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范文

时间:2023-03-02 01:13:48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范文第1篇

1中医护理诊断的意义

1.1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主性和责任心中医临床长期以来医护不分,护理人员只是遵照医嘱进行被动性护理工作,中医护理诊断的确立,可使护理人员针对护理问题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增强护理的自主性和责任性。虽然在诊断的理论上医护分开,但在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的实际问题上殊途同归,产生相辅相成的作用。

1.2突出了辨证护理及整体护理的原则中医护理诊断揭示了病人产生该问题的病因病机。其病因常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分析病机则能把握机体整体的反应状态,从而增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观念。

1.3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中医护理诊断的概念,指出了护理诊断包括对病人潜在的健康问题的提出,这有利于护理人员针对潜在的问题采取主动性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促使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1.4有利于护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护理诊断的规范化、系统化,既有利于教员有条理、按系统的教授课程,又便于学员从中医护理学理、法、方、术的系统理论结构来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医护理学知识。中医护理诊断标准化、规范化的开展,将有利于临床科技资料和信息的储存、整理、分析、提取和交流,有利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1.5促进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应有其独特的服务范畴,知识体系,科研内容和理论基础。中医护理诊断的规范化,将促进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便与现代科学接轨、渗透和移植。

2中医护理诊断的内容

每个具有诊断意义的命题都应具有4个内容或组成部分,即名称、定义、诊断依据及原因和证候类型。

2.1名称是对病人护理问题的概括性描述,这

些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2.1.1现有的,或称存在的,是指病人当时所呈现的行为反应。

2.1.2潜在的,是指有促发因素存在的,若不加以预防和处理,护理问题就一定会发生。

2.1.3可能性,是指护理问题是否存在还不能肯定,尚须进一步收集资料予以证实或排除。

2.2定义是对名称的一种清晰的、正确的表达,并以此与其他诊断相鉴别。如焦虑、恐惧都属情志的改变,但焦虑的定义为模糊的不适感,其来源对个人来说通常是非特异的和不可知的。而恐惧的定义则为由于一种被认为是危险的明确来源所引起的惧怕感。

2.3诊断依据是指有此诊断的病人所具有的一组证候,有关病史和检查结论是作出诊断的依据。这些有关资料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并且各种根据对诊断的意义也不同,按其重要性,临床常分为主要依据和次要依据。前者证实一个特定诊断所必须存在的证候及资料,后者是指可能出现的证候或资料。

2.4原因及证型原因是指引发护理问题的诸多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因素等。证型是指疾病引起的,决定护理问题性质的病变反应状态,这些证型都具有一定的判断标准。

3中医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护理诊断和医疗诊断无论在概念的内涵和内容实质上都是不同的。医疗诊断表示疾病的病理变化,包括与其病理变化相应的症状、体征和实验检查,它是通过医疗手段来解决问题。护理诊断表示病人由于疾病影响所存在的或潜在的行为反应。这些常表现为病人的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及应付环境的能力不佳或丧失,这些问题是需要用护理手段来解决的,它们的区别在以下4个方面。

3.1护理诊断是在病人日常活动及生活中的反映和影响而产生的健康问题,而医疗是用一个确切的名称来说明其症状及病理变化。

3.2一种病常有数个护理诊断,它可以随病情变化而变化;而医疗诊断是一种病理变化,一旦确诊不会改变。

3.3护理诊断是用护理手段来解决,而医疗诊断是用医疗手段来解决。例如:患肠痈需要手术的病人,医疗诊断:肠痈、脓溃期。护理诊断:善惊,心胆气虚,恐惧手术,脘腹胀满,术后腑气不通所致:生活能力低下,术后气血不调,经脉不利。

4中医护理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中医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肝癌;中医辩证施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03-01

近些年来,在全球危害性最大的几种疾病中,肝癌高居榜单,且死亡率极高。肝癌是指肝脏部位产生恶性肿瘤,进一步恶化导致癌变。肝癌临床表现为腹部右上部位出现轻微疼痛、肝脏部位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疼痛、全身发热、局部发生水肿、出现黄疸等,而且患者食欲明显消退,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发展到晚期则有腹部积水等。本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中医整体综合治疗理念和辨证治疗的理论,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润物细无声”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减轻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痛苦。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理疗环境使患者的愉快治疗不再是梦,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在2006年-2011年期间在本院治疗的100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差异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临床医师诊断,均确诊为肝癌患者。所以根据本院入住患者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中医护理治疗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患者在身高,体重,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相对于统计学没有意义(p>0.05)。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病情发展变化,心理心情及生活信心、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1.3 护理措施

1.3.1 常规护理:癌患者一般体质孱弱,治疗过程中应创造舒适的环境尽量满足患者的康复需要,而且保持患者的舒适感对于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必不可缺。护理过程中应勤翻身拍背,更换坐、卧姿势等以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产生,做到“五防、“六洁”,再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且肝癌患者的心理都很脆弱,容易出现烦闷、紧张、恐惧、绝望轻生等,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度的心理干预,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平静、淡定对生活充满希望,让患者的康复更加顺利。

1.3.2中医辨证施护:

