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4 18:09:39

中学美术教育

中学美术教育范文第1篇

(1)学科地位低下、美术认识局限。县级中学中普遍存在着美术教育学科地位低下的问题。受我国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及当前教育体制的影响,社会、学校、家庭都推行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徒有虚名。尤其是在县级中学,天高皇帝远,哪怕上级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开齐上好各门课程,哪怕教育部签发了重视艺术教育的文件,学校往往只是虚与委蛇。在学校、家长甚至学生心中,美术课完全不是修身养性的有效工具,仅是闲时调遣娱乐,仍然属于不折不扣的副科,与音乐、体育并称“小三门”。所以一旦重要考试来袭,美术课程便形同虚设,成了其他课程的补习、复习或自习课,顶多让美术老师到场维持纪律。

(2)教学设备欠缺、教学条件恶劣。从调查来看,大多数县级中学没有专业的美术活动教室,没有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配备相应的写生桌椅、画板、画架、静物器皿、石膏像等教学设备,更别提信息时代下的现代多媒体设备了。部分县级中学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又不待见美术教育,导致在美术教育上的资金投入极为有限。同样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家境并不富裕,家里为节省开支,在孩子美术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教学条件的滞后,令美术欣赏、手工制作等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严重制约了美术教育的改革。

(3)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资质不一。调查表明,县级中学对美术教学的轻视,导致美术教师师资力量极为薄弱。大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未经专业培训,驾驭教材的能力普遍偏低,学生在课堂上只是随笔自由作画或者模仿课本作画,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引导作用几乎没有派上用场。有的中学,甚至存在一师多职现象,没有配备专门的美术教师,而是让能写会画的其他课程老师肩挑两担,由此我们可以预见,该校的美术教育水平高不到哪儿去。教师不够专业、教学过于散漫、学生能力不一,无不成为阻碍美术教学发展的绊脚石。

二、现有条件下如何改善美术教育

当前县级中学中存在的美术教育问题纷乱繁杂,不一而足,以上仅仅是最为明显最为普遍的问题共性。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美术教育的发展还有着漫长的过程。我们知道,影响事物的因素有二,一为主观因素,一为客观因素。中学政治告诉我们,主观原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外因不受个人控制,难以改变,而内因改变全在个人控制下。作为一名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作为一名即将投身于美术教育的从业者,我不才,遵循心的理解,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提出如下改善建议:

(1)营造美术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从客观上来看,美术教育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就是说,美术教育需要得到社会、学校、家庭、教师乃至学生的充分重视。只有在外界重视的基础上,美术教育的其他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①教育部门重视。美术不是简单的“画画”,而是审美教育的主体,它在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审美境界、完善素质教育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论是从学生个体的发展还是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门都应把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纳入到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把建立健全美术教育规章制度作为重要工作。

②学校家长重视。县级中学应站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高度来认识学校美术教育,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美术课程,保证美术教育的基本经费投入。一方面积极创造美术教育条件,按照有关部门规定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展览室,配备美术教学及活动器材,确保美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壮大充实美术教师队伍,确保“专人专用、各尽其职”,并定期对美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素质考核。同时开展各种规模的美术教学研究活动,联合外校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学校美术教师师资力量。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家长们应充分意识到美术的重要性,意识到美术除了提升个人审美和综合素质外的更切合实际的社会功用,彻底割除“学习美术”乃“不务正业”的狭隘观念,从而配合并支持学校、教师开展的教育活动。

(2)发挥美术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有二,一是学生,二是教师,其中学生的主体性更强。但美术教育从业者要在现有条件下改善县级中学的美术教育,还得从自己身上苦下功夫。因材施教,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重要教学原则。对于县级中学的美术教师而言,因材施教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遵从个体差异性,对美术资质或美术兴趣相对较弱的学生施以倾斜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辅导教育,对美术资质较优或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施以放羊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点拨教育。一方面,合理使用教学评价,要明白中学美术教育并非全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要放低技术标准提高情感标准,充分肯定学生的想象与创作,从而达到鼓励的效果。另一方面,采取寓教于乐的符合孩子心理需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如游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集体创作等等。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带领孩子们亲近自然,描摹生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县级中学的美术教育任重而道远,其存在的美术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其需要的美术教育方式有待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发现。我所言,不过寥寥数千字,究其根本,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及各位美术教育从业同仁发挥集体智慧,一道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快好发展。

中学美术教育范文第2篇

美术课相较于文化课而言,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然而在当前阶段,有的教师仍只采用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上面讲,学生被动地模仿,往往只涉及美术的形,而忽略了美术所蕴含的神。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美术教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得美术课显得生硬、晦涩,学生在美术技能以及审美意识方面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美术教学陈旧模式的形成主要归因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由此导致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实力的主要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尽可能地压缩美术课的时间,家长为了孩子能有好的未来,就要求学生一心扑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学生为了迎合教师及家长的要求,也放弃了对美术课的兴趣。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是被动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狭窄,学生难以接触到美术教育中蕴含的深层内容,不能有效地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对策建议

