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06:10:54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宏伟的校园文化建设蓝图,就要在活动中稳步推进,落实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而不能让它成为一纸空文。如何稳步推进落实呢?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就从最简单最容易的开始。

1.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氛围

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墙一壁能说话。走进城东中学校园的每一处,就如在享受一道精神大餐。“春风化雨乐育栋梁拔地起,学海扬帆敢为鲲鹏展翅飞”、“增自尊苦练学习本领,树雄心掌握一技之长”、“祖国园丁心胸容天地,城中教师智慧运乾坤”、……学校教学楼、实验楼、食堂、宿舍等场所,挂满励志类书法对联。教学楼墙壁上,随处可见“985大学”、“211大学”的图片和简介。走进教室,窗明净几,桌椅整齐,板报、壁报、读书角一应俱全。各个班级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全校48个教学班都有自己特色的班级口号、奋斗目标。每一句标语,都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着人文关怀。“寄语教师,寄语学生,寄语家长,寄语学校”,每一句话都激励着师生上进;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设计精美的手抄报,每一处都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墙上挂着“名人名言”,学习园地贴满学生作品,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组建学生社团

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仅有氛围还不能形成真正的校园文化,还要有实实在在的活动,让全体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立足发展,着眼未来。活动促成长就是城东中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抓手。“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地发展,在开好日常课程、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也大力开发文明礼仪、书法、绘画等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准定位,健康成长。”王校长表示,要立足发展,着眼未来,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走向城东,迈向成功。近年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城东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先后成立了启航书法社、鸿帆舞蹈社、欢乐合唱团、美韵器乐社、育才美术社、天涯草文学社、红叶记者社、劲旅篮球社、艺轩棋社等22个学生社团,涵盖文艺、体育、文学和科技诸方面。学生自愿申报参加社团,活动实行走班制,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建制,材,每周开展一至两次活动,或学习培训,或成果展示,充分挖掘学生兴趣与潜能。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每间教室配有多媒体、电子白板及监控设备、网络,建有书法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厅、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为学生社团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风化雨润无声,风正帆扬一路歌。办学以来,城东中学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打造办学特色,中考成绩年年稳居全市第一,曾先后获“三明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第二届福建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福建省写字教育实验学校”、“福建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福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中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推陈出新,发展好校园文化建设

任何事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同时要主动变革,积极迎接挑战,促进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在互动中重建,在互动中生成、发展好校园文化。宁化城东中学的社团文化建设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搭建起才艺展示及提高的平台: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社团才艺展示活动,邀请专家及学生家长到场观摩指导,现场评选出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在第六届体育艺术节期间,该校曾与县老年书法协会共同举办“百人书法现场展示活动”。宁化城东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有实效的成绩,但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要实现校园文化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要多学习、多尝试、多总结,才能把城东中学建成为“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活跃、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新校园。

三、总结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活动之中。学校应把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作为提高学校管理层次,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有效载体。充分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高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念,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抓好学生的思想品行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完善“他律”,倡导“自律”

就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而言,处于从“他律”到“自律”过渡的阶段,但大部分仍以“他律”为主,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通过制定合理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还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小红花、积分等,通过这一长期的奖赏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应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及时的反思与总结,对精彩之处加以保留,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并提倡其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向“自律”发展,将学习由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二)抓好细节,促成养成

有道是,细节决定人生、细节决定成败,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就应该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学校应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学生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细节意识,学会从细节中感悟人生的大道理。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学生中推广了“敬孝心、献爱心”实践作业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回家为父母、亲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为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些帮助,通过实践、体验、反思的方式凸显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该校还利用德育大讲堂、每周一大讲、每日一小讲,让学生切实学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一)多样化的主题班会

班会是学校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班级活动,学校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来创设班会的主题,如母亲节时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劳动节时可开展“热爱劳动”活动。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每次班会学校要求各班设计好黑板板书,写清楚班会的主题,鼓励同学们踊跃发言,畅所欲言。与此同时,教师要对班会活动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如果发现了新问题,就要及时改正。此外,学校还可以将各班班会召开的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之中,以促进主题班会的积极、良性、持续开展。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班会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已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充分认可。

(二)正能量的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是庄严的、庄重的,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深远的。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坚持每一周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每周安排一个班级选拔一名学生代表做主旨讲话,篇幅不宜过长,但应注重实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老爱幼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让这些正能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现在,笔者所在学校举办的国旗下讲话活动,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渠道。

(三)媒体下的文化氛围

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使用,学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时应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如学校网站、校园广播、校报、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最大化的发挥其宣传作用,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一定的保障。如,学校广播室每天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在不同时段进行不同主题的广播;学生在制作海报、黑板报时也可根据近日学校热点、专题教育活动等设计多样化的主题,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等等,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气氛,而且增加了校园文化的渲染力,为校园文化创建提供了方便。

(四)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德育文化则是学校的灵魂,笔者所在的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立德树人”的理念,由德育处、校团委牵头,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学校现拥有“琴书艺苑”艺术培训社团、创办了“沃土”校报,成立了校舞蹈队、篮球队、合唱队、吉他班、葫芦丝班、沃土文学社、航模表演的多个缤纷社团组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校基于这些社团的建设,开展了多个社团活动。总之,本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不仅净化了校园文化,引导了校园文化积极向上发展,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兴趣,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应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如每年评选一次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尽管有些事例与我们联系甚远,但其蕴含的精神值得广大师生去学习。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相关事迹,通过深入学习榜样的精神,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该校还非常注重发现校园师生自身的优点,并将此行为作为榜样进行大力宣传,以期使榜样精神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如,就学校层面而言,可在文化宣传栏中将部级、省市级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作为教师队伍的榜样,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管理能力的提升;就班级层面而言,可将各方面均优秀的学生作为模范标兵,在班会、开学典礼等活动上进行公开表彰,以提高榜样的力量。榜样随处可见,学校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学生要学会认真、虚心向榜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四、结语