1.3.2.1气滞血瘀型:肝脏府气郁结,亦或是受外邪入侵,导致气机阻滞不畅,日积月累后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进而形成血瘀塞,瘀血在肝脏内淤积,就表现为肝之积症。其症状表现为胁下积块呈针刺痛或是胀痛,不能按,还有就是胁下隐痛,特别是入夜之后更甚,感觉乏力疲倦,感觉腹胀,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苔紫黯或有瘀斑,薄白或薄黄。护理时应该以活血化瘀、固本培元、梳理肝气为原则。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多卧床休息,另外多给患者翻身、拍背。生活上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温馨体贴地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指导患者的家属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家庭氛围,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的语言,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为主,忌辛辣、油腻干硬的食物。多食桃仁粥,即桃仁10g,去皮尖,取其汁与粳米一起煮,煮熟后加入适量白沙糖即可。

1.3.2.2 肝胆湿热型:症状表现为肋间刺痛,心烦易怒、眉目发黄、身体发热、口干口苦、食欲不振、不喜油腻,常伴有恶心呕吐,腹部鼓胀、大便干结等。护理时应以清热利湿,侧重解毒消退黄疸为原则。护理时应嘱咐患者在休息时,要保持病房通风、干燥无异味,及时更换衣服,疼痛时多拍背忌用热敷。饮食方面宜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软食,忌辛辣,口渴可喝梨汁、藕汁等。大便干结的患者可以用生大黄泡水代茶喝有利于排除浊湿、热毒使大便通畅。

1.3.2.3肝肾阴虚型:症状表现为右肋肋间有轻微痛感、腹部鼓胀、形体消C、头晕,四肢酸软。耳鸣目眩、夜间盗汗、恶心呕吐。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呕血、便血等。护理时应以滋阴养肝、凉血化坚为原则。本类型患者容易烦心、焦虑,应常与患者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做到对症下药。饮食则忌辛辣,多食温和的流质食物,可用生地黄捣成汁水煮成稀米粥,最好食枸杞百合粥:以枸杞子30 g、百合30 g、粳米200 g水煮成粥,再加入适量白沙糖一起熬煮。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合适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分析所得结果采用均数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

2 结果

在对肝癌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一系列治疗后,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相对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有巨大的提升,观察组出现1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5例,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腹部鼓胀、形体消C、头晕,四肢酸软。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比较见表1(P< 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比较

3 讨论

在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很高,肝癌同时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由于发病最初的临床表现不太明显,所以在临床上肝癌症状表现出来的时候多为中晚期,所以在治疗效果上收效甚微。肝癌病变的速率超乎想象,护理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中医护理对肝癌患者的康复有着较为积极的效果。特别是在临床护理中能调动肝癌病人身体的内在潜力,如抽丝化茧般的化解患者的病痛,在这护理的过程中既培固了患者的身体本元又抵消了病毒的攻势。此消彼长之下病人的康复就变得遥遥可期了,虽缓慢但无后患,不用担心病情的反复。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的独特性和系统性以及其众所周知的温润能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经过多起临床试验证明,中医护理经得住考验,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中医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儿泄泻 中医护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5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137-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患有小儿泄泻的婴幼儿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患者,年龄在两岁半以下,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方法

把120名小儿泄泻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患者,实验组进行中医推拿治疗,对照组还是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实验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疗效与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出结果,记录下来;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再对实验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疗效与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出结果,记录下来;结合两次的结果,得出结论。

1.3 诊断标准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所减轻;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是否康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通过表格对比得出结果

2.2 具体描述对比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减轻,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症状则没有明显改善;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小儿泄泻患者基本上得到康复,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病情出现了明显减轻的现象。

3讨论

3.1对小儿泄泻的讨论

3.1.1什么是小儿泄泻

泄泻,就是我们所说的腹泻,发病于婴幼儿身上则称为小儿泄泻,是一种小儿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症状是粪质稀薄或者像水一样,大便次数增多。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虽然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但是,夏季和秋季的发病率较高,而且,一旦秋季和冬季发病,很容易引起流行性疾病。

3.1.2 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

(1)伤食泻:内伤乳食所致,饮食不规律不卫生。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婴幼儿只能吃奶或是米汤,怎么可能会出现饮食不规律的现象,那是因为有时候,在喂婴幼儿时,因为牛奶有点热,便放在一边,等凉一些再喂,但是,谁都不能保证在喂婴幼儿的时候,牛奶的温度正合适,冷热一交替,就有可能导致小儿泄泻。饮食不卫生也可导致小儿泄泻。喂养时无法保证乳食有无变质,饮食卫生不注意,特别是农村来的婴幼儿,家属缺乏卫生讲究。

(2)风寒泻:外感时邪所致。婴幼儿对温度的适应度与成人的不同,有时候,对于成年人来说,外面的温度刚好适合出去散步,便抱着婴幼儿出去,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也许外面的温度还是有些低,这就很可能使婴幼儿的身体受到寒气,导致婴幼儿患上小儿泄泻。

(3)脾虚泄泻:小儿素体虚,脾胃虚弱。小儿脏腑本娇嫩,半岁以后2岁以前从母体带来的免疫力逐渐减免并逐渐产生自身免疫力。因个体差异,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弱,运化水谷精微失调,导致泄泻。

