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2-24 19:16:41

中药学专业

中药学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教学改革

执业药师考试是药学专业相关人员的职业准入控制考试,提升药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药师队伍对于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偏重于化学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对于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1]。学生临床药物知识不足、课程设置欠缺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成的知识体系。另外,学生在本科毕业后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满三年才可申请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对于本科学习来讲时间上具有后滞性。这些原因都成为了学生在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过关率低的重要因素。文章拟在本科培养阶段将执业中药师考试中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融入到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优化课程设置,完善知识体系

当前的中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通识类课程、医学大类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在执业中药师考试的导向下,当前的课程设置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备,与执业中药师考试要求的知识匹配度相差较大。因此,做好课程体系的优化工作对于构架知识网络,提升应用能力显得极为紧迫。

(一)完善课程衔接设置,贯通知识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之间互为基础。目前的教学中,有些院校的《中医诊断学》课程在近几届中药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被取消了[2]。在执业中药师考试的导向下,重视《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提升临床用药技能大有裨益。与理法方药相关的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以联系的观点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将知识化整为零,横向延伸,纵向贯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重视临床药学知识,强化临床用药

适应执业药师政策变化和药学科学发展,精选教学内容,这是药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3]。以临床药学服务为中心的执业中药师,需要扎实的临床用药知识。中成药作为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使用方便、易于携带保存、副作用较小、疗效稳定,受到临床医师及广大患者的偏好[4]。中成药学已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到医护、药剂、营销等各方面,开设此门课程很有必要[5]。将《中成药学》开设成限定专业选修课和《方剂学》同学期进行授课,会使得学生对于《方剂学》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入。《中成药学》的考核可以采取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对于《中成药学》的学习要求进行考核评价。《临床药物治疗学》构建了以疾病为主线,将医学知识、药物治疗知识及药学服务基本技能相结合[6]。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实际临床工作后,面对复杂的病情和千变万化的个体,其药师的角色往往满足不了临床治疗的需要[7]。将《临床药物治疗学》开设成专业限定选修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本科生对临床治疗知识掌握的不足,为学生从事与执业中药师相关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融入营养师课程知识,优化应用能力

当前,药店也会销售保健品、营养品、奶粉等非药品,但对于保健品等的购销缺乏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营养专业知识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等复杂的知识,教学过程可通过开设选修课,组织参加讲座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考取公共营养师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药店中引进营养师,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保健品销售等过程,将会逐步影响顾客的饮食结构和购买习惯,对提高公众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另外,一个营养师也是一个培训员,可以把营养保健知识传授给顾客,从而提升公众对于营养知识的关注。

二、调整实习模式,提高应用技能

中药学专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8]。培养适应药师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改进实习模式,使实习和执业药师工作的吻合度更高。

(一)走近中药房,从饮片认知到中药调剂

中药房带教不同于课堂教学,是一种灵活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处方的分析、调配、药物配伍及中药饮片鉴别有了形象具体化的认识[9]。中药的养护是中药房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药的养护工作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学生可通过在中药房进行实地操作,从而深入理解养护学的运用。中药的调剂集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于一体,学生通过调剂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中药房的带教学习,对于学生弥补学生在医院、药店、诊所等工作岗位上的临床中药调剂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

(二)体验药品零售,运用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选取零售药店作为实习场所之一,旨在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深化执业药师的服务功能。从顾客描述症状到药师推荐相关药品,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运用专业的药学素养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接触社会、学会倾听,从而实现有效的与人沟通交流。

(三)参观生产加工,提升理论的实践应用

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前往药材市场参观并现场利用饮片展开教学,对于《中药药剂学》,可组织学生前往规模较大的药厂进行参观,深入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中药炮制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观摩饮片厂中药炮制的过程,并让学生可以现场进行炮制操作,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地的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药学职业素养、强化职业中药师的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都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三、改进教学考核,开展教学活动

在新的执业中药师考核形势下,在教学中应积极展开探索适应执业药师培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结合执业药师和药师考试的要求,补充修订教学大纲、增加部分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考核评价。

(一)结合执业药师与药师考试建立中药学相关课程试题库

基于执业中药师考试的形式,教学中应不断收集并完善考试题库,更新教学资源,确保对于学生的训练和考核行之有效。建立考试课程题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机考代替纸笔考试。可根据本科学习的学习特点制作出一款适合备考执业中药师考试练习的APP软件,帮助学生强化训练。

(二)建立“执业药师与药师考试学习小组”并对学生进行执业药师考试辅导

建立“执业药师与药师考试学习小组”,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展开学习,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作为指导学习的教练。积极探索中药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要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为主要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贯穿执业药师和药师等社会职业考试要求的专业素质培养。在新的执业中药师需求形势下,拓宽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的技能,与执业药师考试实现有机衔接是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庞挺,吴春福.我国执业药师考试资格探讨[J].中国药师,2009(6).

[2]郝建新.中医诊断学在中药专业课程序列中地位的思考[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3).

[3]张丽慧,赵建波.执业药师政策与药学教育改革[J].药学教育,2005,21(1).