总之,学校既应当是学生求知的乐园,也应当是充满亲情的家园,更应当是充满人文气息的百花园。学校只有在浓郁校园文化的浸润下,才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和青春活力。师生们有了精神文化的引领,才会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校园文化应逐步化成一种力量去影响学校,更应内化为师生一种自觉追求,助推学校在素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新时期,积极、合理、全面、协调地开展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普通中学树立完整文化形象、展示学校综合实力的必然。文章以广西为例,概述了广西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针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广西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对策。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强调,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系统工程。目前,广西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广西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有教育功能[1],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只有将这三个方面建设好、发展好,才能有效地发展校园文化。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学校文化的物态形式。我走访了南宁市多所学校,这些学校的文化设施比较完善,图书馆、校园网络、人文景观等都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作提供了保障。这些物质文化的构建达到了对师生员工潜移默化地教育的目的。如广西民族高中在校园雕塑建造构思中,赋予每一座雕像以深刻的内涵和独有的教育意义。

学校的标志不仅应突出教育的特点,更应在此基础上显现学校的特色,校标、校徽、校歌等是达到此目的的最直接手段。以南宁市36中为例,我在调研过程中采用抽样调查法了解到,有65.5%的学生知道学校有校徽,有50.9%的学生知道学校有校标,知道学校校歌的学校也占65.5%。而知道学校有校徽、校标、校歌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73.5%、67.3%、79.6%。

通过对广西多所学校的实地调研,我切身感受到了好的学校环境带给师生员工工作效率和情绪的积极影响,同时在学校环境建设中,校内环境的优化对师生员工的人格品质、道德素质的形成也起着促进作用。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次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形象等三个方面。

学校价值观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决定了学校的基本特性,对师生员工的行为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2]每个学校都具有体现本校特色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便决定了学校的基本特性,规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建校已百年的宾阳中学,在教育发展新时期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为:“建设和谐校园,把学校办成立足首府、服务广西、面向东南亚的全国一流名校。”

学校精神作为学校中的一种主导意识,反映了学校的现实发展水平并体现出了学校的基本个性。师生员工能在学校精神的影响和熏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学校精神要求,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例如,广西民族高中注重学校精神的培养,在学校经常开展塑造学校精神的教育活动,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极大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率。

学校形象是学校无价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学校形象可以产生强烈的学校向心力,也是学校吸引人才极为有利的条件。广西民族高中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民委、民语委、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创办民族班,多次参加国家、自治区级民族舞蹈演出并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提升了学校知名度。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模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3]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制度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校的文化气息和师生的行为规范水平,影响学校的工作绩效和办学水平,影响学校规范管理和创新发展。重视和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文化立校、文化理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大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只有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学校制度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切实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同时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

虽然如今学校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但是我走访多所学校发现,一些学校在制度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制度过时、滞后、缺失、疏漏,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有章不循、无章可循、执行成效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广西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系统工程。如果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境的潜在影响,那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1.校园文化建设内涵认识不清。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程度存在重硬件投入、大搞形象工程,轻软件培育、忽视品格塑造的现象,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是针对评选合格学校、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而进行的。

我走访的多所学校,校园硬件环境建设基本都达到了现阶段教育发展需求。而通过对某示范性高中师生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到,只有66.1%的学生知道学校的建校时间,49.7%的学生知道学校的校史,14%的学生读过校史,知道学校首任校长的学生只占学生抽样人数的4.1%。知道学校的建校时间、读过校史、知道学校首任校长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55.1%、66.5%、16.3%。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校领导者在注重校园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软环境建设,这就导致学校部分师生进入了学校文化意识盲区,这对于奠基学校品位、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是很不利的。

2.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单一,缺乏完善的制度。

目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多数参与者是主管或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学校其他部门的参与热情不高。这样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中难以形成一致的基本信念和目标,校园文化无法让全体师生认同,也就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由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周期长,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统一的验证标准,这样的局限性制约着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校园文化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人文性体现不够,执行的严肃性不强,使制度不能内化为师生员工自觉意识,不能很好地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作用。校园文化自身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制定和执行,导致学校在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时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3.校园文化建设中素质教育比重较轻。

现阶段中学学校都为了适应升学考试需要,领导和教师在升学率的强大压力下,抓智育、抓升学竭尽全力,但对校园文化建设很少考虑,文化活动开展不多。我在某高中做调研时了解到,该校学生满意目前学校学习氛围的仅占7%,有53.8%的学生认为学校学习氛围一般。多数学生反映学校目前营造的学习氛围只是应对高考,这种氛围让他们感觉压抑,而平时的活动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由于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比重低,人文环境淡薄,这就导致学校部分学生思想认知水平、心理素质、公德意识、人际交往等能力较差,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加之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不够,使得在校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各种文体活动,这样导致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变成了应试文化,不利于学校育人目的的完全实现。

三、广西普通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而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广西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立足实际,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校园软环境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良好的软环境建设更能激发人们蓬勃向上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质。软环境建设中所传达出的教育理念、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最能体现学校所独有的文化精神和气韵,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陶冶功能、整合功能及凝聚功能。[4]因此,为了更好地表现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应注重校园软环境建设。

广西普通中学在校园软环境建设上,应注重学校文化氛围建设,校风、班风建设,教师的道德文化修养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内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校园"软环境"的核心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深远。要重视优良校风的培育,营造民主、平等的校园氛围,倡导团结互助精神。

2.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完善校园管理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不只是学校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人群的事情,而应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完成的一项重大工程。广西普通中学应鼓励支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进来,通过多样化活动来提升师生员工的参与热情。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要协调一致,这样才能让全体师生认同,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学校在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应该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形成凸显学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5]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人文关怀。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创建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制度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自觉规范,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让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营造先进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重要影响。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领导、指导、协调、组织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并制定有关政策、配套实施相关的政策保障措施,保证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组织文化素质教育硬件建设,以提高校园人文品位与格调。南宁市36中、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等学校在素质教育硬件建设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学校树立了文化名人塑像,校园中各种雕塑体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彰显了民族精神和学校一定文化的内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利于促进全校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的发展,对学校营造先进文化氛围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81.

