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5:12:05

中医妇科论文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第1篇

出身中医世家

梁贻俊1927年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梁子敬医术高超,不仅开设医馆,同时也进行教学,名噪京城,父亲与伯父亦部是当时北京城的名医。而梁贻俊的母亲更是中西医贯通,梁贻俊说,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耳闻目染,看着家里经常有病得很重的病人被背进来,经过诊治没几天便治愈了,想不萌生从医的念头都难,能够解除人的痛苦,这可是大善事啊。于是,梁贻俊便开始了和母亲学习中医的历程。

母亲对梁贻俊的要求极其严格,一开始就训诫道:你要准备当个中医大夫,必须要学好中医经典,中医四部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就如同树木的根基,只有根基打好了,才能枝叶茂盛,才能在治疗当中运用自如。

可以说,梁贻俊青年时代是在苦读中医经典与不辍地学习中度过的。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跑去瑶台(现陶然亭)大声朗读、背诵中医经典,然后回到自家的诊所在旁观看母亲对病人的诊治,协助抄写药方。此时的梁贻俊已经将发扬传统中医学当成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

勤学成医少壮派

从1953年起,梁贻俊已经可以和母亲起在诊所挂牌接诊病人,进行中医临床治疗了,但这并不能使她满足,此后的6年时间里,她不间断地进行研修,连续考取了中医师班、中医进修班、中医研究班,接着又进了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全国医经研修班,其间在1956年考取了建国后第一批中医师资格。

因优异的成绩以及临床经验,在1958年批示“西医要学中医”时,梁贻俊担任了北京市第一期离职高级西学中(西医学中医)班内经讲师,学生都是西医主治医5年以上资格的,有的还是医院院长。她讲课时从不拿讲稿,而且学员的问题对答如流,受到了一致好评,

担任讲师期间尽管课业繁重,但梁贻俊课余仍然潜心临床治疗,钻研中医理论与临床病例。1962年,梁贻俊跟随老师,时任中医研究所所长的宗维新先生,进行血液病方面的研究,,2年后,在积累了大量病例的基础上,梁贻俊发表了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论文,这篇论文是中医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为重要的论文之一,时至今日,论文中提出的“滋肾阴可以稳定病情,补肾阳可以生血”的观点仍是中医界公认的铁律。

异地名声大振

1966年之前,梁贻俊与爱人一直是两地生活,爱人因支援东北建设去了辽宁,1965年至1966年间,国务院有个照顾职工两地生活的文件,女方可以到男方处工作,于是梁贻俊便调到了锦西化工总厂的职工医院工作, 待就是十几年,

只不多久,“北京来了位神医”的传说便在辽宁各地传开。此时梁贻俊已是中医主治医师,每次出诊,各地的病人提前三天就开始排队候诊了。

在辽宁期间,梁贻俊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事迹曾被传为佳话。当时辽西地区某单位曾因英雄抢险,有人员被大面积烧伤,梁老说,传统中医典籍中没有这种病症的记载,她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病人临床特征,以及西医对病症的治疗规律,一刻不停地观察病’情变化,精心进行救治。共抢救24倒病人,仅一例死亡,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先例。在多次抢救过程中,严重者3度烧伤,面积高达80%的都被治愈了。梁老专门总结写出《大面积烧伤的认识与救治》的论文,详尽论述了大面积烧伤不同阶段的中医治疗方法,并获得嘉奖,在中医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梁老自此也在中医界名声大振。

神医实至名归

1984年梁贻俊回到北京,自中日友好医院建院伊始便担任高干病房主任、中医大内科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其间,梁老对肾病、血液病的治疗效果在学术界被誉为佳话,在患者口中亦成为神医。

即便是退休后,梁老依然不断地进行着医学研究,且成果斐然。尤其是在血液病上的研究与救治,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成果,譬如四川的一位患者,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到北京治疗。最初血色素只有几克,只能不停地输血维持生命,后来感觉治愈的希望渺茫,几乎完全放弃了治疗,离开了北京。当其家人后来得知梁老后,慕名前来,在梁老的悉心治疗下,几个月后该患者血色素转为正常,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已经基本痊愈。

还有一位外地西医的妇科主任医师,患了红斑狼疮,因担心副作用不愿进行化疗。辗转找到了梁老,梁老治疗四个月后,患者病情基本好转,堪称奇迹。

最近,梁贻俊又在进行着研究HPV病症的工作。HPV是一组病毒的总称(人瘤病毒),作为性传播疾病的HPV,据最新的全球临床报道其分型已达]30种之多,其中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通常对生命不具有明显影响,而高危型则通常是宫颈癌等妇科及其他恶性肿瘤等重要原因。

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就是因为发现HPV而荣获此殊荣,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可以根治HPV感染的有效办法。

而梁贻俊在临床治疗患者其他的妇科疾病时,发现了这一病症并已使3例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完全转阴。对此,梁老谦虚地说,患者转阴,只能说是阶段治疗取得了效果,现在一切还是在摸索与研究中,也不排除病症反复的可能,还得边学习边实践啊。

除此之外,梁贻俊根据自己多年治疗妇科病的临床经验,提出“胎停育”一病中医的认识与治疗方法,并根据自己多年的治疗经验将其分为几种不同的证型,分型论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所治愈的患者中。曾有多次“胎停育”的患者,在治疗、调理后都已经顺利产下了健康宝宝。

我在梁老办公室的墙上看到了数十张漂亮宝宝的照片,梁老说,这些都是她治愈的患者产下的宝宝,言语问透着自豪与喜悦。我顿时觉得,这才真正是大医精诚,大爱于心的完美体现啊。

梁贻俊养生秘诀

梁贻俊已年届耄耋,但根本看不出已是这般年纪,说六十岁都有人信,眼不花,耳不背,口齿清晰,思维敏捷。时至今日,仍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太医馆等地进行名老中医专家门诊。梁老说,我这把岁数了,什么也不缺了,钱啊,利啊都没所谓了,之所以还在工作,不为别的,看到患者痊愈,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而她这么旺盛的精力何来呢?梁老做了如下总结。

1、性情:心胸当开阔,这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仍能积极进取,而不至于委靡不振。

2、运动:闲暇打打太极拳。还有就是按照自己独创的一套按摩疗法来调养脾肾、疏通经络。该按摩法根据十二经运行法则再配合脾肾经穴来自我按摩:先将手搓热,然后顺着十二经按摩,接着以手洗面、干咳嗽、梳头、扣齿、迎香、其后按摩眼睛、胸部,以疏解肝经,最后按摩腿和脚。

3、饮食饮食要讲究粗细均吃、荤素搭配,8分饱为宜,晚间常以多种豆类煮粥为食,根据体质状况适当调补。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第2篇

医术精湛 声名远扬

自从医以来,和先辈们一样,王金权本着治病救人、精益求精的理念。他的医学功底早在“初出茅庐”时便现端倪。中医世家的熏陶,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成就了他在妇科经、带、胎、产、杂病治疗方面的精湛医技,特别是对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效,并对不孕不育、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乳腺增生、崩漏、痛经等妇科疾病皆有非常好的治疗。近年来,港、澳、台乃至全国范围内登门拜访求诊者越来越多,医术深得百姓赞誉。

