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1 20:30:38

中医毕业总结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一、在研究生选拔上,热爱中医是前提,立足临床是核心

临床型中医研究生培养目的必须是将来能在临床第一线运用中医技术服务大众。在导师选择研究生时,必须强调学生对中医的热爱与自信力,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掌握中医知识与技能,而仅把三年的学位培养作为自己获取高一级职位或留在高一级城市工作的资本,缺乏主动钻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著作和临床技能的动力,也就根本谈不上提高自身中医修养与中医临床能力。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为将来担负中医临床工作培养人才,故临床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学位培养的核心内容,离开了临床这一核心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三年的培养周期仅围绕导师的某一课题度过,或做实验,或做流行病学调查,而没有让学生有机会到各个相关科室第一线进行临床管理与诊疗,那三年培养周期结束后可能成为“只专不博”或空有其名的硕博士,其实际临床能力甚至不及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的本科生,而由于有硕士学位,这类学生毕业后又往往自视甚高,不肯担任住院级临床工作,不愿从临床第一线做起,猛补自己临床实践能力的不足,而成为类似于“鸡肋”的“人才”,这将影响中医的发展,也是临床中医人才培养的失败。

二、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学生广泛自学与导师言

传身教相结合,着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我曾是一名上海中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博士研究生,感谢我的导师陈湘君教授,她为我设计了一种立足临床,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培养模式。在研究生第一年,我即开始跟随导师门诊随诊,同时导师又推荐我跟随我院内科名家胡建华、姚培发等其他内、外科老中医学习,熟悉常见病及专科病症的中医临床诊治方法。第二年开始,我即赴西医单位专科病房与门诊学习,跟随西医风湿名家陈顺乐、顾越英教授学习专科的西医诊治方法及实验室技术。自第三年开始,我参与完成了上海5家三甲医院119例皮肌炎的中医证型及预后的家庭访问及统计,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自已中医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毕业课题设计,同时以此申报国家中管局课题获得成功。在进行科研课题的同时,完成了两年的内科一级科室,包括急诊、心监、功能科室及风湿病专科病房的实习,实习时基本独挡一面地参与床位管理、门诊及科室一线值班等住院医师工作,通过两年的锻炼,临床能力基本达到了高年资住院医生水平。故在毕业后很快适应内科门诊及专科病房工作,顺利晋升主治医师。从我的培养历程来看,除了在导师指导下的中医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外,更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研究生期间除学校规定的课程外,还借阅了大量的中医著作及本专业西医著作,边学习边实践,将学科的中西医理论基础知识在临床中加以消化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思辨能力。我觉得我的以自学与名家带教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值得推广的,虽然我当时是五年制完成的临床博士生培养,时间相对于三年制的硕士生培养较宽裕,但如果现行的三年制临床研究生的培养参照我的培养内容,将临床实践的时间扩大到两年,并希望能够尽量涵盖所有与专科相关的临床科室的轮转,适当压缩理论课时间,将理论课学习与课题设计与完成的内容穿插到两年的临床实践中,强调学生自学与广泛阅读相关专著的培养内容,这样,或可收到良好效果。

三、在临床技能培养中强调胆大心细、虚心求教,要学会沟通技巧

要培养出一个临床型研究生,不仅要着重培养其胆大心细的工作作风,并要适当培养其沟通技巧,既要能虚心向上级医师请教,更要勇于实践思考。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决断力、洞察力,这样才不会失去寻找蛛丝马迹的临床诊断依据的机会,又不会因为纠结于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耽误治疗时机。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是每个医生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从病人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自我利益或面子出发,这样一定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反过来也会提高诊治的正确性并促进诊治的依从性。

四、在毕业课题选题上,做到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并学会临床病例总结技巧

临床研究生与一般临床医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已经经历了科研思路的培训和科研技能的培养,对于临床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应该学会带着科研的眼光去看,去钻研,从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对临床病例的收集和撰写也会主动进行归纳总结,而不是流于形式盲目书写。在临床病例总结中,寻找用药有效的规律,或临床现象的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诊治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研课题的申报或撰写高水平的临床学位论文。在此方面的培养上,导师的指导作用相当重要,因为许多临床型研究生多是应届毕业生,既缺乏临床经验,又缺乏科研思路,加上刚开始临床,临务一多,很容易流于形式地完成一般住院医师的病史书写,就算完成临床实习,却又缺乏钻研精神及总结能力,而导师站在自己的高度可以高屋建瓴地为学生指明需要深入研究或总结的临床经验及临床现象,确定目标后让学生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文献检索、技术培训及临床病例收集。故培养导师的作用不容小视,其前提是导师必须有一定的科研精神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研究生培养上能够有一定的时间精力保证。

五、学位考核与平时工作相结合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3-0002-02

李冬青教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硕士生导师。195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医学院6年制本科(昆明医学院的前身)。1956年被单位保送到全国第一批刚成立的五所中医大学之一的成都中医学院学习中医。1959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全国首届三年制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从事临床工作50年,教学工作30年。曾任教研室主任、中医系负责人、教务处副处长、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在的第一附属医院)医教处主任等职务;曾连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云南分会常务理事、曾任云南省教育厅高评委中医中药学科组评审委员、云南省教育厅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成员。

1 肩负重托,走上医疗岗位

1954年正当我们国家建设高潮的时期,迫切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及大学毕业生。我服从国家统一分配,被分配到举世闻名的锡都人民医院工作。能为锡都的广大人民服务,我感到自豪。大学刚毕业的我,马上挑起重担,领导分配我主管负责90张病床,包括内科及儿科,还负责带学生实习。我深深体会到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对我确实也是一个锻炼提高的好机会。面对现实,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学习,勤奋踏实地工作。有时为抢救重病人,两三夜不闭眼,一直守候在病房。得到了锡都广大病人的好评。被评为个旧市的先进工作者,并获奖励。

2 勤奋学习中医三年

1956年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提出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组织上保送我到成都中医学院学习三年。我感到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非常幸运,我们的授课老师及带实习的老师全都是老一辈的名医专家:李斯炽、吴悼仙、张澄庵、熊宝珊、邓绍先、卓雨农、凌一揆等名老中医,他们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言传身教,使我们得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受益很深。亲眼见到他们对一些疑难杂证,以及有些西医难解决的问题,用中医辨证的方法,根据他们自己的临床经验,用独特的中药,都一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对我们西学中的医生来说,真是从心眼里佩服。当时社会上有的人轻视中医,说中医不科学。我们认为中医中药能治好病,能为病人解决痛苦,这是事实,怎么能说中医不科学呢?真是无稽之谈,不值一驳。

