公示。

(4)制定社区责任医生工作目标,公共卫生考核分配方案,公共卫生各项经费按费随事走的原则,依照市卫生局的公共卫生基金分配指导意见落实。

(5)制定(来源:文秘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一体化管理文件,健全中心对站的管理考核机制。

3、以群众满意为基准,深化社区卫生服务。

(1)我们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指标,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关爱弱势群体、开展爱心服务作为工作重点。今年本中心组织?余人的医疗体检队,到?个社区开展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共检查?人,充实了健康 档案,针对检出的社区慢性疾病,责任责任医生纳入了动态管理,定期进行上门随访与健康指导,得到社区干部与居民的好评。

(2)实行重点人群与重点疾病的服务,以慢病人群、特困、残疾人、低保、五保户等群体为工作的切入点,提高疾病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现管理高血压病?人,肿瘤?人,糖尿病?人,精神病?人,冠心病?人,肺结核?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解除他们的病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在社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上公示社区责任医生照片、联系方式等,同时印发责任医生联谊名片,注明服务内容、方式、联系电话,便于提供服务、接受监督。

(4)结合参保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多少份,签订健康保健合同?多少份,与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积极推行责任医生制度和团队服务模式,与市级医院签订支援协议,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准确及时收集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动态跟踪管理,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

4、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今年,针对我市出现的儿童手??病流行情况,全体责任医生挨家挨户调查摸底,及时做好宣传指导、预防、消毒等工作,共发放宣传资料?余份,并且对患病儿童进行了医学跟踪观察,每天上门随访服务,通过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我街道手??病得到了及时控制,累计只发生病例?例,无一例出现不良情况。在“?奶粉事件”中,全体责任医生发挥了连续作战的精神,对全部3周岁以下儿童进行了大筛查,及时掌握了本辖区儿童食用奶粉的情况,为控制事态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中心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无发生漏报、迟报与瞒报的情况。

5、努力推进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我中心在中医建设方面颇具特色,现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名,中医科室有:内科、骨伤科、甲状腺科、推拿科及中药仓库与中药房等,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有:推拿、拔火罐、刮痧、敷贴、穴位注射等。现有中药品种?种、中成药?种、中药人员?名,中医药收入占全院总收入的一半。?年?6月,我中心被评为?建设先进单位。

6、创建工作实效

通过创建活动,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社区责任医生的满意率、知晓率明显提高,发放问卷调查100份,满意率达90%以上。

三、创建活动存在的困难和打算

(一)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如公共卫生财政、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人才缺乏,全科医师培训需要一个过程,人员入编尚有待政策的支持;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服务有阻力;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急需使用。

(二)今后打算:争取以政府为主导,强化职能,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加强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创新运行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和享受社区卫生服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

以上几点,是我中心创建工作的简要汇报。虽然,在创建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问题,但我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发展的根本之路,以昂扬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之中,并以此为契机把各项工作全面上新台阶。我们知道难免还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但请上级领导与专家及时指正,我们将以诚恳的态度及时予以纠正。谢谢!

中医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将保障人民健康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将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进步、协调发展;坚持继承与创新,遵循中医药固有发展规律,继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通过体制、机制、科技和知识创新,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服务水平;坚持发挥特色优势,着力运用中医药方法防病治病,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病、传染病和养生保健、亚健康保健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治未病”保健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拓展中医药在急救医学中的作用和范围;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政策、规划、投入等方面的责任,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中医药事业。

(三)主要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律的体制和机制,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进一步强化中医药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中医药学术、科研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明显提高,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中医药临床基地、中医药教育基地和中医药科研基地,中医药整体实力进入全省中上游行列。

二、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优化中医药机构布局。将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区域卫生发展总体规划,合理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领域的重要作用。继续抓好政府主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每个县办好一所中医院,形成以市、县级中医院为主体,以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为重要力量,以中医诊所、门诊部、中医“坐堂医”等为补充,涵盖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功能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二)健全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1.完善城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立以市、县中医院为主体,以综合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科为重要力量的城市中医药服务网络。把政府举办的中医院建成区域内中医医疗、培训和养生保健基地,充分发挥其疑难病诊治、人员培训和预防保健的辐射作用。中医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之间要加强业务合作,实行双向转诊,上级中医医疗机构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业务技术进行指导。加强市中医院建设与管理,适度扩大规模,用5年左右时间使其成为北及地区名牌中医医院,并逐步建设成为全市中医药骨干人才业务培训基地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真正发挥“龙头”和辐射作用;条件成熟时,在云新城规划建设市第二中医医院,以进一步解决东部城区缺乏高水平中医药服务问题。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按标准设立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和中药房,并设置一定比例的中医病床,90%以上的综合医院5年内要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积极开展省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示范中医科创建工作,力争5年内再有1个综合医院中医科获得省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称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参照《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和《省乡(镇)村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2名以上中级职称的中医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积极开展城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力争5年内有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省城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验收。

