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16:58:36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医;西医;临床;断代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7717(2008)05-

0991-02

My View Points on TCM Clinical Atrophy

CONG Li

(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

Abstract:TCM clinical atrophy is caused by artificial factors, training model, self-orientation and unhelpful guide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CM slow atrophy.

Keywords:TCM; western medicine; clinical; division of history

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其独特的辨证体系,该体系指导下所取得的疗效令世人瞩目。但纵观今日之中医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中医后继乏人乏术已成共识。各省中医院大都不景气,所占有的患者数量逐渐减少,中医疾病谱日益窄小等,与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西医相比,中医的衰败之势是显而易见的。中医如何走到今天,笔者认为,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

1 培养方式存在问题

中医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理论体系庞杂,灵活多变。因中医理论多为个人经验总结,尚缺乏系统完整的整理,加之实践性极强,这就决定了中医的培养方式以师徒相承方式更为便捷。这种培养方式从古至今,一直沿续到建国前,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医英才。建国后,中医得到了国家的充分重视,中医从个体走向医院,培养方式也从师带徒变成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改变了过去验证了几百年的教育程序,把过去奉为金科玉律的四大经典逐步沦为考查、甚至选修课,无休止地增加西医、英语等课程。中医科目日渐减少,到目前为止,在5年制的本科教育中中医的总课时尚不足1000学时,其培养时间仅相当于过去师带徒的一年时间,其基础之薄弱是可想而知的。另外,中医目前的师资多为中医院校自已培养的毕业生,对于中医理论的掌握和认识还远不够,加之缺乏必备的临床实践,因此其授课质量实难保障。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目前中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几乎是没有保证的,平时的课间实习暂且不提,既便是毕业实习,学生们也很难有机会自己动手,他们每天的工作几乎就是清一色地帮老师抄写处方,带教老师或缺乏必备量的患者,或忙于诊务,使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不能对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加以验证并进行有机地结合。这便是中医培养的人不可能迅速适应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原因。

以上的培养方式决定了中医培养的学生理论匮乏、实践不足,使中医的长足发展从根本上受到了遏制。近几年来,国家对以上问题也开始有所认识,近几年来的高徒教育就是最好的例证,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以上的做法收效甚微。目前中医的教育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这是形成目前中医乏人乏术、甚至于断代的根本原因。

2中医自我取向不利

建国以前中医是以个体方式经营,为适应临床需要,逐步出现了分科。因病制宜,中药的使用也呈现出多种制剂并存的喜人景象。建国后,中医进入医院,为了便于医院管理,中医用药开始简单化,汤剂因配药方便,成为主流剂型,除屈指可数的几十种丸剂,汤剂几乎一统天下,从而改变了几千年来因病制宜、多种制剂并存的局面,中药的应用受到不应有的限制,中医的疾病谱也开始日渐缩小。并在以后的岁月中逐步形成了“大病找西医、小病找中医”的格局。中医几乎是自主放弃了原有的一些优势,这样便自然而然地在以后的岁月中逐渐形成劣势、甚至居于可以被忽视的地位。

1977年以后,随着中医教育的恢复,中医的临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一些效益比较好的医院已不能满足现有门诊状况,开始设立病房。与之相适应,中医开始去学习西医知识和西医技术。于是派外进修、引入西医人员成为中医培养人才的一大热点。近几年来,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中医拥有一定的西医知识已成为必备和一种时尚。其结果无非有2种,一种是西不西、中不中的做法,失去了原有的中医疗效,使原本兴旺的中医门诊变得异常冷清,从此一蹶不振;另一种,是患者量剧增,甚至出现一些中医院与西医院试比高低的喜人景象。以上情形是喜是忧?门庭冷落者,其衰败之象自不待言;那么与日俱增的患者,日渐增加的经济效益,又说明什么?严格来说,效益良好的中医院,大多是凭借良好西医技术和设备,并非借助于中医实力和疗效,恐非中医繁荣景象。

中医从社会进入医院,从门诊扩展到病房,每前进一步都让古老的中医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一步步地逼着中医去接受西医、学习西医、应用西医。在反反复复的西医实践中,中医逐步丧失自我,尤其那些对中医临床实践尚缺乏认识的年轻医生,于是中医开始西医化。中医大量使用现代诊疗技术、治疗手段并无可厚非,但令人不能接受的是中医思维模式西医化,出现诸如用双花、连翘抗炎、抗病毒,用五味子降转氨酶,用瓦楞子制酸,用牡蛎补锌;胃炎的治疗思路便是胃肠动力药、制酸药和抗螺旋菌的中药的组合,如此种种荒唐之事已是屡见不鲜。这种理念从根本上违背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这便是中医的疗效日渐下降的原因所在。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覆焉?

以上的中医取向存在着不容质疑的问题,人的精力究竟有多少,鱼和熊掌能否兼得,答案不得而知。中医与西医相比,优势何在,是以长比短,还是以短比长?一比西医之短长,只需购置设备和引进西医人才即可。那么因此而失于发展的中医将面临的是什么呢,很可能是断代、是失传。古老而充满神奇色彩的中医很可能会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这不是十分可悲吗?今天,中医走向世界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中医走向世界凭借的是什么,是可靠的疗效,而庞杂的辨证体系则是这一疗效的根本保证,如果我们失去这一精髓,将使中医失去灵魂,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废医存药将是指日可待。

3 导向不利

国家对中医的投入原本不足,这些投入的绝大部分被用于科研。目前中医的科研处于何种状态、能解决中医的哪些问题呢?中医目前所采用的科研大都沿习西医西药的模式,少得不能再少的科研经费和有限的科研力量决定了中医的科研大多只能是验证性的。这些验证性的科研除了能坚定一些人的信念外,对中医发展尚未见到明显作用。中医科研是必需的,打开黑箱势在必行,但在当前,它不是最急需的。现在的导向,一直在盲目地追求创新,很少资助继承和发掘,这正是中医徘徊、甚至滑坡的症结所在。近年来中医科研热席卷全国,从科研院所到医疗机构,大有人人都必须搞科研的势头。不仅如此,科研项目还和晋职、评优等挂钩,这种导向使原本就精力不足的中医更加疲惫。导向的不稳定,很难让人沉下心来钻研业务,今天学西医、明天搞科研,大大地牵扯了中医的精力,使原本就已过于虚弱的中医,更加不支。这便是盛名之下、水平欠佳的新一代“中医名家”产生的原因。名副其实、疗效可靠的名中医的减少,也必将削弱年轻一代对中医的信念,它对中医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以上情形将进一步加速中医的断代进程。如果说中医的发展存在着自身的不足,那还可以通过克服缺点来加以解决,但导向所出现的偏差却是相当持久的,甚至不可逆转的。应该说,导向的正确与否,在相当意义上决定了这一学科的兴衰。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模块式教学;案例教学法;中医药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54-03

本研究主要针对现代高等医学教育背景下中医药学教育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医科院校中医药学教学中应大力实行模块式教学下的案例教学法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尝试。

1 现状与背景分析

1.1 医科院校中医药教学的现状

纵观我国中医药学学科教学现状,也集中存在一些问题。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有着各自的思维方式[1]。医科大学学生入学后首先接受的是西医理论系统的教育,形成了较稳定的现代医学思维模式,学习中医时常常是西医“先入为主”;另外中医课程概念比较抽象,理论玄妙深奥、枯燥难记,学生听得费劲,学习的兴趣淡薄,课堂上

看英语等其他书籍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均造成了目前中医课在医科院校效果不佳,学生毕业后对中医没有认同感,严重影响了医学工作者个人就业与职业发展及国家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中医药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愈来愈突出,能力需求、学生素质、灵活教学等诸多因素迫切要求中医药学教学要尝试新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在医科院校进行中医学教材与教法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1.2 模块教学

“模块”理论是由美国迈克尔・加扎尼加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脑是由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进行活动的子系统以模块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加拿大荷兰学院将模块理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将模块理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其基本含义是:将一门学科中或各门学科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2]。

模块式教学模式是指以就业为导向,以从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为中心,按能力培养的需要设置课程,组织教材,构建实验实习基地,以生产和工作实施理论为基础,强调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3]。它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及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然后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求,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再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4]。

1.3 案例教学法[5]

