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

时间:2023-03-02 07:07:43

种大蒜观察日记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1篇

今jīn天tiān我wǒ和hé妈mā妈mɑ一yì起qǐ种zhònɡ大dà蒜suàn。妈mā妈mɑ告ɡào诉sù我wǒ,先xiān把bǎ大dà蒜suàn分fēn成chénɡ一yí瓣bàn一yí瓣bàn的de,然rán后hòu在zài土tǔ里lǐ拌bàn上shànɡ点diǎn肥féi料liào,把bǎ大dà蒜suàn插chā入rù土tǔ里lǐ,浇jiāo上shànɡ水shuǐ就jiù好hǎo了le。

2012年1月9日

今jīn天tiān,妈mā妈mɑ带dài我wǒ去qù北běi京jīnɡ,我wǒ告ɡào诉sù爸bà爸bɑ别bié忘wànɡ了le给ɡěi大dà蒜suàn浇jiāo水shuǐ。

2012年1月17日

在zài北běi京jīnɡ待dāi了le一yí个ɡè多duō星xīnɡ期qī,回huí来lái发fā现xiàn蒜suàn苗miáo已yǐ经jīnɡ长zhǎnɡ得de有yǒu手shǒu指zhǐ那nà么me长chánɡ了le!

2012年1月20日

过ɡuò春chūn节jié要yào回huí奶nǎi奶nɑi家jiā了le,我wǒ多duō多duō地de给ɡěi蒜suàn苗miáo浇jiāo足zú了le水shuǐ,不bú让rànɡ它tā在zài我wǒ们men不bú在zài家jiā的de日rì子zi里lǐ干ɡān渴kě。

2012年1月29日

春chūn节jié过ɡuò后hòu从cónɡ奶nǎi奶nɑi家jiā回huí来lái,我wǒ赶ɡǎn紧jǐn跑pǎo到dào阳yánɡ台tái上shànɡ看kàn我wǒ种zhònɡ的de蒜suàn苗miáo。啊ā!蒜suàn苗miáo长zhǎnɡ得de比bǐ我wǒ的de尺chǐ子zi还hái高ɡāo呢ne!就jiù是shì长zhǎnɡ得de有yǒu点diǎn歪wāi。这zhè是shì什shén么me原yuán因yīn呢ne?问wèn了le妈mā妈mɑ才cái知zhī道dào,原yuán来lái它tā是shì向xiànɡ着zhe太tài阳yánɡ生shēnɡ长zhǎnɡ的de。我wǒ把bǎ花huā盆pén转zhuàn个ɡè方fānɡ向xiànɡ试shì试shi。

2012年2月4日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观察;习惯;快乐

题记: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其实就已经在作文了,不过这作文是口语化的。进入小学阶段,孩子们就要开始把口语作文转化为书面作文,这看似很简单的转化,学生却见之头昏、谈之色变,远而避之,使作文成为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如何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写作文呢?作为教师,我认为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习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才能快乐地写作文。

一、确立好观察的目标,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为了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今年9月底,我利用国庆放假时间,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大蒜的生长过程。在学生进行大蒜观察日记之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日记记录,我根据我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观察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明白观察像大蒜这样的植物就要观察它的根、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以及整理出大蒜的生长过程。

在明确目标后,我又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例如大蒜,可以按照它的生长过程,根、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等进行观察等等。

让学生明白即使在观察同一种事物,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观察顺序。例如,按事物的发展观察,主要观察事物的活动情况,顺着时间的先后顺序观察事物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按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观察,可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等不同的角度,按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按事物的特点观察,可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

二、学会写观察日记,让观察成为习惯

日记指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每天引导学生主动自愿地观察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培养与提高。

在学生确立好观察的目标,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之后,今年9月底,我利用国庆放假时间,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大蒜的生长过程,并把每天的观察结果以文字配图的形式发到我的邮箱,学生非常感兴趣,每天都按时记录,就连以前几个不愿提笔的作文困难户,这一次都完成得很不错。

我节选了以下几篇观察日记: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今天,老师让我们种大蒜写观察日记。回到家,我挑选了几头上好的大蒜,把他们并排着摆放在一个圆形的塑料盒子里,并给他们洒上足够的水分。我盼望着他们能够快快发芽、长大。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大蒜长出了雪白的根须,像老爷爷的白胡子,漂亮极了!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我种的大蒜终于发出嫩绿的小芽芽。我很期待它长大的样子!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大蒜的小芽里面钻出了既细长又嫩绿的叶子,妈妈说,他必须每天有充足的水分和阳关,才能快快生长。可是这几天都下雨,我希望太阳快快出现,让我的小蒜苗快快生长。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蒜苗在我的精心照料下,飞快地成长着。一晚上的时间,他大约长高了一厘米。呀!太神奇了,在没有土的环境下,他竟然长得这么快!