[2]鲁宏飞,沈艳华,魏馨.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正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0.4.

[4]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n].光明日报,2007-6-2.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强的体育运动,它不仅仅是比技能、比智能、比体能和比心理的竟争,而且也是比思想、比作风的竟争。使篮球文化成为中小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作风。篮球运动还是一项集体项目,团队精神、集体合作和全局观念在篮球运动中是不可缺少的。这对素质教育中的协作精神的培养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体育竞技、健身、休闲娱乐为表现形式,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的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有机整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效的催化剂。健康的校园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学术活动作为支撑的骨架,又需要有活泼的文体活动作为丰富的血肉。这样,整个校园文化才会向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一、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现状

各个学校均没有系统的体育文化,学生只是将体育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而已,没有意识到体育运动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组成之一。还有学校对体育教育方式不重视,更谈不上体育文化的建设,学生对篮球比较喜欢但是还不能真正的全面的认识篮球,大多数同学认为体育课和篮球课只是一个形式,学不学也没什么大碍,学生不重视,水平自然不理想。更有甚者,由于领导和教师本身的不重视,而使篮球文化的传播陷于停滞状态。近年来由于中高考体育考试中篮球考试的推行,学校对体育教学才有一定的重视,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部评价仅限于体育中考一项,形成了新的应试教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练习某些固定的动作。导致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上体育课时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人数多,场地器材使用拥挤,从而导致整个学校体育的颓废。篮球运动和篮球文化的发展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中学篮球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中学校园篮球文化是构建校园篮球文化氛围的一种形式。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家需要的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身体健康,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中小学校园篮球文化教育在体现教育目的的同时,还兼顾现代体育精神的发扬,具有自身的特殊意义。

三、篮球文化在校园篮球文化中的巨大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最新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由于篮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篮球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重大作用。

1.篮球运动具有健身性

篮球运动属综合性的集体性运动,从事篮球竞赛和各种篮球活动,有助于增进身体健康,活跃身心,增长知识,对锻炼人的综合才干起到了积极影响,例如,篮球运动战术的实践操作和实践运用,是通过在特定时间、场地、条件要求下,运用跑、跳、投掷等手段来完成,而且要求跑似“脱兔”,跳似“猴翻”,展似“鹏飞”,停似“大象”,掷似“飞雁”。从生理学角度而言,适量参加篮球活动,对促进人的生理机能,特别是由内脏器官与感受器官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增进健康以及发展身体素质、心理修养等有积极作用。

2.篮球运动具有增智性

篮球运动已进入科学化、技艺化、谋略化的新时期,技高与智谋的饿渗透结合,促使练习者既要从篮球竞赛中汲取文化营养,又要鞭策自己具有更高的文化知识,有利于使自己对篮球运动的本质的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从事篮球活动能充实广博的文化知识,陶冶高尚的情操,科学地、适宜地参加篮球活动,能全方位的起着健身、增智、养心的作用,显示出它的特殊价值。

3.篮球运动具有社会性

篮球运动是一项开展最广泛、最群众性和具有特殊社会影响的体育项目,因为篮球竞赛和各种篮球活动过程中充满着教育因素的丰富内容。因此它对提高社会成员素质,活跃社会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自尊自强都有自身的社会教育价值。篮球运动具有这些显著的作用和价值,而学生对这项活动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大力突出篮球文化在校园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营造校园篮球活动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潜移默化似的熏陶和亲身参与,帮助学生将兴趣进一步转化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篮球运动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生群体是国家人力资源的宝贵财富,身心健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因而中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则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强弱的客观反映,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体育充满着理性的思考和哲学思维,长期进行篮球运动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教育,在实践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已的认知与行为,使自己具备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参加篮球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行篮球文化教育可不断地提高学生进行篮球活动的积极性,传播体育精神、篮球文化,从而在一种高素质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的自我发挥,使自己融入体育精神的世界里,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5.篮球运动可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中小学校园篮球文化教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形成的基础之一。篮球运动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是许多首选的运动项目之一。通过长期的运动,培养了他们的运动兴趣,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和参与意识,促进了自主学习与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校园篮球文化氛围能够培养和熏陶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与兴趣,让学生从小培养一种运动爱好。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进行校园文化教育给学生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学校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育部教基[2006]5号2006年4月25日).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体,在校园中,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甚至可能衍射到校园之外。

现今,走进农村中学,可以看到一些学生随地乱丢垃圾;举止粗俗,出口骂人,污言秽语;四壁涂鸦无顾忌;任意践踏草坪、采摘花草;大声喧哗、哗众取宠;男生染发长发;奇装异服,追求个性;诚信差,人情薄……农村中学学生存在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有:(1)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缺乏,致使校园文化贫乏。有些民办中学处于缺编状态,为应付课堂上课“正常”,代课、改学科教师就应运而生,因此,不可能从高文化、高素质等方面去要求师资,那么“以己昏昏”的教师又怎么能令学生“昭昭”呢?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更不必说了。(2)农村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效益评价,多以有多少孩子考上重点学校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驱使着学校重课本知识传授,轻素质教育,或是少培养做人道理。(3)农村中学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多是闭塞、不开放的,家庭又没有创造良好的环境,再者,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不断递增,家庭的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社会大环境影响,多种媒体误导,使得精神文化本来就贫乏的农村中学生,就更会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讲攀比”、“显摆”,以此来张扬自己的“优势”。