(4)湿热泻:多见于母乳喂养婴幼儿。乳母饮食习惯偏辛辣、厚腻,易生湿热,湿热下注而致泄泻。

3.1.3小儿泄泻的主要症状

大便的次数增多,每天至少3至5次,严重时候可能达到10次以上,有臭味,也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口干等症状,泄泻严重者,会出现发热、皮肤干燥、啼哭等症状。

3.1.4小儿泄泻的分期

1 急性期:患病时间在2周之内;

2 迁延性期:患病时间为2周到2个月之间;

3 慢性期:患病时间大于2个月。

3.1.5小儿泄泻的治疗方法

(1)饮食治疗:如果是泄泻较轻的婴幼儿,适当减少用奶量,用糖盐水或者米汤代替;

(2) 液体治疗:液体治疗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静脉注射治疗,常用于泄泻较为严重的婴幼儿;二是口服治疗,常用于泄泻较轻的婴幼儿,按照体重,分次服用;

(3) 药物治疗:针对婴幼儿泄泻的病因和婴幼儿的体质,选择适用的抗菌药物;

(4)对症治疗:如果只是腹泻,只要口服一次碳酸铋即可,或是轻酸蛋白0.3克,每天早、中、晚三次;如果还伴有不消化的症状,可以口服胃蛋白酶合剂,根据年龄进行用药。

3.2对中医护理的讨论

3.2.1 什么是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就是在中医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且悠久的历史,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3.2.2中医护理的内容

中医护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情志护理以及中医特色疗法。

(1)生活护理: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在按时休息的同时,时常做一些小运动。

(2)饮食护理:饮食有规律,主要以清淡为主,注意饮食的卫生。①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②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③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④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⑤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⑥苹果切块加水煮沸代茶饮,有止泻功效。

(3)药物护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身体偏寒或是偏热,都是不健康的,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一些中药,调节一下身体的平衡。中药汤剂宜温服;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4)情志护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通过语言、动作、行为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改善患者的心理。

(5)中医特色疗法:如耳穴疗法;推拿疗法。

1)耳穴调护:选取小肠、胃、皮质下、大肠,配以脾、肾上腺、隔、肝、神门、三焦等穴。

2)推拿调护:①湿热泻常用手法,运脾土、清小肠各100次,捏脊3-5遍,每捏3次将脊背的皮提1次,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也可在脊背处刮痧,用固硬光滑的物品,蘸少许剂,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刮到局部皮肤发红即可,此法可退热。②伤食泻推拿调护:运脾土,清小肠各100次,捏脊3-5遍,推板门100次。若积食化热,加推上三关、下六腑,推天河水,推腹阴阳。③风寒泻推拿调护:运脾土,按摩中脘、天枢、上巨虚、阴陵泉穴,可加艾灸或隔姜灸,或做脐部热敷,或做腹部自我按摩。④脾虚泄泻推拿调护:运脾土,侧推大肠,运土入水,揉龟尾或灸龟尾,手掌搓热按脐等。

3.3 讨论中医护理对小儿泄泻的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由于婴幼儿脏腑娇嫩,抵抗力本身就比较低,体质也较弱,所以,对于婴幼儿患者,在能不使用药物的时候,尽量不使用,而中医护理则正好填补了这一缺点,既可以治疗婴幼儿患者的疾病,有可以不伤害到婴幼儿的身体,可谓是一举两得,而且,对于小儿泄泻这种疾病,采用中医护理疗法,通过耳穴、推拿等治疗,对小儿泄泻患者的病情具有显著疗效。

4 总结

通过对小儿泄泻中医护理的讨论,可以明确得出:采用中医护理的耳穴、推拿疗法对小儿泄泻这种疾病进行治疗,对小儿泄泻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被广泛应用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齐艳琴.关于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1(27).

[2]徐红.穴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J].按摩与导引,2004,04(35).

[3]李华军,吴彩霞.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0,02(24).

[4]张世卿.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泻86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2,06(56).

中医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胸痹;护理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1]。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属本症范围。本病属内科急症、重症,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临床上必须及时诊治,有效护理,以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本文对胸痹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情观察

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应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护理原则。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发病诱因及经过,发病特点,以便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胸痹发病急,变化快,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律、尿量及排便情况。若发现患者有胸痛、咳嗽、气喘、心率失常、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症状,则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采取抢救措施。

2护理

2.1情志护理

胸痹病人常存在心前区疼痛及胸闷等症状,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多有焦虑、自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中医学认为七情通于五脏,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精神内守则真气从之,邪不可干.若心怀慕恋,志结忧惶,则病从内生而致阴阳失调,经络阻塞。所以,护理人员应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注意从病人的语言、表情及行为中探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另外,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语言应和蔼,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以取得病人的信任[2]。最后应充分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病人讲解相关知识,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