通过系统的中医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亲眼见到中医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使我深深感到中医药学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去继承发扬光大。我有了这么一个指导思想,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虚心学习,学习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确实我做到了一丝不苟地认真虚心学习,把名老中医的每一个病案及口述讲解,全部记录了下来。带教老师看到我们学习那么虚心,认真细致,使他们感到很欣慰,愿把宝贵经验毫不保留地教给我们。通过一年的临床实习,在名老中医的教导传授下,使我们感到收获很大。同时使我深深地爱上了中医中药工作,决心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中医药事业。学习中医三年毕业时,荣获卫生部颁发的学习成绩优良奖状。

3 虚心学习,勤奋工作,开始从事中医药工作的生涯

1959年学习中医毕业,又被重新分配工作。我被分到云南中医学院任教,这正是我所期望的。在这块中医药园地里,我可以向年长老师学习,可以钻研中医中药业务,巩固在校所学的知识。通过教学和临床,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曾担任讲授过四门课程:《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国医学史》及《中医儿科学》。讲授对象是:本科生、大专生及研究生。

根据工作需要,我第一次上讲台,就是讲授《黄帝内经》。有人说《内经》是中医课程里难讲的一门课程,因为文字古奥,而且是中医的理论。但我毫不迟疑的、勇敢地接受了这一任课任务。为了把每一节课讲好,在备课中,遇有难点时,我就虚心向老教师诤教,不耻下问,或与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研讨,并查阅有关书籍及文献资料,做到认真备课。讲课时做到条理清楚,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达到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目的。我体会到通过备课、讲课、解答学生的提问,又通过反复修改讲稿,可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及业务水平。

在我讲授《内经》课期间,正碰上了教学改革。我刻苦钻研,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把讲《内经》课改革好、讲好。通过努力,得到了师生的好评。学院授予我先进教师的光荣称号,并获得奖励。继之,我又出席了中共云南省委直属机关首届群英大会。

通过教学工作,我体会到要讲好每一节课,必须做到以下3点:(1)认真备课。要将课备好,就需要虚心学习,刻苦钻研;(2)讲课要做到条理清楚,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3)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不管是干教学工作、行政工作或领导上分给的其他任何工作,我都是只抱一个态度,就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干好。所以在工作中就体现出积极肯干、踏踏实实、认真负责。曾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4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临床工作,不断总结,搞好科研

自1954年至今,50年以来,我从没脱离过临床,一直坚持临床看病。擅长诊治儿科及内科疾病,这是理论联系实际,为病人服务的好机会。在临床治病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I临床疗效,搞好科研。曾撰写论文数十篇,已在全国各级杂志上刊登发表。其中《自拟“益气舒滞汤”治疗早搏及对早搏的认识》一文获首届世界传统医学论文大奖赛优秀成果奖,并获美国国际优秀论文奖;《小儿急性肾炎证治》被刊登在《中医杂志》日文版。曾参加编写《中医辨病诊疗纂要》,并担任编委;组织编写及审定《中医临床手册》;参加编写《晚期血吸虫病中医疗法》;参加编写全国中医学院统用教材《儿科学》、《内经讲义》。

199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卫生厅授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称号。

总上所述,我体会到临床工作或教学工作,要提高临床治病疗效,要提高教学质量,都需要虚心学习,深入钻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临床实践,进行不断地总结,才能获得圆满的成功。中医药学是五千年中华医药科技文化的光辉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世界文明和人类健康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继承创新,为人类健康做出新贡献。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医药;毕业研究生;就业分析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趋紧张。而当今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医疗体制中,作为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研究生,则面临更大的挑战。与以往的就业情况相比,广西中医学院硕士生的就业日趋紧张,为了把握当前及今后的就业态势,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现就我院近三年的硕士生就业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寻找有效对策。

一、近三年毕业研究生基本情况

我院2007届、2008届及2009届三年硕士毕业生共696人;毕业生专业分布为中医基础理论29人、中医临床基础33人、中医医史文献7人、中医内科学122人、中医骨伤科学75人、中医妇科学20人、中医儿科学21人、中医五官科学12人、针灸推拿学45人、中西医结合基础14人、中西医结合临床171人、药物分析学28人、药理学27人及中药学92人。基本情况见表1。

二、近三年研究生就业情况

(一)就业率

就业率统计时间为每年8月31日。近三年我院硕士生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三年就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见表2。

(二)专业分布

为便于了解研究生就读专业的就业情况,分别按基础、临床和药学统计就业率,其中基础学科专业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及中西医结合基础;临床学科专业有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学专业有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中药学。我院三年来研究生就读专业的就业情况见表3。

(三)就业单位地域分布三年来我院研究生90%以上在市级以上区域就业,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就业者达50%以上。三年研究生就业地域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见表4。

三、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趋势分析

从2000年实施研究生扩招政策以来,我院硕士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我院研究生招生规模为30人,到2009年招生331人,十年间规模扩大了11倍。近三年来我院毕业研究生人数每年增幅分别为61.40%、23.34%及25.55%,迅猛增幅的中医药人力资源,使得硕士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与以往一次就业率100%相比,近三年的就业率相对降低,但近三年的就业率仍在9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年的就业率持平,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

(二)专业就业分析

专业是影响研究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范围、培养的侧重点不同,社会对毕业研究生就读专业的需求有不同的倾向,临床学科专业的人才依然走俏,而社会对基础学科专业的需求相对少,造成基础学科专业研究生就业难的态势。我院近几年基础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率虽然与临床学科专业的就业率无差异,但从实际的就业状况看,到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毕竟是少数,多数还是考博继续深造为多,且他们报考博士的专业是以临床学科为主。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稳中有升,特别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而从事药品开发、研究的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高,相应地对学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高,因此,药学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位于西部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海洋药物资源,面向东南亚有利的地理环境和政府政策的扶持,使广西中药产业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因此,我院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具有较好的前景。

(三)就业地域分析

由于直辖市、省会城市在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生活条件及就业环境等方面较为完善,而在人才竞争中,研究生依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在地域选择上,首选直辖市、省会城市。表4显示,近几年来我院毕业研究生半数以上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就业,而县级及以下单位极少人问津,说明研究生的就业考虑比较现实。在目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研究生读研的目的是多元化的,有的是为了做学问,而相当多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改变生活境遇,因此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域首选多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直辖市、省会城市及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待遇偏低和业务发展前途受限是影响医学研究生不愿意选择基层单位的主要原因。