1986年2月,山西省太谷县任村的一名21岁的卵巢囊肿患者。西医医院全部嘱其手术,但患者一是家境贫困无力支付手术费用,加之年龄较小畏惧手术,随请王大夫医治,他按中医的痰饮瘀滞辨证施治,给患者施以中药灌肠,囊肿完全消失,患者奇迹般地康复了,随诊5年未复发。从此他将中药灌肠治疗卵巢囊肿作为自己临床工作研究的重点课题,在家传验方的基础上精研组方、合理配伍,从而积累了一整套中医治疗卵巢囊肿的新方法,为多数患者解除了病痛疾苦,并主持研究了“消囊灌肠灵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项目,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实践,首创了中药灌肠剂,成功研制出治疗卵巢囊肿的新药――“消囊灌肠灵”。另有一患者婚后10年未孕,多处求医无效,现代西医检查属无排卵型不孕症,伴发双侧输卵管不通。采用王氏补肾促孕方和王氏通管汤方交替治疗3个月,患者竟然喜得贵子。患者高兴地给他送来锦旗,上书“送子观音,妙手神医”。祁县一患者习惯性流产4次,多方求医保胎无效,经人介绍求医王金权门下,他采用脾肾双补之法,通过4个月的中医药治疗,患者平安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金权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不胫而走。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患者来自省内外各地。几十年来,从一名青年医生成长为主任医师,无论职位如何变迁、社会事务如何冗杂,他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认真接诊,一丝不苟。对生活困顿的患者,甚至为其支付医药费用。

潜心科研 硕果累累

随着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王金权的学术思想也在不断升华,他以光大王氏妇科为使命,在中医妇科领域,潜心钻研,勇于创新,孜孜以求,刻苦攻关。 王金权教授在做王氏化Y灌肠液实验操作

作为部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晋中市中医院中医妇科的学科带头人,他潜心研究总结王氏妇科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实践,成功地研制出治疗卵巢囊肿的新药“王氏化Y灌肠液”,在数百例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率达99.3%,治愈率达76.3%,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山西省科技厅对本项目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大家一致认为本项研究在国内填补了中药固定剂型保留灌肠治疗卵巢囊肿的空白,符合简单、有效、价廉、安全的优点,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他常常把中医辨证施治与现代医学的定量定性指标相结合,运用现代医学进一步解释疾病的外在表现和用药后的病理变化,把临床悟性上升到规律性的理论中,撰写了近百万字的临床经验总结,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参与的科研项目“乳牛蹄病的临床研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究的“‘王氏化Y灌肠液’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晋中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了治疗卵巢囊肿的新药――王氏化Y灌肠液,发明了中药灌肠剂,解决了非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这一关键性难题。本课题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与研究的“参芪芡实地黄口服液对糖尿病IV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晋中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研制的中药洗发香波、浴液获国家两项发明专利。

在做好临床工作、搞好科研的同时,他还善于总结临床经验,主编了《女病外治良方妙法》《男病外治良方妙法》两本书,共计60万字,被著名外治专家宗年夫教授评价为“开女病外治、男病外治之先河”。他主编的《中医临证必读大系列――妇产科》分册,由国家卫生部原部长钱信忠、陈敏章为其题词。同时还参加编写了《中华效方汇编》《现代休克的抢救与治疗》《实用中医妇科学》《全国中医妇科流派研究》《妇科名家治疗多囊卵巢经验》,总计编写数字达150万字。还发表部级、省级以上学术论文40多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30多篇。

字字玑珠,篇篇叫好。这些成果,饱含着王氏妇科的精粹,凝结着王金权教授数十年的科研心血,为推动我国中医妇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其业绩先后收载于《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当代名中医词典》等50余部典籍当中。

作为三晋王氏妇科流派学术团队的领头人,王金权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培养更多的人才就需要建立平台、启动学术交流。2007年,在他的倡导下,创建了晋中市道虎壁王氏妇科研究院,将王氏妇科成功申报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目前国家非遗项目中妇科唯一受保护的单位。

弘扬国粹 无私育人

作为中医学人,王金权深感中医传承责任重大,力求传承王氏妇科,光大中医国粹。为此,积极创办了晋中市道虎壁王氏妇科研究院,大力挖掘整理研究王氏妇科的文化精髓。在全面整理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传统诊疗技术的基础上,着手组织编写《王氏妇科志》,编写《三晋王氏中医妇科流派研究》《三晋王氏妇科流派传承经验集萃》《三晋王氏中医妇科流派图典》,建立三晋王氏中医妇科流派网站,并努力做好王氏中医妇科的传、帮、带工作。

此外,王金权还将王氏中医融入到医学教学中,30多年来先后在晋中卫校、晋中第二人民医院、晋中中医院山西中医学院授课教学。获聘山西省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后,又坚持以导师制带徒,无私培养新人,先后培育出杏林新秀数百人,多数已经成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骨干。

从医30余年来,王金权和先辈们一样,始终恪守悬壶济世的高尚医德,一丝不苟,服务于医学科研与临床。 王氏药品制剂

多管齐下 光大祖业

在近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王氏妇科在一代代传承人呕心沥血的继承和发扬中,为中医事业、妇科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如何让这一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弘扬,造福社会,作为第二十八代传承人的他深感重任在肩。为此,他积极申办了全国首批三晋王氏妇科流派工作室,大力发掘整理研究王氏妇科的医学精髓,并创建了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将王氏妇科展示给社会。他还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制定了王氏妇科10年具体保护计划,王氏妇科自此进入了抢救性保护行列。这是王氏数代人经验的积累,更是王金权数十年血汗交集的成果。

尽管王氏妇科治愈了众多患者的疾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单纯依靠家族传承的王氏妇科难以在更广阔的范围里泽被后人,不符合“共建共享”的社会理念,而且由于历代王氏妇科“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禁锢,无疑也在限制着王氏中医妇科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王氏妇科的带头人,他打破门户之见,将王氏中医融入到教学中。从事中医教学20多年来,他从学校医院的讲课到医院导师制带徒再到研究生的培养,先后培育出杏林新秀近百人,不少弟子已经成为中医医疗、教学的骨干。他还借助各种平台宣传王氏妇科,2007年在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妇科学术交流大会上,他还代表山西中医妇科界,做了“山西王氏妇科历史渊源及其学术思想”的发言,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抢救和传承王氏妇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蓝图中,王金权将组织王氏族人编写《三晋王氏妇科流派研究》一书,并努力做好王氏中医妇科的传、帮、带工作,举办传承班,建立网站,全面整理王氏妇科传统的诊疗技艺,主编《三晋王氏中医妇科临床经验集萃》等。王氏妇科这朵中医奇葩,在中医妇科领域将大放异彩、在祖国医学界发扬光大。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福建省中医妇科学 发展报告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治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卜辞中,就记载着许多生育问题,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妇科学已在经、带、胎、产、杂病方面形成了完整的辩证施治体系,在防治妇科疾病方面具有突出的特色和优势,为发展妇女保健事业、繁衍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中医妇科学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大量整理古医籍文献,进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高了学术水平,完善了学科建设,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医疗方面:运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宫外孕,研制了宫外孕I号方、宫外孕II号方,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手术治疗;针灸纠正胎位,可防治难产;中医中药治疗宫颈癌;在计划生育方面用中药引产;多年来对月经失调、痛经、闭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不孕征、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的诊治,完善和优化了中医药防治方案,探索了个体化诊疗规律,建立了符合疾病演变规律的较科学、客观的临床诊疗评价体系,并研制了相应的院内中药制剂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科研方面: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崩漏,在研究中发现舌象与阴道脱落细胞有相关性;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探讨了肾虚与血瘀的关系,阐述了血瘀是一直贯穿其始终的重要因素,能更准确地、科学地、客观地说明中医疗效与辨证施治的关系。运用补肾健脾法防治自然流产;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经验,从分子与基因水平研究中医药安胎的机理,探讨中医补肾法对妊娠期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调控;围绕月经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进行综合性研究,补肾疏肝法治疗黄体欠佳;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免疫性不孕;中药配合放射介入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对异位妊娠、盆腔疼痛、妇科肿瘤的诊疗规范及治疗机理进行临床与基础研究。对多囊卵巢雄激素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增多的可能机制,证实外周雄激素过多可直接损害患者的中枢多巴胺活性,导致生长激素、垂体甲状腺轴以及泌乳素分泌异常,中医药干预有效,等等。在学科研究的前沿,为妇科常见与疑难疾病的诊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承担多项省部级(厅局级)课题,出版和发表了论文、论著,搭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多次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报告会。