2.2临症护理

本病因发病急剧、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若不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易发生意外,故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痛,气短等症状,严密观察神志、面色、汗液皮肤温度湿度、T、P、R、BP等变化,特别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心率、脉象、舌象、尿量与大便情况的变化,并且作好记录,加强巡视,做到早发现异常,早期诊断,预防意外,抢救生命[3]。输液时要严密观察输液速度,以每分钟30~40滴为宜;护理上配合医生合理使用各种用药,注意用药途径要合理,配伍要合理,有些药物还应注意温度,注意避光;出现胸间痛时要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因为劳则耗气,劳伤心脾,胸痹之患,气脾已伤,再行劳倦,复伤心脾则加重病情。胸痹患者均是气血运行不畅,吸氧则增加心气功能,推动气血运行,减少脉络瘀滞,故给予高流量持续吸氧,以每分钟4~6 L为准则,增加氧浓度,增加心肌供氧。

2.3饮食护理

祖国医学很早就提出“三分治疗,七分调理”,调理不外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而胸痹病人的饮食护理就更为重要。因为有许多病人经过治疗病情好转,但因饮食不节或由于饮食不节而引起的大便秘结,常诱发猝死。所以病人的合理饮食,对本病的转归和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胸痹属现代医学“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的范筹。胸痹病人一般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宜,忌食辛辣、生冷及油腻的食物,忌过饱,忌暴饮暴食,应多食青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之饮食,以防便秘。因为过饱及便秘用力可诱发猝死。如已形成便秘者,可以给蜂蜜、香蕉等以润肠通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4生活护理

患者病房要温度适中,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患者应卧床休息,谢绝探视,戒烟戒酒。进食、洗漱、大小便、翻身均需医护人员协助。如无并发症不宜卧床过久,第1周绝对卧床,第2周可在床上坐起,第3周可下床在室内活动,第4周逐步增加活动量,勿过劳。胸痛常由于体力劳动或其他过早过量不适当的活动增加心肌需氧量而诱发,所以一定要适当休息,不要过劳,防止胸痛发作。不要感受风寒,阴寒凝滞型胸痛,常因复感寒邪而诱发,寒邪内侵,常可使血管痉挛加重,诱发胸痛。

3 讨论

对患者的护理不仅包括对症、饮食等客观方面的护理,也包括对患者主观的护理关怀,在胸痹患者的护理中,情志护理其实应该占主要部分,因为内在的心情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所以在对胸痹患者的护理中应该内外兼顾,既对其进行心理上的鼓励、关怀等心理护理,在胸痹的症状、患者的饮食、生活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护理,这样才能让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许粉年.胸痹病人护理中的三倡三忌[J] .江苏中医药, 2003, 24(12): 46.

[2] 祖晶.胸痹的辨证护理[J] .辽宁中医杂志, 2003, 30(11): 946.

[3] 费秋红.胸痹的养心护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 21(2):119.

中医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便秘;中医;护理

便秘是指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以大便干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困难或排便不畅等临床表现[1]。引起便秘的因素有外感寒邪、不良的生活习惯、情志失调、年老体弱、阴阳气血不足等导致大肠传导失调。

1临床资料

选择本病病例为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我科住院中的便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训练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35~78岁。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38~68岁。两组病例病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均具有可比性。2护理方法

在对如何缓解便秘的诸多研究中多数人认为可内服中药汤剂、内服西药缓泻剂、外用润肠剂、灌肠剂等均可治疗。但是这些方法很容易形成依赖、只能够暂时缓解达不到长期解决目的。现将我科中医护理本病的方法总结如下:

2.1情志护理 七情是导致便秘的因素之一,便秘患者由于病久痛苦,情志多为忧伤,因此向此类患者讲解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心胆火旺等情况容易使大便干结的道理,指导患者调节情志的方法,使之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减轻患者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引起的神经功能紊乱,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对改善便秘症状非常重要。

针对长期需要卧床的患者,我们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讲解一些成功的案例,再结合患者本身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能较好的解决便秘情况。

2.2饮食护理 合理的营养饮食搭配,对治疗便秘患者也很重要。现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三餐要定时、定量、定餐营养摄入搭配合理。

2.2.1多食含粗纤维较多的蔬菜、谷物、水果等如芹菜、香菜、韭菜、香蕉、苹果、红薯、五谷杂粮等,忌食生、冷、油炸、辛辣、熏烤等刺激之品。同时还要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与嗜好如,过饥或过饱、偏食、吸烟、饮酒等。

2.2.2便秘患者需多饮水,使肠道保持充足的水分,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或温开水、很谈的盐开水、酸奶等,可预防便秘的发生。

2.2.3胃积热的患者饮食宜多选用清凉的食物如,慈菇、黄瓜、苋菜、莴苣、苹果、等。忌食辛辣、厚味刺激之品,如辣椒、狗肉、酒等,以免加重大便燥结.

2.2.4肠道气滞便秘患者饮食则宜选用行气润肠之品,如香蕉、花生、柑、海带等。忌食栗子、白果、莲子等,以免加重便秘;脾虚气弱者宜多食用芝麻、松子、蜂蜜、胡桃等健脾益气通便润肠.