[4]王颖芳,韩彬,贾真,等.中成药学课程设置认识与教学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5).

[5]冉亮.浅谈设置中成药学课程的必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6(14).

[6]赵燕芬,保泽庆,刘慧.基于基层药师培养的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建设与研[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1).

[7]钱江华,刘浩,魏芳,等.临床药物治疗学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9).

[8]符崖,高明,熊天琴,等.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岗位技能培养探讨[J].药学教育,2014(2).

[9]梁文能,肖毓芳.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中药房带教初探[J].中医药报,2012(1).

[10]冯果,刘文,李江,等《.临床中药调剂学》对学生中药调剂职业技能的培养[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6).

中药学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实用中药;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文化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当前全国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中药学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中药材生产、中药鉴定、中药调剂、中药饮片生产、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购销、中药养护、中药学服务、中药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用中药作为高职中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中药基本理论知识,介绍近400味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实用知识与技能,其中蕴含丰富的东方文化和科学思维。关于在高职中药学专业或课程方面开展好课程思政,不仅是时代赋予其以中医药文化立德树人的重大任务,更是其实现继承、创新、自我完善的有力保障。

1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巨大贡献[3]。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素养和卓越的智慧成果,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源泉。中药的历史、命名、典故、民俗、名人、传说、古诗词、成语、影视剧,以及药茶、香囊、名著、名医、名方、名贵药材、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企业、中药博物馆等都极具中医药文化特色,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再者,山西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禀赋富足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与中药材资源,如十大晋药、傅山等名医、广誉远等老字号、小儿葫芦散等名药,都极具地域中医药文化特色。另外,学院“修德济世,精业立身”校训、“自强不息”药院精神、“百草精神”校风、“术道并重、授业培能”教风等也都是非常好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整理、提炼、分析、总结其中蕴含的中华内涵元素,作为实用中药课程教学典型的思政教育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劳动内涵,感悟工匠追求,厚植家国情怀,敬畏法律法规,增进职业自信,提升职业素养,从而达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学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2.1抓好课堂教学管理

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修订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用中药课程标准,确定实用中药课程素质目标,选用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与食品药品类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根据素质目标,结合课程内容,深入挖掘实用中药课程所蕴含的中医药文化等思政教育资源,构建课程微课、图文、视频等思政资源素材库。针对学生认知,修订教学设计方案,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建立典型教学案例库。把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切实达到立德树人效果。

2.2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标,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运用案例讨论法、榜样示范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讲到开窍药麝香时,课前,教师任务单,要求学生分组收集整理名贵中药麝香的来源、典故、民俗、影视剧,以及天然麝香与人工麝香的区别、老字号企业、名优中成药等相关内容,上传教学平台并讨论;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热点如“《甄嬛传》中麝香让华妃不孕是真的吗”以及2015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难点如“人工麝香核心成分麝香酮合成攻关情况”等进行讲解、讨论;课后,要求学生整理完善麝香相关资料,并按小组制作麝香图文资料、视频等到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弘扬中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这样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研制珍稀动物药材天然麝香替代品人工麝香的行业发展概况和解决濒危动物药材为健康中国作出的重大贡献,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2.3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将第一课堂知识延伸式纵向教学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式横向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积极构建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素质拓展活动。如结合实用中药等专业课程蕴含的中医药文化思政教育元素,开展职业教育周活动、艾绒艾条香包香牌制作体验活动、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百草讲堂、中药诗词大会、中药文化班级特色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职业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操守,使其成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药人才,进一步发扬中药传统文化。

3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教师。在实用中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课程思政主力军作用,特别重视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一是发挥系部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教师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建思政课教师、支部书记、专业教师、辅导员等组成的专兼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组织教研室、课程组教师认真学习《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以及省教育厅、学院、系部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二是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和培训制度,充分依托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教育平台,定期开展课程思政集体教研活动,进行师德师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教学能力、四史教育等专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拓展课程思政思路,转变教学观念,丰富中医药知识,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梳理课程中医药文化育人主线,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以实际行动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四是激励教师合作申报,主持或参与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将教学效果、教研成果作为晋升定级、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4探索完善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

探索完善科学多维的课程思政成效考核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课程组初步建立教师、学生、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采取课程教学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的师生互评方式,逐步完善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相融合的评价标准,切实发挥智能化、信息化教学平台优势,采用定性定量评价方法,监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如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对教师在课程资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讲授风格、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等方面实施课程思政多维度融入的评价指标,初步构建学生对教师课程思政融入多样性、满意度、认可度、达成度、合理性等不同方面的调研分析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习热忱。再如在学习效果评价时,采用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线下与线上考核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将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想法、看法、做法,以及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习惯、知识与技能扎实程度等多方面纳入考核内容。其中,过程评价以课堂表现、线上成绩为主,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通过学生签到、作业、出勤、课堂互动、师生互评、小组合作、平时小测试、考试、提交作品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评价是指期末考试,采取理论闭卷和实践操作、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考核形式,题型多样,注重考核中医药文化、职业素养等价值取向,以及学生中药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提升。整个考核评价秉持公平、公正、合理原则,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社会性评价主要依托网络问卷、实地走访、考察调研等形式,调查家长对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包括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实习实训等活动)的了解度、满意度等,调查用人单位、社区等对学生在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等活动中思想品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价和总体印象。调查反馈结果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5结语

中医药学的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践需要。实用中药课程教学团队以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医药文化为引领,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用中药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领悟中医药文化精华,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树立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提高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坚定中医药自信,形成传承创新中医药的文化自觉,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鼓舞学生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A/OL].(2020-06-05)[2020-06-06].

