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艺术活动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7 07:22:21

中班艺术活动教案

中班艺术活动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幼儿园教案 困惑 解决策略

教案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决定教育活动能否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尽管实习生在学校系统地学习了许多教育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设计出的教案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较强,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调查分析实习生在设计教案时遇到的困惑,思考及探究有效的策略,才能使实习生设计的教案具有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一、实习生在幼儿园教案设计中遇到的困惑

实习生缺乏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教案时会遇到很多困惑,导致设计出的活动教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调查研究,实习生在设计活动教案时遇到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和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时存在的困惑

1.目标设计抽象笼统。

实习生缺乏经验,将工作计划要求当作具体某一教育活动的目标,混淆了各层次目标的要求,忽略了教育目标的特点。例如,实习生设计的体育活动《神奇冒险》中将目标定为:(1)学会弹跳;(2)感受乐趣。这一目标没有明确表明幼儿的弹跳能力应发展到何种程度,如何让幼儿感受到运动的快乐,表述空洞、不具体,无法看出此次教育活动的达成度如何。因此,实习生此时的困惑在于如何将目标具体细化。

2.目标定位不准确。

实习生初设教案,总希望让幼儿多学点,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实习生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把握不准确,对幼儿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性了解不够、缺乏认识,只注重教学的计划性,忽视了幼儿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导致设计的活动目标超出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大班幼儿对游戏的规则已有了相关的经验,不需要努力也能够找到自己的空间,遵守游戏规则,不互相挤撞。实习生的困惑在于如何准确把握幼儿教育目标。

3.目标表述不一致,主体不统一。

实习生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不能将实践与理论结合灵活运用,导致表述角度不统一、主体不一致。例如,实习生设计中班数学活动《水果拼盘》的目标为:(1)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学会制作拼盘和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水果拼盘。(2)欣赏水果拼盘的艺术美,体验制作乐趣,感受与同伴分享的快乐。实习生的困惑在于无法将教育目标表述一致,因此,目标(1)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是培养目标。目标(2)是从幼儿角度表述,是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

(二)确定教育内容时存在的困惑

1.内容与目标不一致。

实习生写教案的时候,忽略了目标的导向性,割裂了目标与内容之间的联系,选择的内容没有以实现目标为原则。

2.忽视幼儿学习的特点,重“知识”轻“经验”,脱离生活实际。

实习生不能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出发,而是片面强调社会认知教育、忽视幼儿情感体验和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无法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在实习生的教育日记中看到,实习生设计的中班社会活动《我的家乡》内容为:(1)介绍家乡的文化。(2)了解家乡风光。(3)品尝家乡特产。实习生安排教学内容以“介绍家乡的文化”为重点来进行。这一内容是抽象的,是以“讲道理”为主的教育活动内容。

实习生设计活动内容时,容易脱离幼儿生活,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导致选择的教育内容出现偏差。实习生设计大班社会活动“感动我的人”,以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事迹为学习内容。而幼儿对闻一多并无相关经验,无法真正参与教育过程,更多表现为机械识记或随声附和。因此,脱离幼儿生活、远离幼儿经验,所选择的教育活动内容也就无法实现教育目标。

二、实习生遇到困惑的解决策略

(一)解决活动目标设计困惑的策略

目标确定不准确,导致教育活动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幼儿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确定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目标,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1.透彻分析教材和幼儿的学习能力,将目标具体细化。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目的和任务在活动中的具体化,也是幼儿园教育目标这一有机整体中最具操作性的目标,应该将其细化至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估。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透彻分析教材和幼儿的学习能力,依据某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将活动目标具体和细化,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观察、研究和了解幼儿发展现状及内在需要。

教育理论对指导我们科学地从事教育教学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理论的学习与实战经验相结合,能更加了解幼儿发展需要。实习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尽快完成专业蜕变,对幼儿进行更加科学、系统、准确有效的教育。当然教育目标最终是要以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只有研究和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需要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使教学活动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

3.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体现幼儿主体地位。

教育活动目标既可以从教师角度,又可以从幼儿角度出发来制定。通常来说,从教师角度出发制定的目标为培养目标,反映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教育行动的预期值。从幼儿角度提出活动目标即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反映教师心中对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的预期值,无论采取哪种表述方式,目标表述的行为主体必须前后统一。

(二)解决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困惑的策略

1.坚持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育活动目标规定了教学活动所需达到的效果,活动内容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目标确定之后,就成为内容选定的依据。因此在教学中,实习生要做到心中有目标,所选内容要适合目标,为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目标增加,内容就需相应增加;如果目标删减,内容就相应删减。

2.坚持适应性、生活化原则。

适应性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选择的内容要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兴趣、难度适宜;二是所选择的内容应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社会所弘扬的价值与精神。生活化原则指,教师在为幼儿选择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能为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而服务,即内容要从幼儿的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晓芬,钱慧.小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教育导刊,2011,(3):52.

[2]唐翊宣.幼儿教师应如何选择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教育导刊,2011,(1):47.

[3]陈国强.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再思考.学前课程,2008,(12):25.

[4]张琼.对当前幼儿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反思和建议.教育导刊,2011,(11):36.

[5]桂景宣.学前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128.

[6]章群弟.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制定中的若干问题.教育导刊,2004,(6):14.

中班艺术活动教案范文第2篇

作为一名幼儿园新教师,我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到应以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幼儿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学习工作中得到成长,特制定教师自我成长计划,并在计划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一、个人基本情况介绍:本人今年20岁,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已整整两年了,这两年来在园领导的带领下,在各位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不断努力,逐步创新,在思想上和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工作两年中先后带教大班和小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二、现状分析:

1、优势:1)两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对教育孩子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让我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少了一份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担心和无措。2)随着两年家长工作的开展,在家长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我和班中家长的关系比较融洽,家长也很体谅、配合老师的工作。3)有好学精神,敢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战,乐于接受教学新理念的冲击。

2、不足:1)因为我是一名新教师,工作只有两年时间,只教过小班和大班的幼儿,缺少对中班年龄幼儿的管理和教学经验。2)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我虽然学过一些乐器、舞蹈、手工制作等,可从特长的角度,我的艺术活动能力较弱。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开展,以及从给予孩子美的享受和情趣的培养这个角度来看,我必须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绘画、手工制作、弹奏等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