教学方面:1958年中医学院成立后,连续参加编写六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出版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还编写了七年制规划教材(七年制)、全国专科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及大纲》以及《中医妇科学及大纲》(清华大学出版社),等等。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中医妇科学人才和学术骨干,储备了一批医疗科研教学复合型的学科带头人。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精神,促进中医妇科学学科的发展,通过对福建省中医妇科学发展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前瞻性分析,编写《福建省中医妇科学学科发展报告》,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1 中医妇科学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用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形成鲜明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在防治妇产科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中医妇科在理论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药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以外测内归纳为证侯,作为临床诊疗的依据,构成中医药因人、因事、因地的个体化诊疗体系。治疗疾病强调辨证论治,用药随证变通,符合患者个体要求,这是中医药的一大特点和优势,符合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

中医妇科学具有本学科独特的理论基础,认为女性的生理特点是月经、胎孕、产育、哺乳和带下,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月经是女性的生理基础,月经的产生是在肾气充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受带脉约束和督脉调节。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损伤冲任胞宫而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是通过调理脏腑、气血的方法来调补冲任即通过调整全身功能而治疗疾病。她不是机械地孤立地看待人患的“病”,而是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病”作为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在一定时间的失衡状态。治疗上,既要怯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遵循月经的周期性变化,带下病的特点,妊娠期、产褥期等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总结出不同的治疗原则,并根据妇女“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特点遣方用药。方药治疗是中医妇科学治病的主要工具,方剂的多种药物的君臣佐使配伍,针对人体的多因素,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适应于妇女多样性和病变复杂性的特点,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最佳。

1.2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妇科学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妇科学在防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某些疑难重症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相对低廉,易于接受,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中医妇科学在临床应用中的突出特色与优势在于调经、助孕、安胎、治疗带下病、产后病及杂病等。

在治疗妇科内分泌功能疾病、生殖器官炎症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盆腔炎、宫颈炎等,此外对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也有显著作用。

在助孕、保胎等方面,如排卵障碍性、免疫性因素、输卵管炎症性、不明原因等造成的不孕等效果显著。中药治疗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以及人工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等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

在治疗产后病方面,如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对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大便难、缺乳等疾病有确切的独特的疗效。

总之,在经、带、胎、产、杂等疾病的防治方面,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1.3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科在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与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同志曾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广大中西医妇科临床工作者积极运用传统理论和方法,又善于结合现代医学,在临床工作中不仅仅采用中医理论诊断辨证论治某一疾病,还与辨病相结合,使得治疗更有针对性,提高临床疗效;对某些疾病的中医治疗效果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

如针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试验研究方面,吴婷博士等[1]随机将316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用补肾调经系列方及西药治疗。补肾调经系列方I号方用于出血期,II、III号方用于血止后调经,以西药炔诺酮、倍美力和安宫黄体酮为对照药。通过对2组止血及调整月经周期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浆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及血浆、子宫内膜、经血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结果证实中药止血效果优于西药组,调周作用与西药相当。中药组血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中医妇科学独具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对人体生命科学的深刻认识。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人们对中医药有了新的认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进一步发挥中医妇科学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2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治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1 福建省中医妇科学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医妇科学学科的发展,随着新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出现,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得到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成长点和亮点,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许多疑难病规范化、系统化的研究,积极推动了学科的进步,为中医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1.1 中医妇科学在防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和某些疑难重症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和特点

福建省中医妇科学学科突出的优势与特色表现在月经病、妊娠病、带下病、产后病和杂病等诸多方面。在诊治妇科生殖内分泌功能疾病方面: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痛经、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在诊治生殖器官炎症如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方面;在诊治排卵障碍性、免疫性因素、输卵管炎症性、不明原因等造成的不孕症,以及诊治妊娠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产后子宫异常出血、产褥感染、产后缺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疗效。得到了国内外医务人员的称赞和患者的认可。对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疑难病的干预和治疗也具有明显成效。此外,对宫颈不同分级的非典型增生、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等方面亦有较好的疗效和优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起的《中医治疗不孕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由我省制订。

在临床诊治时突出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采用传统方加减、分型论治,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给药、针药结合、多种途径综合治疗等方法,有效地发挥了中医药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小、药源丰富、方便经济的优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

2.1.2 大力传承名老中医妇科专家的学术经验

中医妇科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是一部继承、发扬、创新的历史。继承是基础,发扬、创新则夯实根基。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在传承名老中医妇科专家学术经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省名老中医妇科专家孙朗川、孙浩铭、郑兰芬、陈雨苍的学术得到发展,他们的继承人孙坦村、王惠珍、何桂英、王玲已成为省内学科带头人,吴熙、钟秀美、黄宝英分别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为了传承和创新,我们在整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挖掘古代、近代和现代妇科专家、药物学专家及方剂学专家有效的、独到的治法和方药,拓展我们的研究思路,发现更多新的、行之有效的诊疗途径和方法。已出版《孙朗川医案医话集》、《孙浩铭临床集》、《孙氏妇科集》、《妇科郑兰芬临床经验》、《中医妇产科学》、《吴熙妇科溯洄》等30多部专著,其中《中医妇产科学》、《吴熙妇科溯洄》、《现代中医不育症学》等三部专著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著作一、二、三等奖。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中医妇科辞典》使中医妇科学领域再次掀起学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高潮。

2.1.3 中医妇科创新研究硕果累累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会会组织了70余位全国妇科界名医家编写的大型《中医妇产科学》专著,集当代中医妇产科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成果之大成,内容丰富、新颖,获200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一等奖。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研究、辨证分型、证候规律、治则治法及方药的分析研究等方面。系统整理了“女子生殖、天癸的生理基础”,提出了“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理论,同时论证了与西医学“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环路相对应性。在以往“肾主生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肝为女子主令之官”、“肝为女子致病之贼”,深入研究了肝在多种妇科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对中医妇科寒证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行了“补肾活血法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机理研究”、“导痰种子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及机理探讨”、“益真1、2号对高龄不孕妇女卵巢储备功能研究”、“补肾益骨膏防治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研究”、“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和生存质量关系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及证候特点相关研究”等。采用生殖免疫学、内分泌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中医药研究。

在临床研究方面,运用辩证施治,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建设全国和省级重点专科。用中医妇科学学科自己的病区,在诊疗中突出中医药特色。开设月经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流产、不孕症专科门诊,探索子宫肌瘤非手术多途径治疗的机理探讨与围手术治疗优化方案。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辨证分型方面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前瞻性研究,有了新的发现。对月经失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肌瘤、盆腔炎等疾病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客观评价中药的临床疗效,为中医妇科临床研究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2.2 福建省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战略、需求与目标

2.2.1 学科发展战略

现代科技发展为中医妇科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在医学模式转变和人类健康观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参照疾病谱的变化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围绕提高临床疗效,发展优势特色病种,解决中医妇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丰富和发展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和中医妇科治疗学。扩大服务领域,在妇女健康保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2.2 学科发展需求

随着妇女对生存质量提高的重视和要求,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从中医妇科学科的内涵不难看出,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特色在中医妇科领域必将发挥其独特作用。在吸收和利用现代科技和人文成果的同时,中医妇科学将重点解决妇科生殖内分泌领域和亚健康状态的身心疾病,促进中医妇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与创新。