[2]王军,段志光,刘星,等.聚焦中医药自信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体系[J].中医教育,2021,40(5):8-12.

[3]遵循规律,让中医药根深叶茂[N].人民日报,2019-11-28(5).

[4]彭志强,宋金玉,樊圣丽.中医药高职教育的中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山西药科职业学院中药类专业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28(2):84-87.

[5]董玉节.更好弘扬发展中医药文化[N].人民日报,2019-09-10(7).

中药学专业范文第3篇

依据《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要重视中医药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建设校园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学习活动中奠定中医药思维的基础;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教学上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拓展第二课堂,实践中培养中医思维运用能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凸显中医药思维培养;多元化成绩评价,着重突出中医药思维方法运用的考核。通过改革,提升了学生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了适应行业需求的中医药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思维;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且在海外的传播亦更为广泛,使得高等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也使中医药得到更好地发扬传承,进行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的、以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为切入点的、多元化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1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不少学校的中药学专业建设存在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课程体系庞杂,知识结构零乱,实践适应性差,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论证不足等问题[1];同时中药西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保持中药特色已成为构建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必须突破的瓶颈[2]。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了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标准中指出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坚持“双思维并重”。“双思维并重”即指科学思维与中医药思维培养并重,尤其为中医药思维,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3]。这是中药学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也是迄今中药学专业教育中所缺失的,更是培养本领域未来的领军人才不可或缺的。在当前应对中医药思维的培养给与高度重视和更多的关注[2]。目前中医药思维的诠释已比较完善。中医药学的辨证思维、整体思维、哲学思维、司外揣内思维、意象思维、类比思维、中和思维等思维方法独具特色,是当今中医药大学生在传承与弘扬祖国医学过程中,必备的思维品质[4],建立中医药思维对于今后的中药学专业课程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乃至日后的科研、工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医药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中药专业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2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

2.1传承校园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奠定中医药思维基础

营造良好的中医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为学生带来舒适的生活状态,而且能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供阵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熏陶。如福建中医药大学新校区,一方面在校园内建设标本馆(含生态景观区、闽台中草药区、贵细药材区、中成药区等)、福建中医药历史名人(陈修园、宋慈、董奉等)、文化长廊(方歌走廊、时令广场、河洛时光等)等,这些均刺激了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形成。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建设时珍园(药用植物园),将时珍园分区化类,尤其是设立了“立体中药园”区,“立体中药园”区的植物依《中药学》课程中的中药功效来分类,徜徉在“立体中药园”区,身边的花花草草皆为专业课所涉及的,这不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对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培养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营造科学严谨的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既能提升学生中医药文化底蕴,又能正相关的刺激中医药思维的形成,逐步培养起学生系统的中医药思维体系。

2.2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

在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要善于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特点,加强中医药思维方法教学,使学生学会应用中医药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应注重中医学基础的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哲学思维、司外揣内等思维的培养,注重中药学、方剂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药“法象用药”与意象思维的培养、药物四性与中和思维的培养、类比思维的培养等等。如根据五行学说来解释五味的定义;根据天人相应理论,应用取类比象法来解释蝉蜕治疗夜啼;根据相生相克理论来解释茯神的安神等等,运用中医药思维来研究、思考人体的生理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以此指导临床用药,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中药运用的整体联系与功能,为中药学人才向着更高层次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授课方式方面,除传统讲授法外,还应设计IBL教学法、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既能激发了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如《中药学》中防风药性辛甘、微温,并无苦味,为何具有“胜湿”功效?讲授上可采用精讲与设疑相结合方法[5],让学生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内容,用中医药思维方法去分析讨论问题,以提高中医药思维综合运用的能力。

2.3拓展第二课堂

培养中医思维运用能力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素质拓展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从社会实践、文体艺术、社团活动、技能培训等方面实施素质拓展各项训练,以开拓学生社会视野,促进学生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如福建中医药大学通过以校园文化,让“药”入目;请名师论药,让“药”入耳;办专业活动,让“药”入口等,逐渐形成自身专业特色。

2.3.1请名师论药

让“药”入耳对于中药学专业学生而言,想对自己的专业深入了解,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举办专业教育。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就建立了面向学生的学术讲坛“名师论药”,邀请知名国内外中药学专家到校,不定期举办“名师论药”系列讲座,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中药学专业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及专家的中医药思维模式。如北京大学药学院蔡少青教授来院举办“三七的生药学研究与质量控制”的学术讲座;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陈建明教授来院举办“难溶性药物注射给药系统”的学术讲座;台北医学大学药学院院长吴介信教授到院作“中草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之机转探讨”的专题报告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学术讲座,让学生树立起全新的学习观念,主动寻求知识的增长,并培养了其运用中医药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办专业活动