三、个人一年发展总目标:

第一学期发展目标:1)尽快提高自己对中班幼儿的管理和教学能力。2)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尽快了解、掌握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3)继续加强家长工作的开展,做到与家长适时、有效的沟通。

措施:1)多向富有教学经验的搭班老师学习,注重榜样借鉴、内化,争取尽快提高自己对中班年龄幼儿的管理和教学能力。2)自从幼儿园网站建立以来我与家长们的关系更进了一步,本学期将继续努力。除了及时关注论坛外,还要加快家园联系窗内容的更换频率,为家长提供更优质服务。除此之外,我还必须做到每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经常了解家长的需求,努力使自己做的更好,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3)主动关心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并通过多种途径:幼教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第二学期发展目标:1)在本学期里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养,力争使自己在业务上不断创新、科研中独立钻研,在教学方面形成特色的科研型教师。2)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技巧,如:绘画、手工制作、弹奏乐器等。

措施:1)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进行如何提问和对幼儿给予的信息适时有效反馈的思考实践。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进一步探索适合本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2)幼儿园教师既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苦练各种技能技巧,把自己综合素质提高。如:教育教学观摩、教师技能技巧的评比和教案评比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3)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绘画手工制作和弹奏乐器的技巧,多参考专业书籍,使自己短时间内在这几个方面有所提高。

中班艺术活动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绘本教学;社会领域;艺术领域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29-02 收稿日期:2016-10-14

作者简介:孟 昱(1986―),女,甘肃天水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

通过绘本教学可以增加幼儿对图片、符号的敏感性;培养早期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理解能力发展、感知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及其变化,等等。若将具体的绘本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又可在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的指引下与幼儿园的总体性教育目标进行紧密融合。

一、《小蓝和小黄》总述

抽象派代表人物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很熟悉和喜爱的作品。它讲述了小蓝和小黄融合变成绿色后不被爸爸妈妈所接受,后来哭成眼泪碎片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并且与其他的颜色伙伴互相拉手拥抱的温馨小故事。全书用看似很随意的几个色块,讲述了一个有趣又能引起成人和幼儿自由联想的故事。一百个幼儿教师拿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绘本可以设计出一百种特色的教案。笔者希望通过对这样一部优秀的绘本作品价值的深入挖掘,对幼儿园教师设计和开展绘本教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价值分析

以《小蓝和小黄》这个绘本为中心,其教育价值的触角可以延伸至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四个领域中。笔者在艺术领域中做了实践尝试,仅供参考借鉴。

1.社会领域

长期以来,幼儿园社会教育所独有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性使得幼儿园教师在实施社会领域教育时一直很难有一个有形的抓手。因此,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往往被架空,其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的地位有点像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被强调的很多,但实施的却不多。

其实很多绘本都可以拿来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所用,尤其是这本《小蓝和小黄》单从社会领域教育的角度看就蕴含了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从故事内容看,涉及了小蓝和小黄的融合和分离,以及伴随此过程的情绪体验和变化;在故事结尾处所体现的更大范围的接纳与认同,仔细分析,似乎还能够挖掘出与幼儿自我意识、自我认同相联系的社会领域教育价值。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若想要将落脚点放在社会领域,则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教学设计重点:

(1)幼儿自我意识教育。

幼儿的自我意识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幼儿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促使其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发展积极的自我体验,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以及形成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的过程。具体而言,自我意识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自我认识”上利用绘本本身的故事情节来做足文章,在绘本的第16页,也就是只有一块不规则的绿色,写着“They are green”的那,这一块绿色不单纯只是一块绿色,而是代表了小蓝和小黄的结合。这时去问中班的幼儿:“小蓝和小黄怎么都不见了,他们去哪了?”幼儿们会回答说:“他们在这个绿色里面呢!”可见他们能够理解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知道外表颜色的更改并不意味着出现了除小蓝和小黄以外的第三个人物。等到小蓝和小黄的家长们都不认识自己的孩子时,对如何证明“我就是我”及在什么情况下“我还是我”等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就可以帮助幼儿澄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抓住故事中小蓝与小黄“情绪”发展的主线,着重引导幼儿识别和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与儿童常见的七大情绪:思念、生气、害怕、难过、嫉妒、自信和同理心相对应,在挖掘每张画面蕴涵的情绪中展开讨论和教学,并最终形成一次以情绪体验和感知为重点的教学活动。

(2)人际交往。

教师还可以运用这个绘本故事,向人际交往的方向来引导。人际交往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庭成员及其他人之间的交往,是幼儿今后健康成长、与他人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技能。

2.艺术领域

对幼儿来说,好的绘本本身就会带给他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刺激,与此同时,优美连贯的线条、明快跳跃的色彩、富有节奏感和张力的构图等都能够增强他们的艺术感受力,教师也能够很方便地运用绘本来发展和促进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绘本和幼儿的美术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绘本在幼儿美术、绘画方面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小蓝和小黄》故事的演绎本来就是基于两个不同颜色叠加后产生一种新颜色的原理,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到让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叠加的活动上来,最后和幼儿们一起总结规律,帮助幼儿在今后的绘画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色彩。

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包含了美术和音乐两部分,绘本教学延伸至美术领域,如何与音乐产生自然的联系似乎就没那么顺畅了。在这方面,笔者在《小蓝和小黄》的绘本教学中尝试加入了音乐的元素,探索了绘本教学的新形式(教案见下)。活动对象是北京市某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分别在三个班各实施了一次,这三个班的幼儿在活动前均未接触过这个绘本内容。因此活动目标仍是以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为主,但其中又贯穿了主人公情绪变化这条主线。音乐在整个活动中的定位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情绪,完整串联整篇作品的辅手段,因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次音乐活动。从实施效果上来看,在绘本教学中加入音乐,确实更能够调动起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关于“情绪”的教育内容教师通常会想到采用表演、讨论、图示等形式来开展,调动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情来模拟再现各类情绪,并讨论在各种情绪主导下的行为表现。笔者通过截取两段情感反差较大的音乐片段,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开始时愉快玩耍及最后的大团圆和中间爸爸妈妈不认得他们无家可归时的情绪。在这种经过精心挑选的音乐的衬托下,人物隐藏起来的内心活动通过音乐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音乐的辅助下更加直接感受到了两个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

《小蓝和小黄》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感性地了解故事中主人公情绪的变化。

(2)听音乐,能在音乐中回忆故事情节,能把绘本中的不同画面与不同情感的音乐旋律相对应。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同伴之间一起游戏、拥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PPT,音乐《欢乐的牧童》《瑶族舞曲》片段1、2。

(2)绘本PPT中第7、8、19、21、29页,第23、24、25页图卡,磁扣,白板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幼儿坐好后唱《彩色世界真奇妙》。

2.基本环节

(1)播放绘本PPT,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初次感知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2)回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出示代表性的图卡为幼儿回忆故事做提示,以高兴和难过两种不同情绪为线索,按故事顺序理解图卡的画面内容。

教师提问:

“它们是怎么发现能变色的秘密的?”