通过这样的日记记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在玩中观察、玩中求乐,同时观察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学会观察,快乐作文!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3篇

10月24日 星期一 天气:大雨

今天是种大蒜的第一天,我在家里选了一粒最大、皮最白的大蒜籽种进了土里,心中充满了好奇,真想知道第二天大蒜籽会有怎样的变化,心里真期待呀!

10月25日星期二 天气:晴

我很想看看我种的大蒜籽长大是什么样子,还想看看它能长多高,所以昨天我给它晒太阳,早晚给它浇一次水。今天早上我去看了它一次,它好像冒出了一点点绿苗,晚上我又去看望我的大蒜籽,发现它好像又长高了一些,我非常开心!

10月28日星期五 天气:阴

过了三天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又去看我种的大蒜籽,发现它其实也没长多少,我想:长得也太慢了吧!于是我想对这粒大蒜籽进行“拔苗助长”行动,可是一想到“拔苗助长”这个故事的最后结果,我就不干了,于是我继续给它浇水,看着它慢慢长大。

10月31日 星期一天气:晴

“嗨!大蒜你好,几天不见了,你有什么变化吗?”

“其实也没什么变化,就是长高了。”

原来是做了场梦,我从床上爬起来,立刻冲向了阳台,去看大蒜是不是像梦里说的那样。结果大蒜果真长高了,我很激动。今天的大蒜应该有四寸高,大蒜的叶子有两片,而且两片叶子的高度不同,叶子的形状是细细长长的,颜色是翠绿色的,听奶奶说大蒜最高能长到一尺多高,我种的大蒜什么时候才能长到奶奶说的那么高呢?耐心等待吧!我相信我能成功。

通过这次种大蒜的实践经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坚持,要有付出,通过勤奋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当然在学习上也正是这样的道理。

刘圣兰老师点评: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4篇

二年级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一】

在新的课改要求中,加大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要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通过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灵活运用。结合新要求,我校初二年级在开学初,精心设计,组织实施了由数学、地理、生物、美术、计算机、综合实践活动六个备课组设计的以“探索新校园”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综合了六门学科,内容丰富,视角多样,有效的将各科知识进行了有机融合。在年级组和学科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全年级学生参加了实践活动。经过班级展示初选,1月15日,初二年级举行了题为“寓学于行促成长”展示活动,十一个优秀课题组汇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李梅主任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效果给予好评,并结合新的中高考形式,给学生提出“生活即学习,学习为生活”的要求。

展示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校园主人的作用,为了能尽快熟悉校园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在对活动时间进行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测量了校园主要建筑物的尺寸,并绘制了校园平面图,对校园建筑设施有了整体认识,并对活动过程进行了反思。还有同学希望能为家长等其他社会人员了解校园提供帮助,他们绘制了校园平面图并从高效率游览校园和参观教学设施两个角度设计了两条校园游览路线。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利用文献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亲手绘制校园平面图,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还学会了如何辨别方向,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有活动小组关注校园安全,他们将视角落到到面对火灾等情况自救和逃生问题,他们重点研究校园安全设施并在绘制的校园平面图突出设计了火灾、赈灾等情况下的自救和逃生路线。

此外,同学们还运用数学知识画出了校园的主要建筑分布图,设计了问卷,并从自身角度为校园改建提出建议。

同学们从自己在校园的日常生活入手进行多元化调查研究,比如关注课间操,他们发现课间操跑步后,同学们回到教室的时间总在第三节课上课铃响了之后,影响第三节课上课,于是,他们提出对课间操跑步速度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不停留在表象,而是有充分的数据支撑。他们不仅仅测量了同学们课间操跑步的速度,还与体育中考满分要求的跑步速度相比较,得出“同学们现在课间操跑步速度慢于中考满分跑步速度”的结论,并进一步设计了体育老师在督促学生跑步时站位的方案,以便有效提高同学们课间操跑步的速度……

每个课题组成果展示后,学科老师都对课题组进行了点评。鼓励、赞扬不绝于耳,同时也对学生展示中表现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为同学延续性研究指出方向。

二年级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二】

开学初,为了美化教室,小朋友们纷纷带绿色植物放在班级的窗台上、书柜上、走廊。下课后,发现孩子们对自己所带的绿色盆栽充满了好奇,只要一下课就会围到花盆前,议论纷纷,说说它的名字,几天浇一次水,这两天有什么变化……另外,虽然我们属于城区小学,但周围环境却同乡村,孩子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家长也能指导,而且老师小时侯也是在农村长大,研究条件比较优越,为什么不能让他们亲自参与绿色种植活动呢?于是,就确立了“绿色小种植”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这样体现了现在的教育理念——环保教育,还可以借机美化室内环境。