2.2.5血虚肠燥者可多食滋阴养血生津之物、润燥之品,如桑葚、蜂蜜、海蜇、芝麻等;忌食辛辣燥热之品,脾、肾阳虚者可多食韭菜、羊肉通润便之品,忌食生、冷、寒凉之品,以免阳气不运,寒气瘀结使大便不畅。护理人员可通过中医辨证方法针对不同的辩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

3对症护理

3.1对于年老、体弱、盆底肌肉较松弛的患者可制定有规律性的排便训练如收复提肛缩阴运动训练增强腹肌张力,通过对盆底周围肌肉的收缩训练刺激肠道运动使之形成排便条件反射,可诱导排便推动大便的排出。

3.2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从旁协助或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腹部按摩法,患者可取平卧位,双手重叠抚按脐周,以顺时针方向从右至左、由轻至重做环形按摩,促使肠道蠕动,每日至少早晚饭后30min按摩2次,15~25min/次,以调节肠道助消化,健脾胃。

3.3对于精神过度紧张、恐惧的患者可进行松弛训练,如聊d、听音乐、打太极、散步等每天至少坚持20~30min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可有效的缓解因便秘产生的紧张、焦虑、恐惧症状。

3.4对便秘患者要给予足够多的水分,每天至少摄入2000ml水,清晨可空腹喝1杯白开水或淡盐水,或在睡觉前饮1杯白开水或蜂蜜水,使肠道保持充足的水分。

3.5可辅助中医特色治疗如耳穴埋豆,取脾、肝、三焦、直肠下段、腹、肾等穴位,按压3~5次/d,2~3min/次,以耳廓充血发热为宜。按摩法运用点按法强刺激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穴。针灸治疗法,实证者可取曲池、内庭、支沟等穴,以清热理气。虚证者可取大肠俞、脾俞、足三里、上巨虚等,以健运脾气,温阳通便。

3.6对于严重便秘者,可遵医嘱内服用通肠润便药物、外用润肠剂或灌肠、人工取便等,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发热、腹痛不明时禁用导泻剂,对诊断不明确的患者,不可随意使用泻药,以免发生意外。

4健康指导

4.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运动方式、滥用药物、精神等因素与便秘之间的关系,指导患者生活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注意避外邪、畅情志。

4.2指导患者适当的进行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4.3与患者及家属分析导致排便困难的原因,以减轻患者急躁、焦虑、恐惧的心理压力,指导及协助患者或家属做腹部按摩、收复提肛缩阴运动。

5结果

42例便秘患者通过两组对比,运用中医护理训练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好。早期推广中医护理便秘技术能够尽早的让患者解除因便秘带来的困扰。

6结论

我们通过中医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诱因及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主动治疗并配合锻炼。可减轻或解除患者因便秘带来的困扰、提了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中医护理范文第6篇

一般护理

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悲伤、抑郁、紧张、焦虑均可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抑制胃液分泌,影响胃的功能。强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均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失和,脏腑阴阳失调而发病。胃气以和降为顺,如胃气郁滞,和降失司,不通则痛。胃痛其病在胃,但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思虑过度,使脾气郁结,运化无能,则胃气不能和降,引起胃脘胀痛。恼怒伤肝,使肝失条达,肝气横逆犯胃,致胃气壅滞,引起脾胃纳食与运化功能 失调而发病,甚则肝郁化火,灼伤胃阴,致瘀血内生,加重病情。因此必须时刻关心体贴患者,指导帮助患者调节情志,力戒忧、思、恼、怒,保持心态平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护理: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冷热不适,偏食偏嗜等,皆能直接影响脾胃功能,诱发或加重胃痛,所以必须指导患者做好饮食调护。①首先要定时:这一点是基于胃的生理功能提出的。胃的分泌和蠕动功能在正常三餐时达到最佳水平,此时进食能充分消化。②其次要定量:不能饥饱失常和暴饮暴食,“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一般进食七八成饱即可。③要细嚼慢咽:饮食通过充分咀嚼,不但能磨成较细的食糜,而且咀嚼还能促进唾液、胃液的分泌,增进胃的吸收功能,减轻胃的负担。④忌食辛辣、硬固、生冷、肥甘厚味等食物,忌饮酒。饮食宜软、宜烂、清淡营养、寒温适中。辛热食物,易致胃肠积热,甚或灼伤胃阴;生冷食物,易伤脾胃阳气,内生寒湿;肥甘厚味之物则内生痰热,阻滞气血;饮酒则易损伤脾胃,内生湿热。⑤病情危重及胃出血患者应暂时禁食或少量流质饮食。⑥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者可多食糯米、大枣粥,既可调补脾胃,又可保护胃粘膜。⑦胃酸过少者,可进食少许酸食、胃酸过多者忌食酸及甜品。胃痛的患者胃功能较差,注重饮食调护,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治疗,利于疾病的康复。

服药护理:一般药物应按医嘱按时准确给药。一些药物有刺激胃肠道的作用,如非甾体类消炎药,消炎痛、炎痛喜康等应避免使用。一些西药及部分中药也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刺激作用,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中药汤剂煎好后,宜装在保温瓶内,一般患者可温服,但胃热明显者则宜稍凉时服。服药后嘱患者平卧或半卧休息,注意上腹部保暖,有恶心呕吐应及时对症处理。遇有服药呛咳即让患者取坐位,并轻拍其背,缓解后再将汤药多次分量服。