“在发现秘密之前它们和别的颜色的小朋友拉着手玩过吗?”

“老师在刚才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有没有人注意到有音乐响起?这几段音乐是很不同的,分别是配合它们高兴的玩和爸爸妈妈不认识它们,它们回不了家时播的,小朋友们能听出来吗?”

分别播放瑶族舞曲1和2,小朋友们自己想出能代表这两段音乐的符号,分别对应标记在每张图片的下方,借助音乐加深幼儿对绘本中小蓝和小黄情绪的理解。

请个别幼儿上来在音乐的伴奏中发挥想象做动作,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

(3)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现在老师想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一起把故事完整表演一遍,可是有一点难,老师这里正好有一首歌,和这个故事的情节特别像,大家就可以听着音乐做表演了,我们先来一起听一听,看看表演的时候能不能用。”

对应白板上的图卡及记号,对《欢乐的牧童》做标记(贴图和手画),一边请配课教师一起用语言和动作演示。

全体幼儿分为男孩和女孩两组,一组扮演小蓝,一组扮演小黄,在教师的提示下跟着音乐进行绘本故事表演。

3.延伸环节

小朋友们可以在回家以后或者区域活动时间在美工区试试别的颜色好朋友,看看它们拥抱后会变成什么。

这次尝试为笔者及其观摩的老师们打开了思路,将绘本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起来还有很多多样的形式。比如可以用一小段旋律经过“变奏”手法处理后,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经过“变奏”处理的音乐最好兼顾到黄蓝两色本身散发的明快和沉稳忧郁的气息。教师可以考虑通过高低音区的音色对比,或者通过伴奏及和声的不同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再如还可以在幼儿已经熟悉了绘本故事内容的情况下,考虑加入一些打击乐器,在图谱上为小蓝和小黄设计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在乐曲的最后形成二声部合奏,用以表示颜色家族的成员在最后都开心地互相拥抱。将音乐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和渗透进绘本后,不仅使音乐的形象变得不再是抽象和难以捉摸,而且还能给幼儿多方位的感官刺激。

3.语言领域

绘本的文学性特质规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故事为依托的,绘本教学也自然是以对绘本故事内容的讲述和理解为出发点的。教师要在如何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如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如何尽力自主理解故事内容等方面想出策略办法。教师可以采取表演、提问、假设、讨论,或借助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尽情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防止把绘本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讲故事的倾向。

4.科W领域

“颜色变变变”这样的科学活动早已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内容似乎被程式化、简单化了,教师很难教出新意来。如果将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在一次科学主题的活动中讲给幼儿听,势必会引起幼儿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张 彤.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个案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09.

中班艺术活动教案范文第4篇

幼儿园外出培训时我听了特级教师邵乃济讲座,《解读童心共同成长――课改实践与思考》是关于“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的思考与实践。把对“主题日”的探索作为孩子新经验构建的重点,并在关注分析幼儿记录、表达等现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经验拓展和整合的机会。讲座《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家雄主持。内容包括:斯波代克对早期教育课程反思,儿童发展的理论,“发展适宜性教育”,“教育适合性教育”,走向生态的幼儿园的成长,幼儿课程的再思考,高品质的好操作的幼儿园课程。

举例:消费者3・15、爱牙日,这个日子和我们的关系是什么?从而拓展自己班的特殊日子“主题日”“分享日”。案例分析《数小鸟》从故事中可获得的经验,能从中得到关于“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确认数量有不同的分法,要努力学习与别人分享的方法,做错了要纠正,和朋友一起互相帮助。

举例:活动设计“微笑”,大班“小雨点这样想”,活动“狼和人”,活动设计“有趣的植物”。分主题“树林里”,枫树的烦恼,落叶,树真好,苹果树。

举例:活动设计:“小熊的故事”“小熊赏月”“幸运的小熊”“小马过河”。大班活动“比尾巴”,小班活动“秋叶伙伴”。选择的材料要经典,目标要清晰可操作,过程明确有弹性。课程期望达成的目标。加强教育的社会责任,提高活动材料的品质。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华东师范大学主任周合教授的讲座《幼儿园的艺术化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艺术化教学?从本质上对儿童审美观的教学方式,艺术化教学鼓励儿童用视觉语言来实现他们的探索性学习活动。阅读、音乐和美术是诱发主题学习的主要艺术媒介。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互动交流和互补。实现融洽胜于差异,共性与个性的情感社会化教育。

举例:主题“我的朋友”设计一个海报,分六组从各个方向组合,讲故事讲述设计的内容。有春夏秋冬的故事、地球的朋友、爱心天使、我们身边的朋友等。音乐表演《停机坪》、美术活动《设计一个钟》、阅读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

举例:小班活动:宝宝停车场,这节课用多媒体让幼儿认识标志“P”,用看信号开汽车游戏开始,认识警车、救护车、洒水车。用帮助小动物的方法来进一步了解车子的特征和用途。最后播放洒水车音乐结束活动。活动设计比较合理,结合了音乐、语言的整合。但教师在上课时按教案教学,洒水车的环节在幼儿认识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前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孩子在认识洒水车时认为是油罐车。中班活动――方脸和圆脸。这节课是感知生活中许多物体是方和圆的组合,用故事的形式来鼓励幼儿寻找、发现周围环境中方和圆组合的物体。方脸爷爷和圆脸奶奶各自喜欢不同的形状的东西,要分家不能分。再用寻找、记录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方和圆的组合是不能分的。