四、思考与对策

(一)认清形势,加强政策引导

2010年将有630万大学毕业生,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学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将大大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在当今的医疗体制中,西医占着主导地位,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更显得严峻。然而,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中医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加之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给与了政策的扶持,多种现代卫生服务形式给中医药院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认清目前的形势,利于对中医药专业毕业研究生进行政策引导,帮助研究生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就业,把握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给中医药带来的机遇,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培养质量

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需要,对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符合实际需要,让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医疗、教学等工作,使研究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全面知识和实际动手技能的高级复合人才。

(三)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服务水平

毕业研究生就业难不仅仅是研究生择业观念与价值取向的问题,更多的是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结构的失衡与错位,同时还有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因素。作为研究生管理部门除了加强对毕业研究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外,还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扩宽就业市场,收集就业信息,如加大宣传力度,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前来招聘;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可信度高的就业信息,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利用导师自身在本行业中的各种优势,向一些用人单位推荐研究生;发挥校友资源优势,获取就业需求信息,推荐研究生就业。此外,必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有良好服务态度的就业工作队伍,做好毕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努力使毕业研究生顺利走上满意的工作岗位。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5B52)、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专项重要课题研究(200710600R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杨美春,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处副书记,副教授,医学博士。

姜建萍,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处书记,教授,医学博士。

梁金葵,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处学籍管理科科长。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种类:医药卫生

编号:32010415100041

项目名称:朱金山推拿疗法

姓名:周华龙,南京市中医院推拿科。

从艺情况:1978年南京市中医院卫校中医专业毕业后随师学习。1982、1983年由市政府、市卫生局组织二次盛大的拜师仪式,并有师徒协议,定为朱金山学术、学业继承人。在朱老学术流派基础上独创“平衡推拿疗法”,在全国推拿学术流派中独树一帜,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

流布区域:目前在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街道流传。

历史沿革:据《南京市中医院院志》载,著名老中医朱金山在14岁时就随安徽无为县武术、气功、推拿大师马德友先生学习。专修武术、正骨、推拿3年。1939年至1945年分别参加重庆中国国医学会、忠县国医馆、涪陵中央国医馆,1951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校。1955、1960年分别结业于江苏省中医学校、上海中医学院推拿师资班。1956年起在南京市中医院工作,至1987年退休,期间学术成就显著。为首批国务院特贴享受专家,为江苏省名老中医。

1962年,由朱金山老先生正式组建推拿科,分别设有普通门诊和干部特约门诊。普通门诊以腰腿痛、肩周炎、颈椎病、肩颈综合征、胃脘痛与月经不调等疾病为主;干部门诊以高血压、心脏病、肩颈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及腰脊柱肥大性病变为主。

1979年,在助手周华龙等医师的协助下,开展了过敏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急性腰扭伤、面神经瘫痪及小儿腹泻、小儿遗尿、小儿斜颈等多种常见病的治疗。1980年治疗急性腰扭伤,经200例系统观察治愈率达96%。1982年后广泛开展多种急性外伤的治疗,其中踝、膝关节的挫伤疗效尤好。1983年。进一步将推拿与正骨手法结合起来治疗疑难病症,对久治不愈的肩关节脱位取得满意效果,同时开展腰椎牵引与颈椎牵引术治疗腰颈椎退行性病变。并对中老年与小儿保健及体育运动员的保健医学进行了研究,开展了保健治疗与指导,深受群众的欢迎。1984年,在传统手法基础上创立了具有朱老治疗风格的四应六法与五步法,以治疗多种疾病,进一步发展了推拿的手法。同年又开展了先天性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2A136例疗效分析,有效率达到100%,痊愈率为93%。1985年重点对推拿疗法的理论展开了研究,总结出了推拿手法的三个联系与三个特点对临床治疗取效的理论依据,并引进红外线气功治疗与磁疗一至此朱老推拿治疗的手法,已确立了26个大法60多个小法。治疗病种也从建科初期的9种,扩大到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近40个病种二日均门诊量上升达83人次,是建科初期的3.3倍。有些患者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及国外友人,其中有中央、省、市领导干部及意大利、印度、英国等国友人,享有较高的治疗声誉。

1973年以来,带教进修医师131人次,实习医生530人次,其中主治医师122人,医师(士)408人,他们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员成为该地区的医疗技术骨干。

总结了在全国具有独特的学术流派《朱金山四应六法推拿法》。其流派在70年代英国剑桥传记中心记载和介绍过,在日本谷口书店出版的专著介绍中国100个当代中医大师之一朱金山推拿流派。在1983年出版了专著《朱金山推拿集锦》。

其学术继承人周华龙主任,系中国名医疑难病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推拿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康复医学会理事、江苏省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南京市名中医。他1978年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即被领导和朱老选为弟子,专修正骨、针灸、推拿。由于刻苦努力、学习领悟,尽得真传,颇受朱老器重,以为续其绝学之人。他积极参与江苏省推拿学会的组建和成立,1983年4月成立了江苏省推拿学组,并担任学组的秘书。1983年2月23日他写了《我的一点意见:建议出版中国推拿医学杂志》给中央卫生部,后卫生部将该文转发给《健康报》,并在1983年6月16日刊登了该文,随即在1984年5月在湖北东湖宾馆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由重庆市科委成立《推拿医学杂志》。1985年成立江苏省推拿专业委员会,担任秘书,积极倡导创建全国推拿学会,并出席了成立大会。

中医专业毕业后随师研习正骨推拿,又继续到北京中医函授学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深造,北京科技干部管理局及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科研管理研修班学习,为以后的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他的专业理论基础深厚,分别被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市中医院多次派遣去香港、马来西亚等地讲学和专家门诊,深得学员及病人的一致好评。周华龙主任不负使命,在朱老的学术基础上推陈出新:

一、独创“平衡推拿法”。

二、推拿镇痛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三、推拿心血管部分疾病的临床应用于研究。

四、脊柱平衡推拿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五、补患泻健推拿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六、平衡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

七、五点推拿法治疗腰突症的临床研究。

八、心理推拿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九、独创教学的“悟”。

十、善治疑难杂病。

综上所述,周华龙主任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在朱老学术的“四应六法”基础上,创立了“平衡推拿疗法”,并于2009年9月出版了专著《周华龙推拿集锦》(周伟主编)。

主治病症:呼吸系统的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循环系统的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消化系统的胃脘痛、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便秘等;生殖泌尿系统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等;神经系统及运动系统等多系统疾病及亚健康及保健等多方面的作用。

诊断与治疗方法:医者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法,按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等进行施术。

原则:以中医“阴阳平衡”为总则,以疾病“阴阳失衡”为主来辩证,以手法“调整阴阳”来施治。整个方法贯穿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前病后治、内病外治的平衡法则。