2.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县抓好中医院、乡(镇)抓好中医科和中药房、村抓好中西医两法诊治疾病”的工作机制。组织市、县中医院支援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中医药专业人员到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工作。重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技术骨干培养,加强乡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师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县要办好一所中医院,并使其基本规模、服务功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相适应,经过3年左右努力,所有县级中医院均要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积极开展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力争5年内有1-2个县获得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称号。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立中医科(中医诊室),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药专业人员,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并加强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业务管理和指导;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要有1名以中医药知识为主或能运用中西医两法防病治病的乡村医生(全科医师),积极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防治疾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要达到100%。

(三)加快中医院达标建设。各地要将中医院分年度纳入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善基础设施,配齐基本设备,提高综合诊疗能力和水平。经过5年左右努力,市中医院要巩固三级甲等中医院标准,加强内涵建设,形成服务功能健全、临床疗效显著、社会影响广泛、中医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尚未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的中医医疗机构,要加快建设进度,3年内达到规定标准。各县、区政府要抓紧制定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改造计划,加大对中医院房屋改造和设备配置的投入;加强中医院急诊科和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各地应将具备急救能力的中医院纳入当地120急救网络。

(四)着力培育中医重点专科。深入开展重点中医临床专科、中医临床示范专科、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引导各级中医院突出中医专科特色优势,力争5年内,市中医院脑病科通过国家重点中医临床专科验收,肛肠科通过省重点中医临床专科验收,在此基础上,争取再有1-2个专科成为省级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单位。推广我市独具特色优势的蜂疗及中医药制剂。扶持县中医院在加强综合能力建设基础上,重点发展优势突出的中医专科。每个县级中医院要有1-2个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力争1个以上专科成为省级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单位。积极发掘推广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药浴等中医药特色治疗项目;争取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五)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上工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强化中医预防保健功能。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应在省级试点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精,并在疾病康复、亚健康干预、优生优育、运动保健、食疗推拿、托老保健等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县级中医院要开设中医“治未病”门诊,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丰富中医药服务内容,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

(一)注重培养和选拔名中医。探索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不断完善培养和评选名中医制度,每4年评选一次市级名中医,及时申报省名中医,为理论功底较厚、临床技能过硬、医德医风高尚的中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尊重和保护名老中医,继承发扬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适当提高待遇,并在政治、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给予照顾。鼓励名老中医进行知识传承,对名老中医著书立说、传授经验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筛选一批热爱中医、富有潜力的中医临床骨干,采取以师带徒方式传承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在每期传承任务完成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卫生行政部门给予带教的市级中医专家奖励。

(二)加快培养和引进中医药领军人才。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实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战略工程意见的通知》(政办发〔〕209号)和《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实施办法》(中医政〔〕45号)规定,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将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等获得部级项目培养人才列为造就和引进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中医药领军人才,尽快形成一支功底扎实、现代知识丰富、创新能力较强、专业技术精湛的中医药创新团队,承担中医药重大科研任务,引领我市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推进中医药学术现代化。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根据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和社会需求,着力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并充分利用学校平台,培养不同层次的中医药人才,组织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员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逐步提高中医药临床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强化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教育,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中开展学习中医药经典活动,注重辨证思维训练,增强中医医生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诊疗疾病的能力。鼓励在继承的基础上吸收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化手段,搞好中医药技术创新。

(四)强化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鼓励以在岗乡村医生中医药中专学历补偿教育、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快农村中医药人员培养,力争通过国家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及技能培训项目北教育基地资格审批,同时做好我市农村基层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工作。依托县级中医院定期对乡村和社区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扩大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