举例:小班活动:好听的声音。生活中的声音,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接着玩小瓶子装豆子,放音乐引导幼儿为大鼓和小鼓伴奏。分组大鼓和小鼓边唱边伴奏。教师用装一粒豆和装满豆,让幼儿体验大鼓和小鼓声。最后用糖果来探索大鼓和小鼓声。这节课比较生动和适合小班的孩子操作。

幼儿园主题教学案例分析。主题活动的展开比较深入,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开展主题活动。例:小班“我的家”布置真实的场景,幼儿操作欲望强。客厅、厨房、卧室。“汽车主题”有汽车图片、玩具、废旧材料自制汽车,汽车品牌标志区域。“饮料吧”冲饮料的操作流程,用具、果珍、奶粉、乐口福。“我是中国人”内容有风味小吃,少数民族、京剧脸谱、挂灯笼、放气球、制作神舟六号、航天基地、组合画拼画。“服装店”、“我们的银行”“休闲角”等。

举例:中班活动:我们的鞋子,了解各种各样的鞋,体验穿合适鞋的乐趣。幼儿观察鞋子、穿大人的鞋子,听音乐“大鞋和小鞋”,比较大鞋和小鞋,说说自己的鞋,鞋子分类,数鞋子,设计欣赏鞋。最后故事“皮鞋的由来”。树立了整合的教育观,实现教学目标的整合。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举例:大班活动:蔬菜馆。在游戏中积累灵活运用数数、加法运算的经验。游戏报菜名、逛菜场、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开蔬菜馆。按数序寻找蔬菜。买蔬菜,总价格不超过8元。幼儿游戏说菜名。整个活动,孩子有前知识准备,兴趣很高。发展了讲述能力和计算的能力,关注过程,回归生活。

幼儿园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发展性课程,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儿童是未来的人,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未来社会要求未来人具有全面适应性,健康,善交际,有能力,会生活,会学习,会发展,懂得与人和睦,与自然和谐。所有这些,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保证条件,促进儿童基础素质发展。因此,适宜性发展,既是学前儿童现时的适宜性发展,也适宜儿童在未来的社会中发展。

中班艺术活动教案范文第5篇

行知行园本教研教学改革一、坚持“行知行”,开展园本教研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强调了“行”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讲艺术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想谋求专业化的成长,其重要的途径便是“行”――实践。

1.写反思。“实践+反思=成长”,坚持写教学反思是我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有力的举措。陶行知先生有反思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教师的反思,记录的都是他们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感受及思考,真正把问题变成课题,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把课堂变成了研究的主阵地,把自己变成了学习、研究者。这样,时时处处用新课程理念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反思有效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教师运用理念的催化剂,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这一活动,广大教师不仅养成了勤于思考、勤于动笔的教学习惯,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研热情与水平。

2.结对子。“师徒结对”是最基本、最传统的带教方式之一。每一位导师须带教1~2名青年教师。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带教”的内涵与形式也在扩展和创新,除了传统的“带教”意义外,导师与被带教对象还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指导、合作、共建、发展的带教关系。在导师的指导带教下,青年教师将会得到迅速成长。

3.立课题。我园积极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研讨活动,把陶研、教研、科研融为一体,坚持走科研兴园之路,以课题研究来推动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部级课题《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推进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

4.编教材。新课程改革对于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提出了三级管理模式,即中央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尤其鼓励地方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根据学校特色和地理环境编写园本教材。

我的家乡――长汀是客家首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多彩的民间风俗,共和国名将杨成武、傅连,体坛名将陈宏、张庆军等名人曾在这里生活、学习过,怎样引导孩子们去认识汀州民间的传统文化,去探索发现汀州民间风俗的艺术魅力,利用本土的教育资源,让孩子走进家乡的本土文化,这些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为此,我园组织了一批骨干教师,通过实地考察、搜集整理先后编写了适合不同年龄班的园本教材。如大班《有趣的客家民间风俗》《秀丽山城真美丽》《汀州名人我爱你》;中班《客家儿女手儿巧》《古城新貌多宏伟》《历史名城远名扬》;小班《客家童谣我会念》《客家游戏真好玩》《客家小吃味道美》等园本教材,充实了幼儿园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坚持“六大解放”“教学做合一”,进行教学改革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儿童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中指出:“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做,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要把教和学紧密相联,即教法、学法、做法合一”。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这些教育理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创造性的课堂应该是孩子的人性得以张扬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以孩子们为创造主体的课堂。为了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真正实现解放,我们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为了使集体备课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不流于形式,我们坚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使集体备课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在备课内容上强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在备课形式上强调变教案为学案,以学定教。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共同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各抒己见,在集体议课过程中交谈自己的观点、困惑和建议,也倾听别人的看法和思想,在议课中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思路;要与同事合作,共同探讨集体议课中出现的问题,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要对集体议课后所形成的参考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形成符合自己和本班幼儿实际的教案。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发挥孩子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教师要成为幼儿虚心的学习者;平等的合作者;真诚的赏识者;价值的实现者。强调“注重生活教育”“活动中学习”“关注兴趣”。让幼儿在真实、自然、熟悉的环境中学习、运动,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培养良好的个性是非常有益的。

三、坚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拓展教育时空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场所,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应扩张到大自然和社会的各方面去,同样,社会的各方面和大自然也应引进学校和课堂”。

1.开设特色课程。我县的泥塑、剪纸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艺人也层出不穷。为了激发幼儿热爱家乡,培养审美情趣,我园积极把泥塑、剪纸艺术引进学校引进课堂,开展民间艺术活动,向幼儿系统传授泥塑、剪纸艺术知识。另外,我们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幼儿走出校门,去探访民间艺人,互相交流,感受民间文化气息。

2.加强社会实践。我们经常利用节日、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专题系列活动,让幼儿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我们先后组织幼儿去老人院慰问孤寡老人、看消防队叔叔演练等活动,我们还充分挖掘当地的德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参观上官周故居、杨成武纪念馆、福音医院、张赤男烈士纪念碑等名人遗迹,走访世界体坛名将陈宏、张庆军,通过听取介绍,观看图片、录像资料等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学陶师陶的道路上,我们将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一核心主题,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园本教研新途径,形成“在反思中成长,在互动中提升,在实践中发展”的园本教研的新局面,就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仁贤,涂怀京.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与当代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09).