让“药”入口在学生课余时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挥品牌学生社团“本草社”作用,依托时珍园和标本馆,培养中药材及中药文化知识的解说员,向来校参观的客人讲解中药知识,不仅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药用植物,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又能促进其中医药思维的形成;举办的“我爱背方歌、我爱识中药”的三爱活动比赛,既夯实了学生中医药理论学习的基本功,又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形成;举办的腊叶标本制作、药膳烹调大赛、中药传统剂型制作等专业比赛,通过亲身的实践,加深了学生对传统用药规律的认识,让学生从最初的思维程式化模仿,逐渐过渡到娴熟运用。

2.4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凸显个性化中医药思维培养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中药专业新生从入学开始,除要完成正常本科教育所要求的学习内容以外,还需参与一项立项活动,故给每个学生选配专业导师,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中药学专业讲究传承,本科生导师制度,一对一实施个性化培养,会让学生在跟师实践过程中,零距离感受带教教师的实践技能与学术魅力,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专业实践教育,同时也让中医药思维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这是第一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同时依据中药学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利用设置的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引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大学生挑战、创业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不仅会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而且也会大大增强学生的科研水平能力与创新意识。

2.5多元化成绩评价

突出中医药思维方法运用的考核围绕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等中医药药院校应积极探索学生成绩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制定的《本科考核办法及试卷命题规范暂行规定》中指出“除了采用传统的期中考、阶段考、结束考和期末考等试卷方式之外,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类型和特点选择口试、闭卷、开卷、操作、论文、答辩、设计等形式进行考核,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考核方法,以使考核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中药学专业而言,药学院亦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加强了对中医药思维方法运用考核,侧重评价学习情感、态度及策略,实践规范操作能力及质疑,反思及创新精神;终结性评价以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核等形式为主,同时加大了中医药思维能力考核内容,借此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评判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毕业设计侧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中药整体知识内涵达到融会贯通。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是中药继承与发展的核心[1]。中药学专业应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中药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将中医药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以全面提高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匡海学.厚基础重传承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医教育,2014,33(3):1-3.

[2]匡海学.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问题的思考[J].中医杂志,2015,56(16):1355-1358.

[3]胡菲桐,张瀛予,方玲.关于培养中药专业大学新生中医药思维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19-120.

[4]郭延东.中医思维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9,41(9):6-8.

[5]王英豪.《中药学》教学宜突出“五结合”[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4):60-61.

中药学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管理

《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06〕26号,《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必然要求。实施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是核心,大力培养高职高专中药人才,为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建设探讨会

成立主要由来自中药行业、企业专家、高校骨干教师等成员组成的中药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合作单位共30多家。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建设探讨会,凡属于办学重大事项,经过双方协商决定。建立行业与学院的双向教学质量监管系统,多层次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成员单位的深层次合作

结合学院专业建设要求,充分利用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成员单位的资源,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与苏州大学附属一院、苏州中医院、苏州雷允上国药连锁有限公司,苏州天灵饮片有限公司等医疗单位合作,加强专业建设。积极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构建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聘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与行业共同开发课程,《药品经营与管理》到药业现场教学,《中药信息化服务》《专业发展动态》等中药的课程聘请行业专家授课。

三、建设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创办中药学专业网站,及时国家、省、市有关医药卫生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相关政策。开辟宣传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专栏,及时单位用人信息和毕业生信息,构建成员单位选人用人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通过中药学专业网站建设,提高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科研开发。建设好网上中药科普馆,介绍中药科普知识,中药资源,中药合理应用等,做好社会服务。

四、建立校企人才交流制度,开展理事会内专技人员互访学习

组织院内的教师到医药卫生行(企)业顶岗锻炼,同时积极选聘医药卫生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等,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如中药鉴定、中药药剂等课程)的资源库建设。校企之间通过协商,按照有利于调动双方人才参与双向交流积极性的原则,酝酿建立校企人才交流互访相关制度,使合作单位内专技人员互访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以不断提高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每年对专业教师举办1~2次中药领域研究进展学术报告。

五、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资源优化共享

鼓励院校积极与相关行(企)业洽谈,在引入行(企)业资本或设备参与职业教育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实现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积极推进“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专业服务支柱产业能力建设。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平台,使“中药实习实训基地”这一优质资源成为向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实训场所和向省内其它高校及社会开放的示范。

六、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实行双向人才培养

本着以学院、行业企业互利原则,确定以“学生”为主体,兼顾“企业员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向人才培养模式。行(企)业可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强与院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资格鉴定(中药调剂员),逐步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行(企)业也可根据在职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与相关院校开展职后继续教育,不断拓展岗位人才的发展空间。每年不定期组织人才交流招聘会,为成员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更好的促进学生就业。

七、提高科研水平,开展全方位技术合作

合作成员单位共建技术中心(基地),以项目为载体,合作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如吴地中药材种植、开发与保护)、产品研发、工艺革新和服务等工作,促进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成果共享,提升学校、企业核心竞争力。