四、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一)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普及。深入挖掘本地中医药文化积淀,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中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创建中医药科技文化园区等中医药文化产业基地。充分利用以康缘药业主打医药精品、市中医院院内药品制剂和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药标本等为主的中医药优势资源,创建中医药博物馆。采取多种方式传播、普及、弘扬中医药文化。进一步加快我市中医药史志的编撰和秘方、验方的挖掘、整理,发掘中医药文化底蕴,营造良好氛围。卫生部门要定期邀请中医药专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中医药文化,提高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

(二)发挥中医院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各级中医院要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办院理念、医院管理、人才培养、行为形象、诊疗活动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选择有条件的中医院进行中医药文化重点建设,为全市中医药文化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新建和改扩建的中医院,都要把中医药文化特征作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庭院、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努力使全市各级中医院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药文化阵地。

五、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一)加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快建设现代中药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康缘药业国家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的作用,整合我市中药材地缘资源、中药企业、中医医疗、中医药教育机构等综合优势,开展对中医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临床疗效研究,巩固并确立中医药产业在我市中医药创新研究领域、临床研究领域的引领地位。以康缘药业为龙头,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我市强势支柱产业,优化中药产业出口结构,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着力构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

(二)探索建立中医药集团发展新模式。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康缘药业、市中医院和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资源综合优势,按照以管理技术人才资本为纽带,以协议形式明确权力、义务,以制度规范运作行为模式,建立协作型中医药集团。鼓励和加强中医药企业与医疗、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企医联合、企校联合、医校联合,共同合作开发,促进医、教、研、产紧密结合,构建资源共享、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

(三)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农业大市的优势,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从农林产业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等方面,探索以康缘药业大型中药企业为主导,土地集约经营,农业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扶持道地药材良种繁育,积极发展中药特色农业,建设规范化、规模化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10万亩。支持野生药材家种家养,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和对中药材种植指导与服务,构建中药材研发、种植、生产、加工、技术服务的营销体系。

(四)改善中医药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根据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要求,努力增加政府对中医药科技经费投入,进一步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促进中医药科研人员研究、推广现代中医药诊疗技术。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评审等,要充分尊重中医药的学术特点,对列入国家及省重大科研项目的予以重点扶持。市、县中医院要按不少于业务收入的1%提取科研经费,用于中医药科研创新。

六、健全完善保障措施,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促进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卫生、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药品监督、物价、科技、农业(林业)、民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计划,进行目标考核,研究解决中医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组织,负责协调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卫生行政部门要履行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统筹规划、中医药业务管理、综合协调职能。发改部门负责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推动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要健全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加经费投入,做好财政政策落实工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做好中医药医保政策的落实及人才培养规划、职称评定工作;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帮扶医疗机构申报院内中药制剂与使用调节;编制部门做好中医药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物价部门负责申报合理制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针灸、推拿、中医整骨、蜂疗、院内药品制剂、中医特色技术服务等传统项目的收费标准,适当提高政府部门确定的名中医专家诊疗费标准;科技部门负责将中药现代化工作、中医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开发纳入全市科技发展计划,培育发展中医药科技市场,推动中医药科技进步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农业(林业)部门配合做好中草药种植特色农业基地发展扶持工作;民政部门要将中医药普及推广纳入社区服务范畴。

(二)进一步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各地要按照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财政性经费原则上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中医药经费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医疗卫生事业增长幅度,并将中医经费实行预算单列。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中医特色优势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专款用于中医科研、教育、季节病预防、人才培养、特色专科建设、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药突出贡献人才奖励、中医药服务基础建设项目、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重点装备和中医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等。各级财政部门在安排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时,要统筹考虑支持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形成多渠道投入格局。加强中医药经费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提高中医药经费使用效益。

(三)建立对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根据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相关价格政策,建立合理的体现中医服务价值的中医特色服务收费和中医药技术服务价值的价格体系,合理调整中医服务价格和中药药品价格,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中医药传统诊疗技术服务。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将更多有利于参保人员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中医药诊疗项目和中药品种(包括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提高中医药服务在门诊及病房使用的报销比例,积极引导群众享受中医药特色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要在报销范围和比例上向中医药服务倾斜。根据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自制临床需要的中药制剂,并按规定在指定的医疗机构合理调配院内中药制剂资源。积极探索实施中医药科研课题评审与成果鉴定,对中医药相关产品评审鉴定,要尊重中医规律,单独进行评审,形成中医药评价体系,提高中医药科研、临床试验项目的比例。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发展的政策,在名中医培养和评选、中医药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编制设定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对在中医药领域科研、教学、成果转化、疑难病症诊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人才,优先推荐申报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或者享有政府特殊津贴。