中班艺术活动教案范文第6篇

一重奏:从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选择教研专题

无锡新区梅村中心幼儿园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更新了教师的课程观。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明确了以南京师范大学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为主,以地方自然资源为辅,以具体的教育情境的需求为补充的课程实施理念。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关注了幼儿的兴趣,关注了社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也关注了具体的班级生态。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整合带来的困难。原来单科教学有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法,教师还是能把握最基本的教学程序和要求。但综合活动课程提倡教学活动要以整合的方式展开,教师失去了一个可以把握的基本方向,课改的理念无法转化为教学行为,这样集体教学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了。

2.“课程实施班本化”带来的困难。原来的教学以教师预设的教案为主,教师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注意个别孩子的特殊水平,给予特别的关注就行。但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理念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及时地纳入课程。这就产生了预设和生成的矛盾,如何在预设中留有生成的空间,如何保证生成活动的有效性?不同层次的老师面临着不同的困难。

3.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带来的困难。“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理念所要求的教学专业水平是相当高的,但目前教师还处于内化课题理念、将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的过程之中,他们往往还只能关注教学的形式,还不能从根本上将课题所倡导的理念很好地转化成教学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把“如何提高集体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作为本学期的教研专题。

二重奏:从教师发展的层级需求出发,形成教研菜单

确定了研究专题,我们首先思考的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经过梳理,我们觉得,在教师方面,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提问的设计、教师的回应策略等等。其次,我们思考的是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的研究需求是什么?细化后的研究问题以什么方式在怎样的情境中进行研讨?通过研究,我们将问题细化分解并采用教研内容招标的形式形成了一份系列化的教研菜单(见下页)。

透析这张教研菜单,它体现了以下特点:(1)教研主题的草根化和系列化。这些细化的问题,都是老师们迫切想要解决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问题。这些问题就像草根一样生长于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土地上,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研讨,让一线老师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才会转化成一种研究的力量,并从中孵化出教师最可贵的教育实践智慧。(2)教研内容的可选性和生成性。园本教研的内容必须是丰富的,才能让教师有选择的余地。当各种菜单呈现给全体老师供大家选择时,在对多种菜单的选择中,每个老师又生成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研究“菜单”。

三重奏:从教研过程的关键要素出发,创新教研方式

教研形式作为教研过程的要素之一,对教研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研形式的创新性和务实性不仅能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也直接影响着教研的效果。因此,在组织教研活动时,我们非常关注教研活动的形式,富有创意的教研形式和实用可感的教研效果让老师们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1.走近名师,在对话中掌握有效教学策略。在园部组织的“寻找有效的集体教学――成功教学活动的特征解读”活动中,我们利用网络资源观摩了上海市虹口区友谊幼儿园吴佳瑛老师的活动《屋顶上的秘密》和《我们的鼻子》,聆听了黄琼老师的点评。通过和名师的亲密接触,挖掘、解读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第三组的分层培训活动“有效的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也以《我们的鼻子》为案例,在观摩活动的基础上透析该活动的目标,通过逆向思维指导新手型教师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活动目标。在区艺术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又和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的陈小萍园长有了零距离的对话。在对话中掌握了音乐欣赏活动的基本策略。

2.模拟课堂,在演练中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教师要形成有效生成的课堂,就要做到“心中有数”。预设是课堂有效生成的基础。教师除了设计好教案,还必须充分考虑课堂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形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因此,中班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采用模拟课堂的方式,即老师“化身”为幼儿,尝试站在幼儿的角度,对执教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然后执教老师临场应对。这样一来,教师对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一些设想,拿出几套操作方案,在课堂上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幼儿,胸有成竹地与幼儿展开对话,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生成,收获更多的精彩。

3.“一课三研”,在对比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一课三研”,是指不同的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它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于一体,通过“个体设计――互动对话――分析调整――现场观摩――互动对话――形成课例”等环节,从活动的设计、组织等方面拓展了教师的思路,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在中班组的“有效教学实践性研讨”活动中,他们选择了二声部歌唱活动《三轮车》进行了“一课三研”的活动。老师们通过“靶子课”、“示范课”和“实践课”等连环跟进的教研过程,采用递进式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反思和骨干引领等方法,不断解读自己和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通过课堂教学对比来优化活动方案、寻找自身差距,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4.网络教研,在互动中共享有效教学理念。幼儿园教育教学任务的繁重、一园两部的格局使教研活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的普及很好地改变了这一现状,我们充分利用网站论坛、QQ等网络交流工具,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在教研菜单中,“有效教学的理论分享”和“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这两个专题的研讨,我们都是采用网络教研的形式,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达到了“1+1>2”的功效。

中班艺术活动教案范文第7篇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最突出的功能是汇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审视我园近10年来开展集体备课的历程,我们一直在不断反思和改进,实现了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变。

第一阶段,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组长往往将幼儿园选定的教材,按照一个月的教学内容分配给每一个教师,教师分头撰写,然后汇聚成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没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有形无实。

第二阶段,集体备课成了“优质课讨论”。这种方式往往选一节活动深入讨论,帮助教师提高设计单个教学活动的能力。这种方式培养的是教师的教材意识,重视形式化设计,而忽视了这个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的联系,不能促进教师课程系统意识的养成。

第三阶段,引入了模块备课的理念。我们开始从每个月的教学主题实施讨论,然后明确应该选择哪些适宜的教育内容来探讨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参与者都初步形成了从整体入手再逐步细化的课程意识)

第四阶段,建构了六步模块备课模式,模块备课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同时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构建六步模块备课模式

现在我园以模块备课取代传统备课,运用模块备课六步曲,奏响课改新乐章。

模块即主题单元的意思,它要求以具有较强内在联系和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来建构教学内容。与一般意义上的以“课”为单位组织内容相比,它显然具有更广阔的视角和灵活性。模块备课要求教师必须从教材意识转变为课程意识,要求教师具有顶层设计意识,从思考一个又一个活动转变为思考课程的整体设计,研究课程的价值,然后选取能够实现价值目标的内容。目前依靠单个的教师很难达到课程设计的优化,因此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共同研讨,能将模块备课落到实处。并且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构建课程的能力。模块备课模式流程如下:

第一步:确定教育主题 奠定模块之基

第二步:讨论教育价值 塑造模块之魂

第三步:明确核心目标 抓住模块之核

第四步:选择教育内容 创建模块之体

第五步:整合教育资源 丰润模块之实

第六步:研究教学方法 完善模块之本

现以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集体备课实录为例,谈谈如何开展模块备课。

第一步:确定教育主题

组长:小班时开展过“车子叭叭叭”主题教学活动,中班再开展以交通工具为背景的课程有必要吗?孩子兴趣点又在哪里?