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在20年代首创的一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此教学法以案例为教材,让受教育者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争辩,以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侧重实践、师生交互,可全面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的意义在于案例教学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实施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可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案例教学着眼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采用“做中学”的形式,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并可使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通过案例,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其表达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体现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案例教学大大地缩短了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

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是医学教育的灵魂和目标。案例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2 医科院校基于模块式教学下的中医药案例教学法改革探索

2.1 明了模块式教学特点[6],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模块式教学模式是针对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构建相应的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突破了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了针对性。它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模块为教学单位,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我国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国外模块式教学呈现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非学科式、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活动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教师成为教育活动的监督者和辅导者;采用目标学习法,重视学习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2.2 明晰中医药的特色,优化案例设计

2.2.1 明晰中医药的特色[7] 首先,把握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基本特性,使医科学生克服掉“先入为主”的惯性,不仅走进中医课堂,而且能走进中医思维,把以往同学感觉玄妙深奥、枯燥难记的中医理论明晰化。其次,把握中医药与中华文化的相关性。中医药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中药方剂的命名如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等的命名与古代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星宿的命名达到统一;中药剂量的确定来源于度、量、衡的制定依据:史书,班固《汉书・律历志》“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中医的知识与传统文化糅合是课题研究注重的内容之一。

2.2.2 案例的设计和撰写[8] 设计案例时基于模块教学的模式,明确将案例教学法与中医学特色有机结合起来这些基本的原则,精心设计选取案例,如对中医的阴阳概念、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等放入自然中就有了更好的理解;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思想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组织临床案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明确案例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案例要紧密围绕本学科知识点,不能偏离本学科的内容;案例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性、目标性,设计案例时要明确通过案例学习应达到的目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提升的能力等;案例的内含知识要考虑学生的条件,已掌握知识基础等;案例要来自实际生活中,要有现实性;案例还要考虑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有指导意义。其次,要明确案例的特点,所设计的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知识性;典型性;对学生的启发性;趣味性等。第三,设计案例的类型,并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一般来说案例类型主要有信息式案例、问题式案例、实录式案例、决策式案例和条例式案例等。每设计一案例时都要首先明确这些基本的原则,然后根据理论知识内容精心设计选取案例,如对中医的阴阳概念、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等放入自然中就有了更好的理解;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思想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组织临床案例,最好是自己的临床案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所设计的案例要有以点带面的指导意义;能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上有提高;更要具有可理解性。

2.3 明确教学改革方法,完善评估体系

为确保模块式教学模式下中医药学案例教学法收到良好效果,应配套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探索,构建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手段。案例的实施过程中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2.3.1 案例的实施[10] 课堂案例的导入采取多种方式,既可按传统模式讲授,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案例作为补充,供学生阅读使用;也以案例为先导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即进行,从而引导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时在相类似的疾病讲授完后导入。通过病例的引入可使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思考问题。在引入案例时注意到教师只需要提供原始材料,不需要提供分析观点。课堂集体讨论病例,分析,总结。

2.3.2 案例的导入 可采取多种方式,既可以按传统模式讲授,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案例作为补充,供学生阅读使用;也可以以案例为先导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即进行,从而引导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在相类似的疾病讲授完后导入。通过病例的引入可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表现出很大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讨论阶段。在引入案例时教师只需要提供原始材料,不需要提供分析观点。

课堂集体讨论病例,可以允许同学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先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再进行个别学生的提问,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教师引导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调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积极地回答问题,在分析讨论阶段学生做一些简单笔记,把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

通过病案讨论引申出一定的结论,可以先让学生总结,老师再作补充,也可老师总结,讲出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对学生理解的难点疑点进行再一次的详细讲解,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病案中的疑难问题,使案例中的问题更加明朗化或想法更具体化。课后学生上交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2.3.3 案例教学方法效果评估 对于案例教学方法效果评估可采取多样化[11]。积极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创设情景等案例教学方法。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创设模拟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手段,使用图文并茂、声情相生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光盘,可通过制造全方位的案例教学环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提高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考察、写作、进行专题讨论、主题辩论等,激发学生兴趣。此外,还可以结合传统方法命题,进行期末闭卷考试的考试评估法和以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调查评估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效评估。

3 结束语

本研究主要针对现代高等医学教育背景下中医药学教育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医科院校中医药学大力实行模块式教学下的案例教学法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尝试。在该模式下将案例教学法与中医学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相对比较抽象、玄妙深奥的中医理论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中医知识得以扎实掌握。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向岗位实践过渡的内容,为学生实习、走上岗位打下基础。此方法侧重实践、师生交互,全面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笔者参加了案例版教材[12]编写及修编,并在教学中应用。教材已经在2009年12月出版且在10余所高校(参编单位为主)的中药、药学、资源、营销、医学等多个开设中医药学概论的专业中进行了应用,反应很好。2010年12月即进行了第2次印刷。教材除案例外,还融入了学习目标、知识窗、知识拓展、英文小结、课后阅读指导、思考题目等内容,以其新颖、全面、实用、生动获得好评,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基于模块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药学案例教学法值得进一步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曲震理.胡清茹.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742-1743.

[2] 沈晓蓉.语文教学中的模块单元式教学研究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1(6):27-28.

[3] 冯晓玲,李莹.模块式教学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中应用优势[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8):182-183.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4] 张启森.模块式现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

[5] 张骞,王娜娜,吕增华.浅谈案例式教学在病理学实验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2(20):109-110.

[6] 焦轶,庞刚.模块式教学法在临床专业研究生断层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3):58-59.

[7] 张翠玲.医科院校的中医教与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2(8):88-103.

[8] 罗臻.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事,2005,19(11):697-698.

[9] 周英,罗颂平.病案教学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6,25(1):38.

[10] 祁秀玲,陈俊荣,,等.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44-145.

[11] 陈毓,李锋涛,卢军锋.引案施教 以案导学――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68-69.

[12] 郝丽莉.中医药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3-358.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14-02

药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寻找新的化合物、研究新剂型到建立药品质量标准都基于实验工作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必须从实践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实践―实习”模式,形成了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

一、基本内容

1.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增强与生物医药企业及基地的互动。药学院要不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低年级学生到医药企业参观学习,高年级学生进行课题实践,不同层次地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和感性认识。为使学生了解药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我们曾多次组织同学到有关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以及调研。每年组织学生到广西药用植物园参观学习,这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园之一。药物园内栽培的各种药用植物都挂有标示牌,标注有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科名、原产地、药用部位、功效和用途等,是学生观察药用植物形态、生态特性、区分种类、了解不同时期药用部位生长变化及与其疗效的关系、增强保护珍惜濒危药用植物意识的重要基地。2006年,广西药用植物园正式挂牌成为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实习基地。药用植物园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实践效果,同时教师也深受启示,研究如何结合本学科特点,创造条件实行开放式教学。在2006―2012年暑假,我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明确的实践考察活动。重点项目有“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调研和“玉林制药厂”考察、广西中医学院新药研发中心“专业见习”实践、广西医科大学制药厂“专业见习”实践。我们带领学生先后深入多个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产学研基地。此外,课外实践活动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例如学校团委“未来学术之星”立项课题实践、学校药学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专业实践、药品营销社会实践等,都为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的拓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主题调研活动中,主要围绕中药材的市场流通优势,调查了解其中符合玉林地区的种植环境或广西其他地区的种植环境的中药材种类,探讨对其进行大规模种植的可行性,扶持建立优质药材GAP生产基地。面对如此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如何充分利用其市场优势,引导当地及广西其他地区的农民参与中药材的种植和培育过程,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目前,各方面的数据收集基本完毕,拟通过统计分析,全面探讨“如何以‘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为辐射源,建立一批有规模、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在与贵港市丰顺珍珠红龙果基地考察活动后,围绕“红龙果产业链深度开发”这一主题,专业教师申报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指导学生完成了广西医科大学大学生“未来学术之星”课题项目《剑花提取物的止咳祛痰平喘实验研究》,喜获成果三等奖,并在中国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科研论文。逐步形成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了对药学专业的全方位了解,获益匪浅。