中医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省发展中医条例》,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确保中医药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加强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建设,逐步建立以中西医结合医院为指导、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为特点的农村中医药三级服务网络;通过培养名医、培育名科、扶持专科(专病)等活动,创出中医药服务特色,提升全区中医药服务综合实力。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基础,逐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要以建设二级甲等专科医院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开设不少于6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的龙头作用,加强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指导,推广中医药新技术、新项目,指导并协助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特色治疗。到2012年,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中医治疗率达70%以上、门诊中医治疗率达80%以上。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建设标准,建好中医科、中药房,配备基本中医药诊疗器具和250种以上中药饮片;要加大培育、扶持力度,积极打造具有区域性较高知名度的中医专科或专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能提供6种、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能提供4种以上中医药服务适宜技术。到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中医治疗率达40%以上。

(二)重队伍,不断强化中医药理论及技能培训

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在中心执业(助理)医师总数中占比不少于25%,并做好中医传承梯队建设。积极组织并督促乡镇参加各类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中医药人员年度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达100%。依托市卫生支农平台,组织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每年不少于一期;组织中医类执业医师参加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强化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组织西学中培训,到2012年,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学中率达80%以上、社区服务中心西学中率达40%以上;开展区级名中医评审工作,抓好各级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管理,并做好阶段性督促考核。

(三)创特色,大力培育中医专科(专病)

加快中医临床专科(专病)建设步伐,提高专科(专病)技术水平,逐步形成特色中医专科(专病)新格局。中西医结合医院按照省龙头学科的建设标准,在抓好肛肠病学学科建设的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和工作力度,拓展肛肠专病治疗范围,进一步做强做大肛肠特色;织里医院依托名老中医影响力,抓住中医馆建设契机,进一步提升市级重点学科中医针灸理疗科运行水平;埭溪医院要重视中医妇科传承,将“陈氏妇科”作为区域性中医名科加以培育。各单位按照中医专科专病建设计划,扶持、培育中医特色专科(专病)管理:一是要制定中医专科(专病)工作年度计划及人才培养计划,保证工作计划性和人才梯队建设;二是加强中医专科(专病)相关设备和设施投入,确保专科(专病)建设有实效;三是及时整理专科(专病)病案,确保学术经验传承;四是中医专科(专病)工作规范,制度健全,中医病历、处方等符合书写规范,能熟练处理本专科疑难急症。

(四)治未病,加大中医健康教育力度

要大力宣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服务中的特色优势。一是整合市、区中医药服务资源,吸收市、区两级中医药专业人员加入区健康教育讲师团,宣扬阴阳平衡、形神统一、天人统一、人与社会统一等中医健康的科学阐述;二是丰富中医健康教育内容,重点宣扬群众乐于接受的中医四季饮食与起居、体质调养、中医防病等养生保健知识,提高健康教育实效;三是创新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口头交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文字宣传、健康处方、趣味活动等形式,普及中医健康知识;四是在建设好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健康教育纵向网络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发挥家庭作用,营造人人关心社区健康、个个参与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措施

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领导,并在中医人才培养与引进、中医基本建设、中医事业经费、医疗保障制度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卫生部门要将发展中医药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统筹规划,共同推进,并指导、督促乡镇中医专科(专病)培育工作;对各乡镇特色专科(专病)建设给予鼓励扶持,对获得各级名中医称号的中医临床医师给予适当奖励。

(二)建立协作机制,推进纵向合作

紧紧抓住市级医院全面结对区契机,加强与市中医院的联系、沟通,通过定向帮扶、业务指导、临床带教、技术培训等方式,建立较为稳定的帮扶机制。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要与市中医院建立紧密地合作关系,在发展好肛肠特色的同时,加强院内中医科室的建设,扩大中医诊疗覆盖面,积极投入全区面上中医药特色服务规划、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照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标准尽快达标基础上,主动向上对接,重点培育专科(专病),逐步形成自身特色。

(三)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队伍

中医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为认真贯彻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农村)工作”的要求,切实解决当前我市农村中医药工作基础设施条件差,中医药人才缺乏,素质不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低,中医药特色优势淡化等主要问题,进一步加强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三进”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农村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全面推进我市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三进”工程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