1.推行多元化评价体制,加强学生自信心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提升学生信心和激励教师积极性至关重要。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拿文化课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也应该将美术成绩纳入评价体系,以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也应该结合学生的美术成绩,不能仅仅根据升学率评价教师的教学。应当把学生的美术成绩加入教师的考评体系,督促教师转变意识,重新审视美术教育的价值,这样才能引起他们对美术教学的足够重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美术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传授学生美术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将更大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观念的培养方面,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生是美术教育所要面对的主体,接受美术教育也是每个学生应该享受的权利。因此,中学美术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将加强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注重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形成以基本表现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使美术更显实用化和大众化,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自身优势,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美术教育效果。

3.改变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固有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显露出诸多弊端,这种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强制性,学生被动地接受,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受到了限制。美术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感知美和领会美。美术教学方法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只有采用启发式的美术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发地体验和领悟自然美和社会美。值得强调的是,应将教学资源向欣赏课倾斜,因为欣赏本身就属于一种审美活动。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课,美术教师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从乏味的说教型课堂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欣赏国内外大量的优秀美术作品,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育长时期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学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一些中学的美术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强,而高素质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是美术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至关重要。美术教育对社会实践方面的要求较高,这也说明了美术知识的更新速度要快于其他一些学科。美术学科的这一特点对美术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美术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跟踪新知识,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架构,顺应知识更新的潮流。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美术教师应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掌握,把先进技术引进美术课堂,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中学美术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要求人们要具备更为全面的文化素养。美术教育对于学生使全面发展的教育而言,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学校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大画家。因此,中学美术教育着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美术教育作为中学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中学美术教育除培养学生绘图的能力之外,还有许多的潜在价值,其中包括: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对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作用、美育作用等等。

尽管美术教育有着诸多的作用,但事实上,如今中学美术教育在实际中仍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比如:学生把美术课当做自习课;美术课的课时被压缩,甚至在大考试前把它改成其他课程;家长认为在学校学美术会耽误学习,因此限制孩子的兴趣发展等等。中学美术教育同体育、音乐一样,处于一种尴尬的低位,被人们公认为“小三门”。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美术教师要克服困难,利用自己的智慧,尽管在不利条件下也要充分的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具体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点:

一、方式多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美术教育以临摹为主,即老师根据教材在黑板上画出图作为示范,由学生进行学习绘画,临摹图案。传统的“依葫芦画瓢”方式虽然使课堂便于管理,有序性强,但极大程度上扼杀了同学们的想象创造能力。教师将自身对某一物象的认知强加性的施加给学生,学生们被动消极的进行临摹,导致其无法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自身的理解也得不到表达。久而久之,丧失了美术上的创造能力,失去了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而实际上,美术包括:绘画、工艺和欣赏,教学上内容归纳为:“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几个板块。美术拥有着如此丰富多彩的学科内容,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美术所涵盖的所有学科领域,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适应如此之多的内容,积极地引导同学们发挥想象,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与兴趣,而不仅仅拘泥于“我画你描”的机械重复与简单的基础技术教学上。比如在绘画方面,教师可以室外写生等活动,让学生以一种实践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的任务,在没有老师定向的思维灌输约束下,同学们如果想完成好的作品,就要积极独立思考,细心观察与体会,运用合理的绘画方式来展现自己所观察到的物象。这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并发挥其创造能力。又如在工艺和欣赏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中外美术名作的欣赏,陶冶同学们的审美情操,也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美术既然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式就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使其更为多样与有趣。

二、注重深度,发挥美育作用

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美育,是培养人们对美的认识能力,使受人们能够通过周围世界的美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依此确立自身美的品质。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就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观和创造美的能力。每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或是一张照片,更是作者精神的结晶,因此也传达着作者的情感。在教师的带领与讲解下,学生们通过欣赏好的美术作品,不仅能体会到其中的美,还能体会到其中所表达的主旨与情感,体会艺术作品中所展现出的酸甜苦辣。比如看到长城的作品,就会让人不禁想到长城的宏伟壮大,进而想到祖国幅员辽阔,壮丽伟大等等。通过在美术课堂中渗透美育教育,使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审美观,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热爱,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美育教育的作用将会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就自然对美的产生热爱与追求,这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会让他们觉得小则衣冠不整不美,乱涂乱画不美,大则违反公德不美,捣乱秩序不美,危害社会不美。因此,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十分重要,教师要发掘美术艺术的深度,发挥美术教育的美育作用。