适当锻炼指导:适当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对于慢性胃痛患者,应根据其身体状况、气候和环境条件,制定适合自己锻炼的方式,如太极拳、散步、慢跑等。通过锻炼,调畅气机,平衡阴阳,运行气血,疏通经络,自然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1]。

不良习惯的禁忌指导:吸烟对胃的功能损伤很大,其中一些有害物质能使胃黏膜血管痉挛,导致胃黏膜缺血,同时还能使胃黏膜损害因子分泌增多,降低胃的自身保护功能,使胃黏膜受损,可出现炎症。吸烟还能使幽门括约肌松驰,十二指肠液含有碱性物质,包括胆汁,其能直接反流到胃腔,对胃黏膜造成严重损害,故胃痛患者不能吸烟。

生活起居的指导:保持室内安静,注意保暖避风寒。《素问・举痛论篇》说:“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就是告诫患者应起居有节,生活要有规律,注意气候寒暖、节气时令对病情的影响。顺时摄养,慎防感冒和胃脘部受凉着湿,避免虚邪贼风伤害。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疼痛的性质及程度:患者常表现有隐痛、钝痛、胀痛、灼痛、剧痛等症状。当剧烈疼痛出现腹股紧张,伴有明显的休克症况。当警惕大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需及时报告医生,紧急抢救患者。

观察舌、脉象:根据舌苔、脉象的变化,分析疾病的部位,性质及邪正盛衰,正确施护。脉弦紧多为寒邪犯胃;舌淡、脉细弱多为脾胃虚寒;舌红少津、脉细数多为胃阴不足。

观察排泄物:对呕吐、便血的患者,必须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呕吐物带血,色鲜红,多为胃热;呕血、色紫暗多为胃寒。吐血量多时,应严密观察,注意休克的发生。

辨证施护

肝气犯胃型: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腹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这类患者多喜怒无常,或思虑过度。因此护理上要以情志调理为主,疏导患者情绪。护理人员需主动热情、耐心与患者促膝谈心、消除其精神负担,使其心情舒畅,有利于配合治疗。饮食宜清淡、宜消化之品。

气滞血瘀型:这类患者大多胃痛剧烈,病程较久。护理上尤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情志调护,时常关心询问患者或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其因痛苦带来的烦燥及不安。饮食上忌粘腻之品,以防滞气碍血,保持大便通畅。

脾胃虚寒型:这类患者大多怕冷,纳差,扩理上要注意使患者“适寒温、慎饮食起居”。患者的衣被是否足够,每日饭量,用餐次数都要关心,同时鼓励患者户外活动,时间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均可,可做体操、太极拳等。腹痛时可局部热敷、按摩,多可缓解。中药宜温服,饮食宜温热,多食温中健脾之品,如牛奶、鸡蛋、大枣等,忌生冷瓜果和寒凉食品。注意保暖、避御寒邪。

胃阴不足:这类患者往往病程较长,病情易于变化,多伴有口干、便秘症状,除给患者保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饮食应以生津养液之品为宜,忌辛热香燥坚硬之品。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养成坚持每天定解大便的习惯。

讨 论

胃痛由于反复发作,病程长,日久衍生他疾,使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2]。对胃痛患者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尤其进行辨证施护,正确指导患者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工作,对防止胃痛复发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古典医著选》编写组.古典医著选[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79:35.

中医护理范文第7篇

概述现代医学认为休克是由于机体受到感染、出血、脱水、心力衰竭、过敏、中毒、严重创伤等致病因素侵袭后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其主要特点是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注不足,以致造成组织缺氧,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障碍。休克的常见类型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从休克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看,中医可归属在“闭证”、“厥证”与“脱证”范畴中。

2.休克的中医病机厥证的基本病机是阳气或阴气先衰于下,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所致。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失治误治,致使元气耗散,阴阳虚损,不能相互维系,终至阴阳离决,则为脱证的基本病机。《类证治裁 脱证》指出:“生命以阴阳为枢纽,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阴阳互根,互抱不脱,素问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并指出脱证:“总由阴阳枢纽不固”。可见休克早期为阴阳气衰为主,晚期则元气耗竭,亡阴亡阳。本病病位主要在心,可涉及肝、肾、肺、脾等脏。

3.休克的中医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与辨证施护

3.1一般护理 ①病人居室环境应安静,室内光线充足而不直射头面部,空气要新鲜,温湿度应适宜。(温度22-25℃湿度70%左右) ②可采取平卧位或头部及下肢各抬高3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持气道通畅。 ③观察病情时首先注意神志,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并记录。 ④记录出入量,患者每2 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并记录。 ⑤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并记录。 ⑥给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中药汤剂宜温服。 ⑦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⑧情志护理:患者元气已衰,劝慰安定患者的情绪,注意静养,做好患者家属的劝慰工作,关心患者。

3.2辨证施护

3.2.1厥证发病应立即让病人卧床休息,吸氧,可针灸人中、十宣、涌泉。同时加强精神护理,严格记录出入量,保证静脉输血输液的通畅。

3.2.2闭证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由闭转为脱危象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昏迷的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牙关紧闭时注意防止咬伤舌头;大便不通可开塞露塞肛通便;尿潴留可加压按摩小腹部,并针灸中极、三阴交,必要时导尿。