2.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和发展校内外实习基地。我院充分发掘自身条件,建立了药理教研室、药物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室、药厂、新药研发中心等校内实习基地。在实习过程中,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监控体系,从实习基地选择、实习过程及实结等方面严格把关。召开学生实习动员大会,讲清实习意义,提出注意事项,布置实习期间任务。组织学生针对药学专业实习的特点,进行实习态度、实习纪律和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确定实习小组负责人,具体领导实习小组的各项工作。拟定实习评定表,对学生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做到考核有依据,明确实习内容和目标。双向建设实习基地,除了要求实习基地要适应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带实习生质量,我们还经常派人巡点,听取意见,改进教学,使实习生符合单位要求。几年来,我院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中,与许多医药单位和企业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毕业实习已逐渐成为我院与省内各医药企业加强联系的一条纽带,成为我院的一个窗口和扩大宣传教学质量的一块广告。我们希望能通过切实抓好毕业实习这一环节,进一步总结经验,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难点与存在问题

1.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层次性。与在校大学生层次比较,实践基地缺乏梯度。怎样对药学本科学生进行入学至毕业间的系统的实践(实习)锻炼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遍缺少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没有充分利用临床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实习或见习。

2.实践(实习)基地建设难、稳定性有待加强。除挂牌的教学基地,已形成良好的联合或共建关系,能较好地提供学生实习实践外,大部分基地是依靠教师个人关系建立的,普遍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并且,接受学生实践的功能有限,一般一个基地只能接受几个学生毕业实习。现有的校外基地特别是已经挂牌的教学基地,主要集中在南宁市,省外其他城市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建立教学基地。

三、加快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

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我院日常教学管理和实习管理工作任务繁重,需设置实践教学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实践基地的建设、实习和见习安排,就学生的实习工作出台相应的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及奖励措施,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工作小组,与基地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并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成接纳本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基地。

2.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教学实习单位的联系。与实习基地进行双向合作,利用学院的教学优势为实习单位提供服务,实现优势互补;每年分批分类型召开教学基地、实习单位负责人和带教老师座谈会,让基地更多地了解本院;聘请实习基地专家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请他们做学术报告,参加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论文答辩,组织学生与他们交流,使他们对药学院学生有所了解,增强安排好学生实习的责任感。

3.发挥临床教学基地在药学方面的教学作用。学校现有的临床教学基地大部分设有科研实验室、药物制剂室、药房等科室,这些科室也是药学类的学生见习和实习的理想场所。所以,应充分利用临床教学基地,联系和安排到各临床教学基地实习或见习。出台相应的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激励本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建设工作。

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来看,一直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虽经历多次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践教学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方法。全国各药学院校都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我们从现有一百余所药学院校中选出较长办学历史、国内影响较大的5所院校,即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通过比较研究,各校在课程中安排了较多的实践课时,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将各类实验课作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直接途径。开展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消除过去不同学科衔接不良、内容重复或遗漏等问题,打破课程界限,安排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五、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进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和深化发展,培养适应市场经济人才所必需的。有依据、合理地选择和确定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互惠的合作机制建设,进行有组织、有章程的有效管理和程序化运作,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培养高层次的药学研究性和实用性人才为目标,制定更合理科学的药学实践教学计划,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药学实践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愿借21世纪改革发展的契机,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药学教学质量,为新世纪的药学事业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邕,江舟.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91-92.

[2]刘兴荣.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的理论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6(2):23-24.

[3]李映丽,吕居娴,往克信,等.第二课堂活动在生药学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1994,2(3).

[4]李小,吴清和,詹若挺,等.药学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刍议[J].中医药学刊,2006,6(24):1115-1117.

[5]余国奠,秦民坚,龚祝南,等.校内药用植物园基地建设与教学实践[J].药学教育,1997,13(1):17-19.

[6]李烈,容士元,邱瓞曾.我院开辟与发展实习基地地探索[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4,22(3):1-2.

[7]徐文强.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地启迪[J].药学教育,1994,10(3):31-32.

[8]李菁,侯飞燕,季怀平.建立高职药学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01-802.

[9]施军,叶德泳.中美高等药学教育的比较研究[J].药学教育,2002,18(2):9-10.

[10]彭代银,马凤余,王键.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层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J].药学教育,2004,20(2):3-5.

[11]李贞,邵蓉.借鉴国外药学教育模式,试谈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J].西部药学,2006,3(5):317-319.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第4篇

历史悠久的特色专科

李国栋主任介绍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创建于1956年,建科初期由原卫生部调入全国著名中医肛肠病专家周济民、陈之寒、蒋厚朴等负责医疗工作。开设病区及门诊服务,因疗效显著而蜚声国内外。他们为广安门医院肛肠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员,其中就有李国栋教授。

该院肛肠科规模从小到大,不断发展。1975年成立了纤维内镜检查室,1978年建立了肛肠病研究室,2001年建立消化道动力学实验室,为深入开展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提供了有力的保证。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全国中医肛肠医疗中心,199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全国中医肛肠重点学科,200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全国中医肛肠重点专科。其规模、设备、人员及科研课题和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还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和博士培养点。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特色专科,广安门医院肛肠科有着很多特色技术或疗法。2002年8月24日,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近20名肛肠外科专家组成的5768Neldon肛肠外科代表团来到广安门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外籍专家对肛肠科研制的消痔灵注射液颇感兴趣,对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与直肠脱垂的疗效颇为惊奇。消痔灵注射液1980年获原卫生部科研成果乙等奖,198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还获得了南斯拉夫依诺瓦国际博览会金奖,比利时35届尤里卡国际创造发明博览会最高奖、骑士勋章,中华医药神龙杯奖,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为数百万痔患者免除了手术痛苦。直肠脱垂是肛肠科较为严重的疾病,而引起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病因虽尚未完全清楚,有滑动性疝学说、肠套叠学说等;但究其基本病理改变仍包括两大部分,即直肠粘膜脱垂与直肠肌层脱垂。周济民、史兆歧研究员根据中医学“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以明矾有效成分制成注射液,并根据直肠脱垂的病理改变过程,主要采取双层四步注射疗法,使注射部位产生较强的无菌性炎症,局部组织形成较强的异物纤维化,达到治愈直肠脱垂的目的,由此创立了非手术疗法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成功经验,从而使我国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李国栋主任进一步介绍说,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复杂,术后合并症、后遗症多,复发率高,是外科领域中难治性疾病之一。他们采用中医传统的切开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疗效可靠、后遗症少、操作简便的优势,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应用。此疗法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成果奖。此外,慢性溃疡及手术创面的愈合一直是外科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国内外研究结果进展甚微,传统医学治疗慢性溃疡及久治不愈的创面具有显著疗效。广安门医院肛肠科通过总结古人的临床经验,选择活血生肌及祛瘀生肌的方法研制成生肌玉红膏,提高了临床疗效,发展了中医药治疗慢性溃疡和创面久治不愈的理论。

同时,广安门中医院肛肠科还开展了一些新技术新疗法,如PPH治疗内痔;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疾病;内镜下的微创手术技术;中药结肠灌洗疗法治疗肠道疾病;结直肠癌手术全面展开,术后化疗配合中药防治复发及延长生存期,减轻并发症。以上各项技术均在临床中充分运用,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已经形成操作规范,并制作成教学光盘,在基层单位推广运用。

加强管理,注重学科建设

“我科在注重经济指标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各项管理指标,如中医治疗率已达到90%以上。这些指标不仅有利于提高科室日常业务水平,对重点学科检查验收的顺利通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国栋主任表示,作为医院重点科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各级领导部门给予肛肠科极大的支持。肛肠科在过去持续投入的基础上,狠抓基础设施改造,诸多新设备的更新和投入,极大地改善了科室的医疗服务整体布局,提高了患者的就医环境,增加了科室诊断治疗项目,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和范围,也降低了科室药费比例,很好地完成了医保办公室及医院制定的改善医疗费用结构的总体布局要求。“同时,我们依据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的建设要求,增加科室硬件投入,在提高专科科学化、客观化水平的同时,还不忘从学术、理论等多角度对中医药在肛肠领域的应用进行继承和创新,如将祛毒汤、灌肠方院内协定处方进行制剂改革,改成颗粒剂,方便了患者的使用;我们还引进超声刀设备,极大地方便了腹部手术的开展。”李国栋主任说。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实施单位,科室每年都积极接受领导单位的审查,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中期检查,肛肠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审核等。在医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他们同心协力,不断根据项目建设书的要求,从管理、医疗、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基础投入、科研教学等方面踏踏实实地改进工作,大大提高了科室的全面水平,使科室团队在各项审评过程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好评。