三、培养欣赏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美术欣赏涉及到学生对艺术作品形式的感受和对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艺术作品背后必然涉及到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发展作一些梳理和总结,可以为艺术欣赏教育提供一张有益“的线路图”。在面对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该作品与其所蕴涵的艺术理论联系起来,从特定时期的艺术理论所提示的角度来关照特定时期的艺术作品,这有助于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进一步认识,养成多角度把握事物的思路和习惯,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也促使学生增强对艺术的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力要经过培育才能逐渐形成和提高,这种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既要求受教育者对自然和艺术长期地感性接触、体验,又要求他们有广博的知识,包括对各种艺术语言的了解、对艺术风格的认识。

欣赏是创作的前提,只有懂得欣赏才能产生好的创作。心理学告诉我们,有需要才有动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好的作品让学生逐渐产生审美上的需要,通过对好的作品的欣赏来震撼同学们的心灵,进而形成他们自主学习与欣赏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便成为了美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教师要注重随堂的欣赏内容,边学边欣赏,虽然每节课累积的欣赏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钟,但要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对欣赏资料进行筛选分组,选择与同学们生活贴近的、容易让他们产生感想的作品,让同学们有得想、有得说,也要让同学们敢想、敢说、敢评论,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学生们除了通过欣赏能获得审美上的感受之外,还能够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等来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感受、认知和理解,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评价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健全自己的人格,进而将对美的要求带入生活中,按照美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美感。

总而言之,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审美情操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作用,作为中学美术教师,我们要竭尽所能,积极总结方法,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中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阳辉.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浅谈.江西教育科研,1988.03

[2]陈倩.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2

中学美术教育范文第4篇

第一,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当前许多中学的领导者、教师甚至学生都未能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不重视中学的美术教学工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许多中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中学或边远地区的中学,美术教育仍是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据了解,当前还有许多中学存在美术教学的课时非常少且常常被挪作他用、师资不足等问题。此外,当前中学美术教学所使用的方法陈旧落后,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兴趣的保持。第二,美术教师的素质较低,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师资情况较差,美术教师的素质较低是影响当前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据了解,当前许多中学并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许多学校的美术课程均由语文、数学等并不具备美术素养的主科教师来兼任,美术课程有名无实;此外,一部分学校虽然也有具有专业修养的美术教师,但是学校的课程意识较为薄弱,只让其充当门面而不关注美术授课的实际效果,导致美术教学的质量低下。第三,美术教学的针对性较差,未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部分教师和学生存在功利思想,不利于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美术课并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够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有效应用,失去了意义。此外,部分学生与家长在学习美术前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出于走捷径的心理而要求学生学习美术,导致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学习美术的快乐。

二、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新课改越来,素质教育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中学美术教学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当前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应当注意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新课改强调素质教学的重要性,提倡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领导者以及美术教师应当注意更新其教学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素养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导致学生兴趣低下是影响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绘画空间,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此外,提高教师素养是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对策。学校应当注意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努力为教师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自身应当树立重视学习的概念,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学习兴趣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对学生学习美术并不是十分支持,认为学习美术对将来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作用。面对这一情况,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打电话、谈话、家长会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取得家长的支持,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美术的环境。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效率,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创新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美术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开始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广大教师应当注意顺应时展的要求,利用丰富的美术教学设备与多媒体的教学资源,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改变当前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此外,学校还应当注意加强对美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依据学生的特点与本地区的特点编写乡土教材;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注意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相应措施支持美术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

中学美术教育范文第5篇

在我国实施的基础知识教育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主要表现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而中学美术教育,又可以主要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下面谈谈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时期已经接受了六年的美育,具有对美术学科知识的初步接触和认识。虽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不同老师的侧重点不一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大方向在指引着我们该怎么去做,那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并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多听、多想、多看、多实践!

作为一个长期参与初中阶段教学的我,多年的工作心得告诉我,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天真活泼无定性,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表现较为活跃,同时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如何在课堂上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并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实施的是:在课堂开始之前两三分钟,讲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讲授一些美术知识时,语言尽量幽默一点,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适当夸张一点,有时候故意制造一点点紧张的氛围,告诉学生我们将随机提问问题,以示公平,不懂的话要接受一点点小惩罚。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比较活跃,课堂氛围不沉闷,常常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会更喜欢美术课。

我在担任初中阶段教学的同时,也兼任着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是个性逐步趋于稳定和成熟,随着主客观上的需求,在自我监督、观察、体验、评价、控制等各方面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而且由于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体验的积累,在个性发展上相比初中阶段的学生出现了新的特点。如自我意识开始形成,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审美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它的培养目标的着眼点依然是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社会角色不具备决定性,只起到间接作用和隐性作用。从教育的本体性、工具性、教育的对象、内容等诸多方面来看,很明显的,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依然是教育为主的美术教育,而不是美术为主的美术教育,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时刻清楚和把握住自己的教育方向。

高中美术欣赏的教材,是我们开展美术教育的载体,而不是美术综合知识的浓缩与再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和地方校本课程来获得各种各类美术信息,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他们的艺术气质和涵养,同时也丰富我们的美术课堂。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享受美术带来的快乐,才是更重要的。