2.2.3 学科发展目标

首先,要培养一支热爱中医妇科事业、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梯队合理、相对稳定的学术队伍;造就一批具有独立创新能力、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第二,要建设一批在中医妇科学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中医妇科学科专病专科的医疗、科研、教学基地;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三,要建立中医妇科学科的专业网络,通过专业网站促进信息交流,不断普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促进中医妇科学学科的继续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第四,要建立和完善中医妇科病的诊疗和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优化中医药诊疗方案;研究个体化诊疗的标准。

2.3 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

2.3.1 加强中医妇科学术继承研究

开展名老中医妇科专家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重点研究名老中医妇科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

2.3.2 提升中医妇科学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妇科基础理论研究,系统整理中医妇科理论研究成果,重点开展病因病机、辩证方法、中药作用机理等研究。

2.3.3 开展中医妇科防治优势病种研究

选择中医妇科在临床诊治中疗效确切、优势明显的2~3个病种,开展诊疗技术与方案的收集、筛选、验证、评价,总结中医药在防治这些病种上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评价方法,形成科学的防治规范和疗效评价体系,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培训和推广。

2.3.4 加强中医妇科防治疑难病种研究

选择1~2种高发、难治的疾病,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疗效评价,以及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客观分析中医药防治的优势所在,对这些疾病的中医药诊疗方案、疗效评价体系作科学的研究分析。

2.3.5 建立中医妇科标准体系

继续组织实施40项中医妇科行业标准的制定。初步建立中医妇科标准体系。

2.4 中医妇科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4.1 基础研究方面

(1)创新不足。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医妇科学的理论研究缺乏创新,虽然有些学者对某些妇科疾病的病机提出自己的认识,但还是停留在对前人理论的进一步解释上,这只能被称为“继承”,而不是“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医学发展的原动力。中医学的发展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中医理论有所突破,才能使中医实现划时代的超越。两千多年来,中医学一直在创新中寻求发展,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温病学派等学派纷呈,无一不是创新的产物,这种创新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医理论。中医妇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理论和技术上的真正创新,这是一门学科生存的希望所在。

(2)证候研究缺乏规范化。这几乎是中医妇科学发展的一大难题。现代社会是要求证据的社会,中医学也需要“循证”,但中医学从出生就是经验医学,它的主观性阻碍了中医学的“循证”。有学者提出“中医软指标的规范化”的观点,即对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为中医的“循证”提供基础。因此,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也应要求对中医妇科疾病进行规范化。

(3)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在中医妇科基础研究中选用的动物模型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实验的结果缺乏可比性和可重复性,严重阻碍了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因此,急需创建符合妇科疾病特点的动物模型并使之规范化。

2.4.2 治疗方面

(1)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方药研究。临床治疗一直是中医妇科学的骄傲,在西医束手无策的时候,中医妇科学会显示出奇特的效果,而且副作用少。中医妇科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内治、外治、针灸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在许多种妇科疾病上中医妇科治疗都有明显的治疗优势。但临床上的治疗研究多是小样本的观察,大样本群体性的临床研究还需进一步扩大范围,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2)中医妇科标准化体系尚不完善

临床上缺乏统一的辩证分型、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实验设计不甚合理,需尽快建立中医妇科标准化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婷.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试验研究[J]. 中华中医妇科杂志, 2002, (2).

[2] 吴婷. 补肾调经系列方1号方用于止血期[G]. 全国中医妇科论文汇编, 2001.

[3] 吴熙, 等. 功血饮治疗无排卵功血[J]. 中华中医妇科杂志, 1999.

[4] 谢波, 等. 功血胶囊1号治疗功血[J]. 中华中医妇科杂志, 2001, (1).

[5] 谢波. 熟地胶囊治疗青春期功血[J]. 全国中医妇科汇编, 2003.

[6] 何贵翔, 等. 益肾健脾颗粒治疗青春期功血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妇科杂志, 2004, (2).

课题组成员: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秀文 中医妇科 调补肝肾

关于流派,《辞源》认为:流,派别也。流派,“今谓学术歧异”。一般认为”流派”是指一种学术中的特殊见解或技能。流派可以没有系统的学说,只要主张、见解、倾向基本一致,即可称之为流派。

近代广西,医家荟萃,流派纷呈。限于篇幅,只能选择其中流派形成较长、社会影响较大、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流派。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必须是著名医家,在中医临床方面有特色专长,并得到业界及公众认可;

在广西定居,并开展医疗活动;

有传承的轨迹。

国医大师班秀文在中医妇科上可谓独树一帜,以下就班氏妇科的流派沿革,主要学术观点,临床经验与用药特色等几方面述之。

一、 流派沿革

班秀文,字壮,壮族,1920年出生于广西隆安县,6岁随家迁至平果,广西中医学院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广西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妇科专家。1940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班秀文教授1940年毕业于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本科),从医60余年,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疑难杂病,对中医经典著作和历代名家学术思想颇有研究。用药常从脾胃入手,主张辩证审慎,用药精专。对中医妇科造诣尤深,崇肝肾之说,喜用花类之品。治疗月经病,重点在肾,兼顾肝脾,注重活血通络以恢复肾之藏泻功能,治疗带下分五色,重点调脾,兼治肝肾,治湿为主,兼以治血,血水两治,效果卓越;治疗不孕症辩证与辨病相结合,调治肝肾,使开合藏泻有度,卵子如期相遇,故能精足而子嗣。

60余年,班秀文重视培养人才,培养出陈慧侬、黄瑾明,李莉等诸多中医名家,为中医尤中医妇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 主要学术观点

女子疾患多隐微深奥,变化难测。班秀文重视调补肝肾在妇科病中的临床应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班老认为妇女疾患多属气血亏损,脏腑功能失调,属于内伤的范畴,而肝肾功能正常与否尤为主要。在治病时除了正确的辩证外,还要搞清楚脏腑的特性,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木曰敷和……水曰静顺”之说。例如肝与肾,除了精血同源的关系外,由于肝主疏泄,肾主封藏,就存在开与合的关系。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之升要赖肝的生发,胃之降从乎胆的下泄,但反之脾胃虚弱,中焦湿盛,也可导致肝木不升,胆气不降的局面。具体来说,调补肝肾主要体现在经、带、胎、产四个方面。

月经病

经者血也,血者阴也,冲任二脉主之,冲任二脉起于胞中,具通于肾,肾主蛰,有藏精系胞的作用。故妇女月经病变,凡属虚证者,都和肾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景岳全书?妇人规》:“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同时由于肝藏血而主疏泄,喜条达为冲任之所系,可见月经病变的过程多与肝肾脾有关,故班老治疗以疏肝调气为主,兼以养肾扶脾。

带下病

带下是妇科常见病。关于带下的原因,《傅青主女科?带下》认为“夫带下俱是湿证”。故历来治带多从湿论治。脾为土脏,位居中州,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四旁,主升而运化水湿,故治湿先治脾,脾气健运则湿化而带自止,健脾升阳确是治带的大法之一。但从探本求源来说,班老认为治肝肾与治带关系尤为密切,因带下的异常,决定于肾气的蒸化。同时肝郁可化生火热,肝木乘脾土,也可使脾失健运,引起湿热下注而为带下,所以治带以温肾健脾为主,兼以疏肝清热之法故临床上分脾虚带下,肝郁化火,阳虚带下,阴虚带下四证论治。

妊娠病

妇女从怀孕到分娩的一段时间称为胎前。此时期由于生理上的特殊变化,往往容易产生与妊娠相关的疾病,称为妊娠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在病因上虽然也有内伤,外感的不同,但与肝肾功能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胎之生赖于肝肾,胎之长赖于脾土,故妊娠的病变班老主张补肾安胎为主,兼以健脾益气,柔肝养血之法,如此则胎气牢固。