临床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临床的总结和升华。肛肠科在临床水平国内领先的基础上,时刻不忘科研的投入。2014年作为关键年,肛肠科全体医护人员在李国栋主任的带领下,群策群力申报各项科研课题,力求改善肛肠科近年来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通过努力,肛肠科中标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1项。他们积极参与新药临床试验,根据GCP标准,严格按程序进行新药临床观察,使肛肠科成为国家肛肠用药临床药理基地。同时,肛肠科还积极参与并筹划中华医学会中医肛肠学会组织的“肛肠病发病率”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这是继1975年之后,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展开的有关肛肠病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其统计结果对业内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肛肠科作为北京地区流调的主要参与单位,及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此外,肛肠科主持的科研项目“中医肛肠挂线疗法机理及操作方案的规范化研究”还获得了201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获得了2014年度山东省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国栋主任总结说,对于科研与临床的关系,我们的体会是:科研的深入,带动肛肠专科基础的发展,科研的运作过程又培养出一批科研人才;科研的结果可以直接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最终促进临床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而临床的积累和提高又带来了科研的升华和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近年来,肛肠科的护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李国栋主任分析说:“我科出入院病人多,手术病人多,周转快。随着高新业务的不断扩展,直肠癌手术以及其他肛肠疑难杂症手术也随之增加,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肛肠科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强基础护理工作,针对实际情况,以分组的方式对病人进行整体性护理,实行责任制小组护理,按护理人员的等级职称分配床位,将工作具体化并责权到人。在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本科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对护士进行社会、人文、心理知识的学习。组织科室有关护理人员编写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入院患者须知》、《出院流程卡》以及《出院健康联谊卡》等;重新编写了《患者出入院指导》。这些材料均为图文并茂的彩色印刷,并伴有卡通插图,深受患者喜爱。

重视人才培养,实现资源共享

广安门医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定点教学医院,肛肠科也承担着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接收全国各地进修学习的医生,因此各个高年资大夫都肩负着比较重的教学任务。为提高教学质量,他们购入一套专门用于教学的多媒体和投影设备,从硬件上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采取带教老师与学员一对一负责制,保证每一个轮转实习或进修学习的人员都有明确的带教老师,并根据学员的反馈来评价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从而提高了带教老师的责任心;进一步完善了进修学习班的内部教材撰写;安排相关人员定期进行科内讲课;部分高年资人员还参加研究院举办的全国肛肠学习班的授课任务,应邀参加中华医学会组织的专题讲座。这些举措不但有利于青年医生的培养和学习,而且对带教老师自身也是一个提高和学习的机会。2014年肛肠科共接受外来进修人员40余人,轮转实习以及规培学员近30人。这些年轻学员的成长,为肛肠科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了有生力量,同时也无形地扩大了科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大兴中医院是广安门医院南区。肛肠科作为医院的重点学科及重点科室,也肩负着提升南区肛肠科学术地位和业务水平的责任。为此,科室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南区业务。“让南区医护人员到我科轮转学习,直接接受科室规范化培训,将科室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直接引进;每周派副主任医师以上高年资医生到南区肛肠科出诊,提升其知名度和总体诊疗水平;定期让高年资医生到南区肛肠科病房查房并指导手术,提高其整体处理疑难病的水平和能力;定期进行两科室间的学术及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沟通,教学相长,共同完善提高。通过这些举措,南区肛肠科在2014年度从业务收入、门诊量、病房收治率、住院平均时间等多项关键性指标较去年均有长足进步,获得南区院方的认可,并受到表彰。”李国栋主任介绍说。

李国栋主任还说,学术要通过交流才能提高。2014年,肛肠科举办了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临床教育委员会肛肠学术会议,参会人员500人,收集会议论文近150篇。2014年10月,李国栋主任受邀前往新加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的治疗进展》的学术讲座。科室科研骨干与国内优秀肛肠专科医院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互派进修人员;通过及时派人参加或带回论文汇编的形式,提高科内成员的学术水平。

科室在注重学术交流的同时,还十分注意提升中青年医师的学术地位,从而为扩大科室的学术影响力奠定基础。目前科室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在全国中医肛肠学会、中西医结合肛肠学会、西医肛肠学会及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学会等肛肠学术界有影响力的学会组织中均有任职,部分还任职其中的关键领导岗位。这不仅体现了肛肠科的学术地位,也有利于提升科室全体成员的学术热情。此外,科室还注意使用多种手段实现多平台资源共享,如与图书馆计算机室协作,依托广安门医院网站,成立肛肠科重点专科网。网页中内容丰富、详实,图文并茂,既很好地宣传了肛肠科,又通过网上医患交流对话的方式,为全国各地患者答疑解难。目前肛肠科网页平均每月要为数百名患者进行咨询解答服务。

着眼未来,保持科室可持续发展

李国栋主任表示,科室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瓶颈,如基础研究人员缺乏,设备落后,故急需增添人员和相关基础方面的资金投入;而且目前科室中标的课题仍较少,特别是缺乏部级课题,研究经费缺乏,难以开展新的研究项目。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申报重视还不够,缺乏重大科研成果奖。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尚缺乏,应尽快建立与国际著名专科医院或个人之间的联系渠道,加强科室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针对上述问题,李国栋主任根据目前学科的发展和科室情况,制定了一些改进措施,并完成了肛肠科下一步的工作设想――中远期发展规划,具体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李国栋主任表示,科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选择和培养青年人才,每2年培养1到2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将本科室高学历的人员比率提高至70% 以上,使科室人才梯队更趋合理;每年送1名主治医去外单位有目的地学习先进诊疗技术,并建立中国中医研究院肛肠科博士后流动站。以病为基础,保持学术优势,同时以大肠病为目标,扩大诊治病种,确定15种常见病的治疗领先技术,确立5种难治性肛肠病的研究目标,真正成为全国专科研究中心。建立国内外学术研究和信息交流中心与国际、国内的学术单位交流,资源共享;建立远程网上会诊系统。

李国栋主任还表示,科室在未来发展中将坚持以中医为特色,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在新的科研设计思路、新药临床研究、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新设备的研制等方面有所建树,成为具有中医专科特色与优势的肛肠医疗中心。根据近40年的临床经验与研究基础,结合科室的支撑条件与人员特点,计划选择中药促进伤口愈合的研究,中药长效止痛作用研究,直、结肠癌的中医治疗研究,中药治疗肠道炎性疾病的研究,顽固性便秘研究,自制控制的研究,顽固性腹泻的研究,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研究等相关课题,作为短、中、长的研究方向。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个案研究;护生

吉林省人民医院是吉林省省属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集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是我省众多医学高等院校如吉林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的临床医疗与护理的教学实习基地,每年承担着大学的教学实习任务。每年接纳实习生约700多人次,进修生300多人次。由于与我院合作的各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差别较大,因此来我院实习学生的文化基础及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教学实习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本文仅以来我院中医科的实习护生为例,探讨护生带教问题。近年来,随着实习护生的逐年增多,我科的带教任务也日趋繁重。尤其是近两年来,我科接受的护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中专生、进修生等多个层,学历层次跨度较大,纪律性、学习能力以及对护理工作认识的差别都很大。为确保服务质量,同时圆满完成带教任务,我科在护理部的支持和领导下,对实习生带教不断改进,总结经验,根据本院及本科室的实际情况探索使用探究式学习(enquiry based learning, EBL)带教法[1],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简介如下,以资相关人员参考。

1带教对象和教师

带教对象为201007201204期间在本院中医科临床实习的护生共89人,女性,年龄18~24岁;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生12人、大专50人,中专生24人,每批实习8周。带教教师均为本科室临床经验丰富、学历层次较高的护理人员,共5人;年龄38~43岁,工作年限15~21年;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1人;按职称统计,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

2入科培训及测评考察

主要包括介绍医院的整体结构、实习流程、科内带教程序、本科室当前的护理模式及形势、服务礼仪、医院相关制度、安全管理规定等等。每批护生进入科室开始实习时,进行笔试和现场测评,考察实习护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一对一交谈了解护生的心理压力来源。

3带教方法

在此基础上,应用EBL带教模式[1, 2],主要包括个案研究、分组学习、情景模拟、反馈信息收集及评价等环节。

31病案研究(case studies)EBL是一种共享性学习方法,主要通过病案研究(某个典型患者的完整病历)来完成,包括3~5次理论讲座(有关该患者的特定典型疾病)、专题讨论和临床技能训练等等[3, 4]。根据我们多年的摸索和体会,病案研究应在五个主要学习领域,即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心理和社交沟通技巧、临床决策和技能、个人和职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循证实践,对护生进行教育和培训。每个案例的学习,在一周内由不同带教老师以讲座的形式呈现给护生。