我们让所有小朋友一起动手,用废弃的酸奶盒、雪碧瓶或精美的花盆亲自种植绿色植物,同时学生管理自己的种植物,给他们浇水、施肥,然后通过观察,写观察日记,写观察记录,最终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种植中体验种植的乐趣,知道劳动的不易,劳动人民最光荣,并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活动开展了近一学期了,结合学期初制定的活动计划,现将我们的具体活动过程作一个总结。

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废弃的酸奶瓶、雪碧瓶或精美的小花盆,并装上泥土,贴上标签,没有贴的老师帮忙贴上,然后整齐地排放在班级外的走廊上。下午班队活动课上,首先让学生们自己给泥土浇了水,然后让一组一组的学生拿出准备的大蒜和青菜籽,最后亲自指导学生如何种在盆子里。学生们小心翼翼、专心致志地种植着。在他们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惊奇,看到了欢笑。当学生们亲自种下大蒜和葱后,我又教给学生们一些护理种植角的方法,以及一些观察记录的方法。首先,我让孩子们做下面的三件事:1.每天来校后去看一看自己种的和别人的大蒜、青菜;2.定期给自己的大蒜、葱浇水;3.及时观察,及时写观察记录和观察日记。接着,我在班上给学生们演示如何记观察记录,如何写观察日记,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每天早晨来校后观察,课间观察,放学前浇水,回去后写观察记录和观察日记。两个月后,孩子们种植的大蒜长出了嫩绿的蒜叶。与此同时,我们的孩子也通过观察和记录积累了许多的资料。记录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可爱的一面。有的用画画出了蒜的,有的用简短的几句话写出了蒜、青菜的生长过程,虽然只有简短的一些话,却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用心。孩子们人人参与种植活动,在种植中体验到了快乐。

12月22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下午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将把种的大蒜收割起来,一起品尝劳动的喜悦。孩子们剪大蒜、挑拣,忙的不亦乐乎。中午,在食堂阿姨的帮助下,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自种的大蒜,个个脸上笑开了花。在活动中,同学们也有了很多的困惑:“在不同的土质种出来的植物是不是不一样呀?”“浇水有什么学问呀?”……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5篇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观察日记——种大蒜。我首先找了一个碟子,然后在碟子里倒上清水,最后把大蒜种上。我看着白嫩白嫩的大蒜,心里想:大蒜啊!我盼你快点长大吧!大蒜有的长的比较扁,有的长的比较园;闻起来酸酸的,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大蒜很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12月2日星期四阴

今天,我一回到家就跑去看我心爱的宝贝“大蒜”。忽然,我看到有些蒜的根上面稀稀拉拉长着几条白嫩白嫩的短毛一样的东西,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又把碟子摇了摇,看见那个像毛一样的东西也摇了摇,我想:这是虫子吗?还是毛呢?许多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于是我去问妈妈,妈妈笑着对我说:“这不是虫子,也不是毛,而是蒜的根”,接着又笑起来。我终于明白了,后来我发现昨天蒜的顶部还不尖,今天,大部分蒜的顶部都变尖了,有的还透出几分绿意。

12月3日星期五晴

今天,我看见那些像“虫子”一样的东西变长了,而且每个蒜根上都长出来了,蒜的顶部长出一个个绿色的东西,大概五毫米;我又看见碟子里没多少水了,于是我连忙在碟子里又放了点水。我看着大蒜想:大蒜你快点长大吧!

12月4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起床就去看我心爱的大蒜。呀!蒜的根上的“虫子”越长越长,都快成了一堆线团了,你缠我,我缠你,谁都不服输,我又看看蒜的顶部,都长出绿油油的小苗了,有的长的直直的,好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有的刚长出来,像是小草刚探出头来。我看着大蒜,心里比吃了蜜糖还甜。

12月5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一学完思维就一阵风似的跑回了家,看见蒜的底部像一堆被人弄乱的毛线,又像很多虫子在打架,几乎乱成了一堆。我又看了看蒜的顶部,有一个蒜还长出了两个芽,一个小,一个大,那个大的长得直直的,而那个小的却弯着腰。一个个大蒜不再像顽皮的小孩子了,却很像一个个自信而且自强的大人。

12月6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一回到家,就去看我的宝贝“大蒜”。我看见大蒜的顶部的芽又长高了些,我兴奋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妈妈说:“大蒜有今天,还不是因为你好好的照顾吗?我自豪地笑。忽然,我看见一个小蒜和一个大蒜挨在一起,各自向对方点头,真像一对母女呢!