产后病

产后的疾病,其发病原因虽多,但总的来说是亡血伤津,既虚又瘀,虚实夹杂的病变,因而其治疗原则,既要补养气血扶正以固本,又要活血通络化瘀以去其标,而补虚与化瘀又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因肾为水脏主津液,肝藏血,肝肾同源,津血耗伤实是肝肾亏损;胞宫与肾同居下焦,“胞络者系于肾”,瘀血停积胞宫,不仅小腹刺痛,恶露淋漓不断,且腰为肾之外府,故腰痛,产后病的论治,调补肝肾仍是班老的重要法则之一。

总言之,妇人疾主要是经、带、胎、产之疾,治经先治血,治血先治气,气生于肾而主于肺;带下以湿为主,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肾;孕育的生长,胎产的顺易,均与肝肾有直接的关系,故调补肝肾是妇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法则。这是班秀文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其内涵充分体现在妇科病诊疗各个环节中。

三、 临床经验与用药特色

班氏擅于古方的运用,认为今之人片面理解张元素“古今异轨,古今新病,不相能也”之说即随着社会与环境的变迁,疾病的发生与古代有异,因而古代的经方已不适用于今天。班老深入研究经方的组合及其配伍严谨的原理,并将其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疗效卓著。如班老对当归芍药散之临床运用尤有体会。当归芍药散是《金匮要略》妇科篇的重要方剂,其适应症有“妇人怀娠,腹中痛”和“妇人腹中诸疾痛”,本方所治之痛,出在妇人妊娠和妇人杂病篇中,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妇女所以腹痛,自然和气血失调有关。从方剂药物组成看来,方中重用芍药和营养阴,敛肝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肝舒筋,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和中,泽泻甘且微寒,渗湿不伤阴。综合全方,既能养血柔肝,健脾益气,又有渗湿升阳,调理气血之功,故班老认为,本方不仅能治肝虚气滞,脾虚湿困所致肝脾失调而引起的妊娠腹痛,而且对月经,带下,胎孕,产后等病变,加减得宜,则其效可期,古方可为今用。

此外,班氏乃喜用花类之品,治疗妇疾。肝脏与性情关系最大,若有怫郁,由气机不舒直接影响脾之运化与冲任之功能,故每见带下及种种妇疾。刘河间及王肯堂均有“天癸既行,病候当究厥阴”之说。花者华也,集天地精灵之气而生,质轻气香能升发阳气,醒脾悦肝之力最优,用之得当,可成逆流挽舟之势,使湿化散,带脉得束。如善用岭南之常见味甘性平无毒的素馨花作为妇人肝郁诸疾要药。此外,擅长用的还有味酸性寒入肝经的凌霄花,味甘性温和的玫瑰花,体轻气香善于理气化瘀痰的佛手花等。

四、 独特经验方剂

班老在长期的妇科临床上的经验方剂不胜枚举,限于篇幅,只能举其一二:

1.养血调经汤

方由《医学心悟》之益母胜金丹化裁而来。益母胜金丹为肝脾肾并治之方,但偏于补益肝脾。基于肾藏精,经源于肾,肝藏血,精血互化,肝肾同源的理论,并受唐宗海血证之补法思想的启迪,用鸡血藤补血活血,“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活血化瘀之力较为平稳,为虚且瘀者之良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益肝肾,养血调经;续断补益肝肾,行血脉;益母草化瘀止血;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和用,有补益肝肾,益阴血,调月经之功效。

2.安胎防漏汤(班秀文方)

此方为班秀文独创,方由菟丝子,覆盆子,川杜仲,杭白芍,熟地黄,党参,

炒白术,棉花根,炙甘草组成,有温养气血,补肾固胎之功效,主治习惯性流

产,在未孕之前,预先水煎服此方3~6个月;已孕之后,可随证加减。

五、 主要传人

陈慧侬(1941—)班秀文学生,在学术上克绍箕裘,继承班老衣钵,学兼内妇科,以妇科见长。全国,广西名老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现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在临证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内异症、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习惯性流产、盆腔炎等。曾出版著作一册,参与编写专业教材(出版的)多册,撰写专业论文三十余篇,分别在国内、区内期刊上发表或全国专业会议上交流。

李莉(1965—)班秀文第一批拜师的学术继承人之一,现在已是全国首届百名杰出女中医师、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广西名中医。李莉师从班秀文后,经过20余年临床实践,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著《班秀文》、《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等专著,较好地传承了班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1]班秀文.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班秀文.妇科奇难病论治[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妇科 预防 保健 中医 健康

针对于妇科疾病的预防与妇女保健,中医妇科学作为一门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临床学科,以整体中医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1.中医对妇科病的预防

中医妇科保健旨在贯彻“预防为主”的精神。由于妇女有经、孕、产、乳等特点,更需重视卫生保健的特点功达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减科疾病发生,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

中医治疗妇科病是以整体观、辨证观为指导,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并结合现代先进的诊断技术,根据疾病不同的证候、个体的体质、不同的时令、地域等分清疾病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证型选用滋肾补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治疗方法,全面调节机体脏腑功能,使气血流通,脏腑功能协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

现在,由于环境污染、竞争压力、工作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等诸多因素影响, 妇科疾病谱发生很大改变,特别是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围绝经期综合症、反复流产等妇科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特理论体系和临床疗效的中医,已成为预防、治疗诸多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2.中医对妇科病的保健措施

2.1经期卫生

中医认为,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胞宫经血下行,血室开放,抵抗力减弱,又容易发生情绪波动,若不注意摄养可导致妇科疾病,可以从中医方面对经期进行调节。

中医认为,经期失血可导致气血损耗,机体易感疲劳,故不宜作超越本身体力的劳动或作剧烈运动,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充沛的精力;同时,中医认为,经期胞宫气血空虚,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冒雨涉水或冷水淋洗、游泳等,以防止月经失调、痛经、带下及妇科杂病;在饮食上,中医建议经期不宜过食辛辣香燥伤津食物,以免耗伤阴血或热迫血妄行;心情舒畅经期因经血下注,阴血不足,肝气易郁,情绪容易失控,或忧思烦怒,以致气血逆乱,导致月经失调等症,故应保持心情舒畅,维持气血正常运行,避免疾病发生;同时,中医严禁经期血室开放,故应严禁及盆浴、坐浴,防止病邪入侵,保持外阴和阴道清洁,勤换内衣内裤。

2.2孕期保健

怀孕后,中医认为生理上起各种变化,以生殖系统变化最显著,应定期作产前检查,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中医学认为,怀孕早期出现纳少泛恶、乏力等现象,是正常的妊娠反应,一般不需治疗。同时,孕期饮食宜清淡,富于维生素、蛋白质,又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有刺激食物;怀孕后应避免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更不宜提拿重物或攀高涉险,保证足够的睡眠和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在妊娠早期,孕期卫气较虚弱,易感冒,故衣着要暖,服装及鞋要宽畅,舒适柔软,勿紧胸束腰,阻碍气血运行,以免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中医认为,过频可损伤肾气,发生流产。特别是在妊娠头3个月不慎,易致流产。妊娠后3月不避,可引起早产或诱发产褥感染,故严慎十分重要;产前检查妊娠3个月时应测基础血压和作盆腔检查,了解子宫大小与孕月的关系以及盆腔情况。妊娠5个月后应定期作产前检查,孕期如发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治疗。在近预产期时发现阴道少量流血、流水、腹部阵痛等先兆临产现象,应立即赴医院检查。[2]