相关药材、器具:

一、《牡丹透骨散》是一种外用方,曾参加全国运动器械、药械展评会,并获奖。

二、自制的活血丸,调气丸,损伤丸等,一直运用于临床。

三、拔火罐。

传承现状:“平衡推拿疗法”是继朱金山的师傅马德友先生的正骨、武术、推拿等坚实的基础和源流,到1923年朱老随马德友先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将其精华发扬光大。朱老还吸取全国王子平、尚天裕,陶甫、卢英华等正骨、推拿大家经验,集自身60年的临床,总结出“四应六法推拿流派”。

1978年周华龙等学术继承人,在朱老“四应六法”的基础上,取各家之长,随朱老拜访了尚天裕、罗有明、施和生等老一辈大家,从理论到临床,再从学院(大学)到实践,反反复复,总结出“平衡推拿疗法”;继2000年在周伟等学术接班人的奋发努力下,“平衡推拿疗法”正在朱老先生毕生经验的基础上,逐渐走向―个新的学术平台。

根据普查了解,目前有周华龙、周伟2名传承^。

相关实物遗存:因朱老已于1995年9月仙逝,现存著作《朱金山推拿集锦》(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及当时朱老用的拔火罐等遗存。

另有传人周华龙保存的相关资料:

一、周华龙曾主编10本学术专著,其中包括《神奇的指压疗法》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

二、周华龙主编的《头面部保健推拿》,《颈肩部保健推拿》,《胸腹部保健推拿》,《腰腿部保健推拿》四部丛书(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伴随着创业教育的进步以及中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日益尖锐,在中医学类院校开展针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迫在眉睫。中医学类院校毕业生创业教育需要面对的主要包括创业教育的目的、内容、师资、支持、反馈评价等五个具体部分。应用最新的中医学教学理念、设立创业教育、创造创业文化气氛并且对实践教育进行强化等是中医学类院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需要进行的主要步骤。

关键词:中医学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们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以及能力,让他们拥有创业的想法,开拓创业思路,具有创业素质以及掌握相关的创业知识,从而具备创业能力。中医学类院校办学是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宗旨的,因此创业类教育对中医学院学生来说距离略远, 而且中医学类院校的专业掣肘和其学科的学习方式以及社会环境对医务工作者的特殊需求性及中医学类院校学生的惯性等原因,在不经意间为中医学类院校学生的创业活动创造了无形的障碍。 笔者在下文中对这些成因进行了探讨。

一、中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1.1创业教育的相关体系以及包括的内容

创业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一般分为三个大类:一是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的培训, 二是创业学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三是创业中有切实作用的技能技巧的学习。 具备创业素质是想要创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也是成功创业的基础;创业学学科理论是进行创业的前期指导以及必须要具备的知识储备比较常见的有KAB 创业教育或 SYB 基本创业知识等;创业实践使能否付诸实践的前期检测,同时也是理论基础和实际应有的结合、从而形成创业素质的过程。【1】三者紧密关联相互影响,构建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常见结构。

1.2创业教育的师资匹配

创业教育是一项并不简单的过程,而且教师团队是保障创业教育获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所以创建一支具有过硬师资条件的团队是很有必要的,有过硬的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前期引导对他们的未来创业是有很大裨益的。 研究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事例发现,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不仅仅要具备优秀的教育心理、过硬的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还要有某些强大企业里的精英人员、相关方面的专业以及在我们身边的典型事例。

1.3创业教育的辅助体系

想要创建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系统,不只要拥有教学管理、研究、实践、基金等组织体系,还要尽可能的加入政府的相关帮助和指导。 中医学类院校毕业生的创业基本只停留在理论平面上,这导致他们不具备现实生活中的实干经验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中医学类院校应该对于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进行扶持和相关指导,而有关政府部门也应尽力提供相关帮助,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创业在前期就直接宣告失败。【2】构建一个创业辅助系统不仅仅可以帮助大学创业群体按照中小型企业的合法手续以存在,还可以将政府等部门作为后盾,可以提升小型企业的稳定性。

二、中医学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2.1采用最新的中医学教学理念

要进行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让中医学类院校采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培养中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中医学专业性质较为严肃而且中医学相关知识极为复杂,传统的中医学教育是以将毕业生定位在救死扶伤和治病救人之上。 而现在中医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一是如何进行疾病以及伤痛的预防;二是对疾病的医疗和诊断;三是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四是尽量防止患者死亡时间提前,为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护理服务档次。 1999 年,国际中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在纽约成立,而后就确立了全球中医学教育都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对临床医务人员所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制定,具体包含七个方面:职业素养、服务态度、个人行为;专业基础知识;临床应用;沟通能力;卫生系统;资料数据管理;研究思维。所以,现代中医学的最新需求以及传统中医学教育方式存在着矛盾, 现在中医学不仅仅需要毕业生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毕业生具备着很强的综合能力,所以中医学类院校的教育重点应该从知识逐步转移到创业精神以及创业素质的方面,从而提升中医学院校毕业生所具备的综合能力。

2.2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眼下,国内诸多高校极少有开设创业类课程的,这显然无法适应现今对于人才的需求。中医学类院校具体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课程改革:一是强化专业基础课教育,为学生下坚实基础,尽量让学生做到学识广博。二是增强文理科的合并,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三是设立综合项目课程,扩充学生们的眼界,强化学生们的非智力因素以及相关能力。

2.3建立全新的中医学创业体系

中医学类人才的培养和创业体制要确立新的目标,先进行人事管理系统的改革,将培养和运用有机结合,逐步将中医学科技人才培养和创业体制由封闭逐步转为开放。首先,面向全球,全面强化中医学类院校培训体系的改革。 要走校与校交流以及与国际合作的路线, 尽力推动教育培训课程的综合、逐步将教育手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和人才知识结构的国际化。 这样的合作交流可长可短,可以进行学术交流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专家互相讲学的手段,抑或使用进修或者共同完成协作课题的方式。【4】 其次,将国外的优秀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充分学习国外创业教育获得成功的经典案例,做到博采众长。

三、总结

付诸实践是大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强化个人能力的空间,对于拓宽专业途径以及学生的就业方向,更好的使用社会有着很好的帮助。 中医学类院校应当针对性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比如进行义务诊疗服务、进行社区服务、创业模拟等形式的实践,全面扩充原有的专业实习的固定方向,让他们将所学到的东西付诸于实践,强化学生们创业的能力。 有能力的高校还应该进行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大学毕业生们提供实践的场地以及练习的环境,还可以选择将毕业设计或者论文等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这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可以为广大企业提供紧缺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新宝.创业教育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影响及政府推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7):149-153