教师:小班开展的“车子叭叭叭”主题教学,因为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只是以车子为背景。到了中班,孩子接触的交通工具更多了,他们对自己乘坐过的和没有乘坐过的各种各样交通工具都产生了兴趣。交通工具博览会这个主题顺应了孩子进一步发展探索的需求,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主题。

第二步:讨论教育价值

组长:要找到教育价值,就要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教师:与《美丽的春天》《我爱我家》等主题相比,这个主题更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激发他们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的兴趣。开展该主题,还可以了解不同交通工具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懂得乘坐交通工具应遵守的规则。

第三步:明确核心目标

问题:根据教育价值,该主题的核心教育目标可以确定为哪几条?

首先让教师自己写出教育目标,然后提交讨论,共同筛选核心目标,去芜存菁。

按照五个领域来分,该主题的核心目标可以确定为:

科学领域:1.初步学习通过寻找资料来丰富知识;2.培养观察、分类的能力,学习使用比较的方法;3.了解交通工具前进的不同动力来源;4.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语言领域:1.认识并能说出不同交通工具的名称;2.能清楚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

社会领域:1.知道乘坐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项;2.学习与人合作建构。

艺术领域:尝试制作纸飞机,培养建构和创作能力。

健康领域:在折纸活动中增进小肌肉动作协调性。

小结:这个主题下面可以选择的教育内容有很多,可以实现的教育目标也有很多。该主题中满足孩子的操作、探索、创造想象最重要,因此这方面的教育目标应作为核心目标。核心教育目标要选择最适合最有效的目标,切忌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在核心目标确立后,班级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点确定二级教育目标。

第四步:选择教育内容

根据核心目标,共同确定70%的教育内容,余下30%作为班级自选和生成的内容。在选择教育内容的过程中,组长引领教师根据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去选择,根据当地能够找到的教育资源去选择。并且将选择的教育内容与核心目标对照,检核能否有助于实现目标。在该环节重点引导教师将内容与目标、教育价值对照,做到先有目标再有内容,避免了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体现了课程既有预设又有生成。

第五步:整合教育资源

在确定教育内容后组长根据教师的能力,在教师自选的基础上将各个教育内容落实到人,撰写教案以及活动区设计方案、家长工作要点,教具准备分工负责,共同使用。这样安排整合了教育资源,做到经验共享,资源共享。

第六步:研究教学方法

在教育主题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同课异构、一课多研等方式对某一具体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帮助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面上统筹思考,点上深入专研的有效局面。

三、模块备课模式运用成效

1.模块备课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模块备课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应用入手走向价值判断入手,让教师卷进了思维碰撞之中,能够调动每一个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还是课程的决策者、设计者和管理者。

2.模块备课培养了教师的目标意识。模块备课模式中,教师依据教育主题的教育价值,核心目标入手,选择教育内容。纠正了“重形式轻目标”的倾向,切实解决了“内容在目标之前”“心中无幼儿”“活动无目标,注意表面形式,追求花样翻新”等问题。

3.模块备课让管理者成为课程领导者。在开展模块备课的过程中,园长、保教主任长期分头参加一个年级组的教研活动并具体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引领,提出了新的理念,指导教师们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新模式。幼儿园的园长真正成为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副园长、年级组长等管理者成为园本教研的核心力量,让园本教研成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主阵地。

中班艺术活动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01-01

第一部分:说课

一、说幼儿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兴趣是幼儿美术学习最好的老师”。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感到的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但我们发现,幼儿在涂画一段时间后,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越来越低,虽然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潜质,但对于不同年龄及每个幼儿的需要和发展状况,他们的表现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对于有效地调动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尝试运用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和采取开展不同的美术活动形式,把美术活动放入幼儿自主体验活动中,做到画和玩相结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使幼儿通过自身体验,对美术活动的态度、兴趣和绘画水平等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说教材

土陶是人类最古老的用改变自然原料形状的方法加工制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各文明发祥地,都曾产生过陶器文化。地处大西北的新疆至今仍烧制土陶。考古发现,远在新石器时代,新疆地区就已出现了土彩陶器,在南北疆、东疆多处出土的古陶器丰富而瑰丽。 喀什土陶历史悠久,甚至可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了汉晋时已经发展到彩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家中土陶制作的各种生活器皿十分盛行。土陶器物有小到手掌把玩的鸟哨,大到半人高的储物缸;有上了釉色的彩陶和直接烧制的素陶。土陶廉价,在新疆民间很普及,曾是家家必备的生活器具,目前在东疆和南疆地区,还有制作土陶作坊与出售土陶的店铺。我们幼儿园在课题《本土文化背景下幼儿园美术园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实施下,我特别选择了欣赏土陶作品、设计土陶图案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土陶作品的古朴美,并在认识土陶的图案的基础上再大胆创作不同的图案,线条,花纹分割装饰土陶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说教法

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依据具体的形象来培养 幼儿 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是靠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幼儿美术教育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主要培养他们的悟性和兴趣。而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特点,所以 幼儿园 美术教育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以下几种情境设计是非常有效的: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情境,联系实际生活,展示真实情境,联系幼儿实际,展示故事情境,还有有效性的问题与引导这些都是中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手段。

四、说学法

针对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我觉得可以给予一个新的定位――“趣字当头”。也就是说一个活动要显现出一个“趣”字,要让孩子感觉有趣,他们就会投入到你组织的活动中,他们就会始终沉静在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中。

第二部分: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维吾尔族土陶作品的基础上,感受陶罐的图案与美观;2、逐步理解陶罐的装饰步骤。学会用各种图案、线条、花纹分割、装饰陶罐;3、鼓励幼儿设计不同形状、款式的陶罐,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逐步理解陶罐的装饰步骤

三、活动难点:能大胆设计不同的形状的陶罐,同时能运用各种图案、线条、花纹分割来装饰陶罐

四、活动准备:

1、课件:土陶图片;2、绘画纸,白板笔,各种瓶子

五、开始部分

1、欣赏维吾尔族陶罐的的外形,讨论其用途。

这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这些陶罐好看么?它们那里好看?