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和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于不定型期,我们并不能指望一次英模报告会、一次讲座、一场电影就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能把他们塑造得尽善尽美,而是要立体地、全方位地、反复地运用校园文化形式和文化手段,对他们进行感染、陶冶、磨炼,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滴水穿石的效果。因此,及时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教室空间营造人文精神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可以在教室的两边张贴激励人的标语,如: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求学,不时冷时热,要持之以恒;言行,不浮躁轻妄,要稳重踏实;律己,不放纵苟且,要防微杜渐;待人,不狭隘争斗,要豁达利他。

没有大到不可实现的理想,也没有小到不可设定的目标。

鸟要飞翔,有天生的翅膀;人要飞翔,有自己的思想。

这些学生任何时候都能看到,时刻提醒学生要博闻强记,奋斗不息。可由值日生在黑板边角写上名言警句,如:“傲雪欺霜赛严寒,乘风破浪争上游”、“实力筑才情,创新显机智”、“巍然蜀道勇者平,学海无涯智者胜”等。这些名言警句,既可挖掘人文因素,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可达到润物无声之效。

在教室的后墙壁上,开辟“班级文化园地”,设计“班主任寄语”、“时事纵横”、“温馨提示”、“精文荟萃”、“星语心愿”等栏目,既可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培育人文素养。

二、利用校园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环境是陶冶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资源。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建设学校文化长廊、少先队活动阵地、广播站、宣传橱窗、板报、班级文化栏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对学生个体跨时空地、潜移默化地实施影响和教育,使他们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与感染,引起情感的共鸣,产生一种自我完善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力,进而使之自觉形成学校“规范”和“软约束”的效果。平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学校为提醒学生爱护自然环境而题写的警示语,使得同学们去仔细观察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用心去体会花、草、树木、建筑、雕塑等,用心灵与历史对话,感悟生命,就会激发起学生对历史、对生命、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从而努力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在他们心中积淀浓厚的人文素养。事实上,我们不难感受到在一个具有优雅文化的校园里,言谈举止的粗俗无疑会受到约束,损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和歪风邪气会有所收敛。实行“文明班集体”评选活动,并发放“星

级班级”标志,挂在教室外面;实行班级量化考核,落实日检查、日公布、周评比、月汇总,掀起全校性比学习、守纪律、讲卫生竞赛高潮,极大促进了校园文明行为。  三、传承传统精神汲取文化养料

一个民族赖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后世子孙理应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为其弘道扬义,从中汲取丰厚的养料。我们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学习、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汲取文化养料。如开展每周的升国旗制度,进行各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活动;开展“弘扬传统美德”主题班队会活动;开展“古诗文吟诵”,讲中华美德故事活动;开展“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或一句格言”征文活动;爱母亲,感恩教育;组织学生搜集当地文化名胜、历史名人,从中感受家乡的文化氛围。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全体学生从中受到良好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四、开展人文活动巩固训练效果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为此,我们要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外人文活动,丰富第二课堂,通过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等活动来交流、巩固和检验人文素质训练的效果,以此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校园文化中主题鲜明、情趣高雅的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学生能不同程度地发展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爱好,陶冶自己的情操,而且能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包括文艺演出、诗歌朗诵、讲故事、书画展览、球类、棋类、田径比赛等活动。每年可举行“一二·九越野跑”、“元旦联欢会”、“爬山远足”、“读书汇报会”、“国庆文艺汇演”等活动巩固成果。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投身环境保护等公益性活动,做“环保小卫士”,上街清除“牛皮癣”,扫大街;建立长效的环保机制,有专人负责校园文明用语,清洁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说脏话、乱丢乱扔的同学进行集中教育,用正面典型做引导,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泡菜理论告诉我们:用卤汁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卤汁的味道,同理,学校育人的氛围与环境自然决定着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学校的整体品位和在社会上的声望,涉及全体学生的素质、精神风貌等诸种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大力重视农村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用心去建设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力争以文兴校,以文培德,以文养性,在校园文化的摇篮里,丰厚历史的沉淀,创造纷繁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关世民.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2]江对球.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作用[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8).

[3]汤立国.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6,(5).

[4]邹祝南.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j].教育艺术,2011,(3).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校园亚文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冲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73-02

一、中学校园亚文化的含义

社会中文化的主流我们称之为主文化,它是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文化标准,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孔、孟之道为主的儒家文化,虽经无数岁月的洗刷,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社会公认的文化意识,这是一种占统治地位和主导地位的文化。亚文化则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它是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级次群体的成员共同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成为其大部分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而在校园中某一部分群体特有的文化,也就是校园一族的另类文化,我们称之为校园亚文化。

二、中学校园亚文化现象

(一)教室文化

教室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整洁优雅的教室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而现今的中学教室墙壁上的涂鸦、脚印,桌面上的各类“墨宝”随处可见,同时教室还充当着一些情侣约会的场所,上课纸条交流,下课卿卿我我,这些不良亚文化的萦绕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着腐蚀性的作用。

(二)语言服饰文化

现今无孔不入的信息传播使学生接触到外界各类新鲜事物,中学生总是很有创造力的,他们充满活力的思维将新事物通过别的角度展现出来,创出同龄人都认可的流行歌、流行诗,一些正语反说的省略语在他们很快成为一致认可的暗语,这些无不体现出学生消极负面的心理。受潮流时尚新观念的影响,不少学生盲目追求时髦,以此吸引别人眼球。因此,涂鸦文字、夸张图案在她们的衣裤上随处可见,绚丽首饰、奇异发型在他们的身上屡见不鲜,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时尚、个性的展现。

(三)宿舍娱乐文化

由于升学压力,很多中学生都选择在学校寄宿,除了在教室,他们所在最多的地方就是宿舍,宿舍原本是供大家休息的地方,可不良的宿舍文化却把它变成了一个娱乐场所。女生宿舍通常是讨论言情小说,美容化妆,许多女生不惜花大量的时间去织一条围巾或者绣一个十字绣,男生宿舍更多的则是三五成群围着下象棋,共同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或者几个围成一圈开始打牌,无拘无束,边打边调侃,屋子里通常乌烟瘴气,整条楼道不得安宁。这样的宿舍娱乐文化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低级趣味的影响。