中医药根在农村、基础在基层。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是深化农村基层卫生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中医药服务的迫切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经常研究农村中医药工作,并纳入卫生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对基层医疗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从经费、政策、措施等方面向农村中医药工作倾斜;县(市、区)中医院都要成立中医基层指导科,加强对乡(镇)、村(社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工作业务指导,全面推进我市中医药“三进”工程建设,进一步繁荣农村中医药事业。

二、健全机构,努力提高农村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快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设置。各地要认真贯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要求,加快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要求各乡镇,特别是建制镇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药诊疗器具和必需的中药材,能够及时提供中医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特别是中心卫生院要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市卫生局将开展“市农村中医药特色专科”创建单位申评工作,并委托市中医药学会中药学组开展“合格中药房”建设,拟定工作计划、建设标准,开展考核验收等工作。

2.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建设。各地要认真贯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精神,有条件的村卫生室要配置好一定的中医诊疗设备,至少包括电针仪、TDP神灯和中医治疗包(箱),配备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品种在内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3.鼓励多形式举办各类农村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各地要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在农村、在基层举办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并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审、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营造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平等参与竞争医疗市场的良好环境。

三、实施农村中医药“人才强业”工程,巩固提高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

1.各县(市、区)要根据各地农村中医药人才需求和结构特点,探索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制订相应的优惠鼓励政策,加强对农村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中医药业务骨干;认真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争取到2015年,全市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达到100%。

2.按照《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要求,配足配好农村中医药人员,获得全国、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的地区,要求各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以上中医师不得少于2名。

3.探索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开设名中医工作室,加强省、市、县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各级名老中医每3年应带教2~3名青年中医药人员,其中1名以上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人员。

四、利用有效载体,切实加强中医药“三进”工程建设

1.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一是要巩固椒江、黄岩、温岭、临海部级、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并认真抓好椒江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期满复核工作,抓好玉环县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二是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中医药工作,争取获得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的椒江、黄岩创建省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同时,于今年6~7月对去年开展创建的19家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市级示范单位进行考核验收。

2.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根据《关于印发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抓好玉环县中医院,市中医院省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争取天台县中医院、仙居县中医院列入国家2012年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单位。

3.积极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进家庭活动。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普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作,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周”活动,要求做到“五个一”:即了解一位中医古代名家,会说一句中医名言,熟悉一种养生保健中药,教会一个养生保健动作,推荐一种养生保健膳食。

五、坚守农村阵地,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在基层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各地要把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中医药“三进”工程的重要内容加以普及推广,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开展农村、社区中医药健康知识大讲堂、义诊等活动,同时,要加强与大众传媒的合作,面向社会群众广泛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促进全社会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文化氛围。

六、建立协作平台,认真开展城乡中医药对口支援工作

中医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转眼又到了一年的年底,回望这一年来我在护士长的岗位上所做的工作,心中有很多感慨;现将20xx年以来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一年来,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大胆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引导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狠抓护理业务培训

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科室,我们科面临病种杂,疑难杂症多,护理专科性不强的难题。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医科的12名护士,仅有一名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大专毕业,其余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在学校仅了解到简单的中医基础知识;在西医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深入发展,专科护士特点和优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医科护士没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这在一程度上影响了这个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也给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实,我果断决定:从我做起,全员培训。采取业务讲课和业务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科主任和医生参与,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常见内科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对中医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系统培训,甚至对一些普外科和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护理知识,也进行了培训。一年的系统培训下来,考核结果表明,护士对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极大的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此后,我又采取日常强化的方式,不断结合病房现有病例强化培训过的知识,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有中医特色的护理队伍。