当我们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整个班级的同学,试想,我们是否要把他们全部培养成美术家,是否能够把他们全部培养成美术家。如果不是,如果不想,那么我想我们就知道怎样去实施美术教育了。在我们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而不一定让他们获得很专业的美术技能知识,那么我们的教育活动实施可以是一个较为愉快的过程。

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是会有少数学生,他们本身有着比整体同学更高水平的美术专业基础,他们对美术科学习有着更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渴求获得更多的美术专业知识。针对这些同学的美术教育,我们实施的就应该是美术为主的美术教育了。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通常采用美术兴趣小组、课外教学等形式来实施美术教育。

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多个学年,将以上的归纳总结和思考融入课改实验中,必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各个阶段的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就会有更加正确的方向指导教学实践,我们的教育活动实施过程就会是一个比较愉悦的过程。这样,我们就不知不觉已经放下所谓的教师尊严,不再总是摆着一张严肃、呆板、没有表情变化的脸给学生看,不再急于求成然后不停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感觉学习好累学校好可怕。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是一个指导者,也是学生的朋友,放下老师的架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我们的工作就一定会更成功。

中学美术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育;创新性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出来

人的本质属性就是主体性,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也是主体性。中学生正处在旺盛的生长阶段,对于新生事物接受的比较快,人的创新能力在这一阶段已经形成,中学生已经有了自觉探索的愿望。创新意识在这一阶段一般还表现为潜在的萌芽状态,需要对创新意识进行不断地挖掘,才能够促进它的生长[1]。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重视,要对学生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加以保护,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学生的原动力激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民间美术,并给学生比较充足的发挥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进行探索性学习。

目前,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或者是以教师为中心依然是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创新意识都在慢慢的消失。科学的教学艺术是在于对学生的激励以及唤醒,而不是在于对新本领的传授。民间的美术课堂与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相比较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环境比较平等、自由、和谐以及温馨,生命的活力充斥在整个课堂之中,学生能够在民间传统的手工工艺中体会到温情,它让学生的精神状态永远都是生机勃勃的,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创新的要求与欲望,才会在现实活动中进行一些创新活动。

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以及勤于思考等都是中学生的优点,他们拥有追求独特以及与众不同的心理意识。因此,教师应该改变原来以灌输知识技能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加以启发和诱导。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的学习环境

不管是在学校美术教室的空间设计方面还是教学用品的摆设方面或者是教具的布置方面,都应该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进行民间美术学习的环境。可以把大量的中原民间美术精品放置在学生的画室中,比如朱仙镇的年画以及淮阳的小泥塑等这一类民间美术精品,学生会对这种中原的民间产物形成认同感和亲切感,有助于将学生置于艺术氛围之中,这种比较形象的艺术语言能够有效的将学生导入一定的欣赏情境之中,从而可以将学生创新的冲动激发出来[2]。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可以成为促进艺术情感的载体,能够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最终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若干联想及灵感。比如,在教授民间美术欣赏课的活动中,就可以有效的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利用,通过清晰的画面展示以及专业精彩的讲述,还可以配上当地的民间乐曲创设出完美情境,再现出美术作品的线条、色彩、形象、空间以及肌理等。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时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学生一般能够对这种学习效果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学生也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在民间美术课堂中表现得极为活跃,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的热爱民间艺术。最重要的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重新审视周围的事物,并将自己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敏感逐步的培养起来。

三、加强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人最为可贵的能力之一就是具有创新能力,它是最宝贵、最重要且层次最高的能力,它包含的因素有很多,创新的思考能力是它的核心因素。创新性思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以及创新性等特点,是一种高级水平的思维活动,如果没有对创新思维加以训练,创新也就没有了桥梁。因此,进行创新性的思维训练在民间美术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在中学民间美术的教学中,想要对学生的想像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可以运用“发散性思维”以及“求异性思维”这两种方式进行训练[3]。它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形成新颖独特的设想。基于这种目的,教师们就应该对传统中整齐划一的灌输方式加以摒弃,而采用感知引导、设疑导入、自由创作以及合作探究等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朝着不同的方向,在头脑中形成大量的独特见解,突破以往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自由的摸索与试探,使他们能够获得美感体验。教师要灵活的布置民间美术课业,使求知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一种活泼的探索与思考体系。教师为了要鼓励学生在进行民间美术学习时标新立异,可以选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比如在同一民间题材上,可以采用的表现手法有勾线填色或者是色块组合。在造型的设计方面,也不必进行呆板的规定,可以运用任意置换、分解组合或者是异物同构等方式进行造型设计。

总的而言学生的想像力以及创新才能不应该受到中学民间美术的束缚,创新思维是众多思维中的一宗重要形态。教师应该在进行民间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效的对学生的创新性进行培养,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潜能激活,使民间美术教育不再是单层次、单渠道的教育形式,而是向多层次、多方位以及多渠道的方向发展,能够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良好的保留。

参考文献

[1]吕柳明.民间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J].教育界,2013(8)

[2]梁方晓.论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课程文化建构[J].艺术教育,2012(8).