(四)校园暴力文化

随着中学生身心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受社会环境影响,帮派江湖意识、贪图享乐意识等不良思想不断增强,他们讲究江湖道义,为朋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以“大哥”为荣,在校园里耀武扬威、飞扬跋扈,为所谓的江湖义气发生暴力冲突,还有一些中学生他们讲究“金钱至上,享受至上”“有钱就有一切”,当家庭、朋友提供的钱财不够挥霍时,他们往往通过偷盗抢劫、敲诈勒索等暴力方式满足需求,从而造成中学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提升,犯罪不断低龄化发展。

(五)网络低俗文化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让各类资源得到极大的共享,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中各类游戏、网上交友、等一些低俗文化盛行,运营商利用青少年对一切充满好奇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其在游戏等级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体验所谓的“成就感使”,在虚拟的自由天地满足其对异性充满的好奇,其结果是使青少年的心灵发生扭曲。

除此之外,留言文化、厕所文化、小说文化、短信文化大多都呈现出消极颓废的情绪,这对

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三、校园亚文化产生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的变迁

儒家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它强调教育训导功能,加之统治阶级对文化的控制,使得人们意识形态单一,在相对落后封闭的社会中,亚文化并没有滋生的土壤,而当今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产业日新月异,为中学校园亚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文化的不断繁荣,顺应而生的文娱结合、消费主义文化盛行,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恶性膨胀,贫富差距不断分化,旧的社会规范开始弱化,新的社会规范还不完善,在面对新旧交错的社会规范时,辨别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无所适从,这为亚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心理基础。

(二)价值形态的转变

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不仅缺乏理性思考的头脑,而且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然而社会中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铺天盖地地将学生包围起来,这些因素给学生纯洁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使他们渐渐丧失了对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同时,他们一方面在学校接受奉献、乐业、诚实、守信的正面教育,另一方面又从社会和家长身上受到金钱、逐利、欺诈、贪欲的“活教育”,这种交织的矛盾中使得一些青少年在价值观的塑造上出现迷茫、困惑、思想混乱。

(三)中学德育的失效

网络时代为中学生的选择提供了自由狂欢的舞台,他们对新兴传媒的热衷和对传统识读教育的排斥,阻碍了传统教育的实施。同时,现今中学教育制度存在弊端,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于重视升学考试,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致使现在大多数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出现严重偏斜。另外,吞噬个性的教育方式与现在中学生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德育教育不能适应当今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新变化。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致使我们的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亚文化的引导和控制

面对亚文化的存在以及不良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我们不能消极等待和观望,只有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完善校园主流文化建设,利用健康的亚文化引导不良亚文化,创建文明健康、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改善环境,完善校园主流文化的营造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大力弘扬主旋律,用主流文化占领学校文化阵地。首先,建立制度,科学管理。制度是文化的保障,学校要弘扬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等主流文化中积极精神必须靠健全的学校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其次,改善学校物质环境,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温馨自由的教室氛围,充分发挥图书馆、报刊亭等的育人作用,提升校园主流文化的品位和层次,进一步增强主流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最后,加强校园文化人文环境建设,如营造民主平等、团结互信的师生关系,协调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弘扬主流文化,有利于引导中学生对主流文化的参与热情,提升中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使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引导和培育积极健康的亚文化

亚文化是时展的产物,不良亚文化也是必然存在的事物,我们对于校园亚文化不能压制或者排斥,而应该改善传统的德育方式,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首先,要充实和调整德育教育的内容,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突出本校的文化特色,努力发掘校园亚文化的积极因素,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其次,要优化德育形式,发挥学生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组织各类活动,将学校主流文化贯穿到社团文化、宿舍文化等亚文化中去,如开展宿舍文化节、文明和谐宿舍创建活动、社团文明共建活动等。最后,努力改造、合理疏导不良亚文化。针对部分不良亚文化现象我们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简单粗暴,可以采取“个案化引导”,润物于无声之中,将不良亚文化向积极健康的亚文化引导发展,如对不良的网络文化,可采取学生座谈、讨论等方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对个别情节严重的,可采取约见家长、帮助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在人文关怀中自觉接受教育。

(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合力

控制不良亚文化

青少年的成长关乎个人及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优势,学校可以成立社区教育工会、家长教育委员会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中学生到当地文化宫、科技馆、博物馆、德育基地、人文古迹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德育活动和实践活动,提高中学生的文化辨别鉴赏能力,使校园文化建设走向社会化建设。针对受到不良亚文化影响的中学生,学校和家长可以配合形成德育网络,对他们的德育思想进行监督指导,发挥德育教育的合力作用,避免其受不良亚文化更大程度的影响。

总之,校园亚文化的营造要以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学生组织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阵地,将教育思想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寓教于主流文化活动之中。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特色,调整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形式,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配合,努力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亚文化,从而有效地克服校园不良亚文化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袁小武.试论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巢湖学院学报,2004,(6).

[2]张玉茹.校园亚文化与青年社会化[j].青年探索,2004,(1).