[2]李丽芳.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评析[J].高教探索,2012,(4):57-61

[3]姜莉莉.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2,(11):150-151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系统整理了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改实验班的办班实践,总结其经验有四:一是采取“分数”与“兴趣+潜力”相结合的选拔方式;二是重视中医经典和中医传统文化课;三是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四是严格而规范的培养过程管理。

关键词: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医药高等教育历经约60年的发展,目前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也使中医学融入到了大教育、大卫生的体系之中[1]。然而,不少人对高等中医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质疑[2],许多毕业生中医理论不够扎实、动手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医院的要求。我校早在1958年即开展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58级4班实行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出了张六通、孙国杰、梅国强、陈如泉、涂晋文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中医药学家,其中梅国强教授今年被评为全国第三届“国医大师”。我校针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形势,于2004年成立了中医教改实验班,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组班方法及班级管理

采取“分数”与“兴趣+潜力”相结合的选拔方式,遴选出综合素质高、对传统中医文化和中医专业有学习潜能和浓厚兴趣、特长突出(如医古文或英语特长)的学生30名左右组建新班级。选拔环节有志愿报名、资格审查、笔试和面试。笔试考英语、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面试重在对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意志品质及思维能力进行考核。同时,专门给中医教改实验班配备专任教师作为班级辅导员,要求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并针对学生跟师临床,建立了定期考核、监管和反馈机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该班执行独立的教学计划,目标是培养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中医经典功底深厚、临床思辨能力强、具有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中医专门人才。

1.院校教育中结合师承,班级制与导师制互补。“院校教育”有系统培养的优势,“师承教育”有早临床、多临床、名师指导的优势。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外,我校为该班每名学生配备一名临床指导老师。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有18个单元时间跟师临床,每次跟师临床要写跟师临床记录,至少记录3个完整病案。同时,每学期必须至少完成10篇读书心得,其主要内容为学生读经典心得体会、记录导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以及在课程学习、跟师临床中发现的问题、设想的解决方案等,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师古而不泥古,继承又能创新,积极开展古方古法新用、成方成法活用等。

2.课程体系中突出中医经典和中国古代文化。我校对中医教改实验班的课程进行优化、整合,设置以中医课程为主体,中医文化课程为基础,经典课程突出,西医课程少而精,先中医后西医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群有五类:一是中医文化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医哲学基础》和《国学经典选读》等;二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三是中医经典课程,包括《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是中医临床课程,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等;五是中医临床思维拓展课程,包括《名医医案精华选讲》、《经方临床应用》等。其特点:一是确保中医经典课程学时占中医类课程的14,并突出其核心地位;二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内容涉及中医的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根源、认识论、方法论、理论特色等。

3.培养计划中强化临床,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我校通过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中医基础、中医临床以及中医与西医课程比例,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等来强化临床实践环节。通过构建课程实践、预实习、跟师临证、实训、毕业实习等多环节、立体式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使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技能训练融为一体。

三、改革成效

1.学生培养质量。目前,我校已有9届中医教改实验班学生毕业,硕士研究生平均录取率约80%,其中2008级达到88%,就业率基本上达到100%。在已毕业9届中医教改实验班学生中,有10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有10余篇论文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有近20篇论文获得湖北中医药大学优秀论文奖,并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上100余篇。

2.社会影响。通过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国内同类院校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至今,已有十余家新闻单位如中国医药学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湖北电视台就该班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中医文化课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报道。特别是毕业生就业单位对中医教改实验班培养出来的学生评价非常高。

四、成果应用

1.中医学七年制拔尖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建立。2011年我校“中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卓越中医师)培育试验计划”成功入选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这是我校总结传统“师承教育”经验,实施中医教改实验班,同时结合国家教育部“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而取得的又一成果。“基于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培养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于2013年获湖北省政府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我校针对中医学七年制实行多元化的中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五个结合”,即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基础理论教学与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学期教育与假期访学(访名院、名科、名医、名药)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名医名家讲坛相结合、国内教育与国际交流相结合。

2.试点学院改革项目的确立。我校在成功举办中医学教改实验班的基础上,2013年成功申报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改革项目———国医学院(鄂教高函〔2013〕15号),标志着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试点学院改革是在普通本科高校选择专业学院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推进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学院与社会创新资源协同发展为路径,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的综合性改革。至此,我校中医教改实验班的试行与教育部中医学专业改革试点项目以及省级试点学院相适应,形成一条以“试点班—试点专业—试点学院”为主线的富有中医特色的试点改革之路。

五、体会

我校中医教改实验班能够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采取“分数”结合“兴趣+潜力”选拔人才组建新班级,重视学生对中医传统文化和中医专业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克服了单纯分数选拔方式的不足。(2)重视中医经典和中医传统文化课程。调查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发现熟读经典是学好中医的关键因素[3]。但随着学科的分化、学分制的推行,西医课程、选修课,以及顺应素质教育要求开设的课程均有所增加,因此中医经典课程学时数大幅度削减,以致学生普遍对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采取应付态度。另外,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属性。中医学要发展就要对中国的宗教、哲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有所涉猎,才能够谈得上研究和发展中医[4]。(3)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合二为一。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无论经验的获得或是理论的深化,都离不开临床实践。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正是实现二者结合的最佳方式。(4)严格而规范的培养过程管理也十分重要。我校中医教改实验班的办班实践证明了熟读中医经典、反复临床实践是中医药人才成才的必由之路;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班级制与导师制互补,是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最佳模式[5]。

参考文献:

[1]陈晓明,罗小泉,吴伟.对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反思[J].陕西中医,2008,29(11):1567-1568.

[2]赵志英.浅论中医高等人才之现状[J].中医药导报,2007,13(2):20-21.

[3]黄利兴,刘英钱,查青林等.当代百名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调查[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2:)87.

[4]王新陆.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2):83-90.