个案研究讨论的方式主要是借助电脑、多媒体、网络技术呈现给护生。与单用纸质形式相比较而言,这种方式具有更强的现实感,并且容易被链接到与实践紧密相连的电子病历,因此更易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在可能和适当的情况下,经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协议,在工作中我们对特殊典型的个案病倒采用脚本和临床拍摄场景、真实的影像叙事、原始照片等方式进行记录和收集。有时也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一些虚拟病历,提供给护生进行学习讨论。科室内的每个网络终端均提供与医疗护理相关的政府法律法规、各级医疗管理制度等官方文件的实时网络链接,便于带教老师和护生随时查阅。

32分组学习我们采用以六至八人为一组的协同学习方式进行带教,每组设主带教老师1名,辅教2名。护生们利用他们已有识和经验,反思性、批判性地讨论每个病案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病案研究中的问题不但能引导护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涉及到广泛范畴的主题,如一组症状、治疗方案、护理中的社会伦理问题以及临床医疗程序等。这种方式使护生们开阔了他们对各领域主题的理解(如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血液病、心血管疾病等),认识到自己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临床实践的差距,从而为后续的自主性阶段学习制定出小组学习目标及个人短期目标。通过学1~2周的临床跟教实践,然后各小组重新集会分享、讨论他们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体会及遇到的新问题,从而对每个护生来说都有一个新的起点。以此类推,当所学案例新的信息呈现时,这一过程可重复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病案研究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深化了他们对护理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的理解,发展了他们从各种来源信息中定位、同化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具备在陌生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同时,小组内的不同观点也可进一步丰富个人实践经历,提升她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增强信心、增进相互了解。此外,通过小组内部的分工协作,也可锻炼护生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与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

33情景模拟EBL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即人们通过应用经验和分析来创造知识和意义[3, 4]。其基本原则是学习的过程必须基于以前的学习,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温故而知新”。Matt等认为,当把学习的过程置于解决问题的背景活动中时,其效果最好[4]。同理,我们采用情境式情景来模拟临床实践中护生需要学习的主题。而病案研究则作为开启护生背景经历的一个触发机关。这就会为下一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让护生能有意识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将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的知识归纳、强化、迁移、拓展,并建构知识网络,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在带教过程,我们尽量鼓励护生在模拟场景中反复操作,强化熟练程度。

另外,我们也发现,EBL带教模式相比其他方式更适于护生学习和临床实践技能的掌握。众所周知,护生基本都是成年人,而对成人来讲,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做”,特别是以小组方式协同工作。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模拟情景中,护生们往往能自我激励,与带教老师良性互动,加深对不同病例护理原理、程序的理解,有利于更好掌握临床护理技能。

情境模拟还有助于形成和谐、温馨的情感氛围。通过不断设置问题或任务,引导护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能愉悦地、主动地学习。带教老师则时刻保持热情、友善态度,有步骤、分重点的进行讲解,减轻护生们的陌生感;还应及时疏导、努力排解护生的焦虑和不安,将操作规范细化,分解为具体问题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4反馈评价

对EBL带教方式效果的评价,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发送电子调查问卷表,了解护生本人及其毕业院校以及其毕业后的从事护理的工作单位对其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技能、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与同事的协作能力等进行评价。二是带教结束前,对每位护生进行1~2项实际临床操作(如静脉滴注、测量血压、插导尿管、胃管、心电监护等)或咨询服务活动(如询问并记录病史、分发药品、回访调查等)考核。

从我们近两年收到的百余份调查问卷来看,护生本人对我科EBL带教效果的满意率超过89%,护生毕业院校对我们带教效果的满意率约为84%,其工作单位的满意率接近80%。总体上看,学历层次高的护生的各方面的满意率也较高,年龄在20岁以上的护生各方面的满意率也较高。显然,这与不同学历层次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成年后责任心的强弱有较高的关联性。

参考文献

[1] Rush B, Barker JH Involving mental health service users in nurse education through enquirybased learning Nurse Educ Pract, 2006, 6(5): 254260.

[2]Ashby J, Hubbert V, CotrelGibbons L, et al The enquirybased learning experience: An evaluation project Nurse Educ Pract, 2006, 6(1): 2230.

[3]Stacey G, McGarry J, Aubeeluck A, et al An integrated educational model for graduate entry nursing cirriculum design Nurse Education Today, 2012, pii: S02606917(12)002778 doi: 101016/jnedt,2012,08:014.

[4]McGarry J, AubeelucK A, Jame, V, et al Graduate entry nursing: maximising graduate status in preregistration nursing programmes 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 2010, 11(6): 342 344.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PBL教学法;LBL教学法;中医文献检索;实践研究;比较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11.031

〔中图分类号〕G2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1-0152-03

我国教育部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分别于1984年、1992年、1998年发文要求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利用”课程。从1984年至今,我国高校文检课程的开设从无至有,从尝试趋于成熟,已历经了20多年,可以说截至今日,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笔者曾选取了国内的14所中医药大学作为调研对象,对其文检课程开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仍占据着文检课教学的中心地位,在所有调研学校中课堂教学用时基本占总体教学时间的50%,这样的教学安排造成了教与学严重脱离,发挥不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影响了学生对情报信息的获取。基于此原因,本文笔者进行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文检课教学改革研究,将该课程中上机实践部分进行PBL教学法的尝试,得到了一定成果,为该课程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

1 PBL教学法的含义和在医学各领域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白瑞斯(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1],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它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于问题中,通过自主探究和组员协作来解决问题。以“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讨论、得出结论总结”的三阶段教育替代传统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由单一“教”转变为既“教”又“导”。

近年来,该方法在国内医学领域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有关PBL教学法在医学各领域教学中运用的科研论文有3 000余篇,如在基础医学[2-3]、临床医学[4-5]、护理学[6]、药学[7]甚至循证医学[8]等领域的教学工作中都有此方法的使用。PBL教学法在当代医学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也有展现,但此类研究报道较少,仅见于山西医科大学[9]、辽宁医学院[10]、安徽医科大学[11]、广东医学院[12]和首都医科大学[13]等西医院校,而且这些报道关注的问题集中于问题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教学安排方式,而在中医文献检索课程中开展此类教学方法,或对其实践效果进行总结的论文尚未见报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0级中医护理专业的1、2、4、5班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224名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中医护理专业4、5班的113名同学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随机抽取中医护理专业1、2班的111名同学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两组同学在性别、人数和理论笔试成绩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2.2 教材及教学内容

两组所用教材均为邓罛、辛宁主编《中医药文献检索(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为本教研室教师制作的中外文数据库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中国专利、Pubmed、web of science、美国专利、欧洲专利数据库,以及Google和Baidu的使用方法。

2.2.3 PBL实施

PBL实验组:采用PBL教育理念,以“设问——讨论——总结”3段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自由组合,每6~8名学生为1小组,民主推荐1名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和汇报总结。

教学模式:①问题构建:首先从参与全体实验的同学处收集大家感兴趣的专业问题,共收集了如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冻伤护理、老年肾病护理、医疗诊断与护理诊断的区别、肝硬化护理6个问题,学生可以从这6个问题中自由挑选一个问题作为整个PBL教学期间的研究专题。②自主学习:当学生选定了研讨问题之后,其现有的知识不足以解决当前问题,这时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计划,分工协作,通过教材和数据库使用多媒课件自学各种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检索方法,然后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小组讨论检索方法的优劣和筛选出密切相关文献,形成小组观点,按照教师的要求撰写文献检索报告,并制作PPT为集中讨论做准备,同时记录整个自学和讨论过程。③集中讨论:第一轮:教师在授课当日先利用较短时间概述各数据库的检索特点,然后以问题为中心进行集中讨论,每组选1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其他同学共同参加讨论,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提示学生在使用各种数据库查询的注意事项,并就共性、争议大、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第二轮:通过第一次讨论之后,学生回去查漏补缺,形成最终检索报告,并将最终结果同全班汇报,提交检索报告。④总结:教师对整体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进行解析,如要查询不同文献类型时,侧重选择的数据库,针对所涉及的探讨专题,学生查询专业文献资料时的最优查询方法和最优筛选密切文献的方法。