[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欧红梅.校园亚文化现状剖析及应对措施[c].全国教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

[5]李萍,钟明华,著.伦理的嬗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林滨,贺希荣,著.全球化视野中的伦理批判与道德教育的重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奇迹的背后有着必然,振堂中学是一所为纪念红军“铁流后卫”――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将军,而在其家乡建立的学校。在革命最危险、最困难时期,董振堂将军勇挑重担、浴血奋战,为祖国、为人民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献出最后一滴鲜血。家乡人用将军的名字为这所学校命名,不仅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与纪念,更显示了继承将军遗志、弘扬将军精神的坚强决心和伟大气魄。以宋茂岭为校长的振堂中学领导班子,不负众望,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凝神聚力、呕心沥血、不断探索、勇于开拓,闯出了一条经济穷县办精品教育的特色之路。

一、继承无私奉献精神,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是传承烈士精神的主阵地,教师更是主力军。振堂中学充分挖掘红色革命优势,将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教师队伍建设当中,着力开展教师内在素质提高工程。

进入振堂中学的教师首先要精读《董振堂将军列传》一书,全面了解将军传奇而光荣的一生,学习董振堂一心为国为民、一生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树立献身祖国教育、造福千家万户的远大理想,塑造爱岗敬业、人品端正、学识渊博、教艺精湛的自身形象。为鼓励先进、弘扬正气,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五个一”感恩行动,让优秀教师得到了应得的尊重与荣誉;学校雷打不动的周四学习日让所有教师开阔了眼界,紧跟教育新形势,及时调整自己,适应学生,更好的教育学生:利用“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特殊时间组织了节日慰问、教职工联欢会、趣味体育竞赛等活动,活跃了校园气氛,放松了教师心情,提升了教师幸福指数。

振堂中学的教师个个充满激情,时时朝气蓬勃,忙而不乱,累而不怨,感人事迹不断涌现:“无名”教师默默资助贫困生的生活费;宋会君老师替本班学生交学费;生病的孩子被班主任领回了家:毕业班的一位女生抱着宿舍管理员喊妈妈……

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振堂中学生根、发芽、开花!

二、弘扬开拓创新精神。完善制度管理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但有时也是改革、创新的桎梏,成功的改革、探索必须有制度的突破与创新做后盾,才有底气、才有动力。振堂中学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靠制度创新消解发展中的矛盾与障碍。

敢于打破“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教师评价制度,制定颁布了《振堂中学教师量化考核办法》。把教师的日常出勤、教学态度、师生亲和程度、普通话使用情况等多项内容都量化到教师积分系列。改变过去仅凭领导说了算的评价方式,实行教师自评加教师互评、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上学期在全校范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生推选“我最喜爱的老师”活动。规模之大、效果之高,前所未有,使一批表现突出的教师脱颖而出,获得了应得的荣誉。

率先实行绩效工资制。早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前,振堂中学就实施津贴活用办法,把本人津贴的一部分拿出来,按实际的工作量、教学成绩、工作态度、积分变化等进行二次分配,大大激励了全校教师的积极性。

在评优评模评职称方面,打破过去的论资排辈儿现象,大力向一线教师、优秀教师倾斜,并且用制度规范下来凡是学期末积分排名后十名的教师、年轻力壮但不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均取消评优评模评职称资格。

制定过程民主化。每学期开始时,学校领导都要征求各位老师对学校各种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发扬民主精神,集中进行讨论分析,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使其更加规范、公平和完善。

三、发扬大无畏精神,勇于教改探索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发展,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发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无私无畏精神,努力寻找一条与时俱进、而又适合自身发展方向的教改之路。

在此过程中,校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倡导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把“走出去学,请进来教,交流提高”作为教改的主要措施,今年上半年,学校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师代表200余人次,分赴邢台、石家庄、衡水、山东等地参观学习,广大教师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并将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回了学校。“以亮点教研促教学,以特点教法促成绩”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各学科同时开展:语文突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数学突出题库建设和层次竞赛教学;英语突出口语教学和兴趣教学;文综突出情感教学和课堂效益教学:理综突出实验教学:音体美突出特色、特点教学:周四全体教师集体培训学习时间成为了学科专题e-N的主阵地。12名教师获市说课、优秀课例、教育成果等教研教学奖项,30多位教师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教育在线等专业期刊、网站发表60余篇教育论文。为此,县教文体局教改专刊,在全县予以推广宣传。同时,在振堂中学设立开放教育交流基地,县域内各学校均可随机入校,学习交流。

四、光大人文精神,丰富校园文化

每一位学子走进振堂学校都要经过一面“红色教育墙”,在甬路的东侧用彩色的瓷砖烧制的反映董振堂将军传奇一生的连环图画,生动形象、栩栩如生,高大的“将军石”巍然挺立,每间教室的外墙、每个楼梯的拐角、每条走廊的两面都有学生全体参与、人人动手自办的板报、展板――而这仅仅是振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在部分。

为充分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品味,振堂中学以教室、宿舍、校园为主阵地,以班级评比为主要形式,通过板报、红色教育走廊、校园文化广播站等层面,整体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校园:组织开展“五个一感恩行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利用每年的清明、“十一”、“开学日”等特定时间,对师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以《弟子规》等反映民族优秀传统的经典文化为主要内容,利用诵读比赛、集体汇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诚信、感恩等传统优良习惯。逐步的积累沉淀,振堂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从探索逐步走向成熟,2008年获得县“校园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在省、市教育督导考核中,省教育督导考核组组长总结评价说:振堂中学校园环境干净、整洁,校园文化建设有特色,学校实施的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中职校园文化 军垦文化 中职生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1-0180-01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吹响了文化发展的进军号。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中职生活的全过程,体现在职业中学生活的各个侧面。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全民素质,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中职的校园文化具有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个性。它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鲜明的地域、时代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历史背景、时代环境孕育不同特色的文化。提炼地域文化、时代文化的积极因素,在当代中职生中继承和发扬有着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针对农村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以上特点,我们着重研究了农村中职特色文化。我们深入挖掘了体现东辛农场拓荒者精神和传统特色的军垦文化,在当代中职生中学习、弘扬这种文化,发掘这种文化对当代中职生品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东辛农场原属江苏建设兵团,前辈多为淮海战役后转业战士。60年前一大批朝气蓬勃的官兵,历尽千辛万苦与殊死搏斗,迎来解放的胜利。然而他们没有陶醉于胜利的花环之中,没有沉迷于功勋的享乐之中,百万年轻的官兵毅然担当起建设沿海、沿江、沿边的任务,他们铸剑为犁,后来成为开荒创业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军人的刚毅坚强,军队的团结一致,兵团战士的顽强斗志,都是我们兵团儿女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我们提炼和弘扬军垦精神,并与中职生的创业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提升学生未来创业的战斗力。