中学美术教育范文第7篇

美术教育的育人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学科都无法取代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性质及价值,据此,本文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美术教育的三个方面的功能: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发展创造能力。以下分别就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 培养审美能力

中学美术教育首先要承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对美术进行初步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人类创造的辉煌美术成就以及美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与发展,初步学会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正确辨别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恶,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判断力。

审美能力是成功地从事审美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如果一个人对美术作品没有欣赏能力,那么他看到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只是像看到天天看到的平淡无奇的人或物一样。没有审美能力就不可能使潜在的审美对象在意识中呈现,不可能有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所以也谈不上任何审美活动的发生。审美能力作用于审美活动全过程。在审美活动的发生阶段,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敏锐迅速地抓住外在世界中的各种审美信息,并以特有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对富有特征性的感觉刺激材料作出情绪反应,形成初始的审美冲动;对刺激材料和知觉对象形成审美态度,决定审美表现方式。在审美活动的发展阶段,审美能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动记忆、想象、情感等心理功能,丰富和完善审美知觉形式,创造出审美意象;将情感投射于对象之上,使审美意象成为审美主体情感表现的产物。

二、陶冶审美情操

情操是由情感和思想综合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或社会意义的事物所产生的复合情感

没有情感的交流,人将无法生存与发展。仅有理智和知识都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情操的核心是情感,通过美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首先应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中国传统美学把审美情感看作是审美创造和表现的内部动力。在感受自然界和美术作品时,人们受到审美心理的推动,使相应的情感勃然而生,正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应注意利用和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动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产生和趋向审美的情感冲动是人的天性,但原始的冲动只是低级情感,还需要采取保护、激励、提升、丰富等措施,才能陶冶出学生高级审美情感。美术教育的过程应始终使学生在丰富的审美活动中,保持内在活力,并通过感知力的敏锐化、审美经验贮存的经验化和想象力的强化,来有效地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审美心理动力。审美情感还表现为审美体验。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等复杂的形象思维,创造形象,超越对象地去把握理性的美感。引导他们形成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情感倾向。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使学生的审美趣味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发展创造能力

创造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创造,是人作为人的重要特征。正是由于人类的不断创造,才使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焕发出潜能,满足其发展需要,增强其本质力量。人之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不是无意识的、被动的和本能的力量。 创造性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创造能力,如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与制作新事物的能力等;另一个层面是指不断实现和更新着的生命活力。

后者是创造性最基本的内涵,又是前者的基础和源泉。美术教育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以自由创造为本性的审美及艺术活动可以充分保障学生创造性的表现,并促进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是个性化的、想象的、造型的、自由的、富于情感色彩的、专注和投入的、注重过程和愉悦的,这些都具有审美创造的特征。

学生身心投入的审美活动又集中体现了创造性的主要特征。美术教育不但是造型能力、描绘事物的技术的学习,也是一个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活动的学习过程。美术本身不仅是技术性、技巧性很强的劳动,而且是思维水平很高的一项活动,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知识、技能,更需要智慧、情感和艺术灵感的闪现和开发,创作者必须具有创造性的头脑。

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远远不是知识、能力和技巧的堆积,而是对美的创见性地提炼和升华,是再创造的结晶。美术教育以特有的形象性和情感性,配合严密的逻辑思维教学,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得到锻炼,大脑得以均衡发育。美术教育促使学生具备准确的感觉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学生创造能力,首先要注意让学生情感自由解放,使之保持旺盛的活力。创造活动的自发性正源自深层心理冲动的自由涌现。其次,要注意发展学生心灵的独创性。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力和心灵的敏感性,引导他们在独自的观察中形成自己观察和感受事物的能力和方法。对学生的“异想天开”要给以鼓励。要改革传统的以画种体系知识和技法教学为主线的教学结构模式,把重点放在美术知识的应用,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和艺术观念的表达上。

中学美术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动漫时代中学美术教育影响思考

一、动漫、动漫产业及动漫时代

所谓“动漫”是指“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animation或anime)和漫画(comics,manga;特别是故事性漫画)之间联系日趋紧密,两者常被合称为“动漫”。“动漫”是通过制作,使一些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夸张化,赋予其人类的一切感情、动作,或将架空的场景加以绘制,使其真实化。在日本动漫中也有将生活场景片段绘出的漫画。“漫画”通常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感的绘画。而“动画”,顾名思义便是可以活动的连环画剧。其实正是漫画奠定了动画的基础。“漫画”与“动画”作为美术的一部分,从艺术的一个角度展示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反映人类的精神,而当今世界也形成了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局面,其中日本尤为突出,日本动漫已成为日本民族的象征。但美国作为世界文化的象征,聚集世界各地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以迪斯尼为首,创造着雅致的画廊。动漫有两种艺术特性:一是有语言功能,即使无声也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二是具有谐趣性,即滑稽幽默或讽刺性。