中医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骨折术后中医护理体会

骨折患者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理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2009.3—2010.5我院对326例不同类型骨折术后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取的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326例骨折患者其中男200例,女126例,年龄6--80岁,平均45岁,上肢骨折171例,下肢骨折152例,骨盆骨折3例,住院天数13--60天,平均住院20天。

1.2方法:骨折复位固定手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各种并发症,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发生畸形,尽早功能锻炼,加强情志疏导,采用针灸理疗中药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

1.3结果:326例患者在3个月后的随访中患处功能都恢复正常,无畸形发生,愈后良好。

2护理体会

2.1生活起居护理骨折术后患者多为寒证阳虚证者,畏寒怕风,宜安排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光线适宜阳关充足,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病症的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使病人感到舒适愉快。动静相宜,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静心修养,以休体养息,培育正气,利于功能的恢复,适当的增加活动量可使经络通畅关节滑利,气血营卫调和,增强体质和抗邪能力。

2.2饮食用药护理 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故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辨证,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1]。骨折早期脉络受阻气血凝滞阻塞经络,易出现患处肿痛,用活血祛瘀的外敷药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反应,给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损伤初期汤剂,宜饭后30分温服。饮食宜清淡宜消化富营养,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油腻等阻滞气机之物。骨折中后期伤患处疼痛减轻,骨折部位已有骨痂形成,逐步恢复到临床愈合,应给予合营生新,接骨续损的损伤中期汤剂和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的损伤后期汤剂,关节功能僵硬者宜配合熏洗方法熏洗患处可舒经活络。饮食宜补气血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之品,如高钙牛奶黄芪当归枸杞等,可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3情志护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善怒悲忧恐”,并归纳出诸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活动受限,疼痛,长期卧床不起加之治疗时间长,患者的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易产生忧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等多种心理状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志变化,向其说明情志的好坏与病症康复的关系,积极耐心的开导患者,使他们消除各种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

2.4康复护理功能锻炼不仅能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而且能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增进局部血运加速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功能锻炼要根据患者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至难,从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在整个骨折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整复后继续指导病人正确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骼的愈合,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畸形,保持肢体及关节活动的正常功能。总之,功能的锻炼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小结通过对骨折患者的护理,使我认识到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理效果的成败,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时期有针对性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理护理,尤其是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中医护理范文第9篇

1临床表现

以腹部胀大,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

2临证护理

2.1生活起居护理

(1)以卧床为主,不宜卧软床,防坠床。(2)皮肤瘙痒者忌搔抓,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3)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4)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腹围、体重。(5)保持二便通畅。

2.2辩证施护

(1)肝脾血瘀:主症:腹大坚满,脉络怒张,朱砂掌,蜘蛛痣。脉细涩,舌质紫红或边有瘀斑。

1)中药外敷肝、脾脏部;中药穴位贴敷;中药脐敷。

2)饮食以温热具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为宜,以利于肝脾回缩。可食山药牡蛎甲鱼汤,田七芡实甲鱼汤,鳖甲海藻汤等。

3)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服药后卧床休息。

4)肝脾瘀血易引起各种出血,尤其是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故要注意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如有胃脘烧灼感、口腔血腥味为呕血先兆。

(2)湿热蕴结:主症:腹大坚满,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脉弦数,舌边尖红,苔黄腻。

1)中药灌肠,中药脐敷,中药穴位贴敷。

2)饮食以清热利湿偏凉为宜。可多食冬瓜、黄花菜,鲫鱼、赤小豆、慈姑、芥菜等。可食蜂蜜以润肠通便。

3)中药汤剂宜饭前稍凉服。

(3)脾肾阳虚:主症:腹大不舒而胀满,神倦肢冷,面色苍黄,脉沉弱,舌胖淡。下肢水肿,小便短少。

1)脐敷,艾灸脐部,中药穴位贴敷。

2)饮食应温热,忌生冷。可食健脾益肾之物,如鸡蛋、山药、莲子、苡米、花生等食物;可适当用姜葱、蒜、胡椒等;

3)汤剂宜饭前热服。

4)病室温暖向阳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5)寒湿困脾,气滞湿阻,肝肾阴虚可参照上述有关护理。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少食多餐,避免过饱。(2)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忌食带刺、带骨、带壳的食物,以防伤及曲张的胃、食道静脉。(3)限制饮水量,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000ml。(4)对长期使用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5)饮食以低盐和无盐(严重者)、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和高维生素为宜。(6)忌食粗纤维、干硬、辛辣、油腻、生冷、煎炸、海腥发物。(7)高血氨时禁食高蛋白饮食。(8)禁酒,忌食人工合成食品和含防腐剂的食品。

4 用药护理

(1)中药宜浓煎,少量多次服下。

(2)丸剂,片剂等药物应碾粉后服用。

5 情志护理

(1)纠偏释疑。不少病人受“鼓胀为不治之症”错误观念的影响,而悲观消极、指出只要与医务人员配合,治疗及时,措施得当,是可以带病延年。

(2)移情调志:“在于此而忘于此”。 设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如:听曲、谈笑、弈棋、