八、传承中医药文化,做好社会服务

中药学专业利用校企合作团队专业技能高,教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面向社会提供适宜的医药卫生服务项目,为企业员工专业培训,比如开展“中药炮制与配制工培训”和行业技能大赛等。面向社区居民提供有关中医养生方法、中药真伪鉴别、中药正确使用等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服务。利用中药学专业的实训平台,构建一个向苏州市社区市民、苏州市中小学生,外地游客开放的宣传吴地医药知识,弘扬中国中医药文化的课外教学基地。开展科普开放日活动,面向苏州市民,在苏州中药科普馆———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博物馆等开展系列贴近实际的科普开放活动。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是学院与相关行(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专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开展各项工作,为推进全省中药职教事业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中药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聂小忠.大专层次应用型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23):117.

[2]冯传平,郭争鸣,陈斌.基于校企合作的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9):957-959.

[3]郜振廷,赵江娜.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博弈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21):47-52.

中药学专业范文第5篇

中药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该学科实际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而现代意义上的学科专业发展,不过仅有数十年的时间。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而且其作用机理也具有不完全明确性,因而限制了其在当今世界的发展。随着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中药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给人们带来新希望和新启示。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也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应该说,未来社会的发展将对从事中药学学科专业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药学学科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任务,其作为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专业门类,应充分利用21世纪科技进步带来的先进理念、思想、技术以及发展的机遇,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形成中药学学科专业人才辈出、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另外,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药学学科专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国家的战略需求,遵循学科内在的逻辑和规律,主动作为,谋求协同发展。

二、中药学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1.坚持顶层设计理念,制订宏观战略规划学科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对此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学科作为专业建设的根基,为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而专业作为学科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是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的载体,专业建设需求拉动了学科的发展,应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战略规划,促进中药学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从短期来看,中药学学科专业的协同发展因涉及资源配置等问题,可能会存在所谓的“冲突”。而从长远来看,应实现学科专业的协同发展。若非如此,随着大学的优质资源不断地向科研和研究生培养领域集中,本科教育资源会不断弱化,本科教育最终将无法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毕业生,研究型大学将后继乏人,最终会陷入中药学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匮乏、教学团队研究能力弱化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中。中药学类院校应紧密结合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科的特色,整合优质资源,科学制订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分阶段实施规划目标。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行业专项等,培养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通过引进顶尖人才,构筑人才高地。另外,科研和教学相结合是大学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大学区别于科研机构的重要特征。为了实现知识的融合,需要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结构。总之,应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使中药学朝着中国一流、世界一流的大方向迈进。

2.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走科学实践之路学科在教学条件和科研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专业建设离不开学科强有力的支撑。中药学学科专业的协同发展需要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包括搭建学科专业共享平台、建立学科专业共享机制、组建科教一体化的教学团队、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搭建科教一体化实践创新平台等。最终通过大量的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学科专业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学科专业协同发展也可以分阶段实施,基于高校在办学地域、文化背景和地方特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可以采取中药学学科专业差异化发展的策略。在总结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最终形成特色更加鲜明的优势学科专业。

3.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促进学科的交叉协同目前,生命科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领域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药学科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应该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将最新的科学研究理论、成果等转化成专业教育的素材、教材等,开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最终形成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

4.采取有效的推进措施,切实加强管理服务中药学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和“人”服务,这就对中药学学科和专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专业的协同发展,实际上还是“人”的协同发展问题,学科专业的发展涉及高水平师资、专家团队、科研工作者、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层面的“人”,而这些“人”是中药学学科专业不同时期发展的外在表现,中药学学科专业最关键、最具革命性的人才应在研究生、本科生层面。“慕课”的快速发展,给教学模式、教育思想带来了大变革,我们应充分利用“慕课”这一新事物的优势,开展有关中药学学科专业“慕课”的制作、传播等研究,在全球范围形成更加有利于中医药学学科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从源头(本科入学)上吸引优秀人才,并最终促进中药学学科专业的发展。

5.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在大多数高校中,学科与专业的管理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相关管理部门间缺乏相应的整合机制。另外,优势学科带头人与专业负责人可能分别为不同的人,相关的衔接机制严重缺乏。我国高校中还存在着人际关系失调的问题,以至于产生了学术交流受阻的情况。为此,应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对各利益相关方进行访谈,通过综合分析,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评价意见,提高社会、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认可度。

中药学专业范文第6篇

实践教学可以夯实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这一有效途径,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中药专业人才,并为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课外实践能力搭建广阔平台。针对中药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1.实验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课程计划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90%以上,并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性实验。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巩固了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其实际操作能力。

2.实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安排一定学时(学分)的实训,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联系理论知识,做到活学活用,从而获得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实习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必须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实习,保证一人一题,并与实际生产问题要紧密结合。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习方向,设计实习内容,制定实习方案,形成实习成果。

4.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自主学习。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思路,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我院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二暑假期间安排去野外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实习,采药,制作标本。由同学们自由分组,自行决定采集标本的种类,根据采集到的标本,查阅相关资料,获取与该标本相关的知识。同时,中药专业的学生每年暑假,每个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撰写实践总结,从而锻炼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二、基于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