LBL教学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方法,教师通过集中授课演示教学内容中各类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布置检索实习题目(同PBL组的研讨专题),让学生自由组合,6~8名学生组成1小组,民主推荐1名小组长,下发检索报告模板,以小组提交检索报告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协调工作和监控各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

2.2.4 教学效果评价

主要以检索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60%,总分计为60分)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评判教学成效。检索报告成绩的给定标准采用教师评分加小组成员内部自评打分方案,比例为3∶1。问卷调查探讨了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是否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分析与利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师生交流沟通、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加强消化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增强实践能力,以及是否愿意继续实施此种教法等方面。

2.2.5 统计学处理

3 结 果

3.1 检索报告成绩比较(详见表1)

4 讨 论

4.1 PBL应用于中医文检课教学中的益处

将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文检课教学中发现,它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通过PBL教学,教师也能不断自我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知识的逐步了解,会提出各种超出书本的内容,教师如果想对有关问题进行准确、合理的解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2 PBL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实施PBL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一,很多学生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开始很不适应此种教学方法,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学习,教师必须要不间断的与其沟通交流,教师要付出比课堂教学更多的时间。其二,有部分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了学习就是为了拿学分的功利思想,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好,但要进行2~3轮的总结讨论,且课下需在此门课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有些“浪费时间”的想法,因而在问卷中只有73.3%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效率。其三,如果要将PBL教学法贯彻的好,每个班需要2~3个教师进行交流辅导,这在中医文检教师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是非常不容易实施的。其四,现阶段还缺乏对学生个人学习效果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其五,尚未有一套针对中医文检课PBL教学的规范教材。

总而言之,PBL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上面讲,学生坐着听,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观摩的传统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作用,它适用如中医文检课这样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它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Barrows,H.S.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Medical Education,1986,20(6):481-486.

[2]王江琼,彭智甦.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09,(1):18-20.

[3]于影,关宿东.PBL教学法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3):272-273.

[4]靳瑾,张国伟.PBL+L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八年制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2):185-187.

[5]钟英强,曾燕,蔡凤间,等.在八年制医科博士生的消化内科见习中实行PBL教学方法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28-133.

[6]罗先武,姜小鹰.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PBL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07,(2):74-76.

[7]吴虹,韩茹,,等.PBL与多媒体结合教学法在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2-113.

[8]田金徽,刘爱萍,申希平,等.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39-43.

[9]孔瑞珍,王秀平,袁永旭.医学文献检索课应用PBL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15(6):57,66.

[10]程文志,张宁,姜健.医学文献检索课PBL教学法的改进[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5):83-85.

[11]邹聪.基于信息需求的本科医学文献检索课PBL教学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3):11-13.

[12]李建梅.PBL教学法在《医学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3):361-362.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第7篇

1核心职业能力———规范化培训课程的内涵

1998年1月,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首先发表了“医学生教育的培育目标(LearningObjectivesforMedicalStudentEducation)”,而由此确立21世纪医学院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而后,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鉴委员会(ACGME)于1999年提出各专科住院医师在其训练规划中,纳入六大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ies)的培养,以确保及提高住院医师教育的质量,藉此改善病人健康照护的质量。ACGME所订定的六大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在医学知识(medicalknowledge,MK)、病人照顾(patientcare,PC)、人际关系及沟通技巧(interpersonalandcommunicationskills,ICS)、职业精神(professionalism,P)、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practical-baselearningandimproving,PBLI)以及医疗系统中的执业能力(systems-basepractice,SBP)[1]。核心职业能力是每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教育者及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尽管在上海市规范化培训内容与要求中提及了对住院医师职业道德和政治思想的要求,并且在公共科目中有相关课程[2],但具体考核方法仍以技能测试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医师的综合素质,故有必要在培训及考核过程中添加核心职业能力相关内容。由此,医师培育以院校医学教育为起点,以毕业后医学教育为重点,并透过次专科医师的发展,将医学教育培养训练整合并形成完整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2“六大核心能力”融入临床教学———规范化培训课程的实施

2010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部门部署下,上海市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纳入“规培”培训体系中。经过评估认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成为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曙光临床医学院的传统中医科成功地将中医理论、PBL教学、医患沟通和团队协作整合起来,成为“六大核心能力”融入培训课程的载体和支撑。2.1夯实中医理论基础,强化中医临床能力。通过中医特色查房、病例讨论、系列讲座等形式,巩固“规培学员”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完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提高临床诊疗能力[3]。2.1.1强化中医思维科室定期举行名老中医查房或疑难病例讨论,由“规培学员”介绍患者病史,类证鉴别,辨证实施等情况,专家则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各家学说观点,对患者进行分析,就学员汇报给予点评。2.1.2提升操作技能中医临床应用方式多样,内外合治,针药并施,学生不应限于一隅,应当广泛学习并亲身实践。对此,科室要求“规培学员”针药并施,实践多种中医传统治疗手段如针刺、艾灸、拔罐、刺络放血、耳针、药物熏洗等治疗方法。反复实践,体会传统中医综合诊疗技术的疗效。2.1.3拓展经典学习“规培学员”在有一定临床经验后,科室定期组织中医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运用、中医药专病研究进展、名医经验总结传承等,拓宽知识面。通过循序渐进地理论学习,使基础知识得到了强化和扩充。2.2强调自主学习,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提出的“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和“在医疗系统中的执业能力”两项能力,是中国规培学员较为缺乏的,在前阶段的学校学习中也少有涉及。然而作为未来的医生,学员将来面对的是临床种种复杂的情况,包括如今严峻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因此,我科开展了PBL学习,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员互动的模式,主动学习如何进行临床决策,切实提高沟通的能力。PBL客观地呈现临床实景,弥补了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不足。临床病例本身具备结构不良的特点,繁杂的信息需通过思考逐步询问、整理,抽丝剥茧以达到最终结论,为PBL提供大量学习素材。教师在旁适当引导,学员进行头脑风暴,整合既往所学知识,并从卫生经济学方面、医患者沟通方面、患者心理学方面展开思考。2.3注重医患沟通,培养良好医风医德。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提出的“病人照顾”“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与“职业精神”占了六大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一半。在临床医疗中,懂得与人沟通,具有正义和道德感,对于坚定“规培学员”的医学信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员在进行规培前,先接受医院文化、规章制度培训;定期开展医患沟通技能讲座;参加院级伦理查房;要求学员深入临床医患沟通各个环节,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病情告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医患沟通培训与医德养成紧密结合,通过结合品德与能力的培训,激发学生在情感、态度层面的主动思考,促使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沟通行为自内而外展现,到达内外的统一[4]。2.4教学相长,团队协作。教学相长和团队协作都是“职业精神”的一部分,既能强化学习效果,又为将来漫长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在传统中医科学习过程中,“规培学员”身负学习与教学双重任务,除了完成自身学习目标,还需承担一定针对实习学生的教学任务。包括指导实习学生完成日常病程录的书写,示教各项中医外治操作等。高年资(2或3年级)的“规培学员”还需发挥专业专长结合病例向实习学生开展小讲座。学员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牢固专业知识,发现自身不足,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见表1)

3考核与评价———规范化培训课程的保障

考核是评价学习效果、促进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注重形成性评价与出科考结合,引入mini-CEX临床评价量表、SP考核结合书面测试,强调综合能力考核,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及时、良性的反馈。Mini-CEX强调较高频度的有效反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均可开展,其特点是耗时短、操作性强、直观,已被证实具备相当可靠的可行性和信效度[5-6]。我们调整制定了符合中医类别“规培学员”教学要求的mini-CEX量表,就临床技能、中医思维、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用于学员形成性评价。出科考试则为SP结合书面测试,SP设置为传统中医科常见疾病,从采集病史到做出处理,从专业知识到沟通能力多层面评估,以求客观、公正、标准化和量化地评价中医类别“规培学员”的问诊、体检、初步诊断等能力、技巧,并反馈“规培学员”在规范化培训轮转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提高教学水平。

4小结

国内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起步较晚,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从临床教学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4.1培训标准“一刀切”。根据上海市规范化培训文件要求,对住院医师的培训年限主要根据高等教育学历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其学科之间的差异却未能很好地体现。现行统一年限、统一标准的培养要形成培训“一刀切”的状况,不能因材施教,影响培训质量。4.2教学资源不足、师资短缺。在受限于各类考核指标,高度重视周转率与床位使用率的形式下,各临床科室普遍存在教学资源、师资捉襟见肘。我们建议各教学基地健全网络建设,教学资源数字化,做到资源网络共享,及时互通有无。4.3中医跟师学习时间保障不够。中医教学有其特殊性,中医与西医在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中医学习自古以跟师抄方临证为主,抄方将大幅提升学员的临床能力,也与中医流派的生存和发展有巨大关系。建议从制度上确立跟师体系,保障跟师学习的实践,加入一定的考核保准。将大师班、传承班的开展方式向年轻医师开放,早抄方,早建立学员个人的中医思维,将有利中医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ccreditationCouncilfo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ACGMEOutcomesProject[EB/OL].http:∥www.acgMe.org/outcoMe/.AccessedMarch30.2005.