12月7日星期二晴

今天,我回家以后,就赶紧跑到我精心养大的蒜跟前。我看见蒜的根越长越长了,白白的、嫩嫩的,像是一条白色的线,又像是一条白色的虫子,把杯子摇一摇,它也摇一摇,可爱极了。我看着我自己种的大蒜,露出了满意的笑。

12月8日星期三晴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6篇

今天,老师让我们观察一样植物并写成观察日记,我打算观察蒜。回到家后,我找到了一个花盆,在里面装满了泥土,然后把蒜种了进去,只露出一个头。最后浇了一些水。这样,蒜就种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好好地照料它们,使它们成为餐桌上的调味品。蒜,请你快点发芽吧!

10月2日

今天早上我去看的时候蒜还没有发芽。逛街回家后,我再次来观察的时候发现,蒜已经发芽了。一根绿色芽儿从大蒜里钻了出来。虽然现在芽很短,但我对我的蒜苗有信心,再过几天,它一定会长得很长。

10月3日

小蒜苗长得很快,今天,它们已经长高了0。5厘米,花盆的水被它们吸收了,于是我又浇了一些水。浇水后,小蒜苗好像更精神了,它们好像还在感谢我,要报答我呢!

10月4日

小蒜苗真的没有辜负我对它的期望。现在,它已经有1。7厘米了,而且长出了根。它的根是一些白色的一根一根的东西。它们的叶子是嫩绿色的,显得很有生机。

10月5日

小蒜苗今天又长了0。3厘米,已经有2厘米高了。看着茁壮成长的小蒜苗,我真的是太高兴了!于是,我又给小蒜苗浇了一点水,并盼望它长得快些,再快些!

10月6日

小蒜苗好像真得听懂了我的话,今天晚上,它们竟然有了2。5厘米。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真高兴啊!今天,我还意外地发现花盆里有一根杂草,我赶紧把它拔掉,不让它影响小蒜苗的生长。

10月7日

今天蒜苗有了3。1厘米,它们现在已经从小蒜苗长成了蒜苗。希望它们在接下来的日子是能长得更高,更嫩。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7篇

指导老师;李春玲

自从我们家的花被爸爸“一举歼灭”之后,我一直觉得花盆里空空的,总想种点儿什么。

正巧,老师昨天给我们留了一篇观察日记。我灵机一动,不如就在花盆里种大蒜。这样既可丰富我家的菜肴,又可以完成老师留的作业,真是一举两得啊!

妈妈知道我要种蒜,便和我说:“我们比一比谁的蒜长的快吧!”我听了,双手赞成。我按书上所说的,拿了一杯水,把我的“蒜宝宝”放了下去。而妈妈的却直接种了下去。一天后,我才小心翼翼地把“蒜宝宝”种了下去,心里默默祈祷:蒜啊,蒜啊,你们一定要快快长大!一定要超过妈妈的。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我的蒜已经发芽了,而妈妈的却依然没有动静。直到第二天,妈妈的蒜才发芽,嫩嫩的,细细的,绿绿的,大约有一寸高。

一天天过去了,那棵蒜越长越高,不过,其它的蒜也争先恐后地追了上来。可惜,被妈妈的锅盖一压,它们就全都“垂头丧气”的了。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8篇

关键字:放手; 读充分; 练“说”功; 写真实; 看行动

新课标强调:教学中应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崔峦理事长也曾指出:当今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要加大力度,落到实处。学好语文,学好祖国母语,既然是学,那就应该允许学生去说去做,给学生点儿空间,在实际练习中练就真本领。

一、给学生读的机会

阅读,是人生活在社会的基本能力。大到阅读书籍,小到乘车出行,看商品说明。语文阅读能力决定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将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在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一篇短短的课文,道理浅显易懂,老师却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分析课文内容,老师不断质疑,学生被动思考,以至于学生答非所问最后还是老师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其中的学生并没有思考,没有理解,尽管在老师一句句“是不是啊?”、“懂了没有?”的机械问答中嘴巴不停地说着“是”、“听懂了”,可那只是表象而已,显然是一节失败的课。这并非学生所愿。课堂上,我们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耐心地给学生读课文的机会,读中品,读中悟,摒弃句句分析的陈旧教学模式。鲍鹏山说过:学习语文,教师不要反复阐述,而要让学生多读,保持原文美,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解读。语文离开了读,就如同禾苗离开了水一样,必然会枯萎。好文不厌百回读!罗才军老师在讲《少年闰土》时,一开始就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采用以读促悟的有效策略,运用自由读文、吟诵、指名读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想象读,采用多种朗读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在学习第一段时,在学生充分读文之后,先让学生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出文段主要内容之后,又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读出眼前的景象、读出眼前的画面,读出那种“圆月在眼前”、“西瓜在脚下”的感觉来,进而认识闰土,感受作者内心深处对主人公的情感,与作者思想产生共鸣!长此以往,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有了自信,阅读水平自然会逐步提高。