全国解放后,党中央一声令下,百万解放大军脱下军装,铸剑为犁,毅然决然地担当起建设沿海、沿江、沿边的任务。在东辛农场的首批兵团战士中就有八路军的老团长,有灌云县的老县长,也有从美国回来参军的旅美博士……他们坚决果断地开赴茫茫碱滩。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战士们住茅棚、睡土炕、喝咸水、煮麦粒、钻草地、打泥腿、人拉肩扛,填海造田,改良土壤,艰苦奋斗地建成了苏北第一个国有机械化农场。

我们重温军垦官兵这段光荣历史,提炼出服从大局、无私奉献、团结乐观、顽强拼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军垦精神。令人敬仰的“军垦精神”,它从戈壁沙漠走来,从无垠盐碱地走来,从高山雪域走来。时代又赋予它新的意义,作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这种精神也正是这个改革创新时代所必备的。我们组织学生收看军垦体裁的电视剧《戈壁母亲》及以东辛农场为背景的电视剧《海滩上没有神话》,组织学生围绕“军垦精神在当代”进行讨论,并编写感想集。军垦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

三、研究成果

我们的研究立足发挥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丰富农村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农家子弟向现代职业人的转变。

通过军垦文化的宣传,艰苦奋斗的军垦精神坚定了中职生立业、创业、干事业的决心。认知、观念、目标的确立,是形成“知”的过程。我们的研究促进了学生正确、良好认知的形成。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教育效果的“三维目标”: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深化认识,促进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智商的推进器,是实践的加油站。人不能没有精神,事业成功需要激情,人生价值的实现更需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的研究注重文化的情感魅力。前辈们的激情、豪情教会了学生们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当代中职生能够形成一定的道德认识,也有较为丰富的道德情感,然而往往缺乏意志力。所谓“知道做不到”、“三分钟热度”。坚决果断、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意志,是当代中职生立足社会所必须增强的。军垦文化研究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起到了典型而集中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导行原则。整个研究是为了促进学生行为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军垦战士“干一行、学一行、钻一行”,建成大型国有机械化农场的事迹,对中职生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力。军人的团结统一、刚毅坚强,激发了中职生卓越的战斗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了学生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培养过程。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等合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2

4 夏卫星、谢建斌、张长元.论现代职业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

5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教育部网,2004.10.25

6 沈小波.中等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中国教育论文资源中心

7 沈惠忠.浅议中等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吴江松陵成教中心网

8 王秀永.浅谈中学校园文化建设[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德育视角 小学校园 和谐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无形品牌,它关系着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小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就目前小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小学校园的长远发展。

一、小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小学和谐校园文化即是指:在小学校园中形成的以“和谐”为中心的文化价值理念,同时,它也是在校园中形成的一种和睦、协调、公平的校园氛围。由此可见,小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旨在创造一个活泼融洽、友爱和睦的人际环境和团结互助、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促进师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的不同小学其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小学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1.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德育价值不足

小学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外在的标志,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体,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凭借校园物质文化展现出来的,因此,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但当前很多人认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或是校园花草树木的种植与修理或是校园标语的创造与宣传或是校园建筑的翻新与扩建,等等。可见,不少人对小学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认识不够,完全没有意识到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德育价值,这对小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案例1:

教室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学生接受新知的舞台。教室设置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教室设置的好坏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高效与否也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一部分教师忽略了通过教室这一物质文化载体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室里的扫帚、拖把也有未清洗就乱丢在教室后门的角落里,天气炎热的时候散发出股股难闻的味道。教室的墙壁上也有被学生随意涂鸦的痕迹,校园不和谐现象随处可见。小学生生活在这样的教室环境中,任凭德育管理者口头上对小学生如何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也难以让孩子受到良好的熏陶,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2.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德育思想不够

校园精神文化是一个学校无形的财富和品牌,它是经过学校几代人积累并不断被师生认同的结果。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是以学校的传统文化内质和精神积淀为基础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氛围并逐步进化为群体的自觉行动,因此,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对师生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相比,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则主要包括校训、校歌的提炼,校风、学风、教风的培养,它是推动小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物质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的肉体,而精神文化建设则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祖国的明天,是初升的太阳,其可塑性非常大,所以,精神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目前很多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来看,或多或少地存在“弱精神”现象。

案例2:

校训是一所学价值理念的表现,它表达了学校对师生的殷切期望,也传达出了学校的精神追求。但是一部分学校的校训无内涵,形式化趋势较严重,学校在创设校训时并没有尊重学校的历史传统、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因此,校训特色不明显,学生对校训也知之甚少。在对小学生调查“是否知道学校校训”时,有90%的小学生都表示不知道或记不清楚。从调查可知,学生对校训这一精神文化没什么感觉,更不要说校训会对他们产生什么道德教育了。在调查中,小学生对校歌的反应也差不多。而对于“校徽”,很多小学生也表示并不理解校徽的深刻内涵。由此可见,学校在进行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度不够,归根结底便是我们学校管理者的德育思想有所欠缺,未能很好地发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功效。

二、德育视角下小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德育价值不足和思想认识不够等问题,我们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便要坚持以德育为基点,通过建构小学和谐校园文化来实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最终目的,为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1.建构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的改变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的活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环境,两者相互影响,相得益彰。鉴于此,校园管理者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便要注重校园环境文化的建构,并以此为契机来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推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文化的建构不仅包括校园环境的建设还包括校园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利用。因此,我们在建构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过程中既要优化校园环境又要促进校园资源的充分利用,以此来实现德育教学,打造和谐校园文化。

案例3:

校园环境的创造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风貌的外在表现首先便是体现在校园环境的净化上,因此,要推动小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首先便要创造“五无”的校园环境,即地面无杂物、墙面无污渍、门窗无积尘、桌椅无刻印、卫生无死角。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实际行动来指引小学生,感染小学生,让小学生深刻意识到校园环境的重要性,从而为今后小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要注重教室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在教室中开辟“图书角”“学习角”“才艺展示台”“心愿墙”等来鼓励小学生积极向优秀的同学学习,让学生无时无刻都接受潜移默化地感染。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后角摆放节能箱、废品回收箱以此来提醒小学生进行垃圾分离、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这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又可以推动小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何乐而不为?