[5]王华,梁忠,刘松林,等.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9,28(4):4-6.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笔试学科 成绩分析

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是中医专业从业者的入门考试,是对从事中医医师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也是检验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满足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本研究对某中医院校2011―2013年三届毕业生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成绩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学校教师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一、基本资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提供的某中医学院2011―2013年三届毕业生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

二、基本方法

用Excel软件对考生的学科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总成绩、通过率、学科平均成绩、学科平均掌握程度、以认知层次划分的平均成绩、不同认知层次的平均掌握程度,并分别与全国院校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

1.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情况。

2011―2013年,参加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人数逐年增加,学校报考人数从2011年的171人增加至2013年的243人;学校考生成绩平均分和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2013年,学校和全国的考生平均分和通过率逐年递增,详见表1。

表1 某中医学院毕业生2011―2013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情况

2.三门科目部分平均成绩情况。

近三年,学校考生的中医基础知识、公共知识、临床知识考试成绩平均分均高于全国考生水平,且考试成绩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详见表2。

表2 某中医学院毕业生2011―2013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知识、公共知识、临床知识平均分的基本情况

三、讨论

1.考试整体情况评价。

近三年,我校考生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总成绩平均分、通过率、三门科目部分平均成绩和平均掌握率均高于全国考生水平。这充分说明我校中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整体水平较高,学生基本功扎实,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系统和熟练。

2.加强医学公用知识教育。

通过对我校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校考生公共知识平均分和平均掌握率明显低于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成绩起伏较大。这进一步显示了我校在公共知识教育方面的不足,也为我们下一步对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指明了方向。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的相关规定,我校将积极推动人文社会学科与中医学的交叉渗透。主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开拓各种渠道,实现中医学专业各门课程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接。

3.改革考试形式和考试管理制度。

鉴于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学校应该定期分析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结果,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反馈,并将其灵活运用于中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考试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巧妙联系起来,使他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以中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提高教学质量。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陈汝德先生,又名陈木芳,祖籍广东汕尾,1945年出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诊断内外方剂药学(全科)、香港新华中医学院高级研究班,是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执业全科中医师、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原执行委员会委员、香港广东省汕尾市同乡总会中医协会理事长、香港中医研究院教授,并经营陈汝德康德堂三十多年,有多篇医学论文刊载于中国《中医杂志》等著名书刊,其传略、成就被编入《世界名人录》、《香港英才录》等大型辞书。】

服务社会真诚回馈

在许多义诊的中医行业活动上,陈汝德先生是被人们常常所见到的人,大多的时候,他一如在自己药行里的情形,身着一套白大褂,不是在聚神会神地为病人诊断,便是神情平和地向病人解释,这就是陈汝德先生给大多人的印象:平凡真实,有一颗服务社会的热心。

提及陈汝德先生,许多人都对他的医术竖起大拇指,提及他的为人,许多人也会展露笑意。从医术上来说,他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诊断内外方剂药学(全科)、香港新华中医学院高级研究班,拥有四十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从日常生活上来说,与他接触过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感触到他身上的那股平易近人,他说话不紧不慢,没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却是吐字清晰、条理分明,带着医者的亲切与严谨。

据了解,陈汝德先生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参与许多服务社会的义务工作,1982年海丰陶河虾西小学修建,陶河镇主公路,陶河至虾西乡公路的修建,他是出力出钱的筹建委员。2007年与汕尾市等中医业界创立了香港广东汕尾市同乡总会中医协会并担任理事长,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保持自己强烈的责任心和服务热情。

为回馈家乡,他经常组织一批香港中医师在香港以及内地进行义诊、赠药活动。“我们回到家乡义诊赠药时,来问诊问药的乡亲非常多,由此可见,我们这种活动举办得非常有意义,能够真正地帮助到家乡人,我希望以后自己能够多多参加类似的活动。”胸怀一颗服务家乡的心,他把那份感恩之情挥洒在家乡人身上。

陈汝德先生是一位做事细心、有条理的人,素来喜欢做一些归档、总结的工作。如果你有机会翻开他的服务工作日志,印入你眼帘的将是手写的、记录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事项和数据,这些事项和数据的背后,正是他和众多中医行业人士服务社会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他是一位谦和的人,当他详细地向笔者提及这些服务工作时,他喜欢提及自己所在的团体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作为。

除服务香港广东汕尾市同乡总会中医协会之外,陈汝德先生还担任其它多个社团的医师顾问,积极踊跃参加各种进社区的义诊工作,常对老弱贫病、伤残、无依者减免费施治,送医送药上门。香港“欢乐满东华”慈善筹款之认识中草药漫步行,陈汝德先生与太太颜惠梅医师(香港全科中医师)同筹办者之一李密汉教授,香港中草药专家竭力向参与者,浸大中医学院学生们实地讲解中草药的认识、保护、培育、采用等。而且参加诸多类似的活动,陈汝德先生得到了其夫人颜惠梅女士的大力支持,并且,他们双双服务社会的身影也常出现在许多类似的活动上,有名家曾赠送陈汝德、颜惠梅伉俪服务社会的嵌名联――“汝河澎湃如才识,频施惠泽;德望崔巍若峻峰,远播梅馨。”

医术追求精益求精

谈及当年选择中医这一行,陈汝德先生表示还算是平稳发展,虽然当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的事例,但最终也是在平稳中度过,而且能在奉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他认为,中医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医术,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广大病患者。

陈汝德先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诊断内外方剂药学(全科),师从广东名中医郭仕猷(郭贞)和曾岳庵等,从中学习了大量的医术知识,并慢慢地收获在中医界的成就。回顾过往,他自从医至今已拥有四十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主理内、外、妇、儿全科,特别是在医治骨刺、风湿、心血管内科方面有很高的医术,并成功地研制出“特效骨刺散”, 被患者誉为“骨刺圣手”,擅长医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骨伤、皮肤科等疑难杂症,以及擅长运用针炙、推拿等物理治疗方法等,另外,他自己研制出多种中药成份的药品,且效果显着。

1993年,由于医术高明,陈汝德先生应邀到北京为时任中国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彭仕禄诊病。曾任《广东中医》审编委员会委员、九十多岁高龄的名中医师曾岳庵撰联称誉陈汝德医师,这幅鹤顶格嵌名联曰:“汝心越善成功越大,德行弥高医术弥精。”

紧跟时代的步伐,陈汝德先生在行医过程中,非常注重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医术,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做中医这一行,一定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学习。”由此,他常常对自己严格要求,利用大量的休息时间坚持不断地学习和进修,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他攻读了香港新华中医学院高级研究班,1983年往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学院、荔湾中医医院实习,参观交流,是香港中医界最早回内地学习交流团之一,并取得修业证书。2004年12月,颜惠梅女士从流花桥医院中西医结合课程培训班(第二期)顺利结业。

在中医方面几十年的实践和总结过程中,陈汝德先生撰写了多篇医学论文,被业界多家著名刊物刊载。例如,论文《腰椎骨刺顽症中医方法治愈例证》被选编入《首届全球中医药大会论文集》;《糖尿病脚免截诊治》被编入《中医杂志》、《香港中医杂志》、《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中医药论文集》;《多发性脓肿“流注”、“瓜”中医诊治验证》被选编入《港、澳、内地中西结合专业交流研讨会医学资料汇编》,与夫人颜惠梅女士合撰了《论三种常用草药》。鉴于在中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陈汝德先生在2005年被香港中医研究院聘请为该院教授。