二、给学生说的时间

与其说“说话”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倒不如说是培养孩子们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给孩子说的时间,是我们语文课堂训练的又一重点。张祖庆老师曾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个报春使者,要做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千万不能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星光四射,学生则灰头土脸黯然失色。教师要适当‘无我’”。陈旧的教学模式一言堂、老师代说都只会扼杀学生说话的动机和积极性。儿童天真无邪,他们爱说爱笑的特点与生俱来,只要我们引导得法,他们的说话能力就可以快速提高。而目前学生的自由表达的积极性没有被保护,甚至还受到了束缚和压抑。一名高高举手的学生,起立发言时孩子边说边想,而教师为了赶时间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总是以“请坐下”将学生拒之门外。那位高高举手的学生也许想表现自己;也许有独特的见解;也许就是出于喜欢老师……但都被那三个字无情扼杀,学生或许再也没了发言的热情和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沉默寡言、不举手又成了“主旋律”。但与之相反的是:课下的孩子们总是熙熙攘攘,有说有笑,有的几个人围拢着讲着笑话;有的津津有味说着自己的故事;有的还大用各种修辞眉飞色舞讲着鬼故事,惹得大家害怕不已!可是当老师猛然间出现于他们面前时,所有的声音便戛然而止。这种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或许正是我们的强势才造成了孩子们的“弱势”。当学生发言紧张胆怯时,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励而不是指责;当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时,需要的是启发引导而不是否定;当学生说话慢,思考时,需要的是耐心和帮助而不是冷冰冰的“请坐下”……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保护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个人见解。比如: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会在课结束之前的几分钟,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学文后的观点感受,并以此作为鼓励来为学生加分;上课之前,我还经常鼓励学生说说最近了解到的国内外新闻,班级校园趣闻,看课外书的收获等等。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做主,给他们“说”的机会。

三、给学生写的方法

一到上作文课,经常能听到学生说没什么可写。儿童习作真实性的欠缺,是当下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文以真为贵,写真事,书真情,主人公张嘴说自己的话,也是早日和“假大空”说再见的好办法。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时,我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大蒜。上作文课了,我并没有侃侃而谈,而是不动声色地拿出了自己早准备好的大蒜和花盆,班上的调皮鬼也得了魔怔似的一脸的疑惑静静地观看。我不理他们,而是从容自如地剥蒜、按蒜、覆土、洒水。很快,一盆大蒜就种好了,我说:“同学们,这节课看到老师的忙碌你们心里肯定有好多的疑问,想说说吗?”同学们个个高举小手,跃跃欲试。“老师,你竟然在班上种大蒜,这太好玩了!”“我只吃过蒜,从没种过,我要密切注意它的成长变化。”“老师,这要几天才能发芽呀?”“老师,它能长多高”“能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问题接踵而至,大家议论纷纷。我则相机点拨:“孩子们,刚才你们问得很好,其实那也正是我很想知道的。想知道答案并不难,这盆蒜将会亲自为我们解开心中之谜。那就要我们……”“老师,放心吧,我会密切注意它的变化,及时向你汇报的。”还没等我说完,调皮鬼就插了嘴。我面带笑容地瞪了他一眼。“同学们,难道把这种发现秘密的好事让给他一人?”大家连连摇头。我于是提出了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要求,并约定了观察时间:两周后作文本上见分晓。接下来的日子,同学们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大蒜的变化。那段时间,我每每走过教室门口,总能看见他们围着花盆在议论着什么。课前十分钟,总能看到学生们静静地写作的身影。每天看着大蒜的成长变化,我心里也兴奋不已!更令我惊喜的是,连平日里的“作业困难户”也在写着什么。翻开他的作文本“4月9日 星期二 大雾 今天是种大蒜的第二天,早上一进教室我就迫不及待地来看大蒜,谁知它和昨天一模一样,根本没发芽,我好失望……”“4月10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大蒜仍没发芽。蒜小弟,快起床了……”“哇!发芽了!发芽了!今天同学们都格外开心,因为我们期待已久的现象终于出现了!大蒜发芽了!看到一个个尖尖的小绿芽,好可爱呀,今天心情不错!”看这一行行工整的字体,我心里激动万分。没想到自己平日里的苦口婆心还不如这些小蒜苗的作用神奇!不!不是神奇,而是兴趣!对,兴趣!……这次习作效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的作品除了简单的纪事外,还融入了自己和同学的感情,期待、失望、再期待、再失望、惊喜、兴奋、喜爱……融入其中,与其说我帮孩子们种了一盆蒜,倒不如说给他们带来了一位“好友”,读着他们的作品千滋百味,回味无穷!看着他们一脸的喜悦之情,我顿时也有了点儿成功的喜悦!难道不是吗!给学生最需要的,要让他们写出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有物可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去思考并做到的吗!