[2]赵青川.中美医师培养若干特点[J].医学与哲学,2003,24(4):63-64.

[3]刘源香,考希良,杨继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机制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5,21(5):100-101.

[4]王笑莹,陈新宇,蔡虎志,等.关于中医硕士培养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中医药导报,2014,20(14):107-109.

[5]HauerKE.EnhancingfeedbacktostudentsusingtheMini-CEX[J].AcadMed,2000(75):24.

[6]KoganJR,BelliniLM,SheaJA.Feasibility,reliabilityandvalidityoftheMini-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MCEX)inamedicinecoreclerkship[J].AcadMed,2003,78(1):33-35.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第8篇

10月12日,记者走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药研究所,听所领导和老专家讲述四十多年前的奋战故事,还原当时的情景和细节。两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记者感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创制新型抗疟疾药的历程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讲的治学三境界十分相似,以此行文,只将顺序略调即可。

昨夜西风凋碧树

1967年,我国政府旨在帮助越南解决抗药性疟疾流行问题的“523项目”启动,集中全国医药力量研制新型抗疟疾药。1969年1月,“523项目”领导小组提出中药配合该项目的要求,中医研究院当即组织力量成立项目组,任命中药研究所的研究实习员屠呦呦为组长。

屠呦呦1955年从北大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药研究所工作,接受研发抗疟新药任务时39岁。时值“”期间,科研工作完全停滞,屠呦呦承担如此重任时还只是研究实习员,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她接受任务后,马上着手工作,查阅了古代医书的记载、研究院的民间药方,还走访了多位老中医,和项目组的同志一起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精选了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38种药材编辑成册,上报“523项目”领导小组作为全国研发抗疟新药的线索,并和项目组同事集中精力在这200多种药材中进行实验遴选。

据与屠呦呦共事多年并曾担任所长的姜廷良研究员回忆,当时所里的科研力量不配套,药效实验都要请军事医学研究院协助去做。前期筛选了几种药材,其中常山效果不错,但是副作用很大。有很长一段时间,屠呦呦曾致力于解决常山的副作用问题,但没有取得突破。后又关注胡椒,发现其对鼠疟的抑制率达80%以上。1969年的疟疾流行季节,屠呦呦与组里的两位同志带上胡椒亲赴海南进行临床实验,结果却令人失望,病人服用后只是症状有所改善。

常山因副作用,放弃了,胡椒到了临床,也失败了。可这并未阻止屠呦呦进行持续的发掘。她又将注意力投放在包括青蒿在内的其他中药上。可是,结果出来,青蒿的抑制率才60%多。此时,由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需完成其他任务,无力再协助药效试验,屠呦呦也接了别的一些工作,其他同志也调离了课题组,项目不得不处于停滞状态。

众里寻她千百度

半年之后,项目组重新组建并加强,比之前多了研究人员,也有了自己的药效评价部门,屠呦呦依然任组长。

全力以赴,再次做实验。100多种药材做遍,还是没有理想的。最令屠呦呦沮丧的是青蒿,样品的抑制率在10%-40%之间,实验结果还不如半年前的好。

屠呦呦小时候曾多次目睹中医药治病救人的情景,中草药在她的记忆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迹。上大学,她学的是生药学,毕业分配到中药所工作后,曾参加为时两年多的“西学中”培训班,对中医中药更是有了深刻的认识,再加上从事中药研究的工作经历,让她坚信中草药里会有抗疟“真金”。

正是被这种顽强的信念和执着精神趋动,屠呦呦再次重读医学古籍。当她读到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治寒热诸疟方》时,其中那高度凝练的记载有如一束强光刺破了重重迷雾。“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一边读着一边思索着,为什么是渍后绞取汁而不是常规的水煎呢?这个大大的问号打在脑海中,屠呦呦意识到,很有可能是水煎的高温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古人才聪明地“绞取汁”的。于是,她重新设计了实验,将用沸点较高的乙醇提取改为沸点较低的乙醚。

这正是青蒿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从低于60%达到100%的关键一步,而这一步,也不是像今天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快捷。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和她的小组得到了青蒿乙醚粗提物,样品标为“191号”,因为此前,已经有过190个样品了,那也就意味着已经失败过190次了。

鼠疟实验做过,结果是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为100%,再做猴疟实验,抑制率仍可达到100%,这可是令人欢欣的成果!1972年3月,全国“523项目”在南京召开中草药专业组会议,屠呦呦报告了青蒿乙醚提取物对鼠疟和猴疟的实验结果,引起会议的高度关注,决定开展临床实验。

衣带渐宽终不悔

对鼠疟和猴疟疟原虫有100%抑制率的青蒿乙醚提取物在临床实验之前,必须进行毒副实验,时间紧迫,屠呦呦和两位同志便亲自试服。这种为科学献身的事例,在屠呦呦研制抗疟新药过程中俯拾即是。比如,她亲自带着样品到海南疟疾流行地区进行临床实验,那是冒着极大地被传染上疟疾的危险的。更何况,为了科研,她连两个年龄尚小的女儿都顾不上了,大女儿送进了托儿所全托,小女儿干脆送回了老家,托付给老人抚养。因为乙醚有比较强的挥发性,而当年的实验条件不好,青蒿就用大缸进行提取操作,对实验人员几乎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屠呦呦为了寻找青蒿活性成分更高的部位和最佳的生长时期,反复进行实验提取,身体深受乙醚等有机溶媒的影响,最终患上了肝病。

完全沉浸在科研工作中的屠呦呦是没有时间考虑这些的,在她和所里的同事分两批对青蒿乙醚粗提物进行试服证明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后,她又亲自带上样品赴海南检验疗效,经21位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试用,加上北京的共30个病例都有力地证明了疗效。与此同时,屠呦呦项目组留在北京的同志开始了有效单体的提纯。1972年11月8日,屠呦呦小组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一种白色针晶,这就是首次现身的青蒿素。

然而,此时的青蒿素距离扮演真正的抗疟新药的角色还十分遥远,屠呦呦和小组成员可以说是马不停蹄,又开始着手进行化学分析,于1973年年初确定了青蒿素的分子式和分子量。当时国际上有一种极权威的观点,即治疗疟疾的药物都含氮,可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测定却发现其中没有氮。

姜廷良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屠呦呦的三个特质,其中之一就是作风严谨。为了证明化学分析的结果,屠呦呦又分别请中科院的化学所和医学院的药物所进行了是否含氮的复核,结果与屠呦呦取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效,又与此前治疗疟疾的药物化学结构不同,这就足以说明它是一种全新的药物了。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从青蒿素到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从抗疟效果到治疗某些免疫性疾病,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研究探索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临床医学 生产实习 临床技能 教学改革

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应坚决杜绝“高分低能”现象在医学院校历史重演。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对于社会的卫生需求和临床医生的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要不断适应现代化医学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临床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1.临床实习前强化训练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关系到医学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出台《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为临床实习医生和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如何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快速适应医院的各种环境;如何加强临床思维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快速胜任实习医生的工作,这是所有医学教育者都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通过实习思想教育、医院工作制度学习和临床技能的强化训练,以期尽快熟悉医院的实习工作环境,实现从医学生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转换。

2.实习前强化训练的基本内容

以往实习前强化训练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基本操作等,而忽略了临床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然而,合格的临床实习医生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基本穿刺检查发现患者病情,更应该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利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判断,正确施治。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有了一种纵向的认识。其在进入临床实习后,需要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纵向与横向交叉,融会贯通,综合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临床思维能力[1]。而临床技能操作、诊断能力、治疗能力、临床辅助检查等各方面能力就是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具体体现。