目前,他还和励志会梁李秀娱纪念学校合办了一个中草药园,并在未来计划把所种植草药的成长过程、功效编集成册。

另一方面,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和认可,其传承和发展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中医,以前没有受到很大的关注,现在全世界都证明:中医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我们应该要好好地发扬中华民族这一瑰宝。”陈汝德先生认为,“弘扬中医学、发展中医学”是每一位中医师所应承担的责任。为此,他积极出席业界的学术交流会,乐于与业内人士分享自己在中医方面的研究经验,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医术上的精益求精,在服务上的孜孜不倦,广东作家杨永可曾这样描述陈汝德、颜惠梅伉俪,诗曰:“济世悬壶医者心,八纲四诊至精深。口碑载道驰隆誉,妙手回春递好音。澎湃江河才格涨,馨香梅蕙德施森。霍然去病长康众,近悦遐来沐霈霖。”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类毕业生 就业工作

当前,我国高等药学类教育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各种矛盾与问题的凸显期。各高等院校的药学类专业纷纷扩大招生规模,这对于发展我国药学事业,培养更多药学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药学类毕业生专业性强,就业方向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新时期如何客观认识当前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正确分析当前就业矛盾和问题,因势利导,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变挑战为机遇是摆在药学教育和就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就业工作开展现状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我校近几年完成了从千人大学向万人大学的跨越,但是这个跨越也给学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根据形势变化,采取切实措施,使就业工作逐渐呈现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新特点。学校明确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职责,实行“一把手工程”,并不断建立科学的就业工作考核评估体系,经费上重点支持各学院各专业就业指导、服务、市场拓展、调研、供需洽谈、信息、推进基层就业等活动的开展;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必修课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和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毕业生年终就业率都能够保持在90%以上。

二、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事业发展很快,对药学毕业生基本保持着较旺盛的需求。但近些年来,全国新增加了不少药学院系,同时由于毕业生的主动择业意识尚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化需求,使得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困难逐渐加大。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2006年有药学类毕业生628名,发展到2009年达到917名,期间2008年为1022名,达到历史峰值。无论是招生数量上还是专业拓展上都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详见表一)

我通过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毕业生2006年至2009年就业情况,总结其呈现的几个特点。

1.从就业单位分布来看(详见附表二):近4年有54%以上毕业生进入医药相关企业,如制药企业、药厂、药房、化工类企业等;近8%毕业生在非医药企业工作,如物流、电子等;有近15%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单位药剂等部门工作,约13%毕业生选择升学或出国深造,还有近10%学生分布在其他各类单位。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医药行业、医疗卫生单位和升学是毕业生的首选。

2.从地区看:近几年,南京、泰州、连云港、常州、苏州等地的医药企业快速发展,对药学类毕业生需求较旺,但省内欠发达地区如苏北虽然有较大用人需求,但往往毕业生不愿意到经济相对落后地方工作,另外,医药发展较好的省外地区也有较大需求量。

3.从性别看:男生一次就业率要高于女生,市场对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4.从岗位看:医药营销岗位市场需求远远多于医药行业其他岗位,但愿意从事医药销售行业的学生数量不是很多。

5.在非医药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及参加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如村官、西部和苏北计划的毕业生也逐步增加。

表一: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毕业生人数情况汇总表(2006―2009年)

表二: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毕业去向情况汇总表(统计数据为每年截至12月31日)

三、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

从根本上说,当前药学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药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是高等医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药学类院校要根据国家医药事业发展状况,主动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指导体系。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1.建立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以适应医药市场经济的发展。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或服务多局限于校园招聘会和就业手续办理,这仅是短暂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手段,而构建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才是稳定的、持续的促进毕业生就业方案[1]。就业管理部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培育市场,定期研究、分析药学类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与走向,统计分析全国药学类就业市场情况相关数据,为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科学、理性的指导依据。在市场研究的同时,也要制定中长期就业市场开发战略和具体市场组织、开发计划。

2.加大药学类学生择业观念指导力度。

我根据从事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经验分析,药学类毕业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错误择业观念:(1)虽有就业压力,但多持观望态度,尤其是本一批次毕业生;(2)对薪水和就业地区看的很重,不愿到艰苦地区或岗位工作;(3)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女生,只愿意在QA、QC、药品研发及事业单位等稳定部门工作,择业面比较窄;(4)部分学生把就业寄托于家庭;(5)考研学生过于依赖考研,未做好两手准备;(6)少部分毕业生择业三心二意,面试多家可以签约单位而错过很多择业机会。针对以上情况,学校要引导毕业生树立规划意识,加强医药市场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引导毕业生树立诚信守约意识,提升求职技巧和端正职业认识。

3.提升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药学类专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为例,学院以本科生导师制度为抓手,以科研骨干培训班、中药鉴定培训班、精密仪器培训班、实验技能大赛等为平台,从中低年级广泛引导学生参与省、校科技创新比赛及立项活动,不断扶持和培育学生科研活动与兴趣,同时通过开展“杏林学子修身工程”、大学生素质拓展之“八个一”工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以及文化艺术节等社团活动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4.建立以生涯规划为主体的药学类就业指导体系。

大学生涯目标是指大学生根据社会期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确立自我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生涯教育不仅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导向,也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既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2]。药学类就业指导要根据药学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特点,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相结合的全过程药学类就业指导体系,并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5.重视毕业生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仍是大学生接受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渠道,这在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部分院校指导课程以大班教学模式授课,且主要针对毕业班和新生班级,因此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希望得到个性指导的期望值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学校要探索创新个性化指导模式,如建立“就业与职业规划咨询室”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方案,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6.药学类专业结构和教育体制适当调整与改革。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已趋市场化,但药学类专业结构调整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部分药学类专业及课程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和设置,有较大盲目性;而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药学类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了解市场,掌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四、总结

医药行业作为国家一项重大产业一直以来都得以重视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出现了一些制约自身发展的新问题,目前正处于艰难的调整规范期。在此期间,药学类大学生的就业态势势必由于行业的暂时不景气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3]。但是药学类毕业生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如果较大规模的药学类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将打击社会和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对药学类劳动力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药学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应引起高等院校和社会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以为我国药学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兴权.校园招聘会.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下的创新发展-访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李忠军.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02).

[2]陈秀珍.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缺失的原因分析.科教文汇(教育教学),2007,(3):44.