第二课堂是相对教学课堂而言,指在完成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的专业课程之外,基于专业知识,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各项课外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实践能力等。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符合专业特色,符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中药学专业的第二课堂应充分体现中药专业特色,促进学生获取知识与接受知识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融合。

1.开展专业类课外活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在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下,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1)明确专业理念,了解课程设置,转变学习观念,培养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中药学专业学生,可以安排树立专业学习理念的讲座,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针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各年级同学根据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开展“我和自主学习”为主题的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大讨论,带领学生参观天士力、达仁堂等制药厂,标本馆和设备展览馆科研院所等活动。(2)抓基础,重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形成,可以为创新打下良好基础,为创新激发灵感,为创新提供可能,因此,中药专业学生应秉承提高和基础并重的原则,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如举办中药知识竞赛,内容涉及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中药化学等学科,全面调动学生们学习中药知识的热情。依托本科生“创新”课题,培养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开展本科生科研课题,能够让中药专业的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比如查阅文献能力、整理文献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科研思维,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依托学生学术科研社团,开展各种学术讲座、经验交流会等专业课外活动。同时依托学校和学院整体组织召开的学术活动,如学术月等活动,积极鼓励中药专业学生参加,通过参与活动,提高专业技能,转变学习观念,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2.加强对班主任、学业导师考核。为每个教学班设置了班主任,制定班主任工作制度,为每位班主任制作工作手册。班主任定期为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从转变学习理念、专业课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跟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要求班主任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定期下学生宿舍、定期进课堂、定期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以及进行专业学术辅导。学院每年12月份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并备案,班主任考核实行个人总结与学生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评议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3.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宣传中医药思维。新媒体资源的广泛普及,拓展了生师互动、生生互动的渠道。比如目前流行的MOOC教学、PBL教学等。充分利用qq微博、人人网平台、新浪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比如上传中医药经典著作、上传中医药基础课程课件,开展PBL教学,更大范围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

4.开展文体类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中药学专业特点,广泛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趣味运动会、才艺大赛、迎新晚会、球赛、辩论赛等。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陶冶学生情操。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中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中药人才。加强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高中药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实现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药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如何培养高素质中药专业人才,全力推进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中药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自主学习作为学生培养的一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认可。学校应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以及中医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建立适合本专业发展的自主学习模式之外,还应该设置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比如以自主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为标准,以学生形成性评价为评价方法等。总之,探索适合中药学专业发展的自主学习模式,是促进中药学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药学专业范文第7篇

实践教学是中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其课时占比较高,肩负着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乃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实践教学包含的课程门数多,涉及不同教学环节,且学生各有特点,人生规划和发展方向迥异,需要进行差异化培养。规划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不同的人才培养路径,从而实现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培养。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中药学专业;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构建

中药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实践教学作为中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其课时占比较高,肩负着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乃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有研究者对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一些较好的思路,主要针对具体课程或教学环节进行研究,如针对综合性设计性教学[1-6]、野外见习[7]、毕业实习[8-10]等具体内容,也有针对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11-14],部分研究是针对课程体系改革[15-18],还有关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19-20],但未见有关构建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报道。由于实践教学所包含的课程门数多,涉及各门课程实验教学、课程见习、综合训练、毕业实习、课外实践等不同教学环节。另外,需要特别重视的是,学生特点各异,人生规划和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也就意味着教学要实现差异化的培养。因此对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路径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课题组重点要解决的内容。

1实践教学体系基本组成框架

根据本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中药学人才的需求现状,将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校内实践教学模块和校外实践教学模块两部分。

1.1校内实践教学模块

校内实践教学模块(图1)分为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两个部分。课内实践教学体系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各课程分别制定培养目标,学生学习结束后通过相应的基本操作技能考核获得学分,课内实践教学针对所有的学生实施无差异化的培养。课外实践教学部分则实施差异化的培养模式,在具备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能力,通过完成创新学分的方式进行,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与兴趣爱好选择性参与,分为创新训练与创业拓展两条路径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特点自愿组合形成团队,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或创业拓展项目的方式进行,根据项目立项的级别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后授予相应的学分。创新训练侧重于学生研究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和研究方法的具体实践,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创业拓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社会需求的了解、思考与把握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1.2校外实践教学模块

校外实践教学模块(见图2)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根据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目标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的培养方案,同样也设计为两条不同路径供学生选择。研究型人才培养路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研究所、药品生产企业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专题实习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学生专题实习结束后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重点考查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后授予相应的学分。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则是学生进入药品生产(含中药材种植)、流通、使用的企事业单位,以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参与企事业单位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学生实习结束后需要撰写实习工作总结并参加相应的技能考核以获取相应的学分,本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重点考查学生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与必要性

2.1实践教学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影响突出

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比重大,对培养人才的作用突出,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的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1∶1,而现行实践教学体系条块分割,系统性不强,各课程间协调与配合不够,因此,有必要通过统一规划予以调整、融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此外,通过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结合和相互促进,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学生素质得到拓展,社会适用性更强,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