2、介绍维吾尔族土陶的历史:已有六千年的历史了 ,是每家的必备品

六、进行部分

1、变魔术游戏,引导幼儿认识装饰陶罐的步骤和方法

今天老师要来做魔术师了,这是我的魔术棒,看看我会变出什么?

“我变,我变,我变变!”出示图一:“我变出了什么?”(陶罐)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陶罐?”

第二次变魔术(出示图二):“又变出了什么?这个陶罐和第一个有什么不一样?”(被划分成若干块了)

请幼儿来变第三次魔术,出示图三:“这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不一样?”(每一块都装饰过了)引导幼儿观察陶罐的装饰方法。

引导幼儿理解这三幅图就是装饰陶罐的三个步骤:先画出陶罐的外形,再分割成若干块,最后在分割好的块里进行线条、花纹装饰。

再请幼儿变魔术:“这个陶罐和前面一个有什么不同?”(陶罐的形状不一样,装饰图案也不一样)“原来小朋友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陶罐形状。”

2、介绍绘画材料:

一组用彩纸绘画陶罐并装饰

一组用画好的陶罐模型进行装饰

一组用瓶子进行装饰

3、幼儿绘画教师观察指导。

小朋友们也来做魔术师,用你们手中的魔术笔,变出各种不同的美丽陶罐来,好吗?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分割花瓶。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线条和花纹进行装饰。

七、结束部分:讲评、结束

将幼儿作品布置成“美丽的陶罐展览”,

中班艺术活动教案范文第9篇

一、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制定上存在的问题

关于目标制定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目标的年龄适宜性欠缺;目标表述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弱;目标表述过于笼统、泛化,重点不突出、不聚焦;目标表述的角度不统一;目标表述与内容相混淆等。

1.目标的年龄适宜性欠缺。

目标的年龄适宜性欠缺是指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目前本科生对目标年龄适宜性的把握仍然不够准确,水平有待提高。例如,中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序数”的活动目标:“(1)幼儿认识基数和序数的区别;(2)学习辨别10以内的序数。”中班幼儿对于序数的概念了解还不是十分清晰,此次教育活动第一项目标设立为“幼儿认识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对于尚不明确序数概念的幼儿来说,此目标制定显得过难。另外,幼儿也只有在了解了序数的概念之后,才能进一步对序数和基数加以区分,在概念混沌的情况下,想要达到区分序数和基数的目的是不切实际的。

2.目标表述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弱。

例如,中班数学教案“森林宾馆”的活动目标:“(1)初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2)理解和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并能初步说出相邻数多1或少1的关系;(3)激发幼儿乐于探究数学活动的兴趣。”其中第一项目标制定即略显笼统、抽象、不具体,可落实可操作性较弱。

3.目标表述过于笼统,重点不突出、不聚焦。

例如,“空气”的活动目标是“(1)通过空气活动,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使他们喜欢探索,对探索活动感兴趣;(2)让幼儿互相合作,学会分享和交流,体会活动的乐趣;(3)能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三个目标的表述即显得过于笼统,不聚焦,重点不突出。关于空气的探索活动,一是应着力促进幼儿探索有关空气的特性,二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探索欲望等。

4.目标表述的角度不统一。

关于目标表述的角度问题,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谈教师如何培养、发展幼儿的能力,也可以从幼儿主体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关键是角度要统一。比如,中班美术活动“漂亮的手套”,活动目标表述为:“(1)知道什么是左右对称,即左边的图形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与右边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一一对应、完全一样。初步感知对称美。(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图形、颜色、线条装饰手。”很显然,目标1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表述幼儿应该做到什么,而目标2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谈教师如何启发幼儿的问题。

5.目标表述与内容相混淆。

目标表述与内容相混淆是指将目标表述成具体要做的活动、内容。比如,活动目标“手工制作小红花”、“制作手工折纸小狐狸雷克斯和小老鼠,画出故事中最有趣的情节”。这种目标表述的主要是幼儿要做的活动内容,而通过这样的活动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没有表述清楚,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组织的内容之间相互混淆了。实际上,内容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但内容本身并不等于目标,不能用内容代替目标。如果将上述目标改成:“通过手工制作小红花,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现力、创造力”、“通过手工制作、画出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等,这样才可以说明活动最终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二)内容选择上存在的问题

内容选择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内容“拼盘化”、混合化,内容“超载”以及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欠缺。

通常,在设计活动时学生较为注重活动形式的丰富、多样和有趣,不太强调针对一项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他们常常会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多个类似的活动,以此达到强化主题、突出目标的目的。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会导致一次活动内容安排偏多,内容有“超载”现象,活动内容选择呈现“拼盘式”的特点,无法就一项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文学欣赏与阅读活动,活动的主旨是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喜欢阅读。活动内容涉及故事阅读、手工制作故事中的人物以及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很显然,这一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太多,一次活动包含了故事阅读、手工、绘画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实际上这每一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深入挖掘、分解成三个不同的活动。

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学生常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多个活动,甚至将所有与主题相关的内容都一一罗列其中,结果导致各个活动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呈现的是不同活动之间的“混合”,而不是真正有效地“整合”、“融合”。

此外,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学生大都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已有经验水平,但对于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不同领域教育的核心概念则缺少深刻、正确的理解,从而导致所设计的活动内容科学性不足。

(三)活动准备上存在的问题

活动准备包括物质材料的准备,也包括对幼儿已有学习经验的准备。也就是说,除了要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还要对幼儿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所了解,知道他们的已知,引导他们掌握未知。本科层次的学生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普遍能够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做比较充分的物质材料准备,但在经验准备上,往往略显欠缺。

(四)活动过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表现为活动设计的思路不十分清晰,层次性体现得较弱。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活动过程设计的层次性、各个环节之间的递进性不明显,二是教师提问缺乏层次性。