2.3产褥期保健

中医上认为,身体由于分娩会耗血伤气,故产妇在产褥期气血虚弱,体力疲乏,产后的中医调养护理尤为重要。

新产之后,营弱表虚,易见褥汗,稍受风寒即易感冒,故应对身体进行保暖;产妇新产不久体力未复,脾运不健,不宜进食油腻之品,饮食应清淡可口,易于消化,营养丰富,可适当进食水果,增加维生素摄入;产褥期应保持皮肤及外阴清洁,清洗会阴,勤换内裤及卫生巾,严禁,保持清洁,防止破裂和乳腺炎,还要破除“月子里”不梳头、不刷牙的陋习;产后锻炼一般顺产的产妇,在产后2~3天就可起床适当活动,产后2周即可逐渐开始产后保健运动,以增强体质和保持体型,但不宜过早进行下蹲或增高腹压的活动,以防子宫脱垂;产后访视 产后45天产妇应抱婴儿去医院作产后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治疗。

2.4哺乳期保健

中医上认为,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优于人工喂养,应提倡母乳哺养。

一定要养成定时喂奶的习惯,根据月龄增长逐月增加食量,或添加辅助饮料,进食量要适中,防止消化不良;注意卫生,常用温水洗,哺乳前后都要清洁,不能让婴儿含入睡。喂奶时双侧轮换吸空,发现破裂应立即治疗,防止乳腺炎发生;有些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乳汁,如青霉素、镇静剂等,直接影响婴儿,甚至使婴儿致敏,发生过敏反应,故应慎重用药。

中医对妇科病的预防与保健是从内、外两个不同侧面提出的防止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措施,预防是避免外在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伤害,保健是增强内在的体质因素抵御外邪侵袭。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与保健,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就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种预防与保健的思想,对妇女也是很重要的。[3]

随着社会生的发展与竞争,作为新一代的女性已经开始不断加入到竞争奋斗的行列。但是,我们百忙之中必须要花些时间来维护自身的健康,只有为健康加点油,以更加充沛的精力去迎接新挑战,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常见病的中医预防》[M],曹培琳,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 《中医妇科食疗方法与方药规律研究》,谭溶,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第6篇

我出生于中医世家,小时候爷爷叫我做为一名医生,首先一定要正己,要求我戒三戒,即戒烟、戒酒、戒色。我爷爷叫杨敬典,是安徽省十大名老中医之一,他对我要求十分严格,从小教我学习中医七大经典,还教我练道家内丹功。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病不仅阴阳失衡,关键是正气虚弱。我练道家内丹功五十年,接触治疗病人二三十万人,我体会谁是老师?病人就是老师。在查房时,我看到急性病人的惨叫,慢性病人的,危重病人临死前那凄盼求生的眼光,多少天我都有沉重的感觉。我总结了很多经验,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此,我已写了六本书,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宣传养生保健知识,利用自然资源,倡导自然疗法,使大家认识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变防逆,逆者亡矣。

在著书写论文的基础上和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先后成功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五项:第一,是农药杀虫剂,用中药杀虫,生产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使人吃起来更健康。第二,是治疗艾滋病的专利,在治疗癌症几千例的基础上,总结出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取得发明专利。第三,治疗肾病的专利,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将药放在西瓜和冬瓜里烧制成西瓜炭、冬瓜炭,病人服后,清阴化水,健脾养肾,肾病治一个好一个,不反弹。第四,治疗类风湿的专利,该专利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强治性脊椎炎有特效。第五,治疗妇科病、性病的专利,本发明具有解毒杀菌、消炎、拔毒排脓,止血生肌的功能,能妇科病、性病等疾患,见效性,疗效好。

还有几个专利正在申报,一个是治疗乙型肝炎的,对乙型肝炎通过辩证分型配合练气功,治愈率可达73%以上。再有就是治疗孕妇感冒的专利。以保胎为目的,以治病为原则,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谈谈治疗糖尿病,通过辩证分型,如果是年龄不超过60岁O型血和A型血的Ⅱ型糖尿病病人,经我治疗治愈率可达80%以上。

下面我介绍一下新医学气功。新在哪里?西医会我会,西医不会我还会。突出表现在诊疗疾病方面,首先是信息传导,未病先知。要掌握未病先兆,《黄帝内经》讲,人始生,先成精,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钢,肉为墙,皮肤坚韧,毛发长。

第二弥补了现代医学检查疾病的不足,西医对心理障碍抑郁型疾病检查不出来,我们用把脉,望诊,看灵光等手段,能够检查出疾病。如亚健康的原因,首先是爱情的亚健康,婚姻的亚健康,经济的亚健康等,才导致了身体的亚健康。诊病要与社会结合起来,才能诊断得更准确。

第三是特色治疗,我将人体分为特异、变异、差异三异体质,根据体质用药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我们采取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气功善后调理,扶起正气、元气。

第四和谐治疗,和谐中西气各科,和谐古今中外治疗方法,达到内脏的和谐,驱除疾病的目的。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第7篇

这15年中,黄素英主任以“蔡氏妇科”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作指导,融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及其他专家经验,应用蔡小荪先生独创的“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妇科疾病,收效显著,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这15年中,黄素英主任领衔完成了多项有关蔡氏医学的科研项目,撰写编著了近500万字的学术著作,如《蔡小荪谈妇科病》《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蔡小荪》《中国中医昆仑――蔡小荪》《蔡氏妇科临证精粹》《女科调经要旨》,以及《跟名医做临床》丛书、《名医之树常青――上海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精粹》《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海派中医妇科膏方选》,等等。

有幸成为“蔡氏”传人

黄素英主任1977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后长期从事教学及中医临床工作,脾胃病为其主要学术研究方向。1997年拜师蔡小荪先生后,黄素英主任的学术思想和传承研究等均围绕着“蔡氏妇科”展开。

谈到“蔡氏妇科”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看病、用药特点,黄主任用一个生动的病例来说明:

有一位34岁的年轻白领,每到月经中期则滴血淋漓不尽一直至下次月经,已时间,曾多次向各地名中医求诊,但病症并无明显改善。患者身心疲惫,十分痛苦,为此还导致婚恋受挫,男友与其分手。第一次来看病时,阴道已出血多日,且经期将届,黄主任通过仔细问诊,了解到患者还伴有子宫内膜增厚、少腹两侧隐痛等不适症状,考虑其“久病必有瘀”,盆腔亦有炎症,遂采用蔡氏化瘀调经法,重用生蒲黄,加血竭、花蕊石等活血化瘀、清理瘀热。患者第二次来复诊时说,“药后经期掉下如印泥一样大的血块”,块下后反觉身体轻松,经量也随之减少,7天就干净了。接下来,经净后以育肾通络,清理瘀热为治则,中期则改用育肾培元法温补肾阳,少佐清热解毒药。就这样,“八年顽疾,一药而愈”,患者母亲激动地叩首跪谢,连连赞颂“真是神医啊!”

黄素英主任介绍说,“大量用生蒲黄”化瘀止血,这是蔡小荪先生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一般中医典籍或教科书上讲到“止崩漏血”用蒲黄炭或熟蒲黄,蔡老在大量出血的时候反用活血化瘀的生蒲黄,而且大胆用到30克,甚至60克。崩漏量越多用量越大,疗效神奇。

黄素英主任深有体会地说,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其一生或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代表了当前中医学术的最高水平,有很多的无价瑰宝。2010年开始,她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开设了选修课,专门讲授“蔡氏妇科”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掌握“蔡氏妇科”的精髓,出了校门就会看病。

学无止境贵在实践

师承名医必须要有较高的悟性,重在“神似”――把握其神韵和特征。“周期疗法”是“蔡氏妇科”核心的学术思想,黄素英主任正是在实践中不断领悟到它的“奇妙之处”:

月经期(经水来潮至经净):胞宫气血由满而溢泻渐至空虚,肾气天癸相对减弱,凡经期、经量、经色及经味异常者均可在此期调治,常用疏调、通下、固摄诸法。

经后期(经净至排卵前):胞宫气血由虚至盈,肾气渐复渐盛,是阴长阳消之时,此期是调经、种子、消的基础阶段。

经间期(排卵期,即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此期肾气充盛,是阴阳转化、阴极生阳、阳气发动、施泄的种子时期,又称氤氲期或“的候”,若交接合时有受孕可能,治疗以促使阴阳转化为宗旨。