“动漫”一词从出现到现在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1998年中国第一家动漫资讯杂志《动漫时代》出版发行,“动漫”一词才得以出现并慢慢深入人心,成为全中国动漫迷常用的词汇和“动画”与“漫画”的总称。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因为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动漫产业被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2004年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产值达2228亿美元,与游戏、动画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从全球来看,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2004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117亿元人民币,2005年动漫产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人民币,并且中国动漫市场还有10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空间等待开发。动漫产业化的到来标志着动漫时代的诞生。这个时代到处充斥着各种动漫产品:动画片、网络游戏、漫画书,以及相关的副产品如动漫海报、动漫造型玩具、动漫图样的T恤衫、笔记本、书包,甚至于真人的动漫造型比赛……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本就喜好追求时尚的青少年中学生不受到动漫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跟上时代步伐,让动漫以美术形式走进中学美术教育的范畴。让学生变被动给予为主动索取,在欣赏、交流的同时进行创作和表达,在愉悦的环境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事半功倍地发展,增强学生绘画技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动漫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1.激发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漫是一种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其中的艺术形象极具夸张变形,对中学生来讲,充满亲和力。而且情节发展往往出人意料,这就使得动漫艺术极具趣味性,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现在的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都极其喜欢动漫。很多学生的书橱里有一半是漫画书,课余时间,他们最喜欢的也是看漫画书。作为中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动漫的兴趣,要更好地培植和保护学生学习动漫的兴趣。在进行中学美术教学时,投其所好的引导学生,绘制动漫作品,使学生学的主动,学的高兴,学的轻松。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美术教学的过程由学生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可以极大的激发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学习兴趣。

2.提高中学生美术造型能力

随着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在进入高年级时,其对客观世界的观察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对三维空间有了足够的认识。并且,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个性上充满强烈的表现欲。但是,由于中学生还不具备完善的写实表现能力,这就使中学生在绘画时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他们的美术学习产生了困难。而动漫中那些个性鲜活,造型惟美的人物形象变成了中学生寄托心思和愿望的朋友。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素描基本功训练时,把动漫人物的活泼造型引入绘画写生教学之中,这样可以解决部分美术造型教学的难点。同时,动漫人物造型往往十分简单,利用明暗、透视、光与影形成形象的立体感,学生在信手创造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的同时,理解和掌握了素描的基本技巧,扎实地磨炼了造型的基本功。

3.发挥中学生美术创造思维

卡通人物形象在造型上是非常自由的,不受现实生活的束缚。为了表现的需要,人可以长出翅膀,甚至英雄为了战胜敌人,可以拥有无比神奇的武器;动物也可以做出人类的表情和神态。这就赋予了中学生广阔的艺术发挥空间,会极大的激发中学生的创作热情。而漫画的创作不仅注重技法更讲究构思,要求学生具有原创精神。别人用过的创意你不能再用,上次用过的点子下次就不能重复了。所以漫画创作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动画则常常通过好几个连续的单独画面的视觉艺术来表现故事的连接,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故事的上下连接,发展视觉表现技巧与故事表达方面的技巧。

三、中学美术教育开展动漫教学的思考

如何把动漫引入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堂?如何利用广大中学生对动漫的浓厚兴趣来提高中学美术教育的质量?作为在中学美术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笔者从自身的经验和教训出发,认为中学美术教育课堂引入动漫教学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欣赏”;二是“技能培训”。所谓“欣赏”是指通过让中学生学习动漫作品,并学会辨别动漫作品的优劣,达到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审美态度的目的。所谓“技能培训”是指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动漫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绘画技巧,并要求学生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动漫作品,以磨练学生的美术绘画技能。这二者在美术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1.动漫基础技法分析与技能培训