2.打造“立德树人”的校园精神文化,实现校园和谐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它指引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所以,为了实现小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管理者就必须加强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学校的精神实质,以便适应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要求。基于此,校园管理者必须注重对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以优良的校风来提高办学质量,以良好的教风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良好的学风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精心打造出“立德树人”的校园精神文化,实现校园的和谐发展。

案例4:

校风是教育优质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建构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它充分展示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良好的校风有利于每一位校园人日益巩固其集体感受,形成集体成员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从而防御不良心理倾向或行为的产生。为此,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首抓校风的建设。如在新生入学时,学校便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小学新生进行德育教育,让新生穿着校服、唱着校歌听取学校对校徽、校旗含义的解读,以此来开展德育教育,让小学生感受到身上的重任。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要不断创新校风的建设理念,以贴近师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宗旨不断革新校风建设理念,以便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多样的变化,展现校风建设的强大生命力,进而推动小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中胜.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2]李建明.浅论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隐性影响[J].改革开放,2009(6).

[3]邓向群.隐性德育视角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袁钊强.X小学合并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平昌是我们此行川东北的最后一站。傍晚时分,汽车停止了颠簸来到平昌中学校门口,罗传俊校长热情地迎了出来。

平昌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研究型校园的打造。

平昌中学坐落在佛头山下、巴河之滨,于1938年建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管理精细、师资雄厚、质量优良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上世纪三十年代,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理念在一大批有识之士的心里积蓄萌发,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委托,开明士绅黄开富创办了“私立巴阳初级中学”,这就是平昌中学的前身。经过几十年的风雨,2000年学校评为省级重点中学,2002年成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暨‘211工程’大学生源基地”。

“平昌中学连续8年高考成绩居巴中市同类学校第一。近十年来,巴中市中考状元均落户平昌中学,罗琳、肖天九、陈庄等100多名学生先后考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尤其是在2006年,平昌中学的高考成绩在四川省排名第九。”罗传俊校长谈起学校的成绩时如数家珍。

平昌中学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罗校长认为,这些傲人的成绩和平昌中学独特的校园文化不可分割。

学校秉承陶行知先生“追求真理,服务人群”的育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形成了“博学笃行”的校风、“敬业善教”的教风、“勤学尚美”的学风和“教育因真而产生,真因教育而精彩”的办学特色。

平昌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研究型校园的打造。近年来,全校有80多名教师在省、市举办的学科优质课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58名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科研论文1600余篇,310项科研成果在国外内获奖。语文教师罗传俊撰写的《求索与感悟》、退休教师韩荣光撰写的《红叶秋声》、青年教师常映德主编的《孙子兵法对教育教学的启示》等先后出版发行。

平昌中学围绕国家教学计划,探索课程设置改革,适应“自主命题”高考模式,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探索式、互动式的课堂教育深受学生欢迎。学校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市教改课题36个,其中已结课题24个,目前正承担的教育部规划课题研究项目“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子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项目即将结题。这些都为平昌中学提高升学层次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师科研热情的带动和启发下,数万名学生争先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和奥林匹克等竞赛活动,2000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其中高中年级学生孟树盛撰写的《蜀柏毒蛾对森林的危害及其防治》获得相关评比部级二等奖。近三年来,在省、市业务竞赛中有13人次获得一等奖,2011年,平昌中学高考本科上线首次突破1000人大关。

升学数量、科研成绩,都很好地阐释了一个以研究为办学主导思想的学校所拥有的强劲的生长性和创造力。

特色教育领航向,品牌效益日益凸显。

平昌中学对优秀学生的关心和培养从入学就做足了功课,学校专门设置“弘爱班”招生计划,招收县内外品学兼优(综合素质评价为A等)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学校招收文科50名,理科150名同学,从高一开始文理分科,填报文、理科志愿,有利于细化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升学。罗校长对这项考试非常重视,每每“钦点”三甲,揽英才而育之。

这些学生入学时经过层层筛选,在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考察基础上,文科考生加试政治、历史,理科考生加试物理、化学。罗校长表示:“山区的孩子对于升学的认识比较模糊,提早让他们进入专业的选择与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利于他们发挥出自己的长处,特别是有利于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拓展自己的发挥空间,努力赢得和大城市孩子一样的机会。”

据罗校长介绍,“弘爱班”在全校高中教师中选派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和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执教。同时全班实行“奖学金”制度,在高一、高二学段为名列前茅的学生颁发不同等级的奖学金。高三学年另设奖励,比如高考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10名的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以及高考进入巴中市文、理科前1~3名的学生,学校分别给予重奖。

近年来,不少学生尝到了特色教育的甜头。比如,学校鼓励学生们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有28人次获得了市县见义勇为奖;科技创新方面,69人次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大赛奖项;其他竞技水平也不断提升,比如今年的市级校园之星主持人冠军为学校高二学生夺得。这些学生中,很多人因这些奖项而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高考加分或者自主招生机会。

随着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年攀升,平昌中学连续五年获得市教育局颁发的高中教育质量评估优秀学校奖励。在贫困山区,在大巴山深处,平昌中学的名字已经和莘莘学子的命运紧密相连,学校的品牌效益已日益凸显。

上一篇:篮球运动论文范文 下一篇:竞技篮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