三、尝试文化管理,力求做出特色

多年的护士长经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规范其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其思想,升华其内心世界,要让护士长管理这个外因,通过护士个人素质的内因起作用。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护士排班表上,每周送她们一句人生、职场感悟;举办天使心语小板报;利用早会给她们讲一些励志、哲理等小故事,引发她们对人生、对事业的思索。潜移默化之中,我们中医科的护士,人文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终于打造出了我用人文知识改变护士---护士有效管理自己---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良性链条。近几年,不仅中医科的护理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而且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省市历次检查中,我们中医科以收费规范著称,每次都迎接收费检查,没有给医院丢过一分。在行风评议检查中,中医科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更是赢得了参检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四、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比如说,在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方面,多数科室的做法是,单纯依靠护士口头宣教,但我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弊端:护士说得少了,内容涵盖不全,说得多了,因为时间有限,就会说得快而没有重点,这样,病人根本记不住。为此,我把入院宣教的内容列了一个提纲,作为护士口头宣教的内容,而把详细内容输入电脑,护士在做提纲挈领的宣教后,把详细的资料发于病人,这都起到很好的效果。类似的还有鼻饲知识宣教、痰培养标本留取方法、尿培养标本留取注意事项等等等等。这种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宣教方法,不仅有助于病人掌握,也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因此深受大家欢迎。

五、不断学结,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认真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于20xx年5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考试,望在8月份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一年来,先后在部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我院院刊上发表诗歌1篇,散文两篇。

六、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尽管,回首往事,我可以毫无愧色的说:我没有虚度任何一寸光阴;面对我的病人我的科室,我也能够坦然的说,为了你们,我一直在努力!但是,面对自己,我深知工作中还有很多的缺憾,比如,科研是护理工作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我们中医科的护理科研项目至今还是空白;再比如,有时候,过于严厉的要求,我甚至看到过护士的眼泪和无奈。 因此,展望未来,对新的一年的护士长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作为护士长我的努力方向是:1、力争在护理科研方面有所突破;2、宽严结合,让自己的管理方式更加成熟。

护士长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二)

XX年来,在院领导及上级职能科室的正确领导下,在院后勤等行政部门的帮助下,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支持下,认真完成了XX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现将一年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汇报如下: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本人在思想上,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积极学习《廉政准则》等政治理论,严格按照《廉政准则》中的52 个 不准要求自己,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使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工作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为完成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恪尽职守,认真作好本职工作。

1、科学合理的排班,培养护理人员的全面素质。

本科室护理人员基本长期从事固定岗位工作,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如因工作人员病假、事假等原因出现岗位空缺时,很难有比较合适人员进行填充,在XX年8月科室工作人员配备充足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在一部分工作人员中进行轮岗,熟悉其他岗位的工作,为个科室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同时,也全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2、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

积极响应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积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落实卫生部下发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等有关文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由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在护理工作中创造性开展工作,始终以病人为中心,落实基础护理,为病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4、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强化质量控制。

在科室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周有针对性对护理工作开展护理质量自查,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细化了护理人员的考核细则,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并在科室排名,对于排名在前两名和后两名的人员根据管理细则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各项检查考核制度的建立,进一步的调动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相互追赶、比拼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护理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5、积极开展康复活动,落实全程康复理念。

根据科室患者的实际情况,在科室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康复工娱疗活动,主动深入患者听取患者意见,与患者一起制定康复活动计划,定期在患者中开展康复技能竞赛、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活动。XX年3月外出学习回来后,与工作人员一起商讨学习心得,在科内顺利开展了对精神发育迟滞、老年痴呆等患者的模型、数字、字母等康复训练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变了参加工娱治疗需去康复科的现状,为病区承担工娱治疗做出了初步的尝试,同时,也全面落实了患者自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康复治疗理念。

三、工作中的不足

1、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够得当,在工作计划的编排和工作的轻重缓急的把握上不够到位,导致计划中的工作有未按时落实现象。

2、工作中大多只是简单的执行任务和做好常规性工作,缺少创新精神和意识。

3、基础理论知识不足,不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精神专科知识的学习,努力掌握专业技能。

2、进一步加大科室管理力度,狠抓基础护理、护患沟通、健康宣教等工作,为争创市级重点专科、专科医院等级评审等工作做好准备。

3、在和做好常规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中医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为广大农村提供中医医疗技术和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巩固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促进农村中医工作全面发展。

二、创建目标

从2013年12月份开始,以《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为标准,利用3年时间,建立健全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以区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中医机构设置合理,设施配套,专科特色突出,集预防保健、医疗科研、康复促进、健康教育于一体的中医服务体系,以简便、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中医医疗保健需求。通过精心组织,宣传发动,狠抓落实,强化重点,规范管理,力争在2015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工作。

三、各单位职责分工

(一)区财政局:中医药事业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占全区卫生总事业费10%以上,或近3年年增长比例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用于中医药基础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一定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二)区发改委: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项目投入上给予倾斜。