2.2实现学生分类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社会需要

本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在课外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模块中均设置了不同的路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人生规划、发展方向定位以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路径。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化培养,与不同的企事业单位、不同的岗位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类别相契合,因此,实现学生的分类培养,可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就业率。

2.3可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充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在现行教学体系中,各课程间相互交叉、融合少,不同课程间存在部分实验教学内容重复开设,既浪费时间,也会导致实验药材、试剂等耗材的使用量增加,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成本,也增加了学校开展教学的经济成本。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门课程、多个环节,涵盖众多实验项目,不同课程间需要协调配合、统筹安排,从而实现实践教学各环节、模块有机统一,各实验项目相互衔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充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目的。

3实践教学体系实施难点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了多年的教学运行模式,实施过程中会存在诸多难点,总结新模式运行过程,实施难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3.1教师工作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在以往教学模式中,学生第二课堂实践内容(如申请及完成创新训练与创业拓展项目)不属于教师分内的工作职责,教师可自愿选择参与或不参与指导,同样对学生也没有硬性的要求,学生也可选择参与或不参与第二课堂实践内容。但通过本体系的构建,将其纳入到学生必须完成的内容,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参与其中,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相应的内容中,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此外,由于现行国家规划教材基本都是围绕该门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来设计相关的实验项目,没有考虑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问题,导致与本项目设计的课内实践教学体系之间契合度较差,因此需要课题组教师重新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指导教材。

3.2教师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认识、把握、执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课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组织了各课程(主要针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授课教师对开设实验项目进行充分讨论、论证和规划设计,从而达到相互衔接、有机统一,并实现实验药物的充分利用和避免部分实验内容的重复开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不仅仅是站在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因此,这个体系对教师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药学专业范文第8篇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因专业而不同,即使相近专业培养侧重亦有别。因此,针对不同非医药专业,教学侧重应有区别。比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市场营销专业,主要是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鉴于此,教师在讲授中药学时,应将中药知识与药物市场营销的关联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程度上学好中药学知识可以提高药物的市场营销量,从而激发非医药专业学生对中药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若适当侧重对中药传统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描绘,帮助学生理解中药知识存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进而可拉近中药学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距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同学们学习中药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再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适当侧重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中药发展的影响,并以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广泛渗透并应用到中药多个领域,学好中药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水平。

2授课用语应通俗易懂

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除了中药学(中医方药学•中药学)课程学时少之外,其他中医药相关课程开设时间亦不多甚或不开展,因此非医药专业学生的中医药知识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药学的学习难度。因此,针对非医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主,用语做到口语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中药学知识,最终学好中药学。

3讲授药物数量不宜多,应突出重点

受学时所限,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教师讲授药物数量不宜多,应着重介绍最常用并有代表性的药物,突出重点。如在解表药,可侧重常用代表性药物麻黄、桂枝、柴胡和薄荷的讲解,而对于其他药物可以简要提一下甚或不讲。

中药学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药学;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药学是中药学科的统称,是基于弘扬中国医学传统理论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学科。各中医药类院校及一些综合类院校所开设的中药学专业均以培养学生的中医学基础和中药学专业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中药生产、管理、销售、和研究开发能力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为目标[1]。但通常的教育模式是“传授课本知识+简单的实验操作+考勤+考试”,它只是把老师和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挖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考核方式基本上由一份试卷定命运,学生为了考试在短时间内了解最多的专业知识,然后又即刻忘掉。如此一来,刚毕业的大学生得到了一纸文凭,却不能很快胜任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岗位,大多需要重新根据职务需求“现学”。可以说,目前的本科中药学教育已经不能达到社会对毕业生操作能力上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增强专业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度[2],是中药学教学改革所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1.优化课程体系

现代企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强调技术应用型。对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而目前中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普遍是重专业学术传授而轻职业技能培养,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下的中药学类专业领域下职业人才的需求。为增加毕业生的竞争能力,提高中药学大学毕业生输出质量,现结合现代社会医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毕业生适应工作的需要,对本科中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现培养理念与工作岗位的真正接轨。优化课程改革,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并针对药学类毕业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所需专业技术不同,而提供一些职业技术实训进修课程。

2.加设校企合作实训

为适应医院、医药企业、药店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课程和职业针对性课程的基础上,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各高校更应该紧抓教育质量,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使学校人才培养紧密地与社会市场需求相结合,用与企业合作的方式[3],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4],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各工作领域所需的人才。学校与医药企业合作将医药企业的某部分生产线在校园内建立,比如将片剂生产车间增设在医药类高校、在校园内加盟药店,可以让即将工作的中药学专业学生在课余或者实验课时就近在校园内进行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是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共赢,既可以解决医药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同时学生又增加了实践经历,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真正做到满足医药企业、医院、药店的需求,大学生与工作需求接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3.结语

目前该模式已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得到初步实施。例如,湖南中医药大学建立的模拟药厂可以模拟医药企业进行小批量生产研发,使中药学相关专业均有机会参观和操作医药企业各类产品的生产流程;以及湖南中医药大学的众创空间入驻“赫尔诗药坊”给在校大学生供给药学服务的同时也提供“轮换制”实习机会,使感兴趣的在校大学生都有获得药店实习的机会;对于考研及专注科研的学子,湖南中医药大学设立了“助研计划”,根据学生意向及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该计划多年的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该模式一系列举措的成功施行为中药学未来更好的发展带来了曙光,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新道路。

参考文献:

[1]何昱,李范珠,陈建真,等.混合式学习理念在中药学专业建设中的构建[J].药学教育,2016,(05):23-26.