动漫中的漫画与其他的绘画艺术不同,它不是对客观实体的一丝不苟的描摹,而是只求造型上的神似。因此,漫画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只要表现出生命的韵律和节奏,能把欣赏者引人它观赏的“场域”,并且与自身的绘画体系协调就可以了。在技法上,一般漫画的基本的空间感是由在背景上遵循透视法,近大远小、三点聚焦的视觉常识构筑起来的。相比漫画来讲,3D动画、电脑游戏则更加注重场景设置和动漫主人公的立体感,以及对光影凹凸都非常讲究。绝大部分书籍漫画只有灰度深浅而不能彩色晕染。而动画片的光影晕染层次一般也至多两层,不是很多。近年来,一些计算机常用制图软件的出现如3DMAx、Maya、Photoshop等使得动漫作品不仅在光影运用技术上更加完善,其技法分析也更加复杂。由于漫画中的人物以及动物形象不是对客观实体的描摹而只是神似,所以,他们的身体造型都极其夸张变形。漫画的创作者通过线条的运用,使本身没有生命力的线条通过艺术的造型充满了生命的动感和美感。可以说,线条在漫画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一个线条都是隐没于整幅漫画造型之中的,就如西方画的彩色的点融于全画的色彩明暗一样。如在日本漫画《美少女战士》中,线条的运用无处不在。美少女们的头发、服饰,衣裙,充满弧度曲线美的双腿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线条的力度、飞动感,达到与人物形象交相呼应的效果。甚至有些画面中常用一些线条和图案来充当背景,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神态等。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先作基本的技巧分析,然后给学生作一些绘画的基本示范。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贯穿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例如点、线、面的结合,黑白、色彩的晕染,光影的层次分析等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在创作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动漫欣赏与审美教育

动漫作品无论是艺术境界还是技法造诣都不是一种厚重的艺术形式,带有显著的游戏特征。其故事情节往往都很优美,或者很搞笑,甚至是夸张的风格,给读者或观众带来轻松、愉悦或参与其中的超现实享受。这些都对中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课业压力下,动漫作品确实是释放压力,愉悦身心的好方法。而现在的中学美术教育往往只是进行纯粹的美术技法讲解,不仅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质量;还使得中学美术课成为普通的技能培训课,对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因此,在进行中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如果能结合审美欣赏的能力培养和文化知识的相关拓展或许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世界上的动漫大国如日本和美国,还有后起之秀韩国,他们的审美风格都是不一样的。日本动漫洒脱、惟美,不张扬外露却又有意味。通过潇洒的线条、适度的夸张和惟美的比例在现实与想象之间达到微妙的平衡和把握。而美国动漫如其代表作《米老鼠与唐老鸭》夸张明丽、幽默搞怪,却又是另一种风格。而近年来,韩国的流氓兔等造型以其独特的魅力赚得了巨大的市场。中国的动漫产业最近几年也有很大的发展,创造出了自己优秀的动漫作品和动漫形象。教师通过这样的讲解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相关的美术知识,对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总之,随着动漫时代的到来,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动漫对中学生及其中学美术教学的影响,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把动漫教学引入中学美术教育的课堂,这对提高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方成.漫画与动画.当代传播,2006.

[2]黄怡然.看中国动画与日本动画之长短.小学生时空,2006.

[3]李子蓉.美、日、韩动漫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世界地理研究,2006.

[4]曾祥远,习龙.我国动漫教育发展现状引发的几点思考.2007.

[5]楼文高.谈谈我国的动漫教育.出版发行研究,2008.

作者单位:

中学美术教育范文第9篇

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很容易被大家忽视,实践证明,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短时高效;潜移默化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浪潮声中,美术课程改革也迫在眉睫,强化素质教育的同时,美育被提升到一个高度。

一、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应试教育的现状下,学校领导很难真正把美术学科和语文、英语等课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农村,可以说有很多中学都不重视美术课的学习,甚至是不开设美术课,即使有美术课也往往会被其他课程所占用,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如我原来的学校,2009年八年级没有开一节美术课,七年级有些班级的美术课也是主课老师兼的,而九年级基本都不开设美术课。第二,一般考试都没有对美术做统一要求,所以,很难衡量美术教师的教学业绩,这就使美术教师积极性普遍不高。第三,为了升入重点高中,学生对于中考的必考科目已是疲于应付,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第四,农村中学美术师资严重不足,条件有限。一些农村中学也安排有相对专业的美术教师,但这些美术教师往往同时又“身兼数职”,他们还承担有学校安排的其他教学任务。而其他的教学任务势必也占用着他们很多的时间,这些教学工作也需要他们去研磨教材、精心备课,同时也要批改作业等。有时可能连教师自己也很难分清哪个科目是主哪个科目是次。虽然是美术教师,但他们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去更新美术专业知识,更不要说提高美术专业水平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针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粗浅看法

1.对我国现有的教育评价制作及考试选拔制度加以适当的改进

如果说地理、生物会考成绩可以计入中考成绩,理、化、生的操作实验和体育的加试成绩也可以计入中考成绩,那么美术学科的成绩是否也该考虑计入中考成绩当中呢?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可以作为期末考试的科目,美术学科是否也该考虑加入呢?