经前期(排卵后到经潮前):此期肾气实而均衡,阳盛阴长,气血充盛,治疗以维持肾气均衡为原则。此时,又是调治月经前后诸疾及经期诸疾的关键时期。

在具体治疗过程中,蔡小荪先生将四期生理和妇科诸疾的病理特点有机结合,制定出不同的周期调治法,并创立了一系列自拟方剂。如治疗不孕症之“育肾助孕周期调治法”,即月经期用理气调经法,以“四物调冲汤”(当归、生地、川芎、白芍、制香附、怀牛膝)加减治疗;经后期治以育肾通络,用自拟“孕I方”(茯苓、生地、怀牛膝、路路通、公丁香、制黄精、麦冬、仙灵脾等)加减治疗;经间期及经前期用育肾培元法,以“孕Ⅱ方”(茯苓、生熟地、仙茅、仙灵脾、鹿角霜、巴戟天、紫石英等)加减治疗。黄素英主任说她将蔡氏周期疗法运用于临床,有些久治不愈的不孕症患者几个周期就怀孕了。对那些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大多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蔡氏妇科”用药有简、轻、廉、验的特点。妇科病多属慢性病,如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用药当顾护脾胃,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石斛、谷芽、陈皮等药时均要炒用,这也是“蔡氏妇科”的用药经验之一。

“望闻问切,问诊为要”,问诊一定要问得很仔细很清楚。“我们的经验是来自于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病人就是我们的老师”,学习老中医要讲究“悟”性,除了灵气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对病人的关心、体贴和责任。黄素英主任慨叹,这些都是蔡小荪先生在药、方、诊疗风格等以外传授给弟子们的无价之宝!

服务奉献乐在其中

黄素英长期担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老中医经验研究室主任,还是“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之家”的践行者,十多年来她倾力做好两件大事:一是为全市的名老中医服务;二是研究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探索“名医传承的方法学问题”成了黄素英主任重要的愿景。

由黄素英主任主编的《跟名医做临床》,采用问答的形式,介绍了上海市40多位名医的临诊经验。由她领衔的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究”,荣获2010年度上海市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她和她的团队还在积极探索,开发数据库、创建名老中医智能化系统等,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年轻医生在传承中学到真知。

认识黄素英主任经年,每次见她或步履匆匆,或电话不断,总是忙忙碌碌。她说:“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想认认真真多做实事,把上海名老中医的经验好好地整理出来,传承之弘扬之,这是我们的责任!”

(黄素英主任每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在瑞金二路156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门诊部,周日上午在青海路44号岳阳医院名医特诊部有专家门诊)

黄素英,主任医师。曾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老中医门诊部主任、老中医经验研究室主任,现任上海市中医师承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学会委员、上海市中医妇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史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第8篇

杨峰医师8岁习武,13岁开始学医并修炼道家内丹功,20岁正式行医。经过近40年的刻苦钻研,精通《黄帝内经》等中医学四部经典及气功学。

杨峰医师的特点是:

一、具有人体透视、遥感透视、内气外放、隔墙发功等特异功能。他培训了多名学生,其中有100多人通过修炼杨峰医师创立的“新医学气功”后出现了特异功能,如开天目、透视人体、预测天气、入地眼等等。他在培训气功师方面,更是独树一帜。经他培训与发功,被培训的气功师均打通了劳宫穴,打通了小周天和大周天。不仅使本人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更是掌握了为患者诊病、治病的本领。

二、杨峰医师运用中医、西医、气功三结合的方法,对各种癌症治疗有新的突破;可以根治二型糖尿病(A、O血型、60岁以下);对肝胆胃肠病、顽固性头疼、顽固性失眠、顽固性便秘等病症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有着深入的研究与高超的治疗手段。

三、杨峰医师擅长风水学,对宇宙空间、阴阳五行、先天和后天条件、元神和灵魂灰结节、气场和传感信息、特异功能的开发等等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与论述。通过杨峰医师的点拨和预测,能够调和气场、改变磁场,使求教者达到改变命运、人居两旺、事业有成、财运亨通、家庭和谐、健康长寿的目的。

四、杨峰医师创立的《新医学气功》,易学、易练,动作简单、内容丰富。它是以医学、易经,道家、儒家、佛家的理论学说为根基,人体解剖知识为主导、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性命双修为内容、意气形神相配合、动静相兼为形式的。具有出功快、治病效果好的显著特点。学练三到五次就可找到明显的感觉,根据个人体质,练习两周至三个月后病气全无。

五、杨峰医师撰写过几十篇论文。其中发表的《“631”乙肝冲剂结合医学气功治疗乙型肝炎270例分析》、《以中医、西医和医学气功三结合疗法治疗艾滋病的实例和探讨》和《用中医、西医与医学气功三结合之法治疗9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的效用分析》等数篇学术论文获奖,并且著书多部。包括《传统医学疗法》、《养生益寿及自然疗法荟萃》、《医学养生保健》、《人体生命奥秘》、《新医学气功》等。

六、杨峰医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开发方法独特、效果显著。采用的方式是:1、透视人体、找出病因。2、排除病气、培补正气。3、经典背诵、德性教育。4、内功点穴,开发潜能。经他点拨和培训的儿童与青少年,智力可达到超常水平,并且能够培养出“神童”。

七、一代名医杨峰医师除知识渊博、医德高尚、医技精湛外,他本人还精心研制有五个经“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正是颁发证书的“发明专利”。

这五个专利是:

1.“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的药物”的发明专利。具有健脾、护肾、化瘀、利湿、排毒的功能,治疗各种肾症疾病,疗效好、治愈率高。

2.“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的发明专利。具有扶正、抗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治疗艾滋病见效快,疗效好。

3.“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的药物”的发明专利。具有益肾壮骨、祛风除湿、化瘀散结、通经活络的功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及强直性脊髓炎见效快,疗效好。

4.“治疗妇科病、性病的药物”的发明专利。具有解毒杀菌、消炎、拔毒排脓、止血生肌的功能,可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阴道糜烂等系列妇科病、性病等疾患。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第9篇

中医药期刊是国内中医药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近年来我国将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于中医药期刊评价领域逐渐增多,其中尤以《湖南中医杂志》、《四川中医》、《中国针灸》在此方面的应用较多。2005年,《湖南中医杂志》分别搜集整理自创刊20年来,该刊公开发表关于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学、风湿病及脑血管病相关文献,并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分析整理,总结出了20年来该杂志在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学、风湿病及脑血管病等领域的贡献及特色,为该刊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4~7]。杨俊玲等[8]应用该方法对《四川中医》2004~2006年间公开发表的2462篇文献的作者、引文、基金支持、地区分布及载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有基金支持文献199篇,占总文献约8.1%;有引文的论文1606篇,引文率为65.2%,且引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内科相关文献量一直占据首位;针灸推拿、实验研究类文献呈增加趋势;作者机构分布以地方医院最多,高校及附属医院次之。此外,为了评价针灸学方面各期刊地位,朱秀美等[9]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针灸》2000~2001年引用中文期刊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杂志在这一年里共引用中文期刊文献1394条,分布于255种中文期刊,其中前5名依次是《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针刺研究》,《中医杂志》。