(三)区卫生局:1.将中医药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协调制定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并积极协助组织实施。2.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分管负责人,配备专职干部,分管领导和专职干部熟悉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管理知识和中医药工作情况。3.把中医先进区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医疗业务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以及院长绩效考评内容。4.制定全区中医药工作发展规划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区中医药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5.定期召开中医工作专题会议,调查研究全区农村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6.督促指导医疗机构的中医建档建账工作,建立健全全区中医药工作综合台账。7.负责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

(四)区人社局:制定中医药人才引进方案,对中医药人才引进采取倾斜政策,充实补齐中医药人才缺口。把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并适时提高报销比例。

(五)区药监局: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品市场的中药质量监管。

(六)区中医院:1.床位数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求。2.一级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科等)。3.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规范,符合《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要求。4.设备配置符合《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要求,积极配置中医诊疗设备。5.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从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点。6.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7.信息化建设达到《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要求。8.区中医院院级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9.开展3个市级以上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含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形成两个以上在我区有影响的中医专科(专病)。10.急诊科(室)具备常见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常见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不低于80%。11.制定并实施各临床科室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12.中医类别医师熟练掌握本专业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含中医诊疗技术操作及常用中药方剂应用等)。13.积极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计算)不少于60种,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不低于10%。14.住院病案甲级率达到90%,中医处方书写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15.积极使用中药饮片,门诊处方中,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比例不低于60%,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不低于30%。16.病床使用率不低于95%。17.在区中医院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专门的示教室,配置视频会议系统、录音录像等设施设备,制定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制度,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18.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并以师资为主要成员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指导组,建立长效的业务指导机制。19.分层分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1)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基层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推广临床简易、安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知识。(2)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基层中医类别医师和以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推广针灸、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压等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3)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区中医院中医类别医师推广平衡针、铍针等中医药新技术。20.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21.区中医院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室,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并对乡镇卫生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22.开展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知识与技能培训,有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有具体培训计划和措施,并注重培训的正规划、系统化,近3年辖区内区医院、区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均参加一次以上培训,培训率达到100%。23.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负责资料提供和组织乡镇人员培训。24.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区中医院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七)区人民医院:1.中医临床科室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要求。2.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3.门诊、病房等诊疗工作中执行有关中医药标准规范,开展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不少于4种中医药服务。4.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大于80%,门诊日均中药饮片处方数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占本科室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70%,日均门诊人次占全院日均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5%。5.建立并完善中医临床科室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以及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全院平均西医临床科室申请中医会诊次数大于6次/月;请中医会诊的西医临床科室占全院西医临床科室的比例大于80%。6.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区人民医院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区人民医院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区人民医院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八)乡镇卫生院:1.全区镇卫生院均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达到《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要求。2.90%以上镇卫生院须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和1个以上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室等),并集中设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3.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包括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4.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等,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提供煎药服务。5.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0%。6.乡镇卫生院能提供基本的中医医疗服务。7.乡镇卫生院门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全院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8.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9.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乡镇卫生院能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农村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10.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11.针对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12.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不少于3种慢性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农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13.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九)农村卫生室:1.至少配备电针仪、TDP神灯和中医治疗包(箱)(内含针灸器具、刮痧板、罐具、艾条等)等中医诊疗设备。2.40%以上的农村村卫生室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100种,或者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送;其它农村村卫生室配备中成药不少于50种。3.每个农村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4.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5.每个农村村卫生室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中医药预防保健科普宣传,每年不少于4次。6.农村村卫生室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天30%。7.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十)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1.将区中医医院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将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农村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作为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2.将中医药服务项目(包括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品种(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3.制定降低中医药服务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等鼓励政策,补偿比例提高不少于10个百分点,引导参合农村居民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制定应用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的鼓励政策。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3年12月28日-2013年1月30日):成立区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创建工作相关政策和措施,召开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各责任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并召开本单位创建工作动员会,营造创建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3年2月1日-2015年2月1日):分解指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要求分年度对各责任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实行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各责任单位按时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

(三)验收评审阶段(2015年2月1日-2015年5月31日):各责任单位认真对照创建标准,逐项自查整改,查漏补缺,形成自查评分及自查报告。市创建工作办公室于2015年2月对全区各责任单位创建工作进行初审验收。2015年3月1日至5月31日申请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展评审验收。

上一篇:内镜室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特岗医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