2.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美术课真正做到“短时高效”。课堂的内容如果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用学生身上的服装和房间的布置为主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在节日里制作一些卡片,设计一些别有用心的礼物,在班上进行班刊评比……

3.让课堂丰富多彩

单一的课堂形式封闭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让课堂形式丰富起来,则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设置情景教学、播放音乐,美术与舞蹈、表演的融合,增加游戏环节、作业展评(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

4.让美术教学内容充实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利用当地特有的一些资源来增添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教学器具。比如,充分利用当地的树根、砖泥等材料来制作雕塑型的工艺美术品;用树叶、花朵、石子制作装饰画等;特别是鸡蛋壳工艺画的制作更是体现了一种创新意识,不仅变废为宝,而且融入了一种环保理念,创造了一种美。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多组织学生去大自然中走走,到外面进行写生,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景,描绘美丽的家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审美能力,而且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课内外生活学习的联系与沟通。

5.营造学习美术的环境

学校可以经常性地举行师生画展,既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也能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还可以进行全校性的设计大赛,如防火、防电、安全标志、班级标志、环境保护等标志,既可增强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也达到以美益智的目的。

6.密切美术与各学科的联系

学生的学习科目,除了美术还有语文、数学、化学、历史等。学生在这些科目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答,有许多可能会运用到图像,借用图像的具体、形象化来使问题变得清晰明了。而且图像的运用给枯燥的学习内容增添了许多色彩。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给学生渗透美的教育,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课文绘制插图,教师通过诗与画的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配合化学实验课,用试剂绘制山水画,通过喷染不同试剂进行化学反应,显现出变幻莫测的绚丽景色,这些肌理效果,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可以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绘制图表、历史人物肖像,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作用。

7.提升师资力量,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

美术课程改革,关键在于美术教师,目前,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数量不足,而且素质偏低,有的学校的美术课由非美术专业的老师来教,这样很难完成美术学科的教学任务,所以必须加快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采取以下几种培训措施:(1)举办中学美术教师假期培训班。(2)为全县中学美术教师创造参加高师美术函授学习的机会。(3)选派骨干教师参观全国中学教学现场比赛会。(4)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至高师美术系进行短期培训。(5)开展县内中学校间的美术优质课。

总之,农村中学美术课程改革是一条艰辛的道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乘风扬帆,劈波斩浪,美术教师更要尽快调整行为,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真诚地希望21世纪的农村美术教学,踏出一片山花烂漫满园春!

中学美术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课堂环境;教师的作用;师法自然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到作用。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重视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占据了重要位置,美术教育正以它特有的功能在此过程中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课堂,能使学生在少年、青年时期就形成正确、必要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点,进而使他们从小就受到美的熏陶,懂得美丑之分。

一、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教师进入课堂,不能一味地严肃过分,绝不能让学生在听课时感到有丝毫的压抑,相反,生动幽默的插曲式的开场白,能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很快被教师的话吸引,并注入自己的兴趣,换言之即是学生的思维会不自觉地被教师牵引着往纵深走去。美术教师尤其需要这种课前导入艺术。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如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播放作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播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乐。如果有条件应带学生去博物馆或参观艺术展览。在引导学生走进文化遗产和美术作品时,不要将我们固有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讨论,避免消极性的压制,这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二、教师的作用

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起着直接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主要靠教师的授课学习美术,所以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

首先,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美术课根据其自身特点来说,本来就是一个自由度较广的学科,它没有过于严格的评判标准和范围准则,这也给美术教师个人以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放宽评价的标准,从各个方面入手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其次,是要让学生通过美术教育认识到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及运用美术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还可以促进其发展,这可以从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中得以体现。还有就是通过美术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使学生成为品格高尚、全面发展的人。

再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偏爱和弱点。美术强调个性化原则,它不像科学那样追求绝对性和一元性。对于进行普通美术教育的中学生来说,应尊重和提倡他们在美术课上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差异,同时也不能强迫他们学习美术的某一种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允许他们的兴趣转移,广泛地涉猎各美术领域。

三、师法自然

我们要帮助孩子发现美,体验美,而这种美正来源于自然。自然是熟悉的,也是易忽视的。美术教学如果脱离了自然去讲自然,让学生在封闭的空间中想象,学生又怎能体验美好的生活,描绘美好的画面呢?若能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优美的自然环境作为学习活动地点,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身心放松,心情愉悦,感受自然之美,给学生更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美的熏陶,从内心的最深处抒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美国现代美术早期教育家罗恩非认为:人类必须从小就培养对艺术的感受性,才能避免感受性丧失之苦。他说:“请把孩子们带到小溪边,让孩子在那里溅水嬉戏,让他们听一听,那轻轻流过的溪水的声音,也让他们学一学那小鸟清脆又甜美的歌声。同时,再让他们静静地听,那微风拂过树梢的话语,还有那落叶着地时微小的沙沙声。请带他们来看看,这个世界优美的另一角吧,凡是能打动你优美感情的,也让它打动孩子吧……”可见自然对开启孩子审美意识的重要作用。“以自然为师”,走出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教学的主体,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地达到从启蒙时就净化心灵的美育。

参考文献:

[1]简明美学原理.河南大学出版社.

[2]外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国美术史.上海人们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国际税收制度范文 下一篇:中学思政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