[2]袁志鹰,夏新华,杨岩涛,等.专业认证下的中药学专业教育改革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3):8-9,24.

[3]徐伟,褚克丹,向青,张华.中药学综合实践技能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1):135-136+253.

[4]匡海学,杨琳,李永吉,等.从首届全国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看中药学类专业教育改革[J].中医教育,2016,(04):4-8.

中药学专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实习;细节问题;答辩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时期,在这一阶段内,学生可以培养自身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实现动手能力、知识创新与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以此提升专业素质。但是在学生实习阶段,其中也会存在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例如实习选题与答辩等,这些细节问题的存在均会对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对中药学专业实习进行重视。

1.毕业实习价值体现

中药学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中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务必要利用实验操作的形式进行论证与运用,从而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成为一名专业的中药学研究人士。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安排学生实习必要[1]。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并且通过实习,也可以将课堂中学习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升自身实验水平。与此同时,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教导下,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与路线,加强对中药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开发科研构思与科研设计思维,以此实现思维的创新。所以,安排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实习,是培养社会、市场与企业所需实用型与复合型人才的必备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也可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实习也为学生接触社会创造了条件,真正培养了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与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中药学专业实习及细节问题

2.1实习题目的选择

中药学专业学生为了能够通过实习,选择一个好的实习题目十分重要,而这也是论文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学生在选题时,需要掌握好论文题目的先进性与创造性,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可行性。通常实习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一专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中药学专业知识,必须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转化为技能,而这不仅为实习提出了要求,也为实习题目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学生选择的实习题目要与实践内容相符,并且能够通过实践得到实现。作为一篇优质的论文选题,必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①先进性。因为论文选题是中药学专业的热点,而学位论文起点则一直居于最高点;②前瞻性。所谓前瞻性,则是指论文选题要体现预测行,即通过这一选题能够达到什么目的或是得到什么解结论,对科研成果进行预测[2];③创造性。创造性也就是学生通过论文所提出的研究方式、提出理论与实验结果能够与以往存在很大突破。因此,从某一角度分析,选择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学生的实习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2.2拉近师生关系

论文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写论文时,需要时刻关注学生所处环境与当时精神状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指导教师更多时候采取的是耳提面命方式,这样不仅不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无法有效获得预期的实习效果,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如今的大学生更多时候面对生活感觉到无尽的压力,加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多情况下是为了实习论文而交流,缺乏一定的人情味,使中药学专业实习过于僵硬。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流,也会对实习的顺利进行造成阻碍。其实作为年轻人,都希望能够在实习中接受到真正有益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师处获益并且可以进行自我教育,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师进行交流。基于此,指导教师务必要在平等、理解等多个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实习工作。

2.3中药学专业基本技能练习

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在一段时间过后便会遗忘,但是实习阶段所积累的技能却会永远铭记[3]。由此可见,在实习阶段培养好的研究习惯与精神是学生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确定实验目标、选择方案、准备实验素材、基本操作、记录并整理实验数据与现象、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等多个环节,尽管这些步骤已经在实验课程中学习过,然而实习阶段的要求会高于学习阶段,因此,学生需要在实习过程中对其进行再次巩固,特别是对数据的记录,这对于学生中药学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通过实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与创造能力也会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提升,从而真正实现中药学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2.4论文与答辩

论文是学生实习阶段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而论文的撰写从整体分析也是实习过程的总结,以文字的形式将实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叙述,以更为专业的方式将中药学专业概念进行诠释,对实验数据进行强有力的验证。学生在撰写实习论文时,需要将调查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与思想观念进行表述,保证论文中语言的简洁性与逻辑的清晰性,以免出现歧义与误解。一般情况下,中药学专业的学位论文结构较为固定,其中涵盖了一些主体性项目,且各个主体项目也体现了各自的功能,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有其固定的特点和要求,学生则要认真了解科研论文格式要求,以完成毕业论文。另外,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通常是由学校组织进行,再由指导教师按照学生所选实习题目进行指导,学生要做的便是叙述清楚,保证条理清晰,准确回答各位教师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完整的记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学专业学生在其实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细致的指导,学生自己也要在实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提升专业化素养,进而推动我国中药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志鹰,夏新华,杨岩涛,周小江,颜红.专业认证下的中药学专业教育改革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3:8-9+24.

[2]张子龙,倪健,李贡宇,窦津晶,王运丽,邢丹,吴清.分层递进式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构建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04:34-38.

[3]章华伟.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改探索——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海峡药学,2015,06:267-268

上一篇:生药学范文 下一篇:药学服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