3.我院开展实习前强化训练的现状

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多年开展实习前强化训练工作,但以往以理论讲授与基本技能培训为主,主要进行完整大病历书写、外科无菌技术和外科基本操作的训练[2]。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再强化,技能操作的重复训练,基本能够达到一名准实习医生的要求。但是,由于学生在此段期间内存在心理松懈的态度,往往对强化训练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参与性不强,导致效果欠佳。近年来,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习计划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强化训练时间不断被压缩,效果逐渐削弱。进入临床实习后,从实习医院反馈的信息看许多学生难以熟练掌握实习操作,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亟待对目前的实习前强化训练做出相应的改革。

4.实习前强化训练方式和内容的改革

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情况,我们从2009年4月开始对医学生实习前强化训练进行改革,着重突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训练。通过在实习前强化训练中引入标准病人,着重加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详细地询问病史,进行标准系统的体格检查,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一名医生从接诊病人到处置病人的全过程。标准化病人的考核,学生能够在考核的过程中,通过询问病史,系统体检,以及简单的诊断分析,对医患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完全模拟医院接诊的就诊流程,也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医院就诊的环节,缩短由单纯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的不适应期。最后强化训练结束我们会组织老师对每一名学生进行一对一考核,经考核合格的学生方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同时,我们还在学生进入实习前,对其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强化训练,运用编写好的PBL/CBL教案,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打破理论授课时的学科界限,分系统地结合模拟教学进行。这样学生能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就体会到做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要求。当然我们仍然重视实习前强化训练中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基本操作等现行的临床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通过若干次系统的授课,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自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采集病史,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对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及X线片做出基本的研判,从而对疾病做出初步的诊断分析。

5.今后需完善的工作

通过初步的遴选,我们选择具有丰富实习带教经验的老师,强化训练,充实培训教师的队伍,整合基本的培训内容,对带教老师进行统一要求,体格检查手法必须标准,外科基本操作必须严谨。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我们将改进以往仅仅重理论知识培训的方式,通过组织教师修订实习前强化训练大纲,使实习前强化训练正式纳入常规教学计划,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同时,我们将按照分系统授课的模式,编写PBL/CBL教案4―5个,并建立系统、规范的考核体系,确立实习前强化的培训标准,抓住关键环节,着重突出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要面对从一个医学生向一个准医务工作者的转变。通过实习前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强化训练,医学生步入临床开始就已拥有较熟练的技能而充满自信,多数学生能以乐观的心态进入临床实习,从而较快进入实习角色[3]。避免出现进入临床实习后,学生“张不了口,动不了手”的尴尬局面。这样显著缩短了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的适应期,帮助他们克服进入临床实习后产生的恐惧感、茫然感,避免了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心。因此强化训练是促进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尽快适应医疗环境,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优势的一个有效教学手段[4]。

参考文献:

[1]张栩,李玉芳等.临床教学中医学生实习前的临床思维强化训练.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1):140-141.

[2]张群林,漆子桂等.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临床实习.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学报,1994,13(2):126.

[3]王海鹰,胡蓉.医学生临床实习前强化训练的实施与效果.管理与教育,2007,(12)4:36.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性;多重教

实践性教学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彻底改变学生“记不住,易混淆,联系不上,不会用”的尴尬现状,我院创建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性多重教学平台。

精心设计课堂实验

毕业实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毕业生信息反馈的情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巩固和验证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整理、发展中医药学以及开发新药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增加实验课时,应适当减少理论和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机能性实验,将植物显微结构部分与中药材或中成药的显微鉴定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还特别强调课堂实验的规范性,从实验准备、学生操作、疑难问题解决、实验评价与考核等全过程进行监控,从根本上保证实验的效果。在讲植物解剖时,我们将其与显微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镜下观察,将观察到的物像描绘成较准确的显微结构图。课内实验常采取个人操作、小组讨论、典型指导、教师指导与学生介绍经验等方式。

我们努力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成立了“本草社”,鼓励热爱药用植物学的学生加入到该社团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行设计实验,自己解决问题。例如,无花果的雌雄在不同的工具书中描述差异较大,学生发现后对资料进行了检索,并动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校园实习,现场讲解与实践

我校内有丰富的药用植物物种,达三百余种,其中药圃是药用植物最为集中的地方。我校理论内容与实习内容同步进行,并用理论指导实习教学。例如,讲到唇形花冠和二强雄蕊的概念时,要求学生找到校园中哪些是唇形科植物、哪些植物具有二强雄蕊。

教师现场可讲解植物的名称、所属科属、拉丁学名以及药用部位。如在讲解杜仲时,折断枝、叶,让学生看到银白色胶丝,其药用部位为树皮,为补阳药,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药圃内一些药用价值小但观赏价值大的植物,我们将其与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学生对校园植物进行拍照,最后制成“中医药大学校园药用植物”课件,供学生学习参考之用。

登山采药,标本大赛

为配合我校举办的校园文化节,也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规律,一般在五六月间举行一次登山采药活动。之前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先初步掌握采药及制作标本的原理与技巧。本着“广泛参与、增加知识、普及科学、发展兴趣”的原则,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登山采药活动中来。

在采药过程中,指导教师对每种中草药的生长习性、功效、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现代中医药研究价值作详细说明。对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摄影拍照,随后还举办了标本制作大赛,并对参赛获奖作品进行展示。

快乐的植物园实习

学校与植物园距离很近,园内名木花草上千种,且多为药用植物,是现场教学的良好场所。我校的植物园实习一般安排在绿树成荫的六七月份。植物园有丰富的现场教学资源,如讲授叶和茎的形态和类型时,学生可以现场观察。这样,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再如,讲到植物分类内容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牡丹的特征,而且还要学会区别牡丹与芍药,懂得牡丹园里为什么有芍药这一独特的景观。在牡丹园里,师生不仅会产生“俯瞰四时景,坐观国色香”的感觉,更会叹服“山的凝重与水的轻灵”和谐统一的自然蕴味。另外,植物园里还有观赏温室、水上世界、日本园、音乐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师要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教学对象,并尽可能地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以加深印象。

现场观察后,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做好总结讨论。在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双方都获益匪浅。

野外实习,能力提升

我校每年都要组织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通过这次系统且集中的野外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广泛接触自然环境中的药用植物学资源,认识药用植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利用各种各样的活材料使课堂所学的抽象分类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科、属、种的实际鉴别能力。

教师要有重点地引导学生注意药用植物及其生态特点,不要让学生因野外景致多样、植物种类繁多而分散精力。在组织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多看、多问、多记、多动手。每天我们都会带着标本夹上山,遇到好的植物大家都如获至宝,小心地制成标本保存起来。山上野果很多,每到一个地方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小小的惊喜,也给他们劳累之余带来一些乐趣,使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兴趣。

野外实习临近结束时学生易出现松懈情绪,因此要注意防止实习虎头蛇尾,认真做好实习的最后一项工作——实结。实结包括业务和思想两方面,主要是讨论野外实习的收获和体会,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给出改进意见。还可举办报告会(报告实习中取得的科研成绩)和展览会(展出学生的专题论文、植物标本及丰富多彩的实习照片等)。这样,不仅可充分反映实习成绩,还可使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知识。通过此次活动,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通过建立上述全方位、多层次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性教学平台,对传统药用植物学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实施等进行改革,为最终建立《药用植物学》课程开放性、多媒体、立体式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宝康,高越,柴逸峰,等.药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081-1082.

[2]邓雪华.《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课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2):237-238.

[3]袁王俊,韩远记.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24):24.

[4]钱彦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优化药用植物学教学[J].药学教育,2001,17(4):59.

[5]秦晓群,曾志成,张新平,文建国.综合性大学基础医学教育中心化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思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5):525-527.

[6]许亮,王冰.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特色[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 155-156.

[7]王捷频,王剑波,谢艳华,等.浅谈《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兴趣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27-528.

[8]秦民坚,余国奠,王旭红.加强直观教学 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质量[J].药学实践杂志,2003,21(5):310-311.

[9]詹若挺,潘超美,黄海波,王宏.《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组织和实施[J].药学教育,2002,18(3):45-46.

作者简介:

上一篇:酒店个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工程预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