四、给学生榜样的激励

教书、育人二者相辅相成,但育人应先行,让学生学以致用,做正直、善良、健康、乐观、创新的新一代!学习语文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思想教育,心灵的洗涤。每篇课文在教会孩子一些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在传播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传播美的精神品质!英勇顽强、严守纪律的;大公无私的居里夫人;嫉恶如仇的刘三姐;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王承书;伟大教育家孔子……伟人无时无刻都伴随孩子们左右,可是他们就一定会朝着榜样努力吗?事实并非如此。我班有一个男孩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美中不足,则是爱讲大话,爱吹嘘炫耀。经常有同学告状说他又拿出他的哥哥来吓唬人,搞得老师和同学们对他都有些成见。接受批评时他的态度极好,但转身却又忘乎所以!一次放学后,发现他一人在教室坐着,我正要问他怎么回事,没想到一向自以为是、极其乐观的他却嚎啕大哭,这可是我从来没见过,甚至想都不敢想的。待问清原因之后才知道:原来他因说大话惹恼了高年级的一位同学,人家扬言要打他,所以他怕,才没敢回家。听到这里,我灵机一动,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谁说的呀?只见他脸唰地通红,说:“老师,这次我终于知道错了,以前我总是听不进你的劝告,你是真的为我好,老师,我错了,我错了……后来,我和那个高年级班主任的配合努力下,平息了事态,也从此改变了一个学生。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一个人的思想决定这个人的行为,一代人的思想也必定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祖国的花儿灌溉好!让榜样始终成为孩子们行动的先头军!好育人,育好人!

柏拉图说:“教育的目的是赋予身体和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我们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给学生最急需的,从我们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为孩子们“雪中送炭”,语文教学一定会展现出一道更美丽的风景线!

______________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生成性课程资源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要注重把幼儿和教师的兴趣、经验、智慧、情感等作为丰富的课程资源纳入科学教育领域,使其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与幼儿深层互动,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来源。

一、努力挖掘幼儿本身所蕴藏的课程资源

(一)应趣而生——妙用幼儿的兴趣资源

幼儿虽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科学的思维和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当和幼儿们在一起时,经常会听到许多奇怪的问题,如太阳为什么早晨升起、晚上落下,水是从哪里来的,人是从哪里来的等,这些看似浅显的问题,却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现象和深奥的科学道理。也正是这些疑问,激发了幼儿无穷的探究兴趣,指引着他们向科学的殿堂一步步迈进。

只有真正了解了幼儿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和兴趣点,教师设计的活动才能真正受幼儿欢迎。如在自然角观察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为自己种植的大蒜长得高而洋洋自得,有的则因为大蒜长得矮而感觉委屈。幼儿因为大蒜的高矮问题发生了争论,有的说自己浇水多所以长得高,有的说浇水多会把大蒜淹死。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大蒜的生长速度呢?教师在发现幼儿的争论后及时介入,并让幼儿又翻看了自己原来的记录。结果,他们发现各自种植的大蒜是放在不同的地方,而且在同一天记录的时间里温度不同、阳光照射的时间也有长短。究竟是不是这些原因,将信将疑的孩子自愿分成两组进行了研究,一组把大蒜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另一组将其放在背阴的室外,每天坚持做观察记录,结果,他们逐渐发现了两组大蒜存在着明显不同的生长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巧用幼儿的经验资源

第一,从善用幼儿的疑问中生成。如在主题性科学活动“蚕的生长过程”中,教师让幼儿每人亲自养一些蚕。一个月后,幼儿带着自己的养蚕日记进行交流。教师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对蚕的生长过程有一个明确的再认识和提升。活动中,当教师回顾“蚕是怎样结茧并在茧里由蛹蜕变成蛾后飞出来”时,幼儿却提出:“他们待在茧里时怎么就会长出翅膀,变成蛾呢?”尽管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半天,可幼儿就是不能领会。由于蚕蛹蜕变成蛾是在蚕茧里进行的,幼儿无法用他们的肉眼观察到,而幼儿又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故对自己无法亲眼所见和无法亲自体验的现象很难理解。可见,仅仅靠语言传授是不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的。解决的办法是根据这个问题制作一个电脑动画课件,把蚕在蚕茧里的生长变化过程制作成一个简单的Flas,让幼儿能够亲眼见识一下他们所感兴趣的这个过程。