例如,在中班“彩色流星球”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用橡皮泥和材质制作流星球。教师先请幼儿观察流星球是如何制作的,并向幼儿提问:“你们看,这个流星球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说了很多方法之后,教师又提问说:“小朋友们说了好多的方法,那你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把橡皮泥和纸条连在一起的。”这种提问方式,一是没有对幼儿的回答给予有效、有针对性的回答和反馈,二是教师提问缺乏层次性,未能体现层层递进的关系。单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看,这个流星球是怎么做出来的?”这种提问方式不能很好地起到启发幼儿思考的作用,缺乏层次性。适宜的做法是教师可以先问“你们看看这个流星球是用什么做的?流星球上都有什么?”其次提问幼儿“怎样把橡皮泥揉成球?”“怎么把纸片变成纸条?”接下来再问幼儿“怎样把纸条与橡皮泥连在一起”等等,这样的问题提出才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感,起到启发幼儿逐步思考的作用。

二、原因分析

通过笔者的日常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如下:

1.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不准。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尤其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是教师进行活动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把握住学前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才能设计出适宜他们的活动。本科生虽然通过理论学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一定的把握,但往往不能有效地迁移和运用,因而在设计具体活动时,常出现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把握不准的情况,结果导致活动设计得不适宜,往往超出或低于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

2. 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活动设计时,从目标写作,到具体的活动过程的设计,都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性,体现层层递进和逐层深入的特点。但从目前的现状看,不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因而直接影响到他们在设计活动时,活动过程的层次递进性以及教师提问的逻辑性、层次性有所欠缺。

3.对不同领域教育内容的领会不深。

幼儿园教育活动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与数学以及艺术等不同领域,每个领域都有自身独特的内容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法。学生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考虑这种独特性,否则即会影响活动设计的科学性。比如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时,由于学生对幼儿数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把握不清楚,导致其设计的数学活动违背了数学学习规律,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4.活动设计经验不足。

学生活动设计能力欠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验欠缺。这种经验欠缺一是表现在平时看得少、学得少,日常积累少,所掌握、积累的活动设计资源有限,因而也就难于利用经典成熟的活动设计资源,为我所用;二是表现在做得少,即平时自己设计练习的机会少,相关实践经验不足。经验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

三、解决对策

针对本科生设计活动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如下教育干预解决对策:

1.日常课程教学――全面培养与综合指导。

依托日常教学课程,尤其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课程概论》以及五大领域教法课等,对本科生的活动设计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与综合指导。比如,通过《学前儿童心理学》这门课,加强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点的整体了解;通过《幼儿园课程概论》这门课,帮助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要素和一般要求,掌握从大的宏观的课程设计和具体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与步骤;通过五大领域教法课,帮助学生切实领会各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年龄特点,掌握不同领域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法特点。另外,在每门课程的讲授中,都注重强调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逻辑层次性,从而为学生制定更有层次性的活动奠定基础。

2.案例学习――丰富经验,发现差距。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案例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较好形式,我们应当在这方面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通过优秀案例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设计资源,另一方面能不断增强学生活动设计的层次性、提问的层次性、教师指导语的有效性等,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具体而言,案例学习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邀请有经验的幼儿园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对幼儿园教师实际设计、实施的活动进行案例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如何进行有效、适宜的活动设计。

二是利用教育见习、实习机会,收集幼儿园课程计划、教育活动设计实例,之后师生共同分析其优缺点,帮助学生明确优秀的活动设计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三是筛选期刊杂志和书籍等资源中典型的、成功的幼儿园活动设计案例,师生共同分析其优缺点,总结优秀活动案例设计的特点,并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不断改进自己的活动设计,提升活动设计能力。

3.教育实习――校、园教师“双指导”。

教育实习是对本科生活动设计能力进行干预、培养的最好时机。具体做法是:在学生进行幼儿园教育实习期间,请本科生每人设计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若干个,同时,请幼儿园老师和学前专业老师共同配合,形成“双指导”,对学生设计的活动进行评议,发掘其中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在实际组织实施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检验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最终在幼儿园老师、学前专业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之下,在不断设计、实施、反思、改进和再设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宜各领域特点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改进和提高本科生的活动设计能力。

4.专业技能大赛――激发内在动力。

中班艺术活动教案范文第10篇

大家好!出生于年的我,年毕业于幼师。同年分配至报本中心小学幼儿园任教10年,23岁在报本小学入党,是当时虞山镇教育系统最年轻的党员;年调至镇小学幼儿园,任命为幼儿园园长,负责新幼儿园的全面管理工作。在这整整15年中,我先后担任过幼儿园教师、教研组长、校团支部书记、校档案室助理、市幼教音乐中心组成员和市珠心算协会会员、幼儿园园长。这样的工作经历,是我教学生涯中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它使我对自己以及对我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更加理性的认识和思考。我这次竞聘的岗位是幼儿园园长,我之所以竞聘这一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一、我的主要优势

1、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我分别取得了省和市颁发的幼儿园园长上岗资格证,为我的园务管理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担任幼儿园园长期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我分别参加了省园长进修班和市园长培训班的学习。在为期一年半的边学习边工作中,我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学校管理学》、《学校心理学》、《教育法规教程》、《幼儿园管理》、新《纲要》培训等十几门课程,对幼儿园的宏观管理、微观管理和要素管理等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经过省级和市级的相关考核,我以优良成绩取得了园长上岗证书。几年来,幼儿园在新园创业和几次的常示范、苏示范、省示范的创建工作中,经受了重重考验,我也从一个不懂管理的幼儿教师逐渐成长为一个全面负责管理幼儿园的当家人,园务管理卓有成效,这得益于我几年来的努力学习和创新工作。我园鲜明的办园特色,先后得到过省、及本市多所幼儿园的参观学习和好评。几年中,我也先后代表市教委、市教委,去、和本市等十几所幼儿园进行苏示范、常示范的考核与验收工作,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站在改革前沿的办园经验。勤奋地学习和不断实践使我深深懂得:幼儿园管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因此,我格外珍惜我现在正在参加的为期三年的市园长研修班学习和本科函授学习。

2、有着比较丰富的幼教专业理论知识和幼教基本功,能全面指导全体保教人员进行保教工作,能独立开展幼儿园教科研课题,能独立承担幼儿园全部档案管理工作等。

上一篇: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下一篇: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