2经典传承

中医学的传承尤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医籍的传承为核心,目前文献计量学在该领域应用偏少,有部分学者将其应用于以分析整理《伤寒杂病论》中。为了解《伤寒杂病论》方防治疾病谱,宋俊生等[10]系统整理了1989~2008年间,国内《伤寒杂病论》方及其加减方临床防治病症情况的18388篇文献,统计出疾病种类1405种,其中居前5位的系统是中医病证、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孙宇田等[11]则通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49~1978年间公开发表关于《伤寒杂病论》大承气汤方文献进行整理,结果发现大承气汤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有明显优势,特别是肠梗阻、阑尾炎、急性坏死性肠炎为高频病种,值得借鉴。此外,另有学者研究了我国近50年来《伤寒杂病论》研究论文的文献情况,通过对全国72种中医药杂志及学报,总计7895期,共刊登的《伤寒杂病论》16075文献进行文献分析,统计出了文献总数、每年文献数,文献地理分布、机构分布,各类研究文献数等基本数据[12]。另外,朱爱松等[13]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中有关“毒”的论述进行系统研究,发现该著作中共提到“风毒”“寒毒”“热毒”等40种毒邪,其中热毒、毒气、虫兽毒、风毒、食毒的出现频率较高,进一步完善了中医“毒”之学说[13]。

3证型研究

“证”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核心。目前文献计量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中医证候学研究领域,也是目前文献计量学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张书河等[14]通过检索《中国中医药信息网数据库检索系统》(1984年~2002年)关于血瘀证文献8848篇。通过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关于血瘀证文献中出现治疗疾病前几位的是“冠状动脉疾病”、“头痛”、“中风”、“痛经”等疾病,其证型主要是“气虚”“阴虚”“阳虚”“肝气郁结”“肾虚”“气滞”等。有学者通过搜集文献,对979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疾病中医证候脾肾阳虚证最常见,共326例,占33.30%;其余依次是热毒炽盛证286例,占29.21%;肝肾阴虚证167例,占17.06%;阴虚内热证108例,占11.03%;气阴两虚证38例,占3.88%[15]。另外,任婕等[16]通过对搜集1986年至2005年间关于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共2449篇,对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进行了规范分析,结果发现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心肾不交证、肝气郁结证较多见。

4临床治疗

文献计量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呼吸、消化系统等内科系统疾病、儿科疾病、妇科疾病及中医外治法等治疗领域,近年来该领域的发表的相关文献逐年增多。

4.1内科系统疾病

童佳兵等[17]应用文献计量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中医学对流感的病名认识,中医对流感病因认识以及流感的中医学病机演变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对流感的流行趋势和预测做出了推断。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属于中医学“肋痛”“黄疸”“积聚”等范畴。王萍等[18]通过检索近4年的相关文献121篇,共搜集到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确诊病例8037例,并对文献中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40种治法进行分类、归纳,结果排在首位的是清热解毒法,占20.78%;其次是疏肝健脾法,占18.01%,清热利湿法,占12.59%;并认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清热解毒为要,疏肝健脾为常。

4.2儿科疾病

肺炎喘嗽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小儿肺炎[19],其发病率、病死率均居首位[20],故肺炎喘嗽的防治尤显重要。中医药在肺炎喘嗽的防治中,疗效确切,体现了整体综合疗效优势[21]。焦珞珈[22]通过搜集1989~2009年公开发表的关于肺炎喘嗽的文献854篇,发现临床中用于治疗肺炎喘嗽的前几位中药依次是杏仁(372次),占48.6%;甘草(347),占45.3%;连翘(335),占43.8%;麻黄(302),占39.5%;其主要症依次为发热、咳嗽、气喘、痰鸣;中医证候分布依次是风热闭肺、痰热闭肺、风寒闭肺证。黄伟等[23]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知识网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为数据库,对1994~2008年间,国内医学期刊正式发表的677篇关于小儿脑瘫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文献进行文献数量、地区分布、研究方向、期刊分布的计量学研究,发现小儿脑瘫中医现代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河南、广东、江苏等地区对其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传统的针刺、推拿按摩、针灸及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法。

4.3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主要包括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乳腺病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到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治疗主要集中在月经病与乳腺疾病方面。为研究我国关于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情况,赖昕[24]对2000~2010年有关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研究文献质量水平较高,但文献以描述性、回顾总结性研究为多,前瞻性研究少;并且发现中医治疗月经病多从肝、肾、脾等脏腑入手,治法主要有温肾助阳、活血化瘀等。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妇女乳腺增生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5]。乳腺增生症中医属“乳癖”、“乳痞”范畴,是生育期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6]。苏群善等[27]通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整理近十年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2271文献,分别发表在347种期刊上,通过研究认为目前中医药治疗妇女乳腺增生疾病临床研究水平偏低,中医机理研究欠缺,名家经验收集不足。

4.4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温灸、推拿、穴位注射、拔罐、刮痧等,将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到中医外治法的相关文献逐年增多,关注该领域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多。王韵等[28]为研究古代关于针灸治疗便秘相关文献,通过搜集整理获得106篇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发现针灸治疗便秘主要穴位共19个(出现频次3次以上),共97频次,分布于7条经络,古文献中出现穴位频率最高的是太白11次,占11.3%,其余依次是大钟8次,占8.2%,承山8次占8.2%,照海7次占7.2%,经脉选用以肾经、膀胱经、脾经为多。而王军[29]通过搜集整理了1978~2008年关于中国现代推拿临床的治疗病症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现代推拿临床病谱,统计到13类推拿临床病谱,共441种,其中包括西医病259种,西医症状65种,中医病症75种,预防保健与美容类42种。结果发现推拿病谱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儿科疾病、急性损伤和外因造成某些后果、神经系统疾病等。

5结语

近年来,文献计量学已开始广泛地应用到中医药的各个领域,包括期刊评价、经典传承、证型研究、临床治疗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医期刊评价方面研究较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该领域尚有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整理医史古籍文献方面应用较少,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尚不够全面等。可见,今后文献计量学方法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潜力巨大,中医药工作者应了解、熟悉并掌握该方法,为更好地传承中医药学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作出贡献。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第10篇

专家简介:张琼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医、教、研工作近30年,在妇科炎症、慢性盆腔炎以及不孕不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参加中医大中医妇科的授课和临床带教,并在核心期刊上数篇。

擅长治疗:妇科炎症、慢性盆腔炎、不孕不育。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周五全天

地址:普安路185号(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西部)

专家咨询台

Q:我今年60多岁了,最近我自觉小腹下坠,跳舞和拎了重东西后阴道内有东西脱出,咳嗽和大笑时还会有尿液流出。前阵子去妇产科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子宫脱垂,需要手术,所以更加紧张和害怕。我想知道这个病严重吗?

A:普通女性的子宫在盆腔中有一定的固定位置,但发生脱垂后的子宫,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子宫脱垂,子宫完全脱出于阴道外,不能自行回纳,由于衣裤摩擦发生溃疡、感染,甚至出血,需要手术治疗,一些轻、中度患者不愿意或不能手术的可以通过中药口服,中药熏洗以及一些正确的生活方式来得到改善。具体熏洗方法是,中药包煎煮20~30分钟,药水倒入盆内,趁热先熏患部,待水稍温后坐盆,每次10分钟,溃疡者不宜熏洗。

Q:我母亲今年80多了,前段时间诊断有子宫脱垂,因年纪太大了,有心脏病、高血压,也不能开刀动手术,所以现在在吃中药。我想知道中药对治疗这个病症管用吗?得了这个病还有哪些方面要注意?

A:中药口服以益气升提、补肾固脱为治则,以补中益气汤、大补元煎为主方随证加减,加上传统中医内病外治的理念,运用中药熏洗,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促使气血流畅,进而加强升阳益气、补肾固脱的功效。平时服一些人参、山药、大枣,或用以煲鸡汤、鸭汤等补气养血,不宜多食油腻、辛辣的食物。

上一篇:科技档案论文范文 下一篇:基础学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