第二,从妙用幼儿的错中生成。由于幼儿思维发展不成熟,认识事物时往往会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很多教师在组织幼儿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时“见错色变”,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其实,教师如果从教学过程中幼儿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妙用幼儿的错”这一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幼儿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将幼儿的错误转变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使幼儿从中获益。比如在“认识风”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大多数幼儿猜想扇动毛巾会产生风,扇动塑料袋会有风,扇动纸板会有风,而扇动小木片没有风。教师就让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许多小朋友验证后仍然认为扇动小木片没有风。原因是扇动小木片时风比较小,扇动的物体太重,因此不能明显感知。因此,教师就要换一些较轻的物体让幼儿扇,比如小纸屑,小木片把小纸屑扇得到处飞舞。由此,他们认识到“扇动任何物体都能产生风”。

第三,从巧用幼儿的话中生成。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语,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活动出现一些闪光点,从而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比如在探究“沉与浮”的科学活动中,幼儿把海绵放进水里,发现海绵先是浮在水面上,过一会儿就沉进水中。他们一边做实验,一边自言自语道:“海绵吸了水,所以沉下去了。”一句话提醒了教师,为什么海绵吸了水就会沉下去呢?为了给幼儿一个更高的探究平台,教师拿来了天平,让幼儿称一称干海绵和湿海绵的轻重,从而把探究“沉与浮”的活动引向深入。

(三)与生活接轨——活用幼儿的生活资源

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提供前提和可能,而且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意义。只有幼儿自己知道想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才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幼儿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科学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挖掘利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是开发科学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大力开发教师蕴涵的课程资源

(一)挖掘教师的生活经验资源

教师的人生经历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它就像埋藏在地底下的矿藏一样需要开采、钻探。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经历、趣事去激发和感染幼儿,引起幼儿心灵的触动,促成幼儿科学灵感顿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活教师的教育经验资源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生成性课程资源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要注重把幼儿和教师的兴趣、经验、智慧、情感等作为丰富的课程资源纳入科学教育领域,使其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与幼儿深层互动,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来源。

一、努力挖掘幼儿本身所蕴藏的课程资源

(一)应趣而生——妙用幼儿的兴趣资源

幼儿虽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科学的思维和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当和幼儿们在一起时,经常会听到许多奇怪的问题,如太阳为什么早晨升起、晚上落下,水是从哪里来的,人是从哪里来的等,这些看似浅显的问题,却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现象和深奥的科学道理。也正是这些疑问,激发了幼儿无穷的探究兴趣,指引着他们向科学的殿堂一步步迈进。

只有真正了解了幼儿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和兴趣点,教师设计的活动才能真正受幼儿欢迎。如在自然角观察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为自己种植的大蒜长得高而洋洋自得,有的则因为大蒜长得矮而感觉委屈。幼儿因为大蒜的高矮问题发生了争论,有的说自己浇水多所以长得高,有的说浇水多会把大蒜淹死。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大蒜的生长速度呢?教师在发现幼儿的争论后及时介入,并让幼儿又翻看了自己原来的记录。结果,他们发现各自种植的大蒜是放在不同的地方,而且在同一天记录的时间里温度不同、阳光照射的时间也有长短。究竟是不是这些原因,将信将疑的孩子自愿分成两组进行了研究,一组把大蒜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另一组将其放在背阴的室外,每天坚持做观察记录,结果,他们逐渐发现了两组大蒜存在着明显不同的生长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巧用幼儿的经验资源

第一,从善用幼儿的疑问中生成。如在主题性科学活动“蚕的生长过程”中,教师让幼儿每人亲自养一些蚕。一个月后,幼儿带着自己的养蚕日记进行交流。教师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对蚕的生长过程有一个明确的再认识和提升。活动中,当教师回顾“蚕是怎样结茧并在茧里由蛹蜕变成蛾后飞出来”时,幼儿却提出:“他们待在茧里时怎么就会长出翅膀,变成蛾呢?”尽管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半天,可幼儿就是不能领会。由于蚕蛹蜕变成蛾是在蚕茧里进行的,幼儿无法用他们的肉眼观察到,而幼儿又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故对自己无法亲眼所见和无法亲自体验的现象很难理解。可见,仅仅靠语言传授是不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的。解决的办法是根据这个问题制作一个电脑动画课件,把蚕在蚕茧里的生长变化过程制作成一个简单的Flas,让幼儿能够亲眼见识一下他们所感兴趣的这个过程。