6并发症护理

(1)肝昏迷:1)出现计算力、记数力和定向力下降、烦躁失眠、静卧嗜睡、语无伦次、寻衣摸床等肝昏迷之先兆时,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2)肝昏后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各种反射、呼吸气味以判断昏迷程度。

4)鼻饲饮食应无蛋白,以糖类饮食维持热量,每日热量保持1500kcal~2000kcal。5)做好基础护理,和安全防护工作。

6)保持呼吸道通畅、大便通畅。7)抑制肠道细菌,减少肠道有毒物质的产生与吸收,按医嘱给予中药灌肠、醋灌肠。严禁肥皂水灌肠。8)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每日总液量在2500ml以内,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2)出血(消化道、痔静脉曲张):1)按血证护理常规护理。2)记录观察呕吐物、大便的色、质、量及次数。3)注意观察肠鸣音。4)保守治疗无效需介入止血者,应做好治疗前的准备。

7健康指导

中医护理范文第10篇

中医历来高度重视护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突出强调了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中医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为推动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开展,提高医院中医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编写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简称《指南》)。《指南》适用于各级医院,围绕突出中医特点,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提出要求,常规性的、西医护理的内容以及对中医特色优势发挥影响不大,关系不密切的在本《指南》中不涉及。《指南》主要针对做好中医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从管理体系与职责、人员管理、临床护理实施、质量评价等四方面,在总结全国中医医院经验基础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而制定,以指导各医院的中医护理工作。

管理体系及职责医院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是医院组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目标全面实现和工作计划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一 管理体系

(一)设置原则1.因地制宜 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合理设置护理组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2.精简高效 护理组织管理体系的设置应层级简明清晰,工作流程合理,运行顺畅高效。3.协调统一 护理组织管理体系的各层级的职责任务明确,协调配合,权责统一。(二)基本结构根据医院的不同规模,护理组织管理体系主要有两种结构形态。1.三级结构 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结构。2.二级结构 实行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结构。医院床位在300张以上,或不足300张但医疗、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的,应设护理部;300张床位以下的,可设总护士长。医院床位在100张以上或设有三个以上护理单元的,可根据医院具体任务情况设科护士长。每个护理单元或有5名以上护理人员时,应设护士长。

二 职能职责

(一)护理管理部门负责全院中医护理的临床、教学、科研、预防管理工作;制定全院中医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完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护理质量要求,并组织实施和考核;制定各级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等。(二)护理管理人员1.主管院长(专职副院长)在院长直接领导下,负责医院中医护理管理工作。指导护理管理部门制定相关中医护理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督促其组织实施和落实;组织护理管理部门提出并实施中医护理人员培养计划,指导开展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等。2.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的中医护理行政与业务管理。拟定全院中医护理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总结;组织制定并完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定期组织对中医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组织研究讨论,制定改进措施;负责拟定全院各级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教育工作计划,并开展培训和考核;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科研工作;建立护理人员技术档案,建立健全护理信息系统,开展中医护理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等。3.科护士长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负责本科中医护理的行政、业务管理。制定本科中医护理工作计划,报护理部审批后组织实施;组织实施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定期对本科的中医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参加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指导危重患者中医护理,解决本科中医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制定并落实本科中医护理的培训计划等。4 护士长在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或科护士长、科主任领导下负责病区中医护理工作。根据护理部及病区内工作计划,制定本病区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实施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指导病区护士或亲自操作复杂中医护理技术;定期组织护理查房,参加科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全面掌握本病区中医护理工作情况与患者动态,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指导并做好危重患者的中医护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理论,实施辨证施护;负责病区的护理安全,对中医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组织并监督本病区护士完成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任务等。

临床护理实施

一 基本要求(一)严格遵循医嘱。药物使用和技术操作等护理实施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二)执行标准规范。认真执行《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遵循和贯彻中医学理论整体观、辨证施护,全面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三)加强协调配合。在医院统一领导下,明确护理、医疗、药剂、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完善机制,相互配合,整体推进。(四)强化检查评估。加强对医院各相关部门及临床护理岗位职责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评估,分析问题,落实措施,坚持持续改进。

二 内容与要点(一)工作内容1.生活起居护理 主要包括病室及环境、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2.饮食护理 主要包括普通膳食、治疗膳食护理和饮食健康养生指导等。3.用药护理 主要包括中药内服、灌肠、熏洗、足浴、贴敷、静脉给药等用药护理,药食作用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等。4.情志护理 主要包括情绪调整、心理调护等。5.康复护理 主要包括语言、肢体功能锻炼的中医保健操、健身操(如太极拳、八段锦)、音乐疗法等。6.专科护理 主要包括疾病护理、症状(体征)护理等。

(二)工作要点1.临床护理的实施应尊重患者。充分考虑患者习惯、喜好等。2.临床护理应符合患者疾病证型的护理要求,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3.饮食护理特别是对患者膳食的具体指导应加强与医师和营养师的沟通。4.中药用药护理应正确执行给药方法、时间、剂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5.情志护理应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注意与患者家人的密切配合。6.专科护理应注重解决某种(类)疾病、症状(体征)在临床护理中的突出问题(专科护理常规制定见附件)。7.临床护理中遵循医嘱积极开展拔罐、刮痧、耳穴压豆、灸法、熨法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上一篇:改造管理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英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