[3]李庆利,王凤杰.药学大学生近期就业态势浅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生;毕业生质量;毕业考核

[中图分类号] G6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70?03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开始从扩大规模逐渐转变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学校的教育质量到底如何,归根结底还体现在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上。可以说,毕业生质量是判断学校教育质量的终极尺度[1]。医学类本科生毕业考核是学校对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的最全面的综合性考核,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最后一次总结性考核。此次考核是可全面验收学校教学和毕业生质量,是准予学生毕业和获取学位的必要条件。因此,为提高毕业生质量,各医学院校都高度重视并进行毕业考核改革。

为适应学生就业和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加强毕业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毕业考核水平,近年来,我校在借鉴全国其他高等医学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改革了本科类医学生毕业考核方案,实施多站式临床毕业考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考核组织形式与内容

1. 组织管理

毕业考核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各二级学院具体负责实施。学校成立了由主管校长领导,教务处处长负责、教务科、学工办、实习科人员组成的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方案、遴选专家组成员、组织考核试题、监督考核过程、组织考核前培训会及考核后成绩统计等。

2. 考核方案

借鉴“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核”方式,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毕业考核包括综合笔试和临床技能考核两部分,其中,综合笔试占40%、临床技能考核占60%记入毕业考核成绩。重在考核毕业生的临床技能、基本操作和临床答辩能力。

综合笔试:由学校组织专家统一命题,采用100分制,按40%纳入毕业考核总成绩。综合笔试含基本理论考核(占60分)和病例分析(占40分)二部分。各专业综合笔试的内容及要求如下。①中医学专业(含中医临床、骨伤、外科方向):基本理论考核由中医基础理论(15分)、中医诊断学(15分)、中药学(15分)、方剂学(15分)组成;病例分析由1个内科病例(20分)和选做1个相关专业病例(20分)组成。②中西医结合专业:基本理论考核由中医诊断学(15分)、方剂学(15分)、药理学(15分)、人体解剖学(15分)组成,病例分析由1个内科病例(20分)和选做1个相关专业病例(20分)组成。

临床技能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主要采取二站式方法考核。第一站考核学生辅助检查的判读能力(20分),考试时间10分钟,考试内容包括心电图、X线片、实验室检查,学生在答题卡上笔试做答。第二站是临床诊疗技能考核(40分),考试时间10分钟,考试内容包括体格检查、中医望闻切诊、针灸技术、西医基本操作技能,采用医学教学模拟人或考生相互进行操作的方式。考官在考生进行操作时或操作后,提出相关问题,考生口头回答。

3. 考核地点

临床技能教学实验中心。

4. 考核时间

毕业考核安排在学生结束实习返校后第2周进行。

5. 考核对象

湖南中医药大学级中医学专业(含中医临床、骨伤、外科方向)、中西医结合专业2008-2011届参加考核的毕业生3062人。其中2008级559人、2009级629人、2010级838人、2011级1036人。

6. 考核评分

临床技能学生每站考完后,考核教师当场给予打分。辅助检查的判读能力满分为20分,12分以上为合格;体格检查、中医望闻切诊、针灸技术、西医基本操作每站满分为10分,6分以上为合格;每站考核分数低于相应合格线者,须进行该站的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须补实习1~2周后再行补考。第二次补考不通过者不予以毕业。每站考核成绩之和便是学生临床技能最终考核得分。

二、结果

1. 四个年级毕业考核总成绩比较(见表1)

从毕业考核总成绩来看,2008—20011届最高分依次为89、93、94、90,平均分依次为56、66、67、69,通过率依次为88%、90%、93%、94%。这表明在综合笔试加临床技能这种考核模式下,我校学生毕业考核总体成绩一年比一年要好。

2. 四个年级临床技能考核五项成绩比较(见表2,分x±s)

五项考试成绩中,除了体格检查成绩无明显差异外,辅助检查的判读能力、中医望闻切诊、针灸技术、西医基本操作这4项技能的考核成绩是逐年稳步提高。这说明了通过新的临床技能考核方式可促进学生更加重视、扎实地掌握临床各项技能,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当然,这种考核方式也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学生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

三、讨论

1. 毕业考核改革促进了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经过连续四年实施毕业考核,使得我校的毕业考核工作逐渐走向正轨,尤其是通过多站式临床技能考核,不仅使得各临床医院更加重视临床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是由于毕业考核成绩是准予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实习中更加重视临床实践操作,更加注重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结果,通过毕业考核,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学生的临床辨证诊疗技能也得到普遍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的提升。

2. 毕业考核改革规范了毕业生质量评估工作

毕业考核改变了以往笔试加一篇论文就能毕业的局面。新的考核方法具有以下特点:①考核内容更加全面。以前毕业考试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多以识记、背诵为主,其考试分数无法真正体现学生对临床技能实践操作的掌握情况。改革后的毕业考核将综合笔试与临床技能分开计分,综合笔试只占40分,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而临床技能有60分,都采用2站式的考核方式,包含了辅助检查的判读能力、体格检查、中医望闻切诊、针灸技术、西医基本操作5个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从考核内容及各自所占的分值来看,新的毕业考核更加注重学生的临床思维及诊疗技能的考核。②评分标准进一步统一、量化。新的考核方案将综合笔试中每一门课程和临床技能每一站考核的评分标准都统一细化、量化,如中西医结合专业综合笔试中医诊断学、方剂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各占15分,在其辅助检查的判读能力(20分)中,心电图、X线片、实验室检查各自的分数为6、8、6。这些统一标准在客观上减少了教师打分的随意性,提高了考核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评分标准进一步量化,更加便于考核的实际操作,有利于考查学生真正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科学合理评估毕业生质量的目的,使毕业生质量评估工作趋向客观、合理、科学规范。

3. 毕业考核为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核做好铺垫

目前,国家已实行执业医师考试、注册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通过医师资格考试为医师执业注册的前提条件。”为使我们的医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相接轨 [2]。这是医科类毕业生从业的必经之路,我校目前所采用的医学生毕业考核方案可以看作是与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的一种尝试性并轨,尤其是在临床技能考核方面,为毕业生适应并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四、结论

总体来讲,改革后的毕业考核方法其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可操作性强。不仅能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估毕业生质量,使我校的毕业生质量评估工作更加具体、科学、完善,尤其是临床技能考核,对我校的临床教学、实习、临床技能培养工作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导向性,促进了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作用。当然,作为一种质量评价体系,毕业考核还有待于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以便更好的运用这一手段推进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和伟,杨天仁,闫忠红.对中医学专业认证的思考与探索[J].中医教育,2008,27(4):14-16.

[2] 李秀敏.执业医师考试与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4(8):33-34.

上一篇:毕业总结格式范文 下一篇:自考毕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