第二,从妙用幼儿的错中生成。由于幼儿思维发展不成熟,认识事物时往往会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很多教师在组织幼儿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时“见错色变”,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其实,教师如果从教学过程中幼儿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妙用幼儿的错”这一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幼儿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将幼儿的错误转变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使幼儿从中获益。比如在“认识风”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大多数幼儿猜想扇动毛巾会产生风,扇动塑料袋会有风,扇动纸板会有风,而扇动小木片没有风。教师就让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许多小朋友验证后仍然认为扇动小木片没有风。原因是扇动小木片时风比较小,扇动的物体太重,因此不能明显感知。因此,教师就要换一些较轻的物体让幼儿扇,比如小纸屑,小木片把小纸屑扇得到处飞舞。由此,他们认识到“扇动任何物体都能产生风”。

第三,从巧用幼儿的话中生成。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语,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活动出现一些闪光点,从而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比如在探究“沉与浮”的科学活动中,幼儿把海绵放进水里,发现海绵先是浮在水面上,过一会儿就沉进水中。他们一边做实验,一边自言自语道:“海绵吸了水,所以沉下去了。”一句话提醒了教师,为什么海绵吸了水就会沉下去呢?为了给幼儿一个更高的探究平台,教师拿来了天平,让幼儿称一称干海绵和湿海绵的轻重,从而把探究“沉与浮”的活动引向深入。

(三)与生活接轨——活用幼儿的生活资源

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提供前提和可能,而且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意义。只有幼儿自己知道想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才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幼儿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科学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挖掘利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是开发科学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大力开发教师蕴涵的课程资源

(一)挖掘教师的生活经验资源

教师的人生经历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它就像埋藏在地底下的矿藏一样需要开采、钻探。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经历、趣事去激发和感染幼儿,引起幼儿心灵的触动,促成幼儿科学灵感顿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活教师的教育经验资源

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幼儿科学经验背景的调查研究。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一定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幼儿对要探究的事物的熟知程度决定他将要探究的程度。对幼儿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幼儿对将要探究的主题或事物的主要概念、特征等方面的已有经验,并且还要了解对将要探究的主题或事物(现象)的主要探究兴趣点。

其次,教师应重视及时为幼儿的科学活动提供资料反馈。在幼儿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的指导和为幼儿提供反馈资料也尤为重要。它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一种必要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梳理前期经验和探究过程,作一阶段小结,进一步支撑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作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为幼儿新的科学概念和经验的建构提供支持。

最后,教师应注重对科学活动过程的反思与总结。教师对科学活动的反思也是科学教育活动非常有效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师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对过去活动的优点与不足加以归纳,这些归纳的结果都能成为教师新的经验和教学策略资源,为其科学教育活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教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成为下一次活动最有效的资源,促进科学活动的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

(三)善于捕捉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偶发性课程资源

第一,临场应变,适时利用。科学教育活动中常会发生一些不期而至的现象。对这些突发事件和偶然情境,有的教师将其纳入自己的视野,予以关注,并将其和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或者本学科的教育价值有意义地联系起来,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

第二,筛选重组,合理利用。在一个真实的科学教育活动情境中,有时也可能同时出现多种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有的与活动有关,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如幼儿突然萌生的想法和建议等;有的虽与活动有关,却阻碍活动的继续进行, 幼儿因为大蒜的高矮问题发生了争论,有的说自己浇水多所以长得高,有的说浇水多会把大蒜淹死。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大蒜的生长速度呢?教师在发现幼儿的争论后及时介入,并让幼儿又翻看了自己原来的记录。结果,他们发现各自种植的大蒜是放在不同的地方,而且在同一天记录的时间里温度不同、阳光照射的时间也有长短。如探究过程中幼儿因意见不同突然出现的纠纷等;有时会出现一些与教育内容无关的因素,面对诸多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偶发性事件,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背景,先进行筛选,然后根据活动原理对其进行重组。

不是所有的现象和活动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教师的判断和选择在处理类似现象时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辨析出不适当的、毫无意义的意见,选择和强调与科学活动有关的那些意见,以促进科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晓晔,祝军.从各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纲要看幼儿科学教育走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6).

[2]张燕.幼儿园如何开展科学教育活动[J].科技信息,2008,(8).

[3]欧阳可郡.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8,(12).

上一篇:银行存款日记账范文 